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整体护理路径
临床整体护理路径(精选11篇)
临床整体护理路径 第1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整体护理,产科
临床路径 (Clinical Pathways, 简称CP) 1985年由美国人Zander率先在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实施, 是医院临床服务系统过程对“预先支付系统 (PPS) ”医疗政策适应性改变的产物。CP于1996年引入我国, 它是指医生、护士、辅助科室人员等共同针对某一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诊疗护理计划, 按照CP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 为产妇提供从入院、咨询、医疗护理处置内容、检查项目到出院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 是一个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 又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化模式[1]。整体护理于1994年引入我国, 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核心, 将护理临床业务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相结合, 按照护理程序的科学工作方法, 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2]。我院将两种护理模式整合, 应用于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住院的产妇, 旨在寻找一种适合产科的最佳临床护理模式, 以获得最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产妇10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0例 (见表1) 。纳入标准:住院待产产妇。排除标准: (1) 合并严重内科疾病, 如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肝功能障碍、肺部感染等; (2) 血液系统疾病; (3) 消耗性体质患者; (4) 智力低下者。两组纳入、排除标准均相同。观察组自然分娩305例, 剖宫产195例, 年龄27±5.7岁;对照组自然分娩275例, 剖宫产225例, 年龄26±4.9岁。两组年龄、手术方式、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 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的护理模式。
1.3 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应用
1.3.1 成立产科临床路径小组
成立以科室主任与护士长为主的临床路径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影像与检验等多学科人员。
1.3.2 制定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表
临床路径专家组成员参考1997年美国东南外科协会临床路径10项标准 (医疗措施、评估、检查和化验、活动和护理、饮食、宣教、监测、出院计划、治疗护理结果) [3]结合我院实际设计产科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表 (见表1、2、3) 。
1.3.3 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组患者告知CP与整体护理整合的目的与方法。按拟定分娩方式发放CP与整体护理整合文本一份, 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由实施护士按照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表完成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并做好记录。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产妇及家属的感受和意见, 并及时讨论和修正。护士长每天通过晨间护理, 床头交接班或随机抽查等方式检查护士工作落实情况并进行讲评。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法, 由责任护士按照医嘱下达的护理级别进行护理。
1.4 评价标准
(1) 平均住院日; (2) 平均住院费用; (3) 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采用健康教育知识评估表, 为自制问卷表, 内容包括是否认真阅读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文本, 是否理解及产前产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4) 患者满意度调查, 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 在产妇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 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 (见表4和表5) 。
3 讨论
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后应用于产科, 使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成为一个衔接严密的过程, 充分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人性化、个体化的服务理念[4]。患者入院后可通过患者版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文本得知住院诊疗护理的全过程, 从而缓解患者初次入院的紧张情绪, 增强患者的自主意识, 减少患者的盲目感;可以加深医患沟通, 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患者通过整合表可获知住院费用及预计出院时间, 提高患者对诊疗告知、治疗进程及医嘱的依从性, 便于患者在时间和经费上做好安排, 利于患者进行医院间比较, 增加患者对医院的认同感。
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后, 护士从产妇入院起就开始依照统一的整合表进行主动、有序、有计划、有预见性的标准医疗和护理, 可避免因护士个人能力、知识水平差异而造成的遗漏疏忽甚至技术性差错事故;责任护士每完成一项工作, 在表格的对应处注明时间及签名即可, 从而缩短了护理记录的填写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护士长可依据路径表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可以应用整合表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培训, 使其尽快熟悉工作, 减少适应时间和因不熟悉而造成的误差。
从观察结果表明, 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后可以缩短住院日, 降低住院费用,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 从而增强了医患和谐。
参考文献
[1]徐军, 王鑫杨, 余飞鹏.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西部医学, 2007, 19 (3) :493.
[2]潘蕴倩, 袁剑云.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J].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
[3]Clincal pathaways for general surgeon:chole-cystectomy, open W/OCBDE[J].The Am erican Surgeon, 1998, 64 (3) :289-292.
临床路径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第2篇
为了更好地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和效率,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护理患者,我院于201月设计了重症护理记录单,在试点科室运行3个月后,逐步完善了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设立了相应的书写要求,收到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
1表格式重症护理记录单的设计
成立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小组,运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我院护理记录单不断修改、完善,自行设计表格式重症护理记录单。
采用横向A4打印纸,护理记录单由眉栏、横标目及备选栏组成,眉栏用于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横标目主要列出了常用的护理观察指标,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出入液量(包括切口渗血、引流、胃管、胃肠减压情况、导尿、呕吐、补液、静脉留置针、饮食情况)以及基础措施(包括皮肤护理、安全措施、吸痰、雾化、吸氧),此外,将专科护理的项目包括管路护理、持续实施的护理措施列出,保留“病情观察及措施”一栏,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过程。
备选栏是根据临床各病种的常见病情、观察要点、护理措施及效果按序编号标注的提要式备选内容。
首行以填空式罗列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别、病室、床号、住院号的基本信息。
记录均有记录时间和签名。
2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优点
2.1简化书写
改进后的护理记录单记录方式灵活,客观资料以打钩(√)或数字选项来标记,记录格式信息容量大,所记录的信息全面、集中,便于医护人员在短时间阅读到大量信息。
大幅度减少了文字的使用频率,避免重复书写,节省记录时间。
2.2规范书写
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实现了护理记录的标准化,使不同病区、不同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护理人员都能保持统一的书写格式,减少了主观随意性,使护理记录更加规范。
2.3突出重点
表格式护理记录单能保持护理记录的简洁并突出重点,一目了然,为医师查阅病史和护士交班提供了方便。
3应用效果
3.1缩短了护理记录时间
传统护理记录单中大段的文字书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在一连串的记录中如有一人出错,就要全部重写,造成严重的时间浪费。
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减少了书写内容,缩短了护理记录时间。
3.2减少了护理记录错误的发生
传统护理记录单着重文字书写,导致护理记录有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的标点符号不准确或全篇无标点符号;有的用简化字、同音字、用词不当、不用医学术语、错别字等,损害了记录的真实性。
我院使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以来,护理记录中的错别字由每页1或2个减少至每页0.8个,较原来有了明显改善。
3.3提高了护理质量控制水平
文件书写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传统护理记录单很难达到规范化书写,因此,各病区在护理文件书写检查中始终难以做到十全十美,而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实现了护理书写的标准化,各病区的文件书写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我院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检查中,23个病区平均分为96分,而2011年则提升为98.2分,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应用在提高我院护理质量控制水平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4 提高了护患满意度
传统护理记录单占据护士大量的实践和精力,大量的书写和繁忙的工作也使护士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更好地服务患者,影响了患者满意度,护患矛盾增加。
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减少了书写时间,使护士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患者的直接护理和沟通交流中,提高患者满意度,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3.5 加强了医护沟通
以往的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文字繁多,医师反映护理记录无重点、写得多、意义不大、占用护士较多时间。
表格式护理记录单重点突出,方便医师查阅,能及时将患者的重要信息和病情变化反馈给医师,以保持医疗病历和护理记录的一致性,加强了医护之间的沟通。
我院在遵循《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改革,逐步摸索出一些了适合我院特点、适应临床需要的各种表格式护理记录单,使护理文件更规范、科学、便捷。
目前,面对我国护士人力资源的紧缺现状,通过简化护理文件书写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田金萍,言克丽,蒋书娣,肿瘤化疗病人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10.vol23(19)1765-1766
临床整体护理路径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0例, 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22~67岁, 平均 (42.5±5.5) 岁, 病程3周~1年, 平均 (0.36±0.18) 年;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整体护理, 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29例, 女21例, 年龄26~69岁, 平均 (44.6±4.8) 岁, 病程4周~1年6个月, 平均 (0.52±0.23) 年。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接受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并采取随机的教育方式。一般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一般以半卧位或侧卧位为宜;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并切记少食多餐;自行咳嗽, 积极排痰, 以保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各自的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吸氧, 以保证患者能够摄取充足的氧气, 避免缺氧的发生, 吸氧过程中应保持患者鼻导管通畅;若患者病情允许可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下床活动, 加强肺部活动锻炼以增加肺活量;积极抗炎治疗、抗结核治疗, 嘱咐患者按时服药, 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对于存在高热或胸腔积液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处理。在上述一般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随机的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控制呼吸, 给予用药指导、出院指导。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患者入院后由护理路径小组的成员进行护理管理, 其中护士长担任护理路径小组的组长, 入院后的一切护理工作均按照科室制订的护理路径表进行, 组长应向患者介绍专用的临床路径表的内容, 解释可能会发生的各种问题,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并消除其疑虑。临床路径表的格式为横轴以时间表示, 纵轴则为入院指导、检查、用药、记录、治疗、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 其具体工作可表示为:住院第1~3天为入院指导及护理评估, 并对患者进行卫生健康教育, 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健康行为等各项进行评估, 嘱咐患者按医嘱执行治疗。住院第4天为基础护理、检查指导、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 (如胸腔穿刺、胸膜活检等) 、健康教育、结核菌素试验结果观察及皮肤护理等[3], 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时应做好相应的护理, 指导患者饮食作息、用药及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住院第5~7天进行胸腔引流管计量与护理、服用抗结核药物的健康教育和动态评估患者心理和生理状况等;根据患者的护理情况随时纠正护理问题。住院第8~13天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和服用抗结核药物健康教育。住院第14天即出院日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拔管后护理和出院后随访及出院指导、健康教育。入院指导在横轴、纵轴确定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出护理流程表。每天严格完成护理路径表上的任务, 并及时记录执行情况, 在对应的项目上进行标注, 无特殊情况各项表格中应给予“√”标注, 有特殊情况应用“×”在路径表内注明。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一般情况, 如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 对护理前后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分, 该评分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每份问卷包括10个问题, 总分为30分。比较两组知识掌握程度的优良率, 其中评分为25~30分记为优;21~24分记为良;17~20分记为一般;小于17分记为差[4]。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及护理服务的合格率情况, 电话问卷以北美医院消费者评估健康服务者及服务系统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2]为模板, 包括健康教育、护患沟通、生活护理、能力操作水平、用药指导、出院指导6个部分, 合计15道问题。其中, 满意度总体评价采用0~100分的数字评分法, 对5个护理服务项目落实情况的评价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 按照发生频率分为很不满意、一般不满意、一般满意和很满意4个等级, 分别按1、2、3、4依次计分, 满分100分, 一般满意及很满意定义为满意, 纳入满意度的计算护理合格率, 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经护理,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也较对照组降低,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11.67、15.38, 均P<0.01) 。见表1。
2.2 两组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护理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3.64、13.25, 均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知识掌握情况及及护理前后健康知识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知识掌握程度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4, P<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均有所提高, 且观察组提高的幅度更大 (t=4.67, P<0.05) 。见表3、4。
3 讨论
近年来, 为使患者享受高效、科学的治疗护理, 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临床上开始推广一种新型的医学护理管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 该护理是一种计划方案, 一方面能达到预期的诊疗效果, 同时又兼顾了效益-成本, 可改进医疗护理质量,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5,6,7,8,9,10]。除此之外, 临床护理路径还能降低医疗费用, 很好地控制医疗成本, 易被多数患者接受, 适合在我国基层医院开展, 符合我国现今的医疗体制。本研究进一步探究了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整体护理,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知, 临床护理路径患者不仅住院时间有所缩短, 住院费用也较常规护理低, 且护理后知识掌握评分也较对照组高, 知识掌握程度的优良率较对照组高, 此结果表明,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能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临床路径以整体护理为基础, 将住院时间与医疗护理项目同时纳入管理中, 两者进行有计划的统计管理, 使得管理更为科学性和系统性。据相关文献报道[11,12,13,14,15,16,17,18],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使得护理工作更为有序、合理, 各个护理人员的工作明确, 减少或避免了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中出现的遗漏或疏忽, 并且相互弥补了护士护理水平之间的差异, 使得护理工作更为完善、更加高效, 使护士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 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 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能将患者融入护理的各个环节中, 使患者在护士热情服务下学到更多关于疾病的预防、保健及自我护理知识, 还能增进、融洽患者与护士之间的关系, 增强护士责任感。本研究调查了临床路径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显示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此结果表明, 临床路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临床路径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下结合了患者的病情及个人需要, 增设了有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使患者与护士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护理计划过程中。Raju等[19]和Atanackovic等[20]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的应用的研究显示, 临床护理路径的突出优点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使得诊疗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在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 同时大大减少治疗时间和费用, 其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护理模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0例, 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作为对照组;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整体护理, 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为 (12.5±2.5) d、 (4818.6±248.5) 元, 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22.1±2.9) d、 (7711.5±345.7) 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均有所提高, 且观察组护理后健康知识评分为 (28.4±1.3) 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 (23.8±1.1) 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知识掌握优良率、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4.0%、100.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74.0%、76.0%)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结论 运用护理路径实施整体护理在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是可行的, 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且患者满意度高, 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均明显降低,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临床整体护理路径 第4篇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月~12月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患者300例,采取回顾性地研究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临床护理的路径方法,对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常规的一般的护理方式,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间进行为期2个月左右的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分析对其治疗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护士接瓶次数以及记录时间都要比对照组低,患者家属对于实验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89.3%,对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70.1%,其对比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儿科的优质护理,并能够获得家属的认同,提高医院的整体声誉。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儿科优质护理中;应用价值;临床护理路径
由于我国现阶段对于二胎的政策逐步开放,所以新生儿逐渐增多,就诊的患者也在逐渐的增多。因此,对于提高患者的工作效率和护理的质量在临床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的路径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临床护理路径总论、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以及常用有创操作临床护理路径[1]。在现阶段,我国对于临床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采取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年11月~2012月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患者500例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其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2年11月~年12月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患者300例,在满足我国对于支气管肺炎的相关标准下对患儿的头痛症状,发热症状,咳嗽症状,呕吐症状,呼吸困难症状以及恶心症状等。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把3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实验组的男患者有100例,女患者有50例,年龄在6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2.45±0.42)岁,患者的病程在0.85~7 d,平均病程为(1.85±0.22)d;对照组的男患者有90例,女患者有60例,年龄在7个月~9岁,平均年龄为(2.25±0.31)岁,患者的病程在0.94~8 d,平均病程为(1.95±0.24)d。研究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纳入标准研究,见表1。
1.2方法 对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临床护理的路径方法,对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常规的一般的护理方式。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相关临床路径理论的指导下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的知识培训,并且随机抽取培训过关的医护人员成立相关临床路径小组,从而制定出表格以及解决方案;②对临床路径表格的主要内容的编写包括支气管肺炎的教育指导内容和观察内容,并在获得家属的人认可下制定相关家属满意度调查表;③对在临床路径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写清楚相关原因,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1.3临床症状具体表现 在本文选取的300例患者中,患者出现头痛症状有60例,发热症状有40例,咳嗽症状有30例,呕吐症状有105例,呼吸困难症状有50例以及恶心症状有15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取t检验的计量方法和χ2计数资料样本率的检验方法。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指标在记录时间以及接瓶次数方面进行数据比较,见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在记录时间以及接瓶次数方面都比较低,患者家属对于实验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89.3%,对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70.1%,对于临床护理的治理效果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见表3。
三、讨论
一般来说在本院进行临床路径的护理过程中,有面临一些相关的问题,患者有过头疼以及发热、咳嗽等症状发生,针对此现象,临床护理的路径是通过护士对患者的症状的仔细观察和采取相应的照顾模式,将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达到给患者更为优质化的服务。并且针对患者的家属,给其制定了关于患者的症状发生的时间点和相应的.健康保养计划。关于护理的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明显缩短手术后的康复时间,优化了诊疗的方案体现了最佳的诊疗计划和诊治标准,减少了医疗的负担;②可以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并且科学性的去执行,从而实现高效率的临床护理目标;③通过对患者、护理以及医生三者之间的关系的临床路径的制定,提高对支气管肺炎患者的相关护理措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重要的保障[2]。
因此,对于做好护理工作的要求首先得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知识水平,充分发挥临床路径的优势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能力。对于临床路径中的工作内容的表格进行专业的分析与比较,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定标准,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亲切沟通,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提高对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方面,应该积极与家属沟通,就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鲁春英,于蕊,王连荣,等.孟鲁斯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护理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2(20):04.
宫外孕大出血行整体护理的临床体会 第5篇
【关键词】宫外孕 大出血 整体护理 临床体会
宫外孕是妇产科中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为1/100,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宫外孕一旦出现大出血,其出血量可以达到3000ml,产妇会出现失血性休克,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因此,在治疗和护理中,选择一套科学合理的救治及护理模式,对提高产妇的救治成功率,防止产妇出现并发症和降低产妇的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于我院就诊的60例宫外孕大出血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8岁到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岁。其中,未婚患者10例,已婚未生育的患者22例。已婚已生育的患者28例;失血量在800ml的患者为12例,失血量在1000ml到1500ml的患者有28例,失血量1500ml以上的患者20例。患者的妊娠期多在6到8周。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均已痊愈出院,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到15天。
1.2 患者的临床表现
患者多由于反复腹痛、停经以及不规则阴道流血就诊。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脉搏加速、面色苍白,伴有尿量减少或无尿,甚至出现出失血性休克症状。体格检查时可发现患者下腹明显压痛和反跳痛。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可伴有移动性浊音。患者的阴道后穹隆饱满,并且有触痛感。
2.急救和护理
2.1 在救治宫外孕大出血的患者时,医生和护理人员要做到快速,稳妥、准确的接诊,在第一时间内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观察患者神智和意识。给予4~6L/min的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面罩加压供养,记录患者阴道的出血量。嘱咐患者卧床休息,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和脉搏的情况。护理人员要遵照医生的嘱咐,检测患者的心静脉压。
2.2 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抗休克治疗
休克是由组织血液灌输不足而引起的细胞受损和代谢障碍的病理过程。若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血液循环和有效的止血,纠正患者的休克,就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因失血过多而死亡。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抗休克的抢救中,要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情,体温、皮肤和粘膜的色泽以及肢体温度的变化。并且要采取保暖措施,将室内温度调整在合理范围之内,检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在对患者进行注输时,要注意将液体适量加温。
2.3 患者的准备
抗休克处理的同时,做好手术术前准备,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在术前,护理人员要提醒患者禁止饮食,为患者留置尿管,做好术区皮肤的消毒处理工作,为术前做好应有的准备。
2.4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患者在术前往往会感到焦虑、绝望,恐惧、耻辱等。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流露出关心、同情、体贴的心态,设身处地的去了解患者的心态,帮助患者缓解压力,为患者分担痛苦,做患者最忠实的倾听者和诉说者。并且对患者有疑虑的地方要及时讲解,消除患者的焦虑心情。还要向患者讲解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患者才能更快更好的恢复。护理人员要积极建立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2.5 对患者的术后护理
首先,患者术后,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情况,对患者的血压,心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实时了解,在患者的各项指标平稳之前要做到持续监护。还要观察记录患者的尿量和尿比重。
其次,要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外阴清洁,及时更换污染的垫巾,防止患者感染。还要密切关注患者手术切口的敷料是否出现渗液或者渗血的情况。渗血量较多时应该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患者手术后的6小时,要嘱咐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术后第二天可适当的下床活动。
第三,要预防患者感染。由于患者的出血量过多,体内的蛋白质丢失严重,导致患者极易出现感染的症状。护理人员应该遵照医生的嘱咐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抗生素,嘱咐患者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尿路感染。此外,患者术后还要加强营养,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例如鸡蛋,大豆等。还要多摄取维生素,多吃水果和蔬菜。
第四,对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尊重患者的隐私,对于未婚先育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用礼貌友好的口吻与其沟通,消除患者顾虑。对于担心日后生育能力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讲解,一般的宫外孕大出血手术对生育能力影响不大。
最后,对患者的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日后的护理进行指导,注意避孕,防止宫外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换内衣内裤,保持阴道清洁,防止妇科病的发生。
3.讨论
尽早发现宫外孕病情对,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是治疗和护理宫外孕大出血的基础。正确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对患者进行成功抢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汪静芸,26例宫外孕大出血急救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0,17(25):4399—4400.
[2]杨桂美
宫外孕破裂大出血手术前观察及术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52(07):200.
老年口腔颌面肿瘤的临床整体护理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科就诊并采用联合治疗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31~69(52.12±5.26)岁。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神志清楚,了解本研究目的并愿意配合;(2)有详细的联系方式,便于询问;(3)患者患有口腔恶性肿瘤且治疗方案为联合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包括: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作相应的记录,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的饮食、用药等注意事项。试验组采取整体临床护理,在常规护理上增加以下护理内容:(1)由相关的护理工作人员根据患者自身的性格特征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利用解剖模型或挂图讲解释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术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等,能起到安慰和鼓励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的作用,术后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文关怀,尊重患者隐私;(2)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正确合理饮食,按时服药,远离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3)定期举办交流会,派经验丰富的护士讲解相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并同时提供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
1.3 疗效评定标准
记录2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利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出院患者进行匿名调查(调查表结果分优、良、差三个等级,患者根据自己的体会选择相应的满意级别,结果为优、良视患者对此次就医满意,结果为差视患者对对此次就医不满意),对比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率=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0%(P<0.05),满意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往往都有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4]。因为口腔颌面部肿瘤位置比价特殊,常常导致患者面部畸形甚至是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在美观和生活质量,更易使患者产生悲观等负面情绪。由此,在护理中强调整体护理的缜密性,加强护理中的细节要求,针对患者的性格等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引导和更加严密、科学的看护体制是整个临床护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与一般护理相比较,经过整体护理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心态更偏向于积极乐观的面对病情,预后相对较好而且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有利于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此同时,因为该项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比较严格,也有利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规范护理操作。
综上所述,对老年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整体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老年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Studer G,Seifert B,Glanzmann C.Prediction of distant metastatatis in head neck cancer patients:implications for induction chemotherapy and pretreatment staging[J].Strahlenther onkol,2008,184(11):580-585.
[2] 陈美娟,许之娜,陈桂青,等.98例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147-148.
[3] 潮欣畅,任静,柳茜,等.口腔颌面外伤后氧化电位水间断口腔喷雾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2009,44(1):32-34.
临床整体护理路径 第7篇
关键词:护理礼仪,整体护理,护理质量,地位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语言、动作等行为规范与准则, 是对礼貌、礼节、仪表具体形式表现出的谦虚和恭敬。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疾病治愈的标准和健康观念的提高, 人们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礼仪是护理人员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 也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 对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医护人员端正的仪表、文雅的举止、规范的行为, 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患者愉快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为医院创造完美的医疗护理环境, 优化护理人员的形象和素质, 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和品质。
1 护理礼仪在临床整体护理中的地位
护理礼仪是通过医护人员仪态、语言、行为举止和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等来体现护理职业的内在美, 是医护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1], 需要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实际锻炼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文化、素质、心理等全面的修养。在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 医护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多, 最具体工作的实施者, 所以医护人员礼仪直接影响到周围的人和气氛, 给人际关系造成影响促进或防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医护人员整洁的仪表、温和的态度、优雅亲切的举止、支持安慰的语言、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护理技术, 良好的道德素质都可以促进与患者的交流, 使患者在心理需要上感到满足、愉悦, 进而产生好感与信任, 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促进疾病康复, 提高临床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还能有效提高其他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促进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和发展。
2 护理礼仪在临床整体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2.1 护理礼仪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保证
人们常说“护士是白衣天使”, 是纯洁、救助、美好的代名词。医护人员的仪容、姿态、穿着与风度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和患者疾病康复的快慢。仪表虽然指的是一种外在美, 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境界。医护人员热情的问候、友善的目光、得体的举止、熟练的操作技术都可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从而对早日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
2.2 护理礼仪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的主要有效方式
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 以从由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技术和相应的医疗护理知识, 还应对具备良好的涵养和行为规范、初步掌握人文知识。良好的护理礼仪服务对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用微笑的态度向患者做环境和自我介绍, 消除患者因环境陌生而产生的不安情绪, 在治疗护理得整个过程中, 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讲解病情和治疗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帮助患者尽早适应角色转换, 促使患者把心里负担讲出来, 便于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存在和潜在心理问题, 建立起护患彼此之间信任的关系,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使患者得到安慰、理解和鼓励, 排除患者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早日康复。
2.3 护理礼仪是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避免不良情绪发生的有效手段
在医疗活动中, 良好的护理礼仪对提高自身素质, 缓解自身压力也起到一定的开导作用。医护人员面对长期患病的患者, 他们都长期受病痛折磨、抱怨、甚至谩骂, 再加上护理工作的繁重, 给护理人员心理上带来很大的不良情绪和伤害。良好的护理礼仪在为患者提供优良服务时, 还使自身基本素质培养得到改善和不断地提高, 纠正了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3], 增强对护理工作的热爱, 树立良好的社会和工作形象, 促进医护人员培养自己的健康心态, 进而也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2.4 护理礼仪是强化护理效果的直接步骤
护理礼仪贯穿于整个护理操作的过程中, 从入院就诊到三查七对、巡视查房、值班交接, 出院处置等等环节, 护理礼仪将其体现到了每个环节、将其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已成为促进患者康复, 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的有效方式, 对患者创造一个友善、亲切、健康向上的人文护理环境, 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平衡和稳定,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从而使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强化护理效果, 有效提高护理服务工作质量。
2.5 护理礼仪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院发展的基本保障
医护人员的仪表、姿态以及行为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医院的形象, 良好的护理礼仪和服务水平可使患者提高对治疗的信心,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还有利于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促使医、护、患关系得到良好的改善, 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水平, 促进医院健康有序地发展。
总之, 医护人员良好的护理礼仪, 整洁的仪表、温和的态度、优雅亲切的举止、支持安慰的语言、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护理技术可得到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水平, 促进医院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国丽, 侯金凤, 常存梅, 等.浅谈护理礼仪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10:277.
[2]杨艳楠, 温雪娇.浅谈护理礼仪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西南军医, 2011, 1:142~143.
整体护理临床见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2006级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 随机确定一个班为实验班 (48人) , 另一个班为对照班 (46人) 。2个班智力和非智力条件基本相同。护生均为初中毕业入学的女生。实验班与对照班护理临床见习均采取集中2周见习的方式, 内、外科病区各见习1周。2个班实施统一的见习计划和见习大纲, 选择的见习基地相同。
1.2 方法
对照班采取“以疾病为中心”的见习模式, 即由临床教师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并演示相关的护理操作技术。
实验班采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见习模式,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专业课教师深入医院, 与临床教师密切配合、沟通协作, 运用整体护理理念, 共同设计临床教学思路和方法。临床教师选择合适的、典型的和病情允许的病例[1], 按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床边教学。学生按护理程序观摩、学习和训练, 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护理评估中渗透护患沟通技巧训练。护理诊断、计划和评价中渗透临床思维能力训练[2], 护理实施中渗透健康教育训练。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仪态训练。在见习教学中, 要求临床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全面具体, 并能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启发学生将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
2 结果
医院临床见习效果评价采用5分制评分法。见习结束由临床教师测评2个班见习态度和各种能力, 结果见表1。2个班见习结束后, 每人完成一份见习总结, 由教师批阅, 进行定性评价。
由表1可看出, 2班职业态度、护理技术操作、无菌观念、“三查七对”意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病情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见习模式是一种科学的临床教学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意识和能力。
我国护理工作已进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阶段。培养学生学会按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是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这种见习模式中, 学生与病人交流, 收集病人健康方面的信息, 观察病人的病情, 分析、思考、判断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 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需要。这种科学的见习模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又能满足临床对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需求。
在见习教学中运用整体护理思想, 将护理技能操作与满足病人需要、解决病人健康问题有机结合, 使学生学会运用护理程序, 收集病人的健康资料, 作出护理评估, 确定护理措施, 进行整体护理;运用人际沟通技巧与病人交流, 并实施健康教育。实验班观察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 说明这种见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学生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实践整体护理,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 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 建立与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见习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观察病人和分析病情, 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使用沟通技巧与各种病人交流, 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临床见习提供真实接触病人的机会, 使学生能感知、体会病人的喜怒哀乐, 目睹病人受到疾病折磨的情形, 这对于护士专业角色的形成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巧红, 颜君.提高临床护理见习课教学质量对策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 2003, 2 (3) :62~64.
临床整体护理路径 第9篇
1 临床资料
资料选自2008年1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36例 (出血量均超过500mL) , 其中2例为外院转入;年龄20-38岁, 平均27.6岁;其中, 初产妇21例, 经产妇15例;产妇分娩方式:阴道自然分娩7例, 剖宫产28例, 1例进行子宫切除。
2 整体护理
2.1 产前预防
2.1.1 细心询问产妇病史, 识别高危因素
对每位产妇在产前均要询问其病史、妊娠史等。此外, 还要对产妇进行定期检查, 排查妊娠高危因素。如检查产妇是否患有某些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等, 如有要及时进行治疗。若有因病不宜妊娠者, 要终止妊娠。
2.1.2 加强产前宣教和心理护理
对产妇要加强产前宣教和心理护理。尤其是初产妇, 她们因初次妊娠, 相关知识相对匮乏, 再加上对疼痛的恐惧、紧张心理, 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巨大负担。医护人员首先要做好产前保健、妊娠等方面知识的宣教工作, 特别对有剖宫史、胎位异常、双胎、巨大儿产妇更要宣讲到位, 教会她们自我监测技能, 如掌握产检时间和预产期等。其次, 还要针对产妇心理, 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 要宽慰她们, 鼓励她们, 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
2.1.3 做好产前准备
医护人员要做好产前相关准备工作, 如药品及剖宫手术的准备工作等。此外, 还要为产妇创造良好的待产环境, 安排好她们的饮食和作息等。
2.2 产时护理
2.2.1 第一产程护理
首先要密切观察胎儿和产妇情况, 如胎心、宫缩等, 仍要对产妇进行相应心理辅导, 减轻其心理负担。其次, 通过肛查的方式对产妇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进行了解, 从而对延缓或停滞的产程进行及时处理, 以免发生不良后果。此外, 如产妇需药物诱发宫缩, 要注意缩宫素用量和滴速, 并要有护士专门监察。分娩前要嘱咐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以免压迫子宫。
2.2.2 第二产程护理
首先要进行科学接生, 密切关注胎心变化。根据情况, 正确指导产妇运用腹压, 对宫底的按压要轻柔, 防止分娩过快。其次, 分娩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产妇会阴, 以免损伤软产道而引起产后出血。此外, 要正确使用缩宫素, 一般在胎儿头部或肩部娩出后, 肌肉注射缩宫素10-20U, 并加快输液速度。以上措施能起到加强宫缩以减少产后出血量的目的。
2.2.3 第三产程护理
首先要密切观察胎儿娩出后胎盘的自然剥离情况, 若10-15min后胎盘仍没有排出, 可采取静注缩宫素或轻柔按摩子宫的方式进行人工剥离。此外, 要仔细观察胎盘是否完整, 若不完整还要进行宫内探查并检查软产道的损伤情况。其次, 因产后出血量和第三产程有较大相关性[3], 还要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以备查找出血原因。
2.3 产后出血护理
2.3.1 协助医生, 查找原因
产后出血发生以后, 要协助医生查找原因。按摩产妇子宫周围, 找出出血原因, 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止血, 如按摩刺激子宫收缩等。此外, 按医嘱迅速做好抽血、交叉配血等工作。
2.3.2 快速补充血容量
产后出血抢救必须要及时, 迅速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道, 要在较短时间里补充血容量。同时,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如血压、脉搏、皮肤颜色等, 并根据患者临床反应适当调整输液速度。
2.3.3 保证呼吸通畅
产妇采取平卧姿势和面罩给氧的方式, 给予患者有效的氧气吸入, 氧气流量一般为4-6mL/min, 保证抢救过程中患者呼吸通畅、平稳。
2.3.4 止血后护理
出血控制住以后, 首先要预防患者伤口感染, 加强会阴护理并使用适量抗生素。其次, 注意患者的保暖和营养,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充分休息, 积极预防并发症。
2.3.5 产后喂养指导
及早进行母乳喂养, 可刺激子宫收缩, 进而减少出血量。所以医护人员要进行产褥期知识宣讲, 指导产妇正确喂养。
3 结果
36例产后出血患者经及时抢救和有效护理, 最后均顺利出院。且其出血原因如下:子宫收缩乏力25例 (占69.4%) ;胎盘因素5例 (占13.9%) ;软产道损伤3例 (占8.3%) ;其他因素3例 (占8.3%) 。
4 讨论
有上述结果分析可见, 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4]。产后出血的抢救不仅仅在于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采取不同的抢救措施, 而其关键在于产前及时的发现及预防, 并采取整体性的护理措施。此外, 医护人员还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出血发生率, 保证分娩顺利进行。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措施用于妇女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对2008年1月-2011年3月接收的36例产后出血产妇所进行的产前、产时及产后的整体护理措施, 并进行科学总结。结果 36例产后出血产妇经及时治疗和有效的护理, 均顺利出院, 其中1例因病情严重行子宫切除。结论 加强对产妇的观察护理和高危妊娠的排查, 并采取产前预防、产时和产后的整体护理措施, 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保证分娩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汤翠芳, 连玉红, 徐胜珍.产后出血的防治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4) :1306-1309.
[2]王若楷, 李法升, 刘长青.现代分娩学[M].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7.
[3]李淑敏.产后出血38例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 2007, 36 (8) :764-765.
临床整体护理路径 第10篇
关键词:整体护理;下颌阻生齿拔除;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26-02
下颌阻生齿属于临床常见的口腔科疾病,容易引发干槽症?骨髓炎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因而,对于此种疾病,一定要拔除下颌阻生齿,但因下颌阻生齿会受到邻牙?根及骨的阻力,并需进行麻醉?显露?劈冠?清创等过程,容易出现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且患者难免出现恐惧心理,所以需给予有效护理干预[2]?我院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98例下颌阻生齿拔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分组对照方法分析整体护理在下颌阻生齿拔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臨床资料
我院在本组研究中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口腔科诊治的98例下颌阻生齿拔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8例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其中,男41例,女57例,年龄为19~68岁,平均年龄为(37.64±9.45)岁;水平性阻生23例,垂直型阻生37例,舌向阻生11例,倒置阻生5例,远中阻生13例,近中阻生9例;排除麻醉禁忌症?合并心脏病者?妊娠期女性,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准备手术器械?调节光源?铺巾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其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基本护理和术后并发症护理?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感染?肿胀?疼痛?虚脱?出血等;同时给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总分为10分,8~10分为特别满意,5~7分为满意,4分及以下为不满意,其护理满意度=(特别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c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效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4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特别满意42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7.96%;对照组患者特别满意14例,满意17例,不满意18例,其护理满意度为63.2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整体护理,属于现代医学中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改变了传统“医治疾病,不医患者”的护理倾向[3],而是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基础理念,是一种重视患者心理?疾病和精神等全方位的护理模式[4]?下颌阻生齿拔除手术难度较大,对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方面均有影响[5],需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6],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我院在本组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其护理干预的主要措施如下:①术前心理护理?由于下颌阻生齿拔除时间较长,手术比较复杂,并具有极为明显的震动感,因此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继而不利于患者预后?所以,在术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必须告知患者具体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在拔牙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痛感及其他不良反应,比如撕裂感?震动感等,让患者对于手术治疗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告知患者成功病例及其预后,以稳定患者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②术中基本护理?患者接受麻醉后,护理人员要嘱咐其闭眼,避免其由于视觉刺激而加重紧张感等,同时要密切关注其体征和不良反应,如患者发生心跳加快?呕吐等现象,护理人员要给予相应处理,协助患者放松情绪,可采取握手?询问感受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感;③术后并发症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恰当使用抗生素,并进行创口消毒等措施,预防其发生感染,叮嘱患者术后1d内唾沫中带有少量血是正常现象,但如发生大量出血等情况,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我院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同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行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整体护理在下颌阻生齿拔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并能显著提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锦清. 涡轮钻去阻力法与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对比研究[J]. 海南医学. 2010,21(3):30—32.
[2] 张桂珍.两种拔除下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法的临床疗效对比[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23(2):535.
[3] 肖莉,邓艳芳,黄佩珍,等. 超声骨刀在贴近神经管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19(12):31—32.
[4] 朱越广,钟志海,庾尧炜 . 用分割牙冠与牙周增隙法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J]. 吉林医学. 2011,32(17):3487—3489.
[5] 冯春丽,孙蕾,张琪,等. 无痛麻醉仪配合护理干预在下颌埋伏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17(25):3038—3040.
临床整体护理路径 第11篇
关键词:股骨骨折,手术治疗,整体护理
股骨又被称作大腿骨, 受到高处跌伤、暴力直接打击、车辆撞击及碾压等因素, 均易导致发生股骨骨折[1]。股骨骨折患者下肢不能活动, 骨折部位伴有疼痛、肿胀现象。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 好发于老年人[2]。整体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 在手术护理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笔者对我院接收的29例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给予整体护理, 取得较好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治疗的56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 (29例) 和对照组 (27例) 。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0例, 年龄45~89岁, 平均年龄 (58.4±4.6) 岁;骨折类型:11例股骨颈骨折, 8例股骨干骨折, 6例粗隆间骨折, 4例股骨头坏死;合并8例高血压, 5例糖尿病, 3例脑血管意外, 2例肺部感染, 1例压疮;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1例, 年龄46~90岁, 平均年龄 (59.1±4.7) 岁;骨折类型:12例股骨颈骨折, 6例股骨干骨折, 7例粗隆间骨折, 2例股骨头坏死;合并7例高血压, 4例糖尿病, 5例脑血管意外, 1例肺部感染。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以及合并症等基本资料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给予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 主要给予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随访。
1.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访视:术前, 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携带访视记录本对患者进行访视, 给予术前宣教;护理人员与病房责任护士沟通交流后, 阅读患者病历, 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是否发生并发症,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②术前宣教:对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室环境, 并使其对入手术室、麻醉以及开始手术的大致时间知情, 并告知患者, 入室前禁食水, 不带首饰、手表、现金等贵重物品;讲解手术大致过程、治疗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另外, 引导患者自我护理, 如术中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则做深呼吸;心理疏导患者, 把握患者心理, 回答患者疾病相关的疑问, 缓解或者消除患者内心的紧张不安、恐惧情绪[3]。③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所收集的患者资料, 预测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全面、多角度的给予评估, 制定出详细、科学的护理计划。
1.2.2 术中护理
①一般护理:患者入室后, 护理人员依据术前1d的宣教结果对情况进行认真核对和检查, 确保准确无误后, 患者取平卧位。②麻醉护理:护理人员协助麻醉师给予患者药硬联合麻醉, 取患者侧卧位, 防止使骨折位置受压;使用18号或者20号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考虑到老年患者血管硬化, 尽量一次穿刺成功, 减少患者疼痛[4]。③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协助医师使患者平卧位, 保证放置手术体位的稳、轻、准、快, 保护患者隐私;保证患者处于舒适状态。术中, 护理人员加强巡视, 在不对手术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满足病人需求。④心理支持:手术患者心理情绪较紧张, 因此, 护理人员要给予术中心理支持, 护理人员握住患者手, 与其一同进行深呼吸;另外, 帮助患者快速适应手术室环境, 减少患者无助感;此外, 运用温和的语言与患者交流, 加强患者安全感, 提高治疗自信心, 提高手术配合度。
1.2.3 术后护理
①术后, 使用温水对患者皮肤进行擦洗, 协助患者穿好衣裤, 告知患者手术顺利结束;转运患者时, 动作轻盈, 注意引流管、伤口、置留针, 避免出现脱落现象。和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使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5]。②术后2~3 d对患者进行随访, 详细了解患者身体恢复情况, 认真、热情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另外, 指导患者术后健康饮食, 加强功能锻炼, 避免发生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2.9%,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来越高, 股骨骨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逐渐发展为老年患者的一种常见创伤性疾病[6]。目前, 股骨骨折患者主要给予手术治疗[7]。为有效缓解患者骨折疼痛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加快患者身体恢复,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需要在对其治疗的同时, 给予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注重人的护理关怀, 注重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护理服务的连续性[8]。笔者对我院收治的29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 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经过护理后,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 经过调查后,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对股骨骨折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采取整体护理, 能够加快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晓红.整体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 2 (16) :765-766.
[2]徐林琴.浅议在整体护理中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5) :126-127.
[3]张静.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5 (3) :221-222.
[4]常惠颖, 刘智慧, 张晓红.59例老年人股骨骨折手术护理[J].河南中医, 2010, 30 (11) :1140-1141.
[5]吴会平.舒适护理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01) :131-132.
[6]魏小芬, 陈月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J].中国校医, 2011, 25 (01) :41-42.
[7]陈美金, 丘雪梅, 刘小珍, 等.护理程序在老年股骨骨折治疗康复中的应用[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 8 (6) :477-478.
临床整体护理路径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