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范文
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范文第1篇
进入论坛评论
[环球时报]编者的话:近来,“甘德怀考博”事件在中国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引起了社会对博士生招考制度的讨论。中国是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人才,那么,国外的博士招生谁说了算?博导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博士学位好不好拿?请看记者从美国和法国发回的报道。
美国:一位教授能带多少博士生
在中国,多带博士生可以提高教授的声誉和收入,所以一些教授采取了多多益善的策略。有的教授甚至带几十名研究生,到学生毕业时连人都还没认清楚。相比之下,美国的教授似乎“清闲”了许多,他们带研究生的数量很少。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做助理教授的王天丽女士介绍,在她做博士生时,所在的实验室非常有名,报考的人总是络绎不绝。但是,3位教授总共只有6名博士生,其他的都是博士后访问学者。她的教授曾告诉她,自己也喜欢带博士生,但是,每位教授的经费固定,可以带的博士生数量有限。一位教授只能带两名博士生。
怎么选拔博士生
在美国,申请博士生需要有三大件:自述、推荐信和笔试成绩。笔试成绩,一般专业需要“研究生入学考试”(GRE)成绩,其他的包括“法学院入学考试”(LAST)、“商学院入学考试”(GMAT)或者“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成绩;外国学生还要有托福(TOEFL)成绩。另外,绝大部分学校还要求有面试成绩。对于外国学生,考官们不惜花国际长途费进行见不着面的电话面试。
世界上有两种博士生选拔和培养制度,在美国,最流行的是“集体负责制”。招谁不招谁,由招生委员会按照事先定好的游戏规则,共同讨论,集体决定。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用的就是这种方式。王天丽女士介绍说,她所在的妇产科每年会组成一个20人左右的招生委员会,委员会的主席由教授们推举或由系主任委任。
各位考生要在1天内,接受5到7名招生委员会委员的轮番面试,然后每位教授会给学生打分。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GRE考试成绩占40%,剩下的20%是招生委员会主席或者系里资深教授判断该考生是否具有研究潜力。
系里的普通教授也可以向委员会推荐某位学生,但必须要陈述理由。最后,根据这些结果,招生委员会进行集体投票。被录取的学生第一年先去3到4个实验室轮转,接触不同的研究项目。第一年结束后,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系里为每个学生确定博士生导师。
另一种选拔方式是“单一负责制”。这种方式有点像师傅带徒弟。某位教授找到课题和经费后,就根据个人的判断,物色博士生人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机械系就采用这种做法。该系的中国学生周一致告诉记者,这种挑选的过程中“老板”(导师)的主观因素显得重一些。
从形式上看,“集体负责制”似乎比“单一负责制”更客观、更公正,但通过记者的调查发现,这两种方式在美国都运行良好。原来,制度才是保证招生公平的决定因素。
教授的权力有多大
无论是第一种形式下的教授举荐,还是第二种形式下的教授拍板,甚至还包括个别情况下某某教授破格录取某某学生,看起来博导们可以“为所欲为”,权力很大,其实有两只无形的手在约束着他们。
一只手是信用制度。中国的大学老师一旦成了教授,就是熬出头了,教授终身制让他们从此高枕无忧。在美国,能当上终身教授的是凤毛麟角,特别是私立大学的教授都是聘用制,谁都没有铁饭碗。如果哪位考生因录取过程不公正而提出申诉,并且言之有据,学校一定会组成专家小组进行调查评估和仲裁。如果考生认为学校包庇老师,甚至还可以诉诸法律。为了给一名考生开后门而搞幕后交易,最后断送了自己的学术生命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教授们对自己的名誉总是看得很重。
在美国的中国学者方舟子表示,除了个人名誉外,学校的名誉也至关重要。美国的大学都有董事会。校长由董事会任命,向董事会负责。如果发生招生丑闻,校长必须认真调查、处理;校长失职,董事会会罢免他;董事会失职,私立大学的股东或者公立大学所在州的公民会罢免董事(美国公立大学的经费主要来自州政府的拨款,产权属于本州的公民,所以董事会由公民投票产生)。因此,上到学校管理层,下到博导本身,谁都不敢拿个人和学校的名誉开玩笑。所以,他们的推荐和破格都是基于对候选人才能的判断,而不敢搞见不得人的交易。而且,美国大学对教授违反校规的处罚很严厉。要是破例录取的学生有什么幕后交易,这个教授的学术生命就完了。
另一只手是市场机制。中国的博士生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不关博导们的事,这样,招来的博士生是不是最出色的似乎无关紧要。可在美国,教授自己找课题、拉资金,然后请博士生来做。教授们手里的钱有限,如果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能花钱生产出高质量的论文来,实验室恐怕过两年就得关门,博导也就别当了。所以,招生时博导们自然要睁大火眼金睛,找真正有本事的学生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法国:申请读博不用考试
在法国申请读博并不难。没有入学考试,也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只要具有大学本科文凭,便可以进入博士预科的学习。博士预科学制为一到两年,外国学生将视其法语考试成绩决定学习时间。博士预科毕业后即可攻读博士,撰写博士论文。
法国文科博士生的研究经费并不由导师提供。除了奖学金外,经费经常需要自己解决。法国的博士生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公司奖学金。理工科的博士生有机会获得公司奖学金,文科博士生往往只能得到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由教育部拨款,各校自主颁发,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叫“研究补贴”,每月1000欧元。该奖学金可以基本保证博士生在不用打工的情况下完成学业,是所有奖学金中最难得到的。第二类奖学金,博士生每月可获得1300欧元,但需要一年教课 60小时。第三类奖学金,博士生每月获得1700欧元,但博士生每年需要教课120小时,并完成近200小时的辅导任务。
奖学金的发放期限为3年。博士生如果3年内完不成学业,以后的费用将自理。获得以上奖学金的博士生毕竟是凤毛麟角。大部分法国的文科博士生必须自己解决研究经费。比如到中学教课,或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其他兼职。
博士生与导师见面的机会不多
同人们想象的不同,法国的博士生和导师交往并不多。在法国的教育传统中,师生往往尽量避免工作之外的私人交往,以保证教学的客观公正。据巴黎加尚高等师范学院的博士生安娜洛尔称,她的导师在她面前始终保持着一种“师尊”形象,倒是对其他上大课的学生更加随和。当然,安娜洛尔也时常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同导师联络,随时请教问题。
6年前来到巴黎的黄蓓曾是复旦大学的研究生,目前在巴黎四大攻读法国文学博士。据她介绍,法国的博士生与导师的联系确实不密切。在博士预科学习期间,学生还上一些课,同老师经常见面。进入正式攻读博士阶段,学生则无需上课,专心撰写论文,师生的交流仅限于一年几次的博士论文指导。
博士生要见导师,一般需要提前预约,导师主动召见学生的机会很少。安娜洛尔称,她平均五六个月才同导师正式会面一次,每次谈话的时间也就一两个小时。会面的目的是由导师对论文撰写进行阶段性的辅导。因此,安娜洛尔每次要求见导师时,都是由于她的论文取得了一定进展,需要导师的评点,或指出其中的问题。黄蓓也表示,博士学业是个研究工作,对学生本人的主动性和独立研究能力要求很高。导师的作用不是上课,而是对研究方向和质量进行指导与把关。另一方面,由于博士生对自己的研究主题往往了解更深,也不用在细节上过多地同导师商议。
博士生既有论文的压力,也有就业的压力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法国的博士学业充满着艰辛与挑战。博士生不仅要应付繁重的学术研究,一些法国学生还要承受就业前景暗淡的心理压力。
博士生的课程很少,博士预科只有三门课:必修的《方法论学》和两门选修课。博士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个人研究,前期主要是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后期主要是写论文。博士论文的撰写对法国学生不易,对于外国学生则难上加难。黄蓓研究的是20世纪初的法国诗人克洛岱尔和谢阁兰的两本诗集。由于这二人均曾游历东方,黄蓓不仅需要了解他们的西学背景,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文艺与哲学思潮,还要研究相关的东方文化,比如道教、佛教等。由于克洛岱尔对日本的诗歌与绘画兴趣甚浓,她也得研究一些日本的文化。为了尽可能全面把握两本诗集的内容,黄蓓几年来一直坚持在大学里旁听诗学、哲学和艺术史等方面的课程,还经常去卢浮宫看画。由于论文的撰写需要掌握第一手资料,除了需要研究作者的手稿外,她还得了解两位作家当年研阅的书籍与现在有何不同,以及当时对某一领域的研究处于什么水平。
博士论文的撰写时间一般规定为3年。然而,3年完成博士论文的实为少数,文科博士生则更不可能。大部分的博士生需要4到7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博士学业。
除了来自论文的压力外,一些博士生还承受着就业的压力,尤其是那些将在法国本地找工作的法国学生。安娜洛尔说,法国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许多博士生在熬更守夜地学习时,却不知道现在付出的努力将来能否得到回报。为此,不少博士生半途而废。
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范文第2篇
副本的注意事项
根据所附博士学位证书英文副本样本中注明的“编号”,按照下列说明文字逐项填写。
(1) 填写学位获得者姓名的全称
(2) 填写所授学位的学科门类名称
(3) 填写所授学位的专业名称
(4) 填写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城市
(5) 填写批准授予学位的日期
(6) 填写批准授予学位的月份
(7) 填写批准授予学位的年份
(8) 校长或院长或所长签名(汉字)
(9) 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签名(汉字)
The Degree Awarding Committe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s Concerning
Academic Degre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conferred upon
(1)
the degree of
DOCTOR OF(2)
(3)
with all its rights, privileges and honors
Given at(4), China, on the(5)day of(6), in the year of(7)
Presiden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airman, Degree Awarding Committee
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范文第3篇
今天讲CV先,之前收到小叽同学的CV,打开一看,GPA旁边还粘了一张用EXCEL做的GPA四年曲线表,把我昏过去了所以决心先写CV篇。 CV,两个字加三个符号:Be Professional!!! 一定要看上去专业,CV是你的门面,你的脸,所有的申请,读书也好实习也好工作也好征婚也好,了解一个人,就凭这张纸,把自己化妆得漂亮点,关键是要让人信得过,让人觉得你靠谱,让人觉得你professional!
我三年前申请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人教,到处查CV的模板,自己反复改了很多遍改到烦死了,最后就递交了算了,时间也来不及。
后来到了这里,学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帮你改CV,各个学院也专门有针对各个学院的,我跑过很多个,也认真研习了各种学校提供的CV参考模板,有很系统的一套。我写这个系列的目的就是指出CV写作的要点,剖析常见错误。我以前犯过的,你们不要重蹈覆辙。
我每年都更新我的CV,主要是确实有需要的场合用到,第一年07年申请学校,第二年08年申请夏天的实习,第三年09年申请工作,后来又申请GA,针对每个工作内容都改一版新的。 “针对”很重要! 内容要针对! 语言和排版要专业! 就这两个。
我为了写这个CV篇重新翻出我当年申请时候的CV,和之后每年更改的CV,现在看当年的,简直是相形见绌,哭笑不得,那幼稚的,拿不出手,遮脸遮脸。 那么Pirate Radio(非常好看英伦摇滚电影 海盗电台)里面说,能承认错误的,才称得上是个男人。
话说,CV和RESUME,的区别,是RESUME就一页,你人生之精华,就缩在一页之内,是给人家一瞟眼了解你用的。
而CV,一个好习惯的且professional的人,是该每隔半年就更新一遍的,是你的编年史,每发生了一点变动,有新的内容,就补充上去,是长长的,细细的,是为了已经对你感兴趣的人想更深入的了解你用的。 比如RESUME里你一句话“2007年担任iCow社团主席”
而CV里在这句话下面加五个标记点: “2007年担任iCow社团主席:
- 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大学生有机奶牛农场;出席了2007年度国家牛奶生产加工会议;为社区以及大学学生生产了13加仑的有机牛奶;
参与拟定了第17项国家奶牛保护法”
我上面这样写不够对仗,正式的简历,如果想好了以动词开头,每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都要动词开头,如果是副词“独立担当了”,下一个就要以“团队形式地合作了”,要词性对仗,懂? 所以我以上应该改成: “ iCow社团主席 2007生产了13加仑的有机牛奶为社区以及大学学生;参与拟定了第17项国家奶牛保护法”
我把第二句的顺序移动了,这样人家 一瞟眼 RESUME的一扫,第一竖列,都是动词,都是行为,句子都是动宾结构,这样让人家很容易看懂,你颠来倒去,人家只要有一个wonder,你到底在写什 么,马上心里的好感会降下来,马上会引起心烦,那你present你的RESUME是要设想,是一个给教授 按摩的过程,把人家弄舒服,人家才愿意招你一起合作。
精细到如此精心的准备你的RESUME,才算合格。
BTW,以动宾开头最好,action 的动词很catch人家的眼球。
6. 每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要标出来。简历上精确到季度或年份就可以了。 美国这边对时间很注意,随便什么地方签名旁边都要标个时间,支票也是,发票也是,不要说一般的文件表格了。 7. GPA尽量算成4分制。
美国按照4分制的, 国内有些学校按照5分的,换算成4分制,否则来个4.XX的GPA这里还要给你重新算,那你还不如最开始就用最能把自己的GPA算高的算法算出来呈现给对方呢
8. 用逗号分隔句子,而不是用分号.
分号在英语里的用法我到现在都吃不准,和中文里的分号用法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要分隔句子,用逗号。
Conducted research on. , managed team project xxx, and developed xxxx 而不是
Conducted reseach on ; managed team project xxx; developed xxxx 9. 给没有研究背景的非牛牛们再来一道法子: Course project
我在这里第一个学期读研究生的时候,才读了几个月,实习的招聘会就开始了。我都还没学什么呢,更表说研究背景了。我去就业中心问这个简历要怎么写 写,我刚来,都没这个专业的背景。对方说,不要慌,大部分学生都没研究背景的,把你学的课程列出来,你的课业里的作业列出来,就把那些作业作为你的 project experience。
美国这里的课程作业,做项目的多,有的是团队项目,有的是个人的,一般研究生都是独立的项目。比如我做过一个要去学生宿舍楼里检测安装设备的,还有 一个是大楼的险情状况计算机模拟,一个项目一般给一个月的时间,从文献综述,编写程序或者出访调查,到写份几十页的报告,到PPT演讲。这一类的作业很练 人。做完了就真的懂很多。就业中心的指导说,把这类作业写到你的简历里去,比如你的一门作业,老师布置,每个学生采集一头奶牛的奶水样本,你在简历上就 写:
- 独立采集大学有机奶牛农场牛奶样本 写得好听一点呢,可以说:
- 在大学有机奶牛农场做牛奶生产检测
很多学工科的学生,大多有些实验课,把这些课的内容写出来: - 研究了17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 社会学科和商科大多有调查课题:
- 调查了17头奶牛哺乳期的心理活动,对此撰写了一份17页的英文调查报告,并正式演讲了调查发现 ( formally presented the results / findings / it ) 就业指导说,大家都是学生,就是没有什么特别尖锐的学术研究背景的,就把课堂里的作业写出来,真的一个一个去想去列做过哪些作业,认真的漂亮的措词写到CV上,就会变成一份很丰富的简历,人家一看你做过很多事情。 简历好不好看的关键在于你如何present你的过去。
本来么,你确实做过很多事情,你确实在某门课的作业里设计了某个电路,确实写了十篇实验报告,为什么不摆出来说呢?
不要以为只有研究生的或者跟着导师发论文的研究才算得上研究背景,你读了4年大学,每个人的轨迹不一样,别人花很多时间在实验室里,你必定把这些时 间花在了别的事情上,除了逛街买衣服磨脸打游戏,你比别人多做的有什么,如何安排你的时间,4年时间的一个专业的学习,肯定是做过不少跟专业相关的事情 的。
对方的招生或者教授,看的也就是你: a. 有没有做研究的能力 b. 有没有写论文的的能力 c. 有没有做演讲的能力
你如果在一门实验课里做了10个实验,那就是有很好的动手能力,把它拿出来说呀,这些经历无非不是在某个特别的导师的办公室里做的而已,就是课堂做 的,怎样,我要体现的就是,我懂电路,我懂编程,我懂模拟,我懂传感,我懂数学模型你要体现的不就是你有这个能力么?纠结于它是在哪里完成的干嘛?
我以前也笨的,明明课堂作业里做过很多小测试小project,但总觉得那是作业啊,那不算什么啊,那人人都做的作业啊,不是高深的研究啊。 所以当时一个都没放,只觉得专业背景空空。
其实是错的,明明做过很多跟专业相关的事情,你跟导师研究室里做出来的东西,无非只是课堂实验室的延长版,一样的本质啊。
所以,每个人都必定有起码5行的专业研究背景可以写,请打印出你们的成绩单一门一门课去想,在那门课里做过了什么吧。
我当初到了这里第一学期才读了几个月的课,一共三门课,要我写简历,我就把三门课里做的project一个一个列写出来,一门课里有三个project,另一门课里有7个实验,另一门课里有一份大报告,就这样整整列了一整页的简历,简历就满满的很有内容很漂亮了。
他招生单位怎么知道你在学校每门课的老师都布置什么作业?他招的来自这么多学校的怎么会知道你们学校什么课程设置和要求? 他要看到的就是你有经验,有能力。 你要呈现的也就是“我能”。 简历的关键在于如何呈现。
不要说你想想自己一片空白,过去没做什么。
给我认真冥想,仔细列出来。 丰满你的简历吧 10. 用数字说话。
小叽给我的简历里有一项她组织文艺活动的内容,写 “Organized many musical parties”
我读下去,知道她写的是她组织过很多活动
首先“parties”这个词在美国多指疯狂小本们的周末酒精派对,用词不准,用events更合适
再,many 这个词不好,没有力道,这个时候就要用数字,改成
“Organized more than twenty campus-wide events including two annual chorus contests, three New Year Gala, ., etc.” 11. 想用引号的时候,用斜体而不是引号。
这里也有个标点问题。中文里用引号的地方,英文里往往是用斜体。比如: 我的研究课题是“天花板下的母奶牛” 在英文简历里改成
我的研究课题是 天花板下的母奶牛
研究课题啦,三好学生 之类的奖学金称号啦,书名啦,最好都改成斜体,而不是引号,比较符合英语习惯。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双引号在英文里怎么用的,很少看到。
简历中表示强调没有什么死规定,粗体,斜体,下划线,自己安排。保持前后一致,不要太疯狂就好。
没有错,双引号和斜体应当都可以。
而且在参考文献里,对期刊,会议论文等引用格式不同,有一种用的是双引号没错。
但我的日常接触中,除了引用别人说话的内容用双引号,其他地方很少见。尤其是在非参考文献的场合,比如一本书里作者提及另一本书的标题,在我以往接触到的资料里,往往常见的是斜体,而非引号。
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范文第4篇
进入论坛评论
[环球时报]编者的话:近来,“甘德怀考博”事件在中国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引起了社会对博士生招考制度的讨论。中国是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人才,那么,国外的博士招生谁说了算?博导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博士学位好不好拿?请看记者从美国和法国发回的报道。
美国:一位教授能带多少博士生
在中国,多带博士生可以提高教授的声誉和收入,所以一些教授采取了多多益善的策略。有的教授甚至带几十名研究生,到学生毕业时连人都还没认清楚。相比之下,美国的教授似乎“清闲”了许多,他们带研究生的数量很少。
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做助理教授的王天丽女士介绍,在她做博士生时,所在的实验室非常有名,报考的人总是络绎不绝。但是,3位教授总共只有6名博士生,其他的都是博士后访问学者。她的教授曾告诉她,自己也喜欢带博士生,但是,每位教授的经费固定,可以带的博士生数量有限。一位教授只能带两名博士生。
怎么选拔博士生
在美国,申请博士生需要有三大件:自述、推荐信和笔试成绩。笔试成绩,一般专业需要“研究生入学考试”(GRE)成绩,其他的包括“法学院入学考试”(LAST)、“商学院入学考试”(GMAT)或者“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成绩;外国学生还要有托福(TOEFL)成绩。另外,绝大部分学校还要求有面试成绩。对于外国学生,考官们不惜花国际长途费进行见不着面的电话面试。
世界上有两种博士生选拔和培养制度,在美国,最流行的是“集体负责制”。招谁不招谁,由招生委员会按照事先定好的游戏规则,共同讨论,集体决定。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用的就是这种方式。王天丽女士介绍说,她所在的妇产科每年会组成一个20人左右的招生委员会,委员会的主席由教授们推举或由系主任委任。
各位考生要在1天内,接受5到7名招生委员会委员的轮番面试,然后每位教授会给学生打分。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GRE考试成绩占40%,剩下的20%是招生委员会主席或者系里资深教授判断该考生是否具有研究潜力。
系里的普通教授也可以向委员会推荐某位学生,但必须要陈述理由。最后,根据这些结果,招生委员会进行集体投票。被录取的学生第一年先去3到4个实验室轮转,接触不同的研究项目。第一年结束后,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系里为每个学生确定博士生导师。
另一种选拔方式是“单一负责制”。这种方式有点像师傅带徒弟。某位教授找到课题和经费后,就根据个人的判断,物色博士生人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机械系就采用这种做法。该系的中国学生周一致告诉记者,这种挑选的过程中“老板”(导师)的主观因素显得重一些。
从形式上看,“集体负责制”似乎比“单一负责制”更客观、更公正,但通过记者的调查发现,这两种方式在美国都运行良好。原来,制度才是保证招生公平的决定因素。
教授的权力有多大
无论是第一种形式下的教授举荐,还是第二种形式下的教授拍板,甚至还包括个别情况下某某教授破格录取某某学生,看起来博导们可以“为所欲为”,权力很大,其实有两只无形的手在约束着他们。
一只手是信用制度。中国的大学老师一旦成了教授,就是熬出头了,教授终身制让他们从此高枕无忧。在美国,能当上终身教授的是凤毛麟角,特别是私立大学的教授都是聘用制,谁都没有铁饭碗。如果哪位考生因录取过程不公正而提出申诉,并且言之有据,学校一定会组成专家小组进行调查评估和仲裁。如果考生认为学校包庇老师,甚至还可以诉诸法律。为了给一名考生开后门而搞幕后交易,最后断送了自己的学术生命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教授们对自己的名誉总是看得很重。
在美国的中国学者方舟子表示,除了个人名誉外,学校的名誉也至关重要。美国的大学都有董事会。校长由董事会任命,向董事会负责。如果发生招生丑闻,校长必须认真调查、处理;校长失职,董事会会罢免他;董事会失职,私立大学的股东或者公立大学所在州的公民会罢免董事(美国公立大学的经费主要来自州政府的拨款,产权属于本州的公民,所以董事会由公民投票产生)。因此,上到学校管理层,下到博导本身,谁都不敢拿个人和学校的名誉开玩笑。所以,他们的推荐和破格都是基于对候选人才能的判断,而不敢搞见不得人的交易。而且,美国大学对教授违反校规的处罚很严厉。要是破例录取的学生有什么幕后交易,这个教授的学术生命就完了。
另一只手是市场机制。中国的博士生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不关博导们的事,这样,招来的博士生是不是最出色的似乎无关紧要。可在美国,教授自己找课题、拉资金,然后请博士生来做。教授们手里的钱有限,如果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能花钱生产出高质量的论文来,实验室恐怕过两年就得关门,博导也就别当了。所以,招生时博导们自然要睁大火眼金睛,找真正有本事的学生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法国:申请读博不用考试
在法国申请读博并不难。没有入学考试,也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只要具有大学本科文凭,便可以进入博士预科的学习。博士预科学制为一到两年,外国学生将视其法语考试成绩决定学习时间。博士预科毕业后即可攻读博士,撰写博士论文。
法国文科博士生的研究经费并不由导师提供。除了奖学金外,经费经常需要自己解决。法国的博士生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公司奖学金。理工科的博士生有机会获得公司奖学金,文科博士生往往只能得到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由教育部拨款,各校自主颁发,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叫“研究补贴”,每月1000欧元。该奖学金可以基本保证博士生在不用打工的情况下完成学业,是所有奖学金中最难得到的。第二类奖学金,博士生每月可获得1300欧元,但需要一年教课 60小时。第三类奖学金,博士生每月获得1700欧元,但博士生每年需要教课120小时,并完成近200小时的辅导任务。
奖学金的发放期限为3年。博士生如果3年内完不成学业,以后的费用将自理。获得以上奖学金的博士生毕竟是凤毛麟角。大部分法国的文科博士生必须自己解决研究经费。比如到中学教课,或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其他兼职。
博士生与导师见面的机会不多
同人们想象的不同,法国的博士生和导师交往并不多。在法国的教育传统中,师生往往尽量避免工作之外的私人交往,以保证教学的客观公正。据巴黎加尚高等师范学院的博士生安娜洛尔称,她的导师在她面前始终保持着一种“师尊”形象,倒是对其他上大课的学生更加随和。当然,安娜洛尔也时常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同导师联络,随时请教问题。
6年前来到巴黎的黄蓓曾是复旦大学的研究生,目前在巴黎四大攻读法国文学博士。据她介绍,法国的博士生与导师的联系确实不密切。在博士预科学习期间,学生还上一些课,同老师经常见面。进入正式攻读博士阶段,学生则无需上课,专心撰写论文,师生的交流仅限于一年几次的博士论文指导。
博士生要见导师,一般需要提前预约,导师主动召见学生的机会很少。安娜洛尔称,她平均五六个月才同导师正式会面一次,每次谈话的时间也就一两个小时。会面的目的是由导师对论文撰写进行阶段性的辅导。因此,安娜洛尔每次要求见导师时,都是由于她的论文取得了一定进展,需要导师的评点,或指出其中的问题。黄蓓也表示,博士学业是个研究工作,对学生本人的主动性和独立研究能力要求很高。导师的作用不是上课,而是对研究方向和质量进行指导与把关。另一方面,由于博士生对自己的研究主题往往了解更深,也不用在细节上过多地同导师商议。
博士生既有论文的压力,也有就业的压力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法国的博士学业充满着艰辛与挑战。博士生不仅要应付繁重的学术研究,一些法国学生还要承受就业前景暗淡的心理压力。
博士生的课程很少,博士预科只有三门课:必修的《方法论学》和两门选修课。博士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个人研究,前期主要是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后期主要是写论文。博士论文的撰写对法国学生不易,对于外国学生则难上加难。黄蓓研究的是20世纪初的法国诗人克洛岱尔和谢阁兰的两本诗集。由于这二人均曾游历东方,黄蓓不仅需要了解他们的西学背景,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文艺与哲学思潮,还要研究相关的东方文化,比如道教、佛教等。由于克洛岱尔对日本的诗歌与绘画兴趣甚浓,她也得研究一些日本的文化。为了尽可能全面把握两本诗集的内容,黄蓓几年来一直坚持在大学里旁听诗学、哲学和艺术史等方面的课程,还经常去卢浮宫看画。由于论文的撰写需要掌握第一手资料,除了需要研究作者的手稿外,她还得了解两位作家当年研阅的书籍与现在有何不同,以及当时对某一领域的研究处于什么水平。
博士论文的撰写时间一般规定为3年。然而,3年完成博士论文的实为少数,文科博士生则更不可能。大部分的博士生需要4到7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博士学业。
除了来自论文的压力外,一些博士生还承受着就业的压力,尤其是那些将在法国本地找工作的法国学生。安娜洛尔说,法国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许多博士生在熬更守夜地学习时,却不知道现在付出的努力将来能否得到回报。为此,不少博士生半途而废。
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范文第5篇
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 2014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入学
面试安排
各位报考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博士考生:
面试时间为2014年1月9日,根据研究生院及计算机系的规定,请于当日上午9点携带报考材料到仙林校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楼233会议室报到,领取面试表,并听取具体面试安排。
根据面试安排,到指定地点参加复试。面试主要根据培养要求和考生具体情况,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计算机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面试时先作10分钟的报告(可以使用ppt),然后回答面试老师提问。
报考材料包括::(如12月25日前提交材料不齐全,务必面试时带来。)
1、《南京大学2012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确认签名)。
2、考生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
3、考生根据各自情况提交以下材料(1)CET-4或CET-6或IELTS或TOEFL成绩材料复印件(须带原件核查);
(2)已获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一律用A4纸复印);
(3)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交培养单位研究生院(部、处)盖章的《应届毕业硕士生证明》(含学生证复印件);
(4)同等学力考生须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及一篇第一作者核心期刊代表作复印件(含期刊封面复印件);
(5)凡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同时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6)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同时提交一份由当地省教育厅民教处盖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原件。
4、两份《专家推荐书》(分别请两名具有教授(或相当)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
5、其他评价材料: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专著)、科研成果证明书、学习(工作)中的获奖证书、硕士论文、自我评价等。
注意事项:
1.南京大学教职员工报考博士生必须提交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其他人员报考博士生,可以暂不提交单位证明,但须事先征得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非定向或自筹的考生,如果被我校录取,我校须向考生所在档案单位调取档案;报考定向或委培的考生,如果被我校录取,我校须和考生所在工作单位签定定向或委培协议。
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而造成不能复试、调档、录取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2.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单证)的考生,须在报名前取得硕士学位才能报考我校2014年博士研究生,按照教育部的规定,2014年毕业的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单证)的考生不能以应届硕士毕业生的身份报考我校2014年博士研究生。
3.请考生仔细阅读《南京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核对自己是否符合报考条件,不符合报考条件者,所有考试成绩无效。考生提供的报名材料须与报名系统中的信息一致,并且均应真实、准确,如有弄虚作假情况,将取消考试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并通报考生所在单位。
4.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安排在2014年2月22日进行。
5. 我校将通过研究生院主页(网址:
http://gra)及时通告有关博士生招考的工作进程。博士报名中的政策问题请咨询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025-83592951,83593251),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联系电话:025-83594674)。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范文第6篇
今天讲CV先,之前收到小叽同学的CV,打开一看,GPA旁边还粘了一张用EXCEL做的GPA四年曲线表,把我昏过去了所以决心先写CV篇。 CV,两个字加三个符号:Be Professional!!! 一定要看上去专业,CV是你的门面,你的脸,所有的申请,读书也好实习也好工作也好征婚也好,了解一个人,就凭这张纸,把自己化妆得漂亮点,关键是要让人信得过,让人觉得你靠谱,让人觉得你professional!
我三年前申请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人教,到处查CV的模板,自己反复改了很多遍改到烦死了,最后就递交了算了,时间也来不及。
后来到了这里,学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帮你改CV,各个学院也专门有针对各个学院的,我跑过很多个,也认真研习了各种学校提供的CV参考模板,有很系统的一套。我写这个系列的目的就是指出CV写作的要点,剖析常见错误。我以前犯过的,你们不要重蹈覆辙。
我每年都更新我的CV,主要是确实有需要的场合用到,第一年07年申请学校,第二年08年申请夏天的实习,第三年09年申请工作,后来又申请GA,针对每个工作内容都改一版新的。 “针对”很重要! 内容要针对! 语言和排版要专业! 就这两个。
我为了写这个CV篇重新翻出我当年申请时候的CV,和之后每年更改的CV,现在看当年的,简直是相形见绌,哭笑不得,那幼稚的,拿不出手,遮脸遮脸。 那么Pirate Radio(非常好看英伦摇滚电影 海盗电台)里面说,能承认错误的,才称得上是个男人。
话说,CV和RESUME,的区别,是RESUME就一页,你人生之精华,就缩在一页之内,是给人家一瞟眼了解你用的。
而CV,一个好习惯的且professional的人,是该每隔半年就更新一遍的,是你的编年史,每发生了一点变动,有新的内容,就补充上去,是长长的,细细的,是为了已经对你感兴趣的人想更深入的了解你用的。 比如RESUME里你一句话“2007年担任iCow社团主席”
而CV里在这句话下面加五个标记点: “2007年担任iCow社团主席:
- 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大学生有机奶牛农场;出席了2007年度国家牛奶生产加工会议;为社区以及大学学生生产了13加仑的有机牛奶;
参与拟定了第17项国家奶牛保护法”
我上面这样写不够对仗,正式的简历,如果想好了以动词开头,每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都要动词开头,如果是副词“独立担当了”,下一个就要以“团队形式地合作了”,要词性对仗,懂? 所以我以上应该改成: “ iCow社团主席 2007生产了13加仑的有机牛奶为社区以及大学学生;参与拟定了第17项国家奶牛保护法”
我把第二句的顺序移动了,这样人家 一瞟眼 RESUME的一扫,第一竖列,都是动词,都是行为,句子都是动宾结构,这样让人家很容易看懂,你颠来倒去,人家只要有一个wonder,你到底在写什 么,马上心里的好感会降下来,马上会引起心烦,那你present你的RESUME是要设想,是一个给教授 按摩的过程,把人家弄舒服,人家才愿意招你一起合作。
精细到如此精心的准备你的RESUME,才算合格。
BTW,以动宾开头最好,action 的动词很catch人家的眼球。
6. 每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要标出来。简历上精确到季度或年份就可以了。 美国这边对时间很注意,随便什么地方签名旁边都要标个时间,支票也是,发票也是,不要说一般的文件表格了。 7. GPA尽量算成4分制。
美国按照4分制的, 国内有些学校按照5分的,换算成4分制,否则来个4.XX的GPA这里还要给你重新算,那你还不如最开始就用最能把自己的GPA算高的算法算出来呈现给对方呢
8. 用逗号分隔句子,而不是用分号.
分号在英语里的用法我到现在都吃不准,和中文里的分号用法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要分隔句子,用逗号。
Conducted research on. , managed team project xxx, and developed xxxx 而不是
Conducted reseach on ; managed team project xxx; developed xxxx 9. 给没有研究背景的非牛牛们再来一道法子: Course project
我在这里第一个学期读研究生的时候,才读了几个月,实习的招聘会就开始了。我都还没学什么呢,更表说研究背景了。我去就业中心问这个简历要怎么写 写,我刚来,都没这个专业的背景。对方说,不要慌,大部分学生都没研究背景的,把你学的课程列出来,你的课业里的作业列出来,就把那些作业作为你的 project experience。
美国这里的课程作业,做项目的多,有的是团队项目,有的是个人的,一般研究生都是独立的项目。比如我做过一个要去学生宿舍楼里检测安装设备的,还有 一个是大楼的险情状况计算机模拟,一个项目一般给一个月的时间,从文献综述,编写程序或者出访调查,到写份几十页的报告,到PPT演讲。这一类的作业很练 人。做完了就真的懂很多。就业中心的指导说,把这类作业写到你的简历里去,比如你的一门作业,老师布置,每个学生采集一头奶牛的奶水样本,你在简历上就 写:
- 独立采集大学有机奶牛农场牛奶样本 写得好听一点呢,可以说:
- 在大学有机奶牛农场做牛奶生产检测
很多学工科的学生,大多有些实验课,把这些课的内容写出来: - 研究了17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 社会学科和商科大多有调查课题:
- 调查了17头奶牛哺乳期的心理活动,对此撰写了一份17页的英文调查报告,并正式演讲了调查发现 ( formally presented the results / findings / it ) 就业指导说,大家都是学生,就是没有什么特别尖锐的学术研究背景的,就把课堂里的作业写出来,真的一个一个去想去列做过哪些作业,认真的漂亮的措词写到CV上,就会变成一份很丰富的简历,人家一看你做过很多事情。 简历好不好看的关键在于你如何present你的过去。
本来么,你确实做过很多事情,你确实在某门课的作业里设计了某个电路,确实写了十篇实验报告,为什么不摆出来说呢?
不要以为只有研究生的或者跟着导师发论文的研究才算得上研究背景,你读了4年大学,每个人的轨迹不一样,别人花很多时间在实验室里,你必定把这些时 间花在了别的事情上,除了逛街买衣服磨脸打游戏,你比别人多做的有什么,如何安排你的时间,4年时间的一个专业的学习,肯定是做过不少跟专业相关的事情 的。
对方的招生或者教授,看的也就是你: a. 有没有做研究的能力 b. 有没有写论文的的能力 c. 有没有做演讲的能力
你如果在一门实验课里做了10个实验,那就是有很好的动手能力,把它拿出来说呀,这些经历无非不是在某个特别的导师的办公室里做的而已,就是课堂做 的,怎样,我要体现的就是,我懂电路,我懂编程,我懂模拟,我懂传感,我懂数学模型你要体现的不就是你有这个能力么?纠结于它是在哪里完成的干嘛?
我以前也笨的,明明课堂作业里做过很多小测试小project,但总觉得那是作业啊,那不算什么啊,那人人都做的作业啊,不是高深的研究啊。 所以当时一个都没放,只觉得专业背景空空。
其实是错的,明明做过很多跟专业相关的事情,你跟导师研究室里做出来的东西,无非只是课堂实验室的延长版,一样的本质啊。
所以,每个人都必定有起码5行的专业研究背景可以写,请打印出你们的成绩单一门一门课去想,在那门课里做过了什么吧。
我当初到了这里第一学期才读了几个月的课,一共三门课,要我写简历,我就把三门课里做的project一个一个列写出来,一门课里有三个project,另一门课里有7个实验,另一门课里有一份大报告,就这样整整列了一整页的简历,简历就满满的很有内容很漂亮了。
他招生单位怎么知道你在学校每门课的老师都布置什么作业?他招的来自这么多学校的怎么会知道你们学校什么课程设置和要求? 他要看到的就是你有经验,有能力。 你要呈现的也就是“我能”。 简历的关键在于如何呈现。
不要说你想想自己一片空白,过去没做什么。
给我认真冥想,仔细列出来。 丰满你的简历吧 10. 用数字说话。
小叽给我的简历里有一项她组织文艺活动的内容,写 “Organized many musical parties”
我读下去,知道她写的是她组织过很多活动
首先“parties”这个词在美国多指疯狂小本们的周末酒精派对,用词不准,用events更合适
再,many 这个词不好,没有力道,这个时候就要用数字,改成
“Organized more than twenty campus-wide events including two annual chorus contests, three New Year Gala, ., etc.” 11. 想用引号的时候,用斜体而不是引号。
这里也有个标点问题。中文里用引号的地方,英文里往往是用斜体。比如: 我的研究课题是“天花板下的母奶牛” 在英文简历里改成
我的研究课题是 天花板下的母奶牛
研究课题啦,三好学生 之类的奖学金称号啦,书名啦,最好都改成斜体,而不是引号,比较符合英语习惯。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双引号在英文里怎么用的,很少看到。
简历中表示强调没有什么死规定,粗体,斜体,下划线,自己安排。保持前后一致,不要太疯狂就好。
没有错,双引号和斜体应当都可以。
而且在参考文献里,对期刊,会议论文等引用格式不同,有一种用的是双引号没错。
但我的日常接触中,除了引用别人说话的内容用双引号,其他地方很少见。尤其是在非参考文献的场合,比如一本书里作者提及另一本书的标题,在我以往接触到的资料里,往往常见的是斜体,而非引号。
浅谈博士后基金申请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