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液压泵站的工作原理
离心液压泵站的工作原理(精选6篇)
离心液压泵站的工作原理 第1篇
德州市德城区永盛液压机具厂
离心液压泵站的工作原理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观察到如下现象:在雨天,旋转雨伞,水滴会沿着伞边切线方向飞出,旋转的雨伞给水滴以能量,旋转的离心液压泵站把水滴甩走。这就是旋转的离心力能给水增加能量的例子。
离心液压泵站就是根据上述离心力甩水的原理设计出来的。利用离心液压泵站叶轮的高速旋转的离心力甩水,使得水流能量增加,并
通过泵壳和水泵出口流出水泵,再经过出水管输往目的地。这就是离心液压泵站的工作原理。
德州市德城区永盛液压机具厂
离心液压泵站的工作原理 第2篇
5--14
因压缩机的转速很高,使得排气量增大。适合大型制冷系统。
离心式压缩机结构紧凑、制冷量大,质量轻、运行平稳、噪声较低、运转时制冷剂中不会混入润滑油。
★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软驱工作原理
★ 磁力泵的工作原理
★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 延时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延时继电器的简介
★ 苏教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 压铸熔化炉及保温炉工作原理
★ 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的重要性
★ 行车润滑系统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浅析常见离心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 第3篇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突飞猛进, 人们对身边环境舒服度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在炎热的夏季, 无论大型的企业, 还是医疗单位, 甚至我们所居住的住宅小区都已经安装上了中央空调, 然而制冷机便是夏季中央空调实现制冷控制的核心。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实现优质服务百分百, 提高客户们的满意度, 减少投诉, 从业人员对制冷设备相关知识的了解显得尤其重要。1) 制冷机工作原理:目前企业、医疗单位, 以及我们所居住的住宅小区大多都使用离心式冷水机组, 其工作原理基本为依靠电作为设备动力源, 运用氟利昂作为设备内部传递冷能的介质, 在蒸发器内蒸发并吸收载冷剂冷冻水的热量进行制冷, 发生蒸发后吸收了热量的氟利昂湿蒸汽被压缩机抽走并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经冷却水在冷凝器内换热冷却后冷凝变成液体, 再流经系统内部的膨胀阀进行节流进入蒸发器内蒸发再循环。从而把冷冻水的温度降低到7℃~12℃供空调末端空气温度的调节。2) 循环系统:对于制冷机来说, 系统总的内部循环主要可分解为三个分循环, 即:制冷循环、电机及润滑油的冷却循环、油润滑的循环。现实中制冷机组的工作原理就是靠这三个循环的联合运行来实现制冷机组制冷作用的。
1 制冷循环
如图1所示, 接通电源后, 压缩机开始运行, 在循环系统内产生压力差, 为循环系统内部的制冷介质循环提供动力, 压缩机不断地把在蒸发器内发生蒸发后吸收了热量的气态制冷剂从蒸发器内抽出汇聚到压缩机, 其流量大小受导叶的开启程度控制, 导叶开启大时流量随之增加, 反之减小。在压缩机不断地抽取气态制冷剂的同时, 会使得蒸发器内部压力降低, 导致蒸发器内部剩余的液态制冷剂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环境里沸腾蒸发, 其温度一般为3到6℃。沸腾蒸发就会吸热, 使得流经导热铜管的冷冻水的热量被制冷剂吸收带走, 从而实现对冷冻水的降温, 产生可供空调进行温度调节的冷冻水。
液态制冷剂吸收了循环冷冻水的热量沸腾蒸发后, 形成的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抽走进入压缩机, 在压缩机的作用下进行压缩, 被压缩的气态制冷剂因被压缩机做功, 其温度随之升高, 在一般情况下, 从压缩机内排出被压缩后的气态制冷剂温度可达36到41℃, 随之流进冷凝器。在冷凝器内温度一般在18~32℃范围内的循环冷却水会通过吸收冷凝器内部铜管传递热量, 从而带走被压缩后高温气态制冷剂的热量, 从而使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
在冷凝器内凝结后成液态的制冷剂继续循环流动, 当其流经限流孔后进入内部压力相对较低的闪蒸过冷室, 液态的制冷剂由于瞬间进入相对较低的压力环境使得部分液体制冷剂发生闪蒸成为气体, 从而吸收了周围制冷机的热量, 使剩余的液态制冷剂因热量再次被吸收带走从而得到进一步降温冷却。发生闪蒸而产生的气态制冷剂因再次接触冷却水的铜管, 使其热量被冷却水带走, 从而再次发生凝结形成液体的制冷剂。液态制冷剂继续循环流动, 当其到达过冷室与蒸发器之间的浮阀室再次被节流。在浮阀室内部设有一只线性浮动阀, 在其作用下会形成一道液体密封, 防止在过冷室内发生闪蒸后形成的气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液体制冷剂在浮阀的节流作用下, 其中靠近蒸发器端的那部分制冷剂因蒸发器侧的压力较低从而发生闪蒸变成气态制冷剂, 同时带走剩余液体制冷剂的热量, 使制冷剂回到低温低压状态从而进行蒸发, 又开始新的制冷循环。
2 电机/润滑油冷却循环
由于压缩机运行保持的压力差, 使制冷剂不断流动。来自冷凝器筒身底部的过冷液态制冷剂进入另一循环管路, 在该管路上同时安装有隔离阀, 过滤器和视镜/湿度指示器, 流经该管路后分为两路 (分流) , 分别流向电机冷却和油冷却系统, 实现对电机和润滑油的冷却。
经分流后, 流向电机冷却管路这一路的制冷剂在受到限流孔作用后流进电机。同时, 该管路的另一条支路上还分别安装了一只限流孔和一只电磁阀, 当电机运行期间因温度过高需要冷却时, 电磁阀就会自动开启, 液态制冷剂流经限流孔后到达喷淋嘴, 对电机整体进行喷淋, 从而实现对电机的降温冷却。对电机喷淋降温后的制冷剂汇聚到电机室的底部, 因回气管线上存的限流孔会使电机室内的压力高于蒸发器油箱的压力, 最终把电机室底部的制冷剂排放回到蒸发器。
经分流后, 流向另一路的制冷剂在进入油冷却系统后其流量受到一只热力膨胀阀的调节, 膨胀阀上的温包是用来感应冷却后流进压缩机到轴承的油温, 从而调节进油/制冷剂板式油冷却器的制冷量。通过热力膨胀阀的制冷剂经一只限流孔始终保持一个最小流量。最终气化离开油冷却器返回到蒸发器。
3 油润滑循环
油泵、油过滤器和油冷却器构成一套润滑系统, 位于压缩机-电机组件齿轮传动箱铸件一端。
油泵工作把润滑油压进油过滤器组件进行去除杂质, 然后送至油冷却器, 被冷却到适当的温度, 再分两路:一部分油流到齿轮和高速轴承;余下的流到电机轴承。油进入齿轮箱下方的油箱完成润滑循环。
以 (YK) 压缩机为例, 其流程图- (YK) 压缩机润滑系统, 如图2所示:
摘要:文章介绍了常见大中小制冷机组的工作原理型, 用图例形象展示了制冷机组内部介质之间的能量交换和工作流程, 为从事制冷设备的人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浅谈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第4篇
在石油化工中, 泵处于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地位。在任何生产过程中 (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生产) 泵都是不可缺少。泵主要是利用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使流体的位能、压力能和动能增加, 从而完成流体的输送, 可以使流体从低位区到高位区, 或者从低压区到高压区。
1 泵的分类
根据工作原理, 将泵分为叶片式泵、容积式泵和其他类型泵等三大类。叶片式泵主要是通过叶轮的旋转, 将能量传递给流体。容积式泵主要是通过包容流体的工作室容积达的周期性变化, 传递给流体。其中离心泵是叶片式泵的一种, 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泵, 这主要是离心泵具有较广的适用性能、尺寸小、质量轻, 低成本、结构较简单、操作方便、故障少、寿命长、排出液体无脉动等优点。
2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主要由吸入室、排出管、叶轮和压出室等组成。当原动机通过轴驱动欧诺个叶轮高速旋转时, 叶轮上的叶片将迫使流体旋转, 即叶片将沿其圆周切线方向对流体做功, 使流体的压力能和动能增加。在叶轮出口的外缘附近, 由于具有最高的圆周切线速度, 固该处的流体将具有最高的压力能和动能。在惯性离心力和压差力的作用下, 流体将从叶轮出口外缘在排除, 经压出室 (蜗壳) 、排出管、出口管道输送至目的地。同时, 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 流体由叶轮出口排出, 在叶轮中心形成流体空缺的趋势, 即在叶轮中心形成低压区, 在吸入短压力的作用下, 流体由吸入管经吸入室流向叶轮中心。当叶轮连续旋转时, 流体液连续地被叶轮中心吸入, 经叶轮外缘出口排出, 形成离心泵连续输送流体的工作过程。
3 离心泵的基本性能参数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要涉及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为了方便, 常用水头来衡量流体能量的多少。水头地国际标准定义是:“单位质量流体的能量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流体的位能、动能、压力能均可用水头表示。
位置水头:位于距基准面高度为H的流体所具有的位能是质量乘以高度H再乘以重力加速度。根据水头的定义, 单位质量流体的位能除以重力加速度就是位置水头;速度水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流体所具有的动能是质量除以速度平方除以2。单位质量流体的动能除以重力加速度, 即得到速度水头, 单位是米;压力水头:流体的静压力单位是Pa, 这是压强的单位。流体的能量单位也是P a=J/m3, 是指单位体积流体的能量。对于单位质量流体的能量应除以流体的密度, 所得的数值在除以重力加速度, 得到压力水头。
流体的位置水头、速度水头、压力水头的总和成为总水头。离心泵的具有9个基本性能, 如流量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的流体体积) 、扬程 (单位质量流体通过泵所获得的能量) 、轴功率 (原动机的输出功率) 、有效功率 (泵传送给流体功率) 、效率 (泵输出功率与轴功率之比) 、转速 (泵轴旋转速度) 、必须汽蚀余量 (是指泵子啊给定的转速和流量下所必须的汽蚀余量) 。另外还有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及比转速。
泵的汽蚀余量是指泵在运转过程中, 某一区域的液体压力降低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时, 液体就开始汽化而形成气泡。当这些气泡随液体向前运动至较高压力区时, 气泡受压缩急剧地缩小而破裂, 产生巨大大属于内向爆炸性质的冷凝冲击。当气泡破裂发生在叶片间流道的壁面处, 将生成一股微细射流, 它以高速冲击壁面, 在壁面形成局部高压 (达数十至数百兆帕) , 结果在壁面上产生了围观裂纹, 会导致壁面材料收到侵蚀, 反复进行, 将毁坏离心泵。
4 离心泵的分类与结构形式
离心泵通常按照以下三种结构特点分类:按工作叶轮的数量分为单级泵和多级泵;按叶轮吸进液体的方式分为单级泵和双吸泵;按泵轴的方向分为卧室泵和立式泵。离心泵的结构型式, 主要是上述三种结构特点的组合, 有五种结构形式: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多级卧式离心泵和多级立式离心泵。
5 泵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石油工业从采、集、输油到炼油过程中, 使用各种各样的泵。油田采油用高压注水泵, 一般为多级离心泵;在油田开发后期用的深井浅油泵是一种多级式离心泵或混流泵;集、输油用的输油管线泵多为单级、多级蜗壳式离心泵;小区块、高压深层油井的注水采用增压注水工艺, 在原注水管网压力下, 用差动往复式增压注水泵再增加10-20MPa注水压力。海上采油平台泵比油田用泵的要求为严格, 要求适应海上作业条件。一个平台注水系统用泵约30台, 其中注水泵最为关键, 一般为多级离心泵。此外, 还有海水提升泵 (立式单级离心泵) 、注水泵前置增压泵 (单级单吸或双吸离心泵) 、清洗泵 (单级单吸离心泵) 、化学药剂注入泵 (往复式计量泵) 、消防泵 (单级或两极离心泵) 、输油泵 (单级离心泵, 用来输送原油、燃料油、废油) 以及输送稠油用的螺杆泵等。在炼油厂使用的泵品种规格更为复杂。炼油厂用的泵主要是单级、两极、多级离心泵和蒸汽往复泵等。在化工行业中, 泵包括基础泵、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花费、制药等各种装置用泵, 使用条件十分复杂, 离心泵、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旋涡泵等各种类型的泵都有应用。
6 结论
目前, 在各行各业中, 都能看见各种各样的泵, 拥有着不同的功能, 但是离心泵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泵, 占80%, 因此我们需要更好的了解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参考文献
[1]任玉丽.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的排除[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10) .[1]任玉丽.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的排除[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10) .
[2]王志英, 金莲福.离心泵的正确应用及故障排除[J].氯碱工业, 2005, (07) .[2]王志英, 金莲福.离心泵的正确应用及故障排除[J].氯碱工业, 2005, (07) .
离心液压泵站的工作原理 第5篇
关键词:颗粒离心干燥机,工作原理,聚合物,干燥
颗粒离心干燥机通常又被称之为离心式颗粒干燥机, 可以对一些颗粒状的聚合物进行干燥, 是当前一种先进的后处理设备, 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生产活动中, 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颗粒离心干燥机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将切出后的颗粒进行脱水干燥处理, 与其他相关脱水干燥设备相比, 颗粒离心干燥机具备的优势更多, 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 本文就对颗粒离心干燥机的工作原理及在聚合物干燥中为重点研究课题, 主要以聚合物水下造粒机组中的颗粒离心干燥机进行探讨分析, 总结出一些自身的看法与观点。
1 聚合物水下造粒机组工艺流程
通常情况下, 聚合物水下造粒机组整个生产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挤出加工、水下造粒以及颗粒脱水干燥。当原材料在进入到挤出机中, 会受到极大的剪切力, 并且, 内部温度会迅速升高, 使得固体的原材料发生熔化, 形成粘结力非常强的熔体。与此同时, 挤出机会将其逐渐推向口模处, 而在这一过程中, 熔体会受到较大的压力, 而这种压力可以将熔体快速的挤出, 进入到切粒室中, 这时的熔体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 逐渐凝固成型, 当确认其彻底固化时, 才可以将其切成大小一致的粒子, 之后将其放入颗粒离心机这种进行脱水干燥的处理。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聚合物水下造粒机组的生产中, 主要借助于颗粒离心干燥机而完成的。但是, 就目前颗粒离心干燥机现状而言, 全世界对这种机械设备的研究较少, 一直都没有颗粒离心干燥机工作原理、使用说明等相关的书籍, 再加之我国大多数的颗粒离心干燥机都是由国外引进的, 与国外技术相比, 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这就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并不能充分掌握颗粒离心干燥机的结构特点、注意事项以及技术要求等, 无法正确操作颗粒离心干燥机, 从而造成颗粒离心机的损坏, 大大降低了其使用寿命。所以, 只有加大对颗粒离心干燥机工作原理的深入研究分析, 才会有利于我国颗粒离心干燥机的设计, 研发出更加先进和完善的颗粒离心干燥机。
2 颗粒离心干燥机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2.1 工作过程。
这里以美国Gala公司的颗粒离心干燥机说明其操作过程。挤出切粒后的颗粒和循环水通过输送管道首先进入干燥机一侧的预脱水通道, 大块料被去除机除去。随后分散颗粒体随水沿着预脱水通道向下面的倾斜网板流动, 在冲击和重力的作用下, 约90%的水从倾斜的筛网直接脱出。颗粒及其表面附着水落入离心干燥机底部, 进入离心干燥系统。当离心机底部粒料堆积到转子下沿以上时, 高出下沿的物料被高速旋转的转子叶片边缘刮起, 并在其带动下沿叶片的螺旋线向上提升, 同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撞击筛网。在这种撞击过程中颗粒表面失去一部分水分并被弹回到高一级的螺旋叶片, 随后不断重复该过程, 颗粒表面的水分逐步减少, 从而达到干燥的要求。当颗粒被提升到干燥机上部的出料管后被排出。干燥过程中, 颗粒表面的大部分水分沿着筛网表面落入干燥机底部, 并从干燥机底部排出, 小部分变为小液滴, 由鼓风机吹进的空气或热空气反向带出干燥机。同时鼓风机产生逆向气流除去颗粒的表面剩余湿度, 并产生一个真空, 阻止外界的湿空气进入机器、还可冷却机器下部的设备。颗粒离开干燥机后, 通过振动筛将过大、过细的颗粒分离, 合格品由气力输送进入料仓。
2.2 干燥原理。
一般来说, 离心机重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离心力, 使固相从液相中抽离出来, 达到理想的脱水效果。而颗粒离心干燥机正是应用了这一作用。但是, 它与其他普通的离心机存在很大的差异, 颗粒离心干燥机在受到离心力作用下, 将所有颗粒放置到筛网中, 这是筛网就会与转子之间发生碰撞, 颗粒上的水分就会彻底脱水。其次, 部分颗粒离心干燥机在实际的应用中, 还会加入一定的气流干燥, 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此外, 颗粒会随着转子一起转动, 并在筛网与转子中来回弹跳, 这一过程是为了达到更理想的脱水效果。最后, 颗粒在受到其他外力的作用下, 被弹回到叶片上, 一旦颗粒碰到水之后, 就无法在弹回到筛网中, 是直接从筛网的孔隙处排出, 直到落至设备底部, 这就是颗粒离心干燥机主要的干燥原理。
2.3 结构特点
2.3.1颗粒离心干燥机的转子与其他离心机的转子有着很大的区别, 干燥机转子的最大特点是, 叶片不连贯、运转速度快等。而这些不连贯的叶片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 加大了颗粒与筛网之间的撞击, 这样就能使颗粒快速的脱水及干燥, 再加之多头数的螺旋, 大大提高了颗粒离心干燥机的生产效率与质量, 真正满足于聚合物水下造粒机组的实际需求。2.3.2目前, 大部分的颗粒离心干燥机内部都会配置脱水装置, 这样就可以利用脱水设备将颗粒中的水分排出, 这样不仅减轻了颗粒离心干燥机的承载压力, 大大降低了其磨损程度, 增强干燥机的耐久性, 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从而实现最终脱水、干燥的目的。2.3.3由于考虑到颗粒大小不一的问题, 设计师都会在颗粒的入口处设置大颗粒的去除剂, 以此来去除一些发生粘连而形成的大颗粒, 这样就有效保护了转子的正常运转, 将影响程度降到最低。2.3.4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 配备专业的颗粒离心干燥机, 并可以采取有效的完善措施, 进一步加强干燥效果。
结束语
颗粒离心干燥机经过长期的发展, 在化工大型造粒机组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效率很好。目前市场产品为Gala和Carter Day为主, 国内技术装备非常落后, 急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率脱水、干燥一体化离心干燥机。国内在其基本原理和设计准则方面缺乏定量的理论依据, 为此需要开展相关基础研究, 如分析产量和干燥程度这两个相互制约的指标与各结构和工艺参数的关系。也需要研究现有机器的设备构造, 开发更高效率的设备。
参考文献
[1]耿孝正.双螺杆挤出机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329-335.
[2]孙启才, 金鼎五.离心机原理结构与设计计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363-364.
掘进机机载液压泵站的设计 第6篇
随着综掘工作面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生产能力和掘进速度快速提升, 但是安全生产仍然是重中之重。确保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超前探测和安全支护。目前, 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必须遵守“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安全操作规程, 在巷道掘进之前, 一般都要利用防突钻机对已经完成的综掘工作面迎头、侧帮进行一定范围内的钻进探测, 实施超前钻孔对瓦斯进行探测、卸压和释放, 以保证生产安全。掘进机在完成一个循环的截割后, 为避免空顶距引起顶板发生沉降离层、变形、甚至顶板塌陷引发事故, 必须对顶板进行稳固支护后才可以进行下一个掘进循环。目前, 国内煤矿机掘巷道的掘锚工艺和作业支护规程中, 通常是利用锚杆钻机对巷道顶板、侧帮进行打设锚杆、锚索的方式进行安全支护的。
不论是超前探测还是锚固支护, 工作流程都是在掘进机停止工作时, 工人把物探钻机或锚杆钻机移动到工作面, 进行钻孔或支护作业。物探钻机、锚杆钻机等移动设备大多都是以高压液压油为动力工作的, 如何提供可靠的液压动力就成了井下面临的一个问题。目前国内的煤矿一般有两种方式为这些移动设备提供液压动力, 一种是在巷道里放置一台液压泵站, 通过液压管路远距离把高压油液输送到工作面的移动设备上, 这种供液方式存在输送距离远的问题, 随着巷道的不断掘进, 巷道里的液压泵站离工作面就会越来越远, 这就不得不经常进行人为地移动泵站, 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同时远距离的输送高压油, 也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中间的管路或接头被挤压损坏, 很可能会对巷道内的工人造成伤害。另一种方式是, 利用掘进机的液压泵站进行供液, 这种方式能够避免第一种供液方式存在的问题, 但是由于这些设备是需要频繁移动的, 在完成钻探或支护后就必须撤离工作面, 这就必须断开与掘进机之间联接的液压管路, 频繁的联通和断开必然会造成污染物进入液压系统, 对掘进机的液压系统造成影响;同时掘进机的液压泵站功率往往远大于这些移动设备需求的功率, 而这些移动设备工作时掘进机的泵站必须一直保持开启, 势必造成能量的浪费, 而且掘进机泵站长时间连续工作, 也不利于散热。
因此, 开发设计一种可以为物探钻机、锚杆钻机等移动设备提供安全、可靠液压动力, 能够随着巷道的延伸自动跟进, 同时和掘进机的液压系统又能保持相对独立的动力源就显得非常重要。
1 设计原则和技术参数
掘进机机载锚杆机泵站主要可用于煤矿井下钻机、锚杆机等液压设备, 为其提供动力源。泵站电机的供电电压与井下常规设备一致为660/1140V, 通过掘进机的电控箱供电, 可以实现与掘进机供电之间的电气互锁, 确保钻孔或打锚杆时, 掘进机不能动作, 确保人员安全;利用掘进机操作箱上的按钮控制泵站的启动和停止, 方便工人操作。根据目前井下使用的物探钻机和锚杆钻机的功率、压力和流量的需求, 泵站功率设计为15k W, 额定工作压力≤16MPa, 额定工作流量≤35L/min, 油箱容积为130L, 泵站出口配备溢流阀,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输出压力进行调节;做为一个独立的泵站还要考虑它的过滤、冷却等问题, 经过计算选取过滤器和冷却器等辅件的参数为:吸油过滤器精度180μ, 回油过滤器精度20μ, 水冷却器的冷却功率器2k W;另外, 此设备的还要满足外形尺寸紧凑、移动方便、可靠性高等实际需求。
2 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机载锚杆机泵站主要由电动机、齿轮泵、油箱、溢流阀、压力表、吸油过滤器和回油过滤器、冷却器、空气滤清器以及框架护板等部件组成, 见图1所示。
泵站通过电动机驱动齿轮泵转动, 将电能转换成液压能 (压力油) , 电动机通过联轴节带动油泵工作, 油泵经过吸油过滤器从油箱吸油并输送压力油, 通过KJ16快插接口与锚杆机或钻机等的进油口连接, 为其提供压力油, 锚杆机或钻机等的回油通过KJ19接口与泵站连接, 经回油过滤器回到油箱。油箱内灌装68#抗磨液压油至游标指定位置 (75L~120L) 。此外, 水路系统通过板翘式冷却器对液压油冷却降温。
1.油箱;2.液位液温计;3.吸油过滤器;4.溢流阀;5.齿轮泵;6.过液块;7.电机;8.水冷却器;9.回油过滤器;10.护板I;11.护板Ⅱ;12.空气滤清器;13.护板Ⅲ.
3 主要特点及应用情况
该掘进机机载液压泵站的压力和流量可以满足目前井下的大部分物探钻机、锚杆钻机的需求, 具有很好的通用性;该泵站可以固定在掘进机上, 一起移动, 避免了高压油液的远距离传输, 安全性好;与掘进机的液压系统相互独立, 避免了对掘进机液压系统的污染, 避免了经常断开、连接容易造成掘进机液压系统污染的问题, 同时钻机工作时, 掘进机泵站无需开启, 节省能源。此外, 该机载液压泵站还具有体积小, 移动方便, 可以与掘进机实现电气互锁, 安全可靠。
目前, 该机载泵站已经与掘进机配套使用, 推广应用20余台, 应用情况良好, 为用户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为了适应煤矿掘进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需求, 开发设计了掘进机机载液压泵站, 该泵站可以为掘进机工作面物探钻机、锚杆钻机等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液压动力。具有通用性好、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等特点。经过井下工作面的实际使用, 该设备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宋宝新.机载锚杆钻机机构动力学研究与参数优化[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1:1-3.
[2]王帅.悬臂式掘进机机载临时支护研究[J].煤矿机械, 2014 (1) :122-123.
[3]霍春秀, 苏文叔.掘进机机载防突钻机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1 (4) :35-36.
离心液压泵站的工作原理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