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天气预报范文
农用天气预报范文(精选3篇)
农用天气预报 第1篇
如何更好的做好春播农用天气预报服务, 如何做到更贴近于农业实际需要的农用天气预报服务, 成为春播期间为农服务思考努力的主要方向。由于农村信息闭塞, 得到天气预报信息的途径有限, 同时农民朋友对天气预报的重视不够。灾害来临时, 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不进行必要的田间管理, 是灾害得以深度发展的主要原因。下面以2011年3月19日开始的低温阴雨天气农用天气预报服务过程为例加以说明。
丰都县气象局在3月18日通过电话、电视、网络、短信、QQ群以及各乡镇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发布降温降雨天气消息, 同时提出降温期间可以采取加盖薄膜、草帘等措施防范低温危害。
图1、图2来自于低温阴雨天气后5d, 于2011年3月31日去丰都县粮油种植大镇社坛镇调查实地拍摄。2块秧苗播种期都差不多, 在3月上旬后期播种, 他们都可以通过电视收看天气预报, 通过手机接收到短信天气预报。两块苗床距离大约20m, 不同的是图1在坡地上, 图2在稻田。两苗床的秧苗长势截然不同。图1秧苗稀少, 秧叶发黄枯萎, 出苗不整齐。图2秧苗长势好, 整齐。
图1受害发育不良的秧苗, 未重视降温降雨天气的来临。3月19~25日的低温阴雨期间未采取任何增温保苗措施。由于劳动力不足, 疏于管理。出苗严重不齐, 秧叶发黄枯萎。长势差。
图2生长正常的秧苗, 通过电视、手机短信获得降温降雨天气消息, 3月19~25日降温降雨期间, 有人专职看管, 低温阴雨期间覆盖2层薄膜, 一层草帘。低温阴雨过后加强通风浇水, 长势明显比图1好。
图3受害的玉米苗低温阴雨来临时, 应对措施不当。接收到3月19~25日的低温阴雨天气消息。但是为了节省劳动力, 揭开薄膜让雨水直接浇灌玉米苗, 导致玉米苗叶枯黄、死亡等受害。
以上3张图片, 图2由于了解到了低温阴雨天气消息, 充分利用低温阴雨天气预报信息采取合理措施进行管理。在灾害来临时采取了加盖薄膜、草帘子等增温措施。低温阴雨过后, 采取通风, 浇水等措施, 秧苗长势好, 未受害。图1、图3不了解、不重视低温阴雨天气, 未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分别出现死苗、黄枯等现象, 出现明显的受害症状。
通过上面的实例分析, 结合丰都县海拔高度差异大、5km不同天的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认为要做好农用天气预报, 应该做到细致的农情调查, 调查应该包括农民朋友实际需要什么样的预报;通过何种方式农民朋友更能接收到天气预报信息, 了解春播进展情况、土壤墒情状况等;准确评估前期气候概况对春播工作利弊影响, 提出针对性的服务措施;是根据最新天气预报资料分析制作准确的农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结果, 提出具体的能被农民朋友采纳实施的对策建议措施;通过有效的发布途径发布农用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发布后, 应及时进行走访调查, 了解指导大田管理, 落实对策建议措施。大田管理看似农民朋友自己的事, 其实和为农服务人员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这次服务, 深刻的体会到让农民朋友得到农用天气预报信息是为农服务中最重要的一环。了解到了天气预报, 通过什么措施去防御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危害, 减轻损失, 这是为农服务人员应该仔细认真琢磨的, 防御灾害措施的落实执行尤为重要。这一环节对为农服务人员来说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通过这次春播期间低温阴雨天气为农服务, 笔者认为通过做好作准农用天气预报, 采取合理有效的规避措施, 春播中的烂种烂秧是可以减轻, 甚至于避免发生的。
参考文献
[1]胡毅, 李萍, 杨建功, 等.应用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7.
关键农事活动的农用天气预报分析 第2篇
1 关键农事活动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 农作物和农业生产类型多样, 农事活动繁多, 农事活动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或农事活动农业气象指标非常庞杂, 下面重点介绍作物播种对气象条件的需求。作物播种的早晚、出苗素质的好坏, 直接影响作物后期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播种过早。出苗后的幼苗可能遭遇冷空气的危害, 造成冻害或死苗;播种过晚, 作物可能不能正常成熟。所以, 作物播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适宜播种期。
1.1 水稻
我国的水稻分为双季早稻、一季稻或中稻、双季晚稻。由于地域和气候的差异, 播种时间及其对象条件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各地不同品种的播种时间见表1。
水稻为害温作物, 播种时要求的最低温度为10-l2℃, 最适温度为20-23℃, 最高温度为40℃;12-18℃温度范围内, 水稻出苗速度与温度上升几乎呈线性关系;20℃以上出苗健壮。在自然条件下, 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12℃的初日作为早稻和早播中稻的播种界限。薄膜保温旱育秧时,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5℃时即可播种, 这时膜内日平均气温可达12℃以上, 白天有七八个小时膜内温度在15℃以上, 最高温度超过20℃, 秧苗能正常生长。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2℃在连续5天以上, 或日平均气温低于5℃在连续2天以上时会出现烂种、烂秧现象。早稻三叶期以前, 日平均气温低于12℃在连续3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 出现烂秧、死苗。晚稻育秧时, 由于水温高、种芽出苗快, 容易发生芽鞘徒长, 会出现倒芽飘秧现象, 水温过高时, 种芽会被“烫死”, 38℃以上对出苗不利。
1.2 小麦
小麦属温凉作物, 春小麦播种时要求土壤完全解冻后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以上, 最低气温为2-4℃, 最适气温为15-25℃, 土壤相对湿度为60%-80%。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15-18℃, 土壤相对湿度为60%-80%。对春小麦而言, 播种后出现最低气温低于-5~-7℃时, 麦苗会遭受冻害。对冬小麦而言, 当平均气温低于10℃时播种, 冬前一般不能分荚;平均气温高于20℃时播种, 冬前易拔节;当日平均气温低于3℃时播种, 一般当年不能出苗;播种前降水过多, 易导致土壤表层过湿, 不利于播种作业, 甚至烂种;播种的防水异常偏少, 会发生干旱, 当10-20 cm土壤相对湿度小于60%时, 影响小麦适时播种, 出苗率低。
1.3 玉米
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8-10℃, 最适温度为25-28℃。当5-10cm地温稳定在10-12℃时为春玉米适宜播期。一般地温为10-12℃时, 播种后18-20天出苗;地温为15-18℃时, 播种后8-10天出苗;地温为20℃时, 播种后5~6天就可以出苗。播种时耕层土壤相对湿度春玉米以60%-70%为宜;夏玉米以70%-85%为宜。
春玉米播种时,日平均气温低于 8- 10℃时易造成粉种。当土壤 相对湿度低于 60%时,种子迟迟不能发芽,往往会发生坏种,造成缺苗断垄。对春玉米而言,播种时土壤相对湿度大于 80%时,种子发芽 不良,易霉烂;而夏玉米,播种时的土壤相对湿度大于 90%时,种子会 霉烂,导致出苗不良。
1.4 油菜
油菜为喜冷凉作物, 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 下限温度为3-4℃, 上限温度为36℃。播种出苗的最适温度为16-20℃, 一般3-5天可出苗;12℃左右时需7-8天出苗, 8℃左右需10天以上出苗;日平均气温降至0℃以下时, 虽有变动, 但根、芽生长速度极为缓慢, 需20多天才能出苗。播种期内必须保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 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时对发芽较为适宜。当地温低于3℃或高于36℃时都不利于油菜子发芽;农田土壤相对湿度小于65%或大于90%, 油莱适时播种受影响。
1.5 大豆
大豆既喜温又耐冷凉, 在生长季短的一年一熟春播大豆区, 播种时要求日平均气温为7-8℃, 一般以地温达到9-10℃时开始播种为宜。冷凉和干旱地区, 为抢墒和躲避秋霜, 可在地温为7-8℃时开始播种。播种时适宜日平均气温为18-20℃、最高气温为33-36℃。对春播大豆, 10 cm土壤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对夏播大豆, 10cm土壤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播种时如果10cm地温低于8℃, 种子不能发芽, 幼苗遇-3℃以下气温, 将遭受冰害。10cm土壤相对湿度大于85%或小于60%对种子发芽均有影响。
2 关键农事活动农用天气预报技术线路
关键农事活动农用天气预报的技术路线是:以短少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为驱动, 以农作物生长状况和天气条件监测为基础, 以农业气象指标、作物发育期预报技术、农业气象评估技术为核心, 针对当前或未来天气气候条件对重要农事活动的可能影响做出诊断与分析, 为农事活动提供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基本技术路线见图1。
摘要:关键农事活动主要包括作物的播种、灌溉、施肥、喷药、收获等, 这些农事活动都要求有相对适宜的天气条件。
关键词:关键农事活动,农用天气预报,分析
参考文献
[1]袭祝香, 王文跃, 王晓明, 纪玲玲.吉林省农用天气预报系统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22.[1]袭祝香, 王文跃, 王晓明, 纪玲玲.吉林省农用天气预报系统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22.
天气炎热谨防农用车自燃 第3篇
一、及时清除导线、蓄电池接线柱上的杂质、油污, 线路各连接点如松动应及时紧固, 线路接点受腐蚀、长期受震动均会引起发热从而引燃导线;导线使用三四年后, 胶皮会老化, 使线路的电阻增加而发热, 并易产生短路、跳火引发火灾, 所以应及时更换老化的导线。
二、随时保持燃油系统各部件整洁干净, 彻底根除漏油现象, 勿用吊火法启动发动机, 添燃油时应熄火。
三、运输燃油、棉花、刨花等易燃品时, 要遮盖防晒;途中应加强检查, 如货物温度升得太高, 可将车开到阴凉处, 降温后再行驶;若遇到高温闷热的天气, 宜在早、晚时间运输。
农用天气预报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