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的罪恶范文
平庸的罪恶范文(精选4篇)
平庸的罪恶 第1篇
回想去年冬天的一次家访, 我突然接到德育处主任的电话, 说我们班的一个学生用木头砸伤了另外一个学生!于是, 带着讶异和担心, 我匆忙结束家访, 火速赶往校医室!
到达校医室, 我发现原来“肇事者”是上学期转学过来的郝同学。这位学生平时就很好动, 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 是个令人头疼的学生, 而此时又犯下如此“重罪”, 真想狠狠地教训他一顿。当我就要厉声责骂郝同学的时候, 我看到了他满眼的泪水与懊悔, 转念一想, 责骂于事无补, 况且现在又还没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于是, 责骂演变成追问原因和经过。郝同学边哭边说, 说完后, 懊恼地望着被砸的王同学, 嘴里还不时地说:“很疼吗?对不起!”可能, 他真的是无心为之。我庆幸, 我没有急着责备郝同学。
与此同时, 我也在反思自己平时的安全教育。班会上, 我无数次地叫学生列举平时不能做的事情:不攀爬栏杆, 不追逐打闹, 上下楼梯要小心……可偏偏没有“不能扔木头”这一项啊。想想, 我也有教育的缺失, 我也有责任。
第二天来到教室, 班里把郝同学砸伤王同学的事件传得沸沸扬扬, 还有一些学生到我这里打小报告, 说很多同学路过郝同学的座位都狠狠地踢了他椅子一把, 以示发泄。我知道, 孩子们都把愤怒转向了郝同学, 因为他们知道, 出了这起安全事故, 这周我们班是评不上文明班了。我很震惊, 郝同学本身已很自责, 觉得没有管好自己, 而孩子们现在又是这样地孤立他!此时, 我喜忧参半, 喜的是孩子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忧的是孩子们这样孤立郝同学, 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庆幸, 当时我没有狠狠地责备郝同学!
看样子我得重新规划今天的班会课。我不禁想:到底谁才是罪魁祸首, 我应该拿这件事来做一次什么样的教育?内心思索着, 教育之门渐渐打开……
我让郝同学写了反省书。内容是这样的:
一块罪恶的木头
昨天下午放学后, 我和小陈他们来到操场上玩。我在操场边的植树区捡到一块很粗的木头, 我玩了几下正想丢掉时, 小陈也想玩一玩, 而且越玩越起劲, 就提议我们找些树枝来做武器, 我当时也没多想就说好。
五点半, 我们要回家了, 我拿着木头甩啊甩, 想把它甩回植树区, 后来一脱手, 正好打中了王同学的头, 流了很多血。小陈见了, 赶紧逃跑。我越想越害怕, 我不该玩这种危险的游戏。都怪这块罪恶的木头, 如果不是它, 王同学就不会受伤了。
郝同学将反省书的题目定为《一块罪恶的木头》, 让我吃惊不小。是啊, 如果不是这块罪恶的木头, 王同学就不会因此受伤, 郝同学也不用如此自责, 班级也不会为此而丢失荣誉。为此, 我精心策划了一次班会课, 主题为“一块罪恶的木头”。
班会课上, 孩子们讨论热烈, 在剖析与自我剖析中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反省了自己, 并从中受到的启发。老师进行小结:
1.平时要多注意安全, 真正地把“安全”挂在心中。
2.做错事的归因方式为哪般?做错事我们应首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检讨自己, 而不是归因于他人。
3.如何对待犯错的同学?对待犯错的同学, 我们要帮助他, 也要宽容他。
学生从这件事上吸取了教训, 并原谅了郝同学。因为这件事, 大家更加认真地为获取“文明班”而努力。此事总算云开见日, 这块“罪恶”的木头, 将功补过, 发出了教育的正能量。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 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 尤其是那些问题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热情、耐心, 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 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是啊, 孩子犯错, 不要急于责备与惩罚。我很庆幸, 我没有狠狠地训斥郝同学!
罪恶的心房诗歌 第2篇
一间小小的心房,天真无邪的血液因子在里面欢快的徜徉,
快乐玩耍,自由自在;
不知从几时起,重重背叛的阴影紧紧包裹着它的皮肉,
它开始恐惧起来,害怕夜晚来临,憎恶着周围异样的`声响;
躁动不安的因子,让它想要长大,
它变了,眼神夹杂着别样的冷淡,
它学会了冷漠。
一间小小的心房,天真无邪的血液因子在里面欢快的徜徉,
纵情欢呼,无拘无束;
不知从几时起,种种嘲笑及异样的眼神冲击着它的灵魂,
它开始敏感起来,担心被人注视和议论,厌恶着周围窃窃私语;
想要变强的决心,让它想要长大,
它变了,脸上总是挂着僵硬的笑容,
它学会了伪装。
一间小小的心房,天真无邪的血液因子在里面欢快的徜徉,
淳厚朴实,和善有爱;
不知从几时起,张张自私丑陋的脸庞映射在它的记忆里,
它开始封闭起来,收起不必要的同情与怜悯,无视周遭的一切;
自护的本能,让它想要长大,
它变了,开始排斥与旁人有过多的接触与交流,
它学会了多疑。
一间小小的心房,天真无邪的血液因子在里面欢快的徜徉,
轻松愉悦,悠然自得;
不知从几时起,桩桩权压黑衣兽皮作风深深刺痛了它的神经,
它开始痛恨起来,一块无形的巨石压在心尖上,愁白了几缕发丝;
不甘任人欺侮,让它想要长大,
它变了,常常独孤倚靠在窗前,凝望着远方的天空,
它学会了记恨。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转眼间,小小的心房长大了。
它终于有了能力保护自己,达成所愿!
它淡淡地回忆着过往的一切,一行清泪滴落在玉石地面上,
它得到了一切,也失去了一切!
周朴园:罪恶制度的受害者 第3篇
曹禺通过《雷雨》塑造了周朴园, 通过这个说不尽的形象, 揭示了那个社会时代深远的意义。周朴园的性格具有真实性、复杂性和深刻性, 这些也应该是人们关注的, 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看, 周朴园从来就不应该是个概念化的人, 不应该是个被一概否定的人, 而是集复杂、矛盾于一身真实可感的人, 在他的身上既有资本家的残酷和虚伪, 又有着人性的真情实感, 纵观他的所作所为, 自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雷雨》一出现就赢得了广大读者、观众的喜爱, 大半个世纪以来在舞台上历久不衰, 是因为它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真实和生活真理。勃罗留夫说:“我们认为艺术作品的主要价值是它的生活真理……如果能够判断作者的眼光在现象的本质里, 究竟深入到何种程度, 究竟宽阔到何种程度———那么他的才能究竟是否伟大, 也可以得到解决了。”[1]周恩来也评价《雷雨》:“作品反映的生活合乎那个时代, 这个作品保留下来了。这样的戏, 现在站得住, 将来也站得住。”
作品以带封建性思想的反动资本家周朴园为一方, 以他的家属和其他社会人物为另一方构成了尖锐的对立关系。周朴园虽然在全剧中话并不多, 但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数量极为有限的语言刻画出了这个极富性格的主要人物。周扬说:“周朴园在家庭里是一个顽固专制的家长, 在生产上又是一个懂得榨取、压迫和欺骗工人的方法, 口里衔着雪茄烟的资本家。”[2]周朴园虽受着资产阶级的教育, 却同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在作品的第一幕中, 他一出场见到久别两年的妻子, 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 完全好了么?”接着命令蘩漪:“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两句话就表明了他对妻子的生硬, 冷漠态度。他只知道蘩漪是他的妻子———他的一种附属物;他的责任就是把她藏起来, 同保存其他财物一样。因此, 他不管妻子有没有病, 什么病, 病到什么程度, 总之得“到楼上去休息”———实际就是把她关起来。
周朴园对待侍萍的态度, 最深刻地揭露了他伪善的一面, 据他自己向侍萍表白, 他三十年来一直没忘记她。每年四月十八日, 都不忘记为她做生日, 一切都是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待。他还保留了侍萍的习惯、家具……这些, 似乎都证明他三十年来一直记着她, 而且还是朝夕怀念着她的。然而很奇怪, 当他知道他所怀念的这个人没有死, 而且就站在他面前时, 他却忽然严厉地喝问对方:“你来干什么?”这样极端矛盾的态度, 这样前后判若两人的声气, 实在令人吃惊。不过, 只待我们稍稍一想, 也就恍然大悟了。这“你来干什么?”的含义无比丰富, 它虽没有把三十年来对侍萍的怀念一笔勾销, 却也赋予了这些怀念以一种新的含义。
然而, 三十年来周朴园对侍萍的种种怀念又不全是假的, 他对侍萍还是有一点感情的。吝啬汉可以慷慨于一时, 杀人不眨眼的人有时也会大发善心。周朴园是虚伪的, 那是从整体来看他, 但这并不等于完全否认周朴园具有任何真正的感情, 也决不排斥他对侍萍可以有某种程度的真正怀念。
作者对周朴园这个人物, 应该说是了解得相当深的, 他洞察他的肺腑, 在他笔下, 这一人物的精神面貌可以说是展示得非常清晰了。作者对他的评价是明确的, 可谓是剧本中的反面主角:“我脑子里的周朴园, 他的影子就是我家的一个常客, 一个在德国留学的董事长, 他自诩沾有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感, 自命不凡极了。狂妄自大, 唯我独尊。在我所接触的人中, 像这种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一脑门子封建礼教的老头很多。他们老奸巨猾, 诡计多端, 但满口都是仁义道德, 我恨透了这些人。”[3]当然, 我也决不认为周朴园是个值得同情的好人, 而是一个应该被批判、被否定的人物。但批判应该掌握一个什么分寸?否定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都值得思考。
历来评论家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纯属玩弄, 没有真情实感, 这一点笔者不敢苟同, 从人性的角度讲, 周朴园也是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他抛弃侍萍陷入回忆和忏悔, 既是因为他现在婚姻生活不幸福, 对过往已逝美好感情的留恋, 还可能有着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理想的苦衷,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要是能够看到这一点, 起码对周朴园也算是公平的。
参考文献
[1]田本相.曹禺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9.
[2]曹禺.《雷雨》序[M].香港: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6.
罪恶的黑白灰日记 第4篇
过了多少天安逸的日子,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大概屈指可数,大概没有一天,所以没有一个时刻是被我的记忆赋予了快乐。
很多很多天以前,我选择了一条我自己的路,不被理解,不被支持,所以我也没有资格后悔,一切未知的,充满风险的,都是不得已的,没有办法了。如今,不知道会不会重蹈最初的覆辙,可我从来没后悔过两年前的选择。
自己的身体,大概只有自己是最了解的。这双令我害怕的双手,令我自卑的面庞,这个令我深深恐惧的身体。它不听我的话,我的大脑无法控制它,心脏也无法控制它,我只感到疲惫,我的`大脑竟然还能感觉到疲惫。
不好的东西,得不到爱。我的痛苦,不被我爱,痛苦的我,不被人爱。
这是一张巨大的网,就像病毒传播,在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它仿佛回来了,不管我喜不喜欢,它回来了,它可以让我的思绪从这课堂上飞回到两年前,让那个黑暗痛苦的记忆将我凌迟。
如果一直活成两年前那个样子,可能我已经选择了另一种解脱。可我选择了两年前给了自己一束光,让关爱我的人以为我站起来了,也骗自己可以好好生活,可是如今却发现,我给自己的,好像只是一个幻影,一个虚无缥缈的状态。
我知道我不能害了别人,所以我选择一种极端的思想封闭自己。
时好时坏的天气,能孕育出万物,天空,花草,鸟儿。时好时坏的我,却无法孕育一个色彩斑斓的生活。没有持续性的坏状态,我该感到庆幸吗?时好时坏未必不好,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好的东西仿佛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少的东西能令我感到一点点快乐。生活条件的改变,亲情的改善,假期的到来,爱情的萌发……这些令我欣慰的东西,转瞬间就不那么重要了。
我无法实现我的理想,我无法成为我想成为的那种人。我的世界尽管有很多人,很多种感情,可是它还是不断被埋没了,被时间埋没,被疾病埋没,被爱埋没。
平庸的罪恶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