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难忘的一课作文450字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难忘的一课作文450字(精选16篇)

难忘的一课作文450字 第1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事情。也许你学会了骑单车而让你难忘,也许你学会了炒菜而让你难忘,也许你学会了画素描而让你难忘而我觉得是那一堂课让我终生难忘。

老师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

游戏规则是三个同学为一组,从宽只有1米,高也只有1米的门中间过去。并且三个同学的脚要用绳子绑在一起,看那一组用的时间最快,哪一组就获胜了。

我们分了九个组,我是第三组。第一个组开始了,只见他们一下子冲到门边,接着,就互不退让,不肯谦让对方。

第二组开始跑了,他们到了门边。也像第一个组一样,争先恐后,谁都不让谁。

两个组都卡在了那里,老师的脸色,神情不是那么自然。轮到我们这组了,我们也卡在门那里,像其它组那样,不让对方,总是想让自己先出去。

直到第九组开始跑了,只听见有个同学喊:“你第一,你第二,我第三。”接着,他们三个同学胜利地从门中出来了。

这时,老师笑了。他对我们说:“今天,第九组获胜了。因为其它组都互不相让,而只有第九组有团结合作、先人后已的精神。在今后,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要有团结合作、先人后已的精神,这样我们就必定会取胜。”

时间飞逝,虽然那位老师的名字被遗忘了,但是这堂课没有一个学生遗忘。

难忘的一课作文450字 第2篇

今天,当我又重新拿起《戴脚环的大雁》这篇文章时,不禁回忆起昨天上午那堂难忘的一课。

早晨来到博艺堂,看见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群,我的心中比往日更多了一份紧张。

开始上课了,老师将《戴脚环的大雁》这篇文章发给我们,叫我们要仔细阅读,体会从故事中了解到了什么。起初,我的脸颊滚烫滚烫的,潜心体会着字里行间饱含的意思,这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我从大雁一声声的悲呼中,体会到了它对天空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一发现这个细节,我便开始畅所欲言,表达我的想法。随后,老师便就着这个话题进行了寻找,寻找在第一章节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突出大雁对自由的向往,我便再一次阅读起来,发现这其中还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句子,便为作者比安基那巧夺天工般的手笔赞叹不已。之后,根据放与不放白额雁的问题展开了“危险”与“自由”的讨论,对于我而言,我是支持“自由”这一方的,白额雁是属于大自然的.,它们深爱着自然。紧接着,老师又让我们预测了白额雁在归属大自然后遇到的考验,我们每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预测。可事实上,这只白额雁经历了天敌的袭击,自然的灾害,猎人的追杀,处处危机四伏,过程惊心动魄,令人忐忑不安。

最后,老师用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有许许多多抉择,就像这只白额雁,是要面对困难,还是退缩,这就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如果我是那只白额雁,我一定会去闯荡外面的世界,磨炼自己,哪怕满身伤痕,哪怕英勇牺牲也要放手一搏。

《难忘的一课》教学实录 第3篇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了《一夜的工作》, 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这一课生字的情况。

(听写:咨询浏览劳苦俭朴)

点评:听写、订正的这4个词, 难写、难认, 又是常用词。教师检查同学们学习这些词语的情况, 很有针对性, 有利于落实词语教学。

师:学习了《一夜的工作》一课, 我们不禁被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俭朴所感动。这节课, 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

(师板书:难忘的一课, 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 我们先来检查一下, 打开书, 用“开火车”的方法读一遍课文。注意:遇到人物的语言自成一段的情况, 请前一个同学连读下来。

(生读课文)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 我发现同学们对生字的读音掌握得很好, 不知道对新词的理解怎么样。

点评:先肯定学生对生字的语音掌握得很好, 继而引导学生对新词进行理解。古人云:“由字词到句必有渐。”这个“渐”就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出示词卡:闽南语生齐读。闽, 是福建。闽南语是福建南部的语言。在海峡两岸交往密切的时候, 闽南语就传到台湾并推广使用了。出示词卡:国语什么是国语?)

生:国, 是中国。国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语言。

师:噢, 这是你的理解。那么, 闽南语是不是祖国的语言? (生不答, 但若有所悟。) 同学们, “国语”是旧时所指的普通话。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预习时布置的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生: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不久, 台湾光复以后的一所乡村小学。

师: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 她在说时间时是怎么表达的?

生: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不久, 台湾“光复”以后。

师:好, 大家听清了吗?请来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

生:台湾省高雄市郊外的一所乡村小学。

师:对。读书就得仔细, 表达就得准确。

师:刚才那位女同学说时间时就注意到书中有两处表示时间的说法: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光复”不久。那么, 这两个说法是一回事吗?

(生困惑)

师:原来, 台湾在清朝末年就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了日本,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得以“光复”。这两个说法的确表示一个时间。再来说说“光复”是什么意思。

点评:学生困惑, 不足为奇!教师的责任正在于引导学生释疑解惑。

生:就是收回领土。

师:对, 就是收复的意思。就在“光复”不久高雄的一所乡村小学里, 作者经历了哪两件事?

生:第一件事是我与台湾师生一起上了一节语文课。第二件事是我与师生一起参观了小礼堂。

师:两件事分别在课文哪一部分?

生:1~13自然段是第一件事;14~16自然段是第二件事。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第一件事从哪儿开始?

生:从第二自然段开始。

生:从第三自然段开始。

师:请这位同学把课文第一、二段来读读。 (生读) 同学们看一看, 这两段写到了作者与台湾师生上语文课了吗? (生齐:没有) 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三段第一句话。 (生读) 那么第一件事从哪儿开始?

生:第三自然段。

师:请大家读读写第一件事的部分, 看看台湾师生是怎样学习祖国文字的。拿出笔来画一画。注意可以画词、画词组, 也可以画句子。

(生边读边画)

师:画好了吗?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了解到台湾师生是怎样学习祖国文字的?

生: (读第二自然段) 我走近

师:这个同学找到了这个自然段。有没有同学从自然段中找出了句子?

生:我找的句子是“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出示幻灯, 出示句子。)

点评:“万山磅礴必有主峰, 龙衮九章但擎一领”是一种读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重点句子, 就抓住了理解课文的突破口。

师:谁能从句子中找到重点词语?

生:我从句中找到了“一笔一画 (huá) ”这个词。

师:注意“画 (huà) ”的读音。 (生齐读) “一笔一画”这个词告诉你什么?

生:告诉我们这位教师教得很认真。

师:嗯, 教得认真才会写得

生: (齐答) 一笔一画。

生:“一笔一画”还告诉我们老师写得很吃力。

师:对, 老师写得很认真, 也很吃力。继续往下看, 你还知道他们怎么学习?

生:接着, 他先用闽南语, 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 一遍一遍地读。

(师出示这个句子)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找到了“一遍一遍”。

师:这“一遍一遍”又告诉你什么?

生:告诉我老师教得很认真。

生:告诉我们, 老师很热爱祖国语言, 他一遍又一遍地读了好多遍。

师:再看这个句子, 你还注意到了哪个词语?

生:先用又用。

师:他“先用闽南语, 又用国语”是怎么回事?

生:他的国语说得不太熟练。

师:是的, 老师是用“不太熟练”的国语读了“一遍又一遍”。这是我们知道的第二点。再认真读书

生:我们还找到了“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 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 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 (幻灯出示这个句子) 同学们, 我们一读书就了解了这么几个情况:老师写汉字写得很认真, 也很吃力;他用不太熟练的国语读了一遍又一遍, 而且师生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这儿又有个问题了:老师的汉字为什么写得那么吃力, 国语为什么说得那么不熟练?

生:因为台湾“光复”不久, 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生:老师说:“我们的国语讲得不好, 是初学的。你知道, 在日本统治时代, 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 讲国语是不准许的。”因为他以前不是学国语的, 所以现在说得不熟练, 写得很吃力。

师:这个问题都与当时的背景有关系:台湾“光复”以前被日本人统治, 日本统治者在台湾岛上推行了五十年的奴化教育, 他们迫使台湾人民忘掉自己祖国的语言, 继而忘掉自己的祖国。他们以为这样做, 就可以使台湾人做日本的奴、做日本的民。同学们, 奴化教育在台湾至少影响了三代人, 像文中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就是在奴化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真的忘掉了自己的祖国了吗?

点评:如果说台湾小学生写字一笔一画, 写得很吃力, 一遍一遍地读, 读得不熟练, 并非完全不正常的话, 那么为什么老师的汉字写得那么吃力, 国语说得那么不熟练呢?这就不合常理了。教师在这里联系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认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岛上推行了五十年的奴化教育, 妄图迫使台湾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就是在奴化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在这里教师既引导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又相机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值得称道。

生: (齐) 没有!

(出示幻灯, 再现三个句子, 生有感情地读。)

师:虽然吃力, 可是他写得那么认真, 是因为他在写着

生: (齐)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板书: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点评:当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被激发起来之后, 教师适时提问:“像文中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 真的忘掉了自己的祖国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齐答和有感情的朗读掀起了感情的波涛。而“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9个铿锵有力的字从学生的口里读出时, 教师同时板书, 使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坎上。

师:老师的国语虽然说得“不太熟练”, 可是他说了

生: (齐) 一遍又一遍。

师:在他的影响下, 孩子们也显得那么

生:严肃认真。

师:而又那么

生:富有感情。

师:好像

生: (齐) 每个字, 每个音, 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这都是因为他们在写、在读、在学这样一个句子 (指板书)

生: (齐)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这是一种深厚的爱国情谊。同学们, 课文中用“真挚”来形容这种感情。 (出示词卡:真挚)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

生:我认为“真挚”就是真诚而恳切。

生:我觉得“真挚”就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师:大家的理解是对的。台湾师生当时就是带着这种真诚、恳切的、发自内心的感情来学的。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自由读这一部分, 认真体会。

(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师:这个同学读得很好。把课文中能表达这种感情的词、句都敏锐地抓住了, 体会着读出了感情。通过学习第一件事, 我们可以体会到台湾师生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在学习?

生:台湾师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意。

师:好!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件事, 体会课文里的思想感情。

点评:顺着学生感情的推进, 教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第一件事的学习, 概括出台湾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课文的第二件事, 进一步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生齐读“参观礼堂”一部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认真听了台湾老师的介绍?他是怎么说的?

(生口述课文内容)

生: (读) “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 现在“光复”了, 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师贴字条: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 “伟人”是什么样的人?

生:伟大的人。

师:对呀, 伟大的人, 了不起的人。中国的伟人, 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

生: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

师:伟人就是民族英雄。伟人往往代表民族精神。那么, (指字条) “日本的伟人”你认为代表什么?

生:日本的民族精神。

师: (在“原来”词下点着重号) 这个句子现在谁弄懂了?

生:“原来”指光复以前。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光复”以前, 小礼堂里画的是日本的伟人, 这是在宣扬日本的民族精神。

师:是这样的。“光复”以前, 日本统治者妄图宣扬日本的民族精神来毁灭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是非常残酷的精神统治。因为一个民族一旦丧失了民族精神, 就失去了生存力, 任人宰割。同学们, 日本统治者的企图达到了没有?

生: (齐) 没有!

点评:教师在这里说“光复”以前, 日本统治者妄图宣扬日本的民族精神来毁灭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是非常残酷的精神统治”虽然正确, 但很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最好是让学生通过读书, 了解礼堂的变化, 自己去悟出日本鬼子的险恶用心。

师:谁能具体说说?

生:“光复”以后, 小礼堂里不再画日本的伟人了, 而是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

师: (贴字条:现在“光复”了, 画上了中国的伟人。) 这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光复”以后, 我们不再需要日本的民族精神, 而是需要中华民族精神。

师:就是说, 中华民族精神没有被毁灭掉。同学们看黑板 (贴字条:现在“光复”了, 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台湾教师当时说的是哪句话?

生:他说的是第二句。第二句多了一个“我们自己的”。

点评:重视词句教学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特点, 也是一大优点, 特别是注重联系而不孤立, 使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得到加强。

师:自由读黑板上的句子, 注意把这5个字重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师:请两个同学分别来读这两句话, 注意区别。

(两生分别读两个句子, 生二读得极有感情。)

师: (激动地) 他读得好不好?

生: (齐) 好!

师:请问这位同学, 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我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自己的, 我们有自己的伟人、自己的民族精神, 不需要什么日本的精神。

师:所以, 你在读的时候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高兴, 我觉得非常自豪。

师:说得真好!中国的伟人是

生: (齐) 我们自己的!

点评:教师问得好, 学生回答得更好。“因为我觉得我们有自己的伟人、自己的民族精神”这是读得好的原因, 也是朗读之后收获的思想教育成果。因而另一学生回答“觉得非常自豪”真实而可信,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是学生通过读书、理解, 自己体验出的一种民族豪情。

师:请大家齐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我们可以看到, 在台湾岛上, 中华民族的精神没有被毁灭掉。这是一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生: (齐)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这是一种深厚的爱国情意。 (板书:深厚的爱国情意) 这节课, 同学们通过两件事的学习, 具体体会了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意, 大家学习得很好, 下节课继续学习。

点评:“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思想主线。教师反复强化, 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反复中得到了升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生:第一件事是作者同台湾师生一起上语文课, 第二件事是作者与台湾师生参观小礼堂。

师:通过这两件事, 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们体会到台湾人民的爱国意识是不会被磨灭的。

师:也就是说台湾师生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意。这两件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目睹这一切, 作者有什么感受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打开书, 请一个同学读课文3~6段, 也就是描写台湾师生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的段落。

(生读3~6段)

师:很好!这就是作者当时看到的情景。看到这些, 作者“我”有什么感受呢?

生:作者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点评:通过读, 读出了感情, 加深了理解。同时要求学生读作者的感受, 十分自然, 学生回答得也很得体。

师:这“动人的情景”是指什么?

生:是老师和同学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

师:他们学的是什么呢?

生:他们学习的祖国文字不是别的, 而是“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就这么一句简单的中国话, 老师和同学们是怎么学的?

点评:此处不是对第一课时的简单重复而是深化。

生:老师和同学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 而又那么富有感情。

师:简简单单的一句中国话, 同学们竟学得这么严肃认真, 而又那么富有感情。这就是作者所看到的情景。他以为这幕情景非常

生:动人。

师:可见, 此时的作者已经被深深地

生:吸引住了。

生:此时的作者已经被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打动。

师:打动, 也就是我们说的

生:感动, 感染。

师:作者被这幕情景感动了, 感染了。之后, 他又怎么做, 又有了什么感受呢?同学们接着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读书)

师: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作者怀着崇高的敬意, 从后门走进教室, 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 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 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作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呀?

生:是一种崇高的敬意。

师:同学们, 作者这样一个成年人此时竟不由自主地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学国语, 可见他的确是被

生:吸引住了, 感动了。

师:因此他在读的时候又怀着

生:崇高的敬意。

点评:此处要求学生自由读书, 是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由此而引发了对动作细节的描写。学生对作者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的理解, 加深了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使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相通了。

师:作者的感情变化了没有?

生:我认为作者的感情变化了。因为一开始, 他看到了一幕动人的情景首先被深深地感动了, 然后他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走进了教室。

点评:正因为学生和作者的感情相互贯通, 学生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就顺理成章了。

师:说得好!作者由感动地看到、怀着敬意地读, 感情的确在变化。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一段, 注意体会这种情感和感情的变化。

(生自由练读)

点评: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之后自由练读, 这既是学生朗读能力的充分展现, 又是学生感情的自然流露。

师:谁来体会着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体会得不错, 谁再来试一试?

(生极有感情地朗读)

师:真好!读出了感情, 读出了感情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体会一下。曹老师读作者的第一次感受, 同学们接着读下去。

(师引读, 生接读。)

点评:在全班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又让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先检查朗读训练的落实情况, 接着又教师引读, 学生接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

师:同学们, 通过回顾第一件事, 我们了解到作者看到了师生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地学习“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的动人情景后, 很受感动并产生了崇高的敬意。我们接着学习, 看作者参观了小礼堂后, 又有了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自由学习, 注意联系这件事, 体会作者的感受。

(生默读自学)

点评:由于教师对学生理解第一件事进行了具体指导,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 理解课文、体验课文感情的方法。当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第二件事时, 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了。当前, 我们的课堂教学太“统一”了, 能给学生多一点自由读书的时间, 独立思考的时间, 这多好啊!

师: (提示) 同学们, 体会得靠朗读。大声地读, 边读边体会。

(生边读边体会)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按照你们的学习过程, 先请一个同学读读“参观礼堂”的情景。

(生有感情地读书)

师:看来, 这个同学上节课学习得很好。她把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意很有感情地表达了出来。现在我们想一想作者看到礼堂的布置, 听到了台湾教师的介绍后, 又有什么感受。

生:他感受到台湾师生有着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 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

点评:学生的思路是贯通的, 既然有了前面的铺垫, 学生再来理解作者看到礼堂的布置后有什么感受并不困难。

生:这时的作者非常激动。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日本统治时期都是画着日本的伟人, 现在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 看到台湾师生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精神, 所以作者很激动。

点评: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 及时反问, 这是教学的机智。教师问“为什么激动”问得好!学生回答得也不错。正是因为因势利导, 所以“循路识斯真”。

师:看到这些, 听到介绍, 作者很受感动, 有很多的想法, 很多的感受要表达, 因此非常激动。作者那么激动, 他如何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呢?

点评:如果仅仅只要求学生理解课文, 了解作者的感受, 这并非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则抓住了阅读教学的主旨。

生:作者紧紧地握着台湾教师的手。

师:握手是一种表达方式。这就表达尽了吗?

生:他还激动地重复着老师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同学们, 既然作者那么激动, 有那么多的话想说, 那么, 有没有别的话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生:我认为作者已经没有别的话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了。

生:我觉得他有别的话同样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句话只是最简单的话, 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其他的话。

师:那你想一想, 还可能有什么话呢?

生:

师:请你把课文最后一句话再来读一读, 再来理解一下。

(生读书)

点评:让学生自由表达之后, 还是让学生回到课文, 通过读再来理解。教师在处理课堂中的放与收、分与合上显然胸有成竹, 实在难得!

师:谈谈你现在的理解。

生:我还是认为作者此时还有别的话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而这句只是最简单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认为这是一个反问句, 它的意思是作者已经没有别的话可以表达此时全部的感情了。

生:我也认为作者已经没有别的可说了。因为句中有个“全部”, 别的话是不能表达出作者全部的感情的。

点评:你看, 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已经激活了思维, 深化了阅读, 多好啊!可惜这样生动活泼的场面在一般的课堂上很少看见。

师:好!这个同学读得细、想得深, 抓住了“全部”这个关键词。同学们, 作者的感受多不多? (生:多) 不同的感受, 不同的感情可以用不同的话来表达。但是, 这么多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使作者激动不已、感慨万千。他要把自己全部的感情表达出来, 还有什么别的话吗?

生: (齐) 没有了!

点评:讨论可以继续, 答案从何而来, 学生还是回到课文中, 从句中找到“全部”一词, 说明作者已经没有别的话可说了。从语言到思维经历了这般来来回回,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阅读理解的过程, 可见教师语文教学的功力!教师在这里及时表扬这位同学读得细, 想得深, 抓住了关键词。这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又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表扬。

师:现在我还请这个男生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先不要坐下, 你来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师: (高兴地) 对了!大家都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我们一齐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同学们, 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这句话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心。他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

师:这句话虽然简单, 却表达了作者全部的感情。这全部的感情来源于作者 (生:深厚的爱国情意) 作者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深厚的爱国情意。没有别的话更能表达这种情意啊!让我们也怀着这种感情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

点评:通过多种训练, 调动了学生的感情, 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此时的读, 已经是美美地有滋有味地朗读了。

师:学到这儿, 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两件事, 表现了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意, 也表现了作者的这种情意。无论是感动、敬意, 还是激动, 都充分地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意。课文学懂了吗?

生:学懂了!

师:预习的时候, 同学们一读课文就受到了感动。现在课文学完了, 你的感受是不是更深了呢? (生:是) 现在, 拿出本子、笔, 每个同学都来写一写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生自由写作, 师巡视、指导。)

点评:在课堂上学生动脑、动口又动笔, 面向全体学生, 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语文活动。同学们写一写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情感澎湃, 有感而发, 时机恰切。

师:我们先写到这儿, 如果有的同学没有写完, 却还有想说的话, 等起来读的时候可以继续说下去。谁来读读自己写的?

生:学习了《难忘的一课》, 我的感受简直无法形容!是呀,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感情是用别的语言无法替代的。我从中真正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真正感受到了作者当时激动之情。从这篇文章中, 我了解到民族精神是无论经历多长的年月都不会抹杀掉的, 它是一种永存的精神!要知道, 台湾的“光复”只是中国大统一的一个良好开端, 以后还会有更多中国的领土回归祖国!我相信, 在1997年7月1日, 香港一定能顺利回归祖国, 在不久的将来, 台湾也会真正回归!

点评:“文章不是无情物”, 通过阅读教学积蓄了情感, 又通过写作促进了思维活动, 组织了语言, 深化了认识。你听, 学生讲得多好啊!这为以后揭示课文的中心思想作了充分的准备。

师:这位同学联系课文, 联系当前的形势, 瞻望祖国的未来, 写得很好!你来读读。

生:我被《难忘的一课》中作者以及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精神打动了。我想对所有的 (大陆的、海外的) 中国人说:“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我想, 这是普天下的中国人共同的心愿。

点评:话不在多, 而在于抓住要领。这位同学说的“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是普天下的中国人共同的心愿。”说得太好了!

师:由自己想到普天下的中国人同有一颗中国心, 好!你也想读吗?

生:学习了《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 我感到了台湾同胞民族感情、爱国主义感情的炽热, 学习祖国语言愿望的强烈。我深深地感到, 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整个国家的支柱;一个民族的爱国情意是国家进行建设的基础。我想, 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 还是依偎在祖国怀抱里的中国人, 都会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是十二亿中国人共同的心声!

点评:在课堂上, 同学们谈感受, 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使认识不断深化。你听, 这位学生说的“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整个国家的支柱”。课上到这里, 显然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 而是学生读懂课文、激发感情之后新得出的认识。从这位学生具体生动的发言中, 完全可以证实。

师:写得好极了!刚才老师巡视了一圈, 发现许多同学都写得那么生动、感人。最后再请这位女同学来读。

生:学习了《难忘的一课》, 我深深地感动了, 同时,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我不禁对那位台湾教师和孩子们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为他们虽然受过日本的奴化教育, 却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而动情, 为他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所震撼, 也为这些中华儿女的忠诚而自豪。不难看出, 本文的作者也是一位涌动着爱国热血的人, 他对台湾教师说的那句“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令我终生难忘。中国有着这样多的优秀儿女, 难道还能不强盛吗?预习时, 我只觉得课文感人, 而此时, 我心中的感觉几乎无法用言语表达, 学习《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 真是难忘的一课呀!

点评:对台湾师生的崇高敬意,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都因为作者涌动着爱国热血。课文感人, 而当这些都切实地转化在学生心中, 涌动在学生心中, 无法用言语表达时, 真是难忘的一课呀!

师:我发现每个同学都被打动了, 都觉得这堂课的确难忘, 为什么呢?因为文中的台湾师生, “我”都有一种真挚的爱国情意, 这也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意。看来, 真情最感人, 也最永恒。所以这段经历作者终生不忘。学习了这篇课文, 希望大家都记住它, 要记住的不只是内容, 更要记住

生: (齐)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课文学完了, 还有没有问题?

生:没有了!

师:两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圆满完成了。课下, 同学们把课后的生字新词抄抄写写, 还要按课本的预习提示预习25课。好, 今天的课上到这儿, 下课!

点评:“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是贯穿全文的思想主线, 也是课文的中心思想。学完了这篇课文, 本课的中心思想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

总评:小学阅读课是教师指导下的言语实践活动课, 是读书指导课, 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本课教学体现了小学阅读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曹君老师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中读懂书, 会读书, 学习读书的方法, 获得了读书的动力。

本课以“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一句贯穿全部教学过程。在教学中, 曹老师始终抓住这条主线, 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要活动, 使深化认识和激发感情交替穿插, 相互促进。当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之后, 感情的波澜也掀起来了。然后教师顺着学生感情的推进, 巧妙点拨, 善加引导, 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强烈的共鸣, 可谓情理交融, 一叹三咏。随后, 无论是学生脱口而出的发言或是课堂上的练笔 (谈感受) 都表现了这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扎实, 在训练过程中渗透的思想教育都得到了落实。

难忘的一课 第4篇

星期天学校举行篮球赛,谁也没心思去上什么课。我是班篮球队的,一点钟之前我班那场比赛就结束了。但我不准备去上课,尤其是我自认为那课书已弄懂。

我不愿看下面的比赛,于是转身回教室换鞋,早忘了语文老师说补课的事。我走到教室门口,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教室里空荡荡的,只有埋头擦汗的语文老师坐在前排。我不觉一愣,觉得有点对不住老师,心跳也加快了,我再一次把脚步放轻放慢。"来上课的?"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前排响起。我感到一种深邃的目光在望着我,我没敢吭声,坐在座位上换下球鞋,刚起身想避开出去,这时语文老师转过身,一字一句地说:"一个人,这课我也要上,不能辜负你!"

这句话犹如一枚钉子,把我钉在了凳子上。他走向讲台,显得有些老迈,眼光带有几分失望。他打开厚厚的教案,一丝不苟地板书,开始讲课。他的声音依然洪亮,空荡荡的教室里响起一种震撼人心的回声。我悄悄地拿出课本,放好,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去捕捉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

后来,很多同学都从后门溜了进来,来听语文老师讲课。他们不敢正视语文老师,他们心中有愧,我也一样。老师真诚地对待我们,而我们却辜负了他。

啊!时间过得真快,我真希望它过得慢一点,好让更多的同学来听他的课,好像只有这样,才不辜负他的一片苦心。讲完课,他拍拍身上的粉笔灰,向我们点点头,夹起教案走出教室。

难忘的一课700字作文 第5篇

世态千变万化,岁月也千逝万失。人们所经历的,所遭遇的在这个如浪的时代几经冲刷,差不多都已经淡忘了吧!而心中的那堂课却常在我眼前浮现,是的,那人生的一课。

那是一个一如既往的课堂,师生们怀着一模一样的态度上课,的确枯燥乏味。老师似乎一眼破天机,提议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是《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们也来演一演盲孩子。”赞同的声音此起彼伏,同学们个个都自告奋勇,跃跃欲试。

首先上场的是个笑星,乐观,不过此时,他被蒙蔽了双眼,看不见光明。老师下达了任务,找到另一位同学。他出发了,开始还不错,毕竟在班上呆了大半年了,东摸西碰一下子就到了目的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咱班也有不少有心计的人,竟然把要寻找的同学的位置换了,所以他只有百思不得其解的份儿了。又有人给他设置障碍,结果他拿个眼镜大甩特甩,真的生气了,再也没了乐观,盲人的世界最怕的是“障碍”啊!

终于轮到我了,我学蜘蛛攀着墙壁步履蹒跚地走着,一点一点挪到了座位,幸好我找的是自己的书,了如指掌,他们那点小心思没处儿发挥。摸索着,摸索着,我的书太多了,抽屉又杂乱无章,找那本书就是大海捞针了,终于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面对着那暂时漆黑一片的世界,我多么恐惧啊!没人帮,没人问,这难道就是盲人的生活吗?

脑中不断思索不对,不对,盲人的生活不止这样,他们面对的是一片未知的世界啊!他们怎么能生活?他们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战胜心理的种种忧虑与难以预料的困难,克服一个个生活的难题。

是的,盲人不是正常人,面对社会,他们就像黑一样被歧视着,这是打击他们受伤的心灵啊!是的,我曾歧视他们,但今天他们拥有的却是伟大的意志啊!攀山下海,历经险阻的人更是勇者。

300字作文难忘的一课 第6篇

在我人生的成长树上,盛开着许多美丽的鲜花。每一朵花朵背后都蕴藏着一个美妙的故事。摘下一朵花,那一段美好的回忆,那难忘的一课又呈现在我眼前。

那是一次难忘的彩陶课,那次的彩陶课让我明白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

上课了,老师给我们每个同学发了几块彩陶泥,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制作出自己心中的漂亮的彩陶作品,我心中不禁暗暗窃喜,这下可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可刚一开始捏彩陶,我就遇到了阻力,彩陶没变软,我的骨头先软了!本来我准备控制彩陶,结果我却被彩陶控制住了。它实在是太硬了,我总是控制不了它的形状,于是,便有些泄气了。可是,当我看到我的同桌正坚持不懈对彩陶“拳打脚踢”,弄的彩陶服服帖帖,任由他摆弄。我也开始领会了其中的要领,渐渐的掌握了捏彩陶的初步要领,也悟出了其中的许多道理: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遇到挫折就半途而废。

我拿起我的彩陶,继续我的创作。我准备制作一个“漂亮公主”,可由于彩陶太硬、太难操控的缘故,幻想中的“漂亮公主”变成了现实中的“丑小鸭”。可是我没有气馁,彩陶在我的手中经过我的按、捏、搓、压、滚终于我的“漂亮公主”诞生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彩陶,她似乎在微笑着对我说:“你真棒!”我终于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难忘的一课100字作文 第7篇

今天,是我上高新一小的第二天,一堂趣味生动的实践课,让我难以忘怀。学校请的特警叔叔给我们上队列课,看着叔叔那整齐的步伐、威武的身影、笔直的军姿、耳边响着洪亮的口号声,我特别的激动和羡慕。

我也笨手笨脚的开始学着叔叔的样子,向左转、向后转、齐步走这堂课虽然有点累,但我感觉很快乐和开心

难忘的一课 第8篇

老师出来后,发现这里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熟悉的环境了。天空看起来更干净明亮,树叶绿得可爱,阳光透过树缝照射下来,丝丝缕缕,好像吉他的琴弦,似乎轻轻一碰就能奏出美妙的音符。明子老师沉醉在这美好的景色里。这时一个声音传来:“祝贺你获得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的才华、你的品德赢得了它。你和学生有幸乘坐189号时间回旋飞船,来到明代初期的中国,并可以见到文学家宋濂老师。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祝你好运!”明子老师又惊又喜,她简直不敢相信,甚至不住地问自己:“这是真的吗?”她开始往回走,路上迎面走过来一位慈善的老人,留着白花花的胡子。明子老师连忙问道:“您认识宋濂老师吗?”长者捋了一下胡子,笑哈哈地说:“我就是呀,你就是从21世纪来的明子老师吧?你年轻有为才华横溢,今日可要好好切磋切磋。”明子老师心想:这位宋濂老师可真名不虚传,这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明子老师把宋老先生带到了同学们中间,说明了事情原委,孩子们睁大眼睛听着。宋老先生亲切地说:“孩子们,这节课我来上,让我给大家讲讲《送东阳马生序》,它不仅是送给马生的,也是送给千千万万个求学的孩子的,希望你们从中受益,理解我的苦心。”

同学们认真地听着,忘记了自己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忘记了与宋濂老师的距离。大家好像看见了深山巨谷中,一个求学的青年艰难地踩着数尺深的积雪,背着书箱,坚定地走着。明子老师的心像大家一样,被深深地震撼了。她觉得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决心把一生奉献给孩子们。这一节课在同学们的积极回答声中,在宋老先生和蔼的话语声中过去了。

宋老先生缓缓地说:“同学们,你们一会儿就要走了,老师只希望你们能更加热爱学习,以书为伴,不断地追求知识,把握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同学们听着宋老先生的话语,将这些深深地铭记在了心里。

明子老师的眼睛湿润了,她轻轻地说:“宋濂老师,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课,我将永远铭刻在心,做一个像您这样伟大的老师。”宋老先生深深地点点头说:“同学们,我该走了,谢谢你们,你们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再见了!”

难忘的一课100字作文 第9篇

今天有200多位老师到我们101班听课,首先让我们自我介绍,然后方老师给我们上课,今天上课的题目叫《美丽的小路》。看到那么多的老师,我心情好紧张哦!

后来认真的听方老师讲课,也就慢慢的放松下来了。大家都踊跃的举手发言,真是难忘的一课啊!

难忘的一课_难忘的作文700字 第10篇

从刚开始得知这项作业开始,我已经打定主意向爸爸求助。爸爸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们翻箱倒柜,整个家都被我们翻了个底朝天,好容易准备好了做杆秤的器材。

爸爸细心地告诉我杆秤应该怎么做,我呢,心不在焉地打下手。有个动手能力强的老爸,谁不羡慕呢?

眼看着杆秤即将完成,我刚刚看到胜利的曙光,爸爸却把辛辛苦苦结好的绳子解开了,说要让我自己再来做一遍。我愣在当场,像被武林高手点了穴道,动弹不得。爸爸一脸镇定走进了自己的卧室。

当时的我想,他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怜悯罢。自我开导完毕,我坐下来,拿起绳子往“杆秤”上系。

临近新年,忙碌的家人们在我的身边来回穿梭。有的家人在我旁边停下了,但也只有短短的几秒,并未停下脚步。而我手中的绳子,却始终没有变成我想要的绳结。但是我内心的绳结已经千千万万,缠绕在一起,快要成死结。大冬天,我只感觉到自己后背冒汗。我想站在爸爸的面前质问:为什么要故意为难我!但就在我准备放弃,心理承受能力即将达到极限时,终于有一个绳结,如一缕阳光出现了。我松松肩膀,终于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奶奶喊我吃饭,我没听见;爷爷喊我吃饭,我没听见;爸爸喊我吃饭,我也没听见,眼里只有那时而调皮时而乖巧的绳子、秤盘、秤砣当我终于把所有的事做完,若不是我看了看时钟,距离爸爸把一切交给我已经过去了5个小时!虽然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我却觉得,整个世界都明亮了起来。

之后,我才发现,这是爸爸给我上一堂课,让我终身难忘。

难忘的一课作文900字 第11篇

细细的分析,这起事故是因为横穿马路而起,这便是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相似等到一群人就可以横穿马路,这便是中国式过马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以这种行为为耻辱。中国式过马路不应该成为中国人形象的代言词。或许中国式过马路并未警醒国人,今天类似的事件又发生了,这一次不再是一群人过马路,而是家长带领着孩子横穿马路,同样是道德的缺失,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人的素质被外国人总是说三道四的,我们应该好好反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追究其中事件的原因,除了违反交通规则以外,家长利益行为也发挥着作用,家长以身作则,公然在非斑马线处横穿马路,以身作则固然没有什么坏处,但是用在不好的方面,那就是引领孩子们走向深渊,走向错误的方向,6岁女童的例子便给我们借鉴。

公民应该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共建文明国家,几年前,小悦悦的事件令人嘘叹不已,今天又是一个意外事件,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公民道德意识的问题,众所周知,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矩必然是需要守住的,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6岁女童的事件,值得我们陷入深深的反思中,我们不能去追究什么,但是家长的责任必须追究,作为合法的公民必然守法遵法,或许认为横穿马路是小事,所以并不在乎,而这小的疏忽带来的后果却是巨大的,因此,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当今社会学会遵纪守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共建文明社会,进而形成有素质更加文明的国家。

国家应该制定法律法规并加以完善,建设法治国家,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6岁女童意外事故的发生,背后反映的事件就是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为了防止类似事情发生,国家应该建立起法律法规并加以完善,做到有法可依,另外国家应当做好相应的后勤工作,使法律畅通无阻,悲剧过后我们需要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因此需要建设完善的法律体系,维护国家的安全。

难忘的一课 第12篇

那天,打了上课钟,同学们又开始交头接耳:谁可以进名牌大学,谁应聘了大企业,谁准备去江浙……

班主任老师来了,但他没有带书。他站在讲台上,半天没有说话。同学们一边说笑着,一边有些诧异地望着他。老师扫视着同学:“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三个问题。”他问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大家哄堂大笑地回答:“珠穆朗玛峰!”老师接着追问:“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老师顿了顿,说:一好了,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有个人要烧壶开水,可是等他生好火才发现柴火可能不够,他该怎么办?“同学们议论纷纷,但意见都趋同于赶快去找柴火,或说去借,或说去买。可老师都不置可否,他说:“为什么不把茶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学们一听,一片佩服声。

接下来,老师又说出了第三个问题:“我国古代有一个人,想学好一门立身的本领。他经过反复的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技。于是,他拜名师,日夜苦练,终于有所成。大家说,他会怎么样呢?”同学们兴致勃勃,说他肯定能成为英雄、明星,受世人崇拜。有的还旁征博引。老师越听越摇头,他说:“这个人一定会穷苦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龙。”

难忘的一课作文900字 第13篇

那天早上,我和好友小芳在教室里哼着小曲跳着舞,甭提多块活了。突然,班里的“捣蛋鬼”阿哲手拿着没盖的墨水瓶并以刘翔速度向我们冲来,小芳来不及躲闪,被阿哲狠狠地撞了一下,她惊叫一声,重重地打了个踉跄。就在0、10秒间,墨水从瓶里倾泻而出;0、02秒间,那黑色的液体扑向小芳;0、03秒间,那股“邪水”无情地泼在小芳漂亮的白纱裙上。悲剧收场。

“意外事故”发生了,那“肇事者”却连声“对不起”也没说便逃走了。我安慰了小芳几句,她却一言不发,只是望了那惨不忍睹的裙子一眼,便神情颓丧的回到座位。

下午,要数学考试。阿哲因没有带三角板而在班里急得大叫。他向同桌借,同桌摇了摇头;他向后边的小剑借,小剑无动于衷;他又向旁边一组的同学借,他们也不肯借。看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心里暗暗发笑:“哼,尝到苦果了吧,谁叫你平时总爱欺负人,乱去搞恶作剧,这叫恶有恶报。

没想到阿哲“讨尺”讨到我和小芳面前来了,他可怜巴巴地问:“你们有没有三角板可以借我?”看到他,我气不打一处来,我把头扭过去,从鼻子里哼出四个字:“有、也、不、借。”我心里恨透了阿哲,心想,小芳也跟我一样吧。我刚想找阿哲理论早上的事,却不由得为小芳的行为瞪大眼睛:小芳大方地从文具盒里拿出一个崭新的三角板,伸向阿哲:“给。”阿哲也和我一样嘴巴张成了o型,他结结巴巴地说:“小芳我早上还弄脏了你的裙子你不怪我吗对不起。”“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快拿去用吧!”小芳露出了一个淡淡的微笑。阿哲受宠若惊地接过尺子,丢下一声“谢谢”便夹着尾巴溜走了。估计他快感动得痛哭流涕吧,我微怔着,那笑容仿佛冬日里的暖阳

金色的阳光洒满街道,我和小芳漫步在回家路上。我不解的问:“你为什么要借三角板给阿哲?他早上还弄脏了你的裙子。”“他又不是故意的,我们就要宽容地原谅他,帮助他,不是吗?”听了小芳的话,我放慢了脚步,不禁陷入沉思

关于难忘的一课700字作文 第14篇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题记

我第一次迈入了城南的校园,令我昂首翘盼的小学生活开始了,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稚嫩的我坐在一(2)班的教室里,开始了令我最难忘的一课。周围一张张陌生而又熟悉的脸让我更加兴奋,我有了自己的第一张课桌,绿油油的,座位也变了,不再如幼儿园那样“排排坐,吃果果”的阵形了。

我的第一任班主任:陈老师走上了讲台,而带微笑,嘴角以极完美的弧度上扬,以清脆的口音说:“上课!”一个个“小萝卜头”相继站起“老师好——”坐下后,我特意把身板梴得跟钢筋一样直,谁都希望给老师留下个好印象,相邻的同学也都纷纷效仿,老师的目光向我转来,露出一抹笑,我也是一愣,小脸蛋儿随即红彤彤的,也许,这就是害羞的感觉吧。想罢,打开语文书,看到一个“鸡蛋”,老师说这叫“a”。

接下来要请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听妈妈说上课讲话要举手的。我高高地将手举到耳根旁,嘴中的“a”已经迫不及待要蹦出来了。因为陈老师还不知道她眼中这位心急火憭的小同学是谁,所以用手臂指向我的座位,说:“请这位同学来读一读。”那一刻,我仿佛抽到了一千万的彩票,哦不!是一亿的彩票!在四十七位同学好奇的目光下,我站起,仿佛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矗立在他们之中,一时沉浸在喜悦之中,耳畔传来熟悉的声音“同学,你会念吗?”一语惊醒梦中人,一声巨响的“a”从口中跳出,最怕突然安静,好尴尬!过了一会儿,我的四周渐渐发出笑声,我用手捂住脸,这也许又是一种害羞的感觉吧!老师发出爽朗的笑声,好喜欢!

难忘的一课作文350字 第15篇

在我第一次上科技课的时候,老师说:“我们做一个实验一个纸船在水上会沉下去吗?”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就一下子轰动了起来,激烈的争论着。有的说,因该不会沉。有的却说,会沉的。

就在这时,老师拿来了一盆水,折了一个纸船,让同学们来试一试。同学们争先恐后,都想第一个来试一试。老师请到了一个同学,这个同学左折折,右折折,终于把纸船放下了水,同学们都睁大眼睛,可是没过几秒钟,纸船就沉了下去。第一个同学失败了,老师又请了第二个同学,第三个,第四个……可惜的是,都没有成功。就当我们都认定纸船不能浮在水上的时候,老师对同学们说:“大家都看好了!”老师在纸船的底部不知道涂了些什么东西,竟然在水上浮了起来。这一下子,全班有轰动了,都在议论老师涂了些什么东西让纸船浮了起来。正当我们疑惑不解的时候,老师说:“同学们,安静一下。我现在来讲一下我在船底涂了些什么东西。我其实在船底涂了蜡,才让纸船浮了起来。”同学们都点点头,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这节课也就结束。

难忘的一课作文250字 第16篇

今天天气不好,我的心情也跟着阴沉沉的,心想:又要度过平凡的一天了。我无奈地摇了摇头。可是,今天早上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让我彻底打消了这个看法。

作文课是第二节,上课铃一响,陶老师走进了教室。这次我们要学写的作文是《难忘的第一次》,陶老师给我们讲了她自己的许多第一次,在她还是学生的时候,也因为骄傲第一次被批评、也因为抄作文冒充作业而受到启示……,没想到老师的.童年也这么丰富多彩。

被老师这么一带动,同学们的兴趣都上来了,我也渐渐兴奋起来。陶老师让我们把自己的第一次写上黑板,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不过一会儿功夫,黑板上写满了字,答案五花八门,看得我眼花缭乱:第一次游泳、第一次打针、第一次撒谎……,转念想想,我经历的第一次也不少啊,第一次打蝙蝠,那叫一个惊心动魄;第一次上学,一切都充满了新鲜;第一次干活,可让我哭笑不得……

难忘的一课作文450字

难忘的一课作文450字(精选16篇)难忘的一课作文450字 第1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事情。也许你学会了骑单车而让你难忘,也许你学会了炒...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