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求职指南
毕业生求职指南(精选6篇)
毕业生求职指南 第1篇
禁忌
很不幸我有遇到应征者做出这样的作品集,先别提实力,最基本的道德这关就过不了。
拿 Dribbble 上的高手作品压上自己的水印。
拿免费 UI PSD 改个字换个色就说是自己做的。
作品集里各个作品程度参差不齐非常明显,就算找进来面谈一问也会漏馅,不要以为骗得了人,只会把自己名声搞臭而已。
面试篇
找工作的人儿注意了!聊聊面试会问的问题
@Akane_Lee :这篇文章我想聊聊面试人的心得。当我必须要面试新人的时候,肯定代表我在某方面会比应试者有经验。面试的过程中会以「问倒应试者」为优先考虑,只有问到应试者答不出来的问题才能知道他的实力在哪里。(希望本文不会变成搬砖砸自己脚)
作品集
其实光看作品集也就知道对方技术水平到哪,八九不离十,就算是抄袭也大多知道素材出自哪几个网站,不要以为拿个什么素材改一改就可以蒙混过去。
来面试之前就会先看过作品集,觉得程度够才会找人来面谈,所以有机会获得面试通知的在技术上都不是问题,面谈想了解的是这个「人」的本身,像工作态度、临场反应、危机处理、对不对盘之类。问的问题大多出自作品集,比如动机、过程、学习到什么之类。
「你最喜欢哪个作品?」
「为什么喜欢?」
「制作过程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怎么解决?」
学经历
大学毕业还是研究所毕业我问的问题会不一样,硕博士我会特别询问研究方法这块,不然研究所毕和大学毕,最大的差别在哪?不就是学会了怎么研究一件事物、了解研究方法吗?
「你的论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写论文的时候遇到最棘手的困难是什么?」
「你怎么解决?」
「对于你的论文、你最自豪的部份是什么?」
即使是非本科的硕博士我一样会问这些问题,论文内容是什么根本不重要,目的在于经过这些地狱似的磨练,应试者有什么样的体悟、对于困境的态度、思考方式、逻辑等等。
偏见
偏见人人有,我也不例外。面试过一些人的感觉,我对交大的学生特有好感,对天大地大和国际求救电话号码的这两间学校学生有点怕怕。(没看过 Guideline 真的不要自称 UI/UX 设计师…)
不懂不要装懂,刚毕业的新人哪来自信自己什么都会?有自信很好,拜托不要想在面试时强压过面试人员(你真的想要这份工作吗?),先撇开面试人员是不是草包这问题,态度这么差谁想录取这种人进来折磨自己啊?
问到倒为止
面试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应试者的实力,实力在哪会透过不停问问题,问到答不出来为止。就和写考卷一样,这张考卷如果人人100分就没有鉴别度可言了。
我超爱问「请问你有看过 Guideline 吗?有什么心得?」这问题,因为太多人答不出来了。问完 iOS 我还可以问 Android、问 Win、问 Smart TV,就是要问到倒为止。
不是故意刁难,而是要看应试者遇到自己不懂的部份会怎么反应。不懂装懂绝对是大忌,我会觉得这家伙在工作上遇到无法处理的部份时会隐瞒起来,等到炸坑的那一天大家才会知道状况不妙还得帮着补洞。这种队友根本是敌方派来卧底的吧 = =#
被问倒了千万不要随便找话搪塞过去。「XXXX 我不熟但听说过,应该很简单。」这话出口几乎就是慢走不送。把 XXXX 代入成 User Experience、GUI、Javascript…等等,然后就会对这种回答翻白眼了。改成「XXXX 我不熟但听说过,这部份有兴趣,只是之前没机会接触。」这种说法会好听得多,至少不会印象分数大打折。
期待面试人员的表现
对刚毕业的新鲜人来说,本来就不会对能力太过期待,学校教的基本和业界脱节,进了公司还是要从头学起。比起能力、我更看重态度。不懂可以慢慢学、态度太差连教都不想教。
如果你能对自己的作品侃侃而谈,对于未知的事物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临场反应佳,知道自己的程度和实力水平以及未来目标。对面试印象而言绝对大加分。只是这样的人真的很少…
被问倒绝对不是你没希望了
把它当成是一种压力测试吧。从面试人员问的问题中你也可以反推出自己未来主管或上级的实力,甚至可以反问对方的想法来推断要不要在这里工作。别把面试当成是考试,用轻松闲聊的态度去沟通更容易获得好印象(轻松可、轻浮是大忌)。就算这个职务不适合你、也交到一位朋友拓展人脉。当年我虽然没有获得那份工作,却就因此认识一位很厉害的设计师呢。
另一种想法
通常能位居上位的人不太会是草包,就算是你也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高手就别光只是让他发问吧,这可是极难得的一对一闲聊机会呢!趁机讨教、就算没录取也多了一次宝贵的经验。给面试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就算这职务不适合你、也有可能他会帮忙介绍去其他公司。(我有这样的经验。)
找工作篇
@大宝Cdabao ( 腾讯 高级视觉设计师 ):如果大学学的就是设计专业的话,大部分同学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同感,入学的时候班级里女生居多,毕业后大部分同学都从事着和设计不相关的行业,能够坚持做设计专业的同学里女孩子却少之又少,在学校里树立了几年的职业理想可能在一毕业就被现实给打败了。
做设计这行不可能都有名校背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毕业前进入名企实习毕业后顺利转正,大部分有幸实习的同学也应该知道,能最后转正几乎微乎其微,尤其在外企。
国内普通高校上千所,开设各类设计方向的大学也有百余所,抛去几大美院,再抛去一些名校里开设的设计专业,大部分的同学都没有享受到学校给自己带来的光环,有人说,在刚毕业的时候看到大部分的名企在用人要求那里都会写例如3到5年工作经验,英文流利,本科以上学历,名校背景优先等等的要求,任何一条都和自己目前的状况有很大的距离,其实我想说,撬开这些大企业的门并非是这些硬性的要求,一些基础准备做足了,机会自然就来了。
一、熟悉你要入的行业
当你进入设计这个圈子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大部分都是非科班出身,有的是学画出身,有的是摄影类出身,还有一些呢,可能是新闻媒体类或是跟设计真是毫无关系的专业,他们也许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但是在求职之初起码关注这个行业多过一些所谓学设计的科班学生。
熟悉这个行业,起码要知道你要选择的行业里的一些大牛公司,如果是单纯的设计公司,起码要随口说出几个国内一线的公司名字吧,这个行业的几个大师级的人还有就是哪几个赛事是这个行业比较认可的。
毕业生求职指南 第2篇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应届毕业生求职指南》目 录目 录...1前言 应届毕业生,你准备好了吗?...4第一章 路在何方...61.1读研究生深造...61.2 出国留学...81.3自主创业...81.4 求职找工作...14第二章 认识自己...172.1 认识自己的重要性...172.2 职业测评简介...182.3 职业规划...202.4 职业选择——五百强代表性行业全接触...34第三章 求职信...423.1认识求职信...423.2 求职信的结构...433.3求职信的写作技巧...463.4 应届毕业生求职信常见错误...473.5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该如何写好求职信...483.6 成功的求职信范文...483.7 一封另类求职信...51第四章 求职简历...534.1 简历的真正作用是求职的敲门砖...534.2 制作简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544.3网络简历投递技巧――公司招聘中不能说的秘密...69第五章 网申攻略...745.1 网申的内容与其变迁过程...745.2 网申流程简介...755.3网申中的开放题目...765.4 网申全攻略...76第六章 笔试指南...876.1 笔试的类型...876.2 笔试的准备...90第七章 面试技巧...1067.1 面试基础知识...1067.1.1 面试定义...1067.1.2 面试种类...1077.1.3 面试的种类...1087.1.4 面试基本内容...1097.2 面试准备...1117.3 礼仪是面试成功的重要砝码...1127.4 面试穿衣搭配...118
二、女士面试着装...1217.5 面试者语言运用的技巧...1247.6 面试者回答问题的技巧...1257.7 面试问题汇总...1267.8 面试分类指南...1327.8.1 国有企业应聘指南...1327.9 面试技巧...143第八章 签约事宜...1488.1大学生签协议之前必须搞清楚的几个问题...1488.2关于“五险一金”的诸多知识...1498.3签约的种类...1558.4签约步骤...1568.5毕业生签约注意8项内容...1588.6违约全攻略...1598.7毕业生违约案例分析...1618.8 应届毕业生户口档案迁移指南...164第九章 兼职实习...1699.1 大学生做兼职的好处...1699.2 获取兼职的途径...1709.3 实习的重要性...1739.4 怎样做好一名实习生...174第十章 公务员...17610.1 公务员的定义...17610.2 公务员待遇...17610.3 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17810.4 公务员的级别...17910.5 公务员笔试注意事项...18010.6 面试过程介绍与技巧总结...18110.7 公务员面试常用的名言好句...187第十一章 职场排雷...19211.1 六类求职陷阱的辨别与应对...19211.2 最需防范的四大陷阱...19511.3 谨防传销陷阱...19911.4 在七种状况下需要小心陷阱...20111.5 防求职陷阱要点...20211.6 求职陷阱预防六大秘诀...203后记 一路同行...205前言 应届毕业生,你准备好了吗?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眼间即将逝去。站在大学的门口,即将踏入社会的你是怎样的心情呢?你是否还在回想着那一年那一天怀着懵懂和憧憬走进这所大学的情景?你是否还在回味着大学第一次逃课时的那种感觉?你是否还在尝试寻找公寓三楼楼梯口的白墙上自己留下的杰作? 曾几何时,望着师兄那笔挺的西装和帅气的领带,你是否充满了羡慕和憧憬呢?曾几何时,看着师姐一身职业装的打扮,你的心头是否涌起了一番别样的滋味呢?四年时间,弹指瞬间。而今的你,即将穿着正装,进入职场,去亲身经历那没有硝烟的战争。亲爱的应届毕业生,你准备好了吗?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这是贾岛以剑自喻的诗句。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磨砺这柄剑用了何止十年?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多少个严冬酷暑,多少次春华秋实。此刻,站在毕业的路口,即将走完漫长的求学路,我们就要完成人生“三业”中的首业——学业。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终点站,更是一个起点站。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十几年的严冬酷暑,终于磨砺成了这柄剑!从此刻起,我们就要步入真正的社会中,来挥舞这柄用时间和汗水砥砺成的宝剑!也许很多同学对于这一刻已经期盼良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也许有些同学面对仿佛突如其来的这一刻,彷徨茫然,不知所措。不管你期盼也好,茫然也罢,最终都要面对着人生中的这一挑战。近十年来大学院校一再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重。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至今尚没有完全复苏。这使得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应届毕业生初入社会,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找工作的经验,甚至也没有太多在社会上生活的经验,这就注定求职找工作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可能是幸运儿,一开始就拿到了很好的offer,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却是一个“希望、等待、竞争、失望”不断循环的过程:看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招聘信息,于是充满“希望”地投出简历,之后开始焦急地“等待”笔试面试,在笔试面试的过程中应聘者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最后大部分人怀着“失望”败下阵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你也可能脱颖而出,成为跳出这一循环的少数幸运儿。事实上,求职找工作的目的就是早日从这一循环中跳出来,拿到心仪的offer。步入大四的你,或许开始抱怨就业形势的严峻,对找工作充满了恐惧。可是上帝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要抱怨就业形势的严峻,也不要抱怨社会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偏见。要知道抱怨只会令我们更加烦躁,使我们失去很多原来应该得到的机会,更使我们失去奋勇向前的勇气。要知道,“希望、等待、竞争、失望”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纵然你没有拿到offer,可是要相信你得到的不只是“失望”,还有宝贵的求职经验,带着亲身获得的宝贵经验,在下一个循环中你将会表现得更加优秀,最终将会跳出这一循环,获得满意的工作。可是如果你只意味地抱怨,不懂得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无数次失望终将累加成绝望,最终会以一种别样的方式逃出。那时的你才是真正的失败者。机遇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在踏上求职找工作的征程前,我们需要提早做好找工作的各种准备——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可能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为了帮助大家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早日找到满意的工作。我们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大家精心编写了《应届毕业生求职指南》,其内容涵盖职业规划、简历制作、网申、笔试、面试、签约等求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并介绍了兼职实习、公务员考试方面常识和技巧,最后还介绍了职场中的常见陷阱,在广大应届毕业生踏入职场前先给大家进行全面职场排雷,力图从心态和技巧上给予广大应届毕业生以指导。希望在炎炎夏日她能够像清风一样拂去大家在求职过程中的燥热。也祝愿大家能够早日找到心仪的工作,拥有一个展现自我放飞青春的舞台。应届毕业生求职网(的物业管理招聘频道上去注册简历就比较好,因为那里全部都是物业管理类的企业在招聘;如果你要找外贸的工作,你就可以万行工作网的外贸招聘频道去找,肯定有大量的外贸工作机会。其它的就不在列举。在目前的情况下,几乎每个行业的人才在万行工作网上都能找到自己的频道。 (2)简历要与大公司沾边 当人事经理搜索招聘网站简历库简历时,一般会以关键字“知名企业名称+职位名称”,比如消费品行业可能喜欢可口可乐及宝洁的人,人事经理会这样搜索,例如:“可口可乐+销售经理”,系统会搜索到简历中出现以上关键字的求职者,如果你的简历里出现知名企业名称的字样,就可以被搜索到,例如:“我在xx矿泉水公司工作,成功地令竞争对手——可口可乐旗下的天与地矿泉水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减少……”:“我在可口可乐的广州白云区经销商工作”等。又提高了人事经理浏览简历的机会! (3)经常刷新简历 当人事经理搜索简历库的简历时,符合条件的简历是按刷新的时间顺序排列,而一般只会看前面一两页。很多求职者其实并不知道刷新简历可以获得更多求职机会。因此每次登陆,最好都刷新简历,刷新以后,就能排在前面,更容易被人事经理找到!(4)不要只应聘最近三天的职位 一般求职者认为刚刚发布的最新的招聘信息肯定是成功率最大的,其实不然。因为很多企业人事经理没有及时的登陆刷新刊登的职位,所以求职者在搜索职位时刚刷新的职位会排在前面,这些职位应聘的人多,竞争大,相反,一些职位已经是半个月甚至两个月的,应聘的人少,成功率反而高。 (5)让你的邮件永远在最前面 你要知道每天人事经理看求职者邮箱,他们其实是很懒的,100多页简历邮件他们最多只看前5页!你现在应该知道为什么你的求职简历永远没有回应!所以发邮件到企业指定的邮箱时,怎样才能让你的邮件永远排在最前面,让人事经理每次打开邮箱都首先看到你的邮件?只要在发邮件前,把电脑系统的日期改为一个将来的日期,如2009年,因为大多邮箱都是默认把邮件按日期排序,所以你的邮件起码要到2010年以后才会被排在后面!(如果求职成功,记得要请客啊。) (6)新颖的邮件标题 人事经理每天收到大量的求职电子邮件,求职者一般会按企业要求把邮件题目写成:应聘xx职位,怎样才能吸引人事经理的眼球,让他先打开自己的邮件?可以在邮件题目上做文章。一天人事经理收到几百封邮件,只有标题新颖的才有机会被打开。例子: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发了100多封邮件求职都没有任何反应,因为应聘做文员的太多了,而我这个朋友做过空姐,我将她的邮件标题改为“空姐来广州找工作”,引起绝大部分男人事经理想入非非,结果三天之内有30多个男人事经理通知面试,3个月找不到工作的她而变成3天找到上十份工作。你现在知道邮件标题的重要性了吧。 (7)简历最好放靓照 对于人事经理来说,每天需要浏览大量简历,如果同等的条件,一般会先通知有照片的求职者来面试,因为通过照片,人事经理对应聘者又多了几分了解。如果是美女,被通知的可能性就更大。我作为人事经理,曾经招聘一个人事主管,收到300多封简历,我找出前30份有相片的前5份,通知了最漂亮相片的2个女孩,就定下了其中的一个。对于一般职位如文职人员之类,中国人的传统还是以貌取人,你即使不漂亮,也照一个艺术照,就增多了面试机会(与其等死,还不如放手一搏),毕竟很现实的是,简历的目的就是有面试的机会,其他就要靠实力与运气了。 (8)求职信“骂”对方公司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般人认为在求职信中称赞对方公司会引起好感,其实不然。如果先指出这家公司的缺点,往往会引起关注,语不惊人死不休呢,我作为人事经理,我只会对指出我们缺点的求职者有好感,对恭维我们公司的求职者一般会放在一边。即使你不知道对方公司缺点,你随便写一些永远不会错的:“我认为贵司创新不够,市场表现过于常规化;我以消费者心态观察贵司,发现贵司客户服务还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我发现贵司品牌形象还有可能做的更好……”如闻其详,可面谈。可勾引相关公司面试。只要有面试机会,其他再说。(简历有机会面试目的是一切,手段是无所谓的)。 (9)自己要学会让简历与职位匹配 2个观念都是有效的:一是不要太在乎对方职位要求的描述,很多职位描述只是写写,连经理都不知道要招什么样的人,如果你看到对方职位要求本科,你是专科就不敢投递简历,那就失去机会了。如果你看到对方要求有5年经验,你只有3年经验,你也不敢投,那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人事经理们对职位的描述只是例行公事随便谢谢而已,你千万不要当真! 另外一个匹配观念就是他的职位如何描述,你就改变你的简历换一个说法匹配,如他说要求领导能力强,你的简历也说具有领导才能,他要沟通能力一流,你的简历也说我最擅长沟通。你的简历表面匹配度最高,也可以多增加机会。你可将简历改成为他职位描述完全量身定做的简历。 其实求职者有更多的面试机会,不但可以增加成功求职机会,还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工资越叫越高还可以积累面试经验。很多优秀的求职者网上发了很多简历没有回应,以为自己不行没有竞争力,只好自动降价,实为可惜!特别是中国最大的招聘网站51job的简历投递反馈率是同行业最低的,因为它主要资源80%投入报纸,报纸招聘完甚至录取完毕后将职位入库,只是将职位作为一个摆设放到网站。 要知道现在网络求职的成功率一般2个月是发1000份简历,有8份面试,2份成功,一个是你不想去的,另一个可能是你相对满意的。所以网络求职的朋友千万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
第五章 网申攻略我们应届毕业生对于网申这个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所谓“网申”,即apply on line(网络在线申请),特指通过公司官方网站的招聘页面,或者第三方的招聘网站开设的专门的页面投递简历的求职方式。招聘方通过该页面收集简历,并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目前很多“大牛”公司(比如壳牌、联合利华、宝洁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收集简历和初步筛选应聘者的。以前,应聘者往往在就业网站上随便逛逛,看到有合适的工作,就随便扔份简历到人家HR(人力资源)的信箱里,然后坐等面试机会上门。但是在现在这样的人才济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机会对我们来说是越来越少了。网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公司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一轮海选的过程,我们应届毕业生如何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 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 5.1 网申的内容与其变迁过程网申系统一般采用互联网媒介,其优势在于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便捷性,可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应聘者同时在线应聘;其标准化的在线问题、灵活设置的筛选条件最大程度消除了人为因素等造成的简历筛选误差;自动统计在线应聘简历的相关数据,包括地域、高校、专业、年龄、性别等,使得招聘公司更方便地追踪招聘效果及建立公司人才信息库。网申系统目前也有着很多缺陷,例如同时在线提交简历人数过多时,服务器无法响应;系统自动筛选简历机制不能完全准确地判断有效简历等等。即使存在如此多的问题,这也无法阻挡招聘行业采用网申系统作为简历收集、筛选的方式,尤其是在校园招聘领域。由于校园招聘不同于社会招聘,招聘周期比较集中、应聘人数多、企业的校园招聘个性化需求多,这都使得网申系统在初期的招聘环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采用网申形式接受简历的企业越来越多,网申系统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设计并实现一套稳定、随企业需求可定制化、方便企业招聘方筛选简历、方便应聘者提交简历、提高简历命中率的网申系统仍然是网络招聘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今的网申内容名目繁多,过程烦琐,往往让求职应聘者叫苦不迭。网申最初的形式其实就是填写简历,包括个人联系方式、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等,根据目标职位或者公司投递简历。随后又出现了填写Open Questions(开放式问题)作为网申的一个内容,现在有些公司的网申还包含了Online Assessment(在线测评)等内容(例如宝洁公司的网申系统)。网申内容的演变是围绕着招聘方来的。当应聘的简历数量远远超过招聘方hr人工挑选的能力范畴时,借助设计合理的网申明细及标准以及各种各样的测评体系筛选简历,就成了网申内容演变的一个必然趋势。5.2 网申流程简介下面,就以申请MOTO Intern(http:///careers_new)的实际操作为例来给大家演示一下网申的一般步骤。Step 1: 进入MOTO的网站(http:///careers_new),点击“Intern ship at Motorola”—“Internship Opportunity ” — “position Search”,然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City, Function, Business Unit)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位。Step 2 :在“By City”一栏里,我们选择“Beijing”,于是就列出了在“Beijing”的一些职位: Step 3:接着就可以结合自身条件,申请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职位,(例如:Intern-Admin)Step 4: 注册:点击“Register”按钮,填写简历,主要包括:个人信息,教育背景,语言和计算机水平,工作实习及实际项目经验,其他等。个人信息: 教育背景: 语言与计算机水平: 工作实习及实践项目经验: 其他情况(个人特长;奖励等情况)Step 5 :提交,点击“Submit”按钮,自此一个一般的网申流程就完成了,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MOTO的回复了。5.3网申中的开放题目网申中的开放题是最让人头痛的,但是各公司的开放题题目差别不大,所以我们可以提早准备,将其一举拿下。具体来说,它侧重于个人的合作能力和技巧,工作的抗压能力,是 否有不利于工作的性格缺陷等等。这里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以供参考:(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请谈谈你3-5年的规划 对于一个未踏进职场的学生而言,有非常明晰的职业规划也不大现实。HR之所以这样问是希望挖掘你应聘的深层次动机,看你是否具有稳定性。建议回答不要过于具体,如“3年成为主管,5年要成为经理。”在不清楚对方职级和晋升条件的情况下,此类过于具体的回答都不明智。(2)你认为大学时代最成功/失败的一件事是什么? “你最遗憾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什么? 对于这类问题,HR主要是从你的回答中来判断出你的价值观,即在你眼里什么最重要;对你而言,什么才是成功。对于这类题,回答有一个基本思路,就是“STAR”原则。S=Situ ation,T=Target,A=Action,R=Result。你完成某事或者做出某决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当时你具有怎样的资源,面临怎样的问题、事情或者决定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行动的(利用资源、克服困难、解决突发状况等等);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是失败的事例,那么结果之后你还需要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总结你得到的经验教训。(3)举例说明你是如何说服一个难以说服的人。这类问题考的就是你的沟通和影响能力。(4)为什么选择某某公司,为什么申请这个职位等等。这一类问题主要对看清自己,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很有帮助。5.4 网申全攻略5.4.1 网申过程中易犯的错误(1)为了及时提交申请,打开网页直接申请。在申请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比如,看看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所强调的方方面面,这样在回答开放题时就会投其所好,不致白忙一场。(2)细节并不重要,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错!千万少犯低级错误,注意拼写、语法等细节问题。一般大公司都比较注重专业精神,像平时写email一样的“个性”风格往往不易被接受。“网申”虽不见面,却也别因手指的失误,失去了宝贵的印象分。例如,某同学在给美林证券写完Cover Letter,募然发现……他居然在一处地方写的是“I can work as an analyst for Morgan Stanley”;另外一个同学在填写美的集团网申时遇到这样一道开放题:第三题请简要说明你应聘美的集团的原因。某位同学的答案: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使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有着良好的激励机制,节奏紧凑,效率高;海信集团有着良好的公众形象等等。实在是让人无语,犯这样明显而又低级的错误真是不应该。(3)感觉网申太麻烦,填了一半就放弃了。网申一般情况下要填至少三四个小时,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放弃,不认真填写网申的唯一结果就是被刷下来。在现在的求职过程中,淘汰率最高的当属网申!(4)随心所欲,想怎么填就怎么填。一般都是填写中英文两份简历,但是在填写过程中务必将中英文对应起来。5.4.2 网申小贴士
1、由于一般公司的服务器相对于网站的服务器而言并不是特别强劲,则当很多人在线 申请的时候时常容易出现死机或联不上服务器的情况,所以建议大家挑选人员相对不密集 的时间上网,如午饭、凌晨等;此外记得填写完一页就及时保存所填写的内容,免得做无 用功;
2、配置不太好或上网环境不稳定的机器常常会长时间联线后出现死机断网的情况,所以最好去网速快的地方上网,另外,因为有的网页有时间限制,如果很长时间未提交内容的话,最后提交会显示超时,这时再返回原页面所写内容已经消失,这是很郁闷的事情,所以在填写比较大篇幅问题的时候,尽量在word环境下填写,然后再粘贴到网页上去;
3、很多公司的“网申”提供在线修改的服务,不必等到所有的问题都答完才保存。只要在结束期限之前,都可以上去更新你的简历和思考更好的答案;
4、很多公司网申的Open Question都大同小异,因此记得搜集每次“网申”的题目 和自己写的答案,以方便今后答题;
5、多上论坛和就业网翻看各大公司网申的秘笈以及招聘流程,做到心中有数。网络 时代的一大好处就是资源共享,千万不要浪费别人的经验和体会;
6、千万别犯低级错误,注意拼写、语法等细节问题。这是很让人讨厌的事情,一般大公司都较注重专业精神,如果连“家庭作业”都要出现拼写语法等错误,不是你不够重视就是你英语不过关;
7、网申前一定要通过公司网站对应聘公司做透彻了解,千万别怕麻烦。“磨刀不误 砍柴工”,对于企业文化、核心业务、中国分公司发展等情况的了解,有助于答题能更好 地契合企业要求。另外,网站的风格、用词、对职位的描述等能提供你一些线索,如关于 应聘职位要求的基本素质、对方惯用的专业语言等。
1、在遇到新的网申系统时,建议大家首先浏览其网申明细分类菜单,查看哪些是必填项,哪些是选填项,但是在填网申的时候,无论是必填项还是选填项建议都填满。查看必填项和选填项有助于帮助大家看清招聘方看重的招聘要求,以微软的网申系统为例:进入微软网申系统之后,观察其左侧菜单“填写简历”项,其子菜单顺序为:基本信息->项目经验->工作经验—>教育背景—>奖励/活动—>技能爱好—>上传简历—>预览简历,可以看到,这样的菜单安排也体现出其考察应聘者时看重的方面,项目经验、工作经验对IT开发来说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提醒大家注意网申系统的菜单安排、必填项的设置,这样当你有幸通过网申简历筛选时,进入面试阶段你可以预先判断招聘方要考察你的重点,大多数公司第一轮面试是围绕简历来考察的。
2、由于网申系统除了开放式问题以外,大多数填写明细内容相同,建议按照ChinaHR的网申表格明细制作1份中文简历、1份英文简历,做成word形式,在ChinaHR上网申不同公司时,只需要将这2份简历准备好,就可以Ctrl+C、Ctrl+V的粘贴简历了(当然如果有类似自动导入简历的方法最好,谁知道的话也请在我的博客主页留言告知,呵呵)。遇到有开放式问题的时候,将这些问题先复制到本地电脑上,先填写其他明细(不是必填项的内容也建议填满),填写完毕之后暂不提交申请表,花些时间专门来准备、回答开放式问题,最后填写好开放式问题之后再提交申请表。
3、网申是一个很耗时间、体力的活。在做一些问卷很长的网申题目时(例如宝洁的online assessment),建议听一些轻音乐,旁边放一杯茶,这样可以缓解一下网申过程中的大脑神经,提高答题效率。当然这个也是因人而已。
4、网申本身就是回应率比较低的一种简历投递方式,千万不要因为刚做了几次网申就灰心丧气,网申过后没有回应是一回事,不去做网申那是另外一回事。千万不要因为网申回应率低就放弃网申,那样无形中你将错过很多机会。
5、每次网申之后都要做好记录,包括新出现的开放性问题、申请时间、申请公司、申请网址、申请职位、登陆的用户名、密码等,不断总结网申经验,这样方便日后查看申请结果,也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提高网申效率,提高网申命中率。
6、由于网申系统除了开放式问题以外,大多数填写明细内容相同,建议按照ChinaHR的网申表格明细制作1份中文简历、1份英文简历,做成word形式,在ChinaHR上网申不同公司时,只需要将这2份简历准备好,就可以Ctrl+C、Ctrl+V的粘贴简历了(当然如果有类似自动导入简历的方法最好,谁知道的话也请在我的博客主页留言告知,呵呵)。遇到有开放式问题的时候,将这些问题先复制到本地电脑上,先填写其他明细(不是必填项的内容也建议填满),填写完毕之后暂不提交申请表,花些时间专门来准备、回答开放式问题,最后填写好开放式问题之后再提交申请表。
7、网申本身就是回应率比较低的一种简历投递方式,千万不要因为刚做了几次网申就灰心丧气,网申过后没有回应是一回事,不去做网申那是另外一回事。千万不要因为网申回应率低就放弃网申,那样无形中你将错过很多机会。
一、掌握定律。即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暂时的困难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暂时的停顿而不是失败,所以要相信自己。凡成功的人都是相信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如你要进入IT业,尽管现在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学习,往那个方向努力,不用三年你可能是一个优秀的IT人士。
二、任意定律。很多人对人对事不是很认真的,愿意迁就自己,坚定性不够。如有些应聘者在毕业时想到怎样怎样的企业,后来觉得难度大,又想考研,考研竞争厉害有想托人找关系,关系没有就胡思乱想……
三、因果定律。求职过程中尽管有很多偶然性,但还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如名校毕业生比普通大学毕业生要易找工作,本科生比大专生易找工作,求职的热切程度、在乎程度努力程度与最终的应聘成功是有因果关系的。
四、坚信定律。你有苦难,你有足够勇气面对苦难时,“苦难”就没有了,晚上走在路上你害怕有“鬼”,时时刻刻“鬼”就在你的身边。要坚信自己,不轻易放弃,不轻易泄气,每一次努力都在靠近目标,持之以恒就有希望。
五、期待定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与理想的边缘地带,试想你真的什么都得到了,空虚就会趁虚而入,你什么都太现实你就会变“俗”,人是要精神支撑的,人是要理想、信仰的,否则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因此给自己一定的希望,给自己一定的压力,给自己一个理想是多么地重要。
六、吸引定律。做对自己有兴趣的工作容易出成绩就是明证。相似的会相互吸引,你可以如何改变你的思想,使你的心态与你所渴望的生活更和谐。假设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因此,在求职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欲望、自己的乐趣所在,并去不懈的努力争取。
七、相关定律。在你求职过程中会有成功与失败,但每一次成功与失败都不是孤立的单独事件,它总是与你很多件的其它事件有关联的。因此求职是个系统工程,在很多细节方面马虎不得。
第六章 笔试指南笔试并不是每家公司的招聘流程中都会涉及的环节。原因在于:一方面,大多数笔试作为简历筛选之后的第一轮,参加的人数比较多,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就一些对于专业的技术性要求不高的职位来说,对于应聘者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察也可以通过其它的途径来实现。比如,有的公司的申请表上有很多主观性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在考察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是也考察了表达能力。和面试相比,笔试是一种相对初级的甄选方式。有的公司将笔试作为面试之前的第一轮甄选,主要目的是为了选出那些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具有公司所希望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的人。还有的公司则将笔试作为面试的一种辅助手段,侧重于考察那些在面试中考察不出来的素质,如书面表达能力等。对我们来说,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所经历的考试无数,对考试还是很有经验的,但是招聘的笔试我们还是要格外小心的。一不小心,在笔试过程中,我们就被人家鄙视了…… 6.1 笔试的类型笔试根据内容来分,主要有以下两类:1.技术性笔试这类笔试主要针对研发型和技术类职位的应聘,这类职位的特点是,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要求比较高,题目特点是主要关于涉及工作需要的技术性问题,专业性比较强。这类考试的结果,和同学们的大学四年的学习成绩密不可分。所以,要成功应对这类的考试,需要坚实的专业基础。一般大型公司,如ibm,microsoft,oracle等在招聘r&d职位都会进行这样的笔试。例如微软工程院在2004年安排的笔试,都是关于c、c++语言的题目,对应聘者的编程经验要求非常高。最后经过笔试筛选,淘汰了90%的候选者,由此可见笔试对技术性职位的重要性。对本科生而言,专业笔试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不是很高深的学问,一般都是专业基础课。比如电路分析、模拟电路、会计学、财政学等等。在本书前面多次提到的张达在谈到他在中国移动的最后一轮面试时说:“当时面试的内容主要是技术型问题,我都没听说过的技术,结果我只能结合自己的知识讲讲我的看法,结果过了,我猜他们可能只是想看看我有没有那个常识应聘编程职位。” 对于这类技术性岗位,大公司和小公司的笔试内容的侧重点有很大区别的。一般小公司注重实用性,考的比较细,目的就是拿来就用。大公司则强调基础和潜力,所以考得比较泛,多数都是智力测验,情感测验,还有性格倾向测验。例如motorola曾经的笔试内容就主要是非技术的,有很多英文阅读和智力测验。对于大公司的笔试,建议可以看看公务员考试的教材,有很多智商题,也有很多综合性问题,这类问题对大公司的笔试是很有帮助的。2.非技术性笔试这类笔试一般来说更常见,对于应试者的专业背景的要求也相对宽松。非技术性笔试的考察内容相当广泛,除了常见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理分析能力外,有些时候还会涉及到时事政治、生活常识、情景演绎,甚至智商测试等。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和分析。英文笔试是在所有的笔试中占的比例最大的一类非技术性笔试,其考察的重点主要是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即表达能力。我们结合kpmg笔试的例子来加以说明。kpmg的笔试是典型的英文笔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verbal,阅读理解。这和我们平时常见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阅读理解不同。一方面它更接近于商业英文的表达习惯,文意表达得清楚和规范是最主要的特点,因此它并不讲求句式的繁复和修辞的多变;另一方面,它注重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因此重要的是把握透过表面的文字的内在的意思。第二部分是numerical,数学。kpmg的笔试题在这部分是中文的,难度相对降低很多,但是我也做到过很多是英文的,比如仲量联行。这一部分的主要考察重点不是你的数学运算能力,因而并没有上升到高等数学的难度,因此无论你是否学过微积分和导数的运算都并不影响你这一部分的发挥。和阅读相似的,数学部分的考察内容也是以商业英文为主,因此他注重的是从数字和图表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的能力。对于这样的英文笔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点就是速度,也许这样的试题,给你一天的时间,大部分人都能够做得八九不离十,但问题是只有一个小时。我做过粗略的统计,这样的一份试题,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注意是做完,不是把答题卡涂完)的人,不超过10%。对于kpmg来说,这一轮的淘汰率高达85%以上。英文笔试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形式,就是英文写作的考察。有些公司的笔试,是结合了前面所述的英文阅读测试和写作测试的,有些则是专门考察英文写作能力的。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2004年普华永道在上海的笔试题目为英文写作,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其中一场的笔试题目是:1.当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你想到了什么?2.你是否遇到过特别难应付的人,你是如何成功地和他/她沟通的。港龙航空2004年在上海的笔试题目也是两选一:1.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内地居民赴港旅游限制的放开对旅page~ant业有什么影响?2.在日益激烈的航空业竞争中,像港龙航空这样的航空公司如何才能保证竞争力优势。不难看出,这样的开放性命题的笔试,对于应试者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总的来说,这样的英文写作的笔试至少考察了你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分析问题的能力。像上文谈到的港龙航空的两个笔试题,都对应试者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重的考察。这里面又主要的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第一个是结构化思维的能力,你分析问题的过程是不是有逻辑性,能不能够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布局你的写作,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不是清晰,哪些是第一个层面的内容,哪些是第二个层面的内容。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用一些现成的分析工具来帮助我们结构化我们的表达。以港龙航空的第二个笔试题来说,如果你能够想到利用swot模型或者波特的五力分析工具来作为你的总纲对港龙航空的战略能力做一个分析的话,其结构会更加的完整和有条理。第二个是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主要考察的是思维的发散性和拓展性。你能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现有的框架。一个事件本身,其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你能不能够把这些彼此相关的、具有内在的联系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这是你做好这一类英文写作笔试的第二个关键。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涉及到思维的完整性,当你考虑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是不是仅仅想到一点写一点,还是能够把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得比较完善和透彻。第二,英文的书面表达能力。如果说分析能力是你的方法和路径,那么表达能力就是你的手段和工具。若你只是能够分析问题,缺乏系统和有效的表达能力和技巧,你同样不能够把你的想法和思路传达给阅卷人,因为最终他是要通过你的书面记录下来的文字来判断你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书面表达能力还需要有很多东西来支撑,比如词汇量、英文写作的思维方式和驾驭文字的能力。这些是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才能够获得的能力,在后面的笔试准备环节,还会具体的谈到。上述两类笔试内容都是最常见的笔试类型,出现的几率也最到。在现实的招聘中,大部分的外企都是采用这样的笔试题型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笔试的类型,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是也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在这里做一个归纳介绍。第一种是考察简单的数理分析能力,典型的题型包括数列的规律,速算,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一些简单应用。一般来说,这类题型不提供也不允许携带计算器。在2004年万科企业集团的笔试,强生(中国)的笔试以及瑞安集团的笔试中都出现了类似的题目。第二种是对于知识域的考察,所谓知识域,主要包括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和时事方面的内容。知识域的考察注重的是应试者平时对于常识性问题和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这些内容分布广,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文的方方面面,因此重要平时的积累。第三种是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测试,比较类似于高考的语文,例如,对于语病的判断,选择合适的词填入,成语的辨析,句群大意的归纳等等。在2004年万科集团和强生(中国)的笔试中,这部分内容同样有涉及。第四种是逻辑推理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又主要的包括两种题型,一是图形的推理题,指通过寻找一定的规律来找出相似的图形或者不属于同类的图形。这是一种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复合的考核,而抽象思维的能力,特别是将具体的图形中的相同或者相似的共性找出来并将其元素化的能力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在2004年的万科笔试、瑞安集团笔试、港龙航空 笔试和强生(中国)的笔试中,都出现了这样的图形推理题。二是文字的分析推理题,考察的本质是对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理解和判断,但是题目的类型多以生活化的场景来演绎,并不拘泥于简单的数学表达形式。如果你做过gmat的考题,你甚至不难发现,有些题目是从gmat的题库中翻译过来的。6.2 笔试的准备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笔试类型,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来准备这些笔试。我想,各位读者首先要明确的一个观念是,笔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测试,加上它的高淘汰率,因此想要通过短期内的突击提高笔试的应试能力的想法都是不十分现实的。无论是英文的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对于知识域的了解和掌握,都是一种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下文的叙述是建立在你的准备时间相对充分的基础上的。如果你今天接到通知,明天就要去笔试,我想即使你把以下的几点都做到,你的笔试能力仍然是不可能有显著的提高的。但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对于那些临时抱佛脚的求职者来说,笔试之前可以围绕job de脚本ion(职位说明)来看书,也可以上bbs看看以前考过什么,或者最近几天的招聘中考了什么,关注上面出现的skill是什么,然后想象这个skill涉及的知识背景是什么。文 章来源 莲中职毕业生如何求职应聘 第3篇
一、广泛收集信息
不少人, 尤其是刚刚走出校门的中职生, 在求职应聘过程中, 几经碰壁, 弄得心灰意冷, 垂头丧气。这说明“求职难”。求职应聘对于十八九岁刚走出校门的中职生的确不容易, 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更加困难。这里需要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运气机会, 恐怕最需要的还数求职能力和求职策略。
(1) 明确收集信息的目的。 (1) 求职者要及时了解哪些单位在面向学校招聘?招聘的条件及待遇如何? (2) 重点了解这些招聘单位的全称、简称、生产项目、隶属关系、企业性质、地址电话、发展前景等基本情况。 (3) 为自己求职选择单位、选择岗位、选择待遇提供参考。
(2) 掌握收集信息的途径。 (1) 从国家有关决议、决定、规划、规定, 各地区发布的有关决定和各种人才流动政策中获得信息。 (2) 从劳动部门、人事部门、学校毕业生安置办公室及国家、政府认定的合法的社会信誉好的职业中介机构获得信息。 (3) 通过报刊、电视、互联网络等媒体了解劳动力市场动态, 获得用人的信息资料。
二、科学合理决策
用工信息收集之后,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否在竞争中取得成功与招聘条件进行分析, 然后作出科学的选择。作为刚出校门的求职者, 要主动下调目标, 缩小差距, 建立新的求职择业观念。这些观念主要包括:
(1) 吃苦耐劳、服从管理。劳动最光荣。中华民族有着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 凭劳动换取报酬。用人单位的首选条件也是服从管理且吃苦耐劳。所以, 那种不想吃苦又想多拿报酬等到天上掉馅饼的思想是绝对行不通的。
(2)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 就业也是如此。在当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 中职毕业生要建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不管是国有单位、还是集体单位, 不管是管理工作还是一线生产工人, 只要是通过劳动能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就是就业。只有先就业, 才能后择业, 最后再找机会发展、创业。
(3) 调整期望值, 就低不就高。中职生在择业就业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用人单位录用标准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要知道从低层干起、从基层工作干起容易展示才华, 容易被人看重。反之, 如果不调整自己, 一味攀高, 想选择既轻松又来钱的职位, 等待你的可能是无止境的求职、落聘, 落聘、求职。
(4) 开拓进取、不断发展。人的一生在职业上不可能“从一而终”, 尤其信息时代, 一个人欲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需要一个过程, 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摸索、适应。因此, 选择职业时要有开拓与发展的思想。一方面要考虑企业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发展前景。
三、认真准备材料
求职者求职时, 用人单位也在挑选你, 是双向选择。如何才能保证你的竞争优势?准备好求职应聘材料对求职至关重要。
(1) 准备各种有效证件。应聘材料是求职择业的“入场券”, 而有效证件则是你身份、能力、特长的有力证明, 它能给招聘方留下第一印象, 帮你跨过求职的第一道门槛。这些证件应包括身份证、毕业证、技术等级证 (如驾照、计算机操作等级证、英语水平等级证、会计证等) 。证件必须是真实的, 切不可弄虚作假。
(2) 写好求职信。写求职信是求职者求职的必备过程和基本能力, 它对求职的成败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虽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从格式、内容、文面、注意事项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应包括标题、称呼、问候、正文、联系方式、结尾、署名、日期, 必要时还应加上附件部分。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用人信息来源、申请的工作岗位、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求职信应十分讲究, 应亲自书写, 因为它能折射一个人的能力和办事态度。篇幅适中, 最好以两页为准。
四、正确应对面试
面试是求职应聘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测试和评价应聘者素质的一种测试活动。它是通过招聘者与求职者双方面对面的观察、交谈等双向沟通方式来了解求职者的观念、气质、性格、能力, 以确定是否录用的一种人才选拔过程。怎样才能顺利通过面试, 我以为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
(1) 心理准备。求职应聘尤其是面试过程, 求职者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意想不到的问题。在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尤为重要, 面试前要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经过信息收集、科学决策、准备材料后所面临的最后一道关口就是面试, 这对你、对用人单位来讲都很重要。作为上岗前的最后竞争, 你应当充分相信自己能行, 消除紧张情绪。
(2) 面试技巧。求职面试, 不管是第一次还是第九十九次, 对你而言都是既令你兴奋又令你伤神的事。然而, 当你掌握了一些面试技巧后, 面试的成功机会就会提高。 (1) 充分准备。俗话说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百胜, 求职应聘也是如此。积极准备是指了解你所前去面试企业的所有情况, 准备回答面试时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模拟练习。 (2) 推销自我。要学会毛遂自荐, 不失时机地展示自己、推销自己, 要自然巧妙地显示你的特长, 宣传自己, 尽可能地让对方认可。 (3) 灵活机智。面试实际上是应聘者与考官的短兵相接, 如果应试者呆头呆脑, 疲于应付对方的提问, 总处于被动地位, 就不太好。需要灵活机智, 需要聪明冷静, 需要巧妙地把自己引入有利位置。 (4) 善于表达。到位、准确、礼貌的语言表达, 能给考官留下美好的印象。面试时一定要讲普通话, 称呼对方, 既要尊敬, 又要灵活, 不可过于死板。讲话速度适中, 语言要清晰。不可抢着说话, 要学会观察与倾听。
五、慎重果敢签约
求职的最终结果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俗称签约。这是求职的最后一个环节, 此环节十分重要。在双方选择认可后, 求职者务必慎重果敢与对方签订劳动合同, 并以此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摘要:中职学生在校学习三年, 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技能。毕业时所遇到的第一难题则是求职应聘, 顺利上岗。教师要重视求职过程中的信息收集、科学决策、材料准备、应聘面试、慎重签约等基本环节, 指导中职生如何求职应聘。
关键词:中职毕业生,求职,应聘,成功
参考文献
毕业生生存指南 第4篇
unsuccessful job search. It’s coincidental[巧合的] that this plot is so fitting with the current economic climate
seeing as production on Post Grad began back in 2007. In a web conference, Bledel and Gilford talked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and advic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might take away from Post Grad.
What message does Post Grad send to graduates?
Bledel: The point of the movie is that you can’t plan everything, which is really the case right now. It’s a difficult time and it wasn’t this way when we filmed the movie. But it was relevant[相关联的] then and, now even more so.
Alexis, you said you wanted to make your character Ryden different from your TV character in Gilmore Girls.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ory and Ryden?
Bledel: Well, as the years went by on Gilmore Girls, I noticed that Rory was kind of like an idealized product of the show’s imagination, because she was really perfect
in a lot of ways, which started to annoy me a bit, but you have to keep playing the character. But Ryden – I think she’s much more relatable[与……有关系的] in a lot of ways, and this character’s story picks up in the same stage of life where Rory left off, graduating from college.
So for anyone who likes the show, it’s kind of…it’s a continuation in a way, but she’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girl because she makes a lot of mistakes. She has a very typical college experience. She’s kind of an average girl, and I can relate much more to her.
Zach, you were a theater major at Northwestern. Do you have any advice for current students?
Gilford: I remember when I was at Northwestern, a lot of people would come and talk and say, “This is the way it works. This is what you have to do. This is what you can’t do,” and it’s all kinda rubbish. It’s gonna happen
how it’s gonna happen. I mean, it sounds trite[陈腐的], but just stay positive and go with it, and something’s gonna work out. It really is.
Did you experience any post grad nightmares when you graduated from Northwestern?
Gilford: No, not really. I mean, I was unemployed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ut I found stuff to do. I worked at a school in Queens for a while, which was fun. And then I also worked in retail[零售] and whatever I could do to keep busy. And then eventually, I got a job doing this kind of stuff, which was fun and lucky.
亚丽克西斯·布莱德尔(《吉尔莫女孩》、《牛仔裤的夏天》)和(美国)西北大学2004届毕业生扎克·吉尔福德(《胜利之光》)参演了电影《毕业生生存指南》。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后大学危机”:大学毕业后,赖登被迫搬回家里住。她一方面要应对古怪的家人,一方面还要面对不断的求职失败。《毕业生生存指南》早在2007年就开始制作,但这个剧情恰巧非常符合当前的经济环境。在一次网络会议中,布莱德尔和吉尔福德谈到了他们的经验,以及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从《毕业生生存指南》中借鉴的东西。
《毕业生生存指南》向毕业生们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布莱德尔:这部电影的主旨就是你不可能计划好所有事情,现在的情况确实是这样。这是一段艰难的时期。虽然我们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情况还没这么糟,但(即便)在那时它也有自己的意义,现在更是如此。
亚丽克西斯,你说过希望赖登这个角色可以跟你在电视剧《吉尔莫女孩》中饰演的角色有所不同。那么,罗里和赖登有什么不同呢?
布莱德尔:拍了这么多年《吉尔莫女孩》,我发现罗里有点像这部电视剧理想化的产物,因为她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完美。这开始让我有点厌烦了,但你必须继续演下去。然而赖登——我认为她在许多方面与我更有共鸣。加上这个角色的故事刚好接上罗里落下的部分——也就是大学毕业(以后的事情),所以对于喜欢这部电视剧的人来说,它就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延续。但赖登(跟罗里)截然不同,她犯了大大小小的错。她的大学经历很有代表性。她就是一个普通女孩,我和她更有共鸣。
扎克,你以前在西北大学主修戏剧,能给现在的学生提些建议吗?
吉尔福德:我记得当我还在西北大学读书的时候,很多人对我说:“事情就是这样。你必须这样做。你不能那样做。”这些都是废话。该来的还是会来。我的意思是,虽然这听起来很老套,但你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接受它,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真的。
从西北大学毕业时,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毕业恶梦呢?
吉尔福德:没有,不会啊。我的意思是,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失业状态,但我会找些事情干。我在(纽约)皇后区的一间学校工作过一段时间,日子过得蛮快乐的。后来我又到零售店打工,或者做点什么让自己不会闲着。最终,我得到了(演员)这份工作。我觉得这很有趣,我很幸运。
注1:《吉尔莫女孩》是一部广受欢迎的美国电视剧。讲述一对关系十分融洽的母女在爱情、家庭、学业和事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她们的选择。该剧于2000年10月首播,2007年5月结束,共播出7季。
毕业生求职指南-关于面试和简历 第5篇
面试初体验:
职业规划(行业,职位,地点)
在找工作前,先想想自己想做什么,想去哪个行业,以后想在哪安家?如果没有目标你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头破血流。而且浪费时间精力,一般来说自己的专业都是敲门砖,很多职位都是招专业对口的和有相关经验的人。而对于应届生,专业好会是个很好的敲门砖,如果你又一两门学的好的外语,那更是锦上添花。
简历
一份完美的简历会让你给面试官留下很好的印象,一份烂简历会使你与很多机会失之交臂。简历不在于有多么漂亮、有多少荣誉,而在于你的条件是不是正中下怀,你简历中的关键词是否能引起我的兴趣,所以一般要按照岗位的不同准备几份简历。当然关键词包括专业,学历,年龄,工作经历,技能。一张干净的素颜照片也是不可少的。之前有个做人事的长辈和我说,她在筛选面试人员的时候,如果遇上那种附带花枝招展,浓妆艳抹的照片,她会立马删掉,原因很简单,不喜欢。所以简洁明了的简历在求职过程中是不可少的。
有个朋友开了个小公司,他说自毕业以后4年间已经面试了1000多家公司,并且有50多个面试官都成了他的客户.而他的简历什么工作经历都没有,只有一句话:以前的成功不代表现在,到一个新的岗位就是一个新的开始。结果他收到很多公司的面试电话,他这种以奇取胜的方法确实很妙。
保险公司与海投
相信很多应届生在网上海投后都会收到保险公司的面试通知。这个行业如果做得好,确实有钱途!但如果只是为了份工作而去,就没有必要了。
面试电话与时间安排
找工作期间,每次看到陌生电话我就猜想一定是面试电话,刚开始的时候,我接到电话,一般只是听对方说,但后来有面试别人经历后,我发现打电话的时候假如,面试者会详细的询问一些工作的情况,我会印象更深刻,然后会觉得对方可能是有想法的人。如果两家公司面试的时间重合了,那么千万不要随意放弃机会,你可以和公司在约时间。省的顾此失彼。有些公司要去了才能知道好不好不能主观臆断!接到电话后,可以在网上在去更进一步了解公司,并做点记录。
选好公司还是选适合的职位(国企 民企 外企 合资 垄断企业)
一般来说,对于这个分类 我是这样从高到底排序的:垄断企业,外企,合资,民企,国企。垄断企业对于我来说真是可望不可及,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外企工资一般都还不错,工作环境一般都很好,大部分都在高级写字楼,毕竟人家能来中国发展也是有实力的。要习惯说外语,还要有英文名字。外企保险都比较全,毕竟外国人在中国也不敢造次,呵呵。不过,工作量也很大。国企,也要分情况,一般那种效益不好的小国企没什么意思,而且现在国家不是在改革嘛,很多国企裁员,采取竞聘制,在中高层薪金还可以,据说有些还有分红。民企,做大做强一样不比国企差,人家新东方就是最好的例子。说白了要跟对人。
真诚 自然 自信 微笑
开始找工作,一家一家的去面试。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会有点紧张,因为没有过工作经验,说话很小声,生怕会说错话,生怕一个不好的动作就会被面试官PASS,也很会藏缺,把自己武装的严严实实。神经紧绷,脸上怎么可能会有多少笑容,和别人聊起来,自然不顺畅,对方也感觉不会好,毕竟感受是相互的。现在想想完全没必要,每个人都是从职场 菜鸟走过来的,每个人都有过这个经历。试想如果你事面试官,你会招怎样的人,其实换位思考在面试上也是有作用的。
面试过程中 说话一定要清晰,不能模糊,不拖沓,这也是自信的表现,譬如“明白,了解,能够接受”这些词经常会用到。当然自信不是自负,要拿捏好这个尺度,不会的就是不会,会的就说了解一些。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自我总结在一般情况下,初试都是人事部的,复试就是部门主管。在面试过程中有几次是我映像深刻的,记得是一家商学院的人事经理,温文尔雅,他没有问别人问的那些简历上有的重复的内容,我们之间是以一个聊天的形式进行,要我谈谈自己性格,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什么喜欢?那次面试也是我最滔滔不绝的一次,他鼓励我说出来。我觉得这种方式最高明之处,就是这能挖掘面试者生活中真实的自己,甚至能找到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灵魂深处的东西。从那次以后,每次面试我都以自己最真实的状态去交流,因为我相信我的真诚别人能感受到。记得还有一次,面试我的是一个大我几岁的女孩,我们俩竟然聊到共同的爱好星座血型,聊到平时爱吃的菜,聊到瑜伽怎么坚持,聊到学游泳,这两次面试过程都很愉快,很幸运都通过了面试。另外,小臭美下,有一个面试官说我的笑容很具亲和力,所以在后来的面试中,我都会常常挂在笑容。这样至少可以让面试官放下对你的防备。
一个愉快,通畅的面试过程是你应聘成功的重要因素。PS 避讳话题:不要问面试官的工作经历,年龄,工资,不要傻得觉得别人可以和你这个初次见面的人掏心掏肺,忌讳问面试官隐私,不管你们聊得多好!
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的时候,切忌不要说空话,说自己怎么怎么有能力,谦虚一点,不会错。
工资问题
一般来说,初试,面试者不要主动问工资待遇。这样不太礼貌,如果面试官问你期待薪金,这也分两种答案,假如你是应届生很想进入这个公司,你可以说,每个公司对应届生都有一个薪资规定,就按照公司规定。这样既体现你不那么贪钱又很礼貌谦虚。假如你是有工作经验的人,那么你就可以按行业平均工资与自身创作价值来衡量。
对于面试作业
对于面试官面试后给你的作业,也是一个很好展现自己才会的机会,一定要及时认真做好!上次文案面试的时候,一个部门主管给我一个文案要我做,当然他主要是要看你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具备从事这份工作的基本能力。所以别紧张,尽力而为。
穿着打扮礼仪
去面试,忌讳妆太浓,穿着过张扬,配饰过多,不过一定要干净整洁。见面是要注意礼貌,礼多人不怪,进门前记得敲门,走时记得把椅子归位,把门带上。
校园招聘重要性
现在很多大企业和事业单位都会有校园招聘,一般是在毕业那年的上学期开始,所以一定要关注,像我就错失了这个机会,学校在外地。现在后悔都来不及。
实习经历
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很重要,所以要谨慎选择,因为这会影响到以后你的职业走向。很多企业看应届生都会看他在哪实习?干过啥?而且如果在实习的单位能够转正那就最好不过了!
毕业生求职指南 第6篇
许秩:根据各大网站的调查,一个大学生在求职中,大致要花几千块钱,从西服到打印简历,到参加招聘会,可能会有几千块钱,其实我觉得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千万不要只做表面功夫,比如买特别好的手机和西服,打简历的时候用克数特别高的纸打印,这都是一个表面现象,
其实企业真正关心的不是你的西服是不是名牌西服,手机是否好看,或者你的简历是不是比较好的纸,这些都是表面文章,最关心你的还是你的综合实力,他比较关心的是你简历上面到底写了什么东西,具备哪些企业需要的素质。所以我觉得大家如果有时间应该理智进行求职相关消费。如果你实力一般,可能穿一套非常好的西服也不会对你有太大的帮助。相反你的时间和金钱应该放到包括求职相关的调研以及对书籍和培训相关的消费,来提高你真正解答求职题目的能力和技巧,提高你的综合竞争力,这样可能是比较明智的选择。通常在国外,在求职的时候,大家会花八十到一百小时在学校参加各种各样大公司的宣展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简历面试、网络申请以及各种行业求职技巧的指南,这都是在国外比较流行的。在中国,很快也会像国外一样流行,而且现在看到很多学校比较大型的学校的BBS,有很多学生在探讨一些关于求职技巧相关的信息,这些都是非常令人欣慰的现象,所以我希望广大网民,尤其是应届大学生,除了买一些行头之外,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求职技巧和自己能力上的花费。
毕业生求职指南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