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习总结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习总结(精选6篇)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习总结 第1篇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习总结
学习完oracle数据库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大实习,实习是分组进行的,我们组根据老师的安排,采用Oracle数据库技术建立员工工资及其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小组成员主要是xx,xx和xxx。xx:整体设计,数据展现层操作,代码整合;xxx:数据库概念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设计,增删改查sql语句的编写;xx:税值计算函数编写,系统测试,调试,相关文档的整理及编写。
通过对需要完成任务的整体分析,我得出需要做的工作包括这么几条:
1.根据需要创建自己的用户(注意起名规范,参见下述要求:对象含义_姓名首字母_学号后三位)和相关数据库表(比如类似在Hr Schema中的employees及departments表等)
2.编写一个函数(函数名需带姓名首字母及学号后三位),查出给定员工号的员工工资及佣金的每月应纳税额:注:个人所得税算法如下:扣除标准:工薪所得扣除标准提高到3500元,计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3.用Java作一个界面C/S,通过JDBC/ODAC/ADO调用oracle数据库对象,采用友好易用的用户界面:
实现员工基本信息(含工资、奖金等)的增删改查;要求员工表主键是自增
长字段,使用sequence和触发器或存储过程实现自增长。
实现员工工资及奖金和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等员工工资条信息的查询与(可
选的)Excel输出;
通过调用存储过程实现各部门员工工资及其年收入的分析报表(具体分析需
求自定,如分析一下各部门员工中比本部门员工平均年收入高出30%的员工(可简称“高薪员工”)姓名、所在部门名和年收入金额、个人所得税等;)。接着我们的工作开始了。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各做各的去了,很多意见和想法没有去及时沟通,所以各自盲目地做着,有些时候做不下去了也不知道去沟通,而是一个人呆着苦闷或是干脆不做了。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大家对于怎么合作完成一个实习任务是不清楚的。因为每一个环节都不可能是孤立的,我们在每一步都需要去了解互相的进展和需要,比如李杨负责数据库的与平台的链接,我负责数据库的操作和结构设计,如果不去及时沟通,总不能知道我做成什么样让他能更好地操作,甚至我做好了数据库,他还不清楚,这时候其实是可以提前拿过去测试一下的。正如这种例子经常在我们前期工作的时候出现。经过我们前两天的工作,我们后来一起讨论了下下一步怎么配合。所以在后期我们都能很好地合作,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本学期oracle数据库的学习对于我了解数据库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进一步加强了数据库的操作能力。对数据的更删改查更熟悉了,对用户的创建和管理有了进步。Oracle的学习,开始是在自己电脑上安装了软件,然后对软件的操作有了了解。在老师的讲解和学习中,学会了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创建了自己的永华和数据表,使用了oracle内置函数、调用存储过程和函数。学会使用PL/SQL的顺序、循环和分值结构。前面学习过数据库原理,通过这学期Oracle的课程觉得Oracle在用户的划分上要比SQL Server好很多,划分了多种用户级别,数据库也是以用户划分,这对于管理员和用户都是很有用的。Oracle的学习对于以后各种数据处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相信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运用到oracle,我也将会不断加深对oracle的理解。
总结这些天的学习和工作,我感触颇深。我们课程设计采用了Asp.net技术,制作了一个B/S的员工工资及其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我主要负责数据库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设计,增删改查sql语句的编写。对数据库结构和逻辑结构、物理结构有了更熟悉的理解和运用,对数据库增删改查的aql语句进一步熟练。而且学数据库原理的时候已经做过一个自动求职系统,所以对数据库的连接和数据操作等都已经比较熟悉了,但oracle和SQL server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例如这次用到自增id号,SQL server可以自增,而oracle要使id自增只有定义一个自增值。此次大作业以实践的方式操作Oracle数据库,觉得自己的技术得到了提升,包括切实参加一个系统设计的能力、与组员分工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相信这份经验会对自己以后Oracle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习总结 第2篇
在做频繁的查询垄断时,尽量直接select字段名,然后利用C语言代码对查询收获做二次加工,避免让Oracle来做混杂的函数可能数学计算。因为Oracle出于通用性的琢磨,其函数及数学计算的速度远不及用C语言直接编译成机器码后计算来的快。
绑定变量
这个能够大幅度减退SQL的“hard parse”,我们大局部过程都曾经告终了变量绑定。个别未曾告终的,修正一下,也能很快看到收获。
批量FETCH
万一顺次select会归来多条(几百、上千)登记,利用批量Fetch,例如顺次fetch 1000条登记,要比一条条的fetch数据快的多,也能够管用减退oracle的压力。
批量提交
顺次修正多条(例如小于10000条左右)登记,然后顺次性提交,要比每条提交顺次快的多。当然前提是业务逻辑批准这么做。
批量增删改
万一必需顺次性修正可能剔除多条登记,能够批准批量数组绑定的措施,这个和前面说得“绑定变量”相仿,差异是前者绑定的是一个变量,这里绑定的是一个大数组的首指针,这种措施要比逐条绑定厉行快的多。
SQL预解析
前面的大局部是批量垄断,还有一种常见的场景是小事务垄断,但频率极其高nextplas.com。这种场景等闲SQL也不混杂,几乎未曾优化的余地了,然而由于垄断频繁,同样会构成CPU居高不下。现在我们的过程大局部都是下面这个利用形式:
loop parse sql; bind var; execute sql; end loop;
固然我们利用了绑定变量的措施,然而由于垄断频繁,同样构成许多的“soft parse”以及网络通信。在内存数据库中,我们等闲批准预解析的措施来长进效率,事实上,Oracle很早就给开发者供给这种形式,只是开发者嫌繁琐没利于用而已。将过程改成下列形式:
parse sql; bind var; loop execute sql; end loop;
这么就能够管用减退Oracle的压力,能够将厉行效率起码长进一倍。然而这种形式波及到过程构造的改变,定然在设计阶段就这么做。否则,后期再调剂的话,危险和工作量都会很大。
SQL语句的一些优化措施
1、SQL语句用大写的;因为Oracle总是先解析SQL语句,把小写的字母转换成大写的再厉行。
2、避免在索引列上利用NOT等闲,我们要避免在索引列上利用NOT, NOT会发生在和在索引列上利用函数雷同的波及。
3、当Oracle“碰到”NOT,他就会静止利用索引转而厉行全表扫描。
4、避免在索引列上利用计算。WHERE子句中,假定索引列是函数的一局部。优化器将不利用索引而利用全表扫描。
5、尽量少用DISTINCT垄断,用EXISTS轮换DISTINCTvalues should never be negative。
ORACLE数据库的管理 第3篇
根据ORACLE数据库存储和查询的特点, 对其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ORACLE数据库的日常维护
1.1 定期检查数据库表空间
表空间是存储信息的逻辑实现。在表空间和存储信息的数据文件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当创建一个表空间时, 就明确了ORACLE数据库初始化文件支联系表空间的位置和这个数据文件的大小。由于数据库内数据的日益增多, 所使用的表空间也随之减少, 因此需要定期对表空间进行检查。如出现数据库表空间不够的情况, 暂时关闭应用程序, 添加新的数据文件。
1.2 定期跟踪警告日志
ORACLE数据库对所有的关键性问题均在警告日志中记录, 所列出的信息真实地反映出紧急事件的发生, 并记录其发生时间。警告日志可以帮助数据库管理员规范数据库的历史记录, 并允许数据库管理员对事件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跟踪。ORACLE数据库全天候不停地将信息写入警告日志, 这些信息有可能是发生中断性事件的警告信息。如果不及时查看就有可能没有充分的时间对态势发展做出及时的反应, 致使应用程序中断。
2 ORACLE数据库的日常处理
除了每日监视数据库的运行外, 还需要对数据库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1 修改参数文件
在参数文件init.ora中定义了数据文件的个数, 如果在增加新的数据文件时报错, 说明参数文件中定义的数据文件个数过小需要修改。修改过参数文件后需要关闭数据库重新启动, 再增加新的数据文件即可。
2.2 重新建立回滚段
在ORACLE数据库中, 有关先前的信息将保留在一个回滚段中, 这样ORACLE数据库能够在事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重新显示“前映像”或数据外观。随着应用程序开始在数据库中改变数据, ORACLE数据库也在改变其保存信息的物理块。在将更改后的信息输入到系统全局区 (SGA) 的数据缓冲区或磁盘时, ORACLE数据库将首先把事务分配到一个回滚段中, 然后在这个回滚段中做一个原始信息的副本。在应用程序处理数据时出错, 在警告日志中记录是回滚段的问题, 此时需要重新建立回滚段。
2.3 数据库关闭
在遇到有长事务影响应用程序中需要关闭数据库。在做数据库关闭时有两种选项, 一是shutdown, 二是shutdown immediate。第一种选项执行时间较快, 可以立即关闭数据库, 第二种方式执行时间较长, 这是因为进行长事务处理时, 即使是在关闭数据库的情况下, 数据库还是会将长事务处理完毕后才能将数据库空间释放, 这样就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的使用。
3 ORACLE数据库的保护
由于金融系统的特殊性, 要求数据库不间断地运行, 因而对数据库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3.1 数据库备份
随着数据库数据和日益增加, 数据库可能会面临系统数据流失的问题, 这就需要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数据库备份分为脱机数据库备份和联机数据库备份。联机数据库备份是在执行数据库备份的同时, 数据保持运行状态, 只对数据文件和控制文件进行同样的文件级复制, 不需要备份重做日志。脱机数据库备份时必须立刻备份数据库中的所有文件, 而在联机数据库备份中, 可以在任何时候备份部分文件或是全部文件。
3.2 逻辑的数据库备份
类似于脱机备份, 备份的实际上是一个时间上的快照。通过它可以给对象及其数据进行二进制复制。备份整个数据库时, 相当于给组成数据库的每个单独表、索引、视图、同义词、包、过程和触发器等对象做了一个拷贝。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方便地根据需要恢复一个或多个表, 或是整个模式。逻辑的数据库备份也相当于对数据库空间碎片进行了整理。
4 ORACLE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在ORACLE数据库安装成功后, 会产生三个自动生成的用户, 权限分别为超级用户权限、数据库管理者权限和普通用户权限。这三个用户的进入口令也是为大家熟知的, 因此在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最好新建用户并设置新的密码使用, 同时最好将超级用户权限和数据库管理者权限这两个用户的口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换, 避免有人恶意地进入到数据库中进行破坏活动, 从而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另外, ORACLE数据库用户的口令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更换, 而且用户口令要避免使用简单的字母来进行设置。
5 ORACLE数据库的性能优化
随着数据库规模的扩大, 数据和实例的增多, 应用程序可能会变得更加分散, 这就需要对数据库进行优化。一方面需要修改应用程序为表建立合理的索引, 另一方面要从硬件考虑, 对CPU的反应时间进行相应地调整。
ORACLE数据库为应用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和查询功能, 对它的管理是否到位也势必影响着应用系统的上正常运行。只有合理地规划才能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从而保证应用系统的快速反应。
参考文献
[1]王兰成等译.Marlene Theriault, Rachel Carmichael, James Viscusi.oracle数据库管理员基础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李逸波等译.Eyal Aronoff, Kevin Loney, Noorali Sonawalla.oracle8性能优化和管理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习总结 第4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2
从我国实况来看信息系统还存在各种不足,比如怎样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资源,怎样确保用户的服务质量及响应速度等。因此,研究优化Oracle数据库的性能具有适用价值。
1 信息系统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
笔者就从Oracle数据库系统中选择I/O、内存、SQL语句以及网络性能方面入手,分析这些组成部分在运行中性能发送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优化措施。
1.1 对内存进行优化
优化内存比较常用方法就是调整系统的全局区(SGA)。具体操作就是调整内存中各种组件,包含JAVA池、缓冲区高速缓存等,对内存结构进行调整时需要加大SGA大小,但是必须要确保SGAS长度一定在实际所用内存范围之中。
1.2 调整共享池
共享池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即高速缓存和数据字典缓存。其参数就确定了共享池的大小。而在高速缓存模块中又是由SQL语句文本,执行计划以及PL/SQL块、JAVA类共同组成。将“select namespace,gethitratio from v$librarycache”输送到执行栏目中,就能够从数据库中获取到缓存的统计信息。在该执行语句中gethitratio主要是实现查询对象的句柄标识名字和次数之间比率。在该数据库中,如果该比率低于了95%,就要进行调整。其查询语句是“select sum(pins-reloads)/sum(pins)*100 from v$librarycache”,通过执行该局于就可以得到高速缓存命中率。数据字典的缓存就是把数据字典中所含的各种信息存储进去。SQL语句查询对象信息时是通过数据字典进行高速存取,降低了不缓存之时从数据字典中查询的次数,通过这种查询方式就能够提升其性能。而且对v$rowcache动态性能视图进行查询,可以得到数据字典中缓存相关信息,输入执行语句“select(sum(gets-getmisses))/sum(gets) from v$rowcache”,通过执行后就可以得到数据字典中的缓存命中率。一旦最终结果值低于85%,必然要增大共享池容量才可以。
1.3 调整缓冲区的高速缓存
在SGA中,高速缓存是重要的组件之一,在执行保持之时高速缓存区就是负责对磁盘中相关数据进行读取、拷贝,保持服务器就能够对所有拷贝块进行共享。假如该服务器要得到数据块,就会先到高速缓存之中去查询所需数据,如果需要的数据在这个缓冲区之中,那么该进程就可以从高速缓冲区之中直接读取所需数据,如果数据并未在这个高速缓存之中,必然会从磁盘中相关数据文件进行读取,同时还将所读取数据存储进高速缓存之中,之后这些存储的数据就能够被服务器的进程使用。因此要尽可能让进程读取缓冲区的高速缓存中数据,并且经过相关的查询语句就可以执行,还能够通过查询得到使用高速缓存各种情况。
1.4 调整重做日志缓冲区
重做日志的缓冲区,也就要在内存中对高速缓存进行重做。一般情况下,该缓冲区的容量有1MB就可以的。但是该缓冲区一旦占据的空间三分之一,就会发出“rollback”和“commit”的命令,或者将DBWn进程写进到LGWR之中,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重做日志的缓冲区,将磁盘中重新写入内容。如果要想恢复数据库,必须要通过重做日志的缓冲区之中各种项目,这一种操作非常重要。要查询重做日志缓冲区中效率,输入相关的查询语句就能够查询结果,最终查询结果值只有接近0才正常,假如这个值不断的增大,就要适当增大log_buffer大小。
1.5 优化I/O
事实上,影响Oracle数据库性能一种主要原因就是磁盘I/O,一旦解决好了I/O,就能够有效提升数据库性能,配置数据库性能准则即为尽可能的降低磁盘I/O及平衡多个磁盘的驱动器,并且还要尽可能使用本地管理的空间,对动态视图进行查询就可以得到数据文件中的I/O 性能。在平衡I/O,能够采用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种:
(1)把访问次数比较多的数据文件促进独立的磁盘上。
(2)给用户数据创建出单独的表空间,并且把这个表空间单独放到system表中。
(3)有几个数据文件存在于同样表空间之中,就要存放到不同的磁盘之中。
(4)索引应该处于独立表空间中,还应该把索引以及表的数据存放至不同磁盘之中。
(5)构建出临时的表空间,用来实现排序操作,这样就能够有效阻止数据库中碎片进入表空间中,同时创建独立表空间给回滚段。
(6)尽可能做大日志文件,避免切换日志过于频繁;同时重做日志文件不要和数据库文件放进同一个磁盘中,降低磁盘之间的竞争。
1.6 优化CPU
当数据库中的I/O操作到了最低的程度,同时也分配了足够的内存,但是应用软件依然遭到CPU约束。优化CPU目标就要让CPU尽可能滿足用户所需,同时尽可能减小等待以及额外的开销影响到CPU,并且服务器能不能够正常的工作直接关系着CPU,当工作高峰CPU使用率处于90%标识着服务器具有良好工作状态。但是假如空闲之时CPU的使用率超过了90%,说明服务器中的CPU资源不足。如果出于工作的高峰,CPU的使用率依然比较低,这就说明服务器中的CPU资源比较充足。
在运行中,管理数据库人员只要查询数据字典中相关统计项,就可以查询Oracle 数据库使用CPU所占据时间,同时将相关查询语句输入到执行程序中,就可以获取到该操作系统使用了CPU所占据的时间,当然操作系统使用时间也就是用户态+系统态的时间总和。数据库占据了时间超过了总时间90%,这就说明服务器之中CPU几乎都让Oracle数据库占据了,表明运行良好;如果其他各种程序将CPU资源全部占有,Oracle数据库必然无法活儿更多的CPU资源及时间。查询v$sesstat数据字典就能够知道目前所连接的Oracle 数据库中每一个回话所占用CPU时间,就能够知道会话所占用服务器CPU的时间情况,以及导致CPU资源缺乏根源,事实上重解析SQL语句,锁冲突等均可能造成CPU资源严重不足。管理人员将相关查询语句输入,该语句能够查询解析SQL语句的情况,执行语句中的parse time cpu就表示出系统所用时间,执行语句中的parse time elapsed为响应时间,而用户等待的时间采用公式可获取。而且从该公式之中还能够得到解析SQL语句中平均等待的时间,如果这个平均值靠近0,就表明系统正常,一旦等待解析的平均时间较长,就要从中查询解析效率比较低,应该优化相关的语句,同时还应该改变Oracle中的参数,通过参数来增加高速缓存的光标数值。当然,数据库的管理人员还能够采取查询语言(select buffer_gets, executions, sql_textfrom v$sqlarea),而且该查询语句还能够对低效率的SQL语句进行查询,对该语句进行优化同样能够提升CPU利用效率。
1.7 优化网络性能
数据库的应用不断增加,自然网络这个承载数据库服务器的平台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用户发送数据。因此,调整网络性能也是必然趋势,而优化网络就需要尽可能降低网络中数据流量,从而降低了网络资源的使用。
1.7.1 Oracle 网络协议
Oracle数据库比较常用的网络协议为SQL*Net或者Net 8,该协议处于七层开放式的回话层中,将透明连通性提供给Oracle服务器与客户端。透明连通性就是通过接口层SQL*Net/Net 8接收来自Oracle应用的SQL语句。而且按照相关的标准格式打成包,同时把该包传送至数据库。SQL*Net/Net 8主要是用来负责构建及维护客户和服务器间的网络会话。
1.7.2 检测网络性能的方法。数据通过了网络程序之后必然会出现延迟,因此就需要优化其性能,才能够有效保障网络的吞吐量,才能够降低网络的流量。从使用现状分析可知,要想非常精确的确定出网络的延迟十分困难。但是在Oracle数据库中设计了三个动态性能表,这些表就能够用来测量出网络延迟,这些表分别是v$session_event,v$session_wait与v$sesstat。
(1)v$session_even,该操作主要是操作时Oracle的等待时间,该值就可以多网络效率进行有效评估。
(2)v$session_event;将目前正在运行的会话(等待事件)全部列出来,所谓等待事件就是说明共享或者前台进程中正处于等待的消息。只要存在等待事件,一定要查询等待事件是不是被Oracle接收或者被客户端发送,而且还能够查该表是不是意外被中止,只要客户端发出消息就能够确定出Oracle是否已经作出回应或者依然在等待。
(3)通过v$sesstat查看已经接收或者发送到客户端的字节数,还能够查询到客户端传递过来的请求数目。
2 结束语
笔者依据自身经验,做了如上Oracle数据库相关优化探讨。但是该分析属于一项比较复杂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不但要具备扎实数据库技术,还要非常熟悉操作系统、硬件设备以及机器结构等各个方面。笔者全面了解了Oracle体系结构,并且探讨了对该体系结构的优化,包含了优化I/O、优化内存等等,从而更确保了房产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1]翟岩龙,宿红毅,战守义.数据库性能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09(11).
[2]王娜,宿红毅,白琳等.数据库性能监控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0(24).
[3]滕永昌.Oracle10g数据库管理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杨华千,刘勇国,杨德刚,廖晓峰.Oracle的存儲体系结构及其对象空间分配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3(09).
作者简介:冯育栋(1982.09-),男,江苏靖江人,科员,本科,研究方向:信息系统管理维护。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习总结 第5篇
以下的文章主要是介绍在Oracle数据库学习中的六条经验总结,其实想学好Oracle数据库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多人都认为Oracle数据库的体系过于庞大,在学习的过程中摸不到头绪,以下的文章就会给你提供相关的解答方法。
1、如果有一定的数据库基础知道SQL是怎么回事,即使写不出来简单的SQL,但可以看动它们,你就可以跳到2。否则请先看一下数据库基础和SQL语言,不需要很深,更不需要去记忆那些复杂的SQL命令,这些可以留在以后边应用边学习、记忆。
2、要想学好Oracle数据库,首先要学习ORACLE的体系结构,现在你不需要深入理解它们,但要分清几个关键的概念:instance&database, memory structure,process&those files,such as data file, control file,init parameter file etc以及database ,tablespace,data file和tablespace,segmnet,extent & block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然还要分清undo tablespace & redo log file等,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能够对这些概念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些并非Oracle的全部。
3、是有关ORACLE的一些基本概念,下面要学习的是一些简单的的实际操作,就是如何去管理ORACLE数据库,当然不是管理全部的ORACLE。在此过程中你将对SQL和ORACLE体系结构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4、到了这一步你基本上算是初步掌握了ORACLE,下面将要根据你的方向来具体学习其它的ORACLE知识了。如果你是开发人员,则需要更多地去学习PL/SQL以及DEVELOPER,而这将是一门新的课程。如果你是一名DBA,请继续。
5、现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也就是说下面的内容没有特别顺序要求。可以选择深入学习ORACLE数据库的管理、备份与恢复、性能调整、网络等。当然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有实际的工作更好,这样你可以在实际中成长,学会TROUBLE SHOOTING。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习总结 第6篇
具体影响Oracle系统性能的初始化参数如下:
SGA(系统全局区)
系统全局区(SGA)是一个分配给Oracle 的包含一个 Oracle 实例的数据库的控制信息内存段。
1、主要包括数据库高速缓存(the database buffer cache),
重演日志缓存(the redo log buffer),
共享池(the shared pool),
数据字典缓存(the data dictionary cache)以及其它各方面的信息。
db_block_buffers
1、数据高速缓冲区
2、访问过的数据都放在这一片内存区域,该参数越大,Oracle在内存中找到相同数据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即加快了查询速度。
3、db_block_buffers以块为单位,假如DB_BLOCK_SIZE=2K,db_block_buffers=3200,则占用内存=3200*2K=6400K。
share_pool_size
1、SQL共享缓冲池
2、该参数是库高速缓存和数据字典的高速缓存。
Log_buffer
1、重演日志缓冲区
sort_area_size
1、排序区
processes
1、同时连接的进程数
global_names
1、如果“数据库链路名”和它所要连接的“数据库”拥有相同的名字,则设置global_names = TRUE,否则,设置global_names = FALSE
db_block_size
1、数据库块大小
2、Oracle默认块为2KB,太小了,因为如果我们有一个8KB的数据,则2KB块的数据库要读4次盘,才能读完,
而8KB块的数据库只要1次就读完了,大大减少了I/O操作。
3、数据库安装完成后,就不能再改变db_block_size的值了,只能重新建立数据库,并且建库时,要选择手工安装数据库。
open_links
1、同时打开的链接数
dml_locks
1、用户一次可对表设定锁的最大数目
2、如果有三个用户修改6个表,则需18个DML锁来实现并行操作,如果设定DML_LOCKS不够大,操作时执行将中断,你可以通过你的应用程序的操作规模和最大的并行使用的用户数来估算系统所需要的DML_LOCKS的`值,但该值的大小对数据库的其他性能没有影响,所以一般都把它设得很大,远超过实际中可能达到的值,如果在系统运行中经常发生表锁死的现象,就应该考虑加大该值。
open_cursors
1、打开光标数
2、这个参数可以同时被每个用户进程拥有,这个参数的最大值依操作系统不同而不同。
3、在创建一个包含很多表的合成视图时,如果此参数很小,则视图创建会不成功。
dbwr_io_slaves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习总结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