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精选4篇)

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 第1篇

1临床资料

选择2006-03~2010-03在我院妇科就诊的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的患者82例,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0例, 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 早孕药物流产后16例, 人工流产后11例, 中期妊娠引产后8例, 足月产后5例;对照组:早孕药物流产后16例, 人工流产后12例, 中期妊娠引产后9例, 足月产后5例。以上患者术前均经常规刮宫2次以上 (包含2次) , 经腹B超检查宫腔内有组织物残留, 无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禁忌证。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方法

2.1 诊疗设备

采用美国生产史塞克宫腔镜诊断系统, 循环式膨宫机及监视、摄像系统, 设定膨宫压力12~16kPa, 用5%葡萄糖液做膨宫递质。

2.2 治疗方法

术前予以米非司酮片 (北京紫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25mg/片) 25mg口服, 每日2次, 连用3天;宫腔镜手术:持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 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 扩张宫颈口至8~10号, 探测宫腔深度, 连接宫腔镜诊断系统。查看组织附着部位, 用刮匙或卵圆钳对残留物部位进行搔刮与钳夹, 对于残留物大、粘连重、估计清宫有困难者, 行单极电凝切割残留组织直至完全切除;术后予以抗生素静滴3天;加中药清宫汤加味内服, 基本药物:党参20g、黄芪20g、当归15g、熟地20g、川芎10g、桃仁10g、黑姜5g、益母草10g、枳壳10g、灸甘草3g, 每日1剂, 共服3~7剂。随证加减。对照组:宫腔镜+抗生素, (具体方法同治疗组) 。2组病例均将刮出物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2.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3结果

3.1 病理检查结果

82例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蜕变的绒毛组织或蜕变的胎盘组织及坏死组织。

3.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下同)

3.3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见表2。

4讨论

宫腔镜因其直观、准确且微创已成为宫腔内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在其获得正确诊断的同时, 可以给予手术治疗, 是理想的高新技术[1]。传统的清宫或B超监视下清宫, 对于组织松软者经过1~2次的清宫多可以清除干净, 但对于组织变硬、粘连或已引起宫腔粘连者, 往往经多次清宫仍无法清除干净。特别是流产后残留者病程较长, 残留组织机化、粘连, 或者位于宫角[2], 或子宫位置过度屈曲以及合并子宫畸形等情况时, 常规清宫的失败率显著增高[3]。且盲目清宫往往会大面积损伤子宫内膜, 造成宫腔粘连、感染、月经不调、闭经及不孕。宫腔镜下清宫可在直视下进行操作, 对于妊娠物质硬及与宫壁粘连, 或宫腔粘连者可行电切术, 使钳刮变得容易, 能彻底清除残留妊娠组织物, 还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 术中、术后出血量少, 成功率高[4]。但是宫腔镜操作同样属于侵袭性操作, 须扩张宫颈口至8~10号, 对于宫颈口较窄, 宫颈、宫腔粘连, 残留组织和宫壁粘连致密、机化者, 在术前给药使宫颈软化, 部分残留组织粘连松解, 无疑会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减轻病人的痛苦。米非司酮主要是作用于子宫内膜孕酮受体, 阻止孕酮与子宫内膜激素受体结合, 引起蜕膜缺血, 变性而脱落。术前应用米非司酮, 部分残留组织能自行剥离甚至排出, 行宫腔镜术时, 宫颈软化扩张, 患者痛苦减轻, 可缩短手术时间[5]。本文结果显示, 患者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口服, 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P<0.05) 。中医将宫内妊娠物残留术后归属为产后病, 认为产后为多虚、多瘀、多寒之体。中药清宫汤是笔者经验方, 是在传统方剂生化汤的基础上变化而成。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的患者经数次清宫, 子宫内膜多有损伤, 且在宫腔镜下再次清宫后, 宫内残留甚少, 因此, 术后宜重在益气养血补血, 佐以活血祛瘀, 以补代攻, 攻不伤正, 瘀血得去, 新血得畅。本方重用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益气、养血、补血为君药;川芎、桃仁活血、行气、祛瘀为臣药;黑姜色黑入营, 性具温行;甘草和中缓急, 调和诸药。适量加用益母草、枳壳增强行气化瘀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清宫汤的主要药物有兴奋子宫和抑制子宫平滑肌两种功能, 使子宫收缩呈节律性加强, 从而促进产后子宫复旧, 子宫内膜修复, 并有抗凝、抗炎、镇痛作用[6]。临床治疗证实, 清宫汤加味有效地缩短了患者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可见, 利用米非司酮片术前口服促使宫颈软化扩张及部分残留组织自行剥离甚至排出, 术后中药清宫汤加味内服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及子宫复旧, 结合宫腔镜技术的现代临床诊疗优势, 达到中西医结合相辅相成的作用。故疗效显著,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泽毅.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52.

[2]卓碧珍, 蔡爱珠, 彭爱娟.宫腔镜下清理宫内残留组织25例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 (10) :886.

[3]陈萍, 林俊, 徐开红.宫腔镜诊治宫内妊娠物残留56例分析.浙江预防医学, 2005, 17 (12) :48.

[4]刘小乐, 彭碧玲, 黄海玉, 筹.宫腔镜在宫内妊娠物残留诊治中的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10 (3) :235.

[5]李秀华, 雷小敏.米非司酮用于药物流产后宫腔组织残留的临床观察.中原医刊, 2005, 32 (24) :28.

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概述

本研究选择在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间,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疗的60例宫内妊娠物残留患者, 其中最小年龄为19岁, 最大年龄为43岁, 平均年龄为28岁, 药物流产术患者17例, 人工流产术患者38例, 引产术患者5例, 其中有55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现象。在所有60例患者中, 随机抽取30例患者为实验组, 其余30例编为对照组;由于是随机抽取, 因此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实验研究中, 所有患者全部在我院或者其他医院相应终止妊娠治疗后至少进行过一次人流清宫手术;经过B超复查, 患者宫腔内都在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回声团块、伴有血流信号或者检查报告显示宫内有片、斑点和条索状回声等;在所有60例患者中, 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现象的为55例。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全部给予米非司酮50mg治疗, 每天2次, 疗程3d, 并在第3天加服0.6mg的米索前列醇;对于存在阴道出血患者, 同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再次施以清宫手术。

1.3.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入院后予以B超联合宫腔镜诊治, 使用宫腔镜外鞘直径为500mm, B超使用BK型超声仪。使用B超对患者进行诊治前, 使用5%葡萄糖溶液做膨宫液, 膨宫压力始终保持在80~110mmHg之间。而B超联合宫腔镜诊治前, 则是先排空膀胱, 取膀胱截石位置, 常规消毒外阴和宫颈常规。在置入宫腔镜后, 利用宫腔镜对宫颈管、内口、子宫角部、宫腔四壁和左右两侧的输卵管开口处等部位进行探查, 着重看是否存在着残留物、残留物的大小以及存在部位, 同时确定是否机化、是否存在子宫壁粘连以及粘连的程度等;最好也确定一下其形态变化、有无占位病变等。B超联合宫腔镜诊治后再施以清宫术, 术后再次置入宫腔镜观察宫腔, 术后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1.3.3 对比比较

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的清宫术后阴道出血详细情况, 如出血时间、出血量大小等, 以及患者术后的月经恢复时间和B超复查情况。

1.4 治疗标准

(1) 治愈:施以清宫术后, 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 7~10d左右干净无出血现象出现, 没有腹痛、发热等感染症状出现, 术后2周B超复查显示宫内无残留物, 无异常回声光团;月经在30~40d恢复正常。表示患者治愈。 (2) 未愈:施以清宫术后, 阴道有持续出血现象或者点滴状出血现象, 术后2周以上仍存在出血, B超复查显示宫内存在可见异常回声光团。表示患者未愈。

1.5 统计学处理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所得数据使用SPSS (13.0版本) 软件开展统计学分析处理, 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方式;组间计数资料、疗效等对比使用χ2检验方式;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宫腔镜诊断

如宫腔镜下可以明显看见存在灰白色、黄色、暗红色或者棕褐色的团块状物, 则表示存在妊娠残留物, 并且残留物突出于宫腔, 呈不规则形态, 表面部分粗糙、部分光滑, 或者存在可见的与宫壁粘连的白色、褐色絮状物, 残留物附着于宫腔四壁, 或者附着于宫颈内口、子宫角部, 或者呈多处附着现象, 一般情况下正常子宫的内膜消失。30例实验组患者中, 经检查确定20例患者为单纯宫内妊娠物残留, 纵隔子宫合并残留的为2例, 其余8例患中有4例存在妊娠残留合并不全性的宫腔粘连, 另4例患者则是子宫角妊娠物残留。

2.2 B超联合宫腔镜诊断

在30例实验组患者中, 经过B超诊断其中有23例患者宫内存在着异常的回声光团, 经宫腔镜再检查诊断证实存在妊娠物残留;有4例患者B超检查显示存在着宫腔积液, 经宫腔镜检查证实为妊娠物残留, 并且是不全性的宫腔粘连;另外有4例经过B超检查显示宫腔内不存在着明显残留物, 但阴道持续出血现象却很严重, 经宫腔镜再次检查证实为妊娠物残留在子宫角部位。

2.3 刮出组织病理诊断

实验组患者经宫腔镜检查, 对刮出物进行病理检查, 报告显示为坏死绒毛、机化胎膜组织、或者为坏死蜕膜组织。30例实验组患者, 经过宫腔镜刮出物的病理检查, 全部证实妊娠残留物;30例对照组患者中没有刮出妊娠物的5例, SPSS分析P<0.05, 存在显着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病理检查结果如表1所示。

2.4 治疗结果

实验组30例患者施以清宫术后, 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 1周内阴道干净无出血现象出现, 2周后B超复查显示宫内无残留物出现, 未见异常回声光团;30~40d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 有8例患者施以清宫术后阴道出血现象、出血量如前, 并且持续10d以上有出血现象, 2周后B超复查显示宫内存在可见异常回声光团, 因此再施以宫腔镜下检查并加诊刮术, 4周后B超复查显示异常消失, 其余22例患者在施以清宫术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 7~10d干净, 2周后B超复查显示未见明显异常出现, 30~40d月经恢复正常。治疗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宫内妊娠物长期残留于宫腔中, 轻者可导致阴道不规则出血, 重者则会出现并发感染、宫腔粘连, 甚至不孕[1,2,3]。当前, 多数医院诊断宫内妊娠物残留方法多是B超证实后施以清宫术;清宫术属于典型的术者非直视下操作, 主要依靠的是术者的临床经验和施术过程中的自我感觉, 可能导致与宫腔、与子宫壁粘连残留物不能彻底清除干净;如果是纵隔子宫, 操作起来就更加困难;如果残留物存在于子宫角部更是难以完全清除。加之在对患者施术过程中, 术者可能对清除不干净有所担心等, 最终导致刮宫力度过大或者反复的多次刮宫, 造成子宫内膜严重损伤, 甚至导致患者不孕。而宫腔镜的使用, 可以轻松实现术者的直视操作, 利用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子宫腔内情况, 准确的判断残留物大小、质地、形态以及存在位置等, 同时还可以准确的确定宫腔的形态, 是否为纵隔子宫、是否存在合并粘连以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宫腔镜在诊断子宫角部妊娠物残留方面更能显示出其优越性。同时, 直视操作的宫腔镜检查能够有效的降低子宫内膜损伤以及患者术后月经恢复, 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未使用宫腔镜诊治妊娠物残留前, 医师多是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和B超检查等确定患者宫腔内是否存在残留物。如:B超提示宫内存在异常回声等。但已有研究证明, B超提示条索状、片状或者斑点状回声光团并不能完全作为宫内存在残留物的确诊依据。但宫腔镜的使用也不是没有局限性, 如对急性生殖道、盆腔炎等检查, 以及有心、肝、肾功能不能耐受者手术者需要谨慎使用。

本研究已经证明, B超联合宫腔镜诊治宫内妊娠物残留的效果明显的高于单纯的使用B超检查, 有清宫术施术过程中刮出物比较完全、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少、月经恢复时间短和治愈率高等诸多优点, 为B超联合宫腔镜在宫内妊娠物残留清宫术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B超联合宫腔镜在诊治宫内妊娠物残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宫内妊娠物残留病例6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行B超联合宫腔镜诊治, 对照组再次施以清宫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残留物清除率、阴道出血、月经恢复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宫内妊娠残留物清除完全, 治愈率、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较对照组要高, SPSS分析P<0.05, 存在显着差异。结论 B超联合宫腔镜诊治宫内妊娠物残留效果更好, 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宫内妊娠物,残留,B超,宫腔镜,诊治

参考文献

[1]晁春, 李金枝.宫腔镜诊治宫腔内妊娠物残留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5) :122.

[2]楼建义.宫腔镜联合B超治疗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53例[J].临床医学, 2008, 28 (4) :63-64.

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8例均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站就诊的药物流产术后对象, 全部有持续或间断阴道流血史, 阴道出血时间15~42d, 年龄20~35岁。B超检查19例有直经<1cm宫内残留物回声;9例宫内点状强回声, 内膜线不完整。

1.2 用药方法

口服乙烯雌酚1mg, 每日2次, 共7d, 于服用乙烯雌酚第5天起, 同时肌肉注射黄体酮20mg/次, 每日1次, 共3d, 对消化道副反应 (恶心、呕吐) 较重者加用维生素B6口服, 每次30mg, 每日3次, 常规应用抗生素5d预防感染, 对已有感染者静脉滴注抗生素。观察阴道流血量及流血时间, 用B超监测子宫腔内妊娠残留物排出情况。

1.3 疗效评定[1]

根据临床表现、B超检查评定治疗效果。用药后阴道流血时间<10d, 妊娠残留物排出, B超检查宫内无组织残留。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 26例阴道出血时间在7~9d之间, 阴道流血量少于或类似于月经量, B超检查宫内无组织残留。1例因阴道流血量多, 为月经量两倍以上, 立即行清宫术, 1例阴道流血时间>15d行清宫术, 2例术后均给予抗炎、缩宫、止血治疗。

2.2 随访情况

26例治愈者经1~3个月随访, 经期、经量恢复正常。

3 讨论

药物流产后残留于宫腔的绒毛和蜕膜[2], 一方面影响子宫的收缩, 使之不易排出, 同时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增生修复, 其次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延长导致子宫内膜炎症发生, 进一步加重子宫出血。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异常 (出血量多, 出血时间长>14d) 的原因目前认为[3]:①绒毛或脱膜的残留;②子宫内膜修复延迟;③子宫内膜的炎症。

根据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4], 它具有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的生理特性, 其雌激素有效功能 5倍于雌二醇, 与雌激素受体具有高亲和力结合的特点, 它可随母血循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并与胎儿生殖道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蓄积。口服大量的雌激素, 可使子宫内膜迅速修复使出血停止, 尤其是有利于与残留物粘连处的子宫基底膜增生修复, 残留物与子宫壁分离, 易于排出;同时雌激素能提高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松驰宫口, 增强子宫收缩力。口服孕激素使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 停药后由于雌、孕激素迅速撤退[5], 模拟正常月经, 子宫内膜完整剥膜, 残留物随之排出, 阴道流血停止, 达到了“药物刮宫”的效果。子宫内膜功能层完全剥脱, 剥脱过程中将宫腔内的少量残留一并带出, 起到药物性刮宫的作用, 避免了诊刮术。 配合黄体酮治疗期间要密切随访有无撤退出血, 如未出现撤退出血, 要及时复查血HCG水平, 以排除宫腔内滋养叶细胞生长。药物流产后超声提示宫腔内有异常回声, 并非均需行诊刮术。 排除宫腔内滋养叶组织残留后, 应用黄体酮造成撤退出血[6], 可使绝大部分1cm以下的蜕膜样组织残留或陈旧血凝块随经血一同排出, 无需再行刮宫术。本站门诊收治药物流产不全子宫出血患者28例, 经雌、孕激素治疗后, 治愈率达92.85% (26/28) 。

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据有关文献报道, 最长可达45~60d[7], 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妊娠物残留所致, 而选择药物流产就是为了免受手术之痛苦, 若药物流产不全后再选择清宫术, 有违药物流产者初衷, 药物流产不全选择“药物清宫”止血, 治疗效果较好, 易被患者接受。因此, 雌、孕激素治疗药物流产不全子宫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应用药物治疗妊娠物残留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适用于少量妊娠物残留, 阴道流血较少。②药物流产后嘱流产者注意阴道流血量以及流血时间, 若流血时间超过2周要及时就诊。③药物治疗失败者要及时行清宫术, 不可等待观望。④贫血严重者禁用[8]。

参考文献

[1]杨华, 杜王娟, 倪克樑.米非司硐配伍米索前列腺素抗早孕药物流产的研究现状[J].中国计划生育学, 2008 (8) :505-506.

[2]乐杰.妇产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2-23.

[3]刘东霞, 刘瑛, 杨勇.影响早孕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 2011, 33 (2) :214-215.

[4]杨佳英.影响药物流产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4) :126-127.

[5]刘洁, 李芳, 钱春妹.人工流产后雌孕激素序贯疗法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0, 16 (6) :34-35.

[6]龚蔚, 乔育屏.安宫黄体酮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98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 2010, 50 (13) :18-19.

[7]王完英.影响药物流产因素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3) :201.

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年龄20~45岁;其中稽留流产35例, 不全流产21例, 药物流产12例, 中孕引产12例, 90例患者均因难治性宫腔组织残留而进行清宫手术, 因残留组织物和宫壁粘连致密无法刮出后进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生化汤治疗。同时, B超检查也显示宫内残留组织依然存在, 最大者53mm×16mm, 最小10mm×17mm, 平均33.4mm×11.7mm。两组患者年龄、残留物体积和清宫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序贯使用。服用米非司酮36~48h后, 再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400~600μg。两药连续服用2周, 记录患者阴道出血量, 1周后复查B超了解宫内组织排除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的成功率、促宫颈成熟情况、术后2h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见表1。

表1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疗效表

病例数90例成功率 (%) 90%

术后2h出血量 (m L) 103.5~178.2不良反应情况 (例) 6

3 讨论

由于难治性宫内组织物残留病程长, 残留物导致周围组织反复感染, 炎性渗出物包裹、机化而使残留物且和子宫壁产生粘连, 这类患者阴道均有不同程度出血, 出现“残留-感染-出血”恶性循环[3]。

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 并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及抗雌激素活性, 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 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 对受孕动物各期妊娠均有引产效应, 可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在有效剂量下对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影响。由于该药不能引发足够的子宫活性, 单用于抗早孕时不完全流产率较高, 但能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同时米非司酮具有软化和扩张子宫颈的作用, 故临床常用于抗早孕、催经止孕、胎死宫内引产。其抗早孕机制主要是通过与孕酮竞争受体, 使孕酮维持蜕膜发育的作用受到抑制, 胚囊从蜕膜剥离。米非司酮能明显增加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米非司酮和前列腺素类药物序贯用药, 可提高完全流产率, 米非司酮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亦有一定结合率。

米索前列醇是人工合成的PGE类似物, 可使宫颈结缔组织释放多种蛋白酶, 使胶原降解, 促使宫颈纤维组织软化;使构成基质的葡聚胺糖成分从硫酸软骨素转变为更亲水性的透明质酸, 使宫颈因水分增加而软化。同时, 还可通过兴奋子宫肌层, 刺激子宫内源性前列腺素继续上升, 引起类似正常分娩时的高频率、高幅度、有节律的子宫收缩。米非司酮片与前列腺素药物序贯合并使用, 可用于终止停经49d内的妊娠[4,5,6]。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济源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运用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患者90例, 发现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的成功率、促宫颈成熟情况均较好, 术后2h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少, 其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源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运用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患者90例, 用药2周后两组患者复查B超。结论 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同时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效果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762-1763.

[2]施杞.现代中医药运用与研究大系[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5:164.

[3]黄春玲, 吕玉萍.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8, 19 (2) :109-110.

[4]毕博, 孙兰军.Leep刀在宫颈病变的运用[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2009, 21 (3) :59-60.

[5]李东晓.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68例临床分析[J].中华当代医学, 2010, 8 (7) :167-169.

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

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精选4篇)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 第1篇1临床资料选择2006-03~2010-03在我院妇科就诊的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的患者8...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