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作文:难忘的法国行
欧洲的作文:难忘的法国行(精选12篇)
欧洲的作文:难忘的法国行 第1篇
我今天去了法国迪斯尼,非常好玩。法国迪斯尼在巴黎的郊外,我们要乘坐地铁,再换乘RER列车,大概一个半小时到达。
我三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过香港迪斯尼,我没啥印象了。到了法国迪斯尼,我们先去打枪,爸爸投了一个2欧元的硬币,扣动扳机,没反应,我也投了一个,结果还是没反应,原来是被骗了。接下来我们就去玩了很多其他东西,我印象最深的是“矿山小火车”和“加勒比海探险”。我在看别人玩“矿山小火车”的时候觉得一点儿也不吓人,虽然他们都在尖叫,我还嘲笑他们胆子太小了。等到我玩的时候,却吓得眼睛也不敢睁开,屁股都发软了。“加勒比海探险”就是坐船,船开得很慢很稳,沿途是人造的加勒比海风景,有骷髅,有海盗,有森林,还有宝藏和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船有时也会提速,但一会儿就慢下来了,不害怕,很有趣。最后我们还看了大巡游,人很多,我挤不到前面,拍照也没拍到。
以前爸爸妈妈带我去过大阪和新加坡的环球影城,我觉得环球影城更好玩一点,但是迪斯尼也很好玩,今天我很开心。
欧洲的作文:难忘的法国行 第2篇
罗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一进入玻璃搭建的露天广场,像钻石般的阳光透着玻璃照耀着地上的大理石,让人觉得宁静又舒服。
买好了门票,通过了严密的保安检查,我们随着人群首先穿过了地下古城堡。城堡里冰凉的空气增添了一点儿诡异的感觉,就像走进了鬼屋一样,令人毛骨悚然,我急忙拉着爸爸走进了埃及馆。埃及馆中的木乃伊令我大开眼界,虽然恐怖,但可以见到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再见的干尸,我硬着头皮都仔细地观看了一番。接着我们去了戴维雕塑馆,维纳斯女神的塑像栩栩如生,线条精美,侧看就像仙女般神秘而美丽,我不禁有点儿喜欢上她了。
再往油画区走去,说话声渐渐大起来,我们循着人声走去,我被一幅幅精致无比的中世纪油画吸引住。每一幅油画都是那么生动,我真佩服达芬奇、凡高可以画出令人惊叹的旷世之作。尤其是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我驻足良久都不愿意离开。
欧洲的作文:难忘的法国行 第3篇
作为一篇建言书, 毫不例外的是科耶夫在《法国国史纲要》开篇就分析了法国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自身命运。科耶夫高度评价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上的历史转折”, 并将其与中世纪晚期的历史转折相提并论。二战即将结束, 以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国际格局雏形已经显现, 其他国家无法与之分庭抗礼, 并将会在未来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格局。在当时“两极格局”和“冷战”等概念还没有出现, 但是不惟科耶夫, 其他明眼人也都在考虑自身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国际新格局中定位。科耶夫指出法国将面临两个危险, 那就是, 第一, 来自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危险;科耶夫断定战后德国必将走上一条民主、和平的发展道路。第二, “法国正在被卷入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中, 并且正在重新成为这场大战的、空前的或者其他类型的战场。”
这两个“耸人听闻”的危险对于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这样的危险不能不引起高度关注, 紧接着科耶夫给出了两条必须尽力完成的中心任务。
一方面, 在苏联人与英美人之间可能要爆发的战争到来之前, 必须要尽最大努力确保实现中立;另一方面, 在苏联之外的欧洲大陆, 于和平期间, 保证法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相对于德国的领先的地位。
科耶夫断定, 如果法国继续坚持“民族-国家”模式, 不仅会快速沦为其他“帝国”的附庸, 而且作为独特文化的法国将会消失。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民族性的经济和人口是没有办法将这类军队同和在一起的, 但帝国却可以将止痛和在一起”, 也就是说维系民族国家的军队无法与帝国相抗衡, 并将最终被吞并。如果法国坚持“民族-国家”模式, 就算从形式上不被吞并, 也会成为“一种经过伪装的主权状态”, 并进一步说“如果其他欧洲国家也鼓动其民族性的政治孤立性的话, 他们的命运也会是如此。”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难道在现今时代, 不走帝国模式就会被亡国灭种吗?还是因为美英联盟和苏联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帝国那么温和, 会致其他国家和文明于死地?这其中除了两个帝国空前强大之外, 更加根本的原因是科耶夫基于他最为著名的“均质化国家”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必将走向“人性”化的均质世界, 整个世界的人民将会有着同样的性质的未来世界。但是在“民族-国家”和人性世界之间有一个必经的阶段, 那就是“帝国的阶段”。从本质上讲英美帝国代表的新教文化和苏联代表的斯拉夫文化并不比法国代表的“拉丁-天主教”文化更加先进, 代表未来世界文明的蓝本。相反, 在科耶夫看来“拉丁民族所共有的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一种深刻的美感, 而这种美感通常 (尤其是在法国) 有伴随有一种非常别致的均衡感, 因此, 这种精神可以让单纯的‘资产阶级的’好日子转化为贵族的生活的甜蜜”因此, 法国应该效仿美英和苏联, 建立自己的“帝国”, 那就是“拉丁帝国”。
二、拉丁帝国的理念
在通往所有人性都将凝聚成一种政治实体的时代的漫长道路上, 所要经历的帝国时代是一个“帝国林立”的时代。这些帝国是指“一个跨国性的政治统一体”, 这些帝国仍然是由加盟的民族国家构成。这些构成一个帝国的民族国家彼此间存在“亲缘关系”, 这些亲缘关系首先是一种与语言、文明和一般意义上的“精神”, 或者说“风土人情”或宗教有关的亲密关系。毫无疑问, 法国想要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帝国, 从而以利于世界各大帝国之林, 就必然要寻求这种亲缘关系。摆在面前的就是被科耶夫称之为“拉丁帝国”的答案。
以法兰西、意大利和西班牙为主的拉丁世界就是科耶夫为法国开出的药方。这些拉丁国家存在许多类似的地方, 从而是他们有了“亲缘关系”。第一, 他们都有天主教色彩。第二, 语言方面的密切关系。第三, 拉丁文明之间本身就有一种密切的加盟关系。第四, 拉丁“精神”根本上是统一的, 文化源头、艺术、美学、生活方式存在根本的一致性。这些使得拉丁国家已经成为潜在的帝国, 只需要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将之实在化就可以了。加之天主教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拉丁世界的统一, 就像新教、新教教会与资本主义对英美帝国或者说“德意志-英美帝国”作用的那样。同样的, 苏联也已经有一个极端的无神论走向了政教传统。
拉丁帝国在地缘上以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为主体, 同时联合广阔的殖民地、非洲以及有着亲近关系的拉丁美洲。
拉丁帝国在政治上必须建立类似英联邦或者苏联的、现实而有效的政治统一体。同时拉丁帝国还要有信心建立一个前无古人的帝国概念, 因为拉丁帝国要统一的各个民族国家有着长期而独立的历史, 为了达到帝国内部高度的团结就要形成富有想象力的帝国概念。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形成一个现实的统一体。除此之外帝国各成员最好统一利用殖民地, 甚至尽最大努力统一地中海, 将伊斯兰国家也纳入到帝国内部。
三、拉丁帝国的实现方式
科耶夫指出, 组建拉丁帝国对外无非是降低阻力和寻求支持。阻力来自英国, 因为英国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欧陆, 但是科耶夫也指出为了遏制一个强大的德国的出现, 英国会在一定程度上容忍以法国为首的拉丁帝国的出现。与此同时, 支持来自美国, 因为美国不因为拉丁帝国会对其产生任何军事或经济上的威胁, 相反一个稳定的人口过亿的拉丁帝国或是一个比英国更加良好的市场。因此, 拉丁帝国想要寻求美国的支持就要一方面保持同美国的经济贸易, 同时要想方设法将美国对英国注意力转移到拉丁帝国身上。
在苏联方面, 尽管苏联一贯反对其他国家任何形式的联合, 但是为了防止欧洲大陆沦为英国的附庸, 苏联会非常乐意看到拉丁帝国的建立。甚至通过外交努力, 在拉丁帝国草创时期如果遭受到来自英美的联合反对的话, 苏联还会给予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
在拉丁帝国内部, 第一个阻力来自在科耶夫看来必须推翻的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权, 为此应该联合苏联, 并且诉诸佛朗哥意旨都在鼓吹的拉丁理念, 这些理念英美利益尤其是英国利益相违背, 同时防止西班牙陷入无政府状态, 努力培植一个亲法并且认同拉丁帝国理念的政权。同时还要联合西班牙教会和梵蒂冈。对于意大利, 法国应该改变失误的政策, 培养同意大利的关系, 达到政治联盟和经济合作的目标。此外, 科耶夫还指出, 当拉丁帝国逐渐发展起来时, 还可以考虑将葡萄牙拉拢过来。同样的, 拉丁美洲也是潜在的伙伴, 只要坚持持续的贸易即可。
法国内部, 首先要清除流传甚广的反拉丁的偏见, 这些偏见来自于伪装的“自卑情结”, 是法国失去了行动的欲望。另外, 各种各样的政治派别的出现, 以及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使得“公意”的产生非常困难。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有利条件。第一, 就是戴高乐将军的存在, 如果戴高乐将军致力于未来, 致力于拉丁帝国理念的传播和宣传就会出现转机。除此之外, 还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党派的有利作用, 其中, “首先共产党, 这个政党非常重要”。同时法国共产党又具有发起变革的能力。此外还要培养政治人才, 联合官员、技术人员和处在发展时期的“资本家”。除了以上这些政治意志的培养, 法国还要有坚实的经济实力做基础。发展法国经济不仅是建立拉丁帝国的重要条件, 同时也是遏制德国的重要方面, 为此, 科耶夫的建议是控制德国的煤炭资源, 采取用钢材换煤炭的策略, 并给出了强有力的逻辑推理。
最后, 拉丁帝国的建立不能缺少天主教会的支持, 这将给拉丁帝国的建立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总之, 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方方面面的合作得以建立时, 一个可以保证西欧和平的拉丁帝国就可以建立起来了。
四、对“拉丁帝国”理论的评价
科耶夫在《法国国事纲要》中表达了一个这样的判断, 就是如果法国还坚持民族国家模式同时又想重建其重要国家地位的尝试已经是痴心妄想了。因为按照科耶夫的“普遍均质国家”理论看来, 世界已经开始走向统一的人性化政治体的道路。但是, 在通向这个统一的人性化政治体的过程, 并不是由民族国家直接过渡的, 而是必须走向帝国模式。同时, 科耶夫看到了英美在经济、军事上的霸权地位以及苏联的强势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同时也考虑到德国的巨大经济潜力和必然会倒向英美的必然趋势。再反观只有五千万人口的法国, 如果在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想要保持实质上的主权独立已成徒劳。不唯法国, 没有哪个民族国家可以仅仅凭借自己的力量, 而不是同其他国家结盟就可以实现强盛的。因此, 科耶夫想到了让法国建立起一个拉丁帝国。这个拉丁帝国主要由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组成, 并且适度联合葡萄牙、伊斯兰国家和拉美。法国可以在其中扮演领导地位。只有这样, 法国就可以在战后新的国际格局中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 避免再次落后于德国, 更能防范亡国灭种的危险。
1974年, 法国总统德斯坦与联邦德国总理施密德共同提出建立统一欧洲货币提案, 当时几乎被看做天方夜谭, 如今欧元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让人觉得总统说过的话毕竟不一样。然而, 欧元的诞生并非始于20世纪70年代两位国家领导人的心血来潮, 而是始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的40年代末期─当时, 欧洲一些国家 (尤其法国) 的政治家们提出了欧洲共同体理念, 并首先通过欧洲六国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 的“欧洲煤炭钢铁联营”计划予以实施。科耶夫曾经参与制定的关税贸易协定如今也成为国际重要的经济贸易文件。在今天回望科耶夫的《法国国史纲要》, 我们不禁感叹他的智慧和先见。
科耶夫以黑格尔的马克思主义者著名, 提出了著名的普遍均质国家理论和历史终结理论, 但是他同时选择了一条“现实历史”的道路, 在思想界他留下了与施密特的人类政治最终走向的争论, 留下了与施特劳斯关于哲学关系与政治或者说哲学家与政治家关系的争论。这些重大的人类现实问题至今还在被探讨, 或许还将被长久地探讨。但是, 作为现实历史的参与者的哲学家、政治家科耶夫留给我们的是更加现实的问题:在“后历史”时代一个古老的不甘消亡的文化群体该往何处去?是选择融入“自由民主政治”的西方文化还是坚守自己独特的文化走出自己的路, 是固守自己的小宇宙还是用更宽广的胸怀拥抱未来的世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中华儿女思考的。刘小枫在一篇名为《科耶夫与毛泽东》中说道:“我们可以恰当地把这里的‘拉丁民族’换成‘中华民族’, 这样一来, 当我们研读科耶夫的这篇报告时, 就会自然而然联想到我们自己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邱立波, 编.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8.
“欧洲的中国,亚洲的法国”? 第4篇
中法两国是两个相似性极多、情感相通,甚至相互偏爱的民族。
有位哲人甚至说:“法国是欧洲的中国,中国是亚洲的法国。”
相通之处甚多的两个民族
中国和法国,看来迥然不同。一个是地处东方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地处西欧的发达国家,在幅员和人口上极不相称。在文化传统上,中国受佛道儒文化影响,法国受基督教影响。在性格方面,法国人以理想主义和浪漫闻名,而中国人则以现实主义和勤劳著称。
然而,如果认真考察一下几个世纪以来的中法关系和两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在当今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便会发现:中法两国又是两个相似性极多、情感相通,甚至相互偏爱的民族。有位哲人甚至说:“法国是欧洲的中国,中国是亚洲的法国。”
在历史文化方面中法两国实现统一较早,并都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传统。两个民族都创造了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中世纪以来,法国作为西方文化的中心,对欧洲产生了深刻影响;两千年来,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摇篮,则对亚洲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且不说两国的烹调同属世界之最,作为中央集权传统的象征,北京与巴黎两座都城同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其结构和布局也有众多相似之处。到过巴黎和北京的人都会感觉到:北京与巴黎最具有“帝王气”,宫殿气势宏伟,城市布局突出了王权的显赫。在外省,中国的上海和广州与法国的里昂和马赛也具有相似的地位。两国在民族统一方面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科西嘉和台湾都存在分离主义倾向,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在民族性格方面中法两国的民族自尊心极强,且都有大国梦情结。中国在汉唐时代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名副其实的中央帝国。近代以来急剧衰落,成为西方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对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踏上民族振兴之路。但由于经济落后和人口压力,其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困难有待克服。法国在16世纪便与英国、西班牙、奥地利并列为欧洲强国,拿破仑曾横扫欧洲。二战后,法国沦为二流国家,恢复大国地位一直是法国外交的首要目标。正因为如此,法国人和中国人都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有时甚至看不起那些历史短、经济强而又狂妄自大的民族。
在地缘政治方面各自位于亚洲和欧洲中心的中法两国在其东部和北部,分别有日本、俄罗斯和德国、英国等强邻,在历史上都曾同强大邻国发生矛盾,甚至战争。中法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都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冷战结束后,面对美国独霸世界和全球化提出的新挑战,中国和法国都必须调整外交战略,以保持和加强自己的国际地位。
中国人对法国文化的偏爱
中国人对法国文化有某种偏爱?熏法国人对中国文化也情有独钟。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写道:“世界上似乎只有法国人最能理解中国和中国文明,因为法国人拥有一种和中国人一样非凡的精神特质。”
由于闭关锁国,中国人对法国的了解要晚于法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直至19世纪中叶,多数中国人仍只有“天下”的观念,没有“世界”的观念。而欧洲人在15世纪以来逐渐形成了新的“世界”观。
19世纪以后,清帝国急剧衰落,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这也激起中国开明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意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出版了一批介绍外国史地和现状的书籍。魏源编辑的《海国图志》综合汇录了有关法国的历史、地理、生产、风土人情等。30年后,洋务派官员王韬(1828~1890)写成《法国志略》和《普法战记》,书中对法国的教育、司法、国会、新闻等制度备加赞扬。清末外交官张德彝多次出国,每次都记下所见所闻,从《航海述奇》、《再述奇》直到《八述奇》,其中多处涉及法国。他的《三述奇》不仅记述了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还介绍了法国社会经济生活的诸方面。在谈到法国人使用避孕工具时说:“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惜此等人未之所闻也。”这反映出当时两种文化的明显差异。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中国人对西方的看法发生很大改变。清政府派人出国考察,知识阶层出国留学或游历成为时尚。最初,中国官员视洋人为“鬼魅”,总理衙门的差事被称作“鬼差”。1900年后,外交官的地位上升,成为官员追逐的“美差”。官私文书中的“番”、“夷”等字样逐渐被“洋”字取代。
19世纪末,中国面临改革与革命的严峻形势,法国大革命成为改良派与革命派辩论的参照。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向光绪进呈《法国革命记》一书,在序言中表达了对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的同情与批评,借此说服光绪帝抓紧改革,避免革命。章太炎、邹容、孙中山等革命派则高度赞扬法国革命,将其作为楷模。辛亥革命后,进步思想家继续宣扬法国革命传统。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在《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一文中说,近代欧洲文明的三大标志———人权论、生物进化论和社会主义都源于法国。李大钊把俄国十月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说“十九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革命血潮之中”。五四运动前后,法国革命的影响开始渗入政治思想领域。新一代进步知识分子深受“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理念影响,并以其发动和团结广大民众。
仅存在了72天的巴黎公社,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李大钊在《1871年的巴黎“康妙恩”》一文对巴黎公社的起源、性质和经验作了深刻分析后强调,它的性质是“劳动者掌握权力”。1927年12月中共领导的广州暴动被称作“广州公社起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在江西中央根据地建立的苏维埃政府被称为“中国的巴黎公社”。当然,巴黎公社也曾被极左思潮所利用。文化大革命中,上海造反派成立的“上海人民公社”便是一例。
随着政治改革和民主运动的高涨,中国知识界开始关注法国的文化。19世纪末,法国文学作品开始译成汉语。林纾所译《巴黎茶花女遗事》(1899年)最早引进了新形式和新思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雨果、莫泊桑等作家被翻译和介绍到中国。1916年,刘半农翻译了《国际歌》。1919年到1927年间,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渐成系统。莫里哀、雨果、福楼拜、莫泊桑、法朗士、大仲马、梅里美等人的主要著作先后在中国出版,大受读者欢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译介法国文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巴尔扎克、斯汤达、波德莱尔、左拉、纪德、都德、罗曼·罗兰等作家也被介绍到中国。到1949年前,几乎所有法国名作家都被介绍到中国,其作品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巴金、戴望舒、梁实秋、艾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等进步作家都曾受到法国文学的影响。更多青年在法国进步思想启发下走上革命道路。
一百多年来,法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吸引了大量中国学子。20世纪初,李石曾、吴稚晖、张静江等人士倡导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蔡元培、毛泽东等人也积极参与其活动。留法学生回国后对中国政治文化生活影响极大。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李富春等中共著名领导人就是这批两千余留法学生中的成员。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空前的留学热。20多年来,留法学生多达数万人,超过前数十年的总和,所学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广泛领域。中国人对法国的了解大为深化。不少人学成回国,在政府、科研、文化、企业等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法国人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
1477年,《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出版,并传到了法国。他描述的遥远东方这一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使欧洲人惊讶万分,几乎动摇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由此,揭开中国神秘的面纱便成为几个世纪以来众多西方人的不懈追求。16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华几十载,他所著《基督教远征中国记》最早把中国的思想家孔子介绍到欧洲和法国。1685年,法王路易十四向中国派遣五名文化造诣颇深、精通天文数学的传教士。他们通过书信、汇报等方式向法国宫廷和社会介绍了大量关于中国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一些传教士还研究中国文化,成为最早的“中国通”。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正值“康乾盛世”,中国的强大富足、“开明专制”以及灿烂的思想文化艺术使得法国兴起了一股“中国热”,就连自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也为之“倾倒”。在他的鼓励下,收藏中国珍品、穿中国丝绸、演中国戏、养中国金鱼等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1700年元月,凡尔赛宫举行以‘中国之王’命名的盛大的舞会,路易十四登场时,竟然坐在一顶中国式的轿子里。”中国的皇家花园———圆明园成为欧洲人赞叹的“万园之园”。路易十四尤其喜爱中国园林建筑,他在凡尔赛修建特里亚农宫便是受到南京大保安寺的启发。
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中国文明又成为法国思想家们抨击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武器。而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评价也分成“颂华派”和“贬华派”。有“欧洲孔子”之称的重农学派魁奈把中国看作“世界上最美好的国家”。他认为:“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制度建立在科学和自然法基础之上,这种制度是对自然法的发扬。”他还建议路易十五模仿中国皇帝亲自扶犁“籍田”。伏尔泰更是把中国捧为理想王国,主张用中国的榜样来改造法国和欧洲。他论及中国的著作将近80种,信件200余封。他还把中国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成《中国孤儿》在中国上演,获得巨大成功。而主张三权分立,反对专制政体的孟德斯鸠则描绘了中国的另一幅形象。他大力渲染其腐败和黑暗,说:“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狄德罗对中国的皇帝暴政、家庭专制和民众奴性提出批判。激进的卢梭不仅抨击中国的专制制度和儒家学说,还讽刺中国人缺乏“斗争精神”。显然,启蒙思想家“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出于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借评述中国来抒发自己的政治主张。法国大革命后,没落的中国不再被思想家所重视。
19世纪初,英帝国率先向中国渗透,企图控制和制服这条“东方睡龙”。当时身陷囹圄的拿破仑便警告说:“当中国觉醒时,世界将为之震颤。”自鸦片战争起,西方列强用武力迫使中国屈服和敞开国门。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焚掠圆明园,将这座曾令法国和欧洲人神往的“万园之园”付之一炬。英法联军的暴行不仅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仇恨,也遭到了法国进步人士的严厉批评。文学巨匠雨果严厉谴责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他诅咒英法“两个强盗”一定“要受到历史的制裁”,并“希望有朝一日,解放得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法国参加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反对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战争的法国社会党人饶勒斯对西方列强的暴行给予了严厉谴责,并斥责八国联军“为镇压一场民族运动的远征犯下了累累罪行”。
当代中国也为法国人提供了参照。在1968年“五月风暴”中,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大字报和“毛主义”曾一度成为法国青年和极左派追随的对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法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希拉克当选总统后,努力改善与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中法两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加强了沟通与协调,两国不仅建立起“全面伙伴关系”,两国间的经贸、文化交流也再度活跃。希拉克总统从青年时代便喜爱中国古典文化,他不仅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文物鉴赏家,甚至承认自己从中华文化中获得了众多精神启示。
欧洲的作文:法国游记 第5篇
法国时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选料丰富、优异,设计大胆,制作技术高超,使法国时装业一直引导世界时装潮流。在巴黎有家时装店,而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两个妇女穿着一模一样的服装。
法国人是一个文明、礼貌的国家,对妇女谦恭礼貌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传统。法国人见面打招呼,最常见的方式莫过于握手,不过握手时间不应过长,没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劲晃动。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长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级向下级先伸手。
法国是第一个公认以吻表示感情的国家,法国人的吻有严格的界限,他们在见到久别重逢的亲友、同事时是贴贴脸颊,长辈对小辈是亲额头,只有在爱人和情侣之间才亲嘴或接吻。
欧洲行作文 第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欧洲行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欧洲行作文1我坐飞机来到了巴黎戴高乐机场,在那里,我看到了升降汽车、飞机和很多外国人。我们先去签票,工作人员问了我们许多问题,比如:“where are you going? where are you from?”等等。
到了瑞典,下了飞机,我想:“哎,肯定又要查看护照。在法国多次查看护照已经够烦了,再验那么多遍怎么得了!”“快去拿行李!”爸爸喊道。我心里一惊,自言自语道:“去拿行李?还没查护照呢!”但我们的确拿了行李,就直接走出机场。原来欧洲是一个整体。在巴黎机场查验仔细是因为我们从那儿进入了欧洲。
出了机场,眼前豁然开朗。天是那么蓝,飘着朵朵白云,天净得如洗过一般。驾车沿着高速公路行驶,旁边是茂密的树林,一片葱绿。路边竖立着一个个电线杆,杆子是木头做的,因为瑞典是森林之国,树木繁多。圆木经过处理做成电线杆长期不腐烂。我又发现,高速公路上没有隔离树!我焦急地问:“晚上汽车开着车灯,难道不刺眼吗?”舅舅笑了笑说:“你看现在是中午12点多,车没有开灯吗?因为瑞典冬天白天日照短暂,白天如同夜晚。所以交通规则规定一年四季,只要开车,就要开灯。而且人们打的都是近光灯,就不刺眼了。”
舅舅的一番话,让我特别惊奇,看来欧洲正等着我去发现呢!
欧洲行作文2今年暑假,我们全家到欧洲的法国、瑞士、意大利旅游。一路观光、游玩,好不惬意!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瑞士。第一天我们先来到日内瓦,导游领我们参观了国际红十字协会及联合国总部。站在联合国总部面前,看到万国旗随风飘扬,我心中感慨万千,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我能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国会议或者在联合国工作,这将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我们参观完联合国总部,导游又领我们走到附近的一个广场,广场上立着一把三条腿的大型椅子,导游给我们讲了有关这个椅子的典故,它代表了世界要和平。最后我们我们又来到举世闻名的日内瓦湖,湖中央有一个一百多米的大喷泉,湖边几只大天鹅悠闲地在湖面上游来游去,真是美景如画呀!这比课文中描述的要美多了!第二天,我们又坐小火车沿着阿尔卑斯山脉行驶,沿途看到了美丽的国王湖,山峦中一座座漂亮的小别墅若隐若现,草地里的牛儿悠闲地吃着草,脖子上的铃铛将清脆撒向了一片草地......除了瑞士,其它国家的美景也让我流连忘返。啊!难忘的欧洲之行!
欧洲行作文3条条大道通罗马。那麼如今的罗马帝国到底是个哪些地方呢?
刚到罗马帝国,尽收眼底的,是一条条宽敞的大路和历史悠久的.工程建筑。如今我跟到大伙儿介绍一下罗马帝国的古建筑吧!
赶到罗马斗兽场,一眼放眼望去,这万神殿仿佛和天一样。听说较大 直徑有188米。走入去这古城墙仿佛一双手。用57米的墙围得严实。墙上2有些门洞,可能是为了通风吧!院墙长527米,院墙有的地区用刚管结构加固,有的還是原先的模样,有的走入去,2万平米的场所吧我吓坏了。用子如光场来做一个较为,那麼万神殿有3个子如城市广场那么大。万神殿能够容下十万名观众们,但是男的在下,女的在下。因为当时重男轻女。针对万神殿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在古罗马时期。在这里表演的都是抓来的敌人,被抓来的人就像案板上的猪肉任人宰割。仅有观众们开心她们才可以离去,回家了去。但是沒有几个人能回来,由于她们演出的目标不是,只是凶狠的猛兽。并且王(及大家的皇帝)开心还不好,要大伙儿开心他才可以走,好多人由于吃不消而挑选自尽。
欧洲行作文1000字 第7篇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梵蒂冈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只有1400人,我们人口将近是它的100万倍。这个国家没有所谓的国家边境标志,在罗马市内,一脚穿过一条白线,我们就进入了梵蒂冈。我们先来到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广场是罗马最著名的广场。广场的地面用黑色小方石铺砌成,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造型和谐,气势恢宏。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殉道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插云霄的方尖石碑。碑尖上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造型。这座方尖石碑据说原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为装饰皇宫旁边的圆形广场,从远隔重洋的埃及抢来的,距今将近1900多年的历史。后来方尖碑被教皇西斯廷五世移至圣彼得广场。 圣彼得大教堂外观呈长方形,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走进教堂,我就看见右边的人特别的多。走近一看,原来是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圣殇》,这幅作品把圣母失去孩子的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可以看到圣母的腿上的血丝。米开朗基罗还在圣母玛利亚的腰带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因此这幅作品成为米开朗基罗很多著名雕塑中唯一有其署名的作品。另外教堂里还有别的雕塑我就不一一叙述了。
童话般的瑞士。离开威尼斯,经过米兰,穿过意大利与瑞士的边境,就进入了瑞士。大巴载着我们驶向瑞士的途中,我就发现车窗外的景色好美,车子穿越在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在山上还有小鹿会蹦出来。瑞士三面环山,绿色葱茏,峰峦起伏;一面临湖,波光粼粼、碧波无垠。湖水来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瑞吉峰和皮拉特斯峰上融化的冰雪,所以特别清澈。我们到达了瑞士漂亮的小镇因特拉肯。这个小镇非常小,可是漂亮的像童话里的小镇。天多么蓝,湖水多么清澈,山多么高,真是山清水秀。我在童话班的仙境里住了难忘的一晚。我们在瑞士还爬了著名的雪朗峰,因为去的时候是早上,山上雾挺大,不能看清山峰。虽然没有看到雪朗峰周围山峰的美,但是整个瑞士的自然美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
繁华的巴黎。在巴黎,我看到了著名的埃菲尔铁塔。这座铁塔建于1887年1月27日。建造这座塔的就是埃菲尔先生。埃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塞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我们来到塔前,时间还很早,可是买票处已经排了长长地队伍,还好我们导游提前预定了票。这座塔非常高,我从埃菲尔铁塔第二层望下去,就能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我看到了正在进行的铁人三项赛,看到了三座古老的凯旋门,看到了卢浮宫,看到了美丽的塞纳河,还看到了塔下游人如织的场景。下了埃菲尔铁塔,我抬头向上看,感受到了它的高大和宏伟。埃菲尔铁塔经历了百年风雨,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它是现代巴黎的象征,是全体法国人民的骄傲,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欧洲的作文:难忘的法国行 第8篇
近年来,台电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发展迅猛,TAIDEN会议系统已成功应用于G20首脑峰会、APEC首脑会议、金砖国家元首峰会、IMF和世界银行年会等大批国际顶级会议场合,201 1年更是一举击败众多老牌欧洲厂商,中标全球最大的会议系统工程联合国总部会议系统工程,标志着TAIDEN已经成为全球会议系统行业的领航者。
欧洲是会议系统市场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全球最大的会议系统市场,自然也是台电公司重点关注的区域。自201 1年台电公司在巴黎拉德芳斯金融商业区中心的新凯旋门建立法国办事处以来,台电公司在欧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台电公司在欧洲的独家代理商由2011年的10余家发展到20余家,增加了近一倍。如今,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瑞士、丹麦、希腊、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匈牙利等20多个主要欧洲国家和地区均已签约了台电公司的独家代理商,台电公司的营销网络已经覆盖了整个欧洲。
法国肉牛业:欧洲的一个例外 第9篇
关键词:肉牛;产业;法国;竞争力
The French Beef Industry: an Exception in Europe
Philippe CHOTTEAU
(Departement of Economic, Institute of Elevage, The National Eleveurs Office, Paris 75595, France)
Abstract: The number of cows in the EU has contracted by 10% in the last 10 years, due to the continuous restructuring of the dairy industry (in the EU, about 2 in 3 cows are milked). The EU beef production has consequently decreased. French beef production has fared better over a long term, but it underwent a sharp decrease in the last 2 years. This drop has affected the profitability of both beef farmers and processors. In addition, French processors have also had to suffer from the “social dumping” used by their competitors in Germany, Poland or Ireland. However, positive signals from the market are starting to appear.
Key words: cattle; industry; France; 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S985.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123(2015)02-0040-03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502009
欧洲牛肉贸易从2003年开始出现逆差。从欧洲以外国家进口量从2005—2007年增加了60万t(胴体当量),而出口量持续降低。然而,自从经济危机以来,进口量降低,出口量再次增高。这是因为欧洲市场,特别是南欧国家(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的牛肉消费量受到了严重影响。2007年以来降低了12%。2012年,欧洲以外国家进口牛肉占总消费量的4%,而出口量(含活牛出口)达到生产总量的7%。那么,欧洲牛肉的竞争力到底有没有增强呢?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2008年以来,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牛肉消费量的增加,导致全球牛肉产能不足,国际牛肉价格上扬。欧洲牛肉和活牛得以大量出口,特别是出口到地中海国家(土耳其、北非和黎巴嫩等国家)。
但是,与其他牛肉出口大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相比,欧洲的牛肉出口价格差仍然存在(尽管已经有所缩小)。事实上,欧洲的牛肉产量还是降低了,只是市场需求量降低得更多,才导致了出口量的增加。无论如何,虽然在国际市场存在价格竞争,欧洲牛肉的卫生和品质保障方面仍有一定竞争力,特别是针对瘦肉需求量大的国家。
1 欧洲的例外
由于奶牛业的重组和奶牛生产性能的改善,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奶牛存栏量持续降低。最近十年,法国奶牛存栏量减少了12%,欧盟27 国奶牛存栏量平均减少了13%。与此同时,肉用母牛存栏量相对稳定,且大大超过了奶牛存栏量。目前,法国肉用母牛存栏410万 头,占欧洲总量的1/3。在欧盟其他国家,只有西班牙和爱尔兰的肉用母牛存栏量超过奶牛。这两个国家肉用母牛存栏量在欧盟各国中分别排在第2和第4位,两个国家加起来的存栏总量占欧盟总量的1/4。
以上3个国家肉牛的品种组成差异也很大。法国主要为肉品质好、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的欧洲大陆型品种,如夏洛来牛、利木赞牛和金色阿奎丹牛。西班牙主要为繁殖性能较差的本土广适品种杂交牛,平均每头母牛每年产0.65头犊牛。而爱尔兰较多的是肉牛和乳用品种的杂交牛,繁殖性能表现相对好一些。
2 养牛收入分散且总体偏低
2010年,法国共有82 000 个专门化肉牛养殖场,76 000 个奶牛养殖场和5 000 个专门化肉牛育肥场。传统肉牛养殖区主要集中在卢瓦尔河流域和山区贫瘠地区,特别是中央高原地区一带。近30年来,也就是实行产乳限额政策以后,传统肉牛养殖区以外的众多奶牛场逐渐转为养殖肉牛。目前,肉牛养殖场的数量在最近十年达到稳定。然而,这些专门肉牛养殖场的收入自从2008年以来不断下降。据法国农业会计信息统计机构(RICA)的数据,最近5年肉牛养殖场的平均收入比全法国所有类型农场的平均收入少了一半,差距可见一斑。据法国农业部和法国畜牧业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一项对400 个肉牛场的调查发现,如果将税前收入分布按四分位差计算,养牛业从业人员的税前收入为1~3之间,且这个收入受欧洲农业补贴政策(PAC)的影响很大。后者的改革将继续加强对母牛群体的补贴,特别是提高贫瘠地区的补贴额度,同时减少对育肥场的补贴额度,以及降低按草场面积计算的补贴额度。
3 对意大利市场的依赖
法国出产的断奶犊牛有将近一半都出口到国外,这当中大部分都出口到意大利进行育肥。2012年法国共计出口断奶犊牛100万 头,但这个出口量相对以往各年度正在萎缩。事实上,2013年意大利消化了法国出口犊牛总量的85%,当然意大利同样受欧洲经济危机的很大影响,其中2008—2012年间牛肉消费量降低了12%,2013年第一季度再次降低5%。牛肉消费需求量的降低也直接影响到意大利当地的肉牛业发展,特别是影响到北部波河山谷地区育肥牛场的活牛销售。
意大利北部的大型肉牛“围栏育肥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目的是利用当地高产玉米的土地条件和便于活牛进口的地理优势。这些肉牛养殖场也因此享受到政府的鼓励性补贴,获得较高的牛肉出售价格。在政策的鼓励下,“围栏育肥场”规模迅速扩大,很多养殖场的肉牛存栏量超过500 头,甚至几千头。这个产业因此非常依赖架子牛的供应,意大利本身的肉牛和奶牛群体根本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于是,法国的断奶牛出口商和这些意大利养殖场就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法国出口的犊牛可以满足大约90%意大利架子牛的进口量。
然而,这个发展模式受到了经济危机和欧洲农业补贴政策改革的冲击。经济危机引发了“信贷紧缩”,这对一个流动资金需求强大的肉牛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更糟糕的是,一项新的规定缩短了对架子牛购买支付的延期。经济危机也导致了消费者对牛肉购买力的下降,他们变得不情愿为当地育肥的青年牛所产牛肉支付更高的价格。欧洲农业补贴政策的改革也降低了按草场面积支付的各项补贴。肉牛育肥场的草场面积比平均水平高很多,因此蒙受损失更大。
这个“围栏育肥”产业正在改组。许多大型养殖场选择了生物燃气产业,因为其收购价格在欧盟内是偏高的。这对用于育肥肉牛的玉米构成了一定竞争,但是法规强制要求在生物燃气发酵池同时加入动物粪便。另外,延长分期付款政策(10 年)也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肉牛育肥产业。
4 出口活牛还是牛肉?
虽然意大利肉牛育肥产业的衰退给法国的母牛养殖产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但从另一角度也可以看成是再次推动在法国育肥肉牛以后直接向意大利出口牛肉产品的一次机遇。事实上,法国很适合出口牛肉到意大利,因为后者直接进口牛肉量超过其国内消费量的1/3,而且法国牛肉色浅、脂肪含量低,特别受意大利当地高消费阶层消费者的青睐。但是,意大利目前进口的法国牛肉只占其总进口量的1/4,荷兰、德国、波兰、爱尔兰和巴西都是法国出口牛肉的强力竞争对手。这些国家的牛肉品质虽然比法国差,但价格更低,而且还提供更多的销售服务。
法国每年出口21%~24%牛肉,这当中主要是在法国销量很低而在南欧国家和德国非常受欢迎的青年公牛肉。希腊虽然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但法国牛肉在希腊的市场却扩大了。德国的牛肉进口总量虽然增加了,但这当中法国牛肉的竞争对手众多。在这个低价产品占主导地位的市场,法国牛肉只限于高档牛肉的定位,这主要是由法国肉类与畜牧业跨行业组织(INTERBEV)主推的综合品牌Charoluxe。地中海国家在因疯牛病风波禁止法国牛肉十多年后,最近又重新开启了进口大门。黎巴嫩、马格里布地区国家和土耳其都相继于2011年开始进口法国的活牛。法国非常适合向地中海另一边的国家出口青年牛,虽然价格高于其他竞争对手,但法国牛的卫生保障和屠宰率都很高,且肉质鲜嫩、肉色浅和脂肪含量低等,很符合这些国家当地消费者的口味。相反的,这些地区大量进口活牛,又对法国屠宰加工产业带来了新的牛源不足的问题。这些国家对活牛的偏好,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冷冻设施不完善,而活牛进口则更易运输和“贮存”。另外,还因为他们对动物内脏和皮毛有很高的利用需求,还有最重要的原因,这些伊斯兰国家的屠宰习俗各异,信教者更愿意在当地屠宰牛,以保障对各项宗教习俗的遵守。
5 法国也是母牛肉的最大消费市场
法国肉牛业(活牛、牛肉和牛肉加工品)总体上是净出口,2012年顺差值为10亿 欧元。但如果只看牛肉(不算活牛),法国对外贸易其实是有逆差的,2012年贸易逆差为5%,2013年可能更高。法国市场上23%~25%的牛肉都是进口的,其中大部分来自淘汰母牛育肥。实际上,法国消费者更偏好颜色深且肌间脂肪含量高的牛肉。而且,淘汰母牛产肉的成本通常也比青年育肥牛要低。可以说,法国是淘汰母牛肉在欧洲的最大消费市场。另外,据《牛肉去哪儿》一书介绍,法国牛肉加工产品,特别是占牛肉消费总量24%的碎牛肉,也大量来自淘汰母牛。该书指出,这些淘汰母牛大多来自奶牛群体,而法国奶牛存栏量满足不了这个需求。
这样就形成一个悖论:法国的肉用母牛存栏量在欧洲排名第一,生产潜力也看似充分,但法国同时又是欧洲大陆第一大牛肉进口国。虽然生产和消费不协调的现象并不新奇,但是法国的肉牛群体还在不断壮大。2012年法国生产的牛肉中有65%来自肉牛群体,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这些青年牛肉既然不讨当前法国消费者的喜爱,也就只有从出口外国来争取市场空间了。
6 法国肉牛育肥具有竞争力
从世界各国肉牛育肥成本的比较结果来看,法国并不处于劣势。根据分类农业水准基点调查结果,法国肉牛育肥成本比德国和波兰稍高,但后者的生产类型不同,后者的牛肉多数来自奶牛群体育肥牛,出售的价格也较低。西班牙和意大利虽然采用了低成本的围栏育肥模式,但生产成本还是高于法国。
7 法国的屠宰加工业处于劣势
法国的肉牛屠宰和加工业主要集中在5个集团公司。排在第1的是Charal-Bigard-SOCOPA,屠宰量占全国的40%;第2名是一家合作社公司ELIVIA,屠宰量占全国的12%;第3名是与大型超市Intermarche合作的SVA;第4名和第5名分别是合作社公司Sicarev-Sicavyl和与另一大型超市合作的Kermené-Leclerc。这5家公司的肉牛总屠宰量加在一起超过了全法国总量的70%。它们全都是法国公司,在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当今世界肉类产业中,这算一个特例。5家公司中有4家都把屠宰重点集中在法国西部奶牛产区。由于奶牛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存栏量不断下降,这些屠宰场正在去其他地区寻找更多的牛源。
法国国家肉类与畜牧业跨行业组织(INTERBEV)近期的一项比较研究显示,法国屠宰加工业与一些同行相比竞争力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成本(包括税务成本)太高。相比之下,德国和爱尔兰的这一成本比法国低1/3,而波兰比法国低3/4。法国肉牛屠宰厂的耗能也很高,为第二大运营支出项目。
欧盟其他国家的肉牛产业综合竞争力还表现在肉类加工产品的领域。爱尔兰出产85%的牛肉都以剔骨肉的形式出口,它们以高端品牌或绿色食品的标志通过成品包装形式售出。德国也将他们生产的牛肉85%用于出口销售(主要以胴体或分割肉块形式出口),但他们的销路比法国更广。
当前法国屠宰加工业正面对四大挑战:第一是产量的降低,2012年产量降低了5%,并且降低还在持续。幸运的是,目前生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奶牛业和肉牛业的资本重筹,目的是要在未来几年将产量提高;第二是肉牛产区的转变,这会导致新一轮的资本重筹;第三是税务过高,而消费者对涨价的反应却比过去更敏感;第四是扩大出口市场,这要求增加投资力度来寻找新的销路,来加工产品且加强营销,在当前由于开工不足造成利润降低的时期,这无疑是一个冒险的赌注。
法国欧洲杯分组 第10篇
法国总统萨科齐出席了会议,在现场陈述的时候,他指出,法国在足球历史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两次承办世界杯的经验是非常难得的。而且,法国也曾经两次举办过欧洲杯,一次是在1960年,虽然当时只有四个参赛队,这不得不提到 1984年那届欧洲杯,在法国主场举办的这次欧锦赛,最终法国2比0战胜西班牙夺得冠军。
【年法国欧洲杯小组赛分组】
A组:法国、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瑞士 ;
B组:英格兰、俄罗斯、威尔士、斯洛伐克;
C组:德国、乌克兰、波兰、北爱尔兰;
D组:西班牙、捷克、土耳其、克罗地亚;
E组:比利时、意大利、爱尔兰、瑞典;
F组:葡萄牙、冰岛、奥地利、匈牙利。
2016欧洲杯直播地址:eurocup.cctv.com/2016/?f=bdj
2016欧洲杯完整赛程:data.13322.com/league-67/
法国晋级欧洲杯16强 第11篇
乐投回顾历史上法国曾3次举办欧洲杯,分别是1960年的首届,1984年的第7届和的这一届。历史上只有3支东道主球队最终夺冠,法国就是其中一支,1984年欧洲杯法国队在普拉蒂尼的率领下在本土捧杯。如果能在今年夺冠,法国将成为欧洲杯历史上唯一一支两次夺冠的东道主球队。
法国队的强势在于角落里总有强人杀出,当本泽马无缘欧洲杯的消息传出时,所有人都认为法国队没人进球了。如果你以为这支法国队没本泽马不行你就大错特错了。每当球迷们要为法国捏一把汗的时候,昔日的导购小哥帕耶总能送上漂亮的世界波为高卢雄鸡带来想要的胜利。
法国队的强势还在于在舆论方面还有亨利这样的大神在极力鼓吹,比如在今天没能拿下瑞士后,亨利大帝将全场最佳球员的奖项颁给了球场的“门框君”,法国传奇射手认为高卢雄鸡没能赢球只是运气不佳。有了亨利大帝在舆论媒介的“保驾护航”,法国队的“隐形实力”又能被吹上一个台阶。
作为东道主,天时地利人和那是最基本的优势。虽然大BOSS普拉蒂尼因被禁足无缘欧洲杯,但法国队在赛程上仍然有不小的优势。在今天拿到小组第一后,法国队进入淘汰赛下半区,这意味着他们至少将在半决赛前避开西班牙、德国和意大利等劲敌!这等于为法国队进军决赛铺平了道路。
欧洲的作文:难忘的法国行 第12篇
关键词:猪;产业;法国;竞争力;指标
French Pork Industry: Its Future Faces the Increased Competitiveness of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Michel Rieu, Marie-Alix Roussillon, Vincent Legendre
(French Pig Research Institute, Toulouse 31500, France)
Abstract: France is the third largest producer of pork in the European Union. Its pig sector is strong thanks to its diversified and high quality charcuterie production. Bu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encountered difficulties. Pork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re falling down. Pork imports remain high and, above all, the trade balance becomes more and more negative, with foreign purchases of high value-added content. Despite good performance, farms cannot invest enough, which threatens the future. The slaughtering industry, which has not been upgraded to the level of its main competitors, has no profitability. The meat processing industrys profitability is impacted by the rising prices of the raw mate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novative capacity of the pig industry are substantially reduced.
Key words: pig; industry; France; competitiveness; indicator
中图分类号:S985.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123(2015)02-0005-05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502002
法国养猪业在1980—1990年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如今却面临困难。猪肉产量在过去十几年来停止增长,整个产业活力降低。因此,急需围绕消费者需求和社会期待以及养殖业和屠宰加工业的投资问题,商讨出新的发展策略。
1 产量和消费量萎缩
全球猪肉产量在2013年达到1.1亿 t,其中第一大猪肉生产国——中国的产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左右;排在第2位的是欧盟各国,产量为2 200万 t;美国排在第3位,产量为1 000万 t[1]。法国是欧盟第三大猪肉生产国,排在德国(500万 t)和西班牙(360万 t)之后。
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猪肉高产之后,法国猪肉产量自从2000年开始逐年降低。2013年产量为220万 t胴体当量(图1),生猪屠宰量为2 470万 头。
猪肉消费量也在逐年降低,目前消费总量为207万 t,人均消费量从2000年的36 kg降到了32 kg(包括鲜肉和加工品,以胴体当量计)。猪肉仍然是法国消费量最高的肉产品,随后是禽肉(人均26 kg)和牛肉(人均24 kg)。法国猪肉消费量中25%为鲜肉,其余75%为肉类加工产品。鲜肉主要是未加工切块或切片,肉类加工产品的种类非常多[2]。
法国猪肉出口贸易按质量计算为顺差(2013年为14.6万 t,图2),按价值计算则是逆差(图3)。逆差是从2006年以来明显增大的。2013年法国猪肉出口逆差总额达到2.17亿 欧元,其中与其他欧盟国家的猪肉贸易为逆差(―6.3亿 欧元),而与欧盟以外国家贸易为顺差(+4.12亿 欧元)。
法国主要出口未加工产品,包括活猪、胴体、胴体分割块、内脏等,而进口则多来自西班牙、德国和意大利的附加值较高的加工产品,如去骨肉、熟肉产品和腌货等[3]。
数据来源于法国养猪业研究院(整理自Eurostat 和 Douanes)。
欧盟农业政策对养猪业的支持一直以来都不大,然而对欧盟以外国家进口猪肉的非税费限制(动物健康、卫生要求、激素限制等)、对欧盟内部市场的保护性关税依然存在。正在协商中的与加拿大和美国自由贸易协定可能在未来带来一些变化。
2 生产和销售
2.1 畜牧生产
2010年法国共有22 300 个养猪场,表1为繁殖母猪平均年产仔数,生猪存栏量1380万 头。生猪存栏量从2000—2010年降低了7%,养猪场数量减少了63%(消失的多数为小型养殖场)。11 400 个养猪场的存栏量超过了全国总量的99%,每个养猪场平均拥有2.3 名员工,其中家庭成员占72%,外聘员工占28%。“繁殖-育肥”养殖模式(繁殖仔猪且育肥至出栏)最为普遍。采用这个模式的养殖者拥有全国83%能繁母猪和62%育肥猪。近15年以来,法国养猪企业的投资持续低迷,而更加严苛的环境法规和公众对养猪场现代化改造的抵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养猪场的发展和重组。这个背景拖累了法国养猪业和别国的竞争。法国母猪的平均繁殖力如今也低于丹麦、荷兰、甚至低于德国[4]。而在2003年,法国这些指标都还处在第一的位置。
尽管如此,由于较低的饲料价格和债务偿还负担,法国猪肉的生产成本是欧盟国家中最低的几个之一。这也使得支付给养猪企业的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5]。因此,就目前来说,法国养猪业还是具备竞争力的。但如果投资不能及时到位,情况可能会恶化。
2.2 养猪企业联盟
养猪企业联盟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总量的90%。这些联盟组织形式始于1960年代,是为了更好地协调生产和销售而逐渐形成的。它们对养殖企业提供的服务从上游(饲料、品种等)到下游(屠宰、加工等)。企业联盟中80%为合作社或合作社联合体,其数量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200 个锐减到2000年的92 个,到了2012年只剩下40 个(表2)。
布列塔尼生猪交易市场(Plérin市价),是每半月开市的拍卖市场,其贸易量占布列塔尼大区总量的20%~25%,其市价直接影响全国生猪价格。
2.3 品质认证
2013年获得“红色标签”(高品质认证标志)的猪达到747 000 头,占全国出栏总量的3%[6]。获得“红色标签”的猪肉熟食产品或腌货必须源自拥有“红色标签”的猪。然而,获得“红色标签”和“原产地保护标志”的猪肉熟食产品或腌货占全国同类产品的比重却低于3%。
尽管“有机”猪的头数从2005—2012年翻了一番,但总量也只有84 000 头(不含养殖企业直接销售的部分),占全国出栏猪总量的0.4%。另外,还有“地方品种”猪,虽然得到地方品种资源保护计划的支持,猪肉产品也颇具特色,但产量仍然还是较低。
3 肉类加工业
3.1 屠宰和分割
法国本土(即不计海外省)2013年受监管屠宰的生猪数量达到2 360万 头,而这个数量在2000年是2 590万 头。2013年,总共179 个屠宰厂中有9 个年屠宰量超过了100万 头,它们加在一起的屠宰总量占全国的60%。而前十名屠宰企业(一些企业拥有数个屠宰场)的屠宰总量占全国的83%(表3)。
Cooperl Arc Atlantique合作社是排名第一的屠宰企业,年屠宰量将近500万 头,占全国总量的20%。Bigard集团紧跟其后,屠宰量为450万 头,占全国总量19%。Gad公司在2013年关闭了其拥有的两个屠宰厂中的一个,但在2014年中仍然开工不足。
法国屠宰企业的组织形式很多,有合作社、合作社的子公司,也有私企和上市公司。法国企业近年来重组不多,而其他国家却进行了大量重组以加强领导和管理,其中就包括一些国外收购(德国、丹麦等)。法国企业在国外没有任何收购。
由于投资不足、自动化和统一化程度不高以及劳动力成本高于德国和西班牙等原因,法国屠宰业的竞争力不及欧盟其他国家的对手。由于利润较低,工业和贸易融资就很困难,形成恶性循环[7]。
3.2 熟肉和腌肉加工业
2013年,熟肉、腌肉和备餐加工业总产量达到124万 t,营业额为66亿 欧元(表4)。熟肉和腌肉总产量达到104万 t,主要是火腿和香肠(2013年占总产品量的41%)。另外,熟肉和腌肉加工企业也生产含肉面食和备餐。2013年,这一产业共有295 家企业,共33 000 名员工。
80年代中期,这一产业还有500 家企业。2013年前11家企业业务量占全国39%,员工人数占全国35%。然而,55%的企业员工人数仍低于50 人。布列塔尼大区和卢瓦尔河大区产量占全国50%,而这个数据在2000年为40%。罗纳河-阿尔卑斯大区产量占全国10%,相比10年前降低了5%。最近几年,本产业的纯利润由于猪肉价格居高不下而缩减的很低,约为购买价格的0%~1%。
4 国内市场的销售
猪肉的销售可分为家庭消费部分(占80%~85%)和餐饮业消费部分(占15%~20%),近年来快餐业的发展带动了后者的增长。大型超市的销售量满足大部分家庭消费,占总销售量的85%~90%(2013年)。
手工肉铺的鲜肉销售量只占总量的10%,而熟肉产品只占4%。在1975年的时候,手工肉铺销售量还占总量的40%。食品折扣店自2000年来经历了巨大成长,但到2010年以后也面临困难。这是因为大型超市也推出了一系列廉价产品,与食品折扣店形成竞争。养殖企业直接销售模式在经历了较大萎缩之后近几年已经稳定下来,其鲜肉销售量占总量的5%,熟肉产品占总量3%。如今通过互联网的销售活动日益兴旺,但猪肉产品行业通过互联网的销售量目前还不高,鲜肉销售量占总量的3%,熟肉产品占总量1%[8]。
5 产业链各环节间的关系
5.1 厂家和销售企业的贸易关系
养猪业的贸易关系比较自由,主要是基于市场供求关系以及顾客和供应商间的关系基本平衡。猪肉生产厂家和销售企业的关系受监管机构的监督。
生产厂家对销售企业的市场势力相对较弱。销售企业强势的原因主要是:1)对屠宰分割企业来说,其供应的粗加工产品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2)对熟肉加工企业来说,虽然产品种类多样、形象好,但是同类企业数量和产品数量的暴增,使得其产品可以轻而易举地被其他品牌相似、甚至不同的产品所代替。
近几年来,由高饲料价格导致的生猪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但生产厂家却难以提高出厂价格以保持利润空间。而且,大型连锁销售企业带来的竞争以及家庭购买力的下降,更压低了零售价格。
5.2 跨行业协商组织的出现
2002年养猪业各行业开始组成了“养猪业跨行业组织(Inaporc)”,以促进协商和共同发展。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推进促进集体利益的行动,比如:1)告知消费者猪肉的来源,这是基于2010年签订的关于“源自法国的猪肉”认证标志的跨行业协议;2)向消费者促销猪肉;3)向公众宣传和介绍养猪业;4)支持并引导科研活动以促进产业发展;5)积极促进出口;6)监测隐患并处理食品卫生危机(或媒体危机);7)控制废物处理的成本。
6 竞争力指标
法国养猪业研究院制订的竞争力指标,可以通过数字形式来反映欧洲养猪业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是通过对分属于9 个大类的39 个变量的计算得出的。这9 个大类分别为养猪业和宏观经济、对外贸易和猪肉产品、养殖表现、养殖业结构、屠宰企业结构、屠宰企业工业表现、屠宰企业经营表现、肉产品加工业、销售业。每个变量代表该方面的竞争力评分,以0~1 分计,0 分为最差,1 分为最高。排名第一的国家得分为1,其他国家按线性插值法计算得分。然后再计算每个大类的平均分,所有大类的平均分再平均,得总体竞争力评分值。
Fig.4 Pork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dex by IFIP (2011)
以欧洲5 个养猪大国(德国、丹麦、西班牙、法国、荷兰)情况为基础,建立了2011年各国养猪业综合竞争力评分图(图4)。从结果可见,法国养猪业竞争力评分最低(0.29 分),凸显竞争力不足。丹麦得分最高(0.77 分),其余国家差别不大。
丹麦的高竞争力,主要是由于强劲的出口量和高生产表现,唯一弱点是养殖业盈利较低。德国养殖业表现一般,但下游加工业和宏观经济指数的优势提高了总体评分。西班牙下游加工业结构比较分散,但面向欧洲的出口很强劲,产品附加值很高。荷兰的生产活力和贸易较弱,但养殖和下游加工业表现很好[9]。
法国只有养殖业环节表现正常,这归功于较低的生产成本。低生产成本的原因是债务偿还压力较轻(表明投资力度不大),但不利于长久发展。法国下游企业的竞争力较其余国家有所减弱。尽管人力成本在欧洲居中,法国养猪业主要受屠宰环节的低投资力度和低自动化程度(主要由于销售业的要求太过多样化)所拖累。对外贸易主要受进口产品的高附加值所导致出口额较低而出现逆差[10]。
7 结 语
2000—2010年间,法国养猪企业实现了专业化,但还不够集约化,从业人员年龄有略微增长。这个现状给养猪场的更新换代问题和养猪职业的吸引力带来了挑战[11]。更严重的是,与欧洲竞争者相比,法国养殖企业出现了融资不足的问题。新的规划常由于当地或更大范围的社会压力而受阻[12]。下游企业同样需要新的融资来更新屠宰和加工设备以重振竞争力。屠宰厂开工不足和亏损等情况,需要通过重组来改善。
由于原材料价格越来越不稳定,且面临新的通货膨胀,养猪产业各环节间需调整平衡以重新分配利润。在所有养殖和加工企业重新达成经济平衡之前,法国养猪业还不能算真正走出自2000年以来的经济困境。
优化利用胴体所有部位来加工种类各异的鲜肉、加工肉产品和内脏,再推动内销或出口,将是整个养猪业成功的关键。在消费力不足的大环境下,通过紧跟消费流行和消费需求来调整产品类型是激活市场的必经之路。这需要研究市场,也要集体反思产品的出路问题,以及如何回应消费者的期待。为了有效实施这些改进方案,养猪业的不同产业要联合起来制定和实施适宜的策略及手段。
参考文献:
[1]AND, IFIP, ITAVI. Compétitivité des filières des viandes blanches fran?aises dans le contexte de lUnion européenne[C]//Les ?tudes de France Agri Mer, 2011: 17.
[2]ARVIS J F, MUSTRA M A. Connecting to compete 2012. Trade logistics in the global economy[R]. The 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 and Its Indicators, 2012.
[3]BOUVIER C, PETER J P, FOUILLADE P. Mission abattoirs, evaluation prospective de létat financier et sanitaire des abattoirs en France[C]//Ministère de lAlimentation de lAgriculture et de la pêche, 2010: 47.
[4]CZOMMER. Wild west conditions in Germany! Low-skill jobs in food processing[M]. Russel Sage Foundation, 2008: 147-176.
[5]DANEL J B, FOUILLADE P, GUILLET M, et al. Quel avenir pour la filière porcine fran?aise?[C]//Ministère de lAlimentation de lAgriculture et de la pêche, 2012: 77 .
[6]DURAND M, GIORNO C. Les indicateurs de compétitivité internationale: aspects conceptuels et évaluation[J]. Revue Economique de locde, 1987, 9: 165-203.
[7]LEGENDRE V, RIEU M. Caractéristiques de laval de la filière porcine allemande: prix, structures et relations entre opérateurs[J]. Journées de la Recherche Porcine, 2012, 44: 239-240.
[8]RIEU M, ROGUET C. Tendances de lélevage porcin dans lUnion européenne: un modèle en pleine mutation[J]. Journées de la Recherche Porcine, 2012, 44: 219-228.
[9]ROGUET C, RIEU M. La production de porcs aux Pays-Bas: comprendre le retour à la croissance[J]. Journées de la Recherche Porcine, 2012, 44: 241-242.
[10]ROUAULT P. Analyse comparée de la compétitivité des industries agroalimentaires fran?aises par rapport à leurs concurrentes européennes[R]. Rapport établi par le délégué interministériel aux industries agroalimentaires et à lagro-industrie, 2010: 148.
[11]ROUSSILLON M A. Organisation des filières porcines dans lUnion européenne[J]. Tech Porc, 2013, 13: 5-7.
[12]ROUSSILLON M A, van FERNEIJ J P, DUFLOT B. Avantages et handicaps comparatifs des filières porcines fran?aises et européennes sur leurs concurrents[J]. Viandes & Produits Carnés, 2013, 29: 6.
欧洲的作文:难忘的法国行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