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故事读书心得
牛郎织女故事读书心得(精选3篇)
牛郎织女故事读书心得 第1篇
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三
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她能用一种神奇的丝,织出层层叠叠、璀璨夺目的美丽云彩,而且这云彩又能随着时间和季节变幻它们的颜色。她织的是“天衣”,就是给天做的衣裳。虽然碧蓝如洗的天空很美丽,但是天空和人一样,也是要芽衣服的,它穿上了衣服就更美丽。相传天衣是没有缝的,因为它是天上的神仙织出来的。做这种工作,除了织女而外,还有别的六位年轻的仙女,都是织女的姐妹,也都是天上的织造能手。织女在他们当中,是心灵手巧的、最勤勉、最努力的一个。
在人间,有一个叫牛郎的男子。他的父母很早死了,他从小和哥哥嫂子住在一起。哥哥嫂子自私冷淡,看他不顺眼,常常虐待他。哥嫂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被褥,他就睡在干草上。他每天放牛,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哥哥嫂子见着牛郎总是爱理不理的,仿佛他一在眼前,就满身不舒服。两下一比较,牛郎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简直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他们两个是如影随形的伴侣;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不辞劳苦的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老是挑很好的、青翠碧绿的草地,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即便是在家里吃的干草,也要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淘洗得干干净净的。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有牛虻的时候,牛郎就亲自拿着蒲扇,给牛打飞虫,并且让它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放牛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让有一点儿草叶土粒。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千干净净的地方住,牛也舒服,自己也舒服。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有人在他的跟前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有滋有味的。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踉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牛郎还是觉得美中不足,心里想:要是牛能说话,把它知道的和了解的万事万物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呀!
靠了老牛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劳动,牛郎在荒野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屋子。一两年后,居然营建了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维持生活。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的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
一天,老牛忽然口吐人言,开口说话:“牛郎,你年纪也不小了,一个人过日子太寂寞,应该找个妻子。”
牛郎十分吃惊,他回答说:“原来你真的通人性?还会说话?”
“我看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心里十分不忍。明天在南山的小河里,会有七个美丽的女子来游玩,她们是天上的仙女。你一定要抓住机会,只要你拿了她们的衣服,仙女就会留下来做你的妻子。”说完这些话,老牛又扭过头继续吃草。
牛郎就按照老牛的话去做,第二天悄悄去到河岸边的芦苇丛里躲着。
由于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上,劳累不用说,自由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白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一下人间的景物。她把这个想头跟别的仙女说了。别的仙女也都说早有这种想法。那天下午,王母娘娘喝酿造千年的葡萄美酒,多喝了点儿,靠在宝座上直打瞌睡,看样子不见得马上就醒,仙女们见机会难得,就你拉我、我拉你偷偷地溜出来,一齐飞到人间。她们飞到湖边,看见湖水清得可爱,就跳下澄清见底的湖水里洗澡。她们在水边嬉水,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顷刻之间,绿波荡漾的水面上就好像绽开了朵朵的白莲。美女们各个容貌艳丽,婀娜多姿。牛郎目不转睛,惊艳不已。
牛郎觉得七个仙女里面最漂亮的是最小的那个,也就是织女。于是他从芦苇里跑出来,从青草岸上仙女们的衣裳堆里夺取了织女的衣裳。惊骇的仙女们乱纷纷地急忙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四下惊飞逃散,河里就只剩下那个没有办法逃走的可怜的织女。
牛郎向她说,她要答应做他的妻子,他才能还给她衣裳。
再说,终年在天庭劳作的织女其实心里很向往人间的生活,牛郎言语稳重,一表人才,便起了织女的爱慕之心。她又见姐妹们早已走了,天门也关上,织女没法子只得含羞地点头。
就这样,她真的做了牛郎的妻子。他们结婚以后,相亲相爱,生活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乡亲们获悉牛郎成了家,都赶来贺喜。织女就把她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众姐妹,教大家养蚕、抽丝、织锦。于是,全村的人都知道牛郎娶了贤妻,能养蚕,会抽丝,还能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都说织女的织布机是从天上带来的,织出来的绸缎做成衣,冬暖夏凉。这消息传了出去,引来了山南海北的丝绸商人,都争着前来争购南阳绸。这事轰动了白河两岸,伏牛山区的千家万户,都送自家的姑娘来学织。织女心地善良,乐于教人,不到两年,家家户户都学会了养蚕抽丝织绸缎。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有时候,织女也帮助牛郎干些地里的活。两个人你勤我俭,不怕劳累,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就给男孩子起名字叫金童,给女孩子起名字叫玉女。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等级森严,清规戒律太多了,没有自由,乜没有幸福,所以她不喜欢。她喜欢人间平平常常的生活,她喜欢跟牛郎一块儿到田野里躬耕劳作,她喜欢逗着兄妹俩嬉戏玩耍,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潺潺流过去,她喜欢听调皮的风儿轻轻地、唰唰地吹过树林。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织女在天庭所没有经历过的。和牛郎、孩子们享受天伦之乐,织女感觉从未有过的幸福和快乐,可是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没告诉牛郎。她是怕外祖母知道她在这儿会来找她,并且抓她回天庭。
再说天庭上,仙女们溜到人间洗澡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罚她们,把她们关在黑屋子里。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最厉害的惩罚。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王母娘娘怕天神办事疏虞,还亲自跟来观察动静。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地一推,孩子倒了,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牛郎赶到家里,只见梭放在织了半截的布匹上,灶上的饭正冒热气,女孩坐在门前呜呜痛苦。牛郎想:“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他决定上天去追,把织女救回来。牛郎出门一看,四顾茫然。天上人间,仙凡异路,怎么能相通,可是怎么能上天呢?
老牛在牛圈里又说:“牛郎,牛郎,王母带了天神抓走了织女。别着急。我已经快不行了。等我死了,你剥下我的皮披在身上,就可以上天庭去。”老牛说完话,马上倒地死去。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宅的话去做了。
牛郎心里痛惜又失去了一个亲人,但是找回织女要紧。他就披了老牛的皮,用箩筐挑着一对儿女,追上天去。
牛郎到了天上,风一样地穿行在灿烂的群星之间,那银河,己经遥遥在望,隔河的织女,也仿佛可以看见。牛郎大喜过望,孩子们招着小手儿齐声欢呼妈妈。
哪知道刚跑到银河,正想要涉过那清浅的小河时,从更高的天空中忽然伸下来一只女人的大手。原来是王母娘娘着急了,拨下她头上的金簪,沿着银河这么一划,清浅的银河马上变成波澜滚滚的天河。
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近在咫尺,却不能靠近。悲痛欲绝的牛郎放下两个孩子,用箩筐去舀那天河的水。箩筐滴滴答答地漏水,但牛郎执着地舀着。他舀得倦乏了,儿女们又合力用他们稚弱的小手来帮爸爸。织女因为终日哭泣,憔悴不堪,王母娘娘见到也于心不忍,于是王母娘娘就去觐见天帝,为织女说情。天帝恩准织女与牛郎每年七月初七见面一次。相见的时候,由喜鹊来替他们搭桥。夫妻俩就在鹊桥上相会,诉说衷情。据说,这一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你坐在葡萄架下,还能听到他们小声说话的声音呢。织女见了牛郎,免不得悲哀哭泣,这时大地上往往就是一阵细雨纷纷。
牛郎和他的儿女从此就住在天上,隔着一道天河,和爱妻织女相塑,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和牵牛星并列成直线的有两颗小星,是他俩的小儿女。稍远地方有四颗像平行四边形的小星,据说就是织女投掷给牛郎的织布梭。距织女星不远有三颗小星,像等腰三角形,据说就是牛郎投掷给织女的牛拐子。他俩把书信缚在梭和牛拐子上,就用这种方法来传达相思。
牛郎织女故事读书心得 第2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讲故事吗?
生:讲故事的时候要区分不同角色的语调。
师:(出示句子:哇!这么多人啊!大家好!呵呵呵!)请从小绵羊、大熊、老牛、狮子中,任选两种角色,用它们的语调讲一讲这句话。
(生模仿说话)
【点评:课前的热身活动,不仅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也为课上培养学生绘声绘色讲故事奠定了基础。】
一、反馈预习,了解“传说”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了解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让我牵肠挂肚。
师:通过对牛郎的了解,你可以把哪个词语送给他?
生:忠厚老实。
师:通过对织女的了解,你可以把哪个词语送给她?
生:勤劳善良。
师:什么叫传说?通过口传下去,想到哪个词?
生:口口相传。
师:“说”就是———
生:爱说爱道。
师:可以说“津津乐道”。
师:传说就是老百姓口口相传、津津乐道的故事。通过我们的学习不仅要让传说故事流传在纸上,更要学会讲这个故事。
【点评:与学生聊预习收获,了解学生对文本及主人公的初步认识,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体现了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的名言:“如果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接着通过解释“什么是传说”来揭示文本文体———古代民间传说故事。北大钱理群教授指出:要读懂并讲清一篇文章,关键要弄清其文体。在阅读教学中,文体意识是不可或缺的,要教会学生用适合文体特征的思维阅读。】
二、聚焦重点,学讲故事
师:学会讲故事,把重要的、关键的情节讲好,才能引人入胜,这就是讲故事的第一个诀窍———抓重点。快速浏览课文,把重要的情节画出来,若能再拟一个小标题就更好了!
【点评:揭示讲故事的第一个诀窍“抓重点”。讲故事的前提是阅读故事,顺势切入精读,梳理几个关键情节,为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服务。】
(学生自主标注,教师巡视,相机表扬用不同符号批注的学生。学生标注后交流,依次反馈“相依为命“”老牛说话“”结为夫妻“”老牛去世“”追赶织女”五个情节的小标题。)
师:最后一个情节,用三个字概括,怎么说?
生:鹊桥会。
师:用七个字概括,可以把人物加进去,怎么说?
生:牛郎织女鹊桥会。
师:用八个字呢?
生: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师:把小标题连起来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师生借助情节小标题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讲故事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讲着讲着忘词了。但你只要记住小标题就忘不了了!
师:在书上批注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重要、最需要特别讲清楚的部分。可以用词语或者短语在书上简单批注这样选择的原因。
(学生批注后交流自己批注的情节:老牛讲话情节,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第5 自然段老牛的第二次出场;牛郎追织女,鹊桥相会。)
师:最有意思的是哪个情节?
生“:老牛说话”情节。
师:用四个字概括,老牛不仅会说话,还能———
生:预知未来。
师:生活中有这样的牛吗?这可是一头神牛。这就是传说的特点之一 ———幻想神奇。
【点评:用小标题概括内容是常用的方法。虞老师的做法有四点新意:一是用三个字、七个字、八个字分别来概括小标题,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锤炼词句的能力。二是将小标题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解决了篇幅长不易把握文章大意的难点。三是用标题作为讲故事的提纲,便于记忆,解决了讲故事易忘词的问题。四是由概括小标题“预知未来”到感悟“这是神牛”,再到总结民间传说故事“幻想神奇”特点,过渡自然巧妙,水到渠成。】
师: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情节。(教师从举手的学生中选出一名,悄悄面授技巧。该生分角色说话时运用了不同的语气。)
师:咱们班谁能超过他?(再请一名学生讲,然后教师讲,加上了回声效果。)
师:加回声合适吗?
生:合适,显出了老牛很神,牛棚很静。
师:回声增加了神秘感,读的时候要渐弱,尝试读读最后一句。
(生练读)
【点评:这是第一处练习讲故事的环节,教师运用小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胜心,学生用老牛的语气来说话,惟妙惟肖。出人意料的是虞老师的范读加入了老牛说话时的回声,学生纷纷效仿,带来了第一个讲故事的高潮。】
师:这段民间语言很有特点。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每读到这句,我就想起妈妈跟我讲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
生:前一句话末尾的词是后一句话开头的词。
师:再找找,这句话去掉可以,但讲故事时味道就淡了,加上它可以吊人的胃口,是哪句?
生“:是谁叫他呢?”
师:这就是用问题设置悬念,请在后面的文字中找出这样的悬念。
生“:这姑娘是谁呢?”
生:“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 ”
师:设置悬念,让听故事的人很想往下听,这就是民间故事的又一个特点。把这样的悬念讲好了,讲故事的味道就浓了。
(生试着表演老牛说的话)
【点评:虞老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由学习《牛郎织女》这一个故事,了解民间故事“顶针句式”的语言特点和“设置悬念”的内容特点。不仅如此,还顺势引导学生悟到“抓住悬念”是讲好故事的又一个诀窍。】
(师出示: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师:这个自然段埋下了什么伏笔?
生:老牛将死。
师:这是一头怎样的牛?
生:忠心耿耿。
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师:请教大家一个问题:把老牛换成别的动物行吗?
生:不行,牛郎是放牛的!
生:牛忠厚老实,与牛的象征意义有关。
师: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男耕女织。田里一头牛,家里一纺车;男的在田里耕作,女的在家纺织,加上儿女一双。这是当时老百姓的中国梦,所以动物不能改!
师:我们来看这10 种动物,猜猜它们的象征意义。(出示,生完成如下)
鸽子———和平友谊
海鸥———勇敢搏击
黄牛———忠诚勤劳
骆驼———任重道远
蚂蚁———勤劳团结
蜜蜂———勤劳无私
松鼠———乖巧伶俐
喜鹊———吉祥如意
犀牛———性格暴躁
绵羊———温顺和善
师:民间传说中的动物不是随便设置的,与动物的本质特征有关。
【点评:虞老师请教学生能不能把老牛换成别的动物,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到主人公牛郎的身份,想到了牛的忠厚老实。接着,教师点明这与古代劳动人民的“中国梦”有关。在师生会心的笑声中,将从古至今劳动人民朴素的生活观念与民间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根植于学生心中。最后,猜猜10 种动物的象征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体会到民间故事中动物的设置与其本质特征有关。】
师:老牛将死这段话,还能用回声吗?语调要———(生:低沉。)语速要———(生:断断续续的。)
(师指3 名学生先后朗读,提示注意表情,注意老牛将死时的气息微弱。)
【评析:在学生模仿老牛断断续续的话语中,又一个讲故事的高潮到来了。首先,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老牛将死的这段话还能用回声吗?这就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学生自然想到老牛气息奄奄时说话的情形。接着,提示学生老牛说话时的语调和语速。学生在反复练说中,将文中本来连续的句子,创造性地变成断断续续的句子,达到了入境移情,根据角色需要讲故事的目的。】
(师出示: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师:织女离开前喊的话该怎样讲?(出示) 采用对比读的方式,感受有什么不同?
“ 快———去———找———爸———爸!”
“快———去———找———爸———爸!”
(学生练习,当用第二种方式读的时候,声音由强到弱,由近及远。)
【点评:第三处讲故事的指导虞老师采取了“变换字号大小”对比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变换字号”来读,就是声音要由强变弱,更能体现织女越飞越远,更符合当时的情形。在学生争先恐后的朗读和讲述中,掀起了第三个讲故事的高潮!】
三、拓展阅读,想象续编
师:“追织女”一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生:牛郎披上牛皮就会飞了,很神奇!
师:解开了设置的悬念。
师:还有一个故事的情节与这个情节有异曲同工之妙。(出示《白蛇传》“水漫金山”片段,学生读并感受。)
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你波浪怎样大,总是漫不过去。
师:没有幻想就没有民间传说故事。
师:请教一个问题:不是披着牛皮吗?牛郎怎么就飞不过去了呢?(提示学生在与“水漫金山”片段的对比阅读中找依据。)
师:我们一起讲故事:王母娘娘划下了天河……牛郎飞近了一尺———(生:天河就高了一尺。)牛郎飞近了一丈———(生:天河就高了一丈。)任凭牛郎怎么飞,就是飞不过去!
师:结局“鹊桥相会”有没有悬念?你能设上悬念吗?加入自己的想象,把故事讲得更加扣人心弦。这个大家课后做一做。
师:我搜集的《牛郎织女》故事版本很多,你们再比较着读一读。(出示众多版本的《牛郎织女》故事封面,并出示作业:阅读四大民间故事《梁祝》《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
【点评:通过拓展对比阅读《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片段,进一步了解民间传说故事“幻想神奇”的特点,为学生“添加想象”创编故事埋下伏笔,实现了由“读故事”到“讲故事”再到“编故事”的三级跳跃。最后,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来读,进而拓展阅读四大民间故事,将学生引入民间故事天地,做一个爱读故事、会讲故事的民间文学的传承者!】
总评:
一、学什么
先看虞老师通过 《牛郎织女》这个民间传说故事在引导学生“学什么”。
1. 认识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
不同于一般的写人记事类文章,民间传说故事自有其特点。随着学生围绕文本初步感知、披文入情、师生对话的深入,自然而然引出民间传说在语言、内容、象征等方面的诸多特点,如“悬念巧”“幻想奇”“口口相传”“版本众多”“动物的象征意义”等。学生在教师的巧妙点拨下,自悟自得,更加了解了民间传说故事的一般特点,增强了文体意识,培养了语感。
2. 学会讲故事的诀窍
在开课之前的热身活动中,学生就提到讲故事的诀窍是要“区分角色的腔调”,教师顺势而导,让学生用两种不同角色的语气来说话,既活跃了气氛,又为讲故事奠定了基础。在第一处讲故事环节,教师在学生区分角色语气绘声绘色朗读的基础上,示范了加回声朗读的方法,这种新奇的朗读方法,将学生带入了情境,激发了学生朗读、讲述的兴趣。在第二处讲故事环节,教师采用“变换字号”朗读的方法,使学生一下顿悟声音应该由强渐弱。这两处指导讲故事的方法别具匠心,营造了强烈的时空感,易于进入故事情境、进入人物角色。
二、怎么学
牛郎织女的八卦故事 第3篇
民间故事在传播进化时,会衍生出许多不同版本。牛郎织女除了我们熟知的七夕故事以外,还衍生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出来。
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了一件略带科幻色彩的旧事,说在天河与海洋是联通的。每年八月,有浮槎(会飞的船)定时往返。有海上住人好奇,就背着粮食爬到船上,一飞就是十来天,飞到一处城池。城池里有宫阙,宫里有一个织妇,还有一个男子牵着牛出去喝水。牵牛的人发现他,惊问你怎么来的?来人说坐船,问这是哪里?牵牛者回答:等你回去,到蜀都去问严君平就行。后来这人回去,去蜀中找到严君平。严君平告诉他:“某年某月,客星犯牛宿”。
牛宿是二十八宿之一,牛郎、织女俱属其中。客星犯牛宿,自然就是暗示这人乘坐飞船上了太空,在牛宿附近转了一圈。
后来这故事到了南北朝,流传出了另外一个版本。主角变成了张骞。汉武帝让张骞前往大夏寻找河源,乘槎而去,来到天河畔的一处城池。后面的故事都差不多,唯一多出来的细节是了,织女给了张骞一块榰机石。张骞把这块石头拿给东方朔看,东方朔大惊:“此石是织女榰机石,何至于此?”
南北朝里有一个特别八卦的朝代—南梁。在南梁一朝,连续出了四本讲牛郎织女的书。这四本书里不约而同地揭示出了牛郎织女婚姻里的小八卦。
第一本书的名字借鉴了高晓松,叫做《小说》。《小说》里是这么讲牛郎织女的:“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废织纴,责令归河东。”原来不是王母娘娘老封建,是因为织女懒嘛。
同时代有一本《述异记》,里面讲得更详细:“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简单来说,就是天帝把女儿当童工,天天加班工作。织女成了干物女,整天连打扮都没时间。天帝把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星,织女高兴了,两个人天天啪啪啪,班也不上了,布也不织了。天帝一怒之下,把她拽回来继续加班,规定每年只有一天探亲假。
这真是一个关于KPI考核和考勤的企业现代管理故事……
还有一本《荆楚岁时记》,讲了个更离谱的牛郎织女故事:“牵牛娶织女,借天帝二万钱下凡,久不还,被驱在营市中。”原来悲剧的根源还是金钱。牛郎挺不靠谱的,但他的岳丈也不像话,区区两万钱而已啊。当时最顶级的膏腴之地每亩一金,也就是一万钱。牛郎找掌管宇宙万物的老丈人借钱,就为了买两亩上地,没还上,然后就被干掉了,这他妈也太寒碜了!
第四本书叫《续齐谐记》。它倒没提原本故事,而是侧面讲了一下:“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曰,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去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复三年当还。’明曰失武丁,至今云织女嫁牵牛。”
不知道这位道士被召回天庭,是不是给牛郎织女架桥去了,如果这是真的,喜鹊会很高兴,道士可就惨了,天上七夕恩爱一夜,他这得提前三年出发去工地……
牛郎织女故事读书心得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