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铁血大动脉观后感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91

铁血大动脉观后感范文第1篇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今日我来到烈士陵园进行了参观,在缅怀先烈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境界。

郑州烈士陵园始建于一九五五年,位于郑州西南方向南三环与嵩山南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9

4、824平方米(约合293亩),建筑面积9391平方米。陵园内安葬烈士134名,其中有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烈士,日本籍松井实烈士和苏联专家巴、阿、切明尼诺夫以及解放郑州而牺牲的烈士等,存放132位烈士骨灰。在省市委、政府和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先后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事迹陈列馆,烈士骨灰堂,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吴焕先四将军的纪念碑亭,解放郑州烈士纪念碑亭和墓区等。同时,种植了花草树木,铺设了道路。瞰视陵园,纪念建筑物雄伟壮观,松柏满园,苍翠一色,四季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满目生辉。

郑州烈士陵园以"褒扬先烈,教育后人"为宗旨自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后,前来缅怀和参观的人常年络绎不绝。每年清明节前后,更是万人云集,省、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群众都到陵园参加悼念活动。

开展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

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郑州烈士陵园重视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在搞好烈士纪念建筑物兴建、管理、烈士事迹陈展的基础上,又兴建了郑州国防园,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

郑州烈士陵园愈来愈受到各级领导和会各界的重视,先后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被省六部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省级文明单"、"省级文明窗口示范单位""花园式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郑州烈士陵园正在向着园林化的道路迈进,以烈士褒扬为主,形成集宣传、教育、游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

参观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烈士,因为很小的时候,就读过这样一篇文章,记录了吉鸿昌烈士在从国外归国的途中,看到许多人都歧视中国人,他就做了一个小牌子戴在胸口,上面写了几个铁骨铮铮的几个字:“我是中国人!”当时我就感到,这就是名族气节,后来从各个渠道有了解到了这位烈士的其他情况,才知道,原来他也是我们河南人,使我们河南出来的大英雄,从此就更加关注了,这次参观烈士纪念馆,我站在他前面,久久没有挪动,感受到了他身上那股正气,那种不畏权势,不为金钱的高尚的情操。 又仔细的回顾了一下他的革命岁月。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在北伐战争中,其所率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的“铁军”。1931年,吉鸿昌因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被蒋解职并勒令出国“考察 ”,在欧美期间多次发表抗日演说,号召海外侨胞“用热血拥护祖国”。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进攻上海,吉鸿昌闻讯毅然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根据党的指示潜赴山东联络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随即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置枪弹,1933年5月,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省警备司令。从6月开始,吉鸿昌率部北征收复察东失地,北路军在吉鸿昌的指挥下,所向披靡,三战三捷,22日,收复康保城,7月,收复宝昌和沽源县。随即又开始了扫清多伦外围的战斗。多伦地势易守难攻,为察东重镇,日本视之为攻掠察绥两省的战略据点,派重兵把守。根据敌情、地形,吉鸿昌采取强攻为主、先发制人、内外结合的战斗方案。

7日晚,同盟军分路向多伦发动进攻,日伪军凭借工事与火力,拼命顽抗。攻城部队奋勇冲击,经过两天三夜激战,至10日晚,仍久攻不下,吉鸿昌乃亲率敢死队,赤膊匍匐前进,连续三次指挥登城。

与此同时,暗派副官率士兵40余人,化装成伪军潜入城内。12日凌晨,吉鸿昌再次组织猛攻,里应外合,终于打败了日伪军,收复了多伦,察东四县全归同盟军之手,成为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失地之举,对全国抗日力量产生极大鼓舞。

然而,此时蒋介石却派重兵进攻同盟军,同盟军终因腹背受敌、寡不敌众而失败。同盟军失败后,吉鸿昌到平津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吉鸿昌同宣侠父、南汉宸及任应歧将军,联络各派抗日人士在天津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任党组领导成员。为宣传抗日爱国,大同盟编辑出版了机关刊物《民族战旗》,吉鸿昌用自己的钱购置印刷工具,并在自家设立了秘密印刷厂,他的家成了宣传抗日的桥头堡,而为反动派们所不容。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殉难前,吉鸿昌从容走上刑场,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然后在刑场上慷慨陈词:“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坐在椅子上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他面前举起枪时,他凛然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时年39岁。

1945年,中共“七大”时,党中央决定授予吉鸿昌革命烈士称号。1984年在纪念吉鸿昌烈士牺牲50周年前夕,扶沟人民在烈士陵园吉鸿昌事迹陈列馆前,为烈士塑了铜像。胡耀邦为郑州烈士陵园中他的墓碑上题写了“吉鸿昌烈士纪念碑”。邓小平为《吉鸿昌将军牺牲五十周年纪念辑》题了书名,聂荣臻在书上题词:“民族英雄吉鸿昌永垂不朽!”薄一波在书中题词:“慷慨赋词,英勇就义,吉鸿昌烈士永垂不朽。”

再次回顾烈士的一生,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看着周围慢慢走动的人群,恍如隔世,我们的党和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基础,在这个时候说这种话似乎很老套,但我真切的感受到了烈士们那种伟大的情操带给我的那种深深的触动。烈血铸英魂,望这些伟大的英魂们安息。

铁血大动脉观后感范文第2篇

活动开始了,第一项,出队旗敬队礼,随着雄壮的出旗曲,同学们凝重的目光都盯着队旗,脸上露出了凝重敬畏的神情。队旗在天空渐渐升起。天空为今天垂泪,松涛为今天呜咽主持人宣布向革命烈士默哀。全体师生低下了头在位烈士们默默的祈祷我手捧小白花心潮澎湃: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名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多少革命烈士长眠于地下,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美好的憧憬。我们今天的幸福美满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 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中的纪念碑却永远屹立。没有了这些烈士我们怎能有今天;没有了这些烈士的牺牲我们怎能有幸福;没有了这些烈士的鲜血染红大地我们又怎能有今天这么好的读书机会。让我们完成这些烈士们没有完成的任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去摘取科学王冠上的闪耀明珠。让我们记住这庄严的时刻,让我们记住这郑重的承诺。我们要让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飘扬再祖国的蓝天。

铁血大动脉观后感范文第3篇

活动开始了,第一项,出队旗敬队礼,随着雄壮的出旗曲,同学们凝重的目光都盯着队旗,脸上露出了凝重敬畏的神情。队旗在天空渐渐升起。天空为今天垂泪,松涛为今天呜咽主持人宣布向革命烈士默哀。全体师生低下了头在位烈士们默默的祈祷我手捧小白花心潮澎湃: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名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多少革命烈士长眠于地下,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美好的憧憬。我们今天的幸福美满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 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中的纪念碑却永远屹立。没有了这些烈士我们怎能有今天;没有了这些烈士的牺牲我们怎能有幸福;没有了这些烈士的鲜血染红大地我们又怎能有今天这么好的读书机会。让我们完成这些烈士们没有完成的任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去摘取科学王冠上的闪耀明珠。让我们记住这庄严的时刻,让我们记住这郑重的承诺。我们要让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飘扬再祖国的蓝天。

铁血大动脉观后感范文第4篇

“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上“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不绝于耳。“一带一路”的建设,正是中国在向世界各国释疑解惑,向世界宣告和平崛起:中国崛起不以损害别国的利益为代价。

“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在共同建设的未来,“一带一路”无疑将释放更大的活力。

铁血大动脉观后感范文

铁血大动脉观后感范文第1篇---------参观烈士陵园有感今日我来到烈士陵园进行了参观,在缅怀先烈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境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