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体验教育的特点与功能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91

体验教育的特点与功能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于门诊及体检中心检查发现的IFG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NGT者(正常糖耐量人员)1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5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1~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1.4)岁;患者病程在2~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52±1.41)年。对照组:男60例,女60例;年龄范围在4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0±1.9)岁。两组研究对象均经过临床准确诊断,无误诊、漏诊;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针对两组人员进行详细的临床诊断,并搜集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总体脂含量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应用“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分析[3,4]。其次,在血清葡萄糖的测定当中,主要是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分析,试剂来源于上海科华;血清FFA的测定应用氧化酶法进行检测,试剂来源于北京九强;在INS的测定当中,选择化学发光法来完成,试剂来源于西门子。血糖和游离脂肪酸以及一般指标的测定仪器为ADVIA2400,胰岛素的测定仪器为Centaur XP化学发光仪。所有测定均按说明书严格执行。第三,所有患者在空腹状态下,采集不抗凝的静脉血3 m L作为研究标本,将其放置在分离胶的真空试管当中,由此来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同时,按照临床实验的要求,对相应的样本进行取出,留取血清,放置在零下20℃的环境下进行冰冻保存,择期统一测定NEFA和胰岛素。

1.3 观察指标

在该次研究中,主要对两组患者的众多指标进行对比,包括FPG(mmol/L)、HMIR、2 h PG(mmol/L)、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2 h PG(mmol/L)、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等指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LU为(6.765±0.452)mmol,NEFA为(0.766±0.288)mmol/L INS为73.5 pmol/L,;对照组患者的GLU为(4.100±0.140)mmol/L,NEFA为(0.333±0.024)mmol/L,INS为46.3 pmol/L,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IFG者,其游离脂肪酸(NEFA)变化的特点,与胰岛素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非常密切,均可以作为IFG者的临床辅助诊治标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为患者的康复、休养提供了较多的支持。建议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针对IFG者开展深入的分析,了解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游离脂肪酸和胰岛素分泌、抵抗的关系,从而为患者提供最需要的帮助,健全医疗体系,见表1、表2。

3 讨论

IFG者是临床上的一类特殊患者,其主要指的是患者空腹血糖高于正常标准,但是又低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位于一种“中间”的状态。该类患者出现以后,游离脂肪酸的变化特点非常明显,分析其与胰岛素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IFG者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在生活上也有不规律的情况,则会导致自身的情况进一步的恶化。首先,IFG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出现缺陷的情况后,则患者的问题将会逐步的加重,导致游离脂肪酸的变化特点突出,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较多的并发症,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其次,IFG者的胰岛素抵抗越强时,则患者的游离脂肪酸变化愈加明显,有时会表现为突然发病的特点,最终给患者的身体、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

现代医疗技术不断的进步,针对IFG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进行积极的控制后,可以帮助患者长期稳定病情,延长寿命的同时,还会不断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在日后的临床干预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患者在进食膳食纤维的同时,必须高度注意维生素的摄入,两种营养都是IFG者的必要内容,如果表现出失调的现象,不仅无法达到康复预期的效果,还容易对患者的身体构成另外的威胁。第二,IFG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将总热量的摄入进行有效控制,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避免出现过多、过少的情况。第三,IFG者一定要充分的预防血糖进一步增高,密切关注胰岛素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的整体变化,按照医嘱进行调节。

综上所述,针对IFG者,其游离脂肪酸变化的特点以及与胰岛素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可以作为IFG者的临床辅助诊治标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为患者的康复、休养提供支持。建议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针对IFG者开展深入的分析,了解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最需要的帮助,健全医疗体系。

摘要:目的 针对IFG者(空腹血糖受损患者)游离脂肪酸变化的特点,及与胰岛素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进行讨论,为日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3年5月—2015年8月门诊及体检中心检查发现的IFG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NGT者(正常糖耐量人员)120例为对照组,针对两组人员进行详细的临床诊断,并搜集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2 h PG(mmol/L)、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等指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LU为(6.765±0.452)mmol,NEFA为(0.766±0.288)mmol/L,INS为73.5 pmol/L;对照组患者的GLU为(4.100±0.140)mmol/L,NEFA为(0.333±0.024)mmol/L,INS为46.3 pmol/L。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IFG者,其游离脂肪酸(NEFA)变化的特点,与胰岛素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非常密切,均可以作为IFG者的临床辅助诊治标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为患者的康复、休养提供了较多的支持。建议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针对IFG者开展深入的分析,了解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游离脂肪酸和胰岛素分泌、抵抗的关系,从而为患者提供最需要的帮助,健全医疗体系。

关键词:IFG,游离脂肪酸,胰岛素

参考文献

[1] 阳琰,邓华聪,龙健,等.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者血浆载脂蛋白A5、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比较[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7(8):725-728.

[2] 侯绍辉.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与β细胞的修复[J].吉林医学,2011,32(12):6877-6880.

[3] 赵雪春,黄海波.妊娠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3,9(10):1015-1017.

[4] 霍娟,傅汉菁.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J].华西医学,2010,7(6):1255-1258.

体验教育的特点与功能范文第2篇

作者简介:金鑫(1989.11-),男,满族,吉林通化人,在读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就身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分析了身韵在古典舞中的表现功能,最后针对于此,提出了古典舞身韵教学的价值所在。旨在通过于此,提升中国古典舞蹈身韵教学的价值与功能性所在。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价值;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2-0094-01 舞蹈作为一种经典的艺术表演形式深受大家的喜欢。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舞蹈对于表演者的身体条件与动作技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中国的舞蹈而言,除了一般的舞蹈技巧外,其对于身韵还有额外的要求。因此,在进行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中,应该格外注意对于身韵的教学。而身韵教学的出现,也让中国古典舞蹈的教学变得更加的切实有效,也使得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身韵让古典舞蹈与古典戏曲有了明显的区别,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身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艺术特征

这里所指的身韵主要讲的是对中国古典舞的一种身体表现形式。其主要包括舞者身体的身法和舞蹈中所表现出来的韵律。在进行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中,只有将这二者进行一个有效的结合才能让古典舞的内涵和韵味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身韵教学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圆形艺术的特征。对于中国古典舞蹈而言,“圆形”是所有运动的核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古典舞蹈的大部分动作都是围绕“圆形”动作而进行的。圆形艺术是判断中国古典舞蹈的重要特征之一。其次,中国古典舞蹈是一种对于神形都有要求的艺术形式。在身韵教学中,要求舞蹈者的肢体能全方位配合,并保证神形的兼顾。最后,中国古典舞蹈艺术还是一种刚柔并济的艺术形式。舞蹈表演中,应该保证动静相宜,这是身韵教学的经典之处。对于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身韵教学,要将教学与身韵进行有效结合,这才能体现中国古典舞蹈的精髓所在。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表现功能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在人物情感上的表现功能

对中国古典舞蹈的教学而言,身韵对于人物情感的塑造往往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身韵的教学中,对于“动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要求。这才能让舞蹈真实的表达舞者的内心情感,并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例如,中国古典舞蹈《江河水》就是利用身韵表达人物情感的最佳例证。在这个舞蹈中,舞蹈者用身韵中的经典动作袖舞,来抒发人物的情感。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意象情境中的表现功能

身韵是古典舞蹈的一种主要抒情方式,其抒发了人物的情感,让舞蹈的动作语言更加丰富和多层次。同时,由于中国古典舞蹈的动作很大,所以以前的身韵不能很好地传达舞蹈中蕴含的意境和情绪,这很明显不能满足现代对于古典舞蹈的要求。因此,在古典舞蹈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身韵在意境中的表达效果。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的价值

(一)基础训练身韵化的探索

目前,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教学中应该加入更多的现代化和基础性的因素。由于此前的古典舞训练具有明显的芭蕾舞特征,其对于舞蹈者自身表现力的挖掘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身韵教学的基础内容,深挖蕴含于其中的各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加入既能够让古典舞蹈的内涵变得更加深刻,也能够让基础训练的内容变得更加具有风格性和独特性。例如,基础训练中“山膀”这个动作,其要求舞蹈者既要有力度的体现,又要有柔和的线条,其主要用力的部分是手膀,要利用手膀体现一种柔中带刚的情绪。这些都是基础训练中身韵教学的探索方式。目前,从一些大型舞蹈比赛中不难看出,观者对于古典舞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中,既要体现技巧性,又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便于观众识别并记住。

(二)基础训练中技术技巧向高、精、尖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典舞蹈也需要被注入新鲜且具有时代感的血液,也同时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因此,当前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中,中国古典舞蹈中除了保存着原先的基本动作外,还需要一些创造性的高难度的动作的加入。基础训练中越来越多的舞蹈技术开始向着高难度、精确度等方向发展。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舞蹈动作更加具有综合性;舞蹈动作更加具有表现力;舞蹈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整个古典舞蹈中,弹跳所占的比例都很大,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舞蹈中旋转的数量所占的比例也很大,舞蹈动作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例如一些“拧倾”的动作都使得动作变得更加的优美和更加具有观赏性。同时,一些传统的翻身技巧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突破。例如,将翻身和跳跃结合在了一起,也发展出了很多的动作类型。同时,翻身的动作也有了更多的突破,其节奏的变化也更加的多元。与世界其他舞蹈种类相比,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舞蹈的独一无二的韵味。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技巧动作中有着很强的渗透性

传统中国古典舞蹈中的技巧主要是以跳、转、翻为主,但是现在的中国古典舞蹈中,对于舞蹈技巧的要求变得更高,其中身韵在舞蹈技巧动作中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身韵是古典舞蹈中技巧穿插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对舞蹈动作额外的添加。例如,中国古典舞蹈中常见的“跳转翻”动作,若加入青龙探爪作为连接动作,能让整个舞蹈的动作连接变得更加协调,也让这个舞蹈的观赏性变得更高。有些中国古典舞蹈看上去技巧性也有很多,舞蹈的难度也不小,但是整个舞蹈观赏下来总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追究其原因,这个就是在舞蹈中没有将身韵与其进行相互的结合。因此,在中国古典舞蹈的身韵教学中应该注意将技巧与身韵进行相互结合,这样才是保证中国古典舞蹈的质量所在。

四、结束语

体验教育的特点与功能范文第3篇

一、内地高职西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 学习自信心不足

西藏学生进入到内地高职后, 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 许多西藏学生表现出不适应新的环境, 对于陌生的学习环境, 常表现出学习自信心不足。内地高职的西藏学生虽然也明确学习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具有很强的学习意识, 积极参与技能方面的训练, 以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但是西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汉语沟通问题, 存在学习基础偏低, 对学习环境难以适应的制约, 所以许多西藏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感觉到比较困难, 导致学生的自信心不足。这种心理的存在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 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发展。

(二) 自我认知不足

许多西藏学生进入到内地高职后, 存在自我认知不足的问题。由于自我认识的影响, 学生缺少自我提升的主动性, 因此会对自我认知上发生的偏差, 对于个人的学习缺少明确的定位, 比如某次考试成绩过好或过低, 会对自己的定位产生错误, 或者会由于和汉族同学的关系相处不好会过到低估个人的社交水平等。此外, 由于自我认知方面的不足也会影响到在内地高职的生活情况, 和同学相处会产生距离感。在内地高职学习的西藏学生, 从年龄角度来说, 这时的学生内心还不成熟, 对于许多问题特别敏感。比如部分学生由于汉语言水平不高, 所以不会主动与老师和学生沟通。在这种不良心理的影响下, 部分西藏学生在交往中会感觉到比较自卑, 导致在学习上自信力不足, 特别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后, 更加明确。针对这类问题, 需要解决学生的自我能力, 提升学生的自我设计能力, 让学生怀健康的心理完成高职学习。

(三) 人际交往不足

西藏学生进入到内地高职需要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 学生对于新的学习环境会特别好奇, 从西藏自治区和内地存在很大的差异,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给西藏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许多西藏学生希望借助交往, 得到内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 在新的环境下借助人际关系获得满足感。但是由于这个年龄的学生心智还在成熟, 学生原有的学习生活环境较为简单, 缺少过多的经历,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 会表现得理想化或单纯化。部分学生最初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会感觉到很有信心, 但是面对现实, 许多西藏学生学会感觉到差距感, 这种心理会导致人际交往存在自卑感, 自卑的产生和理想与现象之间的矛盾有关。

二、内地高职解决西藏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

(一) 自我价值问题

针对内对高职西藏学生存在的自我价值问题, 高职要考虑到西藏学生的特点, 要结合西藏学生的成长环境来分析, 要使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学生自我价值的认可, 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消除心理障碍, 保证学生的身心都可以得到健康发展, 有利于顺利在内地高职完成学业。此外, 学生具备了自我价值方面的能力, 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面对新的学习环境, 学生存在好奇心的影响, 许多西藏学生会汉族学生进行比较, 西藏学生会感受难以找到优势, 所以产生了自我价值感较低的问题。如果学生长期存在这种心理, 学生的学习状态会受到影响, 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二) 自卑心理问题

许多西藏学生存在自卑心理问题, 内地高职院校要意识到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的严重性, 自卑心理体现出学生的自信心不足, 要结合西藏学生的特点加以分析。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 用于单位对于学生的标准也在提升, 而许多西藏学生面对就业压力, 会存在自卑心理, 因此高职需要针对西藏学生的心理变化, 全面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许多在内地高职学习的西藏学生怀着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面对使命感和新的环境, 学生会存在心理压力。在新的环境学习, 面对陌生的教学方式, 学生如果原有基础较差, 难以和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衔接, 会进一步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 产生自卑心理。

(三) 从众心理问题

许多内地高职的西藏学生存在从众心理问题, 这些学生虽然学习动机明确, 但是在学习缺少韧性, 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对于学生缺少明确的自我意识, 由于从众心理的存在, 在学习过程中会随波逐流, 个人缺少明确的定位, 个人原有的目标会发生偏差。这主要是由于在内地高职学习的西藏学生在独立生活方面还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陌生的学习环境会发生心理方面起伏。此外, 此年龄段的学生遇事考虑得比较简单, 缺少独立分析的能力, 对于个人的学习情况没有准确的分析, 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 自身会主动与其他同学保持一致性, 缺少个人的发展目标。

(四) 民族自尊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 西藏的经济、文化和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和内地相比, 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客观条件影响下, 学生们对于学习的认识, 特别是对个人技能的认识存在局限性。来到内地高职学习的西藏学生, 面对陌生的学习环境、人群以及陌生的教学方法, 学生会感觉对于学习的掌控力不足, 个人原有的自尊感发生了变化。西藏自治区多年一直受到内地的支援, 特别是国家政策的支持, 西藏学生具有很强的民族自尊感, 而在内地高职学习中, 还希望保持续原有的重视, 还希望存在民族保护。

(五) 人际关系问题

内地西藏学生存在的典型变化是语言环境的变化, 民族文化的变化, 信仰方面的差异, 还包括生活习惯方面差异, 这些差异的存在会对西藏学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学生会感觉到在内地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存在障碍。特别是和内地学生的交往中, 会由于多方面的差异产生沟通障碍, 而西藏学生多会在同民族的学生中获得认同感, 所以人际关系的范围存在局限性。许多高职学校为了消除这方面的影响, 对于西藏学生采用了单独编班的方式, 以避免发生较大的冲突,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成长也存在一定的制约。

三、内地高职如何解决西藏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 营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针对西藏学生的心理问题, 高职学校要营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构建出包容的校园环境, 这样可以西藏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高职的学习。在教学环境方面, 高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开放式的校园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内地的校园环境, 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校园环境的建设, 要考虑到藏族学生的内心感受, 对于藏族学生要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教师发要主动藏族学生进行沟通、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存在的困难, 帮助学生可以快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二) 关注学生的入学开始阶段

西藏学生来到内地高职学习, 对于藏区学生来说, 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这个时候的学生可塑性强, 教师要利好这一阶段, 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对于新入学的藏区学生,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饮食情况, 还在关注学生居住情况等生活细节问题。此外, 还要向学生介绍当地的情况, 让学生多角度了解所在地的区域特点, 还要使藏区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 使学生尽快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同时帮助藏区学生良好生活习惯, 规范个人的行为, 依据校规和校纪来学习生活, 避免由于过度思念家乡产生心理问题, 消除与汉族学生沟通存在的障碍。

(三)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 内地许多高职学校特别注重藏区学生的心理问题, 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 比如有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 有的开设了阳光驿站, 对学校的心理资源进行了整合, 关注藏区学生的心理情况。比如可以发挥从事心理教育教师的作用, 在藏区学生入学时, 深入到学生中, 热心解答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还可以针对藏区学生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课程, 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 结合学生兴趣特点, 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规划, 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技能的提升。对于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 可以安排专人进行沟通疏导,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消除学生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

(四) 考虑到西藏的风俗特点

藏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针对藏族学生的心理问题, 教师的教育方法要考虑到西藏的风俗特点, 相关教师要了解藏族的风俗, 以消除沟通交流存在的障碍。比如藏族认为狗可以看家护院, 可以保卫家里的财产, 所以禁忌吃狗头。此外, 藏族由于是游牧民族, 所以视马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因此也不吃马肉。藏族男人忌讳女人抚摸男人的头部, 这些风俗教师要掌握。针对藏族人特别关注的藏历新年、燃灯节等重要节日,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 体现出对藏族学生的尊重和认同。这样有助于更好地融入到内地的生活中, 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

(五)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高职学校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学习职业技能的特点, 要帮助藏区学生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让藏区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作用, 采取多种方式增强综合素质。高职学校针对藏族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要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以实训操作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 结合藏族学生所在地区的特点和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保证学生所学课程的实用性。此外, 教学中还要突出学生的操作能力, 使藏族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技能, 有助于提升自信心, 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主动性, 收到多种效果。教师要结合藏区学生的特点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要适应藏区学生提升技能的要求。

(六) 提升师资力量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藏区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效果, 所以高职学校要针对心理教育注重强化对教师的培训, 提升教师的心理干预能力。学校对于授课教师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向教师普及藏族民族文化方面的知识, 教师掌握了藏区的民俗民风, 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高职学校要针对藏区学生的心理教育加强教研方面的交流, 开展以民族学生心理问题的教学研究, 总结心理教育的成功经验, 提升心理教育的效果。

四、结束语

内地高职学校要意识到解决西藏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要结合西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管理方法, 在学生管理中要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 在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同时,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西藏学生顺利完成创造多方面的条件。

【相关链接】

根椐教育部相关规定, 从上世纪末起非师范、非医学、非公安类"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逐步规范校名为"职业技术学院", 而师范、医学、公安类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则应规范校名为"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为了提升西藏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技能, 通过教育推动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 部分内地高职学校接收了西藏学生。但是西藏班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高职学校需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 分析研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以促进西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创造条件。

关键词:内地西藏班,高职学生,心理特点,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 赵铭锡.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02) :207-209.

[2] 冉苒.内地西藏班 (校) 学生的跨文化适应[J].贵州民族研究, 2012 (02) :185-189.

[3] 严庆林, 刘雪杉.民族交往: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关键[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2011 (04) :91-95.

[4] 宋力.浅谈阅读疗法和内地西藏学生心理调适[J].今日南国, 2010 (06) :72.

[5] 李细香, 赵书山.地方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15 (13) :98-100.

体验教育的特点与功能范文第4篇

1、模拟“真实化”

从竞技体验类真人秀节目中的含义来分析, 其本身具有“秀”的一面, 但是在固定剧本和夸张表演之余还具有相当程度的“真”作为支撑整个节目形态的基础。例如,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中这样强调真人秀的真实化:真人秀节目要体现真实和真诚, 应反映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自然活动和真实情感, 符合事物发展和人际互动的一般规律, 不能为了追求戏剧化效果, 故意干预事态发展、违背生活逻辑, 设计制造与日常生活经验反差较大的环节和看点, 引起观众对节目真实性的质疑。这说明了无论真人秀节目中效果如何夸张, 都不能脱离真实的一面;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曾说审美不可能脱离意识形态, 因为意识形态是一个关涉希望、诅咒、恐惧、尊敬、欲望、诋毁等的问题, 即述行的话语。如果真人秀的本质是“秀”, 那么意识形态便是本质的本质, 因为它不仅存在于“秀”的彰显, 同时存在于“真人”浑然不觉的生活之“真”;就像1973年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网播出的《一个美国家庭》中, 人们就打开了一个通过镜头观察他人生活的窗口。真实是真人秀节目的基础, 不论镜头玩得如何花哨, 戏剧冲突如何充满张力, 一句“是假的, 设计好的”就会让它的魅力消失一大半。因此真人秀节目一直在竭力维护一个真实的外貌。“假”就是它的生死命门。所以说, 竞技体验真人秀节目中具有“真”的一面, 而这个“真”不仅仅是贯穿在节目参与者中所在的一定的时间与特定的某一环境情景之下, 还体现在参与者在这中情况之下所做出的行为反应与所感所想。作为我国的《奔跑吧兄弟》真人秀节目的播出不仅仅能够满足观众对明星们生活中的好奇感,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电视的日常与非日常性相互矛盾性, 而且, 同时也能够给人们日益求真的心理带来相应的满足[1]。

2、明星“娱乐化”

因为明星职业的素养和修养及其本身所具有的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 因此使节目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吸引力。并且又有比较具有特色的节目形式和相应的比赛制度, 大大提高了明星的公众效应。让人们不仅在观看节目本身, 更是明星在游戏进行中的一言一行, 而这正是在当今时代下的明星“娱乐化”。一方面, 明星比草根大众更具备话题度与娱乐性、在表演上更加专业, 能够在录制过程中摩擦出更多的戏剧火花。一方面, 在电视荧屏中看到明星展现出与日常相似的生活化的一面更能迎合观众的胃口。这两个方面反映到节目收视率报表中不难看出明星“娱乐化”的《奔跑吧兄弟》与《非诚勿扰》、《一年级大学季》等同期草根“娱乐化”真人秀在收视情况上有云泥之别;而就具有鲜明的明星“娱乐化”特点的《奔跑吧兄弟》自身而言, 开播以来均保持着超高的收视率;又一方面, 由于大咖明星的参演, 在社交网络中《奔跑吧兄弟》也有十分突出的话题性与曝光率。和《真正男子汉》、《极速前进》等其他竞技体验类节目相比, 《奔跑吧兄弟》这档节目与众不同的选择了更多的游戏场景, 将商场、海边、游乐园等都作为节目拍摄的舞台。竞技体验类真人秀像是“没有剧本的电视剧”, 虽然节目组预先设定了情境和规则, 但过程却是完全真实的。明星参与者在游戏中充满了曲折丰富的个体故事, 他们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会身临其境而不自觉地制造着戏剧性的冲突, 设立大量的转折和悬念。同时为了达到最佳收视效果, 能够在90分钟左右的节目播出中取得最好的节目效果, 电视节目制作者无论是在进行前期策划还是后期剪辑, 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节目题材的故事性, 相应地应该注意整个“故事”发展中会出现怎样的问题, 并且要提前能够想到整个事件发展中的高潮会出现在哪一个具体的过程中, 这无疑也满足了“秀”的要求与标准[2]。

3、竞技“亲民化”

《奔跑吧兄弟》作为一档具有强烈体验色彩和丰富话题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常常会被精良的节目制作、有趣的游戏环节和真实的明星反应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而沉醉其中。所以, 如果是一部好的竞技体验类真人秀节目通常情况下都是能够超出已往的电视节目等的范畴, 进而在社会中能够形成带有人们能够接受且兼具有娱乐性体验的社会上的一次“狂欢”。那么竞技体验类真人秀的亲民化体现在何处呢?竞技体验类真人秀具有体验的特点, 而体验强调的也就是作为参与者参加到某一中活动之中所付出的行动。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为了体现亲民化, 都会将节目中的某些游戏环节变成明星与普通群众的互动, 。过去的明星往往更注重自我的展示娱乐, 而如今则更多的与所谓的普通平民相关。在电视娱乐方面也出现了以大众为核心人物的一些节目, 其节目内容也更加接地气, 不在仅仅局限于节目内部。在《奔跑吧兄弟》节目中, 观众通过观看来获得刺激感受, 体验明星参与者在游戏进程中的喜怒哀乐。但更具意义的是, 观众在观看节目中能够看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所展现的面貌[3]。

二、结语

尽管当下的竞技体验类真人秀节目还有诸多不完善, 在制作水准和创意思维上还有一定欠缺, 但这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节目形式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同。在未来的日子里, 电视工作者也应加大研究开发投入, 改变目前国内真人秀的收购版权到简单克隆、本土化改造的单一方式, 制作出具有原创性的属于中国制造的更多优秀的竞技体验类真人秀, 促进中国电视产业文化的发展。

摘要:由于我国竞技体验类真人秀发展的起点较晚, 因此我国的竞技式体验类的真人秀节目是从西方的一些在户外的生存方面的竞技体验类的节目中吸收到的经验, 并开始进行模仿。但东西方文化毕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在西方这类节目的播放重心在于向人们揭露出人性的内心弱点与非常残酷的竞争现实的一面;而深受儒家文化中的崇尚“和”的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人是对其有排斥感的。所以, 我国竞技体验类真人秀更多的是根据中国文化中较为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文情感来进行创新来进一步发展的节目, 这类节目内容积极向上且富有趣味性。像我国现在较为流行的《奔跑吧兄弟》还有注重生活体验方面的《爸爸去哪儿》等节目深受观众们的喜爱。本文通过对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节目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 旨在为改进和提高我国竞技体验类真人秀电视节目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时至今日, 各大省市电视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甚至不惜重金取得国外知名真人秀节目的版权, 希望能引爆当下的内地市场, 聚集观众的目光从而在如今硝烟弥漫的真人秀节目战争中站稳脚跟。

关键词:真人秀,竞技体验,奔跑吧兄弟

参考文献

[1] 刘利群, 傅宁.美国电视节目形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129-150.

[2] 陆生.走进美国电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234-239.

体验教育的特点与功能范文第5篇

语言教学中专门用途英语在国外有600多年的历史。而在国内, 专门用途英语进行了40多年。国内的职业教育在国家“两办”文件的号召下, 加快力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将“服务为宗旨, 就业为中心”定为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在这种方针的指导下, 英语课即怎么样与行业结合形成新的教学大纲, 成为职业英语教育中拭待解决的问题。

1 国外意念功能大纲与专门用途英语紧密结合

Halliday提出了意念功能大纲, 即由于语言受语境, 语域的影响, 所以按照学生进行交际所需的意思和概念及表达这些意思或概念所需要的意念或功能来编写的语言课程的教学大纲。它与语法大纲, 结构大纲, 等大纲形成对比。它注重语言的社会功能, 强调学语中的实践性, 认为学习语言关键在学习怎么样表达。

在教学大纲与方法中, 意念功能大纲的重点, 语言的社会功能性也渗透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中, A l l e n和W i d o w s o n (1974) 指出学习英语时还要注意语篇的整体修辞特征, 交际活动中句子的使用即组成一个整体的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即进行语篇分析。但由于语篇分析研究句子衔接段落, 和段落结构, 没有回答人们创造不同语篇时, 为什么在特定语境下, 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布局谋篇和造句。接着, 就出现了体裁分析。体裁分析着重研究某种语篇的区别性结构特征, 分析宏观而不是仅是微观的篇章结构, 以区别不同体裁的特点。体裁分析可以更好用在阅读和写作上。除了体裁分析, Dudley-Evans (1998) 把ESP主要技能分为五项:阅读, 听力, 口头交际, 口头陈述与写作。口头交际包括听, 说, 问。写作中有注重个体而忽略社会语境的成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 有出于渐受重视社会制约性的写作方法, 社会解释者写作法。

从上以上简单的介绍中, 我们可以发现, 国外的学者在考虑ESP的教学方法中都有考虑到语言的使用者和接受者的想法, 即都是与语言的功能, 语言的社会性息息相关, 即是属于系统功能大纲这一分支的范畴。

2 国内意念功能大纲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

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院校投入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的研究中。人们开始探讨ESP理论指导专业英语教学法, 为在新形式下提高我国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索。

ESP是以学习为主心的教学方法。由于英语在不同的领域用法和含义不一样, 它与意念功能大纲 (n o t i o n a l-f u n c t i o n a syllabus) 密不可分。刘法公 (2001) 通过词义比较, 搭配分析, 结构比较和案例分析, 建议比较同在不同语境, 语域下的英语结构, 意义的作用来进行英语教学。这与国外的语篇分析不谋而合。其中案例分析, 比较不同文体下, 同种词汇的用法, 也有体裁分析的特点。体裁分析, 是在分析约定俗成的语篇体裁, 是对语篇进行的宏观分析。它的提出, 可以用在专门英语教学上, 用于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材, 要求除了对学习者的英语基础和该学的语言项目了如指掌, 还熟悉学习者在未来工作中常接触到的话语或篇章体裁, 熟悉这些体裁各自的社会功能和交际功能和交际目的, 了解其体裁模式的理论依据, 通用的结构模式和认知模式, 我们就能制定出切合实际, 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可见, 国内的学者对国内的ESP教学方法研究, 也侧重于语言的功能, 这再次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中应用了Halliday的意念功能大纲。

3 意念功能大纲下的E S P对职业技术学院中的启示

高职高专英语在理论上被界定为专门用途英语 (ESP) 教学法分支下。国内国外学者对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的研究都可以做为高职高专的参考。即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不仅可以用语法教学大纲, 结构教学大纲, 不仅可以把英语分为听说读写四大技能, 还可以用意念功能大纲下的种种教学法:即分析语法、单词, 句子在语篇中的作用的语篇分析;从宏观的角度辨析不同体裁中的文字的表达方法有所不同的文体分析、语域分析和体裁分析。

即, 高职英语教学法可以按照文章功能分为两大模块:普通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 可以兼顾听说读写四大技能, 可以分析同一词, 或词组, 或句子在不同体裁文章中的用法, 可以比较不同体裁文章中的结构, 可以比较普通英语中表达不同情感的句子与同一应用文的关系, 可以分析不同应用文中表达同一情感的句子的特点, 可以比较表示同一意思的句子在不同文体的表达。

不论用什么方法, 中心是语言的社会功能。这就扩宽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思路。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方法的相似点, 归纳出这些教学方法都从属于意念功能大纲, 提出了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 也可以用系统功能大纲下的教学法, 从语方的社会功能的方向扩充高职英语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意念功能教学大纲,职业教育,专门用途

参考文献

[1] Allen P.&H.Widdowson.Teaching the communicative use of English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XII/1[M].1974.

[2] 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存在的依据[J].外语与外国教学, 2001.

[3] 陈焰.交际法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国教学, 1998.

[4] Dudley-Evans, T.An outline of thevalue of genre analysis In Lauren C.&M Nordmann (eds) .Special Language:From Humans Thinking to Thinking Machines.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1987.

[5] 付大安.ESP在高职高专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6] Jack C.Richards, John Platt, Heidi Platt,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 2000.

[7] 徐锦芬.现代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体验教育的特点与功能范文第6篇

1.1 国外状况

以日本学者下村哲夫 (2004) 先生著作中介绍的日本与农村闲置教室和校舍利用等有关的法律规定, 以及日本的一些具体做法为例。他在论著中强调了日本有效利用农村闲置教育资源的方式方法, 重点是不单纯地将农村闲置教室他用, 而是对学校设施重新再定义、再认识、再利用, 调整设施使用的优先顺序, 发挥闲置教育设施资源的最大效益。再者, 日本政府以《老人福祉法》、《儿童福祉法》立法形式, 确认设施的可利用空间, 将空置校舍彻底改造成为社会公共设施, 升值学校资源的价值, 造福于社会、老人和儿童。

他还强调指出, 日本政府相关部门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通力协调、相互配合, 为改造闲置设施装备注入大量资金, 将一些闲置学校建成老人和儿童的乐园或福利院, 形成了一套形如居民可自由使用的公民馆、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一样完善的新型社会教育体系。这既提高了农村基础教育设施闲置的附加价值, 化解了资源闲置与物料浪费问题, 又提升了大众的文化教育素质, 丰富了百姓文化生活的内涵, 同时还能让坚守在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农民因充实的文化生活在农村安心, 增进了农村老人、妇女和儿童三种留守人口与城市来访人员之间的交流机会, 使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元受益, 一举数得。

1.2 国内现状

国内就如何提高农村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问题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如:余广俊提出要整合和优化农村基础教育资源, 为了使学生安心学习, 学校应建立寄宿校舍;张玉永、刘丽彩提出以20世纪美国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为模式, 我国也应该通过建立自下而上、以教育需求为主导的诱导性制度来达到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黄福仁、黄美红则认为要优先改造农村闲置校舍, 将其改造成农村幼儿园和文娱中心;冯文全、夏茂林认为农村教育应改变现有的发展思路, 自主化缘, 找米下锅, 打破资源短缺的困境, 不做“等、靠、要”政府拨款, 凭借自筹资金+政府支持增加教育投入;王善安、杨晓萍提出在农村应实施多元集资助教, 优化和提高农村闲置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以上研究表明, 学者们注意到了教育资源闲置问题的存在, 关注到提高义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问题的研究, 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资源闲置严重和人口红利减弱等现象,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 做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是, 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闲置的具体表现和深层次的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 鉴于现有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因教育资源不平衡引发的教育设施功能转变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2 西海固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西海固地区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其北部为风沙区, 日照时间较长, 昼夜温差较大;中部为黄土丘陵区, 土地广阔, 气候冷凉;南部是土石山区, 降雨相对较多。境内山脊连绵, 沟壑纵横, 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条件恶劣, 可谓“雨天一脚泥, 风天飞沙石”;资源较为贫乏, 经济社会滞后, 自古就称为“苦瘠甲天下”, 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的特殊贫困地区之一。经过调研发现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学校师资问题

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师, 因没有相应专业毕业的教师任教, 人人都是课堂“多面手”, 除讲授主课外兼职教授音、体、美、计算机等课程, 教学任务繁重;有的农村学校高级教师比例和具有一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是零;中小学的高学历的教师比例, 县镇级高于乡村级;有的学校教师严重老龄化, 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福利待遇和参加教育培训等方面, 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机会不均等。

2.2 校舍危房问题

西海固地区危房差异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 问题较为明显。如固原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市里的中小学危房较少, 甚至没有危房;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条件价差的西海固地区农村的中小学, 危房问题突出。

2.3 教学设备软硬件配套问题

调研发现, 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仪器数量普遍偏少, 质量较低, 存在不均衡现象, 校际间的差别较大。教学仪器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中小学课程的实施, 使中小学课程不能开足开全。

2.4 学生的在校生活问题

一些农村学校虽然有厨房用具, 但是, 卫生环境条件不理想, 没有专门的操作间和专职的厨师料理, 有的是老师兼职来承担帮厨或主厨工作, 既是教员, 又是炊事员。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餐前餐后洗手的意识还不强。

3 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学校规模效益

由于西海固地区农村人口减少, 农村小学数量及生源也随之减少, 而且呈持续减少状态。但是, 面临基础教育资源不足而仍有必要保留的小学办学点, 应当长期保留, 以迎接若干年后因农民返乡创业、农村人口激增的不时之需;为使农村学校达到一定的规模, 合并后的西海固地区农村中小学, 应按照国家“小学就近人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 合理布局, 优化资源配置。

3.2 发挥设施职能作用

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宁夏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在西海固地区既有需要、条件又较好的地方, 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成功经验, 在确保“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 在详实登录统计调整后的农村闲置校舍设施等资产的基础上, 合理合法地优先发展当地的涉农教育事业或赋予校舍发展农村旅游用房等新的服务业功能。

3.3 优化配置教师资源

建立自治区内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 保护好西海固地区现有的农村教师资源, 为从城市自愿流动到农村贫困地区支教、轮教的教师建档立卡, 最大限度为他们提供再充电机会, 用于对他们福利待遇的智力补偿;重点培育和塑造一批“四有”教师, 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水平高能力的“三高”农村学校基础教育教师梯队, 有序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 使现有的农村教师资源发挥出更大潜力, 为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助力精准脱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摘要:宁夏西海固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村教育资源过于分散, 生态移民工程加快人口流动速度, 迁出的学生数量已不再回流, 部分教学点的合并、废止或消亡, 促使部分教育资源绝对闲置。本研究以宁夏西海固地区为例, 以如何解决因大量的移民、务工和求学而引起的农村人口锐减, 导致教育资源闲置问题为切入点, 对农村学校撤并调整后教育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分析, 以均衡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和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为目标, 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移民,农村教育,资源配置,西海固地区

参考文献

[1] 下村哲夫.日本教育法规便览[M].学阳书房, , 2004.

[2] 余广俊.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J].教学与管理, 2008, (8) .

[3] 张玉永, 刘丽彩.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制度变迁分析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4) .

[4] 黄福仁, 黄美红.如何利用好农村闲置校舍[J].教育观察, 2008, (4) .

体验教育的特点与功能范文

体验教育的特点与功能范文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该院于门诊及体检中心检查发现的IFG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观察组;选择...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