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明史列传卷四十二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明史列传卷四十二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翻译(精选6篇)

明史列传卷四十二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第1篇

《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①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②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③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fei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处仲:王敦的字。②平子:王澄的字。③疢(chèn):病。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重其忠亮 重:敬重 B.事觉,来谢 谢:感谢

C.种菜自赡 赡:供养 D.以强陵弱 陵:欺侮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宗庾廞尝因酒忤澄 因遣掐其鼻

B.汝辈何敢妄动 卿欲何言

C .乃留屯沌口 乃逆折舒

D.古之狂也直 舜置敢谏之鼓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粗略懂得了为人治学的要旨;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B.郭舒认为,自己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C.郭舒在王澄的手下曾先后担任领军校尉、别驾、顺阳太守;后来又受到王敦的征召,历任参军、从事中郎及武昌太守等职。

D.王敦的手下强占了武昌百姓的`菜地,引起百姓的不满,后来王敦让手下退还了土地,人们知道原委后,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晏 子 称 君 曰其 可 臣 献 其 否 以 成 其 可 是 以 舒 等 不 敢 不 言

20.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4分)

②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3分)

参考答案

16.B 17.D 18.C

19.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3分)

20.①(郭舒)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

人仗义。(4分。“坐”“系”“义”各1分,大意1分。)

②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

怀恨在心。(3分。“厚”“衔”各1分,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郭舒,字稚行。他年幼的时候请求母亲让他拜师求学,学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宗族人都称他会是后起之秀,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王澄听说了郭舒的声名,征召他担任别驾。王澄整天痛饮,不把政务放在心上。郭舒经常直言劝谏他。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郭舒又劝王澄修养德行,树立威望,保全州境。王澄虽然没有听从郭舒的劝告,但是敬重他的忠诚坚贞。荆州当地的读书人宗庾廞曾经因为饮酒得罪了王澄,王澄发怒,命令手下人棒打宗庾廞。郭舒神色严厉地对王澄的手下说:“使君喝得太多了,你们这些人怎么敢胡乱行动!”王澄发怒说:“别驾发狂了吗?诓骗说我醉了!”于是让人掐他的鼻子,烫他的眉头,郭舒跪着承受。王澄的怒气稍稍缓解,而宗庾廞也就免于处罚。

王澄失败奔逃的时候,想带郭舒渡江向东撤退,郭舒说:“我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却令使君奔逃,我不忍心渡江。”于是留守在沌口,在湖泽里采集野生的稻子养活自己。乡下人偷吃了郭舒的牛,事情被发觉,偷牛的人来谢罪。郭舒说:“你饿了,所以才吃我的牛,剩下的肉可以与我一起吃。”世人因此佩服他宽宏的度量。

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到这时候,王澄又调郭舒担任顺阳太守,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郭舒逃走免于灾难。

王敦征召郭舒担任参军,又转任从事中郎。王敦谋划造反,郭舒劝谏他,王敦没有听从,就派郭舒驻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曾请求把武昌城西的土地设为营地,太守乐凯对王敦说:“老百姓很久以前就买了这块地,种菜供养自己,不应该夺走他们的土地。”王敦大怒说:“我王处仲不来湖北,会有武昌这个地方吗?人们说这就是我的土地!”乐凯畏惧,不敢说话。郭舒说:“请您听我一句话。”王敦说:“王澄因为你得了狂病,所以掐你的鼻子,烫你的眉头,你旧病复发了吧!”郭舒说:“古代的狂就是正直。从前尧立下让人进谏的木牌,舜设置让人进谏的鼓,这以后就不会有冤枉无辜和放纵有罪的事情了。您能超过尧舜吗?竟然阻止我,不让我说话,您怎么跟古人相差那么远!”王敦说:“你想说什么?”郭舒说:“缪坦可以说是个小人,迷惑贻误视听,夺走别人的私地,以强欺弱。晏子说:国君说可行,臣子说不行,这样才能成就国君的可行,因此我等不敢不说。’”王敦就让缪坦归还了土地。人们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王敦敬重郭舒公正诚信,赐予变得丰厚,多次到郭舒家拜访,上表推荐郭舒担任梁州刺史。

明史列传卷四十二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第2篇

以内的地区。③蟥:huang,人名;④偫:zhi,积储;储备。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B.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C.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D,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部是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管理兵工建设及外交礼仪之事,六部之一,长官为工

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B.皇太子是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人,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朝廷的东宫,而诸

侯王或藩王的继承人称为世子。

C.锦衣卫,明朝务机构。皇帝为加强统治,特授刑狱、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

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D.圣旨是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也是帝王权力的`象征。其材料考究,图案富丽,

两端有银色飞龙作为防伪标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本为官以后,敢作敢为,他曾任工部左侍郎,后因犯错免官,但仍让他为官吏办

事。不久官复原职又因事被弹劾。改任后,他善于揪出坏人,太子在他疾病发作时

还赏赐给他钱物。

B.张本敢于谏言,不畏权贵。被仁宗召见时,谈论时政得失,请求严整武备。皇上采纳了建议,并把他留在了兵部。蔡信要求征取军匠家属隶属于锦衣卫,遭到他的拒绝。

C.张本效忠朝廷,细心多谋。在征讨汉庶人时,负责处理军饷,后受命安抚汉庶人部众,并登记其余党。晋王济熿因行为不法被削夺封爵,张本建议将他的护卫军派到边镇。

D.张本廉洁刚介,为人严厉。他登记朱高煦党羽时,胁从者大多未能免罪。成祖宴请近臣,其他人的桌子上都摆有一件银器,并赐给各人,只有张本因自称“穷张”只得到一个陶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还以军政久敝、奸人用贷脱籍,而援平民实伍,言于帝,择廷臣三出厘正之。(5分)

(2)帝以军士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 (5分)

参考答案

4.D(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皇太子监国”“刑部右侍郎”“太子”等专有名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正确断句应为“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5.A(A项“管理兵工建设及外交礼仪之事”一句有误,意为“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6.C(C项“张本建议将他的护卫军派到边镇”理解分析有误,据“本奉圣旨散其护卫军于边镇”可知, 张本奉命将他的护卫军分派到各个边镇。)

7.(1)回来后,他把军队政务长久衰落、奸邪之人通过纳贿架空户籍,拉来平民充实军伍的情况报告了皇上,皇上挑选廷臣多次出面,改正这些问题。(译出大意给2分;“敝”“脱籍”“厘正”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皇上认为军士生活艰难,不让减,其他的交大臣们在廷上讨论。张本等人反对,此事才作罢。(译出大意给2分;“以”“听”“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张本,字致中,东阿人。永乐四年(1406),他被征召为工部左侍郎。后来因犯有过失被免官,但仍让他为官吏办事。第二年五月给他复官。不久他因在奏章中署官衔时误左为右,被给事中弹劾。皇上命改任他为本部右侍郎。而宽恕了他的罪过。七年(1409),皇太子监国,上奏任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善于揪出坏人,奉命总督北河运输时,亲自巡视,订立制度,使舟行无阻。正值他疾病发作,太子赐给他狐裘冠帽和钞币,派医生驰往为他看病。十九年(1421),皇太子将北征,命张本和王彰分别前往南北两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监督有关官员造车挽运。第二年即命张本总督北征粮饷。

仁宗即位后,他被任为南京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事务。他被召见时,谈论时政得失,并请求严整武备。皇上赞赏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把他留在了兵部。

宣德初年,工部侍郎蔡信请求征取军匠家属隶属于锦衣卫。张本说:“军匠二万六千人,分属于二百四十五个卫所,作为军匠的人暂且每家役使一丁。如果全部把他们征来,每家按三四丁计算,为数将近十万。这样则不但军伍缺少,而且人情惊骇,不可。”皇上称赞张本的意见。

征讨汉庶人时,张本随从,处理军饷。汉庶人就擒后,张本受命安抚他的部众,并登记其余党。回来后,他将军队政务长久衰落、奸邪之人通过纳贿得以架空户籍,而把平民拉来充实军伍的情况报告了皇上,皇上挑选廷臣多次出面,改正这些问题。当时马匹大量繁衍,畿内军民被畜牧所困,张本请求安排到山东、河南、大名等府分别牧养。山东、河南养马自此而始。晋王济熿因行为不法被削夺封爵,张本奉命将他的护卫军分派到各个边镇。

宣德四年(1429),张本兼任太子宾客。户部因官田租税减少,开支用度不能补给,请削减外官的俸禄和生员军士的月给。皇上认为军士生活艰难,不让减,其他的交大臣们在廷上讨论。张本等人反对,此事才作罢。阳武侯薛禄修筑独石等戍城池成功,张本前往谋划守御事宜。回来后他作了汇报,很合皇上旨意,命他兼掌户部事务。张本担心边防储粮不足,而各边地连年丰收,便请拿出丝麻布帛输运到边疆以换取粮食,多的三、四十万石,少的也有十万石,边粮储备顿时充实起来。

宣德六年,张本病逝。赐给丧资三万缗,葬祭很丰厚。

明史列传卷四十二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第3篇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帝语方宾曰:“是真国家耳目臣矣。”

十六年超迁山西按察使,纠治贪浊不少贷。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还则屏驺从,亲入山谷抚谕。盗皆感泣,复为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粟给山海军,辰统山西民辇任。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辰曰:“山西民贫而悍,急之恐生变。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用其言,卒无逋者。丁内艰归,军民诣御史乞留。御史以闻,服阕还旧任。

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面官。辰往四川、贵州、云南,悉奏罢其不职者。云南布政使周璟居妻丧,继娶。辰劾其有伤风教,璟坐免。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或议自大名开渠,引诸水通卫河,利灌输。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迁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饷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挠令,劾之,事以办。八年得风疾,告归。明年卒。

郑辰为人重义轻财。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命辰往廉之

廉:查访

B.纠治贪浊不少贷

贷:宽恕

C.急之恐生变

急:焦急

D.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

寝:停止

解析 急:使焦急,逼迫。

答案 C

5.以下句子中,全能表明郑辰“为百姓着想”的一组是(3分)( )

①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

②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

③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

④悉奏罢其不职者

⑤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

⑥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解析 ①表明郑辰查访谷庶人不轨,④表明郑辰秉公执法,⑤表明郑辰友爱兄弟。

答案 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辰深得皇帝赞赏,称他为“国家耳目臣”。他曾奉皇命调查江西安福民告发的谋逆案以及谷庶人图谋不轨案。

B.郑辰对有问题的官员处置严厉。担任山西按察使时,他对*官严惩不贷。英宗时,奉命前往地方考核官员,奏罢全部失职官吏。

C.郑辰对官员要求近于苛刻无情。云南布政使周璟妻子死后,续娶本是人之常情,但他却弹劾他有伤风化,让他丢了官。

D.郑辰为人重义轻财,不计嫌怨。虽与同僚发生过言语冲突,但在同僚死后,仍为他治丧,出资送他的妻儿返乡。

解析 “周璟妻子死后,续娶本是人之常情”错。周璟是在妻丧期间续娶,这是违背礼制的,属犯罪。

答案 C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5分)

(2)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5分)

答案

(1)有流言说役夫*谤朝廷,恐怕发生变故,朝廷命郑辰前往调查。(蜚语,流言;谤讪,*谤;变,变故;验,调查。各1分,通畅1分)

(2)奉命赈济南畿、河南的饥荒。当时黄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堤防。(振通赈,赈济;河,黄河;伺便,趁便;塞,堤防。各1分,通畅1分)

参考译文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1406)中进士,后被授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的百姓报告有人谋逆,朝廷命郑辰前往查访,全部查清诬告的情况。福建外番杀人,又命郑辰前往。郑辰只将首恶治罪,其他的都释放了。皇帝下诏在南京建报恩寺,役使囚犯上万人。有流言说役夫*谤朝廷,恐怕发生变故,朝廷命郑辰前往调查。谣言不合事实,没有一人获罪。谷庶人图谋不轨,又命郑辰察访,郑辰全部查清了他的情况。皇上对方宾说:“他真是国家耳目之臣啊!”

十六年(1418),他被破格提升为山西按察使,调查惩治贪污者,没有丝毫宽恕。潞州盗贼兴起,有关官员上报说有反叛,朝廷下令发兵去讨伐。郑辰正因为有事回京师朝见,上奏说:“这是百姓苦于徭役而已,请不要发兵。”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他回去时则屏去骑马的侍从,亲自入山谷中进行安抚晓喻。盗贼都感动而泣,重做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运粮食给山海关驻军,郑辰统领山西百姓用车运粮,完成差役。百姓很辛苦,多有拖欠和损耗,蔚绶命令就在山海关借贷偿还。郑辰说:“山西百姓贫穷而且凶悍,逼急了恐怕会生变。不如先缓一下,让他们自通有无。”他的意见被采纳,终于没有拖欠的。遭母丧归家时,军民都前往御史处乞请把他留下。御史上报朝廷,郑辰守孝期满后,回到旧任。

英宗即位后,分派大臣考察天下地方官。郑辰前往四川、贵州、云南,全部上奏罢免了不称职的人。云南布政使周璟在妻丧期间续娶,郑辰弹劾他有伤风化,周璟因此事被免去职位。正统二年(1437),他奉命赈济南畿、河南饥荒。当时黄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堤防。有人建议从大名开渠,引各河的水流入卫河,以利于灌溉运输。郑辰说这样会劳民,不便利,此事就停止了。后他升任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运粮食到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阻挠命令,郑辰弹劾他,事情得以办妥。八年,他患风疾,告病归家。第二年去世。

明史列传卷四十二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第4篇

A.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 为:向,对

B.九江当湖冲,最要害 冲:通行的大路,重要的地方

C.于是密疏白其状 状:面貌

D.我往南京,汝当扈驾 扈:随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孙燧能积极应对宁王朱宸濠的反叛阴谋的`一组是:

①燧念讼言于朝无益,乃托御他寇预为备

②请复饶、抚二州兵备,不得复,则请敕湖东分巡兼理之

③逵劝燧先发后闻,燧曰:奈何予贼以名,且需之。

④密疏白其状,且言宸濠必反

⑤宸濠素所蓄贼凌十一、吴十三、闵念四等出没鄱阳湖,燧与逵谋捕之

⑥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请出诏示我。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燧不贪生怕死。正德十年他被任命为江西巡抚,是到图谋叛乱的宁王朱宸濠的地盘里任职。接到任命后,他并没有设法推脱,只是叹息说:这下只能不顾生死了。

B.孙燧积极防备朱宸濠的叛乱图谋。他先后修筑了进贤、南康、瑞州的城防,分化了建昌盗贼的势力,建议朝廷命令湖东分巡兼管饶、抚二州,建议加强九江兵备和九江道的职权。

C.孙燧不接受朱宸濠的贿赂。朱宸濠发现孙燧在对付他,便一面派人贿赂朝中幸臣,企图笼络孙燧,一面向孙燧赠送枣子、梨子等当地特产蔬果,以示好意。但孙燧笑着推却了这些馈赠。

D.孙燧忠贞不屈。正德十四年六月,朱宸濠悍然反叛,并胁迫孙燧随他一起反叛。孙燧坚决不从,怒骂朱宸濠。副使许逵挺身保护孙燧。孙燧、许逵遂一同被缚,遭杀害。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

译文

(2)汝速死耳。天无二日,吾岂从汝为逆哉!

明史列传卷四十二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第5篇

魏忠贤,肃宁人。少无赖,与群恶少博,少胜,为所苦,恚而自宫,变姓名曰李进忠。其后乃复姓,赐名忠贤云。忠贤自万历中选入宫,隶太监孙暹,夤缘入甲字库,又求为皇长孙母王才人典膳,谄事魏朝。朝数称忠贤于安,安亦善遇之。长孙乳媪曰客氏,素私侍朝,所谓对食者也。及忠贤入,又通焉。客氏遂薄朝而爱忠贤,两人深相结。

光宗崩,长孙嗣立,是为熹宗。忠贤、客氏并有宠。未逾月,封客氏奉圣夫人,荫其子侯国兴、弟客光先及忠贤兄钊俱锦衣千户。忠贤寻自惜薪司迁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忠贤不识字,例不当入司礼,以客氏故,得之。

天启元年诏赐客氏香火田,叙忠贤治皇祖陵功。御史王心一谏,不听。及帝大婚,御史毕佐周、刘兰请遣客氏出外,大学士刘一燝亦言之。帝恋恋不忍舍,曰:“皇后幼,赖媪保护,俟皇祖大葬议之。”忠贤专客氏,逐魏朝。又忌王安持正,谋杀之,尽斥安名下诸阉。客氏淫而狠。

忠贤不知书,颇强记,猜忍阴毒,好谀。帝深信任此两人,两人势益张,用司礼临王体乾及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为羽翼,宫中人莫敢忤。既而客氏出,复召入。御史周宗建、侍郎陈邦瞻、御史马鸣起、给事中侯震唠先后力诤,俱被诘责。给事中倪思辉、殊钦相、王心一复言之,并谪外,尚未指及忠贤也。忠贤乃劝帝选武阉、炼火器为内操,密结大学士沈纮为援。又日引帝为倡优声伎,狗马射猎。刑部主事刘宗周首劾之,帝大怒,赖大学士叶向高救免。

初,神宗在位久,怠于政事,章奏多不省。廷臣渐立门户,以危言激论相尚,国本之争,指斥营禁。宰辅大臣为言者所弹击,辄引疾避去。吏部郎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海内士大夫多附之,“东林”之名自是始。及忠贤势成,其党果谋倚之以倾东林。

(节选自《明史魏忠贤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恚而自宫

恚:怨恨

B.及忠贤人,又通焉

通:勾结。

C.尽斥安名下诸阉

斥:斥责。

D.章奏多不省

省:审阅。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后乃复姓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安亦善遇之

蚓无爪牙之利

C.朝数称忠贤于安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D.宰辅大臣为言者所弹击

既自以心为形役

【小题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忠贤不识字,例不当入司礼,以客氏故,得之。(4分)

(2)

及忠贤势成,其党果谋倚之以倾东林。(4分)

【小题4】魏忠贤不识字,为何在宫中能“如鱼得水”?(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1)魏忠贤不识字,照惯例是没有资格进入司礼监的,完全是因为客氏的关系,才得到这个重要的职位。(句意通顺,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例”、“以”,一个1分。)

(2)到魏忠贤势力形成后,这些人果然图谋依靠他来打倒东林党。(句意通顺,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谋”、“倾”,一个1分)

【小题4】①巴结、攀附,对魏朝讨好奉承。(1分)②魏朝多次对王安讲魏忠贤的好话,王安对魏忠贤也很关心。(2分)③与客氏系很深。(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意。文言实词是文言文常见考点,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多个知识点,对于常见文言实词,应熟练掌握。C项,斥:排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翻译能力。文言翻译,除关注文言实词虚词所涉及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学科网等文言现象外,还要注意是否包含特殊句式,这些都是考点,有时也是得分点,是我们在翻译要处理好的关键地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翻译:

魏忠贤,肃宁人。年轻时候就是个无赖,和一群品行恶劣的.年轻人赌博,输了,被他们搞得很苦,一气之下,自行沿革,化名为李进忠。后来才复姓魏,皇帝给他赐名忠贤。魏忠贤在万历年间被选入宫,隶属于太监孙暹手下,通过巴结、攀附,调到内十库中的甲字库,又请求给皇帝长孙的母亲王才人主管膳食,对魏朝讨好奉承。魏朝多次对王安讲魏忠贤的好话,王安对魏忠贤也很关心。皇长孙的奶妈叫客氏,一向私自侍奉魏朝,和他相好如夫妇,他们就是宫内所谓的“对食者”。到魏忠贤进供以后,客氏又和他勾搭上了。终于薄待魏朝而爱魏忠贤,两人关系很深。

光宗去世,长孙继承了皇位,就是熹宗,魏忠贤和客氏都得到宠信。不到一个月,封客氏为奉圣夫人,荫庇她的儿子侯国兴、弟客光先和魏忠贤的哥哥魏钊都成了锦衣千户。不久,魏忠贤从惜薪司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魏忠贤不识字,照惯例是没有资格进入司礼监的,完全是因为客氏的关系才得到这个重要的职位。

天启元年,皇帝下诏赐给客氏香火田,讲述魏忠贤治理定陵的功劳。御史王心一进谏,皇帝不听。到皇帝结婚以后,御史毕佐周、刘兰请求把客氏遣出宫外,大学士刘一燝也这样说。皇帝依恋客氏不忍分离,说“皇后年幼,全靠老太照顾,等皇祖(神宗)的葬礼举行后再说。”魏忠贤独占客氏,赶走魏朝。又怕王安主持正义,谋杀了他,并把王安手下的太监全部排斥掉。客氏是个荒淫而又狠毒的人,魏忠贤不会写字,记性很好,为人猜忌残忍、猜忍阴毒,很会讨好拍马。皇帝非常信任这两个人,两个人的势力越来越大,用司礼太监王体乾和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做党羽,宫里的人对他们都不敢冒犯。不久客氏离开了皇宫,又召回。御史周宗建、侍郎陈邦瞻、御史马鸣起、给事中侯震暘先后极力劝谏,都受到反问、斥责。给事中倪思辉、硃钦相、王心一再次进谏,都被贬到外地,其实他们在指责客氏时还没有涉及魏忠贤。魏忠贤竟然劝皇帝挑选粗壮有力的宦官,制造使用火药的武器,在皇宫内操练,秘密勾结大学士沈纮为帮手。又经常勾引皇帝与唱戏的人、歌伎舞女混在一起,纵狗策马,射箭打猎。刑部主事刘宗周首先弹劾魏忠贤,皇帝大怒,全靠大学士叶向高解救才得以免罪。

明史列传卷四十二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第6篇

马孟祯,字泰符,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分宜知县。将内召,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诏镌二秩①。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续授御史。文选郎王永光、仪制郎张嗣诚、都给事中姚文蔚、陈治则,以附政府②擢京卿,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几八十未谢政,孟祯并疏论之。

大学士李廷机被劾奏辨,言入仕以来,初无大谬。孟祯驳之曰:“廷机在礼部昵邪妄司官彭遵古,而聂云翰建言忤时(时,人名),则抑之至死。秉政未几,姜士昌、宋焘、郑振先皆得罪。姚文蔚等滥授京堂③,陈用宾等屡拟宽旨。犹不谓之谬哉?”王锡爵辞召,密疏痛诋言者。孟祯及南京给事中段然并上疏极论。寻陈佥商④之害,发工部郎陈民志、范钫黩货罪。又陈通壅蔽、录直臣、决用舍、恤民穷、急边饷五事。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皆不报。

三十九年夏,怡神殿灾。孟祯言:“二十年来,郊庙、朝讲、召对、面议俱废,通下情者惟章奏。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此朝政可虑也。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畿辅、山东、山西、河南,比岁旱饥。民间卖女鬻儿,食妻啖子,铤而走险,急何能择。一呼四应,则小盗合群,将为豪杰之藉,此民情可虑也。”帝亦不省。

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论者日众、云举引击。山海参将李获阳忤税监,下狱死,孟祯为讼冤,因请贷卞孔时等在狱者,且言:“楚宗一狱,死者已多,今被锢高墙者,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皆弗听。四十二年冬,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运昌,以言论忤时,抑不得与。孟祯不平,具疏论之。是时三党势张,忌孟祯谠直,出为广东副使。移疾不赴。天启初,起南京光禄少卿,召改太仆。以忧归。魏忠贤得志,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崇祯初,复官。

孟祯少贫。既通显,家无赢资。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注]①镌二秩:指降二等职。②政府:指宰相府。③京堂:明清时称各衙门长官为京堂。④佥商: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工部郎陈民忠、范钫黩货罪 发:揭发

B.皆不报 报:答复

C.因请贷卞孔时 贷:宽恕

D.以忧归 忧:忧虑

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附政府擢京卿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则抑之至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孟帧为讼冤 既自以心为形役

D.乃令至是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1.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马孟祯“谠直”的一项是( )

①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

②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

③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

④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

⑤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

⑥既通显,家无赢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

(2)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

(3)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参考答案:

9. D(丁忧,父母去世)

10. A(A、连词,因为;B、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C、介词,替/介词,被;D、副词,竟然/副词,是)

11. B

12.(1)刚过三天,老百姓拖欠的赋税全都缴纳了,邹元标、万国钦等人屡次称赞他。(给分点:甫、逋、亟各1分,大意1分。)

(2)可是奏章的传入与旨意的传出都经由内侍,这些奏章全部给皇上看了没有以及旨意是否果真出自皇上,都不得而知(疏入旨出、彻、果各1分,大意1分)

(3)只是记恨赵世卿曾经压制过自己,等到进入台阁后就立即上奏弹劾赵世卿,人们都认为他心胸狭隘。(衔,疏,隘各1分,大意1分)

附参考译文:

马孟祯,字泰符,安徽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被授为分宜知县。正将被召回朝中的时候,因为上交的赋税还不到总额的十分之四,被户部尚书赵世卿弹劾,朝廷下诏削职二等。刚过三天,老百姓拖欠的赋税就全都缴纳了,邹元标、万国钦等人屡次称赞他。接着被授予御史之职。文选郎王永光、仪制郎张嗣诚、都给事中姚文蔚、陈治则等人,因为攀附宰相而被提拔为京官,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近八十还在继续为官,孟祯一并在奏章中论述这些事情。

大学士李廷机被弹劾后上奏辩解,说自己从当官以来,一直没有什么大过错。孟祯反驳说:“李廷机在礼部的时候亲近邪恶不法的司官彭遵古,而聂云翰因为献言违背了申时行,廷机就将他一直打压直至死去。掌握朝政没多久,姜士昌、宋焘、郑振先皆先后获罪。姚文蔚等人随意授予京官职位,陈用宾等人多次拟写改变皇上意思的圣旨,难道不能说是他的过错吗?”王锡爵辞去朝廷的征召,暗中上疏痛骂言官。孟祯以及南京给事中段然一起上疏极力争论。不久又陈述佥商的危害,检举工部侍郎陈民志、范钫贪污纳贿的罪行。又向朝廷陈述广开言路、录用正直的臣子、决定人才的取舍、体恤百穷的穷苦、急筹边境粮饷等五件大事。请求下召任用邹元标,将李廷机削为平民。都没有得到回应。

三十九年夏天,怡神殿发生火灾。孟祯说:“二十年来,郊庙、朝讲、召对、面议等方式都废止了,了解下面情况的途径只剩下奏章了。可是奏章的传入与旨意的`传出都经由内侍,这些奏章全部给皇上看了没有以及旨意是否果真出自皇上,都不得而知,这种朝政值得忧虑啊。臣子们都分门别派,崇信一种学说排斥另一种学说,对外物的爱憎都全由自己的好恶,随口乱说妄作评论,各种流言蜚语涌入宫庭,这种士子习气值得忧虑啊。畿辅、山东、山西、河南,连年旱灾饥荒,民间老百姓卖儿卖女,甚至吃妻儿的肉,铤而走险,急迫之下还有什么可选择。一个人发个号召往往四下响应,于是小强盗聚合成群,最后就成了豪杰之流,这是民情方面值得忧虑的啊。”皇帝对此也不警醒。

吏部侍郎萧云举辅佐考察京官,对一些官员进行包庇,孟祯第一个上疏攻击他。谈论此事的人越来越多,萧云举只好辞职离开。山海参将李获阳因为冒犯了税监,被关进狱中而死,孟祯替他上诉申冤,趁机请求宽恕卞孔时等在狱中的人,并且说:“楚宗这一案件,死的人已经很多,现在被禁锢在高墙之内的人,谁不是高皇帝的子孙后代呢,竟然让他们到了这种程度。”皇帝都不听。四十二年冬天,考核选拔官员,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运昌因为言论忤逆申时行,被压制,没有能够得到认可。孟祯为之感到不平,全部写进奏章进行评论。当时三党的势力非常强大,害怕孟祯的正直,于是将他外放为广东副使。孟祯上书称病没去赴任。天启初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接着改为太仆之职。因为丁忧而解官回家。魏忠贤上台后,被御史王业浩弹劾,于是削去官籍。崇祯初年,重新起用为官。

明史列传卷四十二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明史列传卷四十二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翻译(精选6篇)明史列传卷四十二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第1篇《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阅读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