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精选10篇)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第1篇
资料与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46例, 男4例, 女42例;病程3个月~5年, 平均16.5月;患者年龄19~47岁, 平均36.5岁;临床表现为面部过敏性皮炎27例, 面部皮下红血丝3例, 面部皮炎湿疹12例, 痤疮4例。在美容院用自制化妆品21例, 曾用过三九皮炎平10例, 艾洛松9例, 派瑞松5例, 氟轻松3例, 多种混合用10例。
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期间用清水洗脸, 避免食用酒类、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均禁用化妆品及含激素类护肤品;配合使用舒敏保湿修复霜外擦。疗程均8周。口服地氯雷他定10 mg, 1次/d, 晚上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4 mg, 1次/d, 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 3次/d, 连续2周, 采用皮肤止痒脱敏液湿敷, 将单层纱布用蓝科肤宁皮肤止痒脱敏液浸湿后敷于患处, 2次/d, 20 min/次, 保持局部的湿润, 以利于药物的吸收。
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指标包括瘙痒、丘疹、水疱、烧灼、红肿、肿胀、疼痛、渗出, 根据皮损消退和自觉症状缓解程度,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计算患者积分值。治疗指标=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值×100%。 (1) 痊愈:皮损和自觉症状消失, 疗效指数>95%; (2) 显效:皮损大部消失, 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疗效指数60%~95%; (3) 有效:皮肤和自觉症状减轻, 疗效指数30%~59%; (4) 无效:皮肤和自觉症状无改善, 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 /总例数×100%。
结果
46例患者治疗后痊愈16例, 显效20例, 有效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78.26%。
讨论
心理护理: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因由于严重影响容貌, 疾病久治不愈, 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焦虑、恐惧心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详细向患者说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以及治疗长期性及预后等, 介绍疗效好的患者与之交流, 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3,4]。
治疗前护理:治疗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 以及合适是湿度。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如果应用糖皮质激素较长时间的话所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以及该病大致的发病机理、注意事项、预后等, 告知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立即停用所有可能导致该临床表现的日常生活用品、药品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临床上尽快地获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治疗中护理:协助患者头颈部下垫护垫, 取平卧位, 用一层纱布盖住面部, 可将鼻、嘴处开一小,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敏捷、勿用手撕痂皮[5,6,7]。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眼、耳、鼻处。然后将冷喷机放入0.9%氯化钠溶液, 同时将出气口对准面部, 打开冷雾气, 进行冷喷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有无不适表现, 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 询问患者治疗时的体位是否舒适, 呼吸有无受限、面部皮肤是否有疼痛、瘙痒等不适感觉等。
治疗后护理:在平时的日常饮食上一定要清淡饮食, 同时指导患者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最好不要使用一些含有激素成分的药物和化妆品等日常生活用品, 如果确实需要使用, 那么最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用。尽量减少外出, 尽可能地减少风吹、日晒以及气温变化比较大的环境, 以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皮肤所造成的刺激, 在遇到此类不宜环境的时候最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果皮肤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潮红症状及表现的时候一定主要尽量的避免抓挠, 并且切忌用热水进行清洗患处皮肤, 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使用凉水或者其它物品洗脸或贴敷于面部[8,9]。太阳晒后皮肤较好的办法就是马上使用自来水湿敷局部, 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皮炎的发生概率。外出回家后要尽快的将导致皮肤过敏的过敏原清理干净, 立即用清水清洗面部皮肤, 避免使用洗面奶及化妆品, 以减少皮肤过敏的几率以及减少皮肤依赖性皮炎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收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46例, 药物治疗同时给予给于综合性护理干预, 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46例患者治疗后痊愈16例, 显效20例, 有效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78.26%。结论: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可以缩短病程。
关键词:激素依赖性皮炎,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苏慧, 王玮, 曾寇玉.光动力仪联合药物面膜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病人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4) :361.
[2]王侠生, 廖康煌, 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杜, 2005:434-435.
[3]陆洪光.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 35 (10) :682.
[4]潘炜华, 温海, 刘晓刚.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治疗初步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 19 (9) :541.
[5]李明, 王伟.不同温度3%硼酸溶液湿敷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1, 11 (3) :345-346.
[6]张秉新, 穆志娟, 姜相德.中药内服外用结合冷喷面膜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9 (4) :244-244.
[7]陈玉杰, 任海燕, 梁晓红.黄柏液冷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3) :236-236.
[8]王明志.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5) :811-812.
激素依赖性皮炎有效治疗方法 第2篇
(二) 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皮质类固醇激素强效制剂,最容易引起皮肤萎缩等副作用,但由于使用者的随意性,这类药物被滥用了。有实验表明,在皮康王霜、皮炎平霜、肤轻松霜、祛斑霜、倍氯美松霜、复方康纳乐霜,肤乐霜这7类药物中,以每月人均用量计算,皮康王霜人均用量最少,但引起副作用的比例高达60.4%,原因之一是该药含有最强效制剂氯倍他索,且这一特点不为使用者了解。
(三) 用药时间过长:短期外用皮质类固醇后即可引起表皮萎缩并可抑制真皮胶原的合成,长期大面积外用后可引起系统副作用。有实验表明,长期用药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对药物的吸收量增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病情恶化,如一男性脂溢性皮炎患者,轮换应用多种皮质类固醇激素外擦,连续,除面部多样性皮损及柯兴综合征表现外,还发生了药源性糖尿病。有一女性黄褐斑患者连续3年每日用皮康王外擦,不但面部皮肤出现副作用,且发生了药源性柯兴综合征。可见,即使小面积外擦皮质类固醇激素,若时间过长,同样可导致系统性副作用。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第3篇
【关键词】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成人A型行为问卷;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
Psychosomatic study on the patients with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
Wang Qingling ,Zhu Mingquan,
Yan Zhouping.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Qingdao Haici Hospital,Qingdao,266033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atients with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 Methods: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were evaluated by TABPQ,TAS,SDS,SAS in 92 patients with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 and 50 normal controls.Results: The rates of type “A” behavior were 55.43% in the test group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cores of TABPQ ,the scores of TAS I,II,III,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are special in the patients with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 We should take the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to the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 patients.
【key words】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TABPQ;SAS;SDS
【中图分类号】 R39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425-02
颜面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以下简称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病名。是一种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使患处皮肤对该药产生依赖而导致皮肤发生炎症的皮肤病。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本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然而国内外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心理学因素的调查在国内几乎是空白。本项研究试图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心理学因素的调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组患者92例,其中男14例(15.22%),女78例(84.78%),年龄18~58岁,平均(34.29±6.54)岁,20岁以下6例,21~30岁31例,31~40岁38例,41~50岁11例,51岁以上6例。原发病:接触性皮炎23例,日光性皮炎9例,脂溢性皮炎19例,酒渣鼻20例,湿疹15例,不详6例。用药时间7月~41个月,平均(5.43±2.76)个月。对照组50例,选自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以及本院工作人员。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1.2诊断标准
间断或连续外用激素制剂2个月以上;停用激素呈依赖性或有反跳现象;皮损表现为潮红或红斑、丘疹、痤疮样、酒渣鼻样皮炎;局部瘙痒、干燥、脱屑、灼热或触痛及紧绷感。遇热、遇冷或情绪波动面部涨红,具备上述一条即可诊断。
1.3方法
采用问卷式表格,无记名形式,受试者在规定时间内自填,评定情况为最近1周以来情况。
成人A型行为问卷(TABPQ):包括60个项目,其中TH25题、CH25题、L10题。如果L≥7为无效问卷;A型行为模式的确定标准为TH+CH>27分;<27为B型;=27为中间型[1]。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评定两组述情障碍状况。TAS共26题,归纳为4个因子,因子I表示描述情感的能力,因子II表示认识和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因子III表示幻想性,因子IV表示外向性思维。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述情障碍越严重[2]。
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SAS和SDS均包括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无或偶有=1,少有=2,常有=3,绝大部分或持续有=4。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总粗分乘以1.25)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3]。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应用t检验、Ridi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TABPQ结果
见表1。研究组和对照组A型行为模式分别为55.43%和40%,经Ridit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两组TABPQ结果例(%)
注: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经Ridit分析,P<0.05。
2.2TAS结果
见表2。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TAS总分及因子I、II、II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0.01),因子IV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SAS和SDS调查结果
见表3。研究组的SAS、SDS和对照组相比,平均得分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SAS、SDS和全国常模相比,平均得分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SAS、SDS和全国常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因国内自70年代普遍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某些皮肤病以及近年各种美容产品良莠不齐,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有日渐增多的趋势。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已被有些学者列为心身疾病的一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喜欢争强好胜,他们常常醉心于工作,缺乏耐心,容易被激惹,并且常有时间紧迫感。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和罗森曼首次提出了A型行为类型的概念。A型行为(性格)是一种具有过强的竞争性以及高度的时间紧迫感的人格类型,A型性格是冠心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疾病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A型行为的主要特征有:个性强、过分的抱负、固执、好争辩、急躁、紧张、好冲动、大声说话、匆匆忙忙、富含敌意、具有攻击性等[4]。本项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A型行为模式分别为55.43%和4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A型行为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而且在TAS调查中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和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幻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向性思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述情障碍为一种人格特征,也可为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时较常见到的心理特点,或为其继发症状。述情障碍患者不能适当地表达情绪、缺少幻想,普遍存在于心身疾病、神经症和各种心理障碍的患者中[5]。我们研究发现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普遍存在述情障碍,而这可能是疾病发生或者加重的因素之一,亦可能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述情障碍缺乏幻想和想像力,思维具体且僵化。提示可以在皮肤科的传统治疗基础上辅以行为松弛治疗、暗示治疗,必要时可合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这对缺乏有效治疗方案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我们同时发现:研究组的SAS、SDS和对照组及全国常模相比,平均得分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激因素引起心身疾病,情绪是一个重要的中介,通过对患者的认知评价,应激因素转化为情绪反应。情绪反应经边缘系统作用,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或通过下丘脑-垂体-靶器官轴等多种途径,影响外周系统和器官,产生心身疾病[6]。本研究发现患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焦虑、抑郁。提示焦虑抑郁是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与持久不愈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患者因为皮损发生于面部,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心理治疗,能提高本病的整体治疗疗效。总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身心健康状况,应该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徐斌,王效道.心身医学.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0:380-382.
[2]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35-236.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78.
[4] Raikkonen,Katri.Modern views on the concept of type A behavior.Psychiatric Fennica,2002,23:89
[5]姚芳传.述情障碍.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3,18:141-142.
[6]Attah Johnson FY, Mostahimi H. Comordity between dermatological disease and psychiatry disorders. Int J Derm,2005,34:244-248.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健康教育 第4篇
关键词:激素依赖性皮炎,健康教育,面部
近年来过度医疗, 生活水准的提高使人们过度追求皮肤完美, 致使皮质类固醇激素不合理使用, 造成激素依赖性皮炎, 助长了螨虫的感染机会加重治疗难度, 同时患者对相关知识认识不足, 出现擅自停药或不重视停药后临床随访, 出现停药后“反跳”现象, 为了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们对10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及健康教育, 达到预期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100例其中男40例, 女62例。年龄17~46岁, 平均33.4岁。病程不足6个月62例, 6个月~1年者7例, 1~2年者16例, 2年以上者15例。100例患者均诊断为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1]。原有面部疾病:脂溢性皮炎27例, 痤疮23例, 接触性皮炎32例, 湿疹8例, 其他 (单纯糠疹, 面癣, 等) 5例。外用激素制剂种类:用肤轻松软膏者35例, 用糠酸莫乳膏者48例, 用丁酸氧化不的松乳膏者17例。激素制剂局部用后皮损变化情况, 红色丘疹5例, 面部潮红, 水肿丘疹, 脓疤, 表皮发亮, 脱屑并自觉灼热, 瘙痒, 疼痛, 干燥和紧张感, 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者66例, 微血管扩张, 红斑, 水肿丘疹色素沉着或皮肤萎缩29例, 治疗:全部病例停用激素制剂, 抗过敏、抗螨虫治疗同时进行健康教育。
1.2 方法
由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 仔细询问告知激素的基本知识、不良反应。说明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持续性。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与相应的心理咨询, 患者再次就诊来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遵医性。
1.3 结果
越早进行健康教育患者依从性越强, 缩短病程提高本病的整体治疗效果。
2 健康教育
2.1 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密切的关系, 心理压力、精神应激加重疾病并影响治疗效果。面部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影响外观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皮疹反复或加重进一步加重焦虑、抑郁, 影响患者的免疫、内分泌系统亦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 在治疗时必须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其大致的生活环境, 告知疾病的基本知识及演变过程, 消除对本病的焦虑, 说明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持续性和反复性, 增强患者对治愈疾病的信心, 出现反跳时及时给予心理咨询, 以提高本病的整体治疗效果。
2.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常用温和的洁面产品洗脸, 避免使用碱性大的肥皂清洁, 保持面部和手部的干净。
2.3 避免接触刺激因素如日晒, 灰尘, 花粉, 不要用热水烫, 不要过度抓挠, 挤压。
2.4 合理饮食, 避免高脂、多油、甜腻的食品, 减少油脂的摄入, 避免食用辣椒, 酒, 葱等刺激性食品, 以免引起不良刺激, 多吃水果, 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品。
2.5 生活规律, 保持乐观心情, 按时入眠, 保证充足睡眠。
2.6 心理疏导。由于病程冗长, 容易复发, 同时对自己的容貌影响较大, 患者自卑感重不愿就医, 经常通过广告, 网络自行外购药膏医治, 造成越治越重, 丧失信心。在正规治疗初期停用激素后症状加重出现急躁、焦虑, 应及时劝知患者, 该病治疗时间长开始阶级易反复, 需坚持治疗, 才能得到满意疗效。
2.7 科学护肤。患者皮肤比较敏感, 应选择温和、舒缓、保湿的医学护肤品, 避免使用彩妆、祛痘、祛斑、美白化妆品。
3 讨论
面部皮炎外用激素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停药后容易复发, 并使原有皮损加重, 形成激素依赖, 单纯激素治疗并不能达到预期疗效。患者大多为30岁左右的女性, 比较注重容貌变化, 单纯追求疗效, 导致机会感染的增加, 习惯过度医疗。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获得医学知识的途径增多但往往比较片面。借助网络自行治疗疾病。对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认识不足。常导致不规范用药, 不当使用激素制剂, 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菌群失调, 助长了真菌、细菌、螨虫感染的机会, 正确解释和掌握激素依赖性皮炎病因、病程, 有利于健康的管理, 随着医疗护理的介入对减低发病率,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第5篇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分析Corticosteroid dependent dermatitis: report of 85 cases of clinical and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Li Zhi Jian (The dermatosis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75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127-02
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广泛使用,激素依赖性皮炎(hormone dependence dermatitis, HDD)逐渐增多,据报道HDD的患病率在0.2-4.09%之间[1],已成为皮肤科的常见病.本病具有多形态损害、对糖皮质激素依赖、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身心健康[2]。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笔者对2005-2011年间在本院皮肤科确诊的85例HDD患者进行临床及治疗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 85例患者中男30例,女55例,年令16-48岁之间,平均年令为28岁,病期二个月至三年不等。
1.1.2诊断标准: ①有四周以上连续使用激素外用制剂史。②症状缓解后停药2-7天后原皮损及自觉症状复发二次以上者。③主观症状包括搔痒、灼热、皮肤粘膜紧绷干燥感、疼痛等。④客观症状包括红斑、丘疹、脓疱、皮肤红肿、干燥脱屑、毛孔粗大、色素沉着、表皮萎缩、毛细血管扩张。⑴、⑵为必备项,⑶、⑷为备选项,具备以上三条即可确诊。并做好入选病例资料记 录。
1.1.3治疗方法: 85例确诊为HD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急性复发期二组均停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局部给予3%硼酸溶液或0.9%生理盐水冷湿敷(温度4℃),每次30分钟,每天4次,尤卓尔(0.1%丁脂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每天二次,同时给予口服西替利嗪10mgQD,烟酸胺200mgTID及B族维生素等。治疗三天后停用尤卓尔。改为A组65例给予布特乳膏(氟芬那酸丁酯)。B组20例给予吡美莫司乳膏局部外用,每天二次连用一周后改为每天一次,疗程共四周。用药二周后作疗效判定。
1.1.4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皮损及自觉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基本无自觉不适症状。有效:皮损消退≤30%,自觉症状轻微能耐受。无效:主观症状和客观症状经治疗后无变化。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1.5统计方法: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长期使用激素原因: 面部皮肤疾病:皮炎类(日光性皮炎、化妆品皮炎、脂溢性皮炎、酒渣鼻、口周皮炎、季节性接触性皮炎、痤疮等)60例。外阴、腹股沟、肛周疾病:浅部真菌病(股癣、念珠菌包皮龟头炎、外阴炎),阴囊及肛周搔痒,接触性皮炎25例。
2.2外用激素种类及时间: 85例HDD患者连续,间歇或交替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复方外用制剂品种有:丙酸倍氯他索6例、卤米松乳膏9例、氟轻松28例、皮炎平、派瑞松、皮康霜56例、2%曲安萘德咪康唑霜(本院自制)、1%曲安萘德薄荷霜(本院自制)、中药痤疮酊(本院制剂含1%曲安萘德)10例。所有患者均有使用三种以上不同品牌的用药史。使用时间8周至三年不等。药品来源:自购54例(75.29%)、非皮肤科门诊21例(24.70%),皮肤科10例(11.76%)。
2.3 85例经治疗后A组治愈42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4例,有效率72.30%。B组治愈16例、显效2例、有效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00%。两组有效率比较χ2=1.33 p>0.05,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皮肤病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由于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有丝分裂和收缩血管的作用[3],临床上对很多皮肤疾病有较好疗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长期使用 特别是中、长效类和含氟激素可诱导皮肤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受抑制及成熟加快而使表皮变薄,角质层的层数减少,迁移到角质形成细胞的黑素减少引起色素减退。激素的抗有丝分裂作用使旦白质合成减少。血管壁的胶原纤维间粘附力减弱可导致血管变宽,真皮胶原的消失可导致表面的血管显露。角质层的完整性和内吸力异常会增加皮肤对外界各种物质的敏感性,面部皮脂肪腺丰富,渗透性好易吸收,是HDD的高发区[4]。
Furue等认为面部外用激素制剂量在6个月内超过20g,则面颊部毛细血管扩张的发生率就会增加。激素的效能越强,使用时间越长越易发生HDD[5]。
本组资料显示,所有患者均有在面部、粘膜皱折部长期使用中、强和超强效类激素制剂史,这有违皮肤科激素外用原则。同时患者医学知识贫乏,无正确的就诊意识,患病后在非皮肤科就诊或市场自购药外用成主要致病原因,滥用情况普遍且严重。医源性因素亦不容忽视。这也提示激素类制剂是否需要监管有待进一步探讨。治疗方面,停用激素制剂和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局部给予冷湿敷和外用弱效的丁酯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同时给予抗过敏,B族维生素等对缓解自觉症状有良好效果。烟酸胺能增加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胆固醇的合成,对激素诱导的皮肤屏障损害有治疗作用[6]。布特和吡美莫司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30%,90%。与马嘉敏、陈红玲报告的疗效相似[7][8],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16例无效患者为面颊部HDD,病程均在二年以上,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并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有学者推荐光子嫩肤,和585nm和1064nm双波长脉冲激光结合心理治疗取得效果。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生与使用激素的时间和强度,适应症的掌握,剂型的选择,疗程等密切相关,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时应严格遵循使用原则,患者亦应了解滥用激素的危害性,以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卢彬,刘志. 糖皮质激素致接触性皮炎研究新进展[J].贵州医药,2008,32,(11):1043.
[2] 顾恒. 糖皮质激素赖性皮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5-6.
[3] 靳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第二版,839-857.
[4] 杜晓航,宋为民. 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31(5):268-270.
[5] Furue M,Terao H,Rikihisa W,et al. Clinical dose and adverse effects of topical steroids in daily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Br j Dermatol,2003,148:128-133.
[6] 顾有守.皮肤病诊断和治疗精选[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第一版,484-486.
[7] 马嘉敏.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12)851-852.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第6篇
关键词:皮炎,激素依赖性,面部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反复外用类固醇激素 (简称激素) 制剂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皮炎。近年来, 由于外用糖皮质激素 (以下简称激素) 制剂的广泛及不规范应用, 发生于颜面部的激素依赖性皮炎, (以下简称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成为常见的皮肤病。笔者对近年在门诊接诊的80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 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患者外用激素后皮损消退或减少, 但停药1~2周后原发病的皮损复发或加重。①有长期外用激素并出现依赖者;②自觉瘙痒或灼热感;③皮损多形性:红斑、丘疹、干燥脱屑, 皮肤发硬、发僵、紧绷感, 皮肤变薄、萎缩, 毳毛增多, 毛细血管扩张, 色素沉着等。
1.2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 男30例, 女50例, 年龄11个月~57岁。原发病为:脂溢性皮炎17例, 湿疹19例, 日光性皮炎18例, 痤疮26例。外用皮炎平35例, 皮康王21例, 肤轻松15例, 使用2种以上者 (如康王、去炎松、恩肤霜、乐肤液等) 9例。使用时间最短6周, 最长5年, 平均3周余。自购用药者56例, 非专业医师指导用药者24例。
1.3 治疗
嘱患者停止外用激素类制剂, 避免各种冷、热、酸、碱、 药物、磨擦等不良刺激。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常识, 以取得信任和配合, 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同时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E、钙制剂, 并且治疗原发病有感染的脓疱, 可短期口服抗生素, 如四环素、米诺环素 (美满霉素) 、红霉素、甲硝唑、青霉素治疗, 症状好转后方可停用。原有酒渣鼻、严重痤疮者, 可选用小剂量异维A酸口服。皮肤红肿明显者给予3%硼酸溶液湿敷以及炉甘石洗剂外用, 皮肤干燥脱屑者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外用, 如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布特) 、肝素钠软膏 (海普林) 用药至皮损消退2周后方可停药。对于使用激素超过3个月, 反跳症状较严重的24例患者采用缓慢撤药, 选择递减法, 选用弱效激素代替强效激素逐渐撤药后用润肤剂替代, 直至停药。
2讨论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外用激素制剂不当或滥用所致的皮肤炎性反应。医生外用激素制剂欠规范, 不能根据病情正确选择功效适当的激素, 或应用激素时间过长或应用部位不当;有些美容院或医院自制的激素类制剂无成分说明或未标注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客观上造成了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用激素。有一部分人原无基础性皮肤病, 误用含激素的制剂进行美容、增白、嫩肤。有的患者甚至将其当作化妆品使用多年。本组8例患者从商店、美容院购买的美容品 (含有复方甘草甜素萃取液) 。长期使用后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症状, 一般而言,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产生, 炎性反应及毛细血管扩张程度等与激素使用的时间、频率、激素的效力有关。使用激素的次数愈多、时间愈长、效力愈强就愈容易发生该病[2]。避免滥用和误用是预防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关键。要求医生掌握外用激素制剂的适应征及功效, 了解成份、用药部位和时间。患者从商店、美容院得到的药物在面部外用前需要征求专业医生的意见。对于制造商, 应将内含的激素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写在说明书上或药盒上, 以提醒使用者注意。
为了防止此种皮炎的发生, 应严格掌握激素外用的适应证, 需激素治疗者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一般连续外用不超过2周, 以免产生依赖性。在治疗慢性皮肤病时, 应使激素类药物间断地保留在皮肤上, 采取“开始量―减量―维持量―停药”的原则。
对已发生此种皮炎的患者, 制剂浓度可采用“强效―低效―替代”的原则, 用药采用“连续―间断―停药”的方法, 其标准以刚好控制住皮炎为度。80例患者均采用突然停药法, 首先向患者讲述可能有一个戒断、加重过程, 以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局部中药外洗, 外涂替代制剂, 并口服抗组胺药物, 应用此法治疗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短、无副作用、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中草药有祛风除湿和清热解毒的作用, 利用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的中药外洗, 对消除皮疹、调整皮肤免疫功能、替代激素、戒掉皮肤对激素的依赖性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磊, 王微.金黄散霜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50例.河北中医, 2000, 22 (11) :876.
[2]陆洪光.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 35 (10) :682.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第7篇
目前西医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激素递减法和停用激素法:前者一般指外涂不含氟的丁酸氢化可的松,并逐渐减少使用剂量和次数,直至停药,但可控性较差,难以掌握,疗效缓慢;后者一般指外敷硼酸液、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啶和赛庚啶,但较费时,病情易反复,甚至有的患者对硼酸液敏感又可加重皮炎的发生。而祖国医学将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归属于“药毒”范畴,采用中医药外治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不易复发等优势,有独到之处。为寻求更好的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药物,故综述如下:
1 中药外用
1.1 中药提取物外用
彭红领[3]根据外治宗师吴师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理论,结合甘草制剂具有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样不良反应的西医药理研究,采用中药甘草的提取物———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冷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40例,显效率为80%。卓英等[4]外用丹皮酚软膏治疗100例,2个月后观察总有效率为8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丹皮酚是常用中药徐长卿和牡丹皮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之一,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丹皮酚软膏能抑制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使皮肤增白,并有消炎、消肿止痛、抗过敏(对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抗病毒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查阅近年来中医药外用为主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文献共69篇,其中采用中药提取物外治的文献有6篇,总有效率最高为98.2%,最低为80.0%,平均90.2%。
1.2 单味中药外用
戴丽[5]将60 g甘草水煎后冷湿敷治疗9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对照组50例用3%硼酸水溶液湿敷,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有效率(92%)无明显差异,且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可用于解毒、抗炎、抗菌等;甘草甜素[6]成分有抗变态反应和抑制过敏反应等作用;甘草次酸脂肪酸酯、多元醇酯、肉桂酯等成分易为皮肤黏膜吸收[7];整体具有类固醇样协同作用,能进一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8]。
查阅近年来中医药外用为主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文献共69篇,其中采用单味中药外治的文献仅有上述1篇,总有效率为93.3%。
1.3 中药复方外用
1.3.1 中药汤剂外用
赵延海等[9]认为本病系毒热之邪蕴结面部,日久毒热邪气进入营血熏蒸面部肌肤而致,治宜清热祛风、凉血解毒,采用中药(桑叶、枇杷叶、丹皮、生地榆各30 g)煎液冷湿敷面部治疗108例,对照组60例采用3%硼酸冷湿敷治疗,5周后观察,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仅有8例于治疗初期出现反跳现象,对照组有13例出现反跳现象。余冰[10]给予脱敏煎(黄芩、黄连、黄柏、白鲜皮、徐长卿、蜀羊泉、侧柏叶、蛇床子、地肤子、苦参各20 g)外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80例,药液用完后去纱布,立即倒医用冷模,20 min后去冷模,隔日或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发现有效率为98%。石新荣[11]用中药生地粉、当归粉、黄芩粉、黄柏粉、苦参粉各等份煎液湿敷治疗146例,有效率为100%。
查阅近年来中医药外用为主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文献共69篇,其中采用中药汤剂外治的文献有11篇,总有效率最高100.00%,最低72.50%,平均90.94%。
1.3.2 其他中药剂型外用
翟军俊[12]间断外用除湿止痒软膏(黄连、黄柏、苦参、虎杖、紫花地丁、蛇床子、白鲜皮、地肤子、萹蓄、茵陈、苍术)治疗94例,4周后有效率为95.7%。张磊等[13]以金黄散加味入水包油霜剂制成金黄散霜(天花粉、大黄、白芷、黄柏、姜黄、陈皮、厚朴、苍术、天南星、甘草、冰片、薄荷脑)外用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82%。黄磊等[14]外用青鹏软膏递减替代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法治疗45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对照组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42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有效率为5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般临床中药外用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多采用冷处理,但杨新伟等[15]认为本病缠绵难愈、愈后复发的根本原因是面部气血瘀滞、毒邪不能透泄,不应过度使用寒凉药物,治宜使气血流通、汗孔开阖,驱邪外出,采用一凉一热、一开一阖的方法———黛柏膏(青黛、黄柏、滑石、石膏、凡士林等)外涂加艾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42例,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5.24%。
查阅近年来中医药外用为主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文献共69篇,其中采用其他中药剂型外治的文献有12篇,总有效率最高为100.00%,最低为77.78%,平均89.10%。
2 中药外用联合中药内服
2.1 口服后湿敷相同的中药
李会申等[16]认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因血热蕴毒,熏蒸于面部肌肤所致,采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的茵陈蒿汤加味口服,并用药液湿敷患处,治疗96例,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7.92%。郭亚萍[17]认为本病多在痤疮、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等原发病的基础上,因长期使用药物不当,不仅未消除内蕴之热毒,反而使药毒蓄积,病入血络,溢于肌表,日久血热生风化燥所致,并将其分为初期和后期,分别采用化斑汤(生地、知母、生石膏、丹皮、茜草、连翘、菊花、金银花、赤芍、防风、荆芥、蝉蜕、牛蒡子、生甘草等)和润肤饮(生地、元参、当归、沙参、麦冬、丹皮、连翘、杏仁、蝉脱等),早晚分服并于每晚敷面治疗38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4.21%,愈显率为65.79%。蔡希[18]采用口服清热养阴为法的中药煎剂[金银花15 g、连翘9 g、蒲公英20 g、黄芩9 g、生地黄30 g、玄参9 g、麦冬9 g、桑白皮12 g、地骨皮10 g、青蒿12 g、生石膏(先煎)15 g]并用药液湿敷面部治疗5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2%。
查阅近年来中医药外用为主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文献共69篇,其中采用口服后湿敷相同中药治疗的文献有10篇,总有效率最高100.00%,最低81.67%,平均92.98%。
2.2 口服联合外用不同的中药
隋亚楠等[19]采用口服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中药(透骨草6 g、防风5 g、生艾叶6 g、羌活5 g、独活5 g、马齿苋10 g、黄芩10 g、生地榆10 g、甘草6 g)煎煮冷却后湿敷面部治疗58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对照组口服左西替利嗪分散片,外用生理盐水冷湿敷面部治疗58例,4周后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值较对照组差值下降更快,总有效率(81.03%)明显高于对照组(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相比,治疗组治疗前后DLQI评分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而且治疗组DLQI评分与临床评分随疗程变化呈正相关。治疗组仅有2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有8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孙永建[20]采用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冷喷加中药面膜(大青叶、青黛、黄芩、黄连各等)治疗45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具体方法为用离子喷雾器加蒸馏水冷喷10 min后,取中药面膜与等量医用石膏粉混匀30 g,以蜂蜜1勺加水适量调糊外涂,厚约2 mm,40 min后揭下洗净,每日1次,2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5.6%。钱昇[21]认为本病因风热毒邪阻滞面部、蕴结肌肤,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外用具有疏风止痒、宣毒透疹的中药薄荷煎液冷喷,结合普济消毒饮加减汤药口服治疗59例,对照组54例口服左旋西替利嗪、维生素C、E,外用生理盐水冷喷并冷湿敷,20 d后发现治疗组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有效率为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查阅近年来中医药外用为主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文献共69篇,其中采用口服联合外用不同中药治疗的文献有12篇,总有效率最高为98.39%,最低为75%,平均87.02%。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小青[22]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热毒夹瘀,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菊花20 g、生黄芩20 g、生大黄20 g、板蓝根20 g、白藓皮20 g)水煎冷湿敷后外用肝素钠软膏,联合口服复方甘草甜素片治疗55例,对照组56例口服复方甘草甜素片,0.04%苯海拉明溶液湿敷后外用肝素钠软膏1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4%,有统计学意义。王六银[23]认为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于面部,使药毒之邪日久滞留皮肤,破坏了颜面表皮的屏障功能,导致卫外失固,腠理不密,外风乘袭,挟其药毒浸淫血脉,采用清热祛风止痒的除湿止痒软膏外用及自拟清热凉血解毒汤口服,联合依巴斯汀片、西咪替丁片口服治疗有效率为91.7%,未见复发。张彦秀[24]以中药(黄芩、黄柏、大青叶、生地黄、金银花、白菊花、马齿苋、生石膏各20 g)水煎后冷湿敷加冷冻面膜(海洋矿物石粉及珍珠粉制作)的方法治疗本病,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6.5%和38.3%。彭才智等[25]用复方黄柏液湿敷联合1%吡美莫司乳膏外涂治疗30例,对照组30例选用维生素B6软膏外涂及3%硼酸溶液湿敷,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远高于对照组16.67%的有效率。而且不同皮肤表现的患者对治疗反应不一,观察显示:以红斑、丘疹、脓疱、脱屑为突出临床表现者症状消退时间快,皮肤屏障恢复好。而以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及毛细血管扩张为临床表现的患者炎症消退慢,皮肤屏障恢复亦较慢。有研究表明[26],中药复方黄柏液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消肿祛腐之功,可明显改善炎性丘疹和脓疱,对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和皮肤萎缩也获得满意效果。
查阅近年来中医药外用为主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文献共69篇,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外治的文献有17篇,总有效率最高为100.00%,最低为68.4%,平均89.36%。
4 结语
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一组对激素依赖且又有特定临床表现的皮肤疾病,具有多形态损害、对皮质激素依赖、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身心健康,属于难治性皮肤病的新病种[27]。该病主要因滥用和(或)误用激素所致,使用次数愈多、时间愈长、激素效力愈强,就愈容易发生激素依赖[28]。现代医学认为[29],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是由于皮质激素的血管收缩作用使局部代谢产物堆积,造成停药后毛细血管扩张;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促使皮肤微生物过度繁殖,并作为超抗原介导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长期外用激素制剂,抑制表皮细胞的迁移和繁殖,使皮肤变薄,敏感度增高。
笔者通过对这69篇外用中药的频次分析得知,排在前10位的中药有黄柏25次,黄芩24次,甘草23次,苦参20次,生地19次,白鲜皮18次,金银花17次,丹皮15次,蒲公英15次,黄连10次,以清热解毒燥湿、凉血滋阴、祛风止痒作用为主。而且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上述中药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黄柏、黄连、苦参等具有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损伤的作用[30,31]。通过上述中医药的外治法分析可看出,平均有效率较高的使用方法是单味中药外用,为93.3%,而且中药外用结合湿敷、雾化、熏蒸、冷喷等多种给药方法,可大大减轻皮肤的炎症状态,缓解停用激素后的不适和戒断症状,加快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肯定了中药在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的积极作用。因此,今后应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寻找出有效的中药复方,为中医外治开阔一个新的前景。
摘要:随着激素逐渐走进化妆品市场,外用激素的滥用愈发明显,进而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西医的治疗方法又较为单一、疗效一般。为寻找更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本文从中药外治的角度出发,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近15年来有关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药外治文献,按照不同的外治方法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归纳、统计出使用频数较高的中药及有效率较高的外治方法。结果共检索到69篇文献,其中使用频数较高的中药有黄柏、黄芩、甘草、苦参,平均有效率较高的使用方法是单味中药外用,为93.3%,可见中药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外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 (1) 有面部超过半个月的固定外用激素制剂或化妆品史。 (2) 具有外用激素副作用引起的典型皮肤损害,以红斑、丘疹、干燥、脱屑为基本损害的多样性皮损。 (3) 有激素依赖性及反跳现象,使用激素后出现面部皮肤发红、灼热和瘙痒,严重者出现水肿,复用激素可以缓解症状。40例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18~56岁,平均40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3年。所有病例均无长期系统使用激素史及内分泌疾病病史,无严重肝、肾、心血管疾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除外。
1.2 治疗方法
立即停止外用激素制剂;嘱患者用温凉的开水洗面,避免接触皂类和使用含有香料的化妆品;避免日晒;禁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口服美能片2片(25 mg/片),3次/d,口服;湿敷及外用药物,取无菌纱布叠成4~6层,面积大小以适合皮损而定,用0.04%苯海拉明溶液浸湿纱布,以不滴水为度,覆于面部皮损处(除双眼,鼻孔,耳外),每次湿敷15~20 min,揭去纱布后拭干皮肤,均匀涂以海普林软膏于皮损处,2次/d, 1个月为一疗程。
美能为日本美能发源制药公司生产的复方甘草甜素片,海普林为肝素钠软膏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苯海拉明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瘙痒、灼热,潮红、红斑、丘疹、脓疱、干燥、脱屑。按无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计算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总积分。疗效指数≥90%为基本治愈;60%~89%为显效;20%~59%为有效;疗效指数<20%为无效。治愈率加显效率计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总有效率为95.0%,其中,治愈31例,治愈率为77.5%;显效7例,显效率为17.5%;有效2例,有效率为5.0%。
3 病因探讨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主要由于激素外用制剂使用不当或滥用造成的副作用,临床常见的原因[1]:
3.1 适应证选择不当
90%以上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为非激素适应证,如痤疮、脂溢性皮炎,有的甚至是外用激素的禁忌证,如体癣、脓疱疮等真菌、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因此,带来诸多不良后果。
3.2 药品选择不当
缺乏对激素外用制剂中所含药物成分及其功效强弱和药效持续时间的了解,激素制剂分为弱效、中效、强效,强效激素最易引起皮肤萎缩等副作用。
3.3 用药时间过长
长期外用激素,抑制局部皮肤的免疫反应功能,易导致或诱发细菌、真菌的感染与扩大。
3.4 生活美容业混乱
由于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短期应用收缩毛细血管等多种药理作用,皮肤科亦常将其配合其他药物治疗黄褐斑等皮肤病,并取得良效[2],因此有的美容院将激素掺进嫩肤、美白的化妆品中,使一些渴求美容护肤的消费者在长期应用这种“特效”化妆品后产生依赖,并出现瘙痒,红斑、丘疹、脱屑等副作用,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
4 讨论
对于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意见: (1) 彻底停用激素制剂; (2) 对症处理,采用渐退疗法使用一些相对温和的激素制剂替代,在控制症状后再逐步减少并停用激素[3]。两种方案各有利弊,前者虽使患者彻底戒断,但由于在停用激素制剂后会在一段时间内症状加重,病情出现反跳,有部分患者因难以忍受而放弃治疗;后者见效快,患者容易接受,但由于仍继续使用激素制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及最后出现反跳等副作用仍不能避免,而且相应的治疗时间延长。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是变态反应,故应抗过敏治疗。苯海拉明为H1受体拮抗剂,能通过皮肤黏膜吸收[4]。我院采用0.04%苯海拉明冷湿敷,以降低患处皮温、收缩扩张的毛细血管、减轻局部充血性炎性反应、同时能有效地拮抗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而诱发的红斑,丘疹、瘙痒等。
海普林为肝素钠软膏,含有低分子肝素钠、玻璃酸钠、高级脂肪醇、月桂氮卓酮等精制而成的白色水包油型外用乳剂,即内含最新天然保湿剂、角质软化剂及促透皮吸收剂,是一种非激素类抗炎、抗过敏药。患者局部外涂海普林,起到抗炎、消肿、抗过敏、提高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过敏阈值、保湿润肤、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美能是一种中西复方制剂,以甘草酸为主要成分,辅以甘氨酸、半胱氨酸制成的强力细胞膜保护剂。可通过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以及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而发挥其抗炎作用,有类似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消炎作用,但无皮质激素的严重副作用[5]。因此,美能可以解决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炎症反应及变态反应的问题,利用美能的类固醇样协同作用,对减少其副作用及反跳有很好的意义。
通过临床观察,采用美能口服、苯海拉明冷湿敷及外涂海普林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易接受等特点,值得临床使用。
摘要:目的:评价美能联合外用苯海拉明以及海普林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对4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在口服美能的同时, 给予苯海拉明冷湿敷, 同时外涂海普林软膏并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5.0%;其中, 治愈31例, 治愈率为77.5%;显效7例, 显效率为17.5%;有效2例, 有效率为5.0%。结论:美能联合苯海拉明、海普林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皮炎,激素依赖性,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宝玺, 王松岩, 王俊.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 18 (9) :570-572.
[2]鲁严, 朱文元.黄褐斑的现代诊治[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 35 (4) :322.
[3]李秉煦, 林孝华, 邵笑红.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 31 (11) :693.
[4]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114.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1例患者均为女性, 来自本中心门诊部, 入选标准: (1) 面部连续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1个月以上, 停用后原有皮损复发或加重; (2) 症状:自觉瘙痒, 灼热, 紧绷感, 遇热加重, 遇冷减轻; (3) 体征:面部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丘疹、粉刺样疹、脱屑、皮肤萎缩。排除标准:近2周使用抗组氨药及近1个月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剂者, 妊娠、哺乳期妇女, 有糖尿病、高血压、肝功能不全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21例, 年龄16~48岁, 平均31.1岁, 外用糖皮质激素一个月~3年, 平均21.3个月。对照组20例, 年龄14~53岁, 平均32.58岁, 外用GCS1.5月~4年, 平均20.9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症状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10 mg, 1次/d。治疗组口服复方青黛丸 (陕西天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 主要成分:青黛、乌梅、蒲公英、紫草、白芷、丹参、白癣皮、建曲、贯众、土茯苓、马齿苋、萆蔛、山楂 (焦) 、五味子 (酒) , 每袋6 g, 1袋/次, 2次/d。同时中药面部冷湿敷, 自拟方:马齿苋30 g、蒲公英30 g、丹皮30 g、苦参30 g, 水煎2次, 过滤混合, 放凉, 夏天放置冰箱中, 用滤液冷湿敷面部, 每次10~15 min, 每日2次, 每周复诊1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4周后判断疗效, 按以下标准分别进行治疗前后评分, 自觉症状:灼热、瘙痒、疼痛、紧绷感, 分别按无、轻、中、重4级评分, 计为0~3分。皮损情况:红斑、丘疹、潮红、脱屑、毛细血管扩张或表皮萎缩也分别按无、轻、中、重计为0~3分。疗效=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疗效≥90%;显效:疗效为60%~89%;好转:疗效为20%~59%, 无效为<20%。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计。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19%和4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88, P<0.05) 。治疗组有1例在开始服药后觉胃部不适, 大便增多, 后继续用药症状消失。对两组痊愈患者均随访2个月, 治疗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有1例在停药后1个月左右出现面部瘙痒和脱屑, 间断用西替利嗪, 症状缓解。详见表1。
3 讨论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因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可致, 在这种情况下骤然停药, 激素强有力的收缩血管、抑制免疫及炎症作用迅速消失, 局部炎症反跳, 患者继续使用激素控制, 久而久之形成了面部对激素的依赖[2,3]。为缓解突然停药后的反跳复发现象, 除缓慢撤减激素外, 还采用各种非激素类抗炎制剂来替换激素类制剂的方法, 但这些抗炎外用制剂多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和不良反应。中医学认为激素可导致腠理不密, 卫外不固, 以致内外邪气侵犯。激素乃助阳生热之品, 久用可血热, 风热或湿热壅滞, 气血抑郁不通, 故见红斑、灼热、瘙痒[4]。复方青黛丸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消斑、祛风止痒的作用, 另外中药冷湿敷方中马齿苋、蒲公英清热解毒, 丹皮清热凉血, 苦参清热燥湿, 四药合用引起清热, 燥湿, 凉血, 解毒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复方青黛丸联合中药面部冷湿敷对治疗和改善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确有很好的效果, 且中药治疗不易引起过敏和其他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王玉玺, 王松岩, 王俊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 18 (9) :570-572.
[2]陆洪光.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 35 (10) :682-684.
[3]杜晓航, 宋为民.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5, 31 (5) :268-270.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第10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60例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其中女性53例,男性7例。年龄20~54岁,平均26.7岁。病程2月~3年,平均5.5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曾经使用过的药物包括皮炎平、肤轻松、派瑞松乳膏、皮康王、醋酸去炎松及自制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外用药膏。
1.2 入选标准[1]
①长期外用(>1个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含此类药物的化妆品;②停药2~10d后原有疾病或皮损复发或加重,局部皮肤出现灼热、瘙痒、疼痛、干燥、脱屑和紧绷感等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包括皮肤潮红、肿胀、红斑、丘疹、脓疱或痤疮、色素沉着、面部多毛、毛细血管扩张或皮肤萎缩等;③再次用药上述症状迅速缓解;④愿意接受胶原贴敷料治疗且能遵守治疗方案;⑤口头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标准
①有外用胶原蛋白类制品过敏史和对异种蛋白及类似产品过敏者:②有痤疮合并严重感染和脓疱而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者;③有严重心、肺、肾疾病及肿瘤患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治疗过程中再次使用激素的患者;⑥未完成疗程或因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⑥患有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红斑狼疮等可能影响疗效观察的皮肤病。⑦皮损严重,伴有红肿渗出者。
1.4 治疗方法
立即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和一切化妆品用清水洗脸,避免日晒,忌烟酒、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及清淡食品,保持心情舒畅。告知患者长期用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停用激素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口服苯磺贝他斯汀片1Omg,2次/d,且根据症状适当增减剂量,同时外用透明质酸修复生物膜,3次/d;此外治疗组给予靓芙康复贴敷料(江苏知原药业有限公司出品),嘱患者每口睡前清洁面部后将敷料贴于面部病灶,30min/次,1次/d,连用1周,后改为隔口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
1.5 疗效判定标准[2]
观察指标包括皮损(红斑、丘疹、痤疮性损害、毛细血管扩张)和瘙痒。评分标准:各项指标均按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根据疗效指数进行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皮损和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为60%~90%;好转:皮损和症状减轻,疗效指数为20%~59%;无效:皮损和症状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20%。有效率以痊愈+显效计。在治疗4周、8周记录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本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由江苏省药物研究所独立完成。
2 结果
两组患者于治疗后4周、8周进行疗效评价,分别见表1,2。治疗过程中,治疗组2例患者,在胶原贴敷料外敷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刺痒感,但未出现红肿、渗出加重,未予特殊处理,继续治疗逐渐缓解消失。
注: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
注: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
3 讨论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与长期不规范使用或滥用糖皮质激素有关。许多人而部稍有瘙痒或皮损即自行购买含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而女性喜欢使用化妆品,化妆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化妆品含有糖皮质激素成分。其中也包含很多因不知情而被动使用激素的人。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表皮变薄;同时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使胶原合成减少,使真皮变薄;糖皮质激素也能使板层小体数量和角质层的脂质减少,使表皮屏障功能受损,经皮水分丢失增加:糖皮质激素还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3]。临床表现为红斑、炎性丘疹、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皮肤敏感,自觉症状为面部瘙痒、灼痛、干燥、紧绷感。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反应较正常人高,容易对糖皮质激素制剂形成依赖,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时间越长,临床症状及皮疹越重,疗程较长,疗效相对较差。
透明质酸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皮肤中的大分子酸性黏多糖,是皮肤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具有保水、润滑、调节渗透压等作用,并可保护正常细胞免受毒性细胞、自由基等的侵袭,影响细胞增生、分化。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是富含多聚糖大分子透明质酸钠的白色或类白色乳膏制剂,在皮肤表面形成生物保护膜,对外隔离不良环境、细菌、致敏源伤害,对内保持微创面湿润环境,减轻炎症反应,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靓芙康复贴敷料主要成分为小分子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前者为胶原蛋白多肽(水解胶原蛋白),透皮吸收率高,直接作用于受损组织,其内所含多种氨基酸能修复皮肤屏障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使局部充血减轻,渗出减少,防止皮肤水分丢失,并加速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整体免疫力,降低皮肤敏感性,恢复皮肤正常生理功能。小分子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协同发挥作用,双重保湿,提高皮肤水合度,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小分子胶原蛋白可减少色素沉着,透明质酸调控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瘢痕生成。采用果纤材质为面膜载体,承载丰富药液并紧密贴合皮肤,使药液充分作用病灶部位。
苯磺贝他斯汀片作为一种新型第二代抗组胺药,是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一般在给药1.2h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使用后1小时内起效,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抗组胺效应,中枢镇静作用弱。研究显示该药主要抑制过敏性炎症时嗜酸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浸润,抑制引起瘙痒的白三烯B4和P物质的活性,它也能够抑制特定的促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释放,如:白介素-5、白介素-1α等。临床应用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具有减轻炎症、快速止痒的效果。
本研究显示治疗者治疗4周及8周后的有效率均较对照组同期明显,提示靓芙康复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疗效肯定。值得注意的是,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在治疗前一定跟患者好好交代病情,因为突然停用激素类药品,患者在2周内可能出现皮损加重现象,此时可以适当给予复方甘草酸制剂静点,外用透明质酸用舒敏保湿特护霜来代替,同时注意防嗮、戴棉质口罩等。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帅协会皮肤科分会美容专业组.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治指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38(8):549550.
[2]王明志.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5):811-812.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