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企业新产品上市一般特点与规律
OTC企业新产品上市一般特点与规律(精选2篇)
OTC企业新产品上市一般特点与规律 第1篇
某OTC产品上市广告与推广策略
内容:
主要目标与策略要点广告与推广目的A&P预算总结总结
主要目标:
-每次一粒的“品牌A”与“品牌B”的上市不应该仅仅成为该品牌公司上市的两个产品,它应该给该品牌公司带来更为积极的意义。
1.在中药市场中第一批可称为现代中药的大众产品;
2.该品牌公司可能以其上市的成功而开拓出一条全新的机制;
3.获得更为丰富、亲切与“中国”的企业形象;
4.带动其它产品的业绩,由于消费者的认可,形象接受等等。品牌B:在人们追求短期疗效的“增加肾动力”市场中树立全新形象。
1.鼻祖方药地位
2.稳固自然的ENRICH HEALTH 3.现代中药的背景可能快速的形象
4.追求的是一种习惯使用,而非“立竽见影”
价格策略(价值链)
-品牌A:[1] DAILY COST-----2-3倍于竞争品牌 [2] 不能让太多的利给经销商
[3] 避免每盒计算成本、费用、奖励的习惯 [4] 各个MARGIN中可自由调整
-品牌B:[1] DAILY COST------1.5-2.5倍于竞争品牌 [2] 同“品牌A” [3]考虑数量回让给 消费者的策略。
渠道管理
-代理制但不统一价,可能统一折让条件。
-控制 KEY ACCOUNT-服务为先-鼓励广泛分销
推广策略
-IMC 方式,但需要时间建立有效的执行。
-消费者导向,追求知名但不能依靠知名,上线为主。-CME 跟进,下线为辅。
-通过赞助、参与事件来获得专业界、政府界及民众的形象支持,如中华医学会、中药方剂、药效研究机构、国家政府
机构的正面推动。
-考虑样品准备,以便用于DM活动。
市场细分
在众多细分指标中,可能能够找到捷径。
广告与推广目的
-在高知名的名字:品牌A/品牌B的环境中为我们的产品建立品牌形象,并获得具有全新含义的知名度。
-从整体上市战役中,使消费者转入到评估阶段而立即行动,不能停留在知名与兴趣之间。-让有习惯的人改用品牌A产品与品牌B产品,让没有习惯甚至反对的人也开始使用,从而成为家庭必备药品。
-在重点上市地区上市期获得80%的知名,及30%以上的试用,其中包括医院医生的推荐。策略性媒体传播考虑
媒体目标
最广泛领域内使消费者包括竞争品牌使用者了解新“品牌A”新“品牌B”的上市
渗透新“品牌A”新“品牌B”摒弃传统中药落后成分,药力更加安全有效,贴近现代人生活的现代中药概念
诉求产品特点,增强消费者信心,刺
激并鼓励试用
较高的目标市场覆盖率形成高的品牌 知名度
目标观众
目标市场
上市或战役开始的前4个星期的GRP要求(最低):
新“品牌A”新“品牌B”上市战役GRP分析
两个产品的上市期及98A&P活动相对于两个独立产品正常上市所需的媒体重度而言,显然不够。但在目前较少预
算情况下建立起来的GRP分配可以通过MTCM共同的信息接收来加强,MTCM共通效果促使两个品牌互动的GRP可以达到
甚至超过独立的品牌要求,这样摆在媒体选择考虑与媒体执行效果方面任务十分关键。
如何运用有限的预算达到新产品上市所需足够的GRP量真正做到以“小兵立大功”?
---------有效的媒体组合策略与严谨的计划执行效果
媒体组合/媒体策略(一)
媒体组合/媒体策略(二)
整 合 媒 体 策 略 的 优 势
-运用小一点的预算保证媒体投放效果,做到“1+1>2”,争取资金运用的最佳产出。-透过大众媒体或锁定特别目标的做法,传达仔细且复杂的讯息,补充电视广告不足,这点对医药类产品尤其重要。
-增加消费者个人参与感,建立长期性关系,培养维持品牌忠实度。-诉求产品利益点,配合促销活动,刺激消费者试用。
-新“品牌A”新“品牌B”采取省级上市策略,以省级电视台,省级有线台为主打媒体,配合当地市台。-品牌A、品牌B均为经典老药,其功能及适应症消费者比较了解,在传媒费用高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采用15”及
5’广告提高目标观众的接触频率(OTS),维持一定的GRP点,增强消费者对新产品上市及现代中药概念的认识。
-保持较高媒体露出率及接触频率有利于建立经销商信心以及鼓励进货。
-省级电视台具有较高的涵盖率,能快速建立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但它提供的只是一个基本的产品形象,许多详细的深
层次的产品信息,要通过其它媒介传达。
-所有的电视广告将被安排在当地收视率最高的新闻和电视剧播出时段。-选择CCTV6补充省级台GRP不足。
98电视广告排期
目标观众偏爱的节目
电影频道的选择与考虑
-据央视调查中心97年12月份的统计表明电影频道节目接收已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和部分中小城镇,收视用户
达4500余万户,估计可收视人口为一亿八千万人以上。随着各地转发台网的增加和有线网自身的发展,收视人口将继
续增长。
-上市后七、八月份选择CCTV6既可补充当地省级台投放GRP量的不足,又可以刺激各地经销商,为后期新“品牌A”、新“品牌B”全国性产品上市作准备。
电影频道的选择与考虑
媒体组合/媒体策略(三)
报纸作为媒体战术上的安排被推荐
-报纸其有新闻性,适合发布产品上市信息,且可以传达较详尽的内容,给目标消费者以足够的信心进行试用。当地发行量最大,阅读率最高的晚报、日报被安排在上市的第一、二个月,集中火力形成强大的上市攻势,建立品牌
知名度,扩大试用率。-广播电视报贯穿产品上市的前三个月,电视报的特殊性使它可以使消费者保存10-12天,特别适合医药类广告,依据
其它媒体投放情况,在上市第二、三个月我们多选择隔周刊出。
-许多下线广告以报纸为主要开式,诸 如健康专栏、专家软性文章、产品专刊随报投递等。
媒体与传播总结
98年5月-99年4月新品牌A产品与新品牌B产品在全国八个省会城市上市,为了扩大影响,促进产品试用率及主要使用率增加,建议98年5月-12月配合硬性广告,安排大量线下软性广告,并结合当地销售情况开展1-2次公关促销活动。-我们希望确定此媒体计划时,考虑其完整性、科学性,只有一个相对整合的媒体攻势,才能取得应有的媒体效果,否则就会造成财务和时间上的浪费。-媒体计划执行应获得销售的支持,经销商铺货是否到位,销售队伍是否建立等等直接关系到媒休计划执行 的有效性。-待媒体计划确认后,JOINWIN媒介部将提供详尽的媒体执行计划,执行完成后,将提供客户《媒体监测报告》与《媒体效果评估分析》报告。
OTC企业新产品上市一般特点与规律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23例由比索洛尔所致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均大于35岁, 原发疾病为高血压1~2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所有患者均采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23例患者中, 男15例 (65.22%) , 女8例 (34.78%) ;年龄36~76岁, 其中36~39岁者7例 (30.43%) , 40~49岁者0例 (0) , 50~59岁者6例 (26.07%) , 60~69岁者7例 (30.43%) , 大于70岁者3例 (13.04%) 。患者发病年龄无明显规律。
1.2 方法
将以上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 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原发疾病、用药剂量、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的处理与转归等展开回顾性分析, 对比索洛尔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经统计, 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10min至49天, 平均为 (10.1±1.2) 天, 其中30min内出现不良反应者2例 (8.70%) , 30min至1天内出现不良反应者5例 (21.74%) , 3~6天出现不良反应者1例 (4.35%) , 6天以后出现不良反应者12例 (52.17%) , 3例 (13.04%) 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不详。由此可知, 用药6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 (P<0.05) 。
2.2 原发疾病分布
经统计, 本组23例患者中原发疾病为高血压者12例, 占52.17%;心肌梗死和冠心病者5例, 占21.74%;其他疾病者6例, 占26.09%。结果表明, 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高血压疾病所占比例最高 (P<0.05) 。
2.3 用药剂量
经统计, 本组23例患者均为口服给药, 其中应用常规剂量2.5~5.0mg/d者18例, 占78.26%;剂量为5.0mg/d者4例, 占17.39%;剂量为0.25mg/d者1例, 占4.35%。结果表明, 用药剂量为2.5~5.0mg/d者所占比例最高 (P<0.05) 。
2.4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经统计发现, 本组中因比索洛尔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详见表1。
2.5 治疗与转归
本组23例患者均在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 并依照不良反应类型和病情实施对症治疗:对于呼吸骤停者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吸氧以及新三联静滴, 实施麻醉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治疗后呼吸恢复正常, 于48h后撤机, 所有自主症状均得到好转[2]。全部患者均治愈,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比索洛尔为高选择性β1受体拮抗剂, 不存在内在的拟交感活性与膜稳定活性, 因此对支气管平滑肌和血管平滑肌的β1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在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但是近几年关于比索洛尔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 因此本文对近10年内我院出现的比索洛尔所致不良反应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 23例患者中, 男性多于女性, 但年龄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规律;原发疾病多为高血压;给药剂量为常规剂量, 即2.5~5.0mg/d[4];给药方式均为口服;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多为给药6天后;累及系统主要为心血管、内分泌、泌尿、呼吸系统等:心血管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为室房阻滞、窦房阻滞、房颤, 内分泌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继发性闭经, 泌尿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肾衰, 呼吸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骤停等。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或停药后均得到治愈, 无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 比索洛尔可诱发多种不良反应, 且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可能与性别、用药剂量、给药方式、原发疾病等有关。临床上使用比索洛尔时应明确其适应证, 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并在用药后密切观察, 提高用药安全性,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摘要: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比索洛尔引起不良反应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 男性多于女性, 且多于用药6天后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导致不良反应的用药剂量多为2.55.0mg/d;不良反应累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所有病例经对症处理或停药后均痊愈, 无死亡病例。结论:比索洛尔可引起诸多不良反应, 累及多种组织器官, 且存在明显性别差异, 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比索洛尔,不良反应,临床特点,一般规律
参考文献
[1]周兰兰.口服康忻致呼吸骤停1例[J].东南国防医药, 2009, 11 (4) :332-339.
[2]李金源, 兰正花.国产比索洛尔致急性肾衰竭1例[J].福建医药杂志, 2010, 28 (1) :182-183.
[3]曹悦鞍, 彭朝胜, 龙南展.高血压患者服用比索洛尔治疗心悸致剧烈咳嗽[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 11 (1) :58-59.
OTC企业新产品上市一般特点与规律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