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欧洲主权债务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欧洲主权债务范文(精选11篇)

欧洲主权债务 第1篇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为契机的

相关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底, 希腊政府债务余额已经超过其GDP的110%, 财政赤字超过了其GDP的12%以上。从2010年4月份开始, 希腊政府必须力争从国际市场上筹集到大量的资金, 以偿还其陆续到期的巨额债务。鉴于希腊负担的债务已经远远超过其偿还能力, 四大信用评级机构将其债券评级不断调低。欧盟当初在救完希腊后再设定7500亿欧元稳定机制, 以防希腊债务危机在欧元区蔓延并冲击全球金融市场。随后爱尔兰、葡萄牙出现了同样的问题。2010年12月14日,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大幅下调爱尔兰主权信用评级, 由Aa2降5档至Baa1, 前景展望为负面。20日下调了爱尔兰联合银行、爱尔兰银行、EBS住房互助会、爱尔兰人寿保险和金融集团、爱尔兰全国住房互助会等五家金融机构的银行存款和优先债务信用评级。就在希腊的国债评级被调低后不久, 葡萄牙的国债评级也被降至A1级, 穆迪还声称将西班牙政府债券的AAA评级, 并放入可能下调的观察名单中。此外, 还有英国、美国、日本也可能遇到主权债务危机。中国地方政府目前债务风险实际上已经超过金融风险, 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头号杀手。目前中国地方政府负担的债务总额已经高达近3万亿元人民币, 倘若出现违约, 地方政府将面临风险。

早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 欧洲就已经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的迹象, 美国的次贷危机只不过进一步加速了其暴露与爆发的速度。众所周知,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了调节经济良好运行所能采纳的两个重要调剂工具。宽松的财政政策往往会伴随紧缩的货币政策, 而紧缩的财政政策则会伴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导向与调节机制不尽相同, 通过松紧搭配的各种组合, 这两种宏观经济政策就可以有效地对经济运行实施调控, 进而达到既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首先, 在欧元区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以后, 区内各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跛足”的现象。由于欧元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距甚远, 尽管实施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 但当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时只能靠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救助, 欧洲央行却无法对单一的国家实施救助。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建立有效的解困机制与救助机制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只有将两种政策配合使用, 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调控效果。欧元区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 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欧元区各国运用经济政策发展本国经济的空间与能力。

其次, 由于欧元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距甚远, 如希腊、意大利、土耳其等南欧国家在经济体制与运行方式上都与英、德、法等国家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 国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就逐步表露出来。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既没有特殊的地域优势, 自然资源也不丰富, 更不具备领先的创新技术, 由此, 德、法等经济发达国家自然而然就垄断了欧盟对外出口的绝大部分份额。强国的发展优势与弱国的发展劣势越来越突出, 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也就变得越来越明显。经济强国带动不了弱国, 弱国的放缓也同时拖慢了强国的发展。由于没有发展后劲, 又要筹措资金偿还不断到期的债务, 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由此发生。

再次, 尽管实施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 但当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时只能靠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救助, 欧洲央行却无法对单一的国家实施救助,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成本又很高, 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建立有效解困机制与救助机制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欧盟与欧元区的决策机制极为复杂, 面临突如其来的危机, 作为一个“拼凑在一起的”整体的欧元区很难迅速做出反应, 并制定出有效应对策略,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多米诺骨牌”似的危机爆发现象了。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 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冲击。欧洲债务危机多来自于政府负债过多, 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需要政府继续扩大赤字。面临危机, 欧洲各国只能选择收缩政府支出, 才能避免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同时, 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说明国际金融危机的后果尚未远去, 经济持续复苏的势头还不知能否持续, 甚至有可能被推迟, 进而会延缓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如果欧盟债务危机继续扩大, 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必将进一步扩大, 也会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贸易政策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 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2010年7月21号的欧元汇率为1欧元=8.7452人民币元, 而2011年6月11日的1欧元=9.4270人民币元。由此可见, 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央行的救助, 市场对欧元的信心还是挺好的, 对人民币还是升值, 不会太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但由于欧元本身的一些缺陷, 需要谨慎对待欧元储备问题, 时刻关注, 及时做好预防贬值的准备。

第三, 由于欧元的出现, 使得美元的霸权地位得以缓解, 分担了部分世界经济的铸币税、通货膨胀税、国际贸易收益、再投资收益及清算收益。亚洲的一些国家想建立亚元,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让我们看到了欧元的一些缺陷, 为我们在建立亚元或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因此, 我们有必要逐步改善我们的国际储备结构。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们可以借欧元处于相对低位的时候将外汇储备中的部分美元资产置换为欧元资产, 同时增持部分黄金资产, 使我国的国际储备结构多元化。此外, 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方式多表现为单打独斗,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势单力孤, 不仅成本高、风险大, 与当代国际竞争中以跨国公司为龙头的供应链、价值链竞争相比, 差距极大, 很难防范诸如此次债务危机的风险。因此, 我国应该建立境内外连接各种生产性服务的商业机制和平台, 将各个外贸企业联系起来, 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摘要:2010年2月初以来,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对各国金融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退, 世界经济复苏越来越明显,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国际金融市场出现震荡, 影响着尚未完全复苏的世界经济。2008年经济危机到现在, 各国经济恢复都很缓慢, 各国偿债能力降低, 出现的以欧洲为代表的主权债务危机, 国债利率提高, 又加重了各国的还款能力, 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欧元

参考文献

[1]余南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理论挑战与现实警示[N].文汇报, 2010.4.17.

[2]宋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下半场或将至[N].中国证券报, 2010-4-21.

[3]张尚斌.希腊债务危机——美国未来十年的榜样[J]证券市场周刊, 2009-12-7.

[4]严丽丹.欧盟施压希腊应对危机措施升级[N].金融时报, 2010-1-12.

[5]张锐.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与影响[J].中国货币市场, 2010 (3) .

[6]郭红利.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之主权债务危机[J].商场现代化, 2010 (2) .

[7]张婷婷.主权债务危机的警钟敲响[J].金融博览, 2010 (1) .

欧洲主权债务 第2篇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希腊采取了一系列赤字财政刺激经济,但在政策还未收效前,希腊却遭遇主权债务危机,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凯恩斯赤字财政的缺陷。

1、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背景及演变

希腊在欧元区内属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公共负债状况长期以来都比较严峻,特别是为了加入欧盟,希腊政府通过高盛的一系列操作,将大部分的负债都掩盖起来,为现在的财政危机埋下了祸根。当然,加入欧盟后,希腊作为其援助计划的主要受益国,在20至20之间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平均年增长率约为4%,这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政府的财政和经常项目的高赤字。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在全球的迅速的蔓延,希腊国内消费受抑,经济下滑,出口锐减,于是政府主动干预宏观经济,大举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赤字来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非但没使经济转好,反而使得希腊的主权债务和风险越积越高。

2、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与赤字财政

(1)凯恩斯赤字财政政策基于上世纪30年代英国面临的经济危机,凯恩斯在其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批判了萨伊关于“供给创造需求”的论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他认为光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能保持经济的均衡状态,在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时要积极运用“看得见的手”即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譬如,政府承担铁路等公共事业的投资,承担社会福利责任,对贫困者提供救济,向私人企业增加贷款投放等,使经济尽快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这样市场的缺陷完全可以通过政府扩大支出、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弥补,由于政府扩大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带来财政上的赤字,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赤字财政政策。此次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虽然可以归咎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欧元区本身制度设计的缺陷和其国内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导致主权危机根本原因在于凯恩斯赤字财政政策的缺陷。

(2)赤字财政与主权债务危机

政府采取赤字财政可以干预经济,同时对私人投资造成一定挤出效应。这些赤字可以看作对未来的负债,如果其用于“生产性的用途”,即能带来整个社会商品和劳务的增加,那么这种负债预期可得到补偿;但若大量负债不能用于“生产性用途”或者用于“生产性用途”的效果差,那么这些负债就不能预期有能力被偿还,从而逐渐积累越来越多的债务风险,最终导致主权债务危机。用于“生产性用途”的效果差属于凯恩斯赤字财政的理论缺陷,不能用于“生产性用途”则是由希腊赤字财政下高福利和提前消费思想造成的。

(3)理论缺陷

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划分成几个独立的核算范畴,将国民收入(用字母Y表示)描绘成用在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纯进口(X)上的花销,而忽略对外贸易后,提出著名的公式:Y=C+I+G。然而凯恩斯没有对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作出区分,认为消费只与目前收入有关,而与财富无关,那么总收入就会被凯恩斯低估,从而边际消费倾向就会被高估,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需求的作用和效果也被高估,因此高赤字用于“生产性用途”的效果也被高估,从而预期不能被全部偿还的风险越来越大。

作为扩大需求的.措施,赤字政策具有收入效应。凯恩斯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减少会通过乘数效应会引起收入和消费的一轮一轮循环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成倍的增加,经济走出危机和失业走向繁荣。但是投资的拉动作用却也有限。

在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的时候,挽救情况严峻的出口和国内经济,希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的财政刺激政策。

凯恩斯的一个核心观点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政府支出(主要来自财政赤字)会由于经济复苏带来的收入而得到回收。但希腊经济在走出泥潭之前,反而因为巨大的财政赤字而进一步恶化,世界主要评级机构的负面评级只是压垮希腊的最后一根稻草。

(4)赤字政策下的高福利

希腊政府长期处于财政赤字,这些赤字只能通过政府发行公债来弥补,从而会拉高政府债务,最终导致主权债务危机。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按希腊人口1100万左右计算,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

最关键的是这些赤字大部分并没有被用于“生产性用途”,而是被用于支撑优厚的福利体制。目前,希腊人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3岁,每年还有多达6个星期的休假。20时,希腊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8%,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25%,而且希腊的老龄化负担占GDP的15.9%。10%左右的失业率使得失业救济的负担很重。

参考文献:

[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徐毓译,北京:商务图书馆,1983

[2]蔡云.后金融时代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与反思[J].现代财经,(05)

浅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第3篇

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即一国政府失信、不能及时履行对外债务偿付义务的风险。

二、各国债务危机

(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当时,这不仅引发了希腊股市大跌,还拖累欧元对美元比价走低。因此,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

为抗议政府紧缩财政计划,250万名希腊劳工再度走上街头抗议、罢工,并引发流血骚乱。

2010年5月10日,欧盟成员国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避免危机蔓延。

(二)爱尔兰债务危机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2010年7月19日宣布,因爱尔兰国家财政出现明显衰退迹象,将其政府债券评级由“Aa1”下调至“Aa2”。

爱尔兰政府正逐步失去财政实力,国家债务风险明显加大。一段时间以来爱尔兰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大幅上升,债务承受力逐步减弱。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前景黯淡,数据显示,爱尔兰金融业与房地产业出现显著衰退,私营部门信贷持续缩减。此外,从一系列资本重组数据中发现,银行系统及政府债务风险日益加大,国有资产管理署成为政府创立的旨在收购银行不良贷款的特殊目的载体。

2010年11月22日,爱尔兰总理考恩(Brian Cowen)终于确认,其与欧盟达成了金融救助计划协议,但宣称救助总额将少于1000亿欧元。

三、欧洲债务危机正在蔓延

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的赤字,均占到本国GDP的10%以上,远远高过3%的安全线和欧盟自身的标准。如果不对深陷债务危机的国家施以援手,一旦出现债务违约,欧元几乎无可避免地会发生动荡,造成汇率进一步大幅下挫。

(一)西班牙债务

西班牙的就业和房产等问题不容乐观,该国可能成为下一个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国家。

2010年西班牙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例在63%,远低于葡萄牙的83%、爱尔兰的94%和希腊惊人的130%。经济学家认为,一旦债务占GDP比例达到90%左右,发生金融危机和债务违约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IMF预计到2014年西班牙债务占GDP的比例也只会达到80%。据IMF预测,西班牙2010年的失业率为20%,比葡萄牙整整高出一倍,更是高于爱尔兰的13%和希腊的12%,情况不容乐观。西班牙也是欧洲住房市场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西班牙存在房产泡沫以及相应的建筑市场过热问题,产能大量过剩,大量房屋空置,建筑行业岌岌可危。产能过剩、经济疲软、通货紧缩压力、高负债等各种理由令西班牙房价的下跌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随着房价走低,西班牙的世界级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与美国最糟糕的次贷发放机构一样。

与爱尔兰、希腊和葡萄牙不同的是,如果要救助西班牙,规模会太大而不好实施。西班牙银行业总资产近3.5万亿欧元,比爱尔兰、希腊和葡萄牙三国银行业总资产之和还要高出近1万亿欧元。

(二)葡萄牙债务

葡萄牙公债和10年期德国公债利差曾触及到欧元历史最高位481个基点。爱尔兰公债的利差约为645个基点,而西班牙也已升至260个基点。

对于葡萄牙来说,融资成本已经达到了其难以承受的水平。如果市场利率水平保持当前水平,葡萄牙何时还能将债务展期。

此外,标准普尔近来也下调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这足以使投资者进一步担忧整个欧元地区的财政危机可能会越来越广的蔓延。

四、探讨化解债务危机的办法

笔者看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不可能一帆风顺,从实际情况来看,欧洲从主权债务危机中走出的路径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是欧元区国家甚至整个欧盟国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努力,帮助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走出危机。如果这条道路能够奏效,那将是最简捷也是危害最轻的路径。

二是实施大规模的国际救援,或者由各主要国家增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金份额,再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救助规模。

三是从经济学上分析,解决债务危机要依靠经济增长。然而,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是加大政府支出,这与控制债务很矛盾,因此,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才能真正的解决。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第4篇

关键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区,PIIGS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与演进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简称欧债危机, 是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洲部分国家因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并超过了其自身清偿能力, 造成无力还债或者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2009年12月,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最早在希腊凸显。随即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 并将其评级展望定位为负面, 希腊乃至整个欧洲的债务危机由此拉开序幕。截止到2010年4月底, 其已经蔓延至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和西班牙 (与希腊一起, 被国际评级机构称为“PIIGS”) 。此后, 法国和德国两个欧元区的核心国家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2012年初, 标准普尔宣布将法国等9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 法国主权信用被踢出AAA级。至此, 由希腊开始的主权债务危机已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内部原因

(一) 过度举债, 积累主权债务危机隐患

为了大力发展经济, 希腊等国长期过度负债投资。据统计, 除西班牙与葡萄牙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 PIIGS五国在1980~2009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长期的负债投资导致了巨额财政赤字。根据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 政府财政赤字不应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 而在危机形成与爆发初期的2007~2009年, PIIGS五国政府赤字数额急剧增加。以希腊为例, 从2001年加入欧元区到2008年危机爆发前夕, 希腊年平均债务赤字达到了5%, 而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2%;希腊的经常项目赤字年均为9%, 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1%。2009年, 希腊外债占GDP比例已高达115.1%, 该比例在2010年更是达到了144.9%。

此外, PIIGS国家刚性的高福利制度也是造成财政赤字严重和政府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战以来, 希腊等欧元区国家的历届政府为讨好选民, 在没有建立在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之上实施了以高工资、高福利为特色的政策与制度, 从而造就了过分强调民众高收入、高福利的社会现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工资水平高速增长, 实际工资增速超过了GDP的增速。以希腊为例, 尽管希腊GDP增速始终徘徊在1%~2%之间, 但实际工资增速却一直高于5%。另一方面社会福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用于社会保障的公共支出占到了GDP的18.7%。当经济危机来临时, 政府收入明显下降, 但政府用于支持高福利政策的支出却是刚性的, 甚至有所增加的, 那么结果必然是政府财政赤字扩大和公共债务激增。

(二) 产业结构不合理, 易受金融危机冲击

出现危机的PIIGS诸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 其经济发展更多依赖于外需拉动的产业, 比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航运业或旅游业, 或者容易产生经济泡沫的房地产业。这些产业都较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希腊为例, 在欧元区国家中, 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由于希腊的游客主要来自欧美, 若金融危机到来, 欧美游客会因失去工作或收入急剧下降而减少旅游, 希腊旅游业受到影响就不难想像。航运业是出口依赖型行业的代表。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必然会导致希腊航运业的衰退。金融危机对主导产业的冲击将致使希腊经济陷入衰退。

(三) 欧元区制度不合理, 无力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作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 欧洲央行主导各国货币政策大权, 而财政政策则是由各成员国根据本国经济情况决定。当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 在货币政策的使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 财政政策成为各欧元区各国应对经济衰退唯一的“良药”。毫无疑问, 扩张型财政政策在缓解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和刺激经济增长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 过度使用积极财政政策又加重了政府债务的负担, 从而使得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外部原因

(一) 2008金融危机爆发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导火索

2008年9月金融危机的爆发终止了PIIGS国家这种过度依赖外债发展的增长模式从而引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首先, 金融危机造成了大量外资的撤离, 依靠借新债还旧债的方法已经不可持续。据统计, 2007年底, 仅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三国获得的外国投资就有3380亿欧元, 而2011年该数字下降到-880亿欧元, 即外资净流出880亿欧元。其次, 由于金融危机前PIIGS五国的投资主要针对国内非贸易部门, 造成贸易竞争力持续下降, 贸易逆差持续增加, 依靠贸易盈余来偿还外债的做法显然也变得不再现实。第三, 金融危机爆发使得PIIGS国家内在经济受到冲击, 在无法实施货币政策救市之时PIGGS国家不得不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该措施在减缓衰退的同时也造成政府财政开支急剧增加。总之, 当PIIGS国家旧债到期, 其无法从贸易盈余中自筹资金也无法通过外借来偿还之时, 宽松财政政策的实施又迫使其进一步扩大财政开支, 最终致使其无力偿还到期旧债, 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二) 评级机构下调主权评级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助推手

在2008金融危机下, PIIGS国家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致使财政支出激增, 财政赤字不断扩大, 国家债务严重超过其偿债能力。屋漏偏逢连夜雨, 正在此时, 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陆续下调其主权评级。2011年7月末标准普尔已经将希腊主权评级调到了垃圾级, 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 继而在9月份和10月初标准普尔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主权评级被下调使得上述PIIGS国家借入资金的利息变得相当高, 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四、总结

虽然引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很多, 但无外乎可以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有三, 一是债务国长期依靠负债投资来发展经济的增长模式与刚性的高福利制度埋下了债务危机的隐患, 二是债务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使得其易受金融危机的冲击, 三是欧元区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则使得其在遭遇金融危机时无法有效应对。外部原因有二, 一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二是国际评级机构频频下调其主权评级则令债务危机被逐步放大乃至升级。

参考文献

[1]刘迎霜.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11, (11) :3-8.

[2]叶谦, 沈文颖.拉美债务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成因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 2011, (10) :167-174.

[3]李畅.简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36) :6-7.

[4]徐秦玲.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缘由、影响及警示[J].经济观点, 2011, (11) :88-89.

[5]卢欣雪, 许逸伦.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J].现代商业, 2011, 126.

[6]马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影响和应对[J].统计与咨询.2012 (.1) :30-31.

欧洲主权债务 第5篇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信用评级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09-02

一、三大评级机构引爆欧债危机

2009年12月8日,惠誉率先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同时将希腊公共财政状况前景展望确定为“负面”。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12月22日,穆迪将希腊短期主权信用级别由Al下调至A2级。连续的主权信用级别下调使希腊马上陷入政府融资成本被抬高的困境,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在市场上发酵并产生了连锁效应。

2010年4月27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BBB+降为BB+,短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2降至B,评级展望定为负面。这是自欧元开始启动以来,第一个欧元区国家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评为垃圾级。此举加深了外界对于希腊债务危机升级的恐慌情绪,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剧烈震荡。其他欧洲国家也迅速成为三大巨头下调评级的目标。4月底,标准普尔将葡萄牙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降至A-。5月5日,穆迪将葡萄牙Aa2级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并提出有可能下调两档的警告。5月底,惠誉宣布将西班牙的主权评级从AAA级下调至AA+级。

一时间,整个欧洲风声鹤唳,债务危机阴霾笼罩。短短几个月,欧元已经从2009年底的强势货币,一路狂跌近16%,欧洲三大主要股指下跌均超过5%,最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演变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信用评级的巨大威力再一次展示得淋漓尽致。

二、欧债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备受诟病

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信用评级机构发挥着为金融产品确定投资风险的职能,它们提供的评级结论影响着投资者买还是不买,或以何种价格购买,因而对金融市场有重要的影响力。在事实上,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却往往收到广泛的批评。尤其是在此次欧债危机中,评级机构更是备受诟病。

1.信用评级机构备受诟病的原因分析

(1)垄断地位。从1975年开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信用评级机构实行认证制度,在此认证制度下美国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只有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家,形成事实上美国政府支持的寡头垄断。2009年数据显示,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占据了全球信用评级服务市场98%的份额和90%的收入。在金融市场上,一方面是对信用评级的依赖与看重,另一方面是信用评级机构由于垄断而缺乏市场的竞争与约束。在利益的驱使下,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失真也就不可避免。无论在次贷危机还是此次欧洲债务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同样没能发挥应有的风险预警作用,反倒成为金融危机的帮凶。

(2)双重标准。在主权信用评级问题上,三大评级机构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国家的信用等级,它们对美国本土市场存在的问题经常视而不见,对他国的金融市场动态则往往“明察秋毫”。2010年美国的联邦赤字高达GDP的10%,债务规模已经占美国GDP的95%。美国财政赤字连创历史新高,美国国债依旧没有丧失AAA评级。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中国有着巨额外汇储备和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但主权信用评级长达10年被压在BBB级,直到现在也只是A+级,与AAA级相差4个等级。

(3)缺乏监管。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享受着垄断经营权,而其自身却缺乏监管。虽然名义上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是非官方的民间机构,并且标榜“公正、独立、客观、科学”,但基本上处在一种美国监管机构“说谁行谁就行”的原始状态。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应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2001年刚加入欧盟的希腊距这两项指标相去甚远,为此,美国投资银行高盛为希腊设计了“货币掉期交易”以掩饰巨额债务。其后,高盛在6次承销希腊政府债券的过程中均未披露此交易,欧盟金融监管机构对此一无所知。

2.呼吁打破垄断格局,加强评级机构的监管

在全球金融市场上,作为评级寡头,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威力甚至被认为超过了美国政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国际评级机构就像躲在幕后的影子帝国,影响着很多国家的兴衰。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信用评级机构所扮演的角色更加受到争议。国际舆论纷纷要求信用评级机构进行改革,改变美国一家主宰全球信用评级市场的状况。欧盟国家已深刻认识到加强评级机构监管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发表联名信,建议欧盟重新审查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公布评级结果的方式,以及它们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并建议成立欧洲自主的信用评级机构,以免受制于传统的三大评级机构。

三、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启示

1.重点培育数个有实力的评级公司。在政策和资源上给予扶持,使其能够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创建一套能反应中国真实竞争力和信用等级的方法,重新建构评级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对国内的金融资产重新定价,重新夺回话语权。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可充分借鉴三大评级公司成功的历史经验,不能对其全盘否定。

2.积极推动评级机构“走出去”战略,发挥中国评级机构的国际影响力。并根据需要,同其他国家的评级机构相互借鉴,积极参与国际评级体系和国际评级行业监管的建立,以打破三大评级公司的国际垄断地位,使评级体系更趋多元化和灵活性,提高评级的透明度的前瞻性。

3.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要限制外资评级机构的评级自由,切实保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实施信用评级市场对外开放的对等原则,即在相应领域各评级机构所在国承诺对方的准入资格。在一些领域也可以实施“双评级”制度,即中方和外资评级机构共同评级。

4.设立一个权威的监管机构。中国的评级机构同样会遇到美国评级机构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所以对评级机构的监管要从严,要做到专业化,并设立退出机制。同时适当的引入一些合理的制度安排如对可能导致危机或泡沫的金融产品实行“休评”,评级机构对自己的评级意见要承担相应后果等来提高中国评级机构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1]周茂荣,杨继梅.“欧猪五国”主权债务危机及欧元发展前景[J].世界经济研究,2010(11).

[2]刘昊虹.欧元问世后国际储备货币竞争格局与欧元危机[J].财经科学,2010(8)

浅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第6篇

1. 主权债务危机的含义。

以国家信用担保发生的债务, 到期无力偿还所形成的债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起源于国家信用, 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

2. 形成过程。

(1) 开端: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 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 但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 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具体事件: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 前景展望为负面。2009年12月15日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2009年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2009年12月22日穆迪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 评级展望为负面。 (2) 发展: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 包括比利时、西班牙等, 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 希腊已非危机主角, 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具体事件: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2010年2月4日西班牙财政部指出, 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2010年2月5日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 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 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3) 蔓延: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 欧元大幅下跌, 欧洲股市暴挫, 整个欧元区面对成立11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具体事件:2010年2月4日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2010年2月9日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 创历史最高纪录。2010年2月10日巴克莱资本表示, 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 (4) 升级:希腊财政部长称, 希腊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以度过危机。但是欧洲各国在援助希腊问题迟迟达不成一致意见, 4月27日标普将希腊主权评级降至“垃圾级”, 危机进一步升级。具体事件:2010年3月3日希腊公布48亿欧元紧缩方案。2010年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及IMF提出援助请求。2010年4月26日德国表示, 除非希腊出台更为严格的财政紧缩政策, 否则不会“过早”援手。2010年5月4日欧债危机升级, 欧美股市全线大跌。2010年5月6日欧债危机引发恐慌, 道指盘中暴跌近千点。2010年5月10日?欧盟和IMF斥资7500亿欧元救助欧元区成员国。2010年5月20日“问题债券”恐酿欧洲银行危机, 金融股频频失血。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成成因

1. 高赤字拖累主权信用是其直接原因。

欧元区许多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都大大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占GDP 3%和60%的标准, 这是导致主权信用危机的直接原凶。据统计, 2009年, 希腊、葡萄牙、爱尔兰和两班牙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12.7%、9.3%、11.8%和11.4%, 均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上限。此外, 四国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估计分别为113%、75.2%、63.7%和59.5%, 也均接近或大幅超过欧盟规定的60%的上限。

2. 内部经济失衡是其根本原因。

内部经济失衡是引发债务危机的根源。自欧元区成立以来, 欧元区内部各国竞争力的差异和宏观失衡日益显现 (欧盟委员会主要根据欧元区各国价格和成本的差距以及贸易收支状况来判断各国竞争力) 。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报告, 德国是欧元区几个大国中唯一竞争力出现上升的国家, 与之相比,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希腊和葡萄牙却出现了竞争力大幅下降和贸易赤字严重恶化现象。

3. 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导致了主权债务问题的产生。

一方面, 欧元区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干扰了统一货币政策的运作, 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各国面对危机冲击时, 过多依赖财政政策, 而且有扩大财政赤字的内在倾向。因为, 成员国财政赤字的加大可以刺激本国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同时又可以把通货膨胀的责任归于欧洲央行。另一方面, 欧元区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 使希腊等国能够获得低廉借贷, 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掩盖了其劳动生产率低但劳动成本高等结构性问题。经济危机下这些问题日益凸显.希腊和两班牙等国越来越难越履行债务, 最终引发大规模违约。

4. 国际评级机构与对冲基金推波助澜。

国际炒家的投机炒作加速了本次债务危机。10年前, 高盛公司帮助希腊政府掩盖真实债务问题而加入欧元区, 2002年起, 又诱使希腊购买其大量CDS等金融衍生产品, 导致当前债务危机。危机后, 国际游资大肆沽空投机欧元, 在金融衍生品的助涨下, 希腊贷款成本飙升, 危机被放大蔓延至整个欧元。国际评级机构也扮演了火上浇油的角色。

5. 救援迟缓延误时机。

欧债危机2009年12月上旬发端于希腊, 希腊政府一直坚称并不需要外界资金支持, 但市场仍然反应强烈。随着投资者对希腊政府出现债务违约的担忧与日俱增, 希腊国债收益率节节攀升, 这意味着希腊政府进一步融资的成本在不断增加。由于从市场上融资以偿还到期债务的大门被堵死, 希腊政府于4月23日被迫要求启动欧元区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联合救助机制。经过艰难谈判, 5月2日才同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救助方案达成协议。欧盟各国政府、党派、团体、民众在救援行动上不能协调一致, 争议甚至冲突不断, 迟缓了救援时机, 没能及时挽回投资者信心, 加剧了危机蔓延。

三、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方式

目前来看, 欧洲走出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路径有四种:

1. 欧元区国家甚至整个欧盟国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努力, 帮助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走出危机。

这样做的可能性是: (1) 不救助危机国家会危及自身经济安全, 甚至会导致欧元区解体, 而欧元区解体将对大多数欧元区国家极为不利; (2) 在对冲基金大举做空欧元与欧洲股市的情况下, 救助行动越迟缓就会导致危机越严重, 即使仅有几个国家爆发危机也会形成“蝴蝶效应”, 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甚至实体经济大幅震荡。这样做的不利因素是: (1) 危机的程度不明朗。 (2) 救助行为会遭到援助国与受援国民众的双重反对。 (3) 救助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巨大的道德风险与经济风险。

2. 把发生危机的主要国家逐出欧元区或静等这些国家主动退出欧元区。

但在欧元区的设计方案与制度安排中, 并没有把一个主权国家逐出欧元区的规定与机制。退出国家经济前景将面临更加灾难性的后果。退出欧元区就意味着退出欧盟, 这无疑会使退出欧元区的国家面临灭顶之灾。

3. 实施大规模国际救援, 或由各主要国家增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金份额, 再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救助规模。

这样做的好处是全球各主要国家一致行动, 既能大规模地扩大救助规模, 又能提高整个世界对救市前景的信心。但这种做法的最大缺陷是救援资金没有合法有效的安全保障, 也不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应规定。更为重要的是美国、英国、日本这些主要发达国家也深陷主权债务危机之中, 不到万不得已, 实施全球性大规模救援的可能性不会太高。

4. 欧元的崩溃与欧元区的解体。

欧元区的解体可能有两种方式:一是危机持续大规模爆发, 到了救无可救的地步, 最后不得不宣布欧元区解体与欧元的消失;二是欧元对美元的比价不断走低, 达到1:1甚至更低的程度, 在此情况下, 德、法等国就会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 德国可能率先宣布退出欧元区。由于德国是欧洲与欧元区的第一大经济体, 如果它退出, 会对欧元形成致命打击, 欧元机制就很难维持下去。

在上述四条路径中, 最好的路径是第一条, 最差的路径是第四条。需要指出的是, 欧元的崩溃与欧元区的解体并不是夸大其词与耸人听闻, 而是一种必须防范的可能发生的现实。

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1.控制外债规模, 加强外债管理。

2.加强国内地方债务管理, 控制债务规模, 防止发生偿还风险, 破坏财政金融稳定。

3.科学应对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合理制定人民币汇率政策。

参考文献

[1]张海星.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模式与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 2009 (5)

[2]李东荣.关于主权债务危机的若干思考[J].中国金融.2010 (5)

[3]郑联盛.欧洲债务问题:演进、影响、原因与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 2010 (3)

欧洲主权债务 第7篇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2009年10月初, 新一届的希腊政府宣布其2009年的财政赤字水平将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2.7%, 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最高3%的上限, 引起外界哗然, 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由此发展开来。

继希腊之后, 2010年1月29日, 西班牙政府宣布本国赤字超预期。在西班牙财政部2010年2月发表并呈交给欧盟执委会的报告中显示, 西班牙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在2013年降至3%。不仅西、葡等国财政赤字严重, 就连财政状况相对较好的法国和德国2009年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分别达到了8.2%和5.5%。

2010年起, 希腊已非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角, 整个欧盟都被笼罩在债务危机的阴影下。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家都开始受到危机的影响。

2010年5月2日, 为了救助陷入危机困境的希腊, 欧元区国家携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其提供了为期3年共计1, 100亿欧元的救助, 2010年5月9日, 27国财长经过长达11小时的磋商, 决定设立一项总额为7, 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 用于帮助那些可能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国家, 维护欧元区稳定及维护欧洲乃至世界金融稳定的目的。

就在欧盟27国财长会议决定建立7, 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时, 欧元区、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等主要西方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也联合起来, 共同应对希腊的债务危机。美、日纷纷注资紧急救市。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1、掩盖负债率高等经济问题及国际投机。

为了加入区域货币组织, 享受区域组织低成本融资、贸易便利等, 个别成员国如希腊不惜花费血本“造假”, 掩盖负债率高等主要经济问题, 而国际炒家的投机炒作也加速了本次债务危机。10年前, 高盛公司为希腊设计出了一套“货币掉期交易”的方式, 为其掩盖了一笔高达l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 现在, 所有这些掩盖在复杂金融衍生品交易迷雾下的偷天换日伎俩, 均因次贷危机而水落石出, 希腊因此而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2、经济结构失衡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内在原因。

欧元区成立10年来, 各成员国在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支柱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各成员国的竞争力差距不断扩大。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报告显示, 德国是欧元区国家中竞争力出现上升的唯一国家, 而与之相比,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希腊、葡萄牙等国的竞争力却大幅下降并出现了严重的贸易赤字。而欧元区所实行的低利率政策使希腊等国能够享受低廉的借贷成本以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 从而掩盖了其生产率低而劳动成本高的结构性问题。

3、高额的福利支出为危机爆发埋下隐患。

希腊等欧洲国家多年来实行高额的福利政策, 过度地提高工资和养老金等社会福利待遇水平,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今天, 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不仅如此, 过高的福利待遇水平也提高了单位劳动成本, 使希腊等国在与亚洲的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的国家, 财政赤字也较高, 长此以往, 使债务不断积累。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阻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无疑将会给刚刚开始复苏的欧洲经济蒙上一层阴影,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欧元区可能都会为债务危机所困。为了解决债务危机, 欧洲将会付出沉痛的代价, 而这也将会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阻碍。在2010年6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的《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显示, 虽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得到了一定控制, 但是却对全球经济的增长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2、冲击国际金融市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重创了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 冲击了国际金融市场, 引发了欧洲金融市场的动荡。由于债务危机的迅速蔓延, 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恐慌, 欧元汇率、全球股市及欧洲银行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首先, 此次债务危机直接重创了欧元汇率, 并且加剧了全球汇率市场的动荡;其次, 此次债务危机给欧洲的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3、欧元大幅贬值, 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遭遇信任危机。

欧元自启动以来, 凭借欧元区雄厚的经济实力, 迅速成为了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 2009年四季度欧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27.4%,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欧元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了。然而,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损害了市场对欧元的信心, 导致欧元大幅下跌, 动摇了市场对其储备货币地位的信心, 使美元在与欧元的竞争中重新获得优势。

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影响中国对欧出口。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贸易方面, 使我国对欧洲的出口受到损失。自2010年以来欧元不断贬值, 就给中国的出口商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中国的出口商必须以涨价来弥补自己的成本, 而如果他们无法成功涨价的话, 利润就会受损, 尤其当前面临着需求不足的情况, 欧洲各国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 导致国家收入减少, 进口需求减少, 可以想象中国商品的涨价将会遭遇到欧盟内部怎样的阻碍。

2、打击投资者信心。

对我国金融业来说,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投资者信心的冲击上。由于债务危机的影响, 投资者对股市的忧虑加深, 使我国的股票市场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 股市震荡下挫, 波动不断。而从我国的银行业来看, 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一向比较封闭, 很少直接持有欧元区危机国家的主权债务, 因而由此受到的直接冲击会比较小, 只要不再发生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此次危机对我国的银行业来说负面影响较小。

3、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于我国的汇率改革来说正是一个良好的时机。我国拥有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这会使我国在国际会议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同时能够暂时避免我国因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而饱受指责。受此次危机的冲击, 我国的对外出口减少, 从而使我国的贸易顺差逐步减少, 这也将限制人民币的升值幅度, 大大减少了人民币一次性大规模升值的可能性。

五、中国的应对策略及启示

1、谨慎加入区域性货币组织。

自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以来, 很多人支持亚洲成立共同货币区甚至“亚元”, 而此次欧洲爆发的债务危机, 恰好能为亚洲的货币合作提供借鉴。根据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 当各成员国的要素能够自由流动、经济趋同的情况下, 共同货币区才能为成员国增进福利, 而如果条件尚不成熟却勉强加入, 则可能得不偿失, 希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把握好财政赤字政策的实施力度。

2009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总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 这一数字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尽管中国的财政赤字比例一直处于国家警戒线之下, 安全性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但中国应该从外汇储备、外债负担及整体债务状况等方面更加全面地看待中国的债务问题。

3、严格控制各级地方政府债务。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的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也提醒着各个主权国家要重视和警惕各自的政府债务问题。对中国来说, 虽然我们远离欧洲主权债务市场, 短期内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也不大, 但是中国存在着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 这一问题不容忽视。

摘要:2009年10月初,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序幕拉开。同年12月, 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不约而同地下调了希腊的主权评级。与此同时, 欧洲其他国家也不断地陷入危机之中。从希腊到爱尔兰、葡萄牙, 再到意大利、西班牙, 欧元区经济体面临着巨额的债务问题。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本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原因, 认真分析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与影响, 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为危机的化解与中长期经济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启示

参考文献

[1]尹振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面临的困境与启示[J].中国金融, 2010.9.

[2]王海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及警示[J].宏观经济管理, 2010.7.

[3]魏俊, 李兖.我国地方政府负债及其法律规制[J].产业经济评论, 2010.9.

[4]马金华, 李国峰, 谢兴春.美、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创新, 2010.1.

[5]S.G.Cecchetti, M.S.Mohanty, F.Zampolli.2010.The future of public debt:prospects and implications[R].BIS Working Paper, Mar.No.300.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及原因分析 第8篇

关键词:欧洲,主权债,危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并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 为了应对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冲击, 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这使得政府的负债加重、赤字超标。根据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规定, 欧元区成员国国内财政赤字不能超过国内GDP的3%, 但是为了应对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 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20个国家财政赤字超出了此警戒线。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区的经济稳定、制度安排、发展方向及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

2009年底,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没结束, 世界经济刚刚开始出现V字反弹迹象, 却又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的漩涡中。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主权债务危机从希腊蔓延到了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家, 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从而引起市场恐慌, 导致股市振荡,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同时, 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欧元区经济前景及欧元地位的巨大担忧。

(一)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开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中东欧一些国际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曾向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申请援助, 但是觉得垫款条件过于苛刻而没有签订协议, 转而向国内征收“银行税”“危机税”。这一举措, 非但没能如愿扭转其下滑的经济形势, 反而使其国债收益率大幅飚升、货币贬值。

国债收益上升、货币贬值, 使得中东欧外的国家和机构对中东欧的经济信心下滑, 进而影响到对整个欧洲经济的信心。至此, 经济危机重创了整个欧元区。

(二)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扩散

2009年10月20日, 希腊新任总理帕潘德里欧公开承认其前任隐瞒了巨额的财政赤字, 并公布其2009年预计的财政赤字与GDP (国内生产总值) 之比将达12.7%, 公共债务和GDP之比将达113%。这远远超出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 和60% 的上限。2009年底欧盟统计局公布了希腊更为糟糕的数据, 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13.6%, 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为115.1%。市场开始出现恐慌, 希腊国债收益率和政府信用债务掉期 (CDS) 价格急剧上升。

根据希腊如此恶化的财政状况, 全球最大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惠誉于2009年12月8日, 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 下调至BBB+, 且前景展望为负面。紧接着, 标准普尔也与2009年12月16日将希腊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 下调至BBB+, 并将其列入信用观察名单。穆迪也紧随其后与2009年12月22日将希腊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1下调为A2, 且评级展望为负面。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使得市场更加的恐慌, 投资者纷纷做空希腊主权债务, 使得希腊股市大跌, 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也是一路走低。值此,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

然而, 事情远非预料般的简单。爱尔兰, 这个曾因快速增长的经济而被称为“凯特尔之虎”的国家, 因其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 爱尔兰政府在乐观的注资后导致爱尔兰财政预算赤字占GD的比重飙升至32% 公共债务占GDP的100%。2010年7月19日, 穆迪宣布, 将爱尔兰政府债券评级由“Aa1”下调至“Aa2”此后, 标准普尔也将爱尔兰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 下调至“AA-”。尽管此时, 爱尔兰政府坚称爱尔兰依靠自己的力量能解决好本国的债务情况, 但是希腊评级下调产生的连锁反应已经让欧盟不敢掉以轻心。经过欧盟和欧元区国家的积极斡旋, 2010年11月28日的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会议决定, 由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道向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这意味着, 爱尔兰成为继希腊之后第二个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牺牲的国家。

2010年1月11日, 穆迪警告葡萄牙该国国债信用评级有可能被降。苏格拉底政府在2011年3月21日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在2011年和2013年间实施葡萄牙30年来最大规模的开支消减措施的议案。然而, 该议案并未能在国会通过。2011年3月23日, 总理苏格拉底请辞, 使葡萄牙的形式变得更加的岌岌可危。2011年7月5日, 穆迪将葡萄牙的政府长期债券的评级连降4级, 调制垃圾级。

2010年2月4日, 西班牙财政部公布其2010年其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达9.8%。西班牙政府为了摆脱危机, 不但重新开启了已于2008年4月废除的富人税, 还于9月份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 以阻止庞大的财政赤字出现。但是, 还是未能消除投资者对西班牙银行业及政府治理财政赤字的担忧。2010年2月,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连降两级, 从A1降至A3。

主权债务危机如同瘟疫一样向欧洲其他国家蔓延, 自2011年7月下旬以来, 意大利主权债务问题趋向恶化。2011年9月19日, 标准普尔宣布, 将意大利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 从“A+”下调至“A”, 前景展望为负面。2011年10月4日, 穆迪将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2011年10月7日, 惠誉将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内部原因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越演越烈, 并像传染病一样不断传染其他国家, 欧元区成员国像多米诺骨牌纷纷倒下。欧元区正面临着成立以来的最严峻的考验。主权债务危机在欧元区爆发并非意外事件, 而是在欧元区成立伊始就为其埋下了伏笔。

(一)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协调

一国治理本国经济可以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的手段。根据丁伯根法则, 一个国家想要达到的政策目标数量需要与所采取的独立的政策工具的数量相等。而欧元区国家, 加入欧元区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让渡本国的货币政策管理权限给欧洲中央银行, 由欧洲中央银行来统一制定欧元区内的货币政策。因此, 欧元区内国家治理本国经济只能采取财政政策。

2008年, 席卷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了应对危机的影响, 只能一味的采取财政政策, 最终导致主权债务不断扩大而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局面。

(二) 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主权债务危机集中在“PIGS” (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 国家爆发, 跟该五国的国内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不无关系。加入欧元区前, 希腊是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制造业较落后的农业国家。加入欧元区后, 希腊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福利也大幅度提升。但是, 希腊长期财政赤字, 公务员队伍庞大, 公共事业支出占GDP的40% 以上,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受美国“911”事件的影响更是预算费用大幅超支, 政府形成巨额债务。爱尔兰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一直是欧盟经济发展的标杆和模范。但是, 爱尔兰的经济一直潜藏着隐患:那就是房地产泡沫的不断积累。2008年, 金融危机爆发后, 爱尔兰房地产泡沫瞬间被刺破。银行房贷体系出现大笔坏账, 金融体系岌岌可危。政府为了维护金融稳定, 不得不耗巨资救助本国银行, 导致主权债务激增。葡萄牙在金融危机爆发前, 综合竞争力呈缓慢下降的趋势。综合竞争力的下降及公务员队伍膨胀、不断提高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官员的工资福利、低下的劳动效率、过度消费和投资泡沫等使得葡萄牙公共债务水平日益提高。债台 高筑的历史及严重的逃税漏税现象, 使得意大利这个欧盟内大哥一样的经济强国也未能幸逃出债务危机的魔爪。在债务危机前, 西班牙是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债务国, 其外债相当于美国的41%, 但其GDP仅是美国的9%。从历史水平看, 西班牙的主要债务比率指标在金融危机前后一直较为平稳, 并未如希腊等国一样出现显著的上升。但是由于欧债危机的传染作用, 西班牙也不幸中招。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外部原因

从历史上来说, 欧元区国家的债务问题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之所以现在出现债务危机, 与外部环境的推动作用是分不开的。可以说, 不利的外部环境相当于给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之火泼了一桶油, 使之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

(一) 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延续和深化

一般来说, 在经济繁荣期, 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都会通过不断的扩大负债来推动部门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 出现经济危机后, 为了挽救本国经济政府部门的债务就会凸显, 财政赤字问题浮出水面。因此,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外部诱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使得欧洲经济衰退严重。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数据显示, 2009年欧元区经济下滑4.0% 之多, 经济衰退幅度甚至超过了本次金融危机的初始国美国 (美国下降2.5%) 。为了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 使本国经济早日复苏, 欧元区国家在使用大量资金救助银行的同时, 还通过减税、增加开支等政策措施刺激经济。然而, 财政政策扩张的猛药, 不但没有带来经济复苏, 却使这些国家的政府相继陷入了债务危机的泥潭。

( 二 )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推动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在欧洲主权债务问题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 美国籍的评级公司主宰着国际评级市场, 穆迪投资者有限服务公司、标准普尔、惠誉国际公司三家评级机构, 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已经占据了垄断地位, 拥有绝对得话语权。但是, 就是这样一个垄断世界的行业, 由于其垄断地位的存在, 就使其存在道德风险。原本等级很低的由于利益链的驱使, 使得评级公司给出一个很高的评级。一旦问题暴露, 评级公司又几次三番的下调评级, 使得原本已经开始波动的金融市场更加动荡不安。就如希腊来说, 金融危机爆发后, 三大评级机构, 在短短的20天内, 被三家评级机构下调十几次, 时间之快, 频率之高, 让外界人士都刮目相看。

(三) 国际炒作家的炒作

国际炒作家的炒作是这次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又一推动因素。国际投资机构通过不断创新金融衍生品来牟利。在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 最为典型的就是希腊。根据欧盟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 欧元区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 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负债率低于GDP的60%。希腊为了能够加入欧元区, 请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高盛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货币掉期交易, 为其掩盖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 使其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然而, 高盛终究是高盛, 他绝不是一个有“爱心”的志愿者。高盛在为希腊制定此项复杂的安排中, 获得了3亿美元的巨额佣金。高盛也绝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市场逐利者, 他有着高人一等的权谋和不可告人的阴谋。高盛在为希腊做了10亿欧元的掉期交易后, 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二十年期的10亿欧元CDS (信用违约互换保险) 。2009年底, 希腊长期主权债务即将到期之时, 高盛突然公布了希腊当年加入欧元区的举动, 国际投行纷纷看空希腊主权债券, 使得希腊主权债务支付能力出现风险。此时, 高盛所购买的CDS却大幅上升, 从而高盛获取巨额利润。

参考文献

[1]杨军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论文, 2011

欧洲主权债务 第9篇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原因及演化趋势

欧洲多国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总体是可控的, 它不是一场新的危机, 而是次贷金融危机的延续和深化, 目前来看其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一) 欧洲多国债务危机爆发原由

如希腊爆发危机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希腊财政状况严重, 自2009年10月以来, 全球三大权威评级公司不断调低希腊债券信用评级, 希腊政府通过政府集资的成本越来越高, 未来偿还债务的能力大大降低。二是希腊在进入欧元区时为达到欧盟标准, 请高盛进行金融创新帮助掩饰其公共债务。高盛利用希腊多笔债务陆续到期, 对希腊进行有预谋的攻击, 导致了希腊金融状况恶化, 支付能力进一步下降。

又如导致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直接诱因有二:内部因素, 爱尔兰大量进行房地产投资, 出现严重泡沫。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加之金融监管不力, 面对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 爱尔兰5大银行都濒临破产, 亟需政府救助;外部因素, 爱尔兰实行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导致国家外债过高, 出口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与成员国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的之间的矛盾。欧元区各国丧失了货币政策的主动权, 为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各成员国只能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 而经济衰退导致税收缩水、失业保险等支出攀升, 使各国预算赤字都上升到历史罕见水平。

(二) 前景研判

欧洲债务危机不仅仅局限在“笨猪四国”, 欧元区各国都出现了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 各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 (欧盟规定上限是3%) 如图1所示: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 希腊和爱尔兰目前的超高国债收益率隐含着投资者对其财政紧缩计划的严重不信任, 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债务比重虽小于希腊和爱尔兰, 但是西班牙、葡萄牙等未来两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仅需较2009年略有下降。预计欧洲央行在分别向希腊和爱尔兰注入7500亿欧元和850亿欧元的流动性后, 对其他危机国将持续加大救助力度, 这基于以下判断:其一, 虽然葡萄牙与希腊和爱尔兰经济规模相仿, 对欧元区经济影响较小, 但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别是欧元区第三和第四大经济体, 欧元区绝对不会允许其出现问题。其二, 作为统一货币区, 欧洲央行需要稳定区内通胀水平, 更需要欧元区的稳定, 这也符合其核心国德国的一贯做法。其三, 如果意大利和西班牙出现问题, 欧元区的分崩离析也将为时不远, 虽然核心国家无力在财政上救助西班牙等国, 但是欧洲央行仍有救助空间。

我们研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两种可能走向:一是欧元区说服债务负担严重的国家成功实施财政紧缩计划;二是欧洲央行购买政府和私人债券, 被逼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或者欧盟出台其他体制性治理措施, 美联储等其他央行也将向欧洲注入流动性。由于欧元区是经济和政治综合因素的产物, 因此其短期内并不会瓦解, 这也不符合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利益。

欧洲债务危机将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毋庸置疑,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会改变世界经济的复苏之路, 但是会使复苏过程出现波折, 且加大了不确定和不稳定性。

(一) 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仍将延续

欧盟方面。欧盟是受此次债务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 其受到的影响有三:一是由于欧元区国家交叉持有债权, 危机使各国银行在欧元区边缘国家债务上的风险敞口很大, 情况危急;二是作为过去10年欧洲经济高增长的引擎之一的基建投资, 如今形成了闲置产能和坏账, 将在未来1-2年制约欧洲经济反弹的力度;三是各国政府大规模的赤字消减计划, 也会导致欧洲经济复苏前景变得暗淡。但从经济规模来看, 爆发债务危机的希腊、爱尔兰总GDP在欧盟的占比低于5%, 对欧盟经济短期增长影响有限;另外, 欧元大幅度贬值, 将带动欧元区出口的上升, 因此不会改变今年欧洲经济超跌反弹的趋势。

美国方面。美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此次衰退之后的经济复苏远比在1991年到2001年先后的两次经济衰退之后的复苏增长幅度要强劲得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带来全球市场的影响, 会影响到美国本身, 加之欧元大幅度贬值, 使美元面临长期较高的升值风险, 也会影响到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但总体来看, 目前IMF对美国2010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3.1%的水平, 上调了0.4个百分点, 属于较高预期。

日本方面。欧债危机对日本的影响总体较小:在外贸市场上, 由于中国经济保持强劲的回升势头, 日本出口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长水平。在金融市场上, 日本投资风格保守, 并不热衷与高风险的海外投资, 再加上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 日本银行及时向银行、证券业进行巨额紧急注资, 有效防止了危机在日本金融市场的蔓延。目前来看, IMF和日本研究机构对日本的经济增长预期都比较乐观。

(二) 欧元汇率加速下跌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 欧元大幅下跌, 欧元兑美元汇率迅速下降到约1.2234, 较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以来达到的最高点1.5991, 贬值幅度高达23.5%, 后虽有小幅回调, 但一直在低位徘徊。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后, 欧元再次重度下挫, 债务危机对欧元的压力仍将持续。次贷危机以来, 美国已两次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经济, 开动印钞机向世界输入通胀;如欧洲主权债务继续深化, 不排除欧盟也将步美国后尘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应对辖区内的各国债务危机。大量美元与欧元的发行将给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 “汇率战”硝烟渐起。

欧洲债务危机对广东的影响整体可控

目前欧洲债务危机对广东经济的的影响程度尽管总体情况好于预期, 但仍然充满不确定因素,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欧盟是广东第二大出口市场, 对其出口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广东出口总体规模。欧洲事态的发展将使得2010年广东的出口总量进一步下滑。欧债危机对广东外贸出口影响表现在:一是广东对欧洲出口竞争力弱化。很多欧洲国家采取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 削弱了其进口需求;人民币汇率2010年上升2.5%, 削弱了广东企业原有的低成本优势, 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欧元大幅走低使省内出口企业产品变得更贵, 欧洲客户已经要求出口商降价, 直接影响广东对欧出口总额。二是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为保护欧盟自身产业, 欧盟对广东的“三反一保”案件将可能增加。今年以来, 广东皮鞋出口企业、佛山陶瓷企业、顺德家具企业等遭遇欧盟反倾销案件非常频繁。三是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暴跌, 影响套期保值。受欧债危机的影响, 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跌停大半, 包括沪铜、天然橡胶、棉花等13个品种连续跌停, 商品市场哀鸿遍野, 大量期货市场投资者爆仓, 使我省大批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或由于生产需要囤积大批原材料的出口企业遭受了重大损失。四是危机爆发后, 出口形势更加复杂。欧洲债务危机不仅将影响欧元区经济, 甚至会对世界经济复苏前景造成冲击, 其发展态势使广东的出口形势再添变数。

(二) 利用外资增添变数

欧洲债务危机对广东进一步利用外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方面,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 全球跨国投资萎缩。为促进经济复苏, 许多国家加大引资力度吸引跨国投资。不少发达国家提出“产业回归”和“制造业再造”, 吸引本国企业海外资金回流, 对广东招商引资造成压力。另一方面, 全球避险意愿增强可能对广东公司和银行构成风险。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回归和通胀压力加大, 加息所带来的利差可能导致更多国际热钱流入, 信贷和资产价格泡沫激增, 产生金融风险。广东作为全国对外依存度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省份, 受到国际市场影响将最为明显。

(三) 支撑广东高速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 长期以来主要靠外需拉动经济发展。目前国际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 世界复苏进程缓慢而曲折, 其影响可能仍延续2-3年甚至更久, 美国相继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并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其去杠杆化进程以解决自身债务问题, 经济增长在今明年仍难恢复到危机前, 明年全球整体经济增长率低于今年。而经历了长时期高速增长后, 未来我国5-10年经济增长速度将相应放缓, 这都使广东经济发展依托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靠外向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相应的在十二五及至十三五期间, 广东经济增长速度也将相应放缓, 有可能回落到10%以内, 企业和财政效益相应降低。

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的对策建议

为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广东带来的影响, 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广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特提出三点建议:

(一) 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加强金融监管, 防化欧债危机影响

一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完善金融市场, 加快七大金融基础平台建设, 为省内出口企业提供避险工具和避险市场。引导省内外贸企业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或境内银行提供的外汇衍生产品、期货市场、境外NDF、远期汇率合约等方式规避汇率风险。二是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稳健发展信贷、风险投资、担保、基金、证券市场业务,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法制建设, 多方面合力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提高广东国际引资的竞争力。三是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加强审慎性调控,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防止境外输入型通胀;加大对非法金融交易的检查和打击力度, 防止国际游资进出股市房市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 抓紧机遇推动海外并购, 打造广东跨国公司

面临进入欧洲市场的难得机遇, 广东应加强政策扶持, 全面改进对海外投资并购工作的管理和服务, 支持广东优势企业积极走出国门收购被低估的欧洲优质资产, 实现“走出去”跨国投资经营战略, 加快打造大型跨国公司。一是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引进熟悉跨国并购业务的专门人才, 积极引导境内银行、证券公司在企业并购欧企过程中发挥咨询服务作用。二是推动优势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欧企并购,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为海外并购融资。三是对一些影响较大的欧企并购交易, 应在金融监管、政府统一组织和有计划分步骤下进行, 避免一哄而起。四是指导和帮助企业制定境外并购风险防范和应对方案, 保护企业利益。

(三) 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欧洲的主权幻觉 第10篇

欧盟由成员的自由意志而非军事力量推动的民主整合,已经站在了制度创新的最前沿,并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今天,欧盟的情绪与其说倾向于“合作”,還不如说更倾向于“冲突”。

某些成员国在伸手索要资金援助的同时仍在鼓吹自己单方面行动的主权权力,还有些则像是纯粹的债主,无视当前债务危机已经造成的社会痛苦。要想回到创新一体化的道路上来,欧洲需要建立能支持合作伙伴和友国间有效合作的全新公众讨论框架,而不是任其助长对手间看似不可调和的冲突。

总体而言,欧洲一体化进程可算得上和谐、有序和公正。不太富裕的成员国受益于诸如结构基金和团结基金,利用基金所提供的丰富资源提高本国的人均收入。但长期难以缓解的经济危机已经改变了上述国家民众的看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欧盟成员国资格起到了更多的负面作用。

不出所料,上述变化激起了强化“民族主权”的要求,而民粹主义政党,如希腊新当选的激进左翼联盟,已经利用这样的变化取得了选举成功。无论右翼还是左翼党派都把国家主权与所谓的“外部势力”尖锐对立,并试图扭转欧盟的政治核心轴。正是这种极度简化的观点成为凝聚希腊执政联盟的唯一力量。

在上文提到的时髦言论中,主权和“权力”是一回事,而欧盟制度则被等同于“不民主”。主权因此成为对南欧成员国民众极具诱惑力的概念,这些人越来越相信他们被迫成为欧盟“僵化”结构的受害者。此外,北欧国家也无法抵挡他们自己的简化言论:那就是南欧盟国都是不负责任的败家子,他们留下的烂摊子应该让他们自己收拾。

全球化造成的恐惧和不确定性是这两种看法的根源所在,民众们担心自己的安全,无法确定自己在当今世界的位置。但人们无法从今天占主导地位的民粹主义言论中意识到,回到以孤立民族国家为特点的全球秩序已经不可能了。

当然,欧盟成员国都是主权国家,各自有着独立的谈判地位。但他们同时也相互依存,每个成员国的所作所为都受制于外部因素。这样的相互依存不仅来自于拥有共同货币,更来自于社会经济互动使欧盟成员国铸就的动态网络。因此只公开讨论强制一体化或绝对国家主权这两种极端状况,既危险又极具误导性。它把参与者驱赶到对立的角落,导致他们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而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样的后果。

其实还存在一条中间道路。欧盟应继续推进制度民主化,就像允许民主选举产生的欧洲议会,在选择欧盟委员会主席时有发言权一样。而欧盟成员国则应当意识到,因为主权集中的收益大于成本,它们作为主权国家自愿选择了整合。

欧洲的各项制度都体现了这种的趋向。例如,欧洲稳定机制集体计划就是为了维护欧元区的金融稳定,而不是为了搞统治或对抗。欧洲稳定机制的资源属于所有人,就像国家破产每个人都要遭殃。如果经济稳定的国家无视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盟国,他们自身的利益同样会受到影响。

结构基金和团结基金进行经济转移的主体是主权、民主国家。向欧洲伙伴国申请救助的是希腊、葡萄牙、塞浦路斯和爱尔兰等国的主权政府。希腊已经拿到了占本国GDP117%的援助;塞浦路斯占GDP的55.9%,紧接着是爱尔兰和葡萄牙,分别占各自GDP的 45.1%和46.6%。

显然,既然相互依存无法避免,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碰到困难就退而幻想纯国家主权能解决欧盟各国的所有问题,其实不过是一种认识谬误和政治幻想,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主权和相互依存并不是排他选项。

各国应彻底放弃主权形式能使其既不用承担高昂成本又可逃脱成员国责任的幻想。在当今欧洲的现实中,债务国不能撕毁为求得援助所签署的协议,债权国也必须认识到有必要继续为救助基金提供资金援助。

此外债权国还应当明白,就像他们数十年来对团结基金的出资一样,类似的援助资金不会把他们的口袋掏光。相反,更加稳定、偿付能力更强的出口伙伴也能够惠及债权国。

主权神话在欧盟已太过根深蒂固,助长了危险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他人”的惧怕。会员国必须承认相互依赖不可避免,事实上如果管理得当,甚至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希腊总理亚历克西斯·齐普拉斯最近承认,“欧洲是个注重协商和互惠妥协的地方。”融合是共同选择,而且充满了积极意义。欧洲在强化多重身份、避免冲突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无论来自北部还是南部、德国还是希腊,我们都是欧洲民众,而且欧洲给了我们更加多彩和富足的生活。

欧洲主权债务 第11篇

一、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

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主要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对其他非美货币汇率的影响, 是由这两个汇率共同决定的。从三角套汇的角度来看, 如果三种货币三个汇率之间关系不满足三角套汇原理, 则投机者总是能够套取到汇差。在我国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体制下,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并不是高度市场化, 为了防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之间的投机套汇, 维持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必须通过汇率套算确定人民币和非美元货币的汇率, 投机者才难以套取到汇率差价, 这决定了我国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假定美元和欧元之间的汇率为S1元/美元, 欧元和美元之间的汇率为S2美元/欧元, 人民币和欧元之间的汇率为S3欧元/元, 只有当满足:S1元/美元×S2美元/欧元×S3欧元/元=1时, 投机者才不能够获得汇差。也就是说, 在一个兑换过程中:人民币→美元→欧元→人民币, 开始投资一单位人民币, 经过一个兑换循环, 最终还是回到一单位人民币。对此式两边取对数并微分得:。也就说, 美元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率、欧元和美元汇率的变动率和人民币与欧元汇率的变动率之和为0, 这样投机者就不能够套取利润。变换上式得:。

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 即。因此,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 则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和美元对欧元汇率的走势基本相同, 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反映了美元对欧元汇率的变化。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 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 美元走强, 美元对欧元升值。随着美元走强, 人民币也跟着升值。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的条件下, 美元对欧元汇率升值的变化必然会反映到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上来, 随着美元对欧元升值, 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也跟着升值。 (图1,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走势图可以看出, 在2009年底, 欧债危机开始阶段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 欧元汇率一改2009年2月以来的上升趋势, 开始出现下降, 从2009年12月2日的1, 030.47元/100欧元下降到2010年4月19日的920.31元/100欧元, 在5个月内下降了110.16点, 下降率达到10.69%。但是到了2010年4月, 随着欧债危机从希腊向欧洲其他国家蔓延, “欧洲五国”陷入主权债务危机漩涡, 欧元汇率下降趋势进一步扩大, 从2010年4月19日到2010年6月11日, 欧元汇率在2个月内就下降了93.28点, 下降率达到10.14%。到2011年,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逐渐深化。从2011年1月14日开始, 三大评级机构分别下调了希腊、葡萄牙、塞浦路斯、爱尔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日本、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匈牙利、葡萄牙等国, 2011年12月6日, 标普将包括德国和法国在内的17个欧元区国家中的15个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欧元汇率从2011年5月开始呈波动下降趋势, 到2012年5月, 已突破800元/100欧元大关。人民币兑欧元汇率深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 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出现较大幅度升值。

二、人民币对美元有效汇率

为了更加全面地判断人民币汇率变动, 必须考察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双边汇率相比, 人民币有效汇率更能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对外经济往来的状况, 是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人民币有效汇率是对人民币和其他国家货币汇率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一个综合的人民币汇率指数。我们选取贸易权重的几何加权的有效汇率指数作为人民币有效汇率计算公式, 即, 其中, NEERt为t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 S i, t为t期人民币对i国货币的汇率, wi, t为t期人民币对i国货币的贸易权重。根据三角套汇原理, Si, t=S1, t×Xi, t, 其中S1, t是t期人民币对美元货币的汇率, Xi, t是t期美元对非美货币的汇率。

Mt表示美元货币对这n-1种非美元货币升值或贬值幅度, 也是一个指数化的数值, 尽管Mt和美元有效汇率指数的权重不同, 但是由于包含多种相同的货币, 同时又由于两个数值都是指数化形式, 因此Mt和美元有效汇率指数走势比较接近。S1, 0是一个固定值, S1, t将影响NEERt的走势。

人民币有效汇率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加权平均, 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是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美元对非美元货币汇率套算出来的, 因此人民币有效汇率也主要是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美元对非美元货币汇率加权平均得到的, 因此从美元有效汇率变化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就能够基本判断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变化。尽管统计上人民币和美元的有效汇率的权重不同, 但这不影响我们对有效汇率总体趋势的判断。随着对美元汇率变化, 人民币有效汇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则人民币有效汇率将超过美元有效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稳定, 则人民币有效汇率和美元有效汇率或走势相似。因此, 如果人民币盯住美元, 则人民币的有效汇率也基本上跟着美元的有效汇率走。也就是说, 美元有效汇率升值, 人民币有效汇率基本上也跟着升值。

随着欧债危机的逐步恶化, 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呈现出错综复杂的走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下降, 从2011年1月4日的662.15下降到2012年5月2日的626.7, 之后出现微弱升值;人民币兑英镑、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下降, 人民币兑港元汇率大幅下降, 人民币兑日元汇率波动起伏。 (图2、图3)

随着欧洲央行两轮大规模LTRO操作取得一定成效, 欧元对美元汇率在2012年2月底一度反弹至1.35, 然而随着西班牙银行危机浮出水面以及希腊政治局势动荡, 欧元对美元汇率到5月15日已经跌至1.25的22个月新低。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微弱升值, 再加上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显著升值 (受安全港效应影响) , 将会导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调整。

三、人民币汇率指数

根据有效指数覆盖币种数量的多少可以建立人民币对主要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港币和英镑等人民币汇率指数。这里不妨选取2006年8月为基期, 月度平均1元=0.125417391美元;1元=0.09793913欧元;1元=14.530556521日元, 1元=0.975273913港币, 1元=0.0663英镑。根据BIS公布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 这五种货币的权重分别为:美元21、欧元18.4、日元16.8、港币0.8、英镑3.1, 占总权重的60.1%, 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如果考虑到这五种货币作为人民币核心汇率指数货币, 重新分配权重, 满足权重和为1, 因此人民币汇率指数的权重为:美元:0.3494, 欧元:0.306l, 日元:0.2795, 港币:0.0133, 英镑:0.0515。

由, 我们可以得到人民币汇率指数。根据人民币对5种货币的权重, 我们可以得到每天的人民币汇率指数, 如果有每一时刻的数据, 也可以得到每一时刻的人民币汇率指数。 (图4)

由于人民币汇率对不同货币汇率的变动是不同的, 甚至是相反的关系, 因此人民币汇率指数有利于纠正人们对汇率变动的判断, 通常我们判断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是根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扩大, 我国同许多非美元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除了美元以外, 欧元、英镑和日元等也在两国贸易往来中充当计价和结算货币, 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必须要融入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指数还有利于投资者或市场参与者对外汇市场的变动做出判断, 有利于引导投资者的市场预期, 促进合理的市场操作和外汇市场的供求平衡。另外, 人民币汇率指数不仅是对人民币汇率本身的反映, 它也是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 有利于投资者对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及时调整投资和贸易策略。

人民币汇率指数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决策提供依据。目前我们谈到人民币汇率主要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 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或贬值幅度必须要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的总体走势。人民币汇率指数推出将有利于判断汇率的一般走势, 对央行的汇率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 央行的利率政策也需要和汇率政策协调, 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变化也是央行利率政策重要的参考指标, 同时也是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重要决策依据。

从图4人民币汇率指数变化来看, 201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指数一直是上升的, 说明人民币的总体币值水平是上升的, 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 但人民币总体是升值的。

四、主权债务危机下人民币跟着美元升值的主要影响

在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 随着美元升值, 人民币对欧元、英镑升值, 人民币有效汇率也跟着升值,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定影响, 应该引起市场和决策部门的关注。

首先是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货币升值幅度较大, 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将会下降。如果出口企业用欧元和英镑收汇, 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如果出口商能够提高价格冲销汇率风险, 则能够弥补部分损失, 否则将会有较大的利润损失。从长期来看, 解决高赤字和高债务, 希腊等国家必须采取财政紧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政策, 但面临的困难较大, 市场对此充满疑虑。欧盟和IMF采取了庞大的援助计划缓解欧洲债务压力, 但欧元在经过短暂的反弹过后又开始走软。如果欧元和英镑继续保持弱势的话, 在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稳定的情况下, 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等货币升值将会削减中国对欧洲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其次是随着人民币对非美货币升值, 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实际上, 以前我们关心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有升值预期, 美元投机资本流入赌人民币升值, “热钱”流入增加。但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 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如100亿欧元资产流入, 当时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是1欧元=9元, 兑换人民币900亿元, 如果一个月后人民币升值到1欧元=8元, 再兑换回欧元就为112.5亿欧元, 则投资者净赚12.5亿欧元。因此防范热钱的流入, 不应该只关注美元资产的流入, 也要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 这也是主权债务危机下人民币升值的又一表现, 值得监管部门的关注。

最后是外汇储备缩水问题。随着欧元和英镑贬值, 以美元计价, 我国外汇储备会缩水, 如果欧元和英镑资产占的比例越高, 则资产缩水得越厉害。因此, 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 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 及时调整资产的结构, 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如在主权债务危机冲击下, 随着欧元和英镑下跌, 应该减少持有欧元和英镑外汇资产, 待日后欧元和英镑货币反弹时, 再增加欧元和英镑资产。外汇资产的管理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 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

参考文献

[1]Loretan, M (2005) .Indexes of the foreign exchangevalue of the dollar.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Winter.

[2]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变动研究——基于人民币对美元和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7.

欧洲主权债务范文

欧洲主权债务范文(精选11篇)欧洲主权债务 第1篇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为契机的相关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底,...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