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与管护范文
利用与管护范文(精选10篇)
利用与管护 第1篇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地,利用与管护
在退耕还林还林后, 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和加强土地管护, 目前,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 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 退耕还林土地的利用与管护现状
退耕还林工程是指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下, 利用工程建设的方式将原来占用的土地和沙化地等转变为林地, 以改变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但是, 目前退耕还林后的土地利用和管护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做具体分析:
1.1 缺乏合理的土地规划
在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中, 由于在工程实施之前缺少合理的土地规划, 往往导致退耕还林工程边规划设计边施工, 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 对工程建设起不到指导作用, 最后导致造林成效不明显, 如树种选择不当、盲目种植树木等。此外, 在退耕还林工程土地利用过程中,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而不注重生态效益, 导致经济林的面积和规模较大, 严重超出国家规定, 起不到预期的生态效果。由于缺乏统一规划, 导致在土地利用方面出现结构趋同的现象, 产业结构非但没有得到优化, 还出现了供过于求、果贱伤农等问题, 很难实现国家制定的目标。
1.2 阻碍因素众多
在退耕还林土地利用过程中, 存在诸多阻碍因素,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此过程中, 由于农民对国家政策和退耕还林工程的目的认识不清, 导致出现“两头踩”现象, 农民在拿到政府补贴后, 继续在经济林或者生态林里种植农作物, 严重影响了造林的生态效益。 (2) 对现有低产林的改造及封山绿化不够, 人工造林的效益不明显、速度慢, 且对造林条件要求较高, 对此, 通过低产林的改造不仅可以节省资源和财力, 而且还可以改善林地的环境和造林条件, 而封山绿化可依靠其自我修复功能, 对恢复生态破坏的效果十分显著。 (3) 干旱、瘠薄地的造林技术问题仍有待解决, 需要加强造林技术研究, 以逐渐改善其土地情况。
1.3 林区管护不到位
退耕之后, 农民最关心的是自身利益和钱粮的兑现问题, 并不关心还林问题。在还林的范围内, 有部分面积是经济林的用地范围, 因为之前耕种的影响, 可能会有土地表层裸露的现象发生, 造成水土流失问题。
2 退耕还林土地的利用与管护措施
2.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 加大宣传监管力度
首先, 在退耕还林工程中, 应加强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和设计, 规划时应结合实际工程特点, 使其符合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 并通过合理地规划和设计, 科学指导退耕还林工程土地的利用, 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取得良好的工程效益。其次, 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 做好宣传和监督工作。具体来说, 可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措施, 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识, 以激发农民对此工程建设的热情, 对此, 可通过农民容易接受的方式, 做好农民工作。还要做好监管工作, 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2.2 构建长效管护机制, 加大技术攻关力度
第一, 适当增加和延长对退耕农户的补贴, 以激发农民造林的热情, 减少“两头踩”现象, 使农民自愿加入到退耕还林这个大工程中。第二, 实行生态购买与生态补偿相结合的制度。退耕还林的本质是一种生态补偿机制, 即国家以资金补贴的形式, 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优化土地结构, 发展林业经济, 以取得预期的生态效益。对我国退耕还林的补偿机制而言, 普遍存在补偿少、补偿期短的问题, 导致后期林区无人管理。对此, 可采用生态购买的形式, 即国家支付给农民一定的费用, 使其负责林区管护工作。实践证明, 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补偿机制, 不仅可以拓宽林业产品的销路, 而且可以使老百姓获利,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负担。第三, 加大造林技术的研究和攻关。例如, 抗旱技术的研究, 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技术的攻关等, 对于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最好选用乡土树种、抗旱树种, 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2.3 强化前期管护工作, 重建良好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要重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但如果只造不管则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刚退耕的未成林造林地, 生态系统依然脆弱, 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还很差, 此时一定要做好管护工作, 防止牛羊等践踏, 同时要警惕水土流失。对于退耕所造的经济林, 要改变传统的耕作制度, 树种力求多样化, 地表力求不裸露, 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 一定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
3 结语
综上分析, 我国在退耕还林土地利用和管护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对此, 应仔细研究和分析, 并结合区域特点, 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通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 加大宣传监管力度;构建长效管护机制, 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强化前期管护工作, 重建良好生态环境等, 以保证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余劲, 折小龙.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土地利用的影响探析[J].中国水土保持, 2011 (8)
利用与管护 第2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培育;管护;生态效益;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3-170-2
0 引言
森林资源的种类非常多,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目标。因此,保护森林资源人人有责。在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中,更离不开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森林资源是目前社会发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资源,但是人类经常为了自身的利益,肆意乱砍乱伐,使得森林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森林资源的管护力度,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不断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并对现有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策略,从而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森林资源的培育
1.1 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全方位保护,恢复森林生态系统
从目前我国森林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林业资源都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森林培育计划,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森林产业主要指的就是在建设林业的过程中,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向社会提供一定的林业副产品的一项活动。另外,我国相关部门在保护森林资源时,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开采计划,避免乱砍乱伐的现象发生,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不断创新保护方法,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长久稳定发展。要想提高森林资源的培育管理水平,就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依靠科技发展林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的不断发展,森林资源培育方面也在逐渐使用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不仅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在具体的森林培育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依靠科技发展林业的重要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并制定出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从而使得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科学技术把森林资源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减少环境的破坏。另外,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培育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对其的监督和管理,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发现了病虫害,那么就要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反映,然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防治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
第二,优化林业经济结构。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林业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给人类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相关部门就应该对种植基地做好规划,加大力度宣传森林资源合理使用的优点,对林业建设进程进行有效地保障,从而达到优化林业经济结构的目的。木材资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大的用处,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工业发展都离不开木材资源,因此,只有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才能实现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优化林业经济结构的目标,就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要多植树造林,采用不同的树种进行栽培,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从而使得森林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地利用。其次,要对生命周期较短的树木进行更好地培养,加大平时对其的管理力度,从而使得林木产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最后,对所生产的林业产品进行有效的加工,使得林业产品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提升当地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并加大对森林旅游业的开发,不断促进本地的旅游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现如今,我国相关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也在逐渐加大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力度,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对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行高效地提升,从而保证林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第三,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在我国林业经济建设过程中,林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比如,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其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林业产业都比较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从而导致了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是,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效益的重要性。只有保证了生态平衡,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断优化林业生态系统,从而促进林业的综合化发展。
1.2 对现有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
1.2.1 严禁人们采取任何方式来破坏湿地资源
从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现有湿地资源越来越少,很多人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经常随意破坏环境。同时,很多人没有充分认识到湿地资源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行为来对湿地随意开垦,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对已经遭受到破坏的湿地地貌进行还原,严禁人们采取任何方式来破坏湿地资源,如果发现还有人在随意破坏湿地资源,就要对其进行严厉处罚,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的保护计划,把保护湿地资源工作落到实处。
1.2.2 湿地的保护对我国的生态有着重要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湿地资源不仅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能力,而且还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由此可见,湿地的保护对我国的生态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应该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并加大对湿地知识的宣传力度,对于严重破坏资源的不法分子要进行严重处分,不断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发展。除此之外,我国相关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力度,重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使得湿地资源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2 森林资源的管护
2.1 建设并强化森林资源档案
在林业产业的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充分出发挥森林资源的价值,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从而使得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建设并强化森林资源档案,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对森林资源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根据数据分析来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从而提高森林资源的管护质量。
2.2 严格实行森林分类经营
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是管理工作中的战略性方针。相关部门应该坚持“三种林”划分原则,针对不同的树木采取不同的经营手段,比如,一般生态公益林管住、重点生态公益林管严等。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定期对这些分类经营进行检查,避免一些虚假设计的情况发生,并不断提高相关负责人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从而保证森林分类经营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进而促进森林资源的稳定发展。
2.3 认真履行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
在具体的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中,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履行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把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落到实处。另外,还应该努力抓好林地管理工作,对随意征地用地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减少乱占林地的情况,从而达到保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2.4 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
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能够使得森林资源更加安全。在具体的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要把限量采伐落到实处,一经发现有超额采伐的现象,就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罚。另外,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还能够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乱砍乱伐的情况。
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利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坚持合理利用的原则,不断对森林进行有效培育,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提高林业产品的经济效益。同时,相关部门应该为森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运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培育,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在一起,不断完善已经被破坏的森林资源,落实生态环境的循环再利用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策略,从而促进我国生态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强化森林资源档案建设,认真履行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大对森林资源的管护力度,并对现有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使得农业产品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促进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王海英.探究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及合理利用[J].农业与技术,2016(02):182+184.
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及合理利用 第3篇
1 全面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工作
1.1 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 全方位保护、恢复森林生态系统。
要抓住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史机遇,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 要通过政策支持和发展替代产业, 逐步调减木材产量, 使人为因素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彻底得到遏制。
1.1.1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科技必须与林业资源发展相互结合, 只有充分发挥科技的效益价值, 才能杜绝传统的以砍伐为代价的林业经济价值获取。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是未来森林资源的一个趋势, 也是提高林业资源利用价值的必经之路。
1.1.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首先, 培养经济林, 并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营造市场需求量比较丰富的林业品种, 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 提高林区百姓的生活水平;其次, 加大林业资源的品牌效应, 开发新产品, 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优势, 创造良好的品牌信誉;最后, 适当开展森林资源的旅游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已经成为了一门新兴的潜在优势行业, 林业资源可以依据自身的优势发展与其相适应的旅游业, 并注意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工作, 降低森林资源的环境破坏。同时强化林业产品的深入加工, 提高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 同时加强企业间的强强合作, 拓宽林业资源新的利益价值空间, 抢占商品市场。
1.1.3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 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在目前的情况下, 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 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1.2 对现有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
1.2.1 加强湿地的保护工作。
森利资源管理部门应该调查湿地占用的具体情况, 并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实际利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恢复工作。既要保证基本的经济效益又要提高退耕还林还草的工作效率。
1.2.2 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 而且具有涵养水源、
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 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2.3 保护湿地, 对于维护生态平衡,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把湿地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采取宣传、行政、法律、经济、科技、工程等各种手段和有力措施。实行统一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 在保护中开发利用, 在开发利用中保护, 充分发挥湿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有偿使用湿地, 遵循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走旅游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
2 森林资源的管护措施
2.1 强化森林资源档案建设。
一方面应该对现有档案进行归档和分析处理, 利用电子网络技术实现森林资源的信息化处理, 另一方面, 对出现变化的森林资源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和调整, 确保森林资源数据准确可靠。
2.2 严格实行森林分类经营。
把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途径, 根据“三种林”划分的原则, 对不同功能的林分采取不同的经营方针, 重点生态公益林管严, 一般生态公益林管住, 人工商品林管活。抓好调查设计管理和调查设计检查工作, 解决好人为虚假设计问题, 努力提高森调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做好森调队的提档升级工作, 满足实际需求。
2.3 认真履行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
把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保障, 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 认真履行职能。抓好林地管理工作, 对于征占林地严格履行申报审批程序, 对乱占林地, 特别是毁林开荒行为, 实施严厉打击。
2.4 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
把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措施, 从制度上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把限额管理、限量采伐落到实处。抓好伐区管理和伐区检查工作, 坚决杜绝超证采伐、超量采伐、超强度采伐和越界采伐。
2.5 创新森林资源管理和运行机制。
把建立森林资源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任务, 责、权、利相统一, 利用主体和管理主体相分离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治本措施。重点抓好机构改革和机制创新, 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9号文件精神。一是做好“三权”流转的摸底、调研、推进工作, 先行试点, 分步实施;二是搞好民有林林权发证准备工作, 为营林改革创造条件。
2.6 把做好野生动植物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作为森林资
源经营管理的战略方针, 努力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动物的和谐, 建立陆地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重点抓好野生动植物管理工作, 要努力健全机构, 完善制度, 保证运行畅通, 抓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湿地保护、鸟站建立等国家投资的生态保护区项目工作, 发挥功能。
2.7 加强山火的预防。
春季是森林火灾的多发时段, 为了有效地防止山火的发生, 森林资源监管部门应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同时进行定期的森林检查, 消除火灾隐患。对于违法造成重大森林火灾的单位和个人需要进行严厉的惩处。
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不仅能获得木材和林产品, 实现森林资源培育、管护的劳动报酬, 体现经济效益, 而且可以对森林资源的现状、森林的恢复以及森林有益效能的发挥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为森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 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结束语
森林资源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资源, 不仅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 同时又能提供相应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此, 国家应该组织专项的森林监管部门, 科学管理森林资源, 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向阳, 何文彪.浅析加速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 2009, (1) .
[2]吴来胜, 叶磊.森林培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 2008, (4) .
[3]杜天真, 郭圣茂.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是森林培育的永恒主题[J].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 (4) .
浅谈园林绿化大树的移植与管护 第4篇
关键词绿化大树移植管护
一、大树移植在园林绿化中的意义
1大树移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城市景观
状龄树木或成年树木移植,指胸径在15-20cm以上,或树高4-6m以上,或树龄20年以上的树木。而大树移植是为了在一些特别重要的景点和地段的改造、扩建,达到环境相互协调、提高景观效果、体现生态文明的目的,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城市景观。
2对古老、珍惜、奇特树种的保护
在城市化步伐加快的今天,一些重点城市建设工程不免要占据一些古老、稀有、奇特树种的原生存位置。进行大树移植,是保存这些卉老、稀有、奇特树种的重要手段。另外,由于生态的破坏,环境条件的变化,有些大树原生存环境已不适应,移植到它适合的生存环境,采用大树移植仍是一种好的解决办法。
二、园林绿化——大树移植技术
我国用移大树(指成年树)绿化城市始于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北京市在十年大庆(1959年)期间,曾大规模的进行大树移植,取得了成功。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绿化施工水平的提高,大树移植在大中城市中已被广泛采用。许多城市的道路、广场绿地,公园,公共建筑和单位的庭园,都移植了很多种类和规格相当大的树木,积累了不少经验。许多大树的移植成活率,都达到甚至超过95%。因此,大树移植成为加速绿化、美化城市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大树移植特点
1成活困难
a年龄大,发育深,细胞再生能力下降,根系恢复慢。
b水平根、垂直根范围小。新根形成缓慢使有效的吸收根处于深层和树冠投影附近,而移植所带的土球内吸收根很少,且高度木栓化,故极易造成树木移栽后失水死亡。
c树体高大,蒸腾作用大。地上部蒸腾面积远远超过根系的吸收面积,树木常因脱水而死
d土球易破裂。
2移植周期长:作移植前断根处理需要几个月或几年。
3工程量大、费用高:规格大,技术高,机械化程度高。
4限制因子多。
(二)移植前的准备
a按设计要求的品种、规格殛选苗标准(正常生长幼状龄,未感染病虫害。未受机械损伤,树形美观、树冠完整)号苗。号苗后树正方向用红漆做标志,并将树品种、规格(高、干、分枝率、冠幅)登记。
b对该大树的土质,周围环境,地下管线,交通路线及障碍物进行详细调查,以确定是否有条件按规格标准掘起土球,是否具安全运输条件。
c准备各种工具、材料、运输、安全标志及通行证。
(三)移植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挖掘时,树木的根须用锋利的手锯或枝剪切断(3厘米以上粗的根用锯,小根用剪),然后用利刃削平切断之处,切忌用铁锹砸或斧砍,否则根部容易破裂,切口不易愈合,妨碍根系生长发育。必须注意不能有裂口、折断及其他伤害。在移植的全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安全措施,按规定完成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程序(如选树、定坑、挖树、修枝、修根、吊卸、装运、假植、运土、挖土、栽植、填土、浇水立柱等)。在吊装时,就有专人指挥吊车。在吊臂下、树木附近及坑边不准站人。在大树起吊、装车、卸车和吊树人坑栽植各个工序中,树干上一定要缚扎好一层厚实的草绳、麻片、蒲包或草袋等,并捆绑紧实,以免擦破树皮而影响成活和生长。若发生树皮严重擦伤脱落,会导致整株死亡;同时还要避免损伤树枝。在挖掘、装卸、搬运及栽植的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土球和土台不破散。
(四)移植后的养护管理
园林树木栽植,有“三分栽种、七分管养”之说。树木定植后及时到位的养护管理,对提高栽植成活率、恢复树体的生长发育、及早表现景观生态效益具重要意义。为促使新植树木健康成长,养护管理工作应根据园林树木的生长特性、栽植地的环境条件,以及人力、物力、财力情况等,妥善安排进行。
a支撑。高大乔木,栽植后应立即立支柱支撑树木,防止大风松动根系。以正三角支撑为好,支撑点为树体高度2/3处,支柱根部应入土中50cm。
b裹干。防树体水分蒸嘴过大,用草绳等软材料将树干全部包裹于分枝。每天早、晚喷1次水于树干上,保持草绳湿润。①避免强光直射和抗干风吹;⑦存储一定水分;③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低温对树体伤害。也可用塑料裹干(休眠期好)。
c水肥。①水慢浇方法;②叶面施水(带肥)20-30天用100mg/L尿素+150mg/L磷酸二氢钾浇于叶面。
d搭棚遮荫。生长季节,应搭建遮荫棚,防日照晒,避免失水。
e防治病虫。病虫危害是造成树体衰亡、景观丧失的重要因素。养护管理中,必须根据其发生发展规律和危害程度,及时、有效地加以防治。特别是对于病虫危害严重的单株,更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果断措施,以免蔓延。修剪下来的病虫残枝,应集中处置,不要随意丢弃,以免造成再度传播污染。
f松土除草。因浇水、降雨以及行人走动或其他原因,常导致树木根际土壤硬结,影响树体生长。根部土壤经常保持疏松,有利于土壤空气流通,可促进树木根系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根部土壤通气设施(通气管或竹笼)。发现有堵塞或积水的,要及时清除,以保持其经常良好的通气性能。
g树体防护。在根的周围敷上堆肥或稻草、草帘等,厚度5cm左右,目的是为了保湿防寒;修补、包扎损伤的树皮,对残枝、伤枝进行疏剪,保持树形完整。
h调整补缺。园林树木栽植后,因树木质量、栽植技术、养护措施及各种外界条件的影响,难免不会发生死树缺株的现象,对此应适时进行补植。补植的树木在规格和形态上应与已成活株相协调,以免干扰设计景观效果。对已经死亡的植株,应认真调查研究,如土壤质地、树木习性、种植深浅、地下水位高低、病虫为害、有害气体、人为损伤或其他情况。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再行补植。
三、小结
利用与管护 第5篇
1 森林资源的培育方法
1.1 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 并对森林生态系统加以保护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 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应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 深入贯彻国家的政策方针, 适当降低木材的开采量, 避免人为因素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从而加大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在对林业森林资源进行培育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1.1 要求采取科学技术来发展林业。
可持续发展是国家为了保护资源, 实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也就是说,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 我们不仅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还应当提高环境与资源的发展能力, 因此, 我们可以采取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林业森林资源建设的技术含量, 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1.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林业产业是我国第三产业。为了认真贯彻我国的政策方针, 我国应当调整产业结构,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林业产品结构, 拓展林产品的用途, 从而提高林业的竞争实力。除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之外, 林业产业还应当开展大公司发展战略, 在实际运营与发展过程中, 通过开发各种新产品与新市场来提高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 使之在市场中占有优势地位, 实现可持续发展。
1.1.3 重视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是森林资源与林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三种效益, 其中生态效益的价值要远远高于经济效益的价值。但是在过去, 人们往往只注重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而如今, 人们开始对其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引起高度重视。
1.2 对于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湿地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 湿地资源越来越少, 这对于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必须要对其加以保护与开发, 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1.2.1 严禁人们采取任何方式破坏湿地资源。
目前, 由于人们意识不够强烈,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够重视湿地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行为对其进行开垦, 这些都严重破坏了湿地资源以及物种多样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应当禁止这一系列的破坏一开采活动, 对于有些已经被开垦的湿地资源, 我们应当采取退更换草的方式来恢复其原貌, 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
1.2.2 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由于湿地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 其在生态平衡的维护、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必须要以大局为重, 坚持科学发展观, 采取措施来保护湿地资源。另外, 我们还应当采取统一管理的方式对湿地资源进行管理, 实现湿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森林资源的管护
2.1 强化森林资源档案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地把实现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 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抓好森林资源档案建设工作, 档案数据更新一定要真实地反映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 使之成为制定规划和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2.2 严格实行森林分类经营
把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途径, 根据“三种林”划分的原则, 对不同功能的林分采取不同的经营方针, 重点生态公益林管严, 一般生态公益林管住, 人工商品林管活。抓好调查设计管理和调查设计检查工作, 解决好人为虚假设计问题, 努力提高森调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做好森调队的提档升级工作, 满足实际需求。
2.3 认真履行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
把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保障, 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 认真履行职能。抓好林地管理工作, 对于征占林地严格履行申报审批程序, 对乱占林地, 特别是毁林开荒行为, 实施严厉打击。
2.4 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
把建立“严管林”的长效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措施, 从制度上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把限额管理、限量采伐落到实处。
2.5 创新森林资源管理和运行机制
把建立森林资源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任务, 责、权、利相统一, 利用主体和管理主体相分离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治本措施。重点抓好机构改革和机制创新, 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9号文件精神。一是做好“三权”流转的摸底、调研、推进工作, 先行试点, 分步实施;二是搞好民有林林权发证准备工作, 为营林改革创造条件。
2.6
把做好野生动植物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战略方针, 努力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动物的和谐, 建立陆地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重点抓好野生动植物管理工作, 要努力健全机构, 完善制度, 保证运行畅通, 抓好国家重点保护区项目工作, 发挥功能。
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不仅能获得木材和林产品, 实现森林资源培育、管护的劳动报酬, 体现经济效益, 而且可以对森林资源的现状。森林的恢复以及森林有益效能的发挥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为森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 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森林资源要丰富, 必须进行科学培育, 狠抓管护和合理利用, 才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并永续利用, 才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风景优美, 真正发挥森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结束语
森林资源的培育、管护以及合理利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吸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并要求广大群众参与到其中, 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与探索, 这样才能够保护森林资源, 从而提高其利用率, 进而实现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摘要:森林资源是国家发展以及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森林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关系到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 并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 这样也就能够实现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简单阐述了森林资源的培育方法、管护方法以及合理利用方法, 以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孙向阳, 何文彪.浅析加速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 2009 (1) .
[2]吴来胜, 叶磊.森林培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 2008 (4) .
利用与管护 第6篇
1森林资源的培育要点
森林资源是国家的基本资源之一, 森林的培育和养护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有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 再生时间从10年到50年不等, 森林资源是一种缓慢的再生资源, 从树苗生到可以使用的树木, 需要非常长的周期。所以为了森林资源能够满足发展需求, 就要注意保护现有林业资源的不被破坏。因此, 林业护林工作格外注意。新的时代有新的技术, 当今的林业工作可以运用电子技术, 对森林进行更全面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料库, 并实时更新。用于电子定位技术对每一片森林进行有效监控, 实时预防森林火灾。另外, 林业及相关部门要做好保护森林的宣传工作, 将相关的法律政策传达给群众, 提高群众保护森林的意识。同时加大对森林乱砍滥伐, 违法开荒的管理力度, 强化执法力度, 为森林的破坏着敲响警钟。还要保证森林的管理制度长期有效, 不可半途而废, 切实的保护森林资源。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2.1注意日常管理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是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相互努力的, 它不能单单靠政府的政策和建议来解决, 而是要在国家的领导下大家共同完成的目标。因为工作量大, 必须要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 并做出一个长远的计划来实现, 同时要多个部门同时协作, 林业, 农业, 渔业等部门要统筹兼顾, 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的分工, 并认真完成工作。同时要注重人员的管理, 尤其是护林员, 他们是森林的守护者, 一定要杜绝监守自盗、私自倒卖森林资源等现象。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 出现问题时有档可查, 责任到人, 争取杜绝森林乱砍乱伐现象。
2.2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保护和发展的平衡, 森林资源就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加强森林中稀缺资源的保护, 保障市场供求关系, 也要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既要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还要注意生态的平衡。适当减少木材资源的供给, 增加其他资源的增加。从原来以木材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转型为以旅游, 食用菌类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结构。对原来被忽视的优秀资源进行开发, 实现森林资源的多层次发展。
2.3创新及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从而导致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 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 有效地改善能源紧缺和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科技创新, 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生态平衡的共同发展, 实现双赢的局面。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林业技术的创新, 并加大对其的财政投入的力度;其次, 切实提升林业队伍的总体素养, 打造出一批优秀的林业科技工作者, 积极地做好科研工作, 不断地吸收国外的优秀科技, 同时还要做好自主开发工作, 进而提升总的竞争水平。
2.4信息化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 我们要把信息技术放在林业合理开发中去。在林业的合理开发中做好信息化工作, 让工作更加便捷、迅速、直观。做好信息化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发现那些地方出现了资源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利用数据的计算可以准确的计算出我们可以使用资源的用量,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信息化也能加快林业系统内的消息传递, 使各种护林措施能快速传递到基层中去, 另外, 个体护林人员的消息也能够及时传达传递给指挥中心, 加快了森林管理措施的实施进度及随时反馈信息。
2.5科学的体系
保护林业资源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和加强林业资源培育工作, 不断提升培育质量。相关林业部门应该根据林业资源的特征, 构建较为完善的科学运用体系, 营造良好的林业投资环境, 进而来招商引资,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合理性与科学性。要充分运用天然林资源, 还需要加快速生林养护工作与培育工作, 大力推行退牧还林与退耕还林工作, 积极推广工业用木。培育速生林时可以把培育位置定在低山区域, 具体重点发展以杨木为主的林木。与此同时, 还要建设企业林业资源的加工基地, 依此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进而形成更完善更科学的利用开发体系。
3结语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我们的发展还要长期的使用它, 为了满足发展的需求, 我们就必须做好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工作。了解这项工作的要点, 注意日常管理, 创新、可持续的发展, 完善信息化, 建立科学的护林体系, 让森林资源受到保护,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不单单是政府的责任, 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要坚定不移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为我们的子孙留下优秀的资源, 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淑惠, 王东柱.浅议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J].河南科技, 2013, 17:171-172.
[2]郑永玲, 邓广辉.浅析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34:116.
[3]龙顺新.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J].北京农业, 2014, 06:67.
大树移植与管护 第7篇
关键词:大树,移植,管护
1 土壤的选择和处理
1.1 土壤的选择
要选择通气、透水性好, 有保水保肥能力, 土内水、肥、气、热状况协调的土壤。经多年实践, 用泥沙拌黄土 (3:1为佳) 作为移栽后的定植用土比较好, 它有3大好处:一是与树根有“亲和力”;二是通气性好;三是排水性能好。
1.2 土壤的处理
在挖掘过程中要有选择的保留一部分树根际原土, 春秋切成土球, 冬天切成冻坨, 以利于树木萌根。同时必须在树木移栽半个月前对穴土进行杀菌、除虫处理, 用50%托布津或多菌灵粉剂拌土杀菌, 用50%面威颗粒剂拌土杀虫 (以上药剂拌土的比例为0.1%) 。
2 大树的选择
应选择壮龄的树木, 既要考虑能马上发挥绿化景观效果又要考虑移植后有较长时期的保留价值, 故一般慢生树选40~60年生;速生树种则选用20~30年生, 中生树可选35年生。应选择生长正常以及没有感染病虫害的树木和适合造景的树体形态, 因为这些地方的树木往往树形奇特, 别有韵味。此外, 选择移植大树应以保护环境生态为主, 不能以牺牲一地的生态平衡为代价来换取另一地的绿化景观。
3 大树的移植时间
结合华北地区的具体情况, 大树移植应在每年春季萌芽前、雨季、秋季落叶前后这3个时期进行, 但最佳移植时期是早春。由于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随着气温地温的逐渐升高, 树体内树液开始流动, 此时进行移植正好符合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 容易获得成功。
4 大树起挖前的准备工作
4.1 截冠
首先, 对所移植的大树进行重修, 根据绿化需要进行截冠, 截冠时在顶部20~40cm之内选择好骨架枝, 留3~4个主枝进行“三定”, 即定枝、定位、定向。每个主枝从主干分枝部始留30~40cm进行重截, 多余枝全部从基部疏除, 以平衡根冠比, 提高移植成活率。
4.2 消毒处理
锯口使用波尔多液、丙环唑等杀菌剂进行涂抹, 可用塑料袋, 在枝顶部锯口包扎3~5cm。还可使用树宝等伤口处理剂对所有锯口进行涂抹, 树宝不仅可以起到防水作用, 还可以促进锯口愈合, 处理后明显减少锯口水分的蒸发。
5 大树的起挖
大树起挖前应进行拉绳或吊敷, 以保证安全。大树的土球一般为大树胸径的7~10倍, 土球的高度一般为土球直径的60%~80%, 起挖时以树干为中心, 比计算出的土球大3~5㎝画圆, 顺着所画圆向外开沟挖土, 沟宽60~80㎝, 开挖时树的细根可用利铲直接铲断, 粗大的根必须用手锯锯断, 切忌用其它工具硬性弄断, 以免伤口发生感染, 土球挖成形后要修整光滑, 以利包扎, 尽量保持土球的完整性, 不松散, 以保证成活率。
6 大树的根部处理及土球捆扎
大树的土球挖好后要进行根部消毒处理, 可向土球上喷稀释好的根腐灵和根动力, 捆扎土球时应在大树基部捆草绳60~80cm高, 然后在草绳上钉护板以保护树干, 最后在土球上“打腰箍”扎8~10圈草绳, 捆扎草绳力求均匀, 草绳应紧贴不松散。
7 大树的运输
大树挖掘后, 根据大树直径大小选择运输方式, 如果不能人工装运的, 应采用机械装运。在起吊、运输过程中要尽量保护枝叶和土球, 争取当天起运、当天栽植。
8 大树的定植
将树冠最丰满面朝向主型观赏方向, 按事前标好的方向即树木原生长地的朝向。扶正并调整好位置后, 每棵大树用生根粉10~15袋, 即100~150g, 先用酒精溶解, 再加水30~40kg对成药液泼浇在土球上, 填土压实土球1/2时, 在四周浇足水, 待水渗入土中再填土压实。
9 移栽后的水、肥管理
9.1 旱季的管理
(1) 遮阳, 挡住太阳直射光, 避免叶片灼伤。 (2) 根部灌水 (向预埋管或竹筒) 避免浇“半截水”, 1次浇透, 也可在树的周围浇水。 (3) 安装高于树冠1m左右的喷灌装置, 调成雾状进行喷雾, 增加空气湿度和补充叶面水分。 (4) 对树干进行输液补水。
9.2 寒冷季节的管理
(1) 草绳绕干。 (2) 搭简易塑料薄膜温室。 (3) 选择一天中温度较高的中午浇水或叶面喷水。
9.3 移栽后的施肥
由于树木损伤大, 第1年不能施肥, 第2年根据树的生长情况施农家肥或叶面喷肥。
1 0 移栽后病虫害的防治
牡丹的栽植与管护 第8篇
牡丹属毛茛科落叶灌木, 高约1~1.5米。根肥大, 肉质, 表皮黄色。当年生枝条青绿色, 老茎灰褐色, 有片状剥裂。叶有柄, 互生;二回羽状复叶;叶表面绿色、黄绿色, 少数品种带紫晕。花两性, 着生于当年生枝条顶端, 单生;多重瓣, 大而美;花色有红、粉、紫、黄、白、绿等;萼片通常5枚, 原种花瓣5枚, 园艺变种花瓣显著增多;绝大多数品种雄蕊花瓣化, 有些品种雌蕊亦呈花瓣状;4~5月开花, 花期约半个月。果为蓇葖果, 密生短柔毛, 8~9月成熟, 成熟时开裂, 内藏5至15枚大粒种子, 呈不规则圆形, 褐色或黑色。
1 繁殖
牡丹可用播种、分株、嫁接和组培等多种方法繁殖。
播种繁殖的牡丹一般4~5年后才能开花, 而且多产生变异。科研或培育新品种时往往采用这种方法。牡丹种子多在8~9月成熟, 可随采随播, 也可以藏到次年3月再播。种子少的用穴播, 种子多的用条播。
分株繁殖在秋季9月进行, 有“七芍药, 八牡丹” (农历月份) 之说。牡丹在秋季分株, 根部有一段时间可以进行愈合, 长出一些新根, 第二年春季还可以开好花;而春季分株, 花开前地上部迅速萌发生长, 消耗大量养分, 根部的伤还未愈合, 养料供不应求, 生长不良。
嫁接法繁殖用于品种改良, 嫁接时间在9月中旬 (白露) 至10月上旬 (寒露) 。砧木为芍药根或2~3年生实生牡丹苗, 以长15厘米以上, 直径1.5~3厘米为宜。接穗用当年生壮枝, 长6~10厘米, 带有健壮顶芽和1~2个侧芽。也可用只有饱满侧芽的枝条。嫁接一般采用嵌接法。
组培法繁殖多用于工厂化育苗。选好培养基后, 剪取品种牡丹的部分器官消毒后, 植入培养基培养, 待分化成新的植株后, 移入营养钵培养, 最后植入苗床。
2 栽植
牡丹栽植有地栽与盆栽。
2.1 地栽
牡丹喜向阳, 较耐寒, 怕炎热。喜干, 怕潮湿, 怕碱, 忌黏土。栽植地要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砂壤土, 深翻土地, 施基肥, 用腐熟的人粪干或豆饼都可以。牡丹连作易烂根, 一般要隔一、二年后才宜再栽。
栽植牡丹宜在9月份与分株繁殖同时进行。
栽植一般株行距1米左右;也可筑面宽60厘米, 埂宽20厘米的畦。花株中间按畦距80厘米定点栽植, 每亩约栽1千株。
牡丹栽植不宜过深, 太深会引起烂根;太浅也往往使上部暴露于土外, 影响发根, 生长不良。栽时使根系舒展, 不可卷曲在一起。栽植深度一般使根茎与土面平齐, 或稍低为宜, 不可过深或过浅。一般最上的根离地面10厘米左右, 栽后封土要略高于地面, 以利排水。
2.2 盆栽
盆栽牡丹, 多在盆底垫粗砂, 以利排水。选株型较小, 根系较浅、须根较多的品种。牡丹根长易断, 栽前放日光下晒软再植盆中。施肥与地栽相同, 浇水要看干湿而定。忌过湿, 不干不浇。夏季可每日傍晚浇水一次。冬季可将盆埋入土中或放入地窖中越冬。
3 水肥管理
2~3月份土壤解冻回暖时, 可浇水一、二次。4月份开花前10天浇水一次, 开花时不浇水, 浇水则花开不齐。花谢后的10~15天之内要勤浇水, 2~3天浇一次。7月份天气炎热, 不要浇水, 浇水易伤根, 影响生长和第二年开花。11~12月份, 每月可浇水一、二次, 但要天气晴朗暖和时才能浇。元月份天寒地冻, 不可浇水。
牡丹喜肥, 对肥料要求不严。多用腐熟堆肥、粪干、豆饼、麻油饼等, 磷、钾肥也应适量施用。秋末冬初地冻前施一次基肥 (堆肥、豆饼都可以) 。早春3月, 牡丹叶片刚萌动, 花蕾也在发育, 此时需肥量最多, 应施追肥一次。6月间花谢后, 追肥一次, 此时牡丹茎叶开始旺盛生长, 花芽也开始形成, 追肥对恢复植株生长和来年开花都非常重要。
4 整形修剪
牡丹定植后, 第一年任其生长, 可在根茎外萌发出许多新芽 (俗称土芽) , 栽植2至3年后再进行定干, 定干工作在秋、冬季进行。
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对牡丹进行修剪, 剪除枯枝, 摘除未落叶。每株保留健壮枝条6~8枝, 每小枝留2~3个芽。剪口宜留外侧芽, 使新梢向外侧发展。衰弱、交叉、直立或过密枝条去除, 以使株丛逐年扩大和丰满。
牡丹怕潮湿, 枯枝落叶一定清除, 以免沤根。
5 病虫防治
牡丹常见病害有叶斑病、炭疽病、白绢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等;害虫有蛀干天牛、蛴螬等。
叶斑病、炭疽病, 可从5月中旬开始, 每隔15~20天, 喷布一次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 或500~600倍多菌灵防治。秋后清理田园, 剪除和摘拾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可减轻来年病虫害的发生;白绢病、根腐病多发生在牡丹的根茎部和根部, 防治方法是栽植时要进行根部消毒。用杀菌剂处理土壤及植株。病害严重时连根拔除病株。
有天牛危害时, 可在五、六月间用细铁棍在牡丹根部附近土壤中打2~3个深20厘米的小孔, 每个孔内投入一片磷化铝, 随即踏踩土孔, 熏蒸药杀。防治蛴螬可在栽植穴内施毒饵, 或用200倍辛硫磷药液浇灌根部药杀。
摘要:牡丹又名鹿韭、百两金、花王、富贵花。原产我国西北部, 是我国传统名花, 栽培历史悠久。牡丹的栽植有地栽和盆栽两种, 可用播种、分株、嫁接和组培等多种方法繁殖。
园柏大苗在甘河滩地区的移植与管护 第9篇
【关键词】 园柏;大树;移植;养护;管理
园柏 学名:Sabina Chinensis,别名:刺柏,属于柏科Cupressaceae,圆柏属Sabina 。常绿乔木,高达15米左右。树皮红褐色至灰褐色,幼状时作片状剥落,老龄浅纵裂。树冠幼时尖塔形,老时变广圆形;小枝初绿色,后变红褐色至紫褐色。叶二型,通常幼时全为刺形,后渐为刺形与鳞形并存,壮龄后皆为鳞形叶,刺叶长0.6~1.2厘米,披针形,三叶交叉轮生,稀对生,先端渐尖。基部下延,上面稍凹、具2气孔带,显白绿色,下面绿色;鳞叶小,长1.5~2毫米,先端钝,菱状卵形,交叉对生,叶背中部具椭圆形微凹腺体。雌雄异株。球果近球形,长7~10毫米,径6-8毫米,熟时子褐色,被白粉,种鳞常6片,合生;种子2~3(1-4)粒,扁卵形,有棱脊。3月开花,翌年10月种子成熟。
1.选苗。在所要起苗的苗圃地中,将需要高度的苗木先打号,然后再起挖。
2.挖穴。为了避免苗木失水过多影响栽植成活率,先挖好穴,然后再栽植。一般土壤,株高2~2.5米的,栽植穴直径不小于60厘米,深50~60厘米;株高2.6~4.5米的,栽植穴直径不小于90厘米,深不小于60厘米。如果是沙地或土质不良时,挖穴时,深度要加深加大而且要换土。
3.掘苗。由于本地适合春季栽植,即应选在蒸腾量最小且有益于根系恢复水分平衡的时期,所以于春季冻土融化新芽未萌动前进行,先浇透种植地,并将铺散的枝条用草绳捆拢。苗高2~2.5米,土球直径不小于45厘米,深不小于40厘米;苗高2.6~4.5米的,土球直径不小于60厘米,深不小于50厘米。挖掘时,四周土掘开后,土表及底部切削成球形,用编织袋包好,再用草绳捆牢,轻轻推向一侧。移动时因土球较重,所以要采用机械吊装,受重的主干处要包上麻袋、编织布等绑牢,吊装绳索拴于垫覆物上以免损伤树皮而影响成活。运输时土球置于车槽前方,树冠斜向后放置。装车时不要伤着树枝和树根,装好后用篷布覆盖遮阴。
4.栽植。栽植时需要换土的必须先填一层松土,将苗置于穴中央,取下包装土球的编织袋,然后将苗木扶正,并照顾阳面,一般树弯应尽量迎风,随即填土,随填随夯实。填土一般与原土痕平或略高于地面5厘米左右。填至近地面时造堰,并松开枝条捆绑物,土堰直径要大于苗木冠幅。栽植完后要立支柱,用三根或四根支架将苗木固定好,或用钢丝绳拉纤要深埋立牢,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左右为好,绳与树干相接处应垫软物,以防伤皮,并且再夯实。
5.浇水。栽植后要浇透水,切向枝叶喷水,第六日浇第二遍水,水渗下后封堰,如遇干旱,10~15天后再浇一次透水。每次浇水后要注意整堰,填土堵漏。同时种后10天内要每天向枝叶喷水3次,以后改为2次,直至新叶萌发,再逐步停止。
6.防治病虫。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
7.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栽植时,在树穴里放20克左右的硫酸亚铁、二铵等,或者在树萌芽后,喷施微肥或叶面肥,隔7天后在喷一次,连续三次,以补充萌芽、展圳树体所需营养。
8.防冻。移植后生长1年的园柏,仍在缓苗期,生长势与移植前相比仍然很弱,因而抗性很低。冬季由于本地气候寒冷干燥,对大树越冬不利。为了防止冬季树干皮层被冻裂,应对树干采取保护措施。用草绳或草袋片把树干包扎起来,还要浇足封冻水,以利树木安全越冬。
绿化工程是园林工程的主体部分,其具有调节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功能,发挥着生态、审美、游憩三大效益,起着悦目怡人的作用。大树移植是绿化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结出了绿化工程与园柏大树移植的一些技术和细节方面的知识,更好的利用于园林绿化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耿玉清.北京山地针叶树与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库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5)
奶山羊的选配与管护 第10篇
1. 奶山羊的选择
我国各地普遍饲养的奶羊品种, 多为沙能山羊及高代杂种。沙能山羊适应性强, 产奶量高, 沙能山羊的体型具有奶用家畜楔型特征, 毛纯白或淡黄色, 粗短而有光泽。皮薄而柔软, 面、耳、鼻和乳房上有少量黑色或深灰色斑点。公、母羊多无角, 部分羊颈下有一肉垂。成年公羊体质量一般为75~100 kg, 母山羊为50~65 kg, 繁殖率为160%~200%, 一胎产双羔者较多, 产3~4只的也有。母山羊的泌乳期为8~10个月, 一般年产奶在400~1 000 kg, 乳脂率3.8%~4.5%。
(1) 种公羊的选择种公羊的好坏对后代的品质影响极大, 所以选择公羊时要特别细心和慎重。优质种公羊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 体质健壮、发育良好、无病、精力充沛, 食欲旺盛;第二, 具有雄性姿态、生殖器官发育良好;第三, 性欲高、精液品质好、受胎率高、膻臊味重;第四, 所配母羊的后代生长发育好和生产性能高。
(2) 母羊的选择除具备该品种的基本特征外, 第一, 体质健壮, 发育良好;第二, 外貌清秀, 一般高产羊皮薄、骨细、鼻直嘴大、体大、采食能力强、胸深而宽、腹大而不下垂、体况不肥胖;第三, 乳房发育好、乳房的形状随年龄和挤奶方法的不同而有改变。青年羊一般乳房是圆形, 紧贴腹部, 老年羊的乳房多为长圆桶状, 松弛下垂。高产奶的乳房是紧凑大圆状, 大小对称, 前置腹部, 后面突出于后肢, 乳头长短适中, 稍向前外方。
2. 奶山羊的繁殖和饲养管理
(1) 繁殖奶山羊的初配年龄以18月龄为好, 最好繁殖年龄是3~6个月。母羊可常年发情配种, 但是多集中于秋季, 母羊发情周期19~20 d, 发情持续期24~48 h。母羊发情明显的特征是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鸣叫乱跑、阴唇口胖、阴户内有黏液流出、接受公羊爬跨交配。母羊怀孕期为152 d, 繁殖率高。
(2) 饲养奶山羊对饲料要求不高, 野草、树叶、菜叶、农副秸秆以及麸皮、油饼类、高粱、玉米等都可作饲料。奶羊以产奶为主, 要得到高的产奶量, 除品种因素外, 必须饲料配合得当。饲料中应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足够的矿物质及骨粉, 食盐一般按精料的1%~2%混合饲喂。产奶母羊的日粮如下: (1) 日产奶1 kg的羊, 夏、秋季只喂优良青草, 冬、春季喂给优质青干草1.5~2.0 kg, 青贮料2 kg, 玉米粉0.25 kg。 (2) 日产奶2 kg者, 夏、秋季除放牧外, 补喂玉米粉0.3 kg;冬、春季补给优质青干草1.5~2 kg, 青贮料2.5 kg, 混合料0.5 kg。 (3) 日产奶3.5 kg者, 夏、秋季除放牧外, 补混合精料0.75 kg;冬季补给优质青干草1.5 kg, 青贮料3 kg, 混合料1 kg。
(3) 管理饲养奶羊, 除有丰富的饲料外, 若忽视管理也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二者必须紧密结合, 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 公羊的管理:公羊与母羊平时应分圈饲养, 且公羊圈与母羊圈要隔开一定的距离, 因为公羊膻臊味大, 易被奶汁吸收, 影响奶的品质。公羊在开始配种前一个月, 除补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外, 要加强运动, 梳刷皮肤和调教, 保持精力充沛, 性欲旺盛, 精液品质好, 受胎率高。 (2) 母羊的管理:羊舍要干燥、通风、向阳, 冬季要防寒保温。怀孕母羊除加强饲养外, 还要有适量的运动, 防止追打、惊吓和拥挤, 以防造成流产。
母羊产羔后开始产奶, 在产后一周内, 母仔在一起, 随时哺乳, 保证羔羊的正常发育。一周后母仔隔离, 羔羊实行人工哺乳, 定时、定量喂奶。羔羊生后15~20 d, 可练习吃草料, 羔羊断奶一般应以出生后3个月为宜。挤奶技术的好坏, 对母羊的健康和产奶量有直接关系, 挤奶前用清洁毛巾和温水擦洗乳头和乳房, 其后用双手按摩乳房, 然后开始挤奶, 挤奶多采用拳握和滑挤两种方法, 拳握法是以拇指和食指握住乳头基部不动, 然后依次将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向手心收压, 使奶汁缓缓流出, 两手动作均匀一致。个别初生母羊乳头短小, 可采用滑挤法, 即用拇指和食指握住乳头, 自上而下滑挤, 挤出奶汁。
3. 奶山羊常见疾病
(1)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由于气候突变引起。病羊体温高, 呼吸快, 结膜潮红, 鼻镜干燥, 精神不振, 采食和反刍减少或停止。治疗:可肌肉注射氨基比林2~3 m L, 1~2次/d。
(2) 肺炎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 病羊最明显的症状是咳嗽, 有黏液或鼻涕流出, 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 呼吸困难。治疗以消炎为主, 可注射青链霉素各40万单位, 2~3次/d, 或口服磺胺吡啶、磺胺噻唑均可。
(3) 羔羊痢疾发生于产后一周内的羔羊, 其表现是病羔羊不想吃奶, 常拉白灰、淡黄或绿色稀粪, 粪便恶臭。要加强对母羊怀孕后期的饲养管理, 使胎儿发育健壮外, 还要注意产后的卫生消毒。治疗:口服磺胺米加、链霉素、痢疾灵或土霉素效果都很好。
(4) 乳房炎主要是乳房不清洁, 挤奶技术不高, 乳房内积奶过多, 以及外伤等所致。病羊表现不安, 乳房局部变硬灼热, 显红色或紫红色, 挤压乳房羊只有痛感。轻者用温肥皂水洗净乳房, 擦干涂以樟脑油、猪油或凡士林, 并增加挤奶次数。重者可在乳房基部注射青霉素40~80万单位, 0.25%普鲁卡因20 m L。
利用与管护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