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镇痛范文
联合镇痛范文(精选9篇)
联合镇痛 第1篇
关键词:自控式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镇痛,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除要求给产妇良好的镇痛外,更需要考虑母亲和胎儿的安全。本院2007年对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采用自控式腰硬联合麻醉镇痛(CSEA+PCEA)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患者自愿原则,随机选择ASAⅠ~Ⅱ级,头位、单胎、无产科并发症的足月初产妇60例,分成两组,每组30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至3~4cm)后开放静脉通道。CSEA+PCEA为观察组,对照组未作任何镇痛。
1.2麻醉方法观察组镇痛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可控性镇痛PCEA模式)。产妇子宫口开至2~3cm时,取L3-4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将芬太尼15μg加罗哌卡因3.Omg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取出腰麻针,硬膜外头置管3cm,连接PCEA泵(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共100mL,持续输注6mL/h,自控2mL/次,锁定时间10min,调节产妇的麻醉上界平面≤T10,宫口开全时停药。对照组不行镇痛,记录两组产妇分娩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
1.3观察项目(1)麻醉前及麻醉后5、20、60、90minVAS。(2)观察两组活跃期、第2、第3产程时间及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
1.4统计分析采用SAS 6.1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两组产妇年龄、孕期、体重和AS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镇痛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麻醉前VAS评分无差异,麻醉后5、20、60、90min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产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活跃期142min,短于对照组1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第3产程无显著差异。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分娩疼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它给孕妇的生理、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母婴影响小、易于给药、起效快、避免运动神经阻滞,不影响产妇宫缩和运动,可清醒参与生产过程的分娩镇痛方式是最理想的。CSEA和PCEA联合应用均可实现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具有良好的前景[1]。芬太尼鞘内给药镇痛的ED50是14μg,可信区间[CI]为13~15μg,因此采取在活跃期内蛛网膜下腔注入芬太尼15μg,产妇的疼痛即刻获得缓解。同时配合使用PCEA技术,用药更超个体化。镇痛效果更趋完善,产妇满意率更高。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酰胺局麻药,因脂溶性低,对感觉纤维阻滞程度与丁哌卡因(布比卡因)相当,而对运动纤维的阻滞程度弱于丁哌卡因。因此,其低浓度时具有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现象,更适合用于分娩镇痛,鞘内应用芬太尼,可进一步降低局麻药的浓度和剂量,对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较微n]。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镇痛后5、20、60、90min的VAS评分,明显低对照组(P<0.05),说明自控式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具有起效快速和镇痛效果好的特点;同时观察组活跃期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这是由于镇痛后子宫颈、阴道壁、盆底肌肉等放松,因而宫颈扩张加速,促使活跃期缩短,同时由于疼痛消失,大脑解除了紧张状态,产妇得到了充分休息[3],也使产程进展顺利。第2、第3产程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该方法不延长第2、第3产程时间。有研究表明,分娩镇痛会延长第2产程,这可能是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一般宫口开至3cm时置管给药较为适合,过早可能抑制必要的痛反射而影响产程.宫口开全,进入第2产程,胎头下降,盆底组织的受压反射性引起产妇排便感和屏气用力,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对上述疼痛的感受,加上产妇对阴道胀痛较第1产程末期已明显减弱。同时,产妇竭力希望利用此疼痛产生的力量加快娩出胎儿。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在宫口开全后停止给药,依然会获得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并且第2产程无明显延长。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min Apgar评分显示该方法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本研究由于使用的是B-D型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其针尖为带侧孔,呈笔尖样,此类针与传统的锐针相比,穿刺时是钝性分开,后者不切断硬膜纤维,故可减少腰麻后头痛发生率。本研究未发生一例腰麻后头痛及感染等不良反应,产后满意度高,深受产妇的欢迎。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D'Angolo R.New techniques for labor analgesia PCEA and CSEA[J].Clin Obstet Gynecol,2003,46(3):623.
[2]陈治军.田玉科.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杂志.2001,21(12):727.
联合镇痛 第2篇
【关键词】 全产程 分娩镇痛 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腔 舒芬太尼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whole production process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block analgesia
Zhou Chaoming,et 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CSEA) for entire delivery analgesia. Method:Sixty primipara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entire delivery group with cervix opening for about 1cm) and group B (active period group with cervix opening for about 2~3cm), with each of these groups own 30 samples. Both of the two groups apply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methods (CSE+PCA) with the amount of subarachnoid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maintain at the same level.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are recorded during the observation: analgesia time, analgesic onset time, VAS score at different times, motor block, delivery period of each group, amount of bleeding, neonatal Apgar score, analgesic satisfaction, delivery mode, adverse reactions, etc. Results:The latent period for group A is shorter than group B (P<0.05); the analgesic onset time for group B is faster than group A (P<0.05), and the analgesia time for group A is shorter than group B (P<0.05), while the total amount of anesthesia for both of the groups have no obvious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s:The effect of CSEA is positive - it seldom has side effect, can shorten the delivery period, and has no adverse effect on puerperas and newborns.
【Key words】 Entire delivery Delivery analgesia Subarachnoid Epidural Sufentanil
分娩导致许多妇女剧烈的痛苦。对于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许多报道都推荐从活跃期开始应用。而之前的潜伏期(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至3cm)短则几十分钟,长则数小时(初产妇平均8h)。因此,多数产妇需忍受潜伏期较长时间的疼痛。本研究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8年10月~2009年2月,于我院住院与待产的初产妇中选择22~30岁、身高155~175cm、体重55~80kg、ASAⅠ~Ⅱ级,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无明显产科病理因素,足月头位单胎拟行阴道分娩的60例。分两组,每组30例。产妇自愿选择本研究的分娩镇痛的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并签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A组(全产程组,宫口开张1~1.5cm);B组(活跃期组,宫口开张2~3cm)。
1.2 镇痛方法。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A組在宫口开张1~1.5cm开始镇痛,B组在宫口开张2~3cm开始镇痛,两组的产妇均选择L2~3或L3~4为穿刺点,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于硬膜外穿刺针内置入25G腰麻穿刺针,见脑脊液流出后,缓慢注入舒芬太尼6μ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ml)于蛛网膜下腔,退出腰麻针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用胶布固定硬膜外导管,取平卧位,硬膜外接光达生命卫士323镇痛泵。当产妇VAS≥3分时开始硬膜外腔给药,两组的硬膜外腔用药均为0.143%甲磺酸罗哌卡因+0.3μg/ml的舒芬太尼,负荷量5ml,维持量5~8ml/h,PCA 3~4ml,锁定时间30min。A组维持镇痛至第四产程(产后2h)停镇痛药,B组维持镇痛至宫口开张9cm停用镇痛药。蛛网膜下腔镇痛药物枸橼酸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80202),甲磺酸罗哌卡因(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80304),镇痛开始常规开放静脉静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ml/h,并鼻导管给氧2L/min。
1.3 观察记录指标及标准。①连续监测产妇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宫腔压力、胎儿心率;②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③观察镇痛起效时间;④观察蛛网膜下腔给药后10、15、30、60、90、120、180min时的VAS评分,镇痛满意度(VAS评分:0~3分为满意;4~5分为基本满意;6~10分为不满意),蛛网膜下腔给药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蛛网膜下腔给药后至产妇VAS ≥3分需追加硬膜外给药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0分=双下肢活动自如;1分=双下肢活动自如,但有麻木感;2分=只能屈膝和双脚;3分=只能活动双脚;4分=双下肢不能活动);⑤观察硬膜外给药后10、15、30、60、90、120、180、240min时的VAS评分,硬膜外镇痛药的总用量(总ml数)、镇痛满意度、改良Bromage评分;⑥观察各组产程时间(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器械助产、剖宫产);⑦观察不良反应(瘙痒、胎心异常改变、尿潴留、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瘙痒评分标准:1分:无瘙痒;2分:轻度瘙痒,无搔扒动作;3分:中度瘙痒,有搔扒动作;4分:严重瘙痒,持续搔扒;5分:极为严重瘙痒,搔扒也难以忍受。 尿潴留:产妇分娩后属非产科原因出现排尿困难,需采用措施(如插尿管等)帮助排尿或恢复正常排尿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 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妊娠周数及ASA分级等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见表Ⅰ),具有可比性。
表Ⅰ 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及孕周情况(x±s)(n=30)
表Ⅱ 两组无创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胎儿心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x±s)2.3 A组的潜伏期时间比B组的潜伏期时间短(P<0.05,见表Ⅲ﹚。两组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出血量、剖宫产率和器械助产率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Ⅲ)。
表Ⅲ 两组产程、缩宫素使用、出血量及分娩方式情况(x±s)(n=30)
2.4 镇痛效果。A组的镇痛时间比B组长(P<0.05,见表Ⅳ);B组的镇痛起效时间比A组快(P<0.05,见表Ⅳ);硬膜外腔镇痛药总用量、鞘内给药后和硬膜外腔给药后的各时间点VAS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Ⅳ)。两组的镇痛满意度相似,均无镇痛不满意的产妇(P>0.05,见表Ⅴ)。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的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1分(P>0.05,见表Ⅳ)。皮肤瘙痒发生率较高,A组的发生率为20% ,B组的发生率为23.3% 。两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10~13.3%。低血压、呼吸抑制、产后尿潴留等两组均未观察到(见表Ⅳ)。
表Ⅳ 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x±s)(n=30)
观察记录指标A组B组
3 讨 论
3.1 腰-硬联合阻滞综合了腰麻起效快,神经阻滞效果完善以及硬脊膜外麻醉可持续给药的优点[1~2]。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分娩期的疼痛主要产生于第一产程,由于子宫体肌纤维的规律收缩,宫颈管的进行性缩短和宫口进行性扩张以及圆韧带受到牵拉所致,疼痛程度随着产程进展宫口开大而逐渐加重[3]。目前潜伏期的镇痛方法多为精神安慰和哌替定、安定肌肉注射,这些方法往往难以奏效,产妇仍要承受较长时间的宫缩阵痛[4]。本研究中的A组在宫口开张1~1.5cm的潜伏期便开始镇痛,其潜伏期的时间比在宫口开张2~3cm的活跃期开始镇痛的B组的潜伏期时间短,可能是减少了因宫缩的疼痛而引起的产妇情绪紧张,焦虑烦躁,以及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失调有关。消除或减轻焦虑、疼痛引起的心理应激,对产妇及胎儿有利。本研究发现,虽然A组的镇痛时间比B组的镇痛时间长(P<0.05﹚,但A组的硬膜外镇痛药总用量并不比B组的用量多,可能是A组的产妇在潜伏期宫缩的疼痛剧烈程度比B组的产妇在活跃期宫缩的疼痛剧烈程度相对较轻时便得到满意的镇痛,A组的产妇情绪及早得到稳定,不紧张,从而在镇痛维持时间PCA用量、PCA按压次数比B组的产妇少。本研究还发现,B组的镇痛起效时间比A组的镇痛起效时间快(P<0.05﹚,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3.2 两组在对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改良Bromage评分等方面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胎心异常、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两组均未发生。最大的不良反应是皮肤瘙痒,两组均有20~23.3%的发生率,皮肤瘙痒出现的时间多见于鞘内给药后,提示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多与舒芬太尼有关。 另外,两组缩宫素的使用率较高,在60~63.3%,提示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有抑制子宫收缩的可能。当宫缩減弱时及时使用缩宫素,加强宫缩强度,使产程缩短,减少难产率。
3.3 本研究认为,在潜伏期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能尽早获得满意的效果。潜伏期内给予分娩镇痛不愧是一个良好的手段[5],为实现全产程无痛,分娩镇痛需早期介入。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对运动神经阻滞无影响或影响轻[6]。
4 结 语
本研究结果证明,6μg 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给药后小剂量舒芬太尼混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的腰-硬联合阻滞全产程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可缩短产程,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会军等.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观察.浙江医学,2006;28(1):68
2赵普文等.1500例镇痛分娩的临床分析.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1):38~40
3耿志宇等.产妇产程潜伏期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3):261~264
4 徐世琴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潜伏期镇痛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7(23):2918~2920
5许建娟等.潜伏期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临床观察.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4(4):375~376
联合镇痛 第3篇
关键词:腰硬联合,分娩镇痛,认知,镇痛效果
医学疼痛指数中, 产痛仅次于烧伤痛排第2位, 产痛是大部分妇女一生中经历最疼痛的事。随着分娩镇痛技术的提高, 腰硬联合阻滞镇痛技术具有起效快、给药量小, 运动抑制轻微等特点得到医学界的充分肯定。但目前任何一种方法都难以达到全产程完全无痛, 以及产妇对分娩镇痛认识不足等心理因素对镇痛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本科以提高产妇对该项技术认知的方法以提高镇痛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产时选择80例接受宣教且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另选择的80例未接受宣教要求分镇痛的产妇作对照组。两组均为有试产条件单胎头位, ASAⅠ~Ⅲ级, 无椎管内阻滞禁忌证;两组对象的年龄、孕周、身高、体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宣传教育
在孕妇学校、产科门诊由高年资麻醉科医师对孕妇及家属进行产痛机制和分娩镇痛常识授课, 宣传教育, 健康指导, 分娩镇痛知识制成小册子, 发放给产妇及家属阅读, 内容通俗易懂, 图文并茂。提供专科门诊咨询及咨询电话、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宣传分娩镇痛治疗损伤小、清醒合作可参与产程;不抑制运动神经和宫缩, 不抑制胎儿呼吸及循环;可减少产妇精神和体力消耗;能松弛产道, 缩短产程等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在减少剖宫产提高自然分娩率中的作用, 宣教自然分娩这一生理过程对母婴的好处等。
1.2.2 镇痛方法
临产时有规律宫缩或宫口开至2 cm时, L3~4作穿刺点, 蛛网膜下腔注入罗哌卡因2 mg+芬太尼20μg, 硬膜外置管后0.125%罗哌卡因+0.000 16%芬太尼注入首次剂量5 m L, 接电子镇痛泵, 持续5 m L/h, PCA 5 m L, 锁定时间10 min, 宫口开全停药。
1.3 观察指标
记录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视觉模拟评分 (VAS) 及分娩方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产程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分娩镇痛是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 产妇分娩是否痛苦, 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目前分娩镇痛在我国并不普及, 并不是技术上的原因, 而是认识上的误区, 多数产妇和家属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分娩镇痛认知不足。椎管内分娩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目前, 在欧美国家已开展得非常普遍, 分娩镇痛率美国为85%, 英国在90%以上, 剖宫产率不足20%,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分娩镇痛的安全有效性。而在我国, 分娩镇痛率不足1%, 剖宫产率在50%以上, 并且还有攀升的趋势。因分娩剧痛而采用剖宫产的产妇占据相当大的比例[1]。随着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呼声增高, 以及镇痛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分娩镇痛新药、新技术的应用, 使分娩镇痛方法逐步完善[2], 腰硬联合阻滞技术是已广泛应有于分娩镇痛。理想的分娩镇痛具备以下特征:安全, 对母婴影响小, 易于给药, 起效快, 作用可靠, 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求;避免运动阻滞, 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产妇清醒, 可参与分娩过程;必要时可满足剖宫产和器械助产的需要[3]。分娩镇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医疗服务技术, 有利于促进围产医学水平的提高, 能满足产妇镇痛和医疗服务的需要, 减少剖宫产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产程中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产痛性质有所不同, 与其痛源及神经传递途径各异。第一产程产痛源于子宫体部的收缩和宫颈的扩张, 神经冲动来自宫体及宫颈的内脏感觉神经纤维, 潜伏期产痛通常是T11~12支配区域, 活跃期产痛经T10~L1脊髓段传入, 引起腰骶部疼痛和下腹部疼痛, 其疼痛性质述说不清, 疼痛部位游离不定, 属于典型的“内脏痛”;第二产程的产痛由软产道、外阴部、会阴部被挤压、扩张、撕裂所致, 由阴部神经传递到S2~4脊髓段, 其疼痛性质为明确的刀割样锐痛, 部位集中在阴道、直肠、会阴部, 属于较典型的“躯体痛”, 此阶段因存在强烈的宫缩, “内脏痛”也强烈[4]。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单独应用阿片类药物若要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 则需要较大的剂量, 而这也升高了药物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瘙痒等) 的发生率。因此, 目前的椎管内分娩镇痛常采用小剂量阿片类药物与小剂量长效局部麻醉药混合使用的方法, 以产生协同镇痛效果[5,6], 同时减少每一种药物的用量。能保持清醒合作, 低浓度罗哌卡因具有感觉-运动神经分离阻滞, 椎管内注入低浓度芬太尼对新生儿无抑制呼吸作用, 能使产妇保持活动参与分娩过程。
疼痛是一种主观症状, 通常带有比较强的主观性, 每个人的体验和表达不同, 受情绪等心理因素影响。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提出, 同样的损伤可引起不同的疼痛感受, 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产生疼痛的不同病理情况; (2) 心理活动; (3) 与疼痛有关的情绪变化如抑郁、焦虑或充满希望、乐观; (4) 文化背景的影响。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生理状态, 分娩疼痛与产妇的精神状态同样有密切关系。即将生产的产妇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误解和容易产生焦虑, 可加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因分娩是需要产妇主动参与的过程, 不能影响意识和运动, 用药种类与用量受到严格限制, 任何一种方法都难于达到完全无痛, 腰硬联合阻滞是目前效果最确切的方法, 缓解分娩疼痛除全身和局部镇痛外, 还常选择精神预防。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多数为初产妇, 产程中的疼痛很大程度上与精神紧张度, 恐惧和不了解分娩过程加剧了疼痛。绝大多数孕妇在临产前都会思考即将面临的产程疼痛。
分娩过程中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以及其他产妇疼痛呻吟声等不良刺激, 均会引起产妇交感神经的兴奋, 使产妇血中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大量增加, 导致子宫血管收缩和宫缩抑制, 使子宫肌层出现多处兴奋点以及兴奋不一致, 造成宫缩不协调, 进而导致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 产妇酸碱平衡失调、产后出血以及胎儿窘迫等母婴并发症出现[3,4]。另外, 分娩过程中疼痛会使产妇精神紧张、焦虑、恐惧, 产妇的氧和能量消耗增加, 产妇容易出现疲劳, 最终也会导致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以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增高[5,6]。产妇在分娩前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状态, 并且与妊娠期间的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有关、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对分娩过程及妊娠结局的担忧、恐惧等负性的心理刺激, 在分娩过程中的强烈疼痛刺激可能诱发或加重产妇原有的焦虑心理。
产前提高分娩镇痛认知, 从心理上加强了药物镇痛的效果。对分娩镇痛认知能使麻醉科医师及时把握实施时机。本次实验以同样的镇痛方法, 接受分娩镇痛宣教有良好认知的产妇镇痛效果更满意。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 以疾病为中心的观念转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面医护, 对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进行全面照顾。消除恐惧心理能建立克服产痛的自信, 也有利于分娩镇痛技术的开展与普及, 分娩过程中采取镇痛措施能够减轻产妇产后短期内的心理应激。研究结果证实, 产妇的产后心理异常对于产妇自身的生理机能及新生儿哺育都具有明显的影响, 采取分娩镇痛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妇的抑郁及焦虑心理的发生几率[5], 对于维护孕产妇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孕期分娩镇痛宣教能使产妇与麻醉科医师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更多了解和接触麻醉科医师, 促进对医务人员的信赖, 对改善医患关系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Philip E, Stephen D, Anilk K.An association between severe labor pain and cesarean delivery[J].Anesthesia Analgesia, 2000, 90 (8) :881.
[2]曲元.推广分娩镇痛的技术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挑战[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08, 29 (6) :574-577.
[3]江江, 张丽芬, 董旭东.规范化分娩镇痛在分娩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1, 26 (24) :3811-3813.
[4]徐铭军.阴道分娩镇痛相关热点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28 (2) :110-114.
[5]谢淑珍.全产程阵痛对产妇围产期心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2) :89-91.
联合镇痛 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辅助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需要进行硬膜外麻醉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辅助硬膜外麻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辅助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评分?遗忘程度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辅助硬膜外麻醉取得的镇痛效果显著?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咪达唑仑;芬太尼;镇痛效果
Joint fentanyl intravenous midazolam aided epidural analgesia effect observa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joint fentanyl intravenous midazolam aided epidural analgesia effect.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2 were treated 120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to epidural anesthe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patients give midazolam aided epidural anesthesia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give joint fentanyl intravenous midazolam auxiliary anesthesia. Results: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score, forgotten degre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 in both groups. Conclusion: joint fentanyl intravenous midazolam aided epidural analgesia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 epidural anesthesia; Midazolam; Fentanyl; Analgesic effect
硬膜外麻醉是把局部麻醉的藥物注入到硬膜外腔,对于脊神经根起到了阻滞作用,使得其他的支配区域处于麻痹的状态,在基层医院中是较为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1]?但是硬膜外麻醉过程中的患者意识清醒,对于手术治疗过程中的状况能够看到,常常会引起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不利于术后精神的恢复[2]?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需要进行硬膜外麻醉治疗的患者分别使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辅助麻醉治疗和咪达唑仑辅助硬膜外麻醉治疗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120例需要进行硬膜外麻醉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对于严重心肝肾疾病?长期使用精神药物史以及精神疾病等患者进行排除[3]?从手术的类型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占38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占47例,妇科手术患者占19例,疝修补手术患者占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辅助硬膜外麻醉治疗,其中男性患者占39例,女性患者占2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8±4.6)岁;观察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辅助麻醉,其中男性患者占例,女性患者占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5±5.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入室后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均对其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监测,之后给予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治疗,手术治疗开始的前10分钟开始静脉注射给药辅助麻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治疗,术前使用0.05mg/kg咪达唑仑(生产企业:Roche Pharma (Schweiz) Ltd?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00310)进行辅助麻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辅助麻醉治疗,术前使用0.05mg/kg咪达唑仑(生产企业:Roche Pharma (Schweiz) Ltd?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00310)联合1.0μg/kg芬太尼(生产企业:Janssen Pharmaceutica N.V?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10043)进行辅助麻醉治疗?两组患者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均给予面罩吸氧治疗,每分钟吸氧量为3~5L?
1.2.2 根据OAA/S评分法对两组麻醉方法的镇痛效果进行评分,1分表示推动没有反应;2分表示推动之后才有反应;3分表示大声呼喊患者的姓名才会有反应;4分表示正常音量呼喊患者的姓名反应较为冷漠;5分表示正常呼喊姓名有反应?对两组麻醉方法的遗忘程度进行评估,主要分为完全遗忘?不完全遗忘以及无遗忘,完全遗忘指经过提示之后对手术治疗过程不能够回忆;不完全遗忘指经过提示后对手术治疗过程能够部分回忆;无遗忘指对手术治疗过程能够回忆正确?
1.2.3 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检验计量数据,使用x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0.05则说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评分?遗忘程度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在基层医院中是较为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但是在麻醉过程中患者的意识较清醒,对于手术治疗过程中的状况能够看到,常常会引起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不利于术后精神的恢复,加上阻滞和牵拉不完全等情况,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使用辅助药物达到镇痛和镇静效果,能够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单独的药物辅助麻醉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麻醉镇痛效果,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肌松效果和镇痛效果,能够加强患者对于手术治疗过程的遗忘,芬太尼的镇痛效果较好,二者联合应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治疗中,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麻醉镇痛效果?上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评分?遗忘程度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了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辅助硬膜外麻醉取得的镇痛效果显著,提高了临床麻醉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媛,邬秀英,朱萍等.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2):153-154.
[2] 蒋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5):376-377.
[3] 王洪彪,王恒所.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8):113-114.
联合镇痛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待产的孕妇130例, 均为单胎头位;均无产科合并症;胎儿情况正常。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年龄23~37 (29.31±1.59) 岁, 孕39~41周;对照组年龄22~36 (28.68±1.62) 岁, 孕38~41周。2组年龄、孕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产妇在宫口开大2~3cm时, 在L2~3脊突间隙进行硬膜外腔穿刺, 然后头向置管3~4cm。成功后先注射1%利多卡因3~4ml的观察, 未出现局部麻醉中毒等异常反应后, 再注射含罗哌卡因1mg/ml和芬太尼3μg/ml的药液10ml, 镇痛效果见效后, 将硬膜外导管与含有罗哌卡因1mg/ml和芬太尼3μg/ml的自控硬膜外镇痛泵连接。产妇能够按照自身需要自己控制镇痛, 锁定时间为20min, 在宫口全开后停止给药。
1.2.2 对照组:
产妇给予常规处理, 由有经验的助产士对产妇进行观察, 给予生理、心理指导, 对产妇进行情感交流和语言支持。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
1.4 疗效评价
参照WHO镇痛分级的相关标准[2]。产妇心情平静, 无疼痛为0级;产妇心情平稳, 腰腹有轻微酸痛为Ⅰ级;产妇心情不稳定, 腰腹有明显酸痛为Ⅱ级;产妇心情明显不稳定, 腰腹有强烈酸痛为Ⅲ级。镇痛总效率= (0级+Ⅰ级)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镇痛效果
观察组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剖宫产率
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1%低于对照组的4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
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第二、三产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后2h内出血量略多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分娩过程中的疼痛通常是宫颈口的进行性扩张和宫颈管的进行性缩短, 圆韧带受到牵连等原因产生的内脏痛[3]。分娩疼痛对产妇和胎儿具有胎盘血流减少等诸多不利影响, 因此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麻醉药, 对胎盘血液灌注无显著影响, 对胎儿影响较小[4]。芬太尼是一种镇痛药, 镇痛作用发挥迅速。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具有协同效应, 镇痛作用显著。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缓解产妇的紧张、焦躁情绪, 同时又减轻了疼痛, 降低了剖宫产率。
本结果示, 自控硬膜外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 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之, 自控硬膜外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明显, 可降低剖宫产率, 缩短第一产程,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住院待产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 对照组产妇采用心理安慰, 不使用镇痛药物。分析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 第一产程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第二、三产程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后2h的出血量略多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自控硬膜外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明显, 可降低剖宫产率, 缩短第一产程,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分娩,罗哌卡因,芬太尼,镇痛
参考文献
[1] 江江, 张丽芬, 董旭东, 等.规范化分娩镇痛在分娩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4) :3811-3813.
[2] 李海冰, 刘志强, 陈秀斌, 等.椎管内不同诱导方式下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32 (4) :499-502.
[3] 裴皓, 曾黎明, 余峰, 等.罗哌卡因复合小同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心率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 28 (4) :337-339.
腰硬联合分娩镇痛160例疗效观察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10月间选择住院临产的具备经阴分娩条件, 而且充分了解麻醉镇痛利弊, 自愿要求分娩镇痛且无腰麻禁忌证的孕妇160例为观察组, 以同条件不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150例作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身高、体重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于孕妇自然临产或缩宫素试产至宫口开大2~3cm, 选L 3~L 4间隙穿刺行硬膜外穿成功后内置腰穿针刺破蛛网膜下腔用小剂量布比卡因2.5mg, 产妇明显减轻疼痛后示成功, 向头方向硬膜外腔置管, 微量泵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至宫口开全停用药物。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 孕妇自觉疼痛增加时按压冲击键, 直到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 宫口开全后停药。同期对照组在潜伏晚期或活跃早期根据孕妇对疼痛的耐受程度适当给予镇静药物使其安静。对两组孕妇在待产室随意采取自己感觉舒适的体位。无禁饮、禁食要求, 镇痛分娩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产程进展、胎心率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用视觉模式评分VAS[2]评定, 以0~10分代表无痛到疼痛难忍。0分无痛苦;1~2分, 偶有轻微痛;3~4分, 常有轻微痛;5~6分, 偶有明显疼痛但能忍受;7~8分, 常有疼痛尚可忍受;9~10分, 疼痛难以忍受。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BS[3]评分, 0分无阻滞、髋关节可活动、下肢运动无障碍;1~2分为轻度阻滞;3~5分为重度阻滞。
1.3.2 记录各产程时间、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及产后1h出血量。
1.3.3 记录分娩方式及宫缩素使用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包分析数据进行x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与运动阻滞比较
两组产妇镇痛前均感疼痛 (VAS评分以6~10分居多, 平均7.99±0.98分) , 镇痛组镇痛后5分钟疼痛明显缓解, 30分钟观察组均感觉镇痛良好 (VAS评分平均<3分) 两组疼痛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运动阻滞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均可下地自如活动。见表1
2.2 通过产程图曲线观察产程进展, 详细记录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及扣分项目, 称重法测量产后1h阴道流血。通过比较:第一产程活跃期观察组因镇痛、镇静缓解孕妇紧张状态, 明显缩短时间,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第二产程停药后渐缓出现疼痛故产力较对照组稍弱致第二产程稍稍延长,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 但是此阶段的疼痛伴随屏气用力相对活跃早期减很多。见表2
2.3 经过镇痛分娩, 解除或降低疼痛, 使得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明显降低, 通过两组观察:对照组30名产妇因疼痛剧烈不愿接受镇痛分娩强烈要求手术产使得剖宫产率40.7%, 明显高于观察组10%;通过临床对比镇痛分娩药物并不影响产前、产后子宫收缩, 故产后出血、缩宫素使用率无显著差异 (P>0.0 5) 。观察组器械助产率增高与当今社会体力活动较少, 产妇不愿用力有关, 对照组因不能耐受分娩疼痛加助产不适多选择剖宫产。见表3
3 讨论
分娩镇痛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妇女, 可以使她们从分娩的痛苦中摆脱出来, 特别是宫口开大2-3cm正是疼痛最剧烈之时, 很多孕妇因为不能耐受疼痛放弃经阴分娩, 强烈选择剖宫产结束妊娠, 给家庭、社会及新生儿均带来不利影响, 延伸成社会问题。
我院蛛网膜下腔用药[4]。先通过小剂量蛛网膜下腔用药使产妇迅速减轻疼痛后, 因为腰麻作用时间短, 继而跟进持续性硬膜外用药, 通过两组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镇痛后5分钟疼痛明显缓解, 30分钟观察组均感觉镇痛良好, 经过镇痛分娩, 解除或降低疼痛, 使得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明显降低, 且分娩药物并不影响产前、产后子宫收缩, 故产后出血量、缩宫素使用率无显著差异。通过产程图曲线观察产程进展, 观察组相对宫颈扩张加速, 产程缩短。两组新生儿1、5分钟评分无显著差异, 说明小剂量麻醉药物对循环系统影响小, 副作用小是安全、有效量。通过临床观察, 镇痛作用好, 不影响产程进展、新生儿评分同时明显降低剖宫产率,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头位、单胎、无明显头盆不称且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60例为观察组, 药物为0.75%盐酸布比卡因2.5mg经蛛网膜下腔用药镇痛, 后续置管经微量泵持续硬膜外自控给药。以同期的头位、单胎、无明显头盆不称的初产妇150例作对照组, 产程中适当应用地西泮镇静。观察2组分娩产程、子宫收缩及母婴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痛明显减轻, 两组均可下地自如活动;两组各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及阴道流血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高和新, 刘宁, 张荣, 等.椎管内镇痛联合Doula式陪伴分娩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 (5) :446.
[2]刘志双, 李星, 柳顺锁, 等.剖宫产手术后硬膜外腔持续镇痛效果及对泌乳和肠蠕动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3 (1) :64.
[3]任利容, 王泽华.罗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4, 20 (3) :176.
[4]吴新民, 陈倩, 主编.分娩镇痛.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433~435.
联合镇痛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4月~2008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320例,男168例,女152例;年龄18~67岁。其中,肛瘘切除术后88例,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后136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55例,其他41例。将32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一100例和对照组二100例。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和病种组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术后取双氯芬酸钠栓50 mg 2粒放入直肠内,然后用20 ml注射器抽取配制好的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0.75%布比卡因5 ml,2%利多卡因5 ml,亚甲蓝2 ml,0.1%肾上腺素1~2滴),在创面抽取无回血后边退针边做点状均匀注射,注射深度约0.5 cm,注射范围包括内痔结扎基部及肛瘘挂线处,注射部位最高位置应低于齿状线,注射总量成年人应低于6 ml。注射后创面使用凡士林纱条覆盖,外用敷料及肩式丁字带(我科设计制作)加压包扎。
对照组一:术后取双氯芬酸钠栓50 mg 2粒纳肛,创面使用凡士林纱条覆盖,外用敷料及肩式丁字带加压包扎。
对照组二:术后创面使用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镇痛,凡士林纱条覆盖,外用敷料及肩式丁字带加压包扎。
1.3 镇痛效果评定
参考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0级:无疼痛或稍感下坠不适。Ⅰ级:疼痛轻微可忍受,无需应用止痛药物,不影响睡眠。Ⅱ级:疼痛较重或肛门下坠感,口服止痛药能缓解,轻微影响睡眠。Ⅲ级: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睡眠,口服止痛药物效果差,需肌内注射止痛药方可缓解。
1.4 统计学分析
三组病例样本率差别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镇痛效果评估时间分别为术后24 h、2 d、7 d,三组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记录,专人发放镇痛效果跟踪卡,由患者本人亲自填写,治疗组镇痛满意度平均为98.0%,而对照组平均为69.0%,三组镇痛效果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肛周局部神经丰富,对各种疼痛刺激敏感,术后创面疼痛十分剧烈。手术切割造成组织和神经损伤,导致炎性细胞释放致疼痛介质缓激肽、前列腺素、组织胺、H+等作用于化学感受器引起疼痛,同时伤害性刺激使神经末梢释放的谷氨酸、神经激肽A等的作用使脊髓背角神经元处于去极化状态,使其兴奋性和反应性增加而导致中枢敏感化,导致组织对非伤害性刺激和阈上刺激反应增加,使痛觉超敏,产生持久性疼痛。
双氯芬酸钠栓在直肠黏膜内溶解、黏膜下静脉丛吸收,经直肠上下静脉广泛交通进入血液循环,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断前列腺素的产生,同时间接抑制白三稀的合成,具有显著的消炎镇痛作用,适用于关节痛、软组织损伤及术后疼痛。双氯芬酸钠栓与血浆清蛋白结合高达96%,5%经肝脏代谢从肾脏排出,镇痛作用可持续12 h,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是抗感染、镇痛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
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中亚甲蓝具有较强的亲神经性,能促使丙酮酸继续氧化,改变神经末梢内外的酸碱平衡和膜电位,从而影响其兴奋性和神经冲动的传导。亚甲蓝具有可逆性的损害神经髓质作用,而新髓质需30 d左右进行修复,感觉才能恢复,故亚甲蓝能长效止痛。注射亚甲蓝出现作用前约有4 h潜伏期,此期间患者可有烧灼样疼痛,称为初弱期。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中的利多卡因起效快,但是维持时间短(30 min),而布比卡因起效慢,但是维持时间长(2~6 h),二者相辅,即可弥补亚甲蓝初弱期的镇痛作用,也可减少单一麻药用量而产生的毒性反应。配方中肾上腺素能使止痛药物吸收缓慢而延长麻醉时间,还能减轻麻醉剂毒性反应。
本组资料中,对三组不同方法的镇痛效果经过评估,发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价值可靠,操作易掌握,价格低廉,易于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但应注意,术者应把缓解患者痛苦贯穿每个阶段,如术前一般情况准备及手术恐惧心理疏导,术中精细的技术操作,术后饮食及排便指导,换药时轻柔操作及对创面正确护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肛肠病术后局部联合方法镇痛的疗效。方法:对32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联合或分别采用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和双氯芬酸钠栓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肛肠病术后联合应用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和双氧芬酸钠栓,创面镇痛效果满意。结论:肛肠病术后应用局部联合方法镇痛,具有安全、疗效可靠及价格低廉等优点,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肛肠疾病,镇痛,双氯芬酸钠栓
参考文献
[1]莫立显,宋林娅,林毅,等.复方亚甲兰长效止痛剂于肛肠病术后镇痛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6,28(11):38.
[2]万开成.亚甲蓝在肛肠病术后镇痛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10-11.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5,186.
联合镇痛 第8篇
关键词:亚甲蓝,地佐辛,超前镇痛,混合痔,效果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 我国痔发病率逐步增高, 为46%~70%[1]。混合痔是指痔块位于齿状线上下, 内、外痔核彼此相连, 齿状线消失, 外剥内扎术是其有效治疗方法。由于肛门解剖位置特殊, 手术创伤、炎性反应、排便等均可引起疼痛, 增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和心理不适[2], 成为困扰医患双方的临床课题。目前, 混合痔术后镇痛方法较多, 如中医穴位治疗、局部应用镇痛药物、自控镇痛、多模式镇痛等[3], 但仍无理想的镇痛方式。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 超前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可减轻术后疼痛, 提高舒适度[4]。亚甲蓝局部注射是肛肠科较为常用的镇痛方法, 但术后仍存在反跳痛, 镇痛效果欠佳[5]。因此, 本研究拟观察亚甲蓝局部注射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效果, 为临床镇痛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2-11月60例混合痔患者, ASAⅠ~Ⅱ级, 在局麻下行外剥内扎术, 均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 (2006版) 》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29~55岁, 平均年龄 (42.31±12.56) 岁;体质量56~70kg, 平均体质量 (63.72±6.49) kg;病程1~6年, 平均病程 (3.24±1.85) 年;手术时间21~35min, 平均手术时间 (27.37±6.42) 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标准: (1) 高血压病、内分泌疾病、精神病以及肝、肾、心、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者; (2) 合并肛周脓肿、肛瘘、直肠脱垂等者; (3) 孕妇、哺乳期妇女; (4) 选择椎管内麻醉、中途退出者。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术前0.5h肌肉注射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 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患者取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单, 1%利多卡因 (生产厂家:江苏省徐州莱恩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100mg/5ml, 产品批号:141125) +0.375%罗哌卡因 (生产厂家:AstraZenecaAB, 规格:75mg/10ml, 产品批号:H20141214) 局部麻醉, 钳起齿状线周围皮肤做一0.2~0.4cm反“V”形切口, 先探查外痔, 从顶端切开皮肤, 剥离外痔, 原则是切口宜窄不宜宽、宜长不宜短, 在括约肌与静脉丛间剥离外痔达齿线上0.3cm, 然后钳夹内痔予以结扎。观察组在术前15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 术毕于切口与结扎线处注射0.2%亚甲蓝10ml (生产厂家: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20mg/2ml, 产品批号:150203) , 用生理盐水稀释, 注射深度约为0.5cm, 每点约2.5ml, 注射完毕后轻柔片刻, 使亚甲蓝注射液扩散均匀;对照组在术毕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两组术后均给予地佐辛自控静脉镇痛, 配方为:地佐辛0.3mg/kg+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100ml+生理盐水至150ml, 背景输注速率4ml/h, 追加量为1ml/次, 锁定时间15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4h、8h、12h、24h静息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 和首次排便VAS评分, 记录术后6h、12h、24h Ramasy镇静评分和舒适度 (BCS) 评分, 记录术后24h镇痛药需要量和不良反应。VAS评分采用0~10cm标尺表示, 0表示无痛, 10表示最痛。Ramsay评分标准:1分:烦躁;2分:安静、合作;3分:嗜睡, 可听指令;4分:睡眠, 可唤醒;5分:睡眠, 不易唤醒, 反应迟钝;6分:深睡, 呼唤不醒。BCS评分:1分:安静无痛, 咳嗽或深呼吸疼痛加剧;2分:安静无痛, 咳嗽或深呼吸疼痛加剧轻微;3分:深呼吸无痛;4分:咳嗽无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4h、8h、12h、24h静息VAS评分和首次排便VAS评分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术后6h、12h、24hRamasy镇静评分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术后6h、12h、24hBCS评分比较 见表3。
2.4 两组术后24h镇痛药需要量和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术后24h镇痛药物需要量为 (98.07±1.57) ml,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100.77±2.58) ml (t=4.890, P=0.000) 。观察组恶心1例、呕吐0例、头晕2例、瘙痒0例、尿潴留1例, 对照组恶心2例、呕吐1例、头晕3例、瘙痒1例、尿潴留1例,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667, P=0.197) 。
3 讨论
混合痔是肛肠科多发病、常见病, 临床症状为疼痛、便血和脱垂, 外剥内扎术效果确切, 但术后疼痛剧烈, 增加身心痛苦。外痔由脊神经支配, 对手术创伤、炎症等刺激敏感, 产生严重疼痛, 同时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 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加重疼痛, 结扎内痔导致局部组织黏膜缺血、坏死, 产生炎性介质, 亦可加剧疼痛[6]。可见, 患者术后疼痛除了与切口的机械损伤有关, 还与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敏感化有关。超前镇痛理念认为, 在伤害性刺激产生前给予一定的镇痛措施, 可有效阻止外周与中枢的疼痛敏感化, 缓解或减轻疼痛[7]。因此, 本研究采用亚甲蓝局部注射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患者的镇痛研究。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术后4h、8h、12h、24h静息VAS评分和首次排便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亚甲蓝局部注射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明显减轻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疼痛。亚甲蓝常作为碱性染色剂, 但大量研究[8~10]显示亚甲蓝与神经组织有较强亲和力, 具有可逆性神经阻滞作用, 局部注射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本研究局部注射0.2%亚甲蓝注射液, 可损害切口部位神经髓质, 切断疼痛传导路径, 减轻术后切口疼痛, 但不影响肛门括约肌功能, 可缓解肛门内括约肌痉挛性疼痛。亚甲蓝注射后局部有灼烧样疼痛, 持续2~4h, 但由于镇痛起效时间大多在3h以上, 因而部分患者无法忍受灼烧样疼痛[11]。本研究采用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 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亚甲蓝注射后灼烧样疼痛, 但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 效果更好。地佐辛是围术期镇痛的常用药物, 主要激动κ阿片受体, 产生脊髓水平的镇痛作用, 部分激动与拮抗μ受体, 静脉注射15min起效, 镇痛维持时间约6h。地佐辛0.1mg/kg超前镇痛用于宫腔镜电切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痛效果优、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12], 术前静脉注射地佐辛5mg, 有效降低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患者术后疼痛,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13]。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等炎性介质参与术后疼痛的形成, 超前应用地佐辛可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等水平, 减轻术后疼痛[14,15], 而且, 地佐辛还可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 增加神经元外的浓度, 阻止疼痛传递, 产生镇痛作用[16]。本研究观察组术后24h镇痛药需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亚甲蓝局部注射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从而降低患者术后镇痛药用量, 机制如上所述, 但笔者推测还可能与亚甲蓝合用产生协同镇痛作用有关, 具体有待进一步研究。超前镇痛实质应包含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充分镇痛, 采取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不同的镇痛途径, 预防疼痛敏化的产生, 达到最大程度镇痛。观察组术前静脉注射地佐辛, 术中给予局麻药, 术后局部注射亚甲蓝和地佐辛自控静脉镇痛, 从而涵盖疼痛的整个阶段, 提高镇痛效果。
本研究表明, 观察组术后6h、12h、24hRamas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术后6h、12h、24hB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提示亚甲蓝局部注射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改善患者术后镇静水平和舒适度。疼痛是引起术后不适的主要因素, 观察组局部注射亚甲蓝可有效缓解肛门内括约肌痉挛导致的疼痛, 地佐辛超前镇痛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且不激动δ受体, 较少引起焦虑、烦躁等[17], 故能改善术后镇静和舒适度水平。亚甲蓝可逆性损害末梢神经的髓质, 新髓质产生约需30d作用, 从而产生较为长久的镇痛效果, 临床常用浓度为0.2%, 但是否为最佳浓度, 本研究尚未涉及。地佐辛镇痛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封顶效应, 本研究采用0.1mg/kg剂量是否为最佳剂量, 亦有待后续研究。
联合镇痛 第9篇
关键词:导乐分娩,疼痛治疗仪,产时镇痛
阴道分娩的产妇会出现严重的疼痛, 同时会出现心理恐惧, 很多产妇因此选择了剖腹产, 而在镇痛方式的选择上分为药物性镇痛以及非药物性镇痛方法, 有研究指出, 我国剖宫产率在世界范围内位居首位, 占分娩总人数的近50%[1], 所以如何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时疼痛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产妇及其家属对于产时疼痛的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孕妇了解到了现代止痛的益处[2], 滕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近些年来将导乐分娩联合疼痛治疗仪联合应用于产时镇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滕州市妇幼保健院2012-01~2013-06住院待产的足月且无并发症、无头盆不称资源接受无痛分娩者, 在高年资产科医师以及助产士、麻醉师的配合下进行阴道试产,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 每组65例, 其中观察组中年龄19~35岁, 平均 (29.6±5.8) 岁, 平均孕周 (39.5±3.9) 周, 对照组中年龄18~34岁, 平均 (27.9±4.9) 岁, 平均孕周 (39.1±2.7) 周, 两组产妇均为初产妇, 女性骨盆正常, 排除标准:有妊娠并发症者;败血症以及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有明显头盆不称者;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导乐分娩联合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进行镇痛处理, 当产程进入活跃期且工口开打2~3cm之后, 产妇出现疼痛难忍的情形时, 由一位有丰富经验的导乐护士进行一对一全程观察及护理, 给予产妇必要的心理辅导, 在生理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采用导乐分娩球进行镇痛分娩[3], 同时采用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进行镇痛处理, 其使用该方法为:主机背后有4根输出线, 分为A、B两路各两根, 将A路两根线分别连接产妇的左、右手电极片, B路两根输出线分别与产妇的腰骶部相连, 第1组的位置在脊柱中心线与脐平面的对应位置, 左右侧各3cm处, 第2组的位置在其垂直向下各取2点, 即T12-L1位置, 根据治疗参数调节电流强度, 其以能够刺激肌肉使其轻微震颤为宜[4]。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方法, 产妇进入潜伏期后采取硬膜外置管药物镇痛的方式, 并采用截石位进行分娩, 当宫口开至3cm时, 产妇取侧卧位, 麻醉师进行常规消毒, 在L2~3处进行硬膜外穿刺, 同时放置导管, 进行利多卡因皮试试验, 5min后观察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后将导管进行固定, 注射芬太尼以及罗哌卡因混合液进行麻醉, 观察产妇的生命征, 随后应用上述药物持续硬膜外输注, 阴道检查发现宫口全开后停止使用药物, 缝合会阴部切口时予以继续输注, 全程应用心电监护, 并使用胎心监护仪观察胎心变化。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进行疼痛评级。0级:无痛, 仅于腰部稍感不适;I级:腰部轻度酸痛, 但仍可忍受, 不影响睡眠;II级:腰部出现明显疼痛, 明显影响睡眠;III级:腰部疼痛剧烈, 无法忍受, 无法睡眠。有效=0级+I级/n×100%。
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以及各产程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为56.92% (37/57) , 对照组为87.69% (57/65) , 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 (χ2=11.274, P<0.05) 。
2.2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10.77% (7/65) , 对照组为38.46% (25/65) , 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 (χ2=6.384, P<0.05) 。
2.3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各产程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缩短, 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3。
3讨论
妊娠分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 紧张以及焦虑的心理因素将引起产妇出现胃肠道以及子宫平滑肌的松弛, 使得子宫收缩乏力, 从而引起尿潴留、胃肠道胀气等并发症, 而大多数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都难免会出现紧张的感觉, 使得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内啡肽等物质分泌增多, 引起子宫缺血和宫颈的扩张, 有部分产妇因害怕疼痛而要求改为剖宫产手术, 导致临床剖宫产率大大升高[5], 所以在临产后需要对产时疼痛加以控制。目前临床上有很多种方法被应用于分娩镇痛, 其中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是其对监护以及抢救设备均具有较高的要求, 需要取得麻醉师以及产妇的高度配合[6], 故往往因产妇的配合程度不够而导致其镇痛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 观察组采用导乐分娩联合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是由于导乐分娩属于一种新型的分娩模式, 助产师通过对产妇进行分娩相关知识的讲解并与产妇进行及时的沟通, 使得产妇的紧张情绪得到足够的缓解, 在助产过程中实施一对一服务, 也能够保证心理护理的有效性, 分娩球由橡胶材料制成, 其具有良好的弹性, 产妇坐在分娩球上方能够彻底地放松盆底肌肉, 从而充分缓解会阴部疼痛感, 加强宫缩, 缩短产程。而GT-4A电脑导乐分娩镇痛仪属于非药物镇痛技术, 其原理是痛多D-T波对镇痛系统产生刺激作用, 不断增加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而加强镇痛效果, 此外, 其在产妇胸腰椎上放置的电极片能够有效抑制痛觉神经上的信息向大脑传递, 但是并不影响运动神经的传递, 所以产力并不受到影响[7]。综上所述, 使用导乐分娩技术联合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应用于产时镇痛能够有效患者产妇的疼痛感, 缩短产程, 从而减少产科的干预, 加强产妇对于自然分娩的自信, 最终成功经阴道分娩, 降低剖宫产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井柱, 张丽娜, 亢林萍, 等.双管法与单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头位置异常初产妇分娩结局影响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4, 34 (4) :405-408
[2]高峰, 孙黎霞.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J].山东医药, 2014, (41) :94-95
[3]石英, 张雪峰, 王佳楣, 等.导乐陪伴经阴道分娩效果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 22 (3) :338-340
[4]胡国强, 朱小玉, 蔡玉娟, 等.导乐陪伴联合镇痛分娩对阴道分娩质量及产后并发症影响[J].浙江医学, 2014, (2) :144-146
[5]夏雪琴, 薛莉, 匙玉华, 等.硬膜外麻醉镇痛下处理困难手转胎头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24) :116-117
[6]成金焕, 郭晓燕, 高英瑜, 等.同感心护理对高龄初产妇阴道分娩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3, 34 (14) :2271-2273
联合镇痛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