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卷数学范文
期末测试卷数学范文第1篇
1.A田 径 B素 有 C 窗 帘 D降 落
fèn zhāi lǚ lǒnɡ
2.A奉 献 B采 摘 C旅 途 D笼 罩
rénɡ zǐ pěnɡ mēn
3.A仍 然 B紫 红 C吹 捧 D纳 闷
nèn shēn qī zànɡ
4.A嫩 绿 B森 林 C假 期 D藏 民
二、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把这个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5.A线 断 B漫 长 C究 竟 D漆 黑
6.A挥 舞 B俘 虏 C伤 势 D自 毫
7.A既 然 B钩 鱼 C委 屈 D智 慧
8.A谜 语 B谜 团 C迷 面 D迷 雾
三、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和加点词的意思最接近?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把这个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9.和煦
A和 平 B和 气 C和 善 D温 暖
10.居然
A果 然 B虽 然 C竟 然 D忽 然
11.赞许
A赞 扬 B赞 助 C允 许 D赞 成
12.盼望
A愿 望 B期 望 C看 望 D 张 望
期末测试卷数学范文第2篇
1.绝对值不大于3的非正整数有 ( )
A.1个 B.3个 C.6个D.4个
2.-2011的相反数是 ( ) 11 D. 2011201
1a|a|3.如果a是不等于零的有理数,那么化简的结果是 ( ) 2aA.2011 B.-2011C.A.0或1 B.0或-1C.0 D.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一定是负数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符号必相反
C.0.5与2是互为相反数 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5.下面不等式正确的是( ) A.2313 B.|||| C.(8)2(7)2D.-0.91<-1.1 34611
11 B.-2 C. D.2 226.若a的相反数等于2,则a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 ) A.7.如果a、b都是有理数,且a-b一定是正数,那么( )
A.a、b一定都是正数 B.a的绝对值大于b的绝对值
C.b的绝对值小,且b是负数D.a一定比b大.8.在数轴上,把表示-4的点移动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 )
A.-1B.-6 C.-2或-6D.无法确定
9.若x与3互为相反数,则|x|+3等于 ( )
A.-3B.0C.3 D.6
10.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
A.1 B.-1,1C.0 D.-1,1,0
二、认真填一填(每空2分,共30分)
1.数轴上a、b、c三点分别表示-7,-3,4,则这三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是。
2.一个数是2的相反数,另一个数比-2大-3,则这两个数的和是,积是 。
3.已知|a-b|+|b+5|=0,则ab=5, ab 。
4.2的底数是指数是
5.-2 的倒数是;绝对值是 。
6.在近似数0.6048中,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7.温度由4℃上升7℃,达到的温度是______℃。
8.观察下面一列数,按某种规律填上适当的数:1,-2,4,-8,,。
期末测试卷数学范文第3篇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里。
A、干燥、高温
B、明亮、低温
C、黑暗、潮湿
2、鱼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这是因为生物(
)。
A、影响环境
B、改变环境
C、依赖环境
3、在“小麦-老鼠-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
A、老鹰
B、青蛙
C、
水稻
4、两组相同的种子,放在相同的地方,同时加适量的水,其中一组种子受光照,另一组种子用硬纸盒遮住,这个实验设计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
A.光
B.温度
C.水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
)。
A、直射
B、折射
C、反射
6、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原理制成的。
A、直射
B、折射
C、反射
7、下面不能会聚太阳光的是( )。
A、
凹透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8、一天中,物体在阳光下产生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A、短-长-短
B、长-短-长
C、长短不变
9、在强光下,眼睛中的瞳孔会
。
A、
放大
B、
缩小
C、不变
10、白色、黑色纸筒分别插入温度计,同时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快的是
。
A、
白色
B、黑色
C、不能比较
11、夏天,穿(
)颜色的衣服要凉快一些。
A、黑色
B、白色
C、棕色
12、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下列不是太阳能热水器优点的是(
)
A.能煮东西
B.能把水加热
C.能保温
13、把土壤放到盛水的杯子里搅拌,过一会儿,沉在杯子底部的是
。
A、沙砾
B、粉沙
C、黏土
14、由于流水对土地有(
)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
B、沉积
C、侵蚀
15、(
),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16、如果我们看到河床上堆满卵石,则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17、把车身设计成流线型,主要是为了(
)。
A.美观耐用
B.制造加工比较方便
C.尽量减小空气阻力
18、课堂上研究过摩擦力大小与(
)因素有关。
A.只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B.只与物体重力
C.接触面和物体重量
19、运动鞋的鞋底都有花纹,这是为了
。
A、美观
B、减小摩擦
C、增大摩擦
20、下面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鞋底的花纹 B、旱冰鞋 C、汽车轮胎的花纹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
1、在半个可乐瓶里,放上水和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态瓶。
(
)
2、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
)
3、驴能拉车,鸡会生蛋,它们都是生产者。
(
)
4、池塘中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帮助,但池塘中的动物对植物没有帮助。(
)
5、仙人掌适应在干旱沙漠地带生长。
(
)
6、生态瓶中的植物能为瓶中的动物提供氧气。
(
)
7、千万不能用放大镜、望远镜看太阳。
(
)
8、北方冬天,老年人喜欢穿黑色面料做的衣服,这能更多得到太阳的热量。(
)
9、太阳不仅能发出光,同时也把热量带给了我们。
(
)
10、课堂上做过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做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盒子内外全涂成黑的颜色为最好。
(
)
1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
)
12、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
)
1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
)
14、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
)
15、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
16、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及物体的轻重有关。
(
)
17、物体大,滑动时摩擦力大;物体小,滑动时摩擦力小。(
)
18、自行车正常前行,轮在地面滚动,当刹车后,轮不再滚动了,但自行车还会前行,这时轮与地面是滑动。
(
)
19、用滑动代替滚动可以较大地减少摩擦力。
(
)
20、课堂上做过用橡皮筋作动力来驱动小车的活动。我们都知道,用橡皮筋作动力时,车轴缠绕橡皮筋圈数越多越好,可使小车跑得更快。( )
三、连线题
(
9分)
光的传播速度
凹面镜
奥运圣火
每秒30万千米
大冰体
冰川
摩擦力
火箭
反冲力
自行车刹车
仙人掌
热带雨林
松
树
山
地
香蕉树
沙
漠
莲
水中
四、实验探究题:
实验名称
水分对种子发芽影响的计划
实验器材
6粒绿豆种子,2个一样的塑料杯,水,纸巾等
种子发芽情况猜想
不需要改变的条件
需要改变的条件
采用的实验方法
1.根据提示,请你完成这份种子发芽实验计划。(4分)
2.下列物体是靠什么力运动的,请在括号里写出。(3分)
4、探究题:下面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一个实验,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带钩的长方体木块、表面平整的长木块、几条毛巾、直尺、弹簧测力计、几枝圆珠笔。下表是研究滑动摩擦力实验时得到的数据,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4分)
实验次数
接触面
压力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1
木板面
6N
0.7N
2
木板面
8N
1.2N
3
毛巾面
6N
2.1N
①比较1、2次实验,固定不变的量是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②比较1、3次实验,固定不变的量是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深土中心学校五年级科学上册测试题二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把两组相同的种子,放在相同的室内,给其中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不加水。”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
A.光
B.温度
C.水
2、在生态瓶里放植物的作用是能为动物提供(
)
A.食物和二氧化碳
B.食物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水分
3、在生物瓶中,(
)为动物提供了氧气。
A、微生物
B、植物
C、土壤
4、下列物体中,
不属于光源。
A、月亮
B、太阳
C、蜡烛
5、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点亮的电灯、月亮
B.镜子、打火机
C.点燃的火柴、太阳
6、光源和影子一定在物体的
。
A、同一边
B、两边
C、右边
7、用多面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同一点上,这一点的温度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8、科学家利用(
)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A.光的反射原理
B.尺子
C.火箭
9、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
A、右边 B、左边 C、后面
10、(
)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A、水源
B、黄金 C、土壤
11、土壤是一种(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矿物
12、自然界中(
)、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有侵蚀作用。
A、阳光 B、流水 C、森林
13、苹果成熟要掉下来是由于(
)的原因。
A、弹力 B、推力 C、重力
14、节日燃放的烟花会升到高空中,是利用了(
)使烟花升到高空。
A.摩擦力
B.弹力
C.反冲力
15、下列物体靠反冲力运动的是
。
A、自行车
B、火车
C、火箭
16、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是为了(
)
A.避免货物损坏
B.减小摩擦力
C.增大摩擦
17、滚珠轴承是一种将( )的装置。
A、滑动转变为滚动
B、滚动转变为滑动
C、无法判断
18、自行车的(
)用的是增大摩擦力的原理。
A、刹车 B、扶手 C、轮子
19、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装上防滑链是为了(
)
A.增加动力
B.增大摩擦力
C.减少摩擦力
20、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是为了( )
A、避免货物损坏 B、省力 C、增大摩擦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
1、绿豆发芽不需要阳光,但是它的生长需要阳光。
(
)
2、动物的生存需要有适宜的生活环境。
(
)
3.种子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也能发芽。
(
)
4.环境不适合时,动物会选择适合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
5.因为植物能制造氧气,所以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
)
6、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
)
7、凹面镜能把阳光会聚到一点,这个点的温度很高。
(
)
8、晚上月光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
9、太阳给人民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温暖。
(
)
10、反射光不是按直线传播的,是以折线的形式传播的。
(
)
11、所有的光源在发光时都会发热。
(
)
12、皮影戏、手影游戏都是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
)
13、土壤中是没有微生物的。
(
)
14、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
)
15、雨水使土壤中的生物得到了生存的水分,所以雨水对土壤没有侵蚀。(
)
16、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
)
17、鞭炮是利用反冲力飞向空中的。
(
)
18、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路程就越短。
(
)
19、垫圈越多,产生的重力越大,拉动小车越快。
(
)
20、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汽车就开不动了。
(
)
21、鞋底有美丽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才不会摔倒。
(
)
22、弓箭是利用了物体的反冲力。
(
)
三、连线题
(4分)
重力
海绵被压扁后产生的力
弹力
物体从滑梯上往下滑时与滑梯接触产生的力
反冲力
使物体从滑梯上往下滑的力
摩擦力
放鞭炮时让鞭炮向上冲的力
四、实验探究题:(4+4+4)
1、(1)下图中
号物体的影子最大,
号物体的影子最小。
(2)从图可以看出,这实验中有个不变的条件是:
(3)从实验已知影子大小的是几号物体,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2、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林光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了实验,下面是部分实验步骤。
第1次:把木块水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木块,匀速前行,测力计示数计入表中;(如图甲)
第2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方法拉木块,记下相应示数;(如图乙)
第3次:把相同两木块叠加放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记下相应示数。(如图丙)
实验次序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第1次
20
4.0
第2次
20
4.0
第3次
8.0
(1)请你帮助林光同学填完表内的数据;
(2)比较第
的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3)比较第1、3的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
。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
绕的圈数
实验次数
小车运动的
距离(米)
平均距离
我们的发现
10
1
2.8
2
2.9
3
3.0
20
1
6
2
6.4
3
6.5
30
1
10.4
2
11
3
期末测试卷数学范文第4篇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市政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9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
A.城市社会学
C.城市经济学 B.地理学 D.城市政治学
2.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城市公用设施得到普遍发展是在
A.早期城市阶段
C.近代城市阶段 B.中世纪城市阶段 D.现代城市阶段
3.认为市政主体是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既包括城市的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也包括城市的国家非权力政治系统,这种理解是
A.广义的市政
C.中义的市政
4.目前我国城市市民的主要政治表达方式是
A.上访
C.通过听证制度影响决策
5.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实质是
A.政府权力下放
C.人民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6.以下国家中较多采用市委员会制的是
A.美国
C.英国 B.法国 D.日本 B.政府权力向社会回归 D.人民管理社会 B.参加社会团体 D.游行集会 B.狭义的市政 D.统一的市政
7.我国正式开始使用地级市的行政建制名称是在
A.1980年
C.1983年 B.1982年 D.1985年
8.对科学馆等文化设施的修建、维护和管理属于政府的
A.规划职能
C.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职能 B.社会福利和保障职能 D.文化教育职能
9.某市公安局要修建刑侦大楼,其获取土地的方式是
A.划拨
C.转让
10.城市发展战略的先导和关键是
A.经济发展战略
C.社会发展战略
l1.发生在城市化初级阶段的是
A.积极型城市化
C.集中性城市化 B.消极型城市化 D.离心型城市化 B.科技发展战略 D.文化发展战略 B.出让 D.赠与
12.第一次把城市中的工业区、港口、铁路与居住区在用地布局上严格区分开,将城市
空间结构按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进行分区的是
A.英国记者霍华德
C.英国伦敦规划委员会顾问昂温 B.美国建筑师欧姆斯特 D.法国建筑师夏纳尔
13.20世纪以来,对城市规划影响最大的文献是
A.《雅典宪章》
C.《理想的城市》 B.《马丘比丘宪章》 D.《明日之城市》
14.城市的电力、煤气、天然气和液化气属于城市基础设施中的
A.生产设施
C.生活设施
15.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A.国际贷款
C.国家和城市的财政支出
16.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的效益关系应当是
A.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B.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
C.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环境效益
D.环境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17.城市政府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摊,要与社会成员从城市政府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收益相联系,这是城市公共收入的
A.支付能力原则
C.效率原则 B.受益原则 D.平衡原则 B.社会融资 D.企业投资 B.能源设施 D.防灾设施
18.衡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
A.城市的资源质量
C.生态状况 B.人群健康 D.环境污染程度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是在
A.1971年
C.1973年
20.对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
A.落地管理
C.综合治理
21.我国城市主要的社会救济制度是
A.慈善捐赠制度
C.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2.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
A.维护社会治安
C.防范恐怖事件 B.实施卫生防疫 D.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 B.养老保险制度 D.贫困人口救济制度 B.限制管理 D.区别治理 B.1972年 D.1974年
23.应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和事件应贯彻的方针是
A.因地制宜
C.预防为主
24.市政绩效管理的基本前提是
A.设置科学的市政绩效指标
C.明确市政绩效管理的法定地位
25.市政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是
A.市政管理机构
C.市政绩效指标 B.市政管理人员 D.市政绩效评估 B.明确城市发展战略和价值导向 D.制定市政绩效管理协议 B.正确决策 D.效率至上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市政管理手段主要分为
A.经济手段
C.金融手段
E.行政手段
27.市长负责制的优点有
A.结构优化
C.效率较高
E.行动迅速
28.市政体制涉及的方面包括 B.责任明确 D.权力集中 B.法律手段 D.道德手段
C.经费分配
E.工作联系
29.市政社会职能关心的重点有
A.市民生活质量
C.城市经济水平
E.社会风尚
30.城市发展的人文地理条件包括
A.劳动力的传统优势
C.人口文化结构
E.人口消费结构
31.城市规划的特性包括
A.政策性
C.权威性
E.科学性 D.业务指导 B.市民素质 D.公共安全秩序 B.人口年龄结构 D.人口就业、收入结构 B.综合性 D.地方性
32.近代城市规划史上影响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有
A.市区公园
C.功能分区
E.增长极核
33.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种类有
A.能源设施
C.邮电通信设施
E.防灾设施
34.城市公共事业基础管理包括
A.规划管理
C.价格管理
E.防灾管理
35.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主要是通过征收税费进行的,税费形式有
A.土地出让金
C.土地规划税
E.土地使用费
36.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有
A.以人为主体
C.非稳定性
E.协调性
37.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有 B.非完整性 D.脆弱性 B.土地使用税 D.土地增值税 B.准入管理 D.税收管理 B.交通设施 D.环保设施 B.田园城市 D.卫星城
C.人口普查与预测
E.计划生育管理
38.城市公共安全通告机制的基本内容有
A.传播公共安全预防知识和技能
C.公共安全防御体系构建
E.公共安全责任追究
39.城市公共安全通告的对象主要有
A.中央国家机关
C.城市各基层单位
E.驻华组织
40.市政绩效的特点有
A.公共性
C.技术性
E.动态性 D.流动人口管理 B.通报公共安全事件的真实情况和进展 D.宣传应对政策和措施 B.对外机构 D.市民 B.系统性 D.工具性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41.简述我国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城市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42.简要说明我国原有市政体制的弊端。
43.简述市政职能的原则。
44.我国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原则是什么?
45.简要说明城市人口管理的意义。
46.简述城市公共安全通告机制的必要性。
四、论述题(本题12分)
47.论述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12分)
48.由于资金高度密集的重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影响和城乡分离、城乡“隔绝”的政策失误,同时单一的国家投资建城的建设方式限制了城市的更快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城市化发展的滞后首先带来人口结构、资源占用和收入分配结构上的不合理。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9.9%和70.1%,而同期城乡居民的年末储蓄存款余额却分别占存款总量的80.1%和19.9%,农村集体和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占有的比例也偏低;其次,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不对称。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8.7%,而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却仍然高达49.9%;第三,加大了产业重组的难度,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在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前提下,第三产业不可能有正常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不发达,极大地削弱了我国产业在其结构推移过程中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使农民的就业领域没有得到充分扩展,从而也使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 结合案例分析:
(1)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迫切性;
期末测试卷数学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