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应用题综合训练及解析的内容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综合训练及解析的内容(精选5篇)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综合训练及解析的内容 第1篇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综合训练及解析
【试题】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那么,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小时注满B池?
【解析】把一池水看作单位“1”。
由于经过7/3小时共注了一池水,所以甲管注了7/12,乙管注了5/12。
甲管的注水速度是7/12÷7/3=1/4,乙管的注水速度是1/45/7=5/28。
甲管后来的注水速度是1/4(1+25%)=5/16
用去的时间是5/12÷5/16=4/3小时
乙管注满水池需要1÷5/28=5.6小时
还需要注水5.6-7/3-4/3=29/15小时
即1小时56分钟
【继续再做一种方法】:
按照原来的注水速度,甲管注满水池的`时间是7/3÷7/12=4小时
乙管注满水池的时间是7/3÷5/12=5.6小时
时间相差5.6-4=1.6小时
后来甲管速度提高,时间就更少了,相差的时间就更多了。
甲速度提高后,还要7/35/7=5/3小时
缩短的时间相当于1-1÷(1+25%)=1/5
所以时间缩短了5/31/5=1/3
所以,乙管还要1.6+1/3=29/15小时
【再做一种方法】:
①求甲管余下的部分还要用的时间。
7/35/7÷(1+25%)=4/3小时
②求乙管余下部分还要用的时间。
7/37/5=49/15小时
③求甲管注满后,乙管还要的时间。
49/15-4/3=29/15小时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综合训练及解析的内容 第2篇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解答: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
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
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
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
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1.6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6=12份
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1.624=38.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
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38.4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3.6头牛
所以,一共需要38.4+3.6=42头牛来吃。
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1.6每亩原有草量为60-1.6*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1.6*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有3360/80=42(头)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综合训练及解析的内容 第3篇
一、“以学定教”是“学生主体”理念的基础
1.“以学定教”的前提是“尊重学情”
“以学”就是主题活动的开展要基于学生真实的起点, 这里的“学”是学情, 但不只是学习基础,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更多的是指学生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 发展可能和发展需求;“定教”是指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和指导方式, 这里的“教”更多的是指一种引导、服务和协助, 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规定和授予。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设计自己的教学和指导。“以学定教”是教学的原则, 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要依据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学、提升学生的学。所以, 以学定教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身心发展素质及学生的知识基础、情感兴趣、视野经验、发展阶段等为基础进行活动设计, 遵循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以学定教”在活动实践中要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 以学定目标, 关注学情差异。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是一切教学行为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是教学活动的方向, 也是评估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 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经历、学生存在差异是常态。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 对学生个体情况的了解与分析尤为重要。我们依据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情况, 设定多层次学习任务, 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和完成, 也有利于部分学生更好地发展, 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学习和收获的快乐与自信。
第二方面, 以学定教法, 激发学生兴趣。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就应该转变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 更多地开展“探究式”学习,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走出教室, 走向社会和自然。所以,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结果为中心的旧思维, 在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自主选题、规划实施、搜集资料、分析信息, 注重过程实践, 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第三方面, 以学定导语, 关注学习过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是活动的共同参与者, 是伙伴, 是助手, 是协调者, 是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 培养学生会学技术、会设计、会合作、会实践、会创新。在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导语要有留白、有启发性, 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要有导向性, 让学生的学习更具目标性。同时, 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学生应尽可能地多肯定、鼓励和赞美, 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积极性和自信性。生成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特质, 教师要关注学生活动中问题的生成, 根据学生的心理、情感需要和学习状况等适时作创意性调整, 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启发学生挖掘潜能。
第四方面, 以学做评价, 关注学生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因此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 将个人或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 并鼓励二者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应重过程、重参与, 强调评价的多元化、综合性、全面性、合理性, 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以学定目标”的案例主题活动《家乡的美食》的活动目标:
(1) 对家乡的美食展开调查, 了解这些美食与家乡经济特点的关系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分析材料, 培养搜集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在充满个性与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的提高。
(3) 通过搜集、整理、展示等活动,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真实情感。
粗略一看,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面面俱到, 很有条理, 但仔细审视后我们不难发现, 这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大空泛”目标:没有确定活动主题适合在什么样的年龄段开展;囊括了所有的素养培养, 却几乎没有提到本次活动可以达成的具体目标。这是个“万能目标设计器”, 不用做任何学情分析, 所有活动主题往上一套都可以应付, 毫无个性、针对性可言。如果不“以学定目标”, 我们就搞不清学生的落脚点到底在哪里, 难道仅仅通过一个主题活动, 学生就能够学到所有的本领?
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以学定目标”呢?首先是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设定适合本校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目标, 然后将主题活动的总目标、课时目标和活动目标层层细化, 按照年级的不同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 本着长远性原则, 设置连续性的活动目标, 这样既有纵横联系的年级目标, 又有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课时目标, 保证活动目标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得到提高。
这是我们“诸暨市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的一堂常规研修课。经过工作室导师和研修员们的研讨, 《家乡的美食》最终确定在五年级进行。而五年级的学生是可以进行综合性的职业体验活动的, 可以增强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培养他们关注社会、融入社会的态度, 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又因为这次主题活动开展的所在地有很多传统美食, 特别是“马剑馒头”名扬诸暨, 且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于是我们将主题缩小为《家乡的传统美食》, 目标设定为:
(1) 认知:初步了解家乡的一些常见传统美食。知道传统小吃“马剑馒头”的一般制作过程与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制作“马剑馒头”的传统方法, 创新设计“马剑馒头”的新颖做法。学习运用调查、观察等方法, 了解周边的事物与现象, 区分事物的不同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制作马剑馒头的过程中, 体验到参与家乡传统制作活动的乐趣, 提高对家乡传统活动的关注度。
这里要特别提醒, 以学定教, 不要看轻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不要太看重教师的指导作用。魏书生说:“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潜能, 关键在于激发。相信学生才能激发学生, 才能挣脱传统教学思维。”
二、“先做后导”是“学生主体”理念的实践
1.“先做后导”的理论基础就是“实践出真知”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允许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 在未知或不完全熟知的领域尝试实践, 就如同国家以承包的形式将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一样, 让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农作物, 自由耕耘, 收获体验, 这是学习方式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
漫画家李欧李奥尼 (Leo Lionni) 在《鱼就是鱼》 (fishisfish) 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那么一条鱼, 非常渴望了解陆地上的事, 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成行。一个偶然的机会, 这条鱼与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大变成青蛙后, 便从水里跳上了陆地。几个星期后, 青蛙回到了池塘, 向鱼描述了它在陆地上看到的三样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做了想象中的表征: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 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用鱼尾巴走路的鱼, 鸟则是长着翅膀的鱼, 奶牛是长着乳房的的鱼。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对知识的理解依赖于个人的经验。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 可能对我们的教学影响更大。如果把鱼看作教学对象, 把青蛙看作教师, 把牛作为教学内容, 那么鱼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牛, 或者说它认识到的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这也在提醒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 在孩子们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识中, 创造性的机遇和危险是并存的。
那怎么能让鱼能认识到真正的牛呢?简单地说, 鱼需要最大可能地开展充分而真实的实践, 同时青蛙的指导也要合理有效。
2. 活动目标是“先做后导”的效度保证
先做, 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做, 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活动目标、提出活动要求、进行活动前指导后, 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或单个、或小组开展活动实践, 完成检测性练习。所以, 我们的先做, 不能只是方案设计, 不能只是纸上谈兵, 不能只是水中月镜中花。比如, 《家乡的绿茶》不能只是网上搜索、图片展示、销售方案设计等, 必须让学生实物观察、亲自品尝才有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才会在活动中找到乐趣。《马剑馒头》、《家乡的美食》、《家乡的特产》等都是如此。
后导, 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毫无节制地导, 而是在学生充分思考后,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和活动展开, 要有限地导、巧妙地导。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应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 以学定教, 将指导渗透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指导应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 指导他怎样去辨别方向;教师的指导应是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的时候, 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 鼓励他自己去攀登。
但先做与后导并非两个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 应该是做中有导、导中有做。如活动主题的提出与确定, 活动方案的设计, 都需要教师适当地提前介入, 提供一些导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设计活动方案。
“以学定教, 先做后导”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 使主题实践活动过程出现了喜人的“三变”: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学生的死学为活学, 变教师的单向传授式教学为互动启发式教学。唯有切实贯彻“以学定教, 先做后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理念, 方可凸显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展、自我研究的作用, 方可提升教师活动指导的有序与有效, “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获得实现。
参考文献
[1]吴筱泉.行动与智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M].浙江:宁波出版社, 2010.
[2]沈旎.同行共进——台湾实践活动的印象与思考[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2011, (1, 2) .
[3]刘颖, 陈慧, 胡思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教师指导策略与个案分析[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11 (4) .
六年级奥数题及试题解析 第4篇
甲粮仓装43吨面粉,乙粮仓装37吨面粉,如果把乙粮仓的面粉装入甲粮仓,那么甲粮仓装满后,乙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乙粮仓容量的1/2;如果把甲粮仓的面粉装入乙粮仓,那么乙粮仓装满后,甲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甲粮仓容量的1/3,每个粮仓各可以装面粉多少吨?
由于两个粮仓容量之和是相同的,总共的面粉43+37=80吨也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乙粮仓差1-1/2=1/2没有装满,甲粮仓差1-1/3=2/3没有装满。
说明乙粮仓的1/2和甲粮仓的2/3的`容量是相同的。
所以,乙仓库的容量是甲仓库的2/3÷1/2=4/3
所以,甲仓库的容量是80÷(1+4/3÷2)=48吨
六年级奥数训练题及答案 第5篇
【答案】
分析:解:设陈宇从甲地步行去乙地所用时间为2X分钟,根据题意,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的时间共走(0.07+0.08)X千米,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由此列出方程(0.07+0.08)X=6,解方程求出一半的时间,因此前一半比后一半时间多走:(80-70)40米
解答:解:设陈宇从甲地步行去乙地所用时间为X分钟,根据题意得:
(0.07+0.08)X=6,
0.15X=6,
X=40;
前一半比后一半时间多走:
(80-70)40,
=1040,
=400(米).
答:前一半比后一半的时间多走400米.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综合训练及解析的内容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