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多生牙范文
埋伏多生牙范文(精选5篇)
埋伏多生牙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2例患儿均为上颌切牙部位埋伏多生牙, 男38例, 女24例, 年龄7~12岁, 其中7~9岁52例, 9~12岁10例, 埋伏多生牙2枚以上者18例, 多生埋伏牙冠倒置者48例, 横位4例, 位置偏向腭侧者14例, 偏向唇侧者48例。
1.2 方法
(1) 术前定位:利用各种投照角度进行术前定位, 确定埋伏牙的具体位置, 与正常邻牙的关系, 明确手术进路, 必要时可采用三维CT投照, 使定位更加准确。 (2) 麻醉方法:术前禁食6h, 禁水3h, 患儿半坐位, 调整适合头位。术前准备完成后静脉推注异丙酚0.5~1mg/kg, 维持剂量为0.03mg·kg-1·min-1[1]。当患者出现眼睑下垂时, 用斯康杜尼或2%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并可根据手术复杂程度, 术前应用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 0.05~0.1mg , 以增加镇痛效果。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合度, 持续鼻导管吸氧1~2L/min。 (3) 手术方法:麻醉平稳后, 在上切牙腭侧填塞纱布与口腔隔离, 以防术中牙齿脱落后误入呼吸道、食道。术中可辅助用吸唾器吸净口内血液及分泌物, 必要时可使用低速切割, 尽量避免使用骨凿。切开粘骨膜后, 显露骨面, 选用根尖牙挺在骨面上用力并旋转, 用钻挖方式打开骨皮质, 显露埋伏牙后, 观察无误将其挺出或钳夹取出。
2 结果
62例患儿均采用静脉给药, 术中麻醉平稳, 处于浅麻醉状态, 恐惧感消失, 对局部麻醉手术的麻醉不足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并可调控麻醉深度, 使患儿只有精神分离而无意识丧失的状态, 而且保护性反射活跃, 患儿听从指示可张口合作, 能配合治疗, 麻醉操作简便, 安全可靠, 并能达到快速清醒的特点[2], 对不合作儿童尤其适用。本组62例患儿, 在浅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经术后调查统计, 60%的患儿对手术过程有遗忘, 静脉停药半小时后, 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麻醉苏醒定向力恢复正常, 可自行行走。患儿血氧饱和度均能维持在96%以上, 无缺氧发生, 并未见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埋伏牙齿均顺利拔除。
3 讨论
根据儿童心理的特点, 特别对术前就诊时哭闹不合作的儿童, 要进行心理判断, 一般情况下儿童拒绝回答问题, 不配合检查, 对父母依赖性强的儿童, 术前着重进行心理疏导, 最大程度取得患儿的合作。
术前埋伏多生牙位置分析, 参考各种角度投照片, 进行定位判断。曲面断层平片分析:埋伏牙靠近切牙根尖部位者, 其位置多偏向上颌骨唇侧。埋伏牙位置靠近牙冠方向者, 其位置多偏向上颌骨腭侧。与中切牙产生重叠影像者, 一般位于腭侧, 而且取出较困难。上中切牙有扭转者, 埋伏牙多偏向腭侧;上中切牙间隙较大者, 埋伏牙深度位置基本与上中切牙牙体长轴一致, 比较容易取出, 横位者常伴有骨膨隆;埋伏牙倾斜角度较大或冠根变异较大者取出困难, 并需参考各种投照角度进行定位。上切牙根尖片:显示可明确埋伏牙与正常邻牙的关系, 对牙齿重叠影像显示较清楚。上颌咬合片:可较明确显示正常邻牙根尖与埋伏牙的关系及中切牙之间的埋伏牙。参考纵曲面断层片或头颅侧位片时如有混合牙列者, 判断埋伏牙位置时要注意与正常牙胚相鉴别, 其投照角度对确定埋伏牙位于唇腭侧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殊情况者可以投照三维CT, 进一步准确其位置。
手术意外的防止:最大的危险是牙齿进入食管、气管内, 特别是在钳夹取出牙齿出现滑脱时最易发生, 如果麻醉效果不佳患儿哭闹时极易发生问题, 所以注意头位不要过度后仰, 而且需口腔内填塞纱布进行隔离, 可避免牙齿直接落入食管、气管内。
切口的选择:根据术前定位, 可选择唇侧或腭侧单向切口, 较特殊埋伏牙由于牙齿位于颌骨深面, 则需唇腭侧双切口贯通后取出牙齿;尽量避免使用骨凿, 因儿童生理解剖的特殊性, 骨质并不坚硬, 用锐利牙挺进行钻挖常可探及到埋伏牙齿, 而且可以避免用骨凿误伤正常牙根, 使用牙挺时凭术者的灵敏感觉及临床经验, 对埋伏多生牙齿可有探触感觉并显露, 常能顺利挺出, 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创伤。
本组病例, 全部使用异丙酚麻醉配合局部浸润麻醉, 对儿童的情绪稳定、术前焦虑、手术配合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其特点是麻醉起效快、作用完全、麻醉诱导及维持平稳、苏醒期心理活动恢复快、患儿在手术过程中放松, 毫无紧张感, 可以张口合作, 听从医生指示, 达到了浅麻醉的手术要求, 其麻醉深度掌握在只有精神分离而无意识丧失的状态, 并保护性反射活跃, 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并能快速清醒, 在各项抢救器械及监测设备完善的门诊手术室, 获得满意的效果。术毕, 患儿静卧半小时后, 待麻醉苏醒完全, 在家属陪同下可离院, 但应注意患儿因体位改变出现的恶心、眩晕、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由于药物作用大多数患儿术后有遗忘效应, 从而降低了对患儿的医源性的心理创伤。
参考文献
[1]孙玉娟, 刘楠, 等.氧化亚氮吸入和异丙酚静脉超浅麻醉在拔牙应用中的比较 (J) .上海口腔医学, 1998, 7 (4) :211-212.
多生牙拔除后的矫治 第2篇
多生牙的形成,是一种异常现象,有的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临床遇到照片1这种多生多长的牙,个头大,占据了上面一排门牙的不少好位置(地盘)。它的出现,使上面一排门牙排列错乱,使右侧小门牙没有了萌出的地方。
对于额外多生的牙齿,必须及早拔除。形体细小的锥形多生牙,其宽度大约在3毫米左右,拔除后,其间隙(位置)有可能自行关闭。但如果多生牙形体偏大,或上颌牙床骨骼狭窄偏小,如照片1所示,则比较复杂。照片箭头所指处为右侧恒小门牙2 的位置,现因多生牙占据了一部分位置,又因孩子的上牙床骨骼发育得不好,狭窄偏小,使得将要萌出的恒小门牙没有了萌出的地方(地盘),并预示着这颗小门牙必将发生严重错位。而大门牙中间的那颗多生牙因其形体偏大,拔除后的宽大间隙很难自行关闭。所以,多生牙何时拔除,有时还须听听正畸医生的意见。
上颌埋伏多生牙阻萌中切牙 第3篇
牙齿数目过多常被称为多生牙, 又叫额外牙, 是指超过正常牙数以外的牙齿。多生牙对牙列发育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恒牙的发育和萌出方面, 引起恒牙迟萌或阻萌, 出现牙间间隙、牙齿移位、邻牙扭转等。沧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接诊上颌埋伏多生牙阻萌中切牙1 例, 报告如下。
患者, 男性, 12 岁, 因“上颌两门牙缺失”就诊。患者母亲诉患儿7 岁时上颌乳中切牙脱落后, 再未长出恒中切牙。临床检查:发育正常, 面部对称, 除上颌中切牙和4 个第三磨牙外, 其它恒牙均已萌出, 排列整齐, 上颌中切牙缺失处牙槽嵴甚饱满。X线片示:上颌骨内可见4 个多生牙, 于多生牙上方可见2 中切牙, 牙根发育已完成 (图 1) 。诊断:①多生牙 (4 个) ②中切牙阻萌。处置:局麻下沿上颌2 侧切牙之间腭侧龈缘切开, 向腭侧翻瓣、去骨、依次拔除4 个多生牙, 可见牙槽骨内埋伏之2 中切牙, 搔刮牙槽窝, 查无出血, 严密缝合切口。嘱其1 个月复诊拍摄X线片观察2 中切牙萌出情况, 必要时实施牵引术使中切牙萌出至正常位置。
本病例极为罕见, 提示口腔医师在临床上发现迟萌牙齿要认真检查, 摄取X线片, 必要时摄颌骨CT片, 发现多生牙, 确定其数目和位置, 选择最佳时机处理, 以减少多生牙对恒牙或恒牙列的影响。
埋伏多生牙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广东省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儿童95例(排除医生认定多生牙位置高、骨埋伏深,或是患儿年龄5岁以下无法配合的患儿),男52例,女43例。其中年龄5~12岁患儿70例;13~14岁患儿25例,术前均无手术禁忌症,能听懂医务人员的语言并可表达自己的感受。经过术前心理护理,有84例合作型患儿选择在局部麻醉下拔除埋伏多生牙,最终有83例成功拔除埋伏多生牙,共97颗。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评估术前患儿心理畏惧程度,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根据Frankly心理学分类法[2]Ⅰ度:患儿有很强的拒绝反应,如大哭大闹、不张口、拼命挣扎、逃跑等;Ⅱ度:有拒绝反应,患儿不愿意、不配合、不接受治疗,如精神紧张、哭闹、不愿意给医生检查等,但不像Ⅰ度有强烈的抵抗现象;Ⅲ度:患儿能听从医务人员的安排,配合治疗,但有惧怕心理,如不停地问医务人员“痛不痛”,“能不能轻点”等;Ⅳ度:对医生很信赖,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表情轻松,态度乐观。Ⅰ度和Ⅱ度为拒绝型,Ⅲ度和Ⅳ度为合作型。心理护理方法:(1)医护人员以和蔼的态度及亲切的语言接待儿童,布置温馨的诊疗环境、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以通俗易懂并符合其年龄的语言,讲述取出这“不老实”牙的必要性。(2)与其聊聊幼儿园或学校的事,向家长了解以往值得他骄傲的事例并表扬鼓励他,耐心解答患儿的所有问题。(3)让小患儿观摸口镜、探针、镊子并形象说明其用途,做示范。(4)让患儿观摩合作儿童的诊治情况,请已拔过牙并表现好的小朋友现场说教,鼓励他相信自己,一样可以做得很好的。(5)对家长的焦虑心理要进行开导,告知儿童的不合作表现是常见的,不要打骂、恐吓孩子,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6)告之注射麻药不用注射器,消除患儿对注射器注射的恐惧,注射时无痛或仅感轻微疼痛,取牙过程是不痛的。(7)交待手术时的配合方法,手术过程有任何的不适,都会及时帮他解决,解除他的顾虑。
测生命体征,协助医生请家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器械、物品的准备。上颌埋伏牙包(牙龈分离器、牙挺、上残根钳、骨膜分离器、口镜、探针、镊子、双头刮匙、持针器、止血钳、线剪、缝线、纱布)、唇拉钩(唇侧进路)、微创拔牙刀、生理盐水、10 m L注射器、强、弱吸唾器、咬合垫、三用抢,STATM无痛局部麻醉注射仪、高频电刀、电极、高速涡轮机、球钻(MANI BR-49)、裂钻(松风101X)、急救药品、器材。
把全景片、CT片置于观片灯上,供医生手术中随时观看。调整椅位,使患儿下巴稍抬高、头后仰(腭侧入路),对好光源。再次强调手术时的配合方法,有不舒服或什么事请举左手示意,我们会停下来帮你解决的,一定记住不能先动。
1.2.2 术中护理
局部麻醉的配合。从无菌包装中取出STA Wand手柄(STA-5050-305配30 1/2针头),遵医嘱取出盐酸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或斯康杜尼一支,0.5%碘伏消毒麻药两端,将药筒隔膜端滑入药筒盒内,直到感觉到药筒盒内的穿刺针穿透药筒的橡胶隔膜,将药筒盒的开口凸起端插入装置顶部的药筒盒插槽内并逆时针旋转1/4转固定,此时装置将自动排出导管及针头中的空气。递手柄给医生,告诉患儿不用注射器打针,针头很细小,打针仅感轻微疼痛或不痛,在进针点的下方放一小棉球,避免麻药滴落口腔引起患儿不适,进针后移开棉球。注射麻药过程中及注射后密切观察患儿有无不适,及时吸净口腔内唾液,保持与其交流如是不是不疼?及时地鼓励并表扬他,就是这种感觉了,医生是不是没骗小朋友?增加其对医生的信任。对年龄小的患儿适当采用一些非语言交流,如触摸他的手。
术中心理护理要点。可以让他拿着自己心爱的玩具,与患儿保持交流,如聊他感兴趣的话题、不时地关心他疼吗?不断地鼓励表扬他。重视患儿的主诉,及时观察到不适的信号,如体动、手紧握、欲哭闹等及时停止操作,弄明白是疼痛、张口累或紧张恐惧?及时应对如加麻药、休息片刻或告知快做好了,表扬他做得很好了,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使患儿坚持配合手术。
麻醉平稳后,协助医生检测患儿无痛时开始手术,这是心理护理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消毒口周及口内,铺孔巾。腭侧进路时,在术者的对侧放咬合垫,以防患儿不自主地合嘴影响操作及造成意外损伤,高频电刀切龈时,用强吸吸走烟雾及难闻的气味,翻瓣时用小吸及时吸血液,翻好瓣后协助医生用7#粗缝线缝合龈瓣上端往下拉,用止血钳在口外夹住缝线;唇侧进路时,患儿嘴合上留一条缝,用唇拉钩牵拉龈瓣及上唇,充分暴露术野,随时注意吸净口腔中血液、唾液。
用高速涡轮机钻时,右手用强吸吸掉术中产生的气溶胶,减少诊室环境的污染,左手持小吸及时吸术区血液和口腔内唾液,用微创拔牙刀时,持三用抢及时喷水气到骨面或术区下方的口镜上,及时吸净术区的渗血,使视野清晰,在辨认多生牙时与医生一起核对。密切观察患儿有何不适,将要钳出牙时,再次告知马上就把牙拿出来了,请不要动,巡回护士适当固定头部,若腭侧入路则在上切牙腭侧松松地填塞纱布,使呼吸道、食道与口腔隔离,以防术中牙齿脱落误入其中,若唇侧入路叫患儿把牙咬上。
多生牙拔除后,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前将患儿头稍偏向一侧,告之快做好了,将伤口洗洗,有水流入口内,尽量含着,我们会及时吸出来,表扬他做得很不错。此时小吸管应优先吸净口内水及唾液,再吸净创口内的生理盐水,协助医生缝合切口。
1.2.3 术后护理
(1)询问患儿有何不适,是不是没有你想象的难受?表扬他表现非常好,让家人过目拔出的多生牙。(2)让患儿到观察室休息30 min,无不适、伤口无活动性渗血方可离院。(3)分类整理用物。
1.2.4 健康教育
对象是患儿及家人:(1)拔牙当天不要刷牙及漱口,有口水要咽下,吃温凉的流质及半流质饮食,不要吃太热、太硬的食物,以免造成出血。(2)不要用舌舔吸伤口或反复吐唾、不要用吸管吸食,以免增加口腔负压,造成出血影响伤口愈合。(3)按医嘱服药,预防感染。(4)进食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增强抵抗力,手术次日食后漱口,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洁。(5)1周拆线,不适随诊,并告之科室电话,方便患者家属咨询。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95例拔牙患儿,心理护理前心理畏惧Ⅰ、Ⅱ、Ⅲ、Ⅳ度分别是5.26%、32.63%、54.74%、7.37%,干预后心理畏惧分别是3.16%、8.42%、74.74%和13.68%,心理护理前后患儿心理畏惧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62.00,P=0.00),见表1。84例合作型患儿中,有1例在将行麻药注射时转为拒绝型,83例患儿术中71例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的表现,及时应对后症状缓解,听从医护人员的指令,手术顺利完成(合作率87.37%),一周后拆线,伤口愈合好,口腔卫生良好。
3 讨论
3.1 拔牙患儿心理普遍存在畏惧焦虑
从评估术前患儿心理恐惧程度分级得知:表情轻松,很配合治疗(Ⅳ度)的只占7.37%,92.63%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恐惧焦虑,这与以往的研究[3]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较高相符。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前后患儿心理恐惧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邱伟芳等[2]实施心理干预后拔牙患儿的心理恐惧明显比干预前减轻一致。
3.2 不能合作的患儿需要全麻拔除埋伏多生牙
儿童埋伏牙的拔除,从注射麻药到手术结束需15~45 min甚至更长时间,患儿术中听从医护人员的指令,配合手术,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能靠强制束缚来完成。故经过相应的心理疏导,患儿的反应仍为拒绝型,建议其在全麻下拔除多生牙,虽然费用高还需入院观察,且患儿家长对全麻心存顾虑,担心会影响孩子的智力,但患儿在全麻下手术过程中完全放松,不用担心拔除的多生牙掉入咽腔,术后患儿无痛苦回忆,降低了患儿医源性的心理创伤[4],迄今还未发现全麻药物对人的大脑有损害作用[5],解除家长的顾虑。
3.3 预防合作型的患儿在术中转为拒绝型
术前经过心理护理后为合作型的患儿在术中有可能转为拒绝型,本组在将注射麻药时哭闹而且哭声越来越大而终止手术的患儿是就诊时恐惧心理为Ⅱ度,经心理护理后转为Ⅲ度(合作型)的6岁男孩。手术时心理畏惧程度为Ⅲ度且年龄较小的患儿我们应该重点防范,对此类患儿术前应更多的了解与沟通,听听他们的想法,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耐心地开导,术中着重心理疏导,解除焦虑。同时保证患儿术中全程无痛是非常关键的,一是降低了患儿的心理预期,对医护人员信任感增加,二是避免了患儿不自主的躁动,预防意外损伤。
3.4 特殊器械的作用
微创拔牙刀具有薄而锋利的尖端刃口,可以轻易切断牙周韧带和松质骨进入牙根与牙槽窝之间的间隙,不需要敲击;涡轮机裂钻分牙,切削力强,震动小;涡轮机小球钻去骨,损伤小;有研究表明[6]用STATM无痛局部麻醉注射仪进行局麻,患儿感觉无痛或只感觉轻微疼痛。无患儿预期的疼痛,使紧张、焦虑大大减轻,有利于后续手术的配合。
大多数儿童上颌埋伏多生牙可以在局麻下成功拔除95例患儿通过手术全程心理护理,83例患儿手术成功,合作率87.37%。说明心理护理及心理暗示可明显减轻拔牙患儿心理恐惧焦虑,提高患儿对手术的耐受性,使其坚持配合手术。提示:口腔外科护理人员不仅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还应掌握儿童心理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从而把儿童拔牙畏惧症降到最低限度。医生精湛的医术,术前准确的定位,护士娴熟的操作技能,注重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微创拔牙器械的应用,大多数儿童上颌埋伏多生牙可以在局麻下成功拔除。
参考文献
[1]成晓珍.儿童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的临床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0(3):155-156.
[2]邱伟芳,邓文正,曾冠强,等.心理干预对儿童拔牙恐惧心理的影响[J].右江医学,2012,40(1):54-55.
[3]张耀国,朱玲,梅予峰,等.儿童牙科畏惧症调查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7,15(4):225-227.
[4]张纪刚,孙伟锋,李莹.静吸复合麻醉下儿童埋伏多生牙拔除的临床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3):301-302.
[5]陈旭.儿童牙科全麻技术[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5:):267-269.
埋伏多生牙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口腔科专科检查中怀疑埋伏牙患者76例, 男性36例, 女性40例, 年龄6~24岁, 平均16岁。所有患者均因牙齿排列异常而就诊, 且应用传统的X线检查不能确定埋伏牙的解剖形态是否正常及 (或) 不能准确定位。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VCT, 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 扫描时让患者用前牙咬住无菌纱块, 打开咬。扫描范围自下颌骨体下缘至上颌窦上缘。扫描条件:120 k V, 250 m A, 125 m As, 螺旋扫描, 扫描后以0.625 mm层厚、0.625 mm层间隔重建。将重建图像传送至AW4.4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包括多平面重建 (MPR) 、最大密度投影 (MIP) 、曲面重建 (CPR) 和容积再现 (VR) 。
2 结果
76例患者中因多生牙影响致牙齿排列异常30例, 共41颗多生牙, 形态各异 (见图1) ;19颗恒牙受阻埋伏, 34颗恒牙受影响出现不同程度旋转或倾斜。其他原因致恒牙埋伏46例共59颗埋伏牙。59颗埋伏牙中41颗唇侧阻生, 28颗腭侧阻生, 9颗与上颌窦接近, 4颗与鼻腔侧接近。6颗牙的牙冠已突破唇侧牙槽骨骨皮质, 6颗牙存在冠根连接部弯曲呈鱼钩状 (见图2) , 属畸形牙, 3颗阻生并囊肿 (见图3) , 3例合并牙瘤存在 (见图4) 。本组可以清晰地观察到, 所有埋伏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扭转和牙齿长轴倾斜甚至根冠倒置。可以显示埋伏阻生牙、多生牙的数量、大小、形态、方位和在颌骨内的深度;可以清晰显示根冠比例、牙根和颌骨之间的细微结构, 牙根周围囊肿等显示效果清晰。检查结果为最终制定其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 讨论
3.1 64排螺旋CT牙科成像三维重建技术:
常用方法主要有MIP、MPR、CPR及VR。MIP图像是通过计算原始图像中密度最大的像素, 运用透视法将这些密度最大的像素投影到一个平面上而形成的重建图像, 立体感强, 主要优点是可真实地反映组织的密度差异[2]。MIP能显示牙齿全貌与颌骨关系, 对牙齿的纵向排列尤其是各牙根部之间关系、牙长轴倾斜情况、埋伏牙的数日、形态位置与邻牙关系等显示效果很好。MPR图像可以从冠状面和矢状面观察牙根与颌骨之问的细微结构, 比如有无骨质及牙根吸收[3]。MPR对根尖骨质、根尖与牙槽骨的局部关系显示更清晰[4]。本组3例含齿囊肿均能清晰显示, 表现为牙齿根尖部或整个牙齿包裹在囊性透亮区内, 并可显示邻近牙根骨质吸收及推移, 清晰显示囊肿与上下颌骨的细微结构, 是对三维重建图像很好的补充。但MPR仍属二维影像, 所显示的图像不完整, 还需结合CPR、VR、MIP等三维立体影像。CPR利用任意曲面重组, 沿着颌骨轴线进行重组可得到与颌骨全景断层片相似的图像, 但曲面重组的图像不但没有其他组织结构的重叠, 而且没有变形放大, 清晰度高, 可以通过移动曲面得到颌骨偏舌侧、中间和偏颊侧等任意层面的切面图, 对颌骨情况的了解更全面、真实, 是临床医生最希望得到的客观图像资料。VR是对容积内不同像素施加不同的透明度, 利用透明技术在显示牙齿及颌骨表面的同时得到内部的信息, 从而实现三维显示效果, 是最真实的三维图像。由于其容积资料完整不丢失, 所以不仅能得到表面的信息, 而且能提供深部细节, 对比度好, 层次清晰, 可以任意角度旋转、切割, 其立体感及直观性强, 既能显示颌骨表面形态, 又能直接反映颌骨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 但缺点是不能反映骨质内部特征。
总之, 螺旋CT (特别是64排螺旋CT) 能有效地为临床提供多生、埋伏牙的表面形态、位置及与邻牙的空间距离等信息[5], 对临床了解患者多生牙、埋伏牙的具体情况有很大的帮助。
3.2 埋伏牙是临床常见的牙齿萌出异常, 常见于上颌骨, 主要为阻生牙及多生牙:
阻生牙病因常为临近牙齿、骨、软组织的阻碍或因牙根等的一些发育异常, 使之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6]。颌骨内埋伏牙造成牙列缺损和牙列紊乱, 严重影响了面部美观和咀嚼功能[7]。所以通过有效的检查, 了解多生牙、埋伏牙的具体信息, 及时有效地进行临床治疗对患者有重大的意义。
3.3 64排螺旋CT牙科成像三维重建技术影响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多生埋伏牙对恒牙造成影响者, 临床需手术拔除。螺旋CT牙科成像可以很容易发现多生牙和滞留乳牙, 手术时可根据CT重建图像的精确定位, 拔除多生牙和滞留乳牙, 去除埋伏阻生牙萌出方向的阻力。
恒牙埋伏阻生的治疗因牙齿的形态、位置、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余牙的排列等因素而异, 可以采用正畸助萌、手术拔除或者自体移植等。CT图像对牙与软组织能清晰分辨, 可以清楚地发现因乳牙早失、外伤等因素致使软组织肥厚造成的埋伏牙阻生, 因其生长方向正常, 有自行萌出能力并有足够的萌出间隙, 可采用横切法助萌, 埋伏阻生牙无需正畸牵引即可自行萌出。部分牙冠已穿出牙槽骨骨壁的埋伏阻生牙, 可采用环切法。
解剖形态正常、牙列中间隙充足、偏离正常位置在一定范围内的大多可以通过正畸手段将其牵引到正常位置;螺旋CT牙科图像可以测量埋伏牙萌出间隙, 评估该间隙是否满足埋伏阻生牙自然萌出或外科导萌的条件。
少数解剖形态异常或牙列中不能获得足够间隙或偏离正常位置太远者可手术拔除。螺旋CT牙科成像可直观、真实地显示上颌埋伏阻生牙在上颌骨内的高度, 牙根、牙冠的形态, 是否有弯根、短根, 确定埋伏阻生牙的位置、方向以及与邻牙的关系, 尤其是垂直面的重建图像可以清楚显示其偏向颊侧还是舌侧, 埋伏阻生牙与邻牙的近中远关系, 其与邻近牙有无骨质间隔, 是否压迫邻近牙及是否邻近上颌窦等。这些信息对提醒术者在术中保护邻牙及上颌窦很重要。埋伏牙的精准定位对确定手术进路, 脱位或牵引方向等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4排螺旋CT成像快速, 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 可满足临床医师的不同需求, 为复杂多生、埋伏牙提供了一种新的先进、准确的检查手段及诊断方法;并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但目前三维重建只能在工作站进行, 通常由于放射科医师没有完全理解口腔科医师的意图, 而口腔科医师又不能操作图像重建系统, 以至于输出图像不能满足临床使用。因此放射科医师与口腔科医师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牙科成像技术对复杂多生、埋伏牙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怀疑复杂多生、埋伏牙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 将获得的数据在GE AW4.4工作站上进行最大密度投影 (MIP) 、多平面重建 (MPR) 、曲面重建 (CPR) 及容积再现 (VR) 后处理成像, 由2位资深影像医生根据原始图像及各种三维重建成像结果进行影像学诊断, 并与临床专科检查及术中实际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6例复杂多生、埋伏牙, 64排螺旋CT均能准确反映埋伏牙的数目、形态、大小、方向, 在颌骨中的位置, 埋伏牙与邻牙及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 64排螺旋CT牙科成像技术对复杂多生、埋伏牙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牙, 阻生,成像, 三维
参考文献
[1]Mason C, Papadakou P, Roberts CJ.The radiographic localiziation of impacted maxilary canines:a comparison of methods.Eur J Orthod, 2001, 23 (1) :25-34.
[2]江笑露, 韩本谊, 郭建力, 等.螺旋三维重建技术在牙齿正畸临床应用价值探讨.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4, 18 (6) :549-550.
[3]连克乾, 陈应明, 钟小龙, 等.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诊断上颌埋伏牙中的应用——附19例报告.新医学, 2005, 36 (6) :330-331.
[4]张晓野.数字化曲面断层机的临床心用.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 11 (6) :405-406.
[5]罗小梅, 杨旭, 容剑明, 等.64层螺旋CT牙体表面重建技术显示埋伏牙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 16 (5) :200-202.
[6]张皓, 沈天真, 李淑云, 等.CT在上颌埋伏牙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2, 8 (1) :13-15.
埋伏多生牙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