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可再生绿色能源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可再生绿色能源(精选12篇)

可再生绿色能源 第1篇

近日,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对外宣布, 能源部将利用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资金对新地热场 (田) 地热能源开发以及先进地热能应用技术研发项目投资3.38亿美元。这笔资金资助的地热能源项目涉及到美国32个州, 项目总数123个。受资助的地热能项目来自私人企业、学术研究机构、部落团体、地方政府以及能源部所属的国家实验室。来自私人企业和非联邦政府的地热能项目匹配资金比例大于1比1, 总数为3.53亿美元。

美国是一个地热能资源丰富的国家, 利用地热能为美国家庭供暖以及提升美国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加大对地热能技术创新的投入不仅能使美国地热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而且能使美国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低的成本获得更多无碳排放的清洁能源, 创造数千个就业就会, 推动美国经济发展。

亚洲国家也并不落后。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韩等国纷纷推出鼓励政策。2009年4月, 日本政府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 目的是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 强化日本的绿色经济。在相关政策引导下, 日本企业纷纷将节能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重视节能技术的开发。日本政府还通过改革税制, 鼓励企业节约能源, 大力开发和使用节能新产品。

可再生能源的衰落 第2篇

如今,很多人相信可再生能源很快就能让我们摆脱化石燃料。不幸的是,事实正好相反。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1971年世界能源中有13.12%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也是IEA第一次报告全球数字。,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实际上有所缩小,为12.99%。最新调查显示,美国人认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比例将是30.5%。但现实可能性大概仅在14.5%。

太阳能和风能在现有可再生能源格局中几可忽略不计,大概只占0.3%。目前绝大部分可再生能源来自生物,即木头和植物材料―人类最古老的能量源。生物能固然是可再生的,但它既不好,也不可持续。

前工业化时代,燃烧木料导致西欧森林大面积被毁,今天,大量发展中国家也在重蹈这一覆辙。生物能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每年要夺走300多万人的生命。类似地,现代能源作物恶化了毁林状况、挤出了农业、推高了食品价格。

世界上可再生能源最密集的地区正是最贫困的地区。非洲有近50%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而经合组织国家只有8%。在欧洲经合组织国家,这一比例为11.8%,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事实是,几百年来人类越来越少地使用可再生能源。1880年,世界能源的94%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一比例此后一直在下降。

转向化石燃料的有力趋势带来了诸多好处。与250年前相比,今天平均每个英国人可以获得多50倍的电力、250倍的旅行距离、3.75万倍的光明。收入则增加了20倍。

转向化石燃料还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好处。煤油拯救了鲸鱼(从前,为了供应被认为“可再生”的鲸油用于照明,鲸鱼几乎被捕杀殆尽)。煤炭拯救了欧洲的森林。而电气化让比室外空气污染危险得多的室内污染在发达国家成为了历史。

还有一项常被忽视的环境好处:19,美国30%以上的农地被用于生产马匹和骡子所需要的饲料。拖拉机和汽车让农场不再有这项需求(也让城市免受肥料污染)。

当然,化石燃料也有其自身的环境问题。此外,尽管烟囱洗涤装置和汽车催化转换器极大地减少了本地空气污染,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依然存在。事实上,这正是呼吁世界重回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理由。

平心而论,风能和太阳能增长迅猛。自1990年以来,风能发电每年增长26%,太阳能更是达到了令人惊叹的48%。但这只是从无到有。1990年,风能占全世界能源之比为0.0038%;现在达到了0.29%。太阳能电力从几乎为零增长至0.04%。

是的,丹麦创出了34%的电力靠风能的`纪录。但电力只占丹麦最终能源使用量的18%。

目前欧洲有1%的能源来自风能―比工业化前的水平还要低,当时转动舒缓的风车贡献了2%的能源(船帆也贡献了1%)。英国风能占比纪录出现在18,比重为2.5%,是今天水平的近3倍。

此外,在未来数十年中,太阳能和风能的贡献比例不会有太多变化。根据IEA描述的乐观情景―假设世界各国政府将充分兑现其绿色承诺―到2035年,风能将提供全球能源的1.34%,太阳能提供0.42%。203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比例有望增加1.5个百分点左右,达到14.5%。在不现实的乐观假设下,这一比例将增加5个百分点,至17.9%。

因此,我们远没有站在重归可再生能源的门槛上。在美国,1949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产量的9.3%。总统奥巴马的政府预计,到近一个世纪后的2040年,这一比例将略有上升,达到10.8%。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产量的比例从1971年的40%降至今天的11%;到2035年,可能只有9%。

但我们为这些可再生能源投入得太多。在过去中,全世界清洁能源投资总量为1.6万亿美元。,增加可再生能源依存度的措施,光是在欧盟每年就将耗费2500亿美元。

目前,西班牙将GDP的1%用于补贴可再生能源,比花在高等教育上的钱还要多。到本世纪末,西班牙的巨大投资将可以让全球变暖停止62小时。

当前绿色能源政策失败的原因很简单:可再生能源太贵了。时不时有人站出来说,可再生能源其实更便宜。但如果可再生能源更便宜的话,它们就不需要补贴,我们也不需要气候政策了。

前美国副总统戈尔的气候顾问汉森(Jim Hansen)直率地指出:“说可再生能源可以让我们迅速抑制美国、中国、印度或全世界化石燃料用量,和相信存在复活节兔子和牙仙是一样的。”

解决方案是用创新让可再生能源价格降下来。我们需要大量增加研发资金,让下一代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更便宜、更高效。

以中国为例。尽管中国大手笔投资风能和太阳能,但主要是以补贴价向西方国家出售太阳能面板。风能只占中国能源总量的0.2%,太阳能只占0.01%。

与此同时,中国拥有全世界68%的屋顶太阳能热水器,因为这是一项智能而廉价的技术。它不需要补贴,并且产生的能源比中国太阳能面板加起来还要多50%。

可再生绿色能源 第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 可再生能源利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Requirements in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Case study of one office building project in Tianjin

Li Bao-xin1,Yu Ying-yu2,Liu Xiao-fang1

(1.Tianjin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Tianjin300074;

2.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YantaiShandong264005)

【Abstract】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requirements exist in LEED, Green Mark, and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 as essential part for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n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in these standards. Finally, the sugges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in green non-residential building is proposed and one office building project in Tianjin is studied as study case.

【Key words】Green Building;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

1. 前言

(1)绿色建筑作为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降低污染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绿色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均有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要求,同时根据不同的绿色建筑评估等级规定了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策略。

(2)目前的绿色建筑设计中可再生能源利用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缺少完整详细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分析过程;往往是在现有设计方案基础上验证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是否达标;在现有设计方案基础上叠加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以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初投资较常规系统高,上述问题可能会降低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技术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同时盲目堆砌技术违反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

(3)本文主要关注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定、不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的研究,首先分析了美国LEED标准、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天津市绿色建筑标准对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相关要求,然后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与研究,对我国绿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利用进行思考,并结合天津市某办公楼项目进行了案例分析。

2. LEED评价标准中可再生能源利用

美国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标准是美国绿建协会(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提出的以商业运作为主要运行模式的国际化的认证体系,包含街坊(LEED for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和建筑(LEED for New Construction, Core and Shell Development, Schools, etc)两个层面的标准[1][2]。LEED标准鼓励和认可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分为两种形式:场地内可再生能源和异地绿色能源。鼓励采用项目现场可再生能源的自给来减少应用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与经济负担,其评价是基于场地内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量占建筑能耗费用的比例,不同评分对应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要求如图1所示。异地绿色能源在于鼓励建筑应用电网资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通过至少为期2年的可再生能源合同来从异地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来满足建筑35%的电耗。

图1LEED NC标准中不同评分对应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要求

表1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与评分

3. Green Mark评价标准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Green Mark标准是由新加坡建设局制定并主导实施的、实践比较成功并在亚洲国家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一套评价标准。该标准鼓励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评分根据建筑的预测能源效率指标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电耗的比例来进行(表1),最高得分为20分[3]。

4.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定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申报中最常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主要有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在此标准基础上衍生出许多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中《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天津市绿建标准)是结合天津市的地域特点和发展情况而制定的,天津地区的所有绿色建筑项目均应依此标准进行评价。天津市绿建标准中规定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满足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25%,或可再生能源提供采暖(制冷)满足建筑热(冷)负荷的10%或者地热供暖满足建筑热负荷的20%),得分20分,并设有优选项鼓励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对应的评分如图2所示[4]。

图2公共建筑中优选项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要求

图3天津市某三星级办公楼方案示意图

图4建筑屋顶的太阳辐射模拟分析

5. LEED、Green Mark与天津市绿建标准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内容对比

5.1LEED标准、Green Mark标准、天津市绿建标准在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都具有相关的要求,综合比较各标准中相关内容,其相同点主要体现在:

(1)各标准都将建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为评价建筑绿色与否的重要内容,鼓励建筑对场地内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对应条款的评分都是基于可再生能源占建筑能耗的比例,以此鼓励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多的采用。

图5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确定思路

表2三星级绿色建筑的优选项达标分析(公共建筑+设计标识)

5.2其不同点为:

(1)LEED标准除了鼓励采用场地内可再生能源外还对异地绿色能源的应用进行鼓励,对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技术的应用具有促进作用,并对合同能源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关于可再生能源比例的计算,LEED标准基于建筑的能源账单,Green Mark标准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建筑总电耗的比例,天津市绿建标准基于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转为一次能源后占转为一次能源后建筑总能耗的比例;

(3)LEED标准中对可再生能源的界定与天津市绿建标准不同,其中LEED标准认为地源热泵等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形式不为可再生能源利用;

(4)对于天津市绿建标准中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定可再生能源利用具有必要性,而LEED、Green Mark标准的较高等级评定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要求相对较低。对于根据天津市绿建标准申报三星级设计标识的公共建筑而言,在所有优选项(12条)参评的条件下,至少需要满足9条,得分不低于14分。设计标识阶段优选项达标分析如表2所示。对于一般公共建筑项目而言,透水地面面积比通常会成为制约因素;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一般不具备实时报警功能;外遮阳以固定式外遮阳为主;利用旧建筑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在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条件下,优选项得分无法满足要求,公共建筑的项数也不满足要求。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目标为三星级的建筑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6. 绿色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议及案例分析

6.1项目概况

本文以天津市某办公楼为例进行分析,该建筑面积为20000m2,绿色建筑目标为三星级(图3)。场地位于浅层地热能较适宜区,并具有地源热泵埋管区域。天津市太阳能资源属较丰富的二类地区,总辐射接近6000MJ/m2,可利用天数近200天,并且建筑屋顶遮挡较少(图4)。

6.2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的确定思路

根据项目功能及定位,进行绿色建筑预评估,确定可再生能源利用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项目所在地的资源条件;同时注重技术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最终满足绿色建筑评价要求(图5)。

6.3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的技术与经济适用性比较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地热水供暖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是通过设置太阳能集热器、水箱等设备将太阳能转换成生活热水的热能。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进行供冷供热,充分利用了土壤的跨季节蓄热。地热水供暖系统以地热水及其尾水梯级利用作为供暖热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经过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比较(表3),本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为太阳能空调系统耦合地源热泵系统,其中生活热水作为空调系统的一个用户末端对太阳能进行利用,最总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约为30%,远大于天津市绿建标准中要求的10%,为项目达到三星级提供有利条件。

表3本项目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比较 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表1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与评分

7. 结论与展望

LEED、Green Mark标准中关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相关内容对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的相关内容具有启示作用,应完善天津市绿建标准中对异地绿色能源的要求,以此促进合同能源、智能电网等技术的应用。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关注以下方面:

(1)在规划和方案设计阶段,将可再生能源利用考虑在内,不同的项目有一定的差异性,应结合项目的定位和功能,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比较,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运营管理便利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确定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

(2)三星级公共建筑应优先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

(3)对于地热水供暖系统,在有资源条件的项目中可采用,但是地热井对地下地质结构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参考文献

[1]LEED 2009 for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2]LEED 2009 for New Construction.

[3]BCA Singapore, BCA Green Mark for New Non-Residential Buildings Version NRB/4.1, 2013.01.

[4]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Tianjin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DB/T29-204-2010.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6-15-836

[作者简介] 李宝鑫(1984.01-),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绿建工程师,可持续设计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可持续设计总监,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认证专家(LEED AP(BD+C)),从事生态规划、建筑可持续设计、环境建筑物理分析与应用、CAAD、国标绿建咨询与LEED咨询等工作。

图2公共建筑中优选项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要求

图3天津市某三星级办公楼方案示意图

图4建筑屋顶的太阳辐射模拟分析

5. LEED、Green Mark与天津市绿建标准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内容对比

5.1LEED标准、Green Mark标准、天津市绿建标准在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都具有相关的要求,综合比较各标准中相关内容,其相同点主要体现在:

(1)各标准都将建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为评价建筑绿色与否的重要内容,鼓励建筑对场地内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对应条款的评分都是基于可再生能源占建筑能耗的比例,以此鼓励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多的采用。

图5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确定思路

表2三星级绿色建筑的优选项达标分析(公共建筑+设计标识)

5.2其不同点为:

(1)LEED标准除了鼓励采用场地内可再生能源外还对异地绿色能源的应用进行鼓励,对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技术的应用具有促进作用,并对合同能源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关于可再生能源比例的计算,LEED标准基于建筑的能源账单,Green Mark标准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建筑总电耗的比例,天津市绿建标准基于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转为一次能源后占转为一次能源后建筑总能耗的比例;

(3)LEED标准中对可再生能源的界定与天津市绿建标准不同,其中LEED标准认为地源热泵等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形式不为可再生能源利用;

(4)对于天津市绿建标准中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定可再生能源利用具有必要性,而LEED、Green Mark标准的较高等级评定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要求相对较低。对于根据天津市绿建标准申报三星级设计标识的公共建筑而言,在所有优选项(12条)参评的条件下,至少需要满足9条,得分不低于14分。设计标识阶段优选项达标分析如表2所示。对于一般公共建筑项目而言,透水地面面积比通常会成为制约因素;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一般不具备实时报警功能;外遮阳以固定式外遮阳为主;利用旧建筑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在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条件下,优选项得分无法满足要求,公共建筑的项数也不满足要求。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目标为三星级的建筑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6. 绿色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议及案例分析

6.1项目概况

本文以天津市某办公楼为例进行分析,该建筑面积为20000m2,绿色建筑目标为三星级(图3)。场地位于浅层地热能较适宜区,并具有地源热泵埋管区域。天津市太阳能资源属较丰富的二类地区,总辐射接近6000MJ/m2,可利用天数近200天,并且建筑屋顶遮挡较少(图4)。

6.2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的确定思路

根据项目功能及定位,进行绿色建筑预评估,确定可再生能源利用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项目所在地的资源条件;同时注重技术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最终满足绿色建筑评价要求(图5)。

6.3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的技术与经济适用性比较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地热水供暖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是通过设置太阳能集热器、水箱等设备将太阳能转换成生活热水的热能。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进行供冷供热,充分利用了土壤的跨季节蓄热。地热水供暖系统以地热水及其尾水梯级利用作为供暖热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经过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比较(表3),本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为太阳能空调系统耦合地源热泵系统,其中生活热水作为空调系统的一个用户末端对太阳能进行利用,最总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约为30%,远大于天津市绿建标准中要求的10%,为项目达到三星级提供有利条件。

表3本项目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比较 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表1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与评分

7. 结论与展望

LEED、Green Mark标准中关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相关内容对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的相关内容具有启示作用,应完善天津市绿建标准中对异地绿色能源的要求,以此促进合同能源、智能电网等技术的应用。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关注以下方面:

(1)在规划和方案设计阶段,将可再生能源利用考虑在内,不同的项目有一定的差异性,应结合项目的定位和功能,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比较,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运营管理便利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确定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

(2)三星级公共建筑应优先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

(3)对于地热水供暖系统,在有资源条件的项目中可采用,但是地热井对地下地质结构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参考文献

[1]LEED 2009 for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2]LEED 2009 for New Construction.

[3]BCA Singapore, BCA Green Mark for New Non-Residential Buildings Version NRB/4.1, 2013.01.

[4]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Tianjin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DB/T29-204-2010.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6-15-836

[作者简介] 李宝鑫(1984.01-),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绿建工程师,可持续设计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可持续设计总监,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认证专家(LEED AP(BD+C)),从事生态规划、建筑可持续设计、环境建筑物理分析与应用、CAAD、国标绿建咨询与LEED咨询等工作。

图2公共建筑中优选项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要求

图3天津市某三星级办公楼方案示意图

图4建筑屋顶的太阳辐射模拟分析

5. LEED、Green Mark与天津市绿建标准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内容对比

5.1LEED标准、Green Mark标准、天津市绿建标准在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都具有相关的要求,综合比较各标准中相关内容,其相同点主要体现在:

(1)各标准都将建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为评价建筑绿色与否的重要内容,鼓励建筑对场地内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对应条款的评分都是基于可再生能源占建筑能耗的比例,以此鼓励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多的采用。

图5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确定思路

表2三星级绿色建筑的优选项达标分析(公共建筑+设计标识)

5.2其不同点为:

(1)LEED标准除了鼓励采用场地内可再生能源外还对异地绿色能源的应用进行鼓励,对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技术的应用具有促进作用,并对合同能源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关于可再生能源比例的计算,LEED标准基于建筑的能源账单,Green Mark标准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建筑总电耗的比例,天津市绿建标准基于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转为一次能源后占转为一次能源后建筑总能耗的比例;

(3)LEED标准中对可再生能源的界定与天津市绿建标准不同,其中LEED标准认为地源热泵等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形式不为可再生能源利用;

(4)对于天津市绿建标准中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定可再生能源利用具有必要性,而LEED、Green Mark标准的较高等级评定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要求相对较低。对于根据天津市绿建标准申报三星级设计标识的公共建筑而言,在所有优选项(12条)参评的条件下,至少需要满足9条,得分不低于14分。设计标识阶段优选项达标分析如表2所示。对于一般公共建筑项目而言,透水地面面积比通常会成为制约因素;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一般不具备实时报警功能;外遮阳以固定式外遮阳为主;利用旧建筑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在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条件下,优选项得分无法满足要求,公共建筑的项数也不满足要求。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目标为三星级的建筑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6. 绿色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议及案例分析

6.1项目概况

本文以天津市某办公楼为例进行分析,该建筑面积为20000m2,绿色建筑目标为三星级(图3)。场地位于浅层地热能较适宜区,并具有地源热泵埋管区域。天津市太阳能资源属较丰富的二类地区,总辐射接近6000MJ/m2,可利用天数近200天,并且建筑屋顶遮挡较少(图4)。

6.2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的确定思路

根据项目功能及定位,进行绿色建筑预评估,确定可再生能源利用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项目所在地的资源条件;同时注重技术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最终满足绿色建筑评价要求(图5)。

6.3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的技术与经济适用性比较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地热水供暖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是通过设置太阳能集热器、水箱等设备将太阳能转换成生活热水的热能。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进行供冷供热,充分利用了土壤的跨季节蓄热。地热水供暖系统以地热水及其尾水梯级利用作为供暖热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经过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比较(表3),本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为太阳能空调系统耦合地源热泵系统,其中生活热水作为空调系统的一个用户末端对太阳能进行利用,最总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约为30%,远大于天津市绿建标准中要求的10%,为项目达到三星级提供有利条件。

表3本项目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比较 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表1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与评分

7. 结论与展望

LEED、Green Mark标准中关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相关内容对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的相关内容具有启示作用,应完善天津市绿建标准中对异地绿色能源的要求,以此促进合同能源、智能电网等技术的应用。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关注以下方面:

(1)在规划和方案设计阶段,将可再生能源利用考虑在内,不同的项目有一定的差异性,应结合项目的定位和功能,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比较,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运营管理便利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确定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

(2)三星级公共建筑应优先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

(3)对于地热水供暖系统,在有资源条件的项目中可采用,但是地热井对地下地质结构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参考文献

[1]LEED 2009 for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2]LEED 2009 for New Construction.

[3]BCA Singapore, BCA Green Mark for New Non-Residential Buildings Version NRB/4.1, 2013.01.

[4]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Tianjin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DB/T29-204-2010.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6-15-836

绿色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 第4篇

近年来, 我国所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寻求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降低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建筑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 我国的建筑工业正在由过去的高能耗、高污染发展模式向高效生态化发展模式转变。发展绿色建筑便是实现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也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我国绿色建筑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 “十二五”期间, 计划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m2;到2015年末, 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1]。绿色建筑对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 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 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2]。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包括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地热发电、潮汐能发电等。太阳能光伏和风电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两种形式。

2 光伏及风力发电原理

2.1 光伏发电基本原理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 是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其首先是由光子 (光波) 转化为电子、光能量转化为电能量的过程;之后, 是形成电压过程。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 配合功率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等部件形成光伏发电装置。

2.2 风力发电基本原理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 风轮通过主轴联接齿轮箱, 经齿轮箱增速后带动发电机发电。风力发电所需要的装置即为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大体上可分风轮 (小型机组含尾舵) 、调速装置、发电机和支架三部分。

由于风量不稳定, 风力发电机输出13~25V变化的交流电, 经充电器整流, 再对蓄电瓶充电, 使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变成化学能, 然后用带有保护电路的逆变电源, 将电瓶里的化学能转变成交流220V电, 保证稳定使用。

3 光伏及风电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光伏和风力发电是目前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条件的行业, 有广阔的应用领域。

3.1 建筑一体化应用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的一体化应用, 是指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装置、组件与建筑本体相结合, 在有限空间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包括被动式太阳房、光热 (电) 建筑一体化、风电建筑等形式。

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 (BIPV) 是指将光伏发电与建筑物相结合, 在建筑物的外围结构 (例如屋顶、墙面) 表面上布置光伏器件产生电力, 从而使建筑利用绿色环保的太阳能产生电力。近年来, 光伏建筑物一体化已经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 出现了大量成功的示范工程。

按照与建筑的结合形式, 光伏发电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1) 建筑与光伏系统相结合 (图3) , 即将封装好的的光伏组件 (平板或曲面板) 安装在居民住宅或建筑物的屋顶上, 组成光伏发电系统;

(2) 建筑与光伏器件相结合 (图4) , 即将光伏器件与建筑材料集成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建筑构件或材料, 如光伏砖 (瓦) 、光伏屋面卷材、玻璃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等。

与建筑相结合的互用并网光伏系统, 相比独立供电系统成本较低, 兼有调峰、环保、高效等优点, 成为光伏发电应用于绿色建筑的重要方式。

3.2 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

除与建筑相结合外, 光伏和风电还可以用于景观、道路等照明系统。太阳能楼道灯由太阳能电池板供电, 整栋建筑采用整体布局、分体安装、集中供电的方式。太阳能电池板可安装在天台或屋面, 用专用导线传送到每层走道和楼梯口, 白天系统充电、夜间自动转换开启。采用声光感应和延时控制, 方便节能, 还可以用做应急照明。降低各项费用的同时体现了环保节能的理念。

由于太阳能和风能在时间上和地域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以弥补两者单独利用时资源不稳定的不足。风光互补照明是其中的一种利用形式。

风光互补照明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充电控制器、循环蓄电池、LED灯具以及灯杆、配电箱等附属设备合成,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设施发电, 以蓄电池储存, 实现自我供电照明。

该照明系统不需要挖沟埋线和输变电设备, 节约了安装费用;利用可再生能源, 运行中不消耗市电, 无污染物的排放, 节能环保;低压无触电危险, 安全性好;可广泛用于学校、公园、住宅小区等场所, 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有很大的推广潜力。

4 光伏及风电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4.1 利用形式多样

大规模集中利用合理选址, 集中设置大型的光伏、风能或风光互补形式的并网电站, 给区域供电, 从源头减少了电力系统的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中小型系统利用通过和建筑不同形式的结合实现光伏、风电建筑一体化, 有效利用建筑空间, 实现太阳能和风能的最大化利用, 减少建筑能耗, 实现建筑节能。此种利用方式是未来光伏、风电小型化应用的必然趋势。

光伏路灯、风光互补路灯等因性价比高、绿色环保、安全可靠、质量稳定、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等特点, 在小区、城市景观道路照明中已经开始推广使用。

4.2 技术条件成熟

光伏及风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机等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各种利用形式已有成功的示范案例或已经推广使用。随着使用量的增大, 技术的进步, 将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 为光伏和风电的推广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摘要:建设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为绿色建筑提供运行动力是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的有效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形式, 就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光伏发电,风力发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 2013.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吗 第5篇

解析:

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在人类历史时期不可能循环再生,故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相关阅读: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透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贴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²,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核能透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

1、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

2、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熔合在一齐。

3、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相对于可能穷尽的化石能源来说,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能够循环再生。可再生能源属于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化石燃料和核能。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春天 第6篇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的油、气和煤炭等资源显得更加短缺,而且存在结构不合理、短缺与浪费并存等诸多问题。这一状况已严重地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的方方面面。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开发,便会另有一番柳暗花明的景象。据统计,一年中仅太阳对地球提供的能量就是全世界所需能量的一万多倍。随着人类能源消费的剧增、矿物燃料的匮乏枯竭以及生态和环境的日趋恶化,这些数量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登上历史的舞台。

红色警报 传统能源的环境危害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重化工业阶段,重工业单位产值能耗约为轻工业的4倍。城市化步伐加快也会使人均能源需求大幅增加,因为城镇人均能耗为农村的3.5倍。消费结构升级拉动能源需求增大,特别是私人汽车迅猛增加使未来石油需求大大超过先前的预计。因此,未来能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如此巨大的需求,在煤炭供应、石油安全和环境等方面都会带来极其严重的问题。

我国历年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例高达2/3以上。我国自1992年起能源消费总量超过能源生产总量,到目前能源供应低于能源消费的趋势仍在延续。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煤炭需求将超过国内供应能力的极限。能源生产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能源供应的不足部分不得不依靠进口来平衡。这是我国成为能源特别是石油净进口国的根本原因。按照有关专家的预测,到本世纪20年代,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70%,使能源安全面临巨大的风险。

长期以来,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粗放型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使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煤炭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随着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的迅速上升,机动车消耗的燃料数量也大大增长,汽车尾气也已成为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又一重要原因。我国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能在21世纪20年代初超过美国列居世界首位。展望未来,随着能源消费的进一步增长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日趋提高,中国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潜力巨大 可再生能源开发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指的是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地球上开发利用潜力最大、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600亿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能,降低开发和转化的成本是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国土辽阔,光照充足,太阳能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现有的主要利用途径和方式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一旦在光电转换技术方面有大的突破,就可能实现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此外,还可以更多地借助地球生态系统的功能来间接利用太阳能,如农产品的综合利用。

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式。中国的风能总储量列世界第三位,也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风能是一种自然能源,由于风的方向及大小都变幻不定,因此其经济性和实用性由风车的安装地点、方向、风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

对于核电站,人们有许多误解,其实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获取方式。核裂变,核燃料是铀、钚等元素;核聚变的燃料则是氘、氚等物质。有些物质,例如钍,本身并非核燃料,但经过核反应可以转化为核燃料。我们把核燃料和可以转化为核燃料的物质总称为核资源。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民企投资小水电的政策。由于小水电站投资小、风险低、效益稳、运营成本比较低,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下,我国掀起了一股投资建设小水电站的热潮,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全国性缺电严重,民企投资小水电如雨后春笋,悄然兴起。国家鼓励合理开发和利用小水电资源的总方针是确定的。2005年,根据国务院和水利部的“十一五”规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我国将对民资投资小水电以及小水电发展给予更多优惠政策。

生物质能作为唯一可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资源,正日益受到重视。由生物质转化而来的燃料比较干净,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使用这类燃料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际上这也是很多发达国家开发生物质能的主要动力。生物质能是通过光合作用以生物形态储存的太阳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包括林产品下脚料、薪柴、农作物秸秆及城市垃圾中的生物质废弃物等。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也十分丰富。每年的秸杆等农业废弃物和柴薪资源量加上城市可燃烧垃圾等,资源总量可达6.5 亿吨标准煤以上,占目前我国一次性能源总产量的40%。虽然这些资源比较分散,但是依靠科学技术,可以使它们得到充分而高效的利用。

除了自然界直接提供的可再生能源之外,还可以通过人力制造可再生能源——氢,其前景非常诱人。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虽然氢是最丰富的元素,但自然氢的存在极少。因此必需将含氢物质加工后方能得到氢气。最丰富的含氢物质是水,其次就是各种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生物质等。氢不但是一种优质燃料,还是石油、化工、化肥和冶金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和物料。随着制氢技术的进步和贮氢手段的完善,氢能将在21 世纪的能源舞台上大展风采。科学家正在实验利用太阳能分解水来制氢,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技术近年来也有重大突破,并日益成熟起来。有人认为,在未来经济中氢将成为主要能源,因而称为“氢经济”。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地热库,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广泛应用。老的技术现在依然富有生命力,新技术业已成熟,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在能源的开发和技术转让方面,未来的发展潜力相当大。地热能是天生就储存在地下的,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既可作为基本负荷能使用,也可根据需要提供使用。

海洋能通常指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海洋能蕴藏丰富、分布广、清洁无污染,但能量密度低,地域性强,因而开发困难并有一定的局限。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发电,其中潮汐发电和小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实用化。

绿色通道 可再生能源利用

国内太阳能热利用方面,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被动式太阳房和太阳能干燥器。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在这四个领域的技术已基本过关,科技成果不同程度地转入小批量生产,有了一定数量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在缓解当地常规能源短缺、减轻生态和环境恶化等方面收到了实效。

到2003 年底,全国共有40多家风力发电场,只占全国风力资源总储量的很小部分,开发潜力非常大。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很低,宝贵的风力资源白白浪费,非常可惜。因此应当加紧开发利用。目前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牧区草原和沿海无电网地区有一定数量的风电场运行,解决了渔、牧民看电视和照明问题。

氢能这种极具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开发尚处于实验室试验研究阶段。浙江大学研制成功一辆燃用氢与汽油混合燃料的汽车,经测试结果,可节省汽油达44%。氢能具有清洁、无污染、效率高、重量轻、储存及输送方便以及使用多样化等诸多优点,赢得人们的青睐。氢能的用途很多,诸如航空器燃料,氢能飞机,氢能汽车、氢能发电、氢能空调、氢能冰箱等,随着科技的进步,氢能利用技术必有突破性的进展,氢能将成为未来能源供应主流之一。

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西藏的地热开发利用,羊八井地热电站为拉萨电网供电的50%,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电站。另外,我国潮汐能的利用也位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兴建完成50座潮汐发电厂,成为世界上建造潮汐发电厂最多的国家。

在生质能发电应用方面,主要为垃圾焚化发电。我国积极推动四位一体及能源环境工程等生质能利用,所谓一体就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和生质能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亦即在温室的一端建地下沼气池,池上建猪舍、厕所,沼气用于点灯及家庭燃料,剩余残渣则供作农作物肥料,如此可有效解决养殖场的粪便污染问题,又能供应家庭能源,提高农村生活水准,值得广泛推广。

近20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很大发展,已经成为现实能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各类可再生能源,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人民生活的能源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21世纪将是可再生能源逐渐发展成为能源供应主体的世纪。可再生能源必将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系统的希望。世界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已经证明,这是一个具有无限发展前景的、代表人类未来能源的一个领域。

然而,这些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传统矿物能源相比存在着成本高、能量流不稳定、某些组件的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出台政策为广大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使用者产生的环境和技术双重外部性给以补贴,鼓励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能源技术企业的实际经验,扩大市场,从而有能力改进能源技术,降低成本、稳定能量流、增加使用寿命,最终实现提高我国能源技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占领国际新能源市场,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

随着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和公众对可再生能源的认可程度日益加深,加之相关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和平崛起事业的,必将是绿色的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绿色能源 第7篇

1 绿色电网发展的阻碍

1.1 可再生资源的不足和分布局限。

可再生资源是现在产生绿色电力的主力军, 可它是现在新能源的主要代表, 它的出现使得我们这个资源缺乏的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 但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其实可再生资源不是万能的, 它还有很多的缺点等着我们去改进和填补。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有风力、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等, 而这些可再生资源都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产能的方式都必须依靠地势和环境, 利用地势和环境优势来进行资源的产生, 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是最好的可再生资源。但是电力是需要运输到各家各户等距离很远的地方, 这就受到了环境的严重阻碍, 使得可再生资源所产生的电能只能在近距离的地方运用, 这将严重阻碍可再生资源的广泛发展。除此之外, 可再生资源所产生的能量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聚集来获得的, 在短时间内所产生的能量是很弱的, 不足以支撑用户的用电需求, 所以这就是可再生资源和燃料资源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1.2 可再生资源花费大、收费高。

虽然可再生资源是现在人们都看好的能源之一, 但这却不是意味着我们以后都需要来使用可再生资源, 因为虽然可再生资源可以使得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 使得我们可以节省更多的化石燃料, 但使用可再生资源的代价同时也是巨大的。虽然可再生资源是天然存在的, 但这是不能直接去转换成电力的, 这就需要通过某种手段来进行转化, 使得可再生资源转化成电能。在转化的过程中, 我们就需要很多的专业人才来设计、制造转换机械, 在这个过程中, 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的巨大是无法想象的, 我们就以风力发电来说, 在建造风力发电到风力发电开始运行这个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 就需要风力发电正常运转8年所得的收入来偿还, 可见把可再生资源转换成电力所花费的昂贵了。不仅仅如此, 因为可再生资源转换电力的机械造价高、运输难的问题, 使得所产生出来的电能的成本就变的很高了, 与化石燃料相比之下, 我们惊奇的发现, 可再生资源所转化的电力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化石燃料的价值, 这就使得消费者们有了很大的异议, 在这样的条件下就会出现在拥有可再生资源多的地方, 人们使用的是转化而来的电能, 而在缺乏可再生资源的地方人们使用的是化石燃料, 这就造成了有人使用对环境好但昂贵的电力资源, 还有一部分人使用污染环境还廉价的电力, 这就会出现不公平, 就会有很多的反对声音来阻碍绿色电力的发展。

1.3 缺乏对绿色电力、可再生资源的管理和制度。

好的管理才会有好的发展, 因为绿色电力的发展时间不长, 所做的管理工作还不完善, 以至于现在的绿色电力及可再生资源的发展深深地受到了限制。绿色电力的发展并不光是政府的事情, 而是需要政府、公众的共同推动。都说绿色电力好, 为何发展却举步维艰呢?这是由于技术、发展规模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一个管理的问题。目前绿色电力的环境管理还不能完善, 单位发电能力投资建设高及发电年利用小时偏低, 造成绿色电力价格较高, 因而无法与煤电竞争, 利用太阳能、潮汐能的绿色电力, 因需要引进国外的主要设备和技术, 成本就更加高了, 这就需要好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管理了。如果完全由市场决定, 绿色电力就免不了因成本难以收回, 而缺乏持续发展下去的动力, 成为影响绿色电力发展的一个瓶颈, 在这个时候好的管理就很重要了。

2 绿色电力发展的优势

2.1 绿色电力环保、可再生。

绿色电力是现在新起的一项环保的科目。它是指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人们利用可再生能源 (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等) 生产的电力。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 这种发电方式不排放或很少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 对于减缓气候变化有极大贡献;同时且不需消耗化石燃料, 节省了有限的资源储备使得我们可以剩下更多的资源, 以备不时之需。绿色电力是现在可再生资源主要发展的方向, 使得可再生资源经过一定的转换过程, 转变成绿色电力电力, 来改变我们的生活。绿色电力必须来自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风能、潮汐、波浪能、生物能 (如能源作物、农林废弃物、其他有机废物和沼气等) , 这些都是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的东西, 它们在经过转变成电能的过程中, 所产生的产物对自然界是没有任何危害的。尤其是在我国, 这些能源的储量是巨大的, 可以说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 不仅仅如此, 这些能源都是可以循环出现的, 是可再生的。假想一下, 假如有一天, 我们可以使得这些能源完全的替代化石燃料, 这样的话, 那么我们的资源将不会在面临缺乏, 我们的环境也不会再遭受到污染了, 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的美好、更加的丰富多彩。

2.2 发展可再生资源, 实现强国梦。

高科技是强国主要的象征, 但还有其他的方面也可以证明国家的强盛, 其中能很好地利用可再生发展能源就是一方面。能源是每一个国家都不可或缺的, 是发展和强盛的基础保证, 有好的资源就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就会使得自己的国家强大。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就是最好的能源保证, 面对这个资源渐少的情况, 各个国家都要抢先寻找和发现新能源, 因为这是可以使得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的契机。

2.3 绿色电力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广阔前景。

在提倡“绿色”的这个年代中, 我们随处可见倡导环保的标志, 其中就有要求电更加绿色化的标志, 我们都知道, 电的主要来源都是通过燃烧煤来产生的, 这不仅仅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 还使得我们的煤矿资源严重不足。这时候我们就迫切的需要一种绿色的、可产生电的资源来代替煤了, 而这种资源就是可再生能源了, 可产生绿色电力的可再生能源就是指有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发电、生物质能汽化发电和小水电等, 这些能源的最大好处就是在使用的过程中, 不产生影响和破坏环境的物质, 使得我们能更加安心的使用电力。因为这些能源的来源广泛、原价低廉, 所以, 它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角, 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的好。

3 结论

绿色电力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但归根起源, 这些都是因为可再生能源的出现。可再生能源的出现仿佛使我们严重缺乏能源的国家重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样, 因为它的来源多、原价低、性价比高, 现在已经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了, 最重要的就是它转换成电力的时候, 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东西, 它的发展终将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摘要:绿色是现在最流行的主题, 绿色电力的发展更是现在的重中之重。电力的发展使得现在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 它极大地影响了环境, 使得资源急剧的匮乏, 这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现在出现的绿色电力使得这种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它不仅仅对环境的危害小, 还可以实行资源的回收, 使得可再生资源的电力发展变得越来越好, 让绿色电力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绿色,电力,可再生资源

参考文献

[1]梁鹏, 黄霞, 钱易等.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与设备, 2003, 4 (1) :44-52.

可再生绿色能源 第8篇

绿色电力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能源,在发电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大大降低。然而,由于绿色电力生产的成本、定价较高,且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与普通电能没有区别,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绿色电力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实际上,绿色电力营销并不仅仅是对电能本身的营销,它更多的是对绿色、环保理念的一种营销。为此,在进行绿色能源的营销过程中,营销人员重视对客户进行绿色理念宣传,要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推行不同的供电方式,争取市场地位。

1 浅谈我国绿色电力营销的市场现状

1.1 绿色电力与绿色电力营销

绿色电力,是指通过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地热发电等绿色发电技术来进行发电。在进行绿色发电的过程中,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程度大大降低,所产生的对地球的不可逆转的破坏水平也极大的下降,即为一种天然、环保、环境友好型的发电方式。从广义来说,“绿色电力”不仅仅指电力,也可以代指环境友好型的其它可再生能源。

绿色发电采用了新型的发电技术,而这会大大提高发电的成本。而由于电力资源的特殊性,用户在进行用电的过程中,“黑色电”与“绿色电”所产生的能源供应效果是没有区别的。因此,绿色电力在市场上就处于极大的劣势。为此,就要加大对绿色电力的市场营销,营销人员通过采取优惠政策与环保宣传,来提高人们对绿色电力资源的重视,提升人们的购买意愿,这一过程,成为绿色电力营销。

1.2 我国的绿色电力市场现状

我国绿色电力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扶持绿色能源产业,我国的绿色电力市场进入了黄金期,很多新型的能源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然而,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电力市场仍旧存在着购买力不足的情况。从绿色电力的购买力的角度看,我国绿色电力的主要消费市场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而在西部地区,人们的购买意愿则普遍较低。然而,从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看,大多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在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西部省份,当地较低的能源需求和较低的支付水平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相比之下,支付水平较高,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东部及沿海发达城市往往缺乏可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总的来说,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绿色电力市场发展并不均衡。

1.3 发展绿色电力营销所遇到的市场阻力

从价格方面考虑,绿色电力的成本远高于普通电力,在东部地区直接进行发电的绿色电力的成本一般是普通火力发电的150-200%,而在西部地区发电,再通过“西电东送”供应的电力资源成本则更高。由此可见,绿色电力在价格上并不占优。

从购买意愿方面考虑,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说,发展绿色电力营销应该从东部发达地区着手,根据2013年4月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北上广三地中52.36% 的用电单位表示对绿色电力有兴趣,45.31%的单位表示如果供电部门推行绿色电力则会购买绿色电力。由此可见,在东部发达地区,绿色电力的市场潜力很大。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人们对绿色能源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购买力也比较欠缺,这是发展绿色电力的一大阻力。因此,发展绿色电力营销,首先就要加强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其对绿色能源的认识,进而提高人们对绿色电力的购买意愿。

2 进一步推动绿色电力市场发展的措施

2.1 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一直以来,政府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资助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直接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提供资金补助,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等。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绿色可再生能源,通过各类政策积极推动绿色能源市场发展,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为了进一步打开绿色电力的市场,国家需要推出更多的扶持政策,促使我国绿色能源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2 从绿色理念争取市场优势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绿色电力的成本居高不下,与传统的电力能源相比就有很大的劣势。这一劣势在短期内还无法追回,即使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扶持,也只是解一时之急。因此,发展绿色电力,还要从源头入手,要提高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让消费者能够主动的购买绿色电力资源,绿色电力营销不仅仅是对能源的营销,它更多的是对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营销。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营销人员就要充分利用绿色电力的天然、环保的特点,加强绿色理念的市场营销,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为可再生能源的营销打开一个突破口。

2.3 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新的发展策略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绿色电力市场营销需要改变策略,既要用绿色、环保的理念来争取市场,又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客户。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不能思想僵化,要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对大型企业而言,理念因素的作用比较重要,可以加强对绿色理念的宣传,争取市场优势地位 ;对合资和内资企业,价格相对重要,因此可以采取普通 - 绿色电力混合供电的方式来争取市场 ;对外资企业而言,对绿色电力的不了解是一个相对重要的因素,营销人员应该加强对绿色理念的宣传。

3 结语

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利用现状 第9篇

回顾人类的建筑史, 建筑从最初的人们用来遮风避雨、抵御寒冷等恶劣的自然环境的遮蔽所, 到今天的现代建筑。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 也不得不面临着一系列环境问题, 因为环境问题已经对我们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和生态破坏等。建筑能否重新回归自然, 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共生?“绿色建筑”的概念随之应运而生。

一、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

1. 绿色建筑能源利用策略

经过能源危机与气候变化之后, 人们开始对现有高能耗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 在建筑上表现为对一些建筑风格的否定。在绿色建筑的实践中, 突出表现为对建筑中能源利用状况与相应对策的探讨, 包括两个方面:即怎样利用能源和利用什么样的能源。从目前的绿色建筑实践和未来发展来看, 将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建筑结合, 能最大程度减少对传统能源消耗, 降低环境不利影响, 更能体现建筑生态性能。

绿色建筑是生态学观念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绿色建筑的设计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 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更加有效的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 同时创造出更为舒适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也即“节流”和“开源”两个策略。“节流”要求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减少住宅建筑的采暖和制冷能耗, 以及采用节能灯具和家电以减少照明和其他电力能耗。“开源”则是应用可再生能源满足住宅自身能量需求, 建筑能量利用原则如图1所示。随着可再生能源贡献率的增加, 对于单体建筑而言, 如果建筑本身对能源的需求足够低, 是可能出现“建筑能耗”为零或者为负的情况的。

但建筑能源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如图2) , 有最高品味的电力需求, 有较低品味的生活热水、采暖热水需求等。为提高可再生能源转化、利用效率, 应根据建筑能源需求, 匹配安装设计不同的可再生能源收集、转换装置。在进行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设计时, 对所消耗的常规能源的品味和用量应进行比较和选择, 避免获取的可再生能源相对消耗的常规能源“得不偿失”。当建筑主要能源系统效率足够高、甚至超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时, 就没有必要在该建筑中应用这种可再生能源。

(图片来源:Thomsen K.E, Wittchen K.B.European national strategies to move towards very low energy buildings.SBi 2008:07)

2. 实例研究

在绿色建筑能源利用系统的设计中, 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常常是根据项目地点的气候及地理环境条件, 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的组合, 满足建筑不同品味能量需求, 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最大程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

英国金斯潘住宅, 是英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可持续住宅标准6星级的住宅建筑。这座住宅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建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家设备系统和建造方式, 提高居住者的生活品质。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 设计集成了光伏屋顶提供电力、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和生物质能锅炉燃烧特制的小木求供暖 (如图3) 。以金斯潘住宅为原型做的社区整体规划, 大规模混合运用了再生能源技术, 如木质燃料功能、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等。综合统计显示, 与按2006年建筑规章要求建成的同类住宅相比, 金斯潘单体住宅在使用期间, 每年能为住户节省能源开销约800美元, 即普通住宅使用过程中能源花费的94%。

丹麦绿光灯塔近300 m2的南向屋顶面积, 除了少部分作屋顶天窗采光外, 大部分用于安装太阳能集热板和光伏电池。夏天集热板收集的热量除满足本身的热水需要, 剩余的热量通过管道传入地下的季节性蓄热设备。通过热泵循环利用太阳能热及地热能, 满足了建筑全部热量需求。

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三星级绿色建筑, 设计综合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提供建筑全年电、热等能量消耗。项目光伏发电系统基于微网设计思路, 在通过软件模拟确定建筑能耗后, 并以此作为选用光伏电池板的基本参数。然后根据当地太阳能资源情况和建筑物可安装电池板的面积, 确定了光伏电池板的类型和相关参数。供暖系统选用“地源热泵耦合太阳能光热系统+地板辐射采暖”、空调系统采用“地源热泵+溶液除湿+VRF”, 实现了太阳能与地热能的梯级开发、综合利用。

建设中的天津大学低碳建筑实验室, 其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通过电、热、冷三联产组件 (PVTC) 、跨季节冷热分储集中供能 (CSES) 、风力发电系统 (WP) 和高效热泵的集成设计, 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实现了建筑日常办公能耗由现场可再生能源提供的设想。

诸如世博会零碳馆、万科零碳中心、马斯达尔生态城总部、广州珠江城大厦、香港零碳天地等高等级绿色建筑, 都是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典范。

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另一种趋势是跨越单体建筑的区域利用分布式能源。通常采用规模化的能量收集转换装置、蓄能系统、控制系统等, 在区域范围内收集分散的可再生能源。通过能源站整合能源资源结构、优化供热、供电技术和设备, 统一分配有限的能量, 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 并可获得稳定可靠地供能效果。

希腊Kythnos小岛上的独立运行的“微网”, 为12栋房屋提供电能。系统包括10 k W的安装在不同建筑上的光伏电池、53 k Wh的电池组和一个5 k W的柴油机发电机组, 以及安装在控制中心屋顶上、为测控通信装置供电的功率约2 k W的光伏电池。德国Mannheim-Wallstadt MVV住宅示范工程利用屋顶面积, 在不同建筑上安装了总功率30 k W的与建筑结合的光伏电池, 构建了一个区域光伏微网, 为建筑提供电能, 丹麦、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建立了类似的示范项目。

加拿大卡尔加里市Okotoks小镇一个拥有52栋独立住宅的太阳能小区, 利用与屋顶一体化设计的大面积热水器, 收集了区域内的太阳能热。夏季将多余的热量集中储存起来, 供冬季适用。土壤蓄热井位于小区东北角的公园中, 直径35 m, 深37 m地下设置有144个井眼, 各井眼之间的间距为2 m, 可储存温度在35℃~80℃的热流。

二、结语

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是绿色建筑评价的重要方面, 绿色建筑应综合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 满足建筑不同品味的能量需求, 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因此, 方案设计应集成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土壤源热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多种技术元素, 搭建建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在社区或城市区域规划时, 应统筹区域内各种能源需求、环境资源构成, 最大化开发利用建筑蕴含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构建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进一步降低建筑、城市传统能源消耗, 最终实现建筑和城市的绿色生态发展。

摘要:现阶段, 建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呈现如下趋势:在建筑单体上, 综合开发利用场地内的多种可再生能源, 满足了建筑电、热、冷等不同能源品味能源的需求;在一定建设区域内, 可以统筹不同建筑的能源需求与环境资源状况, 构建可再生能源利用网络, 充分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

关键词:建筑,可再生能源,发展,概述

参考文献

[1]齐康等.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

[2]杨向群.零能耗太阳能住宅原型设计与技术策略研究[J].天津大学, 2012.

[3]康冰, 康健.零碳排放住宅:金斯潘住宅案例分析[J].世界建筑, 2010.

可再生绿色能源 第10篇

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不合理, 能源生产和经济布局不协调, 能源结构性污染严重, 并且整体能源效率低下。对具有高污染性煤炭的需求过高, 可再生资源应用比例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因此, 为加快整体能源结构调整与城乡建设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目前正处于绿色建筑工作推进的关键时期。绿色建筑大规模推行的过程中涉及到不同的领域与技术, 其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推进该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从2006年建设部、财政部联合发文[1,2]开始, 全面启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作。国家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提高建筑能效, 保护生态环境, 节约化石类能源消耗, 先后制定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开展第一批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等各类促进办法及配套大量项目资金, 体现了国家空前的力度和决心。

1 地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的必要性

为实现2015年和2020年非化石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1.4%和15%的目标, 国家明确提出力争到2015年底, 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108m2以上, 形成常规能源替代能力3 000104t标准煤;到2020年, 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消费比例占建筑能耗的15%以上[3,4]。

每个地方的可再生能源特点、实施现状、建筑发展趋势以及整体节能目标等均不相同, 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过程中, 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必须综合考虑地方自身因素, 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具备可实施性的应用规划, 方能有序推进该工作, 确保最终实现地方、国家的总体目标。

2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2.1 总体思路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的总体思路如下:

a) 总结地方在“十一五”期间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情况, 对已完成、实施中和规划中项目做出统计分析, 落实“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实施情况, 构建规划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 筛选出规划指标体系的现有初选指标;

b) 分析国家、省“十二五”规划和远期规划中提出的总体节能规划、建筑节能规划, 分析其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目标, 对初选指标进行修正;

c) 分析地方建筑发展趋势, 根据建筑规划确定新建建筑总量, 根据政策确定其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比例, 确定新增目标;

d) 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和依据, 对现有的初选指标和新增目标进行进一步筛选, 最终选定规划指标;

e) 确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 并与国家、省、其它城市进行横向对比, 确保指标制定得合理、可行。

2.2 技术路线

地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 指标体系总体架构

3.1 总体目标规划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总体目标规划中, 提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数量以及达到的应用比例。同时, 将其按既有建筑与新建建筑各自应用面积分开, 确定各自应用面积。

在此步规划中, 应提出主要分项指标总目标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工程项目、重点项目的大致分布区域。

3.2 分项指标规划

根据各类可再生能源禀赋、技术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 确定规划期内可再生能源的重点发展领域, 确定地方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具体指标。具体分为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指标、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指标、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指标, 以及可能的太阳能空调建筑应用指标、太阳能光导照明建筑应用指标、海洋能建筑应用指标、风能资源建筑应用指标、生物质能建筑应用指标等等。

在此步规划中, 要确定每个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工程项目、重点项目的规模, 该类项目应该占到总规划指标的30%, 方能确保总体指标的可行性。

4 规划指标的确定

以广东省Z市为分析对象, 根据国家及广东省的人口、经济、环境、能源预测模型, 预测Z市2013年~2020年的能源总量、节能总量以及建筑节能总量, 根据以上方法确定Z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的初选目标[5,6]。根据该市的建筑规划得出得到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的新增目标。根据横向对比对比其他城市, 确定指标的合理可行性, 最终得出Z市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的规划指标如表1。

规划期内, 全市新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500104m2, 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 既有建筑的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改造达到80104m2。 (折算系数取自文献[11])

鉴于篇幅所限, 对于Z市规划中列举的10个重点项目可再生能源建筑在此文中未予列出。10个项目的总应用面积共计171104m2, 占到规划期内目标近30%, 说明此规划指标是完全可行的。

5 结语

提出了城市绿色建筑规划中可再生能源建筑指标确定的一般方法。以广东省Z市为对象, 分析国家、广东省的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总目标, 结合Z市的应用现状与应用水平、可再生能源特点、建筑规划目标, 确定了Z市2013年~2020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规划指标和重点规划项目。经过与其他城市对比, 证明规划指标是合理的、可行的,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指导性。

摘要:分析了城市绿色建筑规划中可再生能源建筑指标确定的必要性, 提出了地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指标确定的一般方法。依据该方法, 给出了广东省Z市2013年2020年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规划指标。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十二五”规划,规划指标

参考文献

[1]建设部, 财政部.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EB/OL][.2006-08-28].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_0/jsbwjjskj/200611/t20061101_158510.html.

[2]建设部, 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EB/OL][.2006-09-04].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wengao/caizhengbuwengao2006/caizhengbu wengao200610/200805/t20080519_24660.html.

[3]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2-08-06].http://www.gov.cn/zwgk/2012-08/21/content_2207867.htm.

[4]建设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EB/OL][.2012-05-09].http://www.gov.cn/zwgk/2012-05/31/content_2149889.htm.

[5]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节能规划的通知[EB/OL][.2011-07-19].http://www.gdei.gov.cn/flxx/jnjh/zcfg/201107/t20110721_105234.html.

[6]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1-11-14].http://www.gdcic.net/GdcicIMS/front/message/ViewMessage.aspx?MessageId=119445.

[7]郭晓洁.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6:35-40.

[8]邵翠平.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23) :41-42.

[9]高伟.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节能问题及适用性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0:40-43.

[10]任丽蓉.中国风力发电现状及其技术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 2011 (4) :17-18.

国外可再生能源发展管窥望 第11篇

政府通过制定规划和计划,明确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达到促进和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1973年美国制定了政府级阳光发电计划,1980年又正式将光伏发电列入公共电力规划,累计投资达8亿多美元。199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一项新的光伏发电计划,要求到2000年太阳能电池总产量达到1400MW。同年美国《能源政策法》明确要求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供应量要比1988年增加75%。丹麦提出2000年风力发电量要达到全国总电量的10%。奥地利生物质能开发量要占到全部一次能源需求量的20%。日本政府制定的《新日光计划》(1994—2030),要求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和常规能源的节能量要占能源供应总量的1O%,2030年分别达到34%。

巨大的投入

1973年以前,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只有少数国家政府资助光伏电池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基础研究。此后,各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的拨款急剧增加,1977~1985年累计达70亿美元;1993年为7.16亿美元,占能源研究开发拨款总额的7.5%(不计核聚变),其中美国2 26亿美元,日本1.88亿美元及德国1.13亿美元。1992年全球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继续保持增强势头,美国政府大幅度增加节能和洁净能源项目预算,1994年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拨款增至3. 47亿美元。欧盟制定的“研究与技术发展计划即RTD计划”,1994—1998年4年间,用于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的总费用增加到580M ECU(欧洲货币单位)。

优惠的政策

政府从财政和金融方面采取刺激措施,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商业化,提高市场渗透率和经济竞争力重要政策手段。特别是在商业化初级阶段,由于新技术的价格承受力与政府推广目标之间存在差距,政府的支持往往是市场发育的关键因素。

税收优惠。对可再生能源设备投资和用户购买产品给予税额减免或税额扣减优惠。日本,韩国把征收石油进口税的部分收入用来补贴可再生能源项目。丹麦政府根据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的阶段和获益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激励政策。德国对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实行投资补助,初期为投资额的30%,以后为24%,现在为17%。

政府补助。日本政府为太阳能热利用装置(热水器和被动太阳房)给予补助:如,民间团体电视宣传费,1994年度补助6995万日元:公共设施购置,安装费用补助50%,1 994年度补助金额为3 75亿日元。

低息贷款和信贷担保。日本政府对住宅安装太阳能系统给予低息贷款,自1994年10月起,贷款年利率为3.9%,偿还期分别为5年和10年;1994年此项优惠贷款总金额为87亿日元。美国能源部促进私人企业开发利用地热和生物质能,为地热利用项目提供5亿美元贷款担保,为生物质制取乙醇提供2.4亿美元贷款担保。

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属于资本密集技术,投资风险较大,需要政府支持。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对高风险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按创新技术项目对待。各国根据其税制采取不同的做法。在美国,风险投资基金促使风电场迅速发展;一些公司还建立了为期10年的住宅太阳能专用基金。

加速折旧。加拿大允许大多数可再生能源设备投资在3年内折旧完毕。美国规定风力发电设备可在5年完全折旧。德国允许私人购置的可再生能源设备的折旧期为10年。

开拓国际市场。可再生能源是迅速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发达国家为保持其优势技术的领先地位,一般选择一两项技术,从研究开发,产业化到出口,给予重点扶持。如德国和意大利的光伏技术,丹麦和荷兰的风电技术,加拿大的太阳能热利用,瑞典和奥地利生物质能技术,美国则对所有可再生能源技术加以支持。目前,美国可再生能源工业有数千家公司,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为开拓其国际市场,成立了可再生能源贸易委员会,主席单位为能源部,成员有商务部,进出口银行,贸易援助署、海外援助署,海外投资署等。

其他措施

重视资源调查与评价。OECD国家政府对地热能,风能和太阳能等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建立数据库,为民间开发利用项目的选址和设计提供依据。美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勘查程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资源与化石能源一样,分为总资源量、技术可开发储量和经济开采储量三个等级,对其的发展预测,规划,以及项目设计和评估是很重要的。

严格设备的规范和标准。几乎所有的OECD国家都制定了太阳能和风能设备,被动太阳房的效率和可靠性标准,规范和测试程序,这对保证用户对新产品的信任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国,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必须通过国家检测和鉴定,发给制造许可证。日本通产省根据日本工业标准制定太阳能热水器标准,已实现标准化。

提供信息服务。在可再生能源设备商业化初期,其经济性能、技术可靠性和寿命方面产生的许多问题,往往是安装和使用不当以及缺乏维护造成的。所有OECD国家都在这方面作出很大努力,建立了广泛而可靠的信息系统,实施多种形式的培训计划。在加拿大,建立了12个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地区办公室,为用户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每月答复讯问2,2万次。

明确主管部门的职责。为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管理和协调,许多国家和政府设有统一的专职机构,如美国能源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局,印度的非常规能源部等,负责实施和指导扩大可再生能源局生产和利用计划,支持高风险长远研究开发活动,管理指令性援助计划。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负责太阳光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新型电池蓄电系统,地热利用,煤炭气化和液化技术开发等。

可再生绿色能源 第12篇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及能源的紧缺。全世界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投向了可再生的以及清洁能源。政府及民众也都在关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源。为了鼓励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广泛使用, 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洗礼, 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真正的成熟期即将到来。说它是正午的太阳, 可能会有人质疑, 但我们通过理性的分析就能看到属于太阳能的黄金期即将到来。2010年以来, 以低耗能、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模式是全球发展的大趋势, 这当中又以用之不竭的太阳能新能源发展潜力最佳。

近年来,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对生活热水、采暖等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常规能源的短缺、价格的大幅波动和对环境保护造成的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满足这些需求发展。在此背景下, 国内一批有实力的太阳能热水企业, 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开拓大型太阳能集热工程和采暖工程市场。

2 奇威特太阳能产品的发展情况

奇威特集团致力于太阳能产品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企业, 拥有完善的市场运营系统, 强大的企业综合实力。集团成立于2005年11月, 注册资金3067万元, 是专业从事新能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高科技企业。拥有现代化厂房及办公建筑8万余平方米, 总资产达6亿元。可年产电空调主机设备100, 000台套, 燃气空调10, 000台套, 集热器20万平方米, 真空管100, 000根。太阳能中央空调系统5, 000套 (20KW/标准套) ;太阳能热泵中央热水系统20, 000套 (10T/标准套) , 太阳能热泵中央采暖系统10, 000套 (40KW/标准套) , 太阳能锅炉系统500标准套 (700KW/标准套) 设计年产值达50亿元。

奇威特努力践行“同呼吸, 共节能”的社会使命, 专注太阳能、空气能、地能等新能源在制冷制热生活热水领域的有效利用, 努力成就世界新能源利用领域的科技创新。公司创造性地开发了地源热泵系统、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顶板辐射制冷、地板采暖等系统,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先后与全球二十余家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 开创性的研发成功太阳能中央空调系统、太阳能热泵 (S.A.P) 中央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泵 (S.A.P) 中央采暖系统和太阳能锅炉系统等尖端新能源产品, 大大拓宽了人类对太阳能的应用范围, 必将荫及子孙、惠及万代。

3 奇威特太阳能产品四大核心技术

3.1 中高温槽式集热技术

3.1.1 简介

太阳能集热器 (solar collector) (图1) 是在太阳能热系统中, 接受太阳辐射并向传热工质传递热量的装置。集热器主要由聚光镜、集热管、跟日装置、机架四部分组成。属聚光型集热器。

3.1.2 特点Features

(1) 领先全球的聚光型中高温槽式集热器。

(2) 全自动逐时追日系统。

(3) 独特的抗风、沙、雪、冰雹设计。

(4) 超高的集热温度, 最高可达300余摄氏度。

(5) 太阳能专用反射镜面, 强度高于汽车专用玻璃。

3.1.3 基本参数 (表1)

3.1.4 技术性能

吸收率≥92%

发射率<9%

综合集热效率65%

3.1.5 槽式集热与同类聚光型集热器对比

(1) 槽式聚焦:利用槽式聚光镜, 直接将太阳光反射到位于镜面焦点处的集热光, 将内部传热物质转化为蒸气。

(2) 塔式太阳能聚焦:将吸收到的太阳能射线集中到塔中, 对传热工作物质加热进而发电。

(3) 碟式光热:利用抛物面反射镜, 将入射太阳光聚集到集点上, 焦点处旋转的斯特林发电装置进行发电。

(4) 菲涅尔式光热:工作原理类似槽式光热, 只是采用菲涅耳结构的聚光镜代替抛面镜。这使得它的成本相对低。

3.2 吸收式热泵技术

3.2.1 简介

吸收式热泵机组通过200℃左右的介质驱动天然混合工质MR717经过冷凝、节流、蒸发、吸收过程, 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实现制热循环 (图2) 。

3.2.2 特点

(1) 超高的制热效率, 最高可达2.0, 必将使吸收式得到重新重视。

(2) 超高温制热:在环境温度43摄氏度的情况下依然正常制热。

(3) 超低温制热:采用吸收式的制冷技术和专利的GARX循环技术, 使得空调热泵在-30℃依然正常高效制热。

(4) 完美的融霜技术:保证客户端稳定热量的输入, 50%的热量足以将冰霜清理干净。

3.2.3 基本参数 (表3)

3.2.4 技术性能

COP=2.0 (热水工况)

COP=1.8 (采暖工况)

COP=1.6 (空调工况)

3.2.5 吸收式制冷与蒸气压缩式制冷的比较 (表4)

3.3 中高温相变蓄能技术

3.3.1 简介

通过相变材料无机熔融盐获取能量同时兼顾显热变化, 实现150-300℃蓄放热的过程。蓄热单元由三部分构成:蓄热材料、整机封装、换热器。相变材料为无毒、无腐蚀性的新型复合相变材料。

3.3.2 特点

(1) 显热储能与潜热储能共同使用。

(2) 蓄能密度大, 体积小。

(3) 储能温度可达300℃, 相变温度点可调。

(4) 模块化设计。

(5) 经济储能天数3天。

3.3.3 技术性能 (表5)

3.3.4 技术性能

总储能密度:415KJ/kg

3.4 多能源交互节能控制技术 (图3)

3.4.1 简述

多能源交互节能控制技术集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追日控制、吸收式冷机控制、吸收式热机控制、蓄能器控制、备用能源控制等功能单元。多能源交互节能控制技术经过Modbus标准协议与各个功能单元通讯, 发布命令并交换信息, 实现了太阳能镜场的自动追日、冷机模块式分组工作、热机模块式分组工作、备用能源及蓄能器适时投入补充等功能, 自动完成了系统的供冷、供热及生活热水供应, 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环境。

3.4.2 特点

(1) 自动判断天气情况, 实现能源全自动管理。

(2) 先进的时空算法, 追日装置精确地追踪太阳轨迹, 高效收集太阳能量。

(3) 冷热机组无级变频能量调节, 实现模块化调节功能。

(4) 适时显示系统运行参数, 控制运行状态, 自动计算能源曲线。

3.4.3 能量交互使用模式 (图4)

4 奇威特四大太阳能系列节能系统产品

4.1 太阳能空调系统 (图5)

特点:太阳能直接驱动, 专供建筑采暖、制冷、集中热水。

4.2 太阳能热泵 (SAP) 中央采暖系统 (图6)

特点:太阳能直接驱动, 专供单体建筑采暖、集中热水。

4.3 太阳能热泵 (SAP) 中央热水系统 (图7)

特点:太阳能直接驱动, 单体建筑集中热水。

4.4 太阳能锅炉系统 (图8)

可再生绿色能源

可再生绿色能源(精选12篇)可再生绿色能源 第1篇近日,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对外宣布, 能源部将利用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资金对新地热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