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土地整治项目图集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土地整治项目图集范文第1篇

开标时间:2013-02-26

所属行业: 房屋建筑

标讯类别: 省内

项目概况

项目总体情况介绍:泰宁县城西新区综合体(丹霞之城)项目开发是县委、县政府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区开发按照“树立新城形象标杆,引导改善城市旧区面貌,完善城市整体功能结构,打造跨越式发展”的泰宁城市新形象要求,围绕建设“中国旅游主导型县域经济样板区、世界级丹霞旅游目的地、国际安养休闲小城”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做靓老城、做大新城、做精管理。坚持高起点、宽视野、新思路、新机制有序推进,逐步凸显城市张力,拉开城市框架,努力打造“海西最美的山城、三明最靓的看点”。

城西新区综合体(丹霞之城)项目的建设将以“基础先行、拉开框架;滚动开发、分期推进;突出特色、做优环境”为开发原则。计划10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新区开发,把城西新区综合体(丹霞之城)项目倾力打造成依托山水景观优势,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融养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具备生活慢城节奏的“国际安养休闲度假区”。

土地整治项目图集范文第2篇

一、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将可行性研究的成果编制成报告,即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可行研究报告编制的作用

(一)是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反应了拟建项目区的现状、项目建设的技术方案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综合效益情况,并对项目建设技术、经济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因此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是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方案,根据工程建设任务及相关投资估算办法,编制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估算金额是客观真实的,可以作为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依据。

(三)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论证比选确定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方案,工程设计是对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升华和细化,主体工

程原则上应与可行性研究方案保持一致,投资金额应大致相当,因此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

(四)是土地整治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初期的基础性资料,其确定的项目建设范围、主要技术指标、主体建设方案、投资金额,是后续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因此也是土地整治相关工作考核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土地整治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性工作。根据湖南省历年土地整治项目申报立项的工作情况,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编制过程中应重点做好项目选址、新增耕地布局、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等工作,各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项目选址

合理的项目选址是确保工程建设方案系统性和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做好项目选址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1、已经编制过村级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的行政村应优先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选址对象;

2、项目区范围的确定应体现“集中连片,整乡镇、整村推进”的原则;

3、项目区范围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主体工程的系统性、完整性;

4、具备基本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

5、项目区内权属清晰,不存在权属争议;

6、项目选址应征得2/3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

7、项目选址应征得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同意。

(二)新增耕地布局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新增耕地布局,新增耕地布局应注意以下相关事项:

1、新增耕地数量应确保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不减少;

2、25度以上的坡地,不得作为新增耕地来源;

3、生态林、公益林、生态湿地不得作为新增耕地来源;

4、新增耕地布局应征得林业、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同意;

5、新增耕地布局应征得村、组及承包经营主体同意,并承诺组织耕种;

6、拟选新增耕地地块周边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开发难度小,开发后生产组织方便;

7、拟选新增耕地地块具有一定的土层厚度,土质符合农业生产要求,需外借耕作层的新增耕地地块,需确定土源地点,并征得相关权利人同意。

(三)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

可行性研究方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技术路线:基础调查建设条件分析工程建设方案的编制与比选投资估算编制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的制定成果材料的组织。

1、基础调查

基础调查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条件调查。

(1)自然条件调查

调查内容:重点对项目区地形地貌、气象、土壤、植被、水文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天然建筑材料、自然灾害等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踏勘、农户走访等。

(2)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调查内容:项目区涉及的乡(镇)、村的总人口及劳动力状况、经济收入来源、人均年纯收入、人均耕地数量以及项目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种植制度、机械化耕作程度、项目区内土地流转情况与发展趋势等。

调查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踏勘、农户走访等。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调查项目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程度、后备耕地资源潜力、土地权属状况等内容。

调查方法:图件叠加、现场调查、农户访问、现场指界等。 (4)基础设施调查

调查内容:对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基础设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如实反映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调查方法:以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实测地形图或1:10000地形图)为调查底图,采用现场调绘、群众访问等方法。

2、建设条件分析

在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建设条件分析,建设条件分析是合理确定项目目标及工程建设方案的前提。

(1)基础条件分析

分析内容:对所收集的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分析方法:①统计分析法:通过调查获取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的各种数据及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形成定性的结论,推断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②比较择优法:分别对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形成定量的结论。

(2)新增耕地适宜性分析

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的来源、数量和分布特征;对新增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测算新增耕地数量。

(3)群众意愿分析

根据收集的群众意见,采用统计分析法,分别统计支持项目建设、不支持项目区建设的群众或群众代表的数量,分析项目区建设群众意愿度水平。

(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对项目区自然限制因素、农业设施限制因素、规划限制因素分析及其他限制因素分析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影响状况及影响程度,并提出解决措施。

3、工程建设方案的编制与比选 (1)方案比选

在对项目建设条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编制多个供选方案,比选论证,选取最优方案作为项目建设方案。方案比选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保护耕地原则,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方案供选应考虑少占耕地,充分挖掘项目区内新增耕地潜力,利用各项工程措施,改良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②“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由于项目资金有限,方案供选应重点考虑解决项目区当前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田间道、生产路、灌排设施和必要的土地平整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

③统筹考虑原则,规划方案比选应从项目区全局出发,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统筹考虑,不能只考虑局部利益、眼前利益。

④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方案比选应考虑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 (2)规划方案技术要求

经比选择优后项目最终规划方案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①总体要求

确项目建设范围内重点建设区和一般建设区。重点建设区宜设置在项目区主要交通道路旁,地形平坦、地块集中,具有较好的基础设置条件,在符合以上条件的前提下,重点建设区应优先设置在其他相关部门涉农资金共同投资建设的区域,充分发挥资金集聚效应,打造项目区“亮点”区。重点建设区在工程布局的系统性及建设标准上应优于一般建设区。

沟渠尽量临路布局,减少农田基础设施占地。沟、渠、路整修工程尽量按现有线路布局,新建工程在发挥其应有功能的前提下,其布局应满足短、捷、顺、直的要求,各项工程应相对协调、均衡布局。

②土地平整工程规划要求

(a)新增耕地区应布置为土地平整区。

(b)现有田块布置土地平整工程应考虑以下情况:

 已经实现土地流转的区域或因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平整的区域,优先安排土地平整;

 重点建设区优先安排土地平整;

 土地平整的区域应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地势开阔、地形坡度较小等;

 土地平整区域权属明晰,需进行权属调整的权属调整意向明确。 (c)土地平整以外的区域布置为非平整区域。 ③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要求

(a)水源工程:根据水资源平衡情况重点考虑塘堰、提水泵站、小型拦水坝布局。

(b)输水工程

 重点考虑支、斗骨干输水工程布局;

 为保障工程系统性、发挥工程正常功能,骨干输水工程可适当往上游延伸;

 优先安排骨干输水工程硬化,农渠可不硬化。 (c)排水工程

 重点考虑支、斗骨干排水工程布局;

 为保障工程系统性、发挥工程正常功能,骨干排水工程可适当往下游延伸;

 骨干排水工程以清淤疏通为主,视情况可适当考虑沟岸护砌加固处理,农沟宜不硬化;

 沟渠断面形式及建筑选材应充分考虑项目区地形、土质及项目区天然建筑材料情况。

④田间道路工程规划要求

(a)田间道路工程重点考虑一级田间道、二级田间道布局; (b)一级田间道主要服务群众生活,为群众出行通道,应具有一定的交通量(一般为通组道路或连接组与组之间的道路,通户路、宅前路不能纳入一级田间道),一级田间道利用现有路基整修提质,一般不布局新修;

(c)二级田间道主要服务生产,为田间物资运行通道,其布局应兼顾整修与新修,对现有路况差的二级田间道应布局整修,对道路通达度不够的成片农田应布局新修二级田间道;

(d)生产路主要是田间管理通道,必要时可兼顾机械通行,生产路以新修为主;

(e)一级田间道一般采用混凝土路面,二级田间道一般采用泥结石或砂砾石路面,生产路一般采用素土路面,如有机械通行需要,也可采用泥结

石或砂砾石路面。

⑤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规划要求

根据湖南省实际情况,主要考虑岸坡防护、田坎防护工程布局。 (a)岸坡防护工程:为保护耕地,在溪沟或小型河流两岸易受洪水冲毁的成片集中耕地区域可适当布置。

(b)田坎防护工程:不能设置大范围田坎护砌,主要对易垮塌的田坎进行加固或对已经垮塌的田坎进行修复,同时在机械从道路进入田块的位置设置下田坡道,保护沟渠及田坎。

(c)岸坡防护及田坎防护工程应重点考虑工程稳定性要求。 ⑥配套工程规划要求

依据村级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及相关涉农部门配套投资意向,落实配套工程布局,土地整治工程应与配套工程协调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杜绝虚假工程。

4、投资估算编制

1、收集编制投资估算相关资料:如项目区周边今年已实施项目的投资预算资料、施工工艺资料、最新的材料信息价、部分辅助材料市场调查价格、常用设备型号及价格等;

2、根据工程建设方案详细统计项目建设内容;

3、合理确定基础单价:如人工工资单价、材料预算价、机械台班单价;

4、了解每一项工程的工序内涵,套用合适的定额子目;

5、依据确定的定额子目、机械台班定额子目和材料价格,编制工程施工费单价分析表;

6、在根据建设任务统计表及单价分析表的基础上编制项目投资总估算,编制项目投资总估算应注意取费符合相关要求。

5、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的制定

根据《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99号)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的意见》(湘国土资办发[2012]213号)文件精神编制可行性研究阶段权属调整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前,由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做好权属清查及确认工作。

不实施权属调整的,应附经当地村组双方确认盖章的土地权属现状(勘界)图(≥1:5000)和文件资料,以及当地村、组出具的不实施土地权属调整的文件资料。

拟实施权属调整的,需编制权属调整初步方案,调整后权属界线应以沟渠路等明显地物为界,并附经当地村组双方确认盖章的土地权属现状(勘界)图(≥1:5000)和文件资料,以及当地村、组出具的同意土地权属调整的文件资料。

6、成果材料的组织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材料一般包括报告、附图、附件三大部分。报告和附图根据相关规范编制,附件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合理、可行的重要支撑,必要的附件资料不可缺少,一般情况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附件资料:

(1)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意见; (2)县级人民政府立项申请;

(3)县级人民政府关于项目实施的具体意见;

(4)县级国土、财政、农业、水利等项目所涉及部门及所属乡镇人民政府论证意见;

(5)项目选址踏勘报告;

(6)产业化经营方案;

(7)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向书;

(8)项目涉及地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项目实施的签字表、会议纪要;

(9)相关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和协议; (10)项目区影像资料;

(11)其他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需编制的附件资料。

四、土地整治项目可行研究报告审查要点

(一)报告审查

(1) 内容完整,图、文、表数据一致,格式符合编制要求; (2) 编制依据完整,现时性好;

(3) 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描述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4)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真实,土地利用结构符合立项要求; (5) 项目基础设施现状描述客观真实,有必要的统计过程; (6) 合法性分析能反应项目立项合法、合规;

(7) 限制性因素分析反映项目区实际情况,主导限制性因素明确,改善措施与限制性因素相对应;

(8) 新增耕地分析详细反映新增耕地增加来源与减少去向,新增耕地数据真实可靠;

(9) 水资源平衡分析灌溉保证率选取合理,灌溉定额与农业种植制度相符,供水量数据来源可靠;

(10) 有公众参与过程的描述,并有必要的附件资料;

(11) 主体工程应有比选过程;

(12) 工程布局描述应与规划对应,体现项目建设目标; (13) 工程建设标准符合相关规范及项目区实际情况; (14) 工程建设内容有列表统计过程; (15) 土地权属调整内容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16) 施工组织方案与工程建设方案相匹配; (17) 实施措施和工程管护措施切实可行;

(18) 投资估算依据合理,定额子母选取与施工组织方案协调,各项取费正确,估算总金额符合要求;

(19) 效益分析合理;

(20) 可行性研究结论客观真实。

(二)图件审查

1、现状图审查

(1)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与最新的地籍资料一致,土地利用布局及图斑编号与最新的土地利用分幅图一致;

(2) 沟渠路等现状基础设施要素表达完整,并有必要的标识; (3) 有必要的地形要素; (4) 土地权属界线清晰; (5) 对新增耕地地块进行了标注;

(6) 有必要的贴表,如土地利用现状表、新增耕地图斑统计表等; (7) 图名、图框、图例、图签、指北针等图面要素完整、规范; (8) 图例与图面要素相匹配。

2、规划图审查

(1) 工程布局系统性、均衡性好; (2) 项目区内工程与区外工程有效衔接; (3) 土地整治工程与配套工程做到了协调布局; (4) 工程布局充分利用了现有工程;

(5) 新增耕地标注清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图、表一致; (6) 地图要素与现状图一致;

(7) 有必要的贴表,如土地利用结构对照表、工程特性表、配套工程统计表等;

(8) 图名、图框、图例、图签、指北针等图面要素完整、规范; (9) 图例与图面要素相匹配。

3、其他图件审查

(1) 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土地利用现状标准分幅图; (2) 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3) 如无实测地形图,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1:10000地形图; (4) 应附主要工程单体图。

(三)附件审查

土地整治项目图集范文第3篇

一、开工资料

1、中标通知书

2、施工合同

3、企业资质

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5、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6、开工报告

7、施工设备(材料)进场报验单

二、施工资料

1、分部工程验收签证表

2、报验申请表

3、施工测量报验表

4、工程计量报验表

5、现场签证单

6、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三、竣工资料

1、工程竣工验收申请

2、工程竣工自检报告

3、工程竣工预检报验单

4、竣工验收证明书

5、竣工报告

6、工程款支付证书

7、工程款支付申请

8、竣工结算

9、竣工总结

10、竣工图

四、其他资料

1、影像资料

土地整治项目图集范文第4篇

开标时间:2013-02-26

所属行业: 房屋建筑

标讯类别: 省内

项目概况

项目总体情况介绍:泰宁县城西新区综合体(丹霞之城)项目开发是县委、县政府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区开发按照“树立新城形象标杆,引导改善城市旧区面貌,完善城市整体功能结构,打造跨越式发展”的泰宁城市新形象要求,围绕建设“中国旅游主导型县域经济样板区、世界级丹霞旅游目的地、国际安养休闲小城”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做靓老城、做大新城、做精管理。坚持高起点、宽视野、新思路、新机制有序推进,逐步凸显城市张力,拉开城市框架,努力打造“海西最美的山城、三明最靓的看点”。

城西新区综合体(丹霞之城)项目的建设将以“基础先行、拉开框架;滚动开发、分期推进;突出特色、做优环境”为开发原则。计划10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新区开发,把城西新区综合体(丹霞之城)项目倾力打造成依托山水景观优势,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融养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具备生活慢城节奏的“国际安养休闲度假区”。

土地整治项目图集范文第5篇

1. 2009年底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电子版, ,包括excel分村面积统计表)

2. 上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

3. 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文本、说明、表格、图件。(电子稿) 土地整治项目成果上报的时候需要打印好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

①《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

②《XX镇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2006~2020年)》

③《XX镇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

④《XX镇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图(2006~2020年)》。

4. 标准农田上图入库成果(电子版,包括excel面积统计表)

5. 建新区勘测定界成果(附土地分类面积表) (西安80坐标系,1:500,电子

版)

6. 拆旧区范围线(西安80坐标系,电子版)及地形图

7.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户搬迁确认表(如果国土局已具备就提供,统计

数据就可以)

8. 建新区块内部原有村庄等涉及的户数、人数、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安置情况等资料

9. 项目区内新的土地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的范围红线及地形图(如果有

就提供)

10. 是否涉及土地征收。如果有,需要提供征地范围红线、面积。涉及的户数、

人数、安置状况。

11. 涉及到的村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至少1:2000,电子版,如果拆旧区等没有

实测请提供)

12. 拆迁补偿标准、宅基地复垦、土地整理等投入成本、价格等信息

13. 有关政策,实施保障措施

注:测量成果质量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测量要求》文档

乡镇或村:

14. 涉及到项目所在村的城乡建设规划、村庄规划、新农村规划、产业规划、

交通水利规划等规划资料

15. 建新区建设规划成果(村庄规划等)

16. 乡镇分村的生产年报

17. 乡镇最新统计年鉴(2009年)

18. 村庄概况:自然生态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料、如地区GDP、第三产业

发展状况、人均收入、经济来源等。基础设施配套现状:如环卫设施、文化站、幼儿园、小学、村委办、垃圾处理、公厕、电力、通讯、农贸市场等幢数、面积等

19. 是否涉及土地征收。如果有,需要提供征地范围、面积。涉及的户数、人

数、安置状况

20. 村内土地权属、流转现状材料

21. 基本信息表格:

土地整治项目图集范文第6篇

一、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将可行性研究的成果编制成报告,即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可行研究报告编制的作用

(一)是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反应了拟建项目区的现状、项目建设的技术方案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综合效益情况,并对项目建设技术、经济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因此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是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方案,根据工程建设任务及相关投资估算办法,编制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估算金额是客观真实的,可以作为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依据。

(三)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论证比选确定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方案,工程设计是对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升华和细化,主体工

程原则上应与可行性研究方案保持一致,投资金额应大致相当,因此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

(四)是土地整治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初期的基础性资料,其确定的项目建设范围、主要技术指标、主体建设方案、投资金额,是后续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因此也是土地整治相关工作考核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土地整治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性工作。根据湖南省历年土地整治项目申报立项的工作情况,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编制过程中应重点做好项目选址、新增耕地布局、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等工作,各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项目选址

合理的项目选址是确保工程建设方案系统性和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做好项目选址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1、已经编制过村级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的行政村应优先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选址对象;

2、项目区范围的确定应体现“集中连片,整乡镇、整村推进”的原则;

3、项目区范围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主体工程的系统性、完整性;

4、具备基本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

5、项目区内权属清晰,不存在权属争议;

6、项目选址应征得2/3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

7、项目选址应征得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同意。

(二)新增耕地布局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新增耕地布局,新增耕地布局应注意以下相关事项:

1、新增耕地数量应确保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不减少;

2、25度以上的坡地,不得作为新增耕地来源;

3、生态林、公益林、生态湿地不得作为新增耕地来源;

4、新增耕地布局应征得林业、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同意;

5、新增耕地布局应征得村、组及承包经营主体同意,并承诺组织耕种;

6、拟选新增耕地地块周边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开发难度小,开发后生产组织方便;

7、拟选新增耕地地块具有一定的土层厚度,土质符合农业生产要求,需外借耕作层的新增耕地地块,需确定土源地点,并征得相关权利人同意。

(三)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

可行性研究方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技术路线:基础调查建设条件分析工程建设方案的编制与比选投资估算编制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的制定成果材料的组织。

1、基础调查

基础调查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条件调查。

(1)自然条件调查

调查内容:重点对项目区地形地貌、气象、土壤、植被、水文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天然建筑材料、自然灾害等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踏勘、农户走访等。

(2)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调查内容:项目区涉及的乡(镇)、村的总人口及劳动力状况、经济收入来源、人均年纯收入、人均耕地数量以及项目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种植制度、机械化耕作程度、项目区内土地流转情况与发展趋势等。

调查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踏勘、农户走访等。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调查项目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程度、后备耕地资源潜力、土地权属状况等内容。

调查方法:图件叠加、现场调查、农户访问、现场指界等。 (4)基础设施调查

调查内容:对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基础设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如实反映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调查方法:以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实测地形图或1:10000地形图)为调查底图,采用现场调绘、群众访问等方法。

2、建设条件分析

在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建设条件分析,建设条件分析是合理确定项目目标及工程建设方案的前提。

(1)基础条件分析

分析内容:对所收集的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分析方法:①统计分析法:通过调查获取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的各种数据及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形成定性的结论,推断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②比较择优法:分别对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形成定量的结论。

(2)新增耕地适宜性分析

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的来源、数量和分布特征;对新增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测算新增耕地数量。

(3)群众意愿分析

根据收集的群众意见,采用统计分析法,分别统计支持项目建设、不支持项目区建设的群众或群众代表的数量,分析项目区建设群众意愿度水平。

(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对项目区自然限制因素、农业设施限制因素、规划限制因素分析及其他限制因素分析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影响状况及影响程度,并提出解决措施。

3、工程建设方案的编制与比选 (1)方案比选

在对项目建设条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编制多个供选方案,比选论证,选取最优方案作为项目建设方案。方案比选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保护耕地原则,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方案供选应考虑少占耕地,充分挖掘项目区内新增耕地潜力,利用各项工程措施,改良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②“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由于项目资金有限,方案供选应重点考虑解决项目区当前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田间道、生产路、灌排设施和必要的土地平整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

③统筹考虑原则,规划方案比选应从项目区全局出发,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统筹考虑,不能只考虑局部利益、眼前利益。

④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方案比选应考虑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 (2)规划方案技术要求

经比选择优后项目最终规划方案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①总体要求

确项目建设范围内重点建设区和一般建设区。重点建设区宜设置在项目区主要交通道路旁,地形平坦、地块集中,具有较好的基础设置条件,在符合以上条件的前提下,重点建设区应优先设置在其他相关部门涉农资金共同投资建设的区域,充分发挥资金集聚效应,打造项目区“亮点”区。重点建设区在工程布局的系统性及建设标准上应优于一般建设区。

沟渠尽量临路布局,减少农田基础设施占地。沟、渠、路整修工程尽量按现有线路布局,新建工程在发挥其应有功能的前提下,其布局应满足短、捷、顺、直的要求,各项工程应相对协调、均衡布局。

②土地平整工程规划要求

(a)新增耕地区应布置为土地平整区。

(b)现有田块布置土地平整工程应考虑以下情况:

 已经实现土地流转的区域或因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平整的区域,优先安排土地平整;

 重点建设区优先安排土地平整;

 土地平整的区域应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地势开阔、地形坡度较小等;

 土地平整区域权属明晰,需进行权属调整的权属调整意向明确。 (c)土地平整以外的区域布置为非平整区域。 ③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要求

(a)水源工程:根据水资源平衡情况重点考虑塘堰、提水泵站、小型拦水坝布局。

(b)输水工程

 重点考虑支、斗骨干输水工程布局;

 为保障工程系统性、发挥工程正常功能,骨干输水工程可适当往上游延伸;

 优先安排骨干输水工程硬化,农渠可不硬化。 (c)排水工程

 重点考虑支、斗骨干排水工程布局;

 为保障工程系统性、发挥工程正常功能,骨干排水工程可适当往下游延伸;

 骨干排水工程以清淤疏通为主,视情况可适当考虑沟岸护砌加固处理,农沟宜不硬化;

 沟渠断面形式及建筑选材应充分考虑项目区地形、土质及项目区天然建筑材料情况。

④田间道路工程规划要求

(a)田间道路工程重点考虑一级田间道、二级田间道布局; (b)一级田间道主要服务群众生活,为群众出行通道,应具有一定的交通量(一般为通组道路或连接组与组之间的道路,通户路、宅前路不能纳入一级田间道),一级田间道利用现有路基整修提质,一般不布局新修;

(c)二级田间道主要服务生产,为田间物资运行通道,其布局应兼顾整修与新修,对现有路况差的二级田间道应布局整修,对道路通达度不够的成片农田应布局新修二级田间道;

(d)生产路主要是田间管理通道,必要时可兼顾机械通行,生产路以新修为主;

(e)一级田间道一般采用混凝土路面,二级田间道一般采用泥结石或砂砾石路面,生产路一般采用素土路面,如有机械通行需要,也可采用泥结

石或砂砾石路面。

⑤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规划要求

根据湖南省实际情况,主要考虑岸坡防护、田坎防护工程布局。 (a)岸坡防护工程:为保护耕地,在溪沟或小型河流两岸易受洪水冲毁的成片集中耕地区域可适当布置。

(b)田坎防护工程:不能设置大范围田坎护砌,主要对易垮塌的田坎进行加固或对已经垮塌的田坎进行修复,同时在机械从道路进入田块的位置设置下田坡道,保护沟渠及田坎。

(c)岸坡防护及田坎防护工程应重点考虑工程稳定性要求。 ⑥配套工程规划要求

依据村级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及相关涉农部门配套投资意向,落实配套工程布局,土地整治工程应与配套工程协调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杜绝虚假工程。

4、投资估算编制

1、收集编制投资估算相关资料:如项目区周边今年已实施项目的投资预算资料、施工工艺资料、最新的材料信息价、部分辅助材料市场调查价格、常用设备型号及价格等;

2、根据工程建设方案详细统计项目建设内容;

3、合理确定基础单价:如人工工资单价、材料预算价、机械台班单价;

4、了解每一项工程的工序内涵,套用合适的定额子目;

5、依据确定的定额子目、机械台班定额子目和材料价格,编制工程施工费单价分析表;

6、在根据建设任务统计表及单价分析表的基础上编制项目投资总估算,编制项目投资总估算应注意取费符合相关要求。

5、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的制定

根据《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99号)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的意见》(湘国土资办发[2012]213号)文件精神编制可行性研究阶段权属调整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前,由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做好权属清查及确认工作。

不实施权属调整的,应附经当地村组双方确认盖章的土地权属现状(勘界)图(≥1:5000)和文件资料,以及当地村、组出具的不实施土地权属调整的文件资料。

拟实施权属调整的,需编制权属调整初步方案,调整后权属界线应以沟渠路等明显地物为界,并附经当地村组双方确认盖章的土地权属现状(勘界)图(≥1:5000)和文件资料,以及当地村、组出具的同意土地权属调整的文件资料。

6、成果材料的组织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材料一般包括报告、附图、附件三大部分。报告和附图根据相关规范编制,附件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合理、可行的重要支撑,必要的附件资料不可缺少,一般情况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附件资料:

(1)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意见; (2)县级人民政府立项申请;

(3)县级人民政府关于项目实施的具体意见;

(4)县级国土、财政、农业、水利等项目所涉及部门及所属乡镇人民政府论证意见;

(5)项目选址踏勘报告;

(6)产业化经营方案;

(7)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向书;

(8)项目涉及地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项目实施的签字表、会议纪要;

(9)相关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和协议; (10)项目区影像资料;

(11)其他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需编制的附件资料。

四、土地整治项目可行研究报告审查要点

(一)报告审查

(1) 内容完整,图、文、表数据一致,格式符合编制要求; (2) 编制依据完整,现时性好;

(3) 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描述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4)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真实,土地利用结构符合立项要求; (5) 项目基础设施现状描述客观真实,有必要的统计过程; (6) 合法性分析能反应项目立项合法、合规;

(7) 限制性因素分析反映项目区实际情况,主导限制性因素明确,改善措施与限制性因素相对应;

(8) 新增耕地分析详细反映新增耕地增加来源与减少去向,新增耕地数据真实可靠;

(9) 水资源平衡分析灌溉保证率选取合理,灌溉定额与农业种植制度相符,供水量数据来源可靠;

(10) 有公众参与过程的描述,并有必要的附件资料;

(11) 主体工程应有比选过程;

(12) 工程布局描述应与规划对应,体现项目建设目标; (13) 工程建设标准符合相关规范及项目区实际情况; (14) 工程建设内容有列表统计过程; (15) 土地权属调整内容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16) 施工组织方案与工程建设方案相匹配; (17) 实施措施和工程管护措施切实可行;

(18) 投资估算依据合理,定额子母选取与施工组织方案协调,各项取费正确,估算总金额符合要求;

(19) 效益分析合理;

(20) 可行性研究结论客观真实。

(二)图件审查

1、现状图审查

(1)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与最新的地籍资料一致,土地利用布局及图斑编号与最新的土地利用分幅图一致;

(2) 沟渠路等现状基础设施要素表达完整,并有必要的标识; (3) 有必要的地形要素; (4) 土地权属界线清晰; (5) 对新增耕地地块进行了标注;

(6) 有必要的贴表,如土地利用现状表、新增耕地图斑统计表等; (7) 图名、图框、图例、图签、指北针等图面要素完整、规范; (8) 图例与图面要素相匹配。

2、规划图审查

(1) 工程布局系统性、均衡性好; (2) 项目区内工程与区外工程有效衔接; (3) 土地整治工程与配套工程做到了协调布局; (4) 工程布局充分利用了现有工程;

(5) 新增耕地标注清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图、表一致; (6) 地图要素与现状图一致;

(7) 有必要的贴表,如土地利用结构对照表、工程特性表、配套工程统计表等;

(8) 图名、图框、图例、图签、指北针等图面要素完整、规范; (9) 图例与图面要素相匹配。

3、其他图件审查

(1) 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土地利用现状标准分幅图; (2) 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3) 如无实测地形图,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1:10000地形图; (4) 应附主要工程单体图。

(三)附件审查

土地整治项目图集范文

土地整治项目图集范文第1篇开标时间:2013-02-26所属行业: 房屋建筑标讯类别: 省内项目概况项目总体情况介绍:泰宁县城西新区综合体(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