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寂寞范文
美丽的寂寞范文(精选6篇)
美丽的寂寞 第1篇
于是, 你们的聊天成了两条七扭八歪的曲线, 就那么凄凉地、乏力地延伸下去。你敷衍着, 笑着, 假装聊得很投机。但是, 你心里渴望她离去, 渴望自己静下来, 静下来啃噬那属于自己的寂寞。
“倒不如自己闷着好!”这是你的结论。
“希望别人来分担我的心事是多么愚蠢!别人不一定会了解我, 大多数人更关心自己。”于是你领悟到, 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 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 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 而有些事情即使告诉了别人, 你也会马上后悔的。
所以, 假使你够聪明, 那么, 最好的办法就是静下来, 啃噬自己的寂寞或者反过来, 让寂寞来吞噬你。
于是, 你慢慢可感觉到, 午后的日影怎样拖着暗淡的步子西斜, 屋角的浮沉怎样毫无目的地游动, 檐前的蜘蛛怎样结那囚禁自己的网, 暮色又怎样默默地爬上你的书桌, 而那寂寞的感觉又是怎样越来越沉重地在你心上压下直到你呼吸困难, 心跳迟滞, 像一辆超重的车, 在上坡时渐渐地减慢, 渐渐地停下。
于是, 你觉得自己胀得无限大, 大得填满了整个宇宙。而在这无限大的你的里面, 所胀满的, 只是寂寞无边的寂寞。
没有一声叫唤, 没有一滴眼泪, 没有一丝情感, 没有一丝希望, 没有一点欲望, 没有动, 没有静, 只有一种一种向下沉落的感觉, 沉落向着那无底的幽暗之中沉沦。
于是, 夜色密密地涂满了宇宙, 在上下前后左右都是墨一般的幽暗里, 你不知道自己是否仍在继续沉落, 你所知道只是那沉重的、无边的、墨染的、死一般的寂寞!
寂寞带给的美丽散文 第2篇
茶的香气缭绕在四周,氤氲着一种神秘,丝丝缕缕滑过眼前,纠缠起了久远的记忆。此时的你,是否也在欣赏一杯茶的美丽?
感受一杯茶带来的暖暖气息?无数个这样的日子,就这样淡淡的流去,想要惋惜时,已经不能,错过了,只剩下默默无语。
碎落的花朵再也找不回曾经的美丽,漂零的黄叶再也无法触摸到那片翠绿,而你和我,再也走不出那一声叹息。微微的风拂面而来,从这扇窗穿过那一扇窗,只把最温柔的抚摸给了我,也许我不知道,那可能就是你给我最温暖的甜蜜和最知心的话语,无声,滑过我的心里,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成了你走过以后再也不能抚平的记忆。
茶香在风中荡起阵阵涟漪,似溪水潺潺流过心底,洗刷着微微挂尘的记忆,思绪蔓延,心也飘飞到不知哪里,不知此时的你,是否能感知我的一片心意,为何在这茫茫人海中偏偏选择了你,这难道不是一种天意?曾经那么长久的别离,也没能阻止把你一个人好好珍惜,曾经那么伤感的回忆,也没能阻止把你编织到沉沉的梦里,曾经那么无奈的结局,也没能阻止把你停留在我的心里。
不知道这样的心情是否被人描述为美丽,淡淡的伤感,淡淡的沉醉,淡淡的迷离,还有一个淡淡的你,就那么在我的心海里游弋,就那么在我的思绪里忧郁。相信,那一种缘再也走不出一滴水的纠缠,再也完美不了一滴泪的哀怨。有人说这是一种痴迷,爱一个人不能爱到疲惫,想一个人不能想到心碎,一个人的滋味,体会不到两个人的妩媚。
青春的懵懂,渐渐的清醒,感怀彼此最真的心动,曾经成为怎样的一桢美丽,镶嵌在彼此柔软的心里,成为最美的回忆和最温柔的心语。
常常这样问自己,爱过了,沉醉了,回望时是否能够想起?走过了,清醒了,是否还能好好的珍惜?哭过了,痛过了,是否还能牢牢的铭记?
优美的音乐响起,撞击着点点的`曾经,悠悠如梦,雕琢着心中的痕迹,仿佛这一切,就发生在梦里,那么遥远又那么触手可及。时间悄悄的流走,带不走的是那么忧伤的一声叹息,泪水默默的滑落,浸不透的是风干很久的痕迹,一些人一些事,永远都不会走出记忆,一些人一些事,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记忆。
美丽的寂寞 第3篇
提起风光摄影,人们会立刻想到多姿多彩的山河湖泊或豪迈壮阔的林木景观。其实,风光摄影的创作风格多种多样,简单的场景也可以利用构图和影调使作品具有清新、空旷和灵动的意蕴。
奥地利摄影家约瑟夫?霍夫莱纳就是一位能够展现风景灵性和个性的摄影大师。他非常重视构图及前期曝光的控制,从人所共见的平淡场景中框取出人所不见之美,使原本看似简单的景物产生了灵动、缥缈之感。
密集的竹林 日本
在摄影师独到的眼光下,自然的环境在镜头中可以转换成人为的结构。比如上图垂直密集的竹林与倾斜的树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构成了或软或硬的线条。向上延伸的树干线条打破了竹林的均衡,产生了无穷的张力,使画面的前景与背景相互陪衬、相得益彰。
雪中的树 加拿大安大略省
霍夫莱纳的构图可以说是惜墨如金,比如上面这幅作品的内容极为简单,只有位于画面中心的树及框架,但影调却异常丰富,所以他拍摄的画面经得起一次又一次地观看,虽然画面中我们很难找到“纯白”,但丰富的灰阶和反差控制却赋予画面极为丰富的层次。
而右图的场景在我们影友的作品中并不少见,但是天空及雪地中的丰富层次却往往被我们的影友所忽视。霍夫莱纳画面中展示的不仅仅是线条,更是天与地之间的密度组配。所以作者喜欢在这样一种薄暮黄昏的时间拍摄,并用黑白的方式体现出这种画面简单,层次复杂的效果。
约瑟夫·霍夫莱纳(Josef Hoflehner,1955—)
奥地利摄影家约瑟夫?霍夫莱纳,30年前开始从事摄影,专门研究静物摄影和内景摄影。他善于使用大画幅照相机、传统的黑白胶片讲述他所看到的美丽而陌生的世界。他的作品,喜欢大面积留白,颇有禅意的味道。他最为成功之处,就是对自然中水流的控制,从1/250秒到漫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曝光时间。英国《黑白摄影》杂志对他给予很高的评价:霍夫莱纳拍摄风景,然后将它们变成艺术。
海边栅栏 美国阿拉巴马州
诗中的那些寂寞 第4篇
朋友说:“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 有心人紧紧抓着它, 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红线人, 即便那人早已远去。”望着朋友那张忧伤的脸, 我记起了书中的那个才子陆游, “红酥手, 黄滕酒”在沈园, 他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 一首《钗头凤》打伤了这一对痴男怨女, 命运是捉弄人的, 现实的残酷往往会置人于死地, 辛弃疾不也叹“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么。当陆游重返沈园, 心中的寂寞该有多苦, 红线已断, 那一方的人儿早已不在。我微笑告诉朋友:“放心, 我们大家会在一起永远永远, 这世上的寂寞谁说一定要物是人非啊?”
(二)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 埋葬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人知的情感, 而这座花冢, 被寂寞上了一道锁。纳兰, 一个寂寞的人, 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 纳兰心事无人知?”无疑, 他是相国公子, 御前侍卫, 人人歆羡。然而, 在他的内心深处, 却埋着深深寂寞, 他在小院拾得翠翘, 却“和恨不能言”, 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 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 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 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 对比纳兰, 现在的我们被学习压得消失梦想, 不少事只得埋葬于心中, 母亲常对我说:“孩子, 把心中的不愉快与高兴说给我们听听, 我们理解的。”我叹纳兰的可悲, 若他是我, 这寂寞大概也烟消云散了吧!
(三)
李煜也是寂寞的, “生于深宫之中, 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 往往是没有朋友的, 即使纸醉金迷, 终日灯红酒绿, 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 南唐的灭亡, 家园的仇恨更是在这个不成熟的皇帝身上加了一层寂寞的灰色, 寂寞, 无声也无形。在那宣纸上, 他的寂寞化为“一江春水”, 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那个动荡的年代, 李煜的寂寞成了悲伤, 就着书读着李煜, 我的内心泛起一阵心酸, 白天刚和好友吵架, 骂了她好多不该说的话, 想想我真的错了, 若不是她在那么寒冷的冬夜里和我聊天, 谁来除去漫长冬季的寂寞;若不是她放假陪我逛街看电影, 谁来打发我无聊时间的寂寞李煜缺的是朋友, 那我拥有朋友, 不该好好珍惜吗?
(四)
灯下, 书静静地躺着, 翻过李煜, 我迎来了白居易。他, 也是寂寞的, 一首《琵琶行》积淀了他多少的寂寞呀!“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如此缠绵;“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如此动听;“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如此伤感。白老, 你的寂寞是一种苦闷, 是一种心中的不快, 曾经我以为你是那么快乐,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你是那么倔强,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现在, 书本让我重新认识了你, 大概寂寞真的是一种很特别的东西, 无声无息, 便能刺进人的心脏, 在心室壁上刻下花纹。我想人的这一辈子, 一定会遇到寂寞, 有的时候, 寂寞也许会消除寂寞, 青春年少的我们应该把寂寞化为浮云, 而不是让寂寞来锁紧眉头。
当那迷蒙的小雨, 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 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 旋转漂落在青石路上, 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染了整条幽径?这感情, 叫寂寞, 书中的寂寞。
学校:浙江绍兴县安昌中学
导师:李世永
寂寞开屏 美丽异常 第5篇
本篇高三作文是由本网网收集整理,欢迎阅读、传播!
凭靠摄影出身的顾长卫不可避免的延续着以摄影机为中心的思维惯性,但他却能够始终站在平民化的立场上积极探索,独辟新径。在影片《孔雀》中,他凭借以展示任务动作为能手的创作方法,更清晰的剖析了人物的复杂心理,从而使观众在静默中观赏了一部生动、真实的生活剧。
影片采取三段式的叙事风格,附之以老照片似的色调,所渲染的情感氛围从三弟低沉的旁白中,便显露出回忆、怀旧的味道。正值文革后国家的改革与变革年代,一个普通家庭中的.三个孩子,其青年至中年的成长历程,洋溢着苦涩与失落,梦幻与迷茫。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三个孩子的命运沉浮不平。
导演在“姐姐”这个角色的设置上极为巧妙的使用了几个意象,如用特写拍摄将开的水壶、淡蓝色的天空等,它们均准确的传达了人物内心沉重、压抑的心理,对人物的性格塑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姐姐是个狂热的理想主义者,内心刚烈执拗。渴望做伞兵却事与愿违;喜欢手风琴便自作主张,认艺馆老人干爸,谁料老人自杀,梦想与现实再次背离;她嫁给刚结识的局长司机,得到清静的工作却不肯安于本色。即使司机与其离婚,她依旧毫不伤心,继续沉浸在她对生活的空想中而不能自拔刻画这个人物形象时,影片多次采用中景与特写,使得“姐姐”的表情、内心在方寸的屏幕间展现的淋漓尽致,且人物动态自然流畅。
姐姐是个固执到疯狂的角色,她蜷缩在病态的生活状态中,大喜大悲,朴实而又颓废的言行举止不失为影片获得成功的放失之的。姐姐躺在地上望飞机而渴望做伞兵的幻想,可谓是对美好生活理想化的充分展现。在理想中,她表现的相对愉悦与满足,而在现实中则痛苦、无奈。她在追求生活的途径上走到了极端,甚至不择手段,一味的把自己放入理想与现实中,苟且生存。
影片中最能激起观众心潮、赚足眼泪的角色无疑是哥哥了。他虽患有智力障碍,心里却往往比普通人透着明白。他依仗着母亲的溺爱而耍性子,他在被嘲笑和讥讽的夹缝中困惑,最终却能亮堂着心去重新生活。影片在表现哥哥时,注重他笨拙的动作,这为营造压抑的情绪氛围埋下铺垫。风格独特,角度迥异,从而推动着故事情节自然发展。
幽深的巷道,片中的一切都是灰蒙蒙的基调:工厂、天空、街道三弟便是通过这样的视角介入到故事当中。他天生敏感脆弱,目击了哥姐的情感挫折、青春命运,不想重蹈覆辙。他处于消极的精神困惑中直至出走。若干年后,他带着一个有孩子的风尘女子回来,老气横秋的提前过起了退休生活。屏幕中同志放肆的笑声,复杂的心理,似一份原汁原味的生活沉淀物,摆在观众眼帘。
影片的片尾长达一分钟的长镜头,前后景清晰的大景场别,对姐弟三人性格命运做了一次总结性的揭示。即:“人与人之间同样存在观赏性,人们的喜怒哀乐、起落沉伏,实际上别人都在驻足观望。”或许这也是影片以《孔雀》命名的缘由。孔雀寂寞开屏,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蕴,既是一种长久苦闷的最终宣泄,也是美好梦想的昭示。观孔雀,观戏如人生,真乃虚惊一场。
顾长卫对画面的把握可谓得心应手,镜头里呈现最平常生活时仿佛波澜不惊,但悲伤却通过三个普通人物,渗透着尖锐的杀伤力、感染力。他用朴素的风格,切开生活表面给你看,又刻意停留在表层,没制造出伤筋动骨的疼痛,只有冷静的思考,在平实中表现那个特殊年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使观众从中窥见自己的生活轨迹,寻求精神的平衡与支撑。
如此美丽,如此寂寞,如此荒凉 第6篇
正如歌中所唱,“不管是谁啊/躲不过还是情而已”,只要情根未灭,情心未寂,遇见汤显祖的《牡丹亭》必然为之夺魂摄魄,摇漾心旌。即使眼中未见可恋之人,也当领悟“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作者题解)那样不负青春的执著爱恋。如若在冷雨敲窗、衾枕未温之时,“挑灯闲看《牡丹亭》”,只怕也会像冯小青那般感叹一句“人间亦有痴如我”。我也在想,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的感情,会不会在三餐一宿的庸常里磨损、锈蚀了?尘世里生根的爱情会比杜丽娘一梦之情更真更深吗?
且让我们随杜丽娘纤丽身影,穿过“金粉书廊”,转过“池馆苍苔”,走到牡丹亭下,做一个关于青春关于爱情的梦。
那正是一个最美丽的“清明后,谷雨时”,阳春三月,迟日风和。“桃花把所有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了”(张晓风《春之怀古》)之后,冬天的荒芜被那如旌旗鲜明的王师般的春天完全驱逐之后,早春的鹅黄淡红在这时都褪去,更浓艳的绯红醉紫如严妆美人,施施然登上春天的舞台,成了谷雨时的主角。杜丽娘口中的“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恰是一春最繁丽之时——牡丹开时,春天已到了尾声。
“听”杜丽娘幽幽咽咽唱着《皂罗袍》,恍如看见幽深曲折又宁谧的某处园林,迤逦的粉墙,屏去了俗世喧嚣,隔绝了紫陌车马红尘,所有的“姹紫嫣红”都属于这个有着“羞花闭月花愁颤”的惊人美貌而“一生儿爱好是天然”(《醉扶归》)的美丽少女。
发现这座园子的是丫头春香,但春香并不能感知春天那惊心动魄的美。在春香口中,那 “花明柳绿,好耍子哩”的地方,不过是有别于闷煞人的闺塾的可随意玩耍的去处,在杜丽娘“可有什么景致”的追问下,她才想起“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春香纯然一派天真烂漫,春色入目,自然快乐;如果嫣红委地,春香未必会悲伤,她自会去寻找别的耍子。春香本质是懵懂孩童,花开花落何尝能引发她对生命的叹息。而杜丽娘读过《毛诗》,会写一笔“美女簪花之格”(《闺塾》)的好字,已然有了生命的自觉。沉寂的青春,在她读到《诗经》里的爱情时已醒来,当她真正面对不曾见过的“姹紫嫣红开遍”的春天,心灵的震撼当不亚于林黛玉听到这一曲《皂罗袍》时的“心动神摇”、“如痴如醉”。
春天如此明亮,如此美丽!杜丽娘青春却如此寂寞!在与这红香绿玉、万千芳菲相遇之前,杜丽娘的生命是被禁锢在铁屋子里的。四壁铁立,她绝无机会感受“阳春招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的天地大美,其父之庸、其母之弱、其师之迂、其婢之昧,都使这屋子里的黑更浓,更让人窒息,只有《诗经》里先民的青春与爱情成为幽微的烛火,但这一点微光,哪能驱散层层包裹的黑暗?黑暗的力量足以吞噬一切青春梦想,她的生命怎能不如自开自谢、无人赏爱的花一般寂寞呢?而且,连她的寂寞也是沉默的,不会发出叹息。
如许春光铺展在眼前,杜丽娘因发现美丽韶光而引起的震惊、喜悦、失落、痛苦等种种情绪都凝成“原来”二字。是啊,“原来”!原来天地不只是昼白夜黑、青灯黄卷,原来世界不是闺房那样仄促、幽暗,原来生活不只有无趣时逗弄“鹦哥唤茶”的无聊排遣,原来花开一如她自己容色的鲜妍,原来十几年来春天自来自去、花朵自开自谢从无人珍念,原来自己也正如这园中的花朵,正当青春之际却只能任它似水流年——原来,青春与美丽都是被辜负的。开得越是绚烂的生命,越有最不可消解的寂寞。
这是一座正在盛大绽放的花园,这也是一座被遗弃而且正被时光摧毁的废园,杜丽娘的青春亦如是。
春天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在井断垣颓一片荒凉处都能让红紫开得酣满。青春亦如是。无论世界是如何一点点颓坏,植根于杜丽娘的青春生命的爱情都会醒来,而且一旦醒来,必然让人生死以之,执着不悔。
只是一个人的青春与爱,怎么可能摧枯拉朽,所向无敌?何况谁也躲不过“时间的凌迟”(白先勇语),最终,青春走向寂灭,韶光都交付了荒凉。一切最美好的,总是走得最急,当此良辰美景,人竟有不堪承受的悲哀,故此有“奈何天”之叹。一切赏心乐事都只是生命中的短暂停留,园子无定主,杜丽娘与这座花园两两为过客,“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红楼梦》)这无可逃脱、无可消解的悲哀,恰恰是最美丽、最敏感的青春灵魂最能感知。“原来”这几句,字字可销魂,让人“心痛神痴”。
杜丽娘伫立有时,已是神授魂与;光阴片刻,却让她神思飞往春天的每一种美丽时分。“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朝暮之间,云霞变幻,或白云苍狗,或霞光绚烂,身处翠轩,时间几乎静止,却偏偏于细微处感受到从不停止的迁变,能领味更深的寂寞。细雨如丝,恰似轻愁,轻风袭身,虽温柔也清寒,在这园子之外,当有如书卷诗行里写过千万遍的碧水接天、波上含烟,乘一只华丽精致的船舫在天水之间听雨,该是何等诗意的生活,只是这生活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属于这闺中女子。
曾经,杜丽娘也不过想承欢父母膝下。父母对其宠溺有加,也不过让她“穿插的好”,盼望她“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训女》)。那时,杜丽娘是一枝画在锦屏上的雍容艳丽的花,是绣裙上一只羽毛华美炫目的鸟,美,却没有生气,没有灵魂。春天,是她眼见的鲜活的春天,唤醒了她的青春和对所有美好生命的爱,她对所有美好生活期待都成了对爱人与被爱的渴望,爱情的渴望如此炽烈又无可安放。黑暗却又如此庞大,随时能将她爱之火熄灭,被唤醒后的心灵该是多么寂寞,“锦屏忒看的这韶光贱”,世人皆如此,这满目的绚烂又有何意义?睁开心灵之眼,看见美丽,却也看见足以毁灭一切美好的黑暗。杜丽娘的美丽青春直面生命的荒凉。
青春美丽的杜丽娘被无法实现的爱煎熬,她“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也死于爱与美注定被平庸辜负的绝望。
如此美丽!如此寂寞!如此荒凉!
行文至此,再听《牡丹亭下》,竟然深觉悲怆。平庸的世界满是荒凉,青春是寂寞里的美丽花火,又如梦一场。
四月,沉香亭下,当有牡丹盛放,芍药罥烟。看春去吧,趁来得及!
美丽的寂寞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