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全决策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61

安全决策范文(精选12篇)

安全决策 第1篇

重视安全文化

近些年来, 很多企业尤其是高风险行业企业对于安全文化的话题越来越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残酷的事故教训。如: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飞船事故, 导致了7名宇航员丧生, 价值20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126.4亿元) 的飞船解体。哥伦比亚事故调查委员会 (Columbia Accident Investigation Board, CAIB) 在其调查报告中指出:由于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存在缺陷, 不管是谁处在关键的决策位置, 都会导致安全让位于其他的竞争性考虑因素。

又如:2005年3月BP集团 (British Petroleum, 英国石油集团公司) 德克萨斯炼油厂爆炸事故, 导致了15人死亡, 约180人受伤, BP集团为此的损失超过17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107.5亿元) 。爆炸事故之后, BP集团在美国化学品安全事故调查委员会 (CSB, Chemical Safety and Hazard Investigation Board) 紧急建议 (Urgent Recommendation) 的要求下, 召集成立了一个独立的调查委员会 (贝克委员会, Baker Panel) , 对BP集团层面以及BP集团在美国的5家炼油厂的安全文化、安全管理系统及集团层面的安全监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贝克委员会于2007年1月发布了长达300多页的报告, 指出:“BP集团未能在其美国的5家炼油厂建立起一个共同的、统一的工艺安全, 其5家炼油厂在工艺安全方面都存在显著的问题, 而不仅仅是德克萨斯炼油厂。”贝克委员会提出10条建议, 其中第4条要求:“BP集团与利益相关方一起在其美国炼油厂中建立一个积极的、充满信任的、公开的工艺安全”。CSB在贝克委员会报告稍后 (2007年3月) 发布了事故调查报告, 指出:“德克萨斯事故是由于BP集团各个层面上组织方面及安全方面的不足所导致的。在2005年3月的事故之后的几个月内又发生了2起严重的事故, 进一步揭示了BP集团在安全文化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

安全是个“玻璃球”

目前, 安全文化培养的手段不外乎安全文化培训、行为安全 (Behavioral Based Safety) 项目实施, 不管是STOP (Safety Training Observation Program) , 还是BBS (Behavioral Based Safety) , 还是其他的缩写, 万变不离其宗, 其实质是安全观察与沟通, 鼓励组织内人员在安全方面相互监督, 相互促进。安全文化宣传形式从安全演讲大奖赛、安全日、安全周、安全月、安全家庭活动日、安全家书、安全亲情承诺到安全板报、漫画、诗歌, 其实质是以一种人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宣传安全知识。但所有的这些手段, 其实并没有真正达到建立安全文化的目的。当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月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第一”时, 员工心里可能想的是“安全真的第一吗”。当总经理在安全诗歌朗诵比赛上强调“安全第一”, 在质量体系外审启动会上强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在生产例会上强调“平稳生产是压倒一切的考虑”, 在总经理办公会上强调“降低成本是当前的重点”时, 员工的心里在想什么?

要建立真正的安全文化, 不仅仅需要口号, 更需要逻辑。

要建立安全文化, 首先要承认安全是企业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有人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企业的运作就像抛球杂技, 企业的经营者同时需要抛N个球, 比如:成本控制、质量、安全、进度、计划、市场开发、客户维护, 等等。你需要让每一个球都停留在空中, 当球落下来, 你需要小心地用手将它接住, 然后再谨慎地、用力恰到好处地将它抛出。任何一个球落地, 企业的运作都会出现问题, 安全是N个球中的一个球, 但是安全的球是玻璃球, 当它掉到地上, 它就会摔碎。所以, 安全第一。”

也就是说, 安全、质量、可靠性、成本、进度、客户满意度等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的因素需要均衡考虑。当安全性增加时, 可能由于安全事故所导致的损失逐渐降低, 详见图4的损失函数L (s) , 然而, 提高安全性是需要投入的, 随着安全性的增加, 需要的投入即安全成本也逐渐增加, 见图4的安全投入函数C (s) 。损失函数与安全投入函数之和为安全经济负担函数B (S) 。安全经济负担函数B (S) 在安全性为S0时取极小值Bmin, 这时的安全性在经济上来讲是最佳的。

安全文化与企业家精神

要建立安全文化, 光承认安全是企业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是承认安全只是多因素中的一个, 那么可能导致安全被弱化, 被忽视。

要建立安全文化, 更重要的是, 要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指出安全文化和企业的其他文化, 尤其是商业文化, 或者说企业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 是完全不同的, 是格格不入的, 甚至是相反地。安全文化是一种以“尽可能合理地保守” (ACARP) 为基础的文化, 而商业文化是一种以“尽可能合理地乐观”为基础的文化。回过头来看很多企业轰轰烈烈地实施安全文化项目, 最后却不了了之, 原因固然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安全文化项目推进人员认识不足, 当受到来自于富有企业家精神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质疑声音后:“商业世界充满了风险, 如果不敢于承担风险, 企业如何发展?”便无言以对, 偃旗息鼓了。如果他们明白下面的这些区别的话, 那么事情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安全文化是基于ACARP (尽可能合理地保守) 的文化, 安全文化所要应对的风险是重大事故风险;

●商业文化是基于乐观的文化, 商业文化所要应对的风险是财务风险、机会风险;

●基于商业文化所做的很多决策可能对安全文化产生负面的影响, 同理, 基于安全文化所做的很多决策也可能对商业文化产生负面的影响。

2010年4月20日, BP集团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漏油事故, 针对此次事故有人评论“BP集团的文化, 相对一些竞争对手而言, 鼓励承担更多风险, 这导致更强的企业家精神, 更高的回报, 但是这也是导致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这起事故导致了11名工人死亡, 及严重的漏油情况”。

BP集团有意地承担风险, 可以从很多文献中得到验证。在2005年2月4日, BP集团德克萨斯事故之前约一个月, 当时的BP集团CEO约翰·布朗 (John Brown) 在一次名为“让大不列颠更富进取心 (Enterprising Britain) ”的演讲中指出BP所关注的一些重点, 其中包括承担风险 (risk taking) 、分权 (decentralized) 的组织结构、给个人更大的责权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等。2010年, BP集团现任CEO鲍勃·达德利 (Bob Dudley) 在解释BP集团目前所做的一系列组织结构及政策调整时说:“这是一个必要的方式调整, 原有的方式确立于1992年, 当时公司需要采取措施从财务危机中恢复, 因此我们设立了一系列的业务单元 (business unit) , 我们和业务单元的头说‘你就是CEO’。把业绩驱动植入了企业的DNA, 授权他们在困难的时期创造奇迹, 但是, 同时也意味着系统和流程不那么统一”。

风险对象

如果缺乏企业家精神, 缺乏商业文化所崇尚的进取心和冒险精神, 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多姿多彩。安全文化的建立不是要否定商业文化, 不是要求在面临商业机会时采取保守的态度。安全文化和商业文化所处理的风险对象是不同的。对待不同的风险需要采取不同的态度。有人将风险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为标志, 将风险划分为纯粹风险 (只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 和机会风险 (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 。安全文化处理的风险对象为纯粹风险, 如果做进一步限定的话, 是重大事故风险。如果不对安全文化所处理的风险对象做严格的界定, 就会导致企业管理层以商业文化的模式来考虑重大事故风险, 导致企业承担过多的风险。

重大事故风险是发生概率极低, 事故后果非常严重的风险。针对这类风险, 往往可能需要多个小概率事件同时发生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小概率事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多年以来, 人们试图用统计的方法来定量化小概率事件, 进而定量重大事故风险, 然而, 单个小概率事件本身的发生频率分布在一个若干数量级的范围之内, 如表1所示, 导致重大事故风险的定量准确程度也在数量级的范围内。

“尽可能合理地保守”

针对重大事故风险, ACARP (尽可能合理地保守) 是惟一的准则。这个准则在其他的工程实践中早已得到实施。如:工程设计计算中广泛使用的安全因子 (safety factor) , 统计计算中广泛使用的置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等。

但是人们在涉及安全相关的决策时, 不一定都是采取ACARP (尽可能合理地保守) 的准则。尤其是在风险无法量化, 或者可以量化, 但是对象非常复杂, 超出了人们常规的判断能力时。

在若干次没有进行详细记录的与安全决策有关的案例讨论的实验中, 我们发现人们有非常大的可能性会做出乐观 (激进) 的选择, 违背了ACARP (尽可能合理地保守) 的准则。如在本刊2012年第四期刊登的《HAZOP应用的2个思维方式》中曾提到的案例“假设某化工厂事故, 可能导致600人死亡。现在已知有2种应对方案:A方案会挽救200人的生命, B方案有1/3的可能会挽救600人的生命, 2/3的可能1个人也救不了。A和B, 你选择哪个方案?”很多人倾向于选择B方案——乐观 (激进) 的方案。大部分的实验参与者在实验后谈到, 他们都很清楚A及B方案的期望值是一样的, 然而, 实验的时间限制让他们没有进一步理性思考的机会, 很多人都是凭感觉在做判断, 他们的感觉是如果有一线希望能挽救600人的生命, 那就应该一试。然而, 他们没有注意到事情的另一个方面, 他们把原有100%生存机会的200人做了赌注, 赌赢的机会只有33%。

那么现在, 如果从ACARP (尽可能合理地保守) 的准则来看之前图4所示的最佳安全度, 这个S0的安全度显然并不满足ACARP (尽可能合理地保守) 的准则。英国职业健康安全局提出了企业在对风险进行控制时必须满足“尽可能合理地低” (ALARP, 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ble) 的要求, 其中的一个标准就是只有在降低风险的成本与风险降低所取得的收益极不相称时, 企业才无需进一步采取风险降低措施。

工业企业安全试题-决策、管理 第2篇

1、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品意外释放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是指第()类危险源。

A、一

B、二

C、三

2、PDCA过程方法中C是指()。

A、实施 B、处置 C、检查

3、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是()。

A、预防措施 B、整改措施 C、纠正措施

4、下列哪种灭火器不能用于电气火灾的扑救()。

A、CO2灭火器 B、水基灭火器 C、1211灭火器

5、最根本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是()。

A、消除 B、替代 C、个体防护

6、()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A、设备缺陷 B、事故隐患 C、安全教育不到位

7、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

A、防护设施 B、操作人员 C、本身

8、设置防爆墙、防火门等设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其应用的安全理论是()。

A、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B、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C、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9、()是在国家行政法规中第一次明确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分级标准,是目前我国最权威的事故分级标准。

A、《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B、《安全生产法》

C、《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规定》

10、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在工伤待遇项目中,暂不统筹并由企业支付的项目的是()。

A、工伤津贴待遇

B、残疾补助器具费

C、工伤护理费

11、低频噪音频率为()。

A、<400Hz

B、400~1000Hz

C、>1000Hz

12、根据法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一般情况下,对新从业人员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13、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称为()。

A、危险源

B、事故

C、事故隐患

14、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属于()。

A、机械伤害

B、起重伤害

C、车辆伤害

15、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A、严刑厉法

B、四不放过

C、五不放过

16、人本原理中的激励原则,是指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

A、内在潜力

B、创造热情

C、个人兴趣

17、不属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

A、劳动组织不合理

B、照明不良

C、劳动制度不合理

18、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管理的缺陷

C、物的不安全状态

19、危险度可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确定。

A、可能性与本质安全性

B、危险性与危险源

C、可能性与严重性

20、“三同时”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立项、同时审查、同时验收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21、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1小时

B、24小时

C、3小时

22、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基本要求的是()。

A、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

B、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C、符合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

23、不属于为防止事故发生而采用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A、隔离与屏蔽

B、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

C、疏散和救援

24、根据《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的意见》,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1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进行相应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A、厂

B、车间

C、班组

25、下列哪些内容不可以计入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A、事故罚款

B、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C、医疗费

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A、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

B、生产、经营、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

C、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小于

27、下列事故应急预案的要素中不属于应急准备的要素是()。

A、教育、训练与演练

B、机构与职责

C、接警与通知

28、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可将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划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A、整改项

B、改进项

C、总结项

29、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实施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A、指定评价人员

B、编写书面评价报告

C、记录参演组织的演练表现

30、根据现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不属于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

A、生产性粉尘

B、致病微生物

C、噪声

31、对接触有害作业的新工人,上岗前应开展的检查是()。

A、劳动能力鉴定

B、定期健康检查

C、就业前健康检查

32、生产经营单位在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时,所任命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A、主持管理评审

B、实施内部审核

C、建立、实施与保持OSHMS

3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持续改进的目的是()。

A、不断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B、不断纠正各类不符合C、不断降低各类事故的风险

34、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关键因素是()。

A、声压级大小

B、接触时间

C、接触方式

35、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遵循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中()。

A、系统原理的动态相关原则

B、人本原理的激励原则

C、系统原理的反馈原则

36、在安全检查中,检查组应当对查出的隐患的()进行复查,以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

A、严重程度

B、整改资金

C、整改落实

37、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

A、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

B、安全生产奖励制度

C、安全生产责任制

38、根据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及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由()。

A、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落实

B、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落实

C、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并落实

39、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总体要求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是指()。

A、所有职能部门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B、从主要负责人到岗位工人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C、从主要负责人到各级安全管理人员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40、事故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A、监督

B、检测

C、风险评估

41、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三同时工作应在()进行。

A、建设项目施工开始前

B、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前

C、建设项目施工开始后

42、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A、安全生产法

B、刑法

C、劳动法

43、季节性检查如()安全大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跑漏为重点。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44、企业所设置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指()。

A、负责设备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

B、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C、负责技术、设计工作的人员

45、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的分析评价是()。

A、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B、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C、系统安全评价方法

46、()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

A、安全生产管理

B、资源管理

C、人力管理

47、“安全第一”就是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安全,实行“()”的原则。

A、安全第一

B、谁主管谁负责

C、安全优先

48、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的哲学观应是()。

A、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亡羊补牢式的事后型安全对策 B、追求本质安全,进行超前管理和预防型安全对策 C、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49、根据系统科学原理,建立安全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是()。

A、人、机、能量、信息 B、职工、设备、工具、车间 C、人、机、安全

50、“安全”就是()。

A、不发生事故

B、所存在的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是可以承受的 C、不存在发生事故的危险

51、危险是指可造成()的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条件。危险的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度是由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决定的。

A、风险

B、安全

C、事故

52、事故和事故隐患的关系是隐患是事故的可能性。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A、可导致事故发生 B、经过评估 C、不容忽视

53、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原则。

A、预防为主 B、安全第一 C、因果关系

54、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A、危险

B、违章

C、事故

55、从事故的定义可以知道,意外事件出现后并没有实际发生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这种意外事件()。A、不是事故 B、也是事故

C、是可以忽略的事件

56、劳动保护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强调为劳动者提供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的保障。劳动保护的对象是()。

A、从事生产的劳动者 B、从事管理的人员 C、职业病人

57、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原则。运用整分合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人其中。

A、反馈

B、封闭

C、整分合

58、所有机器的危险部分,应()来确保工作安全。

A、涂上警示颜色

B、标上机器制造商名牌 C、安装合适的安全防护装置

59、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A、偶然损失

B、预防

C、强制

60、安全生产五要索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和安全投入。

A、安全监管

B、安全措施

C、安全科技

61、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关()等活动。

A、计划、组织、控制和反馈 B、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C、决策、计划、实施和改进

62、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A、大于等于1

B、小于等于1

C、大于1 63、()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

A、《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C、《安全生产法》

64、()作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一些基本概念。

A、安全

B、安全生产管理 C、生产管理

65、从()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

A、危险的性质 B、危险的概念 C、危险程度

二、多选题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为()。

A、安全第一

B、预防为主

C、综合治理

D、一岗双责

2、三违是指()。

A、违章指挥

B、违法作业

C、违规作业

D、违反劳动纪律

3、职业危害因素是指()。

A、职业中毒

B、工业粉尘

C、职业事故

D、生产噪声

4、安全科学技术是研究人类生存条件下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保障人类生产与生活安全的科学与技术()。

A、人

B、机

C、环境

D、技术

5、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下列哪些属于对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A、思想政治素质好,坚持原则,热爱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

B、掌握职业安全卫生技术专业知识和劳动保护业务知识

C、懂得企业的生产流程,了解生产中的危险因素,熟悉预防措施

D、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6、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劳动过程中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正确的是()。A、及时更换过期的护品

B、及时报废失效的护品

C、按时报废过期的护品 D、护品使用前先行检查

7、在应急过程中,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在进行人群疏散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有()。A、疏散人群的数量

B、财产损失的大小

C、疏散所需的时间 D、疏散线路的风险

8、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危险、有害因索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时,应满足的要求有()。

A、不仅考虑常规的活动,而且还应考虑非常规的活动

B、考虑自身员工的活动所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C、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D、确保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9、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是指根据当事人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严重性,追究其行政、民事或刑事责任的一种制度,《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了对职工行政责任追究的形式,其中行政处分有()。

A、警告

B、撤职

C、记过

D、留用察看

10、安全组织机构中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有:()

A、组织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政策、目标,以及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并督促各部门组织实施

B、协调、指导各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宣传教育等安全管理工作 C、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D、评价安全措施的效果,并为获得最佳效果做必要的改进

11、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管理上的缺陷 D、自然灾害

12、劳动保护是要消除生产过程中的()。

A、设备故障

B、不安全设备和设施 C、不安全行为 D、不安全设备和设施

13、按安全生产绩效予以考核是应用()原则。

A、能级 B、激励 C、动力 D、反馈

14、下列对“本质安全”理解正确的是()。

A、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 B、包括故障一安全功能及失误一安全功能 C、系统安全性是在事后采取措施来补偿的 D、系统出现故障时,能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15、安全科学技术是研究人类生存条件下()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保障人类生产与生活安全的科学与技术。

A、人 B、机 C、环境 D、技术

16、下列哪些属于现代安全文化建设手段:()

A、系统科学管理 B、责任制 C、无隐患管理 D、“三同时”

17、下列()属于事故预防工程技术对策中需要遵循的技术性原理。

A、消除潜在危险的原理 B、闭锁原理 C、能量屏障原理 D、薄弱环节原理

18、运用控制原理对安全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其基本步骤有()。

A、建立安全生产的判断准则和标准

B、衡量安全生产实际管理活动与预定目的的偏差

C、采取相应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工程技术措施纠正偏差或隐患 D、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

19、管理学的控制原理认为,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有()。

A、控制者 B、控制对象

C、控制工具和手段 D、控制成果

20、下列()属于事故预防工程技术对策中冗余性原理的措施。

A、电路中使用保险丝

B、工业生产中降低额定电压 C、用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 D、增加钢丝绳强度

21、事故致因理论包括()。

A、偶然损失理论 B、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C、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22、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

A、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 B、减少和控制危害 C、减少和控制事故 D、使生产顺利进行

23、属于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24、安全生产管理内容包括()。

A、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安全生产责任制

C、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D、安全生产策划、安全生产档案等

25、安全生产是指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A、人身 B、设备事故

C、形成良好劳动环境 D、形成良好工作秩序

26、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具体对象包括()。

A、危险环境 B、危险条件 C、危险状态 D、危险场所

27、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A、事故 B、人员伤害 C、疾病

D、财产损失

28、我国标准()和()对重大危险源分别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A、《重大危险源辨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C、《人身保护法》 D、《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9、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伤事故分别为()等。

A、火灾 B、车辆伤害 C、触电 D、地震

30、发展安全文化的基本要求是要体现:()

A、社会性 B、大众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31、事故及灾害导致的损失后果因素,根据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可分为:()

A、可用货币直接测算的事物 B、可用价格直接测算的事物 C、不能用货币直接测算的事物 D、不能用货币直接衡量的事物

32、安全投入的作用可划分为:()

A、安全技术与管理作用 B、资金作用

C、安全活劳动作用 D、安全激励作用

33、安全文化素质有:

A、关心职工健康的仁爱之心 B、有高度的责任感

C、有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 D、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

34、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应当具备下列的哪些安全知识:()A、多学科的安全技术知识 B、安全系统理论 C、国家安全生产法规

D、推动安全工作前进的方法

35、根据系统安全理论,下列关于系统中危险源控制的观点,正确的是(A、不可能消除一切危险游

B、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C、系统进入运行阶段后,再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D、应降低系统整体的危险性,而不是仅消除选定的危险源及其危险性

36、辨识危险源的方法有哪些:()

A、事故案例法 B、系统科学分析法 C、打分法

D、规范反馈法

37、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包括的文件体系是:()

A、总预案 B、程序文件 C、说明书)。

D、记录表

38、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结构除了信息管理机构外,还包括:()

A、应急指挥机构 B、事故现场指挥机构 C、支持保障机构 D、媒体机构

39、应急行动需要的支持与保障资源有:()

A、人力资源 B、物资与设备 C、个人防护装备 D、应急文件

40、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四条的规定,事故调查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A、实事求是的原则 B、尊重科学的原则 C、公平、公正的原则 D、强制执行的原则

4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的有关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以下哪几个等级()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42、应急演练按其目的与作用,可以分为()。

A、功能演练 B、研究性演练 C、示范性演练 D、检验性演练

43、按来源进行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下列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的是()。

A、两班倒

B、自动化流水线分捡作业 C、高低温 D、照明不良

44、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哪两方面的内容()。

A、危险-闭锁功能 B、失误-安全功能 C、失控-停车功能 D、故障-安全功能

45、事故隐患分为()。

A、一般事故隐患 B、特殊事故隐患 C、重大事故隐患 D、较大事故隐患

46、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是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

A、名义损失 B、直接经济损失 C、无形损失

D、间接经济损失

47、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阶段。

A、预防 B、准备 C、响应 D、恢复

48、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的哪几类()。

A、人的因素 B、物的因素 C、管理因素 D、环境因素

49、从作业环境方面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分析()。

A、毒物 B、噪声 C、辐射 D、粉尘

50、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A、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标准化 B、作业行为管理标准化 C、安全警示标志标准化 D、相关方管理标准化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题目的对错,每题分)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下列事故中,淹溺、瓦斯爆炸不属于该20类工伤事故。(X)

2、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预防为主”,是指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建设项目“三同时”,最能体现“预防为主”。()

3、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这一原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以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中心。()

4、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做到预防为主。下列对安全生产预防原理应用的说法,安全生产的预防应以事故财产损失为衡量标准,对那些损失小的事故可投入较少资源。(X)

5、特种作业风险较高,为保证作业人员和他人的安全,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复审每2年进行一次。(X)

6、安全生产检查常采用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通过检查可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现场安全检查方法中,可直接、定量地获取准确信息的方法是查阅记录。(X)

7、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时,如果一种危险物质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评价事故后果时应遵循的原则是摄大危险原则。(X)

8、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职业病种类有10大类110种。(X)

9、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提出了保护女职工的要求,并规定了成年妇女禁忌从事的作业。下列作业,成年妇女可以从事高温工作环境下的作业。()

10、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4个阶段均涉及到的工作是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事故损失评估、应急设备的维护。()

11、生产经营单位的最高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部分负责。(X)

12、安全文化就是应用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安全文艺、安全效益学等文化手段开展的安全活动。()

13、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物的原因、人的原因、环境的原因、教育原因。(X)

14、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15、定置管理就是要科学地处理好人与物的结合,科学地实现人、物、场所三者的一体化、最佳化。()

16、安全管理的培训工作要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但没必要是全员培训。(X)

17、危险的防护在于人的意识,与设备使用材料的安全卫生性能无多大关系。(X)

18、人的安全行为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与思维的影响与道德无关。(X)

19、安全行为包括个体安全行为和群体安全行为两类。(X)

20、人的安全行为是指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保护自身和他人及保护设备、设施等物资的一切动作。()

21、情绪决定了人的安全行为,而气质对安全行为没有影响。(X)

22、安全教育培训是人员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安全管理工作中永恒的主题。()

23、对生产中某些一时无法彻底消除的危害因素,应在开始生产前实施预防措施。()

24、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不属于工伤。(X)

25、职业病因为不是在工作中即时形成,不能定性为工伤。(X)

26、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属于工伤。()

27、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或单位要求职工工作的时间。()

28、事故操作规程应该挂在领导办公室内。(X)

29、安全就是没有事故的发生。(X)

30、伤亡事故的处理包括事故的善后处理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

31、企业对离职职工不必进行健康检查。()

32、本质安全化的目的是运用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消除能导致事故的主要条件。()

33、设备不能操作时尽量用手代替,以维持生产。(X)

34、设备和机器达到使用年限后,如果没有出现严重损坏或腐蚀,就不需要更新。(X)

35、预防原理包含四大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

36、强制原理包含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37、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因此与其他管理无关。(X)

38、安全生产的目标是防止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大管理力度就可以杜绝事故发生。(X)

39、为工作方便,可以拆除机器的安全防护装置。(X)

40、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既可以是直接原因也可以是间接原因。()

41、临时工因为工作不长久,可以不进行安全教育直接投入工作。(X)

42、调查意外事故的主要目的是追究领导责任和损失。(X)

43、企业对人身有害或污染劳动环境的设备无法改造时,交罚款后可以允许继续使用。(X)

44、安全态度教育是安全素质教育的基础。()

45、安全就是降低效益,增加投入。(X)

46、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以人为本。(X)

47、《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核心。()

48、从事生产实践活动人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违背生产规律的各种异常行为属于生产事故信息。(X)

49、安全生产要求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政策失效与决策逻辑 第3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策失效;决策逻辑;合作式决策模式

食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也关涉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和公信力。然而,自2003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进入高发期,劣质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苏丹红鸭蛋和地沟油等问题食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良性发展。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的多次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超过交通安全、药品安全和治安安全,成为最受国人关注的民生问题。鉴于此,如何健全和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的决策和执行机制,提高食品监管水平,确保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理论研究和社会治理的重大议题。

一、 问题的提出:政策失效及其反思

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初期,其尚未成为政策问题,而是公共安全问题,通常由作为食品卫生执法主体的卫生部来全权处理。但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多发频发,危害性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开始觉醒,对食品安全加强监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逐渐引起了政府的重视。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成立,标志了食品安全正式作为政策问题进入高层决策者的视野,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颁布使我国食品安全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大部制改革背景下食品监管部门的整合、重组和职能调整,食品安全标准、食品药品卫生许可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相关规则的修订也使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更趋完善。然而,三鹿奶粉、地沟油和砒霜果汁饮品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继爆发,严重削弱了人们对现行食品安全政策的信心,同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积极反思。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采取的是“以分段监管为主,以品种监管为辅”的政策,这种监管体制与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有着非常大的区别。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制是由2004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所确立的,所谓“分段监管”就是每个食品安全环节各由一个职能部门来全权负责,农业部分、质检部分、工商部分、卫生部分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分别担负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诚然,“以分段监管为主,以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政策,能使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食品安全链条都处于政府机构的监管之下,看似提高了监管的精细化程度,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这种政策却暴露出很大的问题。因为,食品安全监管横跨整个食品链条,其中各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明,而是相互套嵌的,然而,分段监管政策却人为地把食品链条界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部分,并指定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分而治之。分段监管政策容易导致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权力交叉和职能重叠,从而造成“多头混乱”和“权威的碎片化”,最终导致政策失效。

关于分段监管政策失效的反思主要体现为两种取向:一种观点认为,政策失效的原因在于条块分割的监管模式所导致的权责不清和协调不力,其对策是食品安全监管权力集中化;另一种观点指出,是以政府为单一行动主体的监管体制导致了政策失效,其思路是在食品安全治理中 引入公民参与。无疑,与专注于政府组织内部的结构重组和职能调整相比,公民参与认识到了政府能力的有限性,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来共同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但是,当前政府组织的封闭性特征和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极大地限制公民参与功能的发挥,甚至有时候使其沦为修饰传统监管体制的装点。可以说,无论是食品安全监管权力集中化,还是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公民参与,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化和分割式的监管体制,从而抑制政策失效。一言以蔽之,理论界关于食品安全政策的反思,都是以现行监管体制作为靶地,充其量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惯性思维和修修补补。我们认为,如果不对政策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加以思考,解构和梳理现行政策的决策逻辑,就不可能找到政策失效的根源。

二、 现行食品安全政策解构:行动与制度

马奇认为决策行动基于两种逻辑:一种是结果逻辑,即决策行动产生于结果最大化的期望和偏好;另一种是适当性逻辑,这种逻辑假设决策行动服从于使决策情境与规则、身份相符合。结果逻辑的决策实质上是一种理性决策模型,在这种工具理性的推理中,决策行动充当了实现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而适当性逻辑则强调制度和规则对决策行动的规范作用,决策行动的目标不在于满足行动者的偏好和期望,而是通過使情境和身份相符合来获取合法性。从表面上看,我国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依凭的是规则遵循的逻辑,但详加分析,我们能梳理出其理性决策的脉络。

1. 食品安全决策的结果逻辑。迄今为止,我国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基本都是在政府组织内由数量有限的政府官员和政策专家进行具体操作的,所选择的政策方案也不外于是政府组织的结构重组和职能调整,实质上,就是围绕“分工和协调”把食品安全监管加以组织的问题。因此,可以判定,我国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更多地属于单一行动者的理性决策模式,同时也是一种组织决策,遵循着工具理性的结果逻辑。作为组织决策,现行的食品安全政策隐含着以下预设:决策对象和政策问题是明确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偏好是一致的,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偏好也是一致的;政策的备选方案是有限;政府官员和政策专家有足够的理性和能力对各个备选方案的预期结果进行评估,并选择中最佳方案。然而,这种看似理性的决策方式在实践中却凸显出其非理性的一面,以这种方式制定的政策从来没有有效地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扩大,反而使政策本身陷入了混杂。这些现象与食品安全决策所持的假设和逻辑有关。其实,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决策情境具有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首先,政策问题是模糊的,食品安全是一个涉及到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的链条,每一个环节又包括很多细节,因此,食品安全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而是一个问题集;其次,行动者的偏好也是模糊的。尽管政府是作为单一行动者来进行决策,但是上下级之间和同级不同部门之间的偏好并不是一致性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中央政府的目标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但这一目标落实到地方政府就会发生偏离或者替代,因为地方政府官员更关心经济增长和个人政绩,而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以至于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地方政府总是采取虚报或瞒报的做法。最后,政府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由于受认知能力和注意力的限制,政府官员不可能对食品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都尽数分辨,也不可能对政府部门内部差异化的偏好做完全一致性的处理。因此,在这种模糊性、复杂性的决策情境下,食品安全决策更多地呈现为“组织的松散耦合”或者是“有组织的无序”,那么,以单一行动者的理性决策逻辑来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注定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2. 食品安全决策的适当性逻辑。适当性逻辑假设决策行为是由规则来驱动的,也就是说行动者根据其所属岗位的责任和义务来选择与特定决策情境相匹配的行为,行为是否适当不是根据预期的结果性来判断,而是由相关制度来决定。制度的主要功能就在于以规则来约束人的行为,消解个人行为的自发性和随意性,使多元行动者的行为保持一致。我国食品安全政策是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采取最佳行动的问题”,谁来做出选择、选择什么、怎么来做出选择等决策程度都被相关的制度所限制。因此,可以说,公共决策是制度结构安排的结果,而不是行动者进行理性选择的产物。迄今为止,我国的食品安全政策几乎都是在政府组织内做出的,科层制的政府结构及其相关制度是决策的前提,同时决策的结果又呈现为一系列的制度和规范性条例。当前的政府管理体制为食品安全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基本架构,它不仅厘定了决策的主体,还限定了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的范围,以及做出选择的方式和规则。首先,政府是食品安全决策的单一行动主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政府部门都有机会进入决策,具体的政策事项和决策权力配置由相关制度来规范,正是等级制的权力结构设定了不同层级和不同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另外,在单一行动者决策模式下,企业、社会组织和消费者几乎没有参与食品安全决策的机会;其次,在现有的政府体制下,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是极其有限的,也只能在政府组织结构及其功能上做文章,要么是为了扩大职能部门的监管范围而使权力分散化,要么是为了整合分散的职能而使权力集中化,陷入监管权力分散与集中的困境当中;最后,在现行体制下,决策方式和决策规则也是由制度来决定,诚然,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也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但最终决定权是在高层行政官员手里。

3. 行动与制度分立中的决策困境。其实,所有决策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组织和制度背景之中的,因此,决策不仅是行动者行动和互动的结果,也是制度和规则影响下的产物。两种决策模式都根植于由现实、因果关系和意图性所秩构成的秩序,并且承诺可以通过这种秩序使政策问题变得可以预测并易于解决。如果说在存在单一行动者或者存在偏好一致的多元行动者的决策情境下,决策可以变得有序,但是在多元行动者偏好不一致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情境下进行决策,就会出现无序和混乱。按照马奇的观点,真正的决策过程从来都是复杂性和模糊性的,不仅身份和偏好是变化不定的,问题、解决方案、参与者和机会也都交互混杂在一起,甚至不同时空中决策之间的联系也只是松散的耦合。同样,等级制组织的部门化和标准化也不能带来稳定性和秩序,这一点已经被默顿、古尔德纳、塞尔兹尼克和克罗齐埃等学者所揭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组织决策中的冲突和不一致性是一种常态,甚至可以说,组织决策就等同于混乱,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混乱和无序实质就是马奇所描述的“有组织的无序”。我们认为政策失效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决策逻辑和决策模式所致,进一步说,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决策过程中没有处理好行动与制度的关系,进而陷入“垃圾桶决策模型”的窠臼。从逻辑上来说,作为多元行动者的决策框架,垃圾桶决策模式本身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在决策情境极为模糊的情况下,结果逻辑和规则遵循逻辑都失去了作用,只有依凭“时间分类法”才能把各种决策要素聚合在一起,也就是说,那些在时间上相距越近的事件越容易彼此相關,是时间的同一性为决策的做出提供了契机,从而可以在无序中寻找到秩序。但我们认为“垃圾桶决策模型”的时间逻辑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它可以用来阐释决策是如何产生的,但是不能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任何有效的帮助。

三、 合作、共识与政策走向

鉴于以上分析,无论是以决策的行动理论而是决策的制度理论,都没有突破行动与制度的二元结构,即都认为制度是独立于个体行动而存在的,因此无法彻底解决政策失效的问题。实质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民参与也是行动理论,但公民参与通常局限于监督食品安全政策的执行,而不是参与到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当中,因而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决策的逻辑和模式。我们认为,欲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彻底重构决策模式,突破政府组织的藩篱,寻求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的合作,以决策的共识逻辑取代结果逻辑、规则遵循逻辑或时间逻辑。合作式决策模式以多元行动者之间偏好和身份的不一致为基本前提,主张通过构建多元行动者之间互动的网络结构,以沟通和对话的方式来寻求政策共识。合作式决策模式中的行动与制度是一种二重性关系,政策共识的形成或决策的做出既是多元行动者之间互动的结果,也是制度和规则影响的产物,两者之间是一种有机统一的关系,换句话来说,结构和制度既是决策行动的结果也是决策行动的条件。构建合作式决策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 构建多元行动者之间合作的组织架构。当前的政府食品安全决策模式既是一种组织决策,也是一种协作式决策。而合作式决策必然要突破政府组织的界限,走向一种社会决策,当然从组织和社会的关系来说,开放式组织本身就是社会,或者说是作为组织的社会。因此,合作式决策既要重视决策的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的作用,又调动多元行动者参与决策的积极性,而关键是要构建便于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公民进行合作的组织机制。显然,高度不确定和高度复杂的决策情境需要行动者之间的合作,而不是协作,因为工具理性的思维逻辑无法有效处理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关系。合作式决策模式可以应用到食品安全管理的“地方”或“一线”层级,在食品安全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层级尽可能寻求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面对面互动和对话,并搭建共识形成的组织平台。

2. 完善多元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机制。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重细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政府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来共同治理。在决策中,食品安全标准、安全信息、安全管理方案等决策因素并不是明确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作出解释和澄清,所以靠外部的观察和调研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靠耐心的对话和交流,甚至有时候需要相互质询对方话语的“参照框架”,进而形成决策共识。因此,食品安全政策制定的过程也是多元行动者之间共识形成的过程,这种共识的形成是一种循环往复的具有结构化特征的决策实践,而在决策共识形成中制度和行动也就有机融合为一体。当然,在食品安全的合作式决策中多元行动者之间共识的形成,需要建立信任关系,也需要打破技术上的隔阂,并学会分享彼此的信息和经验。从根本上来说,合作式决策中共识的形成是一种伦理。

3. 积极推动政府角色转型。在食品安全的合作式决策中,政府组织内部或者政府组织与其他行动者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基本前提,但也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只不过政府的角色需要做出调整,他不再是直接行动者,而是规则制定者、引导者和协调者。政府参与的事项、决策的范围和合作的方式会因层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央政府主要负责食品安全总体方针和指导原则的制定,负责统筹和协调全国各地方政府的工作,确保全国一盘棋。当然,中央政府在重大食品安全决策中,广泛征求地方政府、专家和社会各方的意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确保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省级以下地方政府是食品安全的具体担负者、需要在遵循中央政府指导方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协同企业、社会组织和普通公民进行决策,最大程度地形成政策共识。

参考文献:

[1] 赖诗攀.权力配置、问责与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履职:争论与检验[J].公共行政评论,2014,(1):122-123.

[2] 李静.从“一元单向分段”到“多元网络协同”——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路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95.

[3] [美]詹姆斯·G·马奇.决策是如何产生的[M].王元歌,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 劉海燕,李秀菊.食品安全政策的逻辑——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J],生态经济,2009,(9):61-62.

[5] [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6] 张康之.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7] 王耀忠.食品安全监管的横向和纵向配置——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5,(12).

[8] 赖诗攀.问责、惯性与公开:基于97个公共危机事件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3,(2).

[9] 何艳玲,汪广龙.不可退出的谈判:对中国科层组织“有效治理”现象的一种解释[J].管理世界,2012,(12).

[10] 张晓涛,孙长学.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角度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8,(1).

作者简介:肖亚雷(1980-),男,汉族,河南省上蔡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行政文化。

浅析安全经济贡献率与安全投资决策 第4篇

1.1 安全经济贡献率的分析评价理论

(1) 安全对于减少事故损失的贡献率。安全投资对于减少事故损失的作用毋庸置疑, 安全投资越多, 这种作用越大,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小, 发生事故的频度越小。

(2) 安全对于一国 (行业、部门、企业) 经济发展的增值产出这种作用体现在安全对于生产的技术功能保障与维护作用, 无论一个企业发生事故与否, 这种对于国民生产的保障与维护作用都存在, 并且伴随经济运行的全过程。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等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增值作用;

第二, 安全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增值作用;

第三, 安全信誉对经济发展的增值作用。

因此, 我们认为安全的经济贡献由两部分组成:减损部分和增值产出部分。我们只需要分别计算这两部分的贡献率, 将其相加即可得到整个安全经济贡献率。即有如下的安全经济贡献率模型:

undefined

1.2 安全经济贡献率的计算模型

企业安全经济贡献率=减损的贡献率+安全增值的贡献率

其中, 减损的贡献率我们可通过企业跟以往年份相比事故的减少值来计算。

安全增值的贡献率=安全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等要素的贡献率+安全环境的贡献率+安全信誉的贡献率在计算中, 对于安全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等要素的贡献率和安全环境的贡献率我们主要采用这两方面的因素使企业的工效增加相对应的价值来计算;对于安全信誉的贡献率采用企业商誉的价值乘以安全信誉的权重来计算。如果存在企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我们再计算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变化情况所对应的价值。如企业通过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后再排入外部环境, 我们可计算其污染物减少所对应的价值作为企业安全增值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如何计算单个企业的安全经济贡献率:

例:某化工企业经评估后的单项企业净资产额合计为2.25亿元, 经评估该企业的商誉价值为514.23万元。企业2009年的产值分别为1.47亿元。企业2008年因各种原因发生事故数起,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132.21万元, 2009年由于企业加强了安全管理, 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事故大为减少, 全年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减少为57.98万元。2009年企业对外排污比2008年少5642吨, 经环保部门测定处理每吨污染物的成本为140元。在不考虑开发新产品、公司按原有规模生产原有产品等的前提下, 企业由于加强了安全管理、采取了安全措施、改善了工人的工作条件, 2009年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为增加, 月平均产值比上年度增加约20.1万元。经专家评定该企业安全信誉占企业商誉的权重为0.08。则我们可计算该企业的安全经济贡献率为:

安全经济贡献率=减损的贡献率+安全增值的贡献率

减损的贡献率= (132.21-57.98) /l.47×10000=0.50%

安全增值的贡献率=安全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等要素的贡献率+安全环境的贡献率+安全信誉的贡献率= (20.1×12+5642×140/10000+514.23×0.08) ÷ (l.47×10000) ×100%=2.46%

这样我们可得到该企业的安全经济贡献率为:0.50%+2.46%=2.96%

2 安全投资决策

2.1 安全非经济效益

安全效益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不能直接用货币表示出来, 需要经过复杂的推算才能够将其量化, 且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这就给安全的非经济效益蒙上一层朦胧的面纱——似可求似不可求, 似大似小。但是安全经济学的研究者都一致认为, 安全的非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其经济效益。

安全的非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商誉、环境和生命健康受到保护。商誉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是长远的, 无形的。商誉是拿不去、偷不来、溜不掉的, 是企业长期努力塑造的结果。商誉评估在经济学中有完善的评估方法, 安全对环境的保护作用的评估也有人做过研究。

2.2 灰色预测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 就是根据社会、经济、生态等系统的行为特征数据, 寻找因素之间或因素自身的数学关系与变化规律。灰色理论认为任何随机过程都是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区变化的灰色量, 并把随机过程看成灰色过程。

灰色系统理论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整理来寻求其变化规律的, 这是一种就数据寻找数据的现实规律的途径, 称为灰色序列生成;灰色系统理论认为, 尽管客观系统表象复杂, 数据离散, 但它总是有整体功能的, 因此必然蕴涵某种内在规律, 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适当的方式去挖掘它和利用它。一切灰色序列都能通过某种生成的新序列弱化其随机性, 显现其规律性。

2.3 安全投资决策实证研究

安全投资决策是在全局的高度对安全投资总量进行控制的投资决策。根据最近时间段的损失额和安全投资额, 运用灰色模型预测将来可能的损失和需要的安全投资, 可以帮助政府或者企业对某个时段的安全投资在总体上有个参考, 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文件提供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 预测描述的结果与未来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一致, 对预测结果的分析也不仅仅是比较数据, 而应着重研究安全投资和事故损失的发展趋势, 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数列预测方法, 定性分析数列发展趋势后, 根据定性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模型来进行预测, 然后将预测值和实际值比较, 计算精度, 看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满足, 就可以用该模型对未来投资或损失值进行预测;如果不满足, 则应修正模型 (主要是改变数列的累加因子) , 直到满足为止;如果尝试多次都不能满足精度要求, 则应该考虑去掉多余的数据 (最少不能少于4个数据) , 然后用该方法对新的数据序列进行预测, 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

本文对安全经济学的部分重点内容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以下几个方面没能进一步地完善和深入, 可以做进一步地研究。

第一, 安全经济贡献率的求取方法可以考虑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求取。

第二, 事故损失应按照行业或者事故类型分类, 以期在计算事故损失时能够准确区分各个子项, 不至于遗漏或重复计算。如此能够避免事故损失计算中由于概念模糊导致的计算失真。

第三, 生命价值估算模型的运用和推广还比较困难, 但是,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的提高, 大幅度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不会是很遥远的事情。

第四, 对单个企业安全投资决策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事故损失与安全投资额的关系比较模糊, 值得进一步研究, 以期建立两者的函数关系。

第五, 安全投资决策的风险评价有待研究。

摘要:本论文从安全科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系统研究了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安全对国民经济建设的贡献率, 安全投资决策等研究。对我国的安全经济管理工作起到了引导作用。

安全决策 第5篇

决策理论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安全是近年兴起的一个新兴的领域,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信息安全需要的是保障企业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项安全属性,控制由于信息安全属性被破坏对企业产生的风险.如何选择适当的措施实现风险控制目标,是组织实现风险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上述的问题可以看作是决策的.问题,本文将根据决策理论,根据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思路.

作 者:许培俊 作者单位:上海市公安局科技处刊 名:信息网络安全英文刊名:NETINFO SECURITY年,卷(期):“”(10)分类号:F2关键词:

谁会进入特朗普政府安全外交决策圈 第6篇

大选期间,特朗普团队人头混杂,没有清晰的人事脉络。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他们是在胜选后才真正开始考虑今后执政的人事架构的,而且在搭建这个架构的过程中还要与党内外不同派系讨价还价,因此仍存在很多变数。目前为止只基本确定亚拉巴马州国会参议员杰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为司法部长、堪萨斯州国会众议员麦克·蓬皮奥(Mike Pompeo,52岁,商人出身,伊朗核协议的坚决反对者)为中央情报局局长。综合连续数日从共和党高层和美国媒体传出的消息,以下八大“金刚”有可能会参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即将实权在握的当选副总统彭斯

副总统是国家安全委员会法定成员。当选副总统麦克·彭斯(Michael Richard Pence)现年57岁,爱尔兰裔、天主教徒,曾任印第安纳州的国会众议员,2012年当选印第安纳州州长。他属于共和党内保守势力,反对高税收,支持民粹色彩浓厚的“茶党”。

彭斯从2003?2013年连续在五届国会中出任众院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还是众院外事委中东分委会主席。彭斯在外交领域更关注中东问题,相信“以色列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敌人,以色列的事业就是我们的事业”。

彭斯对华态度比较温和,当众议员时曾投票赞成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支持美国与中国保持良好贸易关系,任州长期间还曾访华,为该州争取贸易和投资机会。

彭斯目前任特朗普过渡团队的主席,因此对白宫的人士任免有非常大的话语权,考虑到他未来可能有志于参选总统,他极可能会积极参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策工作,在副总统岗位上着力培养自己的外交团队。

“情报人”弗林

迈克尔·弗林(Michael T. Flynn)现年58岁,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前局长、军队情报委员会主席,退役中将。有30多年情报从业经历,是特朗普团队中唯一有阿富汗、伊拉克战地经验的顾问。

弗林是民主党人,2012年4月被奥巴马总统任命为国防部情报局局长,两年后因发表不当言论(他公开声称伊斯兰激进分子和基地组织在扩张)而被顶头上司要求退休。2016年2月,弗林加入特朗普团队。

弗林已被特朗普提名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将领衔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而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中,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人选完全由总统本人决定,无需提交国会批准。

弗林最关心的是如何让美国“更安全”,在他看来美国的主要安全威胁来自“激进伊斯兰主义”。因此,在他的领导下,国安会可能会更关注美国的直接安全威胁,如“伊斯兰国”、“基地”组织等极端势力以及伊朗、叙利亚、朝鲜等国。同时,为了确保美国的“安全”,他可能会支持进一步增加军费开支,加大国防投入,发展“硬实力”。弗林掌管国家安全事务后,美国的中东、伊朗政策会发生什么变化值得关注。

从历史记录看,弗林对中国的态度比较僵硬。他曾指责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暗中支持”伊朗、朝鲜、巴基斯坦等“有恐怖主义劣迹”的国家,也对中国持续增长的军力表示担忧,关注中国海军在南海和东海的活动。

弗林在担任国防部情报局局长时就主张把白宫国安会发展成为“能与中央情报局匹敌的情报机构”,坊间流传这是他遭解职的真正原因。他掌握国安会后,可能增加国安会的编制,增加国安会的预算,甚至建立某种形式的秘密行动队伍,将国安会的职权范围从制定政策扩展到执行政策。

由于国务卿是总统在外交方面的首席顾问,而总统国安事务助理是总统最信任的外交幕僚,从制度设计上看,总统国安事务助理经常与国务卿因为分工和政见不合产生摩擦。弗林个性强硬,又是情报专家,如果特朗普选择一位不熟悉外交事务且没有情报资历的政治家当国务卿,新政府可能存在“阁僚之争”的隐患。

“英雄市长”朱利安尼

前纽约市长鲁迪·朱利安尼(Rudolph William Louis Giuliani III)现年72岁,意大利裔,律师出身,也做过商人,曾任联邦检察官,1994年至2001年间任纽约市长,任内降低犯罪和提高城市品质政绩显著。他职业生涯迄今为止的最高点出现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因出色指挥危机处理而名声大噪,获选当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离开市长岗位后,朱利安尼与他人合伙创办了证券咨询公司,2008年也曾尝试参选总统,但没能冲出共和党初选关。此次特朗普竞选期间,朱利安尼从一开始便表明支持态度,为特朗普胜选立下汗马功劳。美媒报道,特朗普已向朱利安尼发出了出任国务卿的邀请。

朱利安尼任纽约市长期间处理涉外事务的方式凸显了其性格强势的一面。他曾拒绝让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进入林肯中心参加联合国成立50周年纪念音乐会,引发外交事件;911事件发生后当听到沙特王子建议美国“应吸取教训”的言论,立即退回了王子给世贸中心遇难者家属捐献的1000万美元。

2016年11月15日,朱利安尼在出席《华尔街日报》举办的活动时表示,短期而言“伊斯兰国”是美国的“最大危险”,击溃“伊斯兰国”将是特朗普上任之初的首要关注议题,“远高过中东及其他区域等令人头疼问题”。他还透露,特朗普阵营将“重新设定”美国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朱利安尼对中国的态度比较复杂,政治上一度不友好,2001年会见了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还曾称台湾是个“伟大国家”。经济上,他主张与中国加强合作,倾向于同中国就经济议题进行交往,还表示限制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是错误的”。

“摩门教徒”前总统候选人罗姆尼

nlc202309090338

威拉德·米特·罗姆尼(Willard Mitt Romney)现年69岁,摩门教徒,出生于政商世家。其父乔治·罗姆尼是美国汽车公司总裁,曾任密歇根州州长、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部长,还于1968年和尼克松竞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罗姆尼是位成功的商人和政治家。1984年,他创立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贝恩资本,该基金现管理资金规模超过650亿美元。离开金融界后,他担任了盐湖城冬奥会组委会主席,并于2002年在民主党传统势力范围马萨诸塞州成功当选为州长。2008、2012年两次参加总统选举,2012年更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最终攻败垂成。

虽然罗姆尼在竞选期间公开表示不支持特朗普,甚至与特朗普打起了“嘴仗”,互相抹黑,但特朗普当选后仍向其伸出了入阁“橄榄枝”。11月19日,他应邀专程前往新泽西州与特朗普会面,议题之一便是探讨他出任国务卿的可能性。

罗姆尼的外交思想与共和党右翼的思维比较相近,认为俄罗斯是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最大敌人,强烈支持以色列,赞成阻止伊朗获得核能力,赞同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

曾经亲台的金里奇

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现年73岁,幼年曾随继父(陆军军官)在韩国、越南、法国、德国等驻有美军军营的国家生活。1978年当选国会参议员,1986年任共和党政治行动委员会主席,1989至1995年任众院共和党党鞭,1995年率共和党成为众院多数党,终结了民主党对众议院长达42年的控治。据美媒报道,特朗普团队将其列为国务卿人选“短名单”。

金里奇没有直接参与国安决策的经历,但曾是国会“国家安全/21世纪委员会”成员,主要负责审核军队、执法和情报部门相关事项。他也曾在美国空军大学、国防大学兼职授课,担任美国保守主义智库企业研究所、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员,以及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非正式顾问。

金里奇争强好胜,通常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处理政治冲突。他属于“鹰派”,曾公开建议五角大楼不要理会国务院和国安会的意见。如果他成为国务卿,有可能会对国务院进行改组,排挤掉一些他认为过于软弱的“鸽派”。

金里奇在上世纪90年代对华态度不算友好,一手促成了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访美,并于1997年访台,成为美台“断交”后第一位访台的美国众议长,还曾表示支持美台恢复“外交关系”。不过,那时金里奇是反对党领袖,无所顾忌。现在身份转换,作为执政党的一员,他在涉台问题上应会更加谨慎,更何况这20年来美中实力此消彼长,已不可同日而语。

“愤怒的鹰派”博尔顿

约翰·博尔顿(John Robert Bolton)现年68岁,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是美国著名的“鹰派”人士。曾任里根政府的助理司法部长、老布什政府主管国际多边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小布什政府主管军控事务的副国务卿和常驻联合国代表,也曾在美国保守分子“大本营”企业研究所任副所长。

博尔顿和小布什关系特殊,2005年小布什利用国会休会的时机强行任命他为常驻联合国代表。然而,一年后共和党在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中惨败,小布什的“临时任命”无望得到国会参院批准,按法律规定即将“自动失效”,博尔顿不得不主动辞职了事。

博尔顿在美国政坛极富争议,甚至可以说是“声名狼藉”,曾因涉嫌收取外国献金而辞去共和党全国政策论坛主席职务,更因保守强硬的外交立场而反对者众。他曾公开声称《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已不合时宜,阻挠美国缴纳所拖欠的联合国会费,极力支持单边主义、推动对伊拉克动武,是小布什时期美国“新保守主义”兴起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特朗普过渡团队在考虑国务卿人选时想到了博尔顿,但他担任此职的阻力不小。不论他能否成为国务卿,都已进入特朗普团队,并在特朗普真正开始思考外交政策时参与其中。他非常了解亚洲,冷战思维顽固,一些主张有可能被吸纳进特朗普的政策中。

老谋深算的哈德利

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哈德利现年69岁,耶鲁大学法学博士,70年代曾在海军服役,随后进入白宫国安会工作。他在成为切尼的高级助手后,受其提携,开始一路高升,先后担任国防部负责全球战略事务的助理部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哈德利是有可能加入特朗普政府的共和党“建制派”元老之一。特朗普参选后,当“建制派”领军人物纷纷与其划清界限时,哈德利保持了沉默,目前不能排除特朗普邀请哈德利出任国防部长或国务卿。

哈德利曾多次访华,对中美关系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认为中美在21世纪应该继续保持接触合作、避免冲突,指出中美关系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处理两国军队、尤其是海军可能发生的冲突,希望双方增加透明度、减少误判。2015年,哈德利曾在《外交》季刊撰文分析“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提出和演化,赞同美国接过这一理念,并在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与中方继续商榷。哈德利曾发表言论对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亲密关系”而疏远美国表示担忧。

并非“专才”的塞申斯

杰夫·塞申斯已被特朗普提名为司法部长。他现年70岁,亚拉巴马大学法学博士,1994年出任亚拉巴马州总检察长,1996年成为该州国会参议员,有20年国会工作经验,在国会期间是军事委员会成员。由于他是最早支持特朗普参选总统的共和党内“建制派”,也尽心为其助选,深得特朗普信任。塞申斯在对外关系问题上的立场总体偏“鹰派”。作为司法部长和总统亲信,他可以列席部分国安会会议,将会对今后几年的美国内外事务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特朗普最终的内阁成员名单还在酝酿,上述人员最后将何去何从还有待证实。值得一提的是,朱利安尼、金里奇、罗姆尼都没有太多外交经验,如果他们中的一员成为国务卿,外交政策的制定将更依赖弗林掌握的国安会而非国务院。

特朗普与共和党内“建制派”的矛盾比较尖锐,在大选期间共有122名共和党资深外交人士联署反对他竞选总统。如果特朗普能与共和党“建制派”达成某种默契,不排除会有“建制派”精英加入其外交团队,比如前常务副国务卿、前世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以及在竞选过程中没有表态的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前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司长理查德·哈斯。

从目前迹象看,特朗普的国家安全和外交团队人选当中存在“三高”:有军队背景者比例过高,职业政客(外行)比例过高,“鹰派”比例过高,这不能不令人担心今后四年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势会不会发生偏差。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处博士、助理研究员)

施工企业安全投资决策模型研究 第7篇

层次分析法, 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综合方法。它将定性和定量指标统一在一个模型中, 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 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 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一、建立安全系统结构

根据对我国施工企业投资决策影响因素的分析, 将层次结构模型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方案层。其中, 施工企业安全投资的最优化决策为目标层设为Z;人的因素、物 (机) 的因素、环境因素即为准则层设为Ai (i=1, 2, 3) ;指标层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卫生措施、安全教育、劳保用品、日常安全管理等因素设为Bi (i=1…5) , 对这些项目的投资, 形成安全投资组合,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系统的安全效果。方案层Fi即为可供选择的方案,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如下图1:

(一)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以准则层为例构造比较矩阵。3个被比较元素构成了一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A= (aij) 3×3其中;aij=1;aij=1/aij (i=1…3, j=1…3) 。比较时应选取1~9比率标度法, 见表1。

具体的比较结果应参考施工企业以往投资经验并会同该行业安全生产专家一起进行评定, 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根据评定结果构造准则层矩阵A[1]。

(二) 计算单排序权向量

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即为权重向量, 用来表示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和积法进行计算。

(三) 关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是指利用一致性指标CI、随机一致性指标RI以及一致性比率CR对矩阵A进行检验的过程。其中一致性指标, RI数值见表2:

一般当一致性比率认为A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之内, 可用其归一化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 否则要重新构造成对比矩阵。

(四) 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

按照上述方法对指标层、方案层进行计算可以得出:指标层因素相对于准则层因素的层次单排序权值b1j…b5j将其用mij表示 (i=1…5, j=1, 2, 3) ;方案层相对于指标层的层次单排序权重f1j…fmj将其用rij (i=1…m;j=1…5) 。

当所有层次通过单排序一致性检验后, 可以利用各层次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权重进行排序, 筛选出重要的影响因素。

(五) 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总排序权重并作一致性检验

1. 计算总排序权向量。确定某层所有因素对于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就是层次总排序。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指标层的总排序权重

(2) 方案层的总排序权重fi=n j=1Σbjrij (i=1…m;j=1…5)

2. 对总排序权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

以指标层B为例, 计算出该层元素单排序一致性指标CIj, 相应得平均随机性指标为RIj, 则该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为:RIj当CRb≤0.10时, 认为层次总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 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同理可计算出方案层的一致性比率, 并对该层总排序权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

在通过所有的一致性检验后, 就可以利用各层次因素的总排序权值说明各层次中所有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重要性, 从而筛选出相对影响较大的因素[2]。

二、安全投资决策的目标规划模型

设给定的系统安全投资总额为b, 在各项目的安全投资需求分别是bj (j=1…n) , 则安全总投资需求为。若b≥b′, 则可按需求分配;若b≤b′则要按照系统的安全需求分配投资数额, 最大限度地改善人、机、环境等方面的安全功能, 提高安全系统的效果[3]。

设安全投资项目分配金额xj (j=1…n) 为决策变量, 它在改善系统的人, 机, 环境等方面投资需求的短缺费用为di-≥0 (i=1…n)

目标函数:其约束条件有三类:

(1) 决策变量xj (j=1…n)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应满足一定的基本要求:kjbj≤xj≤bj其中0≤kj≤1为各项目最低投资需求系数。

(3) ωij是每个安全投资项目的权重

综上, 安全投资决策目标规划模型为:

三、建立施工企业安全投资决策模型

为进一步提高生产系统的安全水平, 某施工企业在实施技术更新改造的同时, 拟定安全投资100万元, 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卫生措施、安全教育、劳保用品、日常安全管理等5个方面。决策者希望合理地确定各项目的投资数额, 使有限的资金取得最佳的安全效果。

该施工企业经过计算初步确定安全技术措施、卫生措施、安全教育、劳保用品、日常安全管理等5个方面的投资需求分别为50万元、30万元、10万元、20万元、10万元, 总计为120万元。资金存在20万元的缺口。为保证系统的基本需求, 要求各项目的安全投资不得低于其需求的比例系数分别为80%, 60%, 70%, 50%, 80%。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目标规划法构建安全投资决策模型, 为该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决策步骤如下:

(1) 根据已建立的安全决策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 对其中元素进行两两对比结果如下:

Ai (i=1…5) 分别代表该施工企业五个安全投资项目。 (Ai的数值参考同类施工企业安全投资数据和行业专家意见而定) 。

(2) 由上表可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并计算出指标层和方案层的层次单排序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结果如下:

经过计算CRk (k=1…5) 可知B1…B5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 计算层次总排序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经过计算的决策层对总目标层的权向量为 (A1, A2, A3) T= (0.3, 0.246, 0.456) , CR=0.015<0.1故层次总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ω (0.3, 0.246, 0.458) 可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

(4) 建立目标规划模型如下:

(5) 利用LINGO软件求解, 结果为 (x1, x2, x3, x4, x5) T= (40, 30, 7, 13, 10) 即为投资组合中各项目的实际投资额度。

四、结束语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利用目标规划法构建安全投资决策模型。其中数据的选择、权重的设置依据施工企业自身特点, 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虽然步骤多, 但均为简单代数运算, 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该安全投资决策模型可广泛适用于各类施工企业, 为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投资效益提供一种科学的理论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莲芳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2:5—18

[2]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5—37

煤炭企业安全投资决策与效益分析 第8篇

近年来, 安全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矿难频发, 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而且影响社会安定。企业安全投入不足, 固然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虽然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 每年均有一定的安全投资, 但是投资策略不当。这就迫切需要应用价值高的投资模型来改进现状。

安全投资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的系统安全性、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防止因工伤亡、消除事故隐患、治理作业区的全部投资费用, 即为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支出的全部费用。企业进行安全投资, 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安全经济效益, 本文引入了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模糊非线性规划, 分析了煤矿安全投资及影响安全投资的因素, 安全经济效益的实现和计量方法, 在最佳投资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安全投资决策、分配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实例验证等充分保证了模型的科学性, 同时采用非线性规划的模糊处理使结果更具实用性。

安全投资分析的目的是保障必要安全、减少损失, 以便集中投资, 获取最大的安全效益。安全生产与实现经济增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根本性问题。有人认为, 只要增加安全投入就减少了收入和利润, 这种观点比较片面, 安全投入所产生的绝不是一种负效益, 适当的安全投入减少了企业事故造成的损失, 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利润。这在安全投资方面业界已有许多研究, 比如采用FTA法, 用其分析安全所具有的功能与所耗成本的关系, 先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安全投资效益模型, 再运用集对分析理论的方法对某石化企业的安全投资状况进行评价。但大部分的研究偏理论化, 理论模型不能很好的拟合出实际情况, 本文运用模糊非线性规划, 更加接近实际且把界限模糊化, 所求得的解与其他模型相比更优。

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本的形式为:Y=A (t) LαKβμ。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表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组合 (X1, X2, …, Xn) 在每一时期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为Q。在经济学分析中, 通常只使用劳动 (L) 和资本 (K) 这两种生产要素, 所以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f (L, K) 。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某一特定要素投入组合在技术条件下能且只能产生的最大产出。

本文希望通过优化投资模型来确定最优的投资总额, 并且指导企业进行制定最优投资方案, 并评价相应投资效果。

二、安全投资指标分类

对与煤炭企业来说, 安全投资项目种类繁多, 在本文中我们参考相关文献, 将煤炭企业安全投资项目分为五类, 即安全技术投入、卫生措施投入、安全教育投入、劳动保护品投入以及日常安全管理投入: (1) 工业卫生投入指煤矿污染治理费用、改善矿工劳动条件费用等。 (2) 安全教育投入指购买劳动保护书刊、宣传费用、安全教育培训费用等。 (3) 辅助措施投入指安全管理部门安全专职人员的配备, 日常办公费用等。 (4) 安全技术投入指保采矿设备的安全防护费用, 矿井安全通道标志费用等。 (5) 劳保用品投入指保护矿工的防护品费用, 普通职工安全保障品等。

三、建立模型

1. 安全投资策略模型。

假设投资总量为C, 在确定企业投资总额的情况下需要确定各投资额的比例, 即安全技术、卫生措施、安全教育、劳保用品、安全管理费用各需投入多少。

把Cobb-Douglas生产函数引入安全经济领域, 形式如下:

其中:Y表示该煤炭企业的安全损失, Xi (i=1, 2, 3, 4, 5) 表示该煤炭企业的各项安全投入, C为安全投资总额。

分配安全投资可使得事故经济损失达到最小值, 通过构造拉格朗日常数来解决, 即:

Y取最值的条件为其对X1, …, X5的一阶偏导数为0, 最优解为:

2. 安全投资最优化模型。

(1) 模糊非线性规划。模糊非线性规划相对于普通线性规划来说约束条件带有弹性, 即资源限量bi可能取 (bi-di, bi+di) 内的某一个值, 这里的di>0, 它是决策人根据实际问题选择的伸缩指标。这样的规划称为模糊规划。

一般形式如下:

这里ti (x) =[bi, di]表示当di=0 (普通约束) 时, ti=bi;当di>0 (模糊约束) 时, ti (x) 取 (bi-di, bi+di) 内的某一个值。

同样, 用ti (x) ≤[bi, di]表示:当di=0 (普通约束) 时, ti≤di;当di>0 (模糊约束) 时, ti (x) 不大于 (bi, bi+di) 内的某一个值。而用ti (x) ≥[bi, di]表示当di=0 (普通约束) 时, ti≥di;当di>0 (模糊约束) 时, ti (x) 不小于 (bi-di, bi) 内的某一个值。

(2) 最优化模型。一般情况下企业增加投资则损失减少, 企业减少投资则损失增加,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安全投资额与事故损失之和最小时企业投资策略达到最优。

在上面投资策略模型的基础上, 构建最优化的模型, 利用模糊非线性规划建立方程如下:

其中C=∑Xi, minY和maxY由煤炭企业历史数据得到, k取不同的值此方程可以求出相应的投资总量和各投资分量, 并且存在定值k使minL=C=∑Xi+Y在所有k值范围内最小。

3. 安全投资效果评价模型。

安全投资不是直接投入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过程, 而是投入安全保障过程, 间接起到经济节约的作用。安全的经济效益包括“减损”和“增值”两方面。本文所述经济效益为最优化模型为企业带来的额外效益, 即:

安全经济效益=安全产出量-安全投入量

安全投入=最优化投入-实际投入

安全产出=减损产出+增值产出

安全减损产出为在相同投资总额的情况下, 最优化模型所产生的事故损失与煤炭实际投入所产生的事故损失的差值, 安全减损产出计算了最优化模型相对于企业实际投资产生了减损效益。

安全减损产出=实际投入损失-最优化投入损失

安全增值产出是安全投资对生产产值的贡献, 由于安全投资除了减少损失之外本身并不产生收益, 所以在相近的损失额度条件下, 投资越少煤炭企业能用来进行生产投资的资金就越充足。

安全的增值产出计算公式为:

安全增值产出=实际安全生产贡献率×总产值-最优安全生产贡献率×总产值

安全生产贡献率=安全投资总额/生产总值

本文采用投资比重来计算安全的贡献率。安全投资占生产投资的比重作为安全增值的贡献率系数取值的依据。用煤炭企业实际安全投资所产生的增值与最优投资模型所产生的增值产出差值来计算投资模型所提高的生产产出。用这种处理方法, 使安全的增值产出计算较为简单、可操作性好。

由上述本定义计算最优化模型为煤炭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若企业经济效益大于零, 说明最优化模型为企业带来收益, 相反, 则为企业带来损失。

四、实例分析

某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及事故总损失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Cobb-Douglas生产函数:

两边分别取对数得:

用Eviews软件对表中十年数据进行回归得:

代入最优化模型:

根据不同的k值可求出相应的最优值。利用Lingo软件对模型进行计算, 将结果绘制成图表如图1、图2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对该企业来说, 如果按照安全投资最优分配投入13.75万元时, 可将控制损失在17万元以内, 并实现安全负担最小化, 即30.606 7万元, 各分项最优分配比为 (0.104, 0.559, 0.198, 0.051, 0.087) 。从图2可以看出安全负担最小时对应一个事故损失, 即转折点, 这也是最佳投资点。若该企业能够把损失控制在17万元左右, 则企业安全负担可达到最小。

根据表2数据计算企业经济效益。

其中每年的减损产出差额=相应k值所对应最优化模型所求出的事故损失-实际事故损失。k值取当年事故损失取整数所得的值。

以第一年为例 (单位:万元) :

减损产出=13.8-13.47=0.33

增值产出= (0.98+2.5+27.3+13.75+20.08) ÷4 516×12 369.59-18.05÷4 516×12 369.59=127.54

安全产出差额=0.33+127.54=127.87

安全投入差额=18.05-64.61=-46.56

经济效益=127.87- (-46.56) =174.43

以企业事故损失为基准, 根据本文提到的模型计算最优化模型相对于该企业实际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如表3所示:

单位:万元

从中可以看出本文所建模型得出的最优策略产生的经济效益均为正, 均优于企业实际投资, 该企业投资无效率。最优化模型会为企业带来收益。

五、结论

1. 在一定损失的范围内企业要进行相应额度的投资, 投资额度与分配根据损失的不同而不同, 但是存在最小负担总额;而对于不同的损失, 相应的最小负担总额也会发生变化, 不过对于不同的损失也同样存在最小负担。

2.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既要考虑安全投资总额, 也要考虑制定最优的安全投资分配策略, 以达到最好效果。如果企业安全投资分配不够优化, 没有达到最优分配, 产生了无谓损失, 就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最优化模型能很好地指导企业进行安全投资。

3. 企业应该加强技术改造, 重视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 运用先进技术在一定的前提之下提高安全投资效果, 使各项投资达到更好的安全保障作用, 提高企业安全投资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梅强.安全投资方向决策的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9;10

[2].郑爱华, 郑晓华, 冯晓芸.煤矿安全投资结构优化研究.财会通讯, 2008;7

[3].罗云.安全经济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谢季坚.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5].汪赛等.基于安全效益分析的煤炭企业安全投入决策模型.统计与决策, 2009;5

[6].陈全君, 何学秋.论安全投资及其在组织安全活动中的作用.经济师, 2005;3

安全决策 第9篇

一、关于空管安全风险预警管理中的问题

预警管理就是从预警理论角度来出发研究风险防范措施的一种理论,关于安全风险预警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识别、监测、报警与诊断几个类型,在具体的工作中,关键性的决策问题有几个内容:

第一,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根据预警指标来匹配风险事故和相关的特征信息,不仅要避免由于指标太少出现漏警问题,又要防止指标过多发生维数灾难,这是一个常见的决策性问题。

第二,关于空管安全风险领域的问题,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指标类型,在根据相关指标来监测和评估风险状态时,需要注重方法的匹配,从这一角度而言,决策器的适应性以及指标特征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到的决策性问题。

第三,关于空管安全风险预警信号的输出,是根据相关的风险阈值来判断的,可以看出,阈值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决策器的适应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考虑到阈值设定的相关问题。

二、如何构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 一) 目标和模式的构建

在针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来制定预警模型时,必须要先充分研究决策对象的情况,对影响干扰信号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这项问题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解决,综合各类情况,预警机制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就是漏警问题与虚警问题。从预警决策目标来分析,关于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型可以遵照寻找风险、采集数据、风险监控、风险评估、发出信号、持续检验几个步骤进行。在运行预警决策模式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首先要确定好预警对象,对风险源头进行详细的分析,收集相关的数据,对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找出这一阶段的风险因子与特征,针对此来对风险进行科学的处理和监控。在监控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优选决策器进行分类与选择,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发出信号之后需要及时的进行跟踪和处理,督促相关部门来优化与调整决策。

( 二) 及时预测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

对安全风险的预测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根据当前的情况,或者根据历史记录中的类似情况,分析并推测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趋势与问题,此过程主要以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为依据,另一方面是着眼于当前已发生的情况,对之进行细致分析,据此推断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预测,即是根据以往发生的航空事故及风险事件,结合现有的各种信息与情报,以现代化的技术及手段,对安全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预报与预测,使空中交通管制安全事故能得到提前的控制。

( 三) 预警决策实施过程和运行模式分析

关于控制交通安全管制的风险安全决策模式,主要是基于具体的预测结果来开展,从这一层面而言,预测结果直接影响着预警决策模式的开展效果,为了提升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不仅要注重已知信息的选择与分析,还要采用科学的风险预测方式,只有做到这两项工作,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预测准确性。关于预警决策模式的有效性,不仅指预测对象和数据信息的有效性,也包含着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其中,数据信息的影响更大,对信息的处理与收集都可以利用相应的信息交互平台来开展。这个信息交互平台直接影响着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从这一层面而言,为了构建出完善的交通管制安全风险决策模式,就需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但是,航空交通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无法对其风险进行全面的掌控,作为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高瞻远瞩,从整体角度来把握好这一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模式直接影响着空中交通的安全,在具体的风险预警决策工作中,需要全面考虑到各项问题,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风险预警模式的应用效果。

摘要:在航空运输事业的发展下,关于航空安全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地面交通不同,航空安全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本文主要针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建华,杨军,黄郑华.基于时效性和不确定性的决策模式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02).

[2]王珅.专职空中交通管制教员在管制员培训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风,2014(01).

矿产资源安全生产投入决策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矿山安全生产投入,矿山安全等级,古诺模型,安全收益,矿山最优产量

0 引言

对于矿山企业而言, 进行安全生产投入是降低事故发生率和经济损失的必要措施。但是由于安全生产费用所产生的安全收益具有滞后性和潜在性的特点, 矿山企业出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考虑, 不愿意进行安全生产投入, 因此, 如何在保障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 是矿山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对安全投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安全投入与安全水平的关系[1]、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2]、安全生产效益与安全投入的关系[3]、安全投入与安全水平的关系[4]等。但鲜有从矿山企业进行古诺博弈的基础上, 结合矿山安全成本及安全收益, 建立适用于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古诺模型, 进行新的古诺博弈决策分析。综合安全等级的古诺模型可较好的解决矿山安全生产投入与矿山经济效益的关系, 从而为矿山的最优安全生产投入提供最优决策。

1 矿山安全等级、安全成本及安全收益

矿山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投入与企业生产产品类似, 一项安全生产投入必然需要付出一定的安全成本同时也会得到一定的安全收益。按照经济学的理论, 各种生产现象之间都可以表现为数量关系, 可以把这些经济变量表现为函数关系, 并用方程求解方式来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

1.1 安全等级

根据国家对矿山安全生产费用的规定, 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投入费用的计提包括:

(1) 金属矿山企业依据开采的原矿产量, 即露天矿山每吨5元, 地下矿山每吨10元的标准, 进行矿山原矿单位产量安全费用的提取;

(2) 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计提依据, 以2.5%的标准进行矿山安全生产费用的计提。

根据上述规定, 本文将矿山安全等级S定义如下:

式中, A为矿山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资费用;O为矿山企业总投资费用。

1.2 安全成本

提高安全等级, 需要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 即付出成本, 并且安全等级越高, 需要成本越高。由此可推出安全的成本函数C (S) :

式中, c为成本、投资;C0为安全工程设施的建造投资 (成本) ;C>0, 为统计常数。

1.3 安全收益

安全生产收益包括: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损害, 实现保护人类财富, 减少无益消耗和损失, 减少对人、社会、企业和自然造成的危害事件, 以及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长过程的收益功能。

用安全的收益函数I (S) 来表示:

式中, S为安全等级;d为边际成本;p为商品价格;I为统计常数。

2 矿山安全生产古诺博弈模型

由矿山企业间进行的安全生产古诺博弈得出的最优产量解, 可以很好的代表矿山企业在安全生产条件下的经济效益, 由此便建立了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与矿山经济效益间的联系。

不妨设同一个市场中, 只有两家矿山企业相互竞争, 在一定的安全等级下, 每家企业生产同质的矿量, 为完全替代品。

(1) 两家矿山企业的产量分别为q1、q2;

(2) 两家矿山企业的平均安全等级为S;

(3) 生产成本为d*q, 边际成本为常数d;

(4) 商品价格取决于两个参数a与b, 即;

则矿山企业1的利润为:

对q1求导, 并运用泰勒展开式, 同时令 (舍去二阶) 可求得:

同理可得:

由古诺模型可知当q1等于q2时, 即可求出古诺产出:

根据矿山安全等级的定义公式 (1) , 可求得在满足矿山最优产出的条件下的矿山安全投资费用A满足下式:

3 案例分析

以甘肃某两个矿山企业为例, 进行矿山安全生产古诺博弈分析。矿山企业的具体数据见表1。将数据带入式 (4) 可求得参数a=246.46, b=7.04。同时取边际成本d为144.5元/g, 产量q为458.96kg/a, 因C、I均为统计常数, 这里均取作1, 则金矿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由式 (9) 可为672.9万元, 建设安全生产投入费用按照2.5%的比例计算为491.8万元, 合计安全费用总投资为1167.7万元。按照国家对地下金属矿山安全生产费用的规定, 金矿矿山企业一的安全投入应达到1679.8万元, 因此从经济角度对金矿矿山企业一的安全投入分析可得出企业对安全投入未达到标准, 不能保证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4结论

本文的深入研究, 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很好的解决了矿山企业如何在保障安全生产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问题, 同时为安全监管机构从经济角度来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管提出了新的决策机制:由矿山企业的产量推导出的矿山安全生产投入, 与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规定所需进行的安全投入相比较, 从经济学角度来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梁瑞, 郭洪燕, 郭晓璐.安全投入模型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21 (01) :32-36.

[2]陈丽.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与经济效益关系[C].吉林劳动保护, 2011 (01) .

[3]张杰, 苗金明, 周心权等.安全生产效益的分析评价及其与安全投入的关系[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 (03) :49-54.

安全决策 第11篇

关键词 质量安全水平;生产决策优化;消费者效用

中图分类号 F224.3 文献标识码 A

The Enterprises’ Production Decision Optimization

and Its Consumers’ Utility Based on Different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Level

FEI Wei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Quantitative Economics,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different consumers’ expectations for the average quality and safety level, when the enterprise can select to produce the high or low quality and safety level, this paper built the models of the profit maximization in the perfect monopoly market and the 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 and analyzed the output and the profit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consumers’ utility comparatively. The sensitivity of the quality and safety level for the consumer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demand price, the high quality and safety level, and the low quality and safety level have an effect on these decisions. According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provided the reference and the enlightenment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quality and safety level.

Key words quality and safety level; production decision optimization; consumers’ utility

1 引 言

由于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般具有经验品和信任品的特征,导致供给产品的企业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选择生产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即使是规模较大的品牌企业也不例外.此类问题在食品行业更为突出,例如2008年三鹿有毒奶粉事件、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等.而2014年“315”央视刚刚曝光的国内十几家明胶企业使用被多种工业原料污染的垃圾皮料为原料,生产药用和食用明胶,再出售给包括知名大型企业、小型手工作坊的问题,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可想而知.无论是何种类型企业,都会由于利益驱使而面临生产高或者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相关决策.此时,消费者对产品平均质量安全水平的预期也会直接影响该类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及利润.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将为我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的参考.

现有相关研究较为丰富.Alkerlof[1]最早分析了信息不完全情况下,产品质量的逆向选择对市场均衡的影响.Nelson[2]首次基于产品质量水平,将产品分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Motta[3]研究了不同竞争方式中均衡质量的选择.Banker等[4]在产品需求是价格和质量水平的线性函数条件下,建立了产品价格和质量两因素的竞争模型.Lambertini和Tampieri[5]建立了垂直差异企业的数量竞争模型.Griva和Vettas[6]分析了与价格相关的消费者预期不同时,生产高低质量产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平新乔和郝朝艳[7]认为若产品价格还由质量以外的其他因素决定,那么高价格会导致假冒伪劣行为,假冒伪劣对市场需求有负面影响;企业垄断程度越高,假冒伪劣率越低.潘士远和史晋川[8]在企业可以同时提供高低质量产品的假设下,分析了逆向选择问题.杜创[9]针对体验品,分析了消费者与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市场的企业信誉机制.周波[10]阐释了柠檬市场治理的信号显示、声誉、质保与第三方介入四种机制的适用条件和作用机理.林挺等[11]分析了由于羊群效应引起的消费者跟风购买行为而导致的劣货驱逐良货现象的原因.张和群[12]认为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价格,由于低质量产品的生产成本低、利润大,生产者为追求自身利益就会生产劣质产品,从而使整个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下降.李永飞等[13]基于客户需求为质量敏感型和不敏感型,建立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二级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了制造商的最优产品质量水平、利润等决策.费威[14]建立了以供应商和制造商各自的质量水平为决策变量的优化模型,分析了最优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

然而针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同的企业生产决策及消费者行为的相关研究,缺乏在企业可以同时选择生产高、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平均质量安全水平预期不同的情况下,对企业供给产品数量、利润的决策及消费者效用的相关研究.而在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的两个典型市场类型中的上述内容分析,将对我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基于此,本文分别分析了在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外部消费环境好或者差,而导致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预期一般与较低时,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利润及相应的消费者效用.

2 问题描述及基本模型

设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x例如,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遭遇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消费者普遍认为市场上低质量安全水平食品所占比例较大,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预期较低.

对于企业而言,他们可以依据自身利润最大化选择仅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或者仅生产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也可以选择同时生产部分高质量安全水平和部分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企业生产每单位高、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分别付出的成本为12h2、12l2该假设忽略了与质量安全水平无关的其他成本,并将单位成本系数简化为1,并不影响一般性的分析结论..下面将分别分析在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两个市场类型中,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一般预期与较低预期两种情况下,企业生产高、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数量的决策,以及相应的企业利润、消费者效用.

3 完全垄断市场的模型分析

在完全垄断市场,产品仅由一个企业生产供给.企业可能同时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与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也可能仅生产其中一种质量安全水平产品.

3.1 企业同时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与低质量

安全水平产品

3.1.1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一般预期

当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一般预期时,即E(q0)=12(h+l).假设企业同时生产高、低质量安全水平的产品,可得企业利润

结论2 企业仅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

1)无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预期如何,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对产品数量、企业利润、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均为正,需求价格敏感度对产品数量、企业利润、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均为正,低质量安全水平对产品数量、企业利润、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均为正.

2)对于产品数量而言,相比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一般预期时,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较低预期时的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正效应更弱,需求价格敏感度正效应更弱,低质量安全水平正效应更弱.当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一般预期时,高质量安全水平影响效应为正;当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大于高质量安全水平4倍,那么高质量安全水平影响效应为正,否则影响为负.而相比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一般预期时的正效应,具有低预期时的正效应更弱.

3)对于企业利润、消费者效用而言,相比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一般预期时,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较低预期时的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正效应更弱,需求价格敏感度正效应更弱.当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一般预期时,高质量安全水平影响效应为正;当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大于高质量安全水平4倍,那么高质量安全水平影响效应为正,否则影响效应为负,而相比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一般预期时的正效应,具有低预期时的正效应更弱.当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小于低质量安全水平5倍,那么具有低预期时的低质量安全水平正效应更弱.

3.3 企业仅生产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

3.3.1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一般预期

假设企业仅生产低质量安全水平的产品,可得企业利润

结论4 企业仅生产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

1)无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预期如何,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对产品数量、企业利润、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均为正,需求价格敏感度对产品数量、企业利润、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均为正;高、低质量安全水平对产品数量、企业利润、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均为正.

2)对于产品数量而言,相比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一般预期时,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较低预期时的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正效应更弱,需求价格敏感度正效应更弱,高质量安全水平正效应更强,低质量安全水平正效应更弱.

3)对于企业利润、消费者效用而言,相比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一般预期时,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较低预期时的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正效应更弱,需求价格敏感度正效应更弱,高质量安全水平正效应更弱.当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大于低质量安全水平4倍,并且高质量安全水平大于低质量安全水平一定倍数,那么消费者对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低预期时的低质量安全水平正效应更弱,否则两种情况下的影响效应强弱无法比较.

3.4 消费者对平均质量安全水平预期相同时

的比较分析

由此可得结论:

结论8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若有部分企业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和部分企业生产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相比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一般预期,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较低预期会导致高、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数量都减少,消费者总效用减少.这与完全垄断市场中的结论相同.

2)当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大于某一数值,(i)并且高质量安全水平小于一定倍数低质量安全水平,则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较低预期时的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企业的利润更高;否则企业利润更低.(ii)并且高质量安全水平大于一定倍数低质量安全水平,则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较低预期时的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企业的利润更低.

3)当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小于某一数值,并且高质量安全水平低于一定倍数的低质量安全水平,则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较低预期时的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企业的利润更低.当高质量安全水平介于低质量安全水平一定倍数之间时,则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较低预期时的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企业的利润更高.

5 主要启示

根据本文分析,在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市场中得到的主要启示具体如下.

5.1 在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生产产品数量、利润及消费者效用的启示

1)无论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或低,消费者对产品平均质量安全水平越敏感、关注度越高,社会舆论、公众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监督力度就会增强,相应地企业供给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数量会增加.这样不仅消费者自身受益,而且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企业效益也会随之提高.并且产品的低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对消费者、企业都是有利的.这说明即使企业仅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但低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在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预期中发挥作用,因此会使产品需求量增加,消费者效用随之增加,企业利润随之增加.

2)若企业仅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

第一,当外部消费环境较差,消费者普遍预期市场上平均质量安全水平较低时,即使消费者对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提高,但较之于外部消费环境良好时,消费者、企业效益的改善作用都要弱.主要是由于产品价格在消费者低质量安全水平预期时下降,企业供给产品数量降低,消费者效用也随之下降,企业利润也相应减少.此时,产品价格对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作用更弱,因为高价格或者低价格都不能改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预期,对产品的需求更多取决于消费者是否自身需要.相比于产品自身的质量安全水平,只有消费者对质量安全水平更为敏感时,高质量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才对消费者、企业是有利的;否则即使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消费者对此“不买账”,这种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甚至会对企业、消费者的利益产生副作用.

第二,当外部消费环境较好时,消费者对产品平均质量安全水平有一般预期,那么高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一定会使消费者和企业都受益.说明改变外部消费环境,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市场上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导致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普遍预期较低,那么即使企业做出更多努力、政府监管力度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也难以获得消费者认可,企业效益仍然难有起色,消费者福利也没有得到真正改善.此时,低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对产品需求量的影响作用更弱.因为外部消费环境较差,消费者会因信任危机,即使低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消费者受其影响也较小.而当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相比于低质量安全水平较低时,由于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低,所以低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对企业利润、消费者效用的影响作用更弱.

3)若企业仅生产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

第一,不同于企业仅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情况,此时无需满足其它条件,高质量安全水平对产品数量、企业利润、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均为正.说明尽管企业仅生产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但由于高质量安全水平作用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预期中,因此高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能够使消费者效用增加,需求量增加,企业利润增加.

第二,产品的低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对消费者、企业都是有利的.这说明市场上产品的质量安全都维持在较高水平是不切实际的,通过企业技术条件升级改造、中低端产品市场监管加强等措施,努力提高产品的低质量安全水平,更有利于中低收入群体福利的改善,对企业效益提高也有利.由于企业仅生产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所以高质量安全水平直接在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预期中发挥作用.无需满足其他条件,由于外部消费环境较差,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缺乏信任,此时高质量安全水平对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效用的影响作用更弱.

第三,当消费者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相比于低质量安全水平较低,并且高质量安全水平相比于低质量安全水平较高,在这种极低的质量敏感度下,同时外部消费环境较差时低质量安全水平的影响作用更弱.若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不低,低质量安全水平影响效应的强弱比较是不确定的.因为在消费者预期质量安全水平较低时,平均质量安全水平中低质量安全水平的比重更大.说明如果企业仅从其获利角度考虑,无论消费者对质量安全水平的预期如何,都不会影响企业对生产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选择.并且如果消费者效用是用消费者购买产品价格、数量对应的货币值衡量的,并没有考虑质量安全水平高低对消费者健康等影响的效用值,那么消费者效用在企业仅生产低质量安全水平时是更高的.因为此时相比于企业仅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时的产品数量更多、价格更低.

5.2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生产产品数量、利润及消费者效用的启示

1)除了质量安全水平敏感度、需求价格敏感度、高质量安全水平、低质量安全水平对产品数量、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效用的影响,与完全垄断市场中的分析结论类似.不同的是,无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预期如何,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企业数量所代表的市场规模对产品数量、产品数量总和、消费者总效用都有正的影响;对企业利润、企业利润总和都有负的影响.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无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预期如何,企业利润总和都会低于同等条件下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利润;产品数量总和、消费者总效用都会大于同等条件下的完全垄断市场中产品数量、消费者效用.这与完全竞争市场特征是相一致的,说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预期并不影响这些基本特征.

2)若生产高、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企业各占一定比例:

第一,无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预期如何,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企业总利润会低于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企业总利润.产品价格受到消费者预期的平均质量安全水平的主要影响,而企业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是由高、低质量安全水平直接决定的,所以对于企业利润总和的比较而言,高、低质量安全水平发挥了决定的作用.

第二,当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一般预期,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企业所占比例较小时,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单个企业尽管产品数量、利润都比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企业高.这与现实中食品市场的情况类似,在同类食品的生产供给中,生产技术条件先进、供给高质量安全水平食品的企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与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企业相比,他具有一定生产实力、竞争优势相对较强,供给的产品数量相对较多,获得的利润也相对较高.这对于市场中竞争性企业来说,供给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更为有利可图.尤其是在当前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供给企业相对较少时.如果企业明确这个结论,将会对企业供给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第三,当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较低预期,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企业所占比例较小时,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单个企业利润会比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企业高;与消费者具有一般预期时不同,若同时还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为敏感,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单个企业产品数量会比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企业多.当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太敏感,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单个企业产品数量会比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企业少.因为在外部消费环境较差时,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缺乏信任,若他们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是特别敏感,那么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少.

第四,只有当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为敏感时,同时高、低质量安全水平相比不是差距特别显著时,在外部消费环境较差时,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供给企业获利更高;而若高、低质量安全水平相比差距特别显著时,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的供给企业获利更高.主要是由于相比于消费者较低的平均质量安全水平预期,即使消费者较为关注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但对于企业而言生产高、低质量水平产品的单位成本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然而当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敏感时,但高、低质量安全水平较为接近时,企业生产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更为获利,此时相比于质量安全水平,价格更为占优;若高、低质量安全水平有一定显著差距时,质量安全水平的单位成本占优,企业生产低质量安全水平产品更为获利.

参考文献

[1] G A AKERLOF.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J]. 1970, 84(3): 488-500.

[2] P NELSON. Advertising as information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 82(4): 729-754.

[3] M MOTTA . Endogenous quality choice: price vs quantity competition[J].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93,41(2):113-131.

[4] R D BANKER, L KHOSLA, K K SINHA. Quality and competition[J].Management Science, 1998,44(9): 1179-1192.

[5] L LAMBERTINI, A TAMPIERI. Low-quality leadership in a vertically differentiated duopoly with cournot competition[J]. Economics Letters, 2012,115(3):396-398.

[6] K GRIVA, N VETTAS. Price competition in a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duopoly under network effects[J].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2012,23(1):85-97.

[7] 平新乔,郝朝艳.假冒伪劣与市场结构[J]. 经济学(季刊),2002,1(2):358-376.

[8] 潘士远,史晋川.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市场均衡[J].经济学(季刊),2004,3(2):357-371.

[9] 杜创.信誉、市场结构与产品质量——文献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2009,8(3):1-17.

[10]周波.柠檬市场治理机制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0(3):131-135.

[11]林挺,李杨,张亮.“羊群效应”导致逆向选择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2):93-95.

[12]张和群.社会规制理论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5(10):61-63.

[13]李永飞,苏秦,童键.基于客户质量需求的供应链协调研究[J].软科学,2012(8):136-140.

安全决策 第12篇

笔者在研究系统安全性的实际过程中发现很多影响系统的属性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范围, 如在对某电器系统安全性进行调研时, 对一位操作者提出系统安全性问题后的回答:系统在12℃以下多出现故障, 工作七八十天后故障较多, 系统严重不稳定。这样的调查信息使一般的信息处理方法无能为力。信息是模糊的, 温度和使用时间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是并行的同时存在的, 对多个操作者由于他们使用系统的时间和环境都不同给出的安全性描述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如何在这些信息中, 进行归纳总结, 识别有用的信息作为系统安全性的决策准则成为了关键。

目前, 在对模糊性表述分析的研究中, 已有一定的进展。汪培庄先生与李洪兴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较有建树[1], 文献较多, 这里不一一列举。其他研究主要有刘佳鹏等[2]研究了基于案例比较信息的多准则群决策分类方法;范玉华[3]研究了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场景分类优化决策方法;崔建等[4]实现了基于决策树的快速SVM分类方法;张震等[5]实现了一种基于二元语义信息处理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许永平等[6]实现了基于多粒度多语义语言判断矩阵的群决策方法;杨莉琼等[7]做了基于二元决策图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但是, 这些方法处理如具有上述特点的信息显得比较困难。

笔者根据自身对安全系统及算法的研究[8], 提出了针对系统影响因素 (即属性) 为连续区间范围的情况下, 并考虑因素对系统的并行作用, 在多个模糊表述中提炼出划分系统安全性的决策规则。使用该规则处理了一个电气系统安全性在不同使用时间和使用温度下的安全等级划分。

1 决策准则理论描述

定义1设系统T= (U, A, C, D) 为决策表, U={x1, x2, …, xm}为对象集合, m为对象数量;C={a1, a2, …, an}为条件属性集, n为条件数量, aq=aq (xi) =[aqmin (xi) , aqmax (xi) ]属性是一个连续的区间, i, j∈{1, …, m};q, p∈{1, …, n};D={d1, d2, …dk}, k为决策数量。

定义2在系统T中, xi, xj∈U, 则定义S (xi, xj) 为xi与xj关于属性aq的相似度。为解释方便, 给出具有两条件属性aq和ap的系统T的相似度S (xi, xj) 确定方法。

当i=j时, S (xi, xj) =1, 表示两个对象相同。

当i≠j时, 比较aq (xi) =[aqmin (xi) , aqmax (xi) ]与aq (xj) =[aqmin (xj) , aqmax (xj) ]及ap (xi) =[apmin (xi) , apmax (xi) ]与ap (xj) =[apmin (xj) , apmax (xj) ]的相对覆盖区域情况。

当[aqmin (xi) , aqmax (xi) ]与[aqmin (xj) , aqmax (xj) ]或[apmin (xi) , apmax (xi) ]与[apmin (xj) , apmax (xj) ]在数轴上无重叠时, S (xi, xj) =0, 表明两个对象的某一个因素根本不相关。

当[aqmin (xi) , aqmax (xi) ]与[aqmin (xj) , aqmax (xj) ]和[apmin (xi) , apmax (xi) ]与[apmin (xj) , apmax (xj) ]在数轴上有重叠时, 根据并行因素对系统的作用得S (xi, xj) , 如式 (1) 所示:

式中:

式 (1) 的建立是将xi与xj的相似度看作是aq和ap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当于条件并联的状态。P (ap) 的分子表示了ap对于xi与xj的最小属性范围, 即ap (xi) ∩ap (xj) ;分母表示了ap对于xi与xj的最大属性范围, 即ap (xi) ∪ap (xj) , P (aq) 同理, 覆盖示意图如图1所示。

定义3在系统T中, C (xi) 为一种相似聚类, C (xi) ={xj|S (xi, xj) >f, f∈[0, 1]}, f为划分xi与xj是否定义为相似的阀值。f的确定一般在[0.5, 0.8], f太小聚类的划分变得不可靠, f太大划分聚类数量较多, 聚类内包含的对象较少, 失去了划分的意义。

定义4在系统T中, 按照C (xi) 的结果对U进行聚类的化简形成U={X1, …, XR}, Xr=C (xi) 如果C (xi) ∩C (xj) =φ, i≠j, r∈{1, …, R}, R为化简聚类数量。该变化旨在合并C (xi) 的重复分类。

为满足划分聚类之间元素的唯一性, 去除不同聚类含有相同的元素, 定义5集合{L (X1) , …, L (XR) }, 使U={L (Xr) |∪L (Xr) =U, L (Xr) ∩L (Xr') =φ, r∈{1, …, R}, r'∈{1, …, R}}。考虑到系统划分聚类的平衡性, 如果两个划分类都出现相同的对象, 那么将该对象划分给包含对象较少的聚类。该变化旨在消除对象划分奇异。

定义6在系统T中, 对决策集D进行划分γ (L (Xr) ) ={dk'|xi→dk', xi∈Xr, dk'∈D, k'∈[1, …, k]}, 其中xi→dk'表示在决策表中对象和决策属性的对应关系。

定义7δ (γ (L (Xi) ) →{dk'}) 表示一个概率, 在γ (L (Xr) ) ⊂D的条件下, xi→dk'且dk'∈γ (L (Xr) ) 的概率。

2 实例描述

笔者在进行一个电器系统安全性分析时遇到了使用目前安全性决策方法难以实现的问题。实际上, 就系统中元件发生故障概率而言, 其影响因素是多样的。比如电器系统中的二极管, 它的故障概率就与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温度的大小、通过电流及电压等有直接关系。如果对这个系统进行分析, 各个元件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适应的温度等可能都不一样, 随着系统整体的工作时间和环境温度的改变, 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不同的[10]。

对这个系统如果使用事故树等方法进行分析, 如此多的元件组成的系统显然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根据现场调研, 操作人员普遍反映的情况, 表明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与温度和系统使用时间的长短有关。综合上述情况, 笔者认为可对该系统在宏观上的安全性进行决策并制定规则。收集了7位长期使用该系统的操作人员的对系统安全性的意见, 关注于主要的涉及宏观系统环境指标:使用时间和使用温度, 进行安全性决策规则制定。该系统一般100天大修一次, 设定使用时间的域范围为[0, 100]d;使用温度考虑到系统位于北方户外且有一定的保护, 设定其域范围为[0, 40]℃。

根据现场调研情况, 如某位操作者的回答为:系统在12℃以下多出现故障, 工作七八十天后故障较多, 系统严重不稳定 (由于篇幅所限, 7个表述不都给出) 。定义系统T= (U, A, C, D) , 7位被调查者的描述为对象集合U={x1, x2, …, x7}, xi为第i位被调查者的意见, i∈{1, …, 7}。系统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温度为系统的条件属性集合C={a1, a2}, a1为使用温度, a2为使用时间。a1和a2是连续的范围值, 根据被调查者提供的意见将a1和a2归一化, 如可将该位操作者的回答作为x1, 定量为使用温度[0, 12]℃和使用时间[70, 95]d的安全情况描述, 归一化a, 同理a2 (x1) =[0.7, 0.95]。决策等级D={d1, d2, d3}, 分别表示安全等级为一到三级, 为“不安全”、“一般安全”、“安全”。

通过上述过程形成的基本信息决策表如表1所示。

3 实例的决策过程

基于表1及定义2, 计算得各个对象两两相似度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和定义3, 并设f=0.5作为相似聚类判断标准, 得到的相似聚类为:C (x1) ={x1, x2}、

根据定义4和C (xi) 化简后的分类为:X1={x1, x2}、X2={x3, x5, x6}、X3={x4, x6}、X4={x7}。这是对象集合U={X1, X2, X3, X4}。

根据定义5和U={X1, X2, X3, X4}的划分, 得L (X1) ={x1, x2}、L (X2) ={x3, x5}、L (X3) ={x4, x6}、L (X4) ={x7}。这是对象集合U={L (X1) , L (X2) , L (X3) , L (X4) }。

根据定义6和U={L (X1) , L (X2) , L (X3) , L (X4) }的划分, 得到决策集的划分为:γ (L (X1) ) ={d1} (表示L (X1) ={x1, x2}的x1→d1, x2→d1) 、γ (L (X2) ) ={d2}、γ (L (X3) ) ={d2, d3}、γ (L (X4) ) ={d3}。

根据定义7决策集D的聚类划分得到U划分类到决策D之间的类对应规则如下:δ (γ (L (X1) ) →{d1}) =1 (表示, L (X1) ={x1, x2}的x1→d1, x2→d1, 即x1, x2都对应d1, 概率为1, 即置信度为1) 、δ (γ (L (X2) ) →{d2}) =1、δ (γ (L (X3) ) →{d2, d3}) =0.5 (表示, L (X3) ={x4, x6}的x4→d3, x6→d2, 即x1, x2对应正确的概率为0.5, 即置信度0.5) 、δ (γ (L (X4) ) →{d3}) =1。

根据定义8得到最后的决策规则:D (d1) = ([0, 0.4], [0.7, 1], 1) (表示第一个属性值a1∈[0, 0.4]且第二个属性值a2∈[0.7, 1]时的决策为d1, 即决策值为1, 该决策规则的置信度为1) 、D (d2) = ([0.2, 0.7], [0.5, 0.9], 1) 、D (d2, d3) = ([0.2, 0.9], [0.2, 0.9], 0.5) 、D (d3) = ([0.2, 0.8], [0.3, 0.9], 1) 。

最后对决策规则进行分析, 系统在[0, 16]℃且[70, 100]d的情况下为不安全, 置信度100%;系统在[8, 28]℃且[50, 90]d的情况下为一般安全, 置信度100%;系统在[8, 36]℃且[20, 90]d的情况下可能为一般安全或安全, 各置信度50%;系统在[8, 32]℃且[30, 90]d的情况下为不安全, 置信度100%。

由于本文以研究为主要目的, 系统研究对象, 即不同操作者对系统的描述取样只有7个, 对于实际的工程问题, 取样越多分类决策规则越准确。

4 结论

论文描述了一个实际工程系统的安全性分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考虑到这个系统涉及到的宏观作用因素是连续范围的域值, 提出了一套对该系统的安全性分类决策规则。这个规则适应于系统对象U的信息为模糊信息, 影响因素C为连续范围的域值, 且影响因素是并行对系统施加影响的, 特别适用于复杂系统的黑盒宏观安全性分析。得到的结果包含了系统特定的工作外部条件域、在该域内的安全情况分级及其置信度。当采样数量增大时对工程系统的安全性决策有指导意义。

摘要:在研究系统安全性的实际过程中发现, 影响系统的因素很多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区间域值。特别是对复杂系统影响因素的提取, 往往是靠长时间使用者的经验给出的导致系统失效的因素范围值。就该问题提出了系统T在属性a为区间域值的情况下对对象集U的划分决策规则。从基础信息决策表出发, 计算相似度S (xi, xj) 得到相似度矩阵, 在定f情况下划分每个对象聚类C (xi) , 并进行聚类化简得到U={L (X1) , …, L (XR) }, 根据决策集D的聚类划分得到U划分类到决策D之间的类对应规则, 最后得到决策模式D (di) 。列举了一个电器系统例子, 针对其环境变量 (使用时间和使用温度) 在不同范围组合下对系统安全性等级的影响进行了划分, 并得到了决策模式及分类。

关键词:系统工程,范围属性,安全分类,决策规则

参考文献

[1]汪培庄, 李洪兴.知识表示的数学理论[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4

[2]刘佳鹏, 廖貅武, 蔡付龄.基于案例比较信息的多准则群决策分类方法[J/OL].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2267.N.20130814.1046.043.html LIU Jia-peng, LIAO Xiu-wu, CAI Fu-ling.Multiple criteria sorting method based on pairwise comparisons of alternatives in the group decision making context[J/OL].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Practice,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2267.N.20130814.1046.043.html

[3]范玉华, 秦世引.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场景分类优化决策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3, 25 (2) :175-182FAN Yu-hua, QIN Shi-yin.Optimizing decision for scen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J].Journal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Graphics, 2013, 25 (2) :175-182

[4]崔建, 李强, 刘勇, 等.基于决策树的快速SVM分类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1, 33 (11) :2558-2563CUI Jian, LI Qiang, LIU Yong, et al.Fast SVM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decision tree[J].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11, 33 (11) :2558-2563

[5]张震, 郭崇慧.一种基于二元语义信息处理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J].控制与决策, 2011, 26 (12) :1881-1885ZHANG Zhen, GUO Chong-hui.Multiple attributes group decision making method based on two-tuple linguis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J].Control and Decision, 2011, 26 (12) :1881-1885

[6]许永平, 王维平, 杨峰.基于多粒度多语义语言判断矩阵的群决策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2 (5) :173-178XU Yong-ping, WANG Wei-ping, YANG Feng.Approach to group decision making with multi-granularity and multisemantic linguistic comparison matrices[J].Journa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2010, 32 (5) :173-178

[7]杨莉琼, 李世蓉, 贾彬.基于二元决策图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 33 (7) :1889-1897YANG Li-qiong, LI Shi-rong, JIA Bin.Safety risk assessment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with BDD-based method[J].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Practice, 2013, 33 (7) :1889-1897

安全决策范文

安全决策范文(精选12篇)安全决策 第1篇重视安全文化近些年来, 很多企业尤其是高风险行业企业对于安全文化的话题越来越重视。这在一定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