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制剂毒理学研究
NAS制剂毒理学研究(精选6篇)
NAS制剂毒理学研究 第1篇
NAS制剂毒理学研究
为了评价NAS制剂的毒性,以小白鼠、雏鸡进行了毒理学试验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NAS中草药制剂的LD50为(9.0573±0.0309)g/kg.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个剂量组(1.8 g/kg,0.45 g/kg,0.15 g/kg)雏鸡连续口服NAS中草药制剂14 d,1次/d,未出现中毒症状,而显示出有增重作用,且增重率与药物剂量成正比,即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
作 者:崔颖 梁剑平王选慧 罗永江 尚若锋 作者单位:崔颖,梁剑平,罗永江,尚若锋(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新兽药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50)
王选慧(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刊 名:中兽医医药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2009 28(3) 分类号:S859.8 关键词:NAS制剂 急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
NAS制剂毒理学研究 第2篇
1 作用机制和抗菌活性
1.1 作用机制
多西环素的作用机制关键在于干扰细菌蛋白质的生成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的。多西环素通过细胞膜外侧的亲水性孔道以及细胞质膜内侧的p H依赖活性的主动传输系统进入细菌体内, 可逆性地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相结合, 干扰t RNA与m RNA- 核糖体复合体上的受体结合, 阻止肽链延长抑制蛋白质合成, 从而使细菌的生长繁殖迅速受到抑制[4]。多西环素除了能抑制细菌繁殖, 同时能抑制恶性疟原虫体内的核糖体亚单位, 损害其脂肪酸和亚铁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从而达到抑制疟原虫在体内的繁殖[5]。
1.2 抗菌活性
兽医临床上常用的四环素类有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多西环素。按其抗菌活性大小顺序依次为多西环素> 金霉素> 四环素> 土霉素[6]。多西环素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等均产生抑制作用, 其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畜禽的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沙门菌病、巴氏杆菌病和鹦鹉热[7]。胡功政等[8]将多西环素 (Doxycycline) 与氟苯尼 ( Florfenicol) 进行联合用药, 棋盘法测得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对鸡大肠杆菌、鸡自痢沙门氏菌、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得到部分抑菌浓度 (FIC) 指数值为1.5, 而且联合用药时的氟苯尼考MIC值比其单独时减小了1/ 2, 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速率与氟苯尼考单药相比均有所增加, 且浓度大于或等于4 MIC时呈现出协同作用。
近年来, 许多研究表明多西环素是非特异性的金属蛋自酶 (MMPs) 抑制药, 可用于抗肿瘤、改善心功能, 保护神经和平喘等[9]。这些作用机制与多西环素是一个广谱的基质金属酶活性抑制药有着密切关系, 但是这些机制研究都还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 没有得到临床上验证。随着更多研究的深入, 多西环素并将在临床有着更广泛的使用, 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领域[5]。
2 药动学
多西环素本身具有较高的脂溶性, 因而易透过生物膜, 口服后易被机体吸收[10]。多西环素的分布容积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 大, 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广泛分布于肾脏、肺、肌肉、骨骼、肠组织, 胸水, 支气管分泌物, 脓液, 唾液, 关节液, 腹水和房水内, 甚至在脑脊液中也有多西环素的分布, 其中在肝脏、肾脏、骨和牙中浓度最高[11]。
多西环素具有显著的的肝肠循环效应。原形药物大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又实现再吸收, 因而有效物浓度维持时间较长;在肝内大部分则以结合或者络合的方式灭活, 再经过胆汁分泌入肠道, 最后随粪便排出[12]。
我国学者参考国外对山羊注射盐酸多西环素后的药动学分析模型, 王金花等[13]以2. 5 mg/ kg单剂量对猪进行肌内注射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 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T-HPLC) 法测得猪的吸收半衰期为 (0. 400±0. 312) h, 消除半衰期为 (9.530±0.956) h, 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 为 (44. 414±4. 123) mg/L·h, 猪体内的最大血药质量浓度为 (2.81±0.136) mg/ L, 达峰时间为 (1. 910±0.213) h。结果显示, 盐酸多西环素在在猪的体内吸收迅速, 达峰快, 吸收完全且滞留时间较长, 在猪病防治中可减少给药的剂量和次数。
沈薇等[14]对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在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试验选用12 只健康家兔, 肌注给药剂量均为20mg/kg·b.w., 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的多西环素含量, 其平均回收率为86.22%~96.12%, 吸收半衰期为 (00.16±0.05) h, 分布半衰期为 (02.04±0.24) h, 消除半衰期为 (15.04±5.40) h, 达峰时间为 (0.68±0.12 ) h, 最大血药质量浓度为 (1.39±0.07) mg/L, AUC为 (10.47±1.15) mg/L·h、F为 (32.31±0.04) %。结果表明, 多西环素注射液肌注后在健康家兔体内吸收缓慢, 消除半衰期长, 生物利用度低, 吸收不完全, 临床治疗兔敏感细菌性感染, 推荐剂量为20mg/kg·b.w., 每日给药一次。不同种属的动物或同种动物个体问的差异以及生理状态等也会导致药动学参数的差异, 例如多西环素在奶牛体内的半衰期为9.2h, 犊牛为9.5~14.9h, 山羊为16.6h, 猪为4.04h, 犬为7~10.4h, 猫为4.6h[15]。
3 耐药性
天然的四环素类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 如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去甲金霉素;但天然的与半合成的四环素之间交叉耐药性不明显, 如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和米诺环素等[16]。日前多西环素在临床使用较少, 影响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对细菌的耐药性逐年升高[17]。孟小亮等[18]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斑点义尾蛔患病鱼体上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的4 个菌株对盐酸多西环素的耐药性。结果表明, 在含有盐酸多西环素的药物培养基中连续传代9 次后, 盐酸多西环素对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制菌浓度 (MIC) 上升了3 倍, 由0.05mg/L上升至1. 56 mg/L。
4 制剂学
盐酸多西环素为淡黄色或黄色结晶性粉末, 易溶于水, 微溶于乙醇。1%水溶液额p H值为2~3, p Ka值为3.5、7.7 和9.5。传统的盐酸多西环素制剂有盐酸多西环素片、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和盐酸多西环素子宫注入剂等。随着微囊及微球化技术、缓控释技术、包衣技术和脂质体技术等制剂工艺的蓬勃发展, 为盐酸多西环素新剂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19]。
4.1 微囊及微球胶囊制剂
由于多西环素原口服剂型片剂或胶囊剂对胃肠道具有较强的刺激性, 因而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而肠溶微粒胶囊或微丸 (球) 这一新剂型的出现克服了多西环素对胃肠道刺激的缺点。
刘广余等[20]将多西环素肠溶微粒胶囊和多西环素片进行生物等效性与药动学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二者并无药动学差异, 多西环素肠溶微胶囊和多西环素片具有同等的生物等效性, 多西环素肠溶微粒胶囊可以代替多西环素片进行疾病治疗。
赵婵娟等[21]为了降低多西环素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实现定位释药, 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制备了多西环素定位肠溶微丸, 该品为淡黄色微丸, 丸径为20~40 目。 试验选取40~60 日龄、 体重为13.6~16.8 kg, 转群后饲养的肉猪和10 只临床健康猪作为健康对照组, 进行人工感染疾病并使用多西环素定位肠溶微丸对其进行治疗。结果显示, 使用中剂量与高剂量盐酸多西环素肠溶微丸对猪支原体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且无明显临床不良反应, 其临床治愈率分别达到85%和80%, 均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 (P<0.05) 。
另外使用多西环素肠溶胶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寻常性痤疮也常有报道, 王江涛等[22]将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应用于痤疮治疗, 使座疮丙酸杆菌和对自细胞趋化性产生抑制作用, 从而抑制座疮丙酸杆菌引起的炎性反应。
4.2 缓释制剂
近年来, 缓控释给药系统已成为药剂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缓控释制剂与常规制剂相比, 用药剂量少, 给药次数少, 药效和用药安全性增强等优势。当前缓、控释制剂分类较多, 但主要是以定速释放、定位释放及定时释放3 种方式为主[23]。
王丽瑶等[24]以羟丙甲纤维素 (HPMC) 为亲水凝胶骨架材料, 研制了盐酸多西环素缓释片。试验考察盐酸多西环素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与其在犬体内吸收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盐酸多西环素缓释片8h的累积释放度>90%, 犬体内的Fa值在6h达最高值, 盐酸多西环素缓释片体外释放与在犬体内吸收的相关性良好。而且该多西环素缓释片可有效改善药物浓度峰谷波动, 保持平稳持久的有效血药浓度, 减少给药次数及毒副作用, 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多西环素对牙龈卟啉菌和核梭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对伴放线放线杆菌的杀菌作用较强。金鸿莱等[25]以羟丙甲纤维素 (HPMC) 为亲水凝胶骨架材料, 研制出的多西环素凝胶应用于牙周炎的治疗。试验选取20 只清洁级大鼠,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用蒸馏水将制备的多西环素纳米脂质体缓释凝胶配制成20%水溶液, 5 m L/kg·d, 连续灌胃7d。结果显示多西环素纳米脂质体对机体无短期毒性作用, 两组食物利用率及体质量相对增长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 且该制剂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
杨美燕等[26]以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 ( PLGA) 为缓释材料、生物相容性N- 甲基-2- 吡咯烷酮 ( NMP) 为溶剂制备了盐酸多西环素原位凝胶 (DHISFG) 。按最优处方制备的盐酸多西环素原位凝胶在37℃条件下2h突释20 %, 缓慢释放10d, 累计释放率达90%以上, 符合Fick扩散机制。盐酸多西环素原位凝胶可生物降解、利于注射, 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用于牙周局部给药的新型多西环素缓释剂型。
4.3 透皮贴剂
盐酸多西环素除了缓释制剂, 载药微球制剂, 透皮贴剂也是与现代制药工艺相结合的一种创新使用。罗华菲等[27]分别以聚异戊二烯热熔胶、溶剂型丙烯酸酷胶、丙烯酸乳胶及巴布剂水凝胶4 种类型的黏合剂基质制备骨架型贴剂, 按1:1 (w/w) 将药物溶于1, 2- 丙二醇中, 再加入5 % azone和15%十六醇, 于70℃充分溶解后搅匀, 得得含药软膏 (含量为400mg/g) , 最后将软膏置于5 μm的PE微孔膜上, 制得透皮贴剂。试验取雄性SD大鼠6 只, 剃除大鼠背部毛发, 粘贴贴剂1 片 (1 含量为400mg/片) , 48h后移除贴剂。分别于4、6、8、10、12、24、36、48、49、54 和96h眼眶取血1m L, 检测结果显示12h后接近稳态, 能维持48h恒定释药, 血药质量浓度为1.06μg/L。当48h后移除贴剂, 血药浓度则明显下降。盐酸多西环素透皮贴剂能在一定时问内维持血药浓度水平, 有望在部分治疗中替代口服给药。
参考文献
[1]李伟, 杨阳.多西环素的药理学进展及临床应用概述[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9, (6) :3-5.
[2]陶卿, 文愈, 韦励平.盐酸多西环素制剂研究进展[J].广西畜牧兽医, 2013, (4) :253-255.
[3]劳行刚, 林微.HPLC法测定盐酸多西环素片中盐酸多西环素的含量[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16) :3146-3147.
[4]吴宁鹏, 班付国, 刘粉.长效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的工艺研究[A].兽医药品学, 2010年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论文集[C].2010.
[5]陈薇, 付翔, 黄鹂莺姿, 等.多西环素抑制金属蛋白酶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 2015, (3) :482-484.
[6]廖治锋, 段新华.兽用多西环素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 (9) :76-78.
[7]孙小平, 黄文祥.单剂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6, (10) :624-626.
[8]胡功政, 苑丽, 刘智明, 等.氟苯尼考及其与多西环素联合的体外抗菌作用[J].中国兽医学报, 2004, (4) :379-383.
[9]陈薇, 付翔, 黄鹂莺姿, 等.多西环素抑制金属蛋白酶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 2015, (3) :482-484.
[10]刘玉芹, 董淑珍, 杨彩然.兽医药理学教学探讨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 (19) :176-177.
[11]刘辉旺, 刘义明.多西环素研究进展[J].兽医导刊, 2008, (1) :27-29.
NAS制剂毒理学研究 第3篇
【关键词】 血清药理学;中药制剂;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9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73-01
目前,临床使用的中药制剂多为复方制剂。而中药的复方制剂是由很多味中药组成,这些不同味的中药有的需经过炮制处理,在制剂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煎煮、提取、提纯等制备过程再给予患者进行服用,所以会产生十分复杂的化学变化,并且其有效成分有的是直接由药物本身的化学成分直接发挥出治疗作用,更多的有效成分则需要通过在体内经肝脏代谢的作用才能发挥出其药效作用,还有一些时候是需经第二信使起间接的药效作用[1,2]。因此,直接提取中药制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体外药理实验往往无法准确并客观地反应药物在体内产生的实际效应[3]。而血清药理学实验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其通过事先建立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给予动物服药,然后采集其的血清作为实验源,进行体外相关的药理学实验及观察。本文就血清药理学如何通过其实验方法在提高中药制剂的疗效方面进行讨论,现综述如下:
1 中药制剂的疗效与血清药理学关系
1.1 血清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的区别 血清药理学不同于普通的药理学,普通的药理学主要是研究根据药物本身的化学成分与机体间互相产生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研究的前提是单纯的忽略药物化学成分的任何变化,总体观测对人体所起到的治疗作用。有学者提出应用血清药理学研究中药制剂的疗效很准确,更客观[3]。因为血清药理学能够客观的探究药物进入人体内产生的化学变化,还原药物进入体内的一系列反应(柯玮、朱建华在检测乌骨藤时比对总结其优势[1])。血清药理学的试验方法是给实验动物服用研究的药物,选取不同的时间进行采血,通过血清检测得以更为细致的研究结果。血清药理学的发展扩展了中药药理研究新方法,實现了从细胞角度研究中药疗效的新途径。例如侯小萍,康永等人在研究中药的复方制剂时先利用药理学将每味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在探究实际起作用成分时就选择了血清药理学,从而将中药的有效作用成分分离出来[3]。
1.2 血清药理学利于提高中药制剂疗效 中药制剂在我国的发展已有悠长的历史,但针对于中药疗效的药理研究却一直是半模糊的状态[1]。有资料对我国中药药理研究目的进行了总结:制备出精制的中药制剂、寻找中药中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及提高临床疗效等作用为对象[4]。有学者提出,只有建立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才能有效完成上述中药制剂研发目的[4]。主要体现在:可以通过体外的药理学实验,进一步对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其疗效进行验证与评价,选取含有药物有效成分的血清或是有效药物的血清进行初步的实验筛选(程珠炉等在实验中采取的方法[5]);可有助于快速寻找并鉴定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及其有效部位(程珠炉,洪浩等在研究中准确的鉴定出了蛇床子的有效作用成分—蛇床子素[5]);血清药理学实验能对比及筛选出合理的药物制剂工艺。
1.3 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对于研发鉴定抗肿瘤中药制剂疗效的应用 在研发中应用广泛的离体实验是公认的有效开发、研究抗肿瘤中药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柯玮、朱建华在检测乌骨藤[1]时采用这种方法却发现其有很大的不足:难以发现各种配伍的中药的血清中的有效药物成分及其定量分析、检测。这也是我国针对抗肿瘤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开发研究中一直未有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程珠炉等在研究蛇床子的实验中发现[5],采取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能有效地研发抗肿瘤的复方制剂。其研究层面广泛,主要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阻碍肿瘤细胞的增殖、阻断细胞周期的调节、干扰端粒酶活性的调控等[5]。
1.4 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对于协助神经药理学及反映其药效的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中需要有大量的体外模型,通过各种模型进行快速及高效地有效治疗疾病的药物筛选。蒙一纯等在研究茯神的药效时显示,合理运用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方法,能在结合神经系统疾病的体外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协助分析茯神治疗失眠、健忘、心虚悸惊的作用机理,进行中药药效的有效反映。
2 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与中药制剂的疗效评价的关系
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最为突出的作用是对于中药制剂的疗效评价。由于其特殊的实验方法学,能发挥其针对中药制剂成分有效性分析的独特优势。蒙一纯等[4]学者应用血清药理学实验研制滴囊制剂时发现根据方法学中的要求,能协助解决中药复方制剂中无法直接采用实验验证药效的难点,有机地将中医药研究通过此方法直接结合实验及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对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程珠炉,洪浩等[3]在研究中准确的鉴定出了蛇床子的有效作用成分—蛇床子素提出血清药理学实验能以原复方的粗提物作为参照物,同步进行分析对比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的药效作用机制和药动学作用机制,从中寻找并发现中药复方制剂中主要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为验证并总结出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规律提供科学的依据及新思路[5]。
3 讨论
血清药理学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能有机结合与血清药化学、中药分析化学、中药药动学等学科的内容,特别是经常会与中药证治药动学、中药血清药动学、中药胃肠药动学等学科理论结合研究分析,血清药理学对于更快的找到提高中药制剂疗效的方法和途径是有重要意义的。以后血清药理学在针对中药复方制剂方面的研究上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血清药理实验还是起步阶段,但我相信血清药理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更多、更细致的研究势必会使血清药理学在提高中药制剂的疗效方面起到更为重要的地位。血清药理实验法这种对于内含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血清药理学实验的方法因为能直接有效地对药物在体内环境发挥药效后产生相关的效应的真实过程作出集中的反应,具有科学及真实地理论支持,从细胞学的水平上进行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的分析,也会逐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林,贾波,石含秀,等.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与思考[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5):319-321.
[2] 孟李,王宁生.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 ,10(5):290-292.
[3] 程珠炉,洪浩.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几点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0(2):53-55.
[4] 蒙一纯,丁霞,贲长恩.中药血清药理学应用研究展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4):42-44.
云存储与集群NAS架构关联紧密 第4篇
现今云计算的热潮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在存储方面, 云服务对存储的需求往往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 性能是一项关键要求, 尤其是对于云计算架构来说。另一方面, 具有成本效益的存储也很关键, 这通常是云存储架构所要求的。这两个方面都需要能够扩展支持上千个用户和PB级存储。因为集群能够满足这种扩展需求, 现在集群NAS架构和云几乎已经变成了同义词。目前有两种集群方法, 紧密结合型和松散结合型, 而且这两种方法在云存储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松散结合型集群通常可以满足以云存储为主导的环境需求。在这些集群中, 每个节点是一个独立的实体, 很多卷被分配到节点中, 而集群中的其他节点是无法访问这些卷的。在这里, 最小的单位是文件, 归属于节点。当一份文件被保存在集群中的时候, 它的数据就会被完整地保存在集群中某个特定节点中。虽然这个文件的多个副本会被重新定位到其他节点来提供冗余性, 但是多个节点无法提供这个文件的单实例。这对于很多云存储架构应用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紧密结合型集群的最小单位是数据块。随着文件被保存到集群中, 它们被分成了很多个数据块, 而且这些数据块对于集群中的其他任何节点来说都是可访问的。当有文件请求的时候, 每个节点会访问这个文件的不同数据块以处理应用或者用户的请求。响应请求的可用节点越多, 性能就越高。
在这两种集群方法中, 从表面上看应用或者用户面对的都是一个实体。他们不需要识别在多个点之下的多个节点。然而对于存储管理员来说, 松散结合型集群存在着某种附在性, 因为他们需要管理分布数据和确保不同节点的访问是相对均衡的策略。在紧密结合型集群中只有一个访问点, 因为参与文件访问的所有节点都是对等的。
云的性能往往被人们忽略掉。毕竟, 人们是通过一个相对较慢的因特网连接来访问数据的。处理器这些数据尤其是在云存储中是通过访问用户或者应用来完成的。虽然可能会有上千用户访问数据所带来的性能需求, 但是单个节点的性能通常是可接受的。在两种情况下存储性能对于云基础架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云计算或者应用即服务环境。在云计算环境中, 上千个用户往往使用的是一个应用的web前端。所有请求都是在云计算提供商的数据中心内接收和处理的。这大致相当于上千个内部用户访问和请求应用。
第二个使用例子就是那些希望利用云存储架构内部部署可扩展性的数据中心。正如上面所提到的那个例子, 潜在的上千个用户同时访问存储集群, 所有这些都是在内部进行的, 如果需要高性能NAS服务的话, 存储的性能就变得十分重要。
挑战是, 当提供一个非传统的环境时, 计算提供商不能使用传统方法来管理存储性能和可扩展性。在传统方法中, 所有组件都是预付费或者前端采购的, 然后接下来的五年中资本开支逐渐贬值。
云提供了一种付费即用型的模式。大多数云计算环境并不是从上千个已经预付费使用某项服务的用户开始起步的。用户通常是每个月、每个季度甚至是每年付一次费。因此, 云提供商无法承担租赁一个大型前端存储基础架构的成本和期望用户订购并立即付费。他们还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他们的应用或者服务是非常成功的, 使得需求很快就超过了最初采购的容量, 然后就需要升级到一个更快更昂贵的系统。
云提供商需要一种既能匹配他们的业务模式、又能根据服务进行扩展的模式。云存储市场已经开始快速采用松散结合型存储集群通过内部开发的技术或者现成的软件来获得这种灵活性。相比之下, 云计算和应用服务提供商则迁移到了紧密结合型云存储架构集群中, 提供性能和容量方面的可扩展性。
首先, 在大多数紧密结合型集群中, 所有存储系统组件都是由一家厂商提供的。在这种架构中, 节点之间的通信要求硬件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而且, 紧密结合型集群往往要在一个集群中管理多个等级的存储。有些集群只能应付一种存储 (要么全是光纤通道驱动器、要么全是SATA驱动器或者全是固态硬盘) 。
赛门铁克的File Store产品开始将松散结合型集群的灵活性与紧密结合型集群的性能和管理简化性结合到了一起。这些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可以加载到现成Intel服务器的软件来创建一个混合存储集群, 为共享存储后端提供前端存储处理能力。这种存储可是来由多家厂商提供的, 分成多个存储池。然后数据根据文件属性自动地在存储池之间进行迁移。
当谈到对大型存储库进行备份时, 很多松散型集群可以通过NDMP进行保护。一些集群还增加了数据保护软件的支持。因为很多集群运行的是Linux操作系统, 所以它可能会要求安全一个Linux备份代理, 而这更多是通过认证的形式而不是集成的形式。赛门铁克在这方面做的更加深入, 除了标准的NDMP支持以外, 赛门铁克还提供了与Net Backup企业级备份解决方案的紧密集成。这可以大幅度提升性能并且进一步简化数据保护操作。
NAS制剂毒理学研究 第5篇
NAS系统从结构上讲可以认为是一台大储量的PC机, 可以连接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外部设备。从功能上讲它相当于一台磁带机, 用于记录用户所需数据。NAS系统示意图如图1:
大体上讲, N A S系统的硬件主要由网络卡、CPU、存储介质构成, 软件主要由其自身所带操作系统及输入输出控制组成。其核心部分主要是操作系统。一套完整的NAS系统在使用时通过网络接口、路由器直接连接在仪器的局域网中, 从而进行数据的读写。
2 NAS系统在三维地震勘探中的运用
2.1 在三维地震勘探中运用NAS系统的必要性
目前在大三维地震勘探中, 大多采用多线束同时生产的模式以节省野外采集设备和人力。而428XL地震仪器系统采用传统磁带机记录地震资料时, 无法同时满足分线束记录。通俗的讲, 就是用磁带机一边放炮一边记带, 几束线的资料都在一盘带上。通常甲方是要求一盘带上必须只有一束线的资料, 428XL带磁带机要实现这一要求, 则要在停工状态下, 用专门的时间从服务器上逐条线束记带, 浪费了大量的生产时间。而NAS系统则能克服这一不足, 当其与仪器系统连接后, 直接可在生产的同时分线束记带。
2.2 NAS系统与428XL仪器系统的连接与配置
将NAS系统固定在仪器车合适的位置后, 直接用网线将NAS与路由器连接, 然后开机。
2.2.1 创建NAS盘符
一般NAS盘在出厂时已经设置好了相关参数。我们在使用时只需先标识出盘符, 以便于在428系统客服机上读写数据。其具体步骤如下:
开机后, 在客服机上右键单击网上邻居, 选择映射网络驱动器, 创建盘符。如图2所示。
此时我们将N A S设为X盘, 在文件夹中键入172.27.128.42segd (说明:IP地址是428XL系统分配的固定地址, 一般有41、42、43、44四个, 用户可根据需要接入1至4个NAS盘, segd为数据格式) , 点击完成, NAS盘的盘符就标识完成了。
如果我们需要安装两个NAS盘, 重复上述步骤, 再添加一个盘符即可。之后, 我们可在428的客服机上看见两个新增的盘如图3:
2.2.2 NAS系统与428XL系统的联机
当428软件和NAS系统都启动完成后, 点击JExport窗口的Function, 选择NFS, 出现以下窗口如图4:
分别单击上下两个M o u n t, 则地址为41、42的两个N A S盘都与428系统连接上了。
2.2.3 NAS系统分线束记带设置
N A S系统与428系统联机完成后, 只需在428软件上设置按线束记带, NAS系统在储存资料时自动按线束号创建文件夹, 如图5:
其中的sw50至sw56就是NAS系统按照线束号所记录的地震资料数据。
2.3 NAS盘中数据的转存
有了前面的设置, NAS盘中数据的转存就十分方便了。当我们完成一天的生产时, 我们可以用移动硬盘连接在428客服机上, 直接将NAS盘中的数据复制到移动硬盘中。在处理资料的时候, 再通过NAS系统与磁带机连接, 将所需地震资料数据按要求转存到磁带上。
3 结束语
NAS系统充分解决了三维地震勘探中分线束同时记带这一难题, 极大的方便了野外生产。在施工过程中, 通过对比, NAS系统较磁带机的优越性已经充分展示, NAS系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摘要:当前, 随着地震仪器和石油勘探技术发展, 对野外地震资料储存设备得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多线束同时生产的三维地震勘探中, 普通磁带机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而NAS系统的优越性就充分展示出来了。本文着重介绍了如何应用NAS系统取代磁带机进行分线束同时记带。
NAS制剂毒理学研究 第6篇
为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 年整合图文信息中心在原网络中心与电教中心, 成立了网络管理与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中心。整合后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领导下, 学校师生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校园内部成功建成基于网路服务的公共平台及校园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数据交换, 八个应用分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科技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人事资源管理系统和移动校园等。为学校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校园网络整体建设初具规模的形势下, 只是单一的应用到授课教学上无疑是对现有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的浪费。为方便师生工作、学习、生活, 基于现有网络探索具有现实意义的改变。对于学校的建设和每一个与校园相关的人来说, 都能获得更多的益处。
1 传统模式下的音像素材管理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的数量迅速发展, 因而出现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如何储存如此大规模的数据, 就是信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据的访问信息量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迅速增长。网络服务对数据在可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同时, 数据的异地实时储存也日渐显得重要, 现在“异地储存、异地备份、异地容灾”等储存概念开始被人们接受并重视。
现代教育技术 (电教中心) 作为服务教学, 配合学校重大活动的记录与宣传工作留存影像及音视频资料其最重要的工作。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又产生了诸如:历史照片、素材镜头、解说词、拍摄脚本等具有较高价值的内容。这些特别的历史资料都是很珍贵的, 对于学校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数据资产。怎样保存和管理好这些珍贵的资产就成了现代教育技术 (电教中心) 工作的重中之重。
传统模式下的音像素材管理, 每次结束活动后, 都会累积大量的音像等视频媒体资源, 在以前这些珍贵资源的储存和管理都是采用人工的方法, 因为各种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有限, 导致这些珍贵资源的储存和管理方法比较落后, 采用人工处理的方法存在很多的弊端, 工作效率比较低, 储存后资料后期不好查询, 导致工作量变大, 没有办法实现数据的共享等, 往年来体现学校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影像资料保存形式仅靠单一的移动储存设备或电脑、光盘等方法保存。
数据储存现状分析:
(1) 无法保证数据安全:在信息量集中存储的时代, 大量的数据都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 因此数据的安全性就成为重中之重。如何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保证数据的安全是数据管理者一直关心的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很多高校都无法保证数据的安全。利用常见的磁盘存储的方式, 一旦磁盘发生物理损坏、被病毒攻击、磁盘丢失或者操作失误导致误删除等问题时。所有存在磁盘上的关键数据将损毁或彻底遗失。更大的问题是, 往往数据受到损毁的情况时, 就无法通过有效的手段将数据恢复。
(2) 数据的管理和维护问题:数据的管理和维护主要有两个问题:其一, 庞大的数据存储导致维护和管理的工作量巨大;其二, 传统的常用的存储方式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维护和管理。
(3) 无法做到数据有效共享:教育信息化、数据化的一个重要远景是能够数据及时、有效的与兄弟单位进行共享, 这样无论是对教学授课还是学校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但是, 很多高校现有的存储数据方式过于分散化, 导致“数据孤岛”的产生, 使得数据之间无法系统地联系在一起。严重阻碍了高校间数据共享。
(4) 数据储存无法做到统一存储、统一集中管理:学校教学过程的各种重要数据需要进行有目的的传输及使用, 这样才能使数据被有效利用起来。然而现状是高校的各种数据存储基本都分布在各部门的业务人员手中, 数据被存储在磁盘等设备中无形中是将数据禁锢在各个分散的地点, 无法形成有效流动。从而产生了数据储存方式的分散化与数据的集中化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
2 利用NAS网络, 建立新型存储方式, 构筑共享资源库
为了解决现阶段数据存储的各种问题, 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安全的、便利的、可充分互动的数据存储方式。伴着信息时代带来的变革, 校园网络的坚实, 在为教学授课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的同时。也为高校数据存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资源通”是建立在“校校通”的基础上的, 为校园间数据传输和使用建立一条安全、便捷的通道。资源共享的数据容量是高校自身数据的数倍, 因而需要储存数据的物理介质具有大容量的储存空间和安全性, 并要有非常快的传输速率, 并确保整个数据资料的安全、快速存取。
NAS字面意思为连接在网络上, 因此又称为网络储存器。NAS是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 能够将客户想要存储的数据集中管理, 安全性很高。最主要的是NAS在保证数据安全便捷的存储的同时可以释放因存储数据而占据的宽带网络, 减小服务器的负担。另外相对于常用的服务器存储来说, NAS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成本低、效率高、易于安装、使用方便, 而且不需要对设备进行复杂烦琐的特别改造, NAS可以很好地利用各高校现有网络中的Unix或者Windows NT的局域网。综合NAS的各种特性, 以NAS为新的储存系统结构, 可以很好地解决各高校现有数据存储中遇到的问题。
NAS设备主要就是用来实现在不一样的操作系统平台中的文件共享应用, 与传统的服务器或DAS储存设备相比, NAS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管理特别简单, 采用NAS可以节约一定的设备管理与维护费用。NAS设备提供RJ- 45 接口和单独的IP地址, 可以将其直接挂接在主干网的交换机或其他局域网的Hub上, 通过比较简单的设置 (如设置机器的IP地址等) 就可以在网络即插即用地使用NAS设备, 而且进行网络数据在线扩容时也无须停顿, 用来确保数据快速流畅储存。
NAS的主要特性:
(1) 基于宽带的数据存储方式。
NAS可直接连接在网络上, 并以此为传输通道。NAS的设备科直接通过RJ45 接头连接在服务器或交换机上。另外标准的宽带接口也大大拓展了NAS的使用面积并极大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
(2) 独立的操作平台。
NAS可基于Windows, UNIX, Linux, Net Ware, MAC OS等现在主流的操作系统展开数据存储工作, 而无须独立开发或者因匹配问题而更改系统。因而NAS的使用群覆盖了大多数的现有系统的使用者。
(3) 不拘于网络的限制。
当多个主机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工作时, 如果能打破网络间的限制而实现数据共享, 将时数据存储及使用面更加广泛, 也更利于信息交流。而NAS得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打破网络间的壁垒, 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4) 交叉协议用户安全许可。
NAS同时支持多种用户认证模式, 可以与Windows的域, NIS域, NOVELL的NDS等安全认证系统无缝集成。在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下, NAS同样提供本地的安全认证系统。
(5) 高可靠的储存媒介。
NAS实现对RAID 0, 1, 5 的支持, 可以有效地保证数据储存的可靠性, 提高数据I/0 性能。
(6) 浏览器界面的管理。
NAS通过浏览器界面完成系统的管理。不需要额外的培训, 非专业人员也可进行管理和维护。
(7) 简易的使用方式。
对于大多数计算机用户而言, 已形成了固有的使用习惯, 如果因为新设备的介入而需要重要用户重新适应, 在用户体验上将大打折扣。NAS可以利用现有设备的引用进行工作, 用户使用方便。不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
(8) 设备软件许可。
所有的NAS服务器用的是设备软件许可的概念, 没有软、硬件用户许可证限制。不同于通常服务器所用的客户许可, 设备软件许可并不需要为每一个用户购买许可证, 这显著降低了在系统软件方面的投资成本。
(9) 终身免费的操作系统升级服务。
NAS系统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所有的NAS都支持系统的终生免费升级。
对于一般应用的局域网, 数据直接存放在个人计算机或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上。个人计算机的安全级别无法满足数据存储所要求的安全要求。加上计算机使用者或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 很容易使重要资料受到盗窃、损毁等风险。从对数据储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要使内部的数据得到统一管理和安全应用, 就必须有一个安全、性价比好、应用方便、管理简单的物理介质来储存和备份内部的数据资料。
NAS的主要特性:
保密性:所有被保护的信息都有一定得价值。所谓信息共享是在特定的, 经过授权的用户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因而, 保护信息的这种保密性, 是NAS所重视的。
完整性:数据的完整性是对数据安全存储的基本要求, 不是在静态的数据库中能保证数据的原始性, 在传递及使用的过程中, 也能杜绝未授权人员对数据进行修改和损坏。
可用性:数据存储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被使用, 而不能因为存储自身的原因妨碍被授权者使用。这是NAS的数据存储的最终价值。
可控性:能够控制住存储设备中及传输中的数据, 并阻止恶意病毒打击, 保护数据在病毒的攻击或侵扰下能够被用户掌握。这是基于NAS多数 (不是全部) 所采用嵌入式的操作系统, 独特的系统结构使得NAS存储数据的可控性更高。
3 校园音像NAS网络资源库总体设计目标
(1) 规划学校音像资料管理系统的整体业务架构;
(2) 建立适配学校规范化、信息化、高效化音视频、图文资料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3) 建立学校资料保存的安全体系;
(4) 建立NAS网络资源库使用权限的管理机制;
(5) NAS网络资源库的设计应满足学校今后较长时间的业务发展需要, 功能完备, 结构合理, 技术先进, 具有较好的扩展能力。
通过对NAS的特性了解及现阶段各高校的数据存储现象, 推广NAS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教学活动及其所衍生出各种数据上都将是巨大的, 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进形成更多的数据资源。对于这些数据的管理和使用, 传统的高校常用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只有对NAS充分开发利用, 并在高校推广下去。才能使高校数据得到合理的管理。无论是对于现有的成本, 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还是未来的数据存储趋势上, NAS都将成为校园音像资料的不二选择。
摘要:目前各高校电教中心留存的珍贵的影音历史性资料、专业性资料及精品课程素材由于保存不当而严重出现画面质量甚至丢失等问题, 人工复制管理效率低, 针对这一普遍问题, 本文提出利用NAS网络储存方式管理影音资料。
关键词:数据安全,网络储存与备份,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NAS
参考文献
[1]李康辉.基干MAM架构的音像资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刘强.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8 (02) :27-35.
[3]淮永龙.一种电视节目搜索方法及其系统[P].中国专利:CN101237544.
[4]Jerry D.Gibson.多媒体数字压缩原理与标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5]GY/Z 199-2004.广播电视节目资料分类法[S].2004.
[6]王家权.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编目技术应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06.
NAS制剂毒理学研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