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精选9篇)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 第1篇

0前言……………………………………………………………………………..…..…………1 1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1.1沥青路面的结构性破坏裂缝………………………………………….…..…………….3 1.2沥青路面的裂缝…………………………………………………….……..………………4 1.2.1低温裂缝…………………………………………………………………..…………..…4 1.2.2温度疲劳裂缝……………………………………………………………….……..……4 1.3基层干缩开裂产生沥青路面裂缝……………………………………….………..……4 1.4沥青路面的水侵害……………………………………………………….....……….……4 1.5沥青路面的松散…………………………………………………………..………………4 1.6沥青路面的沉陷……………………………………………………………..……………5 1.7道路表面泛油…………………………………………………………….……….………5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

2.1原因分析……………………………………..…………………………..….….………….5 2.1.1荷载型裂缝………………………………..………………..…………….….…………5 2.1.2非荷载型裂缝……………………………..………………………………...…………6 沥青路面水侵害的原因分析

3.1网裂……………………………………………………..……………………………..……6 3.2坑洞……………………………………………………..…………………………..………6 3.3唧浆……………………………………………………..…………………………..………6 3.4辙槽……………………………………………………..…………………………..………6 沥青路面泛油的原因分析

4.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击实功不够……………….……………….……………..7 4.2 施工控制不严和管理不善…………………………………………….….……………7 4.3 少数施工单位习惯于使用沥青用量过大的混合料…………….…….…….…….7 预防措施

5.1 裂缝…………………………………………………………………………………...……7 5.2 水破坏……………………………………….…………………………..…………………7 5.3 松散………………………………….………….………………………..………...….……8 5.4 泛油………………………………………….……………….……………..………………8 5.5 推移、壅包、波浪……………………………………….…………….….……..………8 5.6 施工材料、设计、施工、养护和交通管理方面……………….….………………8 结束语…………………………………………………………………..…………...………9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

摘 要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平整度好,行车平稳舒适、噪音低、易维护而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已建成的城市道路沥青路面中,过早出现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推移等病害严重影响使用性能的路段也为数不少,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也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文章着重介绍了沥青路面中常见的一些病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裂缝出现的相应措施,可供对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Abstract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for its flatness is good, smooth and comfortable ride, low noise, easy maintenance and road construction in the city has been widely used.However, in the city have been built asphalt roads, the premature cracks, water damage, loose, Fan You, goes on a serious disease affecting other sections of the performance and there are plenty of these diseases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speed, traffic security, increased vehicle wear and tear, shortening the service life of asphalt pavement, but also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the industry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Paper focuses on some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in the common diseases, and targeted prevention of cracks mad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available on the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officers.Keywords:Asphalt pavement.Disease.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沥青路面的施工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施工工期短和养护简便等优点,使行车噪声低、平稳和舒适。但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和重载超载车辆的增多,加上由于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及冰冻作用、设计、施工、采用材料和养护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多种沥青路面病害,如结构性破坏裂缝、沥青路面的裂缝、松散及水损害等等。根据长期对沥青路面的实际情况调查,谈谈沥青路面中常见的病害与裂缝出现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1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1.1沥青路面的结构性破坏裂缝

沥青路面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主要是由于行车荷载引起的。在沥青路面面层渗水、冰冻水及毛细水等的作用下,裂缝的修补由于不及时等原因,造成水分严重积聚在基层和面层之间、缝隙之中,在车辆冲击荷载等作用下,造成基层界面软化,使该部位逐渐失去连续性。造成面层、基层裂缝处集中产生应力作用,在此种情况下,沥青路面会完全脱离原有的基础,造成面层底、裂缝边缘处应力集中,很快导致破坏。1.2沥青路面的裂缝

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影响不大,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气候条件和温度等。在这里主要说说温度裂缝:温度裂缝有两种,一种是低温裂缝,另一种是温度疲劳裂缝。

①低温裂缝。沥青材料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应力松弛性能,温度升降产生的变形不至于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但当气温大幅度下降时,沥青材料逐渐发硬并开始收缩,面层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一旦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沥青面层就会开裂。

②温度疲劳裂缝。这种裂缝主要发生在日温差大的地区。由于温度反复升降导致沥青面层温度应力疲劳,使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变小,加上沥青的老化使沥青劲度增高,应力松弛性能降低,最终达到极限抗拉强度使路面产生裂缝。1.3基层干缩开裂产生沥青路面裂缝

对于新铺的基层,随着混合料中水分的减少,要产生干缩和干缩应力;水分减少得愈多愈快,产生的干缩应力和干缩应变就愈大。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沥青面层,在较薄沥青面层的情况下,半刚性基层的裂缝会由于温度应力而使面层底部先开裂,并较快形成裂缝。在较厚沥青面层的情况下,由于温度在表面最大,基层的裂缝将促使面层先从表面开裂,然后逐渐向下传播形成裂缝。1.4沥青路面的水侵害

沥青路面在存在水分的条件下,经常受到交通荷载和温度涨缩的反复作用,一方面水分逐步入侵到沥青与混合料的界面上,在水动力的作用下,沥青表面的膜逐渐地从混合料表面剥离,进而导致混合料丧失粘结力而发生沥青路面破坏。沥青路面产生水侵害的原因主要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基层材料的性质、气候条件、设计和施工、土基和地基层、超载的车辆等等原因。1.5沥青路面的松散

沥青路面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重要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沥青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①局部路基和基层的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遭受破坏;②碎石中含有部分化石颗粒,路面水分入侵后引起沥青分离;③沥青使用

时间长后,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车轮接触部分的沥青磨损,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流失。1.6沥青路面的沉陷

沉陷是沥青路面变形中最普遍的一种,特点是沉陷面积大,涉及的结构层次比较深,主要出现在挖方段和填挖交界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路面排水不好,路基过度湿润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②路面强度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从而产生路面疲劳现象;③路基或基层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沉陷。1.7泛油

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在严重泛油路段,沥青面层表面发光发亮,以摩擦系数和表面构造深度表征的抗滑性能达不到行车要求时往往会造成交通事故。沥青用量过大是产生沥青面层泛油的最主要原因。

①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击实功不够。我国在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时通常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当初在开发和确定马歇尔试验方法时,选定室内试验的压实功是要使室内产生的密度等于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最终达到的密度。如果室内所用击实功产生的密度小于使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终密度,所选定的沥青用量就会偏多,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室内试验所得到的密度远远低于使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终密度,这使现场施工中产生沥青用量过大不足为奇。

②施工控制不严和管理不善。有些施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私自改变配合比、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都是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局部沥青用量偏大的主观原因。

③少数施工单位习惯于使用沥青用量过大的混合料。有些人认为沥青用量越大,裹覆矿料的沥青膜越厚,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就越大。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包覆矿料的沥青膜越薄,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就越大。

2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2.1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一般称之为荷载型裂缝。另一种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疲劳裂缝,一般称之为非荷载型裂缝。2.1.1荷载型裂缝

荷载型裂缝主要是由于行车荷载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其产生的原因有:

①随着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原有的路面强度日趋不能满足现状,路面满足不了交通量的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逐渐增大的需求,沥青路面过早产生疲劳而遭受破坏,导致沥青路面很快产生开裂。

②结构设计不合理,未充分考虑到各种对沥青路面的不利因素,施工质量差,沥青路面的面

层厚度不足,沥青路面的原材料品质严重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路面强度明显不能满足行车的要求,特别是在超大吨位的车辆的频繁碾压下,沥青路面很快开裂。2.1.2非荷载型裂缝

非荷载型裂缝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度的变化产生的裂缝,同时也有因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材料的选取不当等因素引起的裂缝。其产生的原因有:

①沥青材料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应力松弛性能,温度升降产生的作用不至于产生过高的温度应力。但在冬季气温急剧下降时,土基和路面的基层由于受温度的变化,加上冬季冰冻产生的膨胀,导致路基和基层产生裂缝并影响到沥青面层,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赶不上温度应力的增长,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极限强度后便会产生开裂。

②沥青的品种和等级也是影响沥青路面开裂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选用高粘度、低稠度的沥青,其温度敏感性较低,能延迟温度裂缝的产生;沥青的品种未达到适合本地区气候的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其低温抗变形能力较差,致使沥青面层在低温下产生收缩开裂。

③地基处理不是很恰当,路基碾压结构不均匀,造成路基沉降不均匀;旧路拓宽的路基连接部位没有严格按照技术分层压实处理,下部基层和地基处理不彻底等等因素。

④铺筑沥青面层在接口地方处理不当,结合不是很完好,对接缝处碾压不够密实,造成路面渗水或面层压实未达到施工要求,在行车作用下产生开裂。3 沥青路面水侵害的原因分析

水破坏的主要破坏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

①网裂:由于水渗入表面层后滞留在表面层的下部和下层的交界面上,因此在长期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膜开始从面层的底部剥落并逐渐向上扩展,随着下部大量碎石上沥青的剥落,沥青混凝土也就失去了强度从而产生网裂和形变。

②坑洞: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特别在降雨过程中和雨后行车道上的局部网裂会逐渐松散,松散的石料被车轮甩出形成坑洞。由于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坑洞总是先在沥青混凝土空隙率较大处产生,随着时间推移,将会造成路面大面积破损。

③唧浆:当水透入沥青面层并滞留在半刚性基层顶面时,在大量高速行车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浆,灰浆又被行车压唧,通过各种形状不一的裂缝(纵、横、斜裂缝及网裂)到路表面形成唧浆。在灰浆数量大的情况下,可能很快形成更为严重的裂缝,在数量小的情况下,可使路面形成网裂或形变。某处一旦有灰浆唧出,该处很快就会产生网裂和形变,随后的降水就更容易透入,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路面严重破坏。

④辙槽:自由水进入面层后,使沥青与碎石的粘结力减弱。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滞留在面层下部的水使矿料特别是粗集料表面裹覆的沥青膜逐渐剥落,使沥青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松散。在行车轮迹下向两侧(特别向外侧)挤出,使轮迹带下陷,同时使其两侧鼓

起,形成严重辙槽。形成辙槽后,降雨过程和雨后辙槽就会变成积水槽,致使水有更长的时间透入沥青面层形成更加严重的水破坏。4 沥青路面泛油的原因分析

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在严重泛油路段,沥青面层表面发光发亮,以摩擦系数和表面构造深度表征的抗滑性能达不到行车要求时往往会造成交通事故。沥青用量过大是产生沥青面层泛油的最主要原因。

4.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击实功不够。我国在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时通常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当初在开发和确定马歇尔试验方法时,选定室内试验的压实功是要使室内产生的密度等于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最终达到的密度。如果室内所用击实功产生的密度小于使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终密度,所选定的沥青用量就会偏多,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室内试验所得到的密度远远低于使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终密度,这使现场施工中产生沥青用量过大不足为奇。

4.2施工控制不严和管理不善。有些施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私自改变配合比、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都是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局部沥青用量偏大的主观原因。

4.3少数施工单位习惯于使用沥青用量过大的混合料。有些人认为沥青用量越大,裹覆矿料的沥青膜越厚,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就越大。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包覆矿料的沥青膜越薄,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就越大。5 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不能彻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措施去预防,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从而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5.1裂缝

1)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特别在路基拓宽地段、路桥(涵)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并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可有效防止裂缝的形成。

2)沥青往往随着时间增长而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会逐年降低,所以采用优质沥青会明显减少温度裂缝。试验证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较稀(针入度大)的沥青有利于减少温度裂缝。

3)沥青面层常有因基层施工质量不高而引起的反射裂缝。因此,在基层施工中,及时的养护、良好的接头处理及整体强度是有效防治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有效方法之一。5.2水破坏

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沥青面层各层应尽量使用空隙率≯5%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从当前的技术水平看,密实式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既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又具有明显优于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如AC—16Ⅰ、AC—20Ⅰ、AC—25Ⅰ)的高温抗永久形变能力,用前者作为表面层时,还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2)使用优质沥青及抗剥落剂以增强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一般情况下,酸性石料(花岗岩、7 玄武岩等)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差,所以在高等级公路中,宜使用针入度较小的沥青并采用抗剥落剂。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也是提高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的有力措施。

3)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前原材料的选用必须规格、均匀、合理,配合比设计必须严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合的均匀性,防止粗细集料离析。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出场温度及碾压温度,混合料拌合温度过高会容易造成沥青老化,与集料的粘附性也会明显降低,严重时会造成面层局部色泽不一致等现象。

4)严格控制超载车辆。公路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公路法》及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规定》的要求对超载车辆进行强制卸载,并在入口处设卡不得让超载车辆进入高速公路。5)优化设计。沥青面层层间应使用防水材料,无论是何种沥青混合料,必然有一定的空隙率存在,就会遭受一定的水破坏。在沥青面层表面涂上防水材料,形成一种不透水的薄膜封层,能使沥青面层中因降雨而聚集的水大大减少。5.3松散

1)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2)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降低与矿料的粘附性;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合料压实困难,造成混合料内部空隙率过大。3)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防止混合料离析。5.4泛油

由于泛油往往是沥青用量过大造成的,所以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生产配合比。5.5推移、壅包、波浪

1)加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提高基层平整度是有效防治病害的条件之一。同时,沥青面层铺筑前透层油的洒布尤为重要,透层油洒布前首先必须认真清扫基层表面浮土及杂物并且保证透层油洒布的均匀性和设计用量,提高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力。

2)有效阻止超载车辆。随着油价上涨等原因,近年来超载车辆越来越多,与设计荷载相比超载十分严重。在重荷载重复作用下,特别在车辆启动或刹车频繁的叉路口及转弯处沥青路面很快产生破坏,推移、裂缝尤为常见。5.6 施工材料、设计、施工、养护和交通管理方面

(1)材料方面

合理确定沥青路面结构,沥青面层的裂缝主要由沥青面层本身的低温收缩引起的。选用低温劲度小、延度大、温度敏感性差、含蜡量低的优质沥青,精选矿料,准确级配沥青面层的矿料和合理配置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配制出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控制沥青用量,保证沥青混合料性能优良,均可有效减少裂缝。

(2)设计方面

精心设计,对地形复杂地段做好地质调查工作。要特别注意加固地基,防止因地基软弱而出现不均匀沉降,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填筑路基,确保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路面具有稳定的基础: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及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选用优质沥青做沥青面层;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该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做沥青面层。

(3)施工方面

精心施工,选择先进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确保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软基处理,提高软基处理的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需要的最佳含水量或控制在施工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养生,防止其产生裂缝反射到表面层,保护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受损失;养生结束后,应立即喷洒透层油,并尽快铺筑沥青面层。

(4)养护方面

严格养护管理,加强路面保洁,确保排水性能良好。及时对裂缝的进行的处理,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

(5)加强交通管理

加强交通管理,限制大型超载车通行;在夏季连续高温时段,运营管理单位可将重车安排在夜间、凌晨路表气温较低时段通过:禁止带钉轮胎对路面的过度磨损或者更加严厉地限制使用。

三、结束语

沥青路面中的病害给道路交通带来各种各样的隐患,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些病害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我们认真选材,精心设计,把握住各个施工环节,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加强变通管理,很多病害是可以避免或降低其破坏力的。

参考文献

[1] 张旭前 浅谈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

《企业技术开发》第6期 [2] 李 梅 万乡才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西部科教论坛》杂志社2009.09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 第2篇

谈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

本文介绍了沥青路面中常见的一些病害,重点阐述了沥青路面出现裂缝、车辙、松散、水损害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裂缝预防措施,可供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

作 者:史彦学 作者单位:平陆县道路管理总站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4)分类号:关键词:沥青路面 病害 裂缝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 第3篇

一、常见沥青路面病害

1、沥青路面的裂缝

沥青路面建成后, 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 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 导致路面强度下降, 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 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2、沥青路面的车辙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 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 (2) 表面磨损过度; (3) 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 (4) 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3、沥青路面的松散

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 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 (2) 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 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 (3)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 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 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 造成沥青含量减少, 细集料散失; (4) 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4、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沥青路面在存在水分的条件下, 经受交通荷载和温度涨缩的反复作用, 一方面水分逐步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 同时由于水动力的作用。沥青膜渐渐地从集料表面剥离, 并导致集料之间的黏结力丧失而发生路面破坏。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害的原因主要有材料、设计、施工、土基和基层、超载车辆等原因。

5、沥青路面的冻胀和翻浆

沥青路面产生冻胀和翻浆主要是在冻融时期, 因为水的侵入和路基土的水稳定性能差, 由于冰冻的作用, 路基上层积聚的水分冻结后引起路面胀起并开裂。道路翻浆是水、土质、温度、路面和行车荷载五个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土、温度构成翻浆的三个自然因素, 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形成翻浆。

6、沥青路面的沉陷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 土质路堑排水不畅, 路床下部路基过湿润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引起路面局部下沉; (2) 路面强度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 易发生疲劳破坏: (3) 路基或基层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 路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沉陷; (4) 桥头路面沉降不均匀而引起沉陷并与桥面发生错位。

二、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1、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而可以分为两大类:非荷载型裂缝、荷载型裂缝。

(1) 非荷载型裂缝

非荷载型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 也有因施工不当、材料选取不当等引起的裂缝。其产生的原因有:

1) 沥青材料在较高温度条件下, 具有良好的应力松弛性能, 温度升降产生的变形不至于产生过高的温度应力。但在冬季气温骤降时, 土基和路面基层由于受温度变化, 冬季冰冻产生的膨胀, 导致路基和基层产生裂缝并反射到沥青面层, 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赶不上温度应力的增长, 同时劲度急剧增大, 超过混合料的极限强度或极限拉伸应变, 便会产生开裂。此外, 随着温度反复升降, 温度应力使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变小, 又加上沥青的老化使沥青劲度增高, 应力松弛性能降低, 故可能在比一次性降温开裂温度更高的温度下开裂, 同时裂缝是随着路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2) 沥青的品种和等级也是影响沥青路面开裂的重要因素。

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 选用高黏度、低稠度的沥青, 其温度敏感性较低, 能延迟温度裂缝的产生;沥青未达到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 低温抗变形能力较差, 致使沥青面层在低温下产生收缩开裂。

3) 地基处理不当, 路基碾压不均匀, 造成路基沉降不均匀;旧路拓宽时, 新旧路基搭接部位没有严格按照台阶式分层压实处理, 以及下部基层比较软弱, 或地基处理不彻底等。

4) 铺筑沥青面层采用分幅摊铺时, 接缝处理不当, 结合不良, 对接缝处碾压不密实, 造成路面渗水或面层压实未达到要求, 在行车作用下形成裂缝。

(2) 荷载型裂缝

其产生的原因有:

1) 随着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原有的路面强度日趋不足, 路面满足不了交通量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明显增大的需求, 沥青路面过早产生疲劳破坏, 沥青路面很快开裂。

2) 原结构设计不合理, 未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 施工质量不好, 沥青路面面层厚度不足, 沥青路面原材料的品质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路面强度明显不能满足行车要求。在行车作用下, 特别是超大吨位车辆的频繁碾压, 沥青路面很快开裂。

2、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 主要从施工材料、施工、养护和交通管理等4个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材料方面

1) 不同规格的矿料应分别堆放, 不得混杂, 在有条件时宜加盖防雨顶棚。2) 合种规格的矿料到达工地后, 对其强度、形状、尺寸、级配、清洁度、潮湿度进行检查。如尺寸不符合规定要求时, 应重新过筛, 若有污染时, 应用水冲选干净, 待干燥后方可使用。

选择集料料场是十分重要的, 对粗集料料场, 重要是检查石料的技术标准能否满足要求, 如石料等级、饱水抗压强度、磨耗率、压碎值、磨光值及石料与沥青的黏结力, 以确定石料料场。细集料的质量是确定料场的重要条件。进场的砂、石屑及矿粉应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2) 施工方面

1) 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进场施工前, 先进行上一道工序的验收, 进行高程测量、沉降稳定检验等检查验收工作, 检查下封层的完整性, 清理基层表面污染、杂物, 进行水冲洗。这里必须强调的是, 在水冲洗的时间安排上要尽量提前, 确保施工时基层干燥。

2) 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在车辆的安排上必须满足运力要求, 车辆载重量应大于15t, 运料前打扫干净车槽, 并涂1∶3油水混合液, 车槽侧面打温度检查孔, 备覆盖成品混合料的油毡布。在混合料装车时指挥驾驶人员前后移动车辆, 分三堆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 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时, 运输车辆要在离摊铺机30cm处停车, 停车时不能撞击摊铺机。

(3) 养护方面

严格养护管理, 加强路面保洁, 确保排水性能良好。及时对裂缝的进行科学的处理, 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

(4) 加强交通管理

加强交通管理, 限制大型超载车通行;在夏季连续高温时段, 运营管理单位可将重车安排在夜间、凌晨路表气温较低时段通过;禁止带钉轮胎对路面的过度磨损或者更加严厉地限制使用。

三、结束语

沥青路面中的病害给道路交通带来各种各样的隐患,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但这些病害不是不可克服的, 只要我们认真选材, 精心设计, 把握住各个施工环节,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做好道路养护工作, 加强变通管理, 很多病害是可以避免或降低其破坏力的。

摘要:本文介绍了沥青路面中常见的一些病害, 重点阐述了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 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可供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 第4篇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措施

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施工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和有良好的减振性等优点,使行车平稳、舒适而低噪声。但由于受到交通量增长、重载超载车辆的增多、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冰冻作用、设计、施工、采用材料和养护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多种沥青路面病害,如沥青路面的裂缝、车辙和水损害等。

一、常见沥青路面病害

沥青路面的损坏所表现出的形式和特征是多种多样的。经总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病害。

1.沥青路面的裂缝

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

2、沥青路面的车辙

车辙是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致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所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

3、沥青路面的松散

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4、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沥青路面在存在水分的条件下,经受交通荷载和温度涨缩的反复作用,一方面水分逐步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同时由于水动力的作用。沥青膜渐渐地从集料表面剥离,并导致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而发生路面破坏。

5、沥青路面的冻胀和翻浆

沥青路面产生冻胀和翻浆主要是在冻融时期,因为水的侵入和路基土的水稳定性能差,由于冰冻的作用,路基上层积聚的水分冻结后引起路面胀起并开裂。

6、沥青路面的沉陷

沉陷是路面变形中最普遍的一种,特点是面积大,涉及的结构层次深,主要出现在挖方段和填挖交界处。

二、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1 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一般称之为非荷载型裂缝:另一种是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一般称之为荷载型裂缝。

(1)非荷载型裂缝

非荷载型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也有因施工不当、材料选取不当等引起的裂缝。其产生的原因有:

1)沥青材料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应力松弛性能,温度升降产生的变形不至于产生过高的温度应力。但在冬季气温骤降时,土基和路面基层由于受温度变化,冬季冰冻产生的膨胀,导致路基和基层产生裂缝并反射到沥青面层,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赶不上温度应力的增长,同时劲度急剧增大,超过混合料的极限强度或极限拉伸应变,便会产生开裂。此外,随着温度反复升降,温度应力使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变小,又加上沥青的老化使沥青劲度增高,应力松弛性能降低,故可能在比一次性降温开裂温度更高的温度下开裂,同时裂缝是随着路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2)沥青的品种和等级也是影响沥青路面开裂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选用高粘度、低稠度的沥青,其温度敏感性较低,能延迟温度裂缝的产生;沥青未达到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低温抗变形能力较差,致使沥青面层在低温下产生收缩开裂。

3)地基处理不当,路基碾压不均匀,造成路基沉降不均匀;旧路拓宽时,新旧路基搭接部位没有严格按照台阶式分层压实处理,以及下部基层比较软弱,或地基处理不彻底等。

4)铺筑沥青面层采用分幅摊铺时,接缝处理不当,结合不良,对接缝处碾压不密实,造成路面渗水或面层压实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裂缝。

(2)荷载型裂缝

荷载型裂缝即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其产生的原因有:

1)随着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原有的路面强度日趋不足,路面满足不了交通量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明显增大的需求,沥青路面过早产生疲劳破坏,沥青路面很快开裂。

2)原结构设计不合理,未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施工质量不好,沥青路面面层厚度不足,沥青路面原材料的品质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路面强度明显不能满足行车要求。在行车作用下,特别是超大吨位车辆的频繁碾压,沥青路面很快开裂。

2 防止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主要从施工材料、设计、施工、养护和交通管理等5个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材料方面

合理确定沥青路面结构,沥青面层的裂缝主要由沥青面层本身的低温收缩引起的。选用低温劲度小、延度大、温度敏感性差、含蜡量低的优质沥青,精选矿料,准确级配沥青面层的矿料和合理配置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配制出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控制沥青用量,保证沥青混合料性能优良,均可有效减少裂缝。

(2)设计方面

精心设计,对地形复杂地段做好地质调查工作。要特别注意加固地基,防止因地基软弱而出现不均匀沉降,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填筑路基,确保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路面具有稳定的基础: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及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选用优质沥青做沥青面层;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该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做沥青面层。

(3)施工方面

精心施工,选择先进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确保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软基处理,提高软基处理的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需要的最佳含水量或控制在施工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养生,防止其产生裂缝反射到表面层,保护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受损失;养生结束后,应立即喷洒透层油,并尽快铺筑沥青面层。

(4)养护方面

严格养护管理,加强路面保洁,确保排水性能良好。及时对裂缝的进行科学的处理,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

(5)加强交通管理

加强交通管理,限制大型超载车通行;在夏季连续高温时段,运营管理单位可将重车安排在夜间、凌晨路表气温较低时段通过:禁止带钉轮胎对路面的过度磨损或者更加严厉地限制使用。

三、结束语

沥青路面中的病害给道路交通带来各种各样的隐患,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些病害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我们认真选材,精心设计,把握住各个施工环节,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加强变通管理,很多病害是可以避免或降低其破坏力的。

参考文献:

[1]钱觉时,黄煜镔.混凝土强度尺寸效应的研究进展.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3,3:1~5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第5篇

1.变形类

车辙属变形类,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5cm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2.裂缝类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坑槽(裂缝类)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3.松散类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 ㎡以上。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脱皮(松散类)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 ㎡以上。导致沥青路面脱皮主要是因为水损害。

4.其他类

修补损坏面积:因破损或病害而采取修复措施进行治理,路表外观上已修补的部分与未修补的部分明显不同。

二、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整治措施

1.沥青路面车撒的治理措施

(1)如果车道表面因车辆行驶推移面产生的车辙。应将出现车辙的面层切削或铣刨清除,然后重铺沥青面层。然后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或SBS改性沥青单混合料、或聚乙烯改性沥青混合料来修补车辙。(2)如果路面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如果已经稳定,可将凸出的部分削除,在波谷部分喷洒或涂刷粘结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并找平、压实。(3)如果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能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层。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2.沥青路面裂缝及坑槽的治理措施

(1)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如果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如果在高温季节肯定是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要及时进行维修,控制裂缝的进一步扩大,防止导致路面早期破坏,提高公路使用效率。同样在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时,要严格工艺操作和规范要求。

(2)灌油修补法。在冬季节,将纵横裂缝处清扫干净,用液化气将缝壁加热至粘性状态后,再把沥青或沥青砂浆(在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喷抹到缝中,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加以保护,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碾压。如果是细小的裂缝,则要预先用盘式铣刀进行扩宽,再按上述方法做处理,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3)对开裂的沥青路面进行修补。施工时,先把裂缝的旧迹凿掉,形成V形槽;再用空压机吹除V形槽中及其周围的松动部分和尘土等杂物,然后通过挤压枪把已经拌和均匀的修补材料灌入裂缝中,使之饱满。待修补材料凝固后,约一天左右即可开放交通。此外,如果由于土基、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引起严重龟裂,应先处治好基层再重作面层。

(4)路面的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的护理方法。按“圆洞方补”的原则,划出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坑槽修补轮廓线,按长方形或正方形来进行,凿开坑槽到稳定部分,用空压机将槽底,槽壁的尘土和松动部分清除干净,然后在干净的槽底;槽壁喷洒薄层粘结沥青,随即填铺备好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手压路机碾压,压时要确保压实力直接作用在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上。采用这种方法,不会发生裂缝、裂纹等现象。

(5)热补法修补。采用热修补养护车,将加热板加热坑槽处路面,翻松被加热软化铺装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搅拌摊铺,压路机压实成型。

(6)若因基层局部强度不足等使基层破坏而形成坑槽,应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3.沥青路面松散的治理措施

(1)因嵌缝料散失出现轻微麻面,在沥青面层不贫油时,可在高温季节撒适当的嵌缝料,并用扫帚扫匀,使嵌缝料填充到石料的空隙中。

(2)大面积麻面就喷洒稠度较高的沥青,并撒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应使麻面部分中部的嵌缝料稍厚,周围与原路面接口要稍薄定型要整齐,并碾压成型。

(3)因沥青与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不良而造成路面松散。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后,重作面层的矿料不应再使用酸性石料。

4.修补破损面积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 第6篇

专业论文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本文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几种常见质量病害,针对引起这些病害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面; 常见病害; 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28.4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平整度好,行车平稳舒适、噪音低、易维护而在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迅速大型化且严重超载,使沥青混凝土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公路普遍在通车2~3年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推移等病害,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加大了车辆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二.常见病害分析

2.1裂缝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有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两种。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路基填土在横向不均匀性所造成的,特别是在旧路加宽地段,由于新旧路基的沉降量不一致,尤其在有表面水渗入的情况下,往往是纵向裂缝的高发区。横向裂缝往往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这种温度裂缝往往起始于温度变化率最大的表面并很快向下延伸,并随着时间增长造成沥青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降低,温度裂缝也随之增加。面层裂缝一旦发生冲刷、唧浆就会产生以缝为中心的下陷形变,同时引起裂缝两侧产生新裂缝甚至网状裂纹破坏。

2.2水破坏

水破坏即路面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中最常见、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水破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由于施工中配合比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制不严、混合料拌和离析、碾压效果不良等导致的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水渗入表面层后滞留在表面层的下部和下层的交界面上,在长期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膜开始从面层的底部剥落并逐渐向上扩展,随着下部大量碎石上沥青的剥落,沥青混凝土便失去强度从而产生网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特别在降雨过程中和雨后行车道上的局部网裂会逐渐松散,松散的石料被车轮甩出形成坑洞。由于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坑洞总是先在沥青混凝土空隙率较大处产生,随着时间推移,将会造成路面大面积破损。当水透入沥青面层并滞留在半刚性基层顶面时,在行车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浆,灰浆又被行车压唧,通过各种形状不一的裂缝(纵、横、斜裂缝及网裂)到路表面形成唧浆。某处一旦有灰浆唧出,该处很快就会产生网裂,降水就更容易透入;自由水进入面层后,使沥青与碎石的粘结力减弱;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滞留在面层下部的水使矿料特别是粗集料表面裹覆的沥青膜逐渐剥落,使沥青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松散。在行车轮迹下向两侧(特别向外侧)挤出使轮迹带下陷,同时使其两侧鼓起,形成严重辙槽。形成辙槽后,降雨过程和雨后辙槽就会变成积水槽,致使水有更长的时间透入沥青面层形成更加严重的水破坏。

2.3松散

松散是由于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丧失粘结力是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裹,使沥青膜粘结在粉尘上,而不是粘结在集料颗粒上,表面的摩擦力磨掉沥青膜,并使集料颗粒脱落导致松散。同时由于表面离析处往往缺少大部分细集料,离析面上粗集料与粗集料相接触,但只有在少数接触点沥青膜与集料粘结。随时间的增长,沥青会老化,沥青膜剥落会使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减弱,孔隙中的水冻结会破坏粘结力,或足够大的摩擦力会破坏离析面上的集料颗粒而产生松散。沥青混凝土面层要有高密实度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如果混合料密实度不够,集料就容易从混合料中脱落而形成局部松散。

2.3泛油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通车后的第一个高温季节,特别在连续多天高温后,在大量行车特别是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进一步压实,易导致沥青混凝土内部过多的自由沥青向上移动,产生泛油现象,油石比偏大地段表现得尤为明显。高温季节雨水浸入沥青混凝土内部后,如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不足,沥青很快会从集料表面剥落并向上移动,产生更严重的泛油现象。沥青用量过大是产生沥青面层泛油的最主要原因。有些施工单位施工控制不严和管理不善在生产过程中私自改变配合比、沥青混合料拌和不均都会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局部沥青用量偏大。

2.4推移

推移的产生一般与透层油撒布质量、超载车辆比重加大、沥青混合料性能不良等因素有关。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前,由于基层表面清扫不干净、透层油撒布不均、透入深度不足等都容易造成沥青面层和基层粘结不良。在大量行车荷载(超载车辆)作用下,由于与基层粘结不良特别在沥青面层施工接缝处开始产生推移,随着时间增长,轮迹带两侧会产生壅包,甚至会出现由于推移而造成的严重裂缝。在基层平整度较差、面层厚度较薄的地段往往由于施工质量等原因,基层不平整会反映到沥青路面上,车辆荷载作用下面层不平整会愈加明显,形成波浪。

三.常见病害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不能彻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措施去预防,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从而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3.1 裂缝

根据裂缝形成原因,在路基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沥青路面进行摊铺时,采取纵向热接缝。采用优质、针人度较大的沥青有利于减少温度裂缝。另外,沥青面层常有因基层引起的反射裂缝。因此,在基层施工中养护、接头处理及合理的水泥用量都能有效减少裂缝。

3.2 水破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沥青面层各层应尽量使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密实式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既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又具有明显优于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抗永久形变能力,还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一般情况下,表面层玄武岩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差,所以掺加少量水泥、消石灰等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同时,应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提高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提高施工质量,在施工前原材料的选用必须规格、均匀、合理,配合比设计必须严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和的均匀性,防止粗细集料离析。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出场温度及碾压温度。尽量通过使用高效配套的碾压设备、增加碾压遍数等提高压实度以减小空隙率。

3.3 松散

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降低与矿料的粘附性;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合料压实困难,造成混合料内部空隙率过大。并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防止混合料离析。

3.4泛油

泛油由于泛油往往是沥青用量过大造成的,所以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生产配合比。

3.5 推移

加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提高基层平整度是有效防治病害的条件之一。同时,沥青面层铺筑前透层油的洒布尤为重要,透层油洒布前首先必须认真清扫基层表面浮土及杂物并且保证透层油洒布的均匀性和设计用量,提高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力。

四.结束语

总之,上述病害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这些早期病害的因素很多,但综合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管理不严、气候条件影响等方面。鉴于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在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优化设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施工工艺,提高现场施工质量,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代杰,王巍,李琦,等.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与早期裂缝防治[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3]刘颖才.沥青混凝土路面典型病害的形成原因及处治[J].甘肃科技,2005年01期

[4]赵向东.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5期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 第7篇

沥青混凝土作为路用材料,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乡村道路到高速公路的路面面层,都普遍采用.但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环境、设计、施工质量和养护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常见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

作 者:李毅杰 高虹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交通工程系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4) 分类号:U4 关键词:病害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 第8篇

某城市道路设计行车速度40Km/h, 均为沥青砼路面, 沥青砼面层总计186055m2。该道路于2004年1月动工, 2004年12月建成竣工。设计中, 上面层为4cm厚AC-13C型细粒式沥青砼, 下面层为6cm厚AC-20C型中粒式沥青砼;上基层为25cm厚5%水泥稳定碎碎石层, 下基层为30cm厚级配砂砾石。通过调查发现, 该路段通车以来, 病害发生率较高, 主要病害表现在:

裂缝:裂缝是沥青砼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按其形状又基本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和反射裂缝四种, 产生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

车辙:车辙是沥青路面的一种高温季节常见的病害, 车辙大多发生在交通量大、重型车辆多的道路上, 出现最多的地方多为斑马线和公交车的停站点。它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 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

波浪:主要原因是路面组成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 导致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

松散: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 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 但由于行车作用, 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其产生原因有沥青粘结力差, 沥青用量偏少, 或所用的矿料过湿, 铺撒不匀。

坑槽:主要原因是面层的网裂、龟裂后不及时养护而逐渐形成的。另外基层局部强度不足, 在行车作用下也易产生坑槽。

沉陷:一般是由基层局部成形不足, 强度不够, 在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形成的。

2 沥青砼路面出现裂缝

2.1 原因分析

1) 沥青材料不合格,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2) 沥青面层的自身温缩开裂, 在水的浸泡、车荷载的作用, 最后发展成网状裂缝;3) 半刚性基层的开裂, 最后反射到面层;4) 横穿马路的管线施工质量低, 导致路面开裂;5) 纵向沟槽施工中, 回填土压实度不够, 路基碾压不均匀, 造成路基沉降不均匀;6) 铺筑沥青面层采用分幅摊铺时, 接缝处理不当, 结合不良, 对接缝处碾压不密实, 造成路面渗水或面层压实未达到要求, 在行车作用下形成裂缝。

2.2 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 主要从施工材料、设计、施工和交通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2.1 材料控制

合理确定沥青路面结构, 沥青面层的裂缝主要由沥青面层本身的低温收缩引起的。选用高低温性能好、抗老化性能好、含蜡量低、黏度高的优质沥青, 精选集料, 准确级配沥青面层的矿料和合理配置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配制出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 控制沥青用量, 保证沥青混合料性能优良, 均可有效减少裂缝。

2.2.2 设计控制

精心设计, 对地形复杂地段做好地质调查工作, 要特别注意加固地基, 防止因地基软弱而出现不均匀沉降, 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 以保证路面具有稳定的基础;选用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抗冲刷性能好及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选用优质沥青做沥青面层;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 应该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做沥青面层。

2.2.3 施工控制

1) 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 应严格掌握拌合时间、沥青用量及拌合温度, 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

2) 在铺设沥青面层前, 应彻底清除下层表面的泥土、杂物、浮尘等, 并保持表面干燥, 喷洒粘层沥青后立即摊铺沥青混合料, 使上下层粘结良好。

3) 沥青混合料运到工地后应及时摊铺, 及时碾压, 摊铺机起步摊铺阶段速度不宜过快, 一般控制在2~3m/min为佳。

4) 沟槽施工时, 应分层回填夯实, 遇特殊情况时采用黄砂、砂砾、炉渣处理, 对软土层应采用土工布、土工格栅处理, 防止自然沉降。

5) 摊铺时力求将接缝减到最少, 接缝处往往是质量较薄弱的地方, 纵、横向两种接缝边应垂直拼缝;在纵缝上的混合料, 应在摊铺机的后面立即有一台静力钢轮压路机以静力进行碾压;碾压工作应连续进行, 直至接缝平顺而密实, 纵向接缝上下层间的错位至少应为15CM。

6) 在遇到路口进行沥青砼摊铺时, 首先用人工将沥青砼摊铺在结构物的周围, 人工使用竹耙子将沥青砼摊平, 然后使用小型压边机进行碾压, 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使用墩锤进行夯实。

7) 在遇到检查井时需采取以下措施:座好井盖后, 在井盖上铺一层砂或塑料布, 由摊铺机将井盖上方一并铺完。底面层铺完, 准备铺筑表面油前, 将井盖处底层油挖出, 并将井盖加高至设计高程, 井盖周围用C15砼按底面层高程找平, 表面油摊铺时, 将井周和路面一块摊铺碾压成活。

8) 压路机碾压顺序先轻后重, 先边后中。压路机碾压轮宽为1/3, 初压用轻型压路机, 复、终压用重型压路机, 碾压次数见表。

2.3 加强交通管理

加强交通管理, 限制大型超载车通行;运营管理单位可将重车安排在夜间、凌晨路表气温较低时段通过;禁止带钉轮胎对路面的过度磨损, 保证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

3 裂缝的处治技术

1) 对于轻微裂缝, 先将有裂缝的路段清扫干净, 均匀喷洒少量沥青, 再匀撒2~5mm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 最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 再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2) 由于路面基层温缩、干缩引起的纵、横向裂缝, 对于细裂缝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对大于5mm的粗裂缝, 可用改性沥青 (如SBS改性沥青) 灌缝。灌缝前, 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垃圾, 并使缝内干燥, 灌缝后, 表面撒上粗砂或3mm~5mm石屑。

3) 由于路基翻浆, 引起的网状裂缝, 先将结构层全部铲除, 对基层进行换新料, 或掺加一定比例的石灰、水泥翻拌均匀, 待达到最佳含水量时, 摊平碾压。遇特殊情况时, 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处理软地基后, 再铺筑面层。

4 结语

沥青砼路面中的病害给道路交通带来各种各样的安全质量隐患, 但这些病害不是不可克服的, 对于沥青砼路面的病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 认真选材, 优化设计, 把握住各个施工环节,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对于养护和维修方面,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对症下药, 尽量降低病害的破坏力。

摘要:沥青砼路面作为一种高级路面结构形式, 以其行车舒适、噪音小、扬尘少、维护方便等优点而在城市道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沥青砼路面直接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 并受施工质量、气候、水, 温度、地质等多种因素影响, 容易出现各种病害。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 第9篇

关键词:DJ180 架桥机 桥梁施工

1 概述

DJ180公铁两用架桥机是180t级T型梁架桥机,能实现一次落梁到位的目的。该架桥机采用连续单主梁结构形式,组装方便、结构简单,可以全幅横移整机。DJ180型架桥机适用于架设40m以下跨度公路和32m以下跨度的铁路桥梁的建设,同时可解体通过公路运输,不受铁路行车运输的限制,广泛运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架设,能有效的保证公铁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促进我国桥梁建设。

2 DJ180型公铁两用架桥机的概述

2.1 架桥机的用途

DJ180架桥机用于架设32m及其以下的铁路、40m跨度及以下的公路桥梁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片的架设,能实现全幅机械横移,达到一次落梁到位,确保桥梁建设施工质量和进度。与其它架桥机相比,DJ180型架桥机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重心低、重量轻、性能优良以及自动化程序高的优点,架设最大额定能力必须在180t之下。

2.2 架桥机的结构组成和主要技术参数

结构组成:DJ180架桥机主要有主机和机动运梁车两大部分组成,是适用于公路和铁路桥梁建设的一新型架桥机。其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DJ180型架桥机的结构组成

图中1是发电平车,2是运梁台车,3是尾部托架,4、7、9、10分别是3#柱、2#柱、1#柱、0#柱,5是机臂,6是吊梁小车,8是曲梁,同时还有外部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等。该机最大的优点就是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维护方便,过孔安全可靠。机臂能上下升降、左右摇摆、前后伸缩,施工转换不受设计方案的限制,打破了传统架桥机功能单一的空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下就从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2.2.1 主梁

DJ180型架桥机采用单主梁结构,箱形断面作为架桥机主梁的截面,两侧设有上下耳梁,作为立柱和起重小车的走形轨道。主梁下部的齿条作为起重小车与其移动的驱动装置,起重小车在曲梁与主梁锁死后,可以通过齿条作用前后移动。DJ180型架桥机的箱型主梁,加工简单,抗扭刚度比较理想,能对施工过程中立柱支撑不平所引起的转矩进行较好的抵抗作用。

2.2.2 起重小车

起重小车分为1号和2号起重小车,每台起重小车上都有两个吊点,共4各吊点,挂在主梁下方的耳梁上。DJ180型架桥机起重小车起升机采用受力均衡起吊的起升原理,使前后小车的两个吊点通过均衡装置使其受力均衡,避免前后小车4个吊点横向起升差别对T型梁造成附加转矩,进一步实现了箱体平衡、稳定、安全的进行吊装过程。

2.2.3 电气系统

桥梁施工现场电气系统往往采用三相四线制方式进行供电,电压等级为380V/220V,由架桥机自备80kW发电机供电,实现全电脑控制。电气系统能有效地控制DJ180架桥机的吊装、走行过孔和施工照明,控制室设置的监控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能随时监控架桥机运行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桥梁建设施工安全和操作司机的人身安全。

2.3 主要技术参数

表1和表2是DJ180型架桥机的主机部分和机动运梁部分的主要性能参数。

表1 主机部分

表2 机动运梁部分

3 DJ180型架桥机在桥梁施工中优缺点分析

3.1 DJ180型架桥机的优点

①DJ180架桥机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各主要部位承载高度大,稳定性好,所有构件集约度高。②主梁采用T型桁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起重吊装设备笨重的特点。③实现了迈步式行走,整机有4条立柱。前移时依靠这4条立柱,减少了轮轨式走行的铺设作业,减少了施工量,提高了作业效率。④主梁可以组拼10t×10.8m龙门吊的主横梁,以供架设32m跨度铁路和40m跨度的公路梁,实现了一机多用。

3.2 DJ180型架桥机使用所遇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①在放置轨枕梁及前支腿时,操作人员往往会依靠人为的经验,眼视观测水平状况,这会大大的影响安全性能。针对这个情况,在放置轨枕梁及前支腿时,应该安放水平尺,保证整机的水平度,提高架桥机运行的安全性。②在走行过孔时,DJ180型架桥机过孔时采用4条支腿交替支撑,迈步走行。但是在过孔过程中,容易把立柱误移,造成架桥机倾覆。比如在0#柱支撑前方墩台时,与主梁连接为铰接,收起2#柱前移时,如果误把1#柱前移,就会造成架桥机纵向倾覆,机毁人亡。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的要求和正确的工序,依次进行。并安排专人指挥、专人操作,发现倾斜要及时调整。③DJ180架桥机虽然在重心上有所改进,但是整机的重心还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对架桥机的稳定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降低架桥机整体重心,提高其稳定性,在架设桥梁的过程中,用前吊梁行车吊起前吊点,前吊梁行车与运梁车配合送梁前进,前后吊梁车前进实现落梁安放。行车落梁到离桥台面100mm到200mm,实现整机横移。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落梁时,应该用环链手拉葫芦拉住梁缓缓下落,防止梁片受风时产生剧烈的摆动和扭动,给架桥机的稳定运行增加不必要的困难。④在对架桥机按时的进行维护时,施工单位由于“方便”“不小心”“忘记了”等,进行带电维护操作,这样对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在维护时,首先要切断动力电源,绝对不允许带电操作,在操作台上挂上“检查、维护、禁用”的警告牌。

4 未来DJ180公铁两用架桥机的发展趋势

DJ180型公铁两用架桥机实现了迈步式前进,能全幅整机横移,达到一次落梁到位,结构简单,运输组装方便,可以采取作业两班倒,一天架设16片箱梁。在DJ180未来的发展中,应该:①不断的研究和开发出各种软、硬件控制系统,引入图形识别技术,提高架桥机设备的自动化水平。②架设设备想着嵌入式单片机系统和LCD触摸终端技术发展,提高高科技含量。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大加快了桥梁建设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减小工程量,为更好的实现架箱梁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得架桥机更加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促进我国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莉.DJ168架桥机在宣杭北环线增建二线桥梁施工中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05:206-207.

[2]秦基珍.公铁两用架桥机移运架T形梁施工工效及资源消耗研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3,05:5-8+32.

[3]林建青,代宇.公铁两用架桥机[J].工程机械,2013,09:1-6+8.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精选9篇)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预防措施 第1篇0前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