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噪声干扰措施论文
抗噪声干扰措施论文(精选3篇)
抗噪声干扰措施论文 第1篇
数字电视在传输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类型的信道干扰, 比如有线电视在传输过程中会遇到微反射、高斯白噪声 (AWGN) 和模拟/数字同临频信号的干扰。对于地面无线电视系统而言, 还必须充分考虑多径衰落 (Fading) 的影响。然而, 除了上述这些信道干扰外, 还有一类干扰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就是脉冲干扰 (II) 。
在欧洲DVB-T技术成熟之前, DVB-C有线电视已经蓬勃发展, 包括中国在内, 早已经把DVB-C确立为国家标准。在DVB-C系统中, 工程师通常把信道中的脉冲噪声简单化, DVB-C接收机TII测试时只是对AWGN进行门取样 (GAWGN) 来模拟, 这种方法对DVB-C系统的测试确实适用 (后文会解释) , 然而对DVB-T就完全不一样了。DVB-T标准最初没有考虑时域交织的技术, 这也导致欧洲在推广DVB-T时遇到了困难, 他们发现这种地面传输系统对II的抵抗较差, 接收机工作不稳定, 而当时传统的GAWGN TII测试方法完全不能充分评估DVB-T接收机。
为了解决这个困难, DVB-T融入了时域交织技术, 同时为了寻找到更完善的DVB-T信道脉冲噪声模型, 英国BBC公司下属成立的DTG组织对脉冲噪声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且提出了基于二次AWGN门取样 (G2AWGN, Gated-squared AWGN) 的统计动态脉冲噪声模型, 对后来TII的测试提供了思路[1]。目前世界上针对DVB-T/H的主流测试标准MBRAI和D-Book都采纳了G2AWGN方法。
本文介绍了脉冲噪声的物理特征, 并详细分析了DTG组织提出的G2A W G N动态噪声模型, 比较了G2A W G N和GAWGN的区别。同时对基于单载波、多载波 (以及OFDM) 调制的系统中该如何分析II作了解释, 最后, 介绍了基于R&S公司的广播电视测试系统SFU实现的完善的TII测试方案。
基于G2A W G N的脉冲噪声模型对中国地面数字电视DTMB接收机抗脉冲干扰测试而言, 无疑提供了一个参考, 而且DTMB融合了单载波和多载波模式, 应该充分认识不同模式对TII测试的不同要求。
2 二脉冲噪声物理特征
研究发现, 任何两个脉冲噪声都不相同。DTG组织为了研究脉冲噪声的物理特征, 进而提出合理的脉冲噪声模型做了非常多而复杂的研究。DTG建立了射频频谱采集系统, 基于200ms的时间间隔对各类噪声进行捕获, 为了使得采集数据与接收机前端Tuner的输入接口特性进行匹配, 所有的信号都经过8M带宽滤波, 而且下变频到第二中频, 即中心频率4.57MHz, 带宽7.61MHz (DVB-T) 。对采集的数据利用40MHz进行采样, 而且进行12位A/D量化。
基于以上的采集系统, DTG对归纳的几种主要的脉冲噪声源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 (1) 中央暖气系统开或关; (2) 燃气灶点火系统; (3) 洗涤机; (4) 电灯突闪; (5) 荧光灯开启和6) 路面交通脉冲干扰。
图1~图6显示了DTG研究中采集的部分脉冲噪声波形 (实际上总共有10种之多) 。这十几种脉冲波形不是一次得到的, 是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分析, 归纳整理得到的最普遍的结果。
即便如此, 我们还是可以发现, 脉冲噪声波形变化频繁, 让人捉摸不定。同一类型噪声源的脉冲噪声波形都不一致, 可见研究脉冲噪声绝非易事, 这促使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这一物理现象, 总结出可行的TII测试方案。
可以说, 上面所示的采集结果中, 没有任何两个脉冲波形是一致的。总结起来, 脉冲噪声的物理特性有如下几点: (1) 波形变化无常, 类似的事件却可导致不同的脉冲波形; (2) 脉冲分布亲疏不定, 电平有高有低; (3) 具有瞬时性, 大部分能量集中在几个很短的时隙内。
3 G2AWGN动态脉冲噪声模型
基于对脉冲噪声的采集分析, DTG组织还是最终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脉冲噪声模型, 如图7所示, 该噪声模型被称为G2AWGN模型。
该模型基于小脉冲 (Pulse) 、脉冲簇 (Burst) 组成, 主要由如下几个参数决定:
(1) 最小和最大Pulse间隔Tps
(2) 每个Burst簇中的Pulse个数n
(3) Burst的最小和最大持续范围Tb
(4) Burst有效持续范围Teff。
该模型中, 假设了每个Pulse的幅度是一致的, 每个Pulse的宽度固定为250ns, 每个Burst发生的时间间隔可以为10ms、100ms或更大, 因此可视为对一个AWGN噪声进行两次门取样来实现, 故命名为G2AWGN (Gated-squared AWGN) 。
DTG组织在设计这个模型时, 考虑了如下的要点: (1) Pulse幅度取常数:尽管实际情况不是如此, 但是研究发现, 幅度的不同不是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参量, 而且在模拟测试中几乎无法寻找到有用的信息, 即便是针对幅度分布不平的脉冲噪声波形, 也可以把功率归一化, 作为有效的幅度来进行模拟。 (2) Pulse的宽度固定为250ns。这是基于实际的Tuner输入接口的特性决定的, 一般的Tuner输入对短脉冲噪声的响应在200~350ns。考虑到模型的尽可能简单实用, 如果选择250ns固定带宽非常合适, 因为这不会影响II的实际特点, 而且最大可能地贴近了现实。3) Burst簇中的Pulse基于随机分布, 在有关研究[1]中发现, Pulse间距在37~54us之间, 然而DTG组织发现了更大的Pulse间距。4) 对于OFDM调制模式而言, Burst持续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有效的O F D M符号长度, 因为一旦超过, 即可被认为是普通的A W G N的影响。5) D T G组织针对D V B-T标准, 把Burst发生的时间周期定为10ms, 目的是让每次发生的脉冲噪声都在自己的周期内失去对接收机的持续影响, 便于实际测试时方便评估和比较。
测试结果表明, 一般而言, G2AWGN在针对DVB-T/H测试时, 参数一般在如下范围取舍:
(1) n=1-20
(2) Tps=1-35us
(3) Tb=1.75-175.25us
(4) Teff=0.25-5us。
实际设置中, 只要界定了Burst的发生周期、n和最小/最大Pulse间隔之后, 即可获得Tb和Teff, 每次噪声发生时, 都会随机地生成不同的脉冲噪声波形, 可以较为真切地对数字电视接收机进行测试。
4 GAWGN与G2AWGN的区别及应用
很长时间以来, 人们都是基于对AWGN噪声进行门取样 (GAWGN, Gated AWGN) 来模拟脉冲噪声对数字电视信道的影响。基于当时的技术条件, 比较成熟的商用系统基本都是单载波调制系统, 一个典型的波形如图8所示。
GAWGN模型中, 每个Burst的幅度都是平均分布, 但是内部没有随机分布的小pulse。唯一可以改变的参数是:幅度和占空比q。
对于G2AWGN而言, 如前所述, 它基于对AWGN的两次门取样, 每个Pulse的发生都是随机的, 更符合了实际情况, 对应可以设置的参数也变多了, 总体上为4个。G2AWGN的典型波形如图9所示。
需要提及的是, II对单载波和多载波调制系统需要作不同的考虑。
对单载波系统而言, 没有符号帧的概念, 每个脉冲噪声发生时, 无论是基于G A W G N还是G2A W G N来进行测试, 都是一样的效果, 因为在单载波系统中, 宽度大于1/Symble Rate的脉冲发生时, 对于每个符号而言都等同于AWGN的影响, 而实际上发生的脉冲噪声宽度大都大于1/Symble Rate, 因此完全可以利用GAWGN来进行脉冲噪声模拟测试。在这种考虑下, GAWGN与AWGN的最大不同仅仅在于脉冲上下沿的那一刻, 体现了脉冲噪声的“即时发生、即时消逝”的特点, 除开这两个点, 其他的跟AWGN影响无异。当然, 如果发生的脉冲宽度小于1/Symble Rate, 那么传统的GAWGN测试法就有缺憾了。
这个缺憾在欧洲DVB-T系统快速发展时才被发现, 正如引言部分所述, DVB-T遇到了TII测试的困难, 因为利用类似DVB-C的TII测试法即GAWGN无法满足DVB-T的测试要求。
为何?因为DVB-T是多载波系统, 多载波调制的接收机首先处理的是符号帧, 一个符号帧除了有用的符号之外, 还有很多的辅助符号, 对于脉冲噪声的影响而言, 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脉冲噪声对有用符号造成的影响。拿DVB-T而言, 如果是8K模式, 那么会有好几千个载波, 每个符号帧持续的时间可以达到几百us, 这个时候, 如果发生的脉冲噪声宽度小于符号帧中有用的符号长度, 就必然会带来与AWGN不同性质的脉冲干扰。所以, 这个时候, 必须利用G2AWGN方法才可以真正模拟多载波调制系统中的II。
所以说, DVB-C和ATSC基于传统的脉冲噪声模型测试是没有错误的, 因为GAWGN可以对单载波系统进行非常有效的TII评估, 但是对多载波系统, 比如DVB-T/H、ISDB-T以及中国的DTMB Multi-carrier Mode, 就需要考虑利用G2AWGN来进行测试了。
然而, 我们可以简单分析得到, G2AWGN通过特殊的参数组合, 也可以变为G A W G N, 即G A W G N为G2A W G N的一个子集, DTG组织也针对不同的情况做了两类脉冲噪声波形推荐, 如表1和表2所示。
5 基于R&S SFU的脉冲噪声测试
罗德与施瓦茨公司 (R&S) 一直致力于广播电视领域的测试, 针对TII的测试需求, R&S的广播电视测试系统SFU支持得相当完善。图10为利用R&S公司的SFU和一台宽带示波器组成的TII测试图。
基于图10的设计, 可以利用示波器检测SFU发生的脉冲噪声波形, 如图11所示, 为一个测试实例中显示的结果。
SFU可以针对GAWGN和G2AWGN做TII测试, 而且配置相当灵活, 目前支持的标准包括: (1) 欧洲DVB-T/H的通用测试标准MBRAI和英国DTG的D-Book标准, 该方式同样用于台湾地区。 (2) 美国8VSB的测试标准A47。 (3) DVB-C等其他单载波调制标准。
针对G2AWGN, SFU的设置非常简单, 如图12所示。
在同样的界面中, SFU可以实现GAWGN模型的设置, 具体的设置界面如图13所示。
SFU设置GAWGN的步骤如下:首先把最小/最大Pulse间隔强制设置为0.25us, 如此一来就保证了Burst内部没有Pulse出现, 而且宽度是可以调整的。接着选择最合适的Burst发生时间周期 (Spacing) , 一般美国ATSC标准采用100ms, D V B C T/H推荐1 0 m s, 实际上S F U根据需要选择1 0 m s, 100ms或者1000ms, 满足多样性测试。然后选择合适的n值, n值用来调整脉冲宽度。最后调节C/I比, 就实现了GAWGN的模型。
根据第三节的假定可以得到:Teff=0.25n us
可见, 在保证脉冲发生后接收机能在Burst发生周期内有效恢复的前提下, 脉冲宽带按照0.25us的步进可以连续可调, 实现了以数字精确控制占空比q的方法。
利用SFU的多噪声选件, 还可以实现多类噪声加载测试的功能, 如图14所示, 即为SFU的设置界面, 利用这种测试方法, 可以搭建非常灵活的噪声测试平台。
与此设置 (加AWGN和II) 对应而言, SFU的内部实现电路可以如图15所示。
6 结语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也在蓬勃发展, 欧洲DVB-T系统针对II的测试带给了我们不少启示。中国的DTMB标准融合了单载波和多载波两种调制模式, 情况更为复杂, 幸运的是, 我们有了很好的借鉴。对于单载波调制, 可以依据GAWGN模式思考;而对于多载波调制, 完全可以依据G2AWGN来考虑TII测试。
本文基于DTG组织的研究成果和R&S公司的广播电视测试系统SFU, 对TII测试做了一些分析, 供大家参考。
摘要:数字电视接收机抗脉冲干扰 (TII, Tolerance to Impulsive Interference) 测试是数字电视系统测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抗脉冲噪声测试采用简单的对AWGN噪声门取样 (GAWGN, GatedAWGN) 的方式实现, 但是实际物理环境中的脉冲噪声十分复杂, 单纯基于GAWGN, 测试是不完善的, 尤其对于基于OFDM调制的地面数字电视系统。本文介绍了欧洲DTG (Digital TV Group) 组织关于脉冲噪声干扰 (II, Impulsive Interference) 的研究成果——二次AWGN门取样 (G2AWGN Gated-squared AWGN) [1]以及与GAWGN的区别, 同时阐述了单载波和多载波调制系统在抗脉冲干扰测试中的不同, 并且基于罗德与施瓦茨公司 (R&S) 的广播电视测试系统SFU提出了完备的抗脉冲干扰测试方案[2]。
关键词:TII,II,AWGN,GAWGN,G2AWGN,SFU
参考文献
[1]Modeling impulsive interference in DVB-T, EBU technical review2004, JoseLago-Fernandez&John alter.
[2]7BM64_0E:Tolerance to Noise Tests for DTV Receivers with R&S SFU-K41, -K42and CK43Part1:Impulsive Noise.
[3]7BM61_0E:Creating Test Scenarios in accordance with IEC62002 (MBRAI) Us ingthe R&S SFU, Rohde&Schwarz.
抗噪声干扰措施论文 第2篇
1 中波发射机房系统噪声干扰的来源
1.1 内部因素产生的噪声
内部噪声是系统设备自身产生的各种噪音, 系统电路中几乎所有元件在工作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噪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系统装置内的电阻在自由电子热运动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在真空管中, 有时自由电子会随着半导体内流子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电子元件在参与设备运行的过程中, 其回路电流和端电压会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导致电子电路和电流发生骤变, 所以系统装置中各种电子元件的不规则运动也会产生噪声[1]。
1.2 外部因素产生的噪声
外部因素产生的噪声对中波发射系统产生的干扰十分严重, 它主要由传输噪声、空间辐射干扰噪声和音响设备元件噪声等构成, 外部噪声产生的来源具体如下。
传输噪声是在系统设备进行信号传输时, 由于传输介质的不同而产生, 例如, 设备元件之间的接触不良等。
空间辐射干扰噪声的产生是由于系统设备在运行过程中, 电流流经导体时会产生磁场, 且磁场电磁的强弱会随着电流强弱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 系统设备的电流很不稳定, 所以当电流发生变化时, 设备产生的磁场便会相互干扰进而产生噪音。
音响设备元件噪声的产生。任何设备都是由各种元件所构成, 且这些元件在系统装置中进行工作时, 全部都会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通过相互叠加会使系统设备的元件发出噪音。系统设备元件越多就越容易产生噪音[2]。
2 噪声干扰对中波发射机房系统造成的影响
由于中波发射系统一般都是采用结构紧凑、散热空间较小的发射机, 所以即使机房内的湿度和温度都达到了设备运行的要求, 对装置内部的局部空间也很难保证在适宜的环境下。对整个机房而言, 功放管温度的降低既有助于提高半导体元件的使用寿命,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维护费用的支出。另外, 由于功放管周围存在较多的电容、电阻和电感器件, 在噪声干扰的影响下, 功放管的温度等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不仅会影响到功放单元的运行参数, 而且还会造成功放单元各个模块间的不平衡, 引起连锁反应, 进而造成电器件的大面积损坏。
噪声干扰能够引发电路出现错误动作, 甚至是造成电路的击穿损坏, 严重情况下, 还会导致电气短路进而引发火灾事故[3]。
3 中波发射机房系统噪声干扰的抑制措施
3.1 对中波系统的电路进行改进
对中波系统的部分电路进行改进, 可以有效改善噪声干扰。将滤波器加入到电路当中, 能够滤除噪声干扰、稳定供电电压, 并能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通常情况下, 交流净化电源除了具有稳定电压和过滤作用之外, 还具有波形校正和功率因数补偿等功能。此外, 采用质量好的接插件以保证部件之间的连接是牢靠的, 保证信号接头接触是良好的。
3.2 安装电磁磁屏
安装电磁磁屏主要是针对外部噪声而制定的抑制措施。首先, 在需要进行防噪处理的系统装置周围设置金属机房, 并对金属机柜进行接地, 这样不但使系统能够抵挡较多的空间辐射, 而且对设备的元件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隔离作用, 使其在运行过程中, 免受噪声干扰;另外, 对于漏磁比较严重的设备可以通过扩大其与其他设备的距离, 从而起到有效防止噪声相互干扰的效果;最后, 在重要的系统设备周围安装铁制机柜, 以消除设备产生的磁场辐射[4]。
3.3 合理控制中波系统装置的工作温度
对中波系统装置的工作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中波发射机房系统运行稳定的前提下, 将装置的工作温度控制在0℃到40℃的范围内;由于系统大部分装置都没有采取防潮处理措施, 所以装置外部环境的相对湿度不宜过高, 如果过高的话容易造成电流短路, 通常应该将其控制在86%以内。
在发射机的内部安装散热装置, 并使用冷风系统, 当系统运行时间较长时, 便启动散热装置和冷风系统, 以达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装置工作温度的目的。同时, 散热装置和冷风系统的使用, 使得装置在受到噪声干扰时, 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到高频大功率的工作状态, 从而减少噪声的干扰[5]。
在系统装置中安入功放管, 能够有效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将装置工作温度提高10℃, 设备光芯的温度将会达到110℃, 此时, 功放管可以起到使系统装置失效率加倍的作用, 从而有效保证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
当中波发射机房系统外部温度较低时, 可以在机房内部充入适量的热空气, 已确保装置的工作温度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4 结论
综上所述, 针对我国中波发射机房系统受噪声干扰严重以及由噪声干扰所引发的系统故障等问题, 会严重制约我国中波发射机房系统的发展。中波系统相关工作者通过长期对工作经验的积累, 目前已制定出了相对有效的抑制噪声干扰的办法。对于文章提出的中波发射机房系统噪声干扰的抑制措施, 能够有效抑制噪声干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但是解决噪声干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 人们应该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抑制措施, 进而推动我国中波系统快速向前发展。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中波发射机房系统的建设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其功能和性能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噪声干扰一直是中波发射机房系统相关研究人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噪声的存在对中波发射机房系统的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干扰。为了维持中波发射系统的安全、正常有效运行, 研究人员应该采取一定的抑制措施来降低或排除其受到的噪声干扰。因此, 文章针对中波发射机房系统的噪声干扰提出了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中波发射机房系统,噪声干扰,抑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军.中波发射机房系统的噪声干扰与抑制措施[J].西部广播电视, 2013 (11X) :145-146.
[2]石湘明.中波发射机房系统的噪声干扰与抑制措施[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2) :189.
电子仪器仪表抗电磁干扰措施探讨 第3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使用了各种智能化、自动化电子仪器仪表。在上述精密器件使用过程中, 存在许多的电磁干扰, 导致仪器仪表的信息传输性能降低, 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 在研发和设计电子仪器仪表过程中实现抗电磁干扰, 以便有效地保证电子仪器仪表在电磁干扰环境中依然正常工作, 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2 电磁干扰类别及危害
2.1 电磁干扰源分类
电子仪器仪表在使用过程中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电磁干扰, 成为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诱因, 因此, 针对电磁干扰源进行分析和归类, 成为规避电磁干扰的首要任务。
(1) 电子仪器仪表内部干扰。电子仪器仪表内部存在多种元器件, 这些元器件通电之后将会产生各种电磁场, 因此会互相干扰。比如传输信号的导线、地线和电源之间产生阻抗耦合干扰, 或者传输信号的导线之间因互感产生的干扰;功率较大的元器件也会产生磁场, 通过耦合产生干扰, 导致其他元器件无法正常工作。
(2) 电子仪器仪表外部干扰。电子设备或者仪器仪表系统外部相关因素也会干扰线路设备或系统正常的工作。外部因素包括外部大功率设备、外部高电压设备或线路, 其可以通过耦合产生电磁干扰, 影响电子仪器仪表正常工作;电子仪器仪表工作环境的温度忽高忽低, 也会导致内部元器件参数发生一些变化, 造成干扰。
2.2 电磁干扰的传播方式
电磁干扰将会产生似稳场和辐射场两种类型。如果干扰信号的波长大于被干扰对象的结构尺寸时, 干扰信号产生似稳场, 采用感应的形式进入干扰对象的线路, 或者通过直线传导进入电子仪器仪表的线路或设备系统中。当电磁干扰信号的波长小于被干扰对象结构尺寸时, 干扰信号就会产生辐射场, 辐射产生的电磁能量将会进入被干扰对象的通路中, 干扰信号传输, 并且能够按照漏电或者耦合的形式通过绝缘支撑物, 经过公共阻抗的耦合进入到被干扰电子仪器仪表的线路、设备等系统中。
2.3 电磁干扰造成的危害
随着电子仪器仪表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 其已经逐渐向精密仪器方向发展, 并且电子仪器仪表在智能化、自动化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机械正常工作过程中, 由于电磁干扰导致其精准程度发生偏差, 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比如在武器制造仪器和设备中, 通常使用很多类型的电子仪器仪表, 如果仪器仪表因电磁干扰导致参数发生改变, 将会直接导致武器研制失败, 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现代导航设备中, 如果仪器仪表因电磁干扰使导航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 将会导致导航设备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偏离航向, 造成极大的损害。
3 电子仪器仪表抗电磁干扰措施
3.1 屏蔽磁场降低电磁干扰
降低仪器仪表电磁干扰的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是屏蔽, 其可以有效减低电磁场的穿透能力, 屏蔽可以有效地衰减或者隔离辐射干扰, 屏蔽电磁干扰的基本原理或者屏蔽方法包括三种, 具体如下:一是电磁屏蔽, 电磁屏蔽的屏蔽体与经典屏蔽较为类似, 并且电磁屏蔽采用的金属材料也具有较低的电阻, 通过利用金属的特性, 电磁场产生的感染将会被反射或者吸收, 可以大大地降低高频电磁场的干扰;二是利用静电屏蔽, 其屏蔽体可以采用电阻非常低的金属材料设计制作而成, 并且采用接地的方法, 可以有效地降低或者消除电路之间的电磁干扰;三是实施磁屏蔽, 其可以使用高饱和、高导磁的磁性材料, 通过吸收、损耗电磁屏蔽干扰, 可以有效地防止低频磁场产生干扰。
3.2 滤波器抑制电磁干扰
可以利用具有静电防护功能的电磁干扰滤波器来防护电磁干扰, 滤波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 大大降低电磁干扰的不良后果。作为防电磁干扰的一种重要的仪器, 滤波器具有较好的低通滤波效果, 并且具有较强的静电防护效果, 可以有效地防止电子仪器仪表内部由于噪声而导致的泄露, 抑制产生耦合电磁, 在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有效地阻拦电磁信号, 电磁干扰滤波器可以有效地防护静电放电产生的干扰。
3.3 接地体减少电磁干扰
随着电子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的发展, 极大地扩充了电子仪器的使用范围, 在设计电子仪器仪表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具有较好接地措施的电子仪器仪表, 也是一种抑制电磁干扰的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利用接地体降低电磁干扰, 是指充分利用大地这个巨大的电阻, 将电流通过接地体引入到大地中, 使得产生电磁干扰的电流降低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减少电磁干扰的产生。在实施接地体设计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分别是将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分开, 将数字电路和模板电路的电源地、功率地和弱电地独立分开, 因为实际应用过程中, 接地体并不是绝对的零电位和零阻抗, 其与期望值存在差距, 因此需要确保接地体的地线保持一定的粗度。
4 结束语
近年来, 智能电子仪器仪表因其体积小, 功能强, 并且具有较低的功耗等优势, 已经在工业、生活电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 电磁干扰非常容易导致电子仪器仪表不能够正常工作, 导致精密仪器的工作发生错误。在电子仪器仪表研发过程中, 设计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的仪器仪表具有较好的意义, 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 抗电磁干扰技术也将得到长足的进步, 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董雅顺.电子仪器仪表中电磁干扰的抑制方法[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 (08) .
[2]赵明.电磁干扰的产生及简单抑制方法[J].科技信息, 2010 (09) .
抗噪声干扰措施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