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第1篇

1.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在学习了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和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基础上的再学习。本节一方面是对前两节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 另一方面是揭示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本节包括两部分内容, 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及二者之间的协调。前者内容相对简单, 教材首先阐述了体液调节的概念, 然后以列表的方式比较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 应注意用实例来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主要以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为例, 重在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在这节内容中, 要注意突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维持稳态的贡献, 并注意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健康问题相联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通过神经的调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知道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受神经-体液调节的, 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学生对激素的调节认识之后再学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机制, 准确把握神经、体液调节的关系。由于此部分知识比较抽象, 教师需要由浅入深, 从生活实例展开教学活动。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 使学生手脑并用,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使新知识有效整合到学生原有认知中, 建构起新的知识、能力、价值观联系。

3.教学条件分析

借助多媒体设备和自备教具 (如硬纸板贴图等) 进行教学。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 教学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⑵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⑶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⑷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 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毒品的危害, 远离毒品。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二、教学目标

启发式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五、作业设计

1.基础题

(1)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1)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 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2) c、d激素分泌增多, 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 产热量增加

(3)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 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4) 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 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5)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6) 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 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2) 根据水盐平衡和尿量调节机制简图, 试说明在饮水过多的情况下, 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2.拓展题

激素调节传递的信息和神经传导的兴奋在传输速度上有没有差别?试说明理由

点评:本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制定明确合理, 符合新课标要求。根据学情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观看视频, 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 层层设问,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1.根据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并对资料分析中人体的体温调节进行适当的处理,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神经-体液的调节机制。

2.在导入环节, 通过观看刘翔雅典奥运会夺冠视频,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共同讨论刘翔的热身运动, 观众的表情, 心跳加快及呐喊声, 在师生的交流中自然引入新课。

3.在新课教学环节充分利用课件、视频和自备卡片等多种教学手段, 使课堂直观、形象, 教学内容深入浅出, 丰富而不乏味。例如, 在分析人体的体温调节内容时, 利用自备的纸板,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动手完成体温调节贴图, 突破重点和难点,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第2篇

摘 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反馈信息,随即从高中生物“免疫调节”一节内容的整体步骤入手,继而总结此节内容的教学经验,旨在为读者提供教学经验和知识重难点的突破方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经验总结;突破方略

“免疫调节”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此册教材第2章第4节的内容,由于此节内容的知识与人体的健康问题联系紧密,因而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目光,这也间接地要求老师务必要做好此节内容的课堂教学工作,从而突破此节内容的重难点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一、结合实例,做好课前导入

要想做好“免疫调节”的课前导入工作,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结合实例引出本节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此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最近大家谁感冒过啊?(学生举手发言)有没有哪位同学没有打针、吃药,感冒就好了呢?(必然有个别学生举手示意)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没打针吃药就好了呢?(有的学生回答自己身体好,有的学生回答自己有抗体等,但都没有说出问题的重点)那大家觉得他们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抗体又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学生叽叽喳喳、模棱两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具体内容,请大家将课本翻至第2章第4节,我们一起学习和了解“免疫调节”的知识内容。这般课前导入的方法生活气息浓厚,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老师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总结重点,细致讲解知识

课前导入结束之后,老师就应结合历年关于此节内容的考试要点,理清并总结此节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细化考试要点要求,从而细致地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此节内容的知识概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根据笔者个人的经验所得,“免疫调节”一节重点要把握的知识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和三个主要的功能;(2)全盘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内容,并明晰免疫的具体类型;(3)顺畅画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解;(4)阐明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的基本概念,且能够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但应注意的是,在搞清楚这四个重点问题之前,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抗原、抗体之间的区别差异,这样才能为新内容的学习扫除障碍。

三、空白设计,巩固所学内容

自新课改全面深入实行以来,老师的教学方式、生物学科的教学要求愈来愈严,因而老师务必要紧跟教育发展脚步,巧用空白设计与探究性教学方式,以此来巩固学生之前所学的基础知识。“免疫调节”此节内容的重点知识联系性较强,老师可以紧扣这一特征,为学生设计出空白的知识框架,鼓励各学习小组成员结合所学内容讨论交流后填满知识框架中的空白之处,为学生勾勒出一条无形的知识线索。待到学生填满空白之后,老师可以随机抽取小组成员用生物专业术语论述此条知识线索,给学生提供完整阐述知识线索的机会,在阐述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构建出了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这对于学生掌握此节内容的知识要点是极为有益的。

四、处理内容,升华教学目标

按理来讲,“免疫调节”此节内容所囊括的众多知识点不含有情感因素,但老师如若想要真正地升华教学目标,就必须对知识点内容做一处理,深入挖掘部分知识点的情感因素,并给这些因素赋予鲜活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升华教学目标的目的。比如,老师可以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为切入点,将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比作人体内的“安全卫士”,将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视为安全卫士的“武器”,靶细胞看为洞穴,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激烈的第三道防线的保卫战争。这个知识点内容的处理过程不是老师单方面完成的,需要学生的配合与协作,老师语言描绘、学生动作表演,这样的做法锻炼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信坚强、互帮协助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了教材以外的知识能力。

五、综观全节,提出注意事项

综观“免疫调节”一节内容的整个教学流程,老师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对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老师所有的教学行为都毫无瑕疵,还是应提出几点注意事项:(1)课前导入所应用的实例,应切实可行且贴近学生生

活,努力规避实例过于“大、空”的问题;(2)空白设计环节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动和引导他们填充知识框架空白处,最大限度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3)决定升华教学目标之先,老师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找准切入点,找寻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绝不打无把握的仗。

总的来说,在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准内容重难点、妙用优质教学法,在“教”与“导”的进程中引领学生领悟知识,最终有效提升“免疫调节”一节内容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免疫调节》教学初探 第3篇

关键词:免疫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内容中,将免疫调节作为机体维持穩态的调节机制之一,突出了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而免疫学知识内容则又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进一步突出了免疫调节的重要地位。从历年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调节过程上,这是难点和重点,本文通过利用整体建构的思想,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情况,对免疫调节一节的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了整体建构,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寻找其内在规律。

在利用整体建构思想进行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下或自习时间在充分预习并完成预习学案的基础上,再利用3~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本第35~37页内容,划出不明白的地方,对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交流,5分钟后请各小组同学代表回答以下问题,并提出各小组内同学之间没有解决的问题,共同交流探讨。

1.免疫的种类,免疫系统的组成;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和分布。

2.什么是抗原、抗体?举例说明抗原、抗体有何特点。

3.画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

这样就做到了让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明确了学习的内容、方法、时间及学习本部分内容的要求等,从而可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去探讨相关的疑难问题,节省无效的学习时间。

通过学生对所设置问题的回答情况,可让老师充分地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在自学基础上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暴露出在免疫调节内容掌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于教师重点讲解处理。作者在分析本部分内容时发现,体液免疫的过程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是难点,学生往往在此处产生不理解的地方,心中带有很多的疑问,这是很多学生认为《免疫调节》很难学的主要原因。我们利用整体建构的思想来考虑这一问题会发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是围绕调节过程进行展开的,都涉及了三个反应阶段,即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的每一个反应阶段中都有相互的联系,找到了这一共性的特点,再来处理这些知识就容易多了,学生学习起来也便于接受了。

作者在进行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时认为不需要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都从头到尾的讲解一遍,只需要把体液免疫的调节过程给学生分析透彻了,让学生理解每一阶段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了,又是如何分别进行调节的等等。学生在充分掌握了体液免疫调节的知识后,再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学习体液免疫的方法、思路对细胞免疫进行分析,这样学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细胞免疫内容的学习,而且通过学习学生还会产生出一种成就感。这正是整体建构教学的魅力所在——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去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规律,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对基础知识都了解掌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进行巩固训练,此处习题的搜集要注意有典型的代表性,如可以用一些历年各省市有关免疫调节的高考题进行练习,并让学生认真分析这些习题的命题规律,试着对这些习题进行变式练习,若学生掌握程度较好,可试着让学生自己进行命题,在自己命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预测本部分内容会从何角度如何去命题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后,可进一步告知学生它们的命题规律都是紧紧围绕体液免疫调节和细胞免疫调节展开的,本部分无论什么样的习题,它们的解答方法都离不开我们学习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调节过程,只要掌握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顺利解决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上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学生对免疫调节的知识学好了,那么涉及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些基本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就可明白其中的缘由,如艾滋病、非典等,可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可让学生以医生的身份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假如非典再次来临,我们如何应对等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要求学生珍惜生命,珍爱健康!

我们生活在充满大量微生物的世界里,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正是有了免疫调节这一坚实的盔甲,才让我们拥有了健康,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它。

这样,学生的思想牢牢地被吸引到了课堂上,学生学起来愉快,教师教起来轻松,从而打造出我们的有效课堂!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第4篇

目前全球约有4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传统的药物治疗疗程长、疗效低、副作用多, 复发率高并且费用大等。在乙肝治疗领域一直在寻找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臭氧大自血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方法。医用臭氧治疗仪将医用氧气精确而稳定的制成治疗所需臭氧浓度, 在免疫激活气血混合器内将血液和臭氧充分混合激活、活化后的血液回输到人体, 起到病毒杀灭、提高人体干扰素、免疫调节的作用。

研制一款医用臭氧治疗仪, 能够实现血液抽取、臭氧和血液混合和血液回输功能。医用臭氧治疗仪应有臭氧制取、回收功能;血液抽取、回输功能;血液、臭氧混合功能;血液流量调节功能;氧气压力测量、显示功能;管路压力测量、显示、报警保护功能;气泡检测、报警保护功能;臭氧浓度检测、显示功能。

2 产品的工作原理

医用氧气经精密稳压器限压 (0.1Mpa) 、精密流量计限流 (1L、min) 后, 通过氧气阀的通断来控制氧气是否进入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采用电晕法产生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 (以下简称臭氧气体) , 臭氧气体经臭氧检测仪 (在线检测臭氧浓度) 后分两路, 一路经臭氧阀、取气口、制气阀后进入臭氧回收器 (降解器) ;一路经内部臭氧输出阀、臭氧输出接口后进入气血混合器。混合后多余的臭氧气体经臭氧回收接口、内部臭氧回收阀进入臭氧回收器。治疗仪通过改变血泵和电磁阀的运行状态, 分别完成预冲血泵侧管路、预冲循环侧管路、预冲液返回、血液抽取、气血混合、血液回输等功能, 实现臭氧自体血疗法。

3 产品设计方案

为了避免国外医用臭氧治疗仪产品在进行臭氧大自血疗法中的不足, 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血液体外循环技术。新研制的治疗仪配套自血回输管路通过血泵定量的将血液引出, 在自血回输管路气血混合室中与一定浓度的臭氧气体混合, 混合后回输到人体, 多余的臭氧气体自动回收降解。另外考虑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治疗周期要在三个月以上, 每周治疗三次, 治疗模式将引血回路与回血回输共用同一通道, 在治疗时只需要进行单针穿刺, 减少患者穿刺的次数。治疗全过程可选用自动或手动模式, 可在操作提示下自动完成自血回输管路的预冲、引血、臭氧与血液的混合、血液回输。治疗过程中血液是在密闭的自血回输管路中自动完成, 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从而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 极大提升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治疗仪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气泡、压力检测, 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治疗仪具备以下功能:血液抽取、回输功能;臭氧制取、回收功能;血液流量调节功能;血液、臭氧混合功能;氧气压力测量、显示功能;管路压力测量、显示、报警保护功能;气泡检测、报警保护功能;臭氧浓度检测、显示功能;自血回输管路预充功能;血泵停泵报警功能;治疗仪断电报警功能;

4 医用臭氧治疗仪解决方案

治疗仪在治疗过程中要实时显示治疗的过程, 并要对设置的参数进行设置, 所以采用人机交互良好的触摸屏 (以下简称HMI) 作为上位机。治疗仪要对I/O信号、D/A信号、A/D信号进行处理, 以选择抗干扰性能良好的PLC下位机的处理。HMI与PLC通过Modbus协议进行通信。触摸屏能够直观、生动地显示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 而且通过触摸屏画面可以直接修改系统运行参数, 人机交互性好。PLC广泛应用于工控领域中, 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与HMI配合组成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 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如图1。

4.1 系统基本结构

HMI作主站, PLC作从站。e View触摸屏和PLC本身支持Modbus通讯协议。

4.2 硬件物理连接关系

电磁阀、气泡检测器、血泵组件都装在治疗仪的前面板, 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检测装置等装在中间板。为了便于线路的连接增加驱动板和前面板接口板。

4.3 软件实现

软件实现包括:通讯设置、变量定义、功能模块设计、界面设计。, 通讯设置包括波特率设置, 数据位数、停止数、奇偶校验等, 总线上所有的master及slave的以上设置应完全一致。

治疗仪软件分两部分, 一部分为HMI软件, 是基于步科HMI组态编辑软件Kinco HMIware_v2.0的应用软件, 分别由自动治疗模块、手动治疗模块、制臭氧气体模块、制臭氧水模块、测试模块组成。另一部分为PLC软件, 分别由数字量输入模块、数字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血泵流量控制模块、臭氧浓度控制模块。并配合治疗仪硬件系统完成治疗。

4.3.1 HMI与PLC通讯连接

为了能够使HMI与PLC建立稳定的通讯, 必需对通讯格式进行规定。其中通讯类型:RS232, 波特率:9600, 数据位:8位, 奇偶校验位:无, 停止位:1位。通讯协议:Modbus。

4.3.2 HMI的程序设计

HMI作为上位机并作为主机, 要及时将信息送到下位机PLC, 将下位送来的信息进行处理, 将处理结果送回给下位机。分别由治疗设定模块、预冲阶段模块、引血阶段模块、气血混合阶段模块、血液回输模块组成。

4.3.3 PLC的程序设计

调用执行数字量输入子程序、数字量输出子程序、模拟量输入子程序、血泵流量控制子程序、臭氧浓度控制子程序。

4.4 整机设计

根据临床要求, 按引血、混合、回输自动化的要求, 对整机布局如图2所示。

5 临床试验

治疗仪经过相关的临床医疗机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试验, 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治疗各功能正常。随着臭氧基础研究的深入, 临床治疗应用广泛开展起来。医用臭氧治疗已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病、糖尿病足、动脉阻塞性疾病 (例如间歇性跛行等) 椎间盘突出症、创伤、烧伤等领域。

6 总结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第5篇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青河县中学生化组 高庆亮

基于这节课的内容不多,重难点相对集中的特点和学生已经掌握了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原理的学情现状,本节课我采用了“自学导思法”与“小组合作探究法”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然后组织学生自学教材8分钟。接下来出示思考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讨论3分钟,我以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自学效果。我设置的思考题如下:

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吗?体液调节是激素调节吗?你是如何理解体液调节的? 2.说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3.人体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什么?产热途径和散热途径主要有哪些?

4.你理解寒冷和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的过程吗?画出你自己设计的体温调节图解。5.体温调节过程中有神经调节吗?有体液调节吗?二者有着什么样的协调关系? 6.说出人体在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

7.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有神经调节吗?有体液调节吗?二者有着什么样的协调关系? 8.通过以上两个例子的分析,你能归纳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吗? 通过提问,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人体产热、散热的途径理解不透彻,体温调节机制的分析不确切,思路不流畅,我通过引导学生复习细胞呼吸的知识和列举冬天打寒颤、起鸡皮疙瘩;夏天出汗的例子来讲析,帮助学生加深认识,理顺思路。接下来,我组织学生做几道课堂练习题,自我检测知识的掌握程度。

调节课堂教学节奏的方法 第6篇

一、准确把握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一般由“导入-铺叙-高潮-终结”四个环节构成,它是教学节奏跌宕起伏的清晰脉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张弛有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一味的紧张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停滞,甚至对课堂教学产生厌烦情绪;一味松驰则容易使学生精神松垮,注意力焕散,影响教学的进程。教师通过张弛有度策略来调控教学节奏,能够使教学产生一种动态的流动之美,消除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采用张弛有度策略,学生在思维的张弛、起伏中,求知欲被调动起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层层深入。

“起伏有致”这里所谓“起”和“伏”是就教学过程的态势而言的。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使教学过程有起有伏、形成节奏。

“动静相生”课堂教学中的“动”是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动”应该是有控制、有节律、有针对性地对问题的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静”是与“动”相对而言的,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认真钻研的凝思苦想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静中有动、动中求静、动静相生的节奏变化%有助于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节奏主要还是通过教学内容的呈现而得以呈现。为此,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是有效调控教师课堂教学节奏的重要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疏密相间”这里的疏和密是就教学活动信息的密度而言的。疏给人以徐缓、轻松的感觉;密给人以急促、紧张的感觉。若密而不疏,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势必影响知识的吸收;而疏而不密,知识容量少,学生情绪则会过于松驰,注意力就难以集中,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

“快慢得宜”这里所说快、慢是指教授教学内容的速度而言。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有重点与非重点,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节奏时,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平均用力,这就要求教师将内容安排得错落有致,时间的分配大体要适当。重点要突出,则反复地讲;难点要分散,则缓慢地讲;一般内容要交代,则简明地讲;新课引入宜快,时间不能拖得太长;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地方,则应适当放慢速度;学生易懂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学生难懂的问题则要重锤敲打。

三、有效使用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学节奏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调控工具,教师要想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需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言优美性,而优美性语言的起码条件就是要抑扬顿挫。这里所谓“抑”和“扬”,是就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而言的,是指教学语言中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交替变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可明显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还可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摹仿。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第7篇

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来设计这节课:

一是从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我所任教的高三年级两个班为年级的中差班, 差生率达50%左右。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掌握不牢, 自主学习的能力差, 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较弱, 再加上这节内容概念性知识多, 难度较大, 所以整个课的复习内容以书本知识为线索, 用图、表等对比、归纳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梳理知识, 知识点内容罗列得较详细, 同时配合相关高考题的巩固练习, 使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

二是根据高考考纲对这节课内容的要求及近几年高考题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和层次的体现来设计了此课。

考点分析

2007年高考大纲《免疫》的考试范围是: (略) 。分析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可发现免疫的内容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每年都有出现。如2005年的全国卷Ⅰ、全国卷Ⅲ、全国卷Ⅳ、天津卷、江苏卷、广东广西卷;2006年的全国卷Ⅱ、广东卷、上海卷都有考查;2007年的全国卷Ⅰ、天津卷、重庆卷、北京卷也有考查。

从历年高考试题及各类复习题中, 常见的有关免疫的问题, 从试题的形式上, 多以选择题、图解形式出现, 或与生活实际中的病例相结合, 从多种角度命题, 考查学生的审题、识图、分析、综合、文字及图形的表达能力。此外, 有关免疫的问题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与人类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这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重难点

1.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2.理解抗原和抗体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

3.仔细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 结合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有关知识理解抗体的产生和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知识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知识, 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知道免疫失调引起的疫病。

2.能力目标:利用免疫特别是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原理来解释与免疫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症状及防治方法等问题。

教学方法:对比、分析、归纳、综合、总结。

教学反思

我通过本堂复习课的教学, 取得一定的收获, 但也存在不足, 尽管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但如果再对教学方法及设计思路做些改进, 我想复习效果会更佳。

首先, 在这堂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认真学习并熟悉了大纲和考纲对这一内容的要求, 对于抗原、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这些概念及相关知识举了几个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还查找了近几年的相关高考试题, 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几个高考题用于课堂上的巩固练习。由于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 而且与人类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所以在复习中设计出与此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如单克隆抗体、禽流感等, 这样使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 复习中能准确把握重难点知识, 通过图形展示、图解归纳, 再配合高考题的分析, 练习强化, 基本上突出并突破了重难点知识。通过练习题及时反馈知识也检查了重难点的解决效果。

第三, 复习中对前后知识有一定联系, 如通过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的复习, 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生物膜等知识联系起来。使该部分知识系统化, 使学生明确免疫过程中抗体的重要作用及其形成所涉及的相关细胞器, 一举两得。

自卑心理在教学中的调节 第8篇

一、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评价

1.教育学生正确待自己能力上的差异, 全面认识和评价自己“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都有自己个别独特之处.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确定正确奋斗方向的前提。在与他人比较中, 应突破一条思路、一种方法思维定式, 要使思维方式尽可能地全面些、辩证些、灵活些, 从而解除错观念的束缚, 重新认识自己, 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全新的评价。

2.教育学生正确地补偿自己, 理智地对待自己缺点所谓“补偿”就是发挥自己才能特长, 补自己生理上或智力上的缺陷, 同时消除烦恼或痛苦等情绪。盲人明, 耳朵就特灵, 这是生理上的补偿功能。人的心理也一样具有补偿功能。具做法就是“以勤补拙”和“扬长补短”。所谓理智地对待自己的缺点, 一方面现在不因为自己犯了错误或走偏了路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另一方面表现在正对待遗传素质的生理缺陷。

二、培养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养成其健康的需要模式

1.正确认识自信心。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它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上的, 并非盲目自信。缺乏自信是低估自己的能力, 高估并夸大了自己面临的困难的一种消极心理。培养自信心是克服自卑心理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高度的自信心意味着自己采取的信任、尊重和肯定的态度, 也意味着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了解、认识和把握。对于一个人来说, 过去失败了多少次, 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记住专心于成功的尝试。并不因失败而伤害自信。

2.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按照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 人们常把失败归之于某种原因, 而许多人的自卑心理是由于归因不当造成的。有的学生往往因为一场考试失败, 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 殊不知这次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所以自卑者要善于归因, 检查自己缺乏自信、产生自卑的原因, 这样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 认识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事实证明, 发现自己的潜能, 并在学习实践中发展它, 增强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些方面通过努力取得进步。

3.从培养兴趣入手增强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既可以转变学生厌学心理, 又可以积累广博的知识, 培养出多种才能, 因而也就不会因知识缺乏和见识缺少而自卑。

三、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提高学生的挫折容忍力

1.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现实生活中, 我们随时都可能遭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从积极方面讲, 挫折并不可怕, 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教训, 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 成为鞭策、激励我们发奋向上的动力。但如果心理准备不足, 缺乏正确对待的方法, 或者挫折过大而难以忍受, 也可能使我们内心痛苦, 更加自卑, 甚至导致行为偏差。“挫折教育”的核心, 是培养青少年的坚强意识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这是当代中国实现现代化对人的素质的规定和要求。

2.提高挫折容忍力

(1)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因为挫折容忍力的高低与人的世界观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有着远大理想, 能用正确和积极进取的眼光看待社会、看待生活的人, 往往具有较高的容忍力, 因而也就能从挫折中奋起, 重创生机。

(2) 创造条件, 锻炼意志。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中外先进人物从逆境中奋起的思想和宝贵经验。处逆境而不丧志, 处险境而不低头, 坚定信念, 艰苦奋斗, 逐步培养和锻炼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其次, 组织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磨炼意志品质和生存能力。再次, 为学生创设小逆境, 教给他们行为技能, 培养和训练学生在挫折面前冷静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暗示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3) 改变目标。产生挫折后, 最明智的做法是冷静下来, 实事求是地权衡主客观条件, 适当降低要求, 改变目标, 变通进取。在情感交融的前提下, 教师或家长可以引导学生转移目标, 在另外的方面去努力奋斗, 取得成功。

四、运用心理调节与心理咨询方法, 提高学生心理防卫能力

1.注意自我激励, 学会保持心理平衡。自卑心理不过是使人暂时失去心理平衡的一种精神状态。要想恢复这种失调的心理, 最重要的方法是从比较中正确认识自己, 根据自己各方面条件, 提出心理要求, 并经常、及时地对自己的要求进行反思和调整, 力求达到良好的心理适应, 即保持心理平衡。

2.积极与他人交往,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与人交往, 一是心理活动不会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里, 心情会变得开朗。是可以向他人倾吐自己的心曲, 抒发受压抑的情绪。这样, 心理就会变得轻松, 同时又可以从他人那里得到安慰。三是可以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由此调整自我评价, 提高自信心。四是可以从他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经验知识, 提高自己的学识能力。五是在集体活动中会产生从众、模仿的行为。自卑者应有意识地加强与性格开朗、乐观、行为豁达大度、尊重人、关心人的同学进行交往。

数字励磁调节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第9篇

1 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直流双闭环数字控制的励磁调节系统与模拟控制的励磁调节系统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把原来由电压量表示的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改用数字量表示,将原来由分立器件完成的各种功能集中到微处理器(控制器)的软件中实现。在励磁调节器设计中可以采用各种微处理器,DSP是其中一种选择。微处理器完成的控制功能,主要包括数字速度调节器ASR、数字电流 调节器ACR及数字触 发器。DSP的运算性能是十分强大的,对于多种复杂控制算法都能够有效实现,并能够自行产生有死区的PWM输出。由于IGBT作为当前较为成熟的一种全控器件,具有多种多样的驱动,所以主回路功率器件选择应用IGBT模块,

本调节系 统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40型DSP器件作为 主要控制芯片,借助于软件编程技术进行自动调节。在TMS320F24X系列的DSP中,TMS320F240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TI公司针对于电机、逆变器、机器人、数控机床控制进行的专门设计。其外围设备相对健全,内核是C2XLP 16位定点DSP的CPU,该型号的DSP具有较高的指令执行速度,内嵌Flash ROM和RAM,内部的事务管理模块可以输出多路PWM波,同时内含大量I/O端口,包含8路10位A/D通道,所以她对于简化数字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具有重要意义。

2 驱动电路的设计

2SD315A作为专为IGBT和功率MOSFET而设计的双通道驱动模块,我们使用2SD315A驱动模块来驱动IGBT。它的尺寸不大,不具有十分复杂的电气接口,绝缘电压比较大,输出电流和驱动功率较大。该驱动模块能够在多种场合实现应用,尤其是反向电压高达1700V的功率模块、并联电路、高功率模块驱动中。驱动器的功率高达6W(每通道3W),对于6.25KHz的频率驱 动1200A/1200V的IGBT模块并不成问题。

IGBT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存在由于短路故障造成IGBT过流运行的情况,我们一般把短路开始产生到损坏为止这段时间称为“短路耐量”。当器件短路耐量越低时,说明过电流越大。发生短路时,IGBT集电极电流会增加并超过额定值。所以必须在足够短的时间内采取可行性措施消除这种状态,在不超过短路极限值的情况下关断IGBT。

3 软件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软件编程技术实现了其全部的控制功能,具体涉及了速度环和电流环的计算,PWM脉宽调制,采集转速和励磁电流值,接受外部的控制命令等。本系统DSP源程序的编制选择运用的是汇编语言,在CC2000开发环境下实现调试之后,写入F240的flash ROM中。

(1)系统总程序的设计

开始运行程序之后,先是进行系统的看门狗等的初始化,然后进入任务调度程序。任务调度程序根据命令口采集的命令设置程序运行环境,找出对应的任务地址,将程序转向此任务地址。调节程序的主要作用就是计算转速环和电流环,并以计算结果为依据产生PWM波。调节程序首先会查询是否已经设置电流环及转速环的执行时标,假使设置时标,A/D采样程序才会调用,得到计算需要的反馈值、给定值,然后采用PI调节程序对它们进行计算,EV模块接收计算结果并产生相应的PWM波。假使未设置时标,则计算不执行。

(2)任务调度程序的设计

开始运行程序之后,第一步就是执行初始化程序,实现程序运算环境,设备及变量等初始化。下一步就是进行任务调度程序的设计。首先,通过SPI口将励磁电流值送到I/O板显示,具体来讲就是任务调度程序先从励磁电流反馈值寄存器中取得二进制表示的励磁电流值,再将其转换成四位十进制表示方式,最后再讲这些用四个十进制的数根据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送到SPI口,驱动器进行显示由I/O板上的串行显示实现。励磁电流的显示实现之后,任务调度程序会取得接下来的外部命令,这些命令是从设在F240的数字I/O模块中的命令口取得的,命令口地址为7090h。调度程序通过比较分析当前命令与前一个命令,对当前命令变化情况作出合理判断,若命令已出现了变化,则调度程序就立即封锁PWM口的输出为低,然后延时1ms等待斩波的IGBT完全关断。若命令未出现变化,则任务调度程序会将程序的运行转向任务寄存器所指定的任务地址。接着任务调度程序会修改转向控制信号,由数字I/O引脚IOPB7输出,对励磁电流方向进行控制。紧接着任务调度程序将该任务地址存放到任务寄存器中,从任务列表中查找与当前命令所对应的任务地址。执行任务过程中选择任务调度的优势就是,当系统增加新任务时,仅需要将该程序的运行地址存放到任务地址表中,单独编制实现新任务的程序即可,避免了对整个程序的结构的修改。

(3)励磁调节程序的设计

对系统的速度环和电流环进行计算是励磁调节程序的主要任务,产生相应的PWM波之后,对PWM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的控制选择PWM波,最终完成电机转速的闭环控制。在系统中,励磁调节程序是一个重要任务,设计过程中,由任务调度程序根据外部命令来调用,在任务地址表中存放励磁调节程序运行地址。

(4)PI调节程序的设计

在PI调节程序设计过程中,以遇限削若积分的控制方式设计积分项,也就是说在PI调节器的输出与限制值相同的情况下,只执行减弱积分的运算。程序首先对反馈值与给定值间的误差进行计算,再得到比例项,并对比例项是不是符合 [-5,+5] 要求进行有效判断,若不在此范围,那么就需要对比例项输出取极限值。紧接着对上次输出是不是为限制值进行判断,若它超出了限制值范围那么执行正常的积分运算 ;若它是限制值,那么只执行削若积分运算。下一步就是由PI调节程序对总输出进行计算,处理总输出限幅,再在寄存器中保存总的输出和积分项存到输出结果,最后返回调用程序。

(5)A/D采样程序的设计

励磁调节程序要向A/D采样程序传送通道选择参数,励磁调节程序也可以对A/D采样程序进行调用,A/D采样程序对励磁调节程序所指定的通道进行采样。为了能够更好的防止信号干扰问题的出现,需要对采样的信号做好防干扰处理,在样结果寄存器中存放采样值。

采样程序设计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当采样结束后,A/D转换模块处于连续工作方式,A/D转换模块不会马上执行停止命令,而是首先对选定通道采样一次数据后再执行停止命令,并将停止前的采用数据在A/D转换模块的转换结果缓冲区中进行保留,其保留的时间截止到下一次A/D采样程序对转换结果缓冲区进行读操作,所以下一次A/D采样程序所采的第一个数据不具有准确性,应当将其删除。

4 结束语

人工免疫思维进化算法的设计 第10篇

生命现象和生物的智能行为一直为人工智能研究者所关注。而自然免疫系统正是人工智能方法灵感的重要源泉之一。免疫系统在显示学习、适应性、记忆机制等应用于不同计算任务的方法方面可以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灵感和启示。从人体免疫系统发展出的计算方法已经引起许多不同领域广泛的研究兴趣。受人类自然免疫系统的启发,现在已经提出了各种人工免疫算法。人工免疫算法是模拟自然免疫系统功能的一种智能方法,它实现一种受生物免疫系统启发,通过学习外界物质的自然防御机理的学习技术,提供噪声忍耐、无师学习、自组织、记忆等进化学习机理,结合了分类器、神经网络和机器推理等系统的一些优点,因此具有提供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潜力[1]。它已经成为继神经网络、模糊逻辑推理和进化计算后人工智能的又一研究热点[2]。

思维进化算法[3,4]是模拟人类思维进化过程的一种新型进化算法,其中的趋同与异化的概念对于目前正在大量广泛研究的人工免疫算法有着重要的启示。

根据人工免疫和思维进化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人工免疫思维进化算法。该算法借鉴了思维进化中的上述特点,引入了趋同半径和异化半径的概念,这样抗体根据克隆扩增和受体编辑的原理分别进行局部竞争和全局竞争,实现了两层搜索机制。另外,算法中强调了免疫记忆的优良抗体保持作用。

2、人工免疫思维进化算法的生物学机理[5,6,7]

与达尔文生物进化原理相似,生物免疫系统中也存在着进化现象。当抗原侵入肌体时,B细胞群体通过如下进化过程产生抗体以消灭抗原:

(1)与抗原亲合力高的B细胞被选出。(2)在辅助T细胞的作用下,该B细胞分裂增生,产生大量B细胞,称为克隆扩增(Clonal expansion)。B细胞通过克隆扩增在形状空间中的小范围内产生大量子B细胞以在局部范围内搜索亲合性更高的B细胞。(3)一些亲合力低的子B细胞删除其受体并生成新受体,即受体编辑(Receptor editing)。受体编辑使得子B细胞在形状空间中可能突变为离其较远的点,以在全局范围内搜索亲合性更高的B细胞。另一些亲合力低的子B细胞死亡,同时骨髓产生一部分新B细胞以增加群体的多样性。(4)经过若干世代的选择、克隆扩增、受体编辑、骨髓产生新B细胞过程,最终产生了亲合力很高的B细胞以消灭抗原。

3、算法中的几个概念

3.1 趋同半径与异化半径

趋同和异化[3,4]是思维进化算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将趋同与异化的思想分别与克隆扩增和受体编辑相对应。为此分别定义趋同半径和异化半径:

群体中的任一抗体iv的局部范围Qutong R(iv)构造为:

其中为欧几里德范数,Ω为解空间,Qutong R(iv)是由与iv的欧氏距离不大于常数QR的所有可行解构成,解空间是以iv为中心,QR为半径的局部球形区域,定义QR为趋同半径。

群体中的任一抗体iv的全局范围Yihua R(iv)构造为:

其中Yihua R(iv)是以iv为中心,YR为半径的全局球形区域,定义RY为异化半径。

3.2 基于矢量距的选择方法[8]

在常见的算法中,通常选取与种群中个体适应度成正比的方法作为选择概率,这样很容易使种群中相似适应度的个体迅速增加,使算法未成熟收敛。为此,提出基于矢量距的选择方法。

将抗原、B细胞和抗体分别对应于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优化解xi,解的适应度函数f(xi),N个抗体构成了一个非空免疫系统集合X。规定抗体f(xi)在集合X上的距离为:

这就是抗体矢量距的定义式。于是抗体的浓度可由如下公式表示:

由此可推导出基于抗体浓度的概率选择公式:

由此可知,集合X中与抗体i基因相似的抗体越多,抗体i被选中的概率越小。反之亦然。这使得亲合力低的抗体也能得到繁殖机会,增加了抗体的多样性。

4、人工免疫思维进化算法的步骤

算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4.1 抗原识别

输入目标函数和各种约束条件作为免疫算法的抗原。

4.2 产生初始抗体群

产生n个实数编码的抗体作为初始群体A,在第一次迭代时,抗体通常在解空间中用随机的方法产生。

4.3 抗体选择操作

计算群体A中每个抗体的亲合力值,并且计算抗体的浓度,基于抗体浓度的概率公式选择其中m个抗体组成群体B(其中m

计算累积概率,其中,并且令q0=0。在[,0]1区间上产生一个均匀分布的随机数w,若qk-1wqk,则抗体vk被选中,产生m个这样的随机数,则有m个抗体被选中到群体B中。

4.4 抗体在趋同半径内进行扩增操作

群体B中m抗体在趋同半径RQ局部范围内进行扩增操作,产生n个抗体组成群体C。扩增方法是将群体B中的抗体vi和vj随机两两配对,按一个指定概率Pc进行交叉操作。抗体在趋同范围内进行扩增操作相当于在解空间的局部范围内进行小范围搜索。

4.5 抗体在异化半径内进行突变操作

群体C中n-m个抗体在异化半径RY全局范围内进行突变操作,保持群C的规模不变并组成群体D。突变操作是对每个抗体vi,按一定概率Pm进行变异操作。这相当于在解空间的全局范围内进行大范围搜索。

4.6 抗体更新

群体D中亲合力最低的m1个抗体替换成步骤3中的免疫记忆抗体,组成新一代群体A。

4.7 终止条件

如果新一代群体A中有满足要求的抗体,则输出最优抗体,算法结束;否则转到第3步重复执行。

算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5、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定义1设Fk是时刻k时群体中的最优抗体,F*是待求问题的抗原,当且仅当成立,称人工免疫思维进化算法是全局收敛的。

定义2[9]A是一个nn的方阵。

(1)若对所有的,称A为非负的(nonnegative);

(2)若A是非负的,且对所有的i,,则A是随机的(stochastic);

(3)若A是非负的,且对A中的行和列经过置换能得到形式(C,T是方阵),则A是可约的(reducible)。

定理1[10]设P是一个可约随机矩阵,,其中C是正的m阶随机矩阵,R,T≠0,则。

定理2人工免疫思维进化算法是依概率1收敛的。

证明:算法中的交叉操作是以概率Pc对选择的一对抗体上的两个基因位进行交叉。变异操作是对抗体的每个基因位以概率Pm相互独立的进行变异。则算法步骤(1~5)的n步状态转移可用状态转移阵P=(p ij)表示,且。根据定义1和2,状态转移矩阵P是随机的。

通过置换将转移矩阵P的各状态排列如下:第一个状态为全局最优解;第二个状态为全局次优解;依此类推,第n个状态为全局最差解。则算法步骤(6)中的更新操作可视为:对任意状态i,依对转移矩阵更新,生成新的转移阵P*。是一阶正的随机矩阵,根据定义,状态转移阵P是可约的。

根据定理1,的第一状态的极限概率为1,即,由定义1可知人工免疫思维进化算法是全局收敛的。

6、仿真实验与结论

以求极小值为例,选取以下4个函数作为测试函数:

其中,xi∈[,0π],i=,1,2L5,;m=10。

以上函数的最优值分别为:-25、0.397887、0、-4.687,其中函数f2有3个极小值点。

设置人工免疫思维进化算法中的参数n=20,m=10,m1=5,并且使算法循环迭代100次,于是将该算法与基本思维进化算法进行函数优化比较,优化结果如表1所示。为了表示方便,以AIMEA代表人工免疫思维进化算法,以MEA代表思维进化算法。

寻优过程比较分别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

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在f1此类阶梯函数的优化中,AIMEA在100代的时候已经能够找到最优解-25,但是MEA却只能得到-20。由此可知,AIMEA在多变量求解方面较MEA要好,而且其优化结果与收敛速度,都优于MEA。

在f2和f4此类多峰函数的优化中,虽然函数有许多局部极小值,但是AIMEA仍能较快地找出全局最优解,可见其有效地避免了“早熟”现象,不容易陷入局部极值,其收敛速度也要优于MEA。

而在f3此类函数的优化中,虽然两种算法都是有效的,都能够找到最优解。但是从收敛速度来看,AIMEA明显比MEA快。而且其寻优结果也要比MEA精确。

8、结语

综上所述,算法能在群体中优秀抗体的局部范围和全局范围内同时搜索亲合力更高的抗体。突变操作在异化半径内进行大范围搜索,以在全局搜索亲合力高的区域,是粗搜索,当粗搜索找到亲合力较高的区域后,扩增操作通过趋同半径进行局部细搜索以寻求高精度的解。算法通过粗和细的两层搜索,以保证其全局寻优和局部求精度的性能。

由此可见,人工免疫思维进化算法不易陷入局部极值,并且在收敛速度与精确性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摘要:文中提出一种人工免疫思维进化算法,此算法在免疫系统优化机理的基础上吸取了思维进化算法中的优点,提出了趋同半径和异化半径的概念,实现了免疫算法中抗体的局部和全局寻优,并且给出了一种基于矢量距的概率选择方法。同时,本文描述了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给出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有机地结合了人工免疫算法和思维进化算法的优点,具有不易陷入局部极值,解的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等特性。

关键词:人工免疫算法,思维进化算法,趋同,异化,矢量距

参考文献

[1]丁永生,任立红.人工免疫系统:理论与应用[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0,13(1):52-59.

[2]Jon Timmis,Mark Neal,John Hunt.An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for data analysis[J].BioSystem,2000(55):143-150.

[3]Keming xie,Changhua mou,Gang xie.The multi-parametercombination mind-evolutionary-based machine learning and itsapplication[A].200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man,and Cybernetics(SMC2000).Music City Sheraton,Nashville,Tennessee,USA,2000.183—187.

[4]Keming xie,Changhua mou,Gang xie.A new MEBML-based al-gorithm for adjusting parameters on-line[A].2000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Proceedings(ICSP2000,WCC2000).Beijing,China,2000.1714—1717.

[5]左兴权,李士勇,黄金杰.一种新的免疫进化算法及其性能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1):1607-1609.

[6]De Castro L N,Von Zuben F J.Learning and Optimization Usingthe Clonal Selection Principle[J].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2000,6(3):239-251.

[7]Ada G L,Nossal G.The Clonal Selection Theory[J].ScientificAmerican,1987,257(2):50-57.

[8]吕岗,陈小平,谭得健.免疫算法抗体浓度调节定义的改进[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3,18(1):44-48.

[9]Rudolph G.Convergence properties of canonical geneticalgorithms[J].IEEE Trans on Nerual Networks,1994,5(1):96-101.

英语教学中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绪调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53-01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念。可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而改革的平台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这就促使我们把情绪调节教学和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本文主要通过课堂实践反馈,谈谈学习体会,与各位同行共同探索。

一、情绪调节教学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情绪调节教学是情感策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教师在一定学习目标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对教学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情绪状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质是教师引导和发挥学生的情绪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而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自豪感,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能。语言的学习和学生本身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课堂教学,情绪调节促人文发展的主阵地

情绪调节教学是关于教学中情感动力性的教学设计,它强调好奇、兴趣、愉快和焦虑对学生认知的动力性作用。

在教学中,课堂刺激因素主要有教师特点、学生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其中教师起重要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堂因素的特点,调节学生的情绪,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情意的发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愉快的情景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竟中导入学习,通过设疑使学生产生新奇,诱发学习的需要指向学习的任务,引导他们进行探索,通过探究解疑使学生产生适度的焦虑和兴趣,进行积极的艰苦的认知活动,获得新知识并诱导创新,通过适度的检测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并体会学习的艰苦和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诱发策略、学生的特点、学生的情绪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并行于课堂教学之中的。这既是调节学生情绪,促进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良好的情绪长期贯穿于课堂学习中,必将形成学生好学、乐学的积极学习情感,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三、师生互动,展现促人文发展的魅力平台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尽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由此可见,英语教学应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英语,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一堂恰如其分的課堂设计,我认为应做到:教学思路人性化,教学环节人性化,教学方法人性化,教学评价人性化,作业设计人性化。

(一)教学思路人性化。

新鲜有趣、生动活泼,乐学、易学是英语教学的努力目标和境界,如果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一段故事,一段发生在身边的情节,那对孩子门该有多大的吸引力呀!例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4 I like…… 第一课时的设计中结合当时正逢国庆节,我进行了这样一段开场白:Tomorrowis National Day. First,we hope our country to be more beautiful and stronger. Now,let’s sing a song “We are happy bees”to our great motherland. 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感受到快乐的像小蜜蜂一样的幸福生活。在谈论自己的体育爱好时,学生可以自己下位置,犹如朋友间自由的聊天,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说“Hello! Do you like ……? Yes. I do. /No. I don’t. Let’s go …… That’s agood idea.”在板书上以笑脸、哭脸人性化的展示了学生不同的喜好。充分提供了一个学生愿意展现自己的舞台。新授单词puppet,puzzle,balloon的呈现,先把学生带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我把准备好的卡通人物猪八戒和蓝猫的好朋友菲菲木偶拿出来,让学生拉动木偶的绳子玩,出示弄乱的拼图让学生合作拼装,让学生用头顶气球,学生学的开心,效果也不错。

(二)教学方法人性化。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教师教就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坚持由扶到放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渐成长,直至独立自主的敢于展示自我。如教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时,我让一学生做踢足球,弹钢琴等动作,让其他学生猜,信息沟的存在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活力。单词教学本来枯燥而乏味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流畅的儿歌却能够带来生机。Puppet, puppet ,Do you like puppets? Yes, Yes, I do. I like puppets.Me too.以集体对话的形式诵读,朗朗上口,记忆方便易捷。然后以示范的形式对话表演,等到学生对话的时候,一切就变得没有那么困难了。表演让学生兴趣盎然,表演也使课堂真正回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三)教学评价人性化。

对英语教学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探讨 第12篇

(一)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涵义

“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情境下通过对学生的情绪的管理与调节,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情绪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并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调节到最佳水平,从而实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关于课堂中的主要情绪,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好奇、兴趣、愉快和焦虑。这四种主要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行为主义的程序教学和行为矫正忽视了人的主观需要;认为认知心理学虽重视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也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和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因此,他们关注个人的情感、感觉、信念和意图对学习的作用,指出在学习情景中应该是学生中心和过程定向,学习应该包括新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个人化。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以下几位。

罗杰斯(Rogers C, 1968)强调人类有先天学习的愿望。他认为当学生理解到学习与自身的关系时,就会自我启动学习,在无威胁的环境下更好地学习。他还指出,教师如果能真正体谅学生,信任学生,在师生相互交流中有同情和理解,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马斯洛(Maslow.A.H, 1969)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主体和主人。康布斯(Combs.A.W, 1981)认为教育目的绝不只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获得技能,更主要的是要符合学生的情意需要,使他们在知、情、意三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各方面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设计教学,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开始研究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认知活动受情绪的驱动,情绪对认知活动起到组织或瓦解的作用。正情绪协调、组织认知活动,负情绪破坏、瓦解和阻断认知活动。如鲍维尔(Bower, 1981)在心境对记忆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在愉快情绪下学习单词比在悲伤情绪下回忆量要大。霍夫曼(Hoffman, 1986)提出了情绪对认知的作用表现为:发动、结束、干扰信息加工;进行选择性加工;组织回忆;促进丰富情绪的分类和图式的形成影响决策和问题解决。

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心理调节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及其相互联系的行为进行调整和动作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有具体情绪的调节、情绪动力特征的调节(如强度、范围和持续性)。情绪调节可以帮助人们发挥正情绪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

二、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外语教学中的情绪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四种主要情绪因素是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是学生和教师进行活动和交流的场所。课堂中形成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课堂氛围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好奇

好奇是由新异刺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唤醒水平或认知冲突的探究倾向。一般认为好奇是认知冲突的结果,个体有一种“发现的渴望”,当人的认知预期与现实相反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引起认知不平衡,造成为恢复认知平衡的探究行为。一起好奇的三种变量是:变化、不一致和不确定性。

(二)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成功,学习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是良性循环;反之,缺乏兴趣,学习必定失败,学习失败又加剧学习上的厌腻感,形成恶性循环。

(三)愉快

愉快是人或事物符合个体当前优势需要的一种主观体验。愉快主要来源于对需求的满足和个体实现的体验;特定的、可辨别的活动结构为个体体验愉快提供背景。当人们知道任务提供的挑战与他的相关技能相匹配时,能体验到最大的愉快,从而激起高的学习动机。在英语教学中当老师安排难度适当的任务给学生时,学生感到任务既能胜任又不是轻而易举地经过探索而获得成功的,使他们体验到自我能力的肯定和自信心的增加,这样愉快的体验将使他们获得学习的内动力。

(四)焦虑

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中四大情绪之一的焦虑被认为是最关键的情感变量之一。因此研究焦虑与英语学习的关系,以及采取怎样的策略有效调节英语课堂中的焦虑,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研究者(如Horwitz et al, 1986;Aida, 1994)采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对二语课堂语言焦虑进行研究。他们分别以不同语言的二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但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果:语言焦虑对学生的二语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

在英语课堂中,只有针对性地调节学生的焦虑情绪,才能达到教学双赢的目的。对焦虑过高的学生,教师应本着保护其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的原则,帮助他们削除退缩性焦虑,降低过高焦虑。而对焦虑过低的学生,教师应设法营造出一种必要适当的紧张气氛,以提高其焦虑水平,帮助他们形成促进性焦虑。过高语言焦虑和过低语言焦虑都不利于二语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适度焦虑才能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创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中学习;教师通过探究解疑可使学生产生适度的焦虑和兴趣,进行积极的艰苦的认知活动,获得新知识并诱导创新;教师通过适度的检测评价可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并体会学习的艰苦和乐趣。因此可以说,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Dodge K.A, Garder J.Domains of emotion regulation[A].InJ.Garderand K.A.Dodge (Eds.) ,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2]Rogers C.On Becoming a Person.Boston:Houghton Mif-flin, 1961;Freedom to Learn:A View of What Education MightBecome Colum2bus, Ohio:Charles E.Merrill, 1969.

[3]Williams M., Burden 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4]Maslow, A.H.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jing[M].NewYork:Van vostrand, 1968.

[5]洪明.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与情绪调节模式的理据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 2006, (10) :35-36.

[6]邓文才.对体育教学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 :48-50.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第1篇1.教材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在学习了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和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