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评估程序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评估程序范文(精选10篇)

评估程序 第1篇

该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已经提出的十几种飞机噪声评价指标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深入分析。采用新的评价指标, 基于飞行程序设计出的飞行航迹, 对飞机在该航迹上的产生的噪声进行评估, 构建出飞行程序噪声评估模型。最后, 用该模型对某机场扩建项目进行现状评价。

飞机噪声评价原理

机场噪声评价量与控制标准

国内现在主要使用国际民航组织推荐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作为机场噪声评价量, 其表达式为:。

其中:1N为昼间 (07:00~19:00) 的飞行架次数;

2N为晚间 (19:00~22:00) 的飞行架次数;

N3为夜间 (22:00 ~ 07:00) 的飞行架次数;

为N次飞行的有效感觉噪声级的能量平均值, 用下列公式计算:, 。

该评价量使用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计算机场一段时间内的所有机型累积飞行事件的噪声值, 对夜间、晚上的飞行量进行了计权, 同时考虑了飞机噪声纯音的修正, 确定了飞机噪声在评估点的平均效果。使用LEPN计算某种型别飞机在其中一次飞行时的产生的噪声值, 即单次噪声的极大值。单纯就机场噪声评价来说, 具有合理性。但该评价量也有明显的缺点, 即不方便直接测量, 计算复杂, 而且指标不能更好的理解和执行。

我国的《声环境质量标准》采用的是昼间等效声级和夜间等效声级, 与现行机场噪声评价量的标准数值有一定的差别, 两者之间不易换算, 处于机场噪声干扰的居民经常把这两者混为一谈。同时查阅文献资料可知, 国外的机场大多采用作为标准的机场噪声评价量。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机场噪声特点和噪声评价量的确定原则, 采用昼夜等效声级代替原评价量。同时考虑到飞机运行特点, 夜间加入10d B的补偿量后用一个单一评价量表示, 这样形式上更简单, 更容易计算。假设在满足一定条件下 (忽略纯音修正, ) , 因此。因此, 的差值取决于时间段的划分以及各时间段内的飞行架次。

我国现行的机场噪声控制标准由GB 9660 - 88 确定, 该标准用于评价特定活动对特定区域内敏感目标的影响, 它规定一类区域 (文教区、特定住宅区、居住区) 执行LWECPN≤ 70d B的标准;除一类区域外的生活区执行LWECPN≤ 75d B的标准。

飞行程序噪声评估模型

仪表飞行程序是为航空器运行规定的在机场内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系列的航迹飞行, 其目的是保证航空器在进离场和进近阶段的安全和顺畅, 并提高经济效益。机场噪声主要由航空器的飞行噪声构成, 同时机场噪声是由多个噪声事件共同组成。所以, 要建立机场飞行程序噪声的评估模型, 计算其噪声值并与实际监测的数值比较。模型的建立主要有分段法、仿真法、和最靠近点法。

在飞行程序设计时需要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 获得飞机与评估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假设以跑道入口的中点为原点, x轴与跑道中线延长线一致, 跑道入口前x值为正值, 入口之后为负值;y轴过原点与x轴垂直, 在进近航迹的右侧为正值, 左侧为负值;z轴为过原点的竖轴, 以入口标高为零, 高于入口平面时z值为正值。沿x轴坐标从-10000至10000每隔200m, y轴坐标从-2000至2000每隔100m设置一个评估点。评估点的坐标用飞行程序设计建立的直角坐标系表示, 可以得到该点的方位与高度信息。因此该点的斜距D可以用公式表示:。式中:θ为飞机爬升或降落时与地面所成的角度。

噪声值的计算主要由航空器噪声特性 (ANP) 数据库提供数据, 包括进离场数据, 各机型的性能数据, 噪声特性数据 (Noise Performance Data, NPD) 等。噪声特性数据及各机型性能数据要求按照基准条件给出。并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附件16 提供的各机型飞机允许噪声标准 (如表2 所示) , 建立飞机航迹和噪声之间的关系式:LEPNi=αi+βi·Di。其中LEPNi表示有效感觉噪声值, αi, βi表示噪声距离特征系数, Di表示航迹点i的斜距。

最后我们采用分段法, 对飞行程序设计出的航迹进行分段, 结合不同机型, 提取该航迹的速度、高度、距离信息, 并确定斜距D, 再通过NPD得出的数据来计算在非均匀航迹下评估点的噪声值。计算飞行程序产生的噪声, 航迹是由多个连续的直线段构成, 单事件中的最大噪声级就是各直线分段噪声级的最大值;对于整个噪声时间的累积噪声级可有各分段噪声级累加得到。从而建立了飞行程序噪声评估模型, 并进行噪声影响评价和比较。

德宏芒市机场噪声评估

德宏芒市机场基础数据

芒市机场位于德宏芒市的西南角, 距芒市广场大概6.6km, 跑道长度为2200m, 方向为05/23。机场海拔为877m。在机场周围5km以外均为山区, 地势起伏较大。机场磁方位72°、40km处有座大雪山, 在航站区域内, 标高3001m。机场西南方向净空较好, 因此, 23离场为主要离场方式。对德宏芒市机场某一日所有离场航班起飞架次和使用机型统计如表1所示:

芒市机场23 离场飞行程序及保护区设计

近年来芒市机场发展很快, 需要对机场进行改扩建。修改后的23 跑道仪表离场程序如图1 所示。描述如下:从RWY23 跑道末端离场, 飞至D3.5LUM, 右转转向芒市VOR/DME台, 过台高度1800m以上。爬升梯度:由于受西南方高山影响, 起飞和转弯为4.8%, 过台后为3.8%。速度限制:350KM/H。

根据德宏芒市机场改建项目, 我们可以得到南延后23跑道传统离场的航迹, 然后画出23跑道传统离场保护区图, 通过离场坡度可以得到23离场的垂直剖面数据。保护区内部就是航空器可能出现的区域, 出现几率逐渐向外递减。用建立的飞行程序评估模型对该机场的进行评估, 将评估所得结果与飞机噪声现状监测值进行比较 (如表3所示) , 结果证明评估结果与监测值更接近。

小结

通过对国内、外的飞机噪声评价指标进行介绍和分析, 深入研究我国使用的机场噪声评价指标, 根据机场噪声特点和噪声评价量的确定原则, 采用昼夜等效声级代替原评价量。然后用航迹分段的方法建立飞行程序评估模型。以德宏芒市机场改建后的跑道进行噪声评估, 通过比较可知, 采用新的指标预测到的噪声值与实际调查的结果吻合度更好。采用新的评价指标, 能够更直观地反映飞机噪声大小及影响程度。基于飞行程序建立机场噪声模型对于机场噪声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和指导意义。同时, 需要进一步根据噪声的评估结果和机场的实际情况, 采取减噪程序、区域导航、土地利用等措施, 改善机场的噪声状况。

观点建议

尽快开放低空, 大力发展通航。

绩效评估的一般程序和评估方法 第2篇

1、制定绩效评估计划。

为了保证绩效评估顺利进行,必须事先制定计划,在明确评估目的的前提下,有目的的要求选择评估的对象、内容、时间。

2、确定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1)评估的标准。绩效评估必须有标准,作为分析和考察员工的尺度。一般可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绝对标准如出勤率、废品率、文化程度等以客观现实为依据,而不以考核者或被考核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标准。所谓相对标准,如在评选先进时,规定10%的员工可选为各级先进,于是采取相互比较的方法,此时每个人既是被比较的对象,又是比较的尺度,因而标准在不同群体中往往就有差别,而且不能对每一个员工单独做出“行” 与“不行”的评价。

一般而言,评估标准采用绝对标准。绝对标准又可分为业绩标准、行为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三大类。

(2)选择评估方法。在确定评估目标、对象、标准后,就要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常用的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

业绩评定表:所谓业绩评定表就是将各种评估因素分优秀、良好、合格、稍差、不合格(或其他相应等级)进行评定。其优点在于简便、快捷,易于量化。其缺点在容易出现主观偏差和趋中误差。等级宽泛,难以把握尺度。大多数人高度集中与某一等级。

工作标准法(劳动定额法):把员工的工作与企业制定的工作标准(劳动定额)相对照,以确定员工业绩。其优点在于参照标准明确,评估结果易于做出。缺点在于标准制定,特别是针对管理层的工作标准制定难度较大,缺乏可量化衡量的指标。此外,工作标准法只考虑工作结果,对那些影响工作结果的因素不加反映,如领导决策失误,生产线其他环节出错等。目前,此方法一般与其他方法一起使用。

强迫选择法:评估者必须从3-4个描述员工在某一方面的工作表现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有时两个)。其优点在于用来描述员工工作表现的语句并不直接包含明显的积极或消极内容,评估者并不知评估结果的高低。其缺点在于,评估者会试图猜想人力资源部门提供选项的倾向性。此外,由于难以把握每一选项的积极或消极成分,因而得出的数据难以在其他管理活动中应用。

排序法:把一定范围内的员工按照某一标准由高到低进行排列的一种绩效评估方法。其优点在于简便易行,完全避免趋中或严格/宽松的误差。但缺点在于标准单一,不同部门或岗位之间难以比较。

硬性分布:将限定范围内的员工按照某一概率分布划分到有限数量的几种类型上的一种方法。例如,假定员工工作表现大致服从正态分布,评价者按预先确定的概率(比如共分五个类型,优秀占5%,良好占15%,合格占60%,稍差占15%,不合格占5%)把员工划分到不同类型中。这种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趋中或严格/宽松的误差,但问题在于假设不符合实际,各部门中不同类型员工的概率不可能一致。

关键事件法:指那些对部门效益产生

重大积极或消极影响的行为。在关键事件法中,管理者外要将员工在考核期间内所有的关键事件都真实记录下来。其优点在于针对性强,结论不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缺点在于基层工作量大。另外,要求管理者在记录中不能带有主观意愿,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做到。

叙述法:评估者以一篇简洁的记叙文的形式来描述员工的业绩。这种方法集中描述员工在工作中的突出行为,而不是日常每天的业绩,

不少管理者认为,叙述法不仅简单,而且是最好的一种评估方法。然而,叙述法的缺点在于评估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者的主观意愿和文字水平。此外,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员工之间的评估结果难以比较。

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绩效评估方法。其基本程序为:

1、监督者和员工联合制定评估期间要实现的工作目标。

2、在评估期间,监督者与员工根据业务或环境变化修改或调整目标。

3、监督者和员工共同决定目标是否实现,并讨论失败的原因。

4、监督者和员工共同制定下一评估期的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

目标管理法的特点在于绩效评估人的作用从法官转换为顾问和促进者,员工的作用也从消极的旁观者转换为积极的参与者。这使员工增强了满足感和工作的自觉性,能够以一种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工作,促进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的实现。

5、收集数据。

绩效评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于作为评估基础的数据收集工作要求很高。在这方面,国外的经验是注重长期的跟踪、随时收集相关数据,使数据收集工作形成一种制度。其主要做法包括:

(1)生产记录法:生产、加工、销售、运输、服务的数量、质量、成本等,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和统计。

(2)定期抽查法:定期抽查生产、加工、服务的数量、质量,用以评定期间内的工作情况。

(3)考勤记录法:出勤、缺勤及原因,是否请假,一一记录在案。

(4)项目评定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指定专人对员工逐项评定。

(5)减分搜查法:按职务(岗位)要求规定应遵守的项目,定出违反规定扣分方法,定期进行登记。

(6)限度事例法:对优秀行为或不良行为进行记录。

(7)指导记录法:不仅记录部下的极限行为,而且将其主管的意见及部下的反应也记录下来,这样既可考察部下,又可考察主管的领导工作。

6、分析评估。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评估的目的、标准和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综合。其具体过程如下:

(1)划分等级。把每一个评估项目,如出勤、责任心、工作业绩等,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等级。一般可分为3-5个等级。如,优、良、合格、稍差、不合格。

(2)对单一评估项目的量化。为了能把不同性质的项目综合在一起,就必

须对每个评估项目进行量化,及不同等级赋予不同数值,用以反映实际特征。如:优为10分,良为8分,合格为6分,稍差为4分,不合格为2分。

(3)对同一项目不同评估结果的综合。在有多人参与的情况下,同一项目的评估结果会不相同。为综合这些意见,可采用算术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仍以五等级为例,3个人对某员工工作能力的评估分别为10分,6分,2分。如采用算术平均法,该员工的工作能力应为 6分。若采用加权平均,3人分别为其上司、同事、下属,其评估结果的重要程度不同,可赋予他们不同的权重,如上司定为50%,同事30%,下属20%,则该员工的工作能力为10*50%+6*30%+2*10%=7.2分,界于良与合格之间。

(4)对不同项目的评估结果的综合。有时为达到某一评估目标要考察多个评估项目,只有把这些不同的评估项目综合在一起,才能得到较全面的客观结论。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当然,具体权重要根据评估目的、被评估人的层次和具体职务来定。

7、结果运用

得出评估结果并不意味着绩效评估工作的结束。在绩效评估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有用信息可以运用到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中。

(1)利用向员工反馈评估结果,帮助员工找到问题、明确方向,这对员工改进工作,提高绩效会有促进作用。

(2)为人事决策如任用、晋级、加薪、奖励等提供依据。

浅谈护理程序中的评估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75-2156(2009)04-0148-01

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层次的需要,解决病人的问题,给予病人身心全面的个体化护理,促进病人身心健康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要给予病人身心全面的个体化护理必须用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论应用到护理程序中。而护理程序中的评估又是尤为关键的步骤。护理程序一词是在1955年由Hall首先提出的,从那时起,有很多护理工作者对护理程序进行研究,并用于护理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73年美国护理学会和1982年美国州护士注册委员会全国协会将护理程序用护理行为定义描述为五个步骤的护理过程: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它是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各个步骤按逻辑顺序进行,没有前面的步骤就没有后面的步骤,五个步骤不但不能截然分开,而且环环相扣,承上启下。评估是护理程序中的第一步骤,是护理程序的奠基,是指收集、整理、核实、记录有关病人健康状况的资料过程。所搜集资料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发育、智力、精神等方面内容,完成这一步骤需要掌握观察、交流、体格检查等技巧。这些资料是确定护理诊断的依据。护理的功能是满足病人各种层次的需要,需要是指人们对机体内部缺乏状态自动平衡和对缺乏物择取的倾向,是形成动机的前提。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归为五大类,并按照它们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五个等级,由低向高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要满足病人所需,首先要了解病人所缺,因此,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进行评估病人,以便按照病人的轻、重、缓、急逐步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

1 评估病人的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凡能满足个体生存所必须的一切物质方面的需要,如食物、水、空气、排泄、睡眠、性、解除痛苦等。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即维持病人生命的需要:如呼吸,需评估病人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型态是否正常、气体交换有否受损、病人需氧是否得到满足即血氧饱和度是否正常;循环,依据BP、P、HR肢端皮肤温度、神志等,评估病人血溶量是否充足,循环是否良好;体温、饮食,不但要了解每日的进食量,还要了解其营养成分,性状,是否符合疾病饮食,能否满足其病人的需要;排泄,大小便情况、是否失禁、便秘、腹泻、尿潴留以及尿多或尿少,即水电解质是否平衡,能否满足病人需要;睡眠型态是否正常,睡眠时间是否足够,能否满足机体需要;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不适、疲倦、活动减少或受限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的满足,因此要找出问题所在。才能解决问题。

2 评估病人的安全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们喜欢一个安全、有秩序的、可以预测的、有组织的世界3。住院病人需要一个整洁、安静、舒适、优美、安全的环境,担心疾病的预后以及医疗费用,顾虑医源性损害,恐惧医院内感染。针对这些,评估患者所处环境如何。是否安全,用物、设备是否安全、功能是否正常,评估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检查、治疗、用药、护理知识的了解,对主管医生护士的信赖程度,以及病人与医护之间的关系如何。

3 评估归属和爱的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得到满足,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要产生。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归属于某一个群体,并参与群体的活动和交往,渴望在群体和家庭中有一个适当的位置,也渴望与人们有着深情的关系,患病时尤其渴望与亲人、朋友、同事交往,需要情与爱的精神营养的滋润,此时需要评估情绪状态、婚姻状况、就业状况、家庭情况、社交等人际关系。患者住院期间,鼓励患者家属让其亲人、朋友、同事等探望患者,增强其自信。

4 评估自尊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牢固的和较高的评价,尤其是病人。自尊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别人对自己的承认,它导致威望、地位、荣誉、支配、公认、注意、重要性、高贵、赞赏的欲望;另一方面是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它导致实力、成就、优胜、胜任、自足、自信、独立、自由的欲望。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使人觉得自己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力量、有位置、有作用,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受挫)就使人产生自卑、弱小和无能的感觉,这种心态会使人丧失基本的信心从而导致身心疾患,此时需评估病人的人格类型、精神状况、语言表达、知识、能力、职业、职称、职务、荣誉、威望、经济收入,了解患者的失落心理,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现实的需要是指促进人的潜力得以充分实现的欲望,也就是人能尽其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得到满足,因为人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依赖社会的进步,只有社会高度发展,个人努力进取,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运用护理程序时必须懂得,才能指导患者正确对待人生。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从下而上,一般来说,人们常常在当低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就再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但护理对象除了具有普遍性外还有特殊性,因此评估时应有主次,且有的放矢。对于自卑,嫉妒者应给予正确引导,让其有“知足者常乐”的心理。

浅析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与程序 第4篇

我国幅员辽阔, 地质情况比较复杂, 所以也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近千亿元, 同时每年因为地质灾害死亡的人数有上万人。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危害了国家和人民, 也是一直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原因之一。所以, 找到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灾害评估方法与程序迫在眉睫。

1 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其影响因素

1.1 地质灾害

所谓的“地质灾害”其实原本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自然现象, 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不断对人类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地址灾害也从一种纯自然属性转变为带有社会属性的一种现象, 被人类视为不可不防、不可不治的灾害。其具体定义为由于地质变化而对人造成灾害的活动以及造成破坏损失的可能性, 反映的是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破坏损失的程度。地质灾害有两个特点:普遍性和随机性。普遍性是说其是必然存在的一种自然运动的现象, 普遍存在;而随机性则是说其出现不可被人们准确预知,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1.2 作为评估对象的常见自然灾害

目前对于地质灾害的分类标准还不是很统一, 但是我国在地质灾害的评估中主要包括的灾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崩塌:崩塌主要是指由于斜坡上的岩土体脱离母体, 崩落而堆积于坡脚的现象。崩塌的分类根据活动的强度来分为剥落、坠石以及崩落。

泥石流:泥石流存在于山沟中, 指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的冲击力很大的急速洪流。泥石流很容易对房屋、公路甚至铁路造成严重的破坏。

滑坡:滑坡也是岩石的一种运动, 指岩石沿着一定的构面整体下滑的现象。与崩塌的区别是滑坡的岩石没有全部脱离母体, 只是下滑了一定的距离。

岩溶塌陷:岩溶塌陷是造成地面塌陷的最主要的原因, 是由于可溶岩地区的岩土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而向下陷落的现象。一般根据发生塌陷的岩石成分而分为不同的塌陷类型。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较容易理解, 就是地面产生垂直下降的现象。地面沉降产生的原因很多, 但是发生地面沉降的原因大都和人类活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值得一提的是, 随着各个地区飞速的发展带来的对环境的破坏, 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地裂缝:地裂缝是由于岩土体活动而在地面产生裂缝的现象。

2 我国地质灾害理论研究的现状

基于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 一直以来国家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和灾害性评估工作都没有停止过。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我国开始重视减灾的工作, 并且在有效预防地质灾害以及救灾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就。由于我国的地质灾害在早期一直只局限于对灾害的描述以及灾害过后的统计工作上, 而且我国的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和程序建立得比较晚, 所以目前我国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还没有蓬勃发展, 也没有形成独体的学科体系, 更没有达到国外对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中的先进水平, 所以在长远的发展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3 地质灾害评估主要内容、方法和程序

3.1 地质灾害评估

地址灾害的评估主要是对地质灾害中各种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以及对风险进行评价, 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应对风险的处理办法以及决策。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来有效地对风险实施控制和处理以减少损失。通过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

3.2 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在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包括灾害的生态环境评估、灾害风险性评估和灾害的损失评估等三方面, 首先灾害的生态环境评估由更具表现形式和形成机制的不同分为累积过程引起的渐发性事件、突然变化引发的灾难性事件和累积过程引发的灾难性事件等三种, 每一种灾害评估都包含着不同的灾害类型。如渐发性事件是指河道长期淤积或者土壤遭受侵蚀等地质灾害, 累积引起的灾难性事件是指河流冲刷引起的突然改道或山峦沟壑的坍塌等, 突然变化引起的灾难性事件是指由地震、海啸或大雨引发的滑坡事件等。渐发性事件通常只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或影响, 而不会给人类社会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 但是其他的两种灾难性事件通常会导致重大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 给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表1为主要的灾害事件分类表。

其次灾害的风险性评估是地质灾害评估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按照对于风险认识和损失关联程度的不同, 灾害的风险性评估分为主观以及客观两种, 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灾害模型的建立、抗灾性能的模拟、价值模型的建立和风险损失的估算、风险等级划分等。其中灾害模型的建立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对以往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与概率的收集等,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特定时间内的某一区域相关强度灾害性事件发生的重现期或概率, 并且建立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的关系和灾害发生的超越概率等。抗灾性能的模拟是指针对可能受灾区域中的人口分布与数量、主要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和内部财产等因素进行模拟。价值模型的建立是指针对风险区域中的承灾体根据具体的价值计算方法进行价值的计算和确定, 同时也可以得出大致的风险损失数据。风险等级的划分是建立在上述风险损失评估的基础上的, 通过上面得到的数据不仅可以进行风险等级空间区域的分布, 同时也可以进行准确的风险图绘制。

最后对于灾害损失的评估按照时间顺序的不同可以分为预评估、过程监测和灾害现场实测等三种, 具体的操作内容包括建立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定量方法等两方面。通过上述过程不仅可以对受灾区域的破坏程度、损失情况和人员伤亡等数据进行评价, 同时还可以帮助建立适当的评估模型为日后的灾难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所以该项工作的顺利与准确完成直接关系到整个地质灾害评估体系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3.3 主要方法

灾害生态环境评估的方法根据引用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大类是指将基本完善的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该评估方法的依据, 再结合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或专家打分进行整体影响的评价;第二类是指将经济损失作为生态环境影响换算的基础, 之一标准不仅可以得出具体、直观的评价结果, 同时还可以对整体的评价做出定量的分析。对于该项地质灾害评估无论是在我国还是世界范围内均属于较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对于评估模式和方法的确定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资料分析、数学模型、实验模拟和遥感GIS等, 其中资料分析是指通过数学统计与分析的方法对于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归类和统计, 并对自然界中遗留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等。数学模型的建立按照方式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动力学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灰色系统模型、概率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等多种, 但是无论哪种模型的建立都是要通过数学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形成进行评价。实验模拟是最为直接的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利用该方法不仅可以对地质灾害的演变规律和发生频率进行直观的分析, 同时还可以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混杂干扰因素的排除以及致灾因子的净化等, 通过该方法可以为风险预测、区域划分和灾害形成提供深刻的理论依据。最后遥感GIS技术是指通过动态检测的方法对于灾害风险进行调查和监测, 其中GIS技术的主要用途是针对过程中的动态数据进行模型预测和管理。

灾害损失评估的方法在目前的研究中主要有基于灾害损失程度的“灾度”损失划分、基于物元分析的灾情评估模型、基于模糊式识别的模糊灾度概念和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的灾情评估等, 此外还包括一些利用状态转移、时间序列分析和不同灾情灰色关联度的灾害损失评估方法。表2为具体的灾度等级分类表。

3.4 分析的程序

在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工作中所采用的分析程序就是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处理以及风险决策循环的过程。在风险识别阶段需要确定地质条件存在什么主要的风险, 其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结果如何;风险估计中需要解决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大小以及后果的严重性;风险评价中需要通过风险估计得到的结果得出一个风险的等级;风险处理中药解决如何控制地质灾害发生以及如何选择管理技术;最后风险决策环节通过结合风险的级别, 项目的效益以及成本, 综合考虑得出处理办法:放弃或者是实施。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要求评估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情况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识别。

(1) 初步分析。初步分析的工作要求针对系统的功能, 将系统分为若干个子系统, 并确定每个子系统可能对整个系统带来的影响以及子系统失效的原因。

(2) 确定事故链:通过确定事故链可以得出不同的失事路线, 从而建立事故树, 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找出最初事故的原因。

(3) 后果分析。通过事故链以及事故树的建立, 在后果分析中可以看出每一个事故可能引发的后果以及带来的损失。

风险估计:风险估计是对风险进行测量, 通过对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 主要运用概率统计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对发生风险的概率以及发生风险的后果进行估计。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也是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 把风险估计得到的概率以及损失综合考虑用一些诸如期望、方差等数学方法表示, 再根据国家的有关地质灾害风险的相关指标进行衡量来确定风险的处理方法。

风险处理:根据风险评价得出的结果, 通过相应的风险管理来实现风险分析目标。风险管理主要分为控制型技术和财务型技术。控制型是研究如何通过一定措施限制已经发生的损失, 消除和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的机会。财务型技术是在控制后补偿已经产生的一些损失, 并恢复正常的状况。

风险决策:风险决策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步骤, 通过分析以上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 即决策出采用的风险处理方法。

4 结语

总体来讲, 目前我们研究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主要集中于灾害的自然属性上, 在具体的研究中对于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的评估发展地比较成熟, 但是对于间接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的伤亡等的评价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摘要:本文通过对多个地址灾害评估实例的研究, 详细论述了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几个原则以及评估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方法和实施的程序。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

参考文献

[1]刘希林.泥石流易损度评价[J].地理研究, 2009 (5) .

[2]吴树仁.滑坡风险评估的难点和进展[J].地质评论, 2009 (6) .

资产评估审批程序 第5篇

为规范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特制定以下审批程序:

一、资产评估立项审核程序

资产评估立项审核是指根据企业资产评估的目的,审核其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法规和政策,申报材料及手续是否完备,所委托的.评估机构是否具备评估资格。由企财科主管资产评估机构是否评估资格。由企财科主管资产评估工作的同志对企业所报资料进行审核,科长复核后批准立项。批准立项后企业方可开始评估的具体实施。

二、资产评估确认审核程序

资产评估确认是指财政部门对评估机构出具的报告进行审核,审查其运用的评估方法是否恰当、有无漏评或重评、影响资产变化的因素是否合理、评估价值是否合理等。

1、根据市评估中心规定,被评估资产净值400万元上的,由市评估中心审核、确认。具体程序是:中介机构出具评估报告后,由企财科主管资产评估的同志对报告进行初审,并拟写资产评估确认审请函,将报告报送市评估中心。

2、被评估资产净值在200万元-400万元之间的,由企财科主管资产评估的同志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核,科长复核,主管局长复核并提请局长批准后办理确认手续。

3、被评估资产净值在200万元以下的,由企财科主管资产评估的同志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核,科长复核,主管局长签字后办理确认手续。

评估程序 第6篇

关键词:飞机噪声,飞行程序,航迹分段,评估方法

随着民航业的发展, 飞机噪声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减轻飞机噪声影响, 国际上很多机场及国内个别重要机场执行机场减噪声飞行程序[1]。减噪飞行程序的实施取决于科学合理的飞行程序噪声评估方法。

国内外对飞行程序噪声评估相关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2—6]。文献[2]研究了飞行程序噪声计算的NPD方法, 给出了SEL、WECPNL的计算公式; 文献[3]只根据航线的几何特点, 对噪声进行计算, 没有考虑飞机性能特点; 文献[4]基于路径栅格探讨了噪声等值线的绘制方法; 文献[5, 6]对飞行程序的噪声评价量进行了研究, 但没能将飞行程序噪声评估图通过程序实现。

上述研究大多只对飞机噪声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 缺少对航迹进行系统的分析, 而航迹是计算飞行程序噪声的基础, 这导致目前很少能够快速的绘制出飞行程序的噪声等值线图。同时, 目前的工程应用通常采用直线段代替圆弧段的方法评估噪声, 这会带来较大的计算误差。

现从航迹运行的角度, 对飞行程序噪声评估方法展开研究。首先研究了典型的进离场飞行程序, 然后结合航空器运动学模型和飞机性能模型建立了航迹分段模型, 接下来通过选取合理的噪声评价指标, 依据航迹分段模型, 给出了基于航迹分段模型的飞行程序噪声评估步骤, 最后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1典型进离场程序

1. 1传统进近程序

传统的下降进近程序为梯度下降程序, 剖面图如图1所示, 飞机按以下步骤下降进近:

1) 从3 000 m ( 10 000 ft) 水平减速到校正空速 ( CAS) 463 km/h ( 250 kt) ; 2) 采用空车推力, 以固定CAS ( 463 km/h) 下降, 直到截获下滑道高度hILS3) 保持hILS高度, 减速到进近速度CASAP; 4) 最后以CASAP速度和固定下滑角 ( γ = - 3° ) 进入下滑段着陆。

图1中的变量含义及文中单位转换如下:

IDLE为发动机空车状态; hILS为仪表进近高度; CASAP为进近校正空速; FLAP AP为进近襟翼设置; FLAP LD为着陆襟翼设置; nmi为海里; 1节 ( kt) = 1. 852 km / h; 1英尺 ( ft) = 0. 304 8 m。

1. 2典型离场程序

典型飞机离场程序剖面图如图2所示。剖面由下面10个段 ( 以B737—300机型为例) 组成:

1) 起飞, 使用5°襟翼, 全起飞推力段。

2) 保持起飞推力, 以v2+ 18. 52 km / h的速度爬升到305 m段。

3) 保持起飞推力, 加速到校正空速343 km / h, 以305 m/min的爬升率爬升段。

4) 保持起飞推力, 减小襟翼, 加速到校正空速352 km / h, 以470 m / min的爬升率爬升段。

5) 减小发动机推力, 使用0° 襟翼, 加速到校正空速407 km/h, 以305 m/min的爬升率爬升段。

6) 保持最大爬升推力, 使用校正空速407 km / h, 使用0°襟翼, 爬升到914 m。

7) 保持最大爬升推力, 加速到校正空速463 km / h, 以305 m/min的爬升率爬升段。

8) 保持最大爬升推力, 使用校正空速463 km / h, 使用0°襟翼, 爬升到1 676 m。

9) 保持最大爬升推力, 使用校正空速463 km / h, 使用0°襟翼, 爬升到2 286m。

10) 保持最大爬升推力, 使用校正空速463 km / h, 使用0°襟翼, 爬升到3 000 m。

从典型进离场程序, 可以看出飞机在进离场程序时, 推力值和航向值变化比较大, 如果不能将航迹进行科学的剖分, 将严重影响飞行程序的噪声评估值的计算结果。

2航迹建模

飞行程序噪声评估本质上就是对进离场航迹进行噪声评估。航空器进场着陆受到航空器性能、航空公司运行程序和乘客舒适性等多种限制,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飞行特征, 因此需要详细考虑飞行性能特征要求。采用航迹分段建模的方法, 结合BADA中的飞机运动理论, 在给定飞行程序运行初始状态变量条件下, 采用航段飞行控制变量, 求解航段的运行状态向量, 并以航段终态向量作为下一航段的初始状态向量, 从而完成完整的进离场航迹建模求解, 进而为噪声评估值的计算提供精确的航迹模型。

2. 1飞机性能模型

根据文献[7]中BADA的全能量飞行动力模型和运动模型可得飞机的运动方程如式 ( 1) 所示[7]。

式 ( 1) 中v为空速; T为推力; t为时间; L为升力; D为阻力; h为高度; γ 为航迹角; χ 为航向; μ 为攻角; RE为地球半径。

2. 2航迹分段模型

设程序z的初始向量S0= [x0, y0, h0, v0, χ0, T0], 构建n个航段控制向量序列C0, C1, C2, …, Cn, 航段Si的控制向量为Ci=[Mi, ti], 其中, M表示航迹段机动模式, Mi= 0为直线飞行; Mi= 1为右转飞行; Mi= - 1为左转飞行, ti为航段飞行时间 ( s) 。进离场程序zi可以由航向值与目标航向值的变化绝对值 δ 判断航迹段的机动模式, 进而将原始航迹处理成如公式 ( 2) 所示的分段状态矩阵Si和式 ( 3) 所示的分段控制矩阵Ci来表示[8]。

航迹分段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进场分段以飞机着陆点为初始点, 离场分段以起飞点为初始点; 2由航向值与目标航向值的变化情况判断航迹段的机动模式时, δ 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 ( 本文取 δ ≥ 5° ) ; 3直线段、转弯段按照飞行时间进行分段构成矩阵Ci ( 本文以飞行时间等于30 s为分段临界值) ; 4分段后的航段参数符合典型进离场飞行程序的特点。

3飞行程序噪声评估

飞行程序噪声评估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 包括确定飞行程序噪声评估指标、获取飞行程序的航迹数据、基于航迹分段模型将航迹分段、采用国际通用的NPD噪声计算方法计算噪声, 并用MATLAB程序输出飞行程序噪声等值线图几部分。

3. 1飞行程序噪声评估指标

飞行程序噪声评估指标就是对飞行程序的一种噪声评价度量。文献[6]对多种噪声评价量进行了比较, 得出了单个噪声事件容易打断人们当前所进行的社会活动[6], 最能体现飞行程序噪声影响特点的结论。本文选取声暴露级 ( sound exposure level, SEL) 作为飞行程序噪声的评估指标。SEL是总的A加权声级噪声能量, 可以用公式 ( 4) 计算表示, 单位为分贝。

3. 2航迹数据获取

航迹数据一般保存在数据库中, 采用MATLAB和SQLServer2005混合编程的方法, 用MATLAB通过ODBC方式连接SQLServer2005数据库, 将航迹数据保存成如式 ( 5) 所示的矩阵作为原始矩阵供后续分段处理, 其中  为目标航向。

3. 3航迹分段实施

根据航迹分段模型, 将获取到的飞行程序航迹数据矩阵式 ( 5) , 通过判断航向与目标航向的变化值得出机动模式, 并按30 s为临界值将转弯段进行分割, 最终生成如公式 ( 2) 和式 ( 3) 所示的分段状态矩阵和分段控制矩阵。由于飞机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产生在高度低于3 000 m以下的情况,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 从总的分段状态矩阵和分段控制矩阵中提取前10段航段数据来计算飞机的噪声值。

3. 4 NPD噪声计算

噪声-功率-距离 ( noise power distance, NPD) 特性曲线是一种典型的计算噪声的曲线, 文献[2]和文献[9—11]深入研究了NPD噪声计算方法。其中文献[2]中的方法比较全面, 详细的介绍了NPD计算噪声的方法流程, 能够较好的结合欧洲航空会议 ( ECAC) 推荐的最新飞机噪声数据库 ( ANP2. 0) 。 本文在得到航迹分段矩阵后, 根据不同机型读取ANP2. 0数据库中的噪声数据, 采用NPD噪声计算方法通过MATLAB计算出飞行程序噪声评价值。

4实例分析

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例, 选取B737—300机型为计算对象, 进行算法验证。采用MATLAB2010画出了两条进场程序和两条离场程序的噪声评估图, 如图4—图7所示。公式 ( 6) 、式 ( 7) 分别为第一条离场程序的分段状态矩阵和分段控制矩阵, 可以看出程序将航迹分作了10段, 有11个分段点, 大大简化了计算的复杂度, 同时保证了航迹的结构特征。 其中, 机场条件: 跑道05L, 标高476. 4 m, 场面温度15 ℃ , 风速4 m / s。

通过实例验证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1) 从噪声评估图中可以看出基于航迹剖分的评估方法可以实现飞行程序噪声的评估。

2) 该方法在保证航迹特征的同时, 简化了计算的复杂度。

3) 离场程序比进场程序对居民区的影响高出10 d B以上, 尤其对机场周围影响更为严重, 所以控制离场程序噪声是民航相关部门的重中之重。

5结束语

机场周围影响居民生活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进离场航线产生的噪声。飞行程序噪声评估是一种有效控制飞机噪声排放的重要手段。结合民机空气动力模型和性能模型, 提出了一种基于航迹分段模型的飞行程序噪声评估方法。实例分析证明, 该方法能够高效、准确的绘制出飞机进离场飞行程序航迹的噪声等值线图, 对飞行程序减噪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炳权.谈谈机场运行的减噪声程序.中国民用航空, 2006; (03) :57—61

[2] Report on Standard Method of Computing Noise Contours around Civil Airports.ECAC.CEAC Doc 29 3rd Edition, Volume 2:Technical Guide, 2005

[3] 刘洲, 蔡良才, 陈黎明, 等.飞机噪声预测与仿真技术研究.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3;01:77—82

[4] 高婷, 王迪.飞机噪声等值线绘制算法的研究.电子设计工程, 2012;23:105—107

[5] 武喜萍.飞行程序噪声评价及减噪措施研究.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6] 肖慧慧, 王超, 徐肖豪.机场飞机噪声评价量及其限值的探讨.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1;02:134—137, 146

[7] Eurocontrol Experimental Centre.User manual for the base of aircraft data (BADA) revision 3.6.http://www.eurocontrol.int/eec/public/standard_page/ACE_bada_documents_36.html.2008—12—15

[8] 王超, 王飞.离场航迹降噪优化设计的多目标智能方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3; (01) :147—153

[9] 刘洲, 蔡良才, 邵斌, 等.飞机噪声距离特性回归模型的优选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3;13 (15) :4470—4474

[10] 罗青.民用飞机噪声合格审定试验NPD方法.科技信息, 2013;19: (56) , 43

评估程序 第7篇

中小学的教育教学, 不仅要关心到所有同学, 对已经在一般智能、学术性、艺术才能、创造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显露出一定才干的, 组织起来实施专门化教育, 这也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重要任务之一。随着社会对专长的关注和专长生发展机会增多, 国内很多办学质量较好的中小学, 陆续举办各种性质的舞蹈教育实验班, 简称舞蹈特长班。此类实验班吻合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习能力优秀、学术能力优秀和特殊才能优秀学生的教育理念, 成为特长生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舞蹈特长生班的培养目标一般是:早期发掘具有舞蹈才能的学生, 给予有系统的舞蹈教育, 充分发展其潜能, 以为更高层次的学校输送舞蹈潜能人才, 或直接为社会输送舞蹈专长的人才。通过舞蹈认知、鉴赏及创作活动, 培养学生的美感情操及健全人格, 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由上述目标我们可以看到, 此类班级首要工作是“早期发掘具有舞蹈才能的学生”。舞蹈班要想取得很好效果, 关键也在于如何评估出哪些学生在舞蹈方面是有潜力的, 他们是真正需要接受特长生教育的学生。发现可以是舞蹈老师个体的评判工作, 但从科学性来说, 发现尤其需要相对客观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目前此类学生的选拔, 多数学校还仅仅是组成教师工作组进行讨论决定, 由此不仅带来一定的主观臆测性, 实际操作中也带来了很多矛盾, 现实工作中也确实反映出仅凭工作组讨论决定是缺乏一定科学性的。本文所要研究解决的, 就是希望提出相对比较科学的有易于操作的评估程序和评估标准。

二、天赋优异的定义

舞蹈艺术是一种融合许多艺术的表演艺术, 音乐、美术、韵律、节奏、历史、文化、情感等几乎均涵盖其中。舞蹈艺术并不是一种身体姿势及动作的学习与训练而已, 它必须融合各项艺术的精髓, 才能使舞蹈的呈现, 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要判定学生是否在舞蹈方面具有天赋, 首当理清天赋优异的定位和内涵。

很多学者对“天赋优异”给出了不同角度的定义和观点[1]。威廉姆 (W illiam, J.H, 1973) :凡被认定是天赋优异者, 对于操作方面的技巧特别敏锐, 对艺能方面的表现也有超人的技艺, 除了精于科学方面的技术外, 对于音乐、美术、绘画、戏剧、舞蹈及领袖角色的扮演皆有高度的表现。马尔兰 (M arland, S, P, 1972) :天赋优异和天资聪颖的人, 需经过专业人员的认定, 这一类型的人, 必须与一般人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和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施教, 其目的是为了使每个人都能理解他们自己的能力和将来对社会的贡献。这一类型的人, 都有精湛的表演才能, 这些才能包括下列任何一项或多项:一般能力、特殊学业性向、创造或生产性思考、领导能力、视觉和表演艺术、心理动作能力。阮汝礼 (R enzulli, J.S, 1979) :天赋优异需具有三种特质:平均以上的能力、工作信念、创造力。

1976年美国联邦政府所拟定的天赋优异和特殊才能儿童教育法, 对天赋优异有以下的解释:天赋优异或是聪颖的人, 不论是儿童或是青少年, 在学前阶段、小学期间或是中学时代, 经专家评估认为具有高度表演的才艺、有创造的能力、对学科方面有某些独特的见解、具有领袖的特色, 并对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艺能有超人的表演技巧。以上这些艺能需借表演的技巧来认定, 而不是由学校中任何个人可以单独决定的。

上述几位学者的看法和若干国家相关法令的规定, 都强调天赋优异的特性或是特殊才艺的卓越表现, 不再刻意强调以智商作为认定天赋优异的单一标准。总之, 凡是由专家认定为天赋优异者, 其智力超众、思考力敏锐、想象力无穷、各种艺能表演精湛、有创造的才华、有科学的治事态度、有领袖的特质、道德观念正确, 所有的艺能才华肯用来为人类谋福利, 皆可称得上是天赋优异者。

舞蹈班的学生, 当然在舞蹈方面是天赋优异的, 他吻合一般有天赋的属性, 同事在舞蹈艺术领域具有特殊倾向及潜能, 或具有优异杰出的表现, 与一般智能天赋优异的类型不同。

三、舞蹈特长生班特长评估标准

对于具有舞蹈才能的学生, 其特点究竟如何理性观察和分析, 是舞蹈班学生选拔的前提, 了解并认同这些特点, 才可以帮助观察者或是教学者更清楚地了解和发掘舞蹈才能优异的学生。一般认为, 具有舞蹈天赋的学生有以下特点[2]: (1) 能善用肢体作为表达的工具; (2) 能自由运用肢体和控制肢体; (3) 能运用肢体的活力创造动作; (4) 能安排空间以创造舞蹈、设计架构; (5) 能组织时间以创造韵律; (6) 能用原始活力与创造力来表达意义和情感; (7) 能巧妙的运用动作、韵律和设计架构表达意义和情感。

根据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 以及参考国外研究情况[3], 认为评估舞蹈特长生的可以按照以下十个方面来进行: (1) 具有优异的身体适应能力的表现; (2) 具有优异的动作记忆能力; (3) 对舞蹈学习意愿高且注意力集中; (4) 具有优异的空间感及身体反应能力; (5) 善于模仿他人动作且具良好的表演能力; (6) 具有优异的音乐节奏感和身体律动; (7) 具有匀称的身体发展, 且喜爱运动; (8) 喜欢身体创造性活动且常有独特或创意之见解表现; (9) 喜欢参与团体性的舞蹈学习并能与他人合作; (10) 参与舞蹈、体育及表演艺术等相关的竞赛表现优异。

综上所述, 舞蹈才能优异的学生多半具有良好的动作协调性和敏捷性, 善于运用肢体表达情感与意义, 有敏锐的空间知觉与节奏感, 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具有极佳的注意力与动作记忆力, 兼具知性与感性的人格特质和审美能力。

四、舞蹈特长生班入学评估方式

根据前述的给出的舞蹈特长评估标准, 我们可以构建出相对科学和具有操作性的舞蹈教育特长生班学生的选拔方式。大致可以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 实验阶段评估方式

1.由家长申请登记, 不受原有学区限制。

2.由主管机关、实验学校、专家学者成立评估小组。

3.评估项目分为两个方面。 (1) 智力测验, 规定智商合格最低标为116分, 这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学都没有的环节。 (2) 舞蹈测验, 规定动作25%、即兴创作15%、自选作品20%和体能或基本功测验40%, 包括弹跳性、柔软性、敏捷性、控制力和空间知觉以及良好的模仿能力。专业艺校在招生时有一项严格的要求是针对学生自身的身体骨骼发展来定的, 如舞姿站立看肌肉线条走向、下蹲团身看跟腱是否发育良好等, 因为这就决定了学生是否有好的弹跳性和是否正确接受过舞蹈教学。我校在招生时就检测这一项。

除此之外, 可以补充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各该类舞蹈竞赛表现特别优异或前三名者, 还可是知名专家学者、指导教师或家长联合推荐者, 并附艺术才能特质与表现具体资料。

(二) 评估人员组成

评估结果会因评估人员的主观因素、专业技能以及与学生间的关系而受到影响。因此, 实施标准化测验的评估者, 需接受该项测验的培训, 并接受监督。而在舞蹈测验方面, 评估小组也应依据学生所申请的项目聘请相关人员, 这里所指的相关人员是指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教师及行政人员等, 组成测验评估小组, 进行出题及评分的工作。评估人员需对舞蹈才能领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并有长期接触学生、观察学生舞蹈才能表现的经验。

上述评估方式在实践中, 教师们也提出改进意见。评估的实施并不困难, 困难在于如何引导学校与家长对舞蹈天赋评价的认知;可否将舞蹈专长测验改以课程的方式进行观察与评估;评估方式是应该先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表现观察, 然后再进行评估与评定, 这样会较为客观。

五、建议

目前我国尚没有特长生教育或艺术教育的相关法规或地区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思考和明确舞蹈特长生班的目标, 这样各学校方能采取适当的入学评估方式与标准。由于各个学校也没有对特长生进行持续评估的制度, 这不仅使得有些潜能显现较晚或因评估程序不当而被忽略的学生, 丧失接受适合教育的机会, 甚至入班后发生适应不良的学生也得继续接受特长生教育。因此, 应建立持续评估的制度, 以对舞蹈才能的学生持续进行学习评估, 以确保其有妥善的教育安置。建议学校应宣传对舞蹈特长生教育的正确认知以及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管道, 同时学校行政人员与教师也应该明确地规划舞蹈特长生班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由于本研究对象是以参与舞蹈才能入学评估的中小学教师为主, 建议未来的研究可将高中教育阶段的舞蹈特长生班纳入研究范围进行比较, 以及针对家长或学生本身对舞蹈才能入学评估方式的观点做调查与研究。

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决策历程, 从工具的选择运用到决定方式与标准的订定, 评估人员需要审慎思考与评估。舞蹈艺术特长才能定位必须要明确, 不应因对优质生定义的误解、升学的诉求而扭曲, 期待舞蹈专业教育能真正落实于学校教育中。

摘要:特长生教育正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但在特长生招生过程之中, 家长总有些微词并常常与学校看法不一致, 而教师也感觉特长生的判定并非易事。本研究分析了目前在中小学舞蹈特长生班招生过程中, 对舞蹈特长评判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国外研究情况, 提出较规范和科学的舞蹈特长生入学评估标准和程序设置。研究认为, 特长潜能的评估标准大体包括优异的身体适应能力、动作记忆能力、对舞蹈学习意愿高且注意力集中、空间感及身体反应能力、善于模仿他人动作且具良好的表演能力、音乐节奏感和身体律动等十个方面。而评估过程则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包括智力测验和舞蹈测验。

关键词:舞蹈特长生班,入学评估,评估研究,入学标准

参考文献

[1]Barry, A.O., Steven, V., O.&Susan, M.B.Validity, reliability and equity issues in an observational talent assessment process in the performing arts[J].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2003, (27) :62-94.

[2]Edward, C.W.From talent identification to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Toward new model evaluation in dance education[J].Research in Dance Education, 2002, (3) :103-121.

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第8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估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 是指由内部审计人员召集负责制定与执行内部控制的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控制自我评估对内部审计而言, 是内部控制审计活动中十分重要的方法, 它强调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 也不仅仅是高级管理层应关心的问题, 而应该是组织所有成员的事。

一、须澄清的几个概念

为了了解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不同的审计机构, 对内部控制的表述有哪些不同;还有他们出于不同的审计目标, 对内部控制评价 (测评) 的表述也不同

(一) 内部控制

《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第二条是这样定义的: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 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保证其管理或者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遵守有关法规, 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组成。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是这样定义的: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 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第二条是这样定义的: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 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以上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虽然措词并不完全相同, 但都认为它是由组织自己制定与实施的保障性过程, 它包括五个要素。

(二) 内部控制评价

《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第三条:内部控制测评, 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置和运行情况, 并进行相关测试, 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 以确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的活动。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三条:内部控制评价, 是指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 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形成评价结论, 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指出: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计划时, 应当研究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拟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据以确定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

以上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或测评, 反映了做为外部审计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 与做为内部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 他们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执行者、评价目的、评价方法是不同的。外部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审计工作, 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而内部审计参与的内部控制评价或评估, 是组织的管理者和员工都参与的评价, 是为了使组织的内部控制更加有效。

(三)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

由于组织自身出于管理的需要, 会定期对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进行评价、出具评价报告, 并向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将要采取的整改措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对于改进内部审计程序, 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缩小审计范围, 提高审计效率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责任者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由组织内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的人员来执行的, 这些责任者来自组织的各个层次:管理层、董事会、内部审计、基层。单位的最高负责人对内部控制负有最终的责任, 每个部门负责人在其执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财务会计部门负责人却处于枢纽地位;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性负有评估责任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维持不负主要责任;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控制制度则负有重要的监督责任。

1.管理层负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

2.董事会授权管理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并监督其运行。

企事业单位的董事会通过选择管理层而说明其对操守、价值观的期望, 并经由监督活动而确认其期望实现的状况。董事会还透过保留某些关键决策权及提供监督等, 涉入内部控制。

董事会要想履行责任, 必须了解单位的作业及环境, 并在必要时, 动用可能的资源调查其认为重要的问题, 同时与所有员工、外部审计人员及法律顾问不受任何限制地进行沟通。

3.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负有直接检查和提出建议的责任。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客观地评价管理层建立的内部控制能否有助于实现单位的控制目标, 通过监督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来帮助管理层完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在控制自我评估中的责任, 主要是召集、组织、协调、记录、督导。虽然控制自我评估的主体不是内部审计人员, 但内部审计人员在该过程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职责:事前的计划、召集以及准备工作;评估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督导以及记录所有相关信息;事后整理工作底稿, 提交内控自我评估报告, 这些工作关系着控制自我评估的成败。

4.其他员工对内部控制均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首先, 每位员工在促成内部控制产生效果方面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或提供某些信息, 或采取某些行动。其次, 当营运出现问题、未遵守行为守则、违反组织单位政策或非法行为出现时, 所有员工皆负有让较高管理层负责人知晓的责任。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程序

控制自我评估在实务中应用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计划沟通执行反馈。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计划包括:评估的主题和内容、采用的方法及形式、参与的对象以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时间和地点等。

沟通可以采用专题讨论会的方法, 由组织者制定会议议程, 并在会议中执行三种职责:主持人、协调人、记录人。

记录人员应当将控制自我评估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意见、建议以及评估结论等记录于工作底稿中。控制自我评估结束后, 将评估信息及时的反馈给各参与者, 这样就可以延续参与者在执行控制自我评估过程中被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能够开始对关键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四、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方法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主要有三种方法:管理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题讨论会法。三种方法的选择主要应依据员工素质行业特性、组织文化、管理风格等进行。

管理分析法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就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或过程向相关管理人员收集信息, 并将之与其他来源的信息一起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指就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或过程以书面问卷的形式向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收集意见的一种方法。

专题讨论会法要求组织文化应当具备鼓励员工坦诚进行开放式交流的氛围。如果组织中没有这样的氛围, 专题讨论会由于参与者的顾虑或随大流的心态而失去广泛收集意见的意义, 得出的评估结果也没有太大价值。同时, 组织的管理风格也要求是注重民主意见型的, 如果过于强调权威, 那么这种方法也会失效。另外, 专题讨论会法对参与人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 要求要能够充分熟悉自己所在岗位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 并具备思考、分析及表达能力。因此, 在选择专题讨论会法时必须充分考虑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和因素。

五、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在我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实践

一直以来, 我校的内部审计大多是在内部控制评审的基础上开展的, 但由于高校行业特性、组织文化、管理风格、员工素质等的特殊性,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

1.工程审计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我校的工程审计已经做到了全程参与, 全面审计, 对校园扩建指挥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完善情况比较了解。虽然没有专门要求基建部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 但我处审计人员经常通过会议、面谈等方式向有关人员询问其对部门内控的看法, 并加以记录, 在适当的时机, 将了解的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

2.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受组织部委托, 我处对任期内的中层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由于时间紧, 任务重, 为了既保证审计质量, 又能节省时间, 审计人员进行了分组。在计划阶段, 审计人员准备采用个人述职、座谈会、举报箱等措施, 其目的就是想让被审计人自己对部门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自查, 并向组织汇报, 同时做出庄严承诺。在审计通知发出之前, 还及时与被审计人充分沟通, 以获得工作上的支持与配合;在发出的通知中要求其对本部门内部控制相关情况作说明;在实施审计时, 通过听取述职报告、召开座谈会、个别人员访谈等形式, 以了解部门内部控制情况, 为进一步的实质性测试确定范围、重点。

从以上两类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实例, 可以看出, 我校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还是相应审计的前期工作, 而不是学校高层意识到自我评估的重要性, 只是局部的、自发的探索。

六、总结与展望

内部审计应当利用自身在内部控制上的优势, 通过采用控制自我评估法, 激发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同时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监督和改进, 服务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管理层参与控制自我评估法过程, 与内部审计单位之间成为新型的“伙伴关系”, 相互理解, 相互支持。希望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实践, 能使我校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所认知, 能使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内部控制人人有责, 最终使我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在内部控制的保障下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7, P132-158.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范.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9, P181-191.

[3]潘琰.内部控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8, P78-106.

[4]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6, P85-150.

评估程序 第9篇

关键词:Android,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监测

0 引言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Android、iOS、WINDOWS8的兴起引领人们来到了一个新时代。在这其中,Android平台当仁不让的以900%的增速吸引了众多企业及用户参与进来。在Android系统开放的同时,第三方手机软件也慢慢崛起。由于Android是一个开放源系统,这也就意味着黑客也能够掌握此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源代码。

面对Android平台上恶意病毒的威胁,安全厂商和手机制造商开始尝试各种防护措施,当前国内外Android系统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基于特征码的检测方法和基于静态行为的检测方法[1]。当前国内外的一些针对Android操作系统的安全监控软件,主要是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基于特征码检测方法的传统手机安全监控软件,另外一类是基于静态行为检测方法监控软件[2]。目前主流手机安全监控软件,其更多的是根据Android系统中应用程序的权限访问机制对应用程序的静态行为进行监控与分析,目前有人提出过基于应用程序动态行为的检测思想[3],然而更多的只是一种设计的思路,还没有比较完整全面的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实现。

本论文实现的基于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主要是对目前主流安全监控软件作了功能和架构上的扩展,功能上拓展了对部分硬件模块(包括摄像头、传感器等)和用户本地隐私数据(包括通话记录、短信记录等)的实时监控,架构上主要采用了基于应用程序动态行为的检测方法,侧重于应用程序在其监控周期内的一系列涉及到Android系统安全行为的整体性把握,是针对Android源码进行的系统级开发。

1 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概述

基于Android的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主要目的是采用基于应用程序动态行为的检测方法,通过对android源码进行系统级开发,对目前主流安全监控软件进行功能和架构上的扩展,实现对应用程序的监控及安全评估功能。

1.1 系统总体需求

基于android的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建立于Android系统应用程序层与应用程序框架层,通过在应用程序框架层的Android系统关键执行流处设置动态监控点,负责整个Android系统上安装的所有应用程序的可能威胁用户隐私安全和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的监控、记录、分析、处理等功能,通过AIDL远程调用接口和Android系统的关键执行流跨进程间交互,同时向应用程序层提供封装后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应用程序层的App模块部分调用这些编程接口完成应用程序安全评估报告的生成与显示功能。

根据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的设计目的,提出以下功能需求:

1)基本行为监控功能: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能够稳定监控运行在Android系统上的各种应用程序的动态行为;

2)行为记录功能:能够将应用程序的一系列可能威胁用户隐私安全和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记录在位于应用程序框架层的数据库中,包括通话行为、短信收发行为、使用硬件模块行为、使用WiFi或GPRS流量行为、获取用户本地隐私数据行为等。

3)行为分析处理功能:能够通过调用位于应用程序框架层的数据库中的程序行为参数[4],综合分析处理待评估应用程序在单位评估时间内所表现出来的动态行为,并能够生成应用程序的安全性评估报告。

4)模块扩展功能:构建灵活可扩展软件平台,可根据需要进行更为丰富的安全监控功能模块扩展。

5)应用程序接口功能:提供针对安全评估系统的编程接口以及相关服务,为上层的应用程序提供组件支持,便于进行其它相关的软件开发。

1.2 系统架构设计

针对上述对系统需求的分析,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该软件平台的总体架构在设计上采用层次化与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使用定义良好分层设计结构,每层向上层提供明确的服务,同时屏蔽底层的实现细节;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由多个模块组成,各个模块负责实现相互独立的职责,多个模块相互配合完成安全监控与评估系统中通话、短信、部分硬件使用、用户本地隐私数据访问等程序行为的监控、记录、分析、生成评估报告等功能。软件代码实现采用了单例模式、工厂模式、策略模式等多种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降低了软件组件间的耦合度,提高了可复用性,提供较强的可扩展性及可维护性。

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主体框架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ASM (Android Security Module)应用程序框架层软件部分和APP应用程序层软件部分。各模块功能如下:

1) ASM (Android Security Module)应用程序框架层软件部分:其编写在Android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框架层,在SystemServer系统启动进程中完成ASM软件部分的初始化工作,向上暴露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给上层应用层软件部分,为上层模块提供已封装的操作指令,并向下提供钩子模块,钩子模块嵌入在Android系统的各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键执行流处,通过AIDL进程间通信机制获取待评估应用程序运行时的各种程序运行行为的状态和参数[5],对应用程序行为进行软件抽象和封装,维护和管理Android系统上安装的应用程序的动态行为,将其写入位于应用程序框架层的数据库模块,通过定义API供应用层软件部分获取数据库中的储存的数据。

2)APP应用程序层软件部分:编写在Android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层,通过Java反射机制,来匹配终端所使用的Android系统是否是加入ASM模块后的系统,如果是加入ASM模块后的Android系统,则调用ASM软件部分经过汇总和归类后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完成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中对大部分应用程序行为的监控功能,否则如果是标准Android系统,则调用Android系统库中的标准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只能完成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中对少数应用程序行为的监控功能,通过获取存储在应用程序框架层的数据库中的应用程序行为参数,经过综合分析处理后,以表格、图标等形式在界面上予以显示,生成待评估应用程序的安全评估报告。

本论文基于以上软件架构,主要完成应用程序动态行为的监控与评估功能,包括实现应用程序框架层的应用程序动态行为监控、记录等模块和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动态行为分析、处理、显示灯模块和安全评估报告生成接口,以及负责匹配ASM软件部分的相应模块。

2 一级标题ASM软件设计

ASM软件部分是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的一个核心模块,能够为应用程序层的APP软件部分提供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供其使用存储在ASM软件部分的程序行为参数,并实现Android系统上待评估应用程序的动态行为的监控、记录等操作,通过AIDL跨进程间通信机制实现和Android系统关键系统执行流的交互,满足实时监控应用程序的动态行为的需求。

2.1 ASM软件部分需分析

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ASM软件部分的功能需求具体分为四种应用程序行为:通讯行为、破坏系统正常运行行为、使用硬件模块行为、访问用户本地隐私数据行为。具体功能让那个说明如图2。

2.2 ASM软件架构设计

ASM软件部分是编写在Android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框架层,其主要功能是ASM初始化模块通过工厂模式的设计方法,负责整个ASM软件部分的实例化工作以及相应静态变量的初始赋值工作,ASM安全服务模块负责通过AIDL的接口描述语言方式建立起ASM软件部分和Android系统关键执行流间的进程间交互关系。

ASM安全服务接口嵌入模块负责通过ASM安全服务模块所提供的跨进程服务方式将钩子模块伸入到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Android系统关键执行流处,实时监控待评估应用程序在运行期间的通讯行为、破坏系统正常运行行为、使用硬件模块行为、访问用户本地隐私数据行为的类型、发生时间及其特定于某一具体应用程序行为的参数,将其动态行为参数记录在位于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层的数据库中[6],ASM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模块负责向应用程序层提供封装后的接口函数,使得APP应用程序层软件部分能通过相应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获取储存在数据库中的待评估应用程序行为数据。ASM安全服务接口设计如下图所示:

3 APP应用程序层软件设计

基于Android的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APP软件部分是在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层上作的应用级开发,侧重于从模块功能上划分,形成了清晰的两层模块结构:单一功能监控模块和安全评估报告生成模块。

3.1 单一功能监控模块的实现

单一功能监控模块主要包括通话行为监控模块、短信行为监控模块、系统流量监控模块、系统资源监控模块、系统隐私数据监控模块,每个单独的功能模块都存在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单纯利用标准Android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完成相应的监控功能,另外一种是利用ASM软件部分提供的封装后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完成更为丰富的应用程序动态行为监控功能,用户可以在两种工作模式下进行自由切换。

以通话行为监控模块为例,其实现框架如下图所示:

通话行为监控的实现流程如图6所示:

电话拦截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

3.2 安全评估报告生成模块的实现

安全评估报告生成模块是APP软件部分的核心模块,其在代码关系上完全依托于ASM软件部分,通过Java反射方式调用位于应用程序框架层部分的ASM软件部分提供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提取存储在ASM软件部分数据库中的待评估应用程序动态行为参数,并对这些动态行为参数作出综合分析处理,最终生成安全评估报告,以表格、图标等多种表现形式呈现给用户,从而让用户发现待评估应用程序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而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制措施。

基于Android的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APP安全评估报告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其主要功能是对待评估应用程序的动态行为在应用程序框架层的ASM软件部分中进行实时监控,在指定的评估时间结束后,输出安全评估报告,显示待评估应用程序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动态行为分析,从而指导用户找出待评估应用程序的不安全和隐患之处。评估报告生成过程如图8:

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生成的评估报告如图9所示:

4 结论

本文对Android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的实现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程序安全评估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ASM软件模块和APP软件模块分别进行了设计,通过生成评估报告指导用户找出待评估应用程序的不安全和隐患之处。系统软件实现采用了单例模式、工厂模式、策略模式等多种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降低了软件组件间的耦合度,提高了可复用性,提供较强的可扩展性及可维护性。

参考文献

[1]王志国,侯银涛,石荣.Android智能手机系统的文件实时监控技术[J].计算机安全,2009,7(12):45-47. WANG Z G,H0U Y T,SHI R.Android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system file real-time monitoring technologyp]. Computer security,2009,7(12):45-47.(in Chinese)

[2]杨建强.手机恶意软件潜在威胁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1, 25(10):31-34. YANG J Q.Mobile malware potential threat research[J]. Computer age,2011,25(10):31-34.(in Chinese)

[3]刘泽衡.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安全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LIU Z H.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e Android smartphone security detection system[D].Harbin :Harbin industrial university,2011.(in Chinese)

[4]王坤.安卓平台应用程序风险检测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WANG K,Android platform application risk detecti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D].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12.(in Chinese)

[5]王志国,侯银涛,石荣刚.Android智能手机系统的文件实时监控技术[J].计算机安全,2009,37(12):21-25. WANG Z G,HOU Y T,SHI R G.Android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system file real—time monitoring technology[J].Computer security,2009,37(12):21-25.(in Chinese)

评估程序 第10篇

关键词:井架承载极限,回归曲线,评定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石油资源储量丰富,目前已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新疆、四川、长庆、渤海和南海等24个油气生产基地,形成六大油气区[1]。巨大的石油开采规模使人们对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倍加重视。石油井架是石油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钻井、修井等作业提供支撑保护。对钻机井架承载能力的安全评估是保证安全生产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已成为钻机评估的一项常规内容。作为钻机安全评估中一个重要参数,井架承载能力的计算精度决定着井架能否被合理利用。鉴于手工计算的复杂性与枯燥性,开发高效、合理、功能完善的计算评估软件对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评估效率与精度,从而保证钻井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计算方法

井架是一种钢构架(一般为16Mn,屈服极限为345MPa)具有一定的承载极限。这是评定井架承载能力的根本依据。计算井架极限承载的现实依据是测得井架主应变应力,用线性外推法计算井架极限承载。公式[2]为:

式中:σmax为最大许用应力,MPa;σst为本身自带的应力,MPa;σb材料的屈服极限,MPa.;

由于井架作业过程工况复杂,不单单有正拉、压应力,还伴有扭转、剪切应力,(1)式不能完全满足井架评估要求。考虑各种工况情况的井架承载能力评估公式[3]:

当时,可用公式(4)代替(1)和(2)

(2)、(3)、(4)中,与下标b、m、e结合在一起的下标x、y表示某一应力或设计参数所对应的弯曲轴。

式中:fa井架承受设计最大钩载时,测试杆件的轴心拉压应力,MPa;

Fa只有轴心拉压应力存在时容许采用的轴心拉压应力,MPa;

fb井架承受设计最大钩载时,测试杆件的压缩弯曲应力,MPa;

Fb只有弯矩存在时容许采用的弯曲应力,MPa;

Fe除以安全系数后的欧拉应力,采用公式(5)进行计算,MPa;

式中:E弹性模量,MPa;

lb弯曲平面内的实际无支撑长度,mm;

rb回转半径,mm;

K弯曲平面内的有效长度系数,mm;

Cm系数,对于端部受约束的构件:Cm=0.85。

只有轴心拉压应力存在时容许采用的轴心拉压应力(Fa)按下式计算[4]:

当时,

式中:Fy杆件材料的最小屈服应力,MPa;

Cc区分弹性与非弹性屈曲的杆件的长细比,。

2 程序设计

2.1 本软件设计如图1流程图

利用VC++编程软件的面向对象设计语言这一特点,化分四个模块即:参数输入、应力查看、回归曲线、结果输出实现本程序设计。各模块分析如下:

2.1.1 参数输入

功能:读取现场采集的井架承载应变数据及井架参数,包括井架自重、额定(名义)载荷、井架的屈服极限、安全系数设置等,最小二乘法计算各通道回归曲线斜率并保存。

设计:设置一个人机交互界面(如上图2),用户读取存放有井架承载应变数据的excel表即完成数据读取,然后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如杨氏模量的井架基本参数,这是程序实现其功能的第一步。读取井架检测数据后设计有判断、计算通道斜率程序。

2.1.2 应力查看

功能:查看在采集井架承载数据时加载的荷载下的应力情况,并根据井架测试时的几种载荷作用下井架变形情况,推算、显示井架在最大名义荷载下井架应力,以便查看井架在各点处的应力,粗略估计井架极限承载并可以验证井架评估结果。

设计:根据第一步计算的各通道斜率推算几种特殊载荷值时的应力并显示,通道斜率不正常时,设此通道各点应力都为0。

2.1.3 回归曲线

功能:通过曲线方式显示应力与井架承载的关系,同时显示8个通道的回归曲线,方便对比分析井架各点处的承载应变趋势。

设计:根据第一步计算的通道斜率画各通道回归曲线。

2.1.4结果查看

功能:根据计算方法计算井架许用最大载荷。

设计:选择(1)式为计算标准时,调用各通道斜率,以线性外推法求出各通道在许用极限应力时的载荷,用冒泡法求出通道中最小的极限载荷值即是要求的井架许用最大载荷;以(2)、(3)或(4)式为计算标准时,还需选择井架的截面类型及截面尺寸、弯曲平面内实际无支撑长度等参数。如图3。

无支撑长度、区分弹性和非弹性屈曲的杆件的长细比等参数不是由截面类型决定,设计为局部宏变量。而回转半径、欧拉应力等取决于截面类型、尺寸等设计为局部变量。

在新的这种计算方法中,把四个通道作为一组(如图4),首先计算其额定荷载时的应力是否达到许用极限应力,然后通过依次加或减某个值重复判断此时应力值(如程序流程图),直到达到或接近许用极限应力为至。求得载荷即为各组极限许用载荷,在这些极限许用载荷中值为最的即为井架极限承载。

通过本软件计算结果得为2235KN(旧)、2215KN(新),与井架实际承载极限能力基本相吻合。

3 验证及结束语

由于井架评估过程中井架承载能力计算过程繁琐、复杂,容易出错。将计算过程程序化到微机中,充分利用了计算强大的计算功能。本软件借助VC++强大的交互功能,把复杂的计算方法简化为只需输入几个参数即可,更是方便了程序的后续功能扩展。

目前该程序作为井架承载能力计算工具与钻机井架设备配套、安全检查构成井架安全评估工作系统,并应用到长庆油田、大庆油田、渤海钻探等取得了良好效果。工作人员利用此计算软件可以方便得到评估结果,简化了工作流程,节省了评估工作成本。此软件对评估人员技术要求不高,人员素质对得出结论没有实质上的影响,可为井架安全评估提供便捷可靠的计算方法。一般而言,新的井架承载评估标准计算结果比旧标准计算结果略小,侧面反应只考虑井架轴心拉压应力评估得到的井架承载能力与井架实际承载有一定的偏差。

参考文献

[1]韩东颖.石油井架极限承载能力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1-2.

[2]杨挹竺.机械基础与机械设备[D].北方交通大学:1990:102-105.

[3]钻机、修井机设备评估工作规范[S].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资质管理办公室.2008.5:6-8.

评估程序范文

评估程序范文(精选10篇)评估程序 第1篇该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已经提出的十几种飞机噪声评价指标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深入分析。采用新的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