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种族歧视范文
美国种族歧视范文(精选7篇)
美国种族歧视 第1篇
来到了新的环境,迈克尔显得极不适应,因为这里一切都是“白色”的,他一个黑人显得格格不入,他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直到他在一个寒冷的雨夜碰到了善良的陶西一家。陶西夫妇收养了他,在陶西一家的关怀下,迈克尔找到了自我价值,最后,他成了一名伟大的橄榄球运动员。
也许,影片带给观众更多的是感动。但是,从迈克尔奥赫的眼中,当今美国社会深深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种族歧视无处不在。
一、美国黑人的现状
迈克尔奥赫在刚来私立学校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叫《白墙》:“我张望却看到四周都是白色。白色、白墙、白地、和很多白人。老师们不知道我听不懂他们到底在说什么,我不想听别人的话,尤其是老师。他们给我布置作业,还要我自己做习题,我从来没有写过作业,我去洗手间,看着镜子说,这不是迈克尔奥赫。”不难看出,四周的白墙给了迈克尔很强的压迫感,在这个白色世界,没人愿意接纳他、理解他。迈克尔进入教室的那一刻,迎来的是同学们讽刺鄙视的目光,以及窃窃私语的声音,迈克尔想和同学们一块儿玩,可当他刚说完“Hello”,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跑开了。就连老师们看到迈克尔交的白卷后,也觉得他愚蠢、懒惰、不可救药。我们为迈克尔所遭到不公平待遇感到同情,可实际上,迈克尔所遭受到的歧视只是冰山一角,接下来,我们就从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来了解黑人在美国受到的歧视。
首先,从政治权利看。自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内战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宣布,到1963年人权斗士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在民权运动组织者们的不懈斗争下,美国黑人政治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不过,政治地位的提高并没改变黑人受歧视的命运,黑人的许多合法权益依旧得不到保障。
其次,从社会阶层来看,就算在就业、教育和政治权利等各方面的种族主义法律宣告完全废除,也无法改变黑人在事实上所遭受的不平等。美国黑人属于“贱民阶层”,在白人眼里,他们懒惰、不思进取、肮脏下贱,是社会的耻辱。
再次,从经济生活看,美国黑人贫困问题极其严重,而且居住上的种族隔离给黑人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在电影中,迈克尔的母亲所住的地方非常简陋,又脏又乱又差,陶西太太进屋子时,漆黑一片,而且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收入高的黑人也不能和白人住一个社区。黑人若是住进了白人区或者住得离白人区较近,周围的白人便会不断为难他们,甚至还会去告他们,非得让他们搬不可。黑人糟糕的居住环境也严重影响了教育、就业、服务设施等方面。他们的就业率并不乐观,失业率则是白人的两倍。除了当今工作需要高学历、高技能外,住宅上的种族隔离也是重要因素,因为大量工作机会在郊区,而黑人无法进入郊区。所以,大多数黑人只能够从事笨重的非熟练劳动,收入低、工作条件差。在美国历史上,能够当上科学家、政府官员、医生、教师、律师、公司管理人员的黑人少之又少,虽然近年来数量有显著增加,但和美国总人数比起来,占的比例是相当小的。
最后,在教育、司法、医疗服务方面,大多数黑人青少年只能在黑人学校或黑人占大多数、质量差的公立学校就读。而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及教育质量明显要比郊区的私立学校差。在美国建国初期,白人和黑人不可以同校学习。一百多年后,虽然这条法律被废除了,可白人的种族歧视意识根本没有消除。许多白人家长反对黑人上好的白人学校,而对黑人来说,“白墙”给他们造成的压迫感还是很大。所以,大多数贫穷的黑人还是只能上一般的公立学校,这也使黑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不仅对黑人的就业造成了消极影响,而且增加了黑人的犯罪率。至于司法方面,“法院对白人和黑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往往采取司法的双重标准,同罪不同刑”。 (1) 黑人犯罪是从重判决,而白人即使犯的是与黑人相同的罪,受到的惩罚也轻得多。而且,黑人罪犯经常在监狱里受到虐待。有些黑人公民根本没有犯罪,但是也会遭到白人警察的毒打,这主要还是因为种族歧视。医疗保健服务的歧视也不容忽视。美国黑人没有完善的私人医疗保险和政府的医疗福利,大多数黑人只能去拥挤不堪、缺乏资金、设备落后、服务较差的公立医院接受治疗。这也使得黑人婴儿死亡率高,艾滋病感染者也多。
二、种族歧视的原因
(一)历史文化因素。
移民对美国的发展至关重要。美国历史上三次大的移民潮把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带到北美大陆,使得美国人口多样化,加剧了种族间的紧张。大量移民在带来丰富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各自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在融合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碰撞,激化矛盾。
(二)思想因素。
美国白人的种族优越感在美国文化中由来已久。他们认为黑人是野蛮民族,无知、愚蠢、无可救药。比如电影中的一群黑人青年在看见陶西太太的时候行为举止不端,语言粗俗下流。而这样的黑人更加让白人看不起,也让白人对黑人不堪的印象根深蒂固。这是最初白人的主流心态。另外,“宗教意义上的天赋使命观随着英裔殖民者历史进程的延伸和美国的诞生,从意义和内容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即优秀的美国民族作为上帝的选民,责无旁贷地有引领世界的使命”。 (2) 总之,白人种族中心主义和盲目的种族自我崇拜造成了美国人自高自大、俯视其他一切民族的心态。
(三)社会经济变迁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就业机会日益减少,在今天的美国,使用简单劳动的工作机会不断减少,使得失业人数日益增加。这其中黑人占有很大比例。“黑人失业者”威胁到了社会稳定,美国政府不得不加强对他们的控制、监督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四)黑人自身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遭受种族迫害,许多黑人青年找不到工作,被迫走上犯罪道路,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此外,还有一些黑人妇女成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出去找工作,只想依赖政府的救济生活,这些无疑给了种族主义分子绝佳的借口。比如电影中迈克尔的生母就是这样的女人,不仅不工作,而且吸毒,害了自己,也害了迈克尔。
三、结语:敢问黑人路在何方
美国黑人在美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今社会,美国黑人在音乐、体育等方面贡献也颇为显著,很多美国黑人明星也是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影片最后,迈克尔奥赫成为了橄榄球明星,没人会去注意他的黑人身份。但我们也该看到,迈克尔在黑人区的朋友走上了犯罪道路,而且遭到了杀害。如果迈克尔没有碰到陶西一家,他的下场也许也就和他的朋友一样。种族歧视虽然从法律上消除了,但在现实生活中依旧存在。不会有人明目张胆地去歧视黑人,但人们潜意识里对黑人的偏见却很难消除。影片中,主人公有个绰号叫“big Mike”。迈克尔其实不喜欢这个称呼,也许在他看来,“big”指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个傻大个。或许人们并不是有意去侮辱他,但在选用这样的字眼形容他人时,无意中还是流露了对他人的偏见。错综复杂的因素造成了美国今天种族歧视难以消除的尴尬局面,一些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主义使得美国黑人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艰苦性。美国政府若想从根本上改善黑人的地位和状况,仍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颜声毅, 曹云霞.从种族歧视看美国的人权问题.贵州民族研究 (季刊) , 1998, (4) .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 第2篇
文/段世超
应该是在2010年的时候我从大学舍友那里知道有这本书,他当时正在备考GRE考试去美国读研究生,当时他在读这本书。我看书通常是别人推荐了我才看,要么是朋友推荐,要么是看到书评,很少是我自己莫名其妙地找来一本书来看,除非是刚好那本书就是讲的话题我很感兴趣。
这本书在1981年就出版了,距今都有35年了。他讲的问题是各个国家或者是种族在美国发展的历史。里面运用了详尽的统计数字,比如某段时间里某种族移民的性别比例,某个年龄段的收入,某个年龄段女性生育孩子的数量,某个种族受教育的时间,某个种族参政的人数,等等。这些因素都被作者用来做出相关的推断,比如最初移民的男女比例,和移民的心态有关系,如果男性远远多于女性,那么这个种族对于美国还处于试探阶段,而假如男女比例接引1:1,那么说明这个种族是做了在美国定居打算的,因为如果要定居就会带着配偶一起移居美国。
书中介绍了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犹太人,华人,墨西哥人,黑人,波多黎各人等。大致来说,爱尔兰人早起在美国主要是干农活和低技术含量的工作,生活很艰苦;德国人以起精湛的技术和认真的态度为美国的很多领域做了很大贡献;意大利人由于南北的差异,在美国一直互相不睦;日本人早起在美国很多以做园艺工作起家,也有做农场主的,但是美国出台了很多限制日本人在美国买地的政策,更可怕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日本人出台了残酷的隔离政策,让日籍华人受损极大;华人在美国和早起爱尔兰人一样做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加之美国一度出台限制中国人移民的政策,对于华人在美国的发展进行了很大的打压,但是华裔美国人和犹太人一样,都是在重重危机中坚韧地生活,且都还算成功,华裔美国人很多人进入高技术领域而成为专门人才;犹太人在美国也是备受歧视,但是他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是不可否认的;墨西哥人和黑人以及波多黎各人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各种族在美国的成长史,和国内各个省份外出迁移的情形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一直在思考,那些异乡人克服距离产生的陌生感,克服思乡的愁苦,来到一个也许是连语言都不通的地方打拼,最终将是“一将终成万骨枯”.当年南下深圳淘金的外省人,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此外,书中还用华人和犹太人在美国的经历讨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作者认为并不是教育改变了这两个种族在美国贫穷的处境,而是当他们经济稍好一点后开始重视教育的,也许之后重视教育加速和加剧了他们的成功。即使在今天,西方国家还在怀疑资助非洲的教育是否真的可以改变非洲贫穷落后的现状。孰是孰非,争论不休。
纵观国内,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是外来人员比较多的,比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同时往往选择外出谋生的人更容易获得在其家乡不易获得的成功。有句话叫做“树挪死,人挪活”.放眼国际,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往往是乐于招商引资以及喜欢走出去投资的地区。就拿美国来说吧,每年那么多人希望去美国,希望可以拿到美国的绿卡,而美国也因此可以招揽到他需要的人才。换言之,全世界的国家都在为美国培养人才。我记得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那部电影里讲到,男主角所在的学校,即现实中的印度皇家理工学院的很多毕业生都去了美国,他们也引以为豪。再来看看国内的著名高校,是不是也是很多毕业生都去了美国呢?就我所在的研究所,也算是国内一流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了,但却很少碰到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也不是没有,很少很少。我就问别人,北大清华的人都去哪里了?有人给了我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北大清华最好的学生都出国了,稍差的留本校了,再不行才来上海,当然了他们如果不能去美国也不能留校,那他们宁愿选择就业。不过据说他们出国和留本校读研的比例很高。因此有人调侃说,国内有一流的高中生,二流的本科生,三流的研究生。因为,我们的高中教育世界一流,而高等教育不太好,有些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已经选择了出国,本科毕业再出去一批,留在国内的读研的研究生只能是三流的。当然了,这些都是调侃的说法,似乎有些道理,但不一定是真的。
继续回到《美国种族史》吧,我猜即使我推荐这本书给大家,也不会有几个人真的去看,因为我也是看了很久才把它“啃完”,因为实在是趣味性有点低,也许这就是严肃历史书籍的通病吧。但是,假如你真的把它读完,绝对获益良多。这本书肯定没有那些所谓的自媒体人做的节目好看,但是这本书是纯干货,而且严谨很多。
特朗普种族歧视言论渗入美国高校 第3篇
在看到校园内到处都是特朗普的名字后,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一些学生觉得自己身处危险中,特朗普关于非法移民、穆斯林国家和其他组织的言论为自己赢得了支持者,同时也引发了争议,对于政治正确性的讨论甚至渗透到了高校中,有人认为,政治言论处于危险中,一位竞选人的名字甚至也要被禁止。
@Liam Cundy(网友): Its chalk... Dump water on it.. Problem solved.. This election year is the most ridiculous one maybe ever.. An article about CHALK coming from the Washington Post... smh.. Im hoping an intern decided to write this story or something.. Otherwise, its much sadder than it already is.(这就是粉笔而已,泼一些水就解决了。本年大选应该是最滑稽的一年了。媒体关于粉笔字也值得如此大肆报道,希望这只是实习生的报道,否则令人觉得寒心。)
@Jules De(网友): Donald Trump is an extreme right wing authoritarian, who prances around and speaks like a dictator, a fascist, a Mussolini, or Hitler...Trump is a verbal street bully who thrives on dissension, confrontations, and using vulgarity in talking down to people. The reality is, that if Trump becomes our next President, it will be a colossal disaster of epic proportion.(特朗普是一个极端右翼独裁主义者,到处乱跳,说话像个暴君、法西斯主义者、墨索里尼或者希特勒。特朗普时一个口头上的街头土霸,在纠纷、冲突中成长,用粗俗的语言贬低别人。实际上,如果特朗普成为我们的下一任总统,将成为巨大灾难。)
@Robert Draper(网友): Im 100% against Trump, but I would definitely chalk pro-Trump messages if it burst the safe space of sheltered college students. Its chalk, it washes out, and if it triggers you, then you have major psychological issues.(我是百分之百地反对特朗普,但是这只是能被水轻易冲洗的粉笔字,如果因为这些就被激怒的人有心理疾病。)
浅谈美国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第4篇
1.1 就业歧视的界定
就业歧视, 顾名思义就是在就业过程中并非由于合法合理的目的而基于性别、种族、年龄、宗教信仰、社会出身、健康情况、外貌等原因采取对劳动者差别对待、排斥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行为。国际劳工组织在《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一条, 对就业歧视进行了定义: (1) 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 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 (2) 有关成员在同雇主代表组织和工人代表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存在———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磋商后可能确定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的其他区别、排斥或特惠。
在美国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中并没有对就业歧视这一概念做出具体的定义, 根据美国1964年通过的《民权法》第七章的规定, 由于种族、肤色、宗教、性别或者原国籍的原因, 雇主不雇佣或者解雇雇员, 以及在工作补偿、工作期限、条件或待遇方面进行歧视, 亦或者对雇员或工作申请者进行限制、隔离, 不利地影响到任何个人接受工作机会的行为, 都属于非法行为。从该条文可以发现, 《民权法》中所禁止的歧视行为主要是雇主由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或者原国籍等先天因素对雇员所实施的差别对待行为。但是并非所有的差别对待行为都会产生就业歧视, 例如某些差别对待的规定是为了照顾弱势群体和满足岗位对于特殊技能的需求, 比如具有高度危险性的作业岗位就会对身体状况等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以及某些特殊技术类的工作则需要雇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只要雇主能够证明行为是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 那么该行为就不会被认定为就业歧视。
1.2 就业歧视行为的分类
对就业歧视行为进行分类是我们学习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一种研究方法。最经常使用也就是最能够使人直观理解的分类方法就是, 根据何种原因来进行差别对待进而将就业歧视行为分成例如种族歧视、肤色歧视、性别歧视、宗教歧视等, 此种分类方法可以依照歧视产生的原因来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另一种分类方法则是将就业歧视行为分为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关于直接歧视可以这样认为, 雇主给予某特定群体成员的待遇比其他群体成员的待遇差, 那么该雇主的行为就可以认定为直接歧视。根据欧盟《男女平等待遇指令》, “间接歧视是指表面上看似中性的规定和标准, 将使 (属于特定性别、种族或信仰等的) 个人处于与他人相比特别不利的地位, 除非这种规定、标准或实践是基于合法的目的并有客观的法律理由, 而且实现该目的的手段是必要的和恰当的”。 (1)
美国的分类方法与欧盟的方法有些相似, 但是在美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司法判例或者法律教材中都没有发现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这两个用词, 现在美国学者一般将就业歧视分为三种:个别的差别待遇歧视;系统性的差别待遇歧视和系统性的差别影响歧视。个别的差别待遇歧视是指雇主或者职业介绍机构因为某个人的种族、肤色等原因, 而给予该人的待遇低于其他人。系统性的差别待遇是指雇主或者职业介绍机构给予某个群体的待遇相对于其他群体较低。系统性的差别待遇影响分别是指雇主或者职业介绍机构在表面上将就业条件同等地适用于所有人或者群体, 但使用的结果对某个特殊群体 (如残疾人, 少数民族等) 产生了相对于其他群体不利的影响。 (2)
2 美国主要的禁止就业歧视法案
2.1 1964年的《民权法》
该法案是美国关于就业歧视问题最重要也是最全面的法律, 在其第七章对所禁止的就业歧视行为进行了规定, 即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或者原国籍, 该法案将禁止就业歧视的范围从政府机构扩大到了私人雇主。与此同时, 《民权法》还设立了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 缩写为EEOC) , 负责独立执行此项法案, 1972年的《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法》将更加广泛的执法权授予了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
2.2 1967年的《就业年龄歧视法》
美国在该部法案中将关于年龄的就业歧视行为纳入, 禁止拥有二十五名以上雇员的雇主在招聘以及解雇过程中对年龄在四十到六十五岁进行就业年龄歧视。到了1975年, 《就业年龄歧视法》禁止一切的年龄歧视, 直到1986年, 禁止年龄歧视的修正案取消了年龄歧视的上限, 并且增加了禁止强制退休的规定。
2.3 1973年的《康复法》
《康复法》是美国第一部关于就业残疾歧视行为的法律, 该法案要求联邦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帮助和雇佣残疾人, 但此项要求仅限于联邦政府部门。直到1990年的《美国残疾人法》, 该法全面禁止在就业过程中针对残疾人的歧视行为。
2.4 1991年的《民权法》
1991年的《民权法》规定, 针对非法并且故意的歧视行为, 被歧视人有权向雇主获得补偿性和惩罚性赔偿, 这部法案是最后一部禁止就业歧视的联邦法案。
由上述简介不难发现, 美国禁止就业歧视的法案全面且具有操作性, 完善的法律系统为纠纷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的独立性使禁止就业歧视法律的实现具备了更大的可能性。
3 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
3.1 人员的组成以及职责
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是由一位法律顾问和五名委员、十个部门组成。六位成员的任命由总统提名, 参议院确认, 该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联邦执法机构。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设立了分部, 当地法院的相关诉讼都由分部的司法组专门处理。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负责解释和执行所有联邦政府的平等就业机会法律, 并负责监督和协调所有联邦政府的平等就业机会的规定、措施和政策。
除了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 还有司法部特别检察官办公室 (OSC) 和功绩制保护委员会 (MSPB) 这两个机构负责《文官制度改革法案》的执行, 禁止采取人事措施的就业歧视和报复, 以促进联邦人事措施的全面公正。
3.2 就业歧视控诉解决程序
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在受理就业歧视的控诉之后, 将会进行证据调查, 包括查阅相关文件, 询问相关人员以及涉案的企业。在证据调查的过程中, 委员会可以在雇主和雇员自愿的前提下进行调解, 如果调解失败, 若双方一致同意, 并且保证在对结果进行保密的前提下, 可以对雇主和雇员进行仲裁, 仲裁不成立或失败, 证据调查则继续进行。
在证据调查结束后, 委员会根据调查结果来决定撤销案件或是由委员会进行起诉。受害人自收到撤销案件通知起90日内, 有权自行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受害人胜诉, 委员会则执行判决, 监督企业采取补救措施。
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对歧视成立的补偿规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雇主在非故意情况下的歧视, 雇主应补发所欠工资、重新为雇员提供工作、支付律师和诉讼费用, 当雇主无法恢复雇员原来的工作状态时, 应向雇员补发未来一部分时期的工资。第二种情况则是雇主在故意情况下的歧视或者该歧视是由于雇主不计后果的粗心大意造成的, 在此种情况下, 雇主首先要向雇员支付惩罚性赔偿, 该惩罚性赔偿包括雇员的实际损失、未来损失、精神损失, 其次委员会还要求雇主在工作地点的明显之处张贴公告, 向雇员们告知假如受到就业歧视可在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所能得到的帮助。 (3)
4 结语
美国拥有一套较为健全的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而纵观我国, 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长期缺位, 法律救济效果并不显著。在我国建立一套完整的禁止就业法律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 我们可以向具有先进立法经验的美国学习, 再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 建立符合本国具体国情的禁止就业法律体系以及司法救济制度, 从法律上为就业歧视纠纷的解决提供依据。
摘要:美国具有完善的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并且在相关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简要介绍美国的相关法律制度, 希望能够为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就业歧视,差别对待,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
参考文献
[1]林晓云, 主编.美国劳动雇佣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2]谢增毅.美英两国就业歧视构成要件比较:兼论反就业歧视法发展趋势及我国立法选择[J].中外法学, 2008 (4) .
[3]刘廷华.美国反就业歧视立法及其借鉴意义[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9) .
[4]吕怡维.美国反就业歧视法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杂志, 2010 (1) .
种族主义:美国难以推倒的墙 第5篇
1963年8月28日,在几十万人的注视下,一位黑人牧师在华盛顿广场林肯纪念堂前许愿,他希望有一天,他的四个儿女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这个黑人牧师叫马丁·路德·金,这个许愿叫《我有一个梦想》,这一天距今已经50年。
种族主义最主要表现为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两个方面。50年过去了,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土地上,显性的种族隔离基本消失,隐性的种族歧视仍然顽强,第一位黑人总统的出现对种族主义的消减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种族主义这一面墙仍然屹立不倒。另一方面,近年来美国黑人反对种族主义走向极端的趋势也同样发人深省。
种族隔离最初起于教堂
美国黑人著名历史学家、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约翰·霍普·富兰克林认为:在美国社会中,一开始并没有对不同的种族区别对待,随着发展奴隶制制造出种族借口以后,黑人与白人的区别才开始潜入美国社会习俗中。
很难想象,美国最早的种族隔离产生于教堂中。奴隶主企图利用宗教的教化作用和麻痹作用来维护自身利益,他们鼓励牧师教育黑人奴隶顺从和俯首。南北战争之前,教会曾经是维护奴隶制度最强大的同盟者之一。
美国的奴隶制时期,黑人奴隶被要求进入教堂聆听宗教教诲,但是当他们进入教堂时,他们通常只能坐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是为他们专门划分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和白人教友隔离开来。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白人教友进入教堂,而黑人奴隶只能在教堂外面的门廊聆听《圣经》,不允许进入。有些白人奴隶主甚至在教堂中建造隔墙来分隔白人教友和黑人奴隶,隔墙高达几英尺,像一个不可逾越的屏障,这个屏障从隐性走向显性,成为美国种族隔离的最早事例。
黑人除了在教堂被隔离开来,也逐渐在学校、公共巴士以及其他公共场所被隔离。白人为阻止黑人进入白人学校接受教育而设立黑人学校,在公交车上和其他一些公共场所划分黑白区,规定黑人不得逾越界限,否则将会受到制裁和惩罚。这些隔离手段一度被合法化,企图让黑人自身也默认隔离的合理性。
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1955年12月1日傍晚,43岁的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下班后乘坐公交车回家,公交车司机詹姆斯·F·布莱克以命令的口气让她给白人让座,然而,深受民权运动影响的罗莎·帕克斯拒绝让座,她的一句“我受够了让出座位”引起白人司机和白人乘客的不满。当时地处美国南部的蒙哥马利市仍然实行种族隔离制度,警察以蔑视政府法令的罪名将帕克斯拘捕。
帕克斯的被捕激起该市黑人的联合抵制,在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他们联合起来拒绝乘坐公共汽车,这一举动得到了黑人的普遍响应,致使该市的公共汽车公司的营业下降了约75%。汽车公司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拼命寻求解决之道,加之民众强烈抗议,美国最高法院不得不裁定蒙哥马利市的种族隔离制度违背宪法,美国南部的种族隔离体系才开始走向瓦解。这是黑人反对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取得的最早的较大胜利之一。
此后,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黑人民权运动广泛开展起来,并且取得一系列成果。最大的成果就是1964年通过的《1964年民权法案》,该法案宣布美国所有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在法律上被禁止,白人不能够再公然打出种族论的幌子,然而种族主义并没有得到消除,反而由显性走向隐性。
种族歧视引发大暴乱
1992年的洛杉矶黑人暴乱是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典型事件。
事件回溯到1991年3月3日,黑人罗德尼·金由于超速驾驶摩托车并闯红灯,被4个洛杉矶白人警察发现并且追踪,追踪过程中罗德尼·金并没有减缓速度。白人警察追上后将罗德尼·金强行按在地上,为了制服喝醉酒的黑人青年,4名白人警察使用了警棍击打等暴力手段。
令人意外的是,警察的暴力殴打刚好被一名附近公寓内的居民看到。这位名叫乔治·霍利得的居民用自己的摄像机将殴打过程拍下来,然后将82秒的视频交给了电视台。电视台反复播放此片段,引起非裔美国人的愤怒。
1992年4月29日,法庭最终判决4个白人警察无罪。这个判决结果引起黑人的强烈抗议。加之1991年洛杉矶的一个朝鲜族人开枪打死黑人女孩被判有罪并被判处7年缓刑这一案件的反衬,连续两个涉及黑人的案件,导致了严重的种族暴乱。
罗德尼·金事件的陪审团中只有一位黑人起诉官,另外是10名白人、一名西班牙裔人和一名亚裔人。这让非裔美国人认定审判因为种族歧视而不公,从而引发了1992年暴乱。1992年4月29日至5月2日,这场美国20世纪以来最大的种族骚乱持续了3天,造成58人死亡,2300多人受伤,11900多人被捕,5000多座建筑物被毁,财产损失达10亿美元。
相同的事件又发生在2012年2月26日,黑人少年马丁被白人协警齐默尔曼开枪打死。2013年7月13日,法庭宣判齐默尔曼无罪释放。陪审团仍然是白人居多,6名陪审员中5名是白人,剩下一名为拉丁裔。这个结果同样让非裔美国人无法接受,审判结果第二天,全美陆续爆发了游行示威活动。
罗德尼·金被殴打和黑人马丁被枪杀这两个事件过程复杂,大多数人看到的并非整个事件的全貌,按照美国的律法,或许白人警察们真的有无罪的理由,但是也不排除陪审员审判时戴着“有色眼镜”。
针对马丁事件,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长达20分钟的演讲。在演讲中,奥巴马说:“如果是一个白人少年卷入相同的案件,我想无论是结果还是后续处理都有可能完全不同。”奥巴马的演讲从侧面说明美国司法在某种程度上讲确实存在“种族差异”之说,白人占据优势地位,黑人处于劣势。
nlc202309030326
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涉及白人和黑人冲突的事件都可以被扣上“种族主义”的帽子。白人团体内部、黑人团体内部也经常爆发矛盾,没有人说是“内部种族主义”,将白人和黑人的冲突全部定义为种族主义就容易走向“被种族主义”这个异端。
奥巴马当总统改变了什么
同样是针对黑人马丁被枪杀事件,奥巴马在演讲中提到:“在这个国家,很少有非洲裔美国男子没有过在商场购物被跟踪的经历,我也一样;在这个国家,很少有非洲裔美国男子没有过在大街上行走时听到旁人忙不迭地锁上汽车门的经历,在我身上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至少在我当选参议员之前是这样;在这个国家,很少有非洲裔美国男子没有过在乘坐电梯时看见一个妇女紧捂着钱包并且屏住呼吸直到她走出电梯为止的经历,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
奥巴马的描述让人感受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黑人遭受到的歧视。由于历史遗留原因等的影响,美国黑人群体相对白人来说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社会经济地位也较低,长时间以来对黑人形成的刻板印象让白人看待黑人带着多重心理防备和歧视。
2008年,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2012年获得连任。奥巴马当选总统代表着非裔人已经在美国政治金字塔的最高峰,这让不少的黑人觉得扬眉吐气,以为黑人的光明时代即将到来。
事实上,奥巴马从未在公开场合承认过自己是黑人,他只承认自己是混血。奥巴马的父亲是肯尼亚黑人,母亲是白人。和大多数黑人奴隶的后裔不同,奥巴马不是奴隶的后代,也不是在城市贫民窟长大。相反,他获得了连许多白人都无法获得的受教育机会,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学历让很多白人都望尘莫及。他小时候是由他的白人外祖父母抚养,童年中有很长时间是在印度尼西亚度过的。正如美国作家迪内希·德·索萨在《奥巴马愤怒的根源》(The Roots of Obama’s Rage)一书中写到的那样:“奥巴马从未在一个种族隔离制的餐台前坐过,他的祖辈们也没有过。” 因此,他的思维方式和美国白人比较接近。这就决定了奥巴马不会在总统任期中偏向黑人或有色人种,况且在白人主导的社会,凭一己之力也无法偏向。奥巴马的混血身份使他成为“美国梦”的最佳代表,2008年当选总统后,奥巴马发表演讲说“美国已经开始改变”,这让美国有色人种欢欣鼓舞。今年是奥巴马当选总统的第6年,6年间奥巴马政府并未出台有效措施改善黑人的社会地位和消除种族歧视,美国黑人和有色人种的地位并未有实质性的上升。
黑人少年马丁被枪杀事件引起了美国上下对种族问题的大讨论,路透社为此开展了对4170名美国人的调查,发现40%的美国白人和25%的非白种美国人都只交自己同种族的朋友。种族隔阂仍然明显存在,奥巴马并未起到调剂的作用。事实上,任何寄希望于别人身上而不努力寻求自身改变的群体都很难收获进步。
理性看待种族分歧
黑人与白人发生冲突的事件,全部被扣上种族主义的帽子,这并不理性,种族冲突走向异端的趋势也同样让人警醒。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美国黑人融入美国社会的步伐远远不及亚裔和拉丁裔。黑人的犯罪率大大高于其他族裔,在美国,提到暴力犯罪,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黑人;黑人吃救济的比例最高,非婚生率最高,吸毒率最高。在同样遭受歧视的环境中,为什么黑人的境况最差?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者王小东提出的逆向种族主义也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逆向种族主义的核心就是一种自我矮化、病态的、情绪体系,其核心思想是说其他种族才是优秀的种族,而自己种族却是劣等种族。大多数美国黑人青年都曾经为自己的肤色自卑,连现任总统奥巴马也不能例外。他青年时因为自己一半黑人血统而自我消沉,一度吸食大麻。并非所有黑人青年都如奥巴马幸运,可以走出自己麻痹的怪圈。
部分黑人一方面对自身存在问题无法正视,逃避自身原因,自我沉沦,讳疾忌医;另一方面,凡是冲突,只要是涉及批评黑人的言论,只要涉及白人,就给白人扣上种族主义的帽子,完全将自身装饰成种族歧视的受害者而不加自省。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黑人地位的提高。
美国的种族分歧问题,不仅需要从政策法令上保护黑人权利,也需要白人和黑人以及其他族裔的群体共同努力解决。美国要消除种族主义这一堵高墙,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种族歧视 第6篇
目前在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性别歧视的现象。往往女性员工并不能找到与其能力相应的工作;或者女性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报酬并不能反映她们对于其工作岗位的贡献。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劳动力市场中,普遍存在着雇佣者对于女性性别上的歧视。这个现象在各个国家都是存在的。中国尚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关注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率的同时,对于市场竞争中的公平现象同样需要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利用2007年美国社会调查数据,结合职业技术水平的评估变量和工作的不舒适等指标对于工资水平和工资变化模型进行了估计和评估。同时,职业的性别差异和其与2007年的工资数据的关系在本文进行了验证和说明。以往对于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研究分析确认了工资水平实际上在女性占主要组成的职业里是偏低的。本文试图利用2007年美国社会调查中的工资数据,依据2000年女性比例数据和其他影响因素对于工资和女性比例的关系进行分析。
尽管考虑到了程式化的事实的一致性,工资与性别组成关系的重要度和这种关系的解释仍然存在争议。大部分的研究验证了性别组成已经控制了工作特点的数量,这个数量会被认为影响工资的平衡。不论是在利用Longitudinal分析工资组成关系,或者是在个人工资变化与性别组成变化的回归都存在统一的认识。至少,Sorensen辨识了工资变化模型的评估,同时他在微观水平的工资模型中包括更多的工作特点。
本文的主要的贡献包括使用许多大型的数据库数据,使用不太用于分析的不同职业的变量和利用美国社会调查的数据构建了模型,这样可以使对于个人的工人工资变化与性别组成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可以验证是否工资与工人中的性别组成存在相关的关系。这个在之前的研究中一般只是部分的涉及到职业特点,性别组成中的质量分类,工人的品味差异和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
一、数据与模型
(一)数据
本文的主要研究是从2007年美国社会调查中获得的。除此以外,本文还提供了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有关性别组成的证据。有关衡量职业和工业特点的变量与2007年美国社会调查的个人是相匹配的。这些变量是根据数据库中的工人职业和行业代码而计算出来的。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本文包括了所有的女性和男性的工人的一般月工资,一般周工作小时,职业,种族和其他需要的变量。撇除了那些在学校里的工人,或者那些没有在普查数据中收录的一些职业的工人。性别组成是通过FEM这个变量来衡量的。具体地衡量方法是在工人的3位数字的人口普查编号列表中女性工人占总的工人人数的比例。而这个数据是从美国社会调查中获得的。对于女性比例的诠释数据和女性比例与工资关系的数据是从2007年美国社会调查提供的数据得来的。现在,女性比例是从2007年年度的数据中获得的。所有在美国社会调查中的选票部分是通过2007年调查的收入中获得的。
(二)模型
模型1
在公式中f和m分别指出了女性和男性。Ln Wi是个人工作小时的自然对数。Xk包括了截距和变量,通过K来检索。这个变量是衡量个人或者工作特点和区域。βk包括了一个常数和相关系数X,FEM是对于所有职业中的工人中的女性占所有工人的比例,β是它的相关系数,e是一个均值是0纠错变量。
模型2
在模型2中,t表示在变化的计算周期中的时间时段。具体每个人确定了不可衡量的品质和品味差异,所以要结合无偏的估计θf和θm。
我利用了学年的数据,潜在的工作经验年份和它的平方,和结婚状态的dummy变量,是否为拉丁裔,临时状态,公共状态,大型的大都会区域,职业,行业和区域。使用了SAS9.2软件对于这些变量(2007)做了回归分析。
二、回归分析结果
2007年美国社会调查中数据的影响因素与工资报酬的多元回归结果:因变量为:Ln W自变量为对于工人收入的影响因素。
在上表中,我选取了女性比例的变量,受教育年限,潜在工作经验的年数和它的平方,婚姻的状态,种族,公共状态,所属美国的区域、职业、行业。撇除对于州政府和地方的雇佣情况的孤立的变量,因为这些变量在所考察的年份中并不是可用的。从2007年以前的评估数据结果存在准确性上的轻微的出入,主要是因为撇去了公共部分的一些细节的数据。因为FEM(女性比例)的计算是基于每一年的数据和变动的平均值。没有纠正的和有纠正的FEM相关系数之间的比较解释了对于工作特点控制的重要性。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FEM(女性比例)与工资的log值是存在负相关的。这就说明了在劳动力群体里劳动者的工资是随着女性员工所占比例的增加而递减的。教育年限、拉丁裔、黑人和印第安人、业余时间、已婚的(配偶过世)和离婚、离婚的或者是寡妇与工资的收入是成负相关的。潜在的工作经验、白种人、亚裔、工作是否在都市区域、是否为男性与工资收入、已婚的(配偶健在)成显著的正相关的;从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来看,管理和专业性质的相关工作、服务相关的工作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收入是成正相关的。农业、渔业和林业相关工作、精密制造,技术技艺和维修相关的工作、运营者,手工艺制造者和一般劳动者与他们所获得的收入是负相关的;从劳动者所在的行业来看,各个行业与工资收入的关系在回归分析中并不是很明显;从劳动者所在的区域来看,新英格兰地区、中部亚特兰大地区、东北中部地区、太平洋地区与在该地区人们所获得收入成正相关。这意味着在这些区域工作的人们会获得更多的收入。西北中部地区、南亚特兰大地区、东南中部地区、西南中部地区与在该地区人们所获收入成负相关。这意味着在这些区域工作的人们会获得相对较少的收入。
结束语
之前的文章对于劳动力市场中不同职业中的性别组成与工资的关系研究强调了男性员工和女性员工获得收入与工作群体中女性比例成负相关关系。然而,这些研究并没有考虑到许多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工人的生产力,偏好和不同工作的特点。这篇文章利用了2007年美国社会调查的大量全国性的数据和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对于不同职业的统计,包括了工人的生产力,偏好和不同工作的特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
相比于之前研究对于工作特点的控制,在职业中工资的不同被发现与女性比例成负相关。从计量经济模型上来看,之前的分析模型对于女性比例的评估结果实际上低于使用对数分析和我们的标准描述,包括人们具体的劳动工作描述和对于之前关系有向性的偏好。对于衡量工作的变量和我们包括的占主要比例的女性工作获得的工资较少和主要是因为按照女性比例来划分的工作技术特点和质量。
这项基于部分地衡量工人和工作特点变量的对于工人报酬的研究或者是旨在调节不同职业工资差异的公共政策制定的探讨有什么启示呢?本文的研究结果指出了在工资上的性别组成的直接效益是很小的,在我们合理的控制了工作特点和不可衡量的技术偏好的变量值。政策消除了仅仅是与工资的仍然存在的关系和女性比例也与性别工资差异存在较小的影响。更实际彻底地改变工资率的政策会面临会扭曲技能或者工作属性差异(这两项已被立法补偿)的风险,尽管这些政策看上去会缩小性别工资的差异。
最后,我们的分析已经对于工资平衡进行了详述和解释。这就包括了在女性男性工资公式中不同部分之间的女性比例的变量能够被统计数据所鉴别,对于工作和具有具体技术的人和在工资上的品味和性别组成的缺省的细节控制是很小的,相比较之下,女性比例作为一个对于不可衡量的技术,偏好和工作属性的代理物。对于性别在劳动力市场的认识的进步只有在更加重视在女性和男性的工资差异的分析上才能取得重要的进展。更多的关注应该给与劳动力市场如何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生产力将女性和男性分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同时对于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的性别组成对于工资差异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结合中国劳动市场的实际情况,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也是存在简单地根据性别等一些很简单的评判标准来分配工作,并不能做到对于不同能力的劳动者进行合理的分配。女性劳动者在求职中,工作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歧视。这不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对于劳动者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摘要:通过借鉴美国2007年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数据,对于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作了实证分析。考虑到了影响工资收入的职业类型、技术差异,劳动者偏好等影响因素对于劳动群里女性比例与该劳动群体里的工资收入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该研究结果对于改善较不成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种族歧视 第7篇
在美申请职业移民第三优先(EB3)的中国人集体控告美国国务院等联邦部门削减职业移民第三优先名额的诉讼案,于9月15日在华盛顿州西区联邦法院进行首次庭辩。支持团体呼吁全美各地的职业移民人士共同关注案件发展,因为这将是“职业移民群体首次与美政府在法庭上正面交锋,争取合法权益”。 一直对诉讼案提供经费支持的“中国三类职业移民法律信托基金”负责人陈欢表示,与政治庇护类移民、亲属移民方式相比,职业移民申请者的权益长期遭受不公待遇,甚至被迫忍受着移民局的歧视性政策。
这些EB3申请者推选出五位代表,于今年5月向法院提控,要求移民局归还EB3申请者过去两年间被削减的逾2300个名额,或退还期间申请人支付的EAD工卡年检及AP返美证的申请费用。
美国三个致力维护新移民权益的草根团体早在去年底就开始组织一项为中国职业移民争取合理配额的运动,决定以中国出生第三类职业移民申请人的遭遇为切入点,欲对美国国务院和公民及移民服务局提出集体诉讼,停止对中国大陆出生移民申请人执行歧视性行政操作。(译文)
加拿大枫叶卡目前换卡需7个月
虽然加拿大移民部在8月初宣布,将增聘160名人手处理枫叶卡换发新卡申请,但暂时仍无法缩短处理时间,移民部最近公布枫叶卡换卡时间高达218天,首度突破200天,亦即需要等候长达7个月,所需时间是去年同期的4倍。等候时间太长,令到一些中国移民回国探亲或营商均面对困难。
但对于已送出申请,却还未被处理的个案,如果突然有紧急事故必须出国,随时可以在申请当中与移民部联系,移民部会有专人提供紧急发卡服务。不过,紧急事故出国的理由,并不包括出国旅行,必须是家有急事这类理由。
如果被通知新卡已经签发,可在3周后前往温哥华移民部办事处领卡的人士,若突然有急事要出国,可在临登机前72小时,持机票等证明到温哥华移民部办事处,要求提前取卡。但对于枫叶卡还未正式签发的申请人,即要先以传真方式与移民部联系,提供紧急出国原因,通常在48小时内,会有专人致电协助。
有关枫叶卡急件申请详情,可上网www.cic.gc.ca/english/information/prcard/apply-how.asp查询。(柳絮)
加拿大投资移民条件将提高多人赶搭“末班车”
记者日前从多家移民中介公司了解到,随着加拿大的投资移民条件即将在10月左右提高,咨询办理加拿大投资移民的人数陡增,很多市民都想赶在投资金额涨价前搭上“末班车”。
加拿大移民局官网显示,该国与个人投资移民相关的项目包括联邦项目、魁北克省项目和省提名项目。其中,联邦和魁北克省原先规定移民金额个人资产达80万加元(约合519万人民币),直接投资额40万加元。加拿大政府将通过特许的基金公司运作,用这些款项发展加拿大经济,5年后返本无息。投资人还可以选择一次性付给银行12万加元利息,但不再返还。省提名项目投资门槛稍低,各省规定不同,最低个人资产要求约35万加元。除财产限制外,这些移民项目还规定申请人必须有一定年限的企业管理经验。
据了解,自今年6月26日起,联邦投资移民项目开始率先大幅提高投资门槛,个人资产、全额投资和贷款利息全部增长了一倍。目前联邦投资移民项目正处在“冻结期”,该项新政还没有正式施行,但业内人士估计,新政将在10月至11月左右正式生效。而且新政生效后,魁北克省也将很快出台同样的政策。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开始申请移民,赶在新政生效前进入申请程序,仍有机会以先前较优惠的价格实现移民。
不过,虽然加拿大投资移民门槛较低,并由政府担保,相对来讲投资风险较小,但专家提醒申请人应根据申请移民的实际目的及需求来合理规划移民,不可盲目追赶“末班车”。移民专家表示,加拿大投资移民申请材料把关严格,申请人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对于财产来源的合理性要做出充分的阐释。(晓音)
加拿大收紧管理临时外劳规例新例明年4月生效
加拿大联邦政府收紧管理留宿看护和临时外劳的规例,从明年4月1日起实施更严格的评估程序,保证提出的聘用是合法的,以保护临时外劳,免受不公平待遇与剥削。
雇主聘用保姆或临时外劳前,政府会考虑雇主过去是否遵守法规,如果有不良纪录,可能不获发出聘用外劳所需的许可证。如果雇主未有在薪金、工作条件上兑现承诺,两年内不能聘用外劳。外劳在加拿大工作时间将限制为4年,限期届满工人必须回家,等待4年后方可再到加拿大工作。不过该限制不影响外劳申请永久居住权的资格。
联邦政府说,过去两年的咨询显示,由于制度令外劳变得脆弱,有雇主借机剥削留宿看护,因此政府在2010年4月推出第一轮政策改变,规定雇佣合约要写明薪金、福利、住宿、职责、工作时间、假期和病假权益。
留宿看护或保姆需要完成某个工作时间,才可申请永久居民身份,这些改变也增加这方面的灵活性。按法例规定,看护可在两年全职工作后,申请永久居民身份。作出改变后,如他们大量超时工作可加快申请,如他们减少全职工时或生病等因素放假,也可延后时间申请。(羽飞)
全球移民意向调查美国仍是大多数移民者向往国家
盖洛普民调机构(Gallup)对全球各地民众所做的调查发现,美国仍是大多数可能移民者向往的国家。新加坡、新西兰和沙特阿拉伯也非常吸引移民,由于它们的人口不多,如果申请移民到该国的每一个人皆能如愿,新加坡、新西兰和沙特阿拉伯的人口将暴增为目前人口的3倍。美国的净增人口则不会那么明显。
盖洛普民调发现,如果每一个想要移民到其它国家的公民及申请移民前来的外国人皆能如愿,新加坡目前的480万人口将暴增219%。新西兰的400万人口将增加184%。沙特阿拉伯的2600万人口将增加176%。
盖洛普自去年首次开始做此排名,瑞士也吸引大量移民,使它名列前茅。调查发现,瑞士的600万公民中约80万人表示愿永久离开,而愿意移民瑞士的外国人高达约1000万人,将使其人口增加一倍多。
美国仍是大多数移民向往的国家,但由于美国人口已达3亿人,所以增加的比率不会那么惊人。在移民净增排行榜上,美国排名第十四。如果每个想要离开美国的居民与想要移民美国的外国人皆能如愿,美国的人口将净增约60%。(小雅)
西班牙移民局提高更换居留门槛大量移民被拒
虽然没有任何下发的文件,但是目前西班牙各地的移民局,已经再次提高更换居留的门槛。最新消息显示:目前移民官在审批移民的居留更换申请时,已经将一年上保险的最低时间,提高到9个月,而在此之前的规定则一直都是6个月。
最近一段时间,包括马德里和瓦伦西亚等移民大量聚
集的地区,都出现申请者虽然在上一张居留证生效期间交了6个月的保险,但其更换居留申请依然被拒绝的现象。原因是移民局已经将允许更换居留的最低保险时间从之前的6个月上涨到9个月。这一举措意味着,那些全年都上半保的移民(过去12个月半保相当于6个月全保),现在已经不具备获得新居留的条件。
这一门槛的提高,令大量移民被拒之门外。但事实上,移民局提高的门槛还不止这些。由移民组织反映,目前移民局只要发现申请移民曾经犯过任何事,甚至包括开车罚单没有按时支付,都有可能拒绝他们的更换居留申请。此外,目前移民局对于居留申办的回复时间,已经从原先的3个月增加到5至6个月,所有这些变化都对那些近期内需要更换居留的移民造成巨大的麻烦。(麦子)
加拿大对入境中国人体检趋严大多须复检
加拿大加华移民中心总裁官国荣表示,依近期处理个案经验,加拿大政府自去年起针对中国移民、留学或是旅游签证申请的体检结果,似乎有更严格要求的趋势,需引起申请人的重视。
官国荣表示,加拿大使领馆在处理体检不符要求申请时,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以健康理由拒签,二是要求申请人复检或治疗,直到体检结果合格。复检通常会大大拖延申请签证的进度,同时增加申请者的金钱支出。一次常规的体检平均收费约1400元人民币,体检的项目包括心肺功能、血液、X光、有无传染病或慢性疾病等。
他指对于申请者而言,通常导致不合格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癌症、陈旧性肺结核、听障、轻度智障、尿蛋白指标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申请人由于陈旧性肺结核,或居住地空气污染严重,导至X光透视肺部有钙化点,被要求复检、重拍X光及做痰培养,通常要延误数月。另外癌症患者恢复期5年之内及精神失常者一般会被拒绝。
联邦移民部公布新入境游客体检规定指南,包括墨西哥等45个国家访客,来加超过6个月不需提交体检结果,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居民来加旅游超过6个月,仍被要求体检。如若是来加从事医疗、卫生、护士或家居护理、医学实验、科研、医学生、中小学或托儿所教师等工作,无论访客居加是否超过6个月,都必须在入境前提交体检结果。
对申请加国移民或难民身份的人士,仍需要求提供体检结果。不论是访客还是移民及难民申请人,必须到加拿大驻当地使领馆认定的诊所进行体检。根据联邦移民部网站,北京、广州、上海、西安、成都、南京、福州、武汉、哈尔滨等地设有加国承认的体检诊所。通常每一城市有一到三个指定诊所,北京、广州、上海的诊所相对较多。(文明)
马来西亚正式取消落地签证措施
马来西亚移民局从8月16日起,正式取消落地签证的措施。换言之,所有外国国民在进入大马之前,必须先到大马驻当地大使馆或领事馆申请签证。
马来西亚落地签证措施是在2006年9月1日,配合2007年大马旅游年而推行,让23个国家游客享有,费用为100令吉。这些国家包括中国、印度、缅甸和巴基斯坦等。
由于滥用情况日益严重,大马政府逐步取消受惠国家,最后只剩下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签证期限也从原本的30天缩短至14天。(周密)
推动国家经济发展黑山政府拟实施投资移民措施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8月,黑山政府做出决定,为促进国家科技、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发展,尤其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拟实施“经济国籍”,即在黑山投资50万欧元以上的外国人士可能获得黑山国籍。其中部分资金直接支付在国家预算内。
决定强调,并非投资50万欧元即可取得黑山国籍,投资者应证明所投资金的合法性和来源,还应根据国际惯例的做法并通过以下3个部门的检查:
一、根据最严格的国际标准,独立咨询机构对黑山国籍申请者进行审查。
二、黑山财政部对独立咨询机构的审查结果进行评估和审批。
三、黑山内务部和公安部门也参与获得国籍程序的审批手续。
黑山政府保留是否给予国籍的最终决定权,在特殊情况下,即便独立咨询机构和有关部门同意给予国籍,政府也可否决。黑山政府认为,此举再次证明黑山是完全开放的国家,有利于吸引外资,提高和改善黑山的地位,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天朗)
赴朝鲜旅游禁忌
神秘的国度之所以神秘,自然是因为它的百般禁忌,在目前出境游的国家里,估计没有哪个国家会比朝鲜的规矩多,你会觉得紧张刺激,因为你必须像个小学生一样严格按照要求,才能顺利完成你的朝鲜游。
1、入境时不准携带手机等通讯器材、望远镜、电脑、专业高倍数码相机(150mm以上长焦镜头)、带有裸露画面的报刊杂志也是明令禁止的。
2、每名游客入境时携带的货币不能超过2万元人民币或折合超过5000美金的外币现钞,对违反规定的游客,最常见的做法是没收违规物品。
3、出境时不准携带朝鲜币、内部文件、不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及其他禁止出境的物品出境。
4、对旅游路线、景点的安排,有意见和要求,可以通过中方领队协商解决。
5、不经允许不准擅自离团单独活动,不准私自进入老百姓家,晚上游客不能擅自离开酒店。不得私自探亲会友。
6、对禁区和不允许参观的景物不准拍照,拍照时要在朝方导游员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比如严禁给军人拍照,也不能拍着装寒酸的农民、街上的市民。
7、不能携带韩国物品入境。在朝鲜不能提“韩国”两个字,只能说“南朝鲜”。在朝鲜印制的地图上,整个朝鲜半岛是一个国家,首都就是平壤。
8、不得到当地人的商店去,只能在规定的游客商店购物。
9、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游客,参观伟大领袖像必须严肃,先献花,鞠躬,之后才能拍领袖全身像。不得模仿领袖姿态照相。不得私下谈论伟大领袖。不得嘲笑朝鲜人发自内心爱戴领袖的感情。
10、朝鲜是个极其热爱清洁的国家,不得做出破坏朝鲜优美环境的任何行为,如乱扔垃圾、破坏公共设施等。(菲菲)
海外中国公民遭绑遇袭案频发外交部吁加强防范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据中国驻外使领馆报,近期在有关国家发生多起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被绑架、袭击或拘押案件。外交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驻外使领馆采取措施,积极维护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海外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在此,外交部领事司谨提醒身在海外的中国公民警钟长鸣,密切关注驻在国安全形势,务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防范,避免发生意外。遇有危急情况及时与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和当地警方联系。(阿兰)
外交部提醒中国公民赴六个申根国家申请签证事项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领事司曾发布过“中国公民赴波兰等六个申根成员国注意事项”,提醒持外交、公务护照人员经申根国家转机赴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马耳他六个免签国家,须办理申根入境签证。
美国种族歧视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