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艺术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61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艺术(精选11篇)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艺术 第1篇

一、主体性导入

初中生表现欲强,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三分钟演讲和小组表演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 自由式谈话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两人小组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也可分组汇报,或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内容不限,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新闻话题。如教授初三英语Unit 6 Topic 1 Section A,一开始上课,一位学生出示了一张在大海里游泳的照片,由此引出暑假去哪里旅游,有的说去北京、有的说去九寨沟、有的说去海南,学生们讨论,最后一致说去海南,至此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导入新课。自由式谈话一般适用于对话题材的课文。

2. 三分钟演讲

教师让一位学生上台演讲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可以是话题报告,也可以是看图说话。如教学初三英语Unit 2之前,老师设计一个话题报告,如:How to make our school more beautiful,要求学生课前准备。由于此话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安排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程度中等的学生,可以安排看图说话。

二、任务型导入

1. 承前启后导入法

这种方法亦称复习导入法,即在复习前一单元或上一节课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下一课内容的欲望和联想。这种方法便于复习巩固前面的内容,更便于将新旧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产生“知新”的内在动力。如我在教授Unit 3 Topic 1“I love collecting stamps!”Section A时,先复习love/like/enjoy/prefer+V-ing的结构,师生对话,讨论自己喜欢做的事,引出新句型“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在复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入新授课题。

2. 标题讨论导入法

对于学生熟悉的事情,可以围绕课文的标题,设置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来导入新课。这种方法简捷明快,可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从而很快进入对课文中心的探求。如教“Christ-, mas Day.”:

T: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Christmas Day.But in which country do they have Christmas Day?

Ss:In Britain and many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T:When is Christmas Day?

Ss:December 25th.

T:Who is Father Christmas?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What food do you eat on Christmas Day?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traditional food?Now,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answers.

圣诞节是学生相当熟悉的节日。学生通过平时的知识积累,再加上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很快地就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对所学的知识也掌握得非常透彻。

3. 情景导入法

仁爱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在于以人为本,我把最近学生发生的典型事件同所学内容巧妙联系起来,如从某位学生与同学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绪比较低落谈起,让该生诉说烦恼,其他学生给出建议。此法运用得当可使学生印象深刻,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又达到正确引导和疏通学生心理的效果,体现了以人为本,可谓一举两得。

三、兴趣式导入

1. 看图提示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挂图、自制图片或简笔画,或其他多媒体技术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围绕图片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示图片和提问的方式要根据新课内容,由浅入深,突出重点,导入新课。

2. 歌曲导入法

歌曲与语言一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歌曲,能使学生减少对语言的陌生感,使之更加感性生动。这种由歌曲所带动起来的接纳与好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化,集视听于一体,教师通过提问,适时地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不仅巧妙自然,而且水到渠成,效果显著。

3. 单词竞赛导入,竞争合作。

导入新课时,利用单词竞赛的方法,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有了驱动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得到很大提高。

四、悬念设置导入法

对于一个内容生动精彩、情节扣人心弦的小故事,或者对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制造悬念,中学生都有一股好奇心,当他们一听说文章讲述的是一起交通事故,很快就集中了精神,阅读课文起来。在学生们阅读完毕后,我要求几位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大意,这些学生基本上能全部复述出来。

另外,还有问题引路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实物导入法(事实上,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内容、不同场合及不同的客观条件,可选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不过,导语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爱好、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因此,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它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而知新;它更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形成悬念,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摘要:如何导入新课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且实施起来颇难的一门教学艺术。本文将就利用学生的主体导入、任务型导入、兴趣式导入、悬念设置导入谈几点看法, 与读者共勉, 也盼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主体导入,任务型导入,兴趣式导入,悬念设置导入

参考文献

[1]阮哈娜.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浅谈初中英语课前导入.教育学文摘, 2011.5.

[2]陈新芬.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法.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09.10.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技巧论文 第2篇

英语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关注的话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能力。生活化的导入,可以是学生课余生活中喜爱的活动或人物,比如电脑游戏、足球、动漫、滑板、明星等,利用学生生活本身就十分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生活化的导入,还可以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生活习惯或生活细节。

如外研初中起点版B6 Module 8 Unit 2“Acharityconcert”学习的是“people who need help”,老师可以直接谈论社会上一些因家庭贫困无法上学的孩子作为切入点,进入到新授知识“What kind of people need help?And how can we help them?”

二、情境导入法。

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听觉灵敏等特点,在新课开始前设计一种情境来引入新课,能使学生把看到的与听到的英语直接联系起来,既形象、具体、生动,真实感又强。

如在教外研初中起点版B4Module6Unit1时,我事先安排一个学生(Tom)用绑带把手臂吊住,并且离开教室,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假装去学校医务室。这时我问学生:“Do you know where Tom is?Where has he gone?When will he come back?”并把“Where has he gone?”写在黑板上。等我问完后他出现在教室门口,这时我又问学生:“Where has hebeen?”他回答:“I have been to the hospital.”到这里,学生都能明白“have gone to”和“have been to”的区别。于是我又问他:“What happened?When did it happen?”并顺势引入了新课。

三、自由交谈导入法。

即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进行自由交流,或顺着值日生的DailyReport/FreeTalk进行交谈。这种方法过渡自然,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对新课的印象。此法多用于中、高年级,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听得懂,答得出。

如在教过去进行时这一新内容时,在值日生作了Report后,我随意地问道:“What are you doing now?”学生回答:“I’m giving a daily report.”我又问:“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我又重复了两次,学生很容易地答道:“I was having a math lesson at this time yesterday.”我把这句话板书并在was having a lesson下划上横线,接着问:“What were you doing at ten yesterday morning at 12 yesterday morning?”学生很容易理解。随后,让全班的同桌学生组对,用过去进行时谈论昨天的活动,进行巩固性练习。这样引入,学生兴趣很浓。

四、利用发散思维导入法。

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环境——学校、家庭、社会,选择他们熟悉的环境设疑,能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使他们有话可说。如教学初三Unit5“The accident”Lesson 18时,我们学校门口刚修好了一条很平整的公路,但事故比以前多了。我就以这条公路设疑:“What’s outside our school gate?”学生回答:“A road.”我说:“It’s a new road,but it’s not wide enough.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deed?”学生们立刻来了兴致,展开联想,各抒己见。在各位同学兴致盎然的时候,教师立刻导入新课:If drivers drive too fast,it’s very dangerous.There may be an accident.这样,很自然地就导入了新内容。

五、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多媒体导入新课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多媒体导入是指用课件、录像、投影等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逼真的画面,栩栩如生。

例如在学外研初中起点版B6 Module 4 Unit 2《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时,先播放一段杨振宁教授和爱因斯坦在美国一所大学的录像,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充分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我利用当时的气氛,再简单地介绍了有关爱因斯坦的一些情况,就很自然地开始了本课的学习。

浅谈初中英语新课导入艺术 第3篇

1.导入形式趣味性

有趣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其中的奥秘,从而使学生将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例如:定语从句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进入主题,而是采用猜谜的形式引导学生,“What is an animal that has black and white strips?”学生积极思考并相互讨论,最终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道:“It's a zebra”.这样生动有趣课堂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取得双赢的效果。

2.导入方法多样化

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并且对身边的事物和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如果采用千篇一律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课堂气氛低沉,学生昏昏欲睡,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如游戏、表演、情景对话、故事、演讲等,在合理范围内,只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都可以采用。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对于导入的方法、顺序、深度以及广度都要认真研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课堂时间是宝贵并且有限的,因此导入设计要简洁,下面是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新课导入方法。

第一,游戏教学法。如拍皮球:学生分两组坐在原位,闭上眼。教师拍皮球,学生默数教师拍了几下。教师突然停下,问一个学生:“Whats the number?”如果他答对了,该组得分,并由该学生接替教师拍球,游戏继续进行,如果他讲错了,就让别的学生纠正。哪组学生得分多,就为胜者。教师拍球时可以在中间来个停顿。如先拍4下,停一停,再拍3下,接着问:“Whats the number?”学生应答“Seven”“Four plus three is seven.其作用是操练数词和加法运算句型。

第二,自由交谈法。教师可以采用课前交流的形式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中,加深学生对新课的印象。例如:学习“after”“before”引导的定语从句时,教师与值日生进行交流,了解今天的天气、日期等情况后,随意问道:“What time did you get up?”“What did you do after you get up?”并且加重“after”的语气,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看似随意交谈的学习方式,消除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也为能够与教师用英语进行交谈而感到高兴,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加学生成就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当教师引导学生正式进入新课的学习时,学生不仅不会感到陌生,而且恍然大悟,原来新课的学习早就开始了。

第三,情景教学法。学生没有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尽量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情景教学法通过采用情境再现的方式与英语学习建立联系,使抽象的英语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降低学习难度,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直转法。新教材具有内容广、坡度大以及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可以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进行学习,这里的“以旧带新”主要是指通过新旧对话、句型的对比展开新课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导入的语言应当通俗易懂,然后再由易到难,由浅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导入。这样反复多次地突出新的语言点和知识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收新知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一般过去时的语法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day is it tomorrow?等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出新知识点,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学生通过对比,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学到了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真正掌握英语,帮助学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同时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导入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学会运用英语。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艺术 第4篇

一、温故知新, 自然导入

初中数学各章节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突显极强的系统性, 而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 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从某种角度而言, 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奥秘的过程实质上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 凡是对旧知识把握比较牢固的, 那一定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因此, 我们在新课导入时务必找准新旧知识的交汇点, 从而自然导入师生互动。一般来说, 复习导入是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 逐步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 并通过提问和前提测评等途径, 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 达到既能巩固旧知识, 又为新知识作了铺垫。譬如:我在执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课时, 先展示了一组多项式乘单项式的题目, 让学生迅速完成解题并注明其计算方法, 然后把上述题中的乘号改成除号, 提问学生:“现在的题目属于什么算式?”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这样的导入过渡自然、流畅, 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二、联系实际, 生动导入

初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使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可见, 让学生能自主解决现实生活 (生产) 中实际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 我们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集中注意力参与学习。譬如, 我执教“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 先应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天气预报图标、交通标志和五线谱等符号所表示某种特定意义, 并举出一个“失物招领”告示:“黄伟拾到人民币A元, 请失主到校长办公室认领。”接着引导学生思考“A表示什么意思?用A表示有什么意义?”如此的新课导入, 由于所列举的实例子比较贴近学生生活, 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性学习。

三、巧设悬念, 趣味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所谓巧妙设悬念导入新课, 就是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 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慎掉进“陷阱”, 使其解答的问题自相矛盾, 从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而创设悬念导入新课的途径变幻莫测, 教师既可以讲述一个与课题有关的小故事, 又可以通过趣味性很强小游戏活动, 从而让学生围绕其中的解决问题的实质性问题展开联想, 逐步感知所学习的新概念、新原理不是人们梦中遐思的产物, 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实践之中。譬如, 我在执教“勾股定理”一课的导入时, 就简要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一天傍晚,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应邀参加富商政要的宴会, 那位主人豪华宫殿般的餐厅铺着的是正方形的大理石地砖, 由于宴会迟迟不开席的缘故, 不少饥肠辘辘的贵宾颇有微词。此时, 善于观察的毕达哥拉斯趁机凝视脚下美丽的方形磁砖排列规则, 一边思索, 一边拿了彩色画笔蹲在地板上, 并选了一块磁砖以它的对角线AB为边画一个正方形, 忽然脑海中闪现一个“奇迹:———这个正方形面积恰好等于两块磁砖的面积和, 他兴奋, 他好奇, 他思索……接着, 他再把两块磁砖拼成的矩形之对角线作另一个正方形, 竟然发现这个正方形之面积等于五块磁砖的面积, 即:以两股为边作正方形面积之和。许多学生为之振奋, 神秘的勾股定理原理萌生于真实的生活之中, 都急于理解、分析和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类比联想, 轻松导入

俗话说:“灯不拨不亮, 理不辩不明。”自然界的发展史告诉我们:通过相关事物的比较, 人类将变得更加聪明。所谓类比联想导入, 就是教师把两个具有相似属性的对象组合在一起 (其中一个对象的某些性质学生必须了解) , 鼓励学生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 合理猜测另一个对象的相关性质。采用类比联想导入简洁明快, 同时能高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譬如:我在执教“解不等式的性质”一课的导入时, 就与等式的性质进行类比, 从而让学生轻松愉快找到理解、掌握解不等式的性质的钥匙。其实, 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 假如采用类比联想的方式, 那有利于学生根据命题的具体要求, 与具有相似特点的数、式、以及相似的内容、性质或相似的图形进行类比、联想, 从而正确找到解题的捷径。

五、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大部分数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比较抽象, 不易被学生理解、掌握。假如教师合理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行程问题”时, 就如此导入:由两名学生上台表演课前准备好的“双簧”, 他俩面对面地站在讲台前 (表示一段路程的两端) 相对而行, 我在必要时进行旁白,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他们所走的方向。当两者相遇后, 我就提问:“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他们走的路程一共多少米?”学生立即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通过热烈讨论和具体形象的观察, 学生逐步对“相向”、“同时”、“相遇”等概念有了感性认识。如此的导入新课, 既为学生学习新知扫清了障碍, 又让学生激情洋溢, 点燃了探求新知的火花。

英语新课的导入艺术 第5篇

一、复习导入法

每节课的教与学都不是孤立的,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旧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因此,在新课开始之前,对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复习与巩固,既能弥补学生旧知识掌握中的缺漏,又能使学生很快投入新知识的最佳学习状态,为完成本节课教学作好准备。

二、实物和图画导入法

真实的实物和图画对新课的导人有很大的功效。在课堂教学中,出示实物和图画,变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清楚地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促进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感知事物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运用实物和图画不仅形象、具体而且便于学生接受与回忆。

三、设问导入法

教师以富有启发性、连贯性的问题导人新课,是为了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学习目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教初中第三册第10课课文时先设置问题。1.Why did MissZhao say“Congratulations”to the class?2.Why was Miss Zhao notpleased?What did Class3 do last Sunday?学生带着赵老师“先祝贺,后不高兴,学生做了什么”这一贯穿主题的问题去寻找答案,就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的教学中去。

四、简笔画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实物和图画有着特有的信息沟通作用,特别是简笔画,它能创设情景,有直观、方便、节省时间、幽默等特点,一支粉笔在手,寥寥几笔便能勾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等,就能表达丰富的语言信息。

五、情景导入法

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语言环境。直观真实的画面。真实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教师在情景导人中抓住时机,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本节课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上去。如教第三册22课,讲台上放一个小书架,让一个学生扮演图书管理员,另一个扮演借书人练习对话;A:Excuse me,Have you got any books about the moon and thestars?B:Yes,they are 0n the shelf,然后引出话题In the library的教学内容。

六、故事导入法

心理研究证明,兴趣对人的未来活动有准备性作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爱听故事,故事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前,选择与课文内容情节紧密相关的知识性及趣味性故事,讲给学生听,以达到巧妙引入的目的。如:教初中第三册42课前,我先讲了一个只读了三个月书,后来成为伟大的发明家的故事,听完故事学生都知道是Thomas Edison,然后我问:爱迪生是怎样成为科学家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都想弄它个水落石出,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故事中去。

七、电教导入法

运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辅助教学,既有声又有像,形象、直观、生动、新颖、有趣,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录音机教学,先放录音让学生听,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好的效果。新教材的编排在很大程度上都倾向于这一方面。

八、现场导入法

教室是一个很大的“教具”,室内有门窗桌椅,还有学生、老师及学习用品等,如教现在进行时时,叫一个学生去关门,老师在学生关门时说Heis closing the door,叫一个学生开窗时说She is opening the window,在教形容词的比较等级时,叫三个学生站到前面,说:A is tall,B is taller thanA.C is the tallest of all,学生通过这实实在在的人或物的现场表演,学起来更加清楚明白,通俗易懂。

九、游戏导入法

中学生是长知识的时代,他们精力充沛,参与意识强。因此,我们的课堂应当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将要学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和否定回答前,做Is it a bus?的游戏,让学生用Yes,No回答,直到猜对为止。当要学到祈使句时,做Polly says“Stand up!”Touch your nose的游戏,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又进行了实际操作,学生记忆深刻。

十、自由交谈导入法

在每天安排的同桌3分钟的自由交谈时,事先叫学生作好就当天所学的新课内容有关的话题进行交谈,使这个交谈能达到承上启下,水到渠成的效果。如将要学初中第三册54课Christmas Day时,交待学生准备好有关话题:

A:Hi!Liu Ying,I got a postcard from my friend yesterday

B:Really?Where is it from?

A:It’s from American

B:What doesit say?

A:Best wishes for Christmas and the New Year!

然后教师就Christmas作解释,这样就顺其自然地引出Who is Fa-ther Christmas的主题了。

初中政治新课导入艺术新探 第6篇

一、结合学生想象导入新课

人的想象空间是无限大的,对于初中生来说爱想象无疑已经成为他们的基本特质。基于初中生的这一性格特点,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学生的想象进行新课的导入。这样的新课导入对于我们的初中生来说是非常新颖、别致的。

例如,执教人教版初中政治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的时候,在课堂导入阶段,我说道:“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成为光荣的初中生了。在初中这个学习阶段你们都有何畅想呢?”问题抛出之后,有的同学说:“在初中阶段,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到时候可以考上一所重点高中。”有的同学说:“在初中阶段,我一定要多交朋友,和大家友好相处。”有的同学说:“在初中阶段我希望可以把自己的数学成绩提升一下,我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成绩太差了。”有的同学说:“在初中阶段,我一定要好好和美术老师一起学习美术,将来我想成为一名画家”……同学们滔滔不绝地表达着自己的美好憧憬,看到这一切我不置可否,而是微笑着说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但是要实现这些愿望你们必须要抓住这个新起点,珍惜这个新起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珍惜新起点’。”

在上述新课导入当中,我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有效进行了新课的导入。这种新课的导入方式非常自然和谐,也很容易被初中生所接受。因此,这种新课导入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课导入艺术手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新课导入一般的时间需要控制在3~5分钟之内,因此对于初中生的想象教师必须要合理控制时间,不能任其进行胡乱的想象,否则新课导入效果则会大打折扣,无法达到预期的新课导入效果。

二、结合角色扮演导入新课

对于大多数初中政治教师来说,他们往往会认为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法仅仅只能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正式教学部分。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角色扮演也可以有效地运用于我们的新课导入阶段,为我们的新课导入增添几分灵动。

例如,执教“做情绪的主人”一课之前,我在班级内选拔了几名表演天分较好的同学进行了一个小剧本排练。在新课导入阶段我把这个角色扮演搬到了课堂之上。具体角色扮演的内容是这样的:一辆公交车上上来了一名大肚子孕妇,小明看到之后立刻让座位给她坐。这名孕妇径直坐下,连看都没有看小明一眼,更没有说谢谢。看到此种情况,小明非常生气,他非常后悔把座位让给这名孕妇。愤怒之下小明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假装说自己有东西掉到了座位下面,请孕妇站起来他把东西拿出来。当孕妇站起来之后小明立刻坐到了座位上面,再也不起来了。看到此种情况,孕妇和小明大吵起来。而公交车内的其他乘客也议论不休……角色扮演完毕之后,我要求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小明不对,有的同学说孕妇不对。到底谁对谁错呢?大家争论不休。这种情况的存在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结果,接下来我说道:“事实上,孕妇不和小明说谢谢是她的道德问题,自会有人谴责她。而小明愤怒之下把孕妇骗起来自己重新坐在座位上就是他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了。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做情绪的主人’。”

在上述新课导入中,由于有了角色扮演,让我们的新课导入变得充满吸引力,同学们的注意力很快被角色扮演所吸引,并且很快加入到相关的话题讨论当中。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是值得提倡的,应该大力推广。

三、结合多媒体导入新课

多媒体的出现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它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对于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也表现出了非常之大的兴趣。正是因为多媒体教学具有如此的魅力,因此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例如,执教“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的时候,在课堂导入阶段。我运用多媒体呈现了一段QQ聊天的内容。云淡风轻:请问你是初中生吗?义薄云天:是啊!你也是初中生?你是哪所学校的?云淡风轻:我是A中的,你呢?义薄云天:我也是A中的。看来我们是校友啊。云淡风轻:是啊,以后我们就成为朋友了,可以在网上交流学习心得。有学习上的困难你可以帮助我吗?义薄云天:当然可以,大家共同进步。看到这段内容之后,同学们都偷偷地笑了起来。看到此情此景,我说道:“现在有了网络之后,相信很多同学都喜欢网络交友。在网络这个新空间我们究竟该如何健康地进行交往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网络交往新空间’。请大家和我一起打开课本,我们一起进行新课的学习。”

在上述教学片断当中,我结合多媒体进行了新课的导入,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样的新课导入是非常新颖的,也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新课导入非常成功,把多媒体与新课导入有效结合了起来。因此,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教师应该多采用这种新课导入方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多媒体进行新课导入必须要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所选择的内容也应该紧密结合新课教学的实际,切不能跑题,否则会适得其反。

四、结合生活故事导入新课

对于初中生来说,爱听故事似乎就是他们的天性。基于此种情况,我们不妨在新课导入阶段结合一些生活中的故事进行新课导入。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余非常注重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生活故事的搜集和整理。把这些生活故事运用于新课导入中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例如,执教“学会拒绝”一课的时候,在课堂导入阶段,我和同学们说了一个我亲身经历过的故事:那是我在初中学习的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王辉,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总是会拿到班里的前几名。那段时间班里很多同学都迷上了台球,每次放学之后总会有同学邀请我和王辉一起去玩台球。玩了几次之后,我觉得玩台球太耽误学习了,之后再有同学邀请我去打台球的时候我就不再去了。但是,王辉却不会拒绝,每次有人相邀他总是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半推半就地就和他们一起打台球去了。我也劝过王辉以后不要再和他们一起打台球了,但是王辉说他不好意思拒绝。久而久之,王辉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升高中的时候他还差点落榜,最后仅仅进入了一所普通高中。听完这个故事之后,同学们的表情似乎非常凝重,感慨王辉的不幸遭遇。看到此种情况,我说道:“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当面对不良诱惑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学会拒绝。这就是我们今天新课的主题———学会拒绝。”

生活中的故事似乎更能打动人,生活中的故事似乎更能给人以启示。结合生活故事进行新课导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课导入方式,同学们在生活故事中不仅可以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也更能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而新课的导入也就在这种思考中顺利完成了。因此,我们初中政治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不妨多运用一些生活故事进行新课的导入。

初中化学新课导入的艺术与策略 第7篇

一、新课导入的主要功能

1.建立师生情感。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感情 ,所以学生才会听老师的讲解,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愉快地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

2.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学习动机能激发学生参与 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还能使学生的活动始终引向新课学习目标, 并对整节课学习起到调节和监控作用。因此新课导入要通过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师语言,创设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在教材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建立一种不平衡、不协调的关系,激发学生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

3.构建新知识的勾连点。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和重组 ,使之形成适合于新知识学习的知识网络, 为新知识学习准备好勾连点。这样一来既降低新课的知识坡度,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更将所学知识及时纳入现有知识网络中,有利于新知识记忆和理解,并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导入的方法及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幽默风趣式。幽默风趣导入方式是使用诙谐 、风趣、幽默的语言构成导入语。使用这种导入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学习新内容,并能在趣味中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可用同学们感兴趣的人或事来设计,可用歇后语、对联来设计,也可用小笑话、小幽默等来设计。所设计的导入内容应与新内容有联系,包含新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不能喧宾夺主。幽默风趣导入语的设计和运用还要求教师具有幽默感。教师只有以诙谐、有趣、生动的语言讲述,并配以适当的表情,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才能真正发挥幽默风趣式导入方式的作用。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一节时,引入语:同学们还记得春节联欢晚会中刘谦的魔术吗?喜欢魔术表演吗? 大家齐声说“喜欢”。接下来,老师我也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生笑)。实验:把棉手帕放入酒精与水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个镊子夹住手帕两角,在酒精灯上点燃,火焰很大,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而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生奇)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2.情景导入法。创设情感情境 、趣味情境导入新课 ,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导入一些抽象概念时,可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使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更透彻。如“分子”概念的建立,直接提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学生会感到突然,难以理解。此时创设情境,举例说:“一滴水可分为1.67×10个微粒,每一个微粒都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如果这些微粒让一个人日夜不停地以每分钟数100个的速度去数 ,要数多少呢?”学生通过计算后得出分子是微小的,进而引出分子的概念,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和真情实感感染人、熏陶人, 让学生产生共鸣,使知识容易理解,也能使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变得自然真挚。

3.多媒体导入法。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以图文声像展现教学信息,能够将学生带入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中。这对于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主动求知状态。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可以实现学生思维与注意力的顺利转移,从而使学生对新知产生更大关注。如在学习“碳酸钙”这一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 在课上向学生展现五颜六色的石柱、石笋、钟乳石等,并配以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陶醉于多媒体所呈现的优美情境之中。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此美景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这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4.类比导入法。化学知识点众多 ,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而是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从而构成了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不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简单运用,而是多个知识点的交叉运用, 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也要摒弃单纯地就某个知识点进行孤立教学的模式,而是要通过类比、比较等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等由旧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更利于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也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在学习原子时,可以让学生先复习分子的相关知识,接着讲述分子与原子的异同,这样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又学到了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比较等基本的学习方法。

浅谈初中课堂教学新课的导入艺术 第8篇

一、兴趣式导入

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兴趣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方法很多, 在教学中可创设情景、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导入新课。

1. 实物导入法

以实物进行教学, 能马上导入课文, 还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 引人入胜。如初一 (下) 教授人体五官时, 可以用一个塑料娃娃, 采用提问方式分别引出单词。

2. 游戏导入法

老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导入, 如打电话、看病、购物等场景很强的课文教学, 游戏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变枯燥的学习为多彩的活动, 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 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 歌曲导入法

无论是一首歌 (song) 或是一首偕律歌 (chant) 都一样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给初一学生课前播放问候歌、月份歌, 能使学生注意力迅速转向课堂, 便于教师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二、主体性导入

充分掌握学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 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 (Free-talk) 、演讲 (Speech) 和表演 (Act) 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 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 自由谈话式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对话或提出话题, 各自自由发表看法, 内容不限,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 并适时地引入主题。

2. 两分钟演讲

教师让学生上台演讲两分钟, 演讲的内容根据演讲者各自的差异进行安排, 把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和锻炼学生的口语同时作为一节课的导入。

关于艺术院校英语新课导入的探析 第9篇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 一堂英语课也是如此。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进入课文的主体作好铺垫。理想的新课导入, 内容要具有营造情境、激发兴趣、温故知新、指引教学等功能。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 不同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也不同, 下面将依据本人在艺术院校任教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对英语新课的导入进行探析。

一、课文导入策略实践

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 联想丰富, 形象思维能力好, 精力旺盛, 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如果英语教师仍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 照本宣科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之后就进入正课, 这样的上课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课堂气氛沉闷。为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引发其积极思考, 使教与学更富有成效, 一个吸引学生学习新知的导入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英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几种导课方法, 效果显著。

(一) 笑话及幽默故事导入

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进入新课前, 教师可设计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笑话或者幽默英语小故事来为新课铺路架桥。在讲笑话或者故事的同时, 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而且使学生既练习了听力, 又学到了一些新单词或者词组。例如在讲《新视野大学英语1》Unit7Face to Face with Guns (《与枪面对面》) 这篇课文时, 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持枪抢劫的笑话, 学生听后捧腹大笑, 从而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回到这篇持枪抢劫的课文中, 看课文中的主人公遭受抢劫的经历。

(二) 音乐导入

音乐是一种极富内涵的艺术语言, 它能使学生减少对语言的陌生感, 使语言更加感性生动。如在讲解《新视野大学英语2》听力课Unit1 The Carpenters (《卡朋特》) 这段文章之前, 给学生播放了卡朋特的代表名曲“Yesterday Once More” (昨日重现) , 用音乐来引出课文的题目, 提问学生关于卡朋特成功的过程及他们的其他情况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

(三) 背景知识导入

对于一些历史性题材、人物传记或介绍中西方文化的课文, 教师应该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 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或比较中西方文化的方式作为新课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另一方面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很多参考书都为教师提供了一些背景知识, 如何利用好他们是很关键的问题。给学生介绍背景知识时, 只靠讲述是无法集中学生注意力的, 关键在于要对学生进行提问, 使他们的脑子活动起来, 为课堂预热。在《新视野大学英语1》Unit5 The Battle Against AIDS (《抵御艾滋病的战争》) 一课中, 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艾滋病的背景知识, 通过以讨论此背景知识为切入口, 把学生引入到课文中来。

(四) 兴趣导入

艺术类学生聪明活泼, 精力充沛, 参与意识强。因此英语课堂应当生动活泼,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提前编排英文小短剧, 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又可以锻炼口语。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2》Unit6 Wedding Parties (《婚礼》) 一课中,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西方婚礼的差异, 新课前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中式婚礼或者西式婚礼。教师从学生的表演中, 逐渐地导入新课。

(五) 设疑导入

在教新课之前, 有意设置悬念, 使学生产生种种疑问, 产生强烈的探求欲, 随着老师的引导, 逐步进入所描绘的情景中, 去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对于很多问题, 学生可能概念比较模糊, 好象很熟悉, 却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 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进行引导,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善于在教学之始设疑布阵, 引导学生去猜测、去预估、去联想,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去。

二、结束语

新课的导入设计, 关键任务是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和构思, 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 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 给学生创设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总之, 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和课文的类型认真研究, 选用适当的新课导入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是艺术类学生习得英语的主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采取恰当的导入方式, 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内容, 为进入课文的主体做好准备。

关键词:艺术院校,英语新课,导入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李如密.试论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J].课程·教材·教法, 1993, 1.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研 第10篇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新课导入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80-02

我们的初中生在正式进入新课学习的几分钟时间内,由于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是很难快速集中课堂注意力的。为了让初中生快速集中课堂注意力,从而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们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必须要下功夫,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新课导入。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实施有效的新课导入呢?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种新课导入方法论述如下。

一、谜语导入法

谜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初中生来说猜谜语是一件非常充满乐趣的事情。在课余时间我经常能够看到同学们聚集在一起猜谜语,可谓是其乐无穷。基于初中生的这一喜好,我在新课导入阶段也经常会尝试采用谜语导入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对于这样的新课导入方法也乐此不疲。

例如,执教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古代埃及》的时候,我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猜个谜语好不好?看谁猜的又快又准。”听到我这样说,班里的同学立刻兴奋起来,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灰尘吹来——打一国家。”谜面抛出之后,同学们快速转动自己的思维,希望能第一个给出谜底。经过同学们的一番思考,最终有同学给出了谜语的正确答案——埃及。当这个谜底被揭示出来之后,其他的同学也恍然大悟。看到同学们业已给出了问题的答案,我则顺势说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就与埃及有关,不过要学习的并不是现代埃及,而是古代埃及。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谜语导入法不仅可以快速集中同学们的课堂注意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初中生的历史与社会学习兴趣。正是由于它具有如此这般的功效,因此我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经常采取谜语导入法,希望能够利用谜语的巨大魅力来达到理想的新课导入成效。

二、古诗导入法

古诗,顾名思义即是指古代的诗歌。在中国古代,有很多诗歌都与我们的历史密切相关,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阶段,我们也可以适时的结合相关的古诗进行新课导入。这样的导入方法不仅可以起到有效的新课导入作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初中生的知识结构。

例如,执教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一课的时候,我即采用了古诗导入法。具体是这样进行操作的:进入教室之后没有多言,而是迅速的在黑板上写下了李白的《秦王扫六合》这首诗,诗的部分内容是这样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看到我写下的这首诗,同学们大都不明所以。看到大家疑惑的表情,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当中所说的秦王具体是指谁吗?”提出问题之后,立刻便有学生爽声回答道:“指的是秦始皇。”“这位同学说的没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就是有关‘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这位古代帝王究竟是如何开创大一统基业的。”

运用古诗导入法进行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并不是一种创新,在很多学科的教学当中均有教师尝试采用过古诗导入法,且取得的新课导入成效也是非常之显著的。因此,只要可以寻找到与新课教学相契合的古诗,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古诗导入法进行新课导入。

三、故事导入法

新课导入的方法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充满趣味性。众所周知,初中生大都喜欢听故事,为了有效的进行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激发初中生的新课学习兴趣,我们也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进行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

例如,执教执教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一课的时候,我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的: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成语《揭竿而起》的动画故事,看完视频之后,我提问道:“同学们,看完故事之后你们能告诉我故事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吗?”由于刚才视频中已经讲述的非常清楚,因此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程胜吴广起义!”“大家说的没有错。同学们在之前已经对本文进行了预习,我想问大家你们知道为什么在秦朝末期会爆发农民起义吗?”问题抛出之后,立刻有同学回答说:“是因为秦的残暴统治。”“是啊,也正是由于秦末的农民起义才推翻了暴秦的统治,最终建立了汉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与其相关的内容……”

故事导入法可以引人入胜,可以快速集中同学们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我经常在新课导入阶段采用故事导入法,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是同学们所普遍欢迎的。

四、结语

浅谈初中英语新课导入 第11篇

一、把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其实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初中生能通过一系列的主动构建活动来接受新信息,形成经验结构。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后学习是相互关联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而后面的学习又是前面学习的补充和发展。我们就以牛津版七年级下册Unit7 Poems为例子来展开讨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欣赏诗歌、聆听诗歌、朗诵诗歌,要求学生能注意到词语的不同重音,学会祈使句和感叹句的表达。语文课堂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关于韵脚、押韵、行这些关于诗的特点的基础知识。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一首关于四季的小诗,让学生将语文课上学习到的韵脚、押韵这些知识联系到英文诗歌的学习上。下面附上小诗:

In spring

My shoes are wet

See how deep

The puddles get

In summer

By the sea

Sandy footprints

Made by me

In autumn

Trees are brown

I kick the leaves

All over town

In winter

Watch us go

Making footprints

In the snow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四季的一些词汇和音标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朗读这首小诗的时候,学生会觉得难度适中。同时,大多数学生也能注意到每个诗节都有几个音是重复出现,即押韵。这时,我便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形式的文字都是押韵的。同学们思维很活跃,有同学提到了歌曲。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谈谈英文歌曲导入。

二、英文歌曲导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同样是Poems这一课,我们也可以采用歌曲来引导学生注意韵脚、押韵。我们选取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这首儿歌。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the diamond in the sky

歌曲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尤其是儿歌,欢快的节奏仿佛让我们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这首little star用词简单,韵律较好,学生可以全情地投入到听的过程中。通过歌曲的导入,教师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新课,学生也乐意去接受新知识。

三、视频导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艺术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艺术(精选11篇)初中英语新课导入艺术 第1篇一、主体性导入初中生表现欲强,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