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病房会议记录
癌痛病房会议记录(精选8篇)
癌痛病房会议记录 第1篇
我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自查情况反馈会 会议时间: 年 月 日 参会人:
参会人签名: 会议内容: ****副院长:
11月16日组织临床专家对肿瘤科“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进行了自查,在检查中发现,肿瘤科对之前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和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1、创建组织机构不完善。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不仅仅是肿瘤科单个科室就可以单独完成的,它还需要医务科、麻醉科、药剂科等多个部门参与,这就需要从医院的层面来统筹安排。
2、制度不完善
有部分制度如精神类药物或麻醉类药物使用的考核制度,但缺乏质量管理监督体系,未能定期进行评估。
3、癌痛相关知识普及率较低
新入科的医师或护士癌痛知识普及率低,部分医师或护士仍不能正确评估癌痛程度,准确记录癌痛诊疗情况。
4、错误的服药方式
患者及其家属常常按需服用阿片类 药物,认为疼痛时才需要服用,而疼痛缓解时则不需要服用镇痛药物或自行减少镇痛药物剂量,有的患者甚至仅在癌痛不能耐受的情况下才服用镇痛药物。
充分理解《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评审标准(2012年版)》和检查细则的精神,利用自身的优势和之前开展“无痛病房”的基础,通过综合分析,从“沟通、培训、规范”三个方面制定相应措施,并加以落实。****主任:
本次检查工作对我院癌痛规范化治疗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今后我们将以示范病房为模板,以评促建,以点带面,不断加强和完善多学科综合治疗运行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我院的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为医院全面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工作奠定基础。
癌痛病房会议记录 第2篇
时间
学习题目
主讲人
2016-1-10
癌性疼痛规范化治疗
呙清临 2016-2-20
癌痛的滴定
罗显林
2016-3-18
2014NCCN成人癌痛指南解读
张在翔 2016-4-15 2016-5-15 2016-6-12 2016-7-10 2016-8-12 2016-9-10 2016-10-12 2016-11-15 2016-12-15 2017-1-10 2017-2-15
癌痛病人的饮食与营养(病友会)
难治性重度癌痛镇痛泵治疗探讨
癌痛治疗科普讲座(病友会)
麻醉药品在癌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癌痛病人在无痛示范病房的癌痛护理
镇痛药物的使用
肿瘤病人的饮食与营养(病友会)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
癌痛的评估与家居护理
肿瘤科癌性疼痛的特色治疗
癌性疼痛的心理护理
癌痛病房会议记录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于我院计算机系统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癌痛病房麻醉性镇痛药药品名称、剂型、规格、用量等,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DD) 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及我院临床实际应用情况, 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 (DDDs) , 并对其进行分析。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我院按照WHO三阶梯止痛原则要求提供必要药品, 至少3个品种不少于2个规格, 有纳洛酮等阿片类药物的中毒解救药物。符合广东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评审标准中药品配备要求。
从DDDs排序分析, 我院治疗癌症疼痛在剂型的选择上主要以缓、控释制剂和皮肤贴剂为主, 吗啡缓控释片、羟考酮控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已经成为临床上癌症疼痛治疗的首选。可见, 选药原则与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建议[2]: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患者可用其他给药途径, 如吗啡皮下注射、患者自控镇痛, 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基本一致, 但存在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频率高的现象。究其原因:芬太尼透皮贴剂剂型独特, 使用方法便捷, 无需每天换药, 药效维持时间长 (72 h) , 易被患者接受, 特别适用于吞咽困难及有严重恶心、呕吐或便秘的癌症疼痛患者。但其起效时间要8~12h, 不易调整剂量, 且贴剂受影响因素较多, 如个体差异, 皮下脂肪厚薄等, 疗效受影响等, 不适宜用于急性镇痛和剂量滴定, 以上也是指南不将其作为首选的原因, 故建议临床医师要把握好指征选药, 以口服给药为首选。
作为口服药物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奥施康定) 10mg、吗啡缓释片 (美施康定) 30mg也居前列, 药物选择上是符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的。分析其药物特点:羟考酮可以用于缓解持续的中度至重度疼痛, NCCN推荐口服羟考酮是癌痛治疗的首选用药之一。其采用独特的双相释放技术, 38%的药物即释, 1 h内快速起效;62%的药物控释, 12 h平稳止痛。服用后不受进食、胃酸等因素的影响, 止痛强度约为吗啡控释片的2倍。止痛剂量不封顶, 长期用药无蓄积, 且滴定方便, 因为这些优点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已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麻醉性镇痛药[3]。吗啡类控缓释制剂能恒定地释放药物, 可避免出现过高血药浓度, 成瘾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很小, 具有强效、长效、安全、使用方便及成瘾性小等优点。
磷酸可待因片DDDs排序居第5位, 本品是第二阶梯止痛药, 属于弱阿片镇痛药, 体内持续时间4~6 h, 镇痛和镇咳作用分别为吗啡的l/l2和l/l4, 不良反应轻微, 呼吸抑制和药物依赖性较弱, 对中、重度疼痛有效[1]。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DDDs排序居第9位, 说明临床已充分掌握了《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止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10, 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作用, 注射给药较快在脑内达到高浓度, 比较容易逾越镇痛浓度直达引起欣快感浓度, 增加上瘾的危险, 代谢产物半衰期较长, 连续应用易在体内蓄积中毒, 宜用于时间短、用量小的急性剧烈疼痛, 故慢性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不宜长期应用。因此《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 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 “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用量, 药品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奥施康定) 40mg, 吗啡片DDDs排序在相对较后位置, 是因为其是2012年才在我院上市, 对用药量统计有一定影响。
4 结论
调查表明, 我院癌痛病房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基本规范, 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频率相对略高, 建议临床严格按照《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 遵循口服给药, 按阶梯用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的原则。及时、安全、有效的控制癌症疼痛, 最大程度的减少癌症患者的痛苦, 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4]。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S].卫医发[2007]38号.
[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11]161号.
[3]陆志华.我院特需病房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业, 2009, 18 (24) :54-55.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 第4篇
活动的开展情况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我院在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强医院的麻醉和精神药品管理,提高麻醉和精神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提升医务人员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
一、提高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按照肿瘤诊疗相关规范,指南要求,开展医护人员定期
培训,提高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
二、提高医院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水平。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
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要求,完善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保障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需求。
三、提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贯彻落实《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癌症三级
癌痛病房会议记录 第5篇
各科室:
根据我院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要求,现制定癌痛规范化治疗会诊制度补充规定,公布如下:
一、会诊病例要求:
对难治性、大剂量或疼痛控制不良的疑难复杂癌痛患者进入会诊范围。
二、对会诊医师资质要求:
由肿瘤科与药剂科具备主治医师(主管药师)以上职称人员共同会诊。
如需指定主任会诊,必须由邀请科室主任事先电话联系。
三、对发出会诊申请科室要求:
发出会诊申请后,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不要外出,等待会诊。
四、会诊结束后由邀请科室进行登记。
五、本规定自2013.5.1日起执行。
癌痛病房会议记录 第6篇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根据《关于印发2011-2013年广东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方案的通知》(粤卫办〔2011〕47 号)要求,我院决定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一)设立创建活动项目小组
组长:陈哲林副院长
副组长:曾江涛江庆华崔美莲张眉岸梁淑梅倪雪莉
彭寿洲张孝华
组员:崔伟堂熊霸黄锡英朱政李万春黄秋光蔡翀
下设创建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倪雪莉兼任,办公室成员为肿瘤科全
体医护人员,负责创建活动。
创建活动项目小组工作职责为:
1、制定创建示范病房的工作管理制度,同时将相关制度纳入医院医疗
质量管理体系;
2、定期组织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定期检查癌
痛治疗情况、死亡病例原因分析、医疗安全保障、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例质量等;
3、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组织小组成员及创建科室的相关医护人员熟练
掌握创建活动的方案及相关要求,开展后每年至少一次癌痛规范化治疗培
训;
4、印制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手册,并保证癌痛治疗相关医护人员人手
一册;
5、积极组织并配合各级评审工作。
(二)设立科室创建小组
组长:倪雪莉彭寿洲
副组长:熊霸黄锡英朱政李万春黄秋光
成员:冯活林赖超杨昌卫陈永强陈钊锦陈少梅谭秋宁钟云霞陈丽萍房丽丽凌健丹刘付红萍罗戊华黄柳权谭俏红
科室创建小组工作职责为:
1、熟练掌握相关文件,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进行疼痛的评估、护理及治疗工作;
2、临床药师负责癌痛药物用药指导,每周一至周五参加创建科室癌痛
治疗患者早查房。定期对癌痛治疗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3、建立会诊机制,疑难病历应申请创建办公室组织肿瘤科、药剂科、麻醉科等有关科室进行会诊,会诊有记录。
4、落实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开展癌痛治疗的目的、风险、注意事项等;
5、建立患者随访制度,对接受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疼痛评估并记录,出院癌痛患者随访率≥70%(出院后一周内电话随访率);
6、建立癌痛患者宣教制度,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宣教讲座、科普培训,病区设有创建活动公示、疼痛治疗知识教育宣传栏
二、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宣传动员及自评)(2012年12月-2013年3月)。
1.制定下发“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2.制定下发《癌痛规范化治疗手册》。
3.完善药品配备,按照WHO止痛原则,提供至少3种以上的阿片类止痛药物,规格、剂型配套齐全,提供纳洛酮类阿片类药物中毒解救药物。
4.开展活动宣传与动员工作,完善科室各种宣传材料、宣传板等。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8月)。
1.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开展“示范病房”创建相关工作。
2.进一步细化活动方案并部署相关工作,接受省级 “示范病房”创建活动评审。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创建活动项目小组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终期总结评估,并于2013年12月底前将总结评估材料报省卫生厅。
2.接受省卫生厅(或卫生部)组织对全国“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总结。
3.参加各地区、各医院间交流经验、总结工作,宣传和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研究建立肿瘤和癌痛规范化治疗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目的及重点要求
(一)提高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
1.按照肿瘤诊疗相关规范、指南要求,开展医护人员定期培训,提高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
2.建立癌痛评估标准和治疗规范,保证患者的疼痛能被及时发现,对疼痛的程度和性质进行正确评估并进行合理镇痛治疗。
(二)提高医院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水平。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要求,完善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流程,保障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需求。
(三)提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1.贯彻落实《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和《癌症三级止痛阶梯疗法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提高麻醉和精神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合理为癌痛患者进行止痛治疗。
2.建立医护人员定期培训制度,进行癌痛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更新。
3.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癌痛治疗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并指定专
人定期对本科室癌痛治疗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反馈。
(四)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教。
建立医护人员定期培训机制,提高医务人员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建立患者定期宣教制度,采用发放患者宣教手册、设立宣教栏等多种形式,提高患者对癌痛治疗的认知度和用药依从性。
2012
癌痛病房会议记录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3年期间在本科治疗间歇期出院的81例晚期大肠癌症患者, 入院疼痛NRS评估≥7分, 其中男49例, 女32例, 发病年龄为26~86岁, 平均58岁, 文化程度由文盲到大学不等。出院时疼痛NRS评分≤3分, 患者对癌痛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程度低, 出院后需要继续口服阿片类止痛药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 男25例, 女15例, 年龄35~74岁。观察组41例患者中, 男24例, 女17例, 年龄36~7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出院时对癌痛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按晚期大肠癌一线方案进行化疗, 住院期间均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 癌痛治疗按WHO三阶梯止痛原则。
1.2.1 随访护士的培训
随访护士必须是有5年肿瘤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 培训内容包括延伸护理的理念、癌痛教育的内容、电话礼仪、沟通技巧和规范化语言, 培训结束后进行现场个案模拟考试。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按癌痛常规护理, 包括: (1) 规范化癌痛评估:主动询问有无癌痛, 进行记录, 量化评估癌痛程度 (数字分级法NRS) , 教会患者疼痛自我评价方法, 动态评估癌痛的程度、性质, 爆发性癌痛, 癌痛减轻及加重因素。 (2) 癌痛用药的护理:按WHO三阶梯止痛原则给药, 教育患者按时服药, 而非按需服药, 不要擅自停药或减量, 药物减量或停用需经医师指导。向癌痛患者说明疼痛是癌症最常见的症状, 伴随疾病全过程, 并且向患者介绍WHO的三阶段止痛方法, 应用现有的知识和镇痛药物可以缓解绝大多数患者的疼痛;针对患者害怕药物成瘾, 告诉患者癌症患者使用阿片药, 在治疗癌痛的过程中是极少出现药物依赖, 成瘾者极其罕见约0.4%[5]。 (3) 药物副反应的护理: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等, 按医嘱予以预防用药及对症治疗, 症状会很快减轻。
观察组在癌痛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出院后的延伸性护理服务, 具体措施包括: (1) 电话随访:出院当天建立随访档案, 每周随访一次, 了解患者对癌痛教育的掌握程度、止痛效果的评估, 并针对患者在癌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 随访过程中告知患者家属详细的注意事项, 说服患者家属共同参与, 帮助督促和鼓励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对于依从性差、药物副反应大的患者增加随访的次数。 (2) 提供24 h的咨询电话:让患者在有与疼痛有关的问题出现时, 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3) 每月举办一次病友会:安排疼痛医生、疼痛护士做专题讲座, 现场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及时为患者解决问题。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癌痛控制情况, 使用数字分级法 (NRS) 的《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 0表示无痛, 10表示最疼, 轻度疼痛 (1~3) , 中度疼痛 (4~6) , 重度疼痛 (7~10) 进行分级, 并判定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重度、中度和轻度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3 讨论
3.1 开展延伸性护理服务的意义
患者在疼痛治疗中不遵医行为普遍存在[6]。研究显示, 疼痛控制效果不理想的因素中, 患者对止痛药物的不正确认知、观念、顾虑、担心及文化等因素是疼痛治疗中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原因[7]。另外由于观念的影响、害怕镇痛药物的副作用, 部分患者在发生疼痛时会强忍疼痛, 不服用镇痛药[8]。而癌症疼痛会在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多方面影响患者生话质量, 并且加重患者的精神心理负担[9]。研究显示, 自杀未遂患者出现癌痛的人数明显高于无癌痛人数[10]。因此, 有效控制癌痛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晚期肿瘤患者的自杀倾向。WHO曾提出于2000年全世界范围内达到“使癌症患者无痛”的目标, 随着癌痛治疗的规范, 根据现有的医学技术和手段, 按三阶梯止痛原则, 可使80%以上癌症患者的疼痛获得缓解[11]。然而, 非住院患者有很大一部分癌痛控制不好, 主要原因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缺乏有效的督促管理:患者住院期间, 医护人员重视患者的疼痛控制, 按时评估患者疼痛情况, 当发现疼痛控制不好, 能够及时分析原因并处理。而且医护人员均重视患者的服药情况, 能够督促患者按时服药。研究表明, 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会直接影响镇痛效果[12]。出院后, 患者没有了医护人员的重视及督促, 虽然住院期间接受了有效的健康教育, 但随着环境的改变, 心态也跟着改变, 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就明显减弱。 (2) 按时服药的观念薄弱:患者认为不痛时就不需要服止痛药, 只有疼痛剧烈时才能用镇痛药, 大部分患者有自行停服、漏服或没有按时服药的现象。 (3) 因不良反应减量:部分患者因口服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不适, 以致患者擅自减量或停药。 (4) 家属重视、督促缺乏:家属对于疼痛治疗不重视或意识薄弱, 督促的作用不够。
护理延伸服务弥补了患者出院后护理的空窗期, 通过电话随访能够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和疼痛控制情况, 对于患者出现的问题和症状及时给予解释、帮助。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合理运动、排便训练、遵医嘱口服通便药物等, 让患者能及时解决因口服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等不良反应。家属在疼痛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家人的沟通, 充分调动家庭系统参与到患者的疼痛控制中, 协助督促患者服药,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服药的依从性, 达到有效控制癌痛,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增加家庭的和谐[13]。随访护士还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各种医疗信息, 提供心理辅导, 增进护患关系, 增加患者的复诊率, 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2 开展延伸性护理服务的效果
通过延伸性护理后有部分患者依从性很好, 能正确评估疼痛, 按时服药, 出现疼痛的控制不够理想时, 患者就会主动拨打咨询电话,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指导调整止痛药剂量。目前癌症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癌痛影响整个机体, 包括躯体方面、精神心理方面以及社会职业方面, 从而全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4]。通过每月一次的病友会, 病友之间互相介绍非住院期间自我护理的心得体会, 分散注意力, 缓解心理压力淡化疼痛意识。对于心理压力大、顾虑多的患者, 介绍成功的病例, 邀请康复良好的患者与之沟通, 以榜样的力量树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另外, 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 最了解患者疼痛感受, 在沟通过程中可以采用良性暗示法, 向患者解释忍受疼痛不表示坚强, 也不利于治疗和康复, 消除患者对止痛药物的顾虑和担忧,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疼痛的专题讲座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疼痛相关的信息, 消除患者的顾虑, 正确认识癌痛的治疗。
癌痛病房会议记录 第8篇
一、成立“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项目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二、医院项目小组负责制定创建活动方案、创建计划,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布置具体创建工作。同时根据需要随时召开协调会议,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
三、肿瘤科、疼痛科以及其他疼痛相关科室均可参加“示范病房”创建活动,拟开展创建活动的科室要根据医院文件要求开展创建活动,同时向医院创建活动小组提交创建申请.四、创建科室要成立以科室主任为组长的创建活动小组并设置专门的疼痛医师、疼痛护士具体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五、创建科室要建立科室的工作管理制度以及各项工作流程,并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六、“示范病房”创建活动相关制度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作为相关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癌痛病房会议记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