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精选9篇)
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麻醉药品,癌症患者,癌症三阶梯治疗原则
麻醉药品主要用于缓解疼痛,但长期使用易形成身体依赖,因其作用的两重性,而成为医院药品重点管理对象。其应用情况决定着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予我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统计的2011年度麻醉药品应用情况、麻醉药品使用专册登记、临床患者的病历及与临床用药医师的沟通记录。
1.2 方法
椐《药理学》第六版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药品说明书及临床的实际情况,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比较各种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出对策。用药频度(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DUI=DDDs/用药总天数。DUI≥1为不合理用药,DUI<1为合理用药。
2结果
该院2011年度共使用8种麻醉药物。癌症止痛用药量前3位为吗啡缓释片、吗啡针剂、芬太尼贴针剂,分别占癌症止痛用药总量的63.74%、18.63%、8.11%;非癌症止痛前3位为芬太尼针剂、瑞芬太尼针剂、布桂嗪针剂。见表1。哌替啶针剂、布桂嗪针剂、瑞芬太尼针剂、芬太尼贴剂、吗啡针剂的DUI<1,芬太尼针剂、吗啡缓释片、可待因片的DUI>1。见表2。
3讨论
3.1 哌替啶
哌替啶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药,我院哌替啶已不作为癌症患者止痛的主要药品。因哌替啶的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1/10,作用时间维持2~4h,止痛时间短,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血浆半衰期长,代谢缓慢,长期应用易在体内蓄积,导致中枢兴奋、高热、惊厥等中枢神经毒性症状。另外哌替啶的血药峰谷现象明显,有较高的成瘾性[1]。鉴于以上缺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哌替啶不适用于中重度、慢性痛患者的治疗[2]。据麻醉药品使用专册登记记录,我院哌替啶主要应用于结石、痛风、外伤等急性短期止痛,哌替啶针剂的DUI<1,说明其使用是合理的。药师下临床,了解关于癌症患者使用哌替啶的情况,发现部分应用哌替啶患者患有使用禁忌证,如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等。临床医师经习惯性用药给予非肿瘤科癌症患者哌替啶治疗,表明除了肿瘤科外,部分科室医师对癌症三阶梯治疗原则不甚了解,临床药师需做好宣传工作。
3.2 布桂嗪
布桂嗪于2005年11月被纳入麻醉药品管理。用于癌症止痛的比例与非癌性止痛之比大约为1∶1,布桂嗪的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属于弱阿片类药物,类属于癌症三阶梯治疗原则中的第二阶梯药物,账册记录我院的布桂嗪主要用于偏头痛、外伤性疼痛、关节痛及癌症止痛。据表2,我院布桂嗪针剂的DUI<1,其使用是合理的。
3.3 芬太尼针剂
芬太尼的用量很大,属人工合成的强阿片类药物,镇痛强度为吗啡的100倍,起效快,15min见效,可维持1~2h。据表1,芬太尼注射液不用于癌症患者镇痛;表2示,芬太尼针剂的DUI>1,看似不合理,但据登记册,芬太尼均用于外科手术患者的镇痛,在大手术如开胸、开颅中用量很大。临床上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诱导麻醉时的剂量可达1.4mg,所以芬太尼针剂DUI>1不属于滥用[3]。
3.4 瑞芬太尼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起效较芬太尼更快,大约1min,作用强,且其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影响,无蓄积,不影响患者的苏醒[4]。据表1,其不用于癌症患者,一般与芬太尼合用于大型手术中全静脉麻醉、诱导麻醉及术后镇痛,从而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以减轻手术中出现的谵妄、括约肌痉挛等。但价格较贵,用量较少。
3.5 芬太尼贴剂
芬太尼贴剂镇痛作用强,镇痛时间长,使用方便,避免了注射给药的创伤及血药浓度骤升而导致的成瘾性,同时也避免了口服给药造成的首过效应和胃肠灭活,属癌症三阶梯推荐药物。从表1、表2看,我院芬太尼贴剂基本用于癌症患者,使用情况较合理。由于耐药性较高,常观察到短期内快速的剂量升级现象,再加上其本身价格较高,从而导致医师据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而限制其使用。
3.6 吗啡针剂
吗啡注射液临床应用于各种剧痛,生物利用度高,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平滑肌,有镇痛、镇静、镇咳作用,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作用持续4~5h。对慢性持续性钝痛优于间断性锐痛。癌症患者使用吗啡少见成瘾者。WHO将吗啡的消耗量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癌痛改善情况的重要指标[5]。所以吗啡针剂的DUI>1不属于药物滥用。但据病历及账册登记看,有患者出现一天中多次按需给药现象,需向医师提出以纠正。
3.7 吗啡缓释片
吗啡缓释片服用方便,血药浓度平稳,镇痛效果好,无峰谷现象,成瘾性低,属无创伤性给药。据表1,我院吗啡缓释片大多用于癌症患者,且占到麻醉药品使用量的一半以上,符合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中的“首选无创途径给药”。从登记情况看,其在某些患者身上的用量也是一个递增的过程,说明医师对该药品的使用是正确的。尽管其DUI>1,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8年颁布的文件规定,对癌症患者使用的吗啡由医师据病情需要和耐受性决定剂量。所以,吗啡缓释片的使用不能认为是滥用。但缓释片价格较贵,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有的患者口服困难,无法做到口服给药,有的患者则因恶心等胃肠反应而拒绝口服制剂。
3.8 可待因片
可待因片属弱阿片类药物,其镇痛和镇咳作用分别是吗啡的1/2、1/4,无明显镇静作用,镇咳作用强大而迅速,几乎不产生欣快感,很少成瘾,在临床应用中很少引起严重问题。我院可待因用量偏少,其用途也局限于肺炎、肺癌导致的咳嗽,而其镇痛作用应用较少。据癌症三阶梯治疗原则,药师会建议医师先使用第二阶梯的弱阿片受体类药物。登记册里有用于镇痛且剂量递增的记录,可能导致了可待因片DUI>1,显然为不合理用药。因增加剂量,可待因片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增强[6]。我院医师的用法有待商榷。
4结论
总结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癌症止痛中吗啡制品的用量较其他麻醉药品高,尤其是片剂的使用位居榜首,这符合癌症三阶梯给药原则。对于癌症患者这一特殊人群,作为医务工作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理解,尽量遵循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原则,转变用药观念,选用合适的药物、合适的剂量及合适的剂型。对癌症的规范化治疗、麻醉药品的正确使用进行培训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药师也应负起应有的监督职责,定期开展用药情况调查与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利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用书药学专业知识(一)[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79.
[2]孙艳,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70.
[3]史文慧,郭蓉,罗朝利,等.我院住院病人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2,8(5):225.
[4]吴新民,叶铁虎,岳云,等.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4):245-248.
[5]凌艳.麻醉药品临床应用与管理[J].安徽医药,2005,9(4):294.
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第2篇
我院按照卫计委关于各医疗机构开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安全使用的自查通知要求,对全院涉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的相关科室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院使用的麻醉药品有:哌替啶(针、片)、芬太尼针、瑞芬太尼针、舒芬太尼针、吗啡缓释片、可待因片。我院使用的精神药品有:第一类精神药品:氯胺酮、麻黄素针(按麻醉药品进行管理);第二类精神药品:地西泮、艾司唑仑、咪达唑仑、阿普唑仑、苯巴比妥钠、氯硝西泮、地佐辛、曲马多、右佐匹克隆片等。
一、麻醉、精神药品出、入库管理
(一)麻醉药品的采购是通过具有麻醉药品经销资质的公司:德阳荣升药业购买,购买过程是按要求通过医疗机构印鉴卡系统在网上操作,符合规定。
(二)入库验收做到货到即验,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
(三)储存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册登记、专用处方即“五专”管理。医院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三级”管理,分为:药库管理、药房管理和临床科室管理。
(四)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发放到各小组应做到双人复核,双人验收,清点到最小包装,并签字。
二、医院按照有关规定,对本院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
三、麻醉药品的处方量:癌性疼痛和非癌性疼痛的处方量均符合规定要求。
四、医师在开具麻醉和精神药品电子处方的同时开具了手写处方,处方医生签名,配方和核对人员双签名。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存放符合要求。
五、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病人,建立相应的档案,档案中包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证明、患者和代办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六、我院麻醉、精神药品的贮存均按要求配备保险柜,有监控和防盗设施。
七、在临床科室的使用管理中,临床各科均有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交接班有记录,使用有详细的登记,做到使用批号可追溯,做到帐物相符。
本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本院2007年麻醉药品管理专用帐册为调查对象,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12月麻醉药品处方4 390张,统计药名、用法用量、用药天数、总用药量和用途等内容。
1.2 方法
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参考2005年版《中国药典》、第15版《新编药物学》以及药品使用说明书和临床应用的常规剂量,确定各药的DDD值,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及DUI,DUI>1,日处方量>DDD,反之,则<DDD。计算公式:DDDs=总用药量/DDD值,DUI=DDDs/用药总天数[1]。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麻醉性镇痛药主要集中在急诊科、肿瘤科、消化科、肝胆科、理疗科、呼吸科、泌尿外科、疼痛门诊等科室使用。其中,急诊科和手术患者使用较为突出。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分别为2 255,2 035患者,年龄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40~80岁中老年患者,癌症用药1 317人次,用于手术麻醉镇痛2 897张。
2.2 用药情况
共涉及麻醉性镇痛药7种,剂型3种,各药品处方基本情况(见表1),各药使用情况统计结果(见表2)。
3 讨论
由表1可见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5)应用较为突出达到30.8%;而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和盐酸吗啡注射液所占比例差不多分别是20.0%,20.2% ;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5 ms)和盐酸吗啡注射液主要用于手术麻醉镇痛大量使用;盐酸瑞芬太尼注射液则较少,只占0.3%;口服制剂只有硫酸吗啡控释片,占4%。由于本文统计的数据并没有把门诊用药和住院用药分开,所以主要在门诊应用的硫酸吗啡控释片和枸橼酸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比例优势没有体现出来。由表2可见,硫酸吗啡控释片、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5 mg)、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药频度较大,其DDDs值分别为1 848、1 352、879、865。由DUI值可知,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 mg)、枸橼酸芬太尼透皮贴剂的DUI<1;盐酸吗啡注射液,硫酸吗啡控释片、盐酸瑞芬太尼注射液的DUI>1,但<1.2,只有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5 mg)的DUI为2.99。上述几种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天数、总用药量和用途等内容能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哌替啶属于WHO列入不被推荐用于治疗癌痛的药物。理由是:①该药有效镇痛时间短,仅2~4 h,不适用于缓解慢性癌痛;②作用强度弱,镇痛作用只相当于吗啡的1/10~1/8;③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毒副反应大,长期使用易致蓄积中毒[2]。哌替啶在本院癌痛患者的止痛治疗中仍占有较高地位(20.0%),不尽合理,应逐步改变其应用结构。
吗啡是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第三阶梯标准止痛药[3],其用量是评价癌痛改善的重要指标。本院吗啡制剂有注射剂和控释片两种。随着医务人员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应用比例在逐渐增大,门诊处方能严格按照处方法的要求填写,但是但某些处方在用法、用量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药师们的细心纠正。
芬太尼有三种规格,主要应用的是0.5 mg(30.8%)和透皮贴剂,而0.1 mg(3.0%)规格的应用较少。芬太尼镇痛作用是吗啡75~125倍,作用迅速,作用时间短,具有稳定的心血管效应,副作用较轻,常用于复合全麻。芬太尼透皮帖剂能在72 h内持续、系统地释放芬太尼。该药虽然采用无创给药方式,具有给药方便、成瘾性小、毒副作用轻,且是控释制剂,止痛作用时间长,无首过效应等优点,更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但该药价格相对偏高。另外盐酸瑞芬太尼注射液起效迅速,药效消失快,由于起独特的药代动力学,更适用静脉输注平衡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
一个国家的吗啡消耗量是评价该国疼痛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让癌痛患者不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原则,通过实施“癌症三阶梯止痛疗法” [4]。随着人们对吗啡药物的进一步认识,患者用药应个体化,医生把握好吗啡“无极量”的特点,消除“恐瘾”心理,据症状及时安全有效的控制疼痛,真正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本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本院麻醉药品的管理和应用。方法统计2007年全院麻醉药品消耗量,并用DDDs分析其情况;以本院2007年麻醉药品管理专用帐册为调查对象,按使用用途分别统计麻醉药品的处方使用率。结果麻醉药品用量前三位是盐酸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结论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用药管理,使麻醉药品的使用更趋于安全、合理、有效。
关键词:麻醉药品,DDDs分析,药物利用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167-173.
[2]彭程,罗朝利.浅议关于癌症三阶梯止痛法.中国药物滥用防止杂志,2002:(1):36-39.
[3]孙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75.
我院麻醉、I类药品使用情况 第4篇
滨州市卫生局:
我院在2009-2011年度内,在麻醉、I类精神药品的购买、使用
和管理等环节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上级有关部门备案的有资质的公司进行麻醉、I类精神药品的购进、运输、和付款等。
在使用上述药品时,我院多次组织医院相关人员进行麻醉、I类
精神药品的有关法律法培训,培训人员全部取得合格证书。我院处方开具医师及调配药师都具有相应资格,并严格把握临床适应症,严格按规定进行药品的处方开具、调配、登记、保存和销毁等,实实在在为不少癌症病人、手术病人减轻了痛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管理上,医院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的管理小组,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制定了我院专门的相关管理制度。储存设施符合有关规定,设立专柜(加锁)储存,建立专用帐册,实行专人保管等“五专”管理,储藏房间并安装有摄录像机,我院无药品流失、遗失等事故发生。
总之,在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指导下,我们虽然在2009-2011年度
较好地完成了麻醉、I类药品的购买、使用和管理工作,可能还有不完善地方,争取在今后工作中,在原有的制度、措施等基础上,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保障我院麻醉、I类药品的购买、使用和管理等环节的安全,更好地为社会及患者服务。
阳信县人民医院
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第5篇
1 临床资料
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检索我院住院各临床及手术科室2011年麻醉药品的使用数据,内容包括各种麻醉药品的名称、规格、使用数量、使用频度等,采用WHO药物利用研究组(DURG)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作为麻醉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单位。同时分析DDDs、实际用药时间(AU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以DUI作为标准判断临床用药是否合理,若DUI≤1.00即为合理。
2 结 果
2.1 分布
2011年我院病区麻醉药品处方共计8361张,其中以手术止痛药芬太尼最多(34.98%),瑞芬太尼次之(28.99%)。见表1。
2.2 使用情况
芬太尼注射液(0.1mg)DUI>1,其他药物DUI≤1。见表2。
3 讨 论
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有一定的特点,从表2中可看出,在所用麻醉药品中,DDDs列第1位的为0.1mg的芬太尼注射液,且DUI>1。芬太尼注射液是经典的阿片受体激动剂,亲脂性强,起效快,其止痛作用为吗啡的100~180倍,是哌替啶的550~1000倍[1],且作用时间短(1~2h)、不良反应小,作为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在麻醉手术室中应用广泛;不仅用于麻醉前给药及诱导麻醉,还用于术前、术后及术中镇痛,是目前复合全身麻醉中常用的药物,且用药剂量大[2]。我院脑外科、骨科手术较多,所以芬太尼0.1mg主要作为麻醉手术室的辅助用药,通过麻醉前给药、手术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的方法,用于外科术中和术后镇痛。笔者认为0.1mg剂量偏小,建议引入0.5mg的芬太尼注射剂。
瑞芬太尼为芬太尼U型阿片类激动剂,在体内短时间内迅速达到血—脑平衡,起效迅速,镇痛作用强,剂量易控制,无蓄积、安全可靠,为临床麻醉高质量、高可控性提供了保障。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是复合麻醉的较理想用药。从表2中可见其DUI≤1,临床应用合理。芬太尼透皮贴剂生物利用度高、使用方便、止痛快且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且轻,是治疗中、重度癌痛较理想的癌症止痛药之一[3]。我院应用于临床的为5mg的芬太尼贴剂。哌替啶注射液为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临床主要用于外科、妇产科、术后疼痛,但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有中枢兴奋作用,长期应用会引起蓄积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焦虑、癫痫发作。故只适用于急性剧痛,对于慢性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不宜长期应用。
吗啡是强效类阿片类镇痛药,具有强效镇痛作用,对一切疼痛均有效。吗啡还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改善疼痛患者的紧张情绪,主要用于术后止痛及晚期癌痛。从表1中可见我院吗啡注射液主要用于手术及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与目前提倡的癌痛患者应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的耐受性决定给药剂量,且不受药典关于吗啡剂量的限制相符合。可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吗啡控释片在我院的使用日趋广泛,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属于一种新的药物控释剂型,其峰谷波动及个体差异均较小,每12小时服用一次即可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尤其在重度癌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我院临床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和耐受性对重度癌痛患者的用量有所提高。其DUI为0.75、0.76,用药频度较高,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可待因是弱阿片类药物,其镇痛效价为吗啡的1/12~1/16,镇痛效果达到一定程度后,增加药物剂量,其镇痛效果不再增强,但镇咳作用较强,因此临床上主要用于镇咳,而麻醉中应用较少。另外其临床剂量引起呼吸抑制、呕吐及产生依赖性的作用均较弱。从表1中可知,我院主要用于止咳。根据癌症三阶梯用药原则,应加大可待因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我院各科室麻醉药使用有鲜明的特点,麻醉手术室主要使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注射剂型,起效快,适合手术使用;哌替啶及吗啡注射剂主要用于外科;而肿瘤科患者多用口服和透皮吸收的控释和缓释剂型,可减少给药次数,且药效平稳,可提高患者依从性。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我院病区麻醉药品的使用,使广大手术患者、癌症患者及剧咳患者分别接受了安全有效地临床治疗,并使癌症患者的成瘾性降至最低,显著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用药基本合理。但今后在个体化给药方面,应注意监护使用止痛药的患者,密切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和身体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镇痛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2011年该院病区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检索2011年该院病区麻醉药品的临床使用数据,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其临床使用情况。结果 2011年我院病区麻醉药品处方共计8361张,其中以手术止痛药芬太尼最多(34.98%),瑞芬太尼次之(28.99%);芬太尼注射液(0.1mg)DUI>1,其他品种DUI≤1。结论 该院病区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在癌症患者应用麻醉药品方面总体符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麻醉药品,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钱之玉,何玲,席亮.药理学进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04-114.
[2]吴盈利,蔡淑女.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8(7):603-604.
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数据来源于我院2007年2009年药品出库数据。
1.2分析方法
(1)限定日剂量(DDD):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及药品说明书的主要临床用途确定;(2)用药频度(DDDs):药品的消耗量/DDD值,DDDs值越大,说明此类药物的使用频度越高。
2 结果
2.1我院麻醉药品共有7种,其中片剂2种,注射剂4种,贴剂1种。每年度的麻醉药品消耗总金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见表1.
2.2 2007年2009年各麻醉药品DDDs及排序见表2,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在各年度DDDs中始终居首位。
3 讨论
3.1随着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患者到医院接受治疗;近年来我院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提高较快,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在逐年增加;我院从2008年开始对全院医师进行麻醉药品法律法规和临床应用培训,使医生对麻醉药品的认识逐渐加深。上述诸因素使我院麻醉药品消耗总金额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表1中的合计数据反映了这一现状。
3.2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为强效麻醉性镇痛药,作用强度为吗啡的60~80倍,较哌替啶和吗啡迅速,维持时间短,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与氟哌利多合用可产生特殊的麻醉状态,与其他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药合用可减少麻醉药用量,且成瘾性较小,所以广泛应用于术前麻醉、呼吸机插管前、内镜检查前等方面。选用芬太尼注射液制成的自控镇痛泵(PCA)具有使用方便和镇痛效果好等特点,术后患者广泛使用。因此该药近3年来的DDDs一直位居首位,而且使用量逐年增加。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为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剂量容易控制和安全可靠等特点,因此用量呈逐年增大趋势。芬太尼贴剂剂型独特,使用方便,没有胃肠道反应,止痛效果良好,特别适用于进食困难、严重恶心或便秘的癌痛患者,维持时间长达72 h,成瘾性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较理想的癌症止痛药物之一[1]。但因价格因素,在我院用量不大。
3.3硫酸吗啡注射液是传统的剂型,多年来在临床主要用于手术麻醉、术前给药、心血管内科心肌梗死的患者,还用于部分癌症疼痛患者止痛。《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以及WHO提倡的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是让癌症患者无痛,而吗啡制剂剂量也不再受药典限制,使得吗啡制剂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由表2可见,吗啡制剂近2年在我院用量的逐年增加反映了这种情况。硫酸吗啡缓释片释药曲线平稳,峰谷比值低,每12 h口服1次,可有效控制疼痛,且成瘾性小于注射剂,适当服用可避免产生精神或身体依赖性。90%以上的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可消除疼痛[2]。因为注射用药易造成患者损伤和成瘾,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强调癌症疼痛应无创给药。所以硫酸吗啡缓释片作用优于硫酸吗啡注射液,表2中2007年2009年我院硫酸吗啡缓释片DDDs值均为第2位,说明我院硫酸吗啡缓释片用药趋于稳定状态。
3.4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然而其止痛作用维持时间短(3 h~4 h),镇痛作用相当于吗啡的1/10~1/8,且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清除半衰期(T1/2)长,长期使用易蓄积中毒,对神经系统和肾脏具有毒性作用。此外采用肌内注射给药可引起局部发炎,反复使用可造成肌肉组织重度纤维化[3],故不宜用于慢性癌症疼痛或慢性非癌症疼痛的治疗。虽然有少数医师由于长期用药习惯和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价格优势仍将其作为晚期癌症患者镇痛常规用药,但由于上述诸多因素该类药品的使用数量在减少。表2中该药呈现出明显的负增长趋势。
3.5磷酸可待因属弱阿片类药,直接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止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其作用强度约为吗啡的1/4;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12~1/7,强于一般解热镇痛药。其镇静、呼吸抑制、便秘、耐受性及成瘾性等作用均较吗啡弱[4]。由表1、表2可以看出此药品在各年度的用药金额及DDDs排位较后,用药量很少。可待因是三阶梯治疗中度疼痛首选的弱阿片类代表药物,且符合无创给药的原则,与其他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应用,对疼痛治疗能起到较好的效果[5]。因此医师尚需提高对可待因片在止痛方案中应用的认识,扩大其应用范围,避免药物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基本合理,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医院需继续加强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的培训,改变麻醉药品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医师应正确理解和把握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及注意具体细节,进一步解除阿片类药物“成瘾恐惧症”思想的束缚,有调查显示:慢性癌痛患者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成瘾性发生率约为3/10 000,属于低发生率[6]。因此在贯彻国家麻醉药品供应管理政策的同时,应充分保证阿片类药物的合法医疗需求,为癌痛患者获取止痛药提供方便,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查房中积极发挥药学专业优势,紧密协同临床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不断促进麻醉药品合理、安全使用。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近3年来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7年—2009年麻醉药品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麻醉药品的消耗金额逐年增长,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用药频度居首位。结论 医院要继续加强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的培训,改变麻醉药品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临床药师要积极发挥药学专业优势,紧密协同临床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确保麻醉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
关键词:麻醉药品,用药频度,统计分析,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李汝敏,郭彦伟,吴建有.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癌痛临床观察[J].肿瘤防治杂志,2003,10(8):874-875.
[2]徐国柱.硫酸吗啡缓释片对晚期癌痛病人效果临床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5,11(20):97-99.
[3]陈卫兵,刘艳兵,石娟,等.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事,2001,15(2):132.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27.
[5]赵迎宾,张小林,孟玲.2005~2007年我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5):574-575.
我院麻醉药品用药情况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统计我院2012年1—12月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表和用药数量表及麻醉药品用药结构及用量。
2 结果
吗啡缓释片用量居首位, 近 1年用药量成倍增长。芬太尼注射液用量增幅较大。总用药量依次为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舒芬太尼注射液、可待因片, 手术镇痛主要使用芬太尼注射液、舒芬太尼注射液。癌痛主要使用吗啡缓释片。哌替啶注射液主要应用于其他类型的镇痛;吗啡缓释片主要用于癌痛患者;吗啡注射液有少量用于癌痛止痛;可待因片主要用于镇咳使用;芬太尼注射液、舒芬太尼注射液全部于手术前、中、后使用 (见表1) 。
注:其他:创、烧伤剧痛、人工冬眠、结石痛、分娩痛、慢性中重度疼痛、术后痛、镇咳等
3 讨论
3.1 吗啡
吗啡镇痛作用虽然较强, 但易产生耐受性, 因此长期使用的患者应据个体差异调整剂量, 对慢性晚期癌痛无极量限制, 使用剂量应以癌症无痛为目标[2]。吗啡注射液在我院癌痛患者的用量较少, 因为部分患者不能口服或消化道症状多的癌痛患者选择了芬太尼透皮贴镇痛, 使用基本合理。吗啡缓释片具有患者依从性好、起效快、口服次数少等特点, 在癌痛患者治疗中, 用量居首位,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应特别强调, 应定时服药, 对镇痛效果不理想时, 只需增加剂量而不增加用药次数, 应整片吞服。
3.2 哌替啶
为人工合成类镇痛药, 药理作用与吗啡相似, 具有镇痛、镇静作用。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1/8, 维持时间较短, 约2~4h;慢性重度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不宜长期使用, 呼吸抑制作用弱于吗啡, 代谢产物具有中枢神经毒性和肾毒性, 且t1/2长, 长期连续使用易致蓄积中毒, 耐受性和致药物依赖程度比吗啡轻。呼吸抑制作用弱于吗啡, 适用于手术后疼痛、创伤性疼痛、麻醉前用药, 或局麻与静吸复合麻醉辅助用药等。我院哌替啶注射液用量的94%不用于癌痛治疗, 属合理使用。慢性癌痛患者选择镇痛药时应首选口服或贴剂如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 次选吗啡注射液, 不宜选哌替啶注射液。
3.3 可待因
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12~1/7, 持续时间与吗啡相似, 为中度疼痛止痛的代表性药物, 尤适用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我院可待因片剂大多作为镇咳剂使用, 中度疼痛止痛选择曲马多注射液, 使用基本合理。
3.4 芬太尼类
芬太尼为强效镇痛药, 镇痛作用为吗啡的75~125倍, 具有作用迅速、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主要用于各种手术前、中、后的镇痛, 因此芬太尼注射液的用量可间接反映我院手术量的增长趋势。舒芬太尼镇痛作用较芬太尼强, 作用持续时间约为芬太尼的 2倍, 主要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 并可小量替代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2种麻醉药品使用合理。
通过调查发现我院麻醉药品用量逐渐上升, 与就诊患者及手术量的逐年增多, 及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等因素是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随着我院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预麻醉药品的用量逐年增加是必然趋势。但在应用当中还存在选药不合理现象, 说明医生对麻醉药品的认识还不足。因此, 应从适应证、应用原则、使用方法、慎用及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几方面加强对麻醉药品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指导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合理使用麻醉药品, 保证麻醉药品安全、有效、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S].2005-11-01.
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第8篇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门诊麻醉药品处方, 对患者年龄、性别、科室、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每日用量、总用量及用药天数等进行统计。
1.2 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DD) ”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 计算出各药年用药频度 (DDDs) =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 药物利用指数 (DUI) =DDDs/该药用药总天数, 总用药量=药品规格×该药片 (支) 数, 各药品的DDD值参照《新编药物学》 (第16版) 及药品说明书而定。当DUI>l, 用药有不合理倾向;反之DUI则≤1, 用药合理[2]。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9年门诊麻醉药品处方共计1758张, 其中男1025人次, 占处方总量的58.3%, 女性733人次, 占处方总量的41.7%。患者年龄11~95岁, 各年龄段处方情况详见表1。
2.2 用药品种及处方分布
1758张处方中, 盐酸布桂嗪片60张 (占3.41%) , 盐酸布桂嗪注射液253张 (占14.39%) , 4.2 mg芬太尼透皮贴剂115张 (占6.54%) , 8.4 mg芬太尼透皮贴剂144张 (占8.19%) , 阿桔片189张 (占10.75%) , 磷酸可待因片44张 (占2.50%) , 硫酸吗啡缓释片344张 (占19.57%) ,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371张 (占21.10%) , 盐酸吗啡缓释片25张 (占1.42%) , 盐酸吗啡注射液97张 (占5.52%) ,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116张 (占6.60%) 。
2.3 各种麻醉药品使用情况
统计全年麻醉药品使用总量, 根据DDD值, 运用公式计算出11种麻醉药品的DDDs和DUI值, 结果详见表2。
3讨论
3.1 患者年龄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 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70岁之间, 占总处方量的71.56%, 尤以50~70岁为主。这与大多数用药患者是中老年癌性疼痛患者有关。18岁以下儿童使用麻醉药品的只有3例, 为急诊患者使用阿桔片和可待因片用于镇咳。50岁以上患者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量在同年龄段患者中分列第一、第二, 主要是因为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 需要长期使用口服麻醉镇痛药以缓解疼痛。
3.2 用药情况分析
全部11个品种的麻醉药品, 包括口服、注射及贴剂三种给药途径。处方数排名前四位的分别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布桂嗪注射液和阿桔片。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科室使用情况主要集中在肿瘤科和放疗科, 多为中 (重) 度癌痛患者长期使用;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科室使用情况主要集中在急诊科, 主要用于急性剧烈疼痛的短期治疗;阿桔片科室使用情况主要集中在肿瘤科和急诊科, 主要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有痰的咳嗽和肺癌引起的咳嗽。
3.3 药品对比分析
从用药量可以看出, 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两种口服控缓释制剂的使用量居11种药品前列;其次是芬太尼透皮贴剂;三种注射镇痛药使用量从多到少排序依次是布桂嗪、哌替啶、吗啡。布桂嗪为中等强度镇痛药, 为速效镇痛药, 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 皮下注射后10 min起效, 20 min作用达高峰, 持续3~6 h。哌替啶为人工合成阿片类镇痛药, 镇痛作用相当于吗啡的1/10~1/8, 肌肉注射后10 min即出现镇痛作用, 持续2~4 h。吗啡为强阿片类镇痛药, 皮下注射30 min后即可吸收60%[3], 因此布桂嗪在麻醉镇痛的注射剂中最常使用, 在于它起效迅速, 持续时间长。这也符合WHO癌症疼痛三阶治疗的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和按阶梯给药原则。
由表2的DUI值可以看出, 盐酸布桂嗪注射液、阿桔片、磷酸可待因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盐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等DUI均<1, 使用基本合理。盐酸布桂嗪片、芬太尼透皮贴剂DUI>l, 有不合理使用倾向, 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对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 在用药剂量和次数上放宽, 晚期癌症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 无极量限制, 依据个体的耐受程度决定用药剂量。药师遵照医师处方开具的用法用量计算使用天数, 只要在规定允许范围内就予以调配处方;②我院为全军肿瘤中心, 每年前来就诊的癌症患者很多, 大多数患者皆为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医师会依据患者要求开药, 在规定允许的天数内, 加大处方的用法用量, 而对患者另行交代实际的用法用量, 这也造成了不合理现象的产生;③处方医师对贴剂的使用方法和用法用量了解不够, 偶有超剂量情况, 非专科医师开具处方时, 有时会出现每48 h或36 h使用一贴或两贴的情况;④由于患者对麻醉性镇痛药疗效期望值高, 当目前给药剂量无法满足患者本人镇痛需求时, 往往会自行加大给药剂量或给药频次, 这种情况直接造成了用药趋于不合理现象的产生。
综上所诉, 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今后工作重点要在继续严格按照法规要求加强管理的同时, 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和患者的宣教, 力求使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更加合理, 减少药物依赖, 严防药物滥用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 (第1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71.
[2]魏然.麻醉药品用药分析.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9, 25 (4) :369-370.
某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第9篇
关键词:麻醉药品,合理用药,癌症三阶梯止痛
麻醉药品是指具有依赖性潜力, 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容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能成瘾癖的药品, 属于国家特殊管理的药品[1]。麻醉药品在癌性疼痛及非癌性慢性疼痛的镇痛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临床上无可取代的镇痛药。为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 现对我院2008至2010年所有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为临床上安全、合理地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我院麻醉药品专用帐册和麻醉药品专用处方登记册。我院共有麻醉药品8种, 其中注射剂5种, 片剂3种, 分别统计每种药品的药名、规格、用法、用量和用药总天数。
1.2 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 (DDD) 值作为药品使用的测定单位, DDD值参照第16版《新编药物学》[2]及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常规用量确定。通过用药频度 (DDDs) 和药物利用指数 (DUI) 分析用药情况。DDDs=药品总量/DDD, DDDs越大说明药品的使用频率越高, DUI=DDDs/用药天数, DUI越接近1表明药物使用量越合理[3]。
2 结果
2.1 麻醉药品用药总量、用药总天数、DDD、DDDs、DUI值
见表1。从DDDs值看, 我院麻醉药品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吗啡片。从DUI值看, 舒芬太尼注射液, 吗啡片, 吗啡注射液的DUI值明显偏小, 说明用药较保守, 其他品种药物使用量基本合理。
2.2 各年度麻醉药品使用数量的统计
见表2。从用量上看, 我院芬太尼注射液, 注射用瑞芬太尼用量逐年下降, 其他品种用量逐年增加。
2.3 各麻醉药品适应证使用情况统计
见表3。从表3看, 我院可待因片主要用于癌症止痛, 吗啡制剂主要用于癌症及心肌梗死止痛, 哌替啶注射液应用范围较广, 舒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注射用瑞芬太尼作为麻醉性镇痛药主要用应于手术中。
3 讨论
3.1舒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注射用瑞芬太尼作为麻醉性镇痛药主要用于全麻诱导和全麻中持续镇痛给药, 既镇痛泵作用。由于瑞芬太尼价格偏高, 在医保中属于自费品种, 用量逐年下降。芬太尼镇痛作用是吗啡的60~80倍, 作用迅速, 但维持时间短, 适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 是目前复合全麻中常用的药物。舒芬太尼尽管在我国上市较晚, 但发展势头迅猛, 作为一种特异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 对μ受体的亲和力比芬太尼强7~10倍, 镇痛效果比芬太尼强好几倍, 而且有良好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性, 可同时保证足够的心肌供氧[4], 因此临床用量逐年增长, 而使得芬太尼用量逐年下降。但医保单病种收费政策的出台, 使用舒芬太尼, 应注意控制治疗成本。
3.2哌替啶注射液为强效痛镇药, 在我院使用频率最高, 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反, 全球的哌替啶消耗量呈下降趋势。我院哌替啶注射液有16.3%用于癌症镇痛, 说明我院有的医师临床上习惯使用哌替啶注射液给癌症患者缓解疼痛, 把其当作首选药, 也有的医师因为哌替啶注射液价格相对便宜或者经济条件差的癌症患者坚持要使用, 这都属于不合理应用。WHO已明确提出哌替啶不适于中、重度慢性癌痛的治疗, 将其列为癌痛治疗不推荐用药。哌替啶的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10~1/8, 但有明显毒副作用, 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消除半衰期长, 易蓄积导致神经毒性和肾毒性, 长期应用可产生震颤、抽搐、肌肉痉挛、癫痫大发作等神经毒性且不被纳洛酮所拮抗。哌替啶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血压下降, 增加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哌替啶只能用于短时的急性剧痛, 如创伤性疼痛、内脏绞痛及术后镇痛。因此, 在本院要加强宣传和培训, 如何合理使用哌替啶应该引起广大医师的重视。
3.3磷酸可待因片为弱阿片类药物, 为吗啡的甲基衍生物, 其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1/7, 但依赖性等毒副作用只是吗啡的1/6, 是三阶梯癌症治疗中的第二阶梯止痛药品中较为理想的镇痛药, 应主要用于镇痛而非镇咳, 在我院的使用比较规范。可待因片用量的逐年增加同时说明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逐年增多。但是可待因片作为中度癌痛止痛药时, 我院医师很少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大量研究证实, 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可增加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 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因此, 建议我院医师在使用可待因片作为镇痛药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3.4吗啡为纯粹的阿片类药物, 有强大的镇痛作用, 适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 如严重创伤、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的止痛及晚期癌症等疼痛, 是控制癌症疼痛非常有效的一个药物, 故WHO把吗啡的消耗量作为评价改善癌症疼痛状况的指标。我院吗啡的使用存在两方面不合理用药: (1) 吗啡注射液有44.3%用于癌痛治疗;根据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 癌症患者止痛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如口服, 口服给药相对于注射给药更不容易产生精神依赖性或身体依赖性。 (2) 吗啡片使用频率及用量大大多于吗啡缓释片。吗啡口服后由胃肠道黏膜吸收, 普通片剂仅能维持2~4小时, 而缓释制剂可延长镇痛时间, 只需每12h给药1次。我院的吗啡缓释片为重庆西南药业的“美菲康”, 而北京萌蒂的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是卫生部推荐治疗重度疼痛的首选用药, 其镇痛作用强, 采用控释剂型, 按时口服给药, 可避免出现过高的血药浓度峰值, 并且使血液中的活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 既保证了理想止痛效果, 又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建议本院医师对于晚期癌痛患者使用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作为控制癌痛的首选药。对癌痛患者使用吗啡控释片时剂量不封顶, 不受药典中关于吗啡极量的限制, 12小时给药1次, 若不能缓解疼痛, 应逐渐增加剂量直到疼痛缓解而又无明显不良反应, 即个体化给药, 非增加给药次数, 坚持按时足剂量给药, 让癌症患者无痛, 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这点也应引起广大医师的重视。另外重度疼痛, 选吗啡同时也应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增强镇痛效果, 减少吗啡的用量, 降低可能发生的成瘾性, 限制药物的滥用。
综上所述, 麻醉药品的使用应严格依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对癌症患者麻醉药品的临床使用尽量遵循口服、按时、按阶梯给药, 用药剂量个体化原则。在剂型种类上, 建议还应考虑其他品种, 如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其具有起效迅速、持久高效、安全方便的镇痛特点, 成为全球麻醉药品消耗量增长较快的品种。还有芬太尼透皮贴剂, 其作用时间长达72小时, 止痛效果与口服控释吗啡无差异, 适用于进食困难, 有严重胃肠道反应及便秘的癌症患者[5]。其他的吗啡直肠栓剂、芬太尼粘膜含剂等, 新剂型及新品种的应用, 不仅更实用, 更方便, 丰富了三阶梯止痛方案的用药选择, 同时也降低了药物滥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江海燕.药事管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234.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71.
[3]Fleisher LA, PastemakLR, Lvles A.A novel index of elevated riskof inpatient hospital adm ission immediately following outpatient surgery[J].Arch Surg, 2007, 142 (3) :263-268.
[4]赵佩彩.我院2006年~2008年阿片类药品用药分析[J].首都医药, 2009, 8 (16) :53.
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