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作文
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作文(精选2篇)
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作文 第1篇
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作文
翻开书册,历史的波涛滚滚而来,时而剧烈,犹如千军万马咆哮奔腾而来,让人心胸激荡,时而平静,仿佛世间从来都是这样静谧,让人心旷神怡。这就是历史,民族文化在这里凝聚,民族精神在这里发扬。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的,我们的先辈们将他们最宝贵的经验和思想留给了我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比留给我们一大笔黄金和美玉更能造福于子孙后代,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每每捧着自己喜欢的书卷,细细品味其中甘甜,心中便涤荡着无限美好,仿佛从书中流淌出一股潺潺的沁人心脾的甘泉,它先在我的大脑中汇集,又流进血管,缓缓融进我的血液,注入我全身,给我无限力量,那时,我真的有“翘起整个地球”的勇气。我喜欢闻书的香味,文字散发出的甘甜混着淡淡的油墨味儿,那是一种叫人无法自拔又回味无穷的味道。孔子曾读书到“三月不识肉味”的程度,我想先生肯定是被书的.香味儿迷倒了,所以吃起肉来也觉无味,这大概就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了吧!
品书香一缕,我与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促膝交谈,与曹孟德“对酒当歌”,与孔明先生探讨治国之道,听李密畅谈仁义孝悌;
品书香一缕,我与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们一起为正义呼号,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有多少英雄豪杰匡扶正义,有多少志士追寻真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气壮志,唐雎的誓死卫国,不辱使命,岳飞的浴血疆场,精忠报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流传史册,名垂千古,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我敬重他们,因为他们给了我为正义而战的勇气和力量。
品书香一缕,我与文学并肩前行,与古诗文挽手飞舞,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知鼓舞了多少人,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才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更是耐人寻味。是啊,虽然这些古诗文已与我们有几千年之距,可我们仍对它们是朗朗上口,爱不释手。不是因为它们的简单,也不是因为它们的对称,而是它们是蕴含伟大哲理的瑰宝,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路灯。
品书香一缕,我与书中人物同患难,共感情。唐僧师徒为取真经,历经艰难险阻,一路上风餐露宿、斩妖除魔,是什么样的信念促使他们这样的执着?读完《西游记》,我的出了答案并深深的为他们的勇敢所折服;林黛玉葬花,贾宝玉患失心疯,这又该是怎样的情愫?曹雪芹《红楼梦》中,我体会到了“将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并为宝黛爱情的悲剧流泪不已;读了《窦娥冤》,我为窦娥的坚强感动;我还跟随鲁宾逊一起流浪孤岛,守望孤独
品书香一缕,它是历史前进的见证,它是教育事业的精魂。
历史的熏陶下,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是勇敢的一代,是团结的一代。我们用爱心抗震救灾,我们用信心抵抗泥石流,我们用精神感化天地。祝福虽然很小,但我们可以乘以十三亿,困难虽然大,但我们可以除以十三亿,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人多力量大”、“团结起来就能战胜困难”,所以今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是秉承了先辈们留给我们的高贵精神。
品书香一缕,我已在其中穿越了几千年,那种曲折,那种精神,那种真实,是生活的指南针,细细品味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让经典传诵下去,让生活更充实一些。
那就品书香一缕,读来人生百味!
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作文 第2篇
一、创设高效的读书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说明读书与写作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读书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和文字功底, 从而在写作时能够灵活掌握, 举一反三。现在的初中生读书时间少, 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而且很多学生不爱读书。针对这样的情况, 初中语文教师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 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 让初中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读书中。同时, 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高效、开放的读书情境, 比如在讲课文《济南的冬天》时, 我首先让初中生自读课文, 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初步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 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阅读, 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还能够照顾到初中生的个性差异。接下来, 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到讲台上有感情地朗读, 积极抒发自己的情感。随着初中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他们不仅感悟到了文章的内涵, 也能够品味出文章的语言美, 增强阅读欲望。
二、指导学生的阅读技巧, 思考文章蕴含的道理
读一本好书就像跟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上升阶段, 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和个性将会影响到初中生的一生。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学情,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发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度。由于初中生的读书能力有所差异, 因此, 教师应该采取差异化的阅读技巧指导策略, 对初中生在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评价, 鼓励初中生思考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处事道理等, 以提升初中生的综合实力。“感人心者, 莫乎于情。”读书的过程是审美的过程, 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比如讲课文《皇帝的新装》时,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教师还要进行德育渗透, 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我让学生为这则童话编写一个续集, 想象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回到宫里, 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个说真话的小孩, 还是悔过自新, 把精力放到处理政务上去呢?
三、注重情感体验和表达,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通过读书启迪学生的心灵, 滋润学生的品德, 需要充分发挥初中生的主体地位, 让初中生自觉进行读书学习, 找到读书的感觉和乐趣。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 常常忽视了学生的读书行为, 没有给学生提供自由读书的时间和条件, 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下降。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初中语文教师感受到改革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教师必须改变观念, 面向未来,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初中生, 鼓励初中生积极进行读书体验, 进而增强情感表达和共鸣。同时, 语文教师还要投入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中, 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温暖, 更好地跟随语文教师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语文阅读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的交流, 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潜力, 正确分析文章所包含的价值取向,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从而使学生更具有时代精神。
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引导学生的语言探究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只有初中生能够将读书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好习惯, 才有利于初中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初中生思维活跃, 活泼开朗, 因此,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正面指导学生有效读书, 让学生知道读书的益处。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或者教学楼的墙壁上张贴宣传语, 比如“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 以此激发初中生的读书兴趣, 促进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书中找到人生的真谛。我在日常教学中还会定期组织各类的读书活动, 比如组建读书小组, 鼓励学生每天都要读书, 要读好书, 好读书, 对书中的观点勇于提出质疑, 使读书活动更具有价值和意义;带领学生参加读书宣传讲座, 聘请校外的专家为学生讲解读书的技巧和妙处, 从而使初中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让初中生敢于创新, 敢于带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去读书, 探究文章的特点, 获取新的认识。
五、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 培养健全的人格魅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教学要开展多角度, 有创新的阅读形式, 张扬初中生的个性, 激发初中生的阅读热情, 让初中生真正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并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魅力, 拓展阅读思维方式, 领悟到读书的意义。于是, 在教学中, 我为学生推荐了许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外读物和经典名著等, 希望初中生能够从中吸取文化的内涵, 体会语文的博大精深。同时, 在学完语文课文以后, 我都向学生推荐与此相关的文章或者阅读资料, 积极进行延伸教育, 为学生的发展做出铺垫。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 我要求初中生在放学回家后能够阅读报纸杂志和收听当日的新闻联播等, 一方面让初中生可以获取更多的资讯内容, 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 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初中生的阅读水平进一步增强, 能够充分利用身边有效的阅读资源, 从而真正实现书香启智和润德致远。
参考文献
[1]龚健辉.打造翰墨校园, 开启书香人生[J].商情, 2014 (4) .
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作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