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记叙作文
朋友的记叙作文(精选18篇)
朋友的记叙作文 第1篇
我的好朋友叫龚子枫,今年9岁了。他在读三年级,跟我同一个班,我们既是朋友也是同学。
他习惯一有好东西先分给别人。有一次,在他的生日会,那一天我也去了,我们开始切蛋糕了,因为参加他的生日会的人有很多,所以切成了很多小块的蛋糕,他先给了别人,最小的一块留给自己吃。我们都说他过生日,应该把最大的蛋糕留给他,他说不要。
他喜欢的运动有很多,其中他最喜欢打篮球。有一次,我们学校开展篮球比赛,他和我们班的几名同学参加比赛。比赛开始了,他们先发球,他们的球刚好被他的队员拿到,他马上去抢球,对方左右摇一摇去,他想了一招,试了一下,马上就抢到了。他马上去投篮,刚好他们的一个人早就在那等我们来了,差一点球又被他抢回去。他又开始投篮,“中了”我们班的一个人说。又是他们开球,他们的一个人差一点拿到球了,果然,被他拿到了,他又去投篮。碰巧,他们的两个人都在那儿,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冲了过去,他们两以为他要投篮,又冲过去截住了他,谁知道,他马上跳起来投篮,果然中了。到我们发球了,他轻轻一接,果然接住了,反过来还被他们抢过去投篮,竞然没有投中,反过来还被他们抢过来了,刚好,时间过了,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投篮,已经输了。
望他以后能改好他的缺点,发扬他的优点。
朋友的记叙作文 第2篇
真正的朋友,那一定很快乐啊。那时我不知道,我已经拥有了一个真正的朋友,她叫结真(其实不是这个名字,可是如果说真名又)。她每天都和我一起玩,我每天都很快乐。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和结真变成了朋友,只是每天在一起玩不知不觉地就变成了朋友。
在学校的扫除值日生有4个人,但是我和结真却不能在同一天扫除。在没有结真的那一天,我静静地站在操场上,就像一个失去灵魂的身体。结真在教室,就像一个失去身体的灵魂。
我们都在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同一天扫除?就算是那样,我和结真的友情还是那样好。我和结真都很喜欢画漫画,下雨的时候,我们就在教室里画漫画,照样很快乐。
我和结真曾约定要上同一所中学,但我却不能守护好这个约定。在4年级的时候,我转学了。临走之前,结真趴在桌子上哭了。听说哭了一整天。我就像被噬魂师的武器吃掉灵魂的身体一样离开了那个充满了和结真的快乐记忆的教室。
在5年级的时候,我来中国旅行。顺便看了看自己的学校。我见到结真了。她基本没变,还是那样可爱。眼泪忍不住地从眼睛里流出来。
那天,我度过了短暂的快乐的时间。
高考材料作文的记叙文写作 第3篇
既然要写一篇确定了“立意”的文章, 人们很自然地认为议论文要好写, 因为自己读出的“立意”, 直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就可以了, 然后展开论述, 一篇文章自然就写成了。那么, 材料作文难道就不能写记叙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南京师范大学的何永康教授今年特别强调:材料作文也可以写出出色的记叙文, 不是像中学语文界所传的那样, 写记叙文得不了高分, 我们要鼓励学生写记叙文。议论文可以“批量生产”、“批量指导”, 记叙文则篇篇是“个案”, 必须过细地、个别地辅导和点拨, 教记叙文更需要耐心和爱心。
那么,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出色的考场记叙文呢?
首先, 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考作文可以写记叙文, 写好自然可以得高分。
我们不能受别的不正确的思想的影响, 认为阅卷老师只要看到记叙文, 就不会给高分。
阅卷老师是公平公正的, 只要是好文章, 分数自然会提升。反过来说, 如果写的是议论文, 只是普通的三段论, 只是论据的堆砌, 分数肯定不会高。所以, 老师给分的时候, 看的不是文章的文体, 而是文章的质量。
其次, 根据材料作文题写出的记叙文要想出彩, 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中的神就是所给材料的“立意”, “形”就是学生们所用的材料, 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相同的主题, 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与所给的材料立意“神似”, 而且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这样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了, 文章中不一定要出现直接揭示主旨的句子, 有时, 在记叙文中突然出现这样的议论句会让人感到很突兀。
其实写好记叙文并不容易, 要想“神似”, 不能追求“形似”, 要求我们学生在写作中有巧妙的构思, “构思”更是一件难事, 因为很多学生只满足于将一件事叙述完, 没有“设计”文章的意识。没有任何一个人生来就会构思, 这主要来源于阅读积累, 特别是精品散文和精品小说的阅读。我们从《项链》、《麦琪的礼物》、《药》等作品中品味到了构思的绝妙, 所以多阅读, 可以为写好神似的记叙文加分。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 “神似”不是简单地将材料中的故事换个汤水, 如:今年江苏卷高考作文是“探险者进入山洞, 点燃的蜡烛改变了洞中蝴蝶栖息”的故事, 对于这则材料, 其中一种立意就是“不要惊扰美”, 于是就有孩子写出了类似《桃花源记》的文章, 讲一个人进入美丽的“仙境”, 影响了仙境中人们的生活, 故事与材料如出一辙, 纯粹是剥去材料的外衣, 又给材料加了另一件衣裳, 这不是“神似”, 这是照搬照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骆冬青说:“扩写, 改写材料是记叙文的灾难。”真正的“神似”是灵魂的碰撞。如:今年江苏高考范文《寻找适宜的环境》, 讲述的是一个老箍桶匠排除外界干扰, 追求本真的故事。恰好与材料中的蝴蝶退到山洞深处异曲同工, 构思巧妙耐人寻味。特别是范文《小巷深深》, 用抒情的笔调描写出小巷的变化, 带走了童真, 带走了宁静, 带走了自己淳朴的感情, 借此表达对小巷所代表的文化因遭遇现代文明冲击而消失的慨叹, 不仅材料立意新颖, 而且意味深远, 读后留给别人深深的思考。这才是真正的“神似”。
所以说, 精巧的构思要立足于生活, 要求学生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不能只是浮于表面, 只满足于自己读过的“别人的故事”, 要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才行。
记叙文精巧的“构思”还需要“语言”作为载体, 语言要自然, 追求特别,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属于自己的语言, 属于自己的不等于现在网上流行的“网络用语”, 作文写作是语文规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属于自己的语言应该是在符合规范的基础上, “自然生动”的语言。运用这种语言来表现让人眼前一亮的细节, 让改卷的老师为之一振, 这就是出彩的地方。一个“癞疮疤”的外貌可以让人记住一个阿Q经典的外形, 一句“穿着长衫喝酒的唯一的人”让人们记住了可怜的孔乙己, 一句“生存还是毁灭”的语言让人们记住了哈姆雷特。经典的文学作品中, 那些作家们总是别出心裁地运用属于自己的语言为我们描写出经典的细节。作为中学生, 可能没有那样的手笔, 但是可以写得让老师有“亏他想得出来”的想法, 这样亮点就出现了。自然就能为精巧的构思助一臂之力。
高考材料作文的记叙文写作 第4篇
既然要写一篇确定了“立意”的文章,人们很自然地认为议论文要好写,因为自己读出的“立意”,直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就可以了,然后展开论述,一篇文章自然就写成了。那么,材料作文难道就不能写记叙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南京师范大学的何永康教授今年特别强调:材料作文也可以写出出色的记叙文,不是像中学语文界所传的那样,写记叙文得不了高分,我们要鼓励学生写记叙文。议论文可以“批量生产”、“批量指导”,记叙文则篇篇是“个案”,必须过细地、个别地辅导和点拨,教记叙文更需要耐心和爱心。
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出色的考场记叙文呢?
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考作文可以写记叙文,写好自然可以得高分。
我们不能受别的不正确的思想的影响,认为阅卷老师只要看到记叙文,就不会给高分。
阅卷老师是公平公正的,只要是好文章,分数自然会提升。反过来说,如果写的是议论文,只是普通的三段论,只是论据的堆砌,分数肯定不会高。所以,老师给分的时候,看的不是文章的文体,而是文章的质量。
其次,根据材料作文题写出的记叙文要想出彩,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中的神就是所给材料的“立意”,“形”就是学生们所用的材料,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相同的主题,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与所给的材料立意“神似”,而且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了,文章中不一定要出现直接揭示主旨的句子,有时,在记叙文中突然出现这样的议论句会让人感到很突兀。
其实写好记叙文并不容易,要想“神似”,不能追求“形似”,要求我们学生在写作中有巧妙的构思,“构思”更是一件难事,因为很多学生只满足于将一件事叙述完,没有“设计”文章的意识。没有任何一个人生来就会构思,这主要来源于阅读积累,特别是精品散文和精品小说的阅读。我们从《项链》、《麦琪的礼物》、《药》等作品中品味到了构思的绝妙,所以多阅读,可以为写好神似的记叙文加分。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神似”不是简单地将材料中的故事换个汤水,如:今年江苏卷高考作文是“探险者进入山洞,点燃的蜡烛改变了洞中蝴蝶栖息”的故事,对于这则材料,其中一种立意就是“不要惊扰美”,于是就有孩子写出了类似《桃花源记》的文章,讲一个人进入美丽的“仙境”,影响了仙境中人们的生活,故事与材料如出一辙,纯粹是剥去材料的外衣,又给材料加了另一件衣裳,这不是“神似”,这是照搬照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骆冬青说:“扩写,改写材料是记叙文的灾难。”真正的“神似”是灵魂的碰撞。如:今年江苏高考范文《寻找适宜的环境》,讲述的是一个老箍桶匠排除外界干扰,追求本真的故事。恰好与材料中的蝴蝶退到山洞深处异曲同工,构思巧妙耐人寻味。特别是范文《小巷深深》,用抒情的笔调描写出小巷的变化,带走了童真,带走了宁静,带走了自己淳朴的感情,借此表达对小巷所代表的文化因遭遇现代文明冲击而消失的慨叹,不仅材料立意新颖,而且意味深远,读后留给别人深深的思考。这才是真正的“神似”。
所以说,精巧的构思要立足于生活,要求学生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不能只是浮于表面,只满足于自己读过的“别人的故事”,要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才行。
记叙文精巧的“构思”还需要“语言”作为载体,语言要自然,追求特别,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属于自己的语言,属于自己的不等于现在网上流行的“网络用语”,作文写作是语文规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属于自己的语言应该是在符合规范的基础上,“自然生动”的语言。运用这种语言来表现让人眼前一亮的细节,让改卷的老师为之一振,这就是出彩的地方。一个“癞疮疤”的外貌可以让人记住一个阿Q经典的外形,一句“穿着长衫喝酒的唯一的人”让人们记住了可怜的孔乙己,一句“生存还是毁灭”的语言让人们记住了哈姆雷特。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那些作家们总是别出心裁地运用属于自己的语言为我们描写出经典的细节。作为中学生,可能没有那样的手笔,但是可以写得让老师有“亏他想得出来”的想法,这样亮点就出现了。自然就能为精巧的构思助一臂之力。
面对现在的高考,只有不断地积累,不断地用生活充实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用生活的“灵魂”写出自己作文的“灵魂”,使之与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相吻合,追求“神似”,追求“神不散”,那么,我们的文章一定是出色的。
关于朋友的记叙作文800字 第5篇
她,圆圆的脑袋上顶了一头乱蓬蓬的头发,两只几乎看不见的眼睛眯成一条缝虽然长得一般,但那张胖乎乎的脸蛋和大耳垂看了实在叫人羡慕不已啊!
因为她体重140多斤,学习成绩也不算好,因此在班里她没有几个朋友。大家给她起了绰号,她自然也会不高兴,但没看她跟谁计较过。
一开始,我也很讨厌她,嫌弃她的胖,反感她爱告状。直到有一天
五年级时我和班里的几名女生打篮球,但每次女生都抢不到场地,因为打篮球的都是男生。我们只能加入男生队,跟着他们打球。一天中午,我们照常加入男生队,打了十分钟,女生却一个球也没拿到过。我终于忍不住:“你们能不能照顾一下我们女生呀!”谁知一个男生刚好从我身边擦过,叫道:“你们女生不会打就别打,别在这站着碍事行不行!”我们都愣了一下,随即退出球场。
回到班里,大家一个个哭丧着脸。她见此情景跑过来问道:“你们怎么了?怎么一个个都要哭了似的?谁欺负你们了?”我难过地告诉她:“你知道吗,我们想打篮球,但老师不支持女生打,在体育课上想打,体育老师却说:女生打什么篮球呀!跳跳绳,踢踢毽子得了。’中午出去玩,就算我们占到了场地,最终还是会被男生抢走。为什么女生要被歧视?为什么女生没有选择的权利?”我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她听了早已气得脸通红,不假思索地说:“你们放心,我去找男生算账。”说着她拖着“沉重”的身子,向操场跑去。
事情的结局是,她劈头盖脸地把男生骂了一通,的确给女生出了气,女子篮球也引起了老师的重视。
真正的朋友,也许不是告诉你所有秘密的人,但在你受委屈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定会挺身而出不顾后果帮你解围。
另一次,因我的自私、自大失去了几个好朋友。她勇敢地告诉我:“你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离你而去吗?因为有时候你太自大,别人问你题时你总没有耐心讲,嫌人学习差”她毫无保留地告诉我的问题所在,还鼓励我,支持我。我突然觉得她是一个那么勇敢、真诚的女孩,始终用一颗坦诚的心来对待朋友。
真正的朋友,兴许不是一直夸奖、赞美你的人,而是无论你身在何处,处于何等境界,都会默默地站在你身边鼓励你、安慰你、不断提醒你、敢于批评指正你的人。
我的好朋友小学记叙作文 第6篇
有一次,我记得我俩在一块儿玩耍,我俩互相猜谜语,最后结果总是他猜对的时候比我至少要多一次。他很爱动脑筋,爱思考问题,在学习上也是如此,有时我有不懂的地方,我给他打电话,他会一步一步地讲给我听,从而使我学会不少知识。应该先从哪一步分析,然后下一步该怎么做,每次他帮我,从来都没有一点怨言,我很感谢他。
还有一次,有一天他跟别的小朋友去玩耍,没有告诉他父母。玩的.很晚,他爸爸来我家找他,我说他没过来,可急坏他爸爸了,他爸爸到处找他,他没有直接回他家,到我家,我告他他爸来找过他。他可吓坏了,我马上给他家里打电话,告诉他爸爸,说张波回我家了。我告诉他,我每次无论去哪里,我都要告诉父母,不让他们着急,要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我的好朋友小学记叙作文 第7篇
我的好朋友有着正方形的身体,穿着粉色的衣服,上面还有五颜六色的五角星。在阳光照耀下,星星会闪烁出五彩缤纷的颜色。
它的身体整天鼓鼓的,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它的体重也在不断增长。但是不管它有多重,我每天还是心甘情愿地背着它去上学。我上公交车时生怕它被挤坏,就用手抱着它,从不把它随意丢在地上。我的好朋友可能干了,每天它都可以把我的学习用品给装进去。每天晚上我写完作业都把它给整理好。第一层放作业,第二层放语文书、数学书,有时还放德法书,第三层放田格本、方格本和数学本,第四层放我画的画。我把它整理好,它也会很高兴的`。有一次放学时,哗哗下起了大雨,雨越下越大,当时我尽量不让它淋湿,回到家赶紧用布把它擦干净。当我把书拿出来时,发现书没有湿。妈妈告诉我:“因为它是防水的。”我听了后哈哈大笑。
探索考场作文中记叙文优作的移植 第8篇
要写好一篇应试作文, 除了掌握一定的写作模式之外, 还必须有两个前提:其一, 要有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其二, 要能将所积累的素材根据命题需要进行活化、移植。
模式是行文的规律, 而素材是成文的基础。“立言之要, 在于有物。” (章学诚《文史通义》) 这“物”就是素材, 所以要进行记叙文移植, 我们首先要有储备的素材。
具体怎么办?从自己的历次作文中挑出最满意的文章, 反复修改、打磨。考试中, 若其中心内容或拓展内涵适合考场作文题目, 就可以进行“移植”。需要指出的是:被移植的文章必须是你自己的优秀作文, 如果是作文书上的、杂志上的文章, 就会构成仿作、套作甚至雷同作文。
下面就举例谈谈具体的移植方法。
首先阅读比较下面两篇文章。 (“【】”内是由《简单》向2007年天津市高考作文题《人之常情》的移植文)
简单
(1) “外婆她的无奈, 无法变成期待, 只有爱才能够明白, 她要的是陪伴, 而不是六百块, 比你给的还要简单”听着这令人心碎的《外婆》, 我的鼻子不禁一酸:外婆啊, 就是你最简单的需求, 我们也不曾让你如愿。
【 (1) 正月初二, 按照惯例, 是我们一家和大舅、二舅、大姨、小姨几家子聚会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会一起到外婆家给外婆她老人家拜年人之常情嘛! (开头的修改, 靠船下篙) 】
(2) “喀嚓”“喀嚓”声在外婆门前的场院中不停地响起。每年的正月初二, 我们四个家庭都会在外婆家团聚, 午饭过后, 一场“拍照”活动就在小场院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里是小辈们的天下:夫妻甜蜜地来一张, 妯娌并着肩来一张, 表哥表姐们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来一张, 弟弟妹妹们搞打成一团每个人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谁笑得好自如啊, 谁眼睛一眨成了“瞎子”啦, 谁被偷拍到啦
【 (2) 午饭过后, “喀嚓”“喀嚓”声在外婆门前的场院中不停地响起。一场“拍照”活动就在小场院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里是小辈们的天下:兄弟姊妹欢快地来一张, 夫妻甜蜜地来一张, 妯娌并肩地来一张, 表哥表姐们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来一张, 弟弟妹妹们搞打成一团即使有点出格, 也不必担心被大人训斥, 今天可是正月初二, 人之常情嘛。呵呵!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谁笑得自如啊, 谁眼睛一眨成了“瞎子”啦, 谁被偷拍到啦 (插入句点染强化) 】
(3) 外婆站在厨房门口, 一双布满血红色冻疮的手还在滴着水她刚洗完所有的碗。身上围着一个褪色的围裙, 棉袄的领口上破了个小洞, 露出了白色的棉絮。两只裤管随风飘动着。外婆就在那儿, 满脸是笑, 望着满场的人。在我的印象中, 外婆永远是这样慈祥、温暖而简单的笑容。外婆快乐的理由也特别简单, 只要看到儿女晚辈们快快乐乐生活着, 她就觉得特别的知足。
【 (3) 外婆站在厨房门口, 一双布满血红色冻疮的手还在滴着水她刚洗完所有的碗。身上围着一个褪色的围裙, 棉袄的领口上破了个小洞, 露出了白色的棉絮。两只裤管随风飘动着。外婆就在那儿, 望着满场的人, 满脸是安详、慈爱的笑容。我想外婆的内心也肯定十分快乐:按照人之常情, 作为一个老人, 还有什么比自己的儿女都围绕在自己的周围更幸福的呢? (修改句点染强化) 】
(4) 一阵摆弄后, 大家的兴致都减了, 变得慵懒起来。不知是谁提议:给外婆拍张照片吧。大家一拥而上, 硬是把外婆拉到场中央。外婆会心地笑了, 我分明看到外婆的眼中出现了浑浊的水雾。“准备好了, 奶奶, 笑一个!”表姐煞有介事地摆弄着相机。突然表姐的笑僵住了, 捧着相机的手无奈地垂落下来, “没胶卷了。”只轻轻的一声, 也足以让我心碎。我看到, 外婆眼中的泪最终滚落了下来。但她很快拭干, 转身安慰我们说:“没事的, 明年还有机会。”
【 (4) (这一节不需改动, 原文保留) 】
(5) 看着外婆缓缓消失在厨房中的背影, 大家的眼神中都流露出愧疚的神色。我也不禁陷入了沉思:多少年来, 外婆总是粗茶淡饭, 衣冠简朴, 重复着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简单的日子, 我们一直觉得外婆的需求和她的日子一样简单。可是谁能深入到外婆的内心深处, 看看她到底需要什么?
【 (5) 看着外婆缓缓消失在厨房中的背影, 大家的眼神中都流露出愧疚的神色。我也不禁陷入了沉思:多少年来, 我们都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外婆自留地上的粮食和菜蔬, 都是打着孝敬她的旗号到她那儿聚会, 却理所当然地早早地上了桌, 等着香热的饭菜;让外婆一个人忙上忙下, “侍奉”着我们。热闹、幸福在我们身边恣意蔓延, 却与外婆无关。她总是等所有人都吃饱喝足, 才一个人去吃剩饭剩菜;洗刷收拾满桌的饭碗;她过年的“新衣”已经穿了好几年, 我们一直奉行着这样的“人之常情”, 却忽略了外婆内心的感受。 (根据中心表达需要, 增补情节) 】
(6) 写到这里, 我的泪禁不住又流了下来。外婆, 您需要什么, 我们从来不关心, 就连最后的胶卷, 也没留给您。但我现在知道了, 您要的很简单, 只是自私的儿女忽视了你的落寞与艰辛
【 (6) 写到这里, 我的泪禁不住又流了下来。外婆她需要什么, 我们从来不关心, 就连最后的胶卷, 也没留给她。我无私而又寂寞的外婆啊, 你无愧于长辈的“人之常情”, 而我们这些做小辈的, 又该如何诠释我们小辈的“人之常情”呢? (修改句呼应文题, 深化主题) 】
以上两篇作文主体部分大致相同, 为了实施《简单》向《人之常情》的对接,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改动:
开头由原先的引用歌词开头, 改换为直接开头, 并在后面紧扣“人之常情”靠船下篙;结尾的抒情也做了改动, 一方面呼应了“人之常情”这个题目, 同时通过简单的对比, 深化了主题。
中间部分的改动, 删除或弱化了《简单》里面点题的语句, 重新围绕“人之常情”反复点染,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第 (5) 节还添加了外婆和晚辈们各自的行为, 赞美了外婆的奉献精神, 批判了晚辈不体恤老人的自私心理, 也很好的深化了主题。
再看下面一组片段:
(1) 想起明天就是大考的日子。我的心不禁有些烦躁。母亲看我这样, 就对我说:“XX, 只要你尽力了, 不要有什么负担!”说完, 母亲挎上一只竹篮, 消失在黄昏的余晖中
晚上回来的时候, 母亲披着一身的露水。篮子里是同样沾满露水的青青的苇叶。昏黄的灯光下, 母亲的白发格外的醒目。她埋着头, 先以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小心翼翼地把苇叶绕成三角形状, 用左手捏紧。再腾出右手拿起勺子把浸泡的糯米舀进左手的苇叶中, 然后再将苇叶包好, 拿一根长线吃力地将它扎紧, 最后用牙齿咬断长线。由于浸泡的时间过长, 母亲的双手已经有点浮肿了 (《苇叶飘香》)
(2) 想起明天就是大考的日子。我的心不禁有些烦躁。母亲看我这样, 就对我说:“XX, 只要你尽力了, 不要有什么负担!”我很不耐烦地回答道:“又不是你参加考试, 你自然没有负担!”母亲吓得愣了一下, 转身默默地挎上一只竹篮, 消失在黄昏的余晖中
第二天, 母亲红着眼睛叫醒我的时候, 屋子里已经飘满了苇叶的清香。看着还在灶台边忙碌着的母亲的背影, 我的心一颤, 觉得十分后悔。为了我, 母亲不但熬了夜, 起了早, 还揣着满肚子委屈, 我昨天太过分了。想到这里, 我赶忙剥开一个粽子, 沾上亮晶晶的白糖, 用一双筷子戳穿, 递给忙碌的母亲, 说:“妈妈, 你辛苦了, 昨天是我错了”母亲笑了笑, 很灿烂, 像早晨的阳光。 (《那一天, 我长大了》)
同样的亲情素材, 第一个片段为了表达母爱, 就详写了母亲包粽子的细节;第二个片段为了表达我在那一次突然成熟、懂事, 就详写了我感恩的语言和行为。
根据以上一组移植示例, 我们知道, 作文主体部分的移植, 要根据所表现的不同主题, 在详略安排上做相应的调整。
综合以上分析, 记叙文的移植, 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变化。
从开头、结尾考虑:开头要根据新的题目靠船下篙;末尾要结合叙事呼应题目或开头;另外还要注意叙事和首尾之间的自然过渡。
从主体部分考虑:要删除或弱化原文扣题的语句, 重新点染, 强化新的文题;或者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相应增减一些情节;或者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将原文叙事的详略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 作文移植是一把双刃剑。不少时候, 自己打磨的素材并不适合考场作文。所以, 我们的优作打磨越早越好, 越多越好。除了打磨完整的作文, 还可以多打磨几组精彩的开头和结尾;从多个角度, 多种情感打磨几个典型的事件;甚至多打造几个精美的语段。这样, 考场上才可以信手拈来, 左右逢源。
作文基础等级之记叙文的结构 第9篇
一、一线串珠式结构(顺叙)——突出事件本身符合自然发展顺序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事件比较单一,即将一件事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写出来。其常见的布局方法是,将事件切分成三至四小节,把这些小节按事件的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组合起来。文章开头进行概括性的引导,结尾进行自然的生发,或议论或抒情,将事件中的人生感悟等写出来。
这种记叙文容易写,但考生要注意不可平铺直叙,写成流水账,要注意围绕事件中心进行描写或叙述,详略取舍要得当。此种结构适合写不复杂的事情,如表现亲情、友情、发现的喜悦等比较感性的事情。
二、并列式结构(平叙)——突出主题及作者主观情感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在叙述时不一定是随着事件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更多是主题先行,为了写作的目的而打破时空,为了表达主题或情感而将选择的材料进行组合。其常见的布局方式是:将不同角度的三四个事件作并列叙述,共同为主题的表达服务;或者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组合事件,形成遞进关系,进而揭示主题,其比较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镜头组接式结构。
这种文章中,事件不只是一件事,而是由不同的几件事组成,考生在写作时要特别注意多事件间的逻辑联系,常用的方法是加过渡语。此外,还可以用线索把事件串起来。此种结构,适合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事理。
三、对照式结构(倒叙)——突出读者阅读感受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为了强化阅读效果,常在开头设置悬念,或者采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吸引读者注意力,然后慢慢交代情节,为了突出读者阅读感受,写这种结构的文章要在情节上设置波折,充分用好开合、承转、伏笔照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手法,写出事件扣人心弦的曲折性,充分满足读者的探索心理。最后提炼升华,回扣照应。考生注意写这种文章要把重点放在线索的设置上,把事件细节用线索贯串起来,适当地用景色、人物揭示文章主旨,或通过抒情、议论,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边读边思。
我的好朋友小学记叙作文 第10篇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好像瀑布一样。那两道黑黑的、短短的小眉毛下面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好像天上的星星在闪烁。微微上翘的小鼻子下面,两片粉嫩嫩的嘴唇,像樱花般美丽。
她的性格非常开朗。每一天,她都是带着微笑来上学。她也非常喜欢帮助别人。记得那是一天上午,我们一起出去玩,我被一个高年级的哥哥绊倒了,她马上跑过来把我扶起来,说:“没事吧?”我说:“没事,谢谢你!”之后,她还是不放心,非把我拽到医务室,让医生彻底检查后才放心。
她非常喜欢画画。每次一下课,我都能看见她在教室里画画的身影。她画的最好的是人物里面的.古代少女。她画的女孩子裙子非常有创意,每次我做衣服,我就会把她画的裙子做出来,这样我们都能穿上她设计的漂亮的裙子。常常受到很多人的夸赞。
平时我们也会一起去公园玩耍。每个周末,我们都约好去附近的公园玩,有时候我们还会去野餐。她最喜欢我妈妈做的面包和小点心。我们每天说说笑笑,很是开心。
朋友的记叙文作文400字 第11篇
杨雅长着一个漂亮的脸蛋,正规的瓜子脸上镶嵌着一双黑黝黝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带着一张红红的小嘴。她长得可漂亮了,可是唯一不足的是她的皮肤太黑了,再加上她的名字,杨“鸭”,所以,男生们都调皮的叫她“黑鸭子”。
杨雅的知识面很广,之所以她的作文写的很好,她的普通话也讲得很流利。有一次,她在全校口头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她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才引出了另一个外号“女秀才”。
杨雅能歌善舞,歌声悦耳,舞姿优美,舞台上总少不了她的身影。
因为杨雅的优点重重,再加上她的责任心很强,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命她为“文艺委员”。
杨雅很好相处,她心胸宽大,从不计较小事。又一次,我忘了拿钢笔,可作业必须用钢笔做,正发愁呢!杨雅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钢笔借给了我,这支钢笔是她过生日时,她爷爷送给她的,可是我在做完作业后,不小心弄丢了她的钢笔,我想她一定很生气,不会原谅我,可她虽然皱了一下眉头,可她却笑着对我说:“没关系。”我知道,她心里一定很难过。
我的好朋友一年级记叙作文 第12篇
在我家的后院,住着我的好朋友“皮皮”,一只可爱的`小狗。
听妈妈说它跟我的年龄差不多。每天我放学回到家都要先去看看它,它一看到我就高高兴兴地窜过来,一会儿闻闻这儿,一会儿闻闻那儿,还伸着长长的舌头,好像 在向我打招呼,又好像在问:“这一天你上哪了?”要不是锁链锁着,它就要冲过来舔我了。我摸着它的头,连声说:“皮皮乖,皮皮乖。”我们俩可好了。
朋友的记叙作文 第13篇
一、别样选材,突出文章的“鲜味”
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都能充分地意识到作文选材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学生在选材时最大的困惑就是:无论遇到什么作文,总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其实要想在写作中突破选材难的问题, 并不是没有可行之路,学生的选材过程一般就是通过比较、分析、鉴别自己头脑中所积累的一些写作素材,最后决定取谁舍谁的思维过程。 要想作文选材真正出彩, 就一定要仔细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认真甄选可以采用的材料,一定要写别人不常写的,写别人想不到的。 另辟蹊径,别样选材才会让作文的“回头率”高起来, 让人看了还想再看。
比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之后,我引导了学生写了一篇表现父母亲情、表现家庭温馨生活的作文,依然还有学生选择下雨了家人送伞、自己生病了父母不辞劳苦地来回奔波照看等材料,可是有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之后就显现出了选材的别样性,特别能表现文章的主题。 有的学生就选用了 “每次卷煎饼的时候 , 妈妈在递给我之前每一次都要先咬掉第一口,因为那儿往往没有菜”;有的学生选择“在过马路的时候,爸爸总是牵起我的左手,让我走在安全的右边”;还有的学生选择“放学途经奶奶的门前,奶奶会准时为我准备一杯凉开水”……这些新鲜的材料,都让老师耳目一新,读来爱不释手。
仔细分析,从这些成功的选材中,我们足见这些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其实只要学生能潜下心来,仔细回想亲身的经历,认真选择可用的材料,就一定能写出真实动人的文章。
二、浓墨重彩绘细节,突出文章的“情味”
记叙文的写作要想出彩,除了选材要独特之外,还要精心细致地描绘生活中的细节,这就需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与景等,写好细节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感情,尤其是那些有生活情趣、富有灵性的个性作文,往往都是真实生活情形的再现,而这些情形往往也最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文中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情形,不知曾经感动了多少人。 从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文章成功的写作方法:记叙文中要精心描绘最能打动读者的真实细节,抒写作者真挚的情感,展现文章真切的艺术魅力。
在学完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之后,我把学生作文训练的视线引到关注身边的小人物身上, 袁佳乐学生就写了一篇很不错的作文:《那个看车的老人》。 文中有一个片段写道:“雨点开始密了,我的心也揪起来了,万一车子被淋湿了,我可怎么回家了。 想到这儿,我加快了脚步。 终于快到看车的地方了,远远看去,那个看车的老人正在风雨中抖动一块塑料布, 原来他想把那一排的车子都给盖起来, 只见他双手往上一扬,塑料布很快就展开了,他用一块砖头压住这一头,就又赶紧跑到另一头,先用手把塑料布完全理开,然后再抖一抖上面的雨水,生怕它们落到了车座上,然后又用砖头压住了塑料布的另一头。 看到这里,我想我刚才的担心是多么的多余啊! ”如果不是经过小作者认真仔细的观察,切实的感受,是写不出如此细腻的文章的。 尤其是对老人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真实地表现了小作者的感激之情。 这就是真实生活的原景再现, 越是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越能体现出生活的真、眼中的善与人性的美。
三、厚积而薄发,突出文章的“韵味”
记叙文写作出彩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厚积而薄发,突出文章的“韵味”。 再好的写作素材,再感人的细致画面,再动人的真挚情感,如果没有动情的笔墨则是无法传达出来的。 当然要想做到字字珠玑,显然这也并非易事,不过只要学生平时肯花工夫,多做积累,写作语言的素材库自然也是会逐渐充实起来的,时间长了,学生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平时教学之余,我经常和学生一起背诵古诗词,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分享经典美文。 这些做法无形之中就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体现在作文中就是他们的文章读起来越来越有韵味了。
以王迪的片段作文《2014,我的夏季》为例:“一声蝉鸣,夏天就来到了。 那蛊惑童心的蝉儿总能将我们的魂摄走。 我仰起头使劲地寻找, 终于看到那个紧贴树干的小东西正在吱吱地叫着。 我不禁惊异于那书上所说的蝉饮露水的高洁情操。 ”
再如刘贝贝的作文《最美好的回忆》开头:“如果人生是一首歌,那么回忆就是歌中跳跃的音符;如果人生是一幅画,那么回忆就是画中最靓丽的色彩;如果人生是一片海,那么回忆就是海边最漂亮的贝壳……”
文采斐然的文章,总会让人百读不厌,所以我们要激活学生思维,深入挖掘学生的表达潜力,引领他们在作文中用优美的词句拨动阅读者的心弦。
朋友的记叙作文 第14篇
理解题目是学生写作文时最容易忽略的环节。其实理解题目最能考量一个人的语言基本功,因为一个小小的短语常常含有许多信息,它往往对写作起着提示、限制作用。正确理解它,就会为写好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可能下笔之始就定错了位。
作文题目中常常暗含着一些要求。例如:(1)“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这个题目,“路上”要求写出过程,这个要写两三件事才能体现出来:而“他(她)”则要求几件事都只能由这一个人来完成。“牵着我的手”有象征意义,暗示文章主题应突出他(她)对“我”的成长的帮助和影响。(2)“那一次,我很(快乐、内疚、受启发)”这个题目,供选择的词语只有三个,考生只能从这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并且所选词语为文章主题定了方向。“那一次”三字,暗示只能写一件事。“很”字则要求写出快乐之强,或者内疚之深,或者受启发之大,不能泛泛而谈。(3)“逆耳忠言助我行”这个题目包含了三个要求:①忠言是“逆耳”的,也就是说,帮助“我”的话一定是戳到了“我”的痛处,使“我”难过的;②题目中有个“我”,所以不能写成议论文。不能用自己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③文章的重点在“助我行”,即要写出逆耳的忠言对“我”产生的影响,使“我”发生的改变。(4)“我身边的_______”这个题目只能写成记叙文,并且不能写成“‘我们身边的”。(5)“同在一个屋檐下”这个题目中,“同”字表明必须写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发生的事。(6)“你是我的太阳”这个题目,不但应注意要用第二人称,注意“太阳”的象征意义。而且要写出“我”得到“太阳”的照耀、温暖之后受到了什么影响。
二、依据题目,确定中心
掌握了题目的要求以后,仍然不能急于写作,而要尽快地确定文章的中心一在题目中,有的已经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如“逆耳忠言助我行”“那一次,我很
(快乐、内疚、受启发)”,按照题目所规定的中心构思即可。而大多数题目需要作者自己确定文章的中心,如“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我身边的_______”等。如“让路”这个题目,它有多个中心可供选择,以幸福为中心、以关心为中心、以尊重为中心、以责任为中心等。一般来讲,在理解了题目要求、确定了中心之后写作,就能够达到作文的基本要求了。要注意的是,不要忘了把自己确定的中心表现出来,提醒自己不要跑题。
三、选好材料,构思作文
确立了文章的中心,等于有了文章的灵魂。要想把文章写好,还必须有丰富的材料。这时候,就需要对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进行梳理,选择那些最适合题目的材料,然后构思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近年来,在中考作文中,纯粹靠语言优美取胜的文章越来越少,那些不但有生动的语言,而且有具体、充实内容的文章越来越成为中考满分作文的主流。换句话说就是,华丽而空洞的文章被冷落,有具体、充实内容的文章受到青睐。因此文章一定要有充实的内容。
四、确定重点场景
这是动笔之前的最后一关,也是一篇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说它关键,是因为如果把握不好,把故事记成流水账,就前功尽弃了。一般来讲,一篇600字的文章,最好有三个重点场景或画面。这样既可以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又会使文章内容更丰满、故事更生动、人物形象更清晰、中心更突出。许多成功的作文都是把一个故事分成几个具体的场景来写,这几个具体的场景,就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确定好场景以后,还有一项工作要做,就是把每个场景的主要内容,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写在演草纸上,以便动笔后作为参照和“路标”至此,作文的全部准备工作才算完成,可以动笔写作了。
(插图/望穿秋裤)
本刊《出手试招》栏目长期征稿
1.稿件由“作文题目”“题目简析”“课堂佳作”“推荐理由”四部分组成。
2.作文题要与学生生活及现实联系密切。佳作要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体现考场作文的要求:内容切题,中心突出,立意独特、深刻,语言生动,结构严谨,构思新颖、巧妙。
3.所荐作文不少于600字,推荐理由不超过80字。
地址: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
我的好朋友的记叙文作文 第15篇
我的好朋友是***,她总会在我需要的时候来帮助我。
生健课的时候,我在书包里左翻右翻,就是没找着生健书。这时,我想起昨晚把生健书放在茶柜上面了。这可怎么办?老师已经走进了教室。
***看到我那焦急的样子,问:“***,怎么了?”我吞吞吐吐地回答:“我我忘带生健书了。”“给你!”***把生健书递给我。
我问:“那你用什么书呢?”“我还有一本我朋友的,昨天忘记还了!”“哦!那谢谢你啊!”
还有一次,我在和***一起玩儿。忽然有个男孩儿把我撞倒在地上。“啊!”我痛得尖叫了起来。
***赶紧扶起我说:“你哪里受伤了?要不要去办公室?”我说:“没事!只是脚有点痛。”***扶着我回到座位上后,就给我涂药。不几天,我的脚就恢复了。
朋友作文记叙文 第16篇
童年的友谊,天真的滋味,无比的骄傲,悔恨的泪水,这四个串连于一体便变成了一曲交响乐……儿时打闹的朋友,为你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学习过程的诤友,使你在学习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那个肤色米黄,扎着一个辫子的小女孩是谁?那个服装朴素的小女孩是谁?那个整天开心的小女孩是谁?她就是我的好朋友:张晓楠。
那一次,是个下绵绵细雨的天。数学老师蒋老师一早就急急忙忙的走到我们班。蒋老师说,今天我们考试,和语文课调换一下。我们顿时鸦雀无声。紧接着跟着一阵唉声叹气。我在心里气愤的想:唉。怎么还是考试啊!考卷发了下来,我一看,原来这么简单啊!就不审好题再做。我一直洋洋得意。这道考试结束。
到了第二天,蒋老师又是一早来到教室,发了试卷。又私底下跟我谈了谈。她说:“张文静啊!你身为课代表,怎么考试才考74分呢?这够差的了!”我一脸:“尴尬”,低着头看着鞋子,一句话也没说。出来了,张晓楠看见了我之后,向我打招呼,我也有气无力的招了招手。她看见我有些不对劲,刚才还在办公室里出来,就说:“别郁闷,有我呢!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向我说说吧!”“我考试才考了74分,都怪我啊!”随后,她安慰我说:“没关系,这次不行还有下一次,别灰心丧气啊!记住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恩!”我冲她笑笑,抱住了她。
朋友,是抚慰伤口的好东西。张晓楠,我想对你说:“好朋友,我没白认识你。
朋友作文记叙文 第17篇
可我,却因为任性伤害了小云。
一天,因为小云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所以把她“安放”在
我家里。到了晚饭时间,我单独要了一碗面,可是小云也想吃。
按理来说,我一般都会让着小云,而且我也知道“有福同享”这个道理。
一时的任性冲昏了我的头脑。我却无理取闹起来,偏不让小云吃,还大哭了起来。不管妈妈怎么劝我,我都不让。我的举动还把小云给吓住了,我还说了许多不好听的话。这之后,我们的关系就成了“我不言,她也不语”的僵局了。
这期间,我一直认为是小云的错,是她要吃面的,我才会发脾气。
直到有一天,我们的另一个好朋友过生日,把我们俩都请了过去。我还在想:到底该怎么面对呢?
可是,小云一见到我时,却好像完全把那件事忘掉了,还像原来一样的和我打招呼。这,可能就是爸爸常说的大度的人吧。我顿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小心眼,自称是姐姐,可却连小云的一半都不如。
朋友的记叙作文 第18篇
一、构思上:文从字顺,行云流水
一篇好的文章,在构思行文上,不应该恪守固定的模式。“披情入文”乃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文章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来行文,让读者的情感随作者的情感起伏,才是最巧妙的构思。所以不要刻意追求程式化的开头和结尾。在阅卷的过程中,发现根据情感表达需要的开头才是最灵动的,最打动人的。很多优秀作文一开头,就能牢牢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开头,往往是以描写见长,直接进入故事主体的,能体现写作水平的开头。文章起笔便不凡,让阅卷老师“不得不”读下去。看了开头,就想知道结尾,看了上文就期望下文,这种能让读者产生阅读期待的开头,才是令人拍案的极好开头。诸如,“天空寒星点点,心中几多缠绵,坐在离家的火车上,压抑已久的泪水还是溢出了眼眶。”如此灵动的开头,令人读之欲罢不能。很多由情感而发的开头,很自然的行文,精彩频现。此外,在阅卷的过程中,感受颇深的,还有写作中出现的点题问题。凡是文章刻意点题的,也会降低文章的等次。文章出现的自然点题,才是情感表达的需要,行文高妙的体现。刻意点题容易给人“造文”之感,生硬机械。
二、内容上:个性鲜明,以情动人
议论文以深刻的见解,缜密的思维,辩证的思考折服人,记叙文则以生动的故事吸引人,真诚的情感打动人。中学生由于阅读视野、生活阅历的限制,要做到见解独到、深刻,有点难度。且关于议论文的写作,由于大家接触的素材大同小异,写出的议论文如若没有个性化的,富有文采的语言魅力,就会千篇一律,很难出彩。记叙文则不然,它的个性色彩比较鲜明,能新颖读者的耳目。首先,叙述的故事,不会像议论文运用素材一样大同小异。同学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审美眼光有差异,构思有区别,所以虽然立意相同,故事会缤彩纷呈,可读性很强。其次,由于每个人的文风不同,所以语言风格有别,打动阅卷老师的方式也有差异。有的同学对细节描写很擅长,有的在环境描写方面很成功,有的在心理描写方面精妙入微,有的则是娓娓道来的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令人叫好。所以记叙文读下来,总有精彩处令人击节称好,回味悠长。最为关键的是情感的烙印令阅卷老师铭刻,萦绕脑际,久久回味。一位学生,用朴素的文字,写出了一个伟大不平庸的父亲:家中有三个孩子,父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当别人家的孩子都辍学打工,过上小康生活的时候,父亲却坚定供养三个孩子读大学,去外地打工,白天打工,晚上捡垃圾。当大哥大学毕业后,原以为父亲可以松口气了,没想到,大嫂刁蛮不讲道理,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为了不让大哥为难,选择沉默,继续走供养其他两个儿女读大学的艰辛之路。当姐姐毕业的时候,父亲又有了松口气的机会,但父亲为了姐姐有一个更好的前景,选择让姐姐继续读研。而今我又坐在了参加高考的教室里。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这篇文章由作者发自肺腑的情感,再加上深情的文字,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三、语言上:飞扬灵动,韵味醇香
记叙文的语言,由于文气贯注,情感融入,语言飞扬灵动,令人回味,醇香不绝。言为心声,语言的风格和表达的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当我们心中洋溢的激情澎湃时,我们要借助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排比等修辞;或幽默,或质朴,或清新,或哲理,等等。这些语言上体现出来的魅力都能给老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今年江苏下水作文“学生的歌声转而豪气干云,几可裂帛。”“如若我不改教法,以枯燥串讲应付学生,哪会有情和情的碰撞,心和心的共频律动?”等此类语句,令人读之,竟有口齿生津的神效。议论文的语言也应追求灵动,不要太过生硬。在一篇文章《没有什么疆界不可以跨越》中,全国政协委员、新一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赵园,用文学的语言来写学术著作,可读性很强,所以她的学术著作可以得文学奖。学术著作不要总板起面孔,给人枯燥之感,那么议论文也是,我们可以使其语言活泼,运用两幅笔墨,灵活得调遣文字,令人怦然心动。
朋友的记叙作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