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奶牛子宫脱防治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奶牛子宫脱防治(精选7篇)

奶牛子宫脱防治 第1篇

奶牛子宫脱主要原因是妊娠期间运动不足, 饲养管理滞后, 由于饲料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和牛体虚弱。产犊时难产, 低血钙性子宫弛缓是引起母牛子宫脱的常见原因。另外, 母牛分娩时间过长, 羊水大量排出, 产道干燥, 当迅速拉出胎儿时, 很容易引起子宫脱;尤其是年老体弱的经产母牛, 骨盆韧带及会阴部结缔组织松弛无力或分娩时努责过强, 难产或助产时牵拉过猛, 在露出胎衣上系重物等, 以及产后瘫痪及感染等都会引发本病。

2 临床症状

2.1 子宫脱出时, 可见袋状物悬吊在阴门外。

脱出的子宫往往附着没有脱落的胎衣、垫料、粪便污物等。子宫表面鲜红至紫红, 布满80~120个椭圆形的海绵状子叶。患牛起卧不安时, 反易使子宫受摩擦, 子宫脱出时间过长, 子宫粘膜就会发生水肿, 增厚变成胶冻状干裂, 易损, 从而也导致出血。2.2经产母牛发生本病时, 经常表现不同程度的低血钙症状, 如虚弱、抑郁、体温低下、焦躁、挣扎, 虚脱和昏迷, 大多数均表现先急后重。当子宫由于撕裂引起内、外出血以及肠管在脱出的子宫中发生相嵌时, 会引起继发低血容量性休克, 表现可视粘膜极度苍白, 心率快和虚脱等严重症状。

3 治疗措施

3.1 交巢穴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使患牛保持安静, 不挣扎努责, 易于术者处理, 用0.

1%高锰酸钾或2%明矾溶液冲洗干净子宫, 并保持其表面湿润。

3.2 止血, 如果发现子宫有撕裂性出血管可用粗

线结扎止血, 全身止血可用止血敏、安络血、维生素K等进行肌内注射止血。

3.3 如果患牛站立, 应把牛放在斜坡上, 前低后高,

由两名助手用围裙、床单等托子宫, 胎衣尚未脱落须先剥离胎衣, 然后用呋喃西林冲洗子宫, 最后涂上碘甘油, 用消毒的纱布托着经过洗涤和涂抹甘油的子宫, 施术人由助手扶助下, 在牛不努责时瞬间向盆腔里送入, 最后把脱出子宫最下端推入盆腔。此时, 可将手指伸开, 把子宫的所有皱壁舒张开, 使其完全复位, 同时肌注子宫收缩素、麦角制剂等。

3.4 整复后仍有努责的病牛, 须立即施以固定, 以防子宫再度脱出。

如用金属圈固定阴门, 阴道壁注射酒精及阴唇缝合术等。

3.5 下列中药方可提高子宫紧张度, 并收缩子宫颈口, 可防止再脱。

益母草、炒枳实各200 g, 当归、党参、黄芪各100 g, 白术、蜜升麻、陈皮、柴胡、甘草、生姜各25 g。其为细末, 开水冲调, 加黄酒适量为引, 一次灌服。

3.6 整复固定后, 还要仔细观察患牛, 当子宫脱出

时间久, 子宫粘膜受到感染, 发生坏死或出现全身症状时, 可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及钙制剂等药物及时治疗, 整复后, 仍由阴道往外分泌污物或脓汁, 可用磺胺噻唑25.0g、氯化锌15.0 g、三溴酚铋1.5 g、青霉素600万U, 液体石蜡200 m L, 混合均匀后, 用胶管一次灌入子宫, 其作用可维持1周, 且疗效较好。

4 预防

4.1 怀孕母牛需饲喂含钙及维生素丰富的饲料, 缺乏青绿多汁饲料, 要坚持每天补喂添加剂。

产前1周减少1/3的精料量, 适当增加优质干草或青绿多汁饲料;适当增加运动时间, 怀孕期间每天舍外运动量不少于4 h。在预产期45和15 d内各服一次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 每头每次0.5 g, 产后立即服保健汤 (配方:氯化钠20 g、氯化钾10 g、碳酸氢钠50 g、红糖250 g, 玉米面、麸皮适量温水5 000 m L溶解后给服) 。

4.2 过度的饲养水平, 使怀孕母牛的体重显著增加,

奶牛子宫脱的具体防治技术 第2篇

1 病因

1.1

分娩时间过久, 胎儿体型过大, 或多胎及畸形胎儿, 使子宫过度扩张, 导致子宫收缩迟缓, 在母牛排出胎衣时将子宫一起排出。

1.2

子宫角部分胎盘由于发炎而与胎衣粘连, 不易脱落, 脱出的大部分胎衣垂于阴门外牵拉子宫角而导致子宫脱出。

1.3

老龄, 高产, 体质不良, 缺乏运动, 缺钙或者钙磷比例不当者也易导致本病发生。

1.4

子宫、宫颈或阴道在分娩或助产时出现损伤或胎水排尽, 子宫颈紧紧裹在胎儿身上, 此时助产者强力牵引胎儿也可造成子宫脱。

2 临床症状

子宫脱出后, 于阴门外附有一个椭圆形袋状物。如母牛尚能站立, 脱出的子宫悬垂于跗关节附近。如胎衣脱离, 子宫黏膜上分布红色、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的母体胎盘。暴露的子宫, 因与后肢摩擦, 粪、尿、褥草及泥土污染, 黏膜发生水肿, 呈黑红色、干裂, 有血水渗出, 继而发生创伤和撕裂。

初期, 病牛表现拱腰、努责, 兴奋不安。继而精神沉郁, 无力, 虚弱和卧地不起。当子宫损伤或出血时, 黏膜苍白, 战栗, 虚脱, 以低血容量性休克而死亡。

3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机体全身张力。营养供应要平衡, 日粮中有必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严格遵守助产操作规程, 助产时不能粗鲁, 不可过猛、过快, 减少产道损伤。加强对临产母牛看护, 产前可静脉注射2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各500mL, 1次/d, 连注2~3d。产后应有专人看护, 随时注意母牛全身状况, 当发现努责强烈, 或长时卧地, 精神沉郁时, 应及时处置, 防止病情加重, 病程拖延。

4 治疗

4.1 整复

保持患病母牛安静, 防止脱出的子宫损伤在子宫脱的治疗护理上有着重要意义。

(1) 将母牛后躯、尾根、阴门、肛门部及脱出的子宫用消毒液认真清洗、消毒、处理。 (2) 将脱出部分用消毒纱布 (或塑料布) 一边一人兜起, 母牛取前低后高站势, 若卧地可以将后躯垫高或抬起。为了抑制强烈努责便于整复操作, 须在荐尾间隙作硬膜外腔麻醉 (一般注射2%普鲁卡因10~20mL) 或肌肉注射静松灵4~5mL。 (3) 先从靠近阴门处开始向阴道内推送子宫, 当送入一半以后, 术者将手伸入子宫角用力向前下方压送, 直至全部送入, 送入后术者伸入全臂将宫角全部推展回原位。压送时为防止损伤子宫, 手要取半握拳式, 用力要适度, 禁止在忙乱中损伤子宫。 (4) 向子宫中送入抗生素, 还可注射缩宫素 (50~100U) 。为防止子宫再脱出, 可在阴门外做纽扣缝合固定。

4.2 术后护理

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mL、2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四环素300万U, 1次静脉注射, 2次/d, 连注2~3d。如体温正常, 为增强体质, 用5%葡萄糖生理盐1000mL、2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各500mL, 1次静脉注射。土霉素粉3~4g, 溶于生理盐水250mL, 1次注入子宫内, 1次/2d, 直到子宫干净、阴道, 分泌物清亮为止。

4.3 中药疗法

根据牛体情况, 进行辨证施治。 (1) 病牛体质消瘦, 精神萎顿, 嗜卧少动, 口色淡白;小便频繁, 脉搏虚弱者, 证属气虚下陷, 治宜升阳举陷, 兼顾行血。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50g, 炙升麻、陈皮、柴胡各;30g, 炙黄芪60g, 当归、川芎各25g, 益母草150g, 水煎灌服。 (2) 病牛朋部肿痛, 脱出部黄水淋漓, 小便短少、疼痛, 躁动不安, 口色红燥, 脉象滑散者, 证属湿热, 治宜清热利湿, 方用益母生化汤加减:桃仁30g, 当归、川芎各24g, 银花、连翘各35g, 漏芦50g, 益母草100g。水煎灌服。

5 类症鉴别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第3篇

1 临床症状

1.1 慢性型发病较长, 无全身性反应, 从阴门外流出脓性或粘性液体, 发情周期、发性、排卵均正常, 但屡配不孕, 配后流产, 阴道内有少量浑浊液体或发情时从子宫内流出粘液。直肠触诊:子宫角增粗, 子宫壁变厚, 子宫颈比正常时要粗。

1.2 慢性卡他性型病牛发病周期、发性、排卵均正常, 但是屡配不孕, 或配后流产。阴道内有少量浑浊的液体, 或发情时从子宫内流出粘液, 子宫角增粗, 子宫壁变厚, 变硬, 弹性降低。

1.3 慢性化脓性型病牛发情周期不规律, 甚至不发情, 食欲明显减退, 精神沉郁, 弓背举尾, 阴道内有淡黄色或黄褐色的粘液, 直肠检查子宫体明显增长, 有波动感, 压迫可流出大量恶臭脓液。

1.4急性型发病较急, 伴有全身性症状, 表现为体温升高, 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从阴道内流出私液和粘液或血液, 含有坏死组织的分泌物, 有腥臭。直肠检查:子宫壁厚, 子宫角也增厚, 手压有痛感。常伴发坏血病, 易造成淘汰或死亡。

1.5 急性粘性脓性型多发于产后5~15 d, 恶露排除时间延长, 转为粘性脓性分泌物, 臭味不显著。阴道视诊:子宫口开张, 粘膜潮红, 有炎性分泌物。直肠触诊:子宫角复旧差, 收缩反应弱, 子宫壁增厚, 蓄积液增多时有波动感。全身症状轻微, 食欲减弱, 泌乳量减少。

2 病因分析

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由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非特异性细菌引起,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微生物比较复杂, 国内外报道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出现频率均不一致, 其中以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感染引起的报道最为常见, 其次还有放线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等;此外, 某些特异性病原微生物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沙门氏菌、胎儿弧菌、牛鼻气管炎病毒、牛腹泻病毒等;牛体和畜舍环境卫生不良;人工授精、分娩、助产、阴道检查时消毒不严格, 感染病原微生物, 或操作不当, 损伤子宫内膜, 子宫弛缓、流产、胎衣不下, 恶露蓄积, 子宫脱出等均可引发子宫内膜炎。

3 诊断

当发生子宫内膜炎时, 如果病变轻微, 一般很难确诊, 尤其在患隐性子宫内膜炎时更是如此。一般情况下, 产后子宫内膜炎, 根据临床症状及阴门排出的分泌物即可做出临床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 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发情时分泌物的性状、阴道检查、直肠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4 预防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按奶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日粮配方。尤其应重视处在干乳期和怀孕后期奶牛的日粮平衡, 尤其要加强维生素以及Se、等微量元素的量和Ca、P等矿物质的供给。

搞好环境卫生, 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 牛舍, 产房应经常清扫和消毒, 保持清洁, 干燥的环境, 夏季加强通风, 冬季注意保暖, 用具应定期严格消毒。

4.2 规范人工授精操作规程

人工授精要严格遵守兽医卫生规程, 对输精用的输精器、手套等物品要严格进行消毒, 彻底消毒母牛外阴部, 避免生殖器官感染。输精时, 动作要轻柔和规范, 避免损伤子宫或阴道。

4.3 加强围产期管理与保健

围产期奶牛应注意营养的平衡与供应, 临产前2周奶牛应转入产房单独饲养, 并进行健康检查, 产房、产床应清洁卫生, 严格消毒。在奶牛临产时要注意严格消毒, 并做好接产的准备工作, 难产奶牛助产时操作应规范, , 防止产道损伤和感染。产后奶牛应加强护理与保健, 以尽快恢复体力。要注意观察奶牛健康状况。根据身体情况制定相关的保健措施。

4.4 定期检查、及早治疗

产后奶牛常发生温和子宫内膜炎, 大多数奶牛能清除病原微生物, 但免疫水平低下的奶牛易患子宫内膜炎, 多在产后2周内发生, 且多为急性病例, 如患牛不能及时得到治疗, 则易造成炎症的扩散, 从而引发多种炎症或转化为慢性炎症, 此外, 随着子宫颈口的收缩等产后生殖器官及其功能的恢复, 也会给炎症的治疗增加难度, 因此, 产后奶牛必须密切观察子宫的发展状况, 本着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的原则, 以避免错过理想的治疗时机。

5 治疗措施

5.1 西药疗法

当子宫炎无全身症状时, 一般采用子宫局部用药。通常用下列药物中的一种:土霉素粉2 g;四环素粉2 g;金霉素1 g, 青霉素80~100万U;青霉素100万U和链霉素0.5~1 g, 溶于蒸馏水100~200 mL, 一次注入子宫。每日或隔日1次, 直至排出的分泌物量变少而洁净清亮为止。

对慢性及其含有脓性分泌物的病牛, 可用卢格氏液, 或0.1%高锰酸钾液, 或0.05%呋喃西林液, 或3~5%氯化钠液, 冲洗子宫。卢格氏液配制方法:碘25 g、碘化钾25 g, 加蒸馏水50 m L溶解后, 再加蒸馏水到500 mL, , 配成5%碘溶液备用。用时取5%碘溶液20mL, 加蒸馏水500 m L, 一次灌人子宫。碘溶液具有很强的杀菌力, 用时由于碘的刺激性, 可促脑子宫的慢性炎症转为急性过程, 因而可使子宫粘膜充血, 炎症渗出增加, 加速子宫的净化过程, 促使子宫早日康复。

对于子宫蓄脓症的治疗, 可用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 一次向子宫腔内注射2~6 mg, 能获得良好效果。

对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 禁止冲洗之宫、以防炎症扩散。为了消除子宫内渗出物, 可用药物促使子宫收缩, 并向子宫腔内投入土霉素胶囊。

5.2 中药疗法

5.2.1 蒲公英30 g、银花藤20 g、益母草50 g、当归20 g、川芎l0 g、草血竭20 g、土人参30 g、萆薢20 g、香附l5 g、黄柏l0 g、车前草30 g、夏枯草40 g、大红袍20 g、下奶果20 g、甘草l0 g, 汤剂服用。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第4篇

1 发病原因

难产, 由于分娩时过度的刺激和接生时的粗暴动作, 造成子宫和阴道粘膜损伤, 激发炎症促成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胎儿过大造成子宫内膜创伤, 感染而引发。

子宫脱时由于污物污染而引起子宫内膜炎。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时, 采用手术剥离时损伤和感染。

奶牛发情, 由于技术人员操作不当, 由器材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

2 主要症状

奶牛产后时常有污物从产道排出, 混浊, 有异味, 时有块状、絮状物排出, 恶臭味, 病牛时有表现呻吟, 恶露不尽, 尾根和臀部污染, 发情频繁, 没有发情规律每隔7~10天发情一次, 分泌物混浊, 持续时长, 有时可持续一周以上, 直肠触摸, 卵泡发育不良, 不排卵或排卵滞后, 有时卵泡发育正常, 输精后不孕, 连续数次输精均不能受孕。病牛体质逐渐消瘦, 被毛焦躁无光。

3 预防

对妊娠后期奶牛加强饲养管理, 增加运动量, 适当增加青绿多汁饲料和矿物质饲料, 增加维生素的投喂, 特别是维生素A和D。

做好奶牛难产的接产卫生, 防止粗暴接产, 杜绝产道创伤。

对于体弱多病, 较瘦弱孕牛要加强饲养管理, 卧地要平整, 尽量保持牛体前低后高的卧姿, 防止子宫脱和阴道脱。

胎衣不下进行剥离时, 注意防止损伤和感染。

输精员要对器材进行严格的消毒, 对配种器材每一次都要严格消毒, 对牛外阴部位也要彻底消毒, 杜绝污染。

4 治疗

对较重病例首先采取洗净消毒的办法:用3%双氧水50毫升灭菌用水50毫升混合子宫注入, 间隔十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最后注入20毫升乳炎特诊加50毫升生理盐水 (所用药物, 药温应在40℃左右) 。每隔一周用20毫升乳炎特诊加50毫升生理盐水灌注一次, 连续应用3~5次, 即可痊愈。

轻度感染子宫内膜炎的奶牛, 首先用2.5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 后用生理盐水冲洗, 注入宫炎康一号, 每周一次, 连用三次。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及防治 第5篇

1 诊断

1.1 直肠检查

直肠检查奶牛子宫复原情况及子宫大小和形态, 能够初步判定奶牛子宫的健康状况。如触摸感觉子宫弹性不强, 子宫角触摸有水样物感觉, 则认为患子宫内膜炎。如结合分泌物检查则准确度更高。

1.2 分泌物检查

检查子宫分泌物可采用阴道触诊、子宫洗液检查、阴道镜检查等多种方法。子宫分泌物的多少、性状和气味既能反应奶牛子宫的健康状况, 又能反应子宫感染的细菌种类。 (1) 阴道触诊:阴道触诊是现地较为适用的检查方法, 主要用于检查较少分泌物患牛。检查时先清洗奶牛外阴, 检查者手带干净润滑手套, 伸入奶牛阴道, 在阴道壁侧面、背面和腹面及至宫颈口触诊, 手在阴道内至少停留30s以上, 退出时检查阴道内粘液量及性状。 (2) 子宫洗液检查:通过检查子宫洗液性状也能诊断奶牛子宫内膜炎, 将子宫冲洗回流液静置30~60min, 洗液出现沉淀及絮状漂浮物的患牛可诊断为隐性子宫内膜炎, 洗液呈淘米水样诊断为慢性子宫内膜炎, 洗液似面汤或米汤样诊断为慢性、卡他子宫内膜炎, 子宫洗液似黄色稀面湖样诊断为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

2 治疗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促进子宫内炎性渗出物的排出, 消除或抑制子宫感染, 增强子宫免疫功能, 加速子宫的自净作用。

2.1 子宫冲洗疗法

该法是生产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在奶牛产后可作为预防措施使用。常用的子宫冲洗液有1%的生理盐水、0.5%的来苏儿、0.1%~0.2%的雷夫奴尔、0.05%呋喃西林、0.02%的新洁尔灭等。冲洗一般用3%~5%盐水500ml, 也可用0.05%呋喃西林或0.02%新洁尔灭500ml反复冲洗, 效果较好。清洗子宫除了隐性子宫内膜炎外, 其它几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炎在药物治疗前必须先对对子宫进行清洗, 清洗子宫的必经之路是子宫颈口, 其颈口的开张和封闭是受生殖激素的周期性调节, 要顺其自然地利用好的开张时期, 不可能强行插管。

2.2 子宫灌注药物疗法

(1) 该法是在清除了子宫炎性分泌物基础上, 利用抗菌素和防腐剂等对子宫进行保护性治疗, 起到抗炎、消毒、抗感染的作用。常用药物有抗生素、碘制剂、磺胺类、鱼石脂等。土霉素粉5~6g溶于温 (40℃左右) 的10%浓盐水500ml中, 一次注入子宫, 隔日1次, 至分泌物清亮为止;氯霉素1.5g、痢特灵0.5g、植物油20ml一次注药, 5d后检查, 如未愈再复注药1次或灌注0.1%乳酸环丙沙星溶液50ml, 1次/d, 连用3~4d, 基本可治愈。 (2) 子宫灌注法是几十年来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早期使用土霉素在子宫内部维持高水平的有效药物浓度大于24h。另据报道, 25mg庆大霉素在子宫内部维持高水平的药物浓度长达6h。有报道称, 碘制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有很好的疗效。但由于临床上滥用抗生素比较严重, 临床常用的磺胺类、青霉素类均抑菌作用敏感性较差或无作用, 研究表明, 对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 子宫内反复灌注抗生素不能提高奶牛的繁殖力。 (3) 实践证明, 不论那种药物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都有抗菌、消炎作用, 但用药必须交叉使用, 否则会引起抗药性。另外由于人们对药物残留问题的不断关注, 这一方法正在受到逐步的限制。

2.3 全身疗法

在子宫内膜炎和其它产后感染时, 常需进行全身性的治疗, 尤其是恶露异常和子宫内脓性分泌物较多时, 应大剂量应用抗菌素, 并配合强心、补液, 防止酸中毒和脓毒败血症。静脉注射5%~10%葡萄糖并补液, 补充维生素C, 肌注复合维生素B及钙制剂。

2.4 激素疗法

生殖激素能够提高子宫的紧张度, 促进子宫分泌私液, 增强中性粒细胞功能, 促进子宫内容物排出, 增强子宫防御感染的能力。目前, 临床使用较多的激素有雌二醇、氯前列烯醇、前列腺素PGF2α等。PGF2α可引起黄体溶解, 促进子宫清除感染, 雌二醇15~20ml一次肌肉注射, 可使子宫颈张开, 利于促使子宫腺体分泌增加改善子宫血液子宫内分泌物排出。缩宫素对症状较轻的急性子宫内膜炎疗效好。

2.5 中药疗法

近十几年来利用中草药来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越来越多, 产生了不少经验药方。并且经过科学试验, 得到了许多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疗效确实的中草药方剂, 市场出现了多种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制剂。中草药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子宫收缩的作用。目前, 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制剂及疗效报道较多。 (1) 行气逐癖散:由黄芪60g、当归60g、何首乌15g、益母草60g、川芍20g、柴胡20g、升麻20g、茯苓60g、炮姜30g、炙甘草24g研为细末, 开水冲调后候温一次灌服, 1次/d, 连用1~4d。 (2) 清宫液:由蛇床子、艾叶、明矾、苦参、薄荷、独活、苍术、石菖蒲各30g, 每剂加水煎成400ml, 侯温注入子宫, 每次200ml, 2次/d, 直用到炎症消除为止。 (3) 归芪益母汤加减:黄芪120g、益母草90g、当归、红花、菟丝子、淫羊藿各60g、甘草30g, 桃仁、川芎、黄芩、二花各60g、陈皮30g、黄酒200ml为引 (中等体型牛用量) , 一般1~2剂可愈。 (4) 清宫消炎混悬剂 (主要由冰片、元明粉、黄柏、青黛等制成) , 经试验, 有效率和受胎率分别较西药组提高8.54和10.4个百分点。 (5) 新促孕液治疗47头慢性子宫内膜炎。试验组用药后子宫粘液和子宫的大小、位置、敏感性较快恢复正常, 卵巢活动, 有黄体的一般在用药1~2次后消退, 发情配种。 (6) 应用中药和西药痢菌净组成的“清宫液”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等, 分别为1~6胎经3个情期以上配种不受胎的荷斯坦母牛30头, 其中15头用清宫液治疗, 100ml子宫深部冲洗, 1次/d, 连续5次即可。第1、2、3个情期受胎率分别占供试母牛的33% (5头) 、27% (4头) 、13% (2头) , 未受胎的占27%, 总受胎率为73%, 疗效优于抗菌素, 情期受胎率, 总受胎率都高于抗菌素治疗效果, 受胎率提高22%。 (7) 天然药物制成的宫安清栓剂对新分娩后15d左右的病牛, 将宫安清栓剂1支, 通过阴道直接塞入到子宫内。对产犊后时间长的将栓剂溶于50ml盐水中, 用输精管注入子宫内, 此法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51例, 治愈率达94.12%。

2.6 生物制剂疗法

(1) 微生态制剂:主要是应用乳酸杆菌等微生物制成的制剂, 其原理是这些细菌在生活过程中所能利用黏膜上皮的糖原酵解产生乳酸, 通过乳酸来抑制生殖道中其他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从而起到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作用。 (2) 溶菌酶制剂:溶菌酶 (Lysozyme) 为一种能水解黏多糖的碱性水解酶。研究显示溶菌酶对球菌、杆菌、螺形菌等均具有杀灭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优佳, 不产生抗药性, 且不会在牛奶中残留。 (3) 免疫制剂:迄今, 用于母牛子宫内膜炎治疗的药物主要为各种抗生素、化学制剂和激素等, 但这些疗法的主要缺点是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成本较高、药物残留和降低子宫的防御机制, 还可能会影响奶牛发情或延长妊娠间隔。而应用免疫调节剂对减少或治疗子宫内膜炎将是很有前途的方法。现已在临床应用或正在尝试的免疫刺激剂或免疫药物有左旋咪唑、血清、高免血清、血浆、化学吸附剂 (如埃希氏大肠杆菌脂多糖或链球菌的无菌滤液) 、PMN提取物、颗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Mastim、Dostim、Lisosubtilin及Uterofertil等。有人从患病牛子宫渗出物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细球菌属和变形杆菌制成多价死菌苗, 免疫8头健康母牛制取高免血清, 再对85例患牛皮下注射100~150ml, 隔2~5d 1次, 共注射4~6次, 同时皮下注射雌激素2次、催产素4次, 痊愈和受胎率比其它提高8.9%~21.8%。E.coli脂多糖 (E.Coli LPS) 和自体血清对亚临床子宫炎的治疗效果, 在奶牛人工授精后8~12h, 2个治疗组奶牛分别灌注E.Coli LPS 100μg和灌注E.Coli LPS100μg结合自体血清5ml, 并与子宫内灌注PBS作对照组。在治疗后12h与对照组比较, 2个治疗组牛的子宫内细菌数明显降低 (P<0.01) , 多数牛子宫分泌物的颜色和粘稠度恢复正常, 分泌物的p H也明显降低, 且妊娠率明显上升, 2个治疗组妊娠率分别上升至75%和80%, 明显高于对照组。

3 预防

3.1 加强饲养管理

特别是干乳期、围产期、泌乳盛期的饲养管理。主要措施:注意饲料选择、日粮营养均衡, 各种营养物质符合奶牛的生理需要。干乳期, 减少精饲料, 增加粗饲料的喂量, 停喂多汁饲料, 注意补充钙、磷等矿物质。围产前期, 增加混合精料的喂量, 达到牛体重的1%, 同时, 将钙的喂量降到干乳期的一半;围产后期, 减少精饲料的喂量, 产后3d内降至牛体重的0.5%, 并立即将钙的喂量恢复至干乳期水平, 产后4d开始逐渐增加精料, 同时, 增喂青贮饲料。泌乳盛期, 保证干物质的进食量, 提高精粗干物质比、日粮能量浓度和多汁饲料喂量。

3.2 准确掌握发情

正确判定母牛发情是防止奶牛不孕的先决条件。母牛在产犊多天后, 要及时注意发情情况, 一般母牛产后1个情期内发情, 排卵规律比较正常。对发情牛应在早中晚分别进行观察;对不发情或隐性发情的母牛, 可进行阴道检查, 查看阴道黏膜、子宫颈的开张情况;直肠检查时, 检查卵巢和卵泡变化情况;可选用适当的激素进行催情, 促其排卵。

3.3 搞好适时配种

在正确发情鉴定的前提下, 准确掌握配种时间是搞好奶牛受孕关键。因此, 配种员在配种过程中要有高度责任感。

3.4 减少奶牛不孕诱因

搞好环境卫生, 保持牛舍的清洁和通风, 尤其要注意环境变化给牛只带来的应激, 寒冷季节要加强保暖, 高温季节要做好防暑降温。

3.5 防止子宫感染

在给母牛进行输精操作时, 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对母牛的外阴、输精器具及手臂一定要严格消毒。

3.6 及时治疗疫病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综合防治 第6篇

1 病因

1.1 病原微生物感染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微生物感染是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的主要原因, 感染病原性细菌在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从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内分离到的细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棒状杆菌、布氏杆菌、化脓杆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坏死杆菌、绿脓杆菌、生殖器杆菌、嗜血杆菌、克雷伯氏杆菌、乳酸菌等[2,3];病原性真菌如念珠菌、放线菌、毛霉菌等均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支原体, 霉形体、立克次氏体以及一些寄生虫如胎毛滴虫、阴道滴虫等也是母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病原。

1.2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不当是奶牛感染子宫内膜炎的主要途径。母牛产犊后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助产消毒不严格, 胎衣不下或剥离不净, 等造成细菌的感染;人工授精操作不严格, 输精器消毒不彻底, 不注意牛外阴部消毒和清洗或操作粗暴造成子宫的损伤;牛舍特别是产房不清洁, 牛床潮湿, 粪尿滞留, 母牛外阴部细菌感染带入产道, 引发细菌感染;日粮中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缺乏, 或矿物质比例失调时, 母牛的抗病力降低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 土壤中钴、镁、锰和其他微量元素缺乏的地方[4,5], 平时不注意在日粮中补充, 大多数牛易发生子宫内膜炎。

1.3 继发性感染

许多疾病是奶牛子宫发生感染的诱发因素, 其中阴道感染是引起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诱因, 此外, 难产、子宫内恶露滞留、胎衣不下、死胎、阴道及子宫脱出、各种产后代谢性疾病, 以及围产期免疫功能低下, 产后母牛能量负平衡所致机体消瘦、全身张力降低和子宫弛缓[6]等均可诱发子宫内膜炎。如阴道炎、阴道周围组织炎、传染性鼻气管炎等, 分娩母牛免疫力下降, 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子宫。

1.4 其他因素

奶牛年龄、本身体质、遗传因素、不同胎次、不同季节也是影响此病发生的因素。

2 症状及诊断

2.1 临床症状

轻症者奶牛阴道排出物为透明液体, 量较多或只是在发情期分泌混浊液体或含有絮状物。阴道检查无明显变化, 发情较正常, 偶有体温升高或食欲减退的表现;病情发展奶牛从阴道排出稀薄、白色分泌物, 有时混有脓絮, 阴门下常有灰白色脓痂粘连。直检有时可知子宫壁增厚、质地较硬, 卵巢上往往有持久黄体、有时有囊肿。阴道检查可见子宫颈口略开张有时有脓性渗出物。

重症者奶牛从子宫经阴道排出恶臭而浓稠的脓性分泌物, 奶牛卧下时排出量较大, 阴道检查时发现子宫颈口充血、肿胀, 略开张, 有脓性渗出物。直检发现子宫壁较硬, 两子宫角成圆筒状。发情周期紊乱, 全身症状明显, 体温升高、精神沉郁、产奶量下降等。

2.2 临床诊断

从阴道内流出多量粘性分泌物, 结合情期变化和粘液性质, 并通过直肠检查, 可以建立初步诊断。

2.3 实验室诊断

在发情期采集子宫颈口外的粘液进行涂片, 用95%的酒精固定, 姬姆萨染色, 在油镜下进行白细胞计数。检查100个视野, 根据白细胞数量判断是否患病及严重程度:白细胞数少于10个判为 (~) , 白细胞数11~30个判为 (+) , 白细胞数31~80个判为 (++) , 白细胞数81~150个判为 (+++) , 白细胞数150个以上判为 (++++) 。

3 治疗

3.1 子宫清洗

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02%的新洁尔灭, 加热到38~45℃, 进行子宫冲洗, 直至流出的液体清亮为止[7], 清除子宫内炎性渗出物, 防止吸收。李国江等2002年报道, 清洗子宫的必经之路是子宫颈口, 其颈口的开张和封闭是受生殖激素的周期性调节, 最好在发情期清洗, 不可在休情期强行插管, 以免造成子宫口损伤[8]。

3.2 子宫灌注抗生素

土霉素粉5~6 g溶于温 (40℃左右) 的10%浓盐水500 mL中, 一次注入子宫, 隔日1次, 至分泌物清亮为止;氯霉素1.5 g, 痢特灵0.5 g, 植物油20 mL一次注药, 5 d后检查, 如未愈再复注药1次或灌注0.1%乳酸环丙沙星溶液50 mL, 每天1次, 连用3~4 d[9]。

子宫灌注抗生素是几十年来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但由于抗生素临床滥用比较严重, 研究表明, 临床常用的磺胺类, 青霉素类均抑菌作用敏感性较差或无作用, 另外由于人们对药物残留问题的不断关注, 这一方法正在收到逐步的限制。

3.3 中药疗法

行气逐癖散:由黄芪60 g、当归60g、何首乌15 g、益母草60 g、川芍20 g、柴胡20 g、升麻20 g、茯苓60 g、炮姜30 g、炙甘草24 g研为细末, 开水冲调后候温1次灌服, 1日1次, 连用1~4 d。清宫液:由蛇床子、艾叶、明矾、苦参、薄荷、独活、苍术、石菖蒲各30 g, 每剂加水煎成400 mL, 侯温注入子宫, 每次200mL, 1 d 2次, 直用到炎症消除为止[10]。

3.4 激素疗法

生殖激素能够提高子宫的紧张度, 促进子宫分泌私液, 增强中性粒细胞功能, 促进子宫内容物排出, 增强子宫防御感染的能力。目前, 临床使用较多的激素有雌二醇、氯前列烯醇、前列腺素PGF2α等[11]。PGF2α可引起黄体溶解, 促进子宫清除感染, 雌二醇15~20 mL一次肌肉注射[12], 可使子宫颈张开, 利于促使子宫腺体分泌增加改善子宫血液子宫内分泌物排出。

3.5 胸膜外封闭疗法

在倒数第1~2肋间、背最长肌下的凹陷处, 用长20 cm的针头与地面呈30~35°进针, 当针头抵达椎体后, 可稍微退针, 使进针角度加大5~10°, 向椎体下方刺入少许, 刺入正确时回抽无血液或气泡, 针头可随呼吸而摆动。确定进针无误后, 按每千克体重0.5 mL 0.5%普鲁卡因的标准, 等份注入两侧即可[7]。

3.6 生物治疗

乳酸杆菌对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显著, 这些细菌在生活过程中能利用粘膜上皮的糖原酵解产生乳酸, 通过乳酸来抑制生殖道中其他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因此起到了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的作用[13]。王光亚等用乳酸杆菌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结果所治疗的19头子宫内膜炎病牛中就有17头痊愈[14]。吴金海等利用复合溶菌酶制剂治疗患奶牛子宫内膜炎病牛, 每头每次子宫灌注100 mL, 然后子宫按摩2~3 min, 每3 d 1次, 连续3次1疗程, 共治疗病牛114头, 治愈108头, 治愈率为94.7%[15]。

4 预防

奶牛产后子宫炎的防治措施 第7篇

1 病因分析

奶牛产后的子宫是细菌理想的生长环境, 产后第一周, 高达90%的奶牛均会出现细菌感染。 然而感染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子宫内出现细菌的数量及毒性, 子宫自身条件, 奶牛的自然防御机制, 产后胎衣不下、难产、恶露滞留, 阴道和子宫外翻, 助产、灌宫和输精时操作不规范, 消毒不严, 病原菌直接经阴道和子宫颈进入子宫内而引起的子宫感染; 饲养管理欠佳, 奶牛产后过早催奶, 糟类、多汁饲料用量过多, 日粮营养不平衡, 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缺乏。

2 临床症状

病牛体温达39.5℃以上, 食欲下降, 反刍减弱或停止, 伴有轻度胀气, 精神萎靡, 产奶量下降, 脱水。 阴道检查可见子宫颈稍开张, 有时有分泌物排出, 严重者子宫分泌物呈乌红色或棕色, 躺下时排出恶臭的水样物。 直肠检查可知子宫角比正常时大, 宫壁厚, 子宫收缩反应减弱。 发情时排出的粘液中有絮状脓液, 呈云雾状或乳白色, 而且有大量的白细胞。 有的同时存在子宫颈炎。

轻度的子宫内膜炎, 直肠检查一般难于发现异常变化。 患子宫内膜炎时, 奶牛的发情周期及发情期时间一般均正常, 偶尔由于子宫内膜发生病变而释放前列腺素, 阻止正常黄体发育, 可能使发情周期缩短。 如果病牛受胎, 可能出现早期胚胎死亡, 则发情周期延长, 但延长的时间长短不一。 患子宫内膜炎的病畜多数屡配不孕。

产后发生的急性子宫内膜炎大多发生在头10 天之内, 主要症状为高热, 达40.0~41.3℃, 食欲不振, 心动过速, 瘤胃停滞, 产奶量下降, 脱水, 腹泻。 阴门排出稀薄、恶臭的污红色或棕色的分泌物, 严重感染还会引起毒血症。

3 诊断

通常情况下, 对产后子宫内膜炎根据临床症状及阴门排出的分泌物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对慢性子宫内膜炎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发情时分泌物的性状、阴道检查、直肠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

(1) 发情分泌物形状的检查。 正常发情时分泌物的量较多, 清亮透明, 可拉成丝状。 患子宫内膜炎病畜的分泌物量多, 但较稀薄, 不能拉成丝状, 或量少而粘稠, 呈灰白色或灰黄色。

(2) 阴道检查。 阴道内可见子宫颈口肿胀和充血。在子宫颈封闭不全时, 有不同形状的炎性分泌物经子宫颈排出。 如子宫颈封闭则无分泌物排出。

(3) 直肠检查。 母牛患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时, 直肠检查可知子宫角变粗, 子宫壁增厚弹性减弱, 收缩反应减弱。 有的则查不出明显的变化。

(4) 实验室诊断。 将子宫分泌物涂片, 可见脱落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将4%氢氧化钠2m L加等量发情时的分泌物煮沸后冷却, 无色为正常, 呈微黄或柠檬黄为阳性。 在接近体温的载玻片上分别加2 滴精液, 一滴中加被检分泌物, 另一滴作对照, 精子很快死亡或凝聚的为阳性。

4 防治措施

(1) 预防措施。 鉴于子宫炎发病的原因和特点, 需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 定期消毒。 配种时严格消毒, 产后及时对子宫进行综合处理, 预防子宫炎的发生。

奶牛子宫脱防治

奶牛子宫脱防治(精选7篇)奶牛子宫脱防治 第1篇奶牛子宫脱主要原因是妊娠期间运动不足, 饲养管理滞后, 由于饲料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和牛...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