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区范文
面向社区范文(精选9篇)
面向社区 第1篇
1社区动态人口管控研究现状
在这些原有的动态人口管理方式下,动态人口大都从面对制度上排斥,到心理上的逐渐分割,动态人口由于分散与低的组织化程度,其各项要求往往得不到流入地社区各部门的重视。整体上看,我国当前基层公共性的服务职能发展现出不平衡不规律的发展,全面管理效率不高,水平一般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动态人口社区化进程和融入[1]。 因此,建成社区基层的区位化管控体系,是目前我国动态人口管控体系上的最大目标。社区调节效率低,社区组织管理方式错位,社区管理组织常利用临时性的管理法,来应对社区动态人口管理情况,由于现行管理方法突显强制性,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和谐[2]。在社区动态人口管理过程中,在动态人口管理过程中也主要以社区的管理组织:社区居委会来出台相关政策,所在的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民警物业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但这部分社区的力量相对薄弱,出现条块分割与强弱不一的局面,造成基层基础工作无法开展,社区工作执行中权责不统一、社区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严重,基层微观上的工作无法推行到位。外来流动人口对县经济发展和建设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否认,流动人口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使社会治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甚至会在各种利益因素的交织影响下诱发各种犯罪因素。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公安机关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力军,应加强对本辖区的流动人口管理力度,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各种错综复杂的治安问题。
2面向社区的动态人口管控方案设计原则
面向社区的动态人口管控方案设计原则的归纳,是管控系统设计向全方位、纵深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社区管控系统设计原则进行总结,为系统设计和建设提供指导,保障系统总体设计和局部优化的顺利进行, 通常遵循如下的设计原则。
(1)易用性:系统界面设计和操作应具有易用性, 能充分考虑到各社区系统用户的计算机水平差异。
(2)可靠性:系统安全系数要高,社区管控系统涉及到社区内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社区空间位置信息也属于保密信息。
(3)一体化管理:管控系统包括历史静态数据和实时动态数据两部分,不同数据在底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数据间的相关性,在应用层面注重不同信息的整合,以期实现信息平台的一体化管理。
(4)数据成果共享: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 能够通过网络将本地动态人口管理信息进行共享,防止数据库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5)可扩展性:平台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未来系统的优化和升级调整预,在系统体系设计上为后期的远景发展留下足够的扩展空间。
(6)分析处理能力:管控系统除数据存放功能,对其在实时动态数据的识别和分析上也有很高的要求,完善的数据分析功能是管控系统管理、预警的有利保障。
3应用层架构设计
对应用层按照具体的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前部层、外部连接访问协议转换层、逻辑层、数据访问存储连接层、监控管理层和数据存储层等主要模块。
(1)外接系统连接层:负责连接各类政府的信息系统, 实现异地数据库的连接。
(2)外部连接访问协议转换层:是对外部系统请求的处理模块,通过语义转换把外部访问请求转成系统所使用的通用访问协议。
(3)逻辑层:系统的核心层,采用面向服务方面的设计架构,包含了各项所有的业务逻辑,是表现层功能的具体实现。
(4)数据访问连接层:是数据访问的中间件,由于不同部门的数据库系统在软件设计上会有差异,因此在数据访问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屏蔽数据结构差异对系统应用功能的影响。
(5)监控管理层:对系统进行实时的状态监控,本层主要实现系统管理和系统监控。
4应用层功能设计
(1)应用层设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功能,是连接底层数据库和高层用户展示的中间环节,在整个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于应用层设计采用模块化方式,便于今后系统的更新和优化改进,各个功能模块之间关系耦合,尽可能降低单一模块错误对整体系统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对于应用层设计业设置了一系列规范和指标, 便于在系统部署过程中进行比对。
(2)客户端:为减轻系统的安装维护工作量,客户端采用B/S模式,采用富客户端技术,以增强系统的可操作性,避免操作不方便。
面向社区 第2篇
从日前召开的北京市高校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面对今年大学生就业高峰,北京出台多项政策,并计划出资购买社会工作岗位,面向大学生招聘社区助理,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岗位不足的压力。
据统计,2009年北京地区毕业生将比2008年增加1.4万余人,突破21万人。北京市教委联合多部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鼓励他们到基层就业;北京市社工委等部门计划由政府购买社区工作岗位,设置社区助理岗位,招聘大学生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
目前,北京已有8000多名大学生走上了“村官”的岗位。据介绍,原有的大学生“村官”政策仍将延续。今年北京首批大学生“村官”任期将到期,市教委表示,还将继续招聘“村官”。
此外,今年北京将建立求职登记和就业推荐制度,各区县人事部门要建立专门台账,大力做好本区县生源未就业毕业生离校后的求职登记工作。对于登记求职的.毕业生,要保证有一次以上的推荐机会。各区县人事部门要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认定标准,进行专项登记,给予“一站式”、“一对一”的重点帮扶,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在登记半年内实现全就业。
培养面向社区急需的护理人才之探索 第3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不再只限于疾病治疗护理服务, 融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指导为一体, 主动、便利、综合、人性化医疗护理服务将成为卫生保健体系改革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将成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医院疾病治疗护理服务的全新服务模式, 而社区护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及社区护士所承担各种角色的工作任务, 决定了社区护士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与条件相对较高, 这就要求在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时, 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
社区护理及特点
社区护理是结合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理论与技能, 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 面对社区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提供全科性、动态性、连续性及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的健康服务。社区护理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以预防保健为主, 强调群体健康
与医院的护理工作不同, 社区护理不是单纯针对个案护理, 而是侧重于预防保健、维护和促进社区人群生理、心理、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社区护理的对象包括社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和伤病残障人群等。
服务面广, 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
社区护理除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等基本内容外, 还要从卫生管理、社会支持、家庭和个人保护、咨询等方面对个人、家庭、社区进行综合性服务。社区护理可照顾人的一生, 不因服务对象的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健康问题得到解决而中断, 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提供长期的、连续的、一系列的整体护理服务。
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协调性
社区护士工作范围广, 在许多情况下, 需要在医院外独自处理解决健康问题, 提供各种护理服务, 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了社区护士在工作中不仅要与卫生保健人员密切合作, 还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等密切协调。
社区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 我国已成为老龄化国家, 老年人口数的增加, 使社会主要健康问题发生了变化, 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成为社区的主要疾病, 老年人及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大部分在社区、家庭中进行, 老龄化的趋势要求改变卫生服务模式, 提供优质、便捷和低廉的社区化、家庭化的护理服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 人们开始注意提高生活质量, 大量的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非常需要卫生服务机构为其提供预防、治疗、康复服务, 需要心理行为的指导, 需要一种主动的、便利的陪伴他们的基层医疗和护理服务, 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医院一时性的服务。
20世纪80年代末期, 国内的社区护理随着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开展而发展起来。目前社区护理已在全国逐渐开展起来, 但从发展的情况看, 我国社区护理尚处于起始阶段, 服务水平、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从事社区护理人员严重短缺, 人才来源明显不足, 人员短缺与需求形成较突出的矛盾, 护理教育相对落后于国外, 因此, 加强社区护理教育及相应的培训十分必要, 这也是未来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社区护士的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
社区护士的工作主要是针对社区群体、家庭、个体提供一种综合性的三级预防保健服务, 工作任务包括:健康教育;社区老年人、儿童、妇女和残疾人保健服务;社区环境卫生;传染病的防治;慢性病防治、康复训练、居家护理及指导生活;提供咨询和转介服务;精神心理卫生保健;学校卫生保健;建立社区健康档案;院前急救及转诊服务;临终关怀护理等。结合我国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 社区护理的主要形式为家庭病床工作, 家庭病床服务对象主要是病情适合在家庭医疗的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老、弱、病、残等到医院就诊困难的患者;经医院住院治疗, 在恢复期仍需治疗、康复的患者;晚期肿瘤需要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患者;适合于家庭病床治疗的职业病、精神病患者等。在家庭病床中, 社区护士的工作有建立家庭病床病历, 制定具体治疗护理方案;定期访视送医送药;提供各种必要的检查、治疗和护理服务;指导建立合理的生活、营养、运动等计划促进康复;做好心理护理, 争取家属支持;解决患者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 做好效果评价;开展健康教育等。
社区护理任务的多样性和特点, 决定了社区护士具有健康照顾者、教育者、咨询者、合作者、组织者、管理者、研究者等多重角色, 这就要求社区护士不仅要具备一般护士所应具备的基本护理能力, 还要必备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扎实的综合护理能力, 独立判断、解决问题能力, 预测与应变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调查、科研能力, 自我防护能力等。
社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医生和护士1∶2~1∶4的标准, 我国大陆的医护比例仅仅为1∶0.6, 护士总人数约为128.69万人, 其中社区护士比例不到10%, 可见, 我国的社区护士数量极为匮乏, 目前, 国家已将护理专业列为医学类紧缺人才, 积极培养以人为本, 以健康为中心, 以需求为导向的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成为职业院校的当务之急。
社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探讨
社区护理有其特定的理论、工作范围及工作方法, 社区护理的价值观、课程模式、教育方式也应成为相关专业教师思考的课题。目前我国社区护士的培养实行双轨制, 即学校培养和转型培训。社区护理教育对象是医学院校学生和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实践的在岗护士。高职院校是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与单纯培养在医院从事临床疾病护理服务的人才不同。笔者认为, 目前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中, 首先要更新观念, 以就业为导向, 明确护士培养思路与定位, 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加强护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协调发展。根据社会需求、学生特点及就业意向, 除培养医院从事临床疾病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外, 当前人口老龄化、家庭独子化、生活小康化、保健需求多元化成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的强大动因。从就业市场来看, 社区有着相当大的潜在的就业空间, 开拓社区就业市场, 转变学生就业理念, 关键在于护理专业教师的教育思路、观念的更新和为毕业生拓展社区就业的渠道上。
其次, 高职院校护理人才的培养应依据不同的培养目标, 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 护理专业课程开设可根据学生意向, 分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两个培养方向, 开设不同的选修课程, 实行分类培养模式。社区护理教学计划应依据培养目标在原有的课程上进行优选组合, 合理地设置理论与实践的比例, 让学生有适当的实践时间深入到社区, 熟悉了解社区环境, 初步积累社区护理的经验, 以适应社区服务的需要。
再次, 应改革护理专业教育课程结构, 增加与社区护理关系密切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开设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老年护理、康复医学、社区护理、预防医学、营养与膳食等课程, 使学生既具备丰富的医学临床知识和熟练护理技能, 又了解各种疾病的社区预防措施、社区护理干预和社区护理程序。在社区护理培训体系中, 应完善社区护理教材、师资配备, 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 探索适宜的教学方式, 力争教学与社区临床实践紧密相结合, 增加适应社区护理的特色选修课内容, 以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又次, 要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院校与社区服务系统合作办学, 开展面向社区的实习、实训。社区护理服务强调对社区人群的整体护理观;从依从医嘱转向执行医嘱并相对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独立护理;从等待患者转向主动为群体服务;从护患关系变成伙伴关系。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中突出整体医学与群体医学观念, 在课堂理论教学中, 教师围绕教学大纲, 有意识地将社区服务实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讲授, 采用启发式, 问题导向式, 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问题处理技能。开展院校与社区服务系统合作办学, 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训项目, 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实际训练的机会, 可以利用课间实习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活动, 针对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 为社区老年人、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提供保健服务、咨询, 建立家庭病床服务等。为此我们做了积极的尝试, 当学生入学第二学年, 具有一定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并开始接触临床各科时, 组织学生利用课间实习时间参加社区残疾人、慢性老年病患者社区服务。从动员准备工作到实践结束, 分3个步骤: (1) 动员、培训阶段。先介绍社区护理的目的、前景和重要性, 介绍社区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康复情况, 激发学生社区护理的热情, 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2) 评估考查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轮流采用社区情境模拟, 角色互换方式, 对社区常用护理操作技术、流程进行练习, 反馈、修正, 直至技术熟练, 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社区进行护理实践。 (3) 实践阶段。分组轮流进入社区服务点, 根据社区医疗机构统一安排, 帮助社区残疾患者进行功能训练、生活指导;教智障儿童读书、写字 (护理的残疾儿童均未上学) ,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教, 并培养1名家属为家庭训练员;帮助社区老年病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进行生活护理、营养指导, 健康教育等。
学生参与社区护理活动, 由于服务的对象、环境均固定, 并亲自进行护理, 便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很快在实践中应用, 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同时, 在实践中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不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学生参与社区护理活动, 早期接触社会, 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人际沟通能力、情商对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体会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护理并取得成效的前提。学生参与社区护理活动, 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老人、残疾人的康复护理, 而康复往往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 学生参与社区护理, 可培养其团结协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培养学生对患者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和同情心, 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 创立社区护理课程考核模式, 除理论考核外, 应以社区实践考核或实习、见习的情况作为课程评价的指标, 建立社区护理常用程序及操作技术评价标准。
目前, 我国的社区护理仍处于发展阶段, 只有加强社区护士的培养数量与质量, 提高社区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才能保证社区护理的质量, 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卫生服务的需要, 促进全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护理也将为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的前景, 同时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玉娟.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健康保健[J].护理研究, 2003, 17 (9) .
[2]孙水英.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6, 11 (21) .
[3]何坪.社区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顾湲.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5]卫生部科技教育司.社区护士岗前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35.
面向社区 第4篇
北京社区工作者:北京海淀区2013年面向社会招考301
名社区工作者最新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社会建设大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区社区建设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立足海淀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结合实际需求,按照《北京市社区管理办法(试行)》(京办发〔2008〕19号)、《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京办发〔2008〕20号)、《关于印发<北京市社区工作者招聘办法>(京民基发〔2011〕586号)以及《关于做好2009京社委发〔2009〕1号)等相关文件要求,现就海淀区2013作公告如下:
一、招考名额
经研究决定,海淀区2013工作人员267名、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34名,总计30126个街道、镇。具体分配方案详见附件1。
二、岗位职责
1觉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
23、组织、团结带领社区居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
三、招考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
2、热爱社区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相关业务水平,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
3、具有本市城镇户籍;
4、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不含应届毕业生);
5、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年龄在18周岁以上、40周岁(1973年3月1日之后出生)以下;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38号金码大厦B座9层、11层、17层
全国统一报名电话:4006-300-999网址:http://sydw.offcn.com/
考试交流群:306073698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
6、获得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证书的优先,且年龄可放宽至45周岁以下(1968年3月1日之后出生)。
另外,报考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还须具备以下条件:(1)中共正式党员;(2)热爱社区党务工作,具有较强社会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招考程序
1、发布公告、网上报名及资格初审
发布公告及网上报名时间:2013年5月3日至15日发布公告。2013年5月9日(周四)9:00至15日(周三)18:00,逾期不再接受报名。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后,合格者准予参加笔试。
报考网址:北京公招网()。
报考咨询电话:57803793、57803783。
现瞒报或不属实之情况,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资格初审结果和笔试通知将于2013年5月16日)在北京公招网
()发布。
准考证打印时间:考生可于201324日登陆北京公招网
()
2、笔试
笔试时间为2013年5月25日)上午9:00至11:30,地点详见准考证。笔试内容2012年6月时间为2.5100分。
1:3的比例确定。笔试成绩于2013年13日(周四)在北京公招网()公布,考生可登录北京公招网查询笔试成绩。
3、面试
达到笔试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和已纳入2011年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考人才储备库的人员,于2013年6月17日(周一)下午14:00—17:00在中关村人才发展中心一层(西四环四季青桥西北角)进行面试报名(选择应聘街道或镇)。面试报名采取双向选择方式进行,每人只能选择一个单位(街道或镇)报名,额满即止。逾期未到者,视为自动放弃。
考试交流群:306073698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
面试报名与资格复审同时进行。面试报名当天,笔试合格考生持下列材料进行现场资格复审:
(1)网上下载并填报完成的《海淀区2013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社区工作者面试报名表》(格式详见附件2);
(2)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正反面);
(4)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考生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即:学信网)验证报告》;
(6)
面试成绩满分为100的方法计算面试人员综合成绩,并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确定拟录用人选。
4、政审及体检
各招考街道(镇)
5、录用及公示
()公示,公示期7(镇)安排进入社区相应工作岗位进行为期3按照市、区关于社区工作者待遇的有关政策规定发放生活补贴。试纳入全区社区工作者范畴管理。拟录用为社区居委会成员的,不予录用。
五、任职和待遇
按照《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海淀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规定,正式录用者与所报考街道(镇)签订《北京市社区工作者服务协议》,服务期限为三年。其待遇参照《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海淀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暂行)》、《海淀区社区工作者待遇调整暂行办法》、《海淀区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待
考试交流群:306073698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
遇的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执行,原则上不低于我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含教师)的待遇水平。
附件:
1、海淀区2013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社区工作者名额分配表.docx2、海淀区2013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社区工作者面试报名表(样表).doc
海淀区2013
面向社区 第5篇
目前, 社区问答服务包含了大量用户生成内容 (usergenerated contents, 简记为UGC) 。以Yahoo!Answers为例, 目前Yahoo!Answers包含问题涵盖26大类、1 400多小类, 共有超过3亿规模的问题和10亿的答案由用户提出和发布。如此庞大的数据规模, 促进了非事实问答研究的大规模开展, 使得问答系统不再局限于对应命名实体、日期等较短答案的事实类问题上。
这些用户生成内容不仅具有海量、多样性等特点, 还有着高质量和重用的价值,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高效、准确地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如Liu等[1]研究的发现, 在Yahoo!Answers中的四个流行问题分类中, 有接近83%的最佳答案可以重用来回答相似的问题。
因此, 随着各类问题数据的积累与各项相关技术的成熟, 研究面向大规模问答数据的问题检索方法, 是一个既具研究挑战又有应用前景的重要技术课题。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其内容具体安排为:第一部分引言, 介绍面向问答社区的问题检索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介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介绍问题检索的模型与特征选择。第四部分介绍实验和结果分析。最后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和对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1 相关工作
问题检索依赖于已经建立的问答对数据集, 对于给定的查询问句, 自动返回相关的问题及其对应答案。问题检索任务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解决已有问题和查询问句的词语不匹配问题, 因为多数情况下查询问句和问题句并不是字面上相同的。
Jeon等[2]比较了不同检索方法在解决查询问句与问题的词汇不匹配问题的效果, 所得出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最为有效。研究中, 构造机器翻译的平行语料的方式是以问题的答案作为索引, 并用答案去查询其他相似答案。如果某问题的答案与查询答案的相似度高于一定阈值, 则认为这两个答案是相似的, 同时又假设其对应问题也是相似的。以此方法构造平行语料来训练统计机器翻译模型。基于以上工作, Xue等[3]提出一个统计机器翻译[4]加语言模型[5]的混合模型来进行问题检索, 通过利用问题句和答案作为平行语料来进行机器翻译模型的训练。Wang等[6]提出了一个基于句法树结构的新的检索方法来处理相似问题匹配任务, 可通过句法分析将问题和查询问句转化为句法树, 再通过句法树之间的相似度来衡量问题和查询问句的语义相似度。Bian等[7]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检索方法GBrank以及其后续工作中的GBrank-MR都能够较好地处理事实性问题, 并给出较为满意的答案。Cao等[8]提出基于叶分类信息进行平滑的语言模型来解决词语之间的不匹配问题。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同一分类下的问题通常比不同分类下的问题更相似, 于是用同一个分类下的词分布信息对语言模型进行平滑, 如此可有效提高问题检索的相关性。Zhou等[9]考察了应用用户权威性和用户信息评价对于问题检索相关性的影响, 其结论是由于问答社区中的信息过于稀疏, 直接应用这些信息并不能够为问题的检索效果带来明显的提升。Duan等[10]应用短语级别的问题焦点和主体识别方法来提高问题检索的相关度。
2 问题检索的模型与特征选择
2.1 问题检索模型
问题检索的目的是给定一个查询问句, 系统返回与该问句语义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 而由于同义问题语言表达的多样性特点, 仅仅对问句和问题进行词语级别的匹配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应用排序支持向量机 (Ranking SVM) 算法作为问题检索的排序模型。
在进行问题检索前, 本文应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来构建查询进行分类。这样做法的目的在于相似的问题通常会被分到同一类别当中, 对查询问句进行分类, 而且只查询与查询问句分类相同的数据就既可以提高检索的效率,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检索的效果。
本文利用1.2亿的Yahoo!Answers数据集训练得到的分类器, 将训练数据中的120万的Yahoo!Answers问题句作为测试数据, 可达到超过85%的预测准确率。
2.2 问题检索的特征选择
在问题检索过程中, 特征和模型的选择同样重要。为了提高问题检索过程中的词语不匹配问题的解决能力, 本文考察了大量的可用于量测字符串相似度的特征。
2.2.1 基于统计分布的特征
基于统计分布的特征是指应用社区问答数据中的所有问题的词语分布信息来调整问题中每个词语的权重信息。
词频-反向文档词频TF-IDF:很多的检索模型都是应用IDF这一指标来对词语的权重进行调整的, 如Okapi BM25和向量空间模型VSM (Vector Space Model) 。
信息熵:熵是用于表示信息不确定度的计量标注, 应用问题中的类别信息即可计算一个词语对不同类别下问题的权重贡献, 由此达到调整词权重的目的。
2.2.2 基于结构的特征
基于结构的特征是指应用查询问句和问题中的短语、词语顺序和句法结构等信息来衡量查询问句和问题相似度的特征。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如下:
N元文法:由于存储空间和计算效率的限制, 本文只采用了二元文法Bigram。
短语:对于查询问句和问题, 可以应用组块分析技术抽取其中的名词短语NP (Noun Phrase) , 动词短语VP (Verb Phrase) 和介词短语PP (Prop Phrase) 。本文应用Jaccard相似度指标来计算短语集合的相似度。
命名实体:命名实体NE (Named Entity) 是指文本中预先定义了类别的词语或结构片段, 如人名、地名、机构名等。同样应用Jaccard相似度指标来计算命名实体的相似度。
最长公共字串和最长公共子序列:本文利用最长公共字串和子序列与问题长度的比例来衡量查询问句和问题之间的相似度。
编辑距离:编辑距离是衡量两个字符串之间差别的一个标准。由于编辑距离和两个词序列之间的相似度成反比, 故本文选取编辑距离的倒数来衡量查询问句和候选答案的相似度。
字符串核函数:本文应用了Bu等[11]提出的字符串重写核函数 (String Re-writing Kernel) 来计算查询问句和问题之间的相似度。
依存分析:依存分析 (Dependency Parsing) 是通过依存文法对语句进行句法分析生成依存句法树的过程。图1为语句“Bell, based in Los Angeles, makes and distributes electronic, computer and building products.”的依存句法树示意图。
如图1所示, 树的任意节点和其子孙节点都会形成一个依存路径 (Dependency Path) 。路径的长度为路径中节点的数量。本文中统计查询问句和问题的依存句法树中的全部长度为2的依存路径, 并加上其中的弧标签。再通过计算两个依存路径集合的相似度来得到查询问句和问题的相似度。
以上基于统计和基于结构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基于词的特征, 这些特征从最简单的无结构特征 (如关键词) , 到浅层结构特征 (如N元文法、短语、命名实体等) , 再到结构化的依存句法树, 分别表示了查询文件和问题所包含的各个层面的信息。
2.2.3 基于语义的特征
为了更好地解决查询问句和问题的词语不匹配问题, 仅仅利用基于词的特征是远远不够的, 本文还考察了基于语义的特征在问题检索过程中的应用。基于语义的特征是指应用查询问句和问题的词语之外的可以表征语句的语义或语义特点的信息的特征。现将该技术中的各类方法综述如下:
(1) LML:LML应用了问题的叶节点分类信息来调整语言模型, 用以查询问句与问题之间的相似度。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Yahoo!Answers的分类系统中, 每个大类下面都会分为很多小类, 这些分类信息都可以通过一个树形结构形象表示, 而树中的叶子节点则代表某问题的最小分类信息, 如图2所示。
在叶节点分类中, 由于话题限定更窄, 用户更倾向于讨论相近的问题, 如果查询问句中的词在某一叶节点分类中出现的频率更高, 则该分类中的问题便极有可能和查询问句相似。
(2) 翻译语言模型:模型的关键是训练得出词到词的翻译概率, 而用于训练的、可对齐的平行语料却很难获得。本文使用基于商业搜索引擎点击数据中查询问句和网页的标题而训练得出的词到词翻译概率作为翻译模型来计算两个句子的相似度。
(3) 复述模型:复述 (Paraphrasing) 是指对相同信息的不同表达方式, 而问题检索的目的便是要找到与查询问题一样或者是查询问句的复述的问题。本文应用通过商业搜索引擎的网络查询日志而训练得出的复述模型判断查询问句和问题之间互为复述的概率。
(4) Word Net语句相似度:Word Net是英文的语义词典数据库。通过Word Net中同义词集合语义的关系, 可以应用Wu和Palmer提出的相关性公式来计算两个词之间的相关性。词a和词b在Word Net中同义词的集合关系如图3所示, 并可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其中, depth为树中节点的深度, Icaab为节点a和节点b的最近公共祖先。
最后, 应用查询问句和问题中每个词的Word Net相似度进行组合, 即可得到两句话间的Wordnet语义相似度。
3 实验和结果分析
3.1 训练数据与工具
3.1.1 训练工具
本文应用Joachims开发的SVMRank工具包来训练Ranking SVM排序模型, 该工具简单高效, 只需将特征文件编写成其要求的格式作为输入, 并指定误差容忍度参数c, 运行该工具即可生成模型文件和排序预测结果。
3.1.2 训练数据
为了避免出现训练得到的模型发生对训练数据过度拟合的问题, 在训练数据中需包含两个部分:训练集和调试集。分别论述如下:
(1) 训练集:选取商业搜索引擎的部分查询日志的标注数据, 所有的查询都是问题查询, 且用户输入查询后点击了Yahoo!Answers的页面。数据采用5级标注, 将标注中得分为3及以上的问题视作正例 (相关) , good以下的当作负例 (不相关) 。最后, 正负例共有29 485条。
(2) 调试集:在三百万的Yahoo!Answers数据集上随机选出200条问题, 并在剩余的数据上通过应用语言模型进行检索。每个问题取出前100个候选结果, 再对问题的相关性进行标注, 去掉找不到相关结果的问题, 最后剩余176个问题, 即正负例共有17 600条。
基于调试集依次通过比较第一项准确率 (Precision@1) , 平均准确率 (Mean Average Precision) , 平均倒数排名 (Mean Reciprocal Rank) 三个指标来选取排序模型。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实验数据
本文应用了两组不同的实验数据来验证问题检索方法的有效性。
(1) 从2012年上半年的商业搜索引擎查询日志中选取200条高频的查询问句和100条较长的中等频度的查询问句, 共300条查询问句。
(2) Cao等提出LML方法时用到的Yahoo!Answers的问答数据。全部数据中包含超过三百万的问题及其答案, 其中测试数据为252条查询问句。因其提供的数据同时给出了对应的每个查询问句, 应用其方法即找到相关问题。
(3) 应用上一节中提到的调试数据集对和一些传统经典信息检索模型进行对比。随机选取156个问题作为测试集, 剩余20个问题作为模型参数的调试集。
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搜索引擎日志查询问句数据集1中, 对每个查询问句在全部超过130亿的问题数据中进行检索, 给出10个相似度最高的问题, 然后对所有问题进行人工标注, 并计算其Precision@1, MAP和MRR三个评价指标,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 Precision@1、MAP和MRR三个指标的结果比其他的实验结果要高出很多, 这是因为该测试数据集中的查询问句主要由查询日志中的高频查询组成。应用该测试数据集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本文构建的问答系统的实用性, 因为大部分用户提出的问题与查询日志中的查询问句都是一致的, 这个结果也说明本文的问答系统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在Cao等实验数据集2中, 为了得到真实的对比效果, 本文应用其小规模的问答数据重新构建了一套检索系统, 即两种方法均是在相同的实验数据集上进行对比的。表2为实验对比结果。
在表2中, R-Prec是Cao等在评测时用到的一个评测指标R-Precision, R则指该问题有R个相关问题标注。因为其公开的数据中只有一个查询问句的相关问题, 而并未给出其方法找出的不相关问题, 就使得绝大部分的结果都是未标注的。本文结果A是指直接应用其方法找出的相关问题, 并以其作为相关问题。这样相当于将全部的未标注问题均当成不相关的进行处理, 就会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结果中, 只有MAP略高于Cao等的方法。本文结果B是对检索结果进行了补充标注, 即评测时不再包含未标注问题,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 本文在各项指标上都要优于Cao等的方法, 而在MAP和P@5上则有明显的提高。
在人工标注的调试集3中, 本文和传统的经典信息检索模型进行了对比, 包括向量空间模型 (VSM) 、Okapi BM25语言模型 (LM) 、LML、翻译模型 (TM) 。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 其中LML的结果是应用本文的数据重新训练生成模型计算得到的, 这与数据集2中LML直接对照Cao等的实验结果是根本不同的。相对于传统的经典信息检索模型, 本文的方法表现了很大的优势, 在各个评测指标上都有显著提高。
4 结束语
本文应用查询问句和问题的结构信息和语义信息, 并结合排序学习算法来融合多种不同类别的特征的方法, 再应用训练数据生成排序模型来提高问题检索的相关性和词语不匹配等问题。实验表明, 本文的方法在各个数据和评价指标上都要明显优于基准方法。在接下来的研究中, 本文可利用问题检索过程中得到的问题及其答案来构造高质量的问答知识库, 以将其应用到信息检索系统和其他信息服务当中。
参考文献
[1]LIU Y, LI S, CAO Y, et al.Understanding and summarizing answers in community-based question answering services[C]//Proceedings of the 22n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Volume 1, COLING’08, Stroudsburg, PA, USA, 2008:497–504.
[2]JEON J, CROFT W B, LEE J H.Finding similar questions in large question and answer archives[C]//Proceedings of the 14th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ACM, 2005:84-90.
[3]XUE X, JEON J, CROFT W B.Retrieval models for question and answer archives[C]//Proceedings of the 17th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8:475–482.
[4]BERGER A, LAFFERTY J.Information retrieval as statistical transl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2ndAnnual 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Information Retrieval, 1999:222–229.
[5]PONTE J M, CROFT W B.A language modeling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retrieval[C]//Proceedings of the 21stannual 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ACM, 1998:275-281.
[6]WANG K, MING Z, CHUA T S.A syntactic tree matching approach to finding similar questions in community-based qa services[C]//Proceedings of the 32ndAnnual 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Information Retrieval, Boston, MA, USA, 2009:187–194.
[7]BIAN J, LIU Y, AGICHTEIN E, et al.A few bad votes too many?:towards robust ranking in social media[C]//Proceedings of the 4th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versari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on the web.ACM, 2008:53-60.
[8]CAO X, CONG G, CUI B, et al.A generalized framework of exploring category information for question retrieval in community question answer archives[C]//Proceedings of the 19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ACM, 2010:201-210.
[9]ZHOU Z, LAN M, NIU Z, et al.Exploiting user profile information for answer ranking in cQA[C]//WWW'12 Companion Proceedings of the 21st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ompanion on WWW, Pages 767-774.
[10]DUAN H, CAO Y, LIN C Y, et al.Searching questions by identifying question topic and question focus.[C]//Proceedings of 46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Human Language Technologies (ACL:HLT) , Columbus, OH, June2008.
面向社区 第6篇
关键词:交易型虚拟社区,信用度,信用评价模型,时间衰减函数
0 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至2012年12月, 网络购物规模达到2.42万亿, 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2.9%。与2011年相比, 网购用户增长4807万人, 增长率为24.8%。这些数据都表明, 交易型虚拟社区已经成为传统零售市场的重要补充, 其重要性也逐步被企业认知, 国内外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
Abdul-Ranhman[1]提出基于信誉机制的模型, 但仅采用单一数值来表示信用度, 难以准确地描述信用的多维特征。Mui[2]利用交易双方历史交易信息及信誉来推导用户信用度, 但难以准确地对信誉变量赋值。Zacharia[3]考虑了评分人的信用度, 但没有考虑交易价值、评分时间等因素的影响。J.Sang[4]提出了一套主观逻辑算子, 提高了信用模型的运算能力。如何为算子所涉及的运算变量准确赋值是困扰J.Sang模型的一大难题。Yu等[5]提出了社会信誉机制的模型, 通过推导信用路径计算用户的信用度, 但该模型计算负担较大。
丁绒建立博弈模型, 提出只有信用评价管理系统设计十分完善, 才能使交易者安全放心地进行交易[6]。魏明侠从行为机理、博弈机理、评估机理等方面对信用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7]。裴俊指出利用模糊算法和模糊评价矩阵计算出商家信用计分, 为用户的交易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降低了交易中的信用风险[8]。陈德刚提出信用评价体系指标重组, 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和政府联动机制, 以更好的保护买家的利益[9]。国内的研究只是研究了评价机制, 而较少关注信用评价模型本身的作用机理和对信用评价机制本身进行改进的研究。
基于此, 本文将提出基于改进的计分方法和时间属性的衰减函数信用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和现有信用评价模型进行比较研究, 以期能修正上述缺陷, 使得验证改进后的评价模型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商家的信用情况。
1 改进计分方法和时间衰减函数概况
1.1 改进的信用计分方法
首先, 假设所有评价信息都是买家给出的客观评价。其次, 将商品价格分段为[A1, B1], [A2, B2], [A3, B3], [A4, B4], 。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商品价格区间, 通常使用连续区间来进行商品价格分段。
设定每次的交易评价分为好评、中评、差评。计分规则如下:
①“好评”加分规则。
第一次好评加1分, 以后每次“好评”加hi。hi是交易中第i个价格段内商品的占有率, hi=N (Q) i/N (∑Q) 。N (Q) i表示已经完成的交易中商品价格落在Qi段中的商品数, N (∑Q) 表示已经交易完成的总商品数。
假设某购物网站商铺前10笔交易卖出的商品的价格所处的价格段为:Q1, Q2, Q2, Q3, Q3, Q1, Q1, Q1, Q1, Q4, 那么每次交易的信用评价的加分为:1/1, 1/2, 2/3, 1/4, 2/5, 2/6, 3/7, 4/8, 5/9, 1/10。这样, 越畅销的商品获得的加分越多。如果利用低价段商品炒作, 那么在卖出高价段商品获得的信用计分就很少。通过这样的计分,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信用炒作, 又对只出售低价商品的卖家是公平的。
②“中评”不计分。
在此计分规则下虽然这次交易不计分, 但是这次交易的交易金额要计到总交易数中, 这样“中评”的次数也会对“好评”的计分产生影响。
③“差评”计分规则。
“差评”的存在是激励卖家提高服务的因素, 不管是哪个价格段上的“差评”都记-1分, 在此信用计分的原则下就相当于提高了惩罚系数。这样, 卖家为了提高商铺的信誉度就会提高服务质量, 提供和描述相符的商品, 更好的保护买家的利益。
在改进的信用计分规则下, 每次的信用加分都是动态变化的。信用度的增加受价格变动频率的影响, 价格波动越频繁, 信用增长的速度就越慢。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信用炒作, 同时也可以激励卖家多卖自己想出售的商品。
1.2 基于信用时间属性的衰减函数
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在计算当前信用度时对历史评价进行衰减, 可以使信用度收敛到稳定状态, 再加上信用的动态性, 故引入时间衰减函数区分长期信用与近期信用, 并且加大近期信用的权重[10]。考虑信用的时间属性可较好解决现在比较严重的“刷信用”问题。
本文假设时间衰减函数为: (w>0) , t指当前时刻, t0是交易的评价时刻, w是衰减系数。当t0越小时, T (t) i的值越小, 该函数说明随着交易时间的推移, 时间越久的交易对信用度的影响就越小。这样, 一年前的一个“好评”应该加1分, 经过时间函数的衰减结果就变为0.1, 而2个月前的好评经过时间函数的衰减还有0.9。引入时间衰减函数, 可将信用累积的速度放慢, 商家若想保持较高信用, 必须持续“刷信用”或者加大销售量, 但是持续“刷信用”必增加商家的成本, 甚至会高出他的收入, 商家必须放弃这种行为, 因此给信用度加上时间属性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同时, 衰减系数w很大时, 信用度就更体现近期信用, 这样就可以减少商家周期行骗的机会, 新开商铺也可以得到公平的竞争机会, 同时可以消除“店大欺客”的现状。
2 基于交易金额和时间属性模型的构建
2.1 基于交易金额和时间属性的新模型
本文在“交易金额”和“信用的时间属性”两个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评价模型, 旨在解决现有评价模型所不能解决的“刷信用”和“周期行骗”等问题, 提高信用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新模型的信用计算如下:
信用度
相比于现有信用评价模型, 新模型信用度的增长速度要缓慢得多。在新模型下, 引进了时间衰减函数的同时也改进了计分方法, 能够剔除利用小金额商品刷信用的行为, 加大近期信用度的权重, 能够计算出相对真实准确的信用度。
2.2 新模型下的评价指标
①信用度
信用度是对商铺信用评价中最重要的指标, 所以新模型下信用度依然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和现用模型相比, 新模型下信用度增加缓慢, 当衰减系数比较大时, 甚至会出现信用减少的现象。为了维持商铺的信用度, 卖家就必须做好自己的服务, 以便得到更多的好评, 同时也可以减少周期行骗的机会。
②近期信用
近期信用就是商铺在距离现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的信用度。本文中假设为一个月。设卖家的近期信用为:
式中Rn为当月的信用度, ρ (Oρ1) 为信用学习因子。学习因子越大, 先前的信用评价就越容易被遗忘, 若ρ=1, 那么在此之前的信用评价就完全被遗忘。现实生活中, 买家对卖家的信用是缓慢增加而快速锐减的。也就是说卖家在通过许多成功的交易累积起来的信用等级在几个失败的交易后就会丧失。信用的增加或减少是不对称的, 信用以不同的速度增加或减少。为了惩罚某些卖家的策略性造假行为, 本文模拟人类社会的信用行为引入合适的信用学习因子。
基于信用的时间性, 近期信用是买家进行商铺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 如果商铺的近期信用较好, 则可以说明这家商铺的近期交易状况是良好的。本文选取学习因子ρ=1, 在此情况下, 近期信用对信用炒作就没有任何免疫力, 不能有效区分有效信用和虚假信用。
③长期信用
长期信用也叫平均信用, 就是商铺在长期经营中每月信用的均值。设卖家的长期信用为:
长期信用在本文中是对近期信用的补充和修正。长期信用和近期信用一起对商铺的信用度进行具体的补充说明, 让买家能直观、细致的了解商铺的信用状况, 方便买家选择自己满意和信得过的商铺。
3 实验模拟及结果分析
3.1 实验的设置
选取三家卖同类型商品的商铺A, B, C, 三家商铺的信用度相近, 其中商铺A和商铺B中卖有低价值商品并且商铺B在一段时间内交易频繁, 好评比较密集, 商铺C每月交易量基本持平, 商品价格无太大波动。
根据选取的三家商铺的情况将商品价格段分[0, 20], [21, 50], [51, 200]这3段, 然后统计出每次交易的改进计分, 计算出在新模型下信用度和原模型进行比较。
3.2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分别取商铺A, B, C三个月的交易数据为例, 不考虑之前的交易情况, 计算商铺在新模型下的信用度变化情况。3家商铺在这三个月内的交易评价情况如表1所示。
取w=100, 然后按天为衰减单位。用公式 (2) 对商铺A, B, C的近期信用计算如下:
同上述计算过程, 三家商铺的2, 3月份的近期信用结果如下。商铺A:R2=5.87, R3=5.14;商铺B:R2=12.66, R3=1.1;商铺C:R2=9.23, R3=8.64。这样就可以用公式 (3) 计算出长期信用, 三家商铺的长期信用计算如下:商铺A:LT1=5.14, LT2=5.5, LT3=5.4;商铺B:LT1=1.63, LT2=7.25, LT3=5.13;商铺C:LT1=11.28, LT2=10.25, LT3=9.72。
用公式 (1) 三家商铺的信用度计算如下:E=l-0.6R1+l-0.3R2+R3, 经上述公式计算可得:EA=12.35, EB=11.36, EC=21.67。三家商铺的信用变化如图1所示。
在现有信用评价模型下三家商铺的信用度分别为:E'A=39, E'B=42, E'C=37。在新模型下商铺A、商铺B的信用度锐减分别降到EA=12.35, EB=11.36。商铺A在新模型下出现锐减是因为商铺有小金额商品出售, 在改进的计分规则下就会降低每次“好评”的实际加分, 就相当于剔除了小金额商品对信用度的影响。R1=1.63, R2=12.66, R3=1.1表明商铺B在第二个月有可能进行了刷信用的违规行为, 这样就可以引起买家和第三方的警惕, 在新模型下用小金额商品刷信用不但不能增加信用度相反会影响以后正常交易的计分。商铺C的信用度EC=21.67没有像前两家商铺那样出现信用度锐减的情况得益于它只出售自己想卖的商品, 每次“好评”的计分依然为1分, 同时受到时间衰减函数的影响信用度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在现有模型下, 所有“好评”都是一样的, 不能识别“真实信用”和“虚假信用”。然而在新信用评价模型下, 成功的剔除了商铺A、商铺B中的“虚假信用”, 而对商铺C中的真实信用则全部保留, 只是按时间进行了有效的衰减。相比于现有评价模型, 新模型能识别出“虚假信用”并把这部分信用从商铺信用度中剔除, 能够真实准确地表现出商铺的信用情况。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交易金额和时间属性的新信用评价模型, 新模型能够很好地抑制信用炒作和周期行骗等行为, 剔除了小金额商品对信用度的影响, 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商铺的信用度, 放慢了信用度增加的速度, 能给新开商铺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新模型中增加了“差评”的惩罚力度, 这样就增加了商铺被“职业差评师”攻击的可能性, 而新模型对这种攻击不能进行识别, 就会使商铺的信用度在“职业差评师”持续攻击下锐减而失真。在以后的研究中把买家的信用度这一因素也考虑进去, 利用买家的信用度来抑制恶意“差评”攻击, 使新模型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真实准确地表现出商家信用情况。
参考文献
[1]Abdul-Rahman A, hailes s.Supporting trust in virtual communities[C].Proceedings of the33rd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2000.
[2]Muil, Mohtashemi M, et al.A computational model for trust and reput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35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2002:2431-2439.
[3]Zacharia G, Maes P.Collaborative reputation mechanisms in electronic marketplace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0, 29 (2) :371-388.
[4]Snag J, Hird s, et al.Simulating the effect of reputation systems on e-markets[C].Proceedings.
[5]Yu B, Singh M P.A social mechanism of reputation management in electronic communities[C].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ooperative information Agents, 2000.
[6]丁绒, 宋光兴, 杨德礼.电子商务中信用管理的博弈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 2007 (6) :18-19.
[7]魏明侠.电子商务信用机理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38-69.
[8]裴俊.B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9]陈德刚.C2C市场信用评价体系重构研究——以淘宝网为例[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2, 33 (3) :265-268.
面向社区 第7篇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虚拟社区
0 引言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虽然在不断进步,但与国际同行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市场占有率低,不少关键技术还未掌握,我们希望通过建立专业虚拟社区这个平台来推动国内整个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专业虚拟社区是由虚拟社区的概念演绎而来。虚拟社区是具有相同的工作经历或共同兴趣、目标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以参与者为核心,依靠信息技术支持,通过社区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而建立联系的社区环境,包括BBS论坛、博客、在线聊天、微博、社交网络和无线增值服务等各种形式。虚拟社区聚集了有共同兴趣的人,拓展了人们交流的途径。
专业虚拟社区,其成员主要由专业人员组成。这里的专业人员是指从事某领域或者精通某领域且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本文主要指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科研机构、厂商、专家、技术人员和学生等。专业虚拟社区与普通的虚拟社区有不同的地方,由于其专业性的特点,社区成员都具备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社区内的交流和合作,既可以提高社区成员的专业能力,同时平台的建立也可以推进该特定领域的发展。
1 该专业虚拟社区的技术架构
该面向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业虚拟社区的建设是以山大华天的工业机器人设计平台为核心,建立一个工业机器人设计领域的技术知识交流、科研成果展示、软件交易、人才交流等功能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系统的逻辑架构分为表示层、系统管理层、接入层、应用层和数据服务层,共五个层次。
1.1 表示层
表示层是指虚拟社区的网站前端功能,是和用户直接交互的模块。考虑到整个虚拟社区服务的人群有科研机构、厂商、专家、技术人员、学生等等,各人群对虚拟社区的功能要求既有重叠也有不同。在功能的设计上必须照顾到各人群的使用习惯。基于此我们设计了八个主要的版块,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新闻资讯版块。实时提供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行业、产业、新品、新技术的最新资讯,包括文本、图片和视频类的资讯。
下载中心版块。提供科研机构、厂商等的文本资料、代码、图库、样本等各类型资料供技术人员和学生等下载学习。
博客版块。专家、技术人员或者学生可以开设个人博客,进行技术和知识方面的共享和交流。也可以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
个人中心版块。提供用户进行基本信息的管理和评论收藏、浏览记录、站内信、好友、留言等的查看功能。
BBS论坛版块。提供工业机器人相关的各类专业论坛版块以及专家咨询、人才交流等辅助版块。
应用商店版块。应用商店采用app store的模式,个人或者机构可以通过应用商店购买下载工业机器人相关的软件或应用。申请成为开发者后可以提交软件或应用上架app store进行销售。通过这样的商业模式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研发能力。
设计平台版块。山大华天的设计平台提供了基于Java-Script脚本引擎和NodeJS实现的基于WebSocket协议及JSON数据格式的CAE动力学仿真分析及轻量化结构拓扑优化API接口。我们基于API接口采用web的形式与设计平台对接,使得设计平台用户和虚拟社区用户可以直接对接。
开发者中心版块。提供用户对提交应用的管理和销售、结算等记录的查看。
1.2 系统管理层
系统管理层是指虚拟社区的网站后台管理功能,是给系统管理员对虚拟社区进行管理用的模块。主要包含如下版块:
用户管理。用户的增删改查、权限设定等。
BBS社区管理。论坛版块管理、论坛帖子管理、内容审核等。
模拟平台管理。对于模拟平台引擎的设置管理等。
博客管理。博客首页的管理、个人空间的管理等。
内容管理。新闻资讯的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
报表管理。各类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等。
应用商店管理。应用的审核、上下架管理等。
系统设置。系统的权限、服务器的管理等。
1.3 接入层
接入层考虑视频和图片类内容会较多,也是最消耗资源的部分。因此设计时即将服务划分为web服务器和图片视频服务器,这样降低了提供页面访问请求的web服务器的压力,今后随着访问量的增加,通过增加负载均衡和服务器的水平扩展可以方便的提升服务能力。web服务器拟采用稳定成熟的apache服务器,而图片视频服务器则采用高性能的nginx来抗并发。同时配置squid反向代理缓存服务器,作为web服务器的前置缓存服务器缓存相关请求来提高Web服务器的速度。
1.4 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系统的基础支撑,包含如下版块:业务逻辑组件:系统所有的业务逻辑的实现。设计平台引擎:山大华天的工业机器人设计平台引擎。
搜索引擎:基于开源lucene搜索引擎构建,提供分词检索和全文检索服务的支持。
J2EE基础框架:提供J2EE运行环境支撑。
数据存储引擎:为了实现底层数据库和上层应用的无关性,而且结合了web2.0应用的数据访问模式特点,通常具有扭曲性,即少量数据被频繁访问,其余大量数据很少被访问。我们将移植我们自主研发的数据存储引擎到该系统内,通过使用记录缓存来缓存那些被频繁访问的少量数据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1.5 数据服务层
数据服务层通过数据平台整合、转化的业务数据,以统一的数据视图导入客户库、电子商务库、运营业务库等数据库,为各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2 该专业虚拟社区的技术特点
2.1 网页静态化
由文献[2]可知采用纯静态化的html页面的服务器吞吐率比采用动态页面的服务器大百倍以上,要保证虚拟社区的高性能,我们将尽可能采用静态页面来实现。但是对于虚拟社区这类型的网站内容更新数量大且频繁,我们利用我们的系统管理模块中的各版块来管理静态化内容,将社区内的博文、帖子、新闻等自动生成静态页面,并在有更新时重新生成静态页面。对于静态化内容的更新策略,我们考虑了两种方法,对于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内容,比如:BBS论坛帖子、博客等,采用实时更新的方式,即一有数据更新就重新生成静态页面。但频繁大量重建静态内容的开销也是很大,因此另一种方式是定时更新,对于新闻资讯类实时要求不高的内容,可以通过定时任务来更新静态化内容。灵活使用这两种策略来构建我们的静态化页面。
2.2 缓存
缓存的目的是缩短用户获取内容的等待时间,我们的虚拟社区中将大量使用各类缓存技术来提升网站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反向代理缓存。我们在web服务器的前端架设了squid反向代理缓存服务器。被频繁访问的静态和动态页面将被缓存在反向代理缓存服务器的内存中,这比单纯静态化又进一步提升了页面访问速度。
Web服务器缓存。web服务器的URL映射会会产生一定的开销,如果将这个映射关系在web服务器端进行缓存,web服务器端收到请求后直接将事先缓存的响应内容返回给浏览器,将能节省一定的时间。apache和nginx都支持这样的缓存,通过一定的设置即可开启web服务器的缓存。
数据库前端缓存。数据库操作涉及检索和磁盘IO等操作,是影响web性能的关键因素,我们采用memcached在数据库和动态内容之间建立一层缓存,将数据库中会被频繁访问到的数据缓存在内容中,提升web性能。
3 结束语
该面向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业虚拟社区提供了BBS论坛、博客、设计平台、应用商店等多样的版块,满足专业领域的不同用户的需求,以期能形成一个技术和知识共享的平台。同时也采用了诸多前沿的互联网技术保证了系统的高效、稳定和前瞻性。为今后大范围推广使用奠定了雄厚的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谢珍,崔旭.关于专业虚拟社区中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2010.
[2]郭欣.构建高性能Web站点[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Mark Ginsburg,Suzanne Weisband A Framework for Virtual Community Business Success 2004.
面向社区 第8篇
1 广州市大中小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
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现状来看, 缺乏有效的管理, 使得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在很多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如:管理人员的分工不明确、开放项目的安全问题以及开放时间的合理性, 其主要原因是上级部门只管传达命令, 没有学校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提供保障, 导致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困难重重。此外, 大中小学校在没有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下就将学校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 在面对权责等问题上学校将难以理清, 一旦出现问题将难以解决, 从而导致校园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难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1.2 学校条件的限制
在开放的学校当中有些学校的规模相对较小, 体育设施不健全, 甚至体育活动中心与教学区交叉, 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秩序的运行。部分学校有寄宿学生, 学生整天在校, 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管理难度, 如果不顾现实情况将学校的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 肯定会出现和正常体育教学及学生课外活动争夺体育设施的状况, 得不偿失。
在调查的24所大、中、小学校中, 学生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的学校有15所, 不同学校体育设施的情况各不相同。地理位置较好、规模较大的学校场馆硬件设施就相对较好, 这些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情况也相对较好。规模较小的学校场馆硬件设施相对较差, 有的学校甚至不能满足校内师生正常的体育锻炼, 更别说开放体育设施。
1.3 安全问题的限制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 令学校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有研究表明, 学校之所以不愿意开放体育设施资源, 安全问题占了很大的比重。有两大原因: (1) 大部分学校缺少安全管理人员, 面对大量外校人员难以管理, 一旦发生事故, 事故责任难以划分; (2) 外来人员鱼龙混杂, 素质修养良莠不齐, 这些外来人员可能破坏体育设施, 干扰他人锻炼, 甚至危及学生安全。
1.4 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学校体育设施一旦面向社区开放, 势必会产生大量的费用, 而学校完成教学任务及科研的资金尚且十分紧张, 研究表明33.3%的学校经费来源渠道不畅。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简单地面向社区开放体育设施, 势必给学校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 甚至会影响到教学与科研的正常进行, 因此学校也会限制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
2 广州市大中小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对策
2.1 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前提
政策的实施离不开科学管理, 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也是如此, 学校体育设施属于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的使用必须保证其可持续性。为此, 政府必须行统筹规划, 成立相关管理组织, 简政放权, 真正赋予管理人员管理权, 将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落实到位。同时政府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 整合辖区内的场馆资源, 为学校全面开放体育设施创造条件。
2.2 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是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保证
制定并落实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政策, 是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保证。在这个过程中, 相关人员要大力加强社会调研, 认真分析存在于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过程中存在的政策问题, 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在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 不同部门以及相关人员还要必须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真正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2.3 认真协调各种关系是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有力支持
在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过程中, 必须认真协调政府、社区与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 确保三者之间的关系顺畅, 使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顺利进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关键是政府, 政府必须承担组织和协调任务。首先确保社区和学校之间沟通舒畅;其次是资金或政策的扶持。社区居民要付起共同管理的任务, 做到共建共享;最后, 学校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和支配者, 在不影响教学秩序的情况下, 应做好本职工作, 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4 有偿服务是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资金保证
对于新出台的《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办法》, 有专家认为, 收费较低是不合理的, 外来市民的参与加重了校园体育设施的负荷, 因此需要足够的资金对学校体育设施进行维护, 而资金是维护为前提的。对锻炼的民众收取一定费用是比较合理的方法, 但收费标准应根据当地群众的收入而定, 收取的费用只用于体育设施的维护及支付管理员工资, 确保专款专用。
2.5 加强校园体育设施建设是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硬件保证
体育设施建设投入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很少考虑到面向社区开放。在面对社区开放的过程中, 难以满足社区群众的健身需求,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校园体育设施建设, 配备体育器材及配套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 还要注重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功能性以及实用性。
2.6 加强法治建设是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法律保证
为保障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正常进行, 必须加强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法律制度建设, 确保在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过程中“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还要加强相关的法律宣传, 使进入学校参与锻炼的群众认识到爱护体育设施的重要性。
2.7 加强安全管理是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的重要保证
考虑到学校体育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后可能会存在管理及安全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体育设施配置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将学校的教学区与体育设施区分隔开来, 同时还要配备充足的治安人员, 确保师生安全。
3 结语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深入, 各地许多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正在逐步的对外开放, 且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从目前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情况来看, 开放程度基本上是不完全开放, 主要影响因素有学校的自身条件、资金问题、安全问题、管理问题、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及管理者的思想意识以及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消费的意识。在以后的发展中只有努力克服这些困难, 改进管理方法, 才能促进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开放,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
参考文献
[1]赵世奎.关于北京市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 2008 (11) :111-112.
[2]高群.无锡力推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以奖代补奖励学校不低于1.5万元[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4) :172.
[3]王隆华, 许政红, 黄国龙.学校体育设施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研究——以福州市各类学校的实践与探索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1 (6) :114-116.
[4]刘静, 刘昕.公益性与主体利益博弈下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的动力机制创新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29 (6) :681-684.
[5]曾亦斌, 杨晓生, 李建平.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经营管理的应用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12 (1) :101-104.
[6]季艺.日本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开放新举措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科研, 2012, 33 (2) :79-82.
面向社区 第9篇
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产业的发展, 面向社区读者开放正在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 也是学校图书馆业务变革的重要课题。 学校图书馆面向社区读者开放对于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 在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下, 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被局限于在校师生, 将社区读者排除于服务范围之外, 形成对内服务、与世分隔的局面。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馆藏资源有限, 对外开放服务使有限资源更加紧张;校园存在安全隐患, 社会公众进入学校图书馆, 可能对师生带来某些负面影响或安全问题;资金不足, 图书馆向社区读者开放后, 对各类信息资源的购置要求必然提高, 图书馆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加, 尤其是在国家拨款经费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将大大增加图书馆的资金压力;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时间也势必较大幅度增加, 人员安排与使用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逐步改变学校图书馆上述落后局面, 从政策法令高度和“ 全民皆读”“ 终身教育”形势要求出发, 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有力措施, 克服实际困难, 促进学校图书馆适应为社会公众开放服务的必然发展趋势, 在向社区读者服务过程中, 为加快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作出应有贡献。 本文通过分析学校图书馆面向社区读者开放的法律依据及相关规定, 探讨面向社区读者开放的实施策略, 以供业界同仁参考、指正。
二、学校图书馆面向社区读者开放的依据
( 一) 法律、法规依据
古往今来, 法律是人类社会及其各项事业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图书馆事业也不例外。 2006 年, 全国人大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31 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 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校, 在节假日期间文化体育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 ”这一规定成为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利用节假日向社区开放的重要法律依据。 根据这一法规, 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和支持中小学图书馆在国家所有法定节假日 ( 含周六、周日) 向社区开放, 是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不折不扣执行的神圣法律职责, 各地中小学图书馆必须义不容辞地为所在社区读者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应当指出, 早在2003年, 国务院通过了《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 其第6 条规定“ 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体育设施之一, 无疑属于向公众开放之列。
( 二) 宣言、规程相关规定
早在1975 年, 国际 ( IFLA) 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提出:“ 开展社会教育是图书馆四项社会职能之一。 ”1999 年, 经国际图联修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UNESCO) 批准的《 学校图书馆宣言》 , 要求学校图书馆必须面向全体学校成员服务, 并在本地区内运作, 成为世界各国促进图书馆面向社会读者开放的指导性文件, 也为我国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06 年, 我国部分大学图书馆馆长发布《 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武汉宣言》 , 认为“ 最大限度地满足校内外读者的信息需求, 实现最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 是大学图书馆追求的崇高目标”, 呼吁“ 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应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 努力向社会开放”。2008 年, 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 图书馆服务宣言》 , 其中提出“ 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理念……努力促进全民阅读。 图书馆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 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就是说, 现代图书馆包括学校图书馆均应对全社会开放, 以促进全民阅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发展, 国家教育部门先后为不同类型学校制定了图书馆规程。 1997 年, 国家教委制定《 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规程》 第13 条规定:“ 有条件的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可利用学校的资源和人才优势, 开展面向社会的文献情报和技术咨询等服务, 可根据材料的消耗和劳动的付出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 ”这就表明国家允许图书馆面向社区读者开放并允许开展有偿信息服务。 2002 年, 教育部颁布《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 修订) 》 第21 条规定:“ 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 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付出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 ”这一规定, 态度更加鲜明积极, 明确要求尽可能“ 向社区读者开放”。 2003 年, 教育部制定《 中小学图书馆 ( 室) 规程 ( 修订) 》 第16 条规定:“ 各地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鼓励图书馆对社会开放。 ”并强调“ 鼓励各地中小学图书馆 ( 室) 对社区、学生业余时间开放……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 ( 室) 的使用效益”。 以上规定充分说明, 国家教育部门对学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态度非常鲜明、积极, 并且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使用效益和重要作用。
( 三) 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相关规定
迄今为止, 我国面向全国的国家图书馆法尚未制定、出台。 但是已经颁布、实施的10 余部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大都具有鼓励、支持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条款和实施办法。
2002 年, 北京市人大通过《 北京市图书馆条例》 , 其中第10 条规定:“ 本市鼓励学校、 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图书馆 ( 室) 向全社会开放”, 并要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相应鼓励。 2009 年, 《 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实行, 第6 条规定:“ 鼓励学校、研究机构和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内部图书馆以及其他各类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第22 条要求政府对作出显著成绩的图书馆给予表彰、奖励。 2013 年, 《 四川省图书馆条例》 第6 条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支持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开展交流与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与联合服务”;第7 条规定“ 倡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该条例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 既有一般性原则要求又有服务内容与形式等具体要求, 是我国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最新地方法规成果。
三、学校图书馆面向社区读者开放的实施策略
( 一) 明确学校图书馆面向社区读者开放的基本要求
1.树立面向社区读者开放的服务意识
学校图书馆面向社区读者开放, 服务对象由固定的、 有限的学校师生读者扩大到学校所在的社区读者。因此, 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图书馆向社区开放对于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 首先要确保学校图书馆向社区读者提供热情、周到的图书借阅服务, 以优良的服务吸引学校周边的社区居民到学校图书馆来阅读, 培养社区读者良好的阅读习惯, 促进学习型社会的良好发展。 这就要求学校图书馆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和义务, 树立面向社区读者开放的服务意识。
2.坚持公益服务宗旨和公平服务宗旨
( 1) 坚持公益服务宗旨。 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学校图书馆, 本质上都属于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 政府财政对图书馆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都予以不同程度的保证。 因此, 所有图书馆都有义务向辖区内的读者开放。 由于社区生活着一些低收入人群和贫困人群, 有偿服务可能将他们拒之门外, 有悖于图书馆坚持公益服务宗旨。 因此, 对服务费用应区别对待, 诸如借书证工本费、资料复印费、打印费等为公众所接受的有偿服务, 可以适当收费;对检索费、咨询费等则可减免。
( 2) 坚持公平服务宗旨。 公平服务意味着为每一位读者提供同等的服务, 使每一位读者享有获取知识信息的平等权利。 学校图书馆面向社区读者开放时, 在坚持公平服务的同时, 应有所区别。 必须明确, 公平服务与区别服务并不对立, 区别服务取决于社会需求的差别。 根据读者需求知识信息的不同, 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区别读者的专业知识需求与一般阅读需求, 在工作安排上分清主次, 把握好区别服务正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服务, 既保证重点, 又兼顾一般, 两者不可偏废。
( 二) 深入了解社区读者的需求
在图书馆工作中, 无论是主观服务理念还是图书馆自身业务建设, 都必须将读者需求放在首位。 学校图书馆为了向不同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必须坚持“ 以人为本”的思想, 深入了解本校和所在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 在校学生, 普遍需求与专业有关的文献或课外书籍; 社区成员则因文化程度的不同与背景的差异, 对文献的需求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学校图书馆向社区读者开放时, 做好充分准备, 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社区读者的信息需求, 切实、有效地面向社区读者开放。
( 三) 合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
学校图书馆大都具有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但得不到充分利用, 特别是蕴含着宝贵知识信息的专业性书刊和外文期刊, 长期少人问津。 因此, 学校图书馆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发挥藏书、 人才和先进信息技术等优势, 向社会提供专题知识信息, 利用技术设备对外开展特色信息资源服务。 与此同时, 把长期库存的呆滞文献提取出来, 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分门别类、编目加工, 供社区读者借阅利用, 无疑是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的重要举措, 其目的在于使无人问津的死书变活, 既减轻了图书馆书库压力, 又起到服务社会的良好作用。
( 四) 开展多样化服务
学校图书馆从自身的技术与资源入手, 打破传统观念束缚, 为社区读者开展特色服务, 是适应新知识时代要求的重要标志。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 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读者开展不同的多样化创新服务。 比如, 为青少年开展各种科普知识活动;为老年人举办各种健康讲座;也可为周边的企业创新提供咨询服务与查新服务等。 与此同时, 利用图书馆幽雅的读书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的信息资源吸引社区群众到图书馆增长知识才干、 提高品质修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五) 制定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
学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后, 社区读者进入原本只有在校师生的学校图书馆, 可能会给校园带来某些不安定因素或矛盾纠纷。 这就要求学校图书馆必须制定一整套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 如, 必须凭借书证出入, 办理借书证必须出示身份证、电话号码、居住地点等。 合理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图书馆的业务活动, 也有利于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维护图书馆和校园的安全、稳定。
( 六) 争取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学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 实际上由政府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事务, 是受法律法规保护和政府领导的重要社会公益事业。 对于直接承担社会责任和为社会服务的学校图书馆, 应当根据有关规程或条例努力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坚持积极有效地面向社区读者开放, 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地发展。
综上所述, 学校图书馆面向社区读者开放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 也是学校图书馆业务变革的重要课题。目前, 尽管大多数学校图书馆尚未向社区读者开放, 但令人欣喜的是绝大多数学校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对外开放、服务社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它们在满足本校师生读者需求的前提下, 正在逐步以各种形式进行对外开放的有益探索, 从中积极寻求适合自身实际的整套开放管理机制。 从长远看, 学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需要时间、需要理解、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属于创新与发展的长远之计。 各类学校图书馆应不断自我完善、丰富业务内涵、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 朝着资源共享社会化、服务社会常态化方向努力, 在向社区读者开放的过程中, 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浩.公共图书馆读者工作与社区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 (1) :23.
[2]赵安.高校图书馆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图书馆学刊, 2009 (5) :30
[3]管贻英.高校图书馆:走出封闭[J].中国文化报, 2010 (3) :24
[4]符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科技读者开放问题初探[J].广东图书馆学刊, 1986 (3) :34.
面向社区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