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男性形象消解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男性形象消解范文(精选3篇)

男性形象消解 第1篇

一、“作女”的“作”

在《作女》中作者塑造了“作女卓尔”这一形象, 当代大都市中间的白领卓尔是一个很典型的现代女性, 拥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 很好的经济收入, 姣好的容貌。她们生活在这个物质极度繁华的大都市中间, 一边享受追逐物质, 一边渴望逃离现在已经有的生活轨迹, 在物质社会中享受物质的同时渴望找到真正的心灵归宿。她们经常会选择与社会已有经验规范相反的方向坚持不懈, 因而社会舆论大多将她们定义为“作女”, 认为她们故意难为自己选择更麻烦与困难的事情, 她们是在自找麻烦。然而, 从实质上看, 社会将这类的行为定义为“作”, 并将这类女孩定义为“作女”, 只是因为她们的行为与思想观念并不符合男权社会所制定的标准, 她们的行为与思想实质上是对男权社会的挑战与反抗。在小说中间, 我们不难找到作者对于女性在当代社会上对于男权社会规范的直接反抗, 更应该注意的是作者隐藏于男女两性身体话语中的女性反抗, 同时是对这样一个男权社会统治力量的瓦解。

二、“作女”与她周围的男性们

在小说中与卓尔有关的男性很多, 但有几位在卓尔的个人生活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第一位是卓尔的前夫, 一位留学国外的博士, 还有一位卓尔的好友老乔。

卓尔的前夫是在卓尔大学时代对于卓尔任何的大胆的冒险都很支持的同学。但就在他们结婚后, 他对于卓尔的支持荡然无存, 相反的总是对卓尔身为一个妻子没有尽到义务而大发脾气。最后卓尔与前夫的彻底决裂是源于一次失败的两性生活, 卓尔与前夫的隔阂早在这次失败的两性生活之前就已经初见端倪, 最后终于在一次卓尔极其厌恶状态下的丈夫的强行性生活 (卓尔主观上的排斥与丈夫的强行压迫, 卓尔在看书, 而丈夫却在使用暴力满足生理需要) , 让他们彻底对对方失望。在这里, 作者除了要表现现代女性对于这种传统女性角色的反抗之外, 更多的是用男女两性在身体上的巨大矛盾投射当代社会中的现代新女性与父权社会压迫之间的矛盾。

男性在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中总是掌握话语权与根本的价值评判标准。究其原因, 除了社会政治的众多因素外, 自身身体上的力量优势也是让女性成为压迫者的重要原因。男性在身体力量上的先天优势让他们在意识形态之外更有了一份物质基础保障, 通常男性对于女性的有形压迫总是表现在肢体力量上, 两性生活更是男性掌控压迫女性的重要领域,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男性压迫女性树立自身大男子气概的判断标准。在《作女》中, 卓尔对于丈夫及其丈夫身后的男权社会的反抗与丈夫用这种传统观念与身体力量上的压迫最终导致两人婚姻的失败, 也可以说, 是丈夫最后的身体压迫让卓尔决绝地舍弃这样一段婚姻, 正面来看是卓尔对于男权社会的反抗与不满, 更是对于这个父权社会控制力的正面消解即使男性同时拥有了意识形态的控制与身体力量上的绝对优势, 但是对于一个女性解放“战士”而言, 他们能做的也只有用原始的身体力量证明他们的统治地位。卓尔的前夫作为一个当代社会中的精英男性, 即使拥有大量知识, 但他的意识里仍旧是中国传统礼教的社会性别分工, 大量的知识并没有给他新的思想, 最终在他不能在精神思想上取得权威时, 他使用的就只剩下肢体力量进行压迫。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 一个所谓的现代社会中的精英男士腐朽疲软的内在本质。

与卓尔前夫相对的另一个社会精英男士卓尔的老板, 好友陶桃的情人郑达磊。郑达磊是一个典型的成功男性, 除了大量金钱外, 还拥有良好的相貌与身体, 甚至他还很有才华, 身边不乏各式美女。事业与情感上的成功让郑达磊成为当代社会的“钻石王老五”。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当代社会所推崇的男性典范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压迫女性。

卓尔的好友陶桃是郑达磊乖巧美丽的情人, 陶桃对于郑达磊的“押注”让陶桃完全失去自我, 成为郑达磊的附庸, 尽管这样, 但郑达磊对于陶桃只是玩弄与消遣。但是, 与陶桃截然相反的卓尔的出现反而让郑达磊充满兴趣, 他欣赏卓尔的才华更将卓尔看做是一个难以到手的“猎物”。卓尔的与众不同在郑达磊看来更是一种吸引男性的手段, 而如果他能将卓尔征服, 就是他男性魅力的最好佐证。在小说最后, 那一场盛大的玉石展览仿佛是卓尔能尽情施展才华的机会, 即使郑达磊这个老板在充分地尊重卓尔的意见的同时, 本质上还是将这看成是一场完美吸引眼球的商业表演。即便是有了创新华美的形式, 但在本质上郑达磊并没有忘记他的利益诉求。在展览会的主要展品可能会受到威胁时, 闪电般出现的保安人员让整个展览会变得像一出闹剧, 这些训练有素的行动实际上代表郑达磊的铜臭本质。这就让郑达磊一开始的满腹才华变得虚伪, 而他的所谓的“赏识”人才也不过是他金钱本位的虚假掩盖。

最后, 郑达磊与卓尔的最后一层暧昧终被捅破, 郑达磊在床上对于卓尔的敷衍承诺和这种兽性的爆发都让我们看到的是这些所谓精英的猥琐内涵。小说中作者大胆描述了他们的性爱, 郑达磊的病弱、疲软与卓尔的诧异和嘲讽。这些都有力地诠释着这个社会推崇的精英人士的虚假本质。郑达磊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平时刚强完美的男性表率的虚假与脆弱, 更是对以郑达磊为代表的父权社会的莫大讽刺。表面强大的父权社会内里的疲软本质在像卓尔这样的当代女性面前的无所遁形, 作者同时是将卓尔身上那种率直与强大生命力与这个虚假疲软的父权社会形成鲜明对比。在消解男性话语的同时, 将这个男性社会神话打破。

第三个与卓尔密切相关的男性是卓尔的“暧昧”好友老乔, 老乔是卓尔多年的好友, 对卓尔一直不死心, 现在两人一直保持“好友+性伴侣”的状态。老乔在卓尔身边一直以一种近似长者的姿态出现, 对于卓尔有纵容与包容。老乔对于卓尔的宠爱与包容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好男人的表率, 至于老乔对于卓尔“作”的支持, 这些都让老乔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完美男人。在人们感慨这样完美男性出现的同时, 更多的是对卓尔对于这种完美男性辜负的责备, 这对卓尔“作”的形象更是刻画得入木三分。老乔对于卓尔的包容, 除了表现在老乔对于卓尔现实物质上的支持外, 更多地表现在老乔对于卓尔每个奇思妙想的预见性。在老乔的眼中, 卓尔更是一个仗义潇洒充满未知数的“作女”, 是一个他永远追赶不上的精力充沛的女子。但是就老乔对卓尔的了解程度而言, 却是与卓尔周围其他男人一样, 老乔对卓尔内心的追求其实一无所知, 对于卓尔“作”的原因也无法理解。

在卓尔与老乔子之间, 虽然两个都能从各自身上各取所需, 但是没有办法真正深入对方心中。卓尔不能接受老乔身上的铜臭气息, 老乔也永远不能站在与卓尔肩并肩的地方, 只是在卓尔的身后感慨这样一个传奇女子。老乔与卓尔保持身体的交流, 却无法将这种交流延续到精神领域。现在社会中即使男女两性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自己的身体, 但是男女之间身体感受的错位与肉灵的分立都让男女两性无法真正认清对方, 也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状态。

在书中众多的男性角色中, 老乔与芦荟同是男权社会中好男人的代表, 都在男性权利认同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对卓尔好。这种好是一种宽容, 是一种高姿态的容忍, 卓尔的“作”在这些好男人看来是一种近乎无理取闹的行为, 是一种不足以深究的轻狂行为。就像老乔不能看到卓尔在展览过后的那种深深的失落及卓尔独特的告别方式;芦荟也不能真正了解卓尔始终没有勇气与卓尔在一起, 对于两人的关系, 芦荟在内心深处仍认为他与卓尔这种透明的友谊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男女关系暧昧的博弈, 仅是男女间的一种身体对话。他们都无法理解卓尔心中的男女真正的平等对话, 在他们眼中, 卓尔是新奇而具有挑战性的, 但始终追不上卓尔的步伐。

三、结语

新时期的身体写作并不少见, 甚至是随处可见, 作家张抗抗的这部长篇小说《作女》在身体尺度方面也受到很大争议。然而, 仔细剖析小说中的身体书写并不是单纯地寻求感官刺激与炒作噱头, 而是从男女两性的本原力量入手消解当今这个仍然父权当道女性备受压迫的社会。由男性引以为豪的身体入手解剖这个父权社会的疲软虚假本质, 达到对这个父权社会的有力重击, 成为当代女性解放的有力声音。

摘要:身体话语、身体写作自中国五四文学大拐弯时就已不再是作家讳莫如深的话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至今, 身体写作已经广泛存在于文学书写的各个角落, 它们所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张抗抗的长篇小说《作女》对于男女两性身体的直接描写与议论, 一方面表达了女性解放在当代的新困境, 另一方面巧妙地对当代社会中所谓的精英男性形象做了进一步消解。

关键词:身体话语,男性形象消解,女性解放

参考文献

[1]张抗抗.性情张抗抗[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 2004.

[2]张抗抗.作女[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9.

[3]南帆.文学的维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4]陈定家.身体写作与文化症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5]宋晓萍.女性书写和欲望的场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2011.

[6]西蒙娜·波伏娃, 著.郑克鲁, 译.第二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7]张抗抗.问问自己[M].吉林:吉林出版社, 2011.

[8]贺绍俊.建设性姿态下的精神重建[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12.

[9]张艳梅.文化伦理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聊斋志异》中男性鬼怪形象研究 第2篇

《聊斋志异》是由蒲松龄所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其中女性鬼怪形象丰富多彩,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学术研究,似乎都习惯把注意力投注在这些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身上,而男性鬼怪形象则被忽略。本论文主要针对《聊斋志异》中的男性鬼怪形象进行深入研究。由于《聊斋志异》中出现的男性非人形象复杂多变,出现了一些难以界定类型的角色,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论文所研究的男性鬼怪形象是指具有明确男性性别特征,以人类形态(包括幻化成人类和鬼魂形态,非纯物态)出现过并进行了具体活动,展现出鲜明性格特点的鬼、魂、精、怪,神、仙和具有特异功能的人类等形象不计入研究范围。以此为标准,《聊斋志异》中出现男鬼的有74篇,男怪的有39篇,其中男性狐怪25篇,其他男性精怪14篇。一.男性鬼魂形象

(一)鬼性的升华与堕落 1.高尚品格的代言

鬼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都有着不好的形象,他们恐怖凶残,吓人害人。但在《聊斋志异》中却有着不少品格高尚、善良无私的男鬼,他们虽然身为鬼魂,却心持感恩,不泯人性,帮助人类。《水莽草》中的祝生因被水鬼所骗成为水莽鬼。水莽鬼不能轮回转世,需要找到另外的替死鬼才能去投生。然而祝生却坚持不犯下害人的罪孽,并赶走其他想要害人的水鬼,守护地方民众的平安。他的善良行为最终感动了上天,由鬼变神。《王兰》中的王兰被鬼差误勾而死,成为野鬼存于人间,却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伤害他人,反而利用自己作鬼的神通四处游历,治病救人。最后被天帝封为神官。《珠儿》中的珠儿本是被妖僧驱使害人的小鬼,被李化收留之后心怀感恩之情,如同亲生儿子般侍奉守护李化家人。这些男鬼都是因他人之错而被迫成鬼,但却坚守自己品行的善良高尚,最终也获得了好的结局。2.真挚友情的见证

从常理上看,鬼与人阴阳有别,不能够交往生活更不可能成为朋友。但《聊斋志异》中有一类男鬼,他们在与人类的交往中缔结出真挚动人的友情,成为终身知己。《王六郎》中的王六郎是个水鬼,他因感谢捕鱼人许某的祭酒之恩而为他捕鱼,两人每夜畅饮,遂成知己。后王六郎因为自己的善良无私,被天帝招为招远土地。仙凡之别,路途之远也并未分隔二人的友谊,捕鱼人奔走数百里赴昔日之约,两人梦中相见,互道珍重。《褚生》中的褚生也是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男鬼形象。褚生与陈生一起师从吕先生,褚生为报陈生的恩德,代替陈生参加考试。与陈生依依不舍地诀别后,褚生投胎成为吕先生的后嗣,此间情分绵长不尽。这些故事展现了一群看重友情,有情有义的男鬼形象,他们与人之间的动人友谊,如千古绝唱,感动人心。

3.忠贞爱情的守护

《聊斋志异》中还有一类男鬼痴心痴情,为爱献身,无论做人做鬼,都矢志不渝地守护着自己的爱情。《阿宝》中的孙子楚对阿宝一见倾心,魂竟脱离身躯随阿宝而去,后又化作鹦鹉,日夜伴她左右,而不顾自己的身体断气已久。《连城》中的乔生钟情于连城,连城病死后乔生也跟着痛苦而死,他的魂魄在地狱里依然不忘找寻连城行踪,只求来世托生在一起,可见用情之深。

4.感人亲情的展示

孝悌是中国社会的传统价值标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道德追求在蒲松龄的笔下也有许多体现。《聊斋志异》中有一类男鬼形象,展现了亲情的感人肺腑,是孝子、友兄的代表。例如《席方平》中的席方平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孝子形象。父亲冤死之后,席方平的灵魂飘到阴间为父伸冤,在地府中遭到鬼差与阎王的欺凌拷打,受尽折磨,仍不改初心。终于他的孝心被二郎神所赞识,席父起死回生,席家也最终富裕起来。5.丑陋人性的堕落

还有一类男鬼,他们生前便性格卑劣,诸多陋习,直到死去依然不思悔改,执迷不悟,成为丑陋之鬼。《死僧》中的死僧生前爱财如命,死后鬼魂依然抱着藏金之处大笑不止。《王大》中的周子明被鬼差涂成赤墨眼,中指被打断,被城隍惩罚痛打三十大板后依然赌性如故,病入膏肓,不知悔改。(二)鬼眼看世界 1.科举制度下的男鬼

《聊斋志异》中有许多关于科举和鬼书生的故事,这些鬼书生性格善良朴素,生前便紧紧围绕科举而活,死后依然放不下读书与功名,或教人读书,或替人科举。这些男鬼的形象,实际上就是世间无数读书人的形象,我们透过这些鬼书生之眼看到的是封建科举制度下无数读书人的生活环境和痛苦状况。例如《于去恶》中的男鬼于去恶,为了参加地府选官考试而抄书苦读,却因考官中游神耗鬼夹杂而落榜,最终得到桓侯赏识方才选为官员,深刻地展现出在科举制度下痛苦煎熬,饱受折磨的读书人形象。2.封建官场中的男鬼

封建社会官场的腐败黑暗在鬼的世界同样存在,《聊斋志异》中有不少阎罗、鬼差的形象,他们在地府任职,也同样贪污腐败,残暴百姓。《席方平》、《王大》、《鬼作筵》等多篇都出现了收取贿赂的鬼使,《考弊司》、《王十》、《公孙夏》等多篇都出现了运用酷刑奴役惩罚鬼魂的鬼差,这些男鬼形象实际上就是世间腐败官吏的形象,我们透过这些鬼差之眼看到的是封建官场的腐烂,封建官员鱼肉百姓的丑恶面目。3.民生百态里的男鬼

《聊斋志异》中还有一类普通男鬼,他们既非博学多才的读书人,也非有钱有势的商人或官吏,而只是代表着最平凡弱小的平民形象,透过他们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是平民百姓贫苦的生活状况和饱受欺凌的悲剧命运。如《王十》中无辜平民王十因贩盐被鬼使打上私贩之罪,而现实里漏数万之税的大商大户却非私贩,良民大众饱受欺凌。二.男性精怪形象(一)男狐形象 1.狐翁形象

狐翁在《聊斋志异》中多作为狐父形象出现,他们身为长者,常常显示出对于自己女儿的关爱。如《长亭》中的狐父爱女心切,不愿女儿嫁给石生,之后他与女婿石生关系一直很差,纷争不断。狐翁护女的心情和与女婿的纠葛带有很强的现实性,体现着一个人间普通父亲的爱女之心和固执骄傲的性格。另外如《萧七》中的狐父,主动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徐继长,牵线姻缘,显示出一位长者的大度、儒雅与睿智。除了身为狐父而嫁女的这类形象之外,《聊斋志异》中还多涉及有报复行为的狐翁形象。如《九山王》中的狐翁就是一个报仇的典型。狐翁一家老小被李生残忍杀害,他化为算命先生复仇,诱导李生起义谋反,不久朝廷军队围剿李生山寨,李生全家被杀。另如《遵化署狐》中也有报仇情节,丘公杀死了狐狸全家,而狐翁化为老头,将丘公行贿一事状告朝廷以此报仇。这类狐翁的角色不仅揭示出狐狸所具有的人类复仇心性,亦展示了狐翁过人的巧智与缜密的心思。

2.狐青年形象

除了年长的狐翁,涉及男狐的篇目中有绝大部分都描写了青年之狐。如《胡氏》中的男狐是一个教书的秀才,欲娶主人女儿却遭到主人的拒绝,最终二人化敌为友,冰释前嫌,显示了狐与人类之间的情谊。再如《周三》中的义气之狐周三,身虽为狐却尽心尽力为人类铲除狐妖,与人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除此外,《念秧》中的狐仆鬼头聪明机警,帮助主人识破骗子阴谋,讨回所骗之财,《娇娜》中的皇甫公子不仅让小妹娇娜为孔生治病,还主动介绍自己的姨女阿松给孔生结识,这些篇目都体现了狐与人类交好的和谐关系和至深友情。(二)其他男怪形象 除了狐之外,《聊斋志异》中还经常出现一些幻化成男性人类形态的妖、怪之类,如虎妖、蝎精、鱼妖等等,也具有十分鲜明的性格特征。他们中既有为非作歹的妖怪,也有报恩偿债的良物,显示了大千世界中的丛生万象。如在《五通》中,“五通”怪奸淫良家妇女,危害平民,而其主要势力最终被勇猛的万生所除绝,正如蒲松龄所言“万生真天下快人也”①,可见得民间对于妖怪作恶的憎恨之深。除了描写以反面形象出现的妖怪,《聊斋志异》中还呈现出对善的歌颂,即使是妖怪,他们也展现出人性中美好与善良的品质。如《二班》中的两只虎妖班爪与班牙,他们虽长相凶猛,“粗莽可惧”,却将殷元礼救治其母亲的恩情谨记在心,在殷元礼被狼群攻击时奋不顾身上前相救,显示了二班对恩情的看重与尊崇。这些善良的男怪形象读来使人倍觉温暖,可以看到《聊斋志异》中涉及男怪篇目的书写,都反映出了蒲松龄对人性恶的有力鞭笞和对人性美的弘扬,寄予了作者浓浓的讽刺与希冀。

总而言之,蒲松龄在男性鬼怪故事里着力表现男性鬼怪的生活追求、为人品质,展现他们的结友经历与奇异生活,影射着现实人类的性格与生活,字里行间充满着蒲松龄的情感寄托。注释

男性形象消解 第3篇

由小说改编徐静蕾执导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引起了轰动,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故事讲述了都市白领杜拉拉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职员经过不懈努力, 成长为一个企业高管的故事。《杜》被誉为白领女性的职场宝典, 也因其话题性受到业内人士和观众的热议。影片关注了女性求职、情感、交往等普遍但又不可回避的问题, 塑造了三类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以杜拉拉为代表独立意识觉醒、尊崇自我价值实现的命运主宰者形象;以玫瑰为代表的具有强烈自我意识, 敢于与男权社会相对抗, 但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妥协者形象和以伊娃、海伦为代表的屈从迎合男权社会、主动放弃自身权利, 甘愿自我牺牲的女性形象。与传统女性电影不同的是在两性权利的建构上, 《杜》在继承以往女性形象地基础上实现了女性形象与权利的反思与转变, 消解了以往以男性为主体的荧屏形象, 是一次女性话语权的释放, 其中杜拉拉形象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反叛与颠覆, 为我国女性电影的演进起到了突破性的推动作用。

二、女性形象的建构

1、杜拉拉:命运的主宰者

杜拉拉是一个引人热议的人物。她独立不屈从男权社会, 影片一开始便告知观众杜拉拉辞职的原因:因不堪上司的骚扰。她勤奋、有事业心, 进入新公司后, 她尽心尽力、毫无怨言地做好每一件事, 赢得了同事的好感。她做的简报册脱颖而出, 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拉拉的勤奋、认真让其获得了良好的人脉和主管的赞许, 为以后的升职打下了基础。她善于把握机会, 公司装修是拉拉事业起跳的一个契机, 主管玫瑰未能如愿升职和装修报价被消减而称病请假出国, 装修工作无人主持, 安琪、李文华深知其中利害推诿搪塞, 总监李斯特一筹莫展, 杜拉拉抓住时机主动请缨, 出色地完成了装修任务。拉拉在公司困难时主动为公司分忧, 这种看似愚笨不识时务的做法, 恰恰是她升职的必然准备, 如果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又怎能获得领导的重视与信任。她注重平时学习进修, 善于在工作中总结经验, 当机会来临——公司聘请HR主管, 拉拉凭着自己的努力、自信及给总监的良好印象顺利升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 杜拉拉也是积极主动的。当看到王伟加班胃病复发, 她主动送去咖啡。主动给王伟讲笑话解压。得知王伟与玫瑰的恋情后, 拉拉一改传统电影中的自暴自弃、委曲求全的怨妇形象, 甩门而去, 大吃巧克力、大买服装、甚至花光了积蓄买了一辆跑车, 借以排遣怨气, 但怨气过后, 理性占了上风, 她主动向王伟道歉、接王伟上班。当爱情与工作发生冲突, 拉拉本着自己的内心, 选择了工作。拉拉是一个能够理性主宰自己命运的女性形象, 她有独立的清醒意识, 能够主动地去调控自己、调控生活, 依靠实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杜拉拉颠覆了传统女性形象, 是现代社会中自我的、具有与男人对等意识的女性形象。

2、玫瑰:现实的妥协者

玫瑰是一个干练、有魄力、有城府和优越感的职场女性, 由于其自我意识的不彻底性, 她最终选择了向现实妥协。玫瑰是王伟的前女友, 两人的第一次出场便是为谁来修水管争论不休, 由于不能兼顾工作与感情, 又加上和王伟的意见相左, 玫瑰与王伟分手, 分手后玫瑰并没有感到轻松, 玫瑰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她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 自视清高且忽视现实。玫瑰因上司没有适时的给其升职, 当公司装修的紧要关头, 玫瑰以出国动手术为由一走了之, 给公司出了个难题。玫瑰的做法是是自私的、消极的、逃避的, 她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公司的利益, 作为一个高级管理人员, 这是最忌讳的。正是她的自私、逃避给杜拉拉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 正如拉拉在日记中总结的:没有人是不能替代的。玫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被拉拉成功取代。但玫瑰毕竟是有心机的, 当装修工作在杜拉拉的主持下圆满完成时, 玫瑰适时回来接替了工作。经历过工作和情感的双重压力后, 玫瑰主动找到王伟, 希望恢复两人的恋爱关系, 遭到拒绝。公司裁员, 为了保住王伟不被辞退玫瑰主动辞职成全王伟。玫瑰身上既有强烈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主体意识, 又有不自觉屈从男权的的潜意识, 她最终在男权的包围中选择了自我牺牲。

3、海伦、伊娃:男权的屈从者

海伦、伊娃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 她们作为依附或取悦男性存在的“客体”而存在, 是传统女性形象的继承。海伦和伊娃是职场上的竞争者, 生活中的互讦者, 但却是性格上的相似者。伊娃盲目追求讨好王伟, 却不知王伟和拉拉早已两情相悦。海伦表面对李文华不屑一顾, 却早已暗生情愫。当两人感情曝光, 为成全李文华, 海伦主动辞职。海伦和伊娃都是以往男性视角下女性形象地延续, 她们是以“花瓶”或配角形式出现, 她们主动放弃自身的权力, 屈从于男权, 甘愿自我牺牲、自我放弃。

三、杜拉拉形象与男性权利的消解

影片中公司特殊的用人制度将两性关系框在了二元对立的尴尬境地:公司内部职工不能谈恋爱, 否则必辞退其一, 让主人公在事业爱情不能兼顾的工作环境中博弈取舍。影片大胆采用女性视角, 男性成了被看的对象, 成为一道“景观”。影片一开始便将杜拉拉置于两性对比中强势一面, 拉拉与男主人公王伟在电梯相遇, 电梯突然坏了, 大嚼口香糖的销售主管王伟吓得双手抱头蹲在地上, 而杜拉拉却一副习以为常、满不在乎的样子。这种形象与以往影片中女性的柔弱, 需要被男性同情保护的形象大相径庭, 拉拉自信、干练、强悍的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相比之下, 王伟倒成了需要帮助、呵护的弱小者。初到公司海伦便如数家珍般将公司的男职员一一介绍给拉拉, 这一细节将男性置于被观赏的“客体”地位, 从女性的视角去审视品位男性。在公司装修搬家时, 销售部门人员不听拉拉指挥, 拒不打包搬家, 拉拉晓之以理, 但道理说不通时, 拉拉毫不示弱, 当着王伟的面发怒道:“半个小时后, 你们再不搬走, 这些东西全部变成垃圾被清走!”拉拉并没有因为销售部门地位特殊便刻意迎合王伟, 而是以公司利益为重据理力争, 其倔强和不服输的精神凸显了独立职场女性的坚强和奋斗精神。而销售部门人员对拉拉的刁难反衬了男性的虚荣、自私与无聊, 这里男性不再以理性、完美、英雄的形象出现, 在以杜拉拉和王伟为代表的两性交锋中, 王伟理屈词穷、坦然认输。拉拉与王伟发生一夜情后, 王伟问拉拉这几天为什么躲他, 拉拉说:“那天晚上我喝多了, 那件事就当没发生过。”男权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男性具有选择与遗弃的权利, 女性没有遗弃男人与选择男人的权利, 特别是女性与心仪的对象发生性关系后, 女性会丧失自我意识, 对男性“从一而终”, 最终成为男性权利的附属者。拉拉的回答是对男性自我膨胀的性传统的漠视与颠覆, 这里女性掌控了情爱的主动权, 女性开始行使选择与遗弃的权利, 而男性则退居被动的地位, 丧失了选择权、遗弃权。

杜拉拉形象的深层含义在于面临工作与爱情的两难抉择时, 拉拉形象所赋予的特殊女性意义。拉拉和王伟的恋情即将曝光, 按照公司的规定, 如果公司内部出现恋情必然辞退一个, 弟弟满意问拉拉:是男朋友重要还是工作重要?拉拉说:“我只想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再说公司有规定, 两个人好了必须要走一个, 到时候肯定是我走, 我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好工作, 并且自己觉得很有发展前途, 不想就这么算了”。“到时候肯定是我走”是拉拉对男权社会的清醒认识, 她意识到了男权的强大, “不想这么算了”则是拉拉对男权的不屑与抗争。王伟得知自己将被辞退后问拉拉:“如果我当背包客环游世界, 你愿意跟我去吗?”拉拉说:“我还没有想过要放弃我的工作。”从对话中, 我们可以看出拉拉选择了工作放弃了爱情, 这一点引起了许多观众的非议, 他们认为拉拉应该主动辞职成全爱情。但这样一来影片又走进了男性权利主宰的死胡同, 拉拉形象也只是传统电影女性形象的重复而已。杜拉拉选择以工作为重恰恰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女性形象的新突破, 女性一改消极被动的“客体”的形象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这在女性电影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女性权利的渐长与男性权利的逐渐消解。

四、反思与结论

《杜》片选取独立职场白领女性作为刻画对象, 其中杜拉拉的形象颠覆了传统电影中女性的陪衬、被动、弱小的“花瓶”和“配角”形象, 她独立坚强、努力奋斗, 积极寻求自身价值实现及自我社会身份的认定, 具有明显的独立意识。但我们不难看出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不是对男性权利的彻底颠覆, 而是一种渐进的试探性的突破。影片中海伦、伊娃的形象是男权注视下女性形象地延续, 她们被置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化地位, 她们以退缩、仰望的方式注视着男性, 并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放弃自我、成全男性;玫瑰代表了在男权社会中觉醒、挣扎并不得不妥协的女性形象, 她们有清晰的独立意识, 但没有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在传统和个人价值的夹缝中挣扎, 但最终在男权的包围中不得不回到传统女性的轨迹中。三类女性都没有意识到最终让她们无所适从的不是对爱情和事业的追求, 而是公司整个用人制度的不合理性, 为什么公司内部不能发展恋情?对于这一制度的不合理性三类女性都集体无意识, 没有丝毫怀疑而遵照执行, 这不能说是女性的彻底觉悟。探究原因, 在父权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男权意识仍是最强有力的控制者, 它控制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杜》中的女性形象仍是在男权框架下展开也是可以理解;另外女性电影是面对整个观众市场, 而男性观众也包括在它的消费群体之中。三种女性形象的设定兼顾了男女观众的收看心理, 一方面致力于让女性形象摆脱被注视的“他者”身份;另一方面也顾及了男性观众的情感, 当男性成为受展示的对象时, 会致使男性产生阉割焦虑。“阉割情结” (castration complex) 是一组思想和感觉, 有时是它们的综合, 它们集中在一种焦虑上, 那就是个人意识里时常无缘无故地有被切除掉性器官的焦虑。这也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女性电影的困境, 走不出男权的注视却又不得不奋力突围。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 尤其是在女权主义高涨的今天, 男权神话会逐渐消亡, 无论它过去或现在还有多么强大的力量。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三类不同女性的形象建构, 并重点分析了杜拉拉的形象及其透射出的男性权利的消解现象, 探究了影片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的进步与不足, 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女性形象,建构,男性权利,消解

参考文献

[1]蔡帼芬:镜像与她者[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2]谢太平, 廖金英: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他者”建构—以《色·戒》《云水谣》《画皮》的女性形象为例[J].电影文学, 2010, 1.

男性形象消解范文

男性形象消解范文(精选3篇)男性形象消解 第1篇一、“作女”的“作”在《作女》中作者塑造了“作女卓尔”这一形象, 当代大都市中间的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