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e二级考试word
office二级考试word(精选6篇)
office二级考试word 第1篇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首次从国家制度上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范畴,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正式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成为评价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的主要方式和社会工作者取得相应职业资格、水平的主要手段。
根据人事部、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1号)精神,从2006年9月1日起,国家对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三个级别。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另行制定。通过职业水平评价,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考试科目 编辑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报考条件 编辑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符合助理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师报名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请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
(一)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2、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
3、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
4、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5、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
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在报名时应提交能够证明其在考试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所在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生证明。
(二)参加社会工作师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后,从事社会工作满6年;
2、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3、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3年;
4、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1年;
5、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
6、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其从事社会工作年限相应增加2年。
(三)上述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从事社会工作年限是指报名人员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社会工作及相关工作时间的总和,其截止日期为2008年年底。
(四)香港、澳门居民申请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报名时应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或学位证书、从事本专业工作实践证明。
报名时间 编辑
考试报名一般采用网上报名、现场资格审核、网上缴费的办法。报名时间一般在3—4月份左右,具体报名安排详见当次的报考文件。
考试时间 编辑
社会工作者考试一般在上半年举行,2016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等级考试定于6月18日至19日进行,具体时间和科目为:
6月18日下午2:00—4:00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6月19日上午9:00—11:00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中级)下午2:00—4:00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下午2:00—4:30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成绩查询 编辑
社会工作者考试成绩一般在考试结束2个月后公布,考生可以登陆当地人事考试中心网站进行查询。
合格标准 编辑
2011年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合格标准
级别 科目名称 试卷满分 合格标准 助理社会工作师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100 60 助理社会工作师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100 60 社会工作师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100 60 社会工作师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100 60 社会工作师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100 60 注: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级别 科目名称 试卷满分 合格标准
助理社会工作师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100 60 助理社会工作师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100 60 社会工作师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100 60 社会工作师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100 60 社会工作师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100 60 成绩管理 编辑
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的人员,应在一个考试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社会工作师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考试的人员应在连续两个考试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
证书 编辑 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合格,北京地区由北京市人事局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和民政部共同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有效。
注册管理 编辑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实行登记服务制度。水平证书持有者按有关规定到当地民政局办理登记手续和继续教育事宜。
office二级考试word 第2篇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摩尔电机学院,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诞生,它占地面积达170m2,重达30t,在1s内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
计算机于1946年问世以来,经历过4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1945-1956),它的特点是采用电子管做为原件。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的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现在),其最显著特点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运用。
计算机的应用包括以下几方面: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CIMS是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办公自动化包括网络化的大规模信息处理系统。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存在着大量繁杂的数值计算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经常是人力所无法胜任的。而高速度、高精度地解算复杂的数学问题正是电子计算机的特长。因而,时至今日,数据计算仍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和ENIMC相比,EDVAC的重大改进主要有两个方面:
1、把十进位制改成二进位制,着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元件高速运算的优越性;
2、把程序和数据一起存储在计算机内,这样就可以使全部运算成为真正的自动的过程。
EDVAC出现时才使用存储程序。
计算机问世之初,主要用于数值计算,计算机也因此得名。
微型机的主机一般包括CPU、内存、I/O接口电路、系统总线。
电子计算机能够快速、自动、准确地按照人们的意图工作的基本思想主要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这个思想是由冯.诺依曼在1946年提出的。
计算机硬件包括: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计算机的存储器容量是以字节(B)为单位表示的。除用字节为单位表示存储容量外,还可以用KB、MB以及GB等表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
系
如
下
:
1B=8bit
;1KB=210B=1024B;1MB=220B=1024KB;1GB=230B=1024MB。
ASCII码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的英文缩写,它是使用最多和最普及的西方文字符编码。它用7位二进制表示一个字符(或用一个字节表示,最高位为“0”),由于27=128,所以共有128种不同组合,表示128个不同的字符。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规律是:把二进制数按位权形式展开多项式和的形式,求其最后的和,就是其对应的十进制数,简称“按权求
210和”。(101)1202124015。如果在整数之后2添加1个0,3210数据扩大(1010)802010,212021202了2倍。
计算机中数据的常用存储单位有位、字节和字。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是二进制的一个数位,简称为为(bit)。8位二进制数位一个字节(Byte),字节是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存储空间大小的基本容量单位。计算数据处理时,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数据长度称为字,字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运算单位。
标准ASCII码表用7位二进制表示一个字符(或用一个字节表示,最高位为“0”)表示128个不同的字符。其中在字符的排序中,大写字母靠前,小写字母靠后,也就是大写英文字母的ASCII码值都小于小写英文字母的ASCII码值。
标准ASCII编码表用7位二进制表示一个字符(或用一个字节表示,最高位为“0”)表示128个不同的字符。其排列先后顺序为:空格字符<数字符<大写字母<小写字母。
字长是指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的位数。
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数。采用“除2取余,倒排序”法,即十进制整数除以2取余数做最低位系数K0,再取商继续除以2取余数做高一位的系数,如此继续直到商为0是停止,最后一次的余数就是整数部分部分最高有效位的二进制系数,依次所得到的余数序列就是转换成的二进制数。
ASCII编码表中包括:10个阿拉伯数字(0~9)、26个大写字母、26个小写字母,以及各种运算符号、标点符号和控制字符等。其中26个大写英文字母是依次按顺序存放的。字母K的十六进制码值是4B,也就是二进制的1001011,那么1001000与1001011相差3,所以1001000是大写字母H。
区位码输入是利用国标码作为汉字编码,每个国标码对应一个汉字或一个符号,没有重码。
在标准ASCII码表中,26个大写英文字母是依次按顺序存放的。已知英文字母A的ASCI码是01000001,则英文字母E的ASCII码是01000001+4=01000101.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规律是:把二进制数按位权形式展开多项式和的形式,求其最后的和,就是其对应的十进制数,简称“按权求和”。用8位二进制数表示的最大无符号整数=760(11111111)1212...12255。2
F在A的后面,相差5,F的ASCII码=A的ASCII码+5=01000001+101=01000110。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
二进制避免了那些基于其他数字系统的电子计算机中必需的复杂的进位机制,物理上便于实现,且适合逻辑运算。存储一个汉字内码需要用两个字节
汉字的内码=汉字的国标码+8080H
显示或打印汉字时使用汉字的字形码,在计算机内部是使用汉字的机内码
在数值转换中,基数越大,位数越小。当为0、1时,位数可以相等
区位码:94×94列阵,区号范围:1~94,位号范围:1~94
国标码是汉字信息交换的标准编码,但因其前后字节的最高位为0,与ASCII码发生冲突,于是,汉字的机内码采用变形国标码,其变换方法为:将国标码的每个字节都加上128,即将两个字节的最高位由0改1,其余7位不变,因此机内码前后字节最高位都为1
在国家汉字标准(GB 2312-80)中,一级常用汉字按汉语拼音规律排列,二级次常用汉字按偏旁部首规律排列
在48×48的网格中描绘一个汉字,整个网格分为48行48列,每个小格用1位二进制编码表示,每一行需要48个二进制位,占6个字节,48行共占48×6=288个字节
在国标码的字符集中,收集了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图形符号682个
当汉字的区位号都为十六进制数时,汉字的国标码=汉字的区位码+2020H
八进制数中只有数字0~7
在16×16的网格中描绘一个汉字,整个网格分为16行16列,每个小格用1位二进制编码表示,每一行需要16个二进制位,占2个字节,16行共占16×2=32个字节
在数值转换中,权越大,位数越少
形码:根据字形结构进行编码(五笔);音码:根据发音进行编码(全拼、双拼);音形码:以拼音为主,辅以字形、字义进行编码(自然码)
国际通用的ASCII码为7位,最高位不总为0,大写字母的ASCII码值小于大写字母的ASCII码值,ASCII码和内码不同 汉字内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必须为1
信息的最小单位是bit,信息存储的最小单位是Byte
八进制10是十进制的8,十六进制的10是十进制的16,二进制的10是十进制的2
区位码属于无重码
汉字的区位码分为区码和位码,“家”的区码是28,位码是50,将区码和位码分别化为十六进制数得到1C32H+2020H=3C52H(国标码)
Petium 4的CPU字长为32位
国标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都为0,机内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都为1
一个汉字的区位码和国标码不同,一个汉字机内码的长度均为2个字节,同一个汉字输入法不同时,机内码相同
汉字的内码=汉字的国标码+8080H
1C32H,用Pentium 是32位微机
逻辑“与”运算口诀位“一一得一”,即只有当两个数都为1时,结果才为1
SRAM中的数据一旦断电就会消失,外存中信息要通过内存才能被计算机处理
二进制加法运算法则为“逢二进一”
计算机中,每个存储单元的编码称为单元地址
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主要用以衡量计算机运算的快慢程度,用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作为计量单位,即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的数量,有时也用CPI,即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主频是指CPU的时钟频率,它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计算机运行速度的高低,主频以兆赫兹(MHz)为单位,一般说,主频越高,计算机运行速度越快。传输速率是指集线器的数据交换能力,也叫“宽带”,单位是Mbps(兆位/秒)
输出设备室把计算机的中间结果或最后结果,机内的各种数据符号及文字或各种控制信号的信息输出来。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激光印字机、绘图仪及磁带、光盘机等。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光电输入机、磁带机、磁盘机、光盘机等
运算器又称为算术逻辑单元(ALU)。它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包括算术运算(加、减、乘、除)和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比较等)
计算机硬件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5部分组成。通过把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合称为I/O设备;把控制器和运算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存储器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1、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
2、字长,CPU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计算机的“字”而这组二进制数的位数就是“字长”
3、运算速度,指CPU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来描述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光电输入机、磁带机、磁盘机、光盘机等。标准配臵的输入设备室键盘和鼠标器
中央处理器(CPU)包括控制器与运算器,它是计算机的核心。内存储器是CPU根据地址线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由半导体器件制成。外部存储器不能与CPU直接交换数据
传输速率是指集线器的数据交换能力,也叫“宽带”,单位是bps(位/秒)
CPU中除了内部总线和必要的寄存器外,主要的两大部件分别是运算器和控制器
磁盘驱动是电子计算机中磁盘存储器的一部分,用来驱动磁盘稳速旋转,并控制磁头在磁盘层上按一定的记录格式和编码方式记录和读取信息,分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三种。磁盘驱动器既能将存储在磁盘上的信息读进内存中,又能将内存中的信息写到磁盘上。因此,就认为它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
控制器负责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根据指令的要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向各部件发出控制信号,保证各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一步一步地完成各种操作。控制器主要由指令寄存器、译码器、程序计数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组成
计算机中几乎所有的操作都要通过内存储器才能实现。它不仅是CPU直接寻址的存储器,而且还是CPU与外部设备交流的桥梁,用来存放程序和等待处理的数据。内存一般分为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和高速缓存3种。
计算机指令是CPU能直接识别并执行的指令,它的表现形式是二进制编码。计算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码两部分组成。操作码指出该指令所要完成的操作,即指令的功能。操作数指参与运算的对象,以及运算结果存放的位臵等
内存按其功能和存储信息的原理又可分成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简称RAM(Random Access Memory),RAM在计算机工作时,既可从中读出信息,也可随时写入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断电RAM中的信息就会丢失。只读存储器简称ROM(Read Only Memory)。ROM与RAM的不同之处是它只能在计算机正常工作时从中读出信息,断电也不会丢失信息。软盘、光盘、硬盘都是外部存储器
内存也被称为内部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啦,内存的稳定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臵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磁盘上的磁道是一组记录密度不同的同心圆。磁道的编号是最外圈为0,其次序由外向内逐渐增大
外存可以存放大量的数据,断电后外存的数据不会因断电而丢失,常见的外存有硬盘、U盘和光盘
CD-RW光盘是可以擦除并多次重写,它可以视作软盘,可以进行文件的复制、删除等操作,方便灵活
只读存储器ROM,在ROM中信息是被永久性地刻在ROM存储单元中的,其中的信息只能被读出,而不能写入或者删除
目前使用的硬磁盘,在其读/写寻址过程中盘片旋转,磁头沿盘片径向运动
MIPS是运算速度,MB是存储容量,MB/s是传输速率,GHz是主频单位
DRAW存在漏电现象,需要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就对存储信息刷新一下
USB为通用串行总线
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指挥全机各个部件自动、协调的工作
把内存中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硬盘中,称为写盘。把硬盘上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中,称为读盘
RAM有两个特点:一是可读/写性,二是易失性,即断开电源时,RAM中的内存容量立即消失
微型机的主机一般包括CPU、内存(包括RAM和ROM)、I/O接口电路、系统总线
内存储器的存储速度最高,其中Cache的存储速度高于DRAM
鼠标器是在多窗口环境下必不可少的输入设备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该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打印机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点阵打印机、针式打印机
U盘,全称“USB闪存盘”,英文名“USB flash disk”,它是一个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可以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实现即插即用
存储计算机当前正在执行的应用程序和相应数据的存储器是内存
不间断电源的缩写是UPS
ROM为只读存储器,PROM为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ache为高速缓冲存储器
外部设备主要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字长是指计算机运算部件一次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运算器可以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DRAM集成度高于SRAM,SRAM比DRAM存储速度快,DRAM数据要经常刷新
CPU只能与内存储器直接交换数据,其主要组成部分是运算器和控制器
硬盘虽然在主机箱内,但属于外存,不是主机的组成部分
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扫描方式、刷新频率、点距、分辨率、亮度和对比度、尺寸
系统总线分为三类: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
P代表奔腾系列,4代表此系列的第4代产品,2.4G是CPU的频率,单位是Hz
DRAM集成度比SRAM高,存储速度SRAM>DRAM,SRAM常用来做Cache
USB具有热插拔与即插即用的功能,不需要另供电源
机器语言是一种CPU的指令系统,是由二进制代码编写,能够直接被机器识别的程序设计语言
绘图仪是输出设备,扫描仪是输入设备,手写笔是输入设备。磁盘驱动器既能将存储在磁盘上的信息读入内存中,又能将内存中的信息写到磁盘上,因此,就认为它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
ROM中的信息一般由计算机制造厂写入并经过固化处理,用户是无法修改的 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指挥全机各个部件自动,协调的工作
时钟主频以GHz为单位,存储容量以GB为单位,字长以位为单位,CPU运算速度以MIPS为单位
显示或打印汉字时使用汉字的字形码,在计算机内部时使用汉字的机内码
移动硬盘体积小,容量大、方便携带
控制器是CU 不间断电源是UPS 算术逻辑部件是ALU 存储计算机当前正在执行的应用程序和相应数据的存储器是RAM,ROM为只读存储器
CPU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微机性能的好坏
硬盘具有容量大的特点,硬盘不易更换盘片,主机包括CPU和内存储器,不包括硬盘。U盘容量一般都小于硬盘容量
URL为统一资源定位器,RAM为随机存取存储器,USB为通用串行总线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
硬盘的容量远大于软盘的容量,但存取速度比软盘慢,外部存储设备还有U盘,移动硬盘
高级语言程序编译成目标程序,通过链接将目标程序链接成可执行程序
控制器是CU 运算器是ALU
高级语言的可移植性好,低级语言的可读性差,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不同
编译系统属于系统软件,内存的存储速度比外部存储器快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平均寻道时间、转速、平均访问时间、平均潜伏期,数据传输率,不包括容量
高速缓冲存储器一般由SRAM组成
高速缓冲存储器负责整个CPU与内存之间的缓冲 内存用来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
ROM为只读存储器,一旦写入,不能对其内容进行修改
为了保证程序能够连续地执行下去,CPU必须具有某些手段来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而程序计数器正是起到这种作用,所以又通常称为指令计数器。在程序开始执行前,必须将它的起始地址,即程序的一条指令所在的内存单元地址送入PC,因此程序计数器(CP)的内容即是从内存提取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CD-ROM和光笔只能向主机输入数据,显示器只能接收由主机输出的数据,软盘存储器是可读/写的存储器,它既能向主机输入数据又能接收由主机输出的数据
微型计算机的主机包括CPU和内存储器,UPS为不间断电源,它可以保障计算机系统在停电之后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以使用户能够紧急存盘,避免数据丢失,属于外部设备。运算器和控制器是COU的组成部分
控制器中含有状态寄存器,主要用于保持程序运行状态,控制器的基本功能为控制机器各个部件协调一致的工作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资源的效率,并为其他软件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其中主要有提供人与计算机交互使用的平台、具有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
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数据及其文档
编译程序也叫编译系统,是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面向过程的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语言处理程序。编译程序把一个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工作过程分为5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主要是进行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又称为源程序分析,分析过程中发现有语法错误,给出提示信息。然后再通过连接程序将编译后的目标文件连接成可执行的应用程序
计算机软件用途通常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具有代表性的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之城服务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系统等。应用软件是指某特定领域中的某种具体应用,最终给用户使用,如财务报表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等。但最基本、最核心的软件是操作系统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以下两类:面向计算机本身的软件,如操作系统、诊断程序等;面向用户的软件,如各种语言处理程序、实用程序、文字处理程序等。
高级语言主要是相对于汇编语言而言的,它是接近人类的语言,如C语言、BASIC语言等。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源程序不能被计算机直接运行,必须通过翻译才能被计算机所接收。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可移植性好、可读性好,但是计算机要经过翻译才能认识,所以执行效率最低
机器语言是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的语言,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可读性差,但是程序执行效率最高。汇编语言介于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之间
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操作系统,其主要具有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
高级语言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具体的语言,而是包括很多编程语言。如目前流行的Visual Basic语言、C++等。这些语言的语法、命令格式都不相同。而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介于低级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之间的语言
目前流行的现代操作系统主要有Android、BSD、iOS、Linux、Mac OS X、Windows、Windows Phone 和z/OS等,除了Windows和z/OS等少数操作系统,大部分操作系统都为类UNIX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用途而被开发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文字处理软件(如WPS、Word等),信息管理软件,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实时控制软件、教育与娱乐软件等
计算机系统中程序设计语言分为三种类型: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低级的机器语言是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的语言,与人类的习惯语言不太相近。而高级语言接近人类的语言,如C语言、Basic语言等。用高级语言辨析的程序称为源程序,源程序不能被计算机直接运行,必须通过翻译才能被计算机所接收。汇编语言介于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之间,计算机不能直接识别
Windows XP属于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高级语言必须经过编译和链接后才能被计算机识别,高级语言不依赖计算机,所以可移植性好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系统性能检测、实用工具软件
Windows 2000、UNIX、MS-DOC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CPU管理、内存管理、信息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接口管理
操作系统是人与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桥梁,为用户提供一个清晰、简洁、易用的工作界面,用户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和交互功能实现各种访问计算机的操作
机器语言是计算机唯一能直接执行的语言
用户通过文件名很方便地访问文件,无须知道文件的存储细节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的所有资源(硬件和软件)
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软件称为编译程序
计算机指令中操作码规定所执行的操作,操作数规定参与所执行操作的数据
所谓软件是指为方便使用计算机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组织的程序以及用于开发、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文档 OS是Operation System的简写,即操作系统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一般由高速SRAM构成,汉字的内码=汉字的国标码+8080H,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
操作系统是以文件为单位进行数据管理
操作系统是以扇区为单位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
UNIX是一个强大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按照操作系统的分类,属于分时操作系统
汇编语言无法直接执行,必须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汇编语言不能独立于计算机,面向问题的程序设计语言是高级语言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两个部分,它可以直接支持用户使用计算机硬件,并非在应用软件基础上开发的
用汇编语言编制的程序称为汇编语言程序,汇编语言程序不能被机器直接识别和执行,必须由“汇编程序”(或汇编系统)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运行 模拟音频数字化过程由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组成。数字音频的技术指标主要是指采样频率和量化位数(或量化深度)
数字音频的大小=采样频率×量化位数×时间×声道个数
照片的像素是分辨的乘积
JPEG图像文件时目前使用最广泛、最热门的静态图像文件,这是由于JPEG格式的图像文件具有高压缩率、高质量、便于网络传输,它的扩展名为jpg。JPEG采用的是有损压缩,由于它采用了高效的DCT变换、哈夫曼编码等技术,造成在高压缩比的情况下仍然有着很高的图像质量
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你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有繁殖性、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和可触发性
计算机安全设臵包括清除上网记录及清除自动完成记录、注册表清除地址栏记录、清除搜索记录和清除共享漏洞、禁用不必要的端口和协议及不必要的服务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以及反病毒技术都是以软件编程技术为基础的。因此,防病毒软件总是滞后于病毒的发现。任何清除病毒软件都只能发现病毒和清除部分病毒,所以,对于计算机病毒关键是从思想上、管理上、技术上入手做好预防共作,要以“预防为主,诊治结合”。一旦发现计算机运行不正常,立即用杀毒软件检查或清除
为防止计算机传染病毒,凡是从外来的U盘往机器中复制信息,都应该先对U盘进行查毒,若有病毒必须清除,这样可以保证计算机不被新的病毒传染。要经常对磁盘进行检查,若发现病毒就及时清除
计算机病毒不是生物类病毒,而且对硬件的破坏不是永久性的,是一种通过自我复制进行传染的、破坏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移动存储介质(如U盘、移动硬盘)和计算机网络两大途径进行传播
计算机病毒一般不对硬件进行破坏,而是对程序、数据或系统的破坏
计算机病毒式具有破坏的程序,其本身没有逻辑错误,计算机本身对计算机病毒没有免疫性。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寄生性、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
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将重要数据文件及时备份到移动存储设备上,用杀毒软件定期检查计算机,不要随便打开/阅读身份不明的发件人发来的电子邮件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或无线通信,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臵上具有独立功能的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手段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联网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快速传输信息
网路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端点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它反映了组网的一种几何形式。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形以及混合型拓扑结构。以太网的拓扑结构是总线型
综合业务数据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是一个数字电话网络国际标准,是一种典型的电路交换网络系统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形状,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拓扑结构等。局域网常用你的网络拓扑结构是总线型、星型、环型。星型拓扑结构是中央结点和通过点到点链路连接到中央结点组成。环型拓扑结构各个结点通过中继器连接成一个闭合环路。总线型拓扑结构是采用一根传输总线作为传输介质,各个结点都通过网络连接在总线上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把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通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千兆以太网是建立在以太网标准基础之上的技术,是一种高速局域网,其网络数据传输速率大约1 000 000b/s
可以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的Internet之间插入一个中介系统,竖立起一道安全屏障,这道屏障的作用是阻断来自外部通过网络对内部网络的威胁和入侵,提供扼守本网络的安全和审计的关卡,这种中介系统也叫做防火墙或防火墙系统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地址,将他们分为4组,每组8位,由小数点分开,用4个字节来表示而且用点分开的每个字节的数值范围是0~255,如219.216.250.1,这种书写方法叫做点数表示法。127.0.0.1表示本地计算机的IP地址
浏览器又称web用户程序。它是一种用于获取Internet上资源的应用程序,是查看万维网中的超文本文档及其他文档,菜单和数据库的重要工具。如果计算机要上网就需要安装浏览器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是指在Internet上查询域名或IP地址的目录服务系统。Internet域名系统是一个树型结构,其形式如下:.com(企业)、.net(网络运行服务机构)、.gov(政府机构)、.org(非盈利性机构)、.edu(教育),域名系统由InterNic管理,其注册、运行工作目前由Network Solution公司负责
能保存网页地址的文件夹是临时文件夹,在收藏夹中,且一般是隐藏的。如果要找收藏夹中的网页内容,随便在收藏夹中选择一个网页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常规→位臵选项,这样就看见文件夹的路径,按照这个路径找到文件夹
Internet应用有电子邮箱(E-mail)功能、远程登录功能、文件传输(FTP)功能、电子公告板(BBS)功能、信息浏览服务、WWW超文本链接、文件查找(Archic)服务、广域网信息服务(Wais
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通过在主机箱内插入一块网络接口板,它又称为通信适配器或网络适配器(adapter)或网络接口(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但现在更多的人愿意使用更为简单的名称----------网卡
在Internet上浏览时,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使用的协议时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调制解调器(即Modem),是计算机与电话线之间进行信号转换的装臵,由调制器和解调器两部分组成。调制器是把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调制成可在电话线上传输的声音信号的装臵;在接收端,解调器再把声音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接收的数字信号
计算机以拨号接入Internet网时用的是电话线,但它只能传输模拟信号,如果要传输数字信号必须用调制解调器(Modem)把它转化为模拟信号
写邮件必须要写收件人地址才可以送出去
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通信子网的功能:负责全网的数据通信;资源子网的功能: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 MIPS是运算速度,Mbps是传输比特速率,MB/s是传输字节速率,GHz是主频单位
收件人和发件人必须都有邮件地址才能相互发送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地址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用户名@域名.地址中间不允许有空格或逗号
Internet实现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各类网络的互联,其最基础和核心的协议时TCP/IP。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ML是超文本标志语言,FTP是文件传输协议
电子邮箱建在ISP的邮件服务器上
TC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报的确认、流量控制和网络拥塞;自动检测数据报,并提供错误重发的功能;将多条路径传送的数据报按照原来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对重复数据进行选取;控制超时重发,自动调整超时值;提供自动恢复丢失数据的功能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宽带、比特率、波特率、误码率
收件人可以在其他电子邮箱申请地3接收电子邮件
域名服务器中存放Internet主机域名与IP地址的对照表
计算机病毒无法通过删除文件来清除,杀毒软件要经常更新,但不一定能完全杀掉所有病毒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为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为综合业务数据网,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为国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WAN为广域网,MAN为城域网,LAN为局域网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即因特网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上网服务、网上浏览、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等服务,ISP是掌握Internet接口的机构
域名标准的4个部分,依次是:服务器(主机名)、域、机构、国家
TCP/IP协议主要是为已连接因特网的计算机进行提供通信的协议
电子邮件是Internet提供的最长用、最便捷的通信服务
光缆的抗干扰能力最好
在一台计算上申请的电子信箱,不必一定要通过这台计算机收信,通过其他的计算机也可以
无论收件人的计算机是否打开,收件人都可以将发件人发来的邮件保存在电子邮箱中
Telnet 为远程登录,BBS为电子布告栏系统,WWW为全球资讯网
office二级考试word 第3篇
关键词:Office操作题,开放式阅卷,VB程序设计,Word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注重毕业学生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计算机等级考试成为高职院校所有学生能取得相关证书并获得相应操作能力。在等级考试中,操作题是自动阅卷的,由于等级考试系统是完全封闭的,教师不能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需要自行设置考查点与参考分值。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教学内容也千变万化,如果对学生操作能力测试仍然采用手工批改方式的话,势必会造成教师的工作量增大。研究与实现符合自身教学的《Office操作题开放式出卷与阅卷系统》就成为了本文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
1 Word开放式阅卷程序的基本思想
开放式出卷与阅卷系统是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能自行将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点作为考点题库进行测试与评分。首先可以将教师本人所做的标答文档与素材文档在考点范围内进行对比,从而得到学生测试文档的评分点与分值,紧接着再用评分点对学生的测试文档进行逐一比较,正确加分,否则不得分。
开放式阅卷程序的所使用的就是比较法。程序实现之前应先读入一个用操作要点所建立的考点题库数据表,并将标答与考生测试文档在这个数据表的考点范围内进行对比,随着教学需求的改变,只要在考点数据表中添加这个操作,学生就能进行测试,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
2 Word开放式阅卷程序的基本数据流程
开始输入考试素材与标答文档(是依据考试内容要求事先做好的),标答文档中的考试要求也一定是在考点数据表内考点项目,之后对输入的两文档在考点范围内进行对比,与此同时必须读入考点数据表,否则将无法对比。这是第一次对比。通过对比,能将考试要求转化为评分点,对每一个评分点都提供了默认的分值,同样教师也能根据需要,调整该测试点的分值。此外系统还提供了删除评分点。得到评分点及分值后,就可以输入考生目录,对目录中的所有考生文件与评分点进行一一对比,最后得到每个学生文件的各小题得分及考试总分。其数据流程图如图1:
3 Word考点数据表
在常规教学中,Word操作分为五大类:页面布局、段落格式、文字样式、图像处理与形状操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使用预先做好的Excel表格代替Word的表格制作,然后复制过去就可。所以可以不用另行对表格操作进行测试。
为了更好地适应程序,考点数据表采用了Excel表格,由于考点数据表中的内容是动态的,因此在增加与删除考点的同时会比其他数据库操作来的简便。
考点数据表中按照Word五大类操作分别对应五张工作表,每张表的项目名称为:考点编号、测试项目、定位单元、分值、属性代码。
部分考点数据表如图2所示。
4 阅卷系统模块实现
首先输入考试素材与标准答案的文件路径,拟对这两个文件进行比较。为方便用户操作,除了可以直接输入文件路径外,还提供了对话框选择的方法与文件拖放的方法。
对话框选择的方法需要首先在窗口模块中添加一个通用对话框控件Common Dialog1,调用Common Dialog1 的Show Open方法,弹出一个文件窗口,供用户选择文件,然后再将用户选择的文件路径赋值给文本框。其实现代码如下:
得到标准答案和后面得到考试目录的实现方法类似。唯一不同,考试目录只要得到文件的目录,而不要其中的文件名,所以这里就要用VB的函数进行处理,基实现代码如下:
txt Exam Folder = Mid(Common Dialog1.File Name, 1, In Str Rev(Common Dialog1.File Name, "") - 1)
输入了考试素材与标准答案的文件路径之后,就开始对这两个文件进行比较。这是程序的核心。
首先应判断是否输入了考试素材与标准答案的文件路径,以及文件类型是否是Word文档,如果没有输入,或文件类型不同,应返回进行重新输入。
第三,分类型设置初始对象,调用写入评分点信息。如“页面设置”,其代码如下所示:
由于页面设置只测试整篇文档,所以不必循环。而对于段落设置、文字设置、图形操作、形状操作一般都用多个元素,因此在这些考试类型中应进行循环,其中对于图像操作还应考虑是否要先插入图像或形状,所以要进行一个判断。
第四,WriteTestRecord是写入评分点信息的通用过程,包括四个参数,Sheet Index:对应考点数据表的索引号;StaOri Obj:标准答案的初始对象;ExamOriObj:考试素材的初始对象;PostPoint:评分点的测试位置;对于页面设置只测试整篇文档,测试位置为1,对于考试类型则应进行循环检测。其代码如下:
第五,Get Property Value是根据评分点的对象及属性调用其对应的属性值,然后对标准答案与考试素材的对应对象的属性值进行比较,如果这两个值不相同,则说明这一个评分点,应写入评分点表中。
第六,显示评分点信息采用MSFlex Grid控件。本程序采用与文本框控件结合的方法。每次当用户想编辑某个单元格,就调整这个文本框与MSFlex Grid控件的单元格的大小和位置重合,然后读取单元格数据到文本框,文本框的数据编辑以后,再写入到这个单元格,从而达到了MSFlex Grid控件单元格的编辑功能。
第七,为了方便教师调整分值和后续学生考试文件得分进行比较,程序首先应统计评分点各小题分值与总分。其实现代码如图3所示:
第八,读入考生目录的所有Word文件,对每个文件进行循环评分,得到每类型的小题得分及总分,并显示出来。如“页面设置”,其程序代码如下:
第九,为方便教师录入成绩,最终应将学生的成绩导出为Excel格式文件。
第十,程序运行界面如图4所示:
5 结束语
由于Word对象库及应用操作十分复杂,在实际应用开发时涉及的问题也非常繁琐,本系统仅能对一些常用的、结构化的考点进行测试。但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即当教学要求发生变化时,系统维护人员只需要在考点数据表中增加其考点信息即可。
参考文献
[1]陈军民.浅析利用VB6.0将Access数据表转换为Word文档[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6407-6408.
[2]陈军民.基于VB6.0将Power Point演示文稿转换为Word文档[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5):3549-3550.
office二级考试word 第4篇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命令却在层层菜单里”,这是对Word 2003操作的典型写照。Word2003好比XP,什么东西要去翻,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操作有些繁琐。从Office 2007开始,Word的操作界面就由菜单变成了选项卡,每个选项卡中包含若干个命令按钮,让操作者一目了然,操作方便快捷,用起来不麻烦,而且很有效率(如图1)。
插入公式,易如反掌
如果你还用Word2003加公式编辑器在文档中输入公式的话,那你就太落伍了。利用公式编辑器向文档中插入的公式不能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如颜色等,而且来回切换还很麻烦。现在有了Word2013就大不同了,它不仅有内置的常用公式模板,而且插入自定义公式也很方便,还能对公式进行个性化的设置,用起来很是方便(如图2)。
屏幕截图,自我完成
以前用Word2003编辑教程之类的文档需要截屏还得借助其他软件,又是下载又是安装,还得来回切换,很是费事。而现在Word2013自带了个“屏幕截图”命令,它不仅可对可用窗口截图,而且利用屏幕剪辑进行自定义范围的截图(如图3)。
多彩文字效果,让文档独树一帜
要想让自己的文档独树一帜,绚丽的文字效果是必不可少的。Word2003的文字效果和2013比起来显得太干瘪了。Word2013中的文字效果丰富多彩,相信能够为你的文档增光添彩(如图4)。
方便的图片控制,让你的操作游刃有余
以前我们在Word 2003文档中经常对图片的操作总显得力不从心,如图片背景的删除、图片效果、艺术效果的设置等等,总需要借助第三方软件,操作令人抓狂。在新版的Word2013中专门针对这个用户抱怨颇多的问题提供了一些方便图片控制和操作的新功能。这些功能能够很好地对图片进行各种设置,让你的操作游刃有余(如图5)。
文档转换PDF 简捷方便
在Word2003中将文档保存成PDF格式的文件,往往需要安装一个虚拟的PDF打印机或Word转PDF的插件,很是麻烦。而现在的Word 2013能够将文档直接导出成PDF格式的文件,而且还能为之加上密码保护,真是简捷方便呀(如图6)!
以上几点,只是Word 2013中新增常用功能中的几个,当然还有许多的新增功能需要我们发现。这些新增的功能大大简化了我们的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办公效率,让我们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office二级考试word 第5篇
1、算法
◆ 问题处理方案的正确而完整的描述称为【算法】。算法分析的目的是,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算法的基本特征是【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和拥有足够情报。
◆ 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
◆ 算法的复杂度是衡量算法好坏的度量,分为【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的【存储空间】。
◆ 算法时间复杂度或空间复杂度中的一项的值,没有办法推出另一项的值。
2、数据结构
◆ 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属于逻辑结构;顺序、链式、索引属于存储结构(物理结构)。循环队列属于【存储结构】。
★ 数据的存储结构又称为物理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
◆ 一个逻辑结构可以有多种存储结构,且各种存储结构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程序执行的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密切相关。
◆ 数据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带链的队列属于【线性结构】。
◆ 线性表的存储结构主要分为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的存储一定是连续的,链式存储的存储空间不一定是连续的。
◆ 有序线性表既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 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循环队列按照【先进先出】原则组织数据。循环队列是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 数据的独立性分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其逻辑结构可以不变,因此,基于逻辑结构的应用程序可以不用修改,称为【物理独立性】。
3、栈和队列
★★ 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是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的线性表,特点是FILO(First In Last Out)。
★★ 栈是【先进后出】的线性表;栈具有记忆作用;对栈的插入与删除操作中,不需要改变【栈底指针】。假定让元素1、2、3、A、B依次入栈,则出栈的顺序是:B、A、3、2、1。/ 6
◆ 栈与队列都是线性结构,树是非线性结构。支持子程序调用的数据结构是【栈】。
◆ 栈与队列的共同点是,都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
◆ 栈只能顺序存储的描述是错误的。栈可以有【顺序和链式】两种存储方式。
★★ 队列是允许在一段插入,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其特点是【先进先出】。
◆ 循环队列中元素的个数是由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共同决定。循环队列的头指针为front,尾指针为rear,容量为maxSize,则循环队列中元素的个数是【(rear-front+maxSize)mod maxSize】。
4、线性链表
◆ 线性链表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用链表表示线性表的优点是【便于插入和删除操作】。
◆ 线性链表的存储空间不一定连续,且个元素的存储顺序是任意的。
5、查找技术
◆ 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顺序查找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n次。(对数据是否有序没有要求)。◆ 顺序查找最好情况下查询次数是1,最坏情况下是n,平均为(1+n)/2。
★★ 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二分法最坏情况下只需要比较log2n次。(数据必须有序)
◆ 能用二分法进行查找的是【顺序存储的有序线性表】。
6、排序技术
★★ 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简单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这四种排序方式在最坏情况下的比较次数相同,都是【n(n-1)/2】。堆排序的效率最高,是【nlog2n】。★★ 希尔排序最坏情况下需要次比较【n1.5】。希尔排序属于【插入类排序法】。
◆ 已知数据表A中每个元素距最终位置不远,为节省时间,应该采用的算法是【直接插入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中对内存要求最大的是【归并排序】。
第二部分 软件工程基础(历年比例27%)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 软件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软件工程三要素包括【方法、工具和过程】,其中【过程】支持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
◆ 软件工程的核心思想:把软件产品当作是一个工程产品来处理,强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工程化】原则。
◆ 从工程管理角度,软件设计一般分为两步完成,它们是【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6
★★ 软件生命周期可分为多个阶段,一般分为【定义】阶段、【开发】阶段和【维护】阶段,编码和测试属于【开发阶段】。
◆ 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主要文档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的规格说明书应该有完整性、无歧义性、正确性、可验证性、可修改性等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正确性】。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 需求分析的分发有:【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DFD是【需求分析阶段】可以使用的工具之一。
◆ 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判定树;判定表。
◆ 在结构化分析使用数据流图(DFD)时候,利用【数据字典】对其中的图形元素进行确切的解释。【数据字典】是结构化分析的核心。
◆ 典型的数据流类型有两种,【交换性】和【事务型】。
◆ 常见的过程设计工具有:图形工具(程序流程图、N-S,PAD,HIPO)、表格工具(判定表)、语言工具(PDL伪码)。
◆ 内聚性是模块内部的联系,耦合性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
★★★ 追求目标是:模块的内聚程度要高,模块间的耦合程度要尽量弱。即高内聚低耦合。
★★ 程序流程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的是【控制流】。【平行四边形】代表输入输出,【矩形】代表处理,菱形代表【判断】(注意,数据流图中的箭头,代表【数据流】)。
◆ 符合结构化原则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3、软件测试与维护
★★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发现程序中的错误,但是不包括改正错误。(软件调试的目的才是改正错误)
★★ 软件测试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其中【静态测试】是指不执行程序,只对程序文本进行检查。软件的动态测试主要包括【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 黑盒测试的方法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白盒测试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考试时给出一种方法的名字,你要知道属于白盒还是黑盒)
【白盒测试】的原则之一是保证所测模块的每一个独立路径至少要执行一次。白盒测试将程序看做是【路径的集合】。
◆ 软件测试一般按照四个步骤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和系统测试。集成测试应该在【单元测试】之后进行。/ 6
◆ 在模块测试中,需要为每个被测试的模块设计【驱动模块】和【承接模块】。其中,驱动模块的作用是将测试的数据传给被测试的模块,并显示结果。
◆ 【测试用例】是为某个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及预期结果。测试用例包括输入值集和【输出值集】。
★★ 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称为【程序调试】(或软件调试),通常也称为Debug。软件调试可分为【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
◆ 在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称为【软件维护】。注意软件维护不属于软件生命周期【开发阶段】的任务。
第三部分 数据库设计基础(历年比例24%)
1、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 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问题】。在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数据共享最好的是【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独立性最高的阶段是【数据库系统阶段】。
◆ 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区别是前者具有【特定的数据模型】。
◆ 数据库系统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型】。
★★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 DBS包括DB和DBMS。完整讲,数据库系统DBS由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员DBA、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组成。
◆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维护】。
◆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内模式处于最底层,它反映了数据在计算机物理结构中的实际存储形式;概念模式处于中层,它放映了设计者的数据全局逻辑要求,与软硬件环境无关;
外模式处于最外层,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的要求。
◆ 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所见的数据模式为【外模式】。
◆ 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属于【逻辑设计】阶段。
◆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SQL的全称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中文意思是【结构化查询语言】。
2、数据模型 / 6
★★★ 实体之间的联系用树形结构来表示的模型是【层次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的是【关系模型】。在关系数据库中,把数据表示成二维表,每一个二维表称为【关系】。
◆ 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是【关系】。
◆ 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关系】。
★★★ 确定两个实体之间是一对一、一对多、还是多对多的方法是:选择实体A,看是否有多个实体B与之对应;选择实体B,看是否有多个实体A与之对应。例如在“学生学习课程”中的两个实体,学生与课程,一个学生可以学习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被多个学生学习,所以二者是一种多对多的关系。
★★ 在E-R 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图形是【矩形】。用来表示【属性】的图形是椭圆。用菱形来表示联系。
★★ 一个关系表的行称为【元组】(或记录),列称为【属性】(或字段)。
◆ 在二维表中,元组的【分量】不能再分为更小的数据线。
◆ 为了建立一个关系,首先要构造数据的【逻辑关系】。
3、关系代数
◆ 在交、差、投影中,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是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交】运算。
★★★ 关系运算的规则(下面介绍的7种运算,考试的时候一般会考察一种,都要背)
(1)并运算R∪S:并运算是两个表行上的合并,重复的行只出现一次。
(2)交运算R∩S:交运算是选出两个表中的公共行。
(3)差运算R-S:差运算是从表R中,删除R与S中都出现过的行。
(4)选择运算:选出二维表【部分的行】称为选择运算。
(5)投影运算:选出二维表【部分的列】称为投影运算。
(6)连接运算:根据两个表的共同属性的值,将它们连接起来,无需去除共同属性。如果去掉了重复属性,就称为自然连接。
(7)笛卡尔乘积:将关系R中的每一行依次与关系S中的每一行进行排列组合。
注意:除了选择运算和投影运算操作的是单个表之外,其余的元算都需要两个表(两个关系)。其中,并运算、交运算和差运算要求两个关系R与S要具有相同个数的属性。
第四部分 程序设计基础(历年比例8%)
★★ 程序设计总体原则:清晰第一、效率第二。/ 6
◆ 良好程序风格包括:源程序要文档化,数据说明的次序要规范化,避免滥用goto语句。
◆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核心是算法,面向对象的核心是对象(类)。
★★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
★★ 类是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相同操作的对象的集合。面向对象模型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对象和【类】。在面向对象方法中,类的实例称为【对象】,实现信息隐藏是通过对象的【封装】。
★★ 面向对象的特征包括抽象,【封装】、【继承】、【多态】。
◆ 继承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
office二级考试word 第6篇
公共基础知识
第1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
1.1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
(1)概念:算法是指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
(2)4个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3)两种基本要素: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算法的控制结构(运算和操作时问的顺序)。
(4)设计的基本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法、递归法、减半递推技术和回溯法。
2.算法的复杂度
(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
1.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即数据的组织形式。其中逻辑结构反映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存储结构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有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索引存储和散列存储4种方式。
数据结构按各元素之间前后件关系的复杂度可划分为:
(1)线性结构: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且每个节点最多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的非空数据结构。
(2)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的数据结构。
1.3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线性表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必须连续。
•元素在存储空间的位置是按逻辑顺序存放的。
3.线性表的插入运算
在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原来第n个节点至第i个节点依次往后移一个元素位置。
步骤二:把新节点放在第i个位置上。
步骤三:修正线性表的节点个数。
在最坏情况下,即插入元素在第一个位置,线性表中所有元素均需要移动。
4.线性表的删除运算
删除第i个位置的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第i个元素之后不包括第i个元素的n-i个元素依次前移一个位置;
步骤二:修正线性表的结点个数。
1.4栈和队列
1.栈及其基本运算
(1)基本概念: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插入运算与删除运算都只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也被称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
•栈顶: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
•栈底:栈顶的另一端。
•空栈:栈中没有元素的栈。
(2)特点。
•栈顶元素是最后被插入和最早被删除的元素。
•栈底元素是最早被插入和最后被删除的元素。
•栈有记忆作用。
•在顺序存储结构下,栈的插入和删除运算不需移动表中其他数据元素。
•栈顶指针top动态反映了栈中元素的变化情况
(3)顺序存储和运算:入栈运算、退栈运算和读栈顶运算。
2.队列及其基本运算
(1)基本概念: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又称“先进先出”的线性表。
•队尾:允许插入的一端,用尾指针指向队尾元素。
•排头:允许删除的一端,用头指针指向头元素的前一位置。
(2)循环队列及其运算。
所谓循环队列,就是将队列存储空间的最后一个位置绕到第一个位置,形成逻辑上的环状空间。
入队运算是指在循环队列的队尾加入一个新元素。
当循环队列非空(s=1)且队尾指针等于队头指针时,说明循环队列已满,不能进行人队运算,这种情况称为“上溢”。
退队运算是指在循环队列的队头位置退出一个元素并赋给指定的变量。首先将队头指针进一,然后将排头指针指向的元素赋给指定的变量。当循环队列为空(s=0)时,不能进行退队运算,这种情况称为“下溢”。
1.5线性链表
在定义的链表中,若只含有一个指针域来存放下一个元素地址,称这样的链表为单链表或线性链表。
在链式存储方式中,要求每个结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于存放数据元素值,称为数据域;另一部分用于存放指针,称为指针域。其中指针用于指向该结点的前一个或后一个结点(即前件或后件)。
1.6树和二叉树
1.树的基本概念
树是简单的非线性结构,树中有且仅有一个没有前驱的节点称为“根”,其余节点分成m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合T1,T2,…,T}mm,每个集合又是一棵树,称T1,T2,…,T}mm为根结点的子树。
•父节点:每一个节点只有一个前件,无前件的节点只有一个,称为树的根结点(简称树的根)。
•子节点:每~个节点可以后多个后件,无后件的节点称为叶子节点。
•树的度:所有节点最大的度。
•树的深度:树的最大层次。
2.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1)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是有限的节点集合,该集合为空(空二叉树)或由一个根节点及两棵互不相交的左右二叉子树组成。可分为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其中满二叉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但完全二叉树不一定是满二叉树。二叉树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二叉树可为空,空的二叉树无节点,非空二叉树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
•每个节点最多可有两棵子树,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
(2)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性质1: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至多有2k-1个结点(k≥1)。
性质2:深度为m的二叉树至多有2m-1个结点。
性质3:对任何一棵二叉树,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性质4: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至少为[log2n]+1,其中[log2n]表示log2n的整数部分。
3.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
(1)满二叉树:满二叉树是指这样的一种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满二叉树在其第i层上有2i-1个结点。
从上面满二叉树定义可知,二叉树的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必须都达到最大,否则就不是满二叉树。深度为m的满二叉树有2m-1个结点。
(2)完全二叉树:完全二叉树是指这样的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
如果—棵具有n个结点的深度为k的二叉树,它的每—个结点都与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为1~n的结点——对应。
3.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二叉树通常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存储节点由数据域和指针域(左指针域和右指针域)组成。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也称二叉链表,对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可按层次进行顺序存储。
4.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的遍历是指不重复地访问二叉树中所有节点,主要指非空二叉树,对于空二叉树则结束返回。二叉树的遍历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1)前序遍历。
前序遍历是指在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子树与遍历右子树这三者中,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前序遍历描述为:若二叉树为空,则执行空操作;否则①访问根结点;②前序遍历左子树;③前序遍历右子树。
(2)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是指在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子树与遍历右子树这三者中,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中序遍历描述为:若二叉树为空,则执行空操作;否则①中序遍历左子树;②访问根结点;③中序遍历右子树。
(3)后序遍历。
后序遍历是指在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子树与遍历右子树这三者中,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后序遍历描述为:若二叉树为空,则执行空操作;否则①后序遍历左子树;②后序遍历右子树;③访问根结点。
1.7查找技术
(1)顺序查找:在线性表中查找指定的元素。
(2)最坏情况下,最后一个元素才是要找的元素,则需要与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比较,比较次数为n。
(2)二分查找:二分查找也称折半查找,它是一种高效率的查找方法。但二分查找有条件限制,它要求表必须用顺序存储结构,且表中元素必须按关键字有序(升序或降序均可)排列。对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在最坏情况下,二分查找法只需比较log2n次。
1.8排序技术
(1)交换类排序法。
•冒泡排序:通过对待排序序列从后向前或从前向后,依次比较相邻元素的排序码,若发现逆序则交换,使较大的元素逐渐从前部移向后部或较小的元素逐渐从后部移向前部,直到所有元素有序为止。在最坏情况下,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排序,冒泡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
•快速排序:是迄今为止所有内排序算法中速度最快的一种。它的基本思想是:任取待排序序列中的某个元素作为基准(一般取第一个元素),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元素分为左右两个子序列,左子序列元索的排序码均小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的排序码,右子序列的排序码则大于基准元素的排序码,然后分别对两个子序列继续进行排序,直至整个序列有序。最坏情况下,即每次划分,只得到一个序列,时间效率为O(n2)。
(2)插人类排序法。
•简单插入排序法:把n个待排序的元素看成为一个有序表和一个无序表,开始时有序表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无序表中包含有n-1个元素,排序过程中每次从无序表中取出第一个元素,把它的排序码依次与有序表元素的排序码进行比较,将它插入到有序表中的适当位置,使之成为新的有序表。在最坏情况下,即初始排序序列是逆序的情况下,比较次数为n(n-1)/2,移动次数为n(n-1)/2。
•希尔排序法:先将整个待排元素序列分割成若干个子序列(由相隔某个“增量”的元素组成的)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元素基本有序(增量足够小)时,再对全体元素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3)选择类排序法。
•简单选择排序法:扫描整个线性表。从中选出最小的元素。将它交换到表的最前面;然后对剩下的子表采用同样的方法,直到子表空为止。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n(n-1)/2次。
•堆排序的方法:首先将一个无序序列建成堆;然后将堆顶元素(序列中的最大项)与堆中最后一个元素交换(最大项应该在序列的最后)。不考虑已经换到最后的那个元素,只考虑前n-1个元素构成的子序列,将该子序列调整为堆。反复做步骤②,直到剩下的子序列空为止。在最坏情况下,堆排序法需要比较的次数为0(nlog2n)
第2章
程序设计基础
2.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1)设计方法:指设计、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和过程,主要有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软件工程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
(2)设计风格:良好的设计风格要注重源程序文档化、数据说明方法、语句的结构和输入输出。
2.2结构化程序设计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
结构化程序设计强调程序设计风格和程序结构的规范化,提倡清晰的结构。
(1)自顶向下:即先考虑总体,后考虑细节;先考虑全局目标,后考虑局部目标。
(2)逐步求精:对复杂问题,应设计一些子目标做过渡,逐步细化。
(3)模块化:把程序要解决的总目标分解为分目标,再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把每个小目标称为一个模块;
(4)限制使用GOT0语句。
2.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顺序结构:自始至终严格按照程序中语句的先后顺序逐条执行,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结构形式。
(2)选择结构:又称为分支结构,包括简单选择和多分支选择结构。
(3)重复结构:又称为循环结构,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是否需要重复执行某一相同的或类似的程序段。
结构化程序设计中,应注意事项:
(1)使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顺序、选择、循环等有限的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
(2)选用的控制结构只准许有一个人口和一个出口。
(3)程序语言组成容易识别的块,每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4)复杂结构应该用嵌套的基本控制结构进行组合嵌套来实现。
(5)语言中所没有的控制结构,应该采用前后一致的方法来模拟。
(6)尽量避免GOT0语句的使用。
2.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方法的本质是主张从客观世界固有的事物出发来构造系统,强调建立的系统能映射问题域。
•对象: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任何实体,可以是任何有明确边界和意义的东西。
•类: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
•实例:一个具体对象就是其对应分类的一个实例。
•消息:实例间传递的信息,它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
•继承:使用已有的类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类的定义技术。
office二级考试word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