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61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精选12篇)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第1篇

福禄镇中心卫生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根据《2011年梁平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规范医疗行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和用药安全。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此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组织领导

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有关职能科室的具体职责任务。将整治活动列入考核重要内容,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我院各项工作上台阶。

(一)成立留早镇卫生院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高礼全(院长)

成 员:陈学印(副院长)。。

下设院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范青同志负责具体办公。

(二)职责。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组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和专项督导检查,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专项整治、督导检查及整改落实情况。

四、专项整治工作内容

(一)开展抗菌药物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全面掌握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名的

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情况。

(二)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

(三)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2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四)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五)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六)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领导小组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执行情况实施专项点评,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七)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在门诊、病房等处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抗菌药物知识,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

五、整治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时间】宣传动员,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 【时间】

1、自查自纠阶段。要求各临床科室按照《2011梁平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对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自查自纠。

2、专项检查阶段。领导小组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全方位督查,并对督查中不达标的科室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3、总结交流阶段。专项整治结束后,进行全院总结交流,针对存在问题持续改进,迎接卫生局专项整治检查。

福禄镇中心卫生院

2011年8月16日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第2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杜绝过度医疗、过度用药现象,根据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和我省《关于印发在全省卫生系统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卫〔2011〕57号),结合本院临床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和用药安全。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此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

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组织领导

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有关职能科室的具体职责任务。将整治活动列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我院各项工作上台阶。

(一)河田镇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黄玉宣(院长)

成员:罗智军、彭剑锋、刘剑飞、黄惠娟、彭素影、下设院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罗智军同志负责具体办公。

(二)职责。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组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和专项督导检查,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专项整治、督导检查及整改落实情况。

四、专项整治工作内容

(一)开展抗菌药物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全面掌握抗菌药物品

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5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情况。

(二)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对我院、各卫生室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

(三)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2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四)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五)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六)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领导小组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执行情况实施专项点评,点

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在门诊、病房等处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抗菌药物知识,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

五、整治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宣传动员,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

1、自查自纠阶段(9月20日以前)

要求各门诊、卫生室 在9月20日前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2、督导检查阶段(10月20日以前)

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对各门诊、卫生室 进行督导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3、总结交流阶段(11月10日以前)

各在门诊、卫生室11月10日前进行书面总结上报卫生院,由卫生院归纳总结上报卫生局。

4、持续改进和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2013年)

安排部署2012年及2013年工作计划,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2、控制抗生素耐药性是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各门诊及卫生室要高度重视,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全面覆盖全镇各医疗机构,确保专项针织活动取得实效。

3、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4、全面梳理,集中治理,抓点带面,点面结合,逐层突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5、奖惩结合,建立机制

组织各科室进行阶段点评,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把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医生考核档案,并与医生晋升,评职称挂钩,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信息中心统计数据和药学部门抽取病例的数据, 通过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2 方法

通过信息中心调取我院抗菌药物品种、销售金额、数量等信息通过Excel进行数据处理。每月随机抽取300份出院病例登记《抗菌药物出院病例评价表》, 对临床诊断、是否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情况、疗程、微生物送检情况、化验结果及影像等结果进行登记, 并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2010—2013年抗菌药物相关数据

自2011年开始实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 至2013年抗菌药物年使用率呈下降趋势, 抗菌药物送检率呈上升趋势, 抗菌药物品种数从50种下降至47种, 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也呈下降趋势,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呈明显下降, 见表1。

2.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1) 2010年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几乎达到90%以上, 到2013年降至35%左右, 腹股沟疝修补术 (包括补片修补术) 、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限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他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大部分不超过24 h, 有些Ⅱ类切口手术也控制使用抗菌药物, 比如剖宫产术只是在断脐后应用1次。 (2) 2010年手术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总是在术后使用, 通过临床药师的不断干预及沟通, 从2012年开始手术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均在手术室使用, 确保在术前0.5~2.0 h应用抗菌药物。 (3) 2010年临床选用抗菌药物较不规范, 特别是氨曲南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 通过临床药师的分析和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的调整, 现在氨曲南的使用趋于合理化,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再用于手术预防用药。 (4) 2010年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较多, 32%的抗菌药物病例联合应用, 到2013年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已大幅下降。

3 讨论

自国家下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来, 我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小组, 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整治活动小组专家为各临床科室制订目标责任书, 院长召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 并与科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每份目标责任书都明确了抗菌药物控制指标, 并成为计算科室奖金的指标之一。 (2) 精简抗菌药物品种。我院召开多次药事管理委员会, 组织专家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分析, 根据药物特点, 上年度院感情况、综合评估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同时结合河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一品两规”等政策删减抗菌药物品种, 使其做到够用、有效、好用、经济。 (3) 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根据河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 明确住院医师以上的有权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主治医师以上级别者的有权开具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必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并且持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的会诊证明方有权开具, 并在电子病历中设置权限, 从技术手段避免越级使用情况。同时, 明确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除了泌尿外科以外不得用于手术预防用药。 (4) 限制手术病例使用抗菌药物,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对股沟疝修补术 (包括补片修补术) 、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限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定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应为术前0.5~2.0 h, 且不超过24 h, 有特殊情况可延迟至48 h;否则列为不合理用药病例。 (5) 加强抗菌药物培训。每年组织对全院医生进行抗菌药物培训, 培训后对医师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通过后方有抗菌药物处方权。 (6) 加强临床药师干预。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简称“38号文”) [2]对临床病例进行合理性评价, 每月定期抽查现行病例和出院病例、门诊处方, 对患者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剂量、疗程、微生物送检等情况进行登记, 并对合理性进行评价及反馈, 将不合理病例的不合理问题整理汇总与医生交流及通报。重复出现问题的医生将进行诫勉谈话。

综上所述, 一系列的药学干预后, 我院抗菌药物合理性大幅上升,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更加规范。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医院应为其更加努力。

摘要: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调取医院抗菌药物相关数据并对病例汇总分析、评价。结果 抗菌药物年使用率下降至43.1%, 抗菌药物送检率上升至59.3%。结论 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后, 抗菌药物管理得到优化, 抗菌药物使用更加规范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分析对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85号) [S].北京, 2004.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第4篇

【摘 要】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于规范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收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前后5年的资料,分为整治前(2009年到2011年第二季度)和整治后(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比较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季度销售金额从413万下降至328万,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的比率由26%降至1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88%降至6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92.4DDDs/(100人·d)降至60.3DDDs/(100人·d);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从60%降至28%。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后,极大促进抗菌药物临床的合理用药。

【关键词】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6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pecial rectification on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Method The data of relatedindex of antibiotic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fiveyears (from 2009 to 2013) were collected,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 before and after the special rectific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was ful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he rectification,antibiotics sales was decreased from 4.13 million to 3.28 million, with the sales ratio of drug revenues from 26% to 15%.Antibiotic utiliza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drops to 66%.The use intensity was decreased from 92.4 DDDs /(100 person . d)to 60.3 DDDs/(100 person.d).Besides, the antibiotics prescriptions of patients in outpatient come down significantly from 60% to 28%. Conclusion Special rectification of antibiotics has obvious effect on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and it improves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hospital.

Keywords:Antibiotics; Special rectification of antibiotics; Rational use of drugs

根据2011年4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陕西省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陕卫医发[2011]141号)文件的精神,规范和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1-2],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重心[3-5]。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6],减缓细菌耐药的发生率[7],已成为保证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院从2011年7月起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为评价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效果,对我院2009~2013年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医院HIS信息系统, 选取 2009~2013年每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数据,包括:药品销售金额、抗菌药物金额、门诊处方、出院病例等资料,抽取的处方及病例范围涉及普外、骨科、妇科、心内、泌尿、消化、神外等科室资料。排除新生儿及70岁以上老年复杂性疾病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 2011年7月,我院(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响应卫生部的56号文件,分析医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全院《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实施方案》,并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有效干预。

1.2.2 具体干预措施 质量控制小组首先明确专项活动的各科室责任人(各科室的主任),签署各科的整治目标责任书,并对全体医护人员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启动大会。逐级逐层次渗透院里整治抗菌药物的决心。

主要实施内容:①完善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②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③加强细菌耐药监测;④实施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专项点评;⑤监管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⑥规范I、II、III切口的抗菌药物预防用药;⑦严格限制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⑧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费用比例。通过上述方案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检查、处方点评等活动,并针对每季度存在的不合理情况进行反馈给各临床科室,制定持续整改方案,保证专项整治活动的可持续性。

1.2.3 资料处理 将收集的资料分为两组,以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数据为对照,以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的数据为干预组,比较实施专项整治后,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情况。回顾性比较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研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抗菌药物销售金额与药占比情况。其中,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表示[4],计算公式如下: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两组独立样本的Mann Whitney U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统计结果

2.1 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变化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变化如图1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季度最大销售额突破470万元,整体在413万上下波动(413±38.1);整治后(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持续下降,季度最小销售额为277万,整体在328万上下波动(328±38.2)。两组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67;P<0.01)。

2.2 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药品销售总金额中的比重变化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药品销售总金额中的比重变化如图2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百分比,整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第三季度的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约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的1/3,整治前的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约为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26%;整治后(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百分比,呈较快的下降趋势,2013第二季度的销售金额比已降至10%,整治后的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约为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15%。两组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68;P<0.01)。

2.3 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图3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稳定,各季度使用率都在90%左右;整治后各季度抗菌药物使用率整体呈现持续较快下降,到2013年第四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50%,呈现较大的改观。整治前后两组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81;P<0.01)。

2.4 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强度变化情况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强度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稳定,各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都在93DDDs/(100人·d)上下波动;整治后各季度抗菌药物强度整体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到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40DDDs/(100人·d)以下,呈现较大的改观。整治前后两组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23;P<0.01)。

2.5 2009~2013年各季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重变化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重变化如图5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呈现较大波动,2009年第四季度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0%,其他各季度物使用率都在50%以上;整治后各季度抗菌药物强度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到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20%,整治效果明显。整治前后两组间各季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18;P<0.01)。

3 讨论

卫生部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之前,我国抗菌药滥用情况是非常严峻的,远远高于WHO 规定的30%的抗菌药物使用率[8]。而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甚至高达90% 以上,这远远高于国际用药水平,这一情况不仅仅反映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更暴露出我院对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的危害性没有充分的认识,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医生的合理用药的意识十分淡薄,对患者抗菌药物的治疗模式存在极大地问题,不断发生的细菌耐药情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依据国家和陕西省关于抗菌药物合理方面的政策,在2011年7月份开始制定并实施了具体的“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实施方案”,通过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定期督查全院各科室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鼓励药剂科调剂人员及时上报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每季度开院内大会通报各临床科室(具体到医生个人)的抗菌药物处方和医嘱不合格率,并反馈给各科室,要求认真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写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时间明确的整改目标,落实到个人。经过两年半的持续的PDCA模式整顿[9],我院目前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监管有了很大的改观。其中,我院的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一直维持在20%以下;2013年第四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维持在50%以下;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40 DDDs/(100人·d)以下,这些指标已达到卫生部的要求[2]。此外,通过控制抗菌药物的销售量,也有效地降低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但是,我院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目前,多种病原菌感染的复杂病例,采取抗菌药物联合用时,临床医师多根据经验进行用药方案的制定,建议在病人用药时注意监护血药浓度,及时考虑方案的调整,加强针对性用药,提高治疗水平,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减轻滥用抗生素对病人造成的痛苦。

综上,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和干预是临床用药的重要内容[11-12],提高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性,需要多环节监管和多方的参与,其中临床药师对于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的合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用药,随时根据最新的用药信息,合理调整我院对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模式,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最大保障患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2011.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08-19.

[3]梁新亮.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0.

[4]徐芸.某三甲医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5]左煌,李红霞,黄颖莉,等.某三级甲等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1):6649-6651.

[6]马珍,周月琴,马渝,等.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房,2015,26(20):2780-2783.

[7]周新,王晓燕,杨炯,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656-1658.

[8]张文悦,翟所迪,张慧英,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国际指标的调查干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157-160.

[9]李世根,李立军,庞志坚.PDCA循环法规范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224-226.

[10]李艳,梁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药品不良反应对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8):1094-1096.

[11]张婷.某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管理和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42):3943-3945.

[12]杨骅,韩志云,杨亮蕊,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影响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3):81-82.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第5篇

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规范处方书,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全镇人民用药安全,特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确保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维护全镇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整治工作范围及主题

范围:古城镇卫生院及各村卫生室。

主题: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三、组织管理

成立本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落实相关工作。

组长:张来仁古城镇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刘志伟古城镇卫生院副院长

成员:李忠林马玉忠张萍尚德俊李强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1.开展义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继续加强义务人员特别是各村卫生室防保员的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水平,减少临床中不合理用药或不按规定使用药物。培训重点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改发

【2009】13号)、《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为题的通知》(卫办医改发【2009】38号)等相关文件、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意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建立完善处方点评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和《中国国家处方集》,制定本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合理用药及药物敏感监测制度,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收集和上报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厅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改发【2009】38号),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用用应用抗菌药物的权限,推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4.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检查。领导小组对临床所用抗

菌药物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药事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性文件的简历情况,根据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推动本院临床用药合理化。

5.积极推进临床药师制。推进临床药师、建立药师检查制度。药房人员对临床医师所开具的处方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查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用法,对开具不合格处方退回进行重开,坚决杜绝不合格处方出现。药师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

6.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卫生院共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176中,每个村卫生室共有64中,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较低。

四、整治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6月上旬-6月中旬)。

卫生院组织实施本院及各村卫生院抗菌药物工作,制定

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宣传,召开全院及各村防保员工作会议。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6月中旬-2011年6月下旬)。

1.自查自纠。本院领导小组对本院的药方、库房及辖区村卫生室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登记,召开会议研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分析,形成自查整改报告,书面上报县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加强督查。本院领导小组将以此整改为契机,今后将长期对卫生院及各村卫生室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进行整改。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第6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自查报告

根据《关于印发古浪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古卫字〔2011〕117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各项措施,对照寻找差距,认真进行整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落实工作责任。接到卫生局 “抗菌药物临床专项整治”等活动的通知后,我所立即成立由院子担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活动实施方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科室人员高素质、服务高质量、管理高效率为主线,促进全院的文明素质、服务能力和作风建设水平再提高、再跨越,为实现我院全年工作任务与目标提供有力保障。领导小组分解考核项目,落实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落实抗菌药物临床专项工作,我院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已召开各种会议多场次,传达贯彻卫生局开展各项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研究解决我所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制订整治方案。各职能部和临床科室也对照各项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自查自纠,落实整改措施,使各项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

1、在抗菌药物临床专项整治活动中开展抗菌药物使用专项处方点评,了解各科存在问题,制定各科室作用比例和强度。

2、各科室自接到通知之日起,认真排查梳理本科室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及时加以整改。内科系统疾病重点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掌握适应症,认真甄别非细菌感染性疾病。以此作为突破口,努力使抗菌药物使用各项指标能达到要求。

3、层层落实责任,务必取得实效。院长与各科室主任签署责任状,落实责任,按照方案及各科比例要求,科内组织学习,各个医生下达责任,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4、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改进质量。我院拟利用医院管理系统(HIS)投入使用时机,引进用药及合理用药系统,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控,建立合理用药长效机制。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第7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院根据省、市、区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开展该项活动。结合2011年以来所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领导责任

为了使此项活动能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取得实效,我院专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且明确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业务副院长为具体责任人,各临床科室科长为直接责任人。我院还结合医院的实际认真制定了《XX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计划和整改措施》,并严格按照计划和整改措施的步骤和要求积极开展此项活动。

二、积极组织培训,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合理用药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对此次活动的思想认识,切实认清该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院积极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各级各部门有关会议精神并做了积极动员,同时还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了抗菌药物有关知识的培训。

三、强化抗菌药物使用各个环节的管理,各项指标日趋合理 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及时组织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具体目标要求对医院的抗菌药物目录进行认真梳理,严格筛选,形成了新的目录,我院现有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数量、三代头孢类品规数量、氟喹诺酮类品规数量均未超标。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制度。严格执行住院医师只能使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主治医师可使用非限制级和限制级抗菌药物,使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以前明显降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结合日常的医疗质控活动和病历处方检查等工作,重点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检查,包括临床适应症的合理性和使用剂量、疗程的合理性,每月定期开展处方点评,重点点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缺乏指症、超剂量使用抗菌药物的,要求立即整改,因此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渐趋合理。

四、按要求调查统计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自查表1-4的内容。2011年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5%。

2011年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注射用青霉素钠、克林霉素注射液、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注射用磷霉素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阿膜西林胶囊。临床使用量(DDD数)为51,使用金额为23.5万元。

五、存在问题

1、由于基层单位条件受限、业务能力水平有限等原因,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存在不足之处。

2、由于我院信息化管理的缺陷,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100人天)、I类切口手术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等数值的统计调查有待进一步完善。

3、通过调查数据来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超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超标。

4、相关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不够健全。

5、需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力度。

XXXX卫生院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第8篇

关键词:抗茵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抗菌药物,费用,使用强度,百分率

2011年卫生部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1], 为了解专项整治活动实施后我院的贯彻落实情况, 并客观评价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对我院7~12月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我院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核病治疗三级专科医院, 调查结果对全国同类专科医院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 收集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贯彻后, 我院7~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及药品费用、住院费用;利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系统统计我院抗菌药物累计DDD (defined daily doses, DDD) 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平均住院天数;统计排除我院用于复治结核及耐药结核治疗的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及左氧氟沙星后的抗菌药物累计DDD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平均住院天数;统计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

注:DDDs:为抗菌药物累计DDD数

注:1、“未排除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抗菌药物费用”用“抗菌药物费用”表示;2、DDDs、使用强度及使用百分率为排除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后的数值

1.2 调查方法

计算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费用百分比;抗菌药物占患者住院费用百分比;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使用的抗菌药物规定日剂量 (DDD) [2]及抗菌药物强度计算公式计算每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计算排除用于抗结核治疗的左氧氟沙星及阿米卡星后的抗菌药物药占比及使用强度;计算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药占比、使用强度及使用百分率

结果见表1。

2.2 排除左氧氟沙星及阿米卡星后的抗菌药物药占比及使用强度

我院为三级专科医院, 以结核病治疗为主, 合并结核病的患者占我院住院患者70%以上, 且多为下级医院转入的复治结核及耐药结核患者, 在抗结核治疗中, 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及左氧氟沙星常被用于复治结核及耐药结核的治疗[3], 导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高。而在抗菌药物强度计算中, 抗结核药物是不计算在内的。因此, 笔者计算了排除用于抗结核治疗的阿米卡星及左氧氟沙星后抗菌药物的药占比、使用强度及使用百分率, 以期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调查结果显示, 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 我院抗菌药物的药占比、使用强度、使用百分率均呈下降趋势, 尤其从10月份开始呈明显下降趋势, 有明显改进, 虽仍然存在不足, 但抗菌药物的使用正逐步趋于合理化, 体现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如加强行政干预的力度, 采取必要强制措施, 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等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减少抗菌药物滥用起了重要作用;从以上数据也看到, 干预后就有进步。同时也应看到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干预措施的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完善的过程, 需不断进行强化, 不断进行宣教工作及适当的行政干预, 才能保证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贯彻执行, 从而达到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的目的。

3.2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 国内大部分医院抗菌药物在药品费用及住院费用中占有较大比例, 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细菌耐药情况也日趋严峻。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药占比、使用强度等指标明显下降 (约下降50%) , 这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表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日趋合理, 临床医师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学习、认识加强, 合理应用趋于常态。

3.3 结果显示, 左氧氟沙星及阿米卡星这两种用于复治结核及耐药结核治疗的抗菌药物占我院抗菌药物费用比例较高, 均在20%以上;在排除这两种用于复治结核及耐药结核治疗的抗菌药物后,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2月份降至30以下, 使用百分率降至50%以下, 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 表明这两种药物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使用百分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 笔者建议, 排除用于复制结核及耐药结核的抗菌药物后, 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使用百分率更为合理, 同时也更加符合在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时抗结核药物不计算在内的原则。对于抗菌药物使用较为特殊的专科医院, 是否考虑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 制定更为合理的抗菌药物强度计算方法或强度值, 从而客观地评价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2]《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抗菌药物分类及规定日剂量》[S].2011, 8.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第9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区卫生局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相关文件要求和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

二、整治工作范围及主题

范围:使用抗菌药物的全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主题:促进抗菌药物管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三、组织管理

成立全镇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负责组织、指导、落实相关工作。

组 长: 田纯兴 石桥驿镇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廖朝雨 石桥驿镇卫生院业务副院长

张一付 石桥驿镇卫生院盐池分院副院长

成员:张家海 帅小晖 芦元娟 廖开容 彭艳丽

刘桂梅 丁红星 徐红明 望美菊

四、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1、开展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培训,加强考核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临床工作中经验用药或不按规定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培训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增强依法执业意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建立完善处方点评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和《中国国家处方集》,医疗机构要制定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建立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干预制度并抓好落实。

3、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

[2009]38号),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推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4、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预警机制。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提高病原微生物监测和细菌药敏试验水平,确保准确、快捷出具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积极推进临床药师制。继续推动临床药师制试点,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推动责任落实,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允许并鼓励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导,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

6、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认真做好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做好数据收集、上报、分析和结果反馈等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7、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检查。组织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项药事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的落实情况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情况等。根据发现的问题积极组织整改,推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

8、将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纳入医师定期考核重要内容,认真考核,严格奖惩,推动医师合理用药,规范诊疗。

五、整治工作步骤

(一)部署启动阶段(2011年6月)

召开动员会,成立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全镇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工作。各医疗机构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和方案。

(二)自查整改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

各有关单位根据本执行方案及本辖区的具体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对本单位抗菌药物的管理,积极开展自查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督导检查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根据各地、各单位的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和暗访。

(四)总结上报阶段(2011年11月)

根据督导检查和暗访情况,对各单位开展整治活动的情况进行通报,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区卫生局。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严重违反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人员,将根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持续改进和巩固提高阶段(2010年-2013年)各医疗机构要在2011年专项整治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持续整改,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石桥驿镇卫生院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第10篇

县卫生局

我院自七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制定了渭源县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设置了专项活动办公室,经过了宣传培训和自查自纠,目前已进入了督导检查阶段,现将自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7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4.65%,较1—4月份75.01%下降了10.36个百分点。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7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30.81%,较1—4月份46.7%下降了15.89个百分点。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以一年为测算周期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我院20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69.11DDD,抗菌药物金额占全部药品金额的26%左右;今年抗菌药物金额比例为:5月份24.17%、6月份18.25%、7月份18.21%,预计我院今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4、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Ⅰ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70.1%,其中有预防用药指征病例为50%左右。

5、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

我院现阶段择期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都能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给药。

6、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大大缩短,基本在24小时以内,个别手术预防用药时机延长至48小时。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院制定了《2011年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下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办公室,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检查专班。召开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作了动员报告,与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签定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明确了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全院医生签署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承诺书,做到人人知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完善制度,严格抗菌药物管理。

我院在2008年已下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进行严格限定,并根据今年抗菌药物采购目录进行了部分调整,将个别过去为限制使用级药物调整为特殊使用级。

结合现阶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我院今年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补充规定》、《关于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补充规定》两个补充规定。明确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的人员组成、会诊职责,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做出规定,对其使用流程及会诊、审批程序进行了细化。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征,不同部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品种选择、剂量及疗程都做了详细规定。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使用抗菌药物的,对手术种类也进行了明确。

每半年公示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的应当措施,由我院感染办具体负责。

3、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5月以来,我院组织全院医师和药师进行了三期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共计100人左右参加,第一期是抗菌药物管理知识培训,内容为:“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础”;第二期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内容是 “技术层面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第三期是组织收看卫生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远程视频培训”。知识培训后组织了全院医生和药师的考试。

4、清理抗菌药物品种,保障用药安全。

我院对抗菌药物品种进行了讨论,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不超过35种,形成了我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5、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查力度,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我院积极开展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每月抽查运行病例50份以上,为各临床科室当日在院患者总数,占当月出院患者的25%左右。由药房窗口药师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初步分类,临床药师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检查专班成员进行详细审核,并根据处方点评要求把抗菌药物处方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又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

每月通报活动开展和医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重点处方进行点评与公示,对不合理用药医生公示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使用量、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物品进行公示。对抗菌药物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院采取了个别谈话、扣科室当月绩效考核分、个人承担全部违规药品费用等处理。

启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通过全院医生共同努力,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有明显下降,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也日趋合理,但部分指标离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下阶段的工作中将再接再厉让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更规范、更合理。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第11篇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院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 1、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但联合用药率较低。抗菌药物使用应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药物到达感染部位的浓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致病菌尚未明确或病情危急时, 可根据感染的部位及患者的年龄、病史、临床特征等进行经验治疗。经验性的治疗方案是以各种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其目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基础制定的, 并非个人经验。单纯的病毒感染、非感染所致的发热不应选用抗菌药物。然而, 抗菌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率偏高的现象比比皆是。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仍然达到30%左右,与目前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无指征和预防用药过多。临床工作中,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患者, 都存在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偏高的现象, 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过宽,有的甚至缺乏应用指征, 抗菌药物被滥用。如在门诊或急诊,即使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也较广泛地应用抗菌药物;有的临床医师(乡村医生)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现象, 便开始应用抗生素, 既不查询发热原因, 也不做相应病原检查。事实上, 这不但违反临床诊疗常规,也违反了合理用药原则。

3、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 医生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非常不合理。但在使用剂量方面,没有用大剂量、超剂量现象存在。

二、对策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有效地控制感染, 避免菌群失调及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 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 必须加强以下工作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察、处方审核、分级管理及医生使用权限;尽可能确立病原学诊断,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等。

2、切实加强临床医师(乡村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与知识培训, 让医师掌握抗菌药物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联合使用及预防使用的指征、细菌学、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经济学等相关知识;

3、加大宣传力度, 让全民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切实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

4、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新农合,切实加强合理用药的考核工作。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第12篇

关键词:抗菌药,使用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原卫生部颁发的用于规范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原则。自颁布以来,各医疗机构均在抗菌药物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完善,但由于各医疗机构的临床实践情况不一,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仍然频发,以手术室用药为例,术中易对术野造成污染而增大感染风险。为降低感染率,常给予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如不合理用药会适得其反[1]。本研究对如东县岔河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临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4—2015年本院计算机软件系统中记录的各个科室(手术室、妇产科、肛肠科、普泌外科、骨科、脑胸外科等)住院患者口服与注射抗菌药物的相关数据。

1.2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方法进行评估,其中DDD值参考《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药品字典及DDD值》确定;AUD=〔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同期出院患者数)〕×100%;用药频度(DDDs)=某药的总用量(g)/该药的DDD值;限定日费用(DDC)=某药一定时间内的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值。

1.3 抗菌药物AUD合理性判定标准

本院住院患者AUD是否合理的判定参照《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

2 结果

2.1 2014—2015年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院2014年西药使用金额为1837.38万元,其中住院患者使用金额为1209.67万元,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金额为632.07万元。2015年西药物使用金额为1842.46万元,其中住院患者使用金额为1194.32万元,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金额为656.26万元。2014、2015年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药品销售总金额中的占比分别为34.4%、35.6%,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6.8%、50.7%,AUD分别为51.10〔DDD·(100人)-1·d-1〕、40.20〔DDD·(100人)-1·d-1〕,较2014年,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率、AUD下降。

2.2 2014—2015年本院住院患者各类抗菌药物AUD及排序

2014—2015年住院患者各类抗菌药物AUD排序较为平稳,2014、2015年AUD排名均在前5位的抗菌药品种类为:第2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其他β-内酰胺类、第3代头孢菌素。详见表1。

2.3 2014—2015年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AUD前10位药物2014—2015年住院患者AUD排序均在前10位的抗菌药物有氨曲南、头孢西丁、头孢克肟、头孢米诺、头孢丙烯、头孢替安、头孢呋辛、美洛西林,其中大部分为注射剂,头孢克肟、头孢丙烯、克拉霉素为口服制剂,详见表2。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各项应用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2014、2015年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药品销售总金额中的占比分别为34.4%、35.6%,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6.8%、50.7%,AUD分别为51.10〔DDD·(100人)-1·d-1〕、40.20〔DDD·(100人)-1·d-1〕,较2014年,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率、AUD明显下降,这与《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3]中将AUD控制在40.00〔DDD·(100人)-1·d-1〕的要求还有差距,但低于原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于2005-2007年所报道的85.10、78.60、78.40〔DDD·(100人)-1·d-1〕。

3.2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3.2.1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表明,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第3代头孢菌素、第4代头孢菌素等的滥用是耐多药菌株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4]中第1代头孢菌素推荐使用量发现,其使用有超推荐使用量现象,仍居AUD首位的第2代头孢菌素、第4代头孢菌素AUD呈现下降趋势,氟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类AUD未见较明显变化,但排序仍居前10位,表明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需做出改善。

3.2.2 抗菌药物使用较为集中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抗菌效果强及抗菌谱广等优点,表明临床上对抗菌药物的选择范围较为狭窄,且并未做到针对性用药,由此可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仍是克服细菌耐药性的关键。

3.2.3 抗菌药物使用级别管理不严格

参照抗菌药物特征,将抗菌药物的使用级别分为限制使用级、非限制使用以及特殊使用级,因此,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时,各科室应以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来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级别,进而建立起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避免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的出现[5]。本院住院患者AUD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AUD较大,提示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需进一步提高,有必要加强管理。

3.3 规范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AUD未达标的原因,本院2014—2015年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存在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较长、用药指征控制不严格等现象,应做好干预,如应参照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价格合理性及患者的实际病情需要选择药物;选取适当的抗菌药物后找准用药时机,一般于皮肤切开前给药,以使细菌侵染身体达到药物理想水平,此外,可结合快速静脉滴注,尽量避免不间断、长时间或缓慢给药[6];为促使药物间协同与叠加增幅疗效,药物联用前应严格遵循复合药物的指导原则,单一用药效果优可避免联合用药,以做好本院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参考文献

[1]史桂玲,张惠娟,孙秀颖,等.我院住院患者2008—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6):510-512.

[2]钱成兰,王萍,王江流.整治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34):3190-3193.

[3]陈艳伟,于雪,梁卉.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6(12):837-839.

[4]李静,孙秀英.我院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5):582-584.

[5]冯娜.2011—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26(7):960-962.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精选12篇)彩云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治情况 第1篇福禄镇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