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精选12篇)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第1篇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采用询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具体内容的教学, 这对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家史蒂文斯于1912年开始着手关于课堂提问的系统性研究, 他通过观察教师的实际授课过程发现, 在课堂上, 大约有80%的时间是教师在向学生提问, 同时, 在授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会出现4个问题。史蒂文斯的相关研究奠定了课堂提问的研究基础, 之后, 许多学者对课堂提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一、理论依据
教学其实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过程, 师生双方之间必须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罗杰斯认为教育的本质目标是培养具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型人才。罗杰斯还提出了人本化的教学方法, 倡导在课堂中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 (林锡钦2013) 。这一理论促使人们开始探究情感与认知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探究过程中, 人本主义吸收了多个方面的教育理论之后, 提出了著名的“我与你”理论, 强调了在课堂提问中的交互对话关系。
二、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 问题的关联性不足
许多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一般情况下, 教师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与教学目标或者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的问题。但在问题的设计上, 教师对关联性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 往往不能从整体出发来考虑, 导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 提问类型单一
在课堂提问环节, 许多教师倾向于提问展示型问题,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需要将课本中与该问题相关联的内容直接读出来即可, 并不需要对课文内容背后的涵义或隐含信息等进行分析。这种展示型问题与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之间存在很大的冲突, 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侍之春2009) 。
(三) 等待时间过短
许多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由于担心浪费过多时间, 等待的时间往往较为短暂, 当学生无法回答时, 教师快速地转向下一个学生, 或者自己回答, 甚至使用“Come on”“Be quick”等催促性词语。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对课堂提问造成负面影响, 而且不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李媛媛、张寒明, 等2014) 。
(四) 评估方式简单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还可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然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评估方式往往较为简单、单一, 仅仅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或否定, 缺乏引导和分析, 甚至采用较为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错误答案进行纠正, 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得师生之间不能顺利沟通和交流。
三、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所谓的提问策略, 是指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从本质上来说, 提问策略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计划的一系列有步骤的活动, 是互动教学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提问策略的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会为提问设置出必要的场景, 并逐渐将学生引入场景, 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 恰当的提问策略还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刘蕾2011) 。
提问的有效性与提问的策略性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按照提问时间的先后顺序, 我们可以将提问策略分为计划策略、问题设计策略、控制策略和评估策略。
(一) 计划策略
提问的有效性与教师在授课之前的准备工作的充分程度呈正相关。虽然部分教师熟悉相关的课堂提问策略, 但所提问题的逻辑性不强, 或者提问的语言组织不流畅, 使预期与实际之间存在不对等的情况,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 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课堂提问的目标要以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基本依据。
第二, 选择提问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重点提问的部分往往更为关注,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必须选择恰当的内容。
第三, 提问方式。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尽量避免选择性问题, 即学生的回答不能仅仅是“是”或“否” (刘玮2016) 。
(二) 问题设计策略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 问题要具有一定的价值, 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二, 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挑战性,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 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能让学生从问题中抓住学习重点。
第四, 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扩展作用, 能激励学生做深入扩展性回答, 使学生发挥想象, 深入思考。
(三) 控制策略
所谓的控制策略, 是指在提问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提问方式的策略。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课堂提问的顺序。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对问题的难易程度应进行合理安排, 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 先提问一些封闭式问题, 再提问一些开放式问题, 由浅层次的问题逐步过渡到深层次的问题。
第二, 提出问题之后再点名提问。教师应先提出问题,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然后再点名提问。
第三, 提问不主动的学生。有的学生性格较为内向,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做一些小动作, 有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开小差”。对于这些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问, 促使这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第四, 转移。当一个学生无法回答出教师所提的问题时, 教师应将问题转向另一个学生。
第五, 提示。在提问过程中, 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基础知识, 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 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 (刘阳2016) 。
第六, 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基础知识, 提问一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 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
(四) 评估策略
对于学生的回答, 教师及时的评价对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评估策略中较为常见的方式有表扬、鼓励和引用。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认可;当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时, 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从本质上来说, 引用是间接对学生进行表扬。如果教师在进行问题讲解时可以引用学生的回答, 其效果比直接表扬更具有意义 (侯松2009) 。
四、基于提问策略的相关建议
(一) 计划策略建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计划策略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如果教师不能掌握较强的计划策略, 必然会导致整堂课的教学目的不够明确, 重点与难点被混淆。教师应对教材的各个章节具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要对不同章节的重点进行梳理, 做到心中有数, 并以此为基本依据安排授课时间, 选择提问的内容。
(二) 问题设计策略建议
针对现阶段教师在问题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 笔者总结了一些关于问题设计的建议,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充分利用教材与教辅用书进行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许多教辅用书明确了每个章节的重、难点,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料, 全面把握教学的整体内容, 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
第二, 多种类型的问题交叉提问。如果教师大量使用事实性问题, 必然造成问题的罗列, 使学生对课堂提问产生一定的厌倦之情;如果教师大量使用开放性问题, 必然使学生的记忆与学习内容产生脱节,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 进行交叉提问 (丁小月2015) 。
第三, 以多种方式替代事实性问题。事实性问题的提出是无法避免的, 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提问, 替代事实性问题。例如, 教师可以采用PPT进行问答, 使得答案一目了然。
(三) 控制策略建议
教师运用控制策略时的最大难点在于等待时间的确定。对于事实性问题, 教师应综合使用等待、问后提名、转移和诱导等策略, 即以提问学生、转移提问对象和提供更多信息等方式延缓给出答案的时间, 使学生充分思考;对于开放性问题, 教师应灵活对待, 在提问之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或者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将问题转向其他学生 (张建青2011) 。
(四) 评价策略建议
鉴于现阶段针对课堂提问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 笔者认为, 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如采用录音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此外, 由于学生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评价, 教师应避免一味地鼓励, 而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纠正与完善。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纠正与完善学生答案的过程中应顾及学生的情感和心理, 采用较为温和、委婉的方式。
结束语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课堂提问的理论依据, 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现阶段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提问策略, 以期对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丁小月.2015.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对学生口头应答的影响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1) :92-96.
侯松.2009.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比较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 :127-130.
刘蕾.2011.初中英语课堂“问而不答”现象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林锡钦.2013.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新课标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广东科技, (12) :224-225.
刘玮.2016.新手型与熟手型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对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
刘阳.2016.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 (11) :115.
李媛媛, 张寒明, 沙继东.2014.基于学习力培养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 (8) :49-50.
侍之春.2009.英语课堂提问策略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0) :106-109.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第2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类型及设计策略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2002期作者/朱永举本文总字数:4274字 朱永举(宝应县范水镇中心初级中学,江苏宝应225819)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思维过程,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停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教师需设计恰当的课堂提问,增加学生与文章亲近的机会,促进其对文章信息的深入加工和处理,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达到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基本目标。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基本类型 依据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笔者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分为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此三类问题的思维层次大体与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复杂性六个层次两两相配,提问者对三类问题答案的预知程度和作答者回答三类问题时对文章的依赖程度是不一样的。(见表1)1.展示型问题 展示型问题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文章信息的识记和理解而设计的问题。教师预先知道学生作答的内容,学生作答时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文章信息。在文章阅读的初始阶段,教师通常就文章中的词句、细节信息或篇章结构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识记或理解程度。这些问题主要是展示型问题,其答案一般是唯一的,学生凭借表层理解、短时记忆或快速查找文章使能找出答案。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以下所提到的教材都为江苏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故下文不再标注)8A UIut 5 Bird-watchers中的“Zhalong A special place”一课时,设计的问题“Where is Zhalong Nature Reserve? Whatkinds of animals live there?”便是展示型问题,学生可直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2.参阅型问题 参阅型问题是在学生理解并获取文章的事实性信息之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教师围绕文章中有价值的、可以生发进一步思考的关键点进行提问。这类问题在文章中一般没有现成答案,教师也没有标准参考,学生作答时需在一定程度上参阅文章内容,同时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经历,对文章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应用。如,在教学“ZhalongA special place”一课时,设计问题“What do you thinkwill happen if people change the wetlands to makespace for farms and buildings? Why?”学生需要基于文章信息,并从个人生活经验出发作出合理解答。3.评估型问题 在文章处理的最后阶段,为了增进学生对文章话题的熟悉程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教师通常需要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对文章话题进行拓展。这类问题基本上在文章中找不到答案,学生通常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结合逻辑和情感得出综合性的评价和结论,因此笔者称之为评估型问题。如,在教学“Zhalong A special place”一课时,设计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the Birdwatch-ing Club?”这类问题一般可以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独立看法的机会,因此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其深层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探寻不同问题之间的合适比例,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问题的类型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学进程等多种因素来确定。就教学目的和内容而言,对于要求掌握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的内容,宜多使用偏重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展示型问题:对于要求掌握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的内容,宜多使用偏重于应用和分析层次的参阅型问题。就学生的语言水平来说,对于初一学生,使用认知复杂性较低的展示型问题更能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教学进程来说,能力提升比基础训练需要更高级的思维活动,所以综合和评价等认知复杂性较高的评估型问题在能力提升阶段,尤其是在初三中考专项复习阶段,应该设计得相对多一些。因此,在设问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和问题的认知复杂程度,然后设计适切的问题,并选择最佳的序列组合来达到提问的目的。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策略 在完整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展示型问题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必需环节,在三类问题中通常占有较大的比重:参阅型问题能促进学生对文章信息进一步处理、吸收和内化,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评估型问题是围绕文章话题的拓展延伸,对语言和思维要求较高,在数量上应该适当控制。1.展示型问题的设计要“精”而“活” 为了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需要根据“基于文字的语言因素和与文字相关的图片、表格以及通过图片所展现的人物特征、行为、动作、表情等非语言因素”„设计展示型问题,对文章进行多形式、多角度的分析和梳理。所谓“精”,即提纲挈领,切中要害,能较容易地勾勒出一个框架来。例如,针对9A Unit 2 Colour中的“Colours and moods”一文,教师可以设计“Howmany kinds ofcolour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are they?”这一问题,梳理出“Calm colours/Warmcolours/Energetic colours/Strong colours”,从而使文章框架清晰可辨。所谓“活”,即要拓宽文章信息转换的角度,增加文章信息转换的维度,提高思维含量。教师需有效挖掘文章中的主干线索并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而不是“肢解课文,零敲碎打”,使学生“见木不见林”。要帮助学生有效梳理文章信息、把握文章的框架结构、概括主旨等,使学生较高层次的阅读微技能得到有效渗透和训练。2.参阅型问题的设计要“足”而“真” 在充分展示文章内容之后,教师需设计足量的基于文章又高于文章的参阅型问题,供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训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增加参阅型问题的数量,促使学生提供句子更长、句法更复杂的答案,从而促进其语言习得。Nunan的研究表明,当教师使用参阅型问题时,学生使用的语言会更复杂,更接近自然环境中的话语。[2]因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学生的真情实感为基点,将文章内容和学生的已有认知相结合,实现文章信息的吸收和内化。在回答参阅型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基于已获取的文章信息,通过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主动积极地进行较高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教学“Colours and moods”,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并理解“what colours can do and what characteristicsthey represent”之后,可以设计:(l)How do you feelwhen you see orange?(2)What are your characteris-tics?(3)What is the best colour for you? Why?此类问题将文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地回归文章,参阅文章,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推理和反思,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评估型问题的设计要“实”而“准” 评估型问题大都是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拓展性问题,要求学生就文章的某个事件或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通过对主题的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形成正确认识,培养积极情感,因此评估型问题是培养学生深层思维能力和正确情感态度的有效途径。评估型问题的设计要避免大而空,如“What haveyou leamed from the passage?”“What comments doyou have on the topic?”等,而是要选准切人点,小而实在,使学生在参与讨论时的思维更加严密,语言表达更加精准。此外,评估型问题的设计不能偏离文章作者的真实意图,否则就失去了主题拓展的意义。评估型问题一般须围绕文章话题展开讨论,增加学生对话题的熟悉程度,教师不作语言输出形式和内容上的明确限定和要求,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如,教学“Colours and moods”,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之后设计:“What are thecolours ofour school? How do you feel?”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则较为适宜。此类问题设计不宜过多,否则,课堂中基于文章的阅读活动就会减少,从而使阅读重心偏移、本末倒置。4.三类问题的设计比例呈“金字塔”结构 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学进程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问题设计,使其在类型和数量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就总体而言,文章处理阶段设计的三类问题的理想比例应呈金字塔形结构。基于信息获取和一般理解的展示型问题是文章处理的基础,置于金字塔形结构的底部,构成金字塔形结构的坚实根基;基于信息筛选和分析判断的参阅型问题是文章处理的深化,置于金字塔形结构的中部,起着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综合推理和评价判断的评估型问题是文章主题的拓展升华,构成金字塔形结构的顶端。三类问题对促进学生的文章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连续递进的完整过程,三者呈序列发展,缺一不可。三类问题所固有的复杂程度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经过更加复杂的思维和语言加工过程,才能保证语言输出的质量,因此在问题的数量上是逐渐减少的,其大致的比例为6:3:1。参考文献: [1] GRELLETF.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2] 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London: Prentice Hall, 1991.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设计策略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 提问设计 策略
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设计地得体、精妙,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正确地进行英语课堂提问呢?下面就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提问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激趣性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从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要是课堂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要科学设计课堂问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应提高学生的智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初中3A Unit3 plants and us 设问:“Have you ever got leaves and flowers to eat for lunch?”同学们乐了,争着说:How to eat leaves and flowers?个个都兴趣盎然地啃起对话的内容了,轻松有趣完成课文的学习。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设计问题能够“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二、提问要掌握好时机
教师提问时只有分阶段、分时机提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感兴趣,但有时目的不太明确,所以有些问题可以在学前提问,即在讲授课文之前,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或者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学习。有些问题要在学中提问,即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提问,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难的语言现象。通过教师的课堂指导和评论,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中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完善,所以有些问题要在学后提问,讲授结束后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三、难度适当,坡度适中
英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难易适度问题序列。英语课堂提问的难度包括两个方面:问题的难度和叙述问题的语言的难度。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问题语言的难易度,问题表述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关于问题的表述,美国学者韦伦(W. W. Warren)对课堂提问进行了综合研究后,提出“教师要清楚地、详细而精确地表述问题,使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在程度不同的班级里,要用自然的、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符合学生的语言和概念水平。”这说明,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易懂的简单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对问题答案的思考上,而不应因问题本身难以理解而增加问题的难度和复杂度。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提问要达到一定的难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英语教师也要设计一定难度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生能顺利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把一个难题精心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问题间具有一定的坡度。通过最初的一般提问引出学生最初的反映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通过追问和深问方式,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
四、提问方法灵活多样
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将问题设置作了多种分类。从提问的程式分,提问有判断式(是什么?)、描述式(怎么样?)、分析式(为什么?)和评论式(你认为怎么样?);从认识目标出发,提问又可分为认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掌握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从提问形式来看,提问又可分为导入性提问、疑问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填空性提问、对比性提问和讨论性提问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问题的灵活多样性,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设计策略 第4篇
一、激趣性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从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要是课堂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要科学设计课堂问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应提高学生的智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初中3A Unit3 plants and us设问:“Have you ever got leaves and flowers to eat for lunch?”同学们乐了,争着说:How to eat leaves and flowers?个个都兴趣盎然地啃起对话的内容了,轻松有趣完成课文的学习。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设计问题能够“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二、提问要掌握好时机
教师提问时只有分阶段、分时机提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感兴趣,但有时目的不太明确,所以有些问题可以在学前提问,即在讲授课文之前,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或者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学习。有些问题要在学中提问,即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提问,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难的语言现象。通过教师的课堂指导和评论,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中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完善,所以有些问题要在学后提问,讲授结束后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三、难度适当,坡度适中
英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难易适度问题序列。英语课堂提问的难度包括两个方面:问题的难度和叙述问题的语言的难度。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问题语言的难易度,问题表述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关于问题的表述,美国学者韦伦(W W. Warren)对课堂提问进行了综合研究后,提出“教师要清楚地、详细而精确地表述问题,使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在程度不同的班级里,要用自然的、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符合学生的语言和概念水平。”这说明,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易懂的简单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对问题答案的思考上,而不应因问题本身难以理解而增加问题的难度和复杂度。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提问要达到一定的难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英语教师也要设计一定难度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生能顺利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把一个难题精心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问题间具有一定的坡度。通过最初的一般提问引出学生最初的反映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通过追问和深问方式,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
四、提问方法灵活多样
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将问题设置作了多种分类。从提问的程式分,提问有判断式(是什么?)、描述式(怎么样?)、分析式(为什么?)和评论式(你认为怎么样?);从认识目标出发,提问又可分为认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掌握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从提问形式来看,提问又可分为导入性提问、疑问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填空性提问、对比性提问和讨论性提问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问题的灵活多样性,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总之,提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同时,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设计合理、巧妙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和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合理、恰当、有针对性,注重提问的技巧,把握提问的时机,讲究提问的策略,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探究论文 第5篇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要使学生在这一目标中得到发展,对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问题。首先要做到问题的指向明确、提问针对性强,为此必须充分钻研教材,悉心了解学生,做到精心设计问点。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思索和主动探究,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可以设问“你们见过的自行车轮是什么形状?”“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新奇问题的思考、讨论,让学生的思维逐步接近了圆的本质。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了疑难点,也就架通了旧知到新知的桥梁。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消元是教学的难点,为此老师设计了问题串(1)怎样解一元一次方程;(2)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吗?”从而使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发现突破了难点。
3.抓住知识的迁移性提问
许多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类似之处,其间有密切联系。教师可在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过度到对新知识的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迁移到新内容中去。例如:在讲“分式的通分”这一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回忆如何进行分数的通分?分数通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数通分的关键是什么?然后进行迁移性提问:什么是分式的通分?分式通分的依据是什么?分式通分的关键是什么?这样提问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很快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牢固掌握知识。
二、课堂提问要掌握好提问的技能
1.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问,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活跃思维。例如:在讲“黄金分割”时首先就问“:在舞台上报幕员或独唱演员为什么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为什么成年女士喜欢穿高跟鞋?”连续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想知道这种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凸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同时,这种形式的提问,还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
2.选择恰当的提问语气
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时间、内容、语气、方式等方面要因人而定。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生怕回答不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心理较为紧张,刚好教师点到他的名字,在慌乱中,甚至能够回答的问题,也会结结巴巴、逻辑混乱。这时,教师可采用“慢慢来仔细想一想”,“再完整地讲一遍”来稳定学生的情绪,语气要平缓、亲切、切不可连珠炮似地发问,必要时给予点拨。
3.必要的候答
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呈现出许多显著的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会显的更自信,学生的成就感也会明显增强。真正有效的提问,必须有适度的候答,专注的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
4.及时反馈评价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微笑和期待,能使学生镇定自若、信心倍增、发挥良好;反之教师的不耐烦、过分严肃、苛求与心不在焉,只会使学生忐忑不安、答非所问、心情沮丧。因此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正确的评价
三、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每一位同学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问题让中等学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学困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数学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表演得精彩,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作者:李岩菊 单位:山西省闻喜县河底中心校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第6篇
一、引言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巧弥深。”。堂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无疑是教育学,特别是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刘显国,2000:1)。因此,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好的提问方式是激发学生学好语言的动力。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二、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
现在很多中学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设置的课堂提问问题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大多是敷衍,无法引起学生的共勉。总结以前的研究可以发现:多数学者建议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要结合使用,尽量多问参考性问题。再次,在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上应将等待的时间延长到 3到 5 秒或更长,更多的学生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更多的时间对目的语提问进行理解,而且还需要时间用目的语来构建答语。最后,在提问的区域分配上,Nunan(1991)观察到,教师更倾向于将提问的范围集中在教室的一个特殊的区域;通常是集中在教室的前面与中间部分,越到后面与两旁,教师的提问就越少。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一)多提展示性问题,避免出现过多参考性问题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在初中这个群体里面,学生的心理自尊心较强,如果在课堂中回答一些标准化的问题,没有回答正确的话,会让自尊心受挫,自信心减退。因此,如果教师多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使用这类型的句子:Whats your idea about…? 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练习英语口语,其次还可以使他们在说的过程中更加的配合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增进知识的理解,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延长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很多中学英语教师缺乏耐心,总是处于一种烦躁的状态,觉得自己的学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状态,认为他们无法回应自己的问题。其实,教师更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生的水平肯定是低于教师的,不可能像老师一样对提出的问题立即做出反应。因此,教师应该多等等学生,不是说让教师在干等,而是有意识的去启发学生,给学生以提示。使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得出自己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加回答问题的信心。更多的参与到教师的提问中。
(三)正确处理课堂提问分配问题
提问分配是指教师均等地向每位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思考的提问技术(胡青球,2004)。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这既体现在提问区域上的均匀分配,也体现在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能有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于远近学生不同对待,通过各种途径或手段合理分配问题,使那些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同学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不要让其认为课堂活动与自己无关,久而久之会让学生误认为不被重视,不被尊重,体验不到英语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与动力。
(四)依照具体情形,采用合理的问答方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堂中的提问,教师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学生齐答,学生自愿回答,教师指定特定学生进行回答。但在课堂中也存在教师自问自答和对问题没有做出回答的现象。齐答可以扩大提问的覆盖面,使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谢春坤,2009)。自愿回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一些内向、不愿开口或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点名指定的方式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之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张智敏,2009)。
(五)教师提问技巧加强
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多注意提问技巧。举例说:我们在英语课堂中如果提问学生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word ‘fantastic?而且一直对这个问题进行重复的问。比如换成:Can you find another word to replace fantastic? 来引导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以达到教师想要的效果。变换多种提问技巧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能力。因此,单纯使用重复这一手段并不能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应结合多种技巧,巧妙应用,才能既使学生保持兴趣,又能使课堂顺利进行。
(六)反馈方式多样化
积极反馈包括一般性表扬,如“good”、“well-done”、“excellent”、wonderful;带有评论的表扬:“you are so smart”;复述学生答案加表扬等等。消极反馈包括忽视学生的回答,学生回答正确时不表扬;或是急于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进行纠正而中断学生的回答等。正确使用反馈策略可使提问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反馈要以表扬为主,恰当点评,多鼓励,少指责,少批评或不批评(谢春坤,2009)。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不同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与肯定,因此,评价语切忌公式化和过于机械。教师若能在反馈中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避免机械单一、公式化的表扬,采取多种积极反馈相结合的形式,做到评价因人而异、因答而异,将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培养健康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总结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师的教,或者是学生的学的一个过程,而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而课堂提问时链接教与学这个过程的关键因素,掌握以上的几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不足,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很好的沟通,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
【参考文献】
[1]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06)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究 第7篇
课堂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课堂, 在这个互动过程中, “问”和“答”之间要形成双向的信息交流, 这样才能保证问题的有效性。那么, 在“问”和“答”之间到底有哪些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呢?
一、提问要有价值
价值即目标指向性。教和学都有一定的目的性, 换言之, 在课堂中, 教师要达成的是教学目标, 而学生要达成的是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之间需要师生的互动来作为“催化剂”。如在7B 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的教学中, 教学目标为:学会不同工作的英文表达方式, 了解同学父母的工作, 学会简单地介绍自己将来的理想。应掌握的词汇有:teacher, nurse, engineer, manager, air hostess, lawyer, doctor, clerk, reporter等。应掌握的句型有:What does your mother do?She is a teacher.What does your father do?He is an engineer.What do you want to be...那么, 教师的提问是否根据这些目标而进行, 就是判断问题是否具有价值的核心指标。
二、提问要有梯度
众所周知, 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是按照由低到高、由简而难的递增顺序逐渐发展的, 如果教师的问题一下子就超过了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积极性受挫, 回答问题也就显得勉强。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需建立在让学生跳一跳能获得一定的果子, 再跳一跳又能获得更多的果子的基础上进行。以7B 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的教学为例, 教学的Step 1 Revision中以问题“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words what we learned in Lesson 17?”来复习单词, 学生说教师写;在Step 2 Pre-reading中以问题“1.In what ways do you think observation is important?2.How good are you at observing things?Give the...”为引导;在Step 3 Presentation中以问题“Who is the man?What is the man doing?”为引导, 逐步过渡到对整个图片的讨论;在Step 4 Reading中以问题“How did the students feel after they tasted the mixture?”为启发, 要求学生阅读后以抢答方式答题。
三、提问要有针对性
学生个体之间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果教师整齐划一地对待, 学生必然感觉不到教师的关注。同样的问题, 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回答, 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不一定就能回答, 如果教师“一刀切”,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只有选择以“沉默”的方式来对待了。因此, 在教学中, 提问就必须有针对性,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问题来进行引导。同样是在7B 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的教学中, 当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后, 可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提问:“What’s the boy doing?”这一问题难度不高, 学生只要仔细看图, 根据图就能进行回答 (He’s running.) 。接着以问题“Where is he running?”对基础稍好的学生进行提问 (因该问题的回答涉及“in the hallways”, 需要学生有所预习才能答出, 难度稍微大些) 。当学生回答He’s running in the hallways.后, 为加强学生对句型的掌握, 以问题“Can you run in the hallways?”进行巩固, 然后过渡到对“can”的学习中。
四、提问要预留思考空间
在“问”和“答”之间需要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不然问题的提出就没有了价值。首先就空间而言, 到底问题是要一个学生回答, 而是需要小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必须明确。很多时候, 教师提出问题后, 学生一窝蜂地说, 教师听不清楚, 学生说了也等于白说。在时间上也要向学生明确, 只是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每个问题所需的思考时间, 不能问题提出后马上就要求学生进行回答, 这样容易让学生不知所措。
五、提问要具有引导性
提问要“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这里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实质上就是要让问题具有引导性。引导一方面是指引学生逐渐向目标靠近, 如在When is your birthday?的教学中, 目标是对特殊疑问句的学习, 而when可以对年、月、日以及时刻进行提问或者询问某一动作发生的时间, 回答时常用到介词at, in, on等组成的表时间的介词短语。因此, 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引导性提问, 如:When is your birthday?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What year were you born?Where were you born?等。
总之,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 教师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立足于学生本位, 遵循提问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样的提问才算是有效的提问。
摘要: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授受式向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式转变的过程中, 提问一直是广大教师研究的重点。提问作为课堂交流互动最常见, 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不仅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也可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 并根据问题反馈及时进行教学策略调整。因此, 研究课堂提问策略, 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探讨 第8篇
一、构建话题情景,提高学生兴趣
教师要围绕不同单元的教学目的适当构建合理的模拟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互问互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构建话题情景,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This is my sister”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小组内可设立一个简单的家庭关系的情景,让学生互问互答。可设置如下对话“Who is this?”“Oh, This is my sister/broth- er/uncle…”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趣味性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教授给学生相对呆板乏味的语法知识。教师要根据语言的艺术性,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提出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循循善诱,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一步步激发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Can you play the guitar?”时,有吉他的教师可以把吉他带到课堂上,课前为学生弹奏一曲,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教师可以提出“What is it?”“Who can play it?” 等问题,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鼓励性提问,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提问不同的学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提问,例如,有学生非常害羞,那么教师一定要点名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有学生上课爱走神,那么教师就应通过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来学习。在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还应及时鼓励学生,对学生提出合理建议及评价。教师还应注意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四、层次性提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内容及不同教学目标、要求来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更好地掌握课文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合理的问题设置,对于英语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一些稍难的问题;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如一般疑问句进行提问,一步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时,教师可先从一些简单问题入手,层层深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可设置问题如“Do you like listening music?”“What kinds music do you like?”“Do you influence others when you listen the music?”“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等,以此和学生探讨有关中西方礼仪差异的问题。
五、适当调节课堂提问频率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问的时机,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能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太早提问,学生可能还没听懂或没有掌握所学知识,反应不过来;太晚提问,无法再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懒于动脑。再者,教师应注意调节课堂提问的频率,教师应注意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课堂提问上,而应以保证最好的教学效果为准则。
六、适当加长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水平特点,合理地设置问题。提出问题之后,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努力探索之后给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时,因为问题较难,所以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回答。
七、结束语
总之,课堂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印象,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突破知识盲区。在课堂提问的设置上,教师要注意掌握趣味性提问、鼓励性提问、层次性提问,还要根据课文内容构建话题情景,调节课堂提问频率及适当加长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教师只有不断探索, 才能找到更好的提问方式,从而开展高效率的教学实践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郭舒娴.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4(34).
[2]蒋园芬.通过教师提问促进课堂交互的个案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2).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 第9篇
一、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当对问题难度及学生接受能力准确把握,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存在失误情况。比如,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提出以下问题:What’s up?有些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A bird is up.但也可能有学生会回答:Nothing much.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第二个学生对教师所提出问题为能够真正理解。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问题提出之前未能够进行合理铺垫,并且所提出问题在学生整体知识水平之上,学生未能够正确回答,对其学习积极性产生严重影响。
2.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很多学生在面对教师课堂提问时往往表现出消极态度,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不愿发言,也不愿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由于从众心理影响,当一部分学生不愿主动回答教师问题时,其他学生往往也不知怎么样回答,其所造成结果就是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很难有活跃互动及积极交流学习氛围产生,学习效果也就不理想。另外,由于很多学生存在畏惧心理,在面对教师提问时,往往不敢大胆回答,害怕出错,因此课堂提问也就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分析
1. 提问时机的准确把握。
在现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就以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而言,在提问学生问题方面往往表现出随机性特点,教师所提出问题虽然具有较好引导性,然而往往由于提问时机失当造成课堂提问未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在今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提问时机准确把握,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观察,从而准确掌握切入点,以便有效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了解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营造一定情境。通过对学生进行观察,在提出问题之后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其能够正确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高,同时在该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成就感,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有利。
2. 明确提问意图。
在当前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巧妙设置提问环节,在遵循教学大纲基础上,充分了解每个学生,依据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及学生个性特点,合理设置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保证明确提问意图基础上,才能够在活跃课堂氛围基础上节约课堂时间。同时,通过有效提问还能够使师生之间增进感情,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较好融入,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比如,教师在对“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这一单元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Terminator与The Princess Fairy等比较经典的一些英文电影,让学生自己对喜欢的电影与歌剧进行讨论,然后可让学生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教师可依据学生表演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使提出的问题能够更加符合课堂教学需求。
3. 合理设置问题难易程度。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课堂提问可营造活跃课堂氛围,可使学生能力得到较好展现。然而,由于教师在提问问题时未能够选择适当方式,导致课堂提问未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兴趣及积极性,特别是在选择问题难易程度方面。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对问题难易程度进行合理选择,首先,应当全面分析学生学习基础水平,在课堂上可实行分层教学;其次,对于层次不同学生问题,给予其难度不同问题,所设置问题不可难度过大,防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积极性,但问题也不能过于简单,以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设置课堂问题时应当充分进行考虑。在设置课堂问题方面对教师素质具有很高要求,不但要求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比较强,同时要求教师应当与学生实际水平及教材实际内容相结合,在考虑问题时综合考虑,从而使提问问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从而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语
在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课堂效果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有效策略实施课堂提问,从而使课堂提问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进一步发展。
摘要:在初中教育阶段,初中英语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主要内容。在当前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应当对课堂提问进行有效应用,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当通过积极探索通过有效策略对课堂提问进行有效应用,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得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孙阳.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9).
[2]陶楠荣.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J].英语广场,2015(12).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第10篇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注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八年级上册的Unit 2“School life”时,教师可事先寻找一段关于初中生学校生活的视频或录像,创设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情境,然后顺势提问“What do they usually doafter class?”“What about you? ”“Are their life habits the same asyours? ”“What's the difference?”由于视频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似,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到课堂中来,并能够踊跃回答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再提问“What shouldn't we do in school?”“Whatwould you like to do in school?”引导学生说出“I would like to playfootball after class”“We shouldn't smoke”等句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掌握了有关的句型,且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遵守纪律的思想渗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充分运用文本,注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教材中有大量的语言素材,教师可充分运用这些材料展开提问。比如,在教授牛津版八年级上册的Unit 1“Friends”时,教师可顺势提问“How many friends do you have?”“What do youusually do?”“Have you ever played jokes on others?”并引导学生主动发言讲讲自己的经历,提高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如,在学习牛津版七年级上册的Unit 4“Food”时,教师可对学生的饮食习惯、喜好食物等进行提问,“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Why?”不但能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并在发言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合理设计任务,注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对文本进行学习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活动,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了牛津版八年级下册的Unit 1“Past and present”该节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演讲赛,题为“About my past and present”,让学生在演讲时应尽量使用文中的句型,或适当使用一些从句,巩固已学知识。比如,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可使用“I think”“In my opinion”等句型。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且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的提升。
四、注意提问机会的均等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尽量照顾大多数学生,并兼顾少数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有时教师可采用多题联系提问法,即提出一个问题,可从座位左右或前后顺序提问,尽量让周围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比如,在学习“Would you mind”时,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一名教师然后对其他学生提出打扫卫生的建议。此时,学生则会造出不同的句子,比如Would youmind sweeping the floor? Would you mind cleaning the blackboard?Would you mind getting some water for us?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还可培养学生分工、团结协作的精神,并有利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注意提问的态度
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提问的态度,应尽量给予支持与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主动参与到问题回答的氛围中。在提问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语气,比如使用“Would you like to”“Would you please tell us”“May I ask you”等句型。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可适当给予表扬与肯定,可说“Good job”“Well done”等。对于表现不够好的学生或因为害怕答错以及未作答的学生,可用“Try it again”“It doesn't matter”等给予鼓励,消除其内心的自卑及恐惧心理,帮助其树立敢于作答的信心。
探究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实践 第11篇
一、适时提问
提问虽然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适合提问。如果提问过多会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紧张的状态,进而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水平的发挥。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提问的时间,从而进行有效提问。
二、完善提问方法
良好的提问方法是提高提问效率的必要条件。因此,提高课堂提问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优化提问方式。据调查可知,目前很多英语教師提问的方式都比较单一,普遍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虽然这种提问方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方面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它具有封闭性的特点,问题的答案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所以,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要做好充足的课前提问准备工作。由于英语是一门语言课,需要学生交流的环节比较多,所以教师还应注重提问用语,亲切的语言有利于和谐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内心的紧张感,使其以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投入思考,更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评价与反馈
由于初中生具有自尊心强、渴望被肯定的特点,所以教师除了重视提问的价值之外,评价与反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一个衡量,更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的重要手段。心理学家斯纳金曾指出,学习语言就是一个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这里的强化就是指因受到别人的奖励或是赞许而更加肯定自己的行为。所以,在学生回答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地作出回应,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评价与反馈的方式,例如使用激励式的语言、微笑的表情或者物质上的奖励等。
俗话说得好:“好钢使在刀刃上。”提问也是如此,它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它也不是万能的,有效的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反之则是扼杀教学进步的匕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充分发挥提问艺术的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付广英.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51.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第12篇
一、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
通过对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我们能够发现目前在英语提问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提问的方式过于单一, 问题的难易程度波动较大, 纯背诵和记忆类的题目较多, 提问的问题与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也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 教材内容与提问的问题无法一一对应。
一方面, 初中英语教材更关注基础知识的使用和有关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模仿类提问占据的比例大, 无法突出英语的灵活性;另一方面, 由于初中生英语水平的限制, 词汇量较少, 知识储备难免过少, 使得语言的应用水平还不高, 难以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探究。这样一来, 就导致课堂提问流于形式, 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 缺乏实用价值。
二、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实践
从上述内容中, 我们能够直观清晰地看到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在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不足, 以及提问方法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针对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情况, 我们一定要找到有效的方法实施教学, 完善实践。
(一) 提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 改进提问方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有效的对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提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围绕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授课, 从日常性问题着手问答, 将知识和题目融入进去。例如, 初中英语某一单元的重点内容是My Friend,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 就向学生提问, 对朋友的定义是什么, 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然后再引出教学重点。
(二)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他们的思维
众所周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 在课堂提问环节, 教师要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课堂提问。英语教学内容不同于汉语, 它的时态语态样式丰富, 每种时态对应的写作规范都有各自的差异, 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 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搜集, 深化知识点, 扩展知识面。例如, 针对学生难以区分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完成时的情况,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讲解课程内容, 先出句子:“I have a walk with my dog yesterday.”然后向学生提问句子存在的错误是什么, 应该怎样纠正。利用这种方法, 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够帮助学生总结英语学习的内容, 明白yesterday即为一般过去时的标志, 从而锻炼学生的脑力, 活跃他们的思维。
(三) 课堂提问要分清层次, 给学生以鼓励
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能力有限, 掌握的知识内容不同, 学习基础也不一致, 只有有针对性地、有层次感地实施教学, 分清教学的主次, 并给学生更大的鼓励, 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 教师在英语课堂提问中要有层次地开展教学, 教学的难易程度要分清楚, 坚持从简单到难的教学进度。
第二, 在教学环节要多给学生以鼓励。初中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大, 面对学科的多样性和中考的压力, 学生很难克服困境, 进而表现出焦虑的现象。对此, 教师要多关心学生, 给他们鼓励,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 把握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在教学实践中, 提问不应该被备课时准备好的问题完全束缚, 要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况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从而使提问在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名优秀的教师会根据课堂的状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即使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 也会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另外, 提问的问题要具有灵活性, 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进行提问, 帮助他们做好分析工作, 从而达到高质量教学的目的。
结语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