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阻断范文
联合阻断范文(精选10篇)
联合阻断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统计病例54例。其中,肝癌49例,肝血管瘤5例,按血流阻断方法分为:A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8~62岁,中位年龄(41.0±4.4)岁。B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0~71岁,中位年龄(46.0±4.7)岁。C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8岁,中位年龄(42.0±5.1)岁。病例纳入标准:3组病例术前肝功能检查均为Child’s A级。无明显肝硬化表现(B超及CT未提示明显肝硬化,球蛋白在正常范围内),肿块大小在10 cm以内,且局限在半肝内。
1.2 肝血流阻断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行中心静脉置管并监测中心静脉压。随机将病人分成3组:A组采用Pringle法,充分游离第1肝门,肝十二指肠韧带预置6号硅胶管为阻断带,每次阻断不超过15min,如未能完成断肝,则压迫肝创面止血后解除阻断5 min,再行阻断。B组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法,先解剖第1肝门,分离肝门左右分叉处,绕置6号硅胶管,根据切除范围选择阻断部位。C组采用半肝阻断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该法在B法的基础上于肾静脉上解剖肝下下腔静脉并绕置6号硅胶管,阻断20 min后如未能完成断肝,则需间断5 min。具体分组情况见表1,术中肿块情况见表2。
1.3 观察项目
术中观察3组病例在血流阻断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阻断时间及术中的出血量,术后检测术后第1天的转氨酶及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3组病例的血流阻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术中出血较A组及C组明显减少(均P<0.01);C组血流阻断后中心静脉压下降明显(P<0.01),A组及B组血流阻断前后中心静脉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3。
3组病例术后第1天转氨酶及血清总胆红素均较术前升高(P<0.01)。A组较B、C组升高明显(P<0.05),B、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4。
3 讨论
肝脏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有增高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数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HCC病人约100万例,死亡人数约60万,为恶性肿瘤第五号“杀手”[3]。
手术切除是目前肝脏肿块治疗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术中出血及术后肝功能的损害是影响肝脏肿块手术切除率及预后的重要因素[4]。有学者认为手术过程中失血量与手术后的并发症、肝功能状况、恢复时间,甚至长期生存率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失血超过800 m L则手术后并发症增多、术后肝功能状况恶化比率增高、术后恢复时间延长、长期生存率降低。这些说明手术过程中无血技术的重要性[5]。从Pringle法的问世到现在已经历了100多年历史,陆续出现以此为基础的多种血流阻断方法,如半肝血流阻断、全肝血流阻断及精准肝叶阻断等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随着肝脏手术的不断深入,许多以往不能切除的部位现在也能顺利切除,所以有学者提出,肝脏手术无“禁区”的观点,加上医疗技术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提高,目前肝脏手术的出血由静脉出血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6]。当肝门阻断后,出血的风险主要来自分离肝实质过程中肝静脉和肝短静脉的出血。肝实质中肝窦压力直接与中心静脉的压力相关,下腔静脉压降低就可降低肝静脉压,从而降低肝窦的压力。因此,切肝过程中的出血量直接与血管壁的压力梯度和血管损伤的直径成正比。基于肝静脉的出血与CVP相关[7],近年来国内采用麻醉的手段降低CVP,以减少肝脏手术中的出血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但在操作上较为复杂,难以推广。国外则对Pringle法+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控制肝脏手术术中出血进行了研究[9],认为阻断肝下下腔静脉也能较大幅度地降低CVP,以达到降低肝切除时静脉的出血量,同时在操作上更加简便,易于推广。但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虽可降低中心静脉压,但同时也增加了术中肝静脉破裂所可能导致的空气栓塞的风险[10],虽然在本组手术中均未遇到,但也应引起术者的注意,术中尽量避免较大的静脉开放。此种术式近期及远期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较传统的Pringle法及半肝阻断法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黄志强.当今胆道外科的发展与方向[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4(10):93-95.[1]HANG ZQ.The development and direction of current biliarysurgery[J].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2007,4(10):93-95.Chi-nese
[2]陈孝平陈义发.合理利用外科新技术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量[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1-2.[2]CHEN XP,CHEN YF.Rational use of new surgical technique toreduce blood loss during the liver resection[J].Chinese GeneralSurgery,2008,17:1-2.Chinese
[3]杨冬华,丁世华.肝癌的早期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8:74-76.[3]YANG DH,DING SH.Early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J].Journalof Hepatology,2007,8:74-76.Chinese
[4]张峰,陈孝平.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3.[4]ZHANG F,CHENG XP.Vascular occlusion technique in liverresection[J].Journal of Surgery,2007,45(3):3.Chinese
[5]丁义涛.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进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6):404-407.[5]DING YT.The Liver progress of surgical techniques[J].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2009,15(6):404-407.Chinese
[6]石铮,杨明智,刘景丰,等.原发性肝癌半肝切除术中不同血流阻断方式的应用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11):4.[6]SHI Z,YANG MZ,LIU JF,et al.Different blood half liver re-section of primary liver cancer,blocking the way applications[J].General Surgery,2006,21(11):4.Chinese
[7]BELGHITI J,MARTY J,FARGES O.Techniques,hemodynamicmonitoring,and indications for vascular clamping during liver re-sections[J].J Hep Bil Pancr Surg,1998,5:69-76.
[8]力建,王卫东,黄雄庆,等.低中心静脉压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723-726.[8]LI J,WANG WD,HUANG XQ,et al.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to reduce clinical study of liver resection blood loss[J].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2005,25:723-726.Chinese
[9]OTSUBO T,TAKASAKI K,YAMAMOTO M,et a1.Bleedingduring hepatectomy car be reduced by clamping the inferior venacava below the liver[J].Surgery,2004,135:67-73.
阻断一切垃圾 第2篇
打开防火墙总开关
打开,默认会进入“常用”选项卡,把“防火墙开关”勾选,这是软件所有功能的总开关,必须打开。再把“设置选项”中的“过滤信息开关”和“阻止黑名单来电”也勾选(如图1)。
过滤信息
进入“过滤信息”选项卡,点击“黑名单”右侧的向右按钮(如图2)。在弹出的窗口中调出菜单,选择“增加”,再一个一个输入需要过滤的电话号码(如图3)。以后这些电话再发信息过来,丁翔就再也收不到了,过滤信息在过滤记录中可以看到。
阻止来电
进入“阻止来电”选项卡,在黑名单设置需要过滤的电话号码(如图4),方法和上面相同。以后丁翔再也没有接到这些黑名单中的骚扰电话,进入“阻止记录”中可以看到详细的阻止电话记录。
控制网络
除了对信息和电话进行设置,还可以通过限制端口来实现对应用程序的控制。如果不想被别人用远程截图,就可以把10082项勾选(其中有3G和Wi-Fi两项可选)(如图5)。
开启病毒防火墙
病毒攻击可能会造成网络无法使用,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把病毒防火墙打开。进入“高级”,勾选“病毒防火墙开关”(如图6)。出现一个超级用户的对话框(如图7),确认后即可。
联合阻断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在绍兴市上虞区内有资质医疗机构分娩的孕产妇共计9952人, 孕期均接受HBs Ag检测, 检出HBs Ag阳性孕产妇共521人, 携带率为5.2%。接受产后随访的HBs Ag阳性产妇378例及其所生婴儿为本文观察对象, 产妇均为单胎。
1.2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给予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针100U臀部肌内注射, 同时联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三角肌深部肌内注射, 按0、1、6方案免疫接种, 婴儿7月龄以后抽静脉血进行H B s A g和乙肝表面抗体 (HBs Ab) 检测。采用统一表格进行问卷调查和登记。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HBs Ag及HBs Ab, 试剂盒由Abbott Ireland Diagnostics Division/雅培贸易 (上海) 有限公司提供, 按试剂盒提供的说明书操作及判断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 2003软件对378例孕产妇及其分娩婴儿资料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 B V感染情况
随访的3 7 8例H B s A g阳性母亲中, HBs Ag、乙肝e抗体 (抗-HBe) 、乙肝核心抗原 (HBc Ag) 阳性 (俗称“小三阳”) 240例 (63.5%) , HBs Ag、乙肝e抗 (HBe Ag) 、HBc Ag阳性 (俗称“大三阳”) 72例 (19.1%) , 仅HBs Ag阳性 (单阳性) 58例 (15.3%, 包括5例产妇仅能提供HBs Ag阳性, 其他指标无法提供者) , HB s A g及HB e A g阳性 (双阳性) 8例 (2.1%) 。4例感染乙肝病毒的婴儿其母亲均为乙肝大三阳。流动产妇22例 (5.8%) , 356例 (94.2%) 为本地产妇。除7例 (1.9%) 孕产妇孕期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疗外, 大多数母亲孕期未接受治疗。
2.2 随访儿童7月龄以后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情况
378例随访婴儿中感染HBV 4例 (1.1%) , 产生保护性抗体 (HBs Ab阳性) 的婴儿为370例 (97.9%) , 8例 (2.1%) 免疫失败。在感染HBV的婴儿中, 经过乙肝联合免疫后有2例 (2/2) 产生保护性抗体;未感染HBV的婴儿乙肝联合免疫后有368例 (98.4%) HBs Ab阳性, 6例 (1.6%) 免疫失败。感染和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婴儿经乙肝联合免疫后抗体产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43, P<0.01) 。
2.3母亲HBV感染状态与所生婴儿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情况 (表1)
378例HBs Ag阳性母亲中HBe Ag阳性有80例, 所生婴儿有4例 (5.0%) 感染HBV, HBe Ag阴性母亲298例, 所生婴儿均未发生HBV感染。HBe 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HBV感染率高于HBe Ag阴性母亲,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66, P<0.01) 。经正规HBIG联合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产生保护性抗体者占97.9%。HBs Ag阳性母亲无论H B e A g阳性或阴性, 她们所生的孩子经联合免疫后产生抗体的情况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 3, P>0.0 5) 。
2.4 分娩方式与婴儿HBV感染的关系
378例中, 剖宫产178例, 自然分娩196例, 产钳助产4例, 4例感染HBV的婴儿中2例为剖宫产, 2例为自然分娩;经阴道及剖宫产分娩致婴儿H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 P>0.0 5) 。
2.5 喂养方式与H B V感染的关系
随访的3 7 8名婴儿生长发育评价均在中等及以上。母乳喂养101名 (26.7%) , 混合喂养53名 (14.0%) , 人工喂养224名 (59.3%) 。4例感染HBV者均为人工喂养。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婴儿H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5, P>0.05) 。
3 讨论
据WHO估计, 当前全世界HBV感染者约20亿, 其中3.5亿为HBV慢性携带者[1]。绍兴市上虞区孕产妇HBV携带率为5.2%, 低于我国总体水平。
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可产生抗体, 使机体获得主动性保护免疫, 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措施。HBIG是一种含有高效价的乙肝表面抗体, 可以中和孕妇和胎儿体内的HBV, 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性保护免疫, 分娩后的新生儿注射HBIG, 能进一步中和新生儿体内的HBV。因此, 采用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能明显提高母婴传播阻断效果[2]。有研究指出, 联合免疫对HBs Ag阳性而HBe 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保护率为98%~100%, 对HBs Ag和HBe Ag均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保护率为85%~95%[3,4]。如果不使用HBIG, 仅单独应用乙肝疫苗预防, 总体保护率为55%~85%[2]。在本次观察中, 免疫失败的4例H B V感染婴儿中有2例HB s A g及H Bs Ab均阳性, 提示H BV可能存在变异[2]。H B V变异也是导致联合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HBV的母婴传播, 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 而垂直传播 (即分娩前的宫内感染) 感染率<3%, 多见于HBs Ag及HBe Ag双阳性孕产妇[5]。本文经阴道及剖宫产分娩婴儿的H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感染婴儿均为HBs Ag、HBe Ag双阳性母亲所生。提示应尽量避免对HBs Ag、HBe Ag双阳性的孕产妇在产时、产后进行损伤性操作。以往研究发现, 从HBV感染产妇的乳汁中可检测出HBs Ag和HBV DNA[6]。本文母乳喂养的婴儿中无一例发生HBV感染, 提示新生儿接受母乳喂养感染HBV的风险较小。本次研究未对HBs Ag、HBe 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进行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统计比较, 因而无法对HBs Ag、HBe Ag双阳性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安全性论证。
综上认为, 孕期对孕产妇进行乙肝三系和肝功能检查, 并对HB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阻断效果好。
摘要: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 (HBV) 携带孕产妇所生婴儿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378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 于出生后24h内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100U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 按0、1、6方案接种, 7月龄及以后开始检测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结果 HBV携带孕产妇所生婴儿应用联合免疫后HBV的感染率为1.1%。378例婴儿中感染HBV4例 (1.1%) , 而产生保护性抗体 (HBsAb阳性) 的婴儿为370例 (97.9%) , 8例 (2.1%) 婴儿免疫失败。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HBV感染率高于HBeAg阴性母亲,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联合免疫后婴儿产生抗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婴儿的生长发育均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 对HB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阻断效果好。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Merle P, Trpo C, Zoulim F.Cur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hepatitis B in the elderly[J].Drugs Aging, 2001, 18 (10) :725.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3, 48 (2) :151.
[3]王志群, 张姝, 刘启兰, 等.常规应用免疫预防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的评价[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1, 14 (11) :338.
[4]Chen HL, Lin LH, Hu FC, et al.Effects of maternal screening and universal immunization to prevent 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of HBV[J].Gastroenterology, 2012, 142 (4) :773.
[5]Shao ZJ, Zhang L, Xu JQ, et al.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a Chinese experience[J].J Med Virol, 2011, 83 (5) :791.
台风阻断游程能否获赔 第4篇
台风阻断澳洲游程
2011年底,张天华(化名)与家人打算利用2012年春节的机会去国外旅行,经过反复挑选,最终选定了一家旅游公司推出的“澳洲大堡礁逍遥纯玩”团队游。之后,张天华与旅游公司签订了《上海市出境旅游合同》,4人的行程安排从2012年1月28日起至2012年2月4日共计6晚8天,其中2012年2月3日的安排为“凯恩斯-大堡礁-凯恩斯”,并支付旅游费用共计108300元。经旅游公司推荐,张天华等人还购买了一份“安心游”旅游保险。
然而2012年2月,一场号称百年最强的台风袭击了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昆士兰州,其登陆点正好在举世闻名的澳洲旅游胜地大堡礁附近,台风带宽达500多公里,最大风速每小时280公里,所经之处,大量房屋被毁、树木被连根拔起,近十万家庭电力供应中断。数以千计游客和居民不得不撤离澳东北部沿海城市。
然而此时,张天华等人已经跟团顺利到达悉尼,开始了期待已久的澳洲之旅。谁知当玩到第四天时,旅行团被告知,由于台风来袭,原计划游程受阻,既无法回国,也无法继续在当地游玩,为此整个旅行团不得不滞留在澳洲的黄金海岸地区,直到2月5日才得以返沪。
保险条款如何解释
旅游中途遭到意外,玩得不尽兴,张天华便想到了当时投保的那份旅游意外险。于是他拿着当时旅游公司交付的保单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不料,保险公司却表示,张天华保单上陈列的理赔项目另有解释,为此出示了一份长达12页的 “个人旅游意外保险条款”,每项赔偿事项都有附加的前提条件,依据这些附加条件,张天华显然不符合要求。
拿到这份条款后,张天华越想越气,便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保险公司按照保单上列明的项目赔偿原告旅程延误900元、行李延误1500元、随身财产受损1500元、旅程变更7500元及事涉慰问费用补偿8000元等,共计人民币19400元。
法庭上,张天华表示,未曾收到详细的保险条款,只有一张保单和保险发票;被告在保单中对保险项目和权利义务均做了明确的规定,符合合同构成的要件,原告诉请没有超出协议范围,被告未告知保险条款,被告所述条款应认定无效。
保险公司则认为,保单和保险条款是一个合同关系,如果旅行社没有把保险条款交给张天华则不构成保险合同关系;即使张天华有证据证明保险合同关系的存在,旅行延误、行李延误等事项在保险条款中有明确的定义,根据条款定义,被告仅认可发生了旅行变更的情况,并且仅对原告的“预付的实际未使用且不可退还的旅行费用”进行赔偿,但原告没有证据证明该笔损失的具体数额。
两项赔偿获得认可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虽然签发了保单,却未履行交付保险条款的法定义务,若在本案中适用被告单方制作却未交付的格式条款解释双方之间的保险合同则显失公平,故原被告保险合同关系成立,涉案的保险条款在本案中不能适用。
法院同时认为,原告能否获得理赔的关键在于如何解释保单约定的保险项目,以及原告能否证明相应的事实和损失的发生;法院根据合同解释的基本原则对原告所主张的各项保险项目赔偿金额的诉请进行合理的认定;对于旅程延误和旅程变更事项,原告有证据证明事实的发生,故予以支持;而对行李延误、随身财产受损、及事涉慰问费用补偿事项,既没有证据证明事实的发生,也不合常理故不予支持。故法院最终判决被告保险公司赔付原告张天华保险金人民币8400元。
理财金手指:购买旅游意外险注意事项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把旅游当成充实人生体验和享受人生乐趣的重要渠道。出门在外,难保不出意外。而旅游意外保险由于低廉的保险费率、特定的保障范围、加上一般不会受到性别、工作、年龄等个人因素制约,网上轻点鼠标就能完成投保,因此成了驴友在旅途中必不可少的好帮手。
但在购买旅游意外保险时,有几点需要消费者特别注意:
首先,买保险和买其他日常消费品一样,要挑选适合自己的。所谓适合自己,指的是保险的具体保障范围应该符合自己此次旅游的特点,并非保得越多越好,也并非越便宜越好。
因为旅游意外险产品的保障范围虽然大体类似,但具体的保障利益会有一些差别。比如境外自助游可能会面临的意外就比跟团游多,包括发生迷路、意外受伤、出入境受限的可能性要更大,因此自助游的保险覆盖要求就更高;又如常规城市景点项目和参与登山、攀岩、滑翔、潜水、冲浪等高危旅游项目所面临的意外风险系数大不相同,前者没必要购买包含那些高危项目的保险,否则多交保费反而浪费,而后者则一定要购买包含这些高危项目的保险,否则一旦出险,很可能遭遇拒赔的窘境;再如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治安不太好,偷窃、抢劫事件时常发生,社会构成复杂或出现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较大的(如每年特定季节经常有台风、飓风出没),在投保时应该格外注意。保险合同中一定要有针对行李丢失、盗窃、护照丢失、旅程更改进行相应赔偿的条款。在上述案例中,正是由于保险条款中对旅行延误的赔偿有明确的规定,才使得张天华的这部分赔偿请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其次,虽然旅游意外保险价格不高,但买保险也应货比三家,挑选物美价廉的。与其他保险相比,旅游意外险的保费和保险赔偿金额的设定都较简单,保障范围也比较明确,通过简单对比就能发现性价比最高的保险。
第三,在填写旅游意外险的投保单时,一定要仔细、正确、规范填写投保相关信息,切不可因为保险金额低、时间短而疏忽大意,万一真发生意外,如果填写了错误信息,保险公司可以拒赔。
第四,对于跟团游的消费者来说,应在签署旅游合同时了解清楚旅行社的报价在包含了旅行社责任险之外,是否还另外包含了个人旅游意外险。如已包含,则应了解具体的保障范围和赔偿金额,如果认为保障范围不够或意外赔偿金额过低,则还可另行补充购置保险。一般来说,医疗类旅游意外险属于补偿性险种,没必要重复投保形成超额保险,而意外身故保险则应根据自身年龄、负债和家庭情况而定,对于有未成年子女尚待抚养或身负房贷的消费者来说,意外身故的保险金额可以适当设置得高些。
最后,在选购旅游意外保险时,经常能看到保险公司喊出类似“保费仅需20元,意外保障高达20万元”等口号吸引消费者,尽管合同约定的保险最高赔付金额可能有20万元,但意外发生后,所能得到的很可能并不是最高赔付金额。最高赔付金额往往需要以意外身故为条件,而意外致残则只能根据残疾级别给予相应比例的保险赔付。此外,保险公司经过界定认为投保人伤害并非完全由意外事故造成,而是部分由自身机理性原因造成的话,保险赔偿金也会打折扣,或者界定为意外事故但没有按约定及时救治导致身故的话,也可能得不到100%赔偿。对于保险公司可能在出险后想尽办法减少赔偿金额或拒赔的情况,消费者在旅途中一定要保留好相关的凭证,为今后可能发生的诉讼做好准备。
联合阻断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新干县2009年和2011年期间在新干县人民医院出生的200名HBs Ag阳性孕妇所生健康婴儿, 其中2009年男婴78名, 年龄12~12.3个月, 平均12.2个月;女婴22名, 年龄12~12.4个月, 平均12.1个月;2011年男婴81名, 年龄12~12.5个月, 平均12.3个月, 女婴19名, 年龄12~12.3个月, 平均12.2个月, 将200名婴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00名, 两组婴儿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意义, 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孕妇所产新生儿接受HBIG和乙肝疫苗处理, 具体方法:新生儿出生后, 24h内肌内注射HBIG 100IU, 同时接种10微克乙肝疫苗, 满1个月和第6个月各接种10μg乙肝疫苗。对照组新生儿不肌内注射HBIG, 只进行常规预防接种。全部新生儿满周岁采静脉血检测乙肝两对半1次。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 针对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 在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婴儿周岁时的HBV感染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中国母婴传播是HBV感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HBV病毒通过母婴传播主要是在分娩过程中胎盘剥离时, 通过母体和胎儿之间血液接触和产后母体和胎儿之间的频繁密切接触造成病毒感染。HBV病毒母婴传播的第二种方式是借助胎盘屏障造成胎儿宫内感染, 其感染发生时间通常是孕晚期,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妊娠发展到孕晚期滋养细胞层将会发生变薄且产生绒毛和血管膜, 其使HBV病毒突破胎盘屏障发生感染的几率变高[2];HBIG系高效免疫球蛋白的制剂, 属于被动抗体, 其中的HBs Ab可与HBs Ag结合, 同时激活补体系统, 增强体液免疫, 消除HBV, 降低母血中的病毒含量, 防止和减少正常细胞感染HBV, 也可能减少HBV在体内的复制[3]。孕晚期胎盘有主动从母体输送Ig G型抗体给胎儿的功能, 使其在宫内即获一定的免疫保护。
HBs Ag、HBe Ag双阳性的母亲生的孩子如果以母乳喂养, HBV感染率为80%~90%[4]。说明产后对新生儿采取阻断措施更为重要。本文研究表明, HBIG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可明显降低HBs Ag (+) 阳性母亲的子女HBV的感染率, 提高HBs Ab阳性率, 从而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由于各种原因, 上级配送给新干县的母婴阻断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尚不能满足所有符合免费注射的新生儿的需要, 时常出现断药现象, 给这一民生政策的实施大打折扣, 为了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降低我国的乙肝感染率, 维护民众身体健康, 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关注, 切实做好后续工作, 使这一民生能持续进行[5,6]。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8.
[2]闫永平, 徐德忠, 王闻亮, 等.胎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宫内传播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 34 (7) :392-395.
[3]黄文伦, 陈寿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7, 25 (4) :449-450.
[4]王桂兰.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观察[J].南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4, 32 (3) :400-401.
[5]杨再新.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预防HBV母婴传播效果观察[J].职业与健康, 2008, 24 (24) :2689-2690.
联合阻断 第6篇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氟他胺/治疗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应用,人类,老年,男 (雄) 性
前列腺癌 (Prostate cancer, PCa) 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好发于60岁以上的的老年人群,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致使大约20%的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转移, 丧失了手术的最佳时机。本研究采用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对老年PCa的不同质量模式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01~2012-04本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老年PCa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61~75岁。纳入标准:经针穿病理学确诊为PCa的患者;初诊初治患者;年龄大于60岁。排除标准:年龄小于60岁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将73例随机分为氟他胺组16例, 去势组19例, 氟他胺+去势组17例, 氟他胺+去势+参芪组21例。4组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 方法
2.1 分组用药
氟他胺组:予氟他胺 (先灵葆雅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Z0806684) 片, 250mg/次, 每日3次口服。去势组:行双侧睾丸摘除术。氟他胺+去势组:治疗同上。氟他胺+去势+参芪组:氟他胺+去势 (同上) , 再予参芪扶正注射液 (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 批号:Z19990065) 250ml, 静脉滴注, 每日1次。4组患者疗程均为2个月。
2.2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变化;排尿困难症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治疗前后游离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t PSA) 水平。随访期间记录患者骨转移灶疼痛缓解时间。
2.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tata 11.0统计软件完成, 计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前列腺体积减小1/2以上;骨转移灶的面积缩小1/2以上;疼痛缓解时间大于60天。有效:以上3个条件满足1个或两个。无效:以上3个条件均不满足。
3.2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与其他3组比较△P<0.05 (下同)
3.3 各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比较
见表3。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其他3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下同)
3.4 各组排尿困难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4。
3.5 各组患者骨转移灶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氟他胺、去势、氟他胺+去势、氟他胺+去势+参芪4组接受治疗后, 骨转移疼痛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 (160±23) d、 (151±31) d, (234±44) d、 (340±51) d, 氟他胺+去势+参芪组疼痛缓解时间显著长于其他3组,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6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t PSA水平变化比较
见表5。
4 讨论
老年前列腺癌是老年人的常见肿瘤,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方案治疗PCa容易产生副作用和激素抵抗, 且过度医疗,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西医治疗方案的研究遇到瓶颈的时候[1], 中医在这方面显示了其独有的优势[2]。本文观察了中药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治疗PCa方面的疗效。中医理论认为, 老年前列腺癌乃正气不足, 邪毒通过前列腺导管逆行蕴积, 日积月累, 阻碍气血运行, 郁积成块, 导致前列腺癌的发生。参芪扶正注射液为中成药, 主要成分为党参、黄芪等, 具有益气扶正的功能, 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用于肿瘤的治疗可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3]。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中药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氟他胺+去势治疗晚期PCa总有效率为95%, 显著高于其他几种治疗方案, 明显延迟患者骨转移灶的疼痛缓解时间, 平均时间达到了340天。表明中药参芪抉正注射液联合西医对治疗老年PC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该研究纳入患者例数相对较少, 且为单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因此, 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PCa的临床价值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PCa提供更充分的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Mazzucchelli R, Scarpelli M, Lopez-Beltran A, 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and localization of somatostatin receptors innormal prostate, high 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prostatecancer and its many faces.J Biol Regul Homeost Agents, 2012, 26 (2) :181.
[2]苏淼毅, 程惠华.中药治疗前列腺癌的新进展.环球中医, 2012, 5 (2) :152.
联合阻断 第7篇
1.1 检阅对象
截止2008年6月所有已发表的中文有关HBIG联合HePB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相关性研究的病例对照研究。
1.2 资料检索
中文文献检索C N K I全中文期刊网, 检索式: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 后人工识别相关文献。检索时间:2008年7月。
1.3 各研究资料的一般描述
检索得到的研究均得出阳性相关结论, 研究对象均为中国人群, 孕妇乙肝标志物H B s A g阳性或H B V-D N A阳性。
2 结果
所有文献分析结果显示:H B I G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时H B V母婴传播的阻断几率为9 0%以上。优于单用乙肝疫苗阻断。
3 讨论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 是我国当前最流行、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发病人数一亿二千万人左右, 发病率20%, 我国的乙肝传播中, 40%[1]的HBV感染是经母婴传播的。H B s A g阳性、H B e A g阳性的孕妇, 均具有传染性, 都可能将H B V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而胎儿、婴儿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 肝细胞的分化代谢功能处于幼稚阶段。一旦接触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 就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基因中去。整合后的含病毒肝细胞非但不受细胞和体液的攻击, 而且能继续增殖向肝癌方向分化。母亲如果H B s A g、H B e A g双阳性, 其子女9 0%以上被感染, 新生儿感染后往往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其中9 0%以上发展为肝硬化, 部分转化为肝癌。2 5%~4 0%[2]的H B V感染因之而致命。
乙肝发病中, 母婴传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母婴传播可通过宫内、分娩过程及生后喂养期密切接触而感染。宫内感染是H B V通过胎盘组织进入胎儿体内, 感染率不高。不超过1 0%。宫内感染者与母亲血液H B V-D N A含量高, H B e A g强阳性有关。分娩过程的感染为婴儿经产道时和母亲血液及分泌物有密切的接触。是母婴传播乙肝最重要的阶段, 感染率大约8 0%。生后喂养阶段的感染率为10%~20%。所以设法切断母婴传播途径, 为我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自1978年血源乙肝疫苗问世以来, 对阻断乙肝病毒传播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我国研制的国产重组 (C H O细胞)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乙型肝炎疫苗稳定性好[3],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源性[4]。对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优于血源乙肝疫苗。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可使婴儿自身产生乙肝抗体, 使机体获得主动性保护免疫。自80年代起, HBsAg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虽然接重乙肝疫苗, 对阻断母婴传播安全有效, 但仍有1 0%~20%母婴阻断失败[5], 新生儿接种HePB后未能产生抗体, 且呈病毒血症及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宫内感染H B V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宫内感染H B V后, 其细胞免疫功能不足, T淋巴细胞对H B V的特殊刺激源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在受宫内感染的儿童中, 存在着乙肝病毒变异, 感染变异病毒是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6], 并易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为了减少新生儿出生前在宫内受H B V感染, 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孕妇产前多次注射H B I G, 能有效减少H B V宫内感染。这可能与产时减少母体外周血中的H B V有关[7], 有研究表明, 胎盘屏障中, H B s A g和 (或) H B e A g阳性率表现有从母体侧到胎儿侧逐渐减弱的趋势, 所以, 随着时间的延长, 胎儿感染H B V的几率逐渐增高[8]。H B I G对阻断H B V母婴传播若干研究证实, H B I G可诱发内源性干扰素, 提高免疫和抗病毒疗效。H B I G是一重含有高效价的乙肝表面抗体, 可以中和孕妇和胎儿体内的乙肝病毒, 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性保护免疫, 分娩后的新生儿注射HBIG, 能进一步中和新生儿体内的乙肝病毒[2], 因此, 采用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使用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能明显提高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其阻断率为9 0%以上[9~11]。据研究, 国产HBIG阻断H B s A g阳性孕妇新生儿宫内感染与进口HBIG一样有效, 且国产HBIG安全, 价廉[12]。
随着H B I G和乙肝疫苗的推广使用, 乙肝病毒感染率得到明显控制, 但合理选择使用H B I G的使用时间, 掌握H B I G的使用方法和乙肝疫苗的注射时机, 能更好的阻断H B V的母婴垂直传播。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方法是, 乙肝孕妇怀孕最后3个月采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被动免疫方法来降低孕妇体内乙肝病毒的传染能力。具体方法是:孕中期测定H B V-D N A的浓度, 如果高于500meq/mL, 即可分别在孕7、8、9三个月各注射HBIG200IU, 用药期间, 要观察肝功能和H B V-D N A浓度等。如果H B V-D N A浓度低于500meq/mL, 有肝功能异常且可除外重叠感染其它类型的H B V者, 也可以按上述方法进行被动免疫。但如果肝功能正常, 则不必进行此治疗。
孕期的治疗, 只能是降低孕妇体内H B V的传染水平, 并不能保证胎儿完全不被感染, 很可能H B V正在新生儿体内“旅行”尚未“定居或繁衍”, 所以, 当新生儿出生时, 除采用必要的措施外, 采用乙肝疫苗和H B I G联合使用的方法十分必要。具体方法:新生儿出后于6h内, 1月龄时各注射HBIG200IU, 再于2、3、5月龄时各注射H e P B 1 0 u g, 然后在7月龄时采血化验H B V的保护性抗体, 应随访3年, 如果观察孩子的保护性抗体低或接近1 0 I U/mL, 可再次注射HePB10iu.
近期也有学者根据H B I G在体内的半衰期, 设计出一套新的联合方案, 即在新生儿出生0、2周龄各注射HBIG200IU, 再于1、2、5月龄各注射HePB10ug, 在7月龄时孩子体内保护性抗体的检出率较高, 但是, 因为没有远期的效果结论, 所以还没有被普遍采用。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联合乙肝疫苗 (HePB) 阻断乙型肝炎 (HBV) 母婴传播的最佳免疫方案。方法检阅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文献。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方案可明显提高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率。结果所有文献研究显示:HBIG和HePB联合应用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达90%以上, 明显优于单纯乙肝疫苗阻断。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参考文献
[1]刘崇柏.苏崇螫对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围产期的浅见[J].中国计划免疫, 2006, 2.
[2]梁宝珠.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与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4, 19 (2) :81.
[3]张华远, 杨超美, 尹爱红, 等.国产重组 (CHO细胞) 乙型肝炎疫苗抗体反应和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 2003, 6.
[4]我国研制的乙型肝炎基因重组 (CHO) 疫苗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免疫, 2001, 2.
[5]于广军.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及其免疫学预防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1996, 20:40~42.
[6]朱启镕, 吕晴, 愈惠, 等.顾新焕宫内感染乙肝病毒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机理和预后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1997, 35 (7) .
[7]朱启镕, 吕晴, 顾新焕, 等.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初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1995, 33, (2) .
[8]蒋赦文, 蒋林芳.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分析[J].广东医学, 2005, 4.
[9]吴爱娇, 黄彗萍.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结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妇产科杂志, 2006.
[10]李智彗, 张菌杰, 孙海英.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136例疗效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6.
[11]彭军, 赵志惠.2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2型肝炎疫菌联合应用对阻断2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 2005, (2) .
联合阻断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为38岁~52岁, 平均年龄 (41.35±4.94) 岁;体质量为58~64 kg, 平均 (61.04±2.41) kg;92例患者子宫肌瘤的直径均超过5 cm, 且通过检查, 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 2组患者体质量、年龄与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备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 其中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主要的手术措施如下:麻醉后, 腹腔镜监测下在患者盆壁三角区部位取3 cm~5 cm的切口, 暴露髂外静脉和动脉, 再解剖并游离子宫动脉, 采取双极电凝将患者子宫动脉闭合, 同时避免输尿管等损伤。子宫肌瘤剔除术:根据患者子宫肌瘤位置选取切口, 并使用单极电针切开其肌瘤假包膜, 再使用子宫肌瘤剥离器将瘤体剥离出来, 将伤口缝合。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 方法与观察组同。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患者进行2年电话随访, 统计其子宫肌瘤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 (82.51±21.83) m L和 (6.46±2.62) d;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 (109.63±32.23) m L和 (10.93±3.10) d, 观察组指标均好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子宫肌瘤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复发1例, 其子宫肌瘤复发率为2.17%;对照组复发5例, 其子宫肌瘤复发率为10.87%, 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2, P<0.05) 。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 多发于育龄女性, 特别是30岁~50岁之间的女性, 其子宫肌瘤发病率最高[1]。传统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但因为对患者腹部造成的创伤较大、腹壁瘢痕明显和术后康复较慢等缺陷, 逐渐被现代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和肌瘤剔除术所取代[2]。
现在, 越来越多的生育期患者要求在保留子宫的同时剔除子宫肌瘤, 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凭借其创伤小、疗效佳、不留瘢痕和复发率低等优势, 受到广大患者的推崇与青睐[3]。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可增加术野的清晰度, 减少出血量,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同时,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可为患者保留子宫, 并降低手术的风险系数, 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本组研究结果证实,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确切, 安全度高, 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降低其疾病复发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子宫肌瘤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 将其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肌瘤剔除术治疗, 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 (82.51±21.83) m L和 (6.46±2.62) d, 子宫肌瘤复发率为2.17%;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 (109.63±32.23) m L和 (10.93±3.10) d, 子宫肌瘤复发率为10.87% (P<0.05) ,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肌瘤剔除术
参考文献
[1]王秀珍.经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34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35) :4764-4765.
[2]李辉.不同方法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5) :672-673.
阻断疟原虫感染胎盘等 第9篇
阻断疟原虫感染胎盘
疟疾每年感染3000万孕妇,所导致的贫血症和其它疾病,则会导致至少20万新生婴儿死亡。现在研究者发现了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疟原虫感染胎盘所必需的物质。这一发现为开发适于孕妇用的疟疾疫苗提供了可能。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寄生生物学家发表论文称,他们找到了被命名为“VAR2CSA”的基因,体内VAR2CSA抗体较少的妇女生下体重过轻婴儿的几率,是高抗体水平孕妇的4倍,这说明她们对疟原虫的抵抗能力更弱。由于VAR2CSA基因在疟原虫的各个变种中普遍存在,研究者相信,一种含有部分VAR2CSA蛋白质的疫苗,能使孕妇对疟疾产生有效的免疫能力。
美国分子寄生生物学家Kirk Deitsch说:这是一项权威的高质量的研究工作,为我们研制疟疾疫苗树立了标靶。他认为这一“普适性疫苗”的研制策略,可能同样适用于脑部恶性疟原虫感染者,这样人们“就能使疟疾死亡的病例减少三分之二了”。
咖啡预防肝癌
日本的一个科学小组通过对9万多人研究后发现,经常饮用咖啡的人患肝癌的几率是那些从不饮用咖啡的人的50%。
原先科学家对动物的研究也表明,咖啡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可降低患肝癌的危险。另外,科学家在老鼠身上所做的实验表明,含有咖啡因的护肤霜可以降低患皮肤癌的危险。日本癌症中心一个专家小组分析了一组为期10年的公众健康研究所得出的数据,以确定咖啡是否对人也具有同样功效。他们发现,在过去的10年中,那些从未饮用或很少饮用咖啡的人,每10万人中平均有547.2人患上肝癌。相比之下,那些每天都饮用咖啡的人每10万人中患肝癌的人数为214.6。
研究人员认为,他们还需要在其他人群中进行重复验证。研究人员尚未完全弄清楚为什么咖啡可以降低人患肝癌的危险,但是他们注意到,咖啡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
坏消息
龋齿导致肺炎
患龋齿的人真可谓祸不单行。美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在龋齿上发现的细菌能够进入人的肺部,使病人患上可能致命的肺炎。
纽约布法罗大学的研究小组对49名居住在一所老年公寓的病人进行了检查。在这些老年人患上肺炎之前,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口腔细菌采样,他们发现28份样本中含有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细菌。然后他们对这些老年人进行跟踪,密切观察他们是否会感染肺炎。最后,有14位老人染上了肺炎,其中10位的口腔细菌样本中含有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菌。对肺部细菌的检测显示,有8位老人的肺部细菌的DNA与其口腔细菌的DNA吻合。
由此可见,龋齿是呼吸道病菌的温床。这一发现首次将牙齿卫生与呼吸道感染联系起来。
软饮料造成肾损伤
越来越多的人把软饮料和运动饮料当成自己惟一的日常饮品,澳大利亚的最新研究表明,软饮料的过度摄取可能会间接提升肾损伤的几率。而医学专家们怀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软饮料中普遍存在着高酸性物质。
人体内的酸碱度在自然情况下约为7.2。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的知名环境学与营养学专家彼得·丁欧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大约30种软饮料及运动饮料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含糖量、调味剂及PH值(酸碱度),并且就它们对人体健康所存在的潜在危害做了研究。他们发现个别软饮料及运动饮料的酸碱度不仅低至2.5,而且更有些软饮料及运动饮料中含多达7种调味剂和超过10%的含糖量。
针对研究分析后所得出的数据,彼得·丁欧博士表示:“软饮料及运动饮料中的酸碱度普遍明显低于人体内在自然情况下的酸碱度。每当我们饮用软饮料及运动饮料时,体内的肾脏将会受累,因为肾脏是人体内调节酸碱度的主要器官。所以,当人们长期持续性的过度摄取软饮料及运动饮料时,出现肾损伤的几率将会随之升高。”
手提电脑影响男性的生殖能力吗
很多时候人们为了图省事或者更为舒适,习惯躺在椅子、沙发或床上时将笔记本电脑搁在自己的腿上。最新研究表明,男人如果长期将笔记本电脑搁在腿上,很可能会影响到他的生殖能力。
这项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叶菲姆·希金教授主持的研究,选取了21名21岁到35岁的男性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发现,当笔记本电脑在关闭状态下搁在腿上时,志愿者睾丸的温度上升了2.1摄氏度,而放在腿上的笔记本电脑处于运行状态时,志愿者睾丸的温度上升了2.8摄氏度。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睾丸温度升高1.8摄氏度以上时,就可能会对男性体内精子的成熟和生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希金教授表示,尽管上述结果还需进一步证实,但青少年男性应当尽量减少将笔记本电脑放在膝盖上的时间。
生物
人参花蕾更珍贵
欧洲著名的LAT生命科学研究院在一项历时近20年对上万种草本植物的研究中证实,被东方人认为药用价值极高而视为神秘植物的人参,其药用价值最高的部分并不是人参根,而是人参的花蕾。
人参的药用价值来源于其中的各种人参皂甙。LAT负责人介绍,在历时数年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人参花蕾中的人参皂甙总含量是人参根的5.06倍;可提升人体免疫力,并抑制癌细胞成长的人参皂甙Rd含量高达2.77%,是人参根的13.85倍;能保护细胞膜和防止细胞老化、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血糖、提高肝细胞蛋白质和DNA合成、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的人参皂甙Re含量是人参根的14.7倍。人参花蕾中所独有的对于人体抗疲劳、抗衰老的Rm7cd,比人参根高10倍多。另外,人参花蕾中几乎不含有导致人上火的皂甙Ro。
人参生长至第4年才开花结果,但现在人们为了追求快速效益,往往在人参(尤其是西洋参)生长至两三年时便挖出人参根来出售,很难见到人参花蕾。专家因此建议人参种植者应该尽可能等待人参生长4年后再采收,以便采摘人参的花蕾。
新知
真的存在第六感吗
“第六感觉”历来就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但一直没有严格的实验来证明它的存在。现在,英国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位全盲的男子居然能识别他人脸上的表情,这为科学家揭示“第六感觉”的奥秘提供了新途径。
科研小组对这名52岁的全盲男子进行了实验。这名男子由于接连两次中风造成了大脑视觉皮层的损害而失明。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向这名男子展示了一些印有诸如圆圈和方块等形状的图片,他无法辨别这些图形,随后又向他展示一些分别印有毫无表情的男女面部图像时,他也无法辨别他们的性别。但当研究人员向他展示200张印有一系列不同人物的面部表情的图片时,他居然能辨别出这些表情,而且正确率达到59%,这比随机猜测的几率大多了。这说明尽管他的大脑视觉皮层被破坏,无法感知正常视觉,但负责感知情感的大脑部位仍然发挥功能。也就是说,人的大脑中感知情感信息的那一部分神经与感知正常视觉的那一部分神经不同。
科学家推测,人的大脑可能还存在着与已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5种感觉机理不同的感觉功能,感知情感可能就是这种感觉的一种表现形式。佩尼亚医生等人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神经学》杂志上。
发育
幼年营养不良影响性格
美国科学家发现,早期饮食结构对于儿童日后的行为影响深远,幼年时期营养不良会导致少年时期出现好斗、反抗社会等不良行为。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对毛里求斯1000多名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为期14年的跟踪调查。他们在研究中考虑了这些儿童的社会背景、教育等因素,结果发现,早期饮食结构越不平衡,儿童日后的行为就越发乖张。
科学家指出,儿童在0到3岁时期的饮食最为重要,如果饮食中缺乏锌、铁、维生素B和蛋白质等物质,在儿童长到8岁左右时,就会变得易怒,比早期饮食结构平衡的同龄人更容易打架;而到11岁左右时,早期饮食不健康的孩子就更易撒谎、打群架;到17岁前后,他们中偷盗、吸毒的人数比例就会更高。
心理
恐惧让人好战
一项基于“恐怖管理理论”的研究显示,唤起民众对死伤率的注意,将使他们增强对安全的渴望,提高其选举好战领袖的倾向。或许,布什最终在大选中胜过克里,就得益于他执政风格强硬、一再强调爱国精神。
美国纽约史基德摩尔学院的专家随机将190名学生分为两组,并让其中一组学生回答诸如“当你死去时会有什么事情发生?简要记下你能想起的所有可能性”等问题。另一组学生则回答“你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最重要的考验是什么”。然后两组参与者都将读到三份竞选陈词,每份陈词代表一位虚构的州长竞选人。其中,竞选人A强调祖国的伟大以及战胜邪恶的必要性,竞选人B将目光聚集在领导和公民之间的合作上,竞选人C承诺兑现某些现实目标。读完这些陈词,研究对象们开始为三位候选人投票。
统计结果显示,务实的竞选人C在两组学生的投票中都获得胜利。但是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的竞选人A,在事先仔细考虑过“死”的问题的第一组学生中取得了30%的选票,而注意力放在下阶段挑战的另一组学生中,仅有4%的人支持他。
条条大路通减肥
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的体重超标。各种名目的减肥药方数不胜数。有的教人把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规定在4∶3∶3,也有的教人尽量不要摄入碳水化合物,吃多少脂肪无所谓。
为了检验各种减肥理论的效果,美国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的麦克尔·丹辛格和同事们将160名肥胖患者分为4组,分别按照4种计划减肥。这些患者中男性的平均体重是106公斤,女性是93公斤。科学家跟踪观察这些患者的饮食和体重变化,1年后,发现4种减肥计划的效果差别不大。每种方法都可以让大约1/4的人体重减掉5%。
联合阻断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接受管理的360例HBsAg阳性的孕产妇, 年龄23~32岁, 平均25.8岁;体质量65~80kg, 平均74.5 kg;初产妇268例, 经产妇92例;经阴分娩243例, 剖宫产117例。所有孕产妇均为单胎妊娠, 无先兆流产、早产等情况, 肝功能正常, 无肝炎症状与体征。所有孕产妇根据单双数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 每组180例。两组孕产妇在年龄、体质量、胎次、分娩方式均具有可比性,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孕产妇于妊娠第28、32、36周分别肌内注射HBIG100IU各1次, 共3次, 胎儿出生后分别给予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其中乙肝疫苗接种按0、1、6方案进行 (即出生24h内和1、6月龄时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乙肝疫苗) , 剂量为5μg/次;新生儿出生6 h内臀部肌注HBIGl00IU。对照组孕产妇在妊娠期间不采取特殊措施, 胎儿出生后采取措施与观察组相同。本研究所采用乙肝疫苗为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型乙肝疫苗 (汉逊酵母) , HBIG为深圳市卫武光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人工喂养。在婴儿6个月龄时均抽取静脉血, 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 (乙肝两对半) 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7月龄婴儿静脉血HBsAg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HBsAg阳性者2例, 阳性率为1.11%, 对照组HBsAg阳性者5例, 阳性率为2.78%;观察组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见表1。
2.2 7月龄婴儿静脉血HBsAb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HBsAb阳性者165例, 阳性率为91.78%, 对照组HBsAb阳性者134例, 阳性率为74.44%;观察组HBs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见表2。
注:组间比较, *P<0.01
注:组间比较, *P<0.01
3 讨论
乙肝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对肝脏产生炎性损害。据调查我国婴幼儿HBV感染约1/3由母婴传播而来, 人群中40%~50%的慢性HBV携带者由母婴传播造成的[1], 母婴传播已成为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的重要途径。因此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对于乙肝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HBIG是高效免疫球蛋白的制剂, 应用HBIG属于被动免疫, 因其是被动抗体, 其中的抗一HBs抗体可与HBsAg结合, 能够中和游离病毒颗粒, 减少了孕产妇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数量, 同时HBIG可激活补体系统, 增强了机体自身的体液免疫, 也利于体内乙肝病毒的清除。从以上两方面作用看, HBIG的应用降低了孕产妇血液内中HBV的含量, 从而减少了HBV对正常细胞感染及HBV在孕产妇体内的复制, 从而降低了了HBV对胎盘传播的危险[2], 以此来降低孕产妇母婴垂直传播的概率。HBsAg阳性的孕产妇通过HBIG的应用, 极大的清出了体内HBV, 大大减少了孕妇血中HBV的含量, 从而降低了HBV经胎盘母婴垂直传播的概率。同时孕妇多次注射HBIG, 抗一HBs经胎盘传输给胎儿, 使胎儿在子宫内获得被动免疫, 从而获得了保护, 预防了HBV的宫内感染。
新生儿肌注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提高阻断效果, 降低母婴垂直传播。其机制可能为:HBIG可中和游离病毒颗粒, 减少了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 保护了正常的细胞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同时乙肝疫苗能够与相应的lgG抗体在婴儿体内集合, 形成免疫复合物, 该免疫复合物能够有效地刺激婴儿体内的免疫系统, 增强机体免疫应答, 打破免疫耐受状态, 进而降低了宫内感染[2]。
HBsAg阳性的孕产妇应用HBIG, 胎儿出生后HBIG和乙肝疫苗的联合应用可提高乙型肝炎病毒的阻断效果, 显著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病毒,母婴垂直,疗效
参考文献
[1]李忠茹, 战雁, 肖宏国.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32) :4615-4617.
联合阻断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