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精选18篇)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1篇
《念奴娇•插天翠柳》
宋•朱敦儒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链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赏析】
开篇“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以问句领起,不问明月几时而有,却问明月被何人推到天空的,问得十分奇丽。“插天翠柳”并不是极言柳树之高大,而是作者躺在藤床上,从柳树下仰望天空时的真实所见:翠柳伸向天空,直插天际,尤为壮观。而柳梢的一轮明月,不知何时就出现了,好像是被人无端推到柳梢似的。“推”字用得奇巧,因明月形圆如轮,用“推”字则极其符合明月的特点。这几句描写的景象既是作者眼前所见,又加入了想象的成分,虽然景物极其普通,不过是“月上柳梢头”之景,作者却描摹得十分奇特而又逼真,给人以真实的体验。接下来的几句写的是幻想之境,作者飘飘然“飞入瑶台琼阙”,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笙箫”和“环佩”之声,当他回顾天空时,看到“闲云收尽”,海光与月光交映生辉,炼成一片令人眩惑的景象。
下片写关于月亮的传说,抒发自己的见解。作者通过清空的笔触,勾画出一个美丽、纯洁、没有贪欲的境界,似乎有意与充满烽烟势焰的人间对立。故前人或谓其为“不食烟火人语”。
扩展阅读:朱敦儒的人物简介
朱敦儒,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他是宋代词人,河南(今洛阳)人。他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靖康、建炎年间,隐居故乡,写就了许多描写洛阳自然山水和名胜风物的词作。
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两次举荐为学官而不出任。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朱敦儒,言敦儒有经世之才。高宗于是下诏任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敦儒仍不肯受命,在众亲朋的劝说下,他方应诏前行。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后因发表主战言论,并与主战派李光等人一道,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于1149年被免职。不久,上疏请求退居嘉禾,晚年在秦桧的笼络下出任鸿胪少卿。
朱敦儒的贡献是在文学创作上,其词作语言流畅,清新自然。他的词风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的词风激昂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由于家庭富裕,所以早年居洛时,经常狎妓怡游,寻访洛阳一带的山川名胜。他在后来所写的词中,曾对这段浪漫快乐的生活做过深情的回忆。在《雨中花》中写道:“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在《临江仙》中写道:“生长西都(洛阳)逢化日,行歌不记流年。花间相过酒家眠。乘风游二室,弄雪过三川。”词中提及的伊川、洛浦二室(嵩山的太室峰、少室峰)、三川(伊水、洛水、黄河,泛指河洛大地)都是洛阳一带的山水胜地。“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与疏狂。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他的轻狂和傲骨,通过这几句激情洋溢的词,表现得淋漓尽致。
扩展阅读:朱敦儒的词作
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奏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鹧鸪天
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
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
鹧鸪天
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忍他寒。拖条竹杖家家酒,上个蓝舆处处山。
添老大,转痴顽。谢天教我老来闲。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间。
一落索
惯被好花留住。蝶飞莺语。少年场上醉乡中,容易放、春归去。
今日江南春暮。朱颜何处。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
好事近渔父词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好事近渔父词
渔父长身来,只共钓竿相识。随意转船回棹,似飞空无迹。
芦花开落任浮生,长醉是良策。昨夜一江风雨,都不曾听得。
好事近渔父词
拨转钓鱼船,江海尽为吾宅。恰向洞庭沽酒,却钱塘横笛。
醉颜禁冷更添红,潮落下前碛。经过子陵滩畔,得梅花消息。
好事近渔父词
短棹钓船轻,江上晚烟笼碧。塞雁海鸥分路,占江天秋色。
锦鳞拨刺满篮鱼,取酒价相敌。风顺片帆归去,有何人留得。
好事近渔父词
失却故山云,索手指空为客。莼菜鲈鱼留我,住鸳鸯湖侧。
偶然添酒旧壶卢,小醉度朝夕。吹笛波楼下,有何人相识。
好事近渔父词
猛向这边来,得个信音端的。天与一轮钓线,领烟波千亿。
红尘今古转船头,鸥鹭已陈迹。不受世间拘束,任东西南北。
临江仙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浪淘沙康州泊船
风约雨横江,秋满蓬窗。个中物色尽凄凉。更是行人行未得,独系归艎。
拥被换残香。黄卷堆床。开愁展恨翦思量。伊是浮云侬是梦,休问家乡。
朝中措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郦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朝中措
登临何处自销忧。直北看扬州。朱雀桥边晚市,石头城下新秋。
昔人何在,悲凉故国,寂寞潮头。个是一场春梦,长江不住东流。
朝中措
当年弹铗五陵间。行处万人看。雪猎星飞羽箭,春游花簇雕鞍。
飘零到此,天涯倦客,海上苍颜。多谢江南苏小,尊前怪我青衫。
朝中措
红稀绿暗掩重门。芳径罢追寻。已是老于前岁,那堪穷似他人。
一杯自劝,江湖倦客,风雨残春。不是酴醿相伴,如何过得黄昏。
长相思
昨日晴。今日阴。楼下飞花楼上云。阑干双泪痕。
江南人。江北人。一样春风两样情。晚寒潮未平。
沙塞子
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不见凤楼龙阙、又惊秋。
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
西江月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2篇
念奴娇,念奴娇谢懋,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诗词大全
念奴娇
作者:谢懋 朝代:宋 体裁:词 霁天湛碧。正新凉风露,冰壶清彻。河汉无声光练练,涌处银蟾孤绝。岩桂香飘,井梧影转,冷浸官袍洁。西厢往事,一帘清梦凄切。肠断楚峡云归,尊前无绪,知有愁如发。此夕常娥应也恨,冷落琼楼金阕。禁漏迢迢,边鸿杳杳,幽意凭谁决。阑干星斗,落梅三弄初阕。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原文: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 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 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 雄浑苍凉, 大气磅礴, 笔力遒劲, 境界宏阔, 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 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原文: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整体感知:《沁园春雪》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让人沉醉。词中咏雪言志, 抒发了词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表达了伟大的抱负。这首词大气磅礴, 写景, 纵横千里;论史, 上下几千年, 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教学中把两首词放在一起赏析, 让学生体会诗词所表现出的豪放之美, 以此类推, 期望收到好的效果。比较起来, 两首词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的豪放之美。
其一、创作意境之豪放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高度统一, 是景物、感情的真实再现。两首词的作者发挥无限的想象空间, 上下数百年, 纵横几千里, 从有限窥视到无限, 于咫尺间体味到千里之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勾画了一幅月色朦胧、凭江远眺、追思古人、对酒当歌的动人情景, 作者借酒与古人对饮, 既佩服古人的丰功伟绩, 同时也为自己的文学才华歌颂。相比之下, 《沁园春雪》显得更大气。
《沁园春雪》展现在眼前的是作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霸气、对比古人的豪气、展望未来的帝王之气, 以及笑傲王侯的气魄与乐观主义精神。
其二、遣词造字之豪放
无论是古代的大家还是现代的大家, 都十分注重遣词造字, 文字功底相当深厚, 国学渊源相当厚重。任何优秀诗篇在遣词造字上都下足了功夫, 在这一点上, 两篇作品相似的地方挺多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开篇一个“东”字, 含义丰富多彩,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接下来, 作者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短短的78个字把一个雄姿英发、青春飞扬、年少得志的周公谨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作品结局处的这个“梦”字颇有争议,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侧重于作者的梦想, 也就是想成为一个类似于周公谨这样在历史上有一席之地的强者。
《沁园春雪》开篇三句高唱而入, 总括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诗人咏雪, 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 而是通过写祖国壮阔的山河, 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第一句, 统领歌咏的地域对象, 囊括了半个中国。二、三句描写特征, 点出题目。“千里”“万里”, 承“北国”两字, 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 极写范围广漠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 一静一动互相映衬, 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个字, 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 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 而且豪情激荡, 笼罩全篇。接下来的七句, 用“望”字领起, 分三层递出, 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南北纵横,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 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 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 充满活力, 好象正“舞”向云宵, “驰”向天际, 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宏, 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 笔力千钧。然而诗人意犹未尽, 又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 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这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 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 想象雪霎天晴之时, 红艳艳的阳光照耀在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 犹如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 更加绚丽多彩、娇媚动人。“江山如此多娇”极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述, 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 接得劲挺, 有异军突起之势。一个“惜”字, 着笔传神, 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 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意, 以婉转含蓄的笔调, 诙谐风趣的语气, 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人物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 他们功业赫赫, 雄视一代, 不愧是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 文才不足, 只图摄取, 不思创新, 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那么, 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的结尾, 也是作品的升华与点精之笔。
其三、诗人情感之豪放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 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的追念, 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心情。但是词人苏轼亦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 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 则汲汲于一时功名, 不免过于迂腐了。词人从周瑜的年轻有为, 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 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 语似轻淡, 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 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 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 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 自伤心志, 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 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 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 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 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 脱却苦闷, 从有限中玩味无限, 让精神获得自由?由此, 作者的豪放豁达之情跃然纸上。
《沁园春雪》:本词尽显作者前无古人的巨大胸怀与气魄, 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 任谁读了都会不自觉地生出臣服之意来。在这首词中, 毛泽东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美的江山常引来各种政治力量的争夺, 其中不乏成功者。但他们还称不上“风流人物”。真正的风流人物, 他不应该仅仅懂得争夺江山, 而更应懂得如何去建设江山, 使之更加美丽富饶!愿为江山添砖加瓦、增添秀色的伟大情怀。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第4篇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Tune: “Charm of a Maiden Singer” Memories of the Past at Red Cliff
Su Shi
The Great River eastward flows,
With its waves are gone all those
Gallant1 heroes of bygone2 years.
West of the ancient fortress appears
The Red Cliff 3. Here General Zhou won his early fame
When the Three Kingdoms were all in flame4.
Jagged5 rocks tower in the air,
Swashing waves beat on the shore,
Rolling up a thousand heaps of snow.
To match the hills and the river so fair,
How many heroes brave of yore6
Made a great show!
I fancy7 General Zhou at the height
Of 8 his success, with a plume9 fan in hand,
In a silk hood, so brave and bright,
Laughing and jesting10 with his bride so fair,
While enemy ships were destroyed as planned
Like shadowy castles in the air.
Should their souls revisit this land,
Sentimental, his wife would laugh to say11,
Younger than they, I have my hair all turned gray.
Life is but12 like a passing dream,
Id drink to the moon which once saw them on the stream.
评析: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词人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本译作利用重音和节拍的交替变换,使词语结构产生音乐般的节奏感,对相同或相近音素的反复使用,如flows, those; years, appears; fame, flame; air, fair; shore, yore; snow,show; height, bright等构成了音韵押脚,更加强了语言的音乐美,增添了艺术情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About the Translator —Xu Yuanchong
Xu Yuanchong is professor of English at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His translation works include:
(1)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Drydens All for Love(《一切为了爱情》) and Scotts Quentin Durward (《昆廷•杜沃德》);
(2) from French into Chinese: Hugos Theatre(《雨果戏剧选集》) and Balzacs Un Debut Dans La Vie(《人生的开始》);
(3)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Earthshaking
Songs—Epic of Chinese Revolution (《动地诗——
中国现代革命家诗词选》), Su Dongpo — A New Translation(《苏东坡诗词新译》), 150 Tang Poems (《唐诗一百五十首》).
Notes:
1. gallantadj. 勇敢的,英勇的
2. bygoneadj. 过去的,昔日的
3. West of the ancient fortress appears the Red Cliff.
这是个完全倒装句结构,整个谓语置于主语之前。如:
(1) In a lecture hall of a university in England sits a professor. 英格兰一所大学的讲堂里坐着一位教授。
(2) At the top of the hill stands a temple. 山顶上坐落着一座寺庙。
注:诗歌中恰当运用倒装的修辞手法可以起到加强语势、调和音节、错综句法的作用。许渊冲先生在翻译苏轼的《浣溪沙》中词句“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时也用了相似的修辞手法,即:In the brook below the hill there drowns the orchid bud; the sandy path between pinetrees shows not a trace of mud. Shower by shower falls the rain while cuckoos sing. 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是完全倒装形式。
4. in flame(s) 着火,燃烧。如:
The building was in flames. 大楼失火了。
5. jaggedadj. 锯齿状的,不整齐的
6. yoren.
of yore(archaic or rhetoric古或修辞) 相当于 long ago,“往昔”的意思。如:in days of yore 昔日
7. fancyv. 设想,想象,幻想
8. at the height of 在……的顶点,最强点。如:
He is at the height of his career. 他正处于事业的巅峰。
9. plumen. (升上空中的)一缕(烟等);羽毛,羽饰
10. jestv. 开玩笑
11. Should their souls revisit this land, senti
mental, his wife would laugh to say.
这句话使用了虚拟语气。“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发了作者许多感想 ——好像自己的灵魂到远古游历了一番。
12. but此处意为only。如:
I dont think well manage it. Still, we can but try. 我想我们应付不了这事,只能试试。
翻译练习:按照题后括号里给出的提示将下列句子译成英文。
1. 窗户里飘出美妙的音乐。(倒装)
2. 当时正是披头士乐队最出名的时候。(at the height of)
3. 我们到达时,房子已燃烧在熊熊大火中。(in flames)
4. 她感觉自己好像听到楼下有声音。(fancy)
参考译文:
1. Out of the window came sweet music.
2. At that time the Beatles were at the height of their fame.
3. The house was in flames by the time we arrived.
4. She fancied she heard a noise downstairs.
注:由于诗歌体裁的特殊性,译者在语言表达上出于押韵的需要做出个别不符合常规语法的调整,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注意辨识。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5篇
念奴娇,念奴娇黄谈,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诗词大全
念奴娇
作者:黄谈朝代:宋体裁:词 午风清暑,过西湖隐约,曾游堤路。云径烟扉人境绝,真是珠宫玄圃。倦倚阑干,笑呼艇子,同入荷花去。一杯相属,恍然身在何许。休怪梦入巫云,凌波罗袜,我在迷湘浦。缥缈惊鸿飞燕举,却怨严城钟鼓。百斛明珠,千金骏马,豪气今犹故。归来清晓,幅巾犹带香露。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6篇
念奴娇,念奴娇吴季子,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诗词大全
念奴娇
作者:吴季子朝代:宋体裁:词 雪罗初试,过赐衣时节,才三四日。记得延陵公子宅,麟角当年新绂。半刺名家,一经奥学,是青云人物。如何华发,蒲轮未聘遗逸。问讯怨鹤惊猿,不妨俱隐,且逍遥丈室。有子传家经可教,况有东皋种秫。醉里乾坤,闲中日月,便是长生术。瑶池宴後,剩看几度桃实。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7篇
念奴娇,念奴娇王庭��,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诗词大全
念奴娇作者:王庭�� 朝代:宋 体裁:词 少年时节,见皇州灯火,衣冠朝市。天汉桥边瞻凤辇,帘幕千家垂地。人似神仙,身游佛国,谪堕红尘里。如今憔悴,渐无往岁欢味。此夜帝里喧传,太平祥瑞,有街头人醉。更值端门新又起,楼阙千兵严卫。朝野多欢,边庭初静,歌舞方腾沸。良宵好景,异时多少遗事。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审美心理 第8篇
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 该词虽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抒发, 但背后却暗寓着人类的情感。什么叫人类情感?朗格打了个比方予以说明, 她认为一个嚎啕大哭的儿童所释放的强度, 远远超过一位正在演奏的音乐家, 然而人们宁愿花钱去听音乐家的演奏而讨厌那嚎啕的哭声, 原因就在于音乐家及其演奏的乐曲包孕着人类情感的心理内容, 而嚎啕大哭声只是个人情感竭斯底里的爆发。这首词虽是个人情感的抒发, 但在本质上它却是人类情感的一种体现。它所蕴涵的心理内容, 远远地超越了时空的界限, 而成为一种更为博大悠远的人生感叹, 甚至成为整个人类的一种深远的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种叹息, 源于人类的无意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人类的无意识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的欲望, 一种是死的欲望。这两种欲望在人的实际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该词所表现的就是人类无意识中的死欲动机。这种死欲动机就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无意识地趋向死亡的努力, 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弗洛伊德说, 死欲是“无生命的物体开始有生命的那一刻产生的” (《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第47页) , 是有机体“回归到无机世界平静状态中”的一种手段。叔本华则说:“一切生命必然匆匆走向老迈和死亡, 这是自然对于求生意志的努力终必归于乌有的宣告” (《爱与生的苦恼》第119页) 。基督教也曾把人作为上帝从“无”中创造出来的““有”。奇怪的是, 美国太空总署的科学家和苏联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的学者们的研究竟然证明了这些说法: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存在于泥土之中, 生物有机体是从大自然的无机质中产生的。这说明, 人作为生命的一种, 它的最后资源在无机界。它从产生的那一刻起, 就开始了“必死”的运动, 但是这一运动是无意识地进行着。在意识中表现为求生意志的挣扎与努力, 而在无意识的深层则是对死的追求与向往。人的心理就是如此的荒谬和怪诞!该词所蕴涵的最深广的寓意, 就在于它在客观上大气磅礴地道出了人类对于这一必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深沉的叹息。正因如此, 这一叹息才搅动了“千古读者”的无意识, 并成为一种回音, 激荡在心理的太空,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表面看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篇开阔恢弘气势宏大的作品, 但它背后还隐藏着死的恐惧和悲凉的调子。当心灵受到严重创伤之后, 这种壮志难酬的悲哀, 在作家的创作心理中时常处于一种交战状态。大江东去韶华易逝,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想归于乌有之乡内心却又怀有极大地遗憾。死的欲望与死的恐惧反复争斗此消彼长, 创作动机就在这种情况下爆发。该词的意念被冥冥之中持续交战的无意识力量推动着, 蓦然萌生于意识之中, 冲口而出, 发为歌咏。于是, 这首词便染上了十分离奇的色彩, 既有万念俱灰对死的渴望, 又有惟恐匆匆逝去而来不及完成壮志对死的恐惧, 成为死亡恐惧掩盖下的死亡欲望的混合体。之所以怀念周瑜, 是想在期盼中被人们赏识和重用, 而江水却淘尽了千古英雄, 禁不住悲从中来, 这就是这首词的内在真谛。
除此之外, 该词能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量, 还在于作品的境界能给社会中那些精神上遭受痛苦的人们以心理上的启迪和共鸣。荣格把人的心理看成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正是遭受或已经遭受心灵创伤的个体, 会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孤独感。由于某种不可启齿的原因和某些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碍, 遭受心灵创伤的人往往陷于可怕的孤独之中而不能自拔,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证实了这种孤独寂寞的心理状况。四顾茫然, 无可奈何, 孤独到了极点, 无意识深处的死欲被激活, 在孤独中想到“人生如梦”, 死亡之感油然而生。因此, 这种寂寞的心理蕴涵着个体对于生的烦恼和死的永恒的深思。正是基于这一点, 苏轼的心理和千古读者的心理沟通起来。从这一意义上他的叹息, 也成为人生乃至人类命运的深沉叹息。
借鉴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浅显的审视和研究,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
《精神分析引论》
《念奴娇·赤壁怀古》文本赏析 第9篇
关键词: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 境界 超脱
《念奴娇﹒赤壁怀古》被宋代文学家胡仔誉为“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的名篇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也是写景、抒情、咏史为一体的佳作,要深入地理解这首词,必须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思想变革以及当时的心境。
一、时空转换里的情景交融与咏史抒怀
元丰五年,苏轼与友人同游黄州城外赤鼻肌,面对壮丽景色,由景生情,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开篇气象宏大,颇有盛唐风采。由眼前所见,直接穿越千古时空。《词苑》评此句:壮语也,其词在浓与淡之间耳。“大江”代表了时间与空间,亦是历史的滚滚洪流,而“千古风流人物”则是春梦秋云,过往云烟。开篇就寄予深厚的感情,不可不谓之浓烈。第二部分:“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时空里,苏轼将当年赤壁之战的景象再次呈现,借怀古咏史,抒发了对自己人生理想与抱负的感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最后,在时间与空间的转换里,诗人的情怀得到了超脱,精神得到了升华。在此之前,词为应歌的曲子词,常常以男女相思为主题,写花间酒下的伤感离别,孤独惆怅,至苏轼以诗为词,才摆脱了婉约之态,开始了慷慨激昂的创作,同时抒发着豁达的情怀,而此词正是代表之作。
二、人生境界里的千般寻觅与矛盾反复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开宗明义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而后顾随在王国维的“境界说”基础上,又发展并独立出“高致说”,但无论哪种对词的解说,最后都要上升到对人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三十岁之前,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实现太平盛世的儒家思想的确是苏轼的毕生追求,但他一生才行高世,仕途坎坷,经历过宦海沉浮与磨难之后,佛老思想的冲击,又让他在人生的境界里不断寻觅,最后经过“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达到了“天地境界”,而在追求的过程当中,所遇到的矛盾又不断反复,但最后还是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本,同时吸收并融合了佛学与道学,并将三者盡心磨合,从而螺旋上升达到了至真至美至善的人生观照。“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此句有禅意。所谓“灰飞烟灭”四字,乃《圆觉经》中:“火出木烬,灰飞烟灭。”而后“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此句又入道。意说人生如大梦一场,又何必执着,不如放怀一笑,纵情山林江河、清风明月之中。反复读之,胸中郁闷,自然消去。儒释道的融合在这一刻得到了提升,而苏轼自己也得到了超脱。
三、英雄美人梦里的人生超脱与无可奈何
苏轼在这首词里,站在了时空的岸边,俯视千古,再现了赤壁之战的宏伟,同时也生出对英雄美人的向往。《宋史﹒苏轼传》记载:“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词里面那个潇洒儒雅、英雄盖世的周郎,亦是少年有为,反观自己,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少年成名,这与周瑜有相同之处。但曾经皇帝口里的将相之才,如今却仕途坎坷,怎能没有感慨,没有惆怅。曹操与周瑜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但千古以来,又有多少人英雄被江浪淘尽,被历史湮没,而他自己,也不是一样。到这里,他的英雄美人梦得到了超脱。顾随说:“在中国诗史上,所有人的作品可以四字概括之——无可奈何。”他的“无可奈何说”继承并深化了“发愤著书说”,这种无可奈何的思想,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必须要体会的,如果不能深入体验,是成不了大诗人的,而苏轼最后也同样有着无可奈何,但这种无可奈何是超脱的,是人生情感真实客观的寄托,也正因为这种无可奈何,这首词才超越了千古。
苏轼一生深受儒释道三教的影响,但以儒为本的思想却从未改变过,这与青少年时期受到的传统儒家的进取思想是分不开的,同时这与读书人的人性也是密切相关的。正如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这样评价:“苏轼一生并未归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深重。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隐退,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苏轼将这些思想很好的贯穿运用在创作中,为后人提供了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财富。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10篇
念奴娇,念奴娇王千秋,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诗词大全
念奴娇作者:王千秋 朝代:宋 体裁:词 开花借水,信天姿高胜,都无俗格。玉陇娟娟黄点小,依约西湖清魄。绿带垂腰,碧簪�d髻,索句撩元白。西清微笑,为渠模写香色。常记月底风前,水沈肌骨,瘦不禁怜惜。生怕因循纷委地,仙去难寻踪迹。缥槛深栽,彤帏密护,不肯轻抛释。等差休问,未容梅品悬隔。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11篇
念奴娇,念奴娇吴儆,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诗词大全
念奴娇
作者:吴儆朝代:宋体裁:词 东风着意,正群芳未放,蟠桃初缀。王母当年亲手种,来作人间上瑞。婺女星躔,金华福地,聊驻千千岁。恰才八十,百分未及一二。况是间生英贤,名高日月,未说文昌贵。今日凝香称寿校来岁衮衣当发。黄贴天香,太白珍膳,押赐传中旨。戏拈金果,宫娥应是争取。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12篇
念奴娇,念奴娇田为,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诗词大全
念奴娇作者:田为 朝代:宋 体裁:词 嫩冰未白,被霜风换却,满院秋色。小阁深沈围坐促,初拥红炉宜窄。帘密收香,窗明迟夜,砚冷凝新滴。无人知道,个中多少岑寂。翻念一枕高唐,当年仙梦觉,难寻消息。睡起微醒衣袖重,不管腰支犹索。旋暖银簧,时添酥字,笋玉寒无力。如今肠断,暮云依旧凝碧。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13篇
苏轼为官关心政治, 但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 王安石推行新法, 他极力反对, 被调往杭州等处担任地方官。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在湖州太守任上又因作诗讽刺新法, 遭到御史弹劾、论罪, 被捕入狱。《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苏轼谪居黄州于元丰五年游赏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略)
此词上阕歌咏故垒赤壁, 下阕感怀少年周瑜, 结尾以感慨自我作结。开篇“大江东去”三句, 气象磅礴, 足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媲美, 而且意境壮阔, 在时空上都得到极度拓展, 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 引发作者心中的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的考古疑似之言, 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穿空”三句正面写赤壁惊心动魄的景色, 词中把眼前的“乱石”、“惊涛”写得雄奇险峻, 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 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奇险境界。下阕作者特别赞赏周瑜的功名, “小乔初嫁”看似闲笔 (小乔初嫁周瑜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 , 特意插入“初嫁”, 更显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羽扇纶巾”三句特别写周瑜的建功立业:周瑜身为都督却非兵戎相见, 而是执羽扇戴纶巾, 谈笑风生, 火攻水战, 大败曹军。写战争一点不渲染金戈铁马的战争硝烟, 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 指挥若定, 作者的用意就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周瑜的风采与才华。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 已经“早生华发”, 待罪在黄州, 同周瑜相比, 不禁深感惭愧。壮丽江山, 英雄业绩, 激起苏轼豪迈奋发的感情, 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所以他从怀古归到伤己, 自叹“人生如梦”, 无奈举杯同江上的清风明月一醉销愁了。
这首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 但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儒家入世的学说和道家出世的观点都能从他的词中体现出来。
一方面, 苏轼是一个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乐观旷达的人。尽管他政治上失意, 却从未对理想、对生活失去信心。当他亲临古战场时, 触景生情, 生发了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与仰慕。词中着力刻画了周郎“雄姿英发”的豪杰姿态和英雄形象。作者这样赞颂英雄, 不就是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吗?不正是他内心时刻梦想叱咤风云、兼济天下的写照吗?
另一方面, 苏轼又在此借咏史怀古、抒发壮志未酬的郁闷心情。面对自己被派往黄州担任团练副使, 实际上要受到官员监督管制的现实, “早生华发”本来足以使人生悲, 现实更使苏轼感到年岁渐老、功业无成, 因而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真是“人生如梦”!只好“一樽还酹江月”了。此中又流露出随缘任运、超然通达、独善其身的自慰之词。
如同中国历史上无数有为的知识分子一样, 苏轼从小接受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 他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 希望忠君忧国, 渴望建功立业;又追慕老庄, 酷爱陶潜, 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还精通禅学, 时常跟佛家弟子亲密往来。儒、道、佛三家思想, 本来是有其矛盾的一面, 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 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 把它们统一起来, 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含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从而树立了“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观、价值观。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14篇
念奴娇,念奴娇陈亮,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诗词大全
念奴娇作者:陈亮 朝代:宋 体裁:词 江南春色,算来是、多少胜游清赏。妖冶廉纤,只做得,飞鸟向人偎傍。地辟天开,精神朗慧,到底还京样。人家小语,一声声近清唱。因念旧日山城,个人如画,已作州中想。邓禹笑人无限也,冷落不堪惆怅。秋水双明,高山一弄,著我些悲壮。南徐好住,片帆有分来往。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15篇
念奴娇,念奴娇杨万里,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诗词大全
念奴娇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体裁:词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且说庐陵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16篇
念奴娇,念奴娇姜夔,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诗词大全
念奴娇
作者:姜夔朝代:宋体裁:词 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沣浦捐。因觅孤山林处士,来踏梅根残雪。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一丘吾老,可怜情事空切。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17篇
关键词:诗歌教学,诗情,文本分析,比较阅读
一、诗歌文本诗情解读
要想在语文课堂上真正达到诗歌教学的教学目标, 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单纯、机械地讲读诗歌, 认为只要领着学生多读、多背就可以培养诗感的想法是肤浅的。长此以往, 学生不但体会不到诗歌的魅力反而会心生厌恶。作为中国语言文字魅力的最好体现, 诗歌长久以来被教师误读、被学生嫌弃, 唯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只是考试中的各种各样的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技巧、各种答题模式, 本已读不明白诗歌的学生套用模式, 依葫芦画瓢, 开始对诗歌进行生硬解剖, 优美的诗情被单纯的思想内容讲解割裂, 朗朗上口的优美语言被各种修辞生解。学生抱怨负担重, 教师郁闷课难教, 舆论对诗歌教学的批评让本已弊病重重的课堂更加迷失了正确的教学方向。为了解决诗歌的生硬解读造成的问题, 寻求诗歌教学的正确方向, 下面我们将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谈谈诗歌文本的诗情解读。所谓诗意解读, 简单来说就是以文本细读为基础, 通过字、词、句的具体探究, 还原诗歌创造的语境, 了解诗歌中蕴含的真正感情即诗情。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文本诗意解读
大部分的读者都只知道《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得非常好, 但是充其量只是解读出上片写景的壮阔, 为抒发感情奠定基础。下片借周瑜的事迹来抒发词人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但是这些并不能充分显示出这首词的个性, 也就是说没有读出它的诗情。如果仅仅把《念奴娇赤壁怀古》拿来分析, 未尝不可, 但是孤立地考查任何事物都是难以讨好的, 最简单的比较就是同类比较。[1]同样书写建功立业的渴望, 别人怎么写, 我也怎么写, 这就落入俗套了, 你能写出差异、写出个性, 这才叫有水平, 不管是作家的人格还是作品的风格才能有突破, 才能算出彩。我们这里为了更好体现这首词的诗情, 先对文本进行细读, 再选择同一时代, 同为豪放词的代表的、同样表达建功立业渴望的辛弃疾的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放在这里作简单比较, 找出二者的相同和差异, 能够刺激学生思考, 加深印象。
这两首词都写于词人失意之际, 都是借古人事迹来感慨自身命运, 有对前途的慨叹, 也有自身的挣扎。但是, 从两个人的写作背景看, 由于两个人的着眼点不同, 命运有差异, 故两人在情感上的着眼点也有所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际, 此时的苏轼历经宦海沉浮, 几经贬谪, 最终因为“乌台诗案”含冤被发配, 内心虽有不平之气, 但更多的是屡遭重伤之后对仕途心生绝望之意。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这里一个“淘”字将历史的选择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古人云:“吹进狂沙始到金”被淘尽的应该是平凡、普通的人物, 至于词人自己到底是被淘的沙, 还是留下来的金, 当时的词人恐怕难以回答, 只知道留下的是千古的风流人物。既然来到名为“赤壁”的地方, 自然而然会联想到三国时的那场著名战役。根据考察, 当年的赤壁战场并不是苏轼去过的这个地方, 词人是十分清楚的, 所以他用“人道是”听别人说, “故垒西边”有战争遗迹, 堵上了这一缺口, 使下文的叙述更加合理。“乱石穿空”讲山势陡峻, 直插霄汉, 比较“穿”与“插”前者更有力度, 更带有气势。“惊涛拍岸”既带有动作又带有声音。“卷起千堆雪”是在描写浪花拍岸的气势, “雪”字既有形象又带寒意, 虽只是简单的描写山、描写波涛, 却营造了战场的气氛。面对此情此景, 作者自然生出无限感慨:“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有对古人的赞扬, 也带有自身生不逢时的遗憾, 这种情绪消融在壮阔的画面中, 留下满腔豪情。
下片主要是通过塑造周瑜的形象来反衬自身的命运。我们不妨思考一下, 苏轼为何会选择周瑜, 明明还有一个比周瑜更成功的人物诸葛亮, 作者为何舍诸葛孔明而选择周公瑾呢?从苏轼对周瑜的态度看, 苏轼眼中周瑜要比诸葛亮更值得羡慕, 因为当年赤壁之战之时, 周瑜已经是东吴兵马大都督, 年轻有为, 名扬天下, 而当时的诸葛亮正在努力打响他初出茅庐的第一枪, 名声自然敌不过周瑜。所以苏轼说“遥想公瑾当年”而不是“遥想孔明当年”。此外,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周瑜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娶得还是当年闻名天下的美女小乔。与周瑜相似的是, 苏轼与第一任妻子王弗也十分恩爱, 而且王弗也是一位美女兼才女, 夫妻二人琴瑟和鸣, 只可惜王弗早逝, 苏轼心中一直不能忘怀, 所以在妻子逝世十周年之际, 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情意缠绵, 字字血泪。苏轼对“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的儒将周瑜自然是十分羡慕的。“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代指赤壁之战的胜利, “灰飞烟灭”与“谈笑间”形成鲜明对比, 表现了周瑜的淡定、从容。关于这一句“强虏灰飞烟灭”又有作“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显然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 集中概括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过程。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 装满燥荻枯柴, 诈称请降, 驶向曹军, 一时间风猛火烈, 飞埃绝漫, 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 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试看, 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 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 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 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 把对方的万艘舻, 顿时化为灰烬, 这是何等的气势!这符合“赤壁之战”的历史事实。至于“强虏”之说则重在其夸张手法的运用, 但是细细分析, 这未免夸张得有点过, 所以“樯橹灰飞烟灭”更好一点。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到了这里, 苏轼的精神状态已经不清醒了, 通过下文我们可以推知, 苏轼已经喝醉了, 所以用“神游”二字点明作者已进入虚幻的境界, 此时的感情应该是不受节制的, 满腔的思绪全部冲出, 想到自己空怀报国之志却落得如此地步, 不禁苦笑自己太“多情”, 以至于当年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了老头子, 还是难以实现理想。真是世事无常, 人生难料, 既然我已注定难以实现梦想, 那我还是喝酒吧。这是既是词人看破世事的豁达也是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体现。
三、诗歌文本比较阅读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样是通过感古之幽情发现实之感慨, 虽与苏轼同为宋词豪放派代表, 并称“苏辛”, 但是由于个人经历的不同, 所抒写读的情怀也有不同之处。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词人闲置多时又被重新启用之际, 怀着热情和壮志来到前线后才发现, 自己只是韩侂胄来充门面的棋子, 面对当权派的草率北伐主张, 词人忧愤、担心、失望的各种情感交织, 在来到京口北固亭的时候, 面对这个满是历史的地方, 满腔情感自然要爆发, 于是写下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 作为军事重镇, 东吴大帝曾在这里建都, 以区区东吴之地抵抗曹魏。崛起孤寒的宋武帝刘裕也是在这里奋战, 取代偏安的东晋政权, 抵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当年的景象仿佛还历历在目,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还在, 可是当年的辉煌却已经不再, 如今的南宋王朝军事力量薄弱、朝廷软弱、吏治腐败, 昔日“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与如今的形式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心中自然受到煎熬。当年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教训不能唤醒贪功冒进的韩侂胄一派, 国破家亡的教训在安逸的假象下早已被百姓遗忘, 唯一清醒的“廉颇”却无人赏识, 此种情景之下, 作者更多想到的是国家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 自身的忧愤也就没有那么浓烈了。因此, 辛词通篇用典, 意在唤醒, 说服力较强。
总之, 苏词通过神游古战场遗址来悲叹自身命运, 反观人生无常, 带有较多的“自我”成分, 与苏词相比, 辛词自我成分减弱, 抒情性降低。一个重在借古抒己怀, 一个重在借古发国忧, 虽同为怀古却显露出不同的诗情。
参考文献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第18篇
念奴娇,念奴娇赵汝恂,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诗词大全
念奴娇
作者:赵汝恂朝代:宋体裁:词 金塘瑞溢,爱琉璃十顷,风漪摇碧。玉女三千擎翠盖,簇拥芙蓉仙伯。鸾鹤回翔,龙蛇飞动,醉墨挥仙笔。磨崖书寿,分明知是今日。应为今日生申,银钩照坐,光满图书壁。竹马儿童传好语,小住湖山开国。玉玺成文,金莲赐封,剑履登玄石。丹砂九转,功成依旧头黑。
念奴娇,念奴娇朱敦儒,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