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欧洲十大最美的教堂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欧洲十大最美的教堂(精选8篇)

欧洲十大最美的教堂 第1篇

世界最美的十大教堂

美国纽约圣约翰大教堂

圣约翰大教堂位于纽约市曼哈顿西北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大教堂。这座圣公会教堂始建于1892年,但中间曾停工41年,1982年才恢复施工。教堂已建成了三分之二,施工还在进行之中。教堂附近一些没有工作的年轻人也加入到教堂修建者的行列,他们接受专门训练,采用传统工艺对教堂的建筑。

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译为西敏寺),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至15进行了重建。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教堂。1540年之后,成为圣公会教堂。

如此观察,它与今日的英国王室倒是相配他们也是出自大量不同的祖源,而长久以来都将威斯敏斯特教堂作为“教区本堂”来举办婚丧仪式和加冕典礼。

法国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起火。据法国媒体报道,巴黎警察局表示起火原因很有可能与现场的修缮施工有关。大火致使塔尖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烧毁,世界著名的玫瑰花窗也被烧毁。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正面双塔高约69米,后塔尖约90米,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家赎罪大教堂

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后高迪于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进行了建设。高迪将他的晚年投入了教堂的建设,直至73岁(1926年)去世时,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圣家堂的建设进展缓慢,仅靠个人捐赠和门票收入维系,中间又受西班牙内战干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间的建造时断时续。,建设的进程过半,然而整个建筑过程中最大的一些挑战依旧未被解决。预计于2026年,即高迪逝世的百年纪念之时完工。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希腊语:γα Σοφα,(意思是:Holy Wisdom);俄语:Собор Святой Софии;英语:Hagia Sophia;拉丁语:Sancta Sophia or Sancta Sapientia)位于现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有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因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拜占庭式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上帝智慧。其拉丁语名称则为Sancta Sophia,希腊语全名是“Να τ γα το Θεο Σοφα”,解作“上帝圣智教堂”,教堂供奉在正教基督教神学里的耶稣。大教堂称为“圣索菲亚”(γα Σοφα),是特别献给天主圣智的那一位,即圣三中的圣言。这种对耶稣的称呼可能源自保禄从(保罗)对基督的描绘,格前1:24 “基督却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圣智(Σοφα)”。

经过多次的十字军战争和土耳其人的破坏,君士坦丁堡宏伟壮丽的建筑摧残殆尽,索菲亚大教堂竟能免于劫难,它是唯一一座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查士丁尼时代的建筑。

俄罗斯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

基督复活教堂,又称“滴血教堂”、“滴血大教堂”、“圣彼得堡滴血教堂”、“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复活教堂”、“复活大教堂”、“喋血教堂”、“喋血大教堂”、“圣彼得堡喋血教堂”、“圣彼得堡喋血大教堂”、“基督喋血教堂”,以及“基督喋血大教堂”等。它是圣彼得堡为数不多的传统式东正教堂,并作为圣彼得堡的一个主要旅游景点。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位于意大利米兰市,是米兰的主座教堂,也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规模居世界第二。于1386年开工建造,15完成拱顶,1774年最高的哥特式塔尖上的La Madonnina(镀金圣母玛利亚雕像)由Giuseppe Perego建造,是米兰市的象征。整个教堂1965年完工,历时五个世纪。拿破仑曾于18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可供4万人举行宗教活动。这座教堂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大厅宽达59米,长130米,中间拱顶最高45米。教堂的特点在它的外形。尖拱、壁柱、花窗棂,有135个尖塔,像浓密的塔林刺向天空,并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的雕像。教堂的外部总共有多个雕像,甚为奇特。如果连内部雕像总共有6000多个雕像,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因此教堂建筑格外显得华丽热闹,具有世俗气氛。这个教堂有一个高达107米的尖塔,出于公元15世纪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之手。塔顶上有圣母玛利亚雕像,金色,在阳光下显得光辉夺目,神奇而又壮丽。

莫斯科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圣瓦西里大教堂(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南端,紧傍克里姆林宫。由俄罗斯建筑师巴二马和波斯特尼克根据沙皇和伊凡大公的命令主持修建,于1560年建成。教堂的名字根据当时伊凡大帝非常信赖的一位修道士瓦西里的名字而取。中央的塔高65米,共有九个金色洋葱头状的教堂顶。这九个教堂顶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后来分别加上去的。

德国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

凡蒂冈圣彼得教堂

圣伯多禄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大殿。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建于15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

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方则为圣伯多禄广场与协和大道。虽然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罗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圣伯多禄大教堂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的设计。圣伯多禄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

圣伯多禄大教堂由于其礼仪作用,是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点之一。教宗每年会在此举行多个仪式,包括圣殿内外的人数,每次约有一万五千人到八万人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与基督教历史上许多事件都有很强的关联,早起基督教、敎宗国、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等。

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虽然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罗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圣伯多禄大教堂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

欧洲十大最美的教堂 第2篇

一、凡蒂冈圣彼得教堂

位于世界上最小的独立国家梵蒂冈内。梵蒂冈是罗马天主教皇的住所,面积仅44万平方米,大约只有一个城市公园那么大。梵蒂冈全部位于意大利的罗马市市内。梵蒂冈的圣彼大教堂比该城其他建筑的屋顶要高。对罗马天主教而言,圣彼得教堂是最重要的宗教圣地。它以耶稣十二门徒首领圣彼得的名字命名,建于公元四世纪二十年代。教堂的规模之在令人惊叹,它能容纳5万人,教堂呈十字形,长212米,宽137米,高46米,平面面积为194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达1.51万平方米。人们现在所看到的教堂已经取代了公元325年左右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修建的老教堂,在原址重建一座新教堂。新建的圣彼得大教堂呈十字架形,有一个巨大的圆顶。在建造过程中曾多次修改建筑计划,因为有10位不同的建筑师从事教堂的设计,他们每个人都对教堂的外观风格有所改动。1615年,圣彼得教堂终于竣工。

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

二、德国科隆大教堂

199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科隆大教堂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科隆大教堂是哥特人的杰作,始建于1248年,经过632年,一直到1880年才建成。

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它的全名是“查格特彼得玛丽亚大教堂”,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它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三、莫斯科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是俄国沙皇伊凡雷帝为庆祝1552年6月攻占喀山城而建。它座落在在红场一角,这座有着像洋葱一样圆顶的大教堂,被誉为“一个石头的神话”。富于创意的形式、色彩与精妙绝伦的结构完美结合,使这座教堂令人叹为观止。伊凡雷帝命令建造的这座教堂在1559年落成,从此,这座无所匹敌的建筑成了俄罗斯的象征。这座风格宏伟的建筑,要体现的是俄罗斯人战胜鞑靼人的豪情,因为它的存在,人们走过广场,都会回忆起战胜入侵者的光荣。据说在圣瓦西里教堂竣工后,它的精美绝伦使伊凡雷帝十分震惊。这个性格暴躁而残忍的沙皇命人把主持建筑师的眼睛弄瞎,为的是使他永远无法再造出同样的奇迹。

四、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可供4万人举行宗教活动。它始建于公元1386年,到公元1485年才完成。这座教堂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大厅宽达59米,长130米,中间拱顶最高45米。教堂的特点在它的外形。尖拱、壁柱、花窗棂,有135个尖塔,像浓密的塔林刺向天空,并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的雕像。教堂的外部总共有2000多个雕像,甚为奇特。如果连内部雕像总共有6000多个雕像,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因此教堂建筑格外显得华丽热闹,具有世俗气氛。这个教堂有一个高达107米的尖塔,出于公元15世纪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之手。塔顶上有圣母玛利亚雕像,金色,在阳光下显得光辉夺目,神奇而又壮丽。

五、俄罗斯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

滴血大教堂也叫复活教堂或喋血教堂,1883年-1907年由巴尔兰德建造,是为纪念亚历山大二世沙皇被革命激进分子杀害而建,是1881年3月1日,格涅维斯基暗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案发地点。

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索菲亚大教堂

索菲亚大教堂的中央穹顶直径33米,是世界上少数大穹顶之一。它的顶点高约60米,高于万神庙。宫廷史官普洛柯比乌斯写道:“当你走进这幢建筑物去祈祷时,你会觉得这项工程不是人力造成的你会相信上帝也喜欢这个不同寻常的家。”索菲亚大教堂动用了1万名工匠,耗资折合14.5万公斤黄金。公元537年12月26日,查士丁尼大帝和大主教率领一支庄严的队伍举行落成典礼15世纪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廷帝国之后,把索菲亚大教堂改成了清真寺,在角上加建了呼唤穆斯林们按时举行礼拜的授时塔。经过多次的十字军战争和土耳其人的破坏,君士坦丁堡宏伟壮丽的建筑摧残殆尽,索菲亚大教堂竟能免于劫难,它是唯一一座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查士丁尼时代的建筑。

七、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家赎罪大教堂

圣家赎罪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但由于负责设计的天才建筑师高迪,在未完成整项工程之前便去世,所以教堂至今仍未算完工。其外形十分独特,满是精美的雕刻,三面均有高塔,分别象征“基督之诞生”、“受难与死亡”、以及“荣光”。

八、法国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九、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宫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1547年成为英国议会所在地。威斯敏斯特教堂在议会广场西南侧,正式名称为“圣彼得联合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是由“忏悔者”爱德华建造,并于1065年被封圣。亨利三世为了纪念爱德华,发誓建立一座哥特式更加威严的教堂,致使原来的结构所剩无几。从13世纪到16世纪,英格兰的国王们个个为其设计献力,结果把它弄成了各种风格的大杂烩。如此观察,它与今日的英国王室倒是相配他们也是出自大量不同的祖源,而长久以来都将威斯敏斯特教堂作为“教区本堂”来举办婚丧仪式和加冕典礼。

十、美国纽约圣约翰大教堂

欧洲十大最美的教堂 第3篇

在克里特岛的首府伊拉克利翁 (Heraklion) 博物馆, 有一只“世界上最大的碗”, 其实它直径不过10厘米, 大小不过一个我们的汤盆。只是气场很大:这只陶碗里的雕塑都是立体的, 底部站着一位牧人, 他的羊群层层叠叠一直蔓延到碗边, 由近到远呈现出逐渐模糊的透视变化。

这只碗透露了从爱琴海的第一个文明米诺斯文明 (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1450年) 开始, 人们已经关注到了“碗型”的特征:由扇面环绕的原始碗状, 可以放大位于碗底中心的声音和形象。也就是当牧人站在碗底, 碗边上的所有的羊, 哪怕是最高处的, 也可以轻易听见他召唤它们的声音。碗底是声音和权力的中心, 不论场面多么盛大, 只要把它们放进一个“碗”里, 就变成一台可控的戏。

对碗型的关注, 后来造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发想之一。希腊圆形剧场一只巨碗, 盛放得下宫殿和战争, 神界和地狱、人性罪恶的深渊和命运迷茫的海洋。

世界上第一个圆形剧场是雅典的狄奥尼索斯酒神剧场。它的前身是露天合唱表演队在古市集 (Agora) 的空地上搭起的木头看台。合唱团由50名普通公民组成。在公元前520年左右, 开始在歌曲之间穿插一些台词, 那个出来念诵台词的人叫泰斯庇斯 (Thespis) , 也是第一个发明并成为“演员”的人。直到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 (Aischulos, 公元前525-公元前458年) 开始, 才把合唱人员裁剪了三分之一, 增加了一名演员。这从“一”到“二”是戏剧史上最关键的变化, 因为从此正式产生了“对话”。后生一点的索福克勒斯, 最多也只使用过3名演员, 而且里面常常包括剧作家本人。

不过古市集中的这个木看台在公元前495年的戏剧比赛中倒塌了, 于是人们在雅典围城的南坡, 依照天然地势, 选择了一个可以重建剧场的地方。关于酒神剧场的整体建设时间, 专家们从未获得一致意见, 不过大家公认在舞台区域发掘出的是公元前6世纪的遗迹, 而观众区又明显是公元前5世纪的建筑结构, 至于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某些部分, 则是罗马时代的重建结果。

所以我们必须从时间上确定一个坐标来考察属于古希腊雅典文化的剧场, 不二之选是公元前5世纪的后70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 至今留存的全部希腊悲剧, 都在这段时间产自雅典这一座城市。

Unit.2 希律阿提库斯剧院

公元前5世纪向来被称为“古希腊的文艺复兴时期”, 可它同时也是被两场战争和一场瘟疫覆盖的世纪:希腊诸邦与波斯之间的希波战争 (公元前499年-公元前449年) , 以及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431-公元前404年) 。前一场战争成就了雅典, 使之成为万邦之首, 促进了城邦民主制度的建立;后一场争霸战争中, 城邦民主腐化, 再加上公元前430到公元前427年的一场大瘟疫, 雅典人口死亡过半, 最终导致了雅典帝国的崩溃。

在任何一场战争中, 祭奠酒神的节日和戏剧比赛都从未中断过。有人曾经责难雅典人, 在家国有难的时候, 还在演出喜剧和闹剧 (羊人剧) , 而剧作家阿里斯多芬的回答是:“那就是我们的生活, 是所有战士为之献身的原因”。而战乱导致的权谋相争、生死无常、血腥屠戮或是仁慈宽解, 从来都是刺激戏剧性的永恒动力。

在大碗里各安其位

在公元前5到4世纪, 这个最早的碗状圆形剧场初具规模。碗底是舞台 (orchestra) , 也就是演员、合唱队及舞蹈表演的地方。对他们发出的声音有扩散效果的, 就是碗壁斜坡式的座位, 同样距离, 声音可以放大到平地的两到三倍, 所以在古代剧场中, 你会觉得远处的人有不相称的大嗓门。而且这种放大效果越往高处越明显, 在最底层的VIP座声音反而会削弱, 因此要想使音效平均一点, 舞台必须和前排观众也拉开距离。

观众席被称为“theatron”, 意思是用来观看的地方, 这就是“theatre”的起源。在希腊语中, “注视 (theoros) ”, 也等于外国使节, (ambassador) , 先来看看当时的观众席, 起初土台上的木板凳全部换成了石椅, 之间发展出走廊, 可以区隔座位的区块, 还方便人们走动, 整体可容纳大约一万四千到一万六千名观众。观众席有非常明确细致的分区:雅典的10个部落各有各的座位, 中央区则有500个座位属于当年被选来执政的“五百人议事会”。由于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权进入议事会, 所以坐在中央区享受表演也是鼓励公民参政的一项奖励。有一区属于“ephebes (即将入伍的年轻人) ”, 还有一区为外籍和外邦人专属。最前面的大理石VIP座则是给外国使节、各个部落的首领、城邦褒奖的英雄、戏剧比赛的裁判等特殊尊贵人群坐的。但是其中最豪华的, 饰有人形雕塑的座位, 永远属于主持酒神祭祀的大祭司。

整个剧场的座位, 就是城邦不同政治身份人群的划分图, 是城邦社会的自我表演和呈现。歌舞场中央出现了一个酒神祭台, 场地后方, 在舞台和后台之间有一层布幕, 用来作最早的舞台造景 (skene) , 后来逐渐发展成木制、石制, 最后在罗马时代索性建成一座长方形小屋旅游, 供演员休息准备。不过我们考察的时代, 演员还都是从布幕或木头墙后面出来的, 据说这道墙也有扩音的效果。由于距离遥远, 演员们需要穿高跟鞋和鲜艳的衣服以引人瞩目, 还要不断变化手拿的面具, 这些面具代表不同人物, 但是都有一张巨大的张开的嘴, 演员把眼睛放在这张嘴的后面, 以便观察舞台上的情势。

看戏是国家福利

欧洲十大最美的古堡 第4篇

德国最著名的两座城堡中的另一座,路德维希二世的杰作,有欧洲城堡皇冠的美誉。从新天鹅堡远眺,眼前是由法尔格湖、阿尔高阿尔卑斯山和菲森组成的广袤风景。因其壮观美丽及高贵的气质,也被称为是“最接近童话的地方”。不过也因为这座城堡花费了大臣和地方领主太多金钱,这些人联合起来将路德维希二世废黜并放逐,最后把他淹死在施塔恩贝格湖中。

第2名法国圣米歇尔山城堡

法国著名古迹和基督教圣地,位于芒什省一小岛上,距海岸两公里。最为壮观的是,山顶上锥形的圣米歇尔教堂建筑群足足比它赖以存在的、直径约1公里的小山高出近两倍!教堂哥特式的尖顶高耸入云,顶上金色的圣米歇尔雕像手持利剑直指苍穹。恍若进入人间仙境一般。

第3名法国卢瓦尔河香波城堡

香波堡被称为卢瓦尔城堡中的“钻石”,365个高耸的尖顶塔直冲天际!据说,昔日的城堡主人想借助它的力量,让自己无限接近上帝。

香波堡的第一任主人,是法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而城堡总设计师的声名甚至超越了这位国王,他的名字是达·芬奇。这位顽童性格至死不渝的大师,甚至在城堡内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双螺旋楼梯,国王的情人和妻子可以同时沿着它上下行走,她们可以看见对方却不必相遇。香波堡被法国人视为国宝,198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4名德国霍亨索伦城堡

德国南部最著名的两大城堡之一(另一为新天鹅堡),位于图宾根南方20公里的丘陵上。

古堡是霍亨索伦家族的发源地。霍亨索伦建与11世纪,现今的霍亨索伦堡是在1850年至1867年,由普鲁士建筑家von prittwitz和stuler共同改建的,与新天鹅堡的兴建大约是同一时期,但是与新天鹅堡宛如童话般的外貌相比,霍亨索伦堡就似充满英雄主义的阳刚之气,这也正代表普鲁士王朝的辉煌历史。

第5名奥地利萨尔斯堡

于1077年建成的中欧最大的古堡荷恩萨尔斯堡,小巷蜿蜒在雄伟庄严的巨大建筑之间,高高耸立的萨尔斯城与河水湍急的萨尔斯河交相辉映,美丽的萨尔斯河把萨尔斯堡分成新城、旧城两部分。一座座各具特色历史久远的尖塔教堂和修道院,绿树成阴的园林和千姿百态的喷泉,把萨尔斯堡打扮得格外美丽。使萨尔斯堡被誉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明保护区。

第6名瑞士西庸城堡

西庸城堡位于美丽的湖畔,保持着中世坚固的美丽,安全感正是西庸城堡的特征。西庸城堡的特点还在于四面的风光,一面是古老的大路,一面是美丽的莱茵湖。

西庸城堡内部古朴的房间里面展示着当时使用过的物品。各种器皿和银剑,头盔和刀等,可以回味当时贵族的生活。虽然笨拙,但非常协调的木床和充满美丽的墙壁,显出城堡浪漫的生活。在屋顶俯视莱茵湖的绝境,还有眺望法国国境,是西庸城堡的另一个魅力所在。

第7名西班牙塞哥维亚城堡

塞哥维亚(segovia)城堡位于塞哥维亚城西端,城堡所处的位置正好在当时西班牙北部城市卡斯提尔的要冲上,临崖而建的城堡拥有绝佳的视野,入口还有十多公尺深的护城河,以防范敌人攻入城中。这座城堡始建于12世纪,但15世纪初才有比较积极的建筑动作,完工时间约在1455年,蓝色的屋顶是城堡的特色之一,采用下方河流里一种称为“fisara”的片岩为材料,这种岩石会在光线底下产生金属般的光泽。

第8名葡萄牙佩纳城堡

葡萄牙里斯本近郊的新特拉镇是摩尔贵族与葡萄牙王室的夏宫所在地,这一带山峦起伏,宫殿,城堡和别墅就坐落在这一碧连天之中,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糅合在一起,难怪诗人拜伦把新特拉喻为伊甸园。

翠绿的山上粉红色的佩纳城堡是国王离宫,轻快的粉红色和如发射火箭般的城堡顶层塔楼,使它看上去像一座乐园式的城堡,佩纳宫建于1840~1850年,距今近一个半世纪。

第9名苏格兰爱丁堡

爱丁堡城堡是爱丁堡甚至于苏格兰的精神象征,耸立在死火山岩顶上,居高俯视爱丁堡市区,每年8月在此举办的军乐队分列式,将爱丁堡城堡庄严雄伟的气氛表露无遗。

爱丁堡城堡在6世纪时成为皇室堡垒,1093年玛格丽特女王逝于此地,爱丁堡城堡自此成为重要的皇家住所和国家行政中心,延续至中古世纪一直是英国重要的皇室城堡之一,一直到16世纪初荷里路德宫(Palace of Holvroodhouse)落成,取代爱丁堡城堡成为皇室的主要住所,不过爱丁堡城堡依然是苏格兰的重要象征。

第10名罗马尼亚德古拉城堡

布朗城堡位于罗马尼亚中西部,它也就是传说中的吸血鬼的聚集地德古拉城堡。如果你看过汤姆·克鲁斯与布拉德·皮特这两大好莱坞帅哥联合主演的电影《夜访吸血鬼》,恐怕就不难想象参观“吸血鬼”城堡的心情。据说,电影中那个恐怖阴森的吸血鬼世界就起源在那里,了解这个城堡,就了解了这个神秘世界的大半。

城堡所在的地势极为险要,它建在一个小山包上,背靠难以翻越的大山,俯瞰从山谷中穿过的大路,从路上经过的任何人也难逃城堡主人的眼睛。因为主人杀人无数,害怕有人来报复,将城堡的大门改建成了城墙,欲进入城堡,只有到城堡南边,沿着上面扔下来的绳梯爬上去。

欧洲教堂的作文 第5篇

瑞士的阿尔卑斯雪山、法国塞纳河畔的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凤尾小船

太多的美景让我目不暇接,但最让我感觉震撼和值得回味的莫过于欧洲的神圣瑰丽的大教堂。

首先,我们游览了世界上最大的圣彼得大教堂。它位于“城中之国”梵蒂冈,是一所哥特式教堂。走进教堂前的大广场,只见圣彼得大教堂在蓝蓝的天空映衬下显得庄严神圣;教堂两侧的长柱环廊像仁慈的上帝张开双臂拥抱我们,心里倍感温暖。进入教堂,我们被教堂的宏大气势和精美的壁画、雕塑震撼得目瞪口呆,拱形的穹顶有几十米高,壁画精美绝伦,人物雕像栩栩如生,据说都是出自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等大师之手,这里简直是一个艺术的殿堂,真是太完美了!

离开圣彼得,我们又参观了另一个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它位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和圣彼得大教堂不同,它是巴罗克式风格的;虽然没有圣彼得大教堂庄严神圣,但是却亮丽奢华。外墙是用红、绿、白三种天然大理石建造而成;顶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色大理石圆顶。圣母百花大教堂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如一朵盛开的花朵,灿烂无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教堂的天堂之门----一扇金色的大门,据说是一位艺术家用了大半生----50年才雕刻完成的,门上雕刻着精致的小天使和上帝,这扇大门只在每年复活节那天才开启。

米兰大教堂是我们在傍晚时游览的,他坐落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的市中心。教堂四周都是现代化商业中心,在夜幕和周边灯光的交相辉映下,米兰大教堂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熠熠生辉。塔尖上镶着一尊小金人,那是圣母玛利亚的神像。

我们在米兰大教堂的广场还碰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一个白衣白面的“雕塑”,一动不动立在那儿,我们几个小朋友走上前,指手画脚地讨论着,突然他动了,还尖叫起来,把我吓了一大跳,原来他是一位行为艺术表演家,他有时会在那里“矗立”几十分钟,你还真以为是雕像呢。看来,欧洲大陆到处都有鲜活的艺术。

欧洲教堂装饰艺术历史发展论文 第6篇

教堂是基督教的精神象征,是基督教文化的主要承载物。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教堂的装饰艺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它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明显的特征,体现出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观念。根据教堂发展历史及特征的不同,可以将欧洲教堂装饰艺术分为罗马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教堂的装饰都有鲜明的特点,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堂装饰风格,对于全面了解欧洲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对现代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罗马风格时期欧洲教堂的装饰艺术设计

罗马风格欧洲教堂的装饰艺术设计是指12世纪以前欧洲教堂的整体装饰风格。

1.以黑白色调的搭配为主罗马风格时期欧洲教堂的装饰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当然就是意大利的教堂,这一时期欧洲正处在罗马帝国的统治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建筑体现了鲜明的古罗马特色。同时,这一时期战乱频繁,古罗马文化对当时文化的影响依然比较明显,天主教依然是最高的宗教统治者。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并不繁荣,受到战乱和统治者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教堂在装饰风格上主要是以黑白色调为主,其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出罗马教皇的高高在上和主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由于当时战乱,主的仁爱思想受到很大的压制,而这也体现在教堂的装饰风格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这座教堂建于1063年,教堂的外部与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十分相似,采用的都是乳白色的大理石,在内部上与古希腊神殿的建筑风格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内部有很多乳白色的柱子,既能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又能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走进大堂一眼就能看到高高耸立的柱子,以及两侧黑白条纹装饰图案,中央是一副正襟危坐的圣母装饰画,中间是著名的伽利略吊灯。整个装饰风格显得庄重、简约,又不失肃穆,很好地反映出了当时的欧洲文化。

2.多用精美的雕刻作为装饰众所周知,雕塑是欧洲艺术的杰出代表,在长期的发展历史当中,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雕塑家,如乌东、吕德、罗丹等,都是欧洲雕塑的杰出代表。雕塑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古希腊时期有关希腊神话的雕塑是其优秀的代表,而在古罗马时期,文化的繁荣让雕塑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欧洲最重要的宗教文化当中,当然也不可避免会涉及到雕塑艺术的应用。除了比萨大教堂大量地应用了一些雕塑艺术之外,其它的一些教堂也有很多著名的雕塑艺术作品。圣彼得大教堂建于326-333年,随后虽然经过了重建、修正,但是依然保留了很多带有古罗马风格的雕塑,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史上的无价之作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圣殇》,当然作品的风格与罗马时期的雕塑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依然能够看到那种传神的风格,这也是整个教堂最重要的装饰作品。当然该教堂还保留了公元3世纪的一些浮雕作品,虽然有的雕塑作品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依然能够看到鲜明的罗马时期的艺术风格。

二、哥特风格欧洲教堂的装饰艺术

哥特风格欧洲教堂的装饰艺术指的是12世纪到15世纪哥特文化流行期间,欧洲教堂在内外部的装饰情况。

1.装饰的色调丰富多彩从12世纪开始,欧洲社会逐渐步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繁荣的文化开始从希腊、罗马传递到欧洲各地,同时哥特文化开始兴起,这对欧洲教堂的装饰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在装饰的色调上。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在12世纪之前,欧洲教堂在装饰中主要使用了黑白相间的色调,虽然在一些绘画当中有别的颜色的使用,但是整体上呈现出黑白相间的特点。而到了哥特文化时期,欧洲教堂的装饰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金色的应用,当时教堂装饰中一般都是采用的纯金装,金色代表的是高贵和财富,正是因为金色的应用,让教堂变得金碧辉煌。其中作为梵蒂冈罗马教皇的驻地,圣彼得大教堂在改建以后,随处可见金色的应用,而多彩绚丽的绘画艺术让整个装饰色调显得更加丰富。比如说始建于12世纪末的丹麦奥尔胡斯大教堂,其主祭台上的神像几乎都是金色装饰的,然后用红色、绿色等其它颜色点缀,增强了一种神秘感,显得高高在上,不可侵犯(见图1)。

2.多彩的绘画艺术大量出现在教堂装饰当中,除了雕塑之外,最重要的装饰作品就是绘画。12世纪到15世纪之间,欧洲的绘画艺术开始从黑暗向黎明迈进。在这一时期,绘画开始大量用于教堂的装饰,并且与雕塑艺术相互融合,主要用于教堂内部墙壁、屋顶的装饰。奥尔胡斯大教堂的边门中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绘画,这组绘画虽然以宗教为内容,但是表现的并不是耶稣、圣母等传统的题材,而是一种神魔鬼怪的装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斯庭教堂天顶画》,这是15世纪最著名的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位于意大利西斯廷教堂。作品在教堂短廊式的500多平方米的天顶上,以圣经《创世纪》为主线,先后描绘了九个基督教神话场景,包括《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水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挪亚祭献》《洪水》《挪亚醉酒》,全部作品总面积达到600平方米,天顶画的装饰图案全部绘以建筑结构的样式,这与教堂实际的建筑结构取得谐和,因而当人们仰观整个天顶画时,它更显得庄严华丽。在主题思想上,米开朗基罗确定所绘人物的内容时,不拘泥于情节的宗教依据,只着重于表现人的本质力量,蕴含着基督教深刻的`精神与历史价值,可以说达到了宗教绘画的一个顶峰,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一起被称为15世纪绘画中的不朽之作和无价之宝。

三、巴洛克风格欧洲教堂的装饰艺术

巴洛克风格起源于16世纪,从17世纪开始流行于欧洲,这种艺术风格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艺术风格,如错觉的再现传统等,但是却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浮夸”效果。

1.复杂而宏大的装饰应该说在罗马风格时期和哥特风格时期,欧洲教堂在内部装饰上是越来越复杂的,虽然说在哥特风格时期,装饰风格比较富丽堂皇,但这只是在一些局部地方的处理上,实际上在教堂内的大部分还是以单色调为主,当然圣彼得大教堂虽然有精美的壁画和大量的雕塑,但是整体上很协调,并没有复杂繁琐之感。但是到了巴洛克时期,不仅壁画的装饰范围越来越大,而且整个雕塑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出现了层雕等艺术手法,借助于建筑商的宏伟烘托出一个更加磅礴的宗教气势。如在意大利圣卡罗教堂的装饰当中,就使用了大量的几何图案,在装饰上讲究的是对称性,教堂的顶部是半圆形设计,在窗户的作用下,映照的是一层层的装饰画,可以看得到这些绘画当中有的描写的是圣经当中的场景,有的纯粹就是几何的装饰图形,与绘画交织在一起,烘托出整个教堂的宏伟(见图2)。巴黎圣母院装饰风格虽然比较简约,但是巨大的柱子与灰色的色调,显得教堂庄重而又不失宏伟(见图3)。

2.大量应用了烘托对比等装饰手法在巴洛克时期,艺术的自由,也让很多的教堂在装饰上借鉴了其它艺术表现手法,如绘画中的烘托与对比,这一点与哥特时期追求的全景式的艺术表现有了很大的区别,往往会用一种装饰来烘托、突出另一种艺术表现的主题,从而获得更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如单色调与绘画的烘托,装饰绘画对主题绘画的烘托与呈现等等。如圣尼古拉教堂,这座教堂的顶部装饰画表现了一个场景和主题,周围虽有一些几何形的装饰图案,但是也比较少,在柱子上面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一走进这里就会被中间的巨幅绘画震撼,我们不禁会称赞作者的高超技艺,也能看出他们在装饰上的煞费苦心,力求新意。在其它的这一时期的教堂装饰当中,也或多或少的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国外最美的婚礼教堂 第7篇

导语: “上帝所配的人便不可分开。这一生一世的爱情,因为今天而完美。”这是教堂里耶稣的祝福。教堂里的婚礼,多少人心中的梦想。国外最美的婚礼教堂,你想去哪个?

1、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在这里,设计师让新人尽情地感受并接触大自然,当正面的巨大玻璃窗打开时,周围的白桦林,北海道的蓝天白云都倒映在湖面上,新人们感受着北海道的清风,听着湖水的潺潺水声,远处更是传来小鸟的歌唱声……水之教堂的十字架是在湖面上的,对着这样的十字架宣誓,会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

教堂一年四季景致不同,是日本女孩最向往的结婚地之一。

2、冰之教堂

博爱天下 人文自然http://

细雪飞舞的北海道的冬天,完全由冰雪建造的“冰之教堂”展现出它梦幻般的姿态。在这反射着美丽光线的冰之教堂里,能够体验谁都无法想象的典礼。在婚礼的尾声为新人准备了祝福的礼花。在美丽的星空下,被充满幻想的冰蓝色光辉包围的二人世界一定能够成为难忘的回忆。

如果你想在冬天结婚的话,这里一定是不二之选。这里的一砖一瓦、桌椅、十字架都是由冰块砌成的,因此,冰之教堂只在冬天开放。冰的走道上打上光束取代婚礼的红毯,新人们一踏上去就在光的引领下迈向永结同心。冰的纯度很高,会透出特别的蓝光,气氛浪漫而充满梦幻。

3、关岛彩虹教堂

博爱天下 人文自然http:// 彩虹教堂又称海之教堂,是岛上第二座以婚礼村为概念设计的婚礼教堂。从美丽的名字就可以想象这座教堂的美丽。整座教堂就像浮在水面上那般轻盈,教堂外部的基底和室内都是纯白色,能衬托新人的纯洁幸福感;;配上彩虹色的玻璃窗,使得整座教堂就像浮在水面上的一条彩虹一样,也象征着新人由此走向美丽的天堂。

4、石之教堂

博爱天下 人文自然http:// 石之教堂,位于日本轻井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拥有绝对建筑美感,颠覆了传统意义的独一无二的教堂。远眺矗立在宁静的森林中,似天地之作,犹如太古时代起就那样存在着,和周围浑然天成,就像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5、花园教堂 ZONA

位于日本山梨县八岳山,两片树叶的外形构思来源于随高原清风徐徐飘落于庭院中的绿叶,偶然中两枚树叶的重合,代表了新郎和新娘在茫茫人海中的不可思议的相遇与缘分。ZONA在意大利语中表示空间,在此代表两个人神圣起誓的地方。在婚礼的高潮,开合式的外壳打开,光线从天而降,在被阳光包围的气氛中出现的天空和绿色,还有那被风吹动的水面,都能够使来宾深深感动。婚礼仪式后,新人踏着露出水面的岩石到花园,在那里接受众人撒花、赠香槟等祝福,实现具有开放感的印象深刻的仪式。

6、圣托里尼岛 St Irene Chapel教堂

博爱天下 人文自然http://

圣托里尼岛(Santorini)是爱琴海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柏拉图笔下的自由之地,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日落,最壮阔的海景,大自然似乎用尽了它所有的蓝和白,才绘织出这如梦如幻的圣地。这里是艺术家的殿堂,更是婚礼仪式的天堂。圣托里尼岛的蓝顶白房子教堂,依托于深邃的爱琴海,已经成为了无数少男少女的一个浪漫的象征。

7、新西兰皇后镇牧羊人教堂

在新西兰南端的瓦卡第普湖畔,有一个被南阿尔卑斯山环绕的美丽小镇——皇后镇。这个美丽的小镇,也是世界各地的新郎新娘们最为向往的蜜月天堂,这里经

博爱天下 人文自然http:// 常可以看到笑意盈盈的新人。当地居民说,皇后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每天都有人在这里结婚。

因为姚晨的婚礼,新西兰的皇后镇也成为了大众的焦点。姚晨是在St_Peters教堂举行的婚礼,不过,在这里,还有一个牧羊人教堂更值得推荐。牧羊人教堂位于第卡波湖东侧,是一座石头砌成的古朴教堂,和附近的牧羊犬铜像一样,是第卡波湖的标志。牧羊人教堂虽小,却是皇后镇最有名的教堂,有世界上最小的教堂之称。在这里的夜晚,你能看到地球上最美丽的星空。

8、轻井泽高原教堂

坐落于日本轻井泽,是日本第一个新娘穿婚纱举行西式婚礼的教堂,至今仍然是日本年轻人最向往举行婚礼的地方。在经历漫长岁月洗礼后,温馨的教堂内散发出木造建筑特有的淡淡香味,柔和的阳光透过正面窗户照射在大理石的新人路上,引领着新人走向幸福,悦耳的竖琴声伴随着新人许下爱的誓言,高原的清风和绿色也共同见证一生难忘的时刻。这种古朴的感觉给你一种期待中的浪漫,淡淡的怀旧感,却历久弥新。

9、Calvary By The Sea 教堂

博爱天下 人文自然http://

1953年,由福音主意教会建立,位于怀基基岛与夏威夷岛之间。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是可以看到海景的教堂。教堂内部,是以三面阶梯形式而建造的,它的设计突破了以往古老教堂的形式,充分体现了自然与时尚的完美结合。在仪式行礼时,新人身后是可以通过玻璃窗看到的一望无际的大海。正因如此,她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欧胡岛上“海景教堂”最杰出的代表。

10、马里亚纳教堂

博爱天下 人文自然http:// 位于塞班岛,是一座纯白色的教堂,给人以圣洁美丽的感觉,它伫立于碧海蓝天间的高地上,你可以远眺宽阔的海洋。礼堂外的海景婚钟堂,有世界上最美的婚钟堂的美誉。

可眺望大海的山丘,西班牙风格的纯白教堂,花园区可俯瞰一望无际的大海,Wedding钟塔为新人带来美好的祝福。新人搭乘马车浪漫地进场,加上塞班岛的Love Lock仪式,一定会让你的婚礼成为人生回忆中一页妙不可言的篇章。

欧洲十大最美的教堂 第8篇

民主的小道具

构建起雅典城邦文明的, 除了理念, 还有形形色色奇思妙想的工具, 这些工具流传至今, 作为一种具象, 向我们讲述古雅典人对民主的追求决非想象, 它们确确实实地存在过。在雅典的古市集博物馆里, 可以看到一些辅助雅典城邦政治的著名小工具。

水滴发言定时器:你有权发言, 但长话必须短说

其中看上去最简单的, 莫过于水滴发言定时器。它其实就是一个双耳陶杯, 大概可以装水400毫升, 底部有一个滴漏用的出水口。一杯水流尽需要大约六分钟。这个时间是用来限制人们的发言时间的。

雅典人不是第一个以流水计时的民族, 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到古代中国, 人们早就发现了流水和固定时间之间的关系。

雅典人的贡献在于, 第一个把流水计时和“说话”这件事情联系起来, 这样就保证了不论日夜阴晴、室内室外, “说话”这件事情都有个最公平的基础:时间, 从而使这一杯限时滴漏的水与民主发生了重大的关系。

民主执行的要义在于人人平等, 这点对于执行全民直接民主的雅典城邦尤其重要。而民主体现的重要方式又在于言论自由, 人人可以发表对城邦统治、法律执行的意见。

所以, 为了保证每个人在重要选举、集会或审判时的言论自由和公平, 我们可以放心地说, 是古雅典人第一个发明了民主的小工具:水滴发言定时器。

亚里士多德

陶片放逐

石碑小球签选机:

选举就像买彩票, 当选只是随机撞大运与水滴定时器形成对比的, 是相当复杂的签选机器。一块雕出一排排缝隙的石碑, 石碑的一侧附有一条长管子, 管子内有黑白两色的小球, 按顺序代表着不同排的参选人, 小球的色彩表明是去做公务员还是陪审员这就是用来签选出公民代表、公共机构职员和法院陪审员的机器。

用来插进这些缝隙的, 是一张张长11厘米, 宽2厘米的薄铜签 (Pinakia) 。铜签上刻有不同的符号, 表示铜签持有人的户籍以及他所具有的资格, 还会大写出他的姓名。当铜签插满之后, 管子开始释放出小球, 一次一个, 决定着某排参选人的去向。

这个机器在当时可谓极其复杂, 它从技术过程上彰明了古雅典人的民主与现代民主之间的巨大差异之一:民主过程基本靠随机偶然的签选 (sortition) , 而不是以多胜少的票选 (election) 。亚里士多德曾经明言, 如果是抽签选的, 就是民主;如果是投票选的, 就是少数人统治。

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说法来源于一种自信:雅典城邦的公民都具有同样的品德和才能, 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都可以参与国家事务, 不可能有低于这个要求的公民存在。但是另一方面, 万一出现了才华能力高于一般公民的人怎么办?另一个小装置将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可能会让你吃惊:才华高的人必然野心大, 权力会流向他, 这样就破坏了民主, 所以必须把这样的人驱逐出城邦一段时间。

黑陶片放逐法:

谁本事大谁滚蛋, 城邦驱除野心家这个装置是一堆黑陶器的碎片, 大多是陶器的底部, 上面刻着不同的人的名字。这就是公元前5世纪城邦盛行“陶片放逐法”的物证。

陶片放逐法由克利斯提尼于公元前6世纪末创立。要实行一次陶片放逐, 必须在每年春天, 发动至少6000千人以上的非常公民大会, 由口头表决来看有没有必要这样做, 也就是看有没有野心家真正危害了“城邦和公民的自由”。如果大家觉得有必要, 就再召开一次公民大会。

人所共知, 古希腊很早就有发达的制陶工艺, 发给每个人的一块陶片, 是工匠作坊的报废品或家用垃圾砸出来的, 所以这种政治工具十分有机环保。然后大家在陶片上, 刻下自己认为最可能背叛和伤害城邦者的名字。陶片质地不硬, 往往从身边捡块石头就能往上刻字。

有趣的是, 古雅典民主在进行负面裁决的时候, 靠的是票选而不是签选, 也就是说, 古雅典人傲慢地认为他们的公民具有同质普遍的善与优秀, 而在恶与野心方面, 就不是同质普遍的了。

统计完之后, 被点名最多的人, 必须自动从雅典放逐10年, 不得带走财产, 但是其财产也受城邦保护, 以备他归来继续生活。这种方式在希波战争之前, 很有效地预防了个人阴谋夺权, 保护了雅典公民的自由和民主, 亦表现了雅典的无比自信, 他们从来认为, 自己的城邦制度是所有城邦中的模范, 所以, 只要把那试图破坏这种生活制度的人放到雅典之外去体会体会, 就足够扑灭他那无谓的野心, 让他重新归来做个规矩的雅典公民。而且, 陶片上的文字表明, 雅典当时确实是文化程度相当高的城邦, 至少全体享有公民权的人 (不包括未成年人、妇女、奴隶和外邦人) 都能读会写。

不过, 这种以多胜少的票选方式, 必然有作弊者出现。考古工作者曾在同一地点发现了一批制作工艺、笔迹、陶土质量都统一的陶片儿, 而这几百块碎片的底部都刻着同一个人的名字显然, 有人买通上百人要放逐这个倒霉鬼。所以, 最古老的贿选, 没发生在选领导的时候, 而是发生在选罪人的时候。不过这两种时刻发生的贿选所导致的后果没什么差别, 都导向了制度的腐败。

苏格拉底在公元前339年拒绝被放逐, 而宁可选择饮鸩自尽, 倒不是因为他受不了雅典之外的生活, 而是因为那个时候的雅典, 已然不是可以实行直接民主的一城之邦, 而成为必然腐败的帝国。陶片放逐法也随之成为党派竞争的工具, 从而走到了它的尽头。

神女和神妓

去希腊的人都会去德尔菲 (Delphi) , 这是古希腊人认定的世界中心, 是他们衷心信任的最高神谕 (Oracleof Delphi) 的产地。从帝国战争, 到个人恩怨, 都可在此见分晓。颇有深意的是, 在神庙入口的石碑上, 刻着“认识你自己”。

德尔菲位于希腊中部的帕尔纳索斯山南坡, 距雅典170公里, 距科林斯湾10英里, 海拔2457公尺, 灰黄色的石灰岩山脉干燥壮丽, 上山路窄, 很多地方都只能单行, 遗址下的Arachova小镇冬季是滑雪胜地。此地在古代并不好来, 所以从未遭受战火困扰, 公元前373年一场地震使其一蹶不振, 公元392年又被罗马皇帝迪奥多西作为异教崇拜而下禁令。

关于人到底能不能认识自己, 德尔菲神女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不少提示。

神女被通称为皮媞亚 (Pythia) 。这个名字来源于她们的家乡此处的小村庄Pytho, 而村庄名又来自一条巨蛇皮同 (Python) 。这条巨蛇原本在此守护着忒弥斯的神谕。但是阿波罗意欲使此地人民尊崇自己, 就射杀了皮同, 将忒弥斯庙改为阿波罗庙。从此, 这位殖民者阿波罗的神谕就必须经过美丽的新傀儡神女皮媞亚来向世人传达。

苏格拉底

德尔菲博物馆雕塑

科林斯湾

陶片放逐

初始, 阿波罗要求的皮媞亚, 都是从邻近村庄里挑选出来的18岁以下、从未受过教育的处女。每个月的7号, 她要身着丝绸盛装, 一手执一个浇葡萄酒、奶或橄榄油用的小浅碟儿, 一手拿一枝月桂, 坐在一个高腿三脚凳 (tripod) 上工作。这个三脚凳正好跨过一条冒出蒸汽的地缝。由于德尔菲位于两个地质断层的交汇处, 地下富含沥青的石灰岩释放出大量乙烯气体。人吸入这种气体就会将神经麻痹, 出现幻觉。祭祀团队中有一个在外伺候的男预言师, 会皮媞亚在此时的呻吟或自语, 直接翻译成六步音脚的韵文, 这便是德尔菲的神谕。

最初, 皮媞亚的工作可以直接面对求神谕者进行, 我们可以想见他们眼中的场景, 这场景翻译到当代来就是:一个未尝禁果的怀春萝莉, 身披彩绸, 坐在酒吧高凳上, 于身下冒出的干冰雾之中不停地扭动呻吟, 手上拿着一鞭月桂, 盘子里滴落滑腻美味的液体这些来到德尔菲的人, 无一例外都是强壮男子, 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克服这里地形的险峻崎岖和长途跋涉的劳苦。所以, 后果可想而知, 他们不断地“偷”走小神女。这种事故, 数次让德尔菲陷于瘫痪。

所以阿波罗神征选神女的规则应时而改:必须是50岁以上的、品行无瑕疵的女人。然而毕竟太阳神也是美的神祗, 况且帕纳索斯山也是缪斯女神们的老窝, 从面子上来说, 还是得让她们穿着少女的美艳服饰。德尔菲果然扩大了神谕的安全生产规模, 最旺的时候有3个神女同时在石缝上哼哼唧唧。

那个时段大约是公元前8-7世纪, 正是泛希腊世界扩张殖民最活跃的时候。关于阿波罗抢夺神庙、塑造皮媞亚的故事, 应该正是那时人们的创造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神就是一个抢夺者和殖民者, 而神女则从新政开始, 从一个纯洁的当地的代言人, 成为后来重视效率和安全的熟手。希腊人用这一切回馈给神谕, 表示他们非常“认识自己”。

从遗址下来, 路过德尔菲小镇, 零落的店家都在出售羊毛制品和小石雕像。如果你在店里抬头向上, 可以看到一种女人布偶, 这是当地世代制作的经典产品, 也是我最得意的人偶收藏之一:最吸引人的特点是低胸长裙勾勒的胸线, 那是我见识过的人偶里最丰满优美的, 熟女风姿完胜芭比。她们穿着鲜艳的当地棉纱制成的长裙, 我收的那个人偶, 裙长就有60厘米, 据说最长的超过一米, 所以必须悬挂在高高的屋梁上, 让你的生活笼罩于石榴裙下。

她们还有一个最迷人的地方:面色冷峻, 丝毫不带笑意, 彷佛时时在用冰冷的声音提问:“你到底是谁?”老板的英语不太能听懂, 但他总会反复讲一个你最好懂的词:Pythia。

神妓是女神安抚人欲的工具, 最简单的是享受肉体, 付出金钱。而战争、竞技、买卖世间何事不与欲望相关呢?另外一个地方也被女性恩典笼罩, 只是这个光环来自阿弗洛狄特。

科林斯 (Corinth) 处于连接希腊大陆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地峡上, 拥有面向爱琴海的萨罗尼科斯港口, 和面向亚德里亚海的科林斯湾港口, 既能垄断希腊的南北陆上贸易, 又能打通两海的国际贸易。它一直是古代希腊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情况和深山中交通不便、穷困封闭、人烟罕至的德尔菲样样相反。

科林斯是古希腊最著名的骄奢淫逸之城, 是阿弗洛狄特的崇拜中心以及妓女的活动中心, 以至于当时人们用“Corinthiazomai”来代称妓女。和现代港口城市不同的是, 古希腊毕竟是个信神的世界, 这些妓女不在码头游荡, 而大多数生活在科林斯卫城之上, 一座高山顶上的阿弗洛狄特神庙中, 因而被称为神妓。这座神庙的遗迹如今只剩下一根柱石, 很难想象当时的雄伟规模, 因为最繁盛时, 其中光是神妓就供养了一千多名。

如果认为买卖双方都只是把女神当成敷衍的借口, 就很难体会古希腊的信仰是怎么回事。先说女人们的信仰, 她们投身的是阿弗洛狄特女神, 她们挣得的银子除了生活所需, 其余都上交给神庙祭司。这祭司也是女性, 职能之一就是做“神鸨”, 她们最初也是卖身以奉神的。每个男子来到这里, 首先都要敬拜阿弗洛狄特, 他们认为神妓是女神安抚人欲的工具, 最简单的是享受肉体, 付出金钱;拜神的目的十分具体, 比如乞求战争获胜、运动会夺冠、出海顺利等, 虽然阿弗洛狄特是主掌情感、肉体美和一切欲望的女神, 但战争、竞技、买卖世间何事不与欲望相关呢?

这些男子其实深深信赖女神, 为此还会奉上独特的祭品:新的神妓。一位名叫Xenophcn的男子曾发誓, 如果女神让他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得名, 他就奉献50名女子来, 其后愿望实现, 他加倍偿还自己承诺的数目。一位叫斯特雷波的斯巴达人曾经说:“这些女人和奴隶都是各地男女奉献的, 由于这些女人, 城里挤满了人, 财富也日益增加, 各地来的船长们都在这里挥霍。”所以, 哪怕是后来占据此城的朴素禁欲的斯巴达人, 也对神妓们心怀感激, 因为她们“对人亲切”而使人民蒙惠。他们每年为阿弗洛狄特主办盛大的节日:Aphrodisia, 这也就是神妓们的节日。

这种人神共在、灵肉相犒的希腊式信仰, 在罗马时代当然会遭到基督徒的猛攻。著名的代表就是使徒圣保罗, 他曾两次造访科林斯, 为这个城市建立起最初的基督教团体。

圣保罗第一次来到科林斯是公元50年左右, 停留了大概18个月, 据说他天天站在神庙山下市集 (agora) 中的一个台子上布道, 那里是通往神庙的必经之路, 而且是科林斯人聚集交易的地方, 圣保罗日日目睹的邪恶刺激可想而知, 不过, 他的布道效果并不理想, 所以愤而写出语气急促恳切的《哥林多书》 (分前后两篇, 哥林多就是科林斯) , 把科林斯这个城市永远烙在了圣经上。也使后世基督徒永远反感这座城市的某些历史, 有人称之为“东西方罪恶的渊源”。

现在你可以明白, 如此盛大的神庙, 为什么到今天, 所有的遗迹就只剩一根断裂的石柱。我爬上那么高的山顶, 觉得一点都不值得。值得慰藉的是远眺湛蓝的科林斯湾, 它的闪烁仿佛是人欲和神意之间的无穷折射, 反映出古希腊文化的独特光感。 (完)

神女皮媞亚

欧洲十大最美的教堂

欧洲十大最美的教堂(精选8篇)欧洲十大最美的教堂 第1篇世界最美的十大教堂美国纽约圣约翰大教堂圣约翰大教堂位于纽约市曼哈顿西北区,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