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灭活疫苗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灭活疫苗范文(精选10篇)

灭活疫苗 第1篇

病原微生物经理化方法灭活后, 仍然保持免疫原性, 接种后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 这种疫苗称为灭活疫苗或死疫苗。由于灭活疫苗接种后不能在动物体内繁殖, 因此, 使用接种剂量较大, 免疫期较短, 需加入适当的佐剂以增强免疫效果。目前, 所使用的灭活疫苗主要是油佐剂灭活疫苗和氢氧化铝胶灭活疫苗。油佐剂灭活疫苗是以矿物油为佐剂与经灭活的抗原液混合乳化制成, 免疫效果较好, 免疫期较长。氢氧化铝胶灭活疫苗 (铝胶苗) 是将灭活后的抗原液加入氢氧化铝胶制成, 制备较方便, 价格较低, 免疫效果良好, 但难吸收, 在体内形成结节, 影响肉产品的质量。

灭活疫苗的优点: (1) 疫苗的病原体已灭活, 不会出现增殖或致病力增强的现象。 (2) 避免使用非无特异病原体胚蛋生产的疫苗, 造成人为传播蛋传递性疾病。 (3) 同一剂量逐只接种畜禽, 使免疫水平一致。 (4) 贮存条件不如弱毒疫苗苛刻, 保存期较长, 多种灭活疫苗可制成联合疫苗使用, 不会导致某些弱毒疫苗混合使用时出现的病毒干扰现象。缺点: (1) 成本比弱毒疫苗高, 已灭活的病原体不会增殖, 故每个接种剂量应含较多的抗原, 生产灭活疫苗的佐剂也使成本增加。 (2) 逐只免疫注射费时费工, 目前灭活疫苗还不能群体免疫 (如饮水、气雾法) 。 (3) 免疫效果次于活疫苗, 注射次数多、接种量大, 有的灭活疫苗接种后副作用较大。 (4) 注射疫苗的操作不正确, 会引起局部组织的反应, 或损伤肌肉、神经和内脏器官, 须掌握正确的接种技术。

灭活疫苗应贮存在2~7℃的阴暗处, 使用前升至室温, 可减少对畜禽的应激, 接种前充分摇匀。用于接种的注射器及连接疫苗瓶的胶管应能耐高温, 便于每次使用后彻底消毒。宜使用短针头, 避免接种时伤及禽的骨胳或刺入胸腔组织, 也不易伤及接种者。操作不熟练或过快, 接种者有可能无意将灭活疫苗误注入自己手指上, 虽疫苗本身无传染性, 但不及时处理, 伤口易被细菌感染。预先制定免疫程序, 确定免疫时间, 认真按照说明书操作。在腿肌接种疫苗时, 插入针头的方向应与腿骨平行, 以免损伤骨胳、肌腱及血管。胸肌部位接种时, 入针要向头端并靠近龙骨前端的胸肌, 因为后部胸肌较薄, 针头容易插入胸腔, 甚至刺伤肝脏。皮下接种部位在颈后中线处, 因颈两侧有血管、颈肌及神经, 故不宜在侧面接种, 否则易引起水肿、扭颈等, 针头插入时不要靠近及刺向头部。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第2篇

我是一名江苏的养殖户,以前每次爆发o型猪口蹄疫的时候,都挺烦恼的,现在爆发o型猪口蹄疫,已经能很淡定了,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治疗o型猪口蹄疫的方案。

o型猪口蹄疫症状

病毒以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跛行,喜卧;病猪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有的甚至会出现死亡现象。

o型猪口蹄疫预防

1、保持猪圈环境卫生

2、在猪生病期间不要让陌生人进入猪圈

3、针对疫区没发病的猪群紧急接种疫苗,发病的采用血清抗体做紧急治疗,能够直接中和口蹄疫病毒。大群中没发病的猪使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做紧急预防,净化体内口蹄疫病毒,防止病毒的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o型猪口蹄疫治疗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水泡破溃处可结痂。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灭活疫苗 第3篇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安全使用存在问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09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多感染5岁以下小儿,故称小儿麻痹症[1]。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病毒常侵犯神经系统,严重者可造成瘫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推广使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为控制和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随着疫苗的继续使用,OPV所带来的危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9年9月我国正式引进了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作为OPV的补充。为了解IPV使用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对本中心接种IPV的1667名婴儿进行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接种IPV婴儿1667例,男965例,女702例,首次接种IPV的年龄≥2个月龄,均无IPV的接种禁忌。

疫苗情况:使用的疫苗为IPV,接种IPV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主动免疫,预防由脊髓灰质炎Ⅰ型、Ⅱ型和Ⅲ型病毒导致的脊髓灰质炎。预填充注射器装,0.5ml/支,含有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40DU、Ⅱ型8DU、Ⅲ型32DU。2~8℃避光保存,有效期36个月,所使用的疫苗均在有效期内。

接种情况:①使用原则:参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使用指导意见》中的使用原则[2],结合本中心处于城乡交接的位置,考虑到经济与安全性,本中心主要采用第1、2剂优先使用IPV,其余剂次使用OPV,并按OPV的免疫程序完成免疫的序贯接种法,家长要求的、患免疫缺陷、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和患肛周脓肿的婴幼儿可全程接种IPV。本着“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家长(监护人)在《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知情告知书》中进行选择并签字。②接种部位:注射部位为婴儿大腿前外侧(中1/3处)肌内注射,严禁血管内注射。

观察与反馈:婴儿接种IPV后留观30分钟,无异常反应方可离开,并告知家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家长回家后继续观察婴儿一般状况、全身及局部反应等,如有异常应及时联系本中心进行处理,并作好记录。

不良反应分类: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宣贯手册)》将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类[3]。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征状;个别人在疫苗接种中或接种后,发生与一般反应性质和临床表现不同的反应,称为异常反应,主要有局部化脓性感染、全身性化脓感染、无菌性脓肿、晕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等。

室验室检测情况:随机抽取其中满1周岁的幼儿120名进行抗体检测。以酶联免疫间接法检测人血清中的抗脊髓灰质炎病毒IgG抗体,以了解脊髓灰质炎免疫效果。酶标仪设定波长450nm,先用空白调零,然后测定各孔A值,样品A值≥0.50,判为阳性,说明有保护性。

结果

在1667名婴儿当中,接种第1、2剂IPV的共1374名,只接种第1剂293名,经观察及家长反馈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一般比较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主要有异常哭闹、呕吐、嗜睡、食欲下降和发热,注射部位不良反应主要有触痛、红斑和肿胀。在未能接种第2剂的婴儿中,主要原因有群众对疫苗的错误认识、从众心理、接种反应及经济方面等;本中心化验室对其中的120名幼儿进行了抗脊髓灰质炎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均达到阳性,免疫效果理想。

讨论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人与人的接触传播。在疫苗问世之前,几乎所有儿童都暴露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平均200名脊髓灰质炎病毒易感儿童感染后出现1例麻痹型脊髓灰质炎[4],给人类造成了严重威胁。由于脊髓灰质炎的高传染性和患病后的危害性,世界各国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消灭脊髓灰质炎病毒。1963年起,由于OPV易于接种,能通过提高黏膜的免疫力而有效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的循环,还可使与受种者密切接触的未种者获得免疫,且费用较低而被推广。1988年,WHO提出于2000年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并制定了4项策略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使得脊灰野病毒流行国家从1988年的125个减少到2002年的7个,脊灰病例从1988年的约35万减少到2002年的1918例(WHO,2003年6月24日数据),病例减少了99%,到2002年底,脊灰野病毒的流行局限在亚洲的3个国家(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和非洲的4个国家(埃及、尼日尔、尼日利亚、索马里)。WHO的3个区域,包括134个国家和地区,30亿人口,已被国际委员会确认为无脊灰地区(美洲区1994年,西太平洋区2000年,欧洲区2002年)。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OPV以来,发病率亦逐渐下降,到90年代大部分省市发病率均降至很低水平,从1995年至今已没有本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发生,OPV长达50余年的使用经验已证实了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然而,越来越多的无脊灰国家发现继续常规应用OPV,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的危险要大于脊灰野病毒输入或实验室操作造成感染的危险。在后脊髓灰质炎时代,如仍像以前一样继续接种OPV,全球每年则不可避免的发生数百例VAPP;同时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下降,VDPV流行的危险随时存在。因此,为降低VAPP和VDPV流行的风险,同时保持人群对脊灰病毒的免疫水平,使用IPV是惟一选择[5]。

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于2010年1月开始使用IPV,新的疫苗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工作人员必须重新审视工作态度,在全面了解IPV的优势后严格掌握OPV的禁忌,及时发现免疫缺陷、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和患肛周脓肿等的婴儿,以进行安全接种;另一方面,群众对新的疫苗存在错误认识,特别是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便不再继续使用,同时,也有很大一部份群众存在从众心理。截至2012年2月中心为1667名婴儿接种了IPV,结合本中心所处位置,所采用的是IPV/OPV序贯程序,这种程序的益处是可获得对脊灰3个血清型较高的血清抗体阳转率,其费用比完全使用IPV低,同时应用两种疫苗还有一个好处是同时获得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经观察研究,1667名婴儿接种IPV后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与刘美霞研究结果相一致[6],同时,为了解IPV的有效性,随机抽取其中的120名幼儿进行免疫效果检测,结果显示免疫效果理想。综合相关因素,工作人员应正确宣传IPV,安全接种。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8-62.

2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使用指导意见[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6):541.

3徐文中.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宣贯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0.

4殷大鹏.在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国家引入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4):380-382.

5夏宪照,罗会明.实用预防接种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8-362.

6刘美霞.162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安全性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6):15-16.

谈鸡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 第4篇

1 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方法

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的唯一方法就是注射, 分为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以颈部皮下注射为主, 肌肉注射可采用浅层胸肌注射和腿肌注射。

1.1 颈部皮下注射

由于颈部皮下活动区域较大, 皮下血管丰富, 油乳剂灭活疫苗吸收迅速, 免疫效果好, 所以颈部皮下注射是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接种的较好方法。但由于颈部肌肉较少, 如果方法不当将油乳剂灭活疫苗注射到颈部肌肉中, 会引起鸡颈部肌肉肿胀, 表现颈部不能伸直, 严重影响颈部活动, 从而影响鸡的正常采食、饮水, 造成鸡生长发育受阻, 严重时可导致鸡逐渐消瘦, 甚至死亡。影响时间可达一个月以上。颈部注射时如果太靠近头部, 注射疫苗后由于油乳剂灭活疫苗在皮下的游离, 流到头和脸的皮下, 造成肿头、肿脸的现象。如果注射到胸腺上极有可能造成免疫效果差。

颈部皮下注射的正确方法:小鸡一人操作, 大鸡两人操作, 一人保定鸡, 一人注射。注射时用拇指和食指把鸡颈部后1/3处皮肤捏起, 使皮肤和肌肉分离, 注射器针头向着背部方向, 以小于30度的角度刺入捏起的皮下, 注射速度不宜过快。注射时要防止刺穿另一侧皮肤将疫苗注射到体外, 也要防止注射到肌肉内或刺伤颈椎。

1.2 浅层胸肌注射

浅层胸肌注射是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常用的方法。鸡的胸部肌肉较丰满, 相应的血管和神经较少, 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时操作较方便, 也比较安全, 但其吸收较颈部皮下注射稍差一些。如果注射过深, 可能会刺入胸腔或刺伤肝脏而导致鸡注苗后猝死。

浅层胸肌注射的方法:注射部位在胸部的前1/3处, 两侧均可。针头与注射部位大约成30度角, 朝向背部方向刺入胸肌, 切忌垂直刺入和在后部刺入, 一定要浅层注射, 避免深层注射。

1.3 腿部肌肉注射

腿部肌肉注射一般不宜采取。腿部肌肉较少, 注入油乳剂灭活疫苗不易吸收, 影响鸡的活动和采食, 从而影响生长和生产。由于大腿内侧血管和神经较丰富, 要防止针头刺入内侧, 否则会刺伤神经或血管, 导致鸡瘫痪或死亡。腿部注射时应靠近上部, 在膝关节上方, 大腿外侧。

2 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应注意的事项

(1) 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应采用7~9#针头。油乳剂灭活疫苗黏度较高, 针头过细时注射较费力, 针头过粗时注射后疫苗有时会从针孔中溢出。注射器宜采用连续注射器, 这样比较省时省力。注射前器械应严格消毒, 可采用煮沸消毒或高压灭菌消毒。注射时必须经常更换消毒针头。

(2) 油乳剂灭活疫苗使用前要摇匀, 环境温度较低时要进行预温。因为油乳剂灭活疫苗在温度较低时注射到体内, 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 形成局部肿块, 从而不能正常产生免疫应答。预温的方法是使用前将油乳剂灭活疫苗放到40℃左右的温水中, 使其升温接近鸡体温度。也可提前8 h以上放在20℃以上的环境中自然升温。

(3) 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过大的应激。如不可避免时, 可在免疫前后3 d内给鸡饮用多种维生素, 起到一定缓解作用。鸡舍内应严格消毒, 以免接种时造成细菌感染。

(4) 对于产蛋鸡群, 应尽量不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尤其是处于产蛋高峰的鸡群。因为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应激比较大, 会对产蛋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一定要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时, 应当在多数鸡产完蛋的下午进行。如果在上午进行, 由于抓鸡应激, 容易造成鸡蛋落入腹腔或卵泡破裂造成卵黄性腹膜炎, 引起鸡零星死亡。

灭活疫苗 第5篇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格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的病原菌,属于巴斯德菌科嗜血杆菌属,是一种多形态、非溶血性、不运动、NAD 依赖型、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对营养要求比较苛刻,培养时必须供给含有V 因子(NAD)或(NADP)的新鲜血液才能生长。此菌有多种血清型,其中强毒力的有1、5、10、12、13、14型,常可致死动物;中等毒力的有2、4、8、15型,多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不致死;低毒力的有3、6、7、9、11型,常无临床表现和病变。在中国,4型和5型是主要分离株,而澳大利亚和丹麦的主要血清型为5型和13型。在研究2、4、5、12、13和14型间的交叉保护性时发现,除了血清12型制备的单菌和血清2、12型制备的二价苗外,其他型都能对同源菌株产生保护;用血清4型制备的菌苗,可以保护血清5型的攻击;用血清4、5型制备的二价菌苗,可以抵抗血清13、14型的攻击(仔猪病变的严重性和病死率明显降低)。三价灭活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猪副嗜血杆菌病。该苗针对性强,安全可靠,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实验目的 了解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苗制作的流程。2 掌握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苗制作的操作技术。

二、乳化的原理

乳化剂能降低分散物的表面张力,在微滴(粒)表面形成薄膜或双片层,以阻止微滴(粒)的相互凝结。

三、材料,试剂,培养基

(1)器材:不锈钢锅(或瓷锅)、电炉、乳化器、量筒、玻璃棒、离心机、吸管等。

(2)试剂:、甲醛(灭活剂)、白油(抗原油相)、Span-80(油相乳化剂)、Tween-80(抗原水相乳化剂)、硬脂酸铝(稳定剂)、4、5、13型分离菌株(抗原)。(3)培养基的制备:

1、配制0.2%的V因子

准确称0.2g的NAD(辅酶I)加入100mlddH2O,用0.22um的细菌过滤器过滤除菌,4°C保存备用。

2、制备TSA培养基

称16gTSA加入348ml双蒸水,121°C高压灭菌20min,当温度到50°C左右时(放入50°C水浴锅)加入0.2%的V因子,使V因子浓度达100ug/ml,然后加入32ml的灭活新生牛血清

100ml----4g TSA-----5ml V因子-------8ml血清

3、TSB培养基

称3gTSB于87 ml双蒸水中溶解。121°C高压灭菌15min,冷却至50°C左右,加入已配制的0.2%的V因子5ml,再加入灭活的新生小牛血清8ml,使血清浓度达0.8% 100ml-------3g TSB----5ml V因子----8ml血清

四、实验内容

(1)菌株菌液制备及培养繁殖 将副猪嗜血杆菌三株菌种按分别划线接种于TSA固体培养基平板上,37°C恒温培养18-24h,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TSB液体培养基中,37°C振荡培养12-16 h后,再将此菌液按l%的比例加入新配制的TSB液体培养基,37℃振荡培养12-16h后,按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培养24h后,收集菌液,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细菌总菌含量。经检验合格者作为制苗抗原。(2)制苗抗原的浓缩和细菌的灭活

将纯检合格的制苗抗原培养物以超滤器浓缩,作为制苗用浓缩抗原。然后按TSB液体培养基总体积加入终浓度为0.2%的甲醛(先10倍稀释),充分摇匀后,37°C温箱中灭活14h或分别在4、8、12、16、20h和24h取灭活菌液于TSA固体培养基划线培养,置普通恒温箱中37℃培养48h,观察细菌灭活效果。37°C灭活14h可达到较好的效果。(3)制苗用水相的制备

根据培养24h后的分光光度计法或麦氏比浊管测定的总菌数结果,参照培养12-16h的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结果。取灭活的三种血清型按照一定的比例(等量)混合抗原液96份,然后过滤, 除去沉渣及杂物, 加入4份即终浓度为4%灭菌的Tween-80(96∶4)充分混匀, 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融化(可加热助溶,温度低于37℃), 作为制苗用水相,水相要摇匀,让吐温-80充分溶解。(4)制苗用油相的制备

取10号白油93份(先加一部分,后补足)置于不锈钢锅中缓慢加热后,加入硬脂酸铝1份,边加边搅拌,直到透明为止,再缓慢加入6份Span-80(司本-80),充分混匀,121℃高压蒸汽灭菌3Omin,冷却至室温备用。或者按比例将工业白油94份置于不锈钢锅(或瓷锅)中加热后,缓慢加入6份 Span-80,混合后按总量加入2%硬脂酸铝,溶化后,继续升温至160℃,维持10min,待冷却后即可制苗。切勿用少量的白油与硬脂酸铝混合后边煮边搅拌,那样很容易烧焦冒烟。(5)疫苗的制备(乳化工艺)

按油相与水相2:1(v/v)混合乳化。即1份水相配2份油相在高速搅拌器中搅拌。先将处理好的油相2份置于高速搅拌器中,低速搅动油相,同时缓慢加入水相l份(油∶水= 2∶1),乳化时胶体磨转速由慢变快,最后以8,000一10,OO0r/mln高速乳化2一5min,使水油充分乳化。乳剂混匀,分装于灭菌疫苗瓶中。在乳化过程中亦可根据乳剂黏稠度适当调整油、水相比。制成乳白色的W/O型油乳佐剂疫苗。

(6)油乳剂检验:油乳剂检验项目包括乳剂类型检查、黏度测定、稳定性测定、粒度大小及分布检测等,生产实际中以黏度测定与稳定性测定为主。在每批苗分装过程的前、中、后各抽样2瓶供物理性状检验及安全检验。无菌检验: 将制备好的灭活油乳苗分别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和血琼脂培养基中 , 于37 ℃温箱中培养10 d, 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均应无菌生长方合格。物理性状检验 : 观察疫苗颜色:眼观应为均匀一致的乳白色黏稠乳剂。稳定性检测 :1)离心加速法,将疫苗置于 10m l 离心管内, 3 000 r/min离心15min水油不分层,可保存1年以上不破乳。2)加速老化法,疫苗于37℃储存10-30d不破乳,说明其稳定性良好。黏度检验:最简易的方法是在室温条件下用吸管吸取1ml乳剂, 然后垂直放出, 记录放出0.4ml所需时间。垂直放出0.4ml所需要的时间作为黏度单位,以0.4ml 2-6s为合格,说明黏度适中, 适合于注射应用,不得多余10-15s。

5剂型检测:将疫苗数滴滴于冷水表面, 观察油滴扩散情况,即观察疫苗滴于水中是否呈油滴状且不分散。滴于水中油滴呈规则的圆形, 未见扩散现象, 说明疫苗为油包水剂型。

6安全检验:对最小使用日龄靶动物一次单剂量接种的安全性灭活疫苗接种途径只有一种,就是肌肉注射。每批三价灭活苗随机取样3瓶,等量混合后接种兔2只,每只肌肉注射2mL;接种14日龄哺乳仔猪,每组5头,每头猪接种2ml,另设5头猪作为阴性对照,于耳后肌肉注射5-10 mL, 观察仔猪的临床表现,并每日测定体温,持续2周。

五、小结

灭活疫苗 第6篇

1 材料和方法

疫苗: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 (H5N1, Re-5株+Re-4株, 由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210) ;血凝抑制 (HI) 试验用抗原:禽流感病毒H5亚型Re-4株和Re-5株抗原 (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标准阳性血清 (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

1.1 试验动物

从北京峪口购进的京红1号雏鸡3000只, 饲养在永靖县畜禽场饲养。购进后按规范育雏饲养标准隔离饲养, 经临床观察确认健康者, 作为试验用鸡备用。

1.2 试验方法

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 (H5N1, Re-5株+Re-4株) 分别于14日龄、49日龄、105日龄免疫蛋鸡, 免疫剂量分别为0.3ml、0.5ml、0.5ml, 见表1。从1、6、10、14、20、28、35、42、49、56、63、70、77、86、94、105、120、150、180日龄定期随机选取30只鸡采血并分离血清, 测定禽流感H5亚型Re-5抗体及Re-4抗体效价, 详见表2。

1.3 抗体水平检测方法

血凝试验 (HA) 和血凝抑制试验 (HI) 参照GB/T189362003颁布的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进行。

2 结果

由表2可知, 1日龄雏鸡H5N1, Re-4母源抗体为6.10log2, 6日龄为6.521og2, H5N1, Re-5母源抗体为5.921og2, 6日龄为6.281og2, 然后随着日龄的增长, 母源抗体下降的很快, 10日龄以后就没有保护力, 直到20日龄母源抗体降为0。14日龄注射疫苗, 由于日龄较小, 注射剂量较少, 35日龄时抗体逐渐上升, 42日龄时H5N1, Re-4抗体达到6.431og2, H5N1, Re-5抗体达到5.501og2。49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0.5ml/只, 随后抗体很快上升, 63日龄时H5N1, Re-4抗体为8.831og2, H5N1, Re-5抗体为7.631og2, 70日龄 (即二免后3周) H5N1, Re-4抗体达到最高9.601og2、H5N1, Re-5抗体达到7.861og2。以后一直到105日龄H5N1, Re-4+Re-5均保持较高水平。105日龄三免后, 抗体上升的也较快, 而且到180日龄抗体都保持较高水平。由检测结果可知免疫所产生的抗体与鸡群日龄, 免疫剂

单位:log2

3讨论

(1) 通过本试验得知雏鸡通过母源抗体获得被动免疫力的情况以及母源抗体的消长情况, 为在实际生产中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在雏鸡于14日龄初次免疫禽流感疫苗0.3ml/只较为合适;然后分别于40~50日龄、100~120日龄0.5ml/只加强免疫可较长时间保护。

(2) 由表2可看出, 同日龄内相应免疫组的Hl抗体效价H5N1Re-4均稍高于H5N1Re-5, 这可能与疫苗在制备过程中的抗原配比有关。

(3) 由于时间关系本试验仅做到180日龄即停止, 没有得到后期数据。统计本中心实验室近两年来检测的健康产蛋鸡群经三次禽流感疫苗免疫后的Hl抗体, 三个月后抗体下降较快, 离散度加大, 个别鸡的抗体低于51og2, 为了使产蛋鸡群在整个产蛋期保持较高的抗体滴度及整齐度, 对产蛋鸡群每隔三个月进行禽流感H5N1, Re-5+Re-4二价疫苗的加强免疫为好。

(4) HI主要检测血清中针对HA蛋白的抗体, 具有特异性。家禽血中HI抗体效价的高低与同一HA亚型强毒感染的保护力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 Hl抗体产生动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但疫苗免疫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效价与抗病毒感染保护力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的试验。

摘要:为了在临床上制定合理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 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 (H5N1, Re-5株+Re-4株) 分别在14日龄、49日龄、105日龄免疫蛋鸡, 免疫剂量分别为0.3ml/只、0.5ml/只、0.5ml/只。分别在第1、6、10、14、20、28、35、42、49、56、63、70、77、86、94、105、120、150、180日龄采血测定HI抗体效价。结果表明首免后HI抗体上升较慢较低, 只有第二次免疫后, 抗体才迅速升高。在70日龄 (二免后3周) 时H5N1, Re-4HI抗体达到9.601og2, H5N1, Re-5HI抗体达7.861og2。在120日龄 (三免后2周) 时H5N1, Re-4HI抗体达到9.301og2, H5N1, Re-5HI抗体达到9.251og2。

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生产环节质量控制 第7篇

1 加强在疫苗环节的预防

新城疫是具有一定的感染性的病菌, 这就意味着在一批鸡中如果存在一只鸡被感染, 其他的鸡就可能陆续的被感染, 目前很多的国家针对这样的情况, 采取的是将被感染的鸡杀死活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 在一定的程度之上是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的。但是大多数的国家采用的仍然是疫苗接种的方式。在制作疫苗的过程中, 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 以保证疫苗的效果。如欧盟已立法规定所有成员国允许用作ND疫苗的病毒株的致病性:活毒疫苗种毒必须进行检测, 并制定其ICPI值应低于0.4, 而用于制备灭活苗的ICPI值则低于0.7。我国作为一个养殖大国具有自身的国情。前面我们说到主要有两种消灭新城疫病菌的方法, 其中将被感染的鸡扑杀在我国是行不通的, 因为我国的鸡太多, 同样的被感染新城疫的鸡也很多, 如果一味的扑杀的话, 将对于我国的养殖业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针对我国的国情, 使用疫苗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制造灭活疫苗的过程中, 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格的按照标准, 将每个环节的质量都控制住, 才能保证最终的质量是有效的。

2 在新城疫灭活疫苗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

生产新城疫病菌的过程中首先要购进一批鸡胚用于疫苗的培养。鸡胚应该保证质量在50g以上, 保证鸡胚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选用鸡胚的原因是鸡胚本身不具有新城疫病菌的抗体, 有利于以后的研究。表面上鸡胚应该外形正常, 没有畸形, 保证新城疫灭活疫苗的正常生产。其毒种是NDVUlster2C株, 由梅里亚法国鉴定并提供, 其主要的溶液为无菌的生理盐水, 保证灭活疫苗具有一个良好的存在环境。抗生素采用硫酸庆大霉素溶液。灭活剂为P-丙内脂 (BPL) , 由法国梅里亚提供。其中还需要各种与灭活疫苗相关的设备。在整个新城疫病菌生产的过程中不管是采用的溶液还是设备都应该保证其本身清洁, 不受到其他的污染物的污染, 防止对于新城疫病菌的生产过程造成影响。

目前, 在新城疫的灭活疫苗方面我国的技术还是有待提高的, 这就需要相关的人员继续努力, 为我国的家禽业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2]张和官.《压力容器安全运行和管理》 (第七版)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灭活疫苗 第8篇

1 材料

1.1 免疫鸡群

选择存栏5 000只以上的蛋鸡场为试验鸡场。试验鸡群选择20日龄以内未免疫的禽流感母源抗体为23以下的健康雏鸡群。

1.2 疫苗

随机抽取招标采购各厂家生产的禽流感灭活疫苗, 其中H5N1 (Re-1) 灭活疫苗代号为A, H5N28株灭活疫苗代号分别为B、C、D、E、F、H、G。

1.3 诊断液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禽流感H5抗原, 批号20050120;禽流感H5阳性血清, 批号为20050120。

1.4 试验器材

为GB/T18936-2003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HI方法所需器材。

2 方法

2.1 疫苗

由辽宁省重大动物疫病应急中心随机抽样提供给试验鸡场。每个鸡场禽流感免疫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禽流感灭活苗。各试验群采用同一免疫方案, 首次免疫14日龄, 首免后21 d进行加强免疫, 第3次免疫于开产前进行。

2.2 免疫剂量

首次免疫剂量为0.3 ml/只, 第2次免疫剂量为0.5 ml/只, 第3次免疫剂量为0.5 ml/只。

2.3 免疫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

2.4 样品采集及采集时间

按规定采血, 分离血清, 检测免疫抗体。每次采血无论鸡群大小, 一律在鸡舍4角采30只鸡血样。首免、二免采样均于免疫后21 d进行, 第3次采样根据情况确定。

2.5 抗体检测方法

抗体检测用GB/T18936-2003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HI方法。

2.6 抗体合格标准

检测用同一批号抗原, 由同一化验员检测。免疫抗体达≥4Log2为合格。

3 结果

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检测结果见表1。

4 讨论与小结

4.1

本试验结果证明, 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 (Re-1株) 的免疫效果明显好于H5N28株灭活疫苗。A样品H5N1 (Re-1株) 一次免疫后的抗体滴度≥26的达72.7%, H5N28株灭活疫苗的7个样品中, 一次免疫后免疫抗体滴度≥26的只有B样品达到78.2%, 其余样品抗体滴度≥26的均在8.8%以下。

4.2

从试验结果可看出, C、D、E、F、G、H等样品均为H5N28株灭活疫苗, 其一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间隔时间均为26 d, 经过二次免疫后, 各样品的抗体滴度≥26的数量均由8.8%以下提高到74%~90%的高水平。可见, 灭活疫苗的加强免疫对提升免疫效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3

样品B、C、D、E、F、G、H均为H5N28灭活疫苗, B样品首次免疫后抗体滴度≥26的达到78.2%, 二次免疫后抗体滴度≥26的为51.6%, 抗体滴度≥26的数量下降了26.6%, 而样品C、D、E、F、G、H首次免疫后抗体滴度≥26的均在8.8%以下, 二次免疫后样品C、D、E、F、G、H抗体滴度≥26的数量均上升到74%~90%的高水平。样品B与样品C、D、E、F、G、H的不同点除了不是同一鸡群外, 最大的差异是样品B首次免疫与二次免疫间隔时间为42 d, 样品C、D、E、F、G、H首次免疫与二次免疫间隔时间均为26 d。试验结果说明, 灭活疫苗的第2次加强免疫与首次免疫的间隔时间, 对免疫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加强免疫与首次免疫间隔时间15~21 d为最佳, 间隔时间过长相当于单次免疫效果。目前, 很多养殖户禽流感灭活疫苗首次免疫与加强免疫的时间间隔在1个月以上甚至达3个月之多, 这种做法会明显地降低免疫效果。

4.4

样品C和样品E二次免疫后7个月检测抗体滴度≥26的分别为12.5%和1.8%, 说明蛋鸡群产蛋前禽流感灭活疫苗只进行二次免疫, 在产蛋高峰期, 鸡群对禽流感不具抵抗力。

4.5

样品A H5N1 (Re-1) 三次免疫后4个月检测抗体滴度100%高达28~211, 根据抗体消长规律推测, 正常情况下, H5N1 (Re-1) 三次免后具有6个月的保护力, 这对养殖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蛋鸡开产前按程序进行三次免疫是必要的, 也是科学的。

4.6

本试验在2005年黑山禽流感疫情发生前已经完成, 锦州的某些养殖户采用H5N28株灭活疫苗经过二次免疫的鸡群, 在有效保护期内的鸡群经历黑山禽流感疫情得到了有效保护, 从另一侧面说明禽流感灭活疫苗按程序进行科学规范地免疫是可以抵抗野毒攻击的。

摘要:本试验用H5N1 (Re-1株) 灭活疫苗和H5N28株灭活疫苗对蛋鸡群进行免疫效果跟踪检测, 结果表明H5N28株灭活疫苗首次免疫后21d, 只有1个样品抗体合格率达到93.75%, 其余样品抗体合格率均在59%以下。H5N1 (Re-1株) 灭活疫苗首次免疫后21d, 抗体合格率93%, 首次免疫后21d抗体滴度≥26的达72.7%, 二次免疫后21d抗体滴度≥26的达93.3%, 三次免疫后4个月抗体滴度100%达到28~211, 本试验对指导养鸡户的禽流感免疫具有重要价值。

灭活疫苗 第9篇

关键词:蜂胶,佐剂,猪细小病毒 (PPV) 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细胞因子,细胞免疫

佐剂是外源性物质, 除了所需要的免疫刺激作用外, 还能引起不良反应[1]。良好的佐剂要求有免疫增强作用和尽量减少不良反应。但是目前兽医临床常用的佐剂有些不尽人意之处, 如弗氏完全佐剂 (FCA) 和油佐剂虽然有较好的佐剂效果, 但易引起脓肿、佐剂性关节炎等;铝佐剂虽能诱导高水平的抗体应答, 但不能诱导产生较强的T淋巴细胞免疫[2,3]。

蜂胶是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免疫增强剂, 早在20世纪60年代, 苏联喀山兽医学院就证明蜂胶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沈志强等[4]在国内以蜂胶为佐剂研制的禽霍乱蜂胶菌苗具有抗体产生快速, 不良反应小和安全的特点。

猪细小病毒 (Porcine parvovirus, PPV) 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PPV的感染给生猪繁殖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5]。为防治PPV对养猪业造成的严重危害和研制安全高效的疫苗佐剂, 本试验用蜂胶、铝胶和油佐剂制备的PPV灭活疫苗分别免疫仔猪, 比较3种佐剂PPV灭活疫苗在细胞免疫方面的差异,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佐剂疫苗

蜂胶佐剂 (propolis adjuvant, PA) 、铝胶佐剂 (aluminum salt adjuvant, AA) 和油佐剂 (oilemulsion adjuvant, OA) PPV灭活疫苗, 由山东省畜禽用蜂胶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备。

1.2 主要试剂

RPMI 1640培养液, 购自Gibco公司;伴刀豆素球蛋白 (Con A) 、3- (4, 5-二甲基噻唑-2) -2, 5-乙苯基四唑溴盐 (MTT) , 购自Sigma公司;小牛血清, 杭州四季青生物有限公司产品;ELISA检测试剂盒, 购自R&D Systems Inc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主要仪器

酶联免疫检测仪, 购自赛默飞世尔 (上海) 仪器有限公司;CO2培养箱, 购自美国Revco公司;倒置显微镜, 购自重庆光学仪器厂;微量振荡器, 购自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96孔细胞培养板和6孔细胞培养板, 购自德国Nunclon公司。

1.4 试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25~30日龄健康仔猪20头, 购自山东省滨州市树红养殖场。试验前HI抗体检测为阴性, 将20头仔猪随机分为4组, 1~3组分别注射2 m L蜂胶佐剂、铝胶佐剂和油佐剂PPV灭活疫苗, 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2周后以同剂量进行二免。分别于首免后第7, 14, 35天颈静脉采血5 m L, 采用MTT法[6]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变化、ELISA法检测淋巴细胞上清液IL-2、IFN-γ和IL-6含量。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Duncan多重分析, 试验数据以±SE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变化 (结果见表1)

注:同列数据进行比较, 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1可知, 在第7, 14, 35天, 蜂胶佐剂组T淋巴细胞的OD570值均最高, 显著高于油佐剂组和铝胶佐剂组 (P<0.05) , 油佐剂组高于铝胶佐剂组 (P>0.05) , 油佐剂和铝胶佐剂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 。

2.2 免疫后淋巴细胞分泌IL-2的变化 (结果见图1)

注:同日期各组比较, 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图1可知:在第7天, 3个佐剂组间IL-2含量差异不显著 (P>0.05) , 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 ;在第14, 35天, 蜂胶佐剂组显著高于油佐剂组和铝胶佐剂组 (P<0.05) , 且在35天油佐剂组显著高于铝胶佐剂组 (P<0.05) 。

2.3 免疫后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变化 (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在第7天, 蜂胶佐剂组和油佐剂组IFN-γ含量显著高于铝胶佐剂组和空白对照组 (P<0.05) ;在第14, 35天蜂胶佐剂组IFN-γ含量显著高于铝胶佐剂组和油佐剂组 (P<0.05) , 3个佐剂组IFN-γ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 。

注:同日期各组比较, 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2.4 免疫后淋巴细胞分泌IL-6的变化 (结果见表2)

注:同列数据进行比较, 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2可知:在第7, 14天, 蜂胶佐剂组和油佐剂组IL-6含量最高, 显著高于铝胶佐剂组和空白对照组 (P<0.05) ;在第35天, 蜂胶佐剂组IL-6含量高于油佐剂组和铝胶佐剂组 (P>0.05) , 3个佐剂组IL-6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本试验检测了免疫猪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通过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变化和IL-2、IFN-γ、IL-6等含量比较了蜂胶佐剂、油佐剂和铝胶佐剂对PPV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蜂胶佐剂辅助疫苗产生的细胞免疫水平高于油佐剂, 油佐剂效果优于铝胶佐剂。

在国内研究蜂胶佐剂辅助疫苗产生细胞免疫的报道多集中在提高机体T淋巴细胞数量或增殖能力方面。程超等[7]以蜂胶黄酮作为佐剂制备EDS-76疫苗, 研究其对雏鸡血液中T、B淋巴细胞比例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以蜂胶黄酮作为佐剂可使雏鸡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比例极显著增加。D.Y.Wang等[8]研究发现, 蜂胶的乙醇粗提物单独或配伍其他中药成分作为新城疫疫苗佐剂使用, 与油佐剂比较, 可以产生相同或略低的抗体水平, 淋巴细胞增殖效果优于油佐剂。

在国外, G.Fischer等[9]对小鼠免疫蜂胶佐剂猪疱疹病毒灭活疫苗, 该疫苗可提高特异性抗体和IFN-γ水平, 且可提高小鼠的病毒攻击存活率。G.Girgin等[10]研究发现, 蜂胶可提高新喋呤、IFN-γ及TNF的含量。

本试验以油佐剂和铝胶佐剂为对照从细胞免疫方面观察了蜂胶佐剂对PPV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结果证明, 蜂胶可以辅助PPV灭活疫苗使免疫猪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 蜂胶可以作为PPV灭活疫苗的一种佐剂使用。

参考文献

[1]MASTELIC B, AHMED S, EGAN W M, et al.Mode of action of adjuvants:Implications for vaccine safety and design[J].Biologicals, 2010, 38 (5) :594-601.

[2]AGUILAR J C, RODR&apos;IGUEZ E G.Vaccine adjuvants revisited[J].Vaccine, 2007, 25 (19) :3752-3762.

[3]REED S G, BERTHOLET S, COLER R N, et al.New horizons in adjuvants for vaccine development[J].Trends Immunol, 2009, 30 (1) :23-32.

[4]沈志强, 刘吉山, 李峰, 等.禽霍乱与大肠杆菌病多价蜂胶二联灭活疫苗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4, 26 (4) :290-297.

[5]韩孝成, 董齐, 杨奇伟, 等.猪细小病毒氢氧化铝疫苗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0, 23 (3) :381-385.

[6]王德云, 胡元亮, 孔祥峰, 等.中药成分对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 2004, 24 (6) :578-580.

[7]程超, 明庆磊.蜂胶乙醇提取物及其作为佐剂对雏鸡血液T、B淋巴细胞比例的影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0 (3) :61-63.

[8]WANG D Y, HU Y L, SUN J L, et al.Comparative study on adjuvanticity of compou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al ingredients[J].Vaccine, 2005, 23 (28) :3704-3708.

[9]FISCHER G, CONCEICAO F R, LEITE F P, et al.Immunomodulation produced by a green propolis extract on humoral and cellular responses of mice immunized with Su HV-1[J].Vaccine, 2007, 25 (7) :1250-1256.

灭活疫苗 第10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疫苗

ND鸡胚尿囊液蜂胶佐剂灭活疫苗 (Ⅰ号) 和四元材料 (尿囊液、尿囊膜、羊膜、羊水) 混合蜂胶佐剂灭活疫苗 (Ⅱ号) 由本课题组研制。ND (V) 含量基本一致。免疫剂量为0.5 mL/羽。

1.2 供试鸽

从平凉种鸽场购买的健康非免疫鸽, 经HI血清抗体检测, 均为阴性。

1.3 试验方法

将每种疫苗各四批以1个使用剂量皮下注射, 1日龄乳鸽10只。另设空白对照乳鸽组, 同条件下隔离饲养, 每1~2d对乳鸽称重, 绘制1~15 d乳鸽生长曲线, 观察疫苗对乳鸽生长的影响。

2 结果

通过鸡胚尿囊液制备的ND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和四元材料 (尿囊液、尿囊膜、羊膜、羊水) 混合制备的ND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各四批对一日龄乳鸽的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均无急性毒性作用。生长曲线比较见图1。

3 讨论

两种 ND蜂胶佐剂灭活疫苗以1个使用剂量接种1日龄乳鸽, 15d生长曲线表明, 不仅不影响鸽的生长, 甚至有提高的趋势。

从安全效果上看, 蜂胶疫苗更安全可靠, 注射部位无肿块, 无坏死。

从疫苗成分上看, 蜂胶是天然的抗生素和天然的安神解毒物质。

摘要:用四批鸡胚尿囊液制备的ND蜂胶佐剂灭活疫苗 (0701、0702、0703、0704) 和四元材料 (尿囊液、尿囊膜、羊膜、羊水) 混合制备的ND蜂胶佐剂灭活疫苗 (0701、0702、0703、0704) 以1个使用剂量皮下注射1日龄乳鸽, 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15 d生长曲线表明, 不影响鸽的生长, 甚至有提高的趋势。

灭活疫苗范文

灭活疫苗范文(精选10篇)灭活疫苗 第1篇病原微生物经理化方法灭活后, 仍然保持免疫原性, 接种后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 这种疫苗称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