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媒介利用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媒介利用范文(精选7篇)

媒介利用 第1篇

当今, 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写作, 讨厌写作。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许多教师自身就不喜欢写作, 只是为了应试而把写作知识强硬灌输给学生, 不讲方法和手段;也有的教师评价手法单一, 无法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其次,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自身缺乏阅读材料的积累, 语法能力不过关以及生活体验少等都是造成其不喜欢写作的原因。另外, 迫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趋势, 为了使学生取得好成绩, 许多学校及老师都采取了模式化的教学, 灌输给学生一系列假大空的套话, 使本应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被僵化, 被固定化, 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路, 抑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长远来看, 更是将许多潜在的文学巨匠扼杀在了摇篮里。那么, 面对这样的现实, 我们应该如何打破僵局, 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激情、写作兴趣呢?

当今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 各种新兴媒介在不断冲击我们生活的同事, 更是在冲击着我们的教育模式。信息全球化迫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从教学思想上, 还是从教学模式上都要做出改变。所以, 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越来越多的学生采取“慕课”等形式来获取知识。所以, 我们不能忽视网络以及新兴媒介、新兴网络平台的作用。固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利弊两方面, 那么如何做到充分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第一, 新兴媒介传递信息高效便捷。网络传播信息具有快速、覆盖面广等特点, 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现在的初高中生基本上人人都有智能手机, 获取信息十分方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 推荐给学生一些新闻网站, 让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知晓国内外事件, 并且可以就有针对性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写作, 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好。这样可以训练他们的思辨能力以及辩证能力, 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样不仅让学生与时俱进, 更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 博客、朋友圈等互动平台的出现打破了写作的传统模式。写作的传统模式是一纸一笔模式, 人们只有拿着笔和纸才能够进行创作和写作, 有时灵感突然出现, 却因为无纸无笔, 灵感就遗憾地一闪而过。新型的互动平台的出现, 打破了这种局限。在灵感出现的时候, 人们可以直接在互动平台上发表, 抓住每次灵感, 日积月累, 收到意想不到的进步。由于在朋友圈或微博上发表的文字可以是一段话, 也可以是一句话, 甚至可以是一个词, 所以有人质疑, 这种文字排列是否可以被称为是写作。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的, 因为虽然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 都是经过思考、经过锤炼、经过酝酿才发表出来的。它不是简单的词组的排列, 而是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所以,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型互动平台便捷这一使用特点, 鼓励学生就日常生活的任何事进行创作, 鼓励他们有感而发。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更会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

第三, 网络资源丰富是大众都认可的一点, 越来越多的资源都实行了网络共享。越来越多的资源被人们分享, 被人们掌握。教师可以对网络这一优势加以利用, 可以分享给学生一些美文美句, 更可以让学生在平台上就好词好句互相分享。这种沟通和交流, 让学生们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积累素材、交流感悟。随着时间的流逝, 学生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 他们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无素材可写的情况, 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是有极其有利的。

第四, 网络的交流性是获得大家共识的。所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一个类似QQ群的网络沟通方式, 当学生在课下有感而发完成一篇作文时, 可以将文章共享到群中, 这对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文章, 教师不仅可以给与及时的评价与回馈, 更能及时了解学生写作中的优缺点, 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反馈的过程中, 可以不单单拘泥于教师一家之言, 其他学生也可以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评, 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点评的过程中, 不仅是写文章同学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 点评的同学也可以对照自己发现不足, 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而且也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媒介利用 第2篇

一、激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造成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浓,不喜欢作文课,不喜欢写作文。“作文难,作文繁,见了作文就犯困,见了作文就头疼。”成了学生的一句口头禅。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作文教学的手段有限,形式单一。日久天长,学生自然会产生厌倦心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谓“乐”,其实就是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新奇的事物总是能够引起学生特别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网络媒体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写作实践园地。学生是很喜欢上网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建立QQ群,将师生联结成一个互动的写作网络共同体。这样,学生就不仅是聊天儿,发伊妹儿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练笔,并把自己的“大作”发送给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这就使作文教学从平板化走向了立体化,从静态走向了动态。学生通过网络这个媒介使自己由写作的“奴隶”变成了能动的“主人”,当然对作文的兴趣会有增无减,就像春潮带雨,滔滔滚滚,顺风顺水向东流,真可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久而久之,作文教学的壁垒被打破了,学生写作的能力自然会逐步提高。

二、积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学生见作文就头疼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因为缺乏积累,写起作文来,往往是眼中无物,脑中无形,口中无语,笔下无话。虽然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反复强调要求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体验,学会积累,然而总是收效甚微。因为我们的课堂是静止的,我们要学生观察、体验、积累,一般只要求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做,很少提供具体的情境教学,而使作文教学走出课堂则更是少之又少。这样一来,我们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体验、积累就往往流于说教。而学生实际去做的则更少,即使有的去做了,能有所获的很少,更多的是走马观花,流于泛泛。而网络则不同,网络包罗万象,网络不仅涵盖了生活的几乎全部,而且涵盖了历史空间和其他几乎所有领域。网络的这种巨大容量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一片新的视域,而且网络文图结合,文画结合,动静结合,既使学生容易产生浏览和阅读兴趣,又使积累由单一走向多元。

学生通过网络积累素材,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生活平面向网络立体发展,从浅层向纵深发展,不仅拓展了积累的渠道,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积累的增量,以前作文教学中要求的积累方法相形之下是“小巫见大巫”了,真可谓“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

三、写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网络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然而,兴趣作为一种心理倾向,又具有不稳定性、多样性,具有情绪化等特征。只有投注了强烈的感情,兴趣才会愈加强烈。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人作为有感情的动物,只有钟情于某个事物,才会有力量勇往直前。学生只有做到了“热爱”,作文才能真正做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构建一个发表平台,创建一份班级核心电子杂志,栏目可通过“海选”确定,而且栏目可实现动态化,即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更换,如我们创刊的电子作文核心月刊为《月季》,栏目有“心灵履痕”“青春风采”“天下纪行”“万花筒”等等,由学生当编委,发表学生自己的习作。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创电子周报、旬刊、半月刊和月刊、双月刊、季刊等,栏目也完全由学生自创,如班级学生自创的电子作文有周报《花季》、旬刊《净土》、半月刊《文昌阁》和月刊《绿岛》,这些电子刊物名全由学生自创,而且编辑、版面与封面设计也由学生负责。学生还自创了许多精彩栏目,如“校园多棱镜”“青春物语”“至爱亲情”“风景在线”“美文谷”“人与自然”“诗苑泛游”等等。我们发现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甚至比老师还强,他们的积极性,热情和创造力一旦被激发出来,会迸发出光耀天空的火花。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由作文,私下交流。所有这一切,都为学生提供了发表的园地,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真正有了成就感。这样,学生作文的兴趣、热情就会内化为一种良好的持久的写作习惯,在作文的广阔天地里真正实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四、评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网络不仅给学生写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开辟了崭新的天地,而且给学生作文评改提供了新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构建学生作文的评改系统,使学生的习作评改实现师评、生评和师生互评。这就改变了原来作文评改的平面化、单一化、实体化倾向,使之具有立体化、多元化、虚拟化的特征。老师、学生可以在这个虚拟空间对同一篇习作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好说坏不必太担心作者脸上挂不住,不比在课堂评点作文面对面,不宜说得太实太直。当然,网上作文评改也要注意客观公正性,切忌偏颇和用语失当。学生和老师通过网上互动,不仅可以给同一篇习作进行“会诊”,而且参加评改的学生自身也能不断受到启发,发现自身作文的问题,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而老师呢,则既可通过网络平台单独对某个学生的某篇习作进行评改指点,也可对某次习作进行集体评改和指导。这样,学生通过网络作文评改和指导这个新平台、新方式,不仅能实现写作的电子化,随写随改,而且能在这种多元化评改中开阔视野,不断提高作文的自评自改和写作能力,真可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提高网络媒介利用能力促进学生成才 第3篇

一、老师和家长要正确认识网络媒介,既不能拒之门外,也 不能不加约束

网络是一个知识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知识、获取信息; 网络是一个娱乐的场所,我们可以在工作、学习之余,听听歌、打打游戏、看看电视;网络是一个商贸大厅,我们可以足不出户,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网络还是一个交友的场所,坐在家里,我们就可以广交天下朋友。因此,对于网络这个信息媒介,如果我们将它拒之门外,不让学生接触,那就太可惜了;如果我们对于学生使用网络不加约束,放手不管,那也是不对的。因为,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身体都还不太成熟,他们看待事物的观点,还需要我们老师注意引导;他们接触事物的程度,还需要我们为其把关。

二、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激发网络媒介的正能量

农民朋友都知道,有的土地之所以不长庄稼只长杂草,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土地播下有用的种子。同样的道理,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介时,他们之所以只热衷于玩游戏、聊天,那也是因为我们做老师的没有给学生布置有用的任务。所以,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使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体会网络媒介的正能量。例如,语文老师可以每天让学生查一些有关某一方面的名人轶事以及好的词汇;专业老师可以每天让学生从网络上查一些课本之外的专业知识。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网络所带给自己的学习乐趣和收获。

三、帮助学生认识网络媒介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的防范 意识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所以网络的人和事与我们现实生活是一样的,人有好坏,事也有真假。为此,作为老师,我们在帮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上的负面东西。例如,对于目前网络上无时无处不在冲刺着人们眼球的黄色网页和广告,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制作这种东西的人,不仅要让我们掏腰包,还想残害我们的身体和思想,我们不能让这些人如愿以偿,对付的方法就是不去点它,不去看它,更不去理它; 要防止网络上的黑客和病毒,我们就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掌握一些使用电脑的正确方法;要防止网络诈骗,我们就要克服自己贪小便宜的思想。

媒介利用 第4篇

1. 要证明两角相等,用中间角作媒介,使中间角都与这两角相等

在学习七年级《数学》的“角”“平行线”后,要证明两角相等,方法较多,主要可看这两角是否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得的同位角或内错角.若是这样的位置关系,可联想到证明这两条被截直线平行;若没有这样的关系,应该想到找“中间角”,中间角怎样来找?当然不是盲目的,应联系已知条件,能否得到一个角与题中要证的其中一角相等,可联想到使它与另一角相等.

例1如图1,已知直线L1,L2被直线L3所截,且L1∥L2.求证:∠1=∠2.

分析要证∠1=∠2,就要利用中间的∠3作媒介,由L1∥L2可得∠1=∠3,由对顶角相等得∠2=∠3,从而得证∠1=∠2.

例2如图2,已知AD∥BC,DC∥BE,∠A=∠D.求证:∠CBE=∠ABC.

分析要证∠CBE=∠ABC,由图2可看出,这两角不是由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得的同位角或内错角,可见证两条直线平行这条思路行不通,能否找到中间角呢?联系已知,由AD∥BC,可得∠A+∠ABC=180°,∠D+∠C=180.又由∠A=∠D可得∠ABC=∠C,由此初步确定∠C为中间角.如何证得∠C=∠CBE?由已知DC∥BE,可直接证得,从而使问题得证.

2. 用代换作媒介的方法

在学习“相似形”后要证比例式,若待证的比例式的四条线段不分布在两个可能相似的三角形之中时,可分析条件,观察有没有线段和待证比例式中的线段相等,有则代换,观察代换后的比例式的四条线段是否分布在两个三角形中,若是,可直接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例3如图3,△PQR是等边三角形,∠APB=120°.求证:AQRB=QR2.

分析要证AQRB=QR2,先转为比例式可看出要证的比例式中的几条线段不在两三角形中,可见证两三角形相似不行.由已知,△PQR是等边三角形,可得,可把中的QR分别代换为PQ,PR,即要证.现在AQ,PQ,PR,RB分别分布在△APQ,△PBR中,可证这两三角形相似.由已知可证得∠PQA=∠PRB=120°,∠A=∠BPR(由∠APB=120°可得∠A+∠B=60°,由∠PRB=120°可得∠BPR+∠B=60°,从而得∠A=∠BPR),从而得证.

3. 利用中间比或中间相似三角形作媒介的方法

要证明比例式,若待证的比例式中的四条线段不是对应地分布在两个可能相似的三角形中,可考虑借助中间比或中间相似三角形进行过渡.

(1)利用中间比作媒介的方法是证明比例式中的两个比分别等于第三个比或分别等于已知相等的两个比

例4已知:如图4,过荀ABCD对角线BD上任意一点P作直线交荀ABCD两组对边(或其延长线)于E,F,G,H.求证:

分析要证,可看出PE,PF,PG,PH不分布在两个三角形中,要证两个三角形相似显然不可以.想法找到中间比作为媒介,联系已知条件,由可得AD∥BC,由此得出;由可得AB∥CD,由此得出由此可看出这个中间比作为媒介既与相等,也与相等,从而可得.

例5已知:如图5,ABCD是一正方形,E是AD上一点,BE交CD延长线于F,过E作EG∥AB交AF于G.求证:ED=EG.

分析证明线段相等,通常证三角形全等,但本题ED,EG所在的三角形是不全等的,由于GE∥AB,AB=BC,只要能证明即可.(由GE∥AB得△FGE∽△FAB故有.再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B=BC,AD∥BC,得△FED∽△FBC,故有.比较(1),(2)由中间的媒介作用得从而证得ED=EG.)

(2)利用中间相似三角形作媒介方法

有题目需证两个三角形相似,当直接证明有困难时,可证明它们都和第三个三角形相似,进而可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当直接证明比例线段有困难时,也可通过找中间相似形作媒介,找出中间比.如图6,要证△ADC∽△CDB,可先证△ADC与△CDB都和△ACB相似,从而得△ADC∽△CDB.

媒介利用 第5篇

青少年研究者在《媒介化的青少年文化 (Mediated Youth Cultures) 》中谈到, 诸如互联网、手机、电视等媒介的使用以及音乐、文本和图像等多渠道的表达方式, 已经融入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了。尤其是在青少年最喜欢的网络媒体中, 他们可以通过制作媒介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因此, 媒介产品的制作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将媒介由娱乐工具转化为公民参与的渠道, 还可以通过传媒教育扩展青少年的公民参与渠道, 全面培养青少年的公民素养与公民意识。

但是, 在大多数国家, 大众传媒参与在青少年文化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重视, 现有的培训多关注青少年的媒介使用能力, 而不是青少年使用媒介制作的内容和用途。芬兰赫尔辛基青少年部门与青少年媒体中心 (Youth Media Centre) 合作建立了“青少年之声编辑委员会 (Youth Voice Editorial Board) ”, 培养30余名13到18岁的青少年在专家的指导下制作文字、视频和图片新闻, 为芬兰各主流媒体提供他们的新闻作品。结果显示青少年可以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公民意识与公民参与能力, 继而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该项目丰富了青少年在主流媒体中的多元化形象, 培养了青少年积极有序的网络参与以及传统的公民参与, 增加了青少年与成人之间的跨代交流。

一、芬兰的青少年公民参与和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欧洲委员会的青少年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芬兰当局自此开始关注公民素养, 在过去的几年中, 政府相继支持几项提高公民参与行为的方案。国家和地方的青少年政策制定者及专家经过一系列的项目试验, 发现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提高公民素养和公民参与能力。在“青少年之声编辑委员会”的案例中, 媒介不再只是专家与青少年交流讨论的工具, 这一项目主要关注如何在主流媒介产品中加入青少年的视角。

在芬兰, 媒介素养教育的推动者来自于各种领域:学校、青少年机构、图书馆、文化组织如媒介和电影中心, 以及地方和国家政府的管理者。1958年, 芬兰建立了第一个传媒教育机构“电影和电视教育中心 (Fil m and Television Education Centre) ” (现在叫Metka媒体中心) 。2005年, 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者和其他专家建立了国家中心来推动各领域专家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合作, 因而, 芬兰社会的媒介素养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5年法律和司法部门的一项国家级调查显示, 芬兰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持续的项目定位和稳定的资金。也就是说, 实施媒介素养的项目一结束, 其所得成果就有可能就付诸东流。此外, 媒介素养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当前这一领域的发展主要来自各个领域的个人推动, 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和媒体教学很难在繁琐的正规学校体系中有所建树, 主要在社会其他领域发展。

二、“青少年之声编辑委员会”的项目案例

2005年, 为了改变主流媒体营造的青少年刻板印象, “青少年之声编辑委员会”在芬兰赫尔辛基的青少年之声运动的呼声中建立, 强调培养公共层面的公民意识和集体行为, 是一项青少年专业化工作的业余志愿活动。该项目由一群青少年在媒介专家、青少年专家和工作者的指导下, 制作新闻和采访素材, 为赫尔辛基的主要国家报纸、Y LE广播公司旗下的国家电视频道和最受欢迎的芬兰青少年在线图片库IRCGallery提供自己的媒介作品。[1]

“青少年之声编辑委员会”的志愿参与学生约有30人, 年龄从13到18岁不等, 并配有3名青少年工作者。该研究对参与的青少年、工作者与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文档分析、活动记录和定期访谈, 搜集的资料包括访谈、项目备忘、研究员对青少年的咨询备忘以及制作者和青少年之间的在线联络。

参与的青少年可以按照兴趣, 选择不同的工作组。如电视组、报纸编辑组以及负责策划和实施在线“盖洛普民意测验”的IRCGallery组。青少年专家为青少年的媒介产品制作搭建了项目框架, 每周组织头脑风暴、面对面会议和创意工作坊。从一开始, 青少年参与者就民主选举了自己的委员会董事会, 由青少年董事会决定自己的项目方向。此外, 董事会的青年成员也会与主流媒体的代表商议他们制作产品的空间与形式。

而此项目最具创新的一点在于委员会从实施之初就把主流媒体出版物与青少年的编辑和媒体实践教学联系在一起。因为以前此类的项目很少结合新闻实践, 就算结合新闻, 也只是把重心放在青少年媒体出版物上, 还没有尝试让青少年在主流媒体中发出声音。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 因为它推动的不仅是青少年的媒介制作, 更是他们在公共事务上的公民参与意识以及跨代交际的能力, 对青少年公民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委员会的青少年工作者认为, “青少年之声编辑委员会”是高于其他青少年项目的, 他们不仅关注使用媒介的能力, 更加关注媒介内容和如何改变媒介。

三、通过媒介制作推进青少年公民参与

青少年一出生就迈入了数字媒体时代, 但是当代的青少年更多的是把互联网、手机、电视等媒介作为娱乐工具, 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瘾、游戏迷、手机控等青少年问题, 让家长和青少年专家把媒介当做洪水猛兽。但是, 在当今社会, 离开媒介是难以生存的, 我们不能逼迫青少年放弃使用媒介, 因为这是他们的权利, 但是我们可以让青少年把网络当做公民参与的工具, 而不是娱乐工具, 将网络媒体融入到公民教育当中。

在“青少年之声编辑委员会”的个案中, 青少年作为活泼、积极参与的受众, 与公众分享和交流信息与想法, 作为消费者来体验媒介。因此我们可以把媒介参与行为定义为积极的、个人与媒体之间的内部互动, 例如在看真人秀的时候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或者是通过提供的各种沟通方式, 如投票来参与节目。

青少年如何培养他们的公民身份?P e t e r Dahlgren认为, 不能在单独政治社会中谈公民能力, 公民能力的培养来自于公民全面的发展。因此, “公民社会中非政治的情况可以影响人们参与和处理政治问题”。公民如何自我建构, 如何掌握媒介话语权, 这些问题已经提上了芬兰政府的议程。Dahlgren (2006) 在讨论“公民文化”的概念时, 认为可以在媒介化社会形成公民意识。这一观点并没有注重政治意义中的公民意识, 而是突出了公民在沟通行为中的意义、做法和身份。[2]

在推动青少年公民参与中什么是重要的呢?最重要的似乎是为青少年营造一种社会影响力的感觉, 在互联网和媒介化社会中构建青少年的公民身份。Hannah Arendt认为媒体的宣传应该是多元化的。[3]根据这一观点, 诸如青少年之类的边缘群体需要公共平台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对青少年来说, 他们很难参与到跨代的公共媒体中, 然而让成年人聆听他们的想法, 让青少年感受到自己对社会能作出贡献, 能有影响力, 这对于激发青少年公民意识与公民参与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通过制作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媒介产品, 继而产生对社会事务有话语权、有影响力、有贡献的体验。

研究员Peter Levine提出“建立受众策略”:这似乎是当今公民媒介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为青少年受众提供自己的媒介固然重要,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不够的, 他们需要有成年的受众, 需要与成年人讨论, 需要在公共事务上具有话语权。[4]举个例子, 现在的青少年都比较乐于使用、分享和参与新浪微博、人人网、豆瓣等社区在线, 而青少年在其中的参与行为都对他们的公民参与行为和公民意识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 芬兰“青少年之声编辑委员会”为青少年提供了主流媒体的平台, 让他们不仅参与到与他们利益切身相关的当地事务中, 更参加到国家层面的社会、政治事务中。因此, 此次公民媒介素养教育为青少年公民文化的发展、公民素养的培养和互动、多元化的媒介出版物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项目运行中, 当地的教育者和青少年专家开始重新学习、利用媒介, 提高了教育者自身的媒介素养。同时, 教育人士与媒体人士通力合作, 让媒介专家和教育专家真正融合在一起, 为媒介素养教育贡献更多的力量, 让学校和青少年机构能够在青少年媒介产品制作的项目中合作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Kotilainen, S.Promoting Youth Civic Participation with Media Production:The Case of Youth Voice Editorial Board[A].Mapping Media Education Policies in the World:Visions, Programmes and Challenges[C].New York:United Nations Alliance of Civilizations, UNESCO, European Commission Grupo Comunicar, 2009.

[2]Dahlgren, P.&Olsson, T.Young activists, political horizons and the Internet:Adapting the net to one’s purposes[A], in Loader, B.D. (Ed.) .Young Citizens in the Digital Age:Political Engagement, Young People and New Media[C].London:Routledge, 2007:68-81.

[3]Arendt, H.The Human Condi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8.

媒介利用 第6篇

新媒介 (微博微信) 有以下五个特点: (1) 关注机制 (可单向可双向) ; (2) 简短内容; (3) 最新实时信息; (4) 广播式 (公开的信息, 谁都可以浏览) ; (5) 社交网络平台。

对于微博微信的使用者, 相信大家都有一种快捷而便利的体验, 那么作为传统媒体的交通广播该如何依靠这两种新媒介来推动自己发展呢?

第一, 交通广播应当在新媒介 (微博微信) 上进行品牌形象塑造。在微博和微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我们必须用比较亲民化的行动和广播媒体的听众们进行互动, 通过新媒介的社交平台和社交方式展开别开生面的活动, 让交通广播具备亲民性, 树立交通广播的官方微博的权威性, 当然还要兼具人文和特色, 让所有微博微信客户感受到温馨, 这就需要在人文和官方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比如在交通日的时候, 交通广播就可以在微博或者微信上面开展全国“关爱交通事故受害者”活动, 大家可以通过语音诉说“关爱交通事件受害者”、“受害者如何走出阴霾”等话题进行互动, 通过访谈或者视频等传播的性质, 给社会生活中因为交通事故而遭受着重大财产和心灵损失的受害者们带去温暖。

第二, 交通广播一定要在新媒介 (微博微信) 的平台上把握好自身清晰的位置。其实定位自身并不难, 然而难的是如何真正地将角色定位得众不同而又清晰明确, 交通广播的听众一定来自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但是交通广播在微博微信的定位一定要综合听众和网民的需求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针对自身广播的内容和各方面的节目进行包装, 形成符合自我的定位。例如交通广播可以通过在微博上面展开“交通广播你我他”的话题, 让网民通过点击评论来诉说自己对交通广播的期待, 这种社会调查有助于帮助广播媒体在新媒介上的自身定位, 将广播的声音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切合, 既彰显了自身的特色又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第三, 交通广播应该善于使用新媒介的特点, 突破宣传形式。新媒介 (微信微博) 以短小精悍的语言和语音进行网络传播和资源共享, 因此交通广播可以在新媒介上面推出大量的以“交通先进人物”为内容的简短的摘要, 也可以在新媒介上传“出租车上失物认领”的互动微博, 也可以在新媒介上推出一些简单的“广播人员录制的公益性歌曲”。以上种种形式都能够让交通广播借助新媒介迅速成长, 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第四, 交通广播要做好新媒介 (微博微信) 的营销策划。对于微博方面, 官方微博、主持人个人微博、栏目微博是一个品牌营销的整体。对于微信方面, 也同样如此, 官方微信、主持人微信以及栏目微信等要统一。运用新媒介进行营销不仅要整合资源, 还要在有限的资源中创新方法, 使得栏目推广范围最大化, 品牌活动具体化, 比如交通广播在进行品牌推广的时候, 可以针对转发微博的博友给予一些适当的奖励, 推动博友将博文迅速转发, 让传播迅速而及时, 相信这样的营销推官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新媒介营销推广方式。

第五, 交通广播要善于应用新媒介 (微博微信) 做重大宣传, 曝光不法行为。交通广播一定承担着曝光交通违法行为的义务和责任, 因此交通广播在新媒介上可以通过建立这样的主题栏目来进行推广遵守交通规则。例如交通广播要举行一个主题为“我爱文明行驶”的主题活动的时候, 就可以在微博或者微信上的官方平台上开展, 鼓励人们上传社会上文明行驶的视频或者音频, 这样的话既弘扬了良好的社会道德, 又在社会上宣传了文明行驶的意义, 对于那些不法行为, 网民们也严加批评, 形成了微博上面强大的社会舆论, 同时可以将所见到违规想象发微信给“随话讲交通”的微信话题, 大家一起讨论, 增加违反交通法规行为的曝光率。

综上所述, 针对交通广播的发展, 借用新媒介 (微博微信) 的操作性和灵粹性, 用好新媒介 (微博微信) 将交通广播的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希望本文的研究为同行工作者带来有利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全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比较[J].中国传媒杂志, 2006, (03) .[1]郭全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比较[J].中国传媒杂志, 2006, (03) .

[2]安方明.借力微博营销, 广播从业者应有的媒体意识[J].上海传播科研, 2006, (03) .[2]安方明.借力微博营销, 广播从业者应有的媒体意识[J].上海传播科研, 2006, (03) .

[3]丁证霖等.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J].山西广播传播, (1991) , (6) .[3]丁证霖等.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J].山西广播传播, (1991) , (6) .

媒介利用 第7篇

大庆市档案馆审时度势, 顺应潮流, 积极筹措, “大庆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已于2015年底正式运营上线。2016年, 大庆市档案馆认真落实省档案局齐秀娟局长在全省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报告中重要精神:“县级以上档案部门要认真办好网站, 积极利用微信和微博服务平台, 打造‘指尖上的档案馆’, 为档案宣传拓展新空间新渠道。”不断丰富“大庆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内容, 不断推送更多的档案文化信息, 使“大庆档案”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大庆档案信息网站之外的第二个网络宣传平台。

一、打好民生牌, 为公众提供便捷服务

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指出:“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给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档案工作已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支撑。”大庆市档案馆在微信公众平台中, 不断丰富“档案服务”栏目, 为公众利用档案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设置了“服务指南”、“预约查档”、“业务咨询”、“意见建议”。在这些栏目中, 公众可方便地了解到大庆市档案馆查档的时间、档案馆的位置、来档案馆查档应当乘坐几路公交车, 并公布了查档预约电话, 档案业务咨询电话, 便于公众足不出户预约查档、进行档案业务咨询等;为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搭建“意见建议”平台, 便于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建议, 不断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水平。

二、打好宣传牌, 全方位展示档案馆工作

档案馆同其他部门比较, 还属于弱势部门, 对于公众来说, 档案馆还蒙有一层神秘的面纱。尤其是当前社会大环境下, 档案部门以前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不复返, 档案馆要主动揭去神秘面纱, 主动吸引公众眼球, 关注档案工作, 了解档案工作, 理解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让公众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快捷地了解大庆档案工作, 我们在“档案动态”栏目中设置了“门户网站”, 通过点击此链接, 便可直接进入“大庆档案信息网”网页, 轻松到档案馆“逛一逛”, 查阅档案馆的各项工作动态, 了解一下大庆档案局馆到底是做什么的, 自己在档案局馆网页中能够获取哪些可利用的信息等。

三、打好文化牌, 展现档案文化魅力

档案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 他来源于历史, 具有更深的文化历史根基, 如何让档案文化之花特有的芳香展示给公众, 需要我们去思考、研究。大庆市档案馆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 不断推出档案文化精品, 讲好档案故事,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近期先后在“档案故事”栏目中, 推出“红色草原”往事、大庆油田首批原油装车外运、翻开档案———《大庆石油会战展览影集》等, 用档案史实、用历史照片、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讲好大庆故事, 激励后人前行;在“掌上展厅”栏目中, 将大庆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辉煌大庆———档案的记忆”展呈现给公众, 使公众“徜徉”在历史图片和档案资料中, 感受大庆这座英雄的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

四、打好征集牌, 不断丰富馆藏

微信公众平台面对社会公众, 而社会公众手中有一些对国家具有保存价值的珍贵档案资料, 为了进一步丰富馆藏, 大庆市档案馆在微信公众平台中, 设置了“档案征集”栏目, 公布档案征集电话, 并向社会发起捐赠档案倡议, 为档案捐赠者与征集者架起沟通的桥梁。

大庆市档案馆虽然在利用新媒介, 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水平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但距离先进的档案馆还有很大差距, 在更好地运作微信公众平台中, 还需要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去学习:

要加强对“大庆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通过各种不同形式、渠道的宣传, 让更多的公众关注档案馆的微信公众平台;

要增加更多吸引公众眼球的栏目。从“要公众来关注”转变成“公众主动关注”的良好局势;设置更多让公众感兴趣的栏目, 吸引公众, 最终达到“不请自来”的效果。

要增加互动栏目。让“大庆档案”微信公众平台活起来, 通过举办不同主题活动的评选、组织有奖竞答档案业务知识、有奖调查、市民讲故事等, 让大庆市档案馆与公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媒介利用范文

媒介利用范文(精选7篇)媒介利用 第1篇当今, 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写作, 讨厌写作。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 从教师的角度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