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前列腺炎
难治性前列腺炎(精选7篇)
难治性前列腺炎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对象为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在本院住院, 最后确诊为腮腺炎的患儿。其中以难治性腹痛为首发表现有26例, 其特点为腹痛的治疗效果差或迁延48小时以上。另外, 从其他资料完整的典型腮腺炎患儿中抽取40例, 排除以脑炎为首发症状者。
1.2 分组资料
以难治性腹痛为首发表现的26例为腹痛组, 另外抽取的40例设为典型组。腹痛组男17例, 女9例;平均年龄9岁。典型组男26例, 女14例;平均年龄8岁。
1.3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腹痛组2 6例中发热2 3例 (8 8.5%) 。典型组40例中有腹痛18例 (45.0%) , 发热37例 (92.5%) 。腹痛组的发热率略低于典型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 P>0.05) 。
1.4 两组血尿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比较 (表1)
[例 (%) ]
由表1可见, 腹痛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血脂肪酶升高的百分比均高于典型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2)
[例 (%) ]
由表2可见, 腹痛组的胰腺炎、脑炎发生率均高于典型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两组疗效与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病例均全部治愈。腹痛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2.6±7.1) d, 典型组为 (9.3±5.8) d;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7, P<0.05) 。
2 讨论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症, 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 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病毒, 感染人体时, 先进入呼吸道细胞中繁殖, 然后经血流传播到组织中。该病毒具有嗜腺体特性, 唾液腺和其他腺体最易感染。除了腺体外, 该病毒还容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由于其对机体各脏器的亲和力和侵袭力不同, 加之机体免疫状态的差异, 感染后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难治性腹痛是腮腺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除了病毒直接侵犯肠道引起腹痛外, 合并胰腺炎、胰腺肿胀刺激包膜等也是引起腹痛难治的最常见原因。另外, 由于腺体受影响可影响消化功能, 造成胃肠功能紊乱, 也可引起腹痛。由于难治性腹痛可发生在腮腺肿胀之前, 容易造成误诊。本组26例, 病初时均未诊断为腮腺炎。所以在腮腺炎流行季节, 特别是对难治性腹痛的患者要注意是否由腮腺炎引起。
本组资料显示, 以难治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腮腺炎在临床有其明显的特征。腹痛组的发热率及治疗效果与典型组比较, 无明显差别;但在血、尿淀粉酶和血脂肪酶升高比例, 胰腺炎和脑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腹痛组明显高于典型组, 且住院时间较长。这提示, 以难治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腮腺炎患儿, 病毒侵袭范围明显较大或患儿免疫功能较差, 导致这些患儿感染程度较重、并发症较多。
难治性前列腺炎 第2篇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081-01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叫乳腺导管扩张症,多发于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化脓性疾病,本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是做手术,如果治疗不当,可使病程漫长,反复发作,形成瘘管而经久不愈,致乳房损坏严重,或被切除。笔者治疗了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臨床资料 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大72岁,最小23岁。均为非妊娠哺乳期患者,并多是单侧乳房发病,病程最短26天,最长10年余。复发3~5次者42例,5次以上者18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有反复发作的病史、临床表现、血常规、C反应蛋白、B超检查、钼靶、穿刺液细胞学涂片进行确诊,部分难以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行乳房穿刺活检确诊。临床表现为病变反复发作局部可有红、肿、痛等症状,并在乳晕周围或乳腺实质出现肿块,或出现皮肤粘连、乳头回缩、局部水肿以及腋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或肿块软化形成脓肿,穿破后形成经久不愈合的瘘管。病理表现为乳晕下导管有阻塞,引起导管扩张,管壁上皮萎缩,管内积聚的类脂质及上皮细胞碎屑腐蚀管壁后,在管壁周围的脂肪组织内见有片状的浆细胞浸润。还不同程度地伴有脾胃虚,四肢欠温,舌质淡,脉细等表现。
2、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zY/T001.2-94)):①治愈:肿块消失,瘘管愈合。②好转:红肿热痛消失,肿块缩小,瘘管近愈。③未愈:肿块不消,瘘管不愈。
3、治疗方法
3.1 升阳益胃汤合阳和汤加减内服治疗 升阳益胃汤合阳和汤加减(党参、黄芪、归身、川芎、羌活、独活、干姜、川连、枳壳、甘草、荆芥、熟地、肉桂),水煎2次,混合后共600ml,分2次服,中药内服贯穿病程治疗的全过程。乳房形成脓肿者在B超定位下行脓肿火针洞式引流术,使烙口内壁产生焦痂附着,形成一个内壁光滑的圆形通道,使脓液通畅排出,配合提脓药捻引流术,可达到“腐去肌生”的效果。屡管形成者配合搔刮、捻腐、拖线、垫棉绷缚、乳腺导管冲洗等治疗。经上述治疗后全身症状消失,乳房红肿疼痛消失,屡管愈合,B超显示无异常者,元需手术治疗。
3.2 手术治疗 如果病情得到控制,乳房局部肿痛等炎症反应消失,皮肤色泽恢复正常肿块缩小至2cm以下,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脓腔消失或脓腔直径缩小于lcm以内,瘘管减少、缩小或纤维化者,则进行手术治疗。本组中有38例行手术治疗,均行病变导管切除术、病灶清除术,并采用1期缝合术。
3.3 术后处理 术后留置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乳头供血情况,保持敷料干爽。
4、结果
60例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经升阳益胃汤合阳和汤加减治疗后,28例治愈,占46.67%,无需手术治疗,随访无复发;余32例,占53.33%,经手术和中药治疗全部康复,总有效率100%。所有病例治疗时间最短16天,最长58天,平均32天。术后切口1期愈合最短7天,最长16天,平均9天。术后随访时间最长2年半,最短3个月,无复发病例,乳房外形保持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
5、讨论
难治性前列腺炎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年龄20~45岁;其中稽留流产35例, 不全流产21例, 药物流产12例, 中孕引产12例, 90例患者均因难治性宫腔组织残留而进行清宫手术, 因残留组织物和宫壁粘连致密无法刮出后进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生化汤治疗。同时, B超检查也显示宫内残留组织依然存在, 最大者53mm×16mm, 最小10mm×17mm, 平均33.4mm×11.7mm。两组患者年龄、残留物体积和清宫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序贯使用。服用米非司酮36~48h后, 再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400~600μg。两药连续服用2周, 记录患者阴道出血量, 1周后复查B超了解宫内组织排除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的成功率、促宫颈成熟情况、术后2h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见表1。
表1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疗效表
病例数90例成功率 (%) 90%
术后2h出血量 (m L) 103.5~178.2不良反应情况 (例) 6
3 讨论
由于难治性宫内组织物残留病程长, 残留物导致周围组织反复感染, 炎性渗出物包裹、机化而使残留物且和子宫壁产生粘连, 这类患者阴道均有不同程度出血, 出现“残留-感染-出血”恶性循环[3]。
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 并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及抗雌激素活性, 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 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 对受孕动物各期妊娠均有引产效应, 可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在有效剂量下对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影响。由于该药不能引发足够的子宫活性, 单用于抗早孕时不完全流产率较高, 但能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同时米非司酮具有软化和扩张子宫颈的作用, 故临床常用于抗早孕、催经止孕、胎死宫内引产。其抗早孕机制主要是通过与孕酮竞争受体, 使孕酮维持蜕膜发育的作用受到抑制, 胚囊从蜕膜剥离。米非司酮能明显增加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米非司酮和前列腺素类药物序贯用药, 可提高完全流产率, 米非司酮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亦有一定结合率。
米索前列醇是人工合成的PGE类似物, 可使宫颈结缔组织释放多种蛋白酶, 使胶原降解, 促使宫颈纤维组织软化;使构成基质的葡聚胺糖成分从硫酸软骨素转变为更亲水性的透明质酸, 使宫颈因水分增加而软化。同时, 还可通过兴奋子宫肌层, 刺激子宫内源性前列腺素继续上升, 引起类似正常分娩时的高频率、高幅度、有节律的子宫收缩。米非司酮片与前列腺素药物序贯合并使用, 可用于终止停经49d内的妊娠[4,5,6]。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济源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运用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患者90例, 发现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的成功率、促宫颈成熟情况均较好, 术后2h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少, 其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源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运用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患者90例, 用药2周后两组患者复查B超。结论 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同时治疗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效果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难治性宫内组织残留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762-1763.
[2]施杞.现代中医药运用与研究大系[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5:164.
[3]黄春玲, 吕玉萍.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8, 19 (2) :109-110.
[4]毕博, 孙兰军.Leep刀在宫颈病变的运用[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2009, 21 (3) :59-60.
[5]李东晓.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68例临床分析[J].中华当代医学, 2010, 8 (7) :167-169.
难治性前列腺炎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5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在发现有产后出血后,立即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按压和纱布填塞等方法治疗无效。
50例产妇中,年龄最大为37岁、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为(28.62±2.33)岁。孕次为1~4次,平均为(2.31±0.44)次;孕周为38~42周之间,平均为(38.99±1.01)周。50例产妇中,剖宫产21例,自然阴道分娩29例。其中有胎盘早剥患者3例,胎儿为巨大儿2例,羊水过多1例,双胎1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次、孕周等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胎儿娩出后,产妇出现了产后出血,且经过子宫按摩、纱布填塞和催产素静脉滴注等效果不佳。
对照组患者继续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包括宫体注射催产素、给予抗休克、输液和输血治疗措施。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患者常规护理无效后在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剂量为250mg。治疗无效患者再次使用,最高能使用4次250mg。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产后出血时间和出血量。出血量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计算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
1.4 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0.05时,为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产后出血量和出血时间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注:#P<0.05,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止血时间快,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少,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量,并减少由于产后出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我院在工作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药物水溶性较强,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且半衰期长,药物使用剂量小[2,3]。同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一种钙离子载体,还可以促进并协调子宫的收缩,有效地刺激缝隙连接,关闭血窦,进而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
同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还可以反复使用,对由于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效果较好,药物除了利用钙离子载体作用外,还能够抑制腺苷酸环化酶[4],达到较好的子宫协调作用。患者在使用后能够快速吸收,快速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较好的药物浓度[5]。
而临床医师为了更好地治疗产后出血,也需要注意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胸闷等,医师要密切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进行治疗,对症处理。
从本次实验结果表1中也可以观察到,实验组止血时间快,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少,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好,可以快速地为患者止血,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实验组止血时间快,出血量少,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好。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杨国庆,於利刚.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治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2-53.
[2]余艳萍,孔紫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应用时机及效果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3):1093-1095.
[3]权哲峰,池萍,田航,等.盐酸戊乙奎醚减少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2):134-136.
[4]姜祥兵,贺漪,李力,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中使用时机及药物经济性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1):2925-2927.
难治性前列腺炎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4年9月本科收治的20例HRPC患者, 年龄55~84岁;18例患者曾行双侧睾丸切除术, 2例行亮丙瑞林去势治疗, 20例患者均不止行一种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化疗前的TPSA为32.4~524.2 g/L, 平均198.5 g/L;所有患者均出现骨转移, 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 (NRS) 进行疼痛评分, 0期5例, Ⅰ期8例, Ⅱ期5例, Ⅲ期2例;经CT或者MRI检查, 发现2例肝转移, 1例肺转移, 1例淋巴结转移, 1例膀胱转移, 1例颅内转移;肝脏转移灶最大直径约4.5 cm, 肺转移灶常为多发, 最大者直径约2.5 cm, 颅内转移者转移灶常为多发, 最大者直径约2.0 cm, 膀胱转移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 彩超常提示膀胱壁不规则增厚。20例患者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通过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 行内分泌治疗后, 出现病情恶化, 超过3次测得PSA上升, 睾酮值达到去势标准 (<50 nmol/L) 。放弃雄激素去势治疗后PSA升高者;5个月以上未行放化疗。全部患者KPS评分60分, 预计的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 有客观的可测量病灶, 具备可评价的临床症状等观察指标以评价近期疗效;化疗前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无明显的化疗禁忌。
1.2 化疗方案
多西他赛, 用量75 mg/m2, 化疗第1天, 静脉滴注;卡培他滨, 每日按1250 mg/m2总量, b.i.d., 化疗第1~14天;总共21 d算1个周期。适当口服地塞米松, 以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可常规予恩丹司琼等止吐药, 防止呕吐反应, 当出现粒细胞减少症时, 可予瑞白等粒细胞刺激因子对症处理, 防止骨髓移植。
1.3 化疗效果和毒性反应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 下降50%以上, 视为有效, TPSA下降不超过50%的, 视为稳定;TPSA升高者, 视为无效;按照美国癌症研究所的实体瘤评价标准[2]来评估可测量病灶的实体瘤效果, 近期效果按“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标准评估;治疗后KPS增加>10分的视作生活质量改善, KPS无变化或者波动<10分, 视作稳定, KPS减小幅度超过10分, 视作降低。评价化疗前后的骨痛NPS评分, 药物毒副反应:根据WHO制定标准, 分为0~Ⅳ度。
2 结果
2.1 近期的化疗效果
20例患者中失访1例, 1例因化疗副反应放弃治疗, 没有化疗副反应至死亡患者, 剩18例可以评价效果。13例患者TPSA有效, 有效率77.2%, 13例患者当中, 4例患者TPSA值治疗后降到正常范围 (<4 ng/L) , 9例下降超过50%;3例PSA下降<50%, 2例PSA水平持续上升, PSA有效持续时间2~12个月 (中位数6个月) 。13例PSA有效患者当中, 9例患者为完全缓解, 2例为部分缓解, 2例为稳定。生活质量评价:10例患者改善, 6例为稳定, 2例为降低。18例患者中, 11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骨痛。13例PSA有效的患者, 其中7例骨痛评分从化疗前Ⅱ、Ⅲ、Ⅲ、Ⅱ、Ⅰ、Ⅱ、Ⅱ降为Ⅰ、Ⅱ、Ⅱ、Ⅰ、0、0、Ⅰ;2例PSA稳定患者1例骨痛减轻, 1例无改变;PSA无效患者, 骨痛加重, NRS评分, 增加了1分。
2.2 化疗副反应
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 (6例出现Ⅰ~Ⅱ级骨髓抑制, Ⅲ~Ⅳ级骨髓抑制2例) , 3例出现静脉炎, 3例口腔炎, 9例出现不同程度脱发, 7例出现轻度乏力, 5例出现甲床颜色改变, 8例出现不同程度胃肠道反应, Ⅲ~Ⅳ度手足综合征3例, 经过对症处理后可继续顺利完成疗程。
3 讨论
HRPC被公认为前列腺癌的最后发展阶段, 国内外研究表明, HRPC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化学药物进行治疗, 而目前公认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方案化疗是治HRPC的标准方案[3,4]。但这个治疗方法需要患者长期口服激素, 对老年患者的化疗副反应大。因此, 探索高效而化疗副反应相对低的新的HRPC化疗方案是目前以至未来研究HRPC新的方向。卡培他滨, 作为新一代氟尿嘧啶类的复合物, 口服后以原型进入消化道黏膜, 通过胸腺嘧啶磷酸化酶的作用, 在肿瘤细胞内转变为5-Fu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其生存期及毒副作用方面更具优势[5]。国外临床实验表明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对HRPC有较高的近期有效率, 并且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6]。作者的研究发现, 18例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化疗, 13例患者TPSA有效, 有效率72.2%, 13例患者当中, 4例患者TPSA值治疗后降到正常范围 (<4 ng/L) , 9例下降超过50%, 血清PSA显著降低, 这意味着本方案可能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值得大量样本进一步研究。
Tannock等[3]在TAX327和SWOG9916实验中发现, 多西他赛联合化疗方案使约35%~40%患者疼痛显著缓解。作者的研究表明, 18例患者中, 11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骨痛, 13例PSA有效的患者, 其中7例骨痛评分从化疗前Ⅱ、Ⅲ、Ⅲ、Ⅱ、Ⅰ、Ⅱ、Ⅱ降为Ⅰ、Ⅱ、Ⅱ、Ⅰ、0、0、Ⅰ;2例PSA稳定患者1例骨痛减轻, 表明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对HRPC患者的疼痛疗效明显。肿瘤转移灶的评价上, 4例患者具有可测量的病灶, 其中CR 0例, PR 2例, SD 2例, PD 0例, 同时转移灶造成的症状也有减轻, 也证明了本方案的有效性。
Hervonen等[1]研究表明, 多西他赛、泼尼松联合化疗, 其主要副反应是骨髓的抑制、呕吐和不同程度的脱发。本研究发现, 出现骨髓抑制 (6例出现Ⅰ~Ⅱ级骨髓抑制, Ⅲ~Ⅳ级骨髓抑制2例) , 3例出现静脉炎, 3例口腔炎, 9例出现不同程度脱发, 7例出现轻度乏力, 5例出现甲床颜色改变, 8例出现不同程度胃肠道反应, Ⅲ~Ⅳ度手足综合征3例, 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可继续顺利完成疗程, 未出现急性过敏、药物血管外渗漏病例, 可见本化疗方案的毒副作用与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化疗相比, 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对大部分患者是安全的。
因此作者认为,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RPC疗效确切, 毒副反应相对较小, 耐受性好, 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值得临床上推广引用。
摘要: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HRPC患者按照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生活质量KPS评分、骨痛NRS评分、可测量病灶变化, 并评价毒副反应。结果 20例患者中失访1例, 1例患者因药物毒副作用无法坚持完成化疗;18例患者中共完成70个化疗周期, PSA有效率72.2% (13/18) , 有效持续时间2~12个月;13例PSA有效患者, 4例有可测量病灶, 完全缓解5例, 部分缓解2例, 稳定2例;生活质量KPS评价中, 改善12例, 稳定5例, 降低1例;存在不同程度骨痛的有11例, 其中7例PSA有效患者, 其骨痛NRS评分均下降。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不同程度脱发, 未出现急性过敏、药物血管外渗漏病例。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HRPC患者, 疗效确切, 毒副作用小,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西他赛,卡培他滨,前列腺癌,激素抵抗性
参考文献
[1]Hervonen P, Joensuu H, Joensuu T, et al.Biweekly docetaxel is better tolerated than conventional three-weekly dosing for advanced hormone-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Anticancer Res, 2012, 32 (3) :953-956.
[2]Tsuchida Y, Therasse P.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new guidelines.Med Pediatr Oncol, 2001, 37 (1) :1-3.
[3]Tannock IF, de Wit R, Berry WR, et al.Docetaxel plus prednisone or mitoxantrone plus prednisone for advanced prostate cancel.N Engl J Med, 2004, 351 (15) :1502-1512.
[4]Petrylak DP, Tangen CM, Hussain MH, et al.Docetaxel and estramustine compared with mitoxantrone and prednisone for advanced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Nengl J Med, 2004, 351 (15) :1513-1520.
[5]Mikhail SE, Sun JF, Marshall JL.Safety of capecitabine:a review.Expert Opin Drug Saf, 2010, 9 (5) :831-841.
难治性前列腺炎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2月—2010年3月入院的96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 均符合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条件。将9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3例, 年龄65岁~84 岁, 平均74.5岁, 临床表现大多以下尿路梗阻症状为主, 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潴留、血尿。 全部病人有多发性骨转移灶, 无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及消化道梗阻, 化疗前24 h均无恶心、呕吐, 未用止吐药物。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化疗方案
多西紫杉醇50 mg/m2, 第1天, 3周静脉输注1次, 联合泼尼松5 mg口服, 每日2次, 第1天~第21天, 21 d 为1个疗程。所有病人观察2个化疗周期, 且化疗均在相同时间段完成 (每日12:00前) 。治疗组化疗前1 d开始20%甘露醇125 mL静脉输注, 每日2次, 连用3 d。化疗前30 min用多西他赛5 mg加入5%葡萄糖100 mL中静脉输注, 连用3 d。 化疗前1 d口服地塞米松8 mg, 12 h 1次, 连用3 d。对照组不服用地塞米松, 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完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采用“填表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即设计“HRPC围化疗期个体化护理表”, 分5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了解入院时的病史及全身疾病。第2阶段:主要评估化疗时的各项检查情况, 原有疾病控制情况等。第3阶段:主要了解病人年龄、文化、职业、家庭、心理反应等不同情况。第4阶段:评估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护理问题及心理需求, 制订护理措施。第5阶段:评估化疗是否顺利完成, 有无并发症。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在化疗前、化疗中和化疗后给予个体化化护理, 观察化疗期间至次日24 h内消化道不良反应情况。
1.2.2 个体化护理
1.2.2.1 化疗前沟通与心理护理
接受化疗的病人都是晚期前列腺癌病人, 年龄大、身体虚弱、并发症多, 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内分泌治疗, 对自己的病情都有所了解, 而对于抗肿瘤化疗还是比较陌生。责任护士首先与医生沟通, 了解化疗方案和化疗时间、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给药时间和注意事项。然后多与病人交谈, 给予关心、安慰与支持, 同时家属给予病人精神方面的支持, 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对首次接受化疗的病人, 护理人员应解释化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但不必过多强调会产生恶心、呕吐, 以免造成病人的紧张情绪。在化疗中曾经有恶心、呕吐经历的病人, 对当时机体产生强烈的不适感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要强调化疗的重要性, 做好心理疏导, 让病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化疗前指导病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食谱, 饮食不宜过饱, 饮食要清淡, 温热适中, 过分甜腻或脂肪过多的食物易引起呕吐, 热食比温热食物易引起呕吐, 偏酸的水果或硬糖、酸泡菜可缓解恶心。
1.2.2.2 化疗期间观察与护理
首先要给病人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病房应避免强烈的阳光照射、噪声刺激以及强烈的气味等, 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和光线柔和。根据病人情况分别给予止痛、镇静等药物, 让病人化疗前晚上充分睡眠和休息。根据每个人的习惯和要求将病床的位置调整到病人自己感觉舒适的位置, 避免长时间输液造成身体的疲劳和不适。根据个人不同需求鼓励病人听听音乐或选择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或多与同室病友聊天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从而使其心情放松。护士化疗药物的配制过程中, 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严格无菌操作。化疗期间护士要15 min 巡视病人1次, 对病人要态度和蔼, 根据药物特性和病人输液过程中的感受调整给药速度, 严密观察化疗药物副反应及使用止吐药物后病人有无发生椎体外系反应,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对症处理, 加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发生恶心或预感恶心、呕吐时嘱病人深呼吸, 分散注意力。每次呕吐后用病人感兴趣的液体漱口。
1.2.2.3 化疗后的护理
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症状通常在化疗结束后也随之消失。个别病人症状会延迟发生在化疗后24 h, 甚至持续几天。化疗后护士仍要多和病人沟通, 鼓励病人适当活动, 指导病人饮食。了解病人的机体反应、心理状况及日常需要, 给予个别护理指导。
1.2.3 疗效判定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消化道急性和亚急性反应的分度标准[2]。0 度:无恶心;Ⅰ度:恶心;Ⅱ度:暂时性呕吐;Ⅲ度:呕吐需治疗;Ⅳ度:难以控制的呕吐。预防用药后无恶心症状为预防恶心有效;预防恶心有效及虽有恶心症状, 但无呕吐为预防呕吐有效。疗效评定根据呕吐的分度:0度完全缓解 (CR) , Ⅰ度部分缓解 (PR) , 有效率为CR+PR (%) 。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各组止吐方法有效率比较采用χ2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泌尿系统肿瘤, 国内文献报道临床前列腺癌的发病成倍增长[3,4], 其治疗方法以内分泌治疗为主, 治疗初期都能控制病情, 但经过中位时间14 个月~24 个月后, 大多数病人将逐渐发展为HRPC。姑息治疗和 (或) 全身化疗作为HRPC主要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5]。化疗过程中的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是化疗药物常见的毒副反应,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使肠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 (5- HT3) , 5- HT3刺激周围和中枢5- HT3 受体, 从5- HT3受体激动释放的神经冲动传导至呕吐中枢及化学感受器触发区, 达到兴奋阈值, 产生恶心、呕吐[6]。多西他赛作为第二代止吐药, 与5- HT3 受体结合的特异性最高, 能选择性阻断呕吐反射中外周神经元突触前5- HT3受体兴奋, 控制恶心、呕吐的发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轻中度镇吐作用, 尤其与多西他赛合用时, 本研究中较好的临床效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近年来, 多西他赛的研发为前列腺癌的化疗开辟了崭新的前景, 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成为了HRPC治疗的一线化疗方案。本组都是年龄超过64岁的晚期前列腺癌病人, 生理机能衰退, 肝脏合成、解毒功能也逐渐减弱, 肾脏排泄、清除功能、骨髓再生功能及储备功能减弱, 全身功能状态差, 化疗导致的细胞毒药物副反应是临床制订化疗方案时较为棘手的问题。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容易造成病人的恐惧和紧张心理, 甚至导致病人拒绝或者中断化疗的实施, 直接影响前列腺癌的化疗效果。为了减少消化道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采用了小剂量 (50 mg/m2) 而非常规的 (75 mg/m2) 多西他赛化疗方案, 联合地塞米松短期口服, 配合化疗期间的个体化护理措施, 有效减少了恶心、呕吐的发生, 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本研究而采用“填表式”的调查方法, 能快捷、准确对病人病情进行分析, 合理制订和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 提高护理质量, 杜绝护理并发症。肿瘤化疗过程中, 在有效运用止吐药物预防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的基础上, 通过护士化疗前与病人针对性的沟通, 做好心理准备和身体准备;化疗进行中根据不同个体采用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确保化疗顺利进行;化疗结束后, 仍严密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总之, 本研究通过运用个体化的护理手段, 加强医患双方在化疗过程中心理上的沟通, 取得彼此相互信任, 做到护理上有的放矢, 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建立化疗过程中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副反应的信心, 为前列腺癌病人减轻化疗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四维, 祖雄兵, 宁坷平.重视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化学治疗[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09, 1 (4) :193-196.
[2]高华.枢复宁与大剂量胃复安联合应用预防化疗恶心、呕吐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0, 20 (6) :373.
[3]顾方六, 刘玉立.50年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发病和构成情况的变迁[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2, 23 (2) :88-90.
[4]叶定伟.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和中国的发病趋势[J].中华外科杂志, 2006, 44 (6) :362-364.
[5]Mendiratta P, Armstrong AJ, George DJ.Current standard and investi-gational approaches to the management of hormone refractory prostatecancer[J].Rev Urol, 2007, 9 (Suppl 1) :9-19.
难治性前列腺炎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3月—2015年3月到我院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的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处于4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6±3.4)岁;病程处于2.5~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3±2.7)年。50例患者均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接受根治切除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等临床基本指标接近均衡,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开展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2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手术知识宣教、术后体征观察。
1.2.2 试验组
试验组26例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分为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三个时段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手术前: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大多数患者术前对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明确患者焦虑的根源所在,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格特点等针对性给予个性化心理疏导,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此外,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巡视,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对患者相关知识宣教,介绍手术大体操作、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预期的效果,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感。由于大多数患者的年龄较大,性格孤独、固执、思想保守,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中保证语气的亲切,态度友善,尽量通过通熟易懂的话语将相关的疾病知识传达给患者,告知患者手术时间、体位,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2)手术中:告知患者放松身心,有效配合医护工作。并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时刻守在身边,无需紧张。在各项护理操作进行过程中,尽量做到快、准、稳、轻[2]。
(3)手术后: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测,平均30分钟进行一次血压、脉搏监测。如若患者出现血压降低或自身不能解决的情况,应该立即告知医生。此外,注意观察患者的切口引流情况,查看是否出现局部活动性出血现象,以医嘱为指导,针对性进行处理解决。确保患者切口引流通畅,对引流液的数量、性质以及颜色进行准确记录。一旦发现这些指标出现异常,要立即告知医生[3]。
1.3 评价标准
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以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评分标准为依据,对护理质量进行科学评估[4]。满意度:设计问卷调查,选项主要设置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层面,调查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为P<0.05,则数据比对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91.3±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3.4)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指的是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关心和爱护患者,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去了解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最大程度将患者的痛苦减轻,促进医护效率提高[5]。本文研究证实,人性化护理切实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均达到一种满足、舒适的状态,康复速度较快,且护患之间建立起了友好的关系。
因此,给予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人性化护理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利于提高患者对手术和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娄丛玲.前列腺切除28例治疗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4,(03):231-232.
[2]杨莉,郑艳华,张娜,袁鸿羽.改良式前列腺切除的方法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5,(01):58-59.
[3]刘金艳,何海英,崔醒梅.89例前列腺切除患者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73-174.
[4]李艳春,杨春兰.前列腺切除病人的卫生康复指导[J].吉林医学.2014,(01):154-155.
难治性前列腺炎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