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业机械专利战略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农业机械专利战略(精选9篇)

农业机械专利战略 第1篇

一项核心生产技术的归属往往是竞争企业争夺的焦点, 也是涉及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将制造转变为创造,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制胜的最终法宝。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逐渐增强, 知识产权新竞争模式在整体的经济竞争模式中逐渐占据较大份额, 同时世界范围的知识产权竞争在农机行业也初现端倪。我国农机企业正面临着知识产权的挑战, 这并非危言耸听。

农机企业专利进攻战略是指积极、主动、及时地将新机型新技术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 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 为企业争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的战略。

1 专利进攻战略种类

1.1 基本专利战略

这是准确地预测未来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将核心技术或基础研究作为基本方向的专利战略, 是农机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基础。基本专利是指将某项技术或某件产品的核心技术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一个企业拥有的基本专利越多, 这个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1.2 外围专利战略

在中国现阶段农机补贴倾向新技术, 利用技术的更新来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是一个好的策略, 但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很多行业都处于技术垄断的地位,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发展, 利用外围专利这一工

1) 离合器易磨损 (整机重量超过该机配备的离合器磨片所能承载的负荷, 即离合器磨片与负荷力量不成正比) 。建议:增加离合器磨片厚度.

2) 轮子在行驶过程中易脱落, 造成危险 (机具轮子的柱头螺丝为正丝, 同时, 锁片太薄无法锁住轮子, 导致机具在行驶过程中轮子脱落, 特别是机具右轮子) 。建议:机具轮子的柱头螺丝改为反丝, 同时, 具来突围是最有效的办法。外围专利是相对于基础专利来说的, 大量申请围绕基础专利的改进专利, 对其形成包围之势, 这样一来, 虽然外围专利的拥有者仍然不能直接使用别人的基础专利, 但是在市场上, 基础专利具体实施的时候也会碰到这些外围的“篱笆”, 这样就可以形成“交叉许可”, 双方互相使用对方的专利, 而不至于互相诉讼专利侵权。

1.3 专利与商标结合战略

即把专利的使用权和商标的使用权相互交换的战略。如农机企业商标知名度不高, 则在许可他人实施自己的专利时, 可同时让对方使用自己的商标, 以提高本企业的商标知名度。这在对方是知名企业时, 尤其适宜。引进他人专利实施时, 如对方商标知名度高, 可以同时取得对方商标的使用许可, 并将自己的商标和他人商标同时并用, 以收到“借他人之名, 扬自己之名”的效果。

另外, 还有对引进专利进行消化吸收, 创新后形成新的专利, 再转让给原输出企业的专利回输战略;将竞争对手的专利全部收买, 来独占市场的专利收买战略;在资本、技术和产品输出前, 先在输入国申请专利, 保护资本、技术和产品的独占权的专利权运用战略等。

2 农机专利防御战略

专利防御战略是指防御其他企业专利进攻或反抗其他企业的专利对本企业的妨碍, 而采取的保护本企业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一种战略。专利防御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取消战略

即针对对方所申报的农机新产品专利的漏洞、缺陷, 运用无效程序, 使对方所取得的专利不能成立或者无效的战略。

2.2 公开战略

加厚锁片或直接打成开口销锁住轮子, 以确保机具安全行驶。

3) 机具在使用过程中部分部件磨损或损坏后无法及时在售后服务点找到相应的配件, 导致机具无法正常作业。建议:提高关键部位的材质, 进一步改进工作部件结构, 提高整机质量, 搞好售后服务点零配件的配备及服务质量。

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服务体●系, 近年来, 河南省宁陵县农机部门积极打造●“低碳农机”。●

借助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积极推广●●多功能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等节能环保的新●机具、新技术。同时, 配套做好新技术培训工作, ●推动了农机节能降耗工作的进展。通过实施部●级保护性耕作示范等项目, 引导农民积极接受●●保护性免耕作业模式, 减少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次数, 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今年夏种时期, 宁陵县农机局把推广机械化●玉米免耕直播技术作为农机化工作重点, 将小●●麦机收与推广机械化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同计●划、同部署、同推进, 大力推行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还田覆盖-玉米免耕播种“一条龙”的作业模●式, 全县2.17万公顷玉米实现机械化种植, 占全●

县耕地面积46%以上。●●

夏收期间, 通过对1000多台小麦联合收获●机的科学统一调度, 最大限度地防止机械盲目●流动, 减少了空车运行, 降低了能源消耗。整个●麦收过程, 全县及跨区作业来该县的机械资源●●利用充分, 在节能降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

此同时, 在科学调●

河度机械的基础上, ●

南●

宁安排农机监理修工作人员深、入●维●陵田间地头现场指●打导机械操作, 切实●造保障机械顺利作●

“低碳农机”业。 (王永亮) ●●

即本企业没有必要取得专利权但若被其他企业抢先取得专利又对自己不利时, 采取抢先公开技术内容而阻止其他企业取得专利的一种战略。

2.3 证明先用权战略

这也是作为专利侵权诉讼的被告使用的一种战略。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 如果被告能够证明在原告专利申请日前已做好实施准备或已生产, 并且仅仅在原有范围内制造或使用, 则可以不受追究。

2.4 主动和解战略

如确属侵犯他人专利权, 在权衡利弊后, 如认为即使向对方支付一笔使用费, 自己仍有利可图, 便可主动求和。国外的农机企业一般都十分重视这一战略。

企业专利战略制定后还需要有效的制度来保证

农机工业发展获五方面支持

针对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为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上述负责人表示, 《意见》在强调继续实施好现行扶持政策并不断加大力度的基础上, 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扶持政策,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首先, 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适当支持适宜地区购置国内尚不能批量制造的大马力拖拉机、大型喷灌机等农机, 逐步加大农业机械化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 在适宜地区实施农机作业补贴试点。

其次,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 简化农机购置补贴审批程序, 完善经销商管理制度, 严禁农机化事业单位通过成立公司等手段经销补贴产品, 进一步扩大省级自选补贴产品的品种范围, 缩短补贴资金结算时限, 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保障农民选择权和议价权。

第三, 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 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扶持力度, 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的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农机流通设施建设, 给予信贷支持。中小农机制造企业可享受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第四, 切实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继续免征农机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对属于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农机制造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

第五, 支持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 (吴婷)

其实施。企业要建立健全包括专利申请、管理与保护等在内的专利工作规章制度, 对企业专利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 企业内部专利申请的流程, 本单位专利的管理、奖惩、员工与企业在专利所有权上的关系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另外, 农机企业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应该运用政策、法规以及行业条例来充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农业机械专利战略 第2篇

浅析公司如何运用专利战略进行利益博弈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越来越多。本文针对某高科技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为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在专利申请注册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在阐述了专利战略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现状及国外跨国公司专利战略的具体措施。最后,详述了公司在利益博弈中如何专利战略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贸易公司 专利战略 知识产权保护 利益博弈

1.引例

“如果你在经营一家高科技公司,其注册地在北京,在未来三年内你的技术产品有可能会卖到欧盟、英国和日本。现在,涉及产品的几项技术要进行专利的申请注册,请问,如何做才能让你这些专利为保护公司利益做最大贡献?哪些法律法规需要了解和运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正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一个公司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产品也越来越有技术含量,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企业遭遇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国外一些跨国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将知识产权作为其争夺市场、谋求更大利润的重要工具,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优势来加强竞争地位,各种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也日益暴露出来。知识产权纠纷已经成为企业海外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成为制约中国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的重要因素。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一个高科技公司应该具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在利益博弈中立足发展,做好自主创新产品的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本文从引例提及的问题出发,结合《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课程知识,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研讨了外贸公司如何运用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2.专利战略相关概念

专利作为集技术、法律、经济为一体的产物,是一种来源于技术的发明创造,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并且转化成为具有独占权利的一种形态。它是以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为基础,在法律保护下以独占市场为主要特征,以谋求发明创造获得最大的市场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国际认可的通用手段。授予专利要满足新颖性、创新性、实用性的条件,专利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 这是规避专利侵权风险国际化市场选择的基本出发点。

相类似的,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合法的垄断权,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专有权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外商频繁发动的知识产权诉讼中也存在着知识产权滥用的情况,其目的在于给竞争对手制造困难,甚至将对手排挤出市场。知识产权滥用,是相对于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使而言的,它是指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在行使其权利时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或者正当的界限,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专利战略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专利战略,笼统说来是为了实现公司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充分依靠和运用专利制度,使专利机制成为促进公司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机制和保护机制,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最大经济利益,并保持其技术优势的深层次、全局性谋略。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式及WTO下贸易保护壁垒的减弱,专利战略已经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国际竞争的重要武器。

3.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现状

3.1同国内知识产权纠纷相比,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维权难度更大

首先,知识产权纠纷本身具有特殊性,诉讼、调查时间长,举证难,程序复杂,应诉费用高,而且耗费当事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超越国界,而且往往是在境外,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利于海外企业,而由于语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更增加了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维权的难度。

其次,中国经济的崛起正处于知识经济爆发的大时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和欧盟把知识产权立国作为基本国策,制定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对中国企业来说,一不小心就会遭遇知识产权纠纷,而且维权难度相当大。

再者,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诉由复杂而多样化。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中,知识产权人往往会罗列一大堆知识产权,不仅有专利权、商标权,还有著作权、商业秘密

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等等。知识产权人在提起诉讼、调查时,会提出很多项知识产权侵权指控,而这些指控有实有虚,有的是确实存在,而有的只是滥竽充数。国外知识产权人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扰乱当事企业,起到威慑作用;另一方面,多项指控可以增加当事企业的应诉成本。高昂的费用使得许多当事企业望而生畏,甚至不战自败,这正是外国知识产权人希望看到的。

再次,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知识产权诉讼、“337调查”外,还有海关扣押、展会临时禁令等方式。当发生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时,海外知识产权人倾向于采用多种形式,以组合的方式,多管齐下来挑起知识产权纠纷。3.2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政治色彩突出,是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因为超越国界,不仅涉及企业经济利益,还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利益,因此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而是大多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上升为国家政府之间的政治对话。

海外企业常常借助本国政府向中方施压,使得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政治外交干预,其中以美国的国家政治干预最盛。美国政府先后两次将中国列入针对知识产权问题的“特别301条款”和“337调查”观察国,曾多次向WTO提出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可见,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已经越来越具有突出的政治色彩,是国家政治外交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

4.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专利战略的具体措施

对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运用相对较早,在专利申请与贸易纠纷的处理上相对比较完善,对于我们有众多可以借鉴的经验。跨国公司的推行专利战略的具体措施,概括起来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 一是以技术、法律、市场构成的三维坐标来决定研发路线,把握知识产权竞争的主动权,决不盲目投资研发项目;

 二是对核心技术保护固若金汤,基本发明专利和关键技术诀窍决不外流,严防珍贵无形资产流失;

 三是在输出资本的同时输出部分技术,使产品质量、品味和技术档次高人一筹、谋求市场竞争优势;

 四是通过推进高技术前沿研究开发和兼并科技型中小企业双管齐下,抢占专利

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种子”,培育新经济生长点;

 五是实行研究开发本土化,充分利用当地廉价资源、人才和成果,低成本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遏止竞争对手知 六是运用技术合同条款对受让方后续改进和二次开发层层设卡,识产权的生存空间;

 七是在对知识产权和市场份额的分享做出精细安排的前提下,实行强强联合,加快重大技术突破,谋求对未来市场的持续垄断;

 八是促进本企业知识产权纳入国家技术标准、融入国际技术标准,使其技术优势不仅转化为产品优势,而且形成产业优势;

 九是利用专利申请程序“时间差”制造众多的“专利陷阱”。

5.公司利益博弈中专利战略的运用

谋求利益最大化是公司的是生存之本,利益的博弈手段非常广泛。作为利益博弈的手段之一,从专利战略的概念可以看出,企业专利战略的根本目标是如何有目的地有效地利用专利制度的方针获得、维持、创造其市场竞争优势。5.1 从思想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首先,对于企业一定要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特别是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来说,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往往因为不愿支付维护知识产权的这些费用,而不去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往往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为了节省部分开支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公共服务,多数地方都有针对知识产权面的优惠政策例如专利资助、试点示范、企业认定、高新技术税收优惠等。对于公司的发展而言,充分利用这些地方政策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对于专利,企业还需要注意的一项是经过专利机关授予的专利,并不意味着它已经获得了任何在有效期内免受司法质询的特权,而通常质询一项已经授权专利的理由是缺乏新颖性、权利归属错误或显而易见性。

其次,企业要有知识产权预警意识。企业在确立研究开发的课题时,仔细查阅相关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非常重要。对于确定是否存在先提起的专利申请以及在先权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既然要讲求全球范围的新颖性,则必须研究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所公布的专利授予信息,互联网上就有欧盟专利局和美国专利与商标局

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公布和授予的专利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避免重复开发,规避知识产权纠纷。5.2 制定专利战略方案与策略,规避专利侵权风险

企业需要选择具体的途径来实现专利战略,即制定专利战略方案。它包括运用专利战略获得专利和运用专利战略维持并保持其市场竞争优势。其中前者涉及到专利技术的研究、开发战略,专利信息的挖掘等。后者涉及到与市场竞争相关的进攻性、防御性专利战略等。

在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期,善用知识产权这一利器,可起到防止他人恶意抢夺劳动成果的作用。产品形成后,要占领一定的市场,知识产权则可起到保护伞的作用,受专利保护的产品可得到市场份额的保证,还能在一定时期内防止别人侵入相同的市场。到了企业拓展时期,知识产权战略就应该从被动保护转为主动“出击”,通过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的授权许可使用或转让,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同时,也可以知识产权参股等形式,进行投资,双方共享知识产权的利益。这一过程既是知识产权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也是知识产权战略的最终目标。

具体而言,该如何利用现有专利制度制定公司的专利策略。

(1)专利申请策略:专利申请是获得自主专利的前提活动。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防卫性申请,是为了排除他人专利对自己行动的限制,使潜在对手不能取得专利权而提出的申请;另一种是国外申请专利,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申请国销售产品、与该国企业合资办厂时为防止该国相同(或者类似)技术或者产品的出现对自身利益的冲击。

(2)专利网策略:有时一件专利难以保护研究开发成果,尤其当产品是某种装置时往往包含多项发明,难以找出一项去获得基本专利,或者即使取得一项基本专利,但因第三者就基本专利周围的技术取得了改良专利,使自己反而受到限制。这都需要围绕一项技术,提出多项专利申请,将该技术有效而全面的保护起来,这就是专利网的含义。

(3)专利输出策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专利本身输出,即专利转让、技术转让中的专利策略,主要是充分发挥专利技术的优势,扩大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市场,获取更大的利润。另一种是专利投资和专利产品输出,即把专利权作为一种资本,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向外投资,建立联合企业,生产专利产品,从而获取利润,这是一种效益较高的战略。专利产品出口主要是为了独占世界市场。

(4)专利人才策略: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涉及到贸易、法律等方面的专业问题,特别是知识产权的纠纷和诉讼都有很强的专业性。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并给他们充足的空间与资源,发挥其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核心作用,造就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知识产权队伍。企业要设立专门的海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培养、储备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5)专利诉讼策略:专利纷争诉诸法庭便表现为专利诉讼。企业申请专利的目的就是在于维护对技术的专有权,一旦发生仿制行为,企业的法定专有权就受到了侵犯。企业应理直气壮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依靠法律的强制力制止侵权行为的继续进行并要求赔偿。从另一方面说,在侵权诉讼中如果被告一方可以提出清楚的证据证明专利权人的专利不符合条件,可提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专利的异议可以使被控侵权人在掌握事实的情况下反诉原告,不仅避免了法律制裁,而且可以继续使用原技术,这一战略的运用常常有出奇制胜的效果。积极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借此在国际舞台上向世界展现企业尊重知识产权、重视产品质量、负责任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知名度,这无疑给企业做了一次完美、有说服力的海外宣传,对企业日后拓展海外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5.3 企业在制定海外发展战略时,要注重海外知识产权战略部署

首先企业要进行海外知识产权调查,了解海外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专利申请、商标注册情况,以避免重复开发和注册。特别是对本企业销售产品所涉及到的技术、外观设计、商标等是否侵犯该国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进行调查。同时通过调查,企业还可以了解到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战略及保护状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比如制定技术研发、专利申请、商标注册、技术保护等策略,甚至必要时制定规避侵权技术方案,防患于未然。

关于国际专利的申请,有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中国作为PCT缔约国之一,为我国专利的国际申请及保护提供了便利;还有关于WTO制定的TRIPS协议;另外,建议了解《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

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其《专利法实施细则》等等以保护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

6.结束语

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面对发达国家、跨国企业挥舞知识产权大棒的打压,面对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纠纷,而且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依靠技术引进、技术转让很难获得核心技术,唯有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掌握核心科技,掌握技术的主动权。在拥有自主产权的基础上,企业的专利战略是现代商战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企业面对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技术动向,尽快把握国情,掌握规则,运用与专利相关的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资源优势,配合企业竞争战略,规避风险,打开市场、占领市场、最终取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专利战略 第3篇

关键词:机械行业,专利,数据库,战略分析

1. 引言

建立企业需要的专题数据库成为提高专利检索效率的有效方法。即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按照企业需要的行业、专业、领域在海量的数据中精心筛选出相关的数据存放到数据库中,便于科研人员利用单位的局域网共享行业专题专利数据库、方便地得到需要的专利信息,从而有助于企业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充分了解竞争环境、借鉴已有技术、避免专利纠纷。

在市场分析、产品选择、跟踪竞争对手等方面,专题数据库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情报资源。为此我们提出了开发和研究机械行业专利数据库及专利战略分析系统的设想,并得到了包头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和资助,被列为包头市专利资助金项目。

2. 研究过程

2.1 确定专题

在对包头市机械行业相关企业的需求调研、征求意见,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相关企业产品科研开发、制造技术等方面的专利数据需求,确定了目前包头市机械行业最迫切需要建设的专利文献数据专业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见表1。

专利文献数据专业领域确定后,项目组先后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和哈尔滨航空航天集团技术中心对数据库软件平台的开发、数据库建设和应用情况等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及分析系统》为基础,进行《包头市机械行业数据库及专利战略分析系统》软件开发十分可行。另外其数据源正规,对今后的数据更新也最有保证。

2.2 定制软件

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定制《中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及分析系统》。在该平台专利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检索以及信息统计与分析等功能基础上增加适合企业局域网环境下的访问界面,搭建好运行环境。

2.3 在专业平台基础上构建机械行业专题数据库

包头市机械行业数据库及分析系统主要由专利信息数据检索和数据分析两部分构成。前者是以机械技术为主题,对整个专利信息库进行检索、下载、存储,收集到的专利信息数据的集合;后者是具有检索、统计、分析、数据管理、图表输出等功能的专用程序或软件。

2.3.1 确定专有位置和相关位置

专有位置:有些产品或技术,IPC分类表为它们制定了专门的位置,专门针对该类产品或技术的专利技术大都集中于此。针对某种产品或技术专门设置的分类位置,我们就叫它专有位置。

相关位置:对于我们检索的产品或技术,与产品或技术有一定关联的分类位置,我们就叫它相关位置。

确定专有位置和相关位置的时候,我们选择上位、无歧义的术语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的分类位置通过IPC分类表一一进行甄别,确定专有位置和相关位置。

2.3.2 确定关键词

找到关键词的目的一是直接进行检索,二是通过与相关位置进行逻辑与运算,找出需要的检索结果。如果有专有位置,可以浏览通过专有位置检出的专利文献名称,从中找出关键词;如果没有专有位置,可以多浏览该产品或技术专利申报比较集中的分类位置的专利申请和浏览该领域专业厂家的专利申请。

2.3.3 确定竞争对手名称

为了研究竞争对手的专利申报状态,还要尽量收集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其方法主要通过竞争对手名称检索。竞争对手名称的确定除已知名称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国外企业名称有可能随翻译者的不同而各异;二是企业变更造成名称变化。但一般只要注意同类技术申请人相近的读音,或申请人相同的地址等信息,还是容易找到的。

2.3.4 编辑表达式

表达式的编辑可用一个定式表达:专有位置or(相关位置and关键词)or竞争对手名称。应该注意,专有位置、相关位置可同时存在,也可以只存在其中之一;其存在时各自有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关键词、竞争对手名称一般是一个或多个。

2.3.5 化简表达式

表达式初步编辑出来后,可能很长,需要进行必要的化简,否则会影响检索效率,甚至会适得其反的影响检索结果。例如,有些检索软件要求表达式的长度不得超过1024字节。如何化简、化简到什么程度要根据课题要求决定。建库的检索可以“粗”一些,建库后为建立主题进行检索时可以精确一些。

2.3.6 验证表达式

表达式编辑完成后,必须进行验证。特别当分类位置和关键词是多个时,很可能由于某个字符的输入错误导致检索结果错误。因此首先应细心地对所有分类位置、关键词、竞争对手名称进行验证,然后逐次对每个括号里的内容、表达式整体验证。

2.3.7 确定数据范围

机械行业专利数据库的检索范围包括公司产品、技术涉及范围,根据对行业技术领域的需求量身定制。国别范围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欧洲和世界专利组织。

2.3.8 下载符合条件的专利信息,形成数据库的内容

经检索和筛选,最终形成包括2155366条国外专利信息和194938条国内专利信息数据库,每年可进行一次更新。

3. 加载专利战略分析系统

专利战略分析系统是以专利战略和专利信息分析理论为模型,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和软件技术设计,能够对专业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便于对技术发展趋势、申请人状况、专利保护地域等专利战略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企事业对所在行业领域内的各种发展趋势、竞争态势有一个综合了解,更加全面、深入的挖掘专利文献中的战略信息。该系统便于企业一般专利管理和技术人员使用,是分析、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不可或缺的工具。

4. 结论

《包头市机械行业数据库及专利战略分析系统》项目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检索了大量的专题专利信息,形成了能够满足包头市机械行业,帮助科技人员把握科技创新最新动态的数据库。系统经过一机集团的应用,运行正常、效果良好。《包头市机械行业数据库及专利战略分析系统》的建成,为包头市机械行业的科研人员确定研发方向,缩短开发周期,避免重复劳动和资金浪费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包头市机械行业开展专利战略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

参考文献

[1]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市机械行业数据库及专利战略分析系统应用研究技术总结报告.

农业机械专利战略 第4篇

11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12年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专利战略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2012年、2015年、2020年实施的战略目标已经确立。

为保证在2020年全面实现专利战略的各项目标,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对专利战略任务进行统一规划和总体部署,每年出台专利战略推进计划,并融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总体年度推进计划中。

今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要从2010年的1.7件提高到3.3件。

在当日的中国专利周开幕式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指出,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我国专利工作发展的主要目标: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进入世界前两名,对外专利申请量翻一番。

专利量中国排名第四

“以去年中国专利申请总量来计的话,中国已经超过了法国和英国申请专利总量之和,这是中国在过去十年中申请专利上最显著的变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22.2万件,授权量为81.5万件。同时,PCT国际专利申请也逐年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年申请量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接近1.3万件,已超过韩国位列排行榜第四。

据高锐介绍,去年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占全球的27.5%,其次是日本19%,德国10.5%,中国7.6%,之后是韩国5.8%,法国4%,英国3.5%。

国际专利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创新活力、产业后劲等方面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该数据显示国内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超越,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现在专利申请形成了美国、欧洲和中北亚全球三足鼎立的局面,我们只是通过专利的商业成功性来衡量,而不会以它的质量来衡量,如果说到商业成功性,中北亚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韩国包括中国增长的势头非常迅猛,在全球都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高锐表示。

其中,中国电信产业巨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1863件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列全球企业及个人申请量次席,紧随排行榜首位的日本松下公司。我国另一电信业巨头华为位列申请企业第四名。

国际专利申请工作虽然在数量上取得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隐忧与不足,例如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仍然相对较少、中国国内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校数量明显不足。

中国专利年会组委会秘书长刘燕新介绍,去年中国平均每1.3亿美元出口才有1件国际专利申请,与美日等国差距明显,在国际专利申请公布量全球百强中,中国企业仅3家。国际专利申请公布量全球前50名高校中,中国高校无一入选。

当日的发布会上,中纪委驻国家知识产权局纪检组组长肖兴威表示,为了突出专利质量导向,将引导各方主体从关注专利数量向质量和结构的转变,规范地方专利制度工作,制定规范专利资助工作的意见,明确专利资助资金重点使用、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的范围。

同时,将完善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考核评价指标,按照统筹协

调与自成体系相结合,总量平衡与体现的能力相结合,质量提升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要求,不断细化和完善万人专利发明用量考核体系,持续改进专利审查质量。

提高侵权成本

“假冒伪劣产品对创新是摧毁性的力量,他让不法分子对创新没有任何投入的情况下获利,比如一种新药发明和生产出来需要10亿美元的成本,一旦新药出现在市场上,一个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都可以在3个月内成功复制。”对于中国过去几个月内开展的知识产权专项行动,高锐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去年10月至今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

据统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截至5月13日,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114280起,办结案件65868起,移送司法机关1119起,涉案金额37.33亿元,捣毁窝点7359个。

根据“十二五”专利事业行动计划,“十二五”末期,专利年交易金额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专利服务业收入至少增加两倍。打击知识产权领域的侵权犯罪,是专利交易顺利进行的保障。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调查,造成企业知识产权维权较难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现有知识产权刑事犯罪的法律与司法解释过于原则和宽泛,可操作性差,执法标准不统一,给基层执法带来困扰。

另外,执法力量严重不足,这是导致有案不立的重要因素。地方行政机关与刑事机关之间衔接不够,存在“有案不移,以罚代刑”。

“我们价格1000多万元的研发设备被侵权,法院仅判了几万元的侵权赔偿。不仅如此,整个诉讼耗时多年,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积极

性。”三一重工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今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全系统将着力解决专利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并将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包括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评价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督导检查和重大案件的督办制度。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打击侵权形成了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可以使得侵权成本大幅度提高,维权成本显著降低。

第三次修订的商标法,也加大打击侵权力度,将商标侵权行为法定赔偿上限,由原来的50万元提至100万元。

农业机械专利战略 第5篇

(1) 企业专利战略要合理合法地运用专利制度进行法律保护;

(2) 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尤其是技术优势;

(3) 要从战略高度上谋划企业专利工作。

与国外相比, 由于我国的专利制度建立时间不长, 专利战略的理论和实践部分都比较薄弱。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和分析, 发现国内对企业专利战略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专利战略的概念、分类、特征、作用等方面[4,5], 很少具体论述如何确定企业专利战略, 并且缺少各类型的实际案例, 缺乏对企业制定专利战略的现实指导。因此, 结合国内企业现状, 为企业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专利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和SWOT分析方法, 对Y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进行案例分析。Y企业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 可以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要求和企业特有的状况合理地做出规划, 通过SWOT分析法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使复杂的信息明朗化, 使企业决策者能够清楚地认识企业所处的情况并加以分析, 提高决策准确性。

1 专利信息分析

专利信息分析是对专利文献、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网站等蕴含的技术信息、经济信息、法律信息通过科学的加工、整理与分析, 进行深度挖掘与缜密剖析, 形成具有较高科技与商业价值的专利情报[6]。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拟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又称为统计分析, 主要是统计分析专利文献的外部特征, 用不同方法对有关数据的变法进行解析, 以取得动态发展趋势方面的情报;定性分析是将专利信息的内部特征 (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 进行技术解读、归纳整理, 一般用来获得技术动向、企业动向、特定权利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而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称为拟定量分析, 通常由数理统计入手, 然后进行全面、系统地技术分类和比较研究, 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量化分析, 最后进行高度科学抽象的定性描述, 使整个分析过程由宏观到微观, 逐步深入进行。

本文选择的案例Y公司是国内集生产、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业模块电源的制造商之一, 历经十余年的发展, 拥有百余项专利, 创造了高品质的AC/DC、DC/DC、隔离变送器、IGBT驱动器、LED驱动器等系列产品。

1.1 定量分析。

根据国家专利总局收集的数据分析后可得知, 整个电源模块行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呈上升趋势, 即行业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根据Y公司的IPC分类号分析, 可得知其专注的专利领域在H02M3/00 (直流功率输入变换为直流功率输出) , 也就是说是刚进入电源模块领域, 还处于起步阶段, 竞争力相对不足。而从该企业专利的平均年龄来看, 拥有的专利具有较高的创新速度和科技演化速度, 这对于该企业日后在电源模块领域发展有一定的好处。另外可得出Y公司专利研发重点为“H02发电、变电或配电”, 具体到小类的分析统计, 更加突出了Y公司的研发重点缩小为用“H02M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此小类专利数为73, 占Y公司专利总数的39.89%;远远超过排在第二小类的“H01F磁体;电感;变压器;磁性材料的选择”专利数为19, 占Y专利总数的10.38%。

1.2 定性分析。

通过定性分析可以了解到Y公司某一专利技术的各方面信息, 以CN201220330706.0-一种非隔离微功率电源模块为例, 因为该专利以用途的多样性为主, 因此可以看出该专利技术已能实用。根据Y公司在H电学这一大类的不同时期专利群变化情况, 可以看出该公司在这个领域的投资研发不断加大, 从而可以预测与此专利相辅的专利或者以此专利为基础的派生专利会得以研发, 可以断定此专利有较大的重要性。

1.3 拟定量分析。

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可以得知Y公司在H电学这个领域的技术占有优势, 然后根据这一技术领域内的重要专利作出定性分析, 这样就可以反映出这一领域的技术投入比重在不断增加, 竞争越来越激烈, 所以该公司若想在电源模块领域甚至是电学这一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则必须加大这方面的研发投资和已有专利或产品的市场销售, 增加市场份额。

2 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 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 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 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 (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 和“可能做的” (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 之间的有机组合, 因此, 运用SWOT分析可使Y企业的专利战略制定更富科学性。

2.1 内部优势

Y企业拥有足够大的企业规模, 履行承诺的能力强, 有严格的检测和控制体系, 产品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是国内的第一品牌, 国际知名品牌;有着完善的服务体系, 专业的技术水准, 精湛的制造工艺,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先进的管理水平, 能通过提升产品价值, 来提高产品性价比。

2.2 内部劣势

Y公司仅有4个专利申请案, 仅占总量申请的2.92%, 在整个电源模块技术领域处于劣势。专利平均年龄为5.77, 在电源模块技术领域内没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 属于中间水平;除了在2006年有一个专利申请之外, 其他的三个专利都是在近两年的, 说明该公司在这几年才开始把精力投入到这个技术领域;技术领域的研发团队还有待加强。

2.3 外部机会

(1) 政治经济环境:我国正在实行知识产权战略, 政府正在为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创造良好的环境;

(2) 国内市场:中国各类电源模块正处于发展时期, 需求量大;

(3) 用户需求:用户不断涌现新的需求, 适者生存;

(4) 法律环境: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 以利于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

2.4 外部威胁

(1) 市场环境:国外电源模块现在处于买方市场, 处于饱和状态;

(2) 行业环境:行业内部危机, 电源模块内部价格战使得企业利润不断降低;

(3) 竞争对手:国内外竞争对手也在不断研发, 企业的技术优势稍纵即逝。

3 企业专利布局战略可选策略及建议

3.1 通过上述的各因素分析, Y企业应该以发挥自身优势, 克服外部威胁的ST战略为主,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的专利战略。

3.1.1 文献公开战略:

因为专利法规定, 想要取得专利权, 发明人的发明创造必须具备新颖性等特征, 也就是说即使是Y公司觉得自己的某一技术或产品没有必要取得专利, 但为了防止其他公司获得该专利权, 所以抢先公开技术内容, 使其失去新颖性, 同时还可以使得他人申请有关专利的计划流产。

3.1.2 交叉许可战略:

当Y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优秀专利却发现被竞争对手的专利构成妨碍时, 就可以利用自己研发的专利技术作为合同标与其他公司进行对等交换。

3.1.3 失效专利战略:

在电源模块这一技术领域内, 很多专利已过了保护期, Y公司可以利用这些共有的专利, 从中选择相关的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生产。

3.1.4 绕过障碍专利战略:

如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这些在电源模块领域内的巨头, 其专利强度大数量多, 必定制约Y公司的发展, 因此, 需要绕过其权项, 开发不抵触的技术或者使用替代技术。

3.2 Y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强化专利管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3.2.1 增强企业专利管理意识:

提高全员特别是企业决策层的专利意识。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报道增强企业领导和员工危机感, 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定期对企业领导和员工进行专利知识培训;将企业专利管理意识渗透到企业文化之中。

3.2.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企业专利管理办法, 对专利管理的机构及人员、机构职能及职责、工作规范及专利申请的管理作出详细规定。

3.2.3 设立企业专利管理机构:

宣传普及企业专利知识和企业专利战略;制定企业专利管理制度;实施企业领导层关于专利事务的重大决策;负责企业专利的申报及相关工作;处理专利侵权行为, 解决专利纠纷。

3.2.4 在科技创新中提高专利技术含量和专利转化率:

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开拓新思路, 开发新产品, 掌握核心技术, 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提高专利技术含量和转化率。

3.2.5 建立企业专利激励机制:

对职务发明人的激励机制应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企业对主要的专利发明人还可另行奖励, 将专利申请作为考核员工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过这些专利战略和管理策略, Y公司可以避免很多专利的雷区, 有明确的专利战略方向, 对其日后的发展有不少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2]周磊.专利情报与企业专利战略运用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Glazier S C.Patent strategies for business[M].3rd Edition, Washington D C:LBI Law&Business Institute, 2003.

[4]詹爱岚.企业专利战略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 2012 (05) :23-28, 35.

[5]王世林.浅议专利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江苏科技信息, 2011 (06) :54-55.

企业专利战略初探 第6篇

什么是企业专利战略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形成共识,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企业专利战略是企业在技术更新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为寻求自身发展和长期生存,最大限度地利用专利制度所提供的特殊保护功能,为维护企业自身发展优势,战胜竞争对手,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方针、纲领或策略。企业专利战略具有全局性与长远性、法律性、保密性、实用性等特点。仅以保密性而论,企业专利战略一般涉及到高度的商业秘密与技术秘密,如涉及到企业科技情报、市场预测、新产品计划、企业经营战略意图等,故不宜公开。一旦落入竞争对手之手,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技术性”,因为专利本身是来源于技术的发明创造,专利战略的制定、实施无不与专利技术紧密联系。专利技术本身就是专利战略的客体。

为什么要制定企业专利战略

专利是技术、经济、法律三位一体的产物,企业专利战略在企业发展中有其独到的功能和作用,是企业其他任何战略或规划不能替代的。在企业经营活动方面运用专利战略,可以有效地遏制竞争对手,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市场竞争份额,并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在市场中获得丰厚的回报。制定企业专利战略根本目的,是使企业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并占据市场最大份额。

企业专利战略定位分析及企业专利战略目标

定位分析:专利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引入我国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正是看中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十几年前或更早就采取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略,一边明着与我国进行入世谈判讨价还价逼迫我国两次修改专利法,另一边利用我国企业对专利制度不熟悉的弱点在我国进行专利布局,使我国企业纷纷落入专利陷阱,如DVD和MP3就是很好的例子。据有关资料分析,在我国布局的外国企业几乎都大获全胜,达到最初的目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政府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才加紧制定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阶段性成果。

台湾财团法人资迅工业促进会智慧财产组组长袁建中指出,由于大陆的科技基础和专利意识还很薄弱,造成了本土专利市场的大片空白,因而成为外商关注的新焦点,是新崛起的专利市场。近年来,国外企业对我国国内市场展开的专利战略攻势非常猛烈。一面是国外企业来势凶猛,而另一面是国内企业全无意识,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我国99%的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60%的企业没有注册过商标。汽车整车及配件行业的企业也是如此。国内大中型企业现状是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其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体制问题。

在专利战略的制定及实施上,应扣紧专利制度的灵魂即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搞创新,采取避重就轻的策略,即避开国外跨国公司已布局的专利,寻找其空档及疏漏点,把企业打造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市场可定位在国内,主要业务可定位在拳头产品的专利实施许可证贸易和专利产品的生产上,以专利实施许可为主。

企业专利战略具体实施方案

专利战略的具体实施可沿如下两条线展开。

第一条线:在专利申请、实施上寻求政府支持,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好政府的扶持优惠政策,公司可注册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享受减免税负及申请专利的资助优惠,举起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这面大旗,申请国家、省、市、开发区各级政府的项目资助,以授权的专利作为无形资产,寻求金融部门的贷款。

该条线的展开依赖于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议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技术中心,该中心主要任务是搜寻并锁定国内外生产龙头厂家,收集其专利、技术、产品及市场情报,有针对性地找出其产品的缺陷及技术上的疏忽点,对其产品的缺陷进行研究、改进,并将成功的改进方案全部申报专利。

第二条线:在产品的生产及推广方面,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是瞄准高端产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锁定高端产品的厂家,收集其技术、市场、专利情报,找出其产品的缺陷,做到知己知彼,积蓄力量,后发制人,一举拿下高端产品市场,进攻国外市场。二是锁定国内规模较大的生产厂家,以中方的专利技术为筹码寻求合作,或实施许可,或入股合资,借助对方的优势打开国内市场。

为了第二条线的展开,可招聘几名外语、计算机水平较好的产品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利用电脑及互联网等现代通信工具建立以下几种平台:一是产品专利情报跟踪、收集、分析系统;二是产品技术情报跟踪、收集、分析系统;三是产品龙头生产厂家及市场的情报跟踪、收集、分析、预测机制,并在以上平台上从事产品专利技术开发。

总之,市场是动态的,战略也应是动态的,战略要随市场等情况变化而变化。

摘要:简要介绍了企业专利战略的概念,分析了要制定企业专利战略的原因,论述了企业专利战略定位分析、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并指出了专利战略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机械专利战略 第7篇

在我国, 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审查基准过于严苛, 大量技术创新被审查员当做“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驳回专利申请, 其新颖性、创造性不存在被检索和审查的机会。这种专利审查政策、实践, 已不符合我国的战略需求、战略利益。

一、美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基准

美国的商业方法专利审查基准非常松散, 不但大量专利申请获得授权, 而且授权的保护范围很大, 权利要求很细、很多。其授权专利权利要求可采用“抽象硬件+功能”、“抽象步骤+用途”、“抽象操作行为组合”、“抽象硬件+抽象操作”、“数据处理通用流程”、“通用界面流程”写法;这些专利在我国很容易被看做“权利要求没有包含必要技术特征”、“缺乏实质性技术方案”, 而被驳回专利申请。

例如, 2011年, 美国授权的游戏专利中, 8065702号文献涉及一种网络广告和游戏玩法;8060393号文献涉及一种分析电子游戏的方法与用户系统;8052521号文献涉及一种在线体育游戏的现金玩法;8043161号文献涉及一种游戏系统;8038527号文献涉及一种管理游戏授权的方法与系统;8029359号文献涉及一种向游戏玩家发送订单的方法;8002617号文献涉及一种网络游戏赞助方法;7997969号文献涉及一种执行游戏金融数据提取的方法与系统;7974902号文献涉及一种在线多玩家游戏的方法与设备;7974901号文献涉及一种从其他字符生成字符参数的视频游戏;7966239号文献涉及一种视频游戏环境中的软件商业引擎;7942746号文献涉及一种网络游戏系统;7938726号文献涉及一种适用于传统游戏引擎的通用游戏下载系统;7901288号文献涉及一种互动游戏中嵌入广告的方法;7890381号文献涉及一种游戏管理界面;7883413号文献涉及一种互动游戏偏好应用方法;7862426号文献涉及一种通过到期的赌场游戏的预付机制起便利赌场游戏操作的系统和方法。这些专利, 绝大部分都是采用上述权利要求写法。

美国很多商业方法专利看似放了一些硬件, 结合了硬件, 实际上是纯粹的商业方法专利。例如, 2011年6月28日授权的7970715号专利, 保护配送水的监控方法和系统。这个专利的系统权利要求用了“抽象硬件+功能”写法, 如果用实际操作来演示这个专利的权利要求, 可能大部分中国专利审查员会耻笑其根本不存在技术方案, 是个“纯粹商业方法”, 是“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其权利要求里面也没有技术特征, 更没有必要技术特征。

实际上, 2011年授权的美国705类专利中还有很多类似经营食品、蔬菜、水、饮料等的商业方法专利, 其权利要求写法能确保专利有保护价值。例如, 8069068号文献涉及一种食品储存的方法和系统;8060383号文献涉及一种消费者控制食品与机器活动的方法和系统;7953632号文献涉及一种快餐店的食品管理方法;7931806号文献涉及一种用生物固体食品添加剂处理废水的方法、装置、商业应用;7907054号文献涉及一种先进的食品和/或饮料组织和/或处理系统;7904357号文献涉及一种食品配送监控和订单处理方法与设备;7899709号文献涉及一种单个食品的识别和跟踪方法与系统;7881966号文献涉及一种工厂内部液体食品生产跟踪方法;RE42077号文献涉及一种维持当前食品供应与预测未来食品需求的计算机系统;7870008号文献涉及一种商业食品管理方法。

在网络商店、电子店铺经营方面, 美国2011年授权的商业方法专利仅次于705类的通信方法专利。其专利保护范围都非常大。例如, 7953648号文献涉及一种产生虚拟穿衣体验的方法和系统;8005719号文献涉及一种发布销售者定价要约的方法和系统。这些专利的权利要求一般采用“抽象硬件+功能”、“抽象步骤+用途”写法。

在网络教育领域, 美国2011年授权的商业方法专利也很多。例如, 8078520号文献涉及一种学费保险系统;8052426号文献涉及一种分派班级和管理教育资源的系统;8036992号文献涉及一种学校报名申请的管理方法;7882041号文献涉及一种教育机构效益最大化方法与系统。这些专利的权利要求一般采用“抽象硬件+功能”、“抽象步骤+用途”写法, 保护范围很大。

应用于手机的电子商务专利, 目前已成为美国705类授权商业方法专利的主流。例如, 8082189、8078538、8078507、8060380、8045962、8041717、8041639、8036938、8032453、8032397、8024272、8024271、8024224、8016189、8010717、8005688、8005057、8001249、8000749、8000455、7996269、7995735、7991702、7991644、7988628号等大都采用“抽象硬件+功能”、“抽象步骤+用途”写法, 覆盖到移动电子商务的各个领域, 保护范围都很大。

历史经验证明, 美国宽松的专利审查实践并没有“祸国殃民”。尽管美国每年爆发大量抵制垃圾专利的群众游行抗议, 美国也产生了很多反击、批评垃圾专利的机构, 很多知名学者和著名企业对美国“恣意”、“有害”的专利制度也频繁发表彻底变革的呼吁, 但是现行制度未受影响, 而且帮助美国一大批创业企业获得了全球软件、互联网的霸主地位。被指控商业方法专利侵权最多的企业, 越是强有力地保护专利权, 并成为相关行业的骨干企业。

二、全球商业方法专利向无形商品大规模跨越

商业方法专利早已进入证券、教育、金融、通信、娱乐、游戏等处理虚拟产品或者服务的领域, 而且商业方法专利也大量进入知识产权、知识资本等无形商品领域。

例如, 如下专利文献涉及知识资本的交易和管理, 因此电子商务专利已经不能局限于传统商品和服务, 而要扩展到无形产品、无形资产。WO/2004/001642A1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知识资本测量方法与系统;WO/2002/057872A2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知识资本测量方法;WO/2004/109577A1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知识资本监控方法和系统;WO/2004/104865A2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知识资本分享和控制的方法与系统;WO/2006/127881A3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知识资本管理方法和设备;WO/2004/046860A2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知识资本和任务关键信息处理、组织和评估的系统与方法;WO/2000/042554A2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从知识资本获得和分配投资收益的方法;WO/2008/086594A1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从知识资本衍生权利开发、评估、推广产品的方法与系统;WO/2001/048663A2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知识资本定价方法与系统;JP2005196703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知识资本的互联网虚拟证券化机制;US20070226163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创新银行, 即一种知识财产的资本化与整合化创新商业方法。

再如, 如下专利文献涉及知识财产和知识产权管理, 因此电子商务专利已经不能局限于有形产品, 而要扩展到无形产品。WO/2011/126616A2号专利文献涉及一种知识财产交易方法;WO/2008/127337A1号专利文献涉及一种知识财产审查方法;WO/2007/119961A1号专利文献涉及一种知识财产管理系统;WO/2002/039291A1号专利文献涉及一种知识财产商业化方法;WO/2008/127339A1号专利文献涉及一种知识财产保护方法;WO/2011/123131A1号专利文献涉及一种知识财产评级平台;WO/2001/018701A1号文献涉及一种知识财产应用系统;WO/2002/009011A1号专利文献涉及一种知识财产投资方法;WO/2004/059544A1号专利文献涉及一种知识财产管理装置和方法;WO/2002/037734A2号专利文献涉及一种知识财产审计方法;WO/2009/029951A2号专利文献涉及一种知识产权担保方法;WO/2002/042877A2号专利文献涉及一种管理知识财产的用户界面;WO/2001/093081A2号专利文献涉及一种计算机执行的知识财产保全方法;WO/2008/130397A1号专利文献涉及一种知识财产证券化商业方法。

三、我国电子商务、知识财产规模近期将双双居世界第一, 需要海量商业方法专利予以保护

我国网民超过5亿居世界第一, 互联网硬件规模和容量居世界第一, 互联网终端数超过12亿居世界第一;我国电子商务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二, 电子购物人数接近2亿居世界第一, 网上金融客户接近4亿居世界第一。到2015年, 我国电子商务应用规模将居世界第一, 电子购物人数将突破6亿, 网上金融客户将突破9亿。也就是说, 到2015年, 我国多项电子商务指标将是美国的数倍之多。

在知识财产领域, 我国发明专利、商标、技术秘密、软件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大型科研项目成果等都在快速增加, 需要管理、交易, 进入商业平台, 或者电子商务平台的知识财产总规模将远超美国。

为保护我国庞大的电子商务、知识财产市场, 我国急需大规模放开商业方法专利的授权, 大力放松专利审查基准, 开展商业方法专利的全民教育、企业教育、法官教育、专利行政执法官员教育工作, 推动全社会形成理解、尊重、保护商业方法专利的新风尚。

这样, 我国就会在2015年左右储备海量的商业方法专利, 为我国电子商务、知识财产企业大力保护国内市场, 全力进军国外市场提供强有力的专利保障。

也就是说, 我国已经到了大规模放开商业方法专利授权, 放松商业方法专利审查基准的战略机遇期, 要大力鼓励企业像“种草”那样密集地部署商业方法专利。

四、互联网平台将进入全球垄断时代, 专利、市场竞争失败的结果只有消亡

忽略商业方法专利会带来巨大的企业风险。例如, 浏览器发明人产品上市时都没有部署任何专利, 其Net scape后来被轻易逐出市场;相反, 申请过一个浏览器专利的加州大学仅从微软公司就获得了5.72亿美元的专利侵权赔偿金[1]。因为浏览器完全免费, 微软忽略了对浏览器的专利部署, 结果百度、sogou、360、遨游、chro me、火狐等浏览器快速扩张, 尤其提供IM、防火墙免费软件的厂商几乎要用其强制、默认安装的浏览器产品把微软赶出浏览器市场。

面对消极的市场竞争态势, 比尔盖茨发出严重警告:失去了电脑浏览器市场, 微软就失败了一半;失去了移动浏览器市场, 微软就失败了一大半。为此, 比尔盖茨发出号召:“摧毁Google, 摧毁Chrome”。微软已调整战略方向, 积极部署面向3D网络、智能网络、互动网络、电视网络、移动网络的浏览器专利。要在下一轮的浏览器大战中, 用专利壁垒击败全部“猎食者”[2]。

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市场, 瑞星公司曾雄踞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位, 并启动了上市计划。但是, 由于没有强有力的专利壁垒阻止外部企业竞争和内部人员离职创业, 瑞星被后起的360击败, 而且后者已抢先上市。微软对浏览器的专利宽容、瑞星对杀毒软件的专利宽容都是错误的。它们不但应部署专利丛林, 而且应持续不断地用专利诉讼威慑和杀伤“侵入者”。这种宽容不能发生在我国网络搜索、网络通信、网络游戏和电子商务行业, 否则那些通过无序竞争快速顶替百度、腾讯、盛大、淘宝的新兴互联网巨头会给我们的网络安全、经济安全带来巨大损害。

百度公司2011年每天的平均收入为2706万元, 年度营业收入将在2013年超越CCTV, 成为中国最大的传媒集团、广告集团[3]。百度的搜索服务能给用户提供巨大的生产、生活、经营、管理便利, 但是很多竞争者通过绑架用户桌面、浏览器等, 让用户远离百度服务, 转而推广其他低劣的搜索服务。有的公司则建立封闭的数据库, 发展其他搜索引擎, 并禁止百度网络蜘蛛爬取其数据。这些公司通过强制推送其低劣的搜索服务占领搜索市场。为了压制、消除此类市场竞争, 百度应当建立每年500~3000项专利的部署密度 (百度历年累积仅公开了344项专利申请, 见图1) , 为外部企业和内部人员设立不可逾越的专利壁垒;同时, 百度要形成每年100~1000项专利侵权律师信和专利侵权起诉的发起密度, 持续不断地威慑和杀伤竞争对手。

为此, 百度需改变专利意识。例如, 百度旗下qunar.com网站的庄辰超总裁, 在公司三轮融资近4亿美元的情况下, 竟然公开宣称, 我们的技术没什么创新。实际上, qunar.com有很多技术创新, 可部署专利的已用核心技术数以百计。如果没有这些技术创新, qunar.com不可能成为中国旅游门户网站, 并带来巨大的现金流、业务流。改变专利意识, 就需要百度的高管们好好研究国外同行的专利和诉讼, 看看它们的专利性、专利侵权判定实例, 看看它们如何通过头脑风暴, 挖掘未来5~15年的技术构思并抢先部署专利。

腾讯、盛大、淘宝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也要这样, 用昂贵的专利战备拖垮竞争对手, 用频繁的专利攻击杀伤竞争对手, 从而化减、消除市场竞争, 确保相关市场的稳定性。

更重要的是, 在不久的将来, 互联网平台将进入全球垄断时代, 大的行业性平台将仅剩余一个或少数几个寡头, 专利、市场竞争失败的结果, 对绝大部分企业而言就是彻底消亡。

因此, 现有的互联网巨头不能纵容竞争者自由发展, 必须用专利积极封杀, 否则后者一旦做大, 会构成致命威胁。

五、互联网、电子商务、知识财产平台可获取全球信息流、客户流、通信流、资金流, 是保护国家安全的利器, 要用海量专利保护

与其他行业不同, 我国互联网、电子商务、知识财产平台可获取全球信息流、客户流、通信流、资金流, 是保护国家安全的利器。

例如, 全球服务器拥有量超过5万台的公司分别是Google、英特尔、微软、e Bay、惠普、Godaddy、亚马逊、雅虎、IBM, 全部是美国公司;它们存储了全世界大部分信息流、客户流、通信流、资金流。

其中, Google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英特尔拥有10万多台服务器, 亚马逊是全世界最大的云计算供应商, Godaddy是全世界最大的网站托管服务商。如图2所示, 进入21世纪后, 在每次对外战争中, 美国都率先发起网络战、信息战, 监控、分析、屏蔽敌国信息流、客户流、通信流、资金流。

Facebook仅拥有3万多台服务器, 在没有进入中国等大量国家的情况下, Facebook全球用户已超过10亿, 流量超过Google居世界第一;它的崛起成了email、IM、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网络通信、网络视频、网络社交等其他行业巨头的噩梦。

如图3所示, 凭借庞大的用户群体、封闭的病毒式传播机制、信息流的瞬间传播速度, 它和Google控制的全球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成了美国发起橙色革命、中东革命的利器。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国急需形成一批拥有数万台、数十万台服务器的庞大互联网平台, 并通过海量专利保护其全球性崛起。如图4所示, 我国政府可设立千亿元级的国家安全种子基金、国家科技种子基金, 向国内互联网平台注入海量资金, 支持其部署海量专利, 对国外竞争对手实施压倒性的专利包围。

图4显示, 中国专利局大力放松商业方法专利审查标准是所有战略规划实施的起点。审查标准不放松, 我国互联网企业不可能实现专利崛起, 不可能形成控制世界信息流、客户流、通信流、资金流的巨大平台, 不可能在和平时期、战争时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不可能帮我国政府和军队打赢网络战、信息战。

总之, 我国对互联网的政策取向不应是防范、压制, 而是大力扶持和引导。国家安全局、工信部、科技部、广电总局、国防部等部门设立种子基金、制定扶持政策, 国家专利局、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推动专利审查、司法实践变革, 为我国互联网企业形成海量专利储备提供商业方法专利法律环境与政策环境。只有这样, 我国互联网行业才会实现全球性崛起。

参考文献

[1]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网站.案件名称Eolas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and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Microsoft No.99C626N.D.Ill.本案使用的美国专利号为5, 838, 906.

[2]李开复.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新锐汽车公司专利战略分析 第8篇

一、外部环境分析

(一) 法律政策环境

我国于1985年颁布《专利法》, 形成了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相结合的综合体系。我国还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专利合作条约》等国际公约, 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 但在专利权立法、法律实施、执法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国务院于2008年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明确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北京市于2009年发布《调整和振兴汽车产业实施方案》, 提出加快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和示范运行, 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二) 经济环境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范围内的专利保护产生重大影响, 专利保护在国际经济、科技、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国大多数汽车公司不具有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 主要靠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根据《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 今后我国要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 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三) 竞争环境

本文以中国专利检索系统 (CPRS) 、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 (WPI) 为专利数据来源, 结合汽车工业年鉴等资料, 选取六家有代表性的汽车公司, 对其于2011年1月 (公告日) 前在我国的电动汽车专利布局进行统计, 如图1所示。

国外汽车公司的授权专利数量多, 拥有控制权力和垄断市场的法律武器。北汽福田、吉利、奇瑞等三家内资公司在华专利授权量较少, 且发明专利所占比例较低, 专利的技术含量不高。目前, 国内平均每个汽车公司的专利拥有量只有30.2件。

(四) 外部因素评估

利用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对新锐汽车公司外部环境进行评估, 制定加权评分, 如表1所示。

新锐汽车公司EFE评价矩阵的加权分数为2.23分, 基本达到平均值2.5分。新锐在外部机会得分较高、在外部威胁得分较低, 说明新锐能较充分地利用了外部机会, 但在规避外部威胁方面还有所欠缺。低技术含量和同质化的汽车产品难以满足顾客需求。

二、内部环境分析

(一) 组织结构

新锐没有独立的专利管理机构, 更没有科学的专利管理流程。研究开发部、生产制造部获得的专利由申请人自行保管, 致使大量专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专利成果的转化率仅为0.3%, 构成沉没成本。

(二) 研发能力

研究开发部的职工总数为100余人, 拥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部门总人数的85%, 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5岁。科研及生产设备较为先进, 但是后期研发投入较少。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1%~2%, 而国外汽车公司的平均值为4%~6%。

(三) 内部因素评估

利用IFE评价矩阵对新锐汽车公司内部环境进行评估, 制定加权评分, 如表2所示。

新锐的加权分数为1.88, 低于平均值2.5, 说明新锐内部环境处于劣势, 管理效率低下。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独立的专利管理部门、专利成果转化率低。

摘要:专利战略是战略管理理论与专利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专利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制定并实施的一项职能战略。文章通过专利战略分析, 明确专利战略目标和专利战略定位。

关键词:专利战略,战略分析,汽车公司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专利战略若干问题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 2001 (01) .

[2]夏云飞, 李向东.利用专利文献制定企业专利战略[J].科技管理研究, 2003 (01) .

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研究综述 第9篇

关键词: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综述,展望

1 引言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而专利又是企业知识产权中首要的、核心的内容。自1985年我国实施专利制度以来, 国内专利申请总量增长较快, 但是我国企业专利申请量过少。1994年全国企业专利申请只占总数的15%, 到1997年底全国有近七成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未提出一件专利申请;并且在现有的专利申请中,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而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发明专利申请在绝大部分年份内偏少。另外, 我国企业在国外的专利申请量也偏少, 相反国外企业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却一直大幅增加。虽然2007年国内发明专利的申请量超过了15.3万件, 但是发明专利的授权量仍以3 1945件低于国外的36 003件。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意识薄弱, 没有从传统经济体制的观念中转变过来, 不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创新, 很多科技工作者仍然“重成果, 轻专利”, 重视科研成果的申报, 轻专利的申请和保护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即使企业作出了新发明, 有的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不得要领, 从而导致专利成功申请的概率降低, 或申请成本过高、保护方式不恰当、申请国别不合理等。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WTO, 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知识产权贸易作为WTO的三大贸易之一, 因此中国也必须履行自己的承诺。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不怎么重视知识产权的研发和保护, 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压力, 因此, 如何制定恰当的专利申请策略, 提高自身竞争优势, 是摆在我国每个企业面前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外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的研究状况, 以期待对我国企业制定合理的专利申请战略提供启迪。

2 国外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研究

企业专利申请战略就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对企业的创新在投入生产之前而进行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是企业专利战略首要解决的问题, 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 主要包括是否申请、怎么申请、何时申请、向谁申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国外理论界对专利申请战略的研究

Joshua Lerner (1994) 论述了专利申请范围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认为某类商品的替代品越多, 企业专利申请的范围越宽, 此专利对企业越有价值[1]。

Grossman Jon D和 Oliver Eric (2000) 认为企业的专利申请战略首先应该从保护目的、保护范围、专利的执行程度、保护形式、申请成本等方面评估发明的市场需求, 可采取的战略包括:从成本的角度采用错位专利申请战略, 即完全或不完全专利申请战略;利用临时性专利申请战略可以观测发明是否具有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利用PCT专利申请战略可以多给予企业18个月的时间考察专利的市场价值。他们着重谈到专利申请的宽度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宽度的大小各自有各自的优点, 但是一般权利要求在20到30个之间并针对不同的权利要求应该提交相应的实物模型作为补充, 最好能够提交图片说明[2]。

Abraham Bijiu Paul和Moitra Soumyo D (2005) 研究了基本技术专利、商业申请和潜在市场的关系, 认为专利起源国与申请该专利的国家有着明显的关系[3]。

Bar Talia (2006) 认为企业采取合适的技术公开专利申请策略能够帮助企业在专利落后的情况下赶超竞争对手[4]。Baker Scott和Mezzetti Claudio (2005) 利用模型展示了采取技术公开的专利申请战略对企业进行更高技术水平研究的影响[5]。

Bhatia Vinit和Carey Gib (2007) 则认为企业的专利不是越多越好, 应该从市场意识和专利预期价值两个方面考虑企业的专利申请, 即认为利润是决定发明专利申请策略的关键因素[6]。

Fernandez Dennis和Neuenschwander Charles R (2003) 认为企业专利申请应该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在面对是否将发明申请专利时应该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是否能阻止其他竞争者进入市场、能否做为商业谈判的筹码和能否进行专利许可获利;还必须对对新发明进行评估, 评估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竞争者的技术发展程度、可替代性、市场容量、技术专有性, 认为可以在专利申请时撰写具体的专利说明书, 权利要求越宽越好, 可以保证自己的优先权, 权利要求说明书是可以打印的, 这样可以缩短专利公开时间[7]。

Golias Helen (2005) 认为企业的发明可以在不申请专利的情况下进行卖售或者投入生产, 但是不能够保证自己的专有专售权, 或者申请专利出售权或者进行专利许可。

Russell Thomv (2004) 认为专利申请时间是专利申请的关键性因素:太早的专利申请不能完全确定专利的宽度, 对手也会推测出市场的发展方向;太晚的专利申请会导致企业丧失优先权;并认为是否在公开渠道上发表过类似的技术发明也是影响专利申请时间的一个因素[10]。

Holger Ernst (2001) 探讨了企业专利申请对企业销售的影响, 认为专利申请导致企业销售的增加有时滞性。

Slate William B (2002) 针对传统的申请原创性、永久性专利和在巴黎合约内要求优先权的典型专利申请战略, 研究了在PCT条约下企业应该采取的专利申请战略。

Caulder Isis (1999) 论述了什么时候采取向国外申请的专利的战略。

对于美国与众不同的专利制度使用在先的制度, Fernandez Dennis和Huang Mengfei (2004) 认为可以利用临时专利申请最后期限的专利申请战略;Guttag Eric W (1999) 在比较了美国与其他国家专利制度不同的基础上, 为了避免由于这种制度差异造成的专利权流失, 可以充分利用美国的临时性专利申请策略[8]。

2.2 国外企业专利申请战略实践

美国IBM公司自1950年开始自行出版技术公报, 每月公开那些未申请专利的发明, 近年来IBM年申请专利仅600700件, 但刊载在技术公报上的发明却高达8 000件以上, 按照专利申请的基本原则, 这些已经被公开了的技术发明不再符合申请专利的条件, 其竞争对手也同样失掉了在此方面继续做文章的可能性。发明的公开化一方面起到了保护自己以保证自身科研只有的作用, 另一方面, 也为其专利选择的严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看出, IBM的专利申请策略再也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考虑, 在申请前有严格的筛选程序, 对不申请专利的成果采取特定的处理方式, 公开披露信息。在企业的科研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有些研究成果仅仅从经济上算帐并不具有专利申请的必要性, 但是这些发明一旦被其他有相同发明者拿去申请, 却会造成阻碍企业科研活动自由的后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IBM采取了一种公开技术秘密的办法。

为了与当今世界生产国际化、国际市场一体化趋势相吻合, SONY公司在向哪些国家申请、申请何种领域的技术专利问题上, 强调必须充分考虑公司整体的经营战略, 强调与海外投资战略相配合。SONY公司1992年以前在海外申请专利的顺序是欧洲、美国、亚洲;到1994年随着公司战略重心向亚洲市场转移, 该公司在亚洲的专利申请量已超过了美国, 1996年又超过了欧洲。

国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基本性专利的申请。专利有基本性和外围性之分, 其保护范围、市场价值均有很大差异。以往日本企业的专利数量虽然多, 但因为其基本性专利的比例比较低, 在激烈的国际技术竞争中曾经饱受外国公司的攻击之苦, 面对这种状况, 日本政府在1993年到1997年间将科研预算增加了一倍, 并突出了科技基础研究, 使1997年的科研预算达到9.6亿日元;日本企业也从日美专利战略的失利中吸取教训, 开始调整其专利战略, 由原来的打“外围”专利战转向打“攻心”专利战, 并且已经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在新一轮国际技术竞争中取得了有利地位[9]。

高度重视“朝阳专利”的申请, 将专利申请与产业发展规划及技术发展走向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工业产业有“朝阳产业”、“夕阳产业”之分, 专利的分布领域与之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国外企业在确定自己专利战略时注意到了这个情况, 分析其专利申请的公布领域就可以看到其明显的选择性。以石油化工行业的情况为例, 国外企业在华申请专利的数量和投入的力量主要集中在新兴的高分子材料领域, 自1985年以来国内外申请的专利数量为1 123件, 其中国内131件, 国外992件, 两者分别占总量的11.7%和88.3%;同高分子材料领域申请量洋洋大观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氮肥、氯碱等传统工业领域则显得门庭冷落。

3 国内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研究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还不长, 企业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 对企业知识产权不够重视, 导致了国内学者对于专利申请战略的研究滞后;而且国内对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少,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 国内对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的内容研究和影响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确定因素的定性分析上, 而对于企业实践运用的研究非常少。

何海帆 (1996) 提出了企业要根据国家专利法的规定和企业的重要性确定专利类型的申请, 并且还要注重专利权利要求书的撰写策略。

谢英和汪晓 (2004) 在探讨企业专利申请的现状和重要性后拟定了企业专利申请战略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的原则, 以及以专利信息为基础决定发明申请决策、内容决策、类型决策、地域决策、时机决策[10]。杜伟、刘保玲和李庆芬 (2001) 在此基础上认为企业专利申请战略还应该包括专利网规划专利申请策略, 明确专利保护的领域。

逯长明 (2007) 认为企业在传统的专利申请战略中忽略了专利申请的成本问题[11]。

赵超站 (2005) 从专利审查的角度, 认为企业的专利申请策略应该综合考虑申请类型、时间掌握、提交资料等方面, 充分利用法律制度保护自己的竞争优势。

何瑞莲 (2005) 从避免诉讼的角度谈了专利申请的策略主要有英文撰写专利申请案避免专利权的流失、根据市场变化提交后续申请提出新的权力要求、权利要求的分类领域越宽越好、选择有工程师经验的专利律师提交专利申请、应有常年代表的律师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复杂专利纠纷[12]。

张军和卫聪玲 (2004) 认为一定的专利申请策略是有效地提出专利申请进而取得专利保护的前提和关键, 企业专利申请策略包括:认真分析专利申请的必要性、恰当评估专利申请的可行性、准确把握专利申请的良好时机、充分利用企业优先权原则、正确选择申请国及申请途径。

冯晓青 (2000、2007) 对于企业的专利申请战略内容分别分析了影响这些战略决策的因素[13,14] (见表1) 。

晋海 (2007) 认为有效的专利申请策略是企业改善专利申请质量、提高专利拥有量和质量的关键, 从而提出了企业专利策略还应该包括:充分论证专利申请的必要性、认真研究专利申请的可行性[15]。

陈燕 (2006) 把企业的专利申请策略运用到了企业的预警机制中, 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专利网战略、技术公开策略和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策略在企业预警机制中的运用。

赵霞和李宏奇 (2004) 主要针对农药和化合物这个具体行业提出了具体的专利申请策略:认识专利申请的目的, 恰当选择申请专利的时机、合理使用基本专利申请, 利用专利权控制基本技术、采取网状专利 (外围专利) 申请, 扩大保护范围、在产品输出国实施专利申请, 以占领国际市场、充分了解专利申请程序, 合理掌握专利公开时间 (可以在许可范围内观察市场情况, 拖延公开时间) 。宋江秀 (2003) 根据自己多年的专利审查经验分析了中药行业的专利申请策略, 详细描述了中药的专利申请决策、时机决策和类型决策, 认为中药的申请类型主要有产品发明专利、方法发明专利和用途发明专利。

4 结论及研究展望

综合上面的论述, 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利申请战略的内容:申请时机、申请类型、申请决策、国别决策等方面的定性研究, 缺乏定量方面的研究, 缺乏可操作性。笔者认为今后对于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的研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把企业专利申请战略内容结合经济管理学的基本方法、模型进行定量研究;

(2) 建立一套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的评价指标, 提高企业专利战略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3) 结合中国国内各个具体行业和国内特有的三大专利, 设计出适合于不同行业、不同专利的专利申请战略。

农业机械专利战略

农业机械专利战略(精选9篇)农业机械专利战略 第1篇一项核心生产技术的归属往往是竞争企业争夺的焦点, 也是涉及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